外企年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0:26:15

外企年终总结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一、企业的管理办法

1、原材料的进购:通过多渠道了解原料市场行情和现状,发展规律。开拓更多的原料市场,以便企业制定良好的原材料的进购计划。通过良好的进购计划控制原材料库存同时,着手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结构。在吸取成品仓库存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后的原材料仓库存结构,对原材料管理实行最低安全库存管理与“零库存”管理的模式。加强原材料仓内部定置区的严格管理,通过对原材料日常规范摆放,以达到目测管理的要求,实现任何一个仓管人员都能够及时发现实物异常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更能有效的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2、检验:包括原材料进购的检验、半成品入库的检验、成品出厂的检验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检验。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对所进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行生产作业。半成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合格率要求达标准,否则对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要进行严厉处罚。我们虽然对半成品进行了严格检验把关,但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我们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是加倍的严格,用质量和信誉赢得外国市场。

二、企业的销售管理办法

由于我们企业是近期进入市场,对海外市场还不是很熟悉,在销售方面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努力建立好市场的人脉关系,以维护销售市场。规定销售方面坚持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投标、深化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管理要求每一个销售人员必须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逼迫”销售人员遇到问题时首先联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树立了销售人员的责任心,遇到问题找借口、找理由的现象降低,逐步树立了“解决问题是职责”的职业操守。致力完善和提高海外市场的销售管理,在销售市场上站稳脚跟。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责,根据这些职责对应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从而对这些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汇报。由于年终总结报告存在一套相对固定的格式,因此还需要对总结报告的格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年终总结报告相对固定的格式基础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就培训主管一年来的核心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再加一些撰写方面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完成一份重点突出,简洁有效的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一般来说,企业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工作;负责编写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和预算计划,在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各部门和下属企业制定多层次的培训教育计划,并协助其实施;负责组织

公司内的新员工岗位培训、各类知识班、研讨班、讲座等活动,对参加人员进行考核;负责合理安排培训资源,对公司培训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适时聘用外部培训讲师。检查讲师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组织收集、筛选、编写、翻译、审校各类培训教材和资料;负责教育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以及审查新器材的选型、采购;安排和管理外派培训员工,审核公司员工业余学习费用报销申请;负责收集国内外企业培训信息资

料,追踪其动态,分析总结现有培训政策效果,提出改进咨询意见;完成人事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明确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后,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年终总结报告的撰写格式。那么,年终总结报告的一般格式是什么呢?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年终总结报告的格式年终总结报告,是组织或个人对过去一年发生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后撰写的文书。常见年终总结报告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引言、正文、结尾四部分:1、标题年终总结的标题有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典型的标题由对象名称、时限、主题、文种四部分组成。2、引言引言,也叫前言或开头。引言一般都很简单,主要目的是引出正文。有时甚至可以不要引言。3、正文总结正文占全文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典型的年终总结正文有以下几个部分:(1)一年中主要工作基本情况这部分要求全面、简要的说明过去一年中所做的各项工作,可以分项逐条表述。但不能“记流水账”,应该着眼于大事,并要清楚反映出工作的开展过程。(2)取得的成绩这部分要对应基本情况,有重点的概括介绍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或经验。这部分充分体现总结的评价性,主观评价与客观真实的材料结合起来。(3)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总结成绩一样

,也应有重点、有主次。一般而言,成绩总是主流,但提到成绩与问题时,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一是一,二是二。(4)今后的打算总结和回顾过去的工作,是为了把下一段的工作做的更好。总结中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既要与常规工作、中心工作和长远计划相结合,又要与本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应。但总结毕竟不是计划,在谈今后打算时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宜大不宜小。4、结尾总结的结尾通常用简短篇幅做出结论或说明努力的方向、今后的打算等。如果这些内容很重要,需要详写,可纳入正文中。结尾不是年终总结报告结构的必须部分。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岗位职责和年终总结报告格式,根据一定的撰写方法就可以撰写出一份规范的年终总结报告。一般来说,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撰写方法是:1、收集材料撰写年终总结,培训主管首先要掌握一年来所负责的培训资料和数据,包括培训规划、组织培训课程、参训人员、师资、教学教务情况、培训预算使用、培训效果评估、员工培训满意度、员工培训生产率等等。2、整理分类材料对收集的大量有关培训管理的材料需要分类整理。整理分类标准可以按照培训管理流程来进行。培训管理的流程包括培训规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又是年底年初交替时,对于大多数职场人士来说,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年终总结及下一年计划。这可能是公司的要求,也可能是自我的督促,不同的心态看待这一问题,将导致总结和计划的质量完全不同,对自己产生的作用也完全不同。是应付上级的差事?还是认真与自我进行一次对话?

为此,2013年初,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简称外企调查)专门针对普遍的职场员工开展调查,了解员工对自己过去一年工作的评价,及未来的想法,以此评价员工工作状态。本次调查共收集员工反馈问卷1,426份,其中有效数据1,330份,有效率93.3%。

约1/4的员工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标

如图一所示,7.3%的员工表示超额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标,20.4%的员工表示基本完成,合计27.7%。这样的比例显然是比较低的,42.5%的员工明确表示有拖欠,而29.8%的员工甚至不记得,或根本没有制定工作目标。造成员工未完成目标的部分原因是工作目标制定过高,还有部分原因是员工自身的惰性,造成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大多数员工获得能力提升 专业能力提升更明显

如图二所示,在思考目前的工作是否带来自身能力的提升时,65.9%员工表示了肯定,但仍有34.1%的员工觉得工作没有带来任何提升,只是一份机械的工作。对于那些认为有能力提升的员工来说,认为专业能力提升的员工比例要远高于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员工比例。

34.6%的员工独自工作 来自于公司的支持不足

如图三所示,在工作中,15.7%的员工认为得到了来自于上司的支持,29.6%的员工认为同事的支持充足,23.4%的员工认为得到来自公司整体制度体系的支持;但仍有34.6%的员工认为几乎得不到支持,处于自己独自摸索的状态。这34.6%的员工如果具备非常强的主动性和抗压能力,很有可能取得成功,但大多数员工会感到茫然,感到挫折感,进而产生对目前所在公司、岗位和行业的失望,甚至离职。

公司年终认可覆盖2/3的员工 加薪仍是主要认可方式

年底年初之际,即使还没有确定的奖励,大多数员工也能评估出来。如图四所示,对于年终认可,24.6%的员工表示得到了升职机会,37.1%的员工获得了加薪,18.5%的员工获得了还不错的年终奖,6.2%的员工获得了荣誉性奖励。同时,有34.8%的员工感叹一年到头两手空空,充满了失落感。可以看出,加薪仍然是企业认可和保留员工最普遍的方式,但认可只能覆盖约2/3的员工,仍有1/3的员工感受不到来自公司的认可。

大多数员工没有制定清晰的年度计划

对于2013年工作计划,如图五所示,8.2%的员工表示已经制定好了,28.4%的员工正在制定中,42%的员工表示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却还没有制定,21.4%的员工还没有想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没有清晰年终工作总结和计划的员工不在少数,如果将后两部分员工都计算在内的话,很有可能高达60%。

对现状不满意,但同时缺乏明确的行动

从数据中简单总结职场员工2012年的工作状态,能够感受不满意的员工并非少数。可以认为,有30-40%的员工感觉过去的一年没有在工作中获得多少成就感,专业能力没有提升;公司给予的支持不够,感觉不到温暖;工作成绩没有得到认可,从名誉、职位到实质的工资收入都没有提升。因而,产生失落感是自然而然的,也会同时产生换一份工作的想法。

造成这部分职场人士不满意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司管理不善,无法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二是自身的主动性不强,不能从现有的工作中寻找更多的机会。暂不讨论公司的管理如何,仅从做年终总结和计划的角度来看,这和员工自身主动性不强是密不可分的。

数据显示,超过60%的员工还没有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40%以上虽然想着但有拖延,20%以上没有想过。考虑到工作计划一般来说都是企业要求做的,上述比例会更高一些。这更说明存在一部分有惰性,缺乏明确行动的员工,这部分员工虽然对现状不满,但又安于现状。而那些更勤于总结过去,勤于思考未来的员工,其能够发现和把握的机会也会更多,更有可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和奖励。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叶小亚的男友周凯伦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叶小亚想着一定要和男友团聚,所以她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上海。可是,男友告诉她,他只会和上海的女白领结婚!

好!你等着!叶小亚咬咬牙,她不让眼泪掉下来,她是那么要强的一个女孩子。

诚恳认真: 打开职业之门

叶小亚每天抱着一堆求职书跑来跑去。上海繁花似锦,但不属于每一个人。那些找工作的日子让叶小亚筋疲力尽,可一觉醒来,叶小亚还是精神抖擞地跑去面试、应聘。上海的就业形势已经严重到了大学生人人自危的程度,送出几十份求职书后,终于有一家像样的外企有了回应,叶小亚高兴坏了。

这天,叶小亚兴冲冲地去面试,却发现已经有一百多人揣着本科学历和各种培训证书聚集在公司门前,竞争几乎激烈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闯过了初试和面试,叶小亚进入了最后一轮: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经理留给了叶小亚一个任务,将公司上一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微机里建档保存。

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叶小亚松了一口气。她翻阅着以前的文件档案,细心地整理着。虽然工作很简单,甚至枯燥,但它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文档资料的管理,疏忽不得。叶小亚分门别类地一一归入到相应的文档,把出错的部分前后左右对照,然后统一。

就在叶小亚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传来了坏消息,总部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不是耍我们吗!”参加实习的其他学生纷纷跑到经理办公室表示不满。直到下班前,焦头烂额的经理才送走最后一个愤愤不平的实习者。回到办公室,他却发现叶小亚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经理客气地说:“真不好意思,白让你忙活了一天。没办法,这是总部临时的决定……下班了,快回家吧,你明天就不用来了。”叶小亚站起身来,说:“没什么,只是这些文件我都整理了一半了,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经理看着叶小亚忙碌的身影,也不好再勉强什么。

下午,叶小亚接到周凯伦的电话,问她工作怎么样了?叶小亚给周凯伦说了她的情况,周凯伦让她不要傻干了,后又委婉地告诉叶小亚,他们公司董事长的女儿约他出去吃饭。周凯伦掩饰不住言语里的兴奋:“这对我未来的职业晋升可有很大帮助呀!”

叶小亚有些失落。她想,自己的未来怎么办呢?

第二天上午,叶小亚如期来到公司“上班”,经理客气地冲她笑笑,心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叶小亚只是微微一笑,中午离开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排排装订好的文件夹和一间整洁的档案室。叶小亚走的时候,经理很想叫住她,但又没有叫。他感叹,现在这样诚恳认真的女孩太少了。

叶小亚特别喜欢韩剧里的那句“去爱,就像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不管爱情如何失意,工作如何碰壁,叶小亚一直活得很努力。

两个月后,叶小亚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时,她正在一个小店打零工。电话里是原先那家外企经理爽朗的声音,说现在公司有职位邀请她前去应聘。

原来,经理在向公司总部汇报招聘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叶小亚的表现。公司总部对这个“诚恳认真的求职者”印象很深,指示经理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当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候,经理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叶小亚。叶小亚的努力没有白费,她重新迈入了这家外企的大门。

学习细节: 让她如鱼得水

在公司里,叶小亚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她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这可是最“垃圾”的岗位了,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过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可是,叶小亚却干得热火朝天。

每天,第一个到公司的是叶小亚,最后一个离开的还是叶小亚。叶小亚暗暗地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呢,她的白领梦,离她不远了。

叶小亚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十一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叶小亚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要知道每一个细节,不仅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叶小亚毫无怨言地微笑着去迎接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叶小亚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不就是一个前台接待吗,有必要那么努力吗?”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叶小亚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限度减少了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不是上甘岭,而叶小亚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叶小亚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叶小亚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看着叶小亚努力的样子,隔着宽大明亮的玻璃,经理若有所思。

周凯伦最近一直没有打电话来,有时叶小亚给他打电话,他也总是说忙。叶小亚隐约感觉到一些什么,但她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操心这些事,她晚上还要忙着学习英语和日语,还要去上管理培训课。有了面包,才会有爱情,不是吗?

一天,几个日本客户来洽谈合作,叶小亚安排他们在大厅等候。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叶小亚主动走上前去用流利的日语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叶小亚微笑着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各种情况、业绩都能了如指掌,态度这么认真,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叶小亚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叶小亚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经理看着她,充满了欣赏和赞许。

叶小亚的热情和细心,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即使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前台接待,但她的心灵也同样会闪光。

完善总结: 成就职业梦想

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叶小亚却不这样认为,当她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卖了废纸。”

叶小亚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前叶小亚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主管那里就石沉大海了,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叶小亚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更好的了。

于是,叶小亚每天晚上回到住处,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创意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也能这样写,叶小亚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热门话题。又过了三天,老总把叶小亚叫到办公室,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年终总结,还是平时工作的认真细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四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叶小亚听后又惊又喜。

几天后,叶小亚被调到行政部做了部门经理,并且获得了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同时一份年度特别奖金也破天荒落在了叶小亚这个灰姑娘身上。这天她又接了周凯伦的一个电话,董事长的女儿把他甩了。叶小亚劝了劝周凯伦,她心里想:你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

望着夜空,叶小亚有些感慨:职业和爱情,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细心负责、需要学习和经营。错过的机遇不会再来。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生活中,有3类人特别容易招惹年底情绪综合症,让我们一起来做调整吧!

追求完美型

魏颖是公司项目经理,每逢年末,她都要完成本年度的目标考核,制定下年度的工作计划,频繁接待上级单位的领导,不断拉拢合作方,同时还不能疏远同事间的感情。她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喝酒应酬多了,胃痛发作,整夜不得安宁。

专家建议:

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希望。希望得到领导赏识,圆满完成任务,在众人面前有威信力……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及控制欲,凡事高标准、严要求,事必躬亲,一丝不苟,一旦遇上没有马上落实到位的事,心里就会紧张着急,茶不思饭不想,还睡不安。这种人通常责任心强,有执著精神。

调整方案:

1. 尽量减少应酬,如果必须应酬可做些预防准备,饮食适量,宜清淡,多补充水分,注意劳逸结合;

2. 知足常乐,保持平常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避免好高骛远。

消极悲观型

徐丹是一家外企的客户总监,年底她忙得一塌糊涂:年终报告、年终总结、新年计划、人事变动……事情多得杂乱无序,做起来更是千头万绪。公司总部每年都会来分公司进行年终审核,而工作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年度的考核和职务晋升。徐丹说她年底的时候犯头痛病是最厉害的,因长时间用脑,她总是头晕脑胀、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专家建议:

有些人容易从消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在自我认知方面,惯于苛求自己,只看缺点不看优点。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引发焦虑。

调整方案:

1. 多跟亲人、朋友或心理医生倾诉,寻找健康途径把郁积于心的情绪释放出来;

2. 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每天留几分钟给自己,做一做深呼吸。

自我中心型

段玲酷爱画画,有艺术情结,可她却做了份枯燥的财会工作,没有兴趣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所以升职无望。每到年底,她就想要不要辞掉“鸡肋”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可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

一项对工作热情度的调查表明:在员工中,高度敬业的人占12% ;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占20%,而剩下68%的员工,对工作有所不满,但又不得不从事该工作,这正是绝大多数人苦闷的原因。

专家建议:

这种人自我关注度很高,对自己身体及周围环境的每一点变化都极为敏感。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压力及不可预测的变化,这些都能把我们带入对未来不可把握、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中。当心理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明显的焦躁不安情绪。

调整方案:

1. 重新定位工作,不必患得患失;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6篇

言则在房里睡觉。昨晚写年终总结写到凌晨,他太累,一挨枕头便坠入黑甜梦乡。

进去给他掖好被角,帮他把眼镜摘下。他睡得极熟,睫毛轻轻颤动,映下两片像黑蝴蝶翅膀般的影子。

仔细端详他的脸,自认识他这七年并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工作辛苦,黑眼圈又深了些,脸上的棱角也愈发分明。

我们在一起七年,他已经是个大男人了。仍然是个好看的男人。

只是我摸着他的脸,像摸着自己的。

七年的恋爱,把激情消耗殆尽,看着彼此的目光不再热烈。我们在一起更像是习惯。

爱情变得像鸡肋,进退不知何处。

低声叹口气,转身出去,把房门轻轻掩上。

打开冰箱做晚饭。

表姐从北京带了只全聚德的烤鸭来,叫我和言则尝鲜。烤鸭确是美味,片好了之后,鸭子皮色金黄油亮,肉质丰泽细嫩,外焦里嫩,皮脆肉香。言则欢喜得紧,风卷残云,吃得畅快。

我却对着片下来的一副鸭架子犯了难,鸭架上的肉被剔除了大半,角角落落里却还有不少。吃起来麻烦,也没什么味道。可是要扔了,却也舍不得。

雪白完整的鸭架,骨缝里夹着嫩红的肉丝。

就像我们的感情,早已过了美味丰盛的鸭肉时期,只余一副残存着肉丝和汤汁的骨架。

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真叫人为难。

想了想,拿来熬一锅粥吧。喝粥最养胃,清淡营养。

放水放米,先开火煮上。洗净手把鸭架劈开,拆成细条的骨头,就着细碎的肉。

白粥煮到半开,把鸭架扔进去,洒些盐,切细细的生姜丝,暖胃活血。外企的压力太大,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言则的胃并不好。

煮到粥咕嘟咕嘟地滚起来,满屋溢着诱人的香,放干净的小青菜叶子,加点白胡椒和葱花,熄火焖着。

言则被香味诱醒,抓着头发跑进厨房,吸着鼻子直嚷“好香好香”。

吩咐他去洗脸刷牙,准备吃饭。

掀开锅盖,汤色奶黄,米粥雪白,碧青的菜叶葱花,点点金黄的姜丝和嫩红的肉末。顶鲜艳的颜色,香味扑鼻而来。

盛进碗来,鲜鲜香香,叫人闻着鼻子都要掉下来。那是最世俗贴心的温暖关怀。

言则喝得舒畅,脸上沁出晶亮的汗来,我伸手替他去擦。他微笑着看我,轻轻反握住我的手,目光怜惜。

能亲手为心爱的人熬一碗粥,花上心思和时间,心里欢喜。

能和你坐在一起喝一碗美味的粥,也是一种福气。

我已不再去想爱情变成鸡肋的问题,为你熬完这碗粥,我已经知道怎么做。

我们在一起七年,相爱已成了习惯,激情融化成严丝合缝的亲情。爱情于我们,已不再是激情四溢滚烫热辣的四川火锅。我们的爱,是一碗温吞营养、清淡又不乏滋味的鸭架粥,暖暖地滋养身体,也滋养着细水长流的平凡生活。

每一段爱情都会有变成鸭架的时候,只看你是把它丢弃,还是肯用时间和精力精心熬制一碗喷香营养的鸭架粥。

那么,让我来,用心为你熬一碗鸭架粥。

(责编/洪来兵)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7篇

广告策划Jennifer

我和公司宣传部的经理称得上是一对“职场密友”。两人属于臭气相投的一类,都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人,做事豪爽且干脆利落,也常喜欢在办公室里搞搞气氛。如果说我所在的广告策划部是一个内部酝酿的环节,他们宣传部是一个对外的窗口,那么我们就是一条“链”上没有利害关系的两大个体。“里应外合”的合作模式逐渐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工作默契,关系变得亲密起来。有了宣传部经理的积极配合,我们广告策划的项目运行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琐碎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每到公司年终总结或年会时,两个部门的相互合作与搭配也使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老总对此也是乐不可支。

当然我们也顾虑到其他同事可能会对我俩无端生出办公室暧昧的谣传,所以除了工作中频繁接触之外,下了班后大家就基本心照不宣地不聚在一起。我们以一种柏拉图般的精神维系着办公室密友的关系,用一身光明磊落的作风去抵御八卦猜测的流言蜚语。

忘年交反而是“常青藤”

外企公关部主任CKYang

我一年多前从香港总公司调到上海。刚到这里时感觉很陌生,既没有朋友也听不懂上海话,更不知道每天应该去哪里玩,下班后就回到公寓看碟或是睡觉。Boss张是我们部门的前辈,之所以叫他Boss不是因为他真是老板,只因为他在办公室里辈分最高,对新人又很照顾,这便成了一个亲昵称呼。

Boss张见我一个年轻女孩子从香港过来无亲无故,生活和工作都不太容易,所以特别照顾我。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Boss张一直教我说上海话,还带我去小商品市场跟小商贩讨价还价,体验新上海人的生活。去年中秋节公司放了半天假,本来我准备一个人在公寓里过,可Boss张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一起吃团圆饭。和他的家人一起过中秋节,让我这个异乡人身处异乡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之后的日子,Boss张像对待女儿一般关照我,而我也不忘滴水之恩,总想着有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到他。

建立办公室密友的几点注意事项:

对于初入职场的女性来说,男性上司比较容易成为关系好的密友。因为他们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人生经历能给你工作上的指导,甚至告诉你走向成功的捷径。

对于初入职场的男性来说,要成为女上司的密友比较难,不过有一个原则是“即使她有什么缺点,忍为上策”。

可以尝试和跨部门的异性成为密友,因为身处不同的环境,大家交流信息面就会比较广,谈论的话题也会比较宽泛、轻松。但切记不要谈论自己办公室中别人的隐私。

和自己办公室里的人成为密友要注意自己的宽容度。因为在一个业务链上,必定存在竞争关系。宽容可以使你们的密友关系更为长久。

密友关系要有分寸,最好不要涉及私人化的感情。首先自己的行为要坦荡,建立一个纯粹工作的密友关系。不要最后跟暧昧扯上关系被同事指点。比如参加公司大型的活动,可以介绍自己的男(女)朋友或配偶给对方认识。

办公室密友有利也有弊。密友的默契度可以让你们在工作上胜人一筹,但也并非越密越好,要懂得把握尺度。因为你们过于以两个人为中心会伤害到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8篇

2011年国考报名者再次刷新三项记录: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第三次超过百万;年龄最大的考生为35岁,这是报考年龄的上限;考录比扩大至87.5:1,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比例则达到空前的3000:1以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挤进“公家的单位”。与公务员职位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央企及大型国企工作岗位。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份调研数据就显示,想进国企的毕业生由2007年的14.6%增至19.2%,想进外企的则由50.2%降为42.4%。

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调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20年前,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外的空间充满活力与机会,大批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进入外企或下海淘金;20年后,这支悄然转向的隐形指挥棒开始朝反方向指引――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立志进入“体制内”的硕士

清华本科,人大硕士,现供职于北京某金融机构下属企业――生于1981年的李鸿君显然属于大有可为的青年精英,尽管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连续4年参加国考落榜后,李鸿君总结自己人生前30年最大的败笔是,2004年本科毕业时没参加国考。念中学时就精读过《史记》与《选集》的他从小立志从政,高考填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清华大学某工科专业。

这一步在他进入仕途的人生规划之中:上北京顶尖名校,先读工科,再读文科,然后凭完美的教育背景考人公务员序列。

2004年毕业前夕,李鸿君在自习教室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发现周围已有不少同学在看国考复习资料。权衡再三,李鸿君相信还是得放长眼光,“完美履历”更为重要。

3年后硕士毕业时,李鸿君才发现自己失算了,“国考已经疯了”。

2007年国考,报名人数达60万,比2004年翻了近5倍。当年,全国有近500万大学生毕业,这意味着约每10个毕业生就有一位参加了国考。

整个毕业班――尤其是文科专业――同学几乎全体出动参加国考成为常态。

围绕国考的经济链已然成型。全国各大高校校园里,各类国考培训的广告铺天盖地,就连以出国留学考试培训闻名的新东方,也在2006年创立了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业内人士估算,2009年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产值高达104L元。

广东省的国考考场分别设于广州、东莞、佛山三地。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旅行社量身定制了国考线路,为考生提供往返巴士、住宿与餐饮一条龙服务。

据同程网酒店项目负责人介绍,国考当日,考点所在城市订单上浮50%左右。

这实在是中国当下的一大奇观,越来越多人对“国”字开头的产品避之不及,却同时又一窝蜂地对带“国”字的单位趋之若鹜。

2010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曹亮同时拿到两份录取通知,一份来自英国某大学的PHD入学通知书,一份来自南方电网。父母与女友家人一边倒地认为他该选择南方电网。理由充足得让他难以辩驳:这么难进的国企别人挤破头都挤不进,等你念完书回来,还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吗?如果找不到,念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

这越来越成为毕业生择业时毋庸置疑的标准答案。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清华一位2005届的毕业生在拿到的最终录取通知书前,就断然拒绝了香港大学的PHD全奖录取通知;人大一位2010届的毕业生在家人及同学的强烈建议下,放弃普华永道,进入某中直机关做公务员……

李鸿君至今对当初“选错了答案”后悔不已,在一次饭局上,他对领导酒后吐真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混日子,准备国考,去做公务员的。”领导对他的表态相当赞同,拍拍他肩膀说:“好好考!”“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李鸿君回忆这一幕时说,“现在全社会都认为这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体制内"单位成最佳雇主

2001年赵鑫杰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一声不吭去了某中直机关报到。在当时,这个工作显得平淡无比,起薪不过千元。虽说迟早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钱买到一套房子,可那时北京的商品房价格也就4000元左右,这一福利还没太大吸引力。

那是国考开启网上报名的前一年。当时中直机关、国家部委、省市政府机构的招聘方式,还只是到几所知名高校请院系老师推荐学生,然后与被推荐者约见面谈;或是到高校组织专场招聘。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1997届本科毕业生陶亮印象中,当时最优秀的同学都不大愿意去政府机关。1994年至2000年间,全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才不过4万余人。

国企的竞争力也不大。1997年,约2/3国企还陷于亏损,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外企、私企等高收入行业仍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

但国企“脱贫”的速度超出几乎所有人想象。

2000年,陶亮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国企开始在高校高调网罗技术精英,“像中国电力、中国核能集团,这些原本不怎么来的企业,都一股脑地拥进北大清华捞人。”其时是国企“三年脱困”的收官年,许多国企走出低谷,1997年亏损的近700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已减少了七成以上。

2004年陶亮北大博士研究生毕业,周围的同学开始花心思掂量手头的国企offer是否值得。就在此前一年,国家成立了国资委,其后3年,尽管其所管辖的央企削减了近四成,但“瘦身”后的利润在2006年井喷至1万亿。这是10年前国企全部身家的50倍。

在陶亮毕业5年后的2009年,国企在中华英才网公布的“最佳雇主50强”中占据29席,一年后升至33家。外企则只获3席。

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路飙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财政收入增速在1995年首超GDP增速后,持续高速增长至今。陶亮博士毕业当年(2004年),财政收入较10年前(1994年)增长了505%,而GDP的增幅为342%。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8.3万亿元,两倍于GDP增速。财政收人的大头是个人与企业纳税。

2008年,当央企在金融危机寒冬中逆市突飞猛进之时,吴晓丹失业了,她开始重新加入国考大军。2006年从山东大学毕业时,她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放弃进入某大型国企,加盟一家发展蓬勃的民营企业。一年后,老板卖掉企业,转行投入房地产业,她随后跳槽的另一家民企,因向银行申请贷款失败,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

当年“追求超拔,拒绝庸常”的想法,早已被吴晓丹抛于脑后。她现在只想顺利通过考试,回到“体制内”去,

否则,没有保障,没有编制,没有户籍,“能‘超拔’到哪儿去?”

时间的推移才能显示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们的“远见”。毕业8年后,赵鑫杰邀请同学们到北京的新家做客,“羡慕妒忌恨一下子全堆在同学们的脸”,这些在体制外梦想“超拔”的同学,至今少有人在北京买得起房子。

赵鑫杰9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位于北京三环内,2009年以不到30万元的价格买下,彼时,其周边商品房价已飙升至2万元/平方米左右。赵鑫杰单位食堂菜品丰盛,中午一顿白助餐仅1元钱。这个价格在他2001年进单位至今从没变过。

他的收入其实不高,一个月4000元左右。但他所获得的非货币福利,用他同学的话说,“立马让月人万元但无其他福利的人想找块豆腐撞死”。

根据2月18日的媒体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去年完成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在分析被调查者的所属行业和职业后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体制内”生存的风光与困惑

每年回家过年,赵鑫杰尽可能地低调,不出门,也不串门。他所在的中直机关尽管在权力序列中排名靠后,但是家乡亲友只认定他是“中央下来的干部”,登门托他办事的人一度络绎不绝。

“公务员头上的权力光环,不得不说,很有魅力。”李鸿君说。

这个不太能摆上台面说的诱惑是黄丘伟连考5年国考的直接原因。从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丘伟进入了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在家务农的父母问,我们以后再被人欺负,你的单位能管吗?黄丘伟说不能,父母沉默了一会说,那你能不能调到能说得上话的单位?

李乐目前就职于北方某实权部门,2007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时,他是年级的就业明星,刚进单位时,他仍处在不可抑制的膨胀期,尽管只是一名普通职员,但求他办事的人接连不断,且态度谦卑。

这种优越感在面临买房问题时终于消停。李乐眼下月人4000元左右,除了5元一顿的食堂餐,单位自留地低价供应的有机蔬菜,洗衣券及年终多发一个月基本工资外,没有其他福利,房子据说也“希望渺茫”。并且,李乐入职那年,正好赶上“阳光工资”开始严格执行,之前名目繁多的补贴都被取消了。

这意味着在这座城市,他得不吃不喝工作50年才能买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这还是按照当前的房价折算的。在福利房越来越稀少的现实面前,这是中国基层公务员集体面临的问题。

女友建议跳槽,换座“便宜点”的城市过小日子,李乐坚决不同意。

“一是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天总有那么多人来求我办事,一旦出了体制,就得变成我去求别人。我接受不了。”他说,“二是……坦白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同一套工序,我没有其他的技能。”

放弃留英机会,人职南方电网后,曹亮也陷入了被“机械化”的焦虑当中。作为一名北大硕士研究生,他日常工作就是整理材料、文件,年尾最繁忙,因为要赶各种年终总结。

最近,他正在制定一个员工辅导计划,让在变电站看护设备的同事不那么无聊,比如,申请在他们的办公室添置音响,每周为他们安排场地打篮球与羽毛球,而这些员工同样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名校。

曹亮生于1984年,在他2010年毕业这年,绝大多数“80后”正式告别校园。在“国进民退”趋势刺激下形成的这一重返“体制内”大潮中,曾经贴在他们身上诸如“独立”“个性”“自我”的标签,开始显得不那么具有说服力与概括力。

他们其实与任何年代生于中国的人一样,总是从属于某种社会标准。

眼下对体制所带来的安稳的向往与自觉维护,在这一代年轻精英阶层里已然并还将持续深入人心。

吴晓丹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深圳市某机关单位,眼下的工作是给单位写宣传稿与新闻通稿。她开始越来越抵触与少数还在体制外混的同学在网上聊天,稍一深入就不欢而散。

“为什么总是在批评?为什么总要去反思?”她反问道,“难道就不能重点看主流、光明的一面吗?”

而已经连续参加8次国考的沈娜,仍在准备今年11月参加第九次考试。根据最新规定,从明年起,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这或许终于将为这名当代“女范进”减少一些竞争对手。这会是她最后的机会么?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9篇

已经连续7年了,在每年年底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习惯于回顾一下年度感受的李艳,都会有些伤感,因为她觉得自己太累了。

这个家境不错的成都姑娘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亲戚都很宠她,但她却有着一种不甘于平淡、不甘愿享受、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初二的时候去北京旅游,游览了颐和园、长城,参观了北大、清华后,她就做起了“首都梦”。后来,李艳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留在了北京,进入一家外企工作。

从那以后,李艳就过上了每天早出晚归、租房子、挤地铁的生活,工作的第一年,她就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累”,但她想,反正自己还年轻,这点累算什么!于是,咬咬牙,她又开始奋斗了。

但北京的生活并没有李艳在过去的“梦”中想象的那么轻松,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一次次和家人的长途电话交流中,“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父母担心她成为“剩女”,催她赶紧找对象、结婚,然后赶紧生个宝宝,老家邻居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在此时此刻,都成了父母“教育”李艳时,列举出的好榜样,而以前,她们都只有羡慕李艳的份儿——家境好、漂亮、优秀、名校毕业、外企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北京……

但“漂”的滋味只有李艳自己清楚,2011年,李艳终于结婚了,但她并没有那种成家之后的安稳感,父母的心也并没有踏实下来——因为李艳和老公还没有买房。李艳的老公也是四川人,老家在绵阳,虽然李艳和老公的家境在当地都还算不错,但若在北京买房,还是比较艰难,而且,这两个要强的孩子都不愿意让父母掏钱。

于是,李艳和老公都过上了“越来越累”的生活,他们要考虑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长期租房是否现实、没有北京户口的生活会不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累”的同时,李艳还真切地体会到了究竟什么才是“心累”。

今年年初,李艳和老公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回成都发展了。“本以为成都的生活能轻松些,但没想到,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后,再回去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那种轻松、悠闲的感觉了。”2013年年末,李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停地抱怨说,“今年的感受还是累!”

北京、广东累,四川、甘肃也累

累,并不是李艳一个人的感受,在四川省,参与《小康》“2013个人的年度心情”调查的74个人中,共有6人提到“累”字。而在全国参与这项调查的2013个人中,“累”字被提及的频率更是达到了80多次,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并且,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累”的感受: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分析认为,“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这个时候,就会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另外,社会生活的一些不确定性会让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内心不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该结婚生子了,却因为没车没房而不能结婚,这种不由自主的退行会造成压力源的增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人们往往会用‘累’字来表达这种不舒服。”

一首被称为“音乐版的‘蜗居’”的歌曲《累啊累》,唱出了不少中国人的心声:房价越来越高累啊累啊累、钞票越来越少累啊累啊累、每天地铁公交累啊累啊累、老婆还没找到累啊累啊累……

《小康》调查发现,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累,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比较休闲的地方四川,以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甘肃,人们也都喊着“累、累、累”。

此外,在河南、江苏、湖北、陕西、天津、海南、海外,“累”都是被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感受,黑龙江人更是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老累了。

云南人幸福知足,湖南人热爱生活

累,只是国人普遍的年度感受之一。“请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年的感受。”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当中开展这一调查,共2013人参与。除了“累”之外,“淡”、“好”、“忙”、“烦”等感受也被频频提及。

傅春胜建议大家,当有“累”、“淡”、“忙”、“烦”等感受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觉察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放个假,促进内心的和谐,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

在云南和湖南进行调查访问的时候,《小康》记者则听到了更多充满正能量的词汇。云南人虽然也两次提到了“压抑”这个词,但他们更多地表达的是“幸福快乐”和“满足”,另外也分别有两个人提到了“平静”和“很赞”。

湖南人则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分别有三个人提到了“平安”和“幸福”,“平淡”、“平静”均被两次提及,此外,湖南人也有“累”的感觉,他们还用“愁婚”“恨嫁”等词来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

“五味混杂”的灰色2013

2013年11月初,《小康》还联合新浪网进行了国人年度滋味和年度生活色彩的调查,截至11月20日,共有1393人参与调查。

“您觉得用哪种滋味来形容您2013年这一年的感受最为贴切?”在这道题中,选择“五味混杂”的人最多,占比58.9%;排在第二位的是“苦”,占比24.5%;接下来依次是“酸”、“甜”、“咸”和“辣”,分别占比9.4%、3.7%、3.0%和0.5%。

公众又会用哪种色彩来形容2013年这一年的生活状态呢?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是“灰”,比排在第二的“五颜六色”高出了15.4个百分点;“黑”排在第三位;“蓝”排在第四位;选择“白”、“黄”、“绿”、“红”、“粉”的则相对较少。

外企年终总结范文第10篇

2014年10月,全球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跳槽率明显偏高,已成常态,平均在职时间34个月。而遭遇职场暴力,被迫辞职的比例居高不下,人们普遍认为职场暴力“打击工作积极性”“令身心倍受折磨”和“影响工作开展”。

在国外,人们将职场暴力定义为“职场中超越正当业务范围,给他人精神、肉体带去痛苦的行为”。真依这个定义,那么在中国很多地方,可以说无暴力不职场。有人深刻地说过,中国式职场传承了手工作坊和官场气质。作坊里,主雇也是师徒,严师出高徒,打骂是负责。有些官场文化里,流行周瑜打黄盖,常被老板当众辱骂的,私下却是亲信。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让自己安全、强大、完满的职场归宿。但随着阅历增加,期待越发虚幻:为何职场充满暴力?什么将我们卷入,势同水火?

读完本文,或许你会再次体会到,现实版“中国式职场暴力”远比理论复杂,远不是简单的黑白对错、孰优孰劣。本以为别人推自己入深渊,哪知,这深渊自己也下手挖了好几锹,甚至,连带着把别人扯下去。正如职场属于每一个小角色,暴力氛围的存在,也可能人人都在添砖加瓦。

那些忽来忽去的挫败,那些莫名的无望和无力,宛若排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淹了自己也淹了别人。

被人情裹挟?你忘了单位就是利益场

研究生刚毕业的陈婷,在父亲的努力下,进了一家效益颇好的国有企业。上班前,一直在国企浸染的叔叔给她灌输了一套理念――国企的规则是人际关系的规则,不要太有个性,轻易不要得罪任何人,即便对司机师傅,也要客客气气,他在领导面前有心无心说的一句话,说不定也能影响你的前途。

依着叔叔的忠告,陈婷一直低调做人,时时记得谦虚谨慎。好在,这里人人捧着金饭碗,人多粥更多,利益纷争少,表面一团和气。领导更是爱谈企业“家文化”,每每在会上、聚餐时提及,“和谐”呀,“关爱”呀,“互助”呀这样的词流进陈婷耳朵里,都引得一颗年轻的心好一阵扑扑跳。她觉得自己能找到这种工作环境,真是幸运。

不久前,单位的考勤制度进行了改革,原先是早上打一次卡即可,现在一天要打四次卡,缺一次便要扣考勤奖。

一天,同事老王塞给陈婷一张卡,压低声音说他今天中午有事,不能及时回来,请陈婷方便时代为打卡。同事间偶尔代为打卡的事情是有的,陈婷立刻同意了。

老王是单位的元老,用他的话说,总经理都比他来得晚。几个副总和他关系深厚,仗着资历老,老王一直享受特殊待遇。他若不打卡,陈婷估计也不会有人说他。可老王偏偏很“遵守”考勤制度,不过,不是他遵守,而是让陈婷替他遵守。

之后,老王总有这样那样的事,陈婷几乎天天替他打卡。一开始,老王还客气两句,渐渐地,就不再多说了。

一天中午,陈婷外出吃饭,回来时已过了打卡时间。没想到第二天,老王竟然质问她,为何昨天没有替他打卡?陈婷一再解释,老王这才悠悠说道:下次不要再忘了。

本来是情分上的事情,却成了自己的本分,陈婷憋了一肚子气。

本想把卡还给老王,但想到一件事,陈婷迟疑了。那是去年年终总结会上,老王恶语批评一位财务部门的新人,只因为这位员工在言语上没有“尊重”他。陈婷想,自己若不给他打卡,还不知他会如何报复呢。

没等到老王的报复,陈婷先遭到了部门主管的训斥。老王的态度早就引起了部门主管的不满,可碍于面子,又不能发作。这天,陈婷又给老王打卡,被主管逮个正着。

人事部门三令五申不许替人打卡,陈婷无话可说。可接下来的处理结果让她大跌眼镜。这件事被主管拿到办公会上去说,陈婷被扣去半个月考勤奖,而另一位当事人老王却安然无恙。部门主管本想杀鸡吓猴,可鸡死了,猴子没吓着。

陈婷把卡还给老王,老王竟说不要理他们,一帮子俗人,只知道搞打击报复,你只管帮我打,没事的。

陈婷果断把卡还给了老王。后来有几次,陈婷向老王打招呼,老王视而不见。再后来,陈婷又听说了一些自己的传闻,比如:仗着有关系,搞不好同事关系……

这时,陈婷才幡然醒悟:逾越了尺度,自己该负的责,原来没人代负。

职场怎可能如家?同事之间,充其量只有“善意”,而不是“亲情”。单位给予你,是因为你能做贡献。同事对你温暖,那是暂时没冲突,还能相互提携。

职场终是利益场,不查都没事,查到就是事,代打卡只想多个人情,后果真没考虑。当初没拒绝,滋生了老王“理所当然”的错误期待,末了,还搭上自己受罚,两头不落好。

职场上的暴力,并不都是血雨腥风,还有一种是披着人情的外衣,裹挟你做违背意愿甚至违规犯法的事情。

恨“娘娘”容不下你?你有没有融入环境

午餐时间,咏荷部门的三个女人又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而其中不能缺的一个主题就是她们的主任。

主任今年49岁,理工类博士,她的女儿在美国读书,丈夫在外地挂职,据说夫妻俩的关系并不融洽。而在单位,主任也不得志。她的学历最高,业绩也不错,却因为不善与人周旋,就止步于主任这个级别了。

部门是初组建的,主任,35岁的咏荷,29岁的小陈和90后新人小夏。

平常,主任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大家觉得这不是因为她爱岗敬业,而是她回家也无事可做,与其回那个冷清的家,倒不如待在办公室感觉些人气。

可咏荷孩子还小,其他两个女孩也忙着新婚燕尔和谈恋爱。

对她们的作派,主任是看不惯的。

记挂家里的孩子,咏荷每天踩着点下班赶回家,每每这时,咏荷就能感觉到小隔间里,主任那灼灼的目光。一次,孩子病了,咏荷向她请假早点回去,却不被批准。主任执意要咏荷交完策划方案再走。这个方案本不急,咏荷心里窝火,匆匆写了上交。主任冷冷看她一眼,说:“你天天这是糊弄谁?孩子没你不行,可公司不是没你不行,我看你还是适合做家庭主妇。”

小陈性格大大咧咧。一次,主任让她去拿一份文件,她走得急忘带手机,而对方又未在约定时间过来。小陈左等右等,联系不上,只好空手而归,准备通知对方用邮件传过来。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冲小陈嚷嚷:“你真是连快递都不如。怪不得人家说你能力差!”

三个女人备受委屈。她们不是没看见自己工作的疏漏、粗糙之处,可是这种被当众贬低的感觉很不好受。何况,主任为啥不有事说事,总夹枪带棒地攻击人呢?

而更让她们无法接受的,则是主任时常把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大家不得不察言观色,时刻注意主任脸上的阴晴表,以免撞到枪口上,可即使处处小心,也难免踩着地雷。

有一天,小夏穿着一条新款小短裙,咏荷和小陈都围着她,啧啧赞道:年轻真好,穿什么都好看。

临着小夏向主任汇报工作,两人却听到主任办公室传来这样的论调:“现在90后都穿这个呀,我说怎么每次同学聚会都有人离婚呢,男人面对的诱惑太多了。”

主任渐渐有了个外号“灭绝师太”。不过,给她安上这种外号,并不能让咏荷她们的日子好过多少。

天天被压抑着,又无法摆脱,咏荷她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主任的关系。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职场上的施暴者,有时候恰恰是不如意者。咏荷甚至专门去翻看了心理学书籍:人受挫后,主要表现是攻击、退化、固执、自我防卫等。以上对下的暴力,就是感觉不如意,力图扭转把控而发出的攻击。

再想想,电视剧里甄说:能不能容得下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得下,是嫔妾的本事。

于是,年前,咏荷几个请主任吃了个饭,主任颇感意外,但也欣然应允了。

时不时三个女人夸夸主任今天衣服真好看,看起来特别年轻。也不忘夸夸主任女儿多么有出息,主任教养得当。

慢慢地,主任和大家的关系融洽了不少。甚至有时,主任会向她们发发牢骚,说说单位如何不公平,说说自己如何辛苦,以示亲密。

偶尔,咏荷她们还是主任的出气筒,但至少日子好过多了。

之后,再有朋友抱怨自己怎么成了环境受害者,成了领导“眼中钉”,咏荷总以过来人的身份,不客气地说“活该”。

所有人间戏剧,都是双方角色共同演绎的。和环境不契合,只因为虽待在这里,其实没真正融入。

你讨厌环境,讨厌上司,却忘记现实的存在,必有其逻辑、条件。不管不顾,必定触碰到禁忌、底线。在什么场合待着,就得遵循这里的游戏规则。你融入了,别人看着愉快和谐,你样子突兀,就别怪别人生出厌恶心、对抗心。

我们常会依据薪水、福利、名声等,来判断单位好坏。其实,更重要的是,单位的行为规则、文化习惯,你能否适应?适应不了,快快走开。非留下,那么,与其花费精力,去批判找茬,耗竭热情,还不如回过身,看看“我到底怎么了,我能做什么”。

制度罪恶?也许是别人眼中通向天堂的路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再一次直击周敏的心。周敏怅然地想:这恰是我所处的境遇吧。

周敏是一家外企广告公司的设计部主管,管理着一个四人的小团队。相对于其他经营部门的激烈竞争,设计部显得更风花雪月一些,没有经营的压力,只有如何发挥创意、激发设计灵感的思索。

在新的外方经理麦克没有上任之前,周敏对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麦克是台湾人,从外表看,他每天穿着线条分明的西装,头发向后梳起,一丝不乱,正如他固执少变通的个性。麦克不苟言笑,总是一副处在紧绷状态,随时会崩断爆发的样子。

麦克新上任之初,便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譬如,每位员工都要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周敏一向积极,立刻就自己部门的发展,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报告。麦克看了没发表任何意见,也没给出周敏期待的表扬,却反问周敏:设计部没有经营指标,你怎么看?周敏毫无准备,当时就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没过几天,新的制度出来了,设计部和经营部门一样,广告任务繁重,如果完不成,年终奖将扣除一半。而且,设计部的作品在给客户之前,必须先交给麦克审查。周敏能理解麦克的初衷,他无非想通过此举提高效益,以及增加客户满意度。

周敏全力配合麦克的新制度,团队成员却怨声载道,要完成经济指标就意味着要去跑市场,而繁重的设计任务又把他们禁锢在了电脑前,所有人都显得力不从心。

更让团队崩溃的,是麦克对他们专业素养的质疑。麦克能在任何一件作品里找出纰漏,所有的美感、艺术性必须以他认定的方式展现,所有的细节在他的设想中才正确。加班,再加个班,打回来,再修改,而客户并不买这个账。好几次,经由客户调整,作品都重回了周敏当初的样本。可麦克并不以为然,继续他的审核制度。

周敏在夹缝中生存着,麦克的控制过头,让她没有自由展现的余地,自尊被打击,能力被否定。强制性要求服从的方式,更让周敏无法争辩,内心积累了委屈。

而在团队成员眼里,周敏变得简单而暴力,她只是麦克的传声筒和帮凶。

不久,部门和客户签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周敏按新制度处罚了员工,之后,部门的气氛越来越诡异。每当她开口传达意见,布置任务,团队成员们一双双毫无表情的眼睛,好像深不见底的水潭,将她的话语吞没,只留下令人不寒而栗的沉默。且不止一次,她和同事发生激烈冲突。这种不快,蔓延到工作外的交往,团队聚会,大家都视她为隐形人。

自己明明也是受害者,却成了团队公敌,周敏想不通,越发抑郁、无助,也变得更加敏感、易受伤。常常别人一两句话,就莫名地按下她心里的按钮,立刻要跳起来防卫或者反击。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这种职场压力由上而下传递着,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万般无奈,周敏开始对麦克一点点说不。因为她够坚定,麦克居然慢慢适应了。面对团队,周敏也不再渴求理解接纳,先尽量考虑同事立场,话说出去后,也做好别人不高兴的准备。或许是她心里有底了,同事们不再沉默对抗,开始有人主动搭讪。

有时,周敏想,管他谁的通往天堂的路,我总得有自己的路;管他谁的脸色阴晴,我尽到本分,确定了立场再说。事情远不能尽人意,但内心不再摇晃,这感觉还不错。

结语:

每年岁末年初,单位年终总结,需总结的不仅是事业、收支,还有心情、愿景,还有说出、未说出的恩怨、好恶。而每年的二三月份,是“跳槽季”,关于职场暴力,关于职场险恶,关于跳槽的苦衷,你是否有话要说?

上一篇:竞价年终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贷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