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迁移内陆

时间:2022-08-17 03:33:13

(整理/李晓栋)

内迁中国

外企新战略

据报道: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下,珠三角的制造业外企可能走向人力资源充足、土地和人力成本较低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开始打起“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的大旗,静等产业从东而来。

这种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由近渐远的蔓延式趋势,深圳市龙岗、宝安和东莞市等地的外资企业前几年即向广东省内的惠州、河源及江西赣州、湖南郴州等地转移,近年扩延到更远的粤北粤西和广西、湖南、江西更远的地区。其中最典型当算富士康科技集团从深圳迁往内陆。2007年,富士康从深圳迁往内陆昆山、武汉等地的员工,规模达到了5万多人。而目前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了68万人,分别分布在深圳、山西、山东、武汉等全国13个厂区中。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出现。

珠三角外企向内陆迁移

据报道:近日,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下,珠三角的制造业外企可能走向人力资源充足、土地和人力成本较低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开始打起“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的大旗,静等产业从东而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加速前来。

“其实,大部分沿海企业还是希望向内地尤其是中部地区转移的。”一位来自沿海的商人说。东南亚国家虽然具有政策宽松、成本低廉等种种优势,但毕竟存在着语言、观念等障碍,“而中国内地东北太冷、新疆风沙大,中部是最合适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会一层层向中西部转移。珠三角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由近渐远的蔓延式趋势,深圳的龙岗、宝安和东莞市等地的外资企业前几年即向广东省内的惠州、河源及江西赣州、湖南郴州等地转移,近年扩延到更远的粤北、粤西和广西、湖南、江西等更远的地区。

台资:“北上西移”大势所趋

据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商开始从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转移,如今中国大陆的台商开始从东南沿海向北、向西转移。

厦门大学台研院教授李非称,长三角是台商投资“大热点”,珠三角是“余热点”,近年崛起的环渤海地区成为“新热点”。目前环渤海聚集了大约7000家台企10万台商,均占大陆台企、台商总数的1/10。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秘书长孙兆麟对此评价,台商顺应大陆经济发展格局,20年来一路从珠三角扩展到长三角,到环渤海地区,如今又将目光瞄向了西部。例如台湾茂德集团已在重庆投资10亿美元建设芯片厂,2008年将投入生产,届时茂德将带动一系列配套企业进驻。

东南沿海劳动力、土地成本快速提升,成为台商扩大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这种情形下,很多中小台企难以在沿海大城市生存,只能往北部、西部转移,或者二线的中小城市。专家们认为,大陆的疆域面积大,沿海产业成熟了可向中部转移,中部成熟了可向西部、北部转移,大陆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不同,所以台商在大陆的空间巨大。

因此有人比喻,台商在台湾就像在一个牧场训练技艺;而来到了大陆,好像在一个辽阔草原上策马飞奔、纵横驰骋。

港资:部分迁移,拒绝“连根拔起”

据《南方日报》报道,记者在对一些港企迁出珠三角地区的现象进行调查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港商对记者说,他的企业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粤赣交界的河源市,“对于新的投资地,我们还是要适应一段时间,即使要把所有车间转移过去,也要一步一步来,控制新的投资风险出现。” 对于无数多年前在珠三角白手起家创业并发展起来的港台企业来说,要成为在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甚至是要成为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是必经的阶段。实际上,实力雄厚的企业很多也选择了这一模式,如在珠海投资的日本佳能公司、日本兄弟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均到越南设立了工厂,但同时将高端技术产品放在珠海,并不断追加投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外迁的企业并非“连根拔起”,而只是将制造环节迁出了广东,其销售、物流、研发等高端环节仍然留在珠三角。1987年进入深圳的香港著名内衣品牌安莉芳,尽管在江苏常州和山东工业区投资了两大生产基地,但其内地总部还是稳扎深圳,以“深圳设计,外地生产”的模式,化解珠三角近年来生产成本上涨幅度较快和招工难等问题。大多数企业外迁的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便于“腾笼换鸟”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欧、美、日资:83%的企业将原地不动

许多外商到中国投资,是因为成本低。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人民币升值,这一优势正在失去。

上海美商会最近对66家外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因为成本上升,约两成的企业正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往成本更低的越南和印度,约八成的企业目前决定留在中国。调查还发现,那些不仅将中国作为制造基地,同时将中国作为采购和销售中心的外资企业,利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参与调查的博思艾伦副总裁何德高说,中国的成本和货币架构已经改变,跨国公司需要重新思考在华经营的战略和如何将中国融入其全球战略。尽管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但是83%的制造商还是选择继续在中国运营。78%的受访公司表示,中国庞大的市场是他们欲维持现状的原因,而39%的公司由于考虑到运营转移所带来的供应链重组成本,而决意继续驻足中国。

上一篇:政府报告把握了当前住房问题核心 下一篇:郭炳湘休假背后:一场豪门恩怨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