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不再Made in China?

时间:2022-08-29 09:15:37

2012年10月,阿迪达斯关闭了它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2013年要率领富士康把一条生产线迁往美国;星巴克也有动作,准备关闭其中国工厂,把其经典陶瓷杯的生产转回美国本土;在青岛的14家韩国饰品外资转身返回国内在投资;日资企业更是开始大规模撤资……

随着中国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环境也更为深入和完善,并与国际完全接轨,人们对外资外企也开始一番新的认识和考量。

中国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

“以前我们是财大气粗,但是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了,中国市场已经完全是本土品牌的天下。”GE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目前外资风机制造商纷纷撤离中国市场,一些老牌的外资企业近年在华表现不佳,GE、维斯塔斯、歌美飒、西门子、苏司兰等国际大企业都难以进入国内风机市场前五名,而目前我国风电设备装备部署国产化率已达90%,装机范围全球第一。

西门子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前外资具有技术垄断优势,随着国内风机制造企业技能不停创新,设置装备部署质量不断提高,现在与本土制造商相比,外资已没有太大优势,又有售后不方便、渠道不畅通等硬伤,导致其不得不选择退出。

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早在2011年9月,该公司宣布其在中国的一家风机子公司——德国瑞能公司退出中国市场,并关闭了其在内蒙古包头的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接着,2012年苏司兰又将其在中国的风机制造子公司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转让给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转让费约6000万美元,目前双方已经签约。苏司兰集团主席图希尔坦提表示,“针对中国市场,我们正重新制定战略”。

China依然很受欢迎

“别提了,之前我们把服装厂迁到越南,但是在那边做生意必须要面临政策变动等风险。而且由于天气炎热,当地人经常迟到,手工更是没法和国内比。”国内一家从事外贸加工的企业家杜鑫向记者吐苦水道。

虽然一些外资开始逃离到东南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都推出优惠政策,以相对于中国低廉的人工吸引外资。但众所周知,低成本并不是企业在选择加工厂时唯一的考量标准。优良的产业环境、熟练的工人操作等因素同样不可或缺,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2012年12月18日,人民网举办媒体沙龙,探究“十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解读十报告外资引进政策、共商新周期内外企投资新机遇。

“到了今天,形势变了。钱与钱不一样,外资并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一个融合多种要素的生产要素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仍然是外资投资的乐园,但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削弱,对外资企业来说,当前来华投资的机遇主要集中在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性价比很高的研究人员。有31%的跨国公司将把中国作为研发基地。尽管蓝领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但中国研发人员的性价比仍然很高,这对于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具有相当吸引力。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近500家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在17个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因素中,外商最为看重的是中国国内市场,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的基础设施,第三位是外资政策,第四位才是劳动力低成本。

联合国一项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外资企业最愿意设立研发中心的国家。

外企必须重新认识中国市场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外商投资已经占到中国投资总额的一半,加工贸易占比一度达到67%,现在降到49%。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指出,对于众多行业来说,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外资企业维持高利润率(15%~20%)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他认为,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第一要靠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以WTO为代表的传统规则已经不完全适应现在情况的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生产力开放,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为未来准备;第二是继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侧重对外商的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第三是引资政策逐步从以优惠为主转向发挥综合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社长、总编辑季晓磊认为,外企必须重新认识中国市场,这是因为,第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第二,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三,国家的外资优惠政策在减少;第四,国内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外企受到了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第五,国内的人力成本在上升,资源和环境成本压力也加大了,这也是外资企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外企要想在中国长期发展、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新变化、新进步,和中国企业、政府、社会相互沟通、理解,才能共赢。”季晓磊说。

上一篇: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平面布局 下一篇:水业市场化改革可学“深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