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5:36: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一

一、 调研背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关注越来越高,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就将三农 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近年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距今已有七个年头。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东北大学赴吉林四平社会实践团开展了本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

二、 调研目的

1.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工作保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

2.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创业是大学生新的就业之路,而农村是大学生创业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为新农村建设创出佳绩。

3.在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的环境下,考察吉林省xx县大学生在农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思路。

4.走访当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感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xx县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 调研地概况

(一)行政区划

xx青乡位于xx自治县西北部,全乡幅员面积cc平方公里,有xx个行政村,cc个自然屯,cc个社。

(二)气候交通

xx青乡未设专门的气象站、水文站等监测机构。气象资料以xx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为据,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全年日照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

xx青乡机构齐全,街道整齐,水、电、通讯设施完备。小城镇建设楼房建筑面积xx平方米,集市贸易繁华。乡村主要公路为油渣路面,水泥路贯通全乡各村,总长度达xx公里,对外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连接各中小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三)农业资源

xx青乡以第一产业为主,现有山地面积xx公顷。耕地xx公顷(其中水田xx公顷;蔬菜面积xx公顷;其他xx公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薯类等;养殖业主要以养殖猪、牛、鹿、鸡、鹅等为主,年末存栏达xx万头只;以xx青乡占地xx公顷,年存栏xx头的达康养猪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养猪业尤为兴旺。xx青乡木耳繁育园公司加农户的木耳种植方兴未艾。此外,林业资源丰富,由山地林区、退耕还林、村舍周围林带等构成,活木蓄积量达xx万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xx青乡位于xx自治县xx青石油板块的中心地带,开采潜力特别大,地下石油资源蕴藏丰富,储量约xx万吨,目前吉林油田公司正在当地采油,明年将大规模开发,给xx经济腾飞注入了无限生机。再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老虎沟村储量xx万吨的三氧化二铁和xx万吨的硫铁矿集资重组,投入xx万元的年产xx万吨深层矿已开始采掘,预计此矿可供开采xx年以上,2010年将投资xx万元建成矿石深加工企业。

(五)人力资源

全乡有农村劳动力xx人,其中外出务工xx人,接受过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的xx多人,多数从事服装加工、电子、车床、电焊、建筑、保安等行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劳动力的过剩,会有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转产,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六)文化旅游资源

xx历史文化的传承,使这里乡风淳朴、政通人和,加之独特的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以自然景观为主,民俗风情为辅的代表性旅游文化。乡西北部山势险峻、景观奇特,是避暑休闲,娱乐消遣的好去处,现已建成占地xx公顷,建筑面积xx㎡以上的中山山庄一处。人文旅游资源则以二人转和土乡土色的饮食文化等农家乐旅游观光为依托,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有美好的前景。

二、调研情况

(一)试点村以点带面,带动发展

xx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以试点村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以点带面,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发展。

两个省级试点村中的新四村今年完成新农村建设一期规划建设任务,小营城子村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完成院墙修建、有线电视入户、路灯安装、沼气池建设和美化绿化等配套设计建设。今年新申报的省级试点镇xx镇和xx村、xx村两个省级试点村正在评审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并将在近期启动。xx镇赵家村、xx镇xx村和xx镇毯子村3个市级试点村,以点带面,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在进一步搞好改水、改厕、改路及村屯卫生建设的同时,建设秸杆发电项目,解决秸杆资源浪费和乱堆乱放问题,推广蚯蚓养殖,解决垃圾丢弃问题,彻底改善村屯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山、水、林、田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搞好xx岭、xx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二)三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xxx乡过去是一个农业小乡、财政穷乡、资源欠开发乡,各项工作一直处于全县乡镇的下游。xxxx年x月乡党委班子调整后,从实际出发,对全乡经济发展重新规划,尤其是抓三区一建工作中,充分学习借鉴五棵树的xx、xx的蔬菜、xx的服装的发展经验,依靠发展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实现经济整体推进。从而,确定了本乡的产业定位必须紧紧依靠区位优势;依靠粮食、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依靠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把xx乡打造成精品棚膜经济乡、精品畜牧业发展乡。

发展棚膜经济和牧业小区重点围绕科技先行、政策扶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全乡逐步改变农业上传统种植模式,在快速发展特种玉米、果蔬大棚的基础上,加大对木耳繁育等一些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劳动村建成投入xx万元占地xx平方米的油桃温室大棚一栋,预计明年上半年大棚的规模将扩大到xx栋,经济纯收入xx万元。在兴宏村建成了投入xx多万元,占地4公顷,厂房建筑面积达xx平方米,水电配套齐全的生态木耳繁育示范园,今年生产木耳xx万段,产值xx万元,安排村里剩余劳力xx人,园区木耳的成功开发,让xx人看到了发展木耳致富的可观前景。目前,全乡共有xx余户农民购买了木耳生产设备材料,积极为明年大面积生产木耳作准备。与此同时,在畜牧业方面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了xx村达康环保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以王永波为法人,投入xx多万元,占地xx公顷,相关设施建筑面积达xx平方米,养猪xx多头的达康环保养猪示范基地。这里先后扶持100多个农户,搞起了养猪项目,通过抓大户带动,宣传辐射,全乡形成以养猪为主导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全乡养殖大户xx户,养猪达1xx万头;养禽xx万只,养牛发展近万头,畜牧业产值突破xx万元。

(三)环境整治长抓不懈,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近两年来,xxx乡把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按照逐村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落实长效责任,确保村容整洁,村貌改观。经过集中初步整治,已逐显成效。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整治工作,对所辖x个街道、x个村委会的主要区域进行了柴草垛转运、垃圾清理、违章拆除、外墙粉刷、排污疏通等为内容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共出资xx余万元,劳动力xx万人次,动用机动车辆xx台次之多,转运路边柴草垛xx余个,清理卫生死角xx余处,清运垃圾xx万余方,疏通沟渠xx多条,粉刷房屋围墙面超xx万多平方米,新栽绿化树木xx余棵。随着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目前,此项工作坚持做到常抓、常管,整齐规范、干净美观的整治效果已使全乡的环境卫生有了历史性的改变,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美化。

(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作成绩亮点突出

1. 阵地建设空前加强

一年内,在过去只有刘家一个旧村部的基础上,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超常投入,七个村全部新建了较为上乘的村部,总投资达xx余万元,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施家村,在乡党委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村屯干部的共同努力,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备,村容村貌强力改善。先后投入xx万元,建成了占地xx平方米全县一流办公设施高标准的新村部和xx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并在乡党委的号召下,筹措资金xx多万元,修水泥路xx公里,过水桥涵一座,整改破旧围墙xx多延长米,粉刷外墙涂料xx万多平方米,道路两旁新栽梧桐树xx余棵,环村新栽杨柳树一万五千余棵,村内绿化面积达xx公顷。相信不久将来,在施家村的示范带动下,xx青乡各村都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民生工程强势发展

第一、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位于乡政府北部,通往大山深处的老虎沟村过去山路崎岖,百姓多次集体到县里、省里上访,要求修村村通水泥路,党委新班子上任不久,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采取把国家补助争取来、厂矿赞助拉进来、外村都能帮起来的三位一体办法,筹集了xx万元建成了老虎沟村xx公里标准的水泥路,比群众预想的xx公里超额完成了xx公里。现已全部完工,到2009年10月25日已通车使用。此外,街道下水铺设涵管100多道,修成东街xx延长米水泥路面,彻底解决了小城镇建设遗留下的街道排水难问题。还有xx的八岔沟、头道沟,施家的土门岭,老虎沟的煤窑沟,刘家的夏家店共计近xx公里的村屯主要路段全部修上了高标准砂石路,投入超xx万元。第二、打造了新村建设民心工程。建成了xx平方米的xx青乡农民文化健身广场,这是将过去常年被周边户分占,开小片荒的,堆柴草垛的,违章建仓库、车库的一片涝洼地全部清理收回,拆的拆、挪的挪,切合实际规划,采取招商引资公开招标的办法,完成了平垫场地、铺设下水、安装健身运动设备等初期工程,在广场四周修成了标准的乡文化站、刘家村部、戏台、小车库、围墙、大门、街道厕所等,初步建成了乡镇级在全县位列首位的农民文化健身广场。此外,上行下效,全乡有5个村在村部所在地平整了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纷纷开办了农民文化书屋, 为促进农村除陋习、树新习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实现了基础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经过潜心筹划,全方位的协调,使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投入xx万元的建桥筑路工程落户xx,以施家大桥、董家大桥为代表的11座桥涵项目开工修建,响亮的开工礼炮令xx人欣喜异常,他们为这里几代人的梦想能在自己身上实现而奔走相告。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国家投资xx多万元建成了xx家、xx家、xx、xx自来水工程,铺设管网xx延长米,受益人口达xx人,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向教育及财政部门全力争取,二十四中危楼、xx小学、xx小学年久失修的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校舍总面积为xx,总投资达xx万元。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提高的幅度在全县比较领先。

4.党群干群关系极为密切

xx青乡党政班子察民情、听民意、办实事重实干、创实效,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打造了群众满意型的五好班子,社会反响现在这届党委一年干成了过去十年没干成的事,深得百姓的称赞和拥护,原本生疏和紧张的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二、 调研分析

(一) 生产发展以发展富民产业为导向,夯实经济基础

xx县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丰富,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爱辉区政府出台了《xx县关于促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扶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外向型农业、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机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十六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区政府鼓励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培育一村一品。并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提高养殖户科技含量和奶牛饲养水平。此外区政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010年区财政拿出xx万元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实现xx万亩,规模经营xx万亩。

1、新兴工业化发展、重点项目的发展状况。

xx乡的达康环保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采取群众自愿,同一件圈舍,统一购猪,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年终按股分红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养殖封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猪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

xx乡建立了畜牧养殖小区,梅花鹿养殖小区,野生动物综合养殖基地,山野菜加工基地,北药种植加工等基地,不断扩大特种养殖规模和效益,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并且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并建有两个重点手工艺作坊,所出产品畅销省内外。

旅游业方面,以体满族民族生活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遗风、涉猎、度假、探险等满族民俗游开发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规模建设,促进新生乡产业结构调整,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工、农、商并举的经济,特别强调发展乡村企业,发展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减少农业比重,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乡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也由过去片面企求种植业,调整为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是农业综合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强调发展畜牧业,时下农、牧、游三分天下,在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林区特产和旅游经济,在种植业上,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因地制宜加强生态农业模式。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应用。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xx村组建了农机服务队,该服务对可解决xx亩大田的耕作问题,购进xx马力以上拖拉机xx台套,及全套附属农机具,包括联合播种机、收割机、深松犁、旋转犁、轻、重耙、旋耕犁

4、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xx乡选择平整开阔的地xx亩,示范种植双高大豆品种东农44,种植农田防护林xx亩,投入良种补贴xx元,科技培训xx人次,并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产进行深精加工,生产生物饲料及生物添加剂,满足全乡饲料的需要。

小营城子村依托国家农机补助政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达到了农民口中所说地中无人,机械化作业。

(二) 生活宽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道路畅通、康居家园、饮水安全工程,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xxxx年xx县改造泥草房xx户,2010年筹资xx万元改善试点村道路,对全区部分农田路进行维修改造,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投资xx万元新建大型沼气池一座,加快农村清洁燃料的推广,加强新型能源建设。

1、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与农民持续增收保障措施。

xx乡2008年乡财政收入为xx万元,人均收入为xx元。预计今年年底收入要达到xx万元,人均收入达到xx元。

2、农村医疗、养老、助学、扶弱济困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乡有xx人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xx%。全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已参保xx人,参保率达到xx%,参保资金xx万余元。

(三) 乡风文明以培育新风为目标,加强试点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xx县政府以阳光工程为载体,以各类职业学校为基地,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举办培训班xx余次,培训农民xx余人,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树立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教育引导农民远离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四)村容整洁以环境优美为标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环境优美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标志。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xx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出台了《xx县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标准》和《xx县试点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长效的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xxxx年xx县加大投入力度,计划在部分重点建设村修建景观大道、休闲广场、村内空地种植观赏树种和花草,得以构建景色秀美、舒适宜人的新农村。现全县省级试点村xx个,市级试点村xx个,绿化工作已于x月中旬全部完成,种植果树xx株,栽种树木xx株,景观花木xx株,并建设花楸观赏园1处。

(五)管理民主以管理民主为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xx县政府施行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规民约、一事一议、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制度,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xx县委、县政府计划投入xx万元,用于试点村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确定11个单位与各试点村具体建设项目进行帮建,现各帮建单位已与试点村完成对接,正在深入到所帮建的试点村了解情况、听取民意,制定帮建项目计划,并且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帮建工作,真正做到倾情倾力、真帮实建。

第三部分:突出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1、由于气温及价格风险问题,该地区常年主要种植玉米一种农作物,致使土地肥力下降,产量降低。

分析与建议:这是村民对缺乏相关农业基础知识的体现。正确的做法是按年交替种植各种农作物,有效利用土壤的各种营养物,保持土壤肥力。那么,如何提高村民的农业基础知识呢?村委可以制作一个农业知识普及宣传板,通过网上查资料等方式及时更新。也可以给村民订阅农业报纸。或者,定期请农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2、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把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技术含量不高且没有保障,致使农民收入很难进一步增加。

分析与建议: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但不应是唯一保障。应该把土地作为保底基础,更多的投入到创新产业中去,多方位创收。

3、农民思想过于保守,加之缺少致富带头人,产业结构转型困难较大。

分析与建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国家优惠政策鼓舞下,把握机会,尽早致富。同时,可以营造高校思想科技下乡的惠农平台,利用互联网,对农民提供思想、技术指导,解决农民思想保守以及致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

4、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一部分村子没有学校,学生只能外出就学,加之不少家长陪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损失。

分析与建议: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新农村建设往往主要关注农民创收问题,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下一代教育问题。转变新农村建设重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对于我们大学生,可以提供支教的服务。也可以联合各个大学优秀学子、老师,提供远程教育。

5、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案例缺乏,创新产业虽然正在兴起,但产业营创、生产人员学识不高,技术不先进。

分析与建议:希望国家或地区颁布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或担当技术人员。各个高校,能够思想下乡、技术下乡。营造问题3中设想的远程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并能定期派遣技术人员下乡,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6、医疗设施建设不完备。

分析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xx乡下属各个村,均不存在卫生所等就医场所,部分村子存在药店,但店面小、药品匮乏,村民就医需要进县城,给村民看病吃药打针造成了诸多不便。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在各个村子建立小型卫生所等就医场所,解决村民看病就医难得问题。

7、交通不便利。

分析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xx乡下属各个村,道路普遍为沙子道,雨天特别泥泞,出行极为不便。而且,虽然通了去县城的公交汽车,但一天往返只一趟,且汽车超载,易出事故。希望政府加快道路整改建设,实现水泥道路的普及;相关部门协调,加一趟往返车次,满足村民出行需要。

8、电脑知识普及不到位。

分析与建议:通过调研,发现xx乡电脑普及率达到了73%。但拥有电脑的家庭里,往往只有孩子会用电脑,大人会用电脑的不足30%。这对村民利用电脑充实生活、提升素质及我们设想的远程教育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加强村民的电脑知识教育。可以由村委定期组织电脑培训,也可以由各高校定期下乡进行。

9、营销手段缺乏,产品销路不好。

分析与建议:以木耳繁殖基地为例,xx乡的一些创新园地,目前的营销策略还是比较被动的。往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等一些经常光顾的客户上门来收产品。很多时候,产品生产出来了,现找方法途径进行倾销,产品与市场没有紧密挂钩。希望政府、各企业、各高校能够提供营销策略上的支持。

10、总体上欣欣向荣,但不要忽略个体,不要好大喜功,要层层深入。

分析与建议: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新农村建设已经初具成果。但是,我们更要注意,大多数村民在奔小康的路途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仍有部分个体跟不上节奏。我们不能好大喜功,只强调做出的成果。而应做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准则,时时不忘那些最底层的人民。不得不承认,新农村建设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更加深入。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二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xx年全镇GDP总量xx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 xx亿元,增长xx%。全镇粮豆薯总产x. x万吨,粮食单产xxx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 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 xx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个,面积xx. 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 xx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x. 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x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xxx人(次),创收xxx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xxx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xxx元,比上年增长xx%。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x. 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xx%。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xx届x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__县自20__年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围、四带、六培植”发展战略和“三个经济带”建设思路,集中精力“打基础、兴产业”,全县呈现出发展方向明、发展态势好、发展劲头足的良好局面,整体经济实力和__影响力有新的提升。20__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49亿元,比20__年翻一番,增长13.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50元,增长1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4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亿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达8022万元,增长57.67%;地方财政总支出达4.02亿元,增长35.53%。

一、主要措施

(一)出台政策,制定规划。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__县制定出台了《中共__县委__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元发〔20__〕17号文件),提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实施意见》提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强化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全县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目标是:产业稳步发展、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民实现小康;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文化生活活跃、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民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文明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村容村貌整洁的生态村;村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社会治安良好、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村。“十一五”期间,将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起步、三年铺开”的时间和步骤在全县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到20__年基本达到“十化”目标,即:道路白色化、路灯明亮化、饮水纯净化、住宅砖瓦化、有线电视数字化、村容整洁化、环境卫生化、活动场所功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卫生院所齐全化,积极打造一批和谐文明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任务是: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提出了“五通、三改、三建、一规范、五整治(即:五通:通电、通自来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三改:改灶、改厕、改厩;三建:建一个活动场所、建一个宣传栏、建一个图书阅览室;一规范:规范农民的卫生习惯;五整治: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住所零乱)”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农村建设行动。从“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水平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乡村新面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塑造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保障体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建设”等七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领导、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统筹安排,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措施保障。

(二)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__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成立__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各乡镇也成立了以党委

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党群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20__年,下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37人,做到了全县137个村(居)委会均有一名省州或县乡领导干部蹲点指导新农村建设。20__年,又下派了新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33人,深入乡村指导工作。县级班子成员和县属各部门均分别与各乡镇、村委会结成挂钩帮扶对子,积极为挂钩地建设新农村献计出力。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任务完成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奖惩。(三)积极构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大“三农”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初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新机制。20__年,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实施易地扶贫、小额信贷、社会帮扶等各类扶贫项目投入资金达4400多万元;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达610万元,受益75875户22.96万人。建立起了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发放农村低保金1098万元,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金27.9万元,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三)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围绕“三围、四带、六培植”发展战略和“三个经济带”建设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壮大了以一批具有__特色的产业。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大规模退耕还林,种植水冬瓜水源林12万亩,林下套种草果7.1万亩,林下经济初具规模。在海拔16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力争建成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人均生猪出栏一头的中半山粮畜经济带,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5万亩,粮食生产面积47.5万亩;全县生猪存栏达24.07万头,出栏21.11万头。在海拔800米以下的热区经济带,种植甘蔗6.7万亩、木薯7.14万亩、脱毒红薯9000亩,以甘蔗、木薯为主的糖酒业得到迅速发展;种植水果7.12万亩、橡胶2.8万亩、膏桐8万亩,经济林果业和生物创新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茶叶综合技改初见成效,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700亩;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开发面积7万亩;稻田养鱼工程稳步推进,以新街、牛角寨为重点的稻田养鱼面积达6.45万亩。

(四)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完成投资13226.03万元,新建、改建、维修水利工程78件,新增灌溉面积1.62万亩,全县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11.88万亩。完成了肥香村、刺竹林、增益寨3个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了纸厂水库,为提高水利化程度,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打牢了基础。整村推进、农村道路通达等工程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项目131个,涉及107个村寨,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3件,解决1.28万人32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66条121.13公里。解决了70个自然村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建起了一批农村卫生室、卫生公厕,乡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认真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建设,投入520万元拆除重建800户,加固改造1000户。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和节能改灶,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顺利实施,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为重点,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引导农业循着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途径向二、三产业延伸,进一步增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有较大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__年,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34个,综合服务社14个,农产品流通协会6个,覆盖到全县14个乡镇90个行政村16万农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云南红泰淀粉有限公司、云南慧丰实业有限公司、红泰糖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云南省第一条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生产线已投产使用,红泰糖业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民的甘蔗、木薯款达7000多万元。建立了牛角寨、黄草岭、新街、马街等乡镇的优质茶园基地,建立了南沙、马街等乡镇的热区林果业基地,建立了南沙、马街、新城等乡镇的甘蔗、木薯为主的糖酒业生产基地。

(六)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支撑,不断提高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抓良种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做好茶叶良种选育,在20__年扦插1.2万多株优良品种的基础上,20__年,已选育本地优良株系2.5万株,建立茶叶良种基地100亩。抓好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资金490万元,建设1600亩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已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园100亩,定植优质种苗9580株。二是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巩固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20__年,完成冬水养鱼示范样板600亩,建立茶叶标准化样板地1000亩,规范化地膜覆盖栽培“韩国朝天辣椒”825亩。三是切实推广实用科技和高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广杂交稻和高山良种水稻面积10.65万亩,优质杂交包谷5.38万亩;利用农广校等各类培训资源,20__年举办34个教学班,开展对优质稻栽培管理、脱毒红薯栽培管理、冬早反季蔬菜栽培管理、茶叶技改、水果栽培管理、稻田养鱼等技术进行专业培训。

(七)积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了__高级中学和13个乡镇的幼儿园;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累计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6.65万人次,补助金额665万元;千方百计改善边远贫困山区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

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2‰以内。加大了县乡“两馆一站”建设力度,县文化馆、图书馆及嘎娘、马街、黄草岭等八个乡文化站已相继竣工投入使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扶持的模式,成立“__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为我县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已完成全县广播电视转星调整。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结合实际,根据农民所需,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农民进行培训。20__年,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33期1357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820份,取得“绿证”学员1365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0.51万人,新增转移培训输出0.45万人。(八)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7.27%;建立了由政府统保的民房财产保险制度,农户参保率达100%;建立了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二是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后,我县在“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规范了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__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成立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保障工作经费,抽调县乡两级下派林改工作队员421人深入村寨。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四是积极完善新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土地收益用于“三农”工作的规定;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培植、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农资金、信贷支农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发展长效机制。

(九)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管理。一是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1476名,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管理民主”和民主政治进程。三是按照“先试点、后铺开、抓重点、带全面”的工作思路,先后在全县14个乡镇选择14个行政村开展“十户一体”活动试点,目前,全县已建立“十户一体”3599体,参与党员4189名、农户6349户8.3万人,向农村发放政府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扶贫款共1400万元,使困难群众获得了发展资金。四是通过创建“和谐平安乡镇、和谐平安村镇”,开展法律进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村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二、工作成效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__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437万元,增长11.78%;实现农业总产值达65051万元,增长30.5%;粮食总产量达到12.89万吨,增长2.56%,农民人均有粮335公斤;乡镇企业总收入3016万元,增长3.54%;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6111万元,增长50.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增长11.9%;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0.45万人,累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达2.2万人;全面免除农业税和农特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595.31万元。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农村“出行难”问题不断得到缓解。完成投资10835万元,新建、改建公路34条,里程511公里,实现了县际通沥青路、乡乡通弹石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县自然村通公路达673个,通公路率69.2%,通车里程达1952公里;完成了4个乡镇客运站建设。二是农村电网改造顺利推进。投资3643万元,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受益农户30484户;投资741万元完成了南沙至小新街35kv输电线路;投资860万元解决了70个自然村2688户16000余人的用电问题,自然村通电率达到99.9%。三是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建设沼气池20346口,节能改灶63212口,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千村卫生公厕”工程顺利推进,建设乡村卫生公厕648座,农村群众“入厕难”问题得到缓解。

(三)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教育事业成效显著。20__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14所,在校生6.69万人,教职工28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25%,高中毛入学率达24.19%,幼儿入园(班)率达23.12%,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71%。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已完成新建71所、维修13所的农村卫生所建设,基本做到了“诊断、治疗、药房”三室分开,基本实现“四有”:有房屋、有设备、有专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三是文化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完善了《__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表》,其中《哈尼四季生产调》已成功申报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组建了9支农村文艺队,创作了《远方的阿哥请你留下来》、彝族酒歌《阿哥值达莱》、傣族酒歌《尚歌里》等一批优秀酒歌和《__%26#8226;哈尼梯田的故乡》、《吉祥的日子》、《美丽的__》等一批优秀民歌。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8万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03%和94.4%。

三、基本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及时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落实了副处级以上领导挂钩联系和下访制度,领导率先垂范,带头督查调研,听取

工作汇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二)群众参与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受益者,没有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就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使之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三)整合力量是保障。建设新农村,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依靠本级财政拨款搞建设并不现实。因此,结合__实际,主要依靠上级安排的建设项目,把分散于各部门、各行业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使项目村在水、电、路、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实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吸引力。

(四)搞好规划是前提。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做好村容整洁,就必须对村镇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步调一致、协调统一。只有规划先行,才能做到村容整洁。

(五)加强督查是途径。通过县级领导、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各部门的认真督查指导,使各项工作及时得到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成因

尽管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还相差甚远。截至20__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3.78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5.78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仍然是我县广大农村面临的实际,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分析__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总量小、基础差,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也有主观上努力不够,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方面。

1、开展工作经费比较紧张。为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分别在县农业局、县委政研室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办公室”,但由于县财政困难,难以安排足够的专项工作经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津贴至今难以兑现,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办公经费难以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2、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队伍来抓落实,是难以取得实实在在成果的。我县虽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但由于是挂靠在县农业局,机构级别低、属于临时机构,没有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规划工作步伐需要加快。“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建设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农民群众建盖房屋的随意性很强,想在什么地方建就在什么地方建,想怎样建就怎样建的现象在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因此,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民按照规划建盖房屋的工作还需要加强。

4、农民致富能力需要提高。主要表现为思想方面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农民的要求差距甚远。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再加民族众多,造成劳动者素质差,接受科学技术缓慢,给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带来较大的困难,水稻旱育稀植、旱地立体高效栽培等新兴实用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实施“科技兴农”难度较大。在技能技术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干粗活,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经济发展方面。

1、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由于我县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9.9%以上,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土壤类型、生物种群和耕作技术十分复杂,形成典型的“立体地势、立体气候、立体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产田面积大,且都为坡耕地,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差,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垦而造成的石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加剧,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农民群众信息闭塞,消息不灵,习惯于凭经验,看眼前,盲目跟从,别人种啥我种啥,一轰而上,一轰而下,而且只靠从事简单的种植和出售鲜活初级农产品,造成农产品卖难,质优价廉。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层次低,产业链短,带动能力不强。虽然近年来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了一些的突破,如云雾茶、反季蔬菜、热带水果等,但层次低、规模小、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能力,全县农产品普遍存在着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质量不高的问题。

3、农业投入产出率较低。在资金投入上,虽然财政资金投放总量在逐年上升,但因农用物资价格上涨较大,增加的农业投入量相当部分被子种、化肥等价格上涨抵销,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在科技投入上,由于资金缺乏,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在劳力投入上,由于经济收入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仅靠妇女及老人支撑,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和提高投入带来不利的影响,土地综合产出能力低下。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__是一个部级贫困县,财政自给率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依赖于上级投入。但是,由于一些项目建设在资金筹集上都需要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而我县又没有能力配套,由于建设资金少,难以高标准地实施建设项目。

(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总体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县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内地县市、发达地区相比,还显得比较落后。由于边疆条件艰苦、干部福利待遇相对较差,优秀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不断流出,“边疆支援内地”的现象日益突出,制约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一是教育方面,“两基”属于低水平验收,巩固提高的难度比较大,集中办学导致部分边远山村学生缀学现象回升,小学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二是卫生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以我县38万人口计算,按全州每千人口2.53的最低配置标准,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953人,而我县目前只有338人,相差615人,配置率仅达到35.47%。按全省每千人口2.84的综合标准配置,应达到1066人,相差728人,配置率仅为31.71%。按全国每千人口3.6的平均水平配置,应达到1353人,相差1015人,配置率仅为24.98%。目前,我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仅有约0.9人,难以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

(四)文化建设方面。

“两馆一站”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县文化馆、图书馆和8个乡镇文化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但目前仍然还有6个乡镇没有文化站。由于州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县文化馆、图书馆还拖欠工程款67万元,其中:县文化馆45万元、县图书馆22万元。全县137个村委会至今还没有一个政策性补助建设的文化室,县体育馆由于建设资金难以落实,至今迟迟难以动工。

(五)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从调研情况看,总体来说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大部分人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存着一些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沿袭传统工作思路,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致富本领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

实。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积极性不高。四是集体经济不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原来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林地等全部分配到农户,村集体没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设想、计划因没有资金支持而无法实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号召力有所减弱。五是管理不够民主。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五、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

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议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作为政府主抓新农村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的常设事业机构,充实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配强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整合项目资金,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项目资金安排条块分割、各吹各打,形不成合力,难以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实际,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好“百村示范”行动,每年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之真正地起到样榜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大资金扶持,统筹南北协调发展。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财政困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实际,建议切实加大对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每年由州级财政专门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南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培植支柱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按照“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业支柱产业建设,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以甘蔗、木薯、草果、反季蔬菜、稻田养鱼、绿色有机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红泰糖业公司、__酒厂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六)搞好村镇规划,推进新型农村集镇建设。

要按照道路白色化、路灯明亮化、饮水纯净化、住宅砖瓦化、有线电视数字化、村容整洁化、环境卫生化、活动场所功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卫生院所齐全化的“十化”目标,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新乡村制度,认真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对已有建设规划的乡村,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建宅基地;对没有建设规划的乡村,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没有完成规划编制之前,暂停宅基地和建房手续审批。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七)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差距上。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强县”战略举措,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山区倾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大乡村文化站(室)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电用、有路走,读得起书、看得起病、听得上广播、看得上电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八)搞好文明建设,构建农村和谐人际关系。

以“三线两河”(东线:南沙—新街—胜村—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南线:南沙—新街—攀枝花—黄茅岭—黄草岭—俄扎;西线:南沙—马街,牛角寨—沙拉托;两河:藤条江、红河流域)沿线村寨为框架,开展“交通干道文明村镇示范走廊”建设,全面推进“乡风文明”。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公共礼仪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尊老爱幼教育为重要内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九)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实践证明,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输出,是农民增收最直接的短、平、快项目,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吹糠见米的现实效益。要重视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短期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效益和质量。加强《劳动法》和相关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十)发展农村服务业,拓宽人民群众致富路子。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把发展旅游业与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贷款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开办农家乐、开设蘑菇房旅馆、开展梯田导游等经营项目,把群众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中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二是大力培育农村旅游小商品市场。通过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经营专业户,培育一批哈尼特色旅游小商品生产专业村,形成独具__特色的旅游小商品市场,让人民群众真正在发展旅游业中得实惠、富起来。

(十一)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实行管理民主,迫切需要深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大力开展民主法制教育进村寨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民主素质。正确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提

高农民依靠法律来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十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几点启示

1、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

2、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资源,从发展小五金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必须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4、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发展了,华西人富裕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强队伍。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领路人。我们要借鉴华西村的经验,一是要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着力打造村级领导核心。二是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武广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上发挥把好无职党员带头作用。三是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保障班子队伍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有章理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我的家乡长泾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制定了 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开创新局面,建设好班子,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花园等八个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四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长泾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长沈伟旗担任组长的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 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镇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镇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花园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习礼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示范村花园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2006-2007年规划建设目标

花园村是江阴市老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花园村的实际情况,对原花园村570户集中居住的6个自然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改造,力争通过二年的努力,使全村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和谐、美丽的大花园里。具体建设目标:①拆除旧房、危房、违章建筑2.5万㎡;②新建农户住宅(含公寓楼)2万㎡,计划投入1200万元;③ 铺设住宅区内混凝土道路1.5万㎡,计划投入60万元;

(三)目前工程进展情况

四、存在问题

1、镇、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调查对象:恩施州农村妇女。此次共调查24个行政村,调查妇女243人。其中,30岁以下的46人,占18.9%,31-40岁的112人,占46.1%,41-50岁的58人,占23.89%,51岁以上的27人,占11.1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6人,占31.28%,初中的106人,占43.62%,高中及以上的61人,占25.10%。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全州8县市各随机抽查3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人左右。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思想、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村级妇女工作等情况的17个选择题,由被调查人独立答卷。

一、农村妇女状况

调查中发现,恩施州农村妇女正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开始从只关心“家事”向关注“国事”转变,调查中,有193人“知道”或“知道一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占79.42%;有220人关心和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占90.53%;有25人认为自己应该“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占10.29%。二是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调查中,有103人在自由支配时间最想做的事情是“学有用的知识”,占42.39%;有177人积极参加村里的科技培训,占72.84%,其中有40个家庭均由女性负责参加培训;有123人表示渴望了解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占50.62%。

(二)生活方式体现了时代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追求物质富有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精神需求、子女教育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有很多妇女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学文化外,有110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应该“积极建设文明家庭”,占45.27%;有103人认为应该“讲究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占42.39%;表示空闲时做得最多的是“看电视”的128人、“检查孩子作业”的75人、“看书看报”的34人,分别占52.67%、30.86%、13.99%,而“打牌”的,仅有12人,只占4.94%;有71人表示渴望了解“妇女保健知识”,占29.22%。

(三)作用和地位有了新提高

在家庭中,妇女在家务劳动或家庭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妇女都承担着家务和生产劳动的双重任务。调查中看到,在家庭建设中,有60人侧重承担家务劳动,61人侧重承担家庭生产任务,有122人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与家庭生产任务“各占一半”,占50.21%;在对家庭直接经济收入的贡献上,127人认为“男女差不多”,占52.26%,12人认为“女大于男”,占4.94%;在回答“由谁当家作主”的问题时,有17人回答是“自己”作主,占7%,176人回答“由夫妻共同商量”,占72.43%。另外,有18人认为自己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占7.41%。

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妇女的状况与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新农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文明习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经济落后的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绝大多数妇女缺乏知识培训,缺乏好的引导带动和扶持,致富没有门路。有的妇女思想保守、僵化,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调查中,有50人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占到20.58%,有23人表示对新农村“不向往”或“无所谓”,占9.47%。

二、农村妇女工作

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村级妇女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村级妇女组织——妇代会,大部分已经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很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不重视。绝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80%以上的村根本不通过妇女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组织,基本上都是指定妇代会主任,组织不健全;二是村妇代会难以发挥作用,在党组织和群众中无影响、无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有80%左右的村妇代会主任实行误工补工,而村两委为了节省开支,很少要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上级有任务时,基本上是由村两委定补干部去应付,由于待遇不高,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并不高;20%左右的妇代会主任由村定补干部兼任(如计生专干等),但是她们往往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在调查中,还有50人“不知道”或“不关心”村妇代会主任是谁,占到了20.58%;有54人表示对村妇代会工作“不满意”或“不关心”,占22.22%,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所理解的,也是她们平时所看到的村妇代会的工作就是抓“计划生育”、“三查三落实”、“关爱女孩”等(因为很多村是由计生专干兼任妇代会主任)。

三、妇联组织带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探讨

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既要看到农村新形势下的新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针对妇女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如何找准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妇联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定位,结合我州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建强组织,夯实农村妇女工作基础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性群众团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期妇联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推行“妇代会+协会”的组织模式,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中建立妇女组织,强化妇女组织在带动农村妇女中的作用,扩大妇女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注重搞好妇女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村妇代会主任“双培”活动,把村妇代会主任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建妇代会示范基地、经费基地等办法,解决村级妇女工作经费和农村妇干的待遇问题,调动农村妇干的积极性。

(二)抓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调查中,有116人对妇联组织最大的希望是“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占47.74%。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调查中我们看到,对农业实用科技知识的需求,在农村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第一位。妇联组织应围绕各地产业实际,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各类种养加工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的闲置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是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移或不敢外出。妇联组织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培训。调查中,有113人渴望了解子女教育知识,占46.5%;71人渴望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占29.22%;63人渴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占25.93%。

培训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结合。坚持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和田间地头,降低妇女参与培训的成本;注重培育典型,搞好引导示范。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

(三)建好基地,组织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致富促进行动,培植“妇字号”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是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品的开发,积极培植建立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妇女群众脱贫致富。加大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服务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做大做强,创优质高效的农业名牌产品,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典型示范,力争做到“扶持一户,带动一方”。加强与农民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妇代会+协会”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妇女参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四)倡导文明,引领妇女积极建设美好家园

要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重点,创建“巾帼示范村”,进一步深化“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净化文明家园行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抵制请客送礼、抹牌、封建迷信等歪风,反对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卫生促进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不让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妇女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妇女维权站、点等维权服务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关注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五)强化参与,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据了解,申报村庄需重点考虑规划、产业、生态、风貌、民风等因素,优先考虑列入市县政府重点建设的村庄。每个市县每年原则申报不超过10个村庄,已全面建成的美丽村庄原则不再申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2004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XX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建设新农村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围绕近几年村社建立的各种专业协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8、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上一篇:农村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