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6:40:18

社会医学论文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当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接受一定学时的临床见习,通过教师示范性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和了解临床医学。在此过程中,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教学相长”的目标能否实现。了解医学生对师生交流话题的兴趣,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有利于提高师生交流的活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我院为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定向本科生临床课程教学及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现对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带教的2009级首都医科大学定向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师生交流中学生的兴趣话题,为临床教师的带教和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一共45名,其中男性19例,占42.2%;女性26例,占57.8%。年龄19岁-21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生45例,占100%。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5例,占100%。生源地:大陆学生45例,占100%。类别:定向生45例,占100%。被调查对象开始在临床见习之前已经在学校里系统学习了基础的医学相关课程,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基础,且均在同一班级学习,其临床见习带教均由我院教师进行,便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代表性。

1.2数据量化方法和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开始之前,调查人员先通过一对一交谈的方式,对从我院带教的2007级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中随机挑选出的5名学生进行咨询,了解其与教师交流时有兴趣向教师请教的、与医学生教学教育相关的话题,将这5名2007级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调整、归纳后一共获得10项话题:①基本的临床操作;②基本的理论知识;③医学学科新进展;④医学论文写作和科研思路方法;⑤研究生入学考试;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⑦求职经验;⑧医患沟通技巧;⑨医德医风;⑩医学英语。根据这10项话题作为调查指标制定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中各项指标按很没有兴趣、没兴趣、一般、有兴趣、很有兴趣的次序分别赋值1.0,2.0,3.0,4.0,5.0分,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调查人员向2009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两轮调查,第1轮调查针对在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之前的情况;第2轮调查针对在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半年之后的情况。调查人员回收、整理问卷,交予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统计人员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项指标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指标的均数=其总得分值/学生人数。标准差为各数据偏离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将某一项指标之得分值被各项指标总得分值除,其商即该项指标的权重系数[1],指标的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反映此项指标的相对得分值较高,即学生对其兴趣评分较高,学生对其兴趣较大。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变异系数反映学生对某一评价指标的感兴趣程度上的波动,越小说明学生意见协调程度越高。

2结果

2.1第1轮调查结果第1轮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回收调查问卷45份,有效问卷45份,问卷回收率及填写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积极系数为100%。指标的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1/指标总数)时,反映此项指标的评分较高。第1轮调查中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10的指标有3项: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变异系数反映被调查者意见的一致性,变异系数越大,一致性越低;当某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或等于0.25时,表明被调查者对该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低,分歧大[2]。第1轮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表明学生对每一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较高,分歧较小。

2.2第2轮调查结果第2轮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回收调查问卷45份,有效问卷45份,问卷回收率及填写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积极系数为100%。第2轮调查中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10的指标有4项: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患沟通。第2轮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表明学生对每一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较高,分歧较小。

3结论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无论是在紧张繁忙的医学研究,还是在社会公益的职业病防治前沿,我们总能看见江朝强教授活动忙碌的身影……继2010年二月豇豆中毒事件之后,又爆出的“不只是豇豆,江门检验出海南节瓜也涉毒”的事件中,江教授用其专业的医学理论知识向我们讲解了发病的原理。

面对一件件突如其来的疾病案件,江朝强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一次次医学的难题。他就是原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职业病防治院)院长,现该院科技委员会顾问、委员江朝强。

“勤学苦奋” 造就玉阶彤庭理论塔

求学数载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1969年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的江朝强,1970年8月被分配到韶关地区工人医院工作。由于医院工作的需要,原本很想做一名外科医生的江朝强,基于服从医院的分配,成为一名职业病大夫。从此,他便与劳动卫生、职业病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1年2月,医院送江朝强到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参加为期一年的“工业毒理学与职业病学”进修。在北京学习的一年一直深深影响着江朝强,并将他引向攀登科学高峰的路途。

一切从零开始,从基础开始,从理论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他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他还在耕作。他肩负着沉重的梦想与责任,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业必有成” 铺就桃红柳绿殷殷路

从理论的底层到事业的巅峰,也许他生命的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 四十载风雨行医路,江朝强以“勤奋”、“奉献”,铺就了“大医精诚”的成功之路。进修回来后不久,28岁的江朝强就受医院领导委任,组建职业病科,成为当时同届毕业生中最早当上科主任的医生。然而,“年少有为”并没有让江朝强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段期间,江朝强在《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和相关杂志上发表了职业病防治英译中的文献6篇,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有关矽肺病等职业医学论文5篇,参加全国会议学术交流论文6篇。他负责实施的《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非职业性接触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和《磷酸喹哌(抗矽-14)治疗矽肺病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广东韶关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77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后第一次召开的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大会,1977年、1979年、1980年相继三年被中共韶关地区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3年12月,江朝强调到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在这里,他迎来事业上的转折点,从医师做起逐步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并获得教授资格,1986年任副院长,1993年11月起任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现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院长。也是从这里,江朝强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求知探索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1984年,刚调到广州不到一个月,江朝强就自费参加了广州地区医药院校英语研究会举办的业余医学英语高级班学习英语1年。1985年3月,他经考试参加了广东省卫生厅举办的"高级英语学习班"脱产进修学习一年。1989年9月,由加拿大IDRC提供经费,江朝强又到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进修学习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学和医学统计学。

机会总是等待着有心人。不断地学习、深造给江朝强带来丰富的智慧源泉,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兢兢业业地研究把他送到了成功的彼岸。1986年11月,时任副院长的江朝强到香港参加“远东-国际棉尘病研讨会”认识到了“科学无国界”的医学理念。1987年,经江朝强反复设计并通过香港大学林大庆高级讲师认真修改、经国家科委推荐的《中国广州棉尘征的研究》中英文研究计划提交参加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投标成功中标,获得了10.07万加元的资助,成为我国第一批获加拿大IDRC资助的四个研究项目之一,也迈出了他的“科学研究无国界”的第一步。经过四年的研究,江朝强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深受国外学界关注。1993年9月,江朝强应邀参加法国尼斯举行的第24届国际职业卫生学术大会(ICOH),第一次走上国际讲台,进行了题为“中国广州棉尘病”的学术报告,受到国外专家的好评,并受到我国驻法国大使的亲切接见。

1993年12月,在江朝强的努力下,经广州市卫生局和市科委同意,报国家科委批准,以棉尘病课题为基础,在广州召开了"国际棉尘病研讨会",吸引了美国、瑞典、加拿大、印尼及台湾、香港和全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这次会议开创广州卫生系统第一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先河,棉尘病研究项目也是广州市卫生系统第一次参加国际科研项目投标中标,第一次与国际合作研究的大型项目。

江朝强对科研的热情没有止境。1994年他与香港大学林大庆教授商议利用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的现成资料,策划开展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向英国牛律大学临床试验研究所(CTSU)R.Peto教授申请到约4万港元进行试验性研究的资助,预试成功后,于1996年他与香港大学林大庆教授合作申报的《广州市20万不同职业接触工人吸烟与死亡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评为重点研究项目和广州市科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经投标,获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和健康服务研究资助委员会(HSRC)提供147万元港元的资助。2002年,穗港英合作的国内首个大型“生命银行”项目落户广州十二医院,联合香港大学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职业、环境、生活因素与基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迄今已完成3万名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并随访,至2010年底该研究已在国内外近70篇,有PubMed号的60篇,被SCI收录的50多篇,“广州生物库”将拥有一个世界级的中国籍中老年人队列生物库,也因此吸引了国际上多个科研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不贪不占”树立廉洁奉公新典范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江朝强将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人格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从1986年6月至2004年8月担任副院长7年、院长11年,江朝强与医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将广州市十二医院由一间37名员工打天下的专科医院,成功转型为拥有有600多职工设636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

1993年江朝强被任命为院长时市十二医院发展落后,在他和医院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下,10年后,市十二医院已经“旧貌换新颜”,全院现有资产是原有资产的18.9倍。门诊量增长幅度为80.6%令人关注的是,1994年江朝强和他的领导班子借助企业的资助及互惠,在完全没有政府的基建投资情况下,于广州市中心区的天河建立了新医院,使这家原只有40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发展接近40000平方米业务用房的三级医院。1998年,该院领导班子获广州市卫生局党委通报表扬和奖励,江朝强同时获广州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

江朝强是个“不分管钱”的院长,主要负责人事和科教工作。担任院长10多年来,江朝强不收任何回扣红包。在医院创业的艰苦岁月中,职工们的福利非常低,为了感谢职工对医院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江朝强曾连续三年拿出市卫生局发给他的局管优秀科技人才奖金作为春节全院职工联欢派“利是”分发给医院职工。“不贪不占,人必受尊”一直是江朝强奉行的生活原则。

“人必受尊” 赢得草木知威声望著

有人说,江朝强就像一团永远不灭的火焰,充满热情,挚爱着一生奋斗的事业;也有人说,江朝强是棵擎天的大树,孜孜生长,让很多人获得清凉;在很多人眼里,江朝强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用“勤奋”“奉献”写就无悔春秋的优秀共产党员。

在当副院长和院长的18年间,作为两届的政协委员,江朝强多次提案,建议政府改善劳动者的职业环境,保证他们的健康。1999年,他写了题为《警惕急进型矽肺在我国死灰复燃》在报纸和刊物发表,呼唤政府和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同时完成题为“Accelerated Silicosis in Workers Exposed to Agate Dust in Guangzhou, China”的英文医学论文在国外杂志发表,同样引起美国华盛顿大学Noah Seixas教授高度重现并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同时要求他的研究生Ming-Yi Tsai写信给江表示要在世界范围内警惕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在这一年,江朝强带领他的同事们在广州开展职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及监测结果在作业场所公开挂牌警示,制定周知卡,真正让工人有“知情权”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经过10多年的努力,江朝强和同事们的辛苦终于结出了“累累果实”:到90年代末,广州市职业危害的合格率上升到了88%以上,职业病患病率从16.3/万控制到5/万,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

江朝强非常重视职业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包括职业病的报告制度、职业病的诊断、会诊以及劳动能力的鉴定和发证工作制度,尤其重视防止和及时处理突发性中毒事故。从1989年开始,医院就建立了职业中毒24小时值班制度。2000年3月,他的政协提案“关于广州市成立化学中毒救援中心”获政府批准,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PCC)在医院成立。在他带领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努力下,广州地区虽然有零星的职业性中毒事故发生,但严重的突发性职业性中毒事件几乎没有出现,而对于生活性的中毒事故,医院也全力以赴,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2002年3月,广州市九名误食剧毒蘑菇"白毒伞"中毒的民工和市民陆续送入市十二医院,生命危在旦夕。近年来广州市误食"白毒伞"中毒者,绝大多数以死亡告终。时任广州市第十二医院院长的江朝强立即组织成立抢救小组,研究部署抢救方案。经过紧张的抢救,他们根据患者病情差异严格制定了不同应急治疗方案。 48小时后,疗效初显:一名中毒的孕妇,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昏迷四天转为清醒,并在出院后安全生下小孩,创下历史奇迹。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以胜利结束,并被业内人士广泛称赞。

2004年5月,在广州发生的一起多人饮用甲醇超标假酒引起中毒事件又一次将全社会的目光引向市十二医院。先后有42人假酒中毒入住该院。刚从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回来的江朝强,顾不得时差和路途20多个小时的飞行劳累,立即投入临床救治的组织指挥和科学救治工作。凭借着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毒理学经验,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死亡率和后遗症,医院救治的42名患者只有1例死亡(2.4%),2例失明(4.8%),成为我国在抢救甲醇中毒事件中死亡率最低的一起。5月17日国务院调查组到十二医院检查甲醇中毒救治情况时,肯定该院"反应迅速,措施得力,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而在这场战斗中,江朝强一直忙碌在最前线,常常忘记晚饭和休息,职业病科的医生护士们早已习惯江院长忙碌的身影,"只要有危重病人,就能看到江院长和我们一起工作。"

古老的医学风帆已经陈旧,而今,他眺望前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前方出发,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一个人,一张帆,他秉承着“勤学苦奋、业必有成、不贪不占、人必受尊”的人生格言比我们走的都远……

个人简介

江朝强,1944年出生,广东普宁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院科技委员会顾问、委员;是香港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国家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职业病专家委员会顾问及委员。从1989年起被香港大学评议会聘为社会医学研究员、1997年分别起被聘该系副教授、1998年1月被聘为该系博士生导师;2000年开始被聘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职业卫生荣誉高级研究员;1997年被中山医科大学和广州医学院聘为兼职教授;2004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导师;2005年被广州医学院聘为研究生导师。他是“九五”期间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中毒救援中心(CPCC)咨询专家,2004年度选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常务委员,2005年再次被选为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健康监护学组组长,2000年当选为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兼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和《环境与职业医学》编委。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 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英文摘要实证比较研究 国内外科普期刊封面图片的类型 国内外对杜仲调节血压功能的研究 策略指数演进路径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论国内外物流业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启示 论国内外社会预警理论的研究范式及指标体系 论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 论国内外物资管理的相关对照 论国内外数学教学方法的差异 国内外动词活用形式研究现状之例论 浅谈国内外医学期刊通讯作者的标注 国内外期刊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语言迁移研究 国内外学术期刊价格研究综述 国内外开放获取期刊发展概况 国内外零营运资本的探讨及研究 绿色GDP核算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国内外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及展望 创意旅游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述评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论国内外期刊摘要形式的演进及功能升级 论国内外期刊摘要形式的演进及功能升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新玲")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科研成果爆炸式的增长,导致了严重信息超载和信息焦虑。为了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同时缓解信息超载压力,摘要的形式不断变化升级,由最初无摘要,到“摘要”居于文章标题之下,成为文章必不可少的部分;之后,读图时代来临,图形摘要成为科技期刊在线出版的一种重要模式并受到读者的高度重视;而广泛应用于影视、监控视频、体育赛事视频、医学影像分析中的视频摘要给期刊摘要提供了借鉴,即将摘要以视频形式展现的期刊视频摘要,将摘要形式推到了更高级别。 关键词:摘要;图形摘要;视频摘要;形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89-02

摘要是整篇文章精华的浓缩,短小精悍,信息量较大,独立性较强,可以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其重要作用而受到读者和情报人员的广泛关注及高度重视。实际上,早在公元前4000 多年,西方就出现了类似“摘要”的概念[1]。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 214-1976标准,对摘要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认为摘要是对原文献内容准确、扼要而不附加解释或评价的简略的表述,同时对英文摘要的写法也做出了规定[1]。1986年,我国国家标准局也颁布了《文摘编写标准》(GB6447-86)。

信息时代的来临,科研论文周期越来越短,数量越来越多,导致了严重的“信息过载及焦虑”,而读者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大量的科研论文中获取所需信息,这个矛盾的产生推动着摘要向提高读者获取信息效率的方向改变。20世纪初,大部分期刊论文无“摘要”,有小部分论文的摘要隐含于前言中。后来随着一些标准和规范的出台,文字摘要产生并逐渐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出现在期刊论文中。开始是传统摘要,因不能满足生物医学等科技期刊论文读者的需要,随即结构摘要产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出版的盛行,在线出版以其时效性强等优点成为期刊出版的重要模式,随之出现的图形摘要成为国内外科技期刊在线出版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视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视频摘要的成功也给期刊摘要发展一个新的启示,即将摘要以视频形式展现,特别是对于一些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医学、化学及物理等相关论文。因为对于一些重现性差的实验技术步骤,需要后续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探索,而视频能记录、再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各种信息。目前,一种更新的期刊形式――视频期刊以其传播便捷、内容丰富、形象立体进军期刊界,又将视频摘要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如下图所示为期刊摘要形式演进图。

图 期刊摘要形式演进图

一、无摘要

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期刊论文大多没有摘要,但有一些文章的摘要内容隐含于文章的前言或者第一段。如1966年复旦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前言:夏道行先生在文献中给出了高斯测度族……Cameron与Martin、Woodwar及在Varberg中有关的结果[2]。

虽然没有明确出现“摘要”二字,但是摘要的基本内容却隐含于前言中,说明作者已经具有这个意识。摘要内容隐匿在前言中,相对于现在的摘要形式不够醒目,表达效果也较弱,但因为当时科研成果数量有限,读者要阅读相关领域论文与时间有限的矛盾并不像现在这么突出,因此摘要并没有受到读者和编者的关注。

二、文字摘要

1980年代前后,随着一些标准及规范的出台,“摘要”作为期刊论文的一部分出现在文中,提高了读者获取文章信息的效率,是期刊发展的一个进步。如《清华大学学报》冠以摘要出现于1978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现于1979年[3],《北京大学学报》出现于1980年。

文字实际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信息载体,因为文字的含义比较固定,可以将文字表达看作稳定的传达手段,文字摘要可以较稳定地传达准确信息,且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文字摘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摘要阶段和结构摘要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摘要阶段,此阶段摘要主要有三种形式:描述性摘要、评论性摘要及信息性摘要[4]。随着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尤其对于生物学、医学、化学类期刊,传统摘要表现出了信息量小、格式不固定、层次不分明以及不利于二次文献检索等局限[5]。随之有学者提出了包含更多信息且层次清晰的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简称SA),结构式摘要是将摘要里又设小标题,使用较多的标题有: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结构类摘要一般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期刊论文。对于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论文来说,因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传统摘要无固定的模式,而结构式摘要信息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全文的实质和精髓,读者可以尽快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科技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摘要。但是,对于社科期刊论文来说,传统摘要还是主要的应用模式。

三、图形摘要

据信息学家考证:文字信息在表达和理解上很容易出错或失真,因不同国家文字语言的不同容易造成交流障碍,并且其信息容量也远不如图形,图形的信息容量是文字信息的数倍[6]。因此,将文字摘要信息转换成图形来表达是提高摘要信息量且跨越语言民族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形摘要(graphic abstract)是指由作者提供的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7]。图像或取自原文,或是作者专门设计,有些编辑部要求添加适当的文字说明。图形摘要弥补了文字摘要的不足,发挥了文字摘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出版中,如美国化学会下的数十种期刊,英国皇家化学会下的多家期刊以及国内影响力较高的《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等。

与文字摘要相比,图形摘要的优势有:(1)提供的信息量大。目前对摘要的规定是: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8]。对于一些生物学、化学类科技期刊,可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复杂的化学结构式、空间构型、机理图及合成路线图等,而这些内容最好展现在摘要中,才能将文章的主旨信息阐释清楚,但这些复杂的结构式等需要用数百个文字来表达清楚或者根本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而图形摘要直接将这些复杂的结构图清晰直观地展现给读者,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2)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大大提高了读者阅读兴趣。利用丰富多元的设计技术,同时结合文字、色彩、图形等元素,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通过色彩、图形和版式的相互作用使得受众易于也更乐于去接受信息,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具有通识性,可以跨越地域差异、民族差异、历史差异,促进文化交流。语言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语言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而图形具有世界性,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它可以超越国家语言文字障碍而进行广泛的传播交流,因此图形摘要在某种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国际科研信息的传播交流。

四、期刊视频摘要

视频摘要就是以自动或半自动的方式,通过对视频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从原视频中提取有意义的部分,将它们以某种方式合并而成的紧凑的、能充分表现视频语义内容的视频概要[9],主要分为静态视频摘要和动态视频摘要两种基本类型。

因为视频数据能记录、再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各种信息,给读者直观的视听感受,使其获得更多的细节内容。视频摘要在视频数据中的广泛应用给期刊摘要一个很好的启示,即将摘要信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特别是对于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化学期刊内一些关键的实验现象、医学类期刊内的重要手术步骤等,将这些内容以多媒体形式或者连续视频出现,且配有一些适当的文字说明,可以快速给读者提供关键直观的信息,能充分发挥视频超大信息容量的优势,目前已经有一些期刊将摘要以简短动画的形式应用于在线出版。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每篇文章,都要求作者将全文重要内容与图表做成4~8页的PPT导读,以这种方式生动形象地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精华传递给读者并吸引读者下载[10],在某种程度上大大节约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快速准确传播,这是视频摘要的初步尝试。

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同行评议的科技视频期刊――视频实验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创刊,该刊专门展示可视化实验,使视频期刊传播更快捷,传播内容也更丰富和立体,对于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相关学科而言,更易实现学术交流和传播。我国的《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也将医学研究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文字、视频、动画等所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和交流医学研究成果,迈出了视频出版的第一步,使期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大促进了医学学术的传播和交流。文本摘要是对一篇文章的简要总结,同文本摘要概念相似,期刊视频摘要是对视频期刊的一个简短的小结。因为视频期刊是一种比较新的出版物,各方面的规范和要求也相对缺乏,目前视频摘要未被要求出现在视频期刊中,但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视频期刊将会以一种重要的出版形式出现在期刊界中,并且会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如同文本摘要开始也未出现在期刊中一样,视频摘要也就成为一种趋势。

20世纪70年代至今,科研论文数量激增,摘要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无摘要到文字摘要、图形摘要,再到初露端倪的期刊视频摘要,摘要的功能也逐渐升级,在提高期刊影响力和读者获取信息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期刊出版的不断发展,摘要可能出现更多的形式,作为期刊人,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国外影响力较高期刊的摘要出版形式,及时吸取其经验,使我国的期刊出版与国际接轨。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EAP);课程改革;分级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专业领域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薄弱,不仅难以满足专业双语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而且也难以达到当前医学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鉴于此,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医学英语教学。只有进一步强化医学英语教学,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才能在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与专业教学、医疗、科研实践需要的英语能力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由于多数医学工作者快速准确获取先进医疗信息和传递自己研究成果的主要渠道是以英语为媒介的互联网、国际性学术会议或期刊,因而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将教学重心逐步朝应用提高阶段转移,向学生提供学术英语技能型课程和医学语言知识课程等系列衔接性课程,为他们搭建一座顺利进入双语课程学习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部分研究生的访谈过程中还了解到:发表文章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而发表SCI 文章最重要的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选题及论证过程。……但是如何用英语的思维方式、习惯表达和写作规范去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以及在投稿过程中与编辑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上感觉还有较大差距。”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常缩写为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大分支,是以应用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学术英语E AP的特征之一是:学习者常常是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的时间周期往往有限,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学习者的职业背景(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一致性。

在当前,学术英语已经成为国内外大环境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在美国、英国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国际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一般都要进行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日本、香港、台湾、泰国等英语为外语的国家或地区,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国内,清华大学从2010年起对其公共外语的本科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必修课已经由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构成。

当前大学英语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不作相应的改革,就不能与时俱进,就必定会落伍于现实的需求。这种要求把学术英语的分级教学推向了教学改革的首位。“如果把入校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按其实际起点水平分作几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如基础教学层次、较高教学层次和以满足特殊需要为目的的教学层次,并且为其设置一些相应课程,如为起点较低的学生开设英语基础课,为起点较高的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为起点更高的学生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这将更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因此,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公共外语进行学术英语的系统教学,切实提高其医学英语方面的学术写作,文献阅读,国际交流等实际能力,显得势在必行。本项教改研究实践,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展开的。“应该在外语界内达成共识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一般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手段,而用外语来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才是目标。”

二、读写译课程改革的目标

只有让全体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都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课改的方向和任务,才能保证课改进展顺利。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外语部的读写译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课程内容,以专业内容为依托,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阅读,论文写作与翻译方面的一般要求与要点,使学生从“学习英语”向“用英语学习”转变,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适应其在自身专业领域内的科研需要。

(二)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有能力进行医学学术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培养其对于社会医学问题的思辨能力。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目标: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基本的医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能力,懂得向国际期刊投稿与编读往来的语言要点;基础一般的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得到提高与巩固,掌握基础写作的词句语篇要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掌握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写作的要点。培养通用英语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水平同样良好的新世纪医学专业人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采用课堂表现与期末笔试、网络作业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使学生适应新评估体系,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教改的成效。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术素养,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医学英语,调整教学重点,学会新的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三、读写译课程的改革内容与方法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 研究生具有更高的学识水平、更强的概念化能力、更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上也更自觉、自律、自主; 同时, 研究生面临更多的阅读专业书籍和科研论文任务, 对英语重视程度和课时安排相对低于本科阶段。也就是说, 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思想、内容、概念上的储备, 同时紧迫的教学课时不允许写作教学内容面面俱到, 而只能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术英语的表达层面。

束定芳曾多次提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即把原来分散在若干年的外语课程相对集中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取得一定的熟练度。”医学院校的学生专业课程多,科研任务重,客观上也要求外语课程压缩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完成学习,在此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里应达到能应用英语主动进行专业学习的目的。故此,对研究生一年级当中英语水平为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进行为期半到一年左右的英语强化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校自2010年以来就开始了对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和分级教学的试验,并在逐年完善改进外语课的设计和质量。在经过了两到三年的不断改进修正之后,逐步进行了扩展。我校将新入学研究生按入学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免试保送研究生也属于A级。将其学时压缩在半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集中授课。重点内容是:

(一)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与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相结合。尽量采用经典的国际期刊以及医学科普类范文加以讲解,指导其语言特点,结构模式等,通过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增加实践内容。在课内增加学生就专业内容、前沿科技成果用英语进行自主学术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增加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实践机会,并且由教师依次详细进行批改,就学生作业中的真实用法示范改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方法:

(一)A级学生采取自主选修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该选修课由研究生外语部所有英语老师共同担任,轮流进行医学英语论文各部分写作要领、常用结构等知识的讲座。并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管理老师定期外请国内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传授实践经验。由于A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尝试向国际期刊进行投稿尝试。

(二)B级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学术写作和翻译的能力,于第一学期集中授课,讲授学术论文写作标题、摘要及正文各部分写作要点,以及向国际期刊投稿信函往来的格式、语言重点。第二学期采用网络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方式,布置学术写作或翻译篇章练习,教师逐篇逐句批改,集中讲解典型问题,对作业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及翻译实践能力。网络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写作课的师生交流上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学生不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交作业,而其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实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三)C级学生着重强化英语基础,在阅读,基础写作方面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从学术英语阅读开始,以阅读带动写作,并进而进行学术英语标题和摘要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

2012年起,在第一学期采用2+3的授课方式,即读写译课B级采用2节基础写作+3节学术写作/学术翻译的方式进行,C级采用2节高级阅读+3节基础写作/学术写作/翻译的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英语课混排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

要注意的是:C级学生可能出现负面心理因素,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在普通班的学生中, 学生主观地加强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其自身的语言基础影响到其在课程上的表现和进步, 从而产生课程要求和学习主体、客观实际的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负责C级学生班级的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开导和鼓励,实验证明:“分级以后对低级班学习者采取情感疏导和沟通可以有效改善低级班学生的消极心理感受。”

四、读写译课程的评估体系

由于该课程有5个学分,对学生来说最终成绩非常重要,我们对学生的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到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要求不同。表1表示我们对不同级别学生的不同评估方法。

其中的期末笔试内容主要以与医学英语相关的读写译为主,题型除与医学话题相关的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等以外,还包括医学英语论文标题优化、英汉摘要互译、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写作等,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综合检测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学术英语的能力水平。

另外增加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如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英文),可在总评成绩中获得加分(10%-15%)。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评估教学质量,评估该课程是否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和期望,利用专业软件分析学生的进步率评价教学绩效,以及抽样调查教师网上辅导的实际情况等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对课改提出意见,发表建议。

本项课程改革在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实施以来,学生反响良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在各自专业方面的学术英语读写译能力。但是由于我部进行学术英语分级教学的时间尚短,学术英语的教材开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师资队伍也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尽管面临各种困难,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会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学术英语教学队伍,给医学研究生从事将来的科研与交流工作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

[2]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05).

[3]卢易.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4]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1987.

[5]Robinson, 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 Guide [M].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6]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05).

[7]乔爱玲,托娅.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09).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

动态血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高,写作医学论文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广东省的高血压患病率也达到16.57%以上[1]。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8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伊贝沙坦(安博维)口服对照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诊断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观察组)与伊贝沙坦组(对照组),各30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68.23±7.1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45±5.34)岁。病例排除标准:收缩压≥180mmHg者;心功能评估3级或以上者;心肌梗死急性期;有精神症状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JD/PW-5型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治疗,每次45min,隔天1次,疗程20d。对照组予伊贝沙坦(安博维),每次15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20d。

1.3观察方法及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采用MGY-ABP1(MONITOR)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美高仪公司)同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以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和对照组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内脏和躯体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或)听觉等能让受试者自身感知的信号,反馈给受试者,使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其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认知和生物训练,有意识地学会自我调节及控制躯体和内脏生理活动的过程,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的原理是通过系统的松弛训练,降低患者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消除情绪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达到降压目的[3]。高血压病的防治措施目前虽然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人们对于应激性心身疾病的认识,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运用广泛,1984年美国全国高血压检查、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推荐生物反馈疗法可为轻、中度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法[4]。1999年加拿大高血压病协会、加拿大高血压预防和控制联合会、加拿大疾病控制实验中心和加拿大心脏、卒中基金会系统研究了大量高血压病防治文献后联合推荐:①应当认真考虑应激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②对明显有应激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当给予控制应激措施的干预[5]。国内鲜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已有研究表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有关[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生物反馈调节体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收缩压的目的。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通过比较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性生化指标水平,以研究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烈,邓惠鸿.广东省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4):417-41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3]吴心灵,王庭槐.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6,37(10):689-691.

[4]StephenMW.Stressmanagementi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J].AmHeartJ,1988,116:645-649.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为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

Study on humanistic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ENG Xin-hua,WANG Qiu-yue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bout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clearly the meaning of humanistic abou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 raise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way human,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develop human qualit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istic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 [1]。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所以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美学、礼仪与沟通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这是未来社会医学生培养的方向,也是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1.1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气质和修养方面的内化[2],同时也包括文化素质,即语言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表现为一个的人格、气质、修养。但目前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使有的学生偏科严重,只重视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愿意上有关的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等课程,由于受社会大环境不良影响,还有的学生对未来产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虚,生活品位较低,相信迷信。有的则沉迷网络,流连在虚幻的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有悖于当代医学发展趋势,所以护理学院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环节需要更加得到重视。

1.2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时代气息不强:在校的护生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对政治的敏感和关心程度不够。据调查分析,多数护生平时对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很难掌握时展主潮流,时代信息不强。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较差[3]。

1.3因高校扩招,使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很多护生的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也非常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医学论文、病历、处方、护理病志及至一般日常应用文的书写能力等都很差,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字迹难看等。在护理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理解和与老师沟通的问题,这都将影响今后的今后的医疗护理行为。

2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2.1护生今后从事的职业特点需要人文素质:现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迫切,已使护理工作不仅局限在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上,护士还充当着健康知识的宣传者,疾病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医患之间的协调者以及促进全民健康的指导者等角色。护士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 扎实的文化基础, 精湛的护理技术, 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勇于创新、不进取的综合素质, 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角色的转变,职业特点的更新对护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2.2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需要护生具备人文素质:高职高校办学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人文素质有所忽视,为了使高职高专护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在校期间对高职高专护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2.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护生理解护理专业知识, 掌握护理专业技能, 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浓厚兴趣, 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护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 护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一方面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 从而爱惜生命; 另一方面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从而产生为人类的健康而奋斗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种毅力和精神正是可贵的心理品质,所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必须有人文素质作支撑。[2]

3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3.1构建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和引进校外组素质教育人才梯队;鼓励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相关人文课教学;现有人文课教师通过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培训和深入医院体验生活等方式建立医文相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交叉学科学术能力的教师。同时,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适当吸收人文学科背景教师(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加入,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3.2加强护生的人文学科和教学建设:要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入课程体系,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上,必须开设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以培养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逻辑思维;同时开设与医学直接相联系、交叉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为护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护生的生活和医疗理念中。而且,课程内容应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寓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医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问题、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等,使人文课教学和医疗实践结合,使护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只靠文化知识来填补, 还需营造一个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积极引导护生针对性阅读一些历史、文学书籍, 利用每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之际,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并积极开展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活动,如心理法律等方面讲座、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医学知识竞赛等,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隐性课程中,建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素质培养的渠道, 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 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4注重提高护生的基本能力:按照人文素质的内容,通过讲、写、听、说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为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处理一些具体的案例及同学们身边发生的矛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她们在矛盾的冲突中寻找共识,使她们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处世。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心理咨询室,开通热线电话,促进她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使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能力都得到培养训练,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

3.5利用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护生在实践中的人文素质培养:高职高专的护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医院实践学习,所以学校应该很好的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在日常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护生进行详细指导、教育,培养其人文素质,最终达到实践育人,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展和探索方法。将人文教育渗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人们对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华平,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24-26.

[2] 蔡雅谷,护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中等医学教育,1998,16(10):35

[3] 范妮娜,田力,田晓晔,李全健,谈高等护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论坛,2008,8,5(24):123-124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学;现状;方法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29-01

1学习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

传染病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范畴,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病人能否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对终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染病,人类疾病谱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人的生命在新型的传染病到来时显得异常脆弱,医学生只有学习、认识这些传染病,才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改疾病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传染病护理学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加强自身防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的护理专科生所用的传染病护理学教材是吴光煜主编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传染病护理学》。这本教材编于2008年,表面上看时间还不算太久,可是内容上远远滞后于临床发展。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现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东西不多。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明扼要又面面俱到;既介绍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当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

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一共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占20学时,实验占10个学时。理论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开展案例讨论的方法。实验课主要以临床见习及播放视频为主。传染病护理学课时少再加上任课老师缺乏临床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典型病例,难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作为考查科目,临床实习一般不到传染科,学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教学缺乏统一性,收到的效果差异大。

3传染病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染病教学,要认真地下一番功夫,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才能使传染病学教学真正告别困境。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3.1加强临床见习.实习:目前很少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实习,一方面因为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时间性,加之传染病科室的特殊性,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有一定难度。平时只靠教师讲述例子,不到临床实践,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但不能够这样我们就放弃,相反的我们要多为学生加强见习、实习机会,要做好防护,克服怕被传染的恐惧心理。

3.2加强传染病健康教育:目前使用的教材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这一方面教学中常要求学生了解,但是实际上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的多,例如水痘,一般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进行自我护理,并且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客之一,健康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患者的照顾者,而更多地要去担当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倡导者,所以,应加强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将健康教育内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护生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

3.3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传染病教学不应该知识纸上谈兵,应该落在实处,这里要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上实验课时应该为学生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等技术。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做到放手不放眼,只有多动手,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我校传染病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及板书教学方式。学生对Powerpoint课件表现出很大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课件方面,多增加图片、案例以及视频,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可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自学内容让学生来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传染病护理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承认自身的不足,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深入临床,掌握一些较新、较典型的病例来充实自己,在教学中贯穿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感兴趣。学校应该为教师多创造外出学习机会,不应固步自封,导致教学与临床脱节。另外,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应该谦虚的多与同行交流,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4反思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染病教学,作为年轻教师我缺乏经验,要认真地学习,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要敢于采用新的方法,才能使传染病学教学真正告别困境。

参考文献

[1]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

[2]网摘.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中医学论文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预诊挂号;护士;素质

现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势在必行,这也是医院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包括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主要指医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其医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和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

医院门诊的预检分诊挂号工作是医院最基础的一向工作,一般是由高年资的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预检分诊挂号窗口,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患者入院就诊所必经的“第一到门”,其窗口形象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服务形象和门诊的服务质量[1]。预诊挂号工作人员,要切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工作出发点,明白服务好病人,是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明白病人就是上帝。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病人对健康服务需求增长的需要,提高医院的文化内涵,我们必须树立诚信、热情、周到全面的服务精神,为创造舒适、方便、优美、温暖的门诊就医环境创造条件[2],所以预诊挂号人员应从以下方面做到――塑造高素质自我。

1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所谓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今而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医德是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行为准则的总和。医风,是医务人员思想境界、文化积淀和道德修养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医者,德为先”,“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这及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要真正热爱卫生护理事业,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实践证明医务人员的道德意识强,医疗单位的医疗风尚好,对改进医院工作、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推必动作用,因此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恪守本职,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前提。

2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注重礼仪

2.1 要注重外在形象

上班时应精神饱满,微笑服务,要做到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当中来;着装整洁合体,淡妆上岗,步履轻捷,工作中不与同事勾肩搭背或不分场景高谈私事;不在办公室吃东西;和病人语言交流时使用规范语言,语音要清晰,语义要通俗易懂,避免对病人使用听不懂的医学术语。要注意语气语调,一般都用普通话,最好也能掌握当地方言,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对长者要用尊称。不以貌取人,心中时刻装着人文关怀理念。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自爱,充分发挥女性的风韵与魅力,做到活泼不轻浮,自信但不自负。以专业人员特有的胸怀包容一切,从点滴小事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外在形象的修饰和内在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塑造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才能树立好现代护士群体的美好形象,使护士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尊重,维护好护士的职业形象。

2.2注意与院内人员的交际礼仪

在医院内遇到同事要点头示意或打招呼,在与同事进行工作接触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已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对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使用“电话交际”时,接听应在电话铃三声内接听,并向对方告知科室;交谈时要注意语气和缓、亲切,忌用粗暴和不文明用语;接完或打完电话,放下电话时动作要轻。总之,我们始终要保持与他人的良好接触,树立自身美好形象[3]。

3要有良好的知识修养

知识是作好工作和言语交际的基础。有了知识就有力量。郭沫若说“奋飞还得读书”,可见可以从书中猎取知识,吸取力量。[4]因为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作好门诊分诊挂号工作,不仅需要掌握医学多个学科的病种,还这就要求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此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电脑操作知识,才能做到分诊―挂号一体化,具备了这些知识,是做好分诊挂号工作的关键。

4必须具备出成熟、理智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优良的心里品质是作好分诊挂号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里特点和条件。分诊挂号护士具备了宽以待人,体谅他人,遇事不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清楚和避免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美化心境,从而改善护群、护患、医护等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5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分诊挂号人员应用敏锐的观察力对从病人身上获取直观资料,和根据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判断病人需要,迅速分诊准确挂号,指导患者就诊,争取再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入院就诊的第一步,减少了病人挂号、排队候诊时间[5],这及从基础上缓解了医院门诊大厅拥挤现象。

对于挂错号的患者,要及时发现并该正,以免延长候诊时间,做到合理分诊,既方便病人就诊,又与医生的专业吻合,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因等待就诊时间较长而导致的摩擦,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6要有良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比较稳固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我们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匀于助人等;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等;对自己来说,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而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等。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勇敢、坚毅、勤奋等优良性格,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事业上取得成就;怯弱、动摇、懒惰等不良性格,会阻碍个人潜能的发挥;性格开朗、宽宏豁达、有利于身心健康;性格粗暴、孤僻忧郁、则不利于身心健康。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充满朝气,应理智客观地分析、认知他人,从而拉近医患之间的感情距离,达到自己和他人的和谐、人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和谐。另外和善可亲的行为举止、贴切的语言、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感染影响病人情绪,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密切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7要具与时具进、创新意识

再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医疗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加强学习,积累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完善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使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地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心胸开阔、思维活跃。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对照自我,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高专业技能, 勤于思考,更新服务理念和和观念,紧跟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工作。

8提高自身角色认知

了解自身价值,正确地评价自我、适当地自我定位,热爱、尊重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获得他人尊重,将专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前进的动力,用一颗仁爱之心,真诚善良地关爱患儿,感受他们的病痛,理解他们的烦躁、哭闹,欣慰他们的病愈。另外,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也更能使我们自觉地尊重自己、肯定自己,从中获得重要精神力量[6],完成自己的使命。

总之,分诊挂号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叫号护士,也不是单纯的会数钱,在键盘上敲几个字母了,而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门诊预检分诊挂号护士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用智慧、技艺、爱心、铸就出平凡中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季惠茹.浅谈门诊护士具备素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369 382.

[2]贾涛、张琴、刘安敏.浅谈门诊护士的素质要求[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5:03.

[3]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J].2001.5.

[4]谭鉴楚.心理健康影响的要素及应对方式[J].中国现代医学论文选 2005.12.

[5]刘效华、韩继芹、尹立云等.现代医院门诊流程设想[J]. 护理研.

[6]程红缨、乔瑞霞.加强心理素质与自学能力培养,提高护生应对能力.南方护理学报,2003,4:79-80.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新世纪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是针灸医学科学思想论与方法论的一次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学会与掌握了新世纪医学模式和导引处方,不仅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便能大大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和领域(如预防、美容与养生等),而且有利于医者本身的健康和长寿。

众所周知,在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的今天,在世界针灸热不断持续升温的今天,在针灸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都取得了日新月异之辉煌硕果的今天,在针灸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与人民关注和欢迎的今天,针灸医学的宗旨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该学科水平。但怎样才能理性务实、科学和谐,从医学模式层面的高度来实现与达到这一目的呢?为了让针灸医学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事业服务,这正是每一位针灸医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多年来都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主题,这亦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针灸医学工作者与研究者之义务、责任感、使命感及紧迫感驱使所必须思考的主题。

一个全新的科学理念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可以促进、引领中国与世界的针灸、整个中医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20世纪末,笔者从“人乃医学之本”的战略高度,率先将新世纪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与主动(医生指导下患者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相结合的医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这是在纵观了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思考、实践、探索与努力之心得体会。由于新世纪医学模式涵盖了与人类疾病、健康与针灸治疗有关的全部因素,真正从整体医学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内、外因素对健康、美容与长寿之综合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崭新医学模式,既涵盖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之全部内容,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模式之不足。其核心是在充分肯定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类疾病、健康、美容与长寿积极重要作用之同时,突出强调了还应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医患互动的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之原则,它是对现代医学模式之反思、补充、升华和整合后的更为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它对人类的疾病、健康、美容和长寿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故新世纪医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普通民众、针灸界、按摩界、康复界、美容界、养生界与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它的关注、欢迎与支持。

1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和发展

提倡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为什么呢?因它是以人为本、医患互动,让有限资源最大化的医学模式。因它是注重调动医者与患者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注重调动与激发患者自身显在的和潜在的疗能及美能来为针灸疗效服务。故它较以往任何医学模式都更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了针灸治疗范围及领域(如预防、美容、养生等领域),有利于中西医优势之互补,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之互相交流、促进和发展。它集预防、治疗、康复、美容、养生、减肥、催眠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因此更符合针灸医学与未来医学之冀望和发展。

2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充分利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几千年过程中,用巨大的付出,高额的代价换来了两大系列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和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患者的)治疗。在当前由于使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与药物相互作用之研究大大滞后于新药应用之研究等原因,致使药物之毒副作用、过敏性、耐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药害”泛滥成灾,既而对人类的健康、美容和长寿为害严重。如有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仅在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致死的人数就高达19万之多;2001年我国用药不合理比例高达26%;2003年仅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占住院病人比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不合理用药与药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感染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百亿元以上;全世界死亡病例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从改革开放以来,仅我国因美容而毁容的事件就高达20万件之多。还有研究资料揭示,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环境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因素占8%,自体康复因素(自体的免疫力、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占60%,由此亦不难看出:对针灸治疗中调动与激发主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在临床、康复、养生与美容等领域中的作用之重要性。而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目下国内外针灸现状恰恰忽视了被动(医生的)和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而新世纪医学模式则是高度重视调动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在世界针灸热不断持续升温与针灸医学的宗旨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该学科水平之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充分肯定、重视与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被动(医生的)为主的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被动治疗(医生的)与主动治疗(医生指导下患者的以导引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行为处方和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更科学合理的新的针灸治疗模式呢?!因这不仅科学实用,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加快康复进程,有利于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与提高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美容与长寿等许多好处,而且科学经济、简便易行,有利于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自身的发展、进步。

3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之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整体医学的发展

主动治疗的恰当应用是不是除了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并发症等好处外,还有利于针灸的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针灸向整体医学的发展?因主动治疗(即以导引锻炼为主的非药物疗法)是在重视局部(患部)治疗之同时,还重视患者整体(全身)的辅助治疗,以期通过改善、调动和增强患者整体健康水平而影响、带动和促进局部患处之不利因素向好的方面转化,以达到痛减病除与美容之目的。故其非常适宜作为完善与提高针灸被动(医生的)治疗效果之良好辅助措施和手段。

4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人类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在21世纪之今天,在2003年4月15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绘工作已全部完成之今天,在国际人类蛋白质基因工程计划已启动之今天,在破解人体生命奥秘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发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之时代,是知识经济之时代,是数码技术之时代,它们在影响、改变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同时,人类至少面临着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1)由有病治病转为无病保健。有研究资料提示:在预防保健上每投资1元钱,就相当于节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医疗费,故不难明白,无病保健总是比有病治病方便、经济、实惠、科学的多。针灸学科应该向预防医学这方面伸延,必有作为、大有可为。

(2)由药物治疗转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非药物疗法亦是几千年来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而且它具科学实用,经济简便,疗效显著,实用范围广,灵活性强,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一系列优点,故这既有利于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开支,又有利于增加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或领域(如美容、养生、康复等),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3)由单一的被动(医生的)治疗转为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在医生指导下的患者的)治疗相结合。因为医生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只治得一时,而治不了一世;而且这亦是从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常常是综合因素作用之结果的实际出发。故充分调动被动与主动这两个积极因素,不仅有利于针灸医学的发展、进步和疾病的康复,且还有利于针灸医者与人类自身的美容、健康和长寿。

(4)由痛苦地离开人间转为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才是人们离开人世的共同美好和幸福之宿愿,亦是历来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进步和追求之一。

(5)从20世纪的疾病医学转为向21世纪的健康医学方向发展。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把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研究方向”。而且这也完全符合针灸、整个中医、西医的发展与进步的规律。

(6)由当前针灸界和中外医学界,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极力推崇,转为发展与进步到对“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相结合”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发展史提示我们:一定的医学模式总是与一定的时代人类科学技术及哲学思想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医学模式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一成不变,总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转换。当一种医学模式对其涵盖的领域内发生的变化,对产生的新课题已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与适当处理时,理所当然应被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医学模式所代替。这就是新世纪医学模式为什么会自然而然诞生的内在根源和历史必然。人们知道,1977年恩格尔提出现代医学模式,虽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大进步,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今后仍将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代医学模式之局限性、消极性及不足也渐显露,还亦有阻碍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临床疗效与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之嫌。目前,无论是国内外,还是中西医,也无论是“针灸医学”、“主流医学”、“非主流医学”还是“整合医学”,通常均是将患者视做被动接受治疗的对象。高度重视调动主动(患者的)和被动(医生的)这两个积极因素,用被动治疗(由医生做的治疗)与主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身做的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它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指导原则之一。

5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

有专家指出: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10年以上,是真的吗?为什么呢?一点不假。因有资料表明,仅2000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为1530万,占世界死亡人数的1/4。这惨痛的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如果人们能遵循维多利亚宣言主张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适酒和心理平衡四个健康原则,则可使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死、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人类的平均寿命就能延长10年以上,而且生活质量还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纪医学模式不仅涵盖了维多利亚宣言的这四大“健康基石”,且给出了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科学实用、简便高效的防病治病与美容养生方法。

主动治疗还涵盖:①自然疗法中的泉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森林疗法、香花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空气疗法、日光疗法和方向疗法等;②物理疗法中的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水疗、磁疗、声疗、蜡疗、激光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远红外线照射疗法、体频照射疗法等;③艺术疗法中的音乐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书法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等;④文娱疗法中的风筝疗法、钓鱼疗法、弹琴疗法、弈棋疗法、玩具疗法等。主动治疗还包含了体育疗法、刮痧疗法、以情制情疗法和饮食等疗法的全部内容。只要比较,就不难看出新世纪医学模式的经济实用、效果巨大、优点显著和潜能无穷。故其非常适合作为完善针灸被动治疗的良好辅助措施与手段。

6导引医学

导引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的新意。它集特有的呼吸运动、肢体运动与自我穴位按摩于一身。它是调发身姿健、容貌美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东方文化精粹中一个科学、实用的组成部分。

导引是一门健与美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颗东方医学宝库中的明珠集防病治病、启迪智慧、美容抗衰、激发潜能、增寿延年等众多神奇效果于一身,为历代医家巨匠和道、儒、法、武等诸子百家所推崇。然而,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局限,前贤们终未能提高到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及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的高度来认识它。

导引医学根本不同于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疗方法。它在镇静神经、安定情绪、活利气血、通经活络、调整身心、调理脏腑、健美形体、愉悦精神等方面之功能,是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学方法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其还汲取了中国古代气功中具有防病治疾作用瑰宝的“喷气法”、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水晶体操”、中华武术里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气功拍打法”、传统的自我经穴按摩、现代穴位按摩美容法、健身法等营养于一身。其特点是:

(1)身心合一。做导引时要求集中思想,排除杂念,身心合一、意气合一、内外合一、动静结合。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肌体内的自我显在的与潜在的疗能与美能。

(2)一专多能、健美统一。做导引的同时,还能让练习者兼获预防、治疗、康复、减肥、催眠、强身、养生等诸多效果。

(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导引医学紧紧抓住与突出了中医之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论特色,科学地将提高整体之健康水平与改善局部之微循环紧密地结合起来。

(4)植根于中医理论。导引医学既深深植根于中医理论之沃土,又汲取了现代医学与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之营养。它不仅充分展现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三宝、整体观、辨证施治和天人合一等理论特色,而且它亦是中医所有临床里唯一真正能充分展现天人合一之博大精深与优势,且汲取了神经体液学说、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理论精华独具特色的治疗、美容、健身、益寿法。

(5)可作为综合措施。导引医学可单独施行,亦可同当今针灸治疗及中、西医的其它被动治疗方法配合实施,以巩固、提高针灸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和减少毒副作用。

(6)自我健美。做导引常常无需他人帮助,便能实现自我治疗、健美目的。如亚健康状态等症,导引锻炼则有良好的自我治疗、健美效果。

(7)经济、简便易行。习练者只要有明确的康复、治疗、美容、保健及养生要求,选定适当的练习内容,便可在家或适当的场地进行练习,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其它的医疗设备和药物。

(8)科学、灵活性强。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康复、治疗、美容目的,选择适宜的导引锻炼习练即可。如想减肥就按《经络减肥美形法》练习;想消除皱纹就按舒皱法、美容法、美颜法习练;想长寿就按延年法、抗衰法练习;想治感冒就按《治疗感冒新法》治疗;牙痛就按《治疗牙痛新法》施治;失眠就按《失眠防治法》治疗等等。

(9)安全、无副作用。导引医学只要按规章施行,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无任何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祛病、健身、美容、益寿法。

由于导引医学是能为人们提供高效、速效、特效、长效,安全可靠,无(或尽量少)创痛,无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自然、科学、健康的治疗、美容方法和由于它不仅可以被施用于针灸临床与美容场所,还同样可方便于大家自己施用于家庭与人们在晨起晚寝的闲暇或工余之时和经济省钱等众多优长,使其虽起步较晚,但前景广阔无限,不可限量,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开拓。

透过全文及本人30余年在国内外临床效果的提示:新世纪医学模式对针灸医学在模式、理论、临床及针灸科研,针灸医学教育,如:教材、教学、课程设置、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针灸人才的培养和针灸医学的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与层面,都提供了广阔的拓展与调发患者自身治疗潜能的空间及科学新颖、简便经济、理性务实、易于实行、丰富多彩的坚实理论与技术支持。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和深信,这一崭新的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在慧眼鸿儒的同仁和医学拓荒者们的共同努力奋斗、辛勤耕耘下,必将以它亮丽之风采、旺盛之生命活力、丰富之科学内涵、辉煌之成就、累累之硕果,炫耀于世界针灸医坛和整个世界医坛,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魏慧.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挑战:新世纪医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2,11(2):1-8.

[2]魏慧.预防‘非典’自我按摩保健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贺绍文,魏稼.医学模式的新突破[J].中华中西医结合,2003,6(3):2-3.

[4]田从豁.一个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新里程碑[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8(3):884-886.

[5]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SARS治疗的思考[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12(3):1504.

[6]魏慧.保健美容的中国新型按摩[M].法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7]魏慧.人体康复美容养生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8]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7,4(7):11-15.

[9]吴鑫.一篇医学论文引发的思考[J].健康大视野,2007(8):114-115.

[10]魏慧.以人为本医患互动——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5-8.

社会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牙科恐怖症是人们对牙科治疗所持的特殊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本文就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危害、治疗进行概述,医学论文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牙科恐怖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或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牙科恐怖症 特殊心理 治疗

在牙医给患者诊治过程中,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高声叫喊,甚至躲闪和拒绝治疗。这种人们对牙科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对牙科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工作极为不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外就有学者对牙科恐怖症进行调查,并对其描述、判断和测量有了统一的方法和判定指标,而国内对牙科恐怖症的报道相对少些。

现回顾国内外牙科恐怖症的进展。流行病学牙科恐怖症一般存在于有牙科治疗经历的人群。Moore等(1993)对645名丹麦成人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40%有DF[1]。Weinstein等(1993)对3041名日本中学师生调查发现88%有DF,42?1%属高度DF[2]。国内洪炯(1996)对口腔修复患者调查,38%有DF[3]。调查中发现,儿童年龄越小, DF发生率越高[4],成人DF随年龄增加而降低[5],也有认为年龄与DF无关的。多数调查表明,女性DF多于男性。这与大部分畏惧和焦虑一样,女性比男性更敏感,而男性的控制力和耐受力比女性强。DF中50?9%产生于儿童时期,22?0%产生于青春期,27?1%产生于成年[6]。

发生牙科恐怖症的相关因素

1 父母,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由于母亲的影响及良好家教,儿童相对懂道理,自制力较强,DF发生率越低[4]。

2 以前口腔治疗时的疼痛经历及不良感受。疼痛多出现在牙体治疗中,Berggren(1984)调查发现,33%的DF害怕高速涡轮机,42%DF害怕低速牙钻[7]。其他如用探针探知龋蚀深浅,牙髓活力测,注射麻药等均给病人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患者的疼痛经历使他对以后的复诊产生相当程度的畏惧,甚至延期或取消复诊。

3 陌生的医生及诊疗环境。医生衣冠不整,态度生硬,缺乏自信,或经验少,操作能力低,都会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诊治不配合。Skaret等(2000)对挪威754名12―18岁青少年错过或取消牙科预约的原因进行调查表明,对牙医的不信任是失约的主要原因[8]。诊疗室混乱,其他病人治疗时发出的尖叫,高速涡轮机钻牙的声音都会加重病人的紧张情绪。

4 他人言行的间接不良影响。通过看到别人在牙科治疗的情景或听过他人对不愉快治疗经过的描述,而产生潜在的畏惧,这一点不容忽视。

5 身心状况。Hagglin等(2001)对778名38―54岁的妇女做心理检查时发现,神经过敏和弱外向型的妇女易出现牙科恐怖症[9]。

牙科恐怖症的危害

1 降低了早期就诊率。Weistein等(1993)报道,日本中学生因DF而延误就诊的占50%[2]。Al- berth等(2001)报道DF病人口腔缺牙数较多,补牙数少,老年人中DF与缺牙数呈正相关关系,年轻人中这种趋势也愈发明显[10]。这种危害的最终结果是无牙。DF只能使病情加重,诊治过程更加复杂,痛苦增加,医疗费用更大。

2 降低了诊疗质量。在诊治过程中,对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和鉴别很大程度上依靠病人对疼痛的主观描述,以及对各种测试的反应。由于病人的畏惧,可能提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信息,增加误诊率。治疗中,病人因DF而发生躲闪、挣扎等会影响操作的质量,甚至发生软组织损伤等事故。

3 降低了工作效率。诊室内患者的恐惧情绪相互感染,候诊的病人也会相互交流彼此的治疗体会,医生护士要用更多的时间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以及其他处理,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看病人的数量,增加了其余患者的候诊时间。

4 恶化了医患关系。DF患者对医生多不配合,为了给不配合的DF儿童治疗,可能会采取固定头部,按压四肢,用开口器强行张口等,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反感和敌对情绪,加重了畏惧,造成恶性循环。

5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DF患者,因对牙科治疗的畏惧,不仅口腔状况日趋恶化,有时的口腔治疗过程中,还会因疼痛、精神紧张、恐惧等原因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牙科恐怖症的防治1969年, Corah等提出牙科恐怖症评分法(Corah s dental anxiety scale,CDAS)以来,国内外学者对DF有了统一的认识,DF也越来越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有效地降低病人对牙科的畏惧情绪,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 医生工作时应衣帽整齐,操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器械摆放井然有序,以及医生亲切的语言、和蔼的面容,都是医生赢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也是患者消除畏惧的主要因素。

2 心理方面。患者就诊前,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要求。也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与他们交谈感兴趣的话题。并请患者放心,医生会认真检查并解决好问题的。安慰性的语言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使恐惧的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而得以放松。安慰时,对患者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向患者交待整个治疗可行的方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一步要做什么,可能出现什么反应,如疼痛的话,希望病人不要躲闪,举手示意给予配合;如因疼痛而躲闪,也要表示理解。然后再开始治疗。

3 诊疗环境。舒适优雅的候诊及诊疗环境,轻松的背景音乐,极大程度地松弛病人紧张的神经。Gardner等认为音乐能缓和气氛,直接抑制网状结构和下视丘对疼痛刺激的传导[1],在口腔治疗时收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Frere(2001)采用视听设备对轻中度DF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无明显的操作干扰,减轻了病人的恐惧和焦虑,缩短了治疗时间,有益于医生和患者[12]。同时候诊室应设有诊前教育展板和图片,循环播放宣传录象,摆放一些口腔器械,让患者亲自接触,消除陌生感,增强就诊的信心。

4 无痛治疗。正确运用药物为患者止痛是解除畏惧的有效措施。口服镇痛镇静药如水合氯醛糖浆、咪唑安定等;吸入一氧化氮超浅麻醉;或者静脉给异丙酚后进行口腔治疗,如拔牙等;以及氟派利配合哌替啶使用,在辅以局麻的同时,产生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并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13]运用这些方法时,可达到医患双方满意的镇静程度,患者放松、舒适,无紧张焦虑感,张口合作,配合治疗。药物治疗是行为方法治疗的辅助,一般作为配合措施实施。

5 提高口腔保健和卫生教育。很多有DF的病人对口腔卫生知识和牙病没有足够的了解,认为牙痛不是病,这是口腔保健和口腔卫生教育工作没有广泛开展的结果。对牙科治疗或保健工作缺乏正常心理和正常的态度,导致了DF。许多学者认为,让儿童接触牙医,定期接受口腔保健,使儿童从小就对口腔治疗有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和习惯过程,有效地预防的发生。Peretz(2000)对以色列牙科学生进行四年的追踪观察发现,随着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临床经验获得的增加,DF可逐渐减少[14]。提示我们对居民普及口腔知的重要性。

结语

牙科恐怖症是世界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要求治好牙病,还要求在舒适的心境中接受治疗。因此,牙科恐怖症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畏惧是任何人遇到威胁都可能做出的反应。帮助DF患者重新评价威胁,面对畏惧建立信心,是牙医和心理医生面临的重要任务。口腔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治疗牙病,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学一些心理知识,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共同完成对病人的诊治。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牙病诊治过程中的痛苦以及由此引起的牙科恐怖症降到最低限度,使更多的牙病患者得到早期舒适和高质量的治疗,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上一篇:护士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学本科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