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1:50:01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1篇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团委组织部

活动介绍:

上学年,我团委组织部应学院的特色班级活动、迎奥运等实践内容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同学加深对社会实践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上学年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对各支部的感谢,召开社会实践总结展示会。

活动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了同学们一个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锻炼工作能力。

实践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通过各支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的观念,工作时间服从规章制度,具体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从实践中,同学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社会,锻炼了工作能力,通过大量具体操作,锻炼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意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但同学们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错误的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这一点不但充分的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更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工、有效改善工作流程、发挥团队最高战斗力、使工作效率最高化的现实案例,因此更加锻炼了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您现在阅览的是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实践使大家深刻的理解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我们才能步入成才之路。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知识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即将理性知识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实践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加锻炼了综合素质,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同学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 同学们在这个实践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总结会安排:

宣传形式:展板

时间:XX年年11月

地点:待定

前期准备:

借教室:赵昕

布置会场:李国强 陈卓 于巍宏 曹一萌

维持秩序:王梦 刘琳悦 李媛媛

景晓旭负责:借奖状9张 买奖品

经费预算:买奖品 350 元

总结会大体流程:

1、 主持人宣布总结会开始

主持人:王思娜

2、 介绍嘉宾

团委书记张帆老师

团委副书记贯爽

团委常委:李斌 张玥

原组织部部长:程赛 仇硕

组织部部长:张思琪

3、 主持人宣读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内容您现在阅览的是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上学年,我团委组织部应学院的特色班级活动、迎奥运等实践内容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了同学们一个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方便。通过各支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的观念,工作时间服从规章制度,具体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从实践中,同学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社会,锻炼了工作能力,通过大量具体操作,锻炼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意识。

4、 进行上学年实践回顾总结,播放短片

短片制作:

秦雨 付邵阳

短片播放:付邵阳

短片时间:5分钟左右

4、宣布获奖支部

一等奖:066141支部

二等奖:066142支部 056152支部

三等奖:055211支部 066151支部 065411支部 056142支部 066171支部

06电信

5、为获奖支部颁发奖品及奖状

奖品:u盘 书 笔

请颁奖嘉宾为获奖支部颁奖

6、请优秀支部代表谈谈实践感想您现在阅览的是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066142支部支书 申思

066151支部支书 李娜

7、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注:此次大会会邀请07级支书参加,了解实践活动,为今后开展实践活动做准备。

活动总结: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 大学生 注意问题 党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15-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廉洁修身从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高校党建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下,每年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及时总结管理活动中的各项成果,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蓬勃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重视:

一、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

1.要把活动侧重点放在“学生受教育”上

即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走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国情、认识自身,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受教育、明方向、长才干,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好知识。

2.活动要突出两个“着力点”

一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事。这里所说的“做人”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有益于我们时代进步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实践,更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唯一的方向,从而更加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各高校还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主动为当地建设服务,变单向需要为双向需要。

3.持续深化认识,促进工作到位。

既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那么在总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把这一认识加以深化,使之成为高校和地方的自觉行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深化认识,就是要结合实际,深化对“三个需要”的认识,即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需要,是大学生立志、修身、报国的需要。通过深化认识,使高校和地方都要切实领会其重要意义,增强齐抓共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整个实践活动的工作到位。

二、总结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

要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逐步系统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与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做法。

第二,讨论酝酿要充分。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第三,条理要清楚。总结是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不愿看,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第四,剪裁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总结时要去芜存菁。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则略。

第五,统计资料数据要科学客观,尽量准确。善于运用资料统计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结合理性分析,得出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点面结合,有血有肉。

第六,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总结要防止几种情况:一是因领导要求总结,不得不写,总结几句敷衍过去,这不是严肃的态度;二是把总结当作吹嘘自己、捞取好处的机会,在总结里将小事说成大事,甚至捏造事实,弄虚作假;三是出于所谓的“谦虚”,该总结的不总结,或是写了怕人讽刺就不总结。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后的处理

1.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搜集、整理、评选和表彰工作

(1)召开总结大会,全面总结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大会的参与面应该尽量扩大,除了实践活动的全体参与者参加外,还应邀请实践相关单位派负责人出席会议,达到上级重视的效果。此外,加强媒体宣传,广泛邀请校内外,特别是校外相关媒体记者对总结大会跟踪报道,及时让社会各界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和意义。

(2)表彰先进,奖励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总结实践情况之后,应对在实践活动中有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嘉奖,以先进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2.将优秀的社会实践总结成果集编成册,加强学习,推广宣传。

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注意收集整理相关的实践材料,同时将优秀的实践成果集编成册,以书面形式向校内外推广,既有利于自身的宣传,又有利于加强与外部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全面提高高校社会实践的整体水平。

3.制定后续实施计划,面向社会推广应用。

制定实践项目的后续实施计划,即实行背靠高校、面向企业、促进科技进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方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大学生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使同学们更切实地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对人才和人才规格的现实需求,从而自觉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调整自己,锻炼成长。社会实践本身的发展,也要进一步与市场机制挂钩,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机制。要尝试通过洽谈招标、签订合同等形式,确定活动目标和利益分配;要设立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洽谈周,使实践活动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正确处理几种关系,以利于今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正确处理长期计划和短期行动的关系

对于一些涉及范围大、时间长的社会实践,如义工工作、教学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学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可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工作;对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大规模的短期活动,相关部门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实践经费开支节省、规模效应的目标。

2.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和素质拓展教育的关系

国家一直强调,我们教育的方针应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齐头并进,不能偏颇。强调要通过每一个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实现“双赢”。因此,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高校既要强调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学上层次上水平,同时,又及时总结社会实践教学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拓展教育,通过各种改革,做到专业知识学习和素质拓展互相促进,形成良性的互相推动作用。

3.正确处理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的关系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是解决专业实践的问题,也是解决部分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这种方式扶持更多困难学生,确保学生不因生活困难辍学,因此,学校设立的许多实践岗位是有偿的。但是,我们要强调,大学生应该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思考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什么,学校也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学习的前提下,多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近几年,全校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实践中有偿和无偿的关系,很多学生既从事勤工助学的工作,从事家教、产品推广、软件开发等服务,实现个人自立,也积极参与义工工作、社区服务等,表明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已经相对成熟了。

4.正确处理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一种复杂多样的工作,有容易开展的一面,也有难以开展的一面。如何深化社会实践的内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强调社会实践的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统一,既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实践活动进行大力的扶持,挖掘它的优点,办出精品,办出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更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相互统一。

五、注意建设好关键的“四化”

1.基地化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加深与当地干群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具体、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接受实际的锻炼,树立稳扎稳打的信念,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消除“走一圈,看一回挥手拜拜,收旗归队”的不良风气,确保活动有“根据地”。

要巩固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双向受益原则,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活动。这里要重点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建立基地的地方,应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薄弱环节,落实巩固措施;二是在加强基地建设中要特别注意贯彻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三是为了把基地建设好,高校要选派得力的教师参加指导,地方也要抽出负责的干部配合;四是基地实践计划要切实可行,避免脱离实际;五是在巩固一批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以适应实践活动开展的需要;六是各高校要主动与实践基地的主管或牵头部门联系,多争取一些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并加强考核工作,促使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2.长期化

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化策略,有利于活动基地化的巩固,有利于活动项目化的开展,从而有效地防止活动步入表面化的误区。现在不少高校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同时,与地方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并以实际行动保持了活动的长期性。

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路线的制定,不仅更好地为基地服务,而且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生活,体会创业的艰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灵受到鼓舞震撼,得到有效的洗礼,从而更加珍惜时光,发奋有为。

3.项目化

没有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受不住考验,产生不了效益,最终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有了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可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无序性、重复性,消除活动的简单化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学校立项和地方立项的形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使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与此同时,高校的学生或学生社团可根据自身优势,结合自己联系的社会实践基地的具体需求,向学校申报项目(类似课题申报)。通过答辩、专家论证,学校批准立项等制度保障,给予经费支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4.机制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充分理解、支持和配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出来以后,相关指导部门可出台制定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政策文件,并适当引入考核机制、竞争机制等,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序的开展。同时,全社会应更加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做好大学生工作,切实增加为同学服务的依托和手段,拓宽为同学服务的领域,向他们提供优良的条件,使他们端正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有效运行机制。这样,既能有效地服务社会,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R],2005

2 胡树祥、吴满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的新界定[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3篇

利用学校暑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后勤党委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加入学生实践队伍,成立社会实践指导小组,派专人组织社会实践的青年骨干选拔、指导总结等工作,打造青年骨干培养锻炼的平台。

1.找准定位,加强领导为了使后勤青年骨干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得深、扎实、有效,让青年骨干真正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后勤党委统一指导思想,找准定位,明确青年骨干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通过社会实践,青年骨干要做到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树立责任意识,确保完成好各个实践环节,服务学生,服务支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成立青年骨干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后勤党委书记亲自动员、听取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好的兼职实践指导队伍,负责对青年骨干社会实践的指导、管理等,保障了青年骨干在社会实践锻炼的效果。

2.全力支持,精心组织后勤党委把青年骨干社会实践纳入了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统筹安排,保证社会实践做到时间有安排、组织有落实、经费有保证、贯彻有渠道、实施有效果。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都是后勤工作的繁忙阶段,后勤各单位周密安排,在保证暑期日常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全力支持青年骨干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从最初青年骨干自己选择社会实践队伍到党组织精心挑选,根据青年骨干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更适合后勤青年骨干的实践内容和形式,包括偏远贫困地区调研支教、国有大中型企业参观、红色之旅教育等,这些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大大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3.交流体会,总结提高为了更好地分享总结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青年骨干认识,扩大实践影响,后勤党委每年都通过实践总结巩固发扬社会实践锻炼成果。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骨干撰写个人实践报告,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和总结活动,通过展示实践活动中的社会见闻,体会实践活动中的所思所想,要求青年骨干着重谈思想、讲体会、写收获,深入挖掘青年骨干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思考。青年骨干在总结中不断查找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借鉴其他人的经验与体会,感悟实践中的思想碰撞,产生共鸣,并将社会实践成果带入实际工作,持续学习努力奋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固化青年骨干参加社会实践的成果

在近几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清华后勤结合后勤青年骨干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在青年骨干开阔视野、提高觉悟,立足服务、促进沟通,结合工作、提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果,为青年骨干的锻炼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社会实践,让后勤青年骨干走向全国各地,了解国情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开阔视野,提高觉悟。社会实践作为后勤青年骨干培养的重要形式,既让职工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本领,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在每一次的实践中青年骨干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向学生介绍后勤、宣传后勤,也通过实践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积累经验。立足服务,促进沟通。

实践过程是青年骨干受教育的过程,无论在实践中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以及与学生的深入了解,都不会随着实践结束而结束。在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新技能的形成,结合工作实际,提升了工作水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后勤青年骨干亲身感受来自多方面的启迪和震撼,由此产生的内心感受更真切、更实在,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更长久、更关键,是宣传教育和平时工作影响难以替代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社会实践在后勤青年骨干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后要进一步加强青年骨干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勇于奉献的青年骨干队伍,为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为构建一流大学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

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

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喜文、董桂军. 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 高教文萃,2009(12).

[2] 仇志海、赵雷、凌月莲. 浅谈如何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5.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

[2]仇志海、赵雷、凌月莲.浅谈如何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5.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控制理论社会实践系统反馈机制

[作者简介]周蕾(1977-),女,河南淅川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林松涛(1977-),男,福建长乐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陕西西安710071)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2009年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JDSZ309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56-02

一、引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者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管理体制作保障。

笔者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着“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注重实效,节约方便”的原则,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在继承以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管理上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系统管理监控体系,将控制理论的思路引入到社会实践的管理当中,其中反馈机制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资源、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反馈机制的基本构成

1.控制理论的含义。20世纪40年代,维纳的《控制论》一书发表以后,控制理论逐步得到了应用。控制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控制系统早期基本上属于开环系统,即系统存在着始端对末端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为了改善系统功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定的反馈环节,形成了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维纳曾经提到反馈在社会中应用的重要性,他在《控制论》一书中写道:“社会系统是一个像个体那样的组织,它是由一个通讯系统联结在一起的,它也有它的动力学,其中具有反馈性质的循环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大学属于社会系统范畴,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过程,反馈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此。

2.反馈机制的含义。反馈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出信息转变为新的输入信息并影响再输出,从而对系统运行起到控制作用的过程。从管理学角度讲,反馈信息是一项政策或计划实施以后项目干系人对此的反应,事实上,管理是一个借助于反馈信息控制客观过程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就一般而言,管理中采取的控制可以在行动开始之前、进行之中或结束之后进行,称为三种控制模型。第一种称为前馈控制或预先控制;第二种称为过程控制或同期控制;第三种称为反馈控制或事后控制。第三种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或结束后进行的事后控制,主要为下一步计划的实施总结经验,反馈信息是实施控制的必需信息,它却常常是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一个基本的反馈控制或事后控制包括计划、实施和反馈系统三部分,图中深色方框所包围的部分为反馈系统,它是由结果、比较、标准、偏差、分析、改进措施组成,反馈控制为开环系统。在上图中计划实施的结果为反馈系统的输入信息,将输入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后得到的改进措施为输出信息,也就是反馈信息。当计划开始一段时间后,计划实施得到的结果将作为输入信息输入反馈系统。输入信息首先和标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两者的偏差。对偏差进行分析之后,提出针对计划的改进措施,即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重新输入到计划中,用以实现对前一步计划的经验总结,以及实现对下一步计划的指导。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反馈机制的运行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的,每个社会实践团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指导教师是指导者同时是社会实践的参与者。社会实践系统可以被分成实践启动、实践策划、实践执行、实践完成四个阶段。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每个阶段的反馈信息,随时掌握实践团队的相关情况,把握社会实践的方向。

1.实践启动阶段的反馈。实践启动阶段反馈信息包括实践内容、组建实践团队、确定实践团队负责人。反馈信息的关键是实践队员人员情况。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实践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队员是否对实践内容有认同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团队负责人是否能够取得队员的信任与支持并且有能力领导团队开展和实践有关的活动。

2.实践策划阶段的反馈。实践策划是在实践团队成立之后开始的。实践策划阶段反馈信息包括实践计划、实践范围和主题、进行实践风险分析、实践预算表、实践质量保证计划等。反馈信息的重点放在实践计划的制订。从反馈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实践计划的细节是否考虑周全,实践需要调查的范围和主题是否经过队员认真的调研和讨论,队员对于实践计划和调研内容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否有队员还对此有异议。

3.实践执行阶段的反馈。当启动和策划的前期条件具备时,实践即开始执行。在实践执行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对实践进行跟踪与控制。在此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是实践团队对每天实践内容做出的交流、总结与讨论。实践团队将反馈信息和实践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纠正。

4.实践完成阶段的反馈。实践完成阶段的反馈信息包括实践移交、实践总结验收、考核评审等情况。实践完成回到学校后,实践团队要进行社会实践成果汇报、成果展览,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申报实践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优秀团队、优秀汇报团队等各项评比表彰。通过分析成果汇报和成果展览的影响度、学生的评价、评优的结果、评估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促进实践质量不断提高。此时,反馈信息的重点是实践的效果。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反馈机制的应用成效

1.社会实践管理模式得到规范。通过规范社会实践管理模式,无论是校一级还是院一级的社会实践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形制。学校出台社会实践管理条例,制定了标准社会实践申报表格、社会实践报告模板、社会实践评优细则和申报表格,指导教师通过这些条例和标准可以规范对实践团队的指导,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

2.社会实践反馈流程得以建立。通过建立规范的反馈流程,可以将社会实践的每一步进展及时反馈回学校、指导教师和实践团队。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掌握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出其不足,帮助其改进,把握其方向。这些反馈信息不仅可以起到对社会实践的监控作用,还可以给下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改进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使实践后评价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3.社会实践结果考核更加客观。社会实践结果考核就是根据社会实践的成果来评定大学生的实践效果,通常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等作为衡量社会实践好坏与否的指标。这种考核方式简单,但是考核面比较单一,容易导致考核失真,即知与行的脱节。如果有了完备的反馈信息记录,就能全程对社会实践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社会实践的启动策划、执行过程中的态度、言行以及实践结果等。将这两项结合,则尽可能做到对社会实践考核的客观、公平、公正。

五、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反馈机制的应用启示

1.学生活动的管理需要制度的保证。学生活动尽管规模看上去小,但是事关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课业,更加关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帮助学生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情。学生活动管理制度化有利于保证学生活动管理的科学性,将管理实现由概念、粗放管理转到便于操作、精细、规范化管理。

2.学生活动的管理需要现代管理理念的介入。现代管理理念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管理走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活动在以往的管理当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视了管理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现代管理理念的介入,有利于将学生活动的管理纳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它为学生活动提供了管理上的持续性,能够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管理方式的理念。

3.反馈机制是社会实践管理的有益尝试。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社会实践从策划、执行、评价、反馈到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将社会实践项目持续优化,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深化社会实践的成果。根据管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建立有效的实践后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改变实践团队参与者对实践结果的预期,提升实践团队指导教师、负责人、队员的责任心,提升参与的热情,从而在社会实践执行前对社会实践的目标可控。反馈必须是及时的、易于接受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和便于操作的。比如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网络,如开通QQ群、微博等,将反馈信息在参与人群中及时传递,方便大家了解进展、交流讨论、拓展思路。

[注释]

①(美)维纳.控制论[M].郝季仁,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

[参考文献]

[1]金玉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N].经理日报,2002-09-10.

[2]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3]李勰.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4]王武宁,梅爱冰,白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78-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消化、吸收、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性手段。它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囿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特别在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因素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无论是体验生活式、参与活动式,还是知识创新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师资、经费、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师资力量来看,由于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众多,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明显不足,同时,由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指导社会实践的经验,因此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从实践经费上看,一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基本在人均15元至20元,有的学校甚至少于这个标准,教师很难带领学生离开校园所在地走向更远的地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再从学校教学安排上看,多数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都没有专门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也无从谈起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些甚至把学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而没有看到团委的社会实践参与人数少,受益面低的特点,同时在实践目的上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有所不同。从性质上来说团委的社会实践只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不能取代它。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在上述因素制约下,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都流于形式。通常的做法是教师给学生指定个选题范围,部署学生在课余或假期时间完成,最后交篇实践作业即可,有的连一些证明材料也无需学生提供,教师只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呈现为放羊式的松散状态,学生社会实践完成质量如何,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难以得到有效衡量。

不仅如此,在当前,由于受功利主义和其他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进而投射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上,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参与热情。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要求认真完成相关的课程社会实践,有的仅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找些资料拼凑成一篇实践作业应付教师的考评;有些以团队方式开展的社会实践,由于缺乏完善的监控和考评机制,一些学生往往在团队中挂个名,并没有按照要求实际参加社会实践,而以搭便车形式“完成”他本应该完成的实践任务。那种仅以实践报告为主要依据的社会实践考核形式,由于考核评价材料缺乏客观真实性,导致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效果打了折扣。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更不用说促进社会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

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加强对实践各环节过程控制和考核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思路。按照管理控制论的观点,在目标设定的前提下,目标实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此运行过程中,每个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过程都会或多或少地与预定的行为不一致,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对运行的过程加以纠偏,对某一过程或一个序列事件施加某种影响行为。控制的核心在于对照计划中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预期结果来检查现有的行为。正是基于这种观点,通过完善实践计划、实践组织、实践过程指导与控制、科学的考核等手段协调实践活动的开展,规范实践指导者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使社会实践目标实现。笔者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实践为例,谈谈基于过程控制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的指导与监控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实施遵循PACD(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系统循环的目标管理控制方式,保证了在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社会实践按照教学目标有效运行。

(一)社会实践的规划

社会实践的规划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大纲制定、实践选题、指导人员确定、实践方案的制订等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尽管在教学部门规定的教学时间上没有明确体现,但作为课程教学的当然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我们仍将思政课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在一定时间段实施,并且就社会实践单独制定了相应的大纲,编写了校本教材。社会实践大纲作为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原则、考核方法及实践的基本形式。

思政部门在确定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时,一般指定同班级的授课教师。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师生之间互相比较了解,便于深入交流,也便于教师的指导更具有目标性。教学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将指导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工作纳入教师日常工作考核体系,教师指导工作也计入教师工作量。指导教师根据实践大纲、教学内容,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践主题,供学生选题时参考。

(二)社会实践的实施

社会实践的实施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社会实践准备阶段,二是实践的实行阶段,三是实践的考核总结阶段。

1.在实践的准备阶段,主要是社会实践动员、学生实践主题选择、实践团队组成、实践计划方案的设计。由于学生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存在认识上的偏见,为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在社会实践具体实施前,我们的做法是,由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辅导和宣传,同时思政部门集中学生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进行动员。

社会实践动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也是对学生进行的实践业务培训。动员主要介绍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开展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培训的重点是实践方法、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践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方案书的设计等。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选题时,对学生的选题提出了可行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可行性是指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而不是追求“做大事”理想化的选题;时效性是指选题要贴近近几年或当年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效性则是指通过社会实践的确能够增长学生才干,实现教学目标。

主题确定后,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主题,确定是以个体自主社会实践形式还是团队专项集体形式开展。前者以个体为单位,自主选择实践主题及方法,在课余及假期时间进行,后者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实践小组就某一专题项目开展,可以在某一时间集中进行,如参观访问;也可分散进行,如社会调研。以团队集体形式实施的社会实践,我们一般在指导的班级里进行分组,5~6人组成一个实践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对各成员在社会实践中承担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小组负责人主要担负与指导老师的信息沟通工作,同时与指导老师一起指导并参与小组的实践活动。

对于实践计划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统一的格式文本。计划书需要学生填写选题题目、选题意义、具体时间安排、实践步骤及每一阶段应提交的相关资料,如实践阶段性的个人日志。指导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方案计划书进行评审,并给出具体的意见,主要是对社会实践的可行性、预期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为后续社会实践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实践的实施阶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按照社会实践方案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实践过程开展全程的监督和调控,学生按照方案计划有序落实。对于教师直接参与的社会实践,教师可以较好地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使社会实践按计划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对于指导教师不能直接参与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和实践主体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沟通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获知学生社会实践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实践步骤。我们要求每一位指导老师都要根据实践方案计划书所确定的步骤、实施时间、预期成果,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通过听取口头汇报和组织书面检查了解学生社会实践的进度、成效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要求学生提供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景照片或DV,同时还包括提供社会实践中相关的文字材料,如个人日志、阶段性小结、会议记录等以备指导教师检查。对于假期远程开展的社会实践,学生则通过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通讯工具,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传送给老师检查。

3.实践的总结考核阶段。总结考核阶段是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为以后社会实践的开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我们将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纳入总体的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如果社会实践成绩不及格,则课程考核也不及格。学生社会实践成绩根据计划方案、实践过程表现、社会实践成果三方面综合考核得出,具体成绩构成为:方案计划占成绩10%,社会实践表现占40%,实践成果占50%。方案计划主要考核计划是否符合教学目的、是否具有可行性,计划书填写形式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项目是否完整等;社会实践表现重点考核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真实性、实践态度、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成果包括学生每阶段的实践日志、实践小结及最后实践报告。指导教师综合考核学生各个方面,给予公正的评价。另外,我们还根据考核结果,评定优秀实践个人及实践团队,并给以表彰。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实践报告汇编成册,作为课程改革成果,也作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对具有一定价值的实践报告,向有关报纸、杂志和部门进行推荐。

学生社会实践完成后,我们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交流,由优秀实践个人及团队学生代表介绍社会实践的经验、交流心得和体会。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各实践环节进行总结和点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本次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不足,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从而促进社会实践的良性循环。

通过过程控制,学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显,2011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在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结语

社会实践的过程控制,体现在社会实践运行环节的各个方面,它既对学生提出要求,也对指导教师提出要求,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过程控制,学生社会实践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实践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更进一步的要求来看,真正使过程控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学校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管理规范,将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体系并给予时间保证,同时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这点意义上说,加强社会实践过程有效控制,保证社会实践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良性运行,可以成为我们提高社会实践实效性的一种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2]张红霞,辛梅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李美清,陈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4]胡丹.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关键因素控制[J].前沿,2012,(4).

[5]王伟明,张鹏.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化组织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8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事业需要,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统一部署,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

完成相关制度保障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艺术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的有效配合,比如,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统筹学校整体资源,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如,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结合专业、需求策划

社会实践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

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联系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形成文化氛围,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3.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

教师队伍建设在艺术类教学中仍然以“师徒传授,手把手教学”为有效形式,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也具备艺术学科理论的前瞻性,理应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围绕着艺术专业和社会需要展开;同时他们的科研优势和艺术敏感性也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实践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同是达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支持,学校必须完善制度认真加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4.做好评价激励和交流总结

进行交流总结,完成评价激励,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长远效果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总结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推广,鼓励更多老师、同学注重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实践成果,形成文化氛围,提高大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失误,保证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二、总结

综上,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艺术技法,塑造创新精神,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服务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9篇

什么是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机关事务文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广泛使用的一种常用文体。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被上级推广开来,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总结的内容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

,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工作总结的特点

总结的经验主要表现在自我性、客观性、经验性三个方面。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 ,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 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 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

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 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 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 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 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工作总结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总结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范围分,有班组总结、单位总结、行业总结、地区总结等。

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结、科研总结、思想总结、项目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一年以上的时期总结等。

按内容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区分以上总结的种类,目的在于明确重心、把握界限、为构思写作提供方便。但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相互之间可以相容、交叉。如《××大学1999年度工作总结》,按性质讲是工作总结,按范围讲是单位总结,按时间讲是年度总结,按内容讲是全面总结。同时,大学的工作总结不可能不涉及教学和科研,那么它也包容了教学总结和科研总结的成份。这说明在总 结的分类上,应灵活掌握,不必过于拘

社会实践计划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概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要完成的一门实践课程,是高等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学习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科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为目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教育途径。它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化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办法。项目化管理是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方法,是一种公认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项目化管理用结构化的程序和过程来解决非结构化问题,这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被很多组织用于日常运营中,将组织日常运营的很多方面看作项目,并按照项目方式进行管理。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就是将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社会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将社会实践工作形成管理模式,在通过不同群体有计划的组织、领导、实施来更加有序高效的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实现实践育人效果。

二、当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社会实践活动大多由辅导员组织,专业课教师很少参与,这就导致专业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也不能指导实践。

(二)指导与监管相对薄弱。大多数的社会实践还处在学校下发的一纸文件,之后学生组队自行去实践,而对于实践的过程则基本无人监管。

(三)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实践工作长期由团委监管,团委下发辅导员,辅导员进行组队,学校没有形成专门的组织机构。

(四)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自筹经费,学校的投入和重视十分有限,限制了社会实践的开展。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根据以往社会实践开展的情况以及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七阶段”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一)筹划组队阶段,关键是要做好前期的宣传,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校园网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板,开展社会实践相关讲座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普及社会实践相关知识。形成三级实践团队,一级为以校为单位,以地域为范围的中心团队,二级为以院系为单位,以主题为引导的分支团队,三级为以班级为单位,以班团为组织的末梢团队。三种级别的团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下可以自由组队。并在这一阶段确定指导教师。

(二)酝酿选题阶段,是项目化管理的关键阶段。包括社会实践目的前期调查,相关信息的收集,社会需求的分析、社会实践方向的选择。此阶段包括确定社会实践项目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关键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所选主题要结合时代主旋律及当前国家、社会及学校关注的热点,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

(三)设计方案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项目的目标计划,进度安排,经费管理,人员分工、风险因素,可利用资源等。

(四)评审答辩阶段由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团队评审申报的社会实践项目,对于通过初次评审的项目进行现场答辩,根据组队,选题,方案等方面的要求,评选出合格的项目化团队。

(五)实施控制阶段,是项目化管理的核心。包括对项目的质量、成本、时间、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控制。这一阶段项目化团队要具体实施社会实践项目,要完全按照前期项目书的计划进行实施,并在其中嵌入组织部门的监管,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验收总结阶段主要是对社会实践报告、照片、视频等相关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论文成果,上交评审专家组进行验收。这一阶段是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收获期,做好总结验收可以更好的促进成果转化。

(七)交流表彰阶段是经过专家组验收,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交流表彰大会,对具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行交流和表奖。做好交流表彰,可以促进团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更好的促进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在实践育人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规范和系统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的深入更加可以从思想深处激发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愿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解决理论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将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实践,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强化就业意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实践育人。

参考文献:

[1]胡丹. 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关键因素控制. 前沿,2012,4

[2]王务均.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3]王强庆,司福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研究.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5

[4]李曦达.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3

上一篇:高校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家教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