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3 08:38:44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建设 思考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制定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在宏观战略和具体操作上指导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帮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

1 前言

对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企业明确信息化的战略和目的,有助于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计算并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改善竞争表现,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和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调查分析显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过程逐步得到提高,绝大多数企业为信息化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继续改善;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信心、决心增强;企业信息化的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下一步重点将转向应用集成、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

广州片区办公场地部署了800多个网络节点,共有500台工作站本地(LAN方式)接入公司网络,共享20Mbps LAN专线连接Internet。另原开发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根据原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管理特点以及传统管理的弊端,有针对性开发的集成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三层管理体系,通过一个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办公自动化平台,使总公司、分公司以及项目部之间通过网络及时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可及时了解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工作中的问题,解决了因管理涉及面广、管理机构多、管理数据量大、机构分散导致的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难、管理效率低以及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复杂的管理问题。

2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2.1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难点

(1)是信息化不是硬指标,缺少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难以引起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建筑业深受“压价”、“垫资”、“拖欠”三大问题的影响,利润水平相当低,而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在企业资质、评奖、招投标中又没有明确要求,在企业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投入。

(2)是把企业信息化看成是IT部门的事,使企业信息化成为主管部门的“独脚戏”,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的领导认为“信息化是技术人员的事,企业领导只要批钱给技术部门就可以了”。有些管理部门把信息化看成是主管部门的事,推一推、动一动,而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范管理、资源共享、流程优化上下功夫。

(3)是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整体策划,形成“信息孤岛”和“隔层”现象,难以发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应用的整体功能。有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统一部署,没有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处于无政府、无计划状态。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交流,形成“信息孤岛”,工程项目部没有应用计算机管理,企业信息化缺乏基础数据来源,公司与项目部形成“隔层”。

(4)是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领导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难于把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满足于企业的管理现状,不下力量研究业务流程重组,没有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方式上全面创新。有的重硬件、轻软件,对软件的选择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做到整体与局部统一,当前与长远统一,有的还存在“一次投资、终生受益”的思想误区。

2.2 解决方案

(1)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发挥其“坚定信心、把握方向、资源保障、关键决策”的作用。这是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应基于对未来竞争的前瞻性认识,从“IT应用管理”转变到“IT战略管理”,并在信息战略的指导下,将信息化过程与组织变革、流程重组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全面融合。

(2)分阶段制订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全面规划,小步快跑”的发展策略。信息化决策和规划是否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导向、IT投资比例以及在项目实施时对涉及到的流程、组织变革和文化培训的决心和执行力。企业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应用等都将在IT战略框架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一个步骤时能清楚地知道下一个步骤的目标,当前步骤在总体计划中的位置。

(3)企业信息化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内在需要,坚持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必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是为了“做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宜适时、适度、适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考虑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才、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作的要求。

(4)设置一名懂业务、善领导、有权责的“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CIO”的领导作用

事实证明,充分发挥企业领导作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5)制定并实施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外力推动与内力驱动相结合的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标准》的实施可以明确指出工作努力方向,起到目标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照检查,找到差距,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从而激励后进变先进。

(6)培养建设一支献身企业信息化的队伍。在施工企业中IT人员永远是一支辅助队伍,是为施工生产服务的,但却要求他们既懂计算机又懂施工管理。在他们的价值没有被企业充分认识时要特别提倡奉献精神。同时,企业要给予IT人员适当的待遇,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IT人员队伍,这是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信息化对于企业是强身健体,而不是救命稻草,在企业忙于找活源,维持生存时是顾及不上的,IT人员也应给与理解和支持。

作者单位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6] Christopher P Holland, Ben Light.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Model For ERP Implementation[J]. IEEE Software,1999(7):77-85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2]王红萍,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2001(05).

[3]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飞.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探讨[J].现代情报,2007(12).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1、加大构建市政府信息网络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力度。上半年完成了乌达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老干局局域网建设,并建成市直机关党建之窗、乌海共青团网、乌海商务网、乌海商务局网、乌海财政局信息网改版、市亨通冶化公司网等建设,不断推进部门局域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确保政府信息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完善岗位责任制,扩大应用功能。拓展政务城域网使用范围,不断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2、开发信息资源,较全面反映乌海市党政信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动态信息,要闻信息1456条,社会纵横信息1456条、党政信息500多条、企业信息360条、乌海报道180多条。出版乌海信息化电子期刊期。市政府办公业务网及时报道各类政务信息、两会信息及行政督察、的信息,并新增城乡一体化改革、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健康指南、生活频道等栏目,加大乌海对外宣传力度。

3、加快电子政务工作进度,积极推进各部门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为企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重点抓好三区、市直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完善局域网建设,开发信息资源和应用数据库,实现党政信息资源互联共享,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各部门的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审批事项,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提高为企业为公众服务的效率。认真开展网上办事试点工作。

4、认真完成自治区信息办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如:①完成全市信息化人才调查工作;②信息产业统计工作;③和诚办公软件培训等工作。

5、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上半年与市人事局举办市直机关公务员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约500人。与区直机关举办公务员培训班两期。并举办不定期计算机培训班5期。加强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6、加强全区两个文明现场会宣传工作,制作两会专题栏目,及时报道迎两会工作动态信息。

7、建成市政府与自治区政府办公专网,并维护其正常使用。与市气象局合作,建成市党政办公楼电子显示屏,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党政信息等。筹建中共乌海市市委信息网,并计划起用市委OA办公系统。

8、加强网络安全工作,认真维护网络设备,保证党政信息网络平台设备及各终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配合市公安局、纪委保密局等单位进行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检查。

9、积极参加全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工作,截止目前,取得了全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第28名,总投票2688票的好成效。宣传了乌海,推动了电子政务工作。

10、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完成办公厅及党委布置的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

二、主要措施

1、认真领会市委市政府20*年各项工作精神,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不放松,突出抓好政务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工作,并以示范单位推进信息化工作;

2、工作计划切实可行,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做到科学有序,合理分工,注重协同工作,整体推进。

3、工作有计划、有督促、有监察,分阶段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抓业务工作与制度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

5、重要工作定期不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取得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状况的了解和支持,按照上级领导工作思路和指示精神,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工作与“行政许可法”推行结合不够紧密。需要市政府加大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力度。政府先行带动部门发展,尤其需要加强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工作。

2、企业信息化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成立乌海市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办公室积极推进。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包头市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市信息产业的统计及信息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3、负责对全市信息企业进行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包头市信息行业及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4、负责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化、产业化推广工作,协助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应用标准,并组织实施。

5、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对包头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

6、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协调和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市信息工作及各行业信息化专业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

7、协调本市行政区域内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协调空中资源分配。

8、统一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作。

9、负责全市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和指导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10、负责全市企业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11、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化宣传、普及教育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预测、规划、引进、培训等工作。

12、负责有关信息产业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13、负责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14、承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申请将信息办内设科室由4个增设为5个。

1、综合科

职责:负责机关综合管理,处理机关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机关有关管理和工作制度;负责会务组织、文件起草和综合文秘、公文处理、机要、保密、档案、督办、信息、印章管理等工作;负责人事、机构编制、劳资等工作;负责机关宣传、党群、纪检监察、计生、保卫、工青团妇、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其他行政管理、安全生产及后勤保障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电子政务科

职责:研究制定全市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指导、监督、检查规划、计划的实施;组织制订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及政策、技术标准;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负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组织开展本市信息化的重大调研、软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政府机关网站建设,负责机关网站建设备案工作;负责对旗县区及各部门信息化的指导协调和考核推进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信息化推进科

职责: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研究制订全市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工作;指导农牧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信息化项目典型示范和推广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信息产业科

职责:贯彻落实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分析掌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动态并进行指导,维护产业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负责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负责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管理和指导软件协会工作;倍增计划、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信息产业统计和信息工作;负责有关信息产业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协调组织信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指导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软件园建设和招商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5、网络资源科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工具扩展度越来越高,扩展面越来越广,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及管理的便捷性,企业依赖系统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和分析来提升效率,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企业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企业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形成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随着信息数据的大量输入、输出、交换、应用,信息处理的便捷使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缺失或弱化都可能造成工作的中止、信息的丢失或泄露,使企业产生影响或经济损失,以信息化平台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单位,影响更加重大。4G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信息走向移动化铺好了平台,也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新一步要求。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到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该规范第四十一条指出:“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信息化安全管理应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重要内容,如何优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化安全,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安全管理分析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等,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助于预防信息化管理下企业信息数据尤其是财务数据丢失的风险,降低借助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运行。企业应通过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分析,定期进行信息化安全工作检查,落实信息化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一)物理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硬件安全

信息化处理以电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作为硬件设备,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不完善或故障会影响办公;服务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损坏,会直接造成数据的丢失和数据处理的中断;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损坏,会让系统停止。没有安全设备或安全设备不工作会让系统受外界所攻击或盗取重要信息。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应对硬件安全有应急预案,增加必要的备用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一旦损坏,备用设备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使业务不中止或恢复时间短。设备应支持双路电源供电,对于有可能的停电,企业应准备和启用备用电源。

2.信息设备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含防火、防盗、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安全,只有安全的信息设备环境才能保障信息设备正常、高效工作,防范设备灭失或信息损失。对于一个大型或中型企业应专门建设符合上述环境要素的机房,服务器等设备应放在机房,因机器不间断运转造成温度较高,应配备精密空调等制冷设备,确保温湿度得到精确控制,服务器的放置空间要合理,保持空气的流通并符合设备散热需求。机房配置消防报警装置、气体灭火装置,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机房重地应有门禁管理,确保防盗和人为破坏的发生,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就机房建设及日常管理进行检查。

另外移动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使设备不安全性增加,云技术、云方案不断推新应用,使移动办公增加,企业应对于移动办公设备丢失制订预案,对重要移动设备做防盗防丢失部署,以使设备被盗或丢失时由信息管理员实施远程锁定,阻止非法入侵或直接销毁设备中的数据。

3.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分为数据保护、数据保密和数据恢复。存储设备是数据的载体,也是实施信息化企业的生命,数据丢失可以是致命的,一个安全稳定的存储设备对数据保护至关重要。重要数据应以加密存储,存储介质废弃时的完全抹除是数据保密应注意事项,可使用硬件自加密硬盘简化数据保密过程。而存储备份和恢复方案的实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在事件发生后数据得以恢复。企业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异地备份,防范火灾、地震等不可预知事项带来的数据灭失。企业应做出数据恢复预案并进行演习以应对可能的数据安全事故。

(二)网络安全与信息传输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递、快速的信息查询,实现多人多组织的便捷工作,但也带来网络风险。企业首先应做好网络访问控制,最主要的措施是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应检查企业网络设备是否安装了有效的防火墙,防火墙的版本是否能及时最新,是否安排专门人员定期通过收集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等进行入侵检测,检查访问控制权限审批授予是否得当,是否对不适当的人做访问权限的撤销管理。

终端用户操作不当,如违规安装软件或互联网资讯点击可能使病毒侵入网络,故企业防止内部局域网风险,需规范终端用户操作,对网上下载文件有必要要求及管理。针对承载保密信息的电脑,企业应专机专用并禁止与外网进行连接。对于有特殊安全需求的部门可部署桌面云方案,将数据和操作安全策略放置到服务器上统一管理。企业可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软件并实时更新保证各终端使用相同的安全策略,避免个体不正确的安全习惯,保证定期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查杀和清除,保障系统不因病毒侵入而崩溃,是信息化安全内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运营商的线路故障,可能造成整个网络信息沟通中断,虽然几率较少,但对于以信息化工具为重要手段的单位影响会很大;为防止外部网络中断,检查评估是否需要选择两家运营商,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

(三)系统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载体,所有信息都是基于软件进行输入、输出、运算、分析和应用的。

软件安全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软件漏洞会造成信息丢失、信息泄露。软件病毒会造成系统崩溃、信息错误。提升软件安全性,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软件安全管理应检查是否使用可靠的系统操作平台软件,比如:Windows、Linux;是否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比如:卡巴斯基、诺顿等;是否选择安全保障高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比如:SAP、Oracle、金蝶、用友软件等;信息化软件是否有稳定后期保障服务。完善的软件是信息化数据安全和信息化功能应用的保证。

(四)应用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系统平台应用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信息化最主要应用是使用系统平成会计信息自动化处理与分析、实现业务流程记录与信息传递。企业应做到信息化平台统筹规划,使财务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信息化充分结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及信息管控力度,将企业的管理思想有效置入信息化流程使信息化平台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企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工作包括系统上线实施建设和系统日常运维管理,都有内部控制风险点管理。系统上线实施建设为系统平台应用的基础,对企业信息化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信息化应用程度深的企业,若实施不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乃至巨大风险,为内部控制管理重大风险点,应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优化系统流程,制定编码规则,项目经理应实施有效的进度管理以保证系统上线成功,系统上线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对应用中发现问题予以改善。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包括变更管理)是信息化有效稳定运行的保证,企业应制定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表单记录,通过检查表单记录评估信息化工作开展是否得当。

系统平台应用离不开系统流程与系统授权管理,只有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及权限设置合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风险得到即时控制。系统流程管理要求系统流程与企业管理流程文件相符;系统流程设置应合理有效,以企业增值及反应速度为原则,在实现内部控制基础上尽量做到流程简化,体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授权管理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关键点,如何做好系统授权?首先,授权人适岗,要求系统授权人或批准人对公司流程掌握,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清醒的认识,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有清楚的把握,保证授权批准人与执行人分离,业务执行人与审核人分离,执行人和记录人分离,物资保管人与记录人分离,执行业务人与物资保管人分离;其次,配备必要的授权审核人员,授权审核人员可以是企业内控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制度制订及管理人员,在系统流程制订时对授权设置进行审核,定期开展授权审计,以发现授权中问题,及时更正;再次,授权管理包括授权工作也包括撤销授权工作,需及时做好离职离岗人员系统权限调整,以保证系统操作人权限适合。

鉴于系统平台将企业信息做了大规模的集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所以对于系统数据、信息引出(下载)的权限管理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关键数据及信息引出,避免信息批量式流出或关键信息被不适合人使用,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或技术成果和管理成果被他人窃取。

2.密码内部控制管理

服务器、电脑、平台系统进入都需要密码管理,企业应要求操作人员有效设置密码,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定期更换密码,企业应检查企业员工外出离岗时有无告知他人密码协助处理流程的行为。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可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密码管理。

3.电子邮件和即时交流工具安全管理

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信息化风险加大,信息传输风险包括重要信息流出后不受控制及内部数据信息通过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方式泄露,企业应评估重要岗位、重要文档信息流出的风险度,必要时使用信息安全软件管理,进行重要文档加密或对特定区域信息加密管理;通过网络行为管理软件跟踪敏感文件和信息的泄露,使企业信息安全得到控制。对于即时通讯系统如QQ等可能带来的病毒和入侵风险,企业可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程度确定是否部署内部专用即时通讯系统予以防范。

(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云平台服务推出,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专业的机房、服务器、存储、网络、信息化平台等供企业租用,企业只需付一定的服务费,为企业解决大部分信息化安全问题。使用云平台服务要做好服务商的选择,对于关键信息和数据采用做好方案选择。

二、结语

信息化工具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和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信息化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重要部分应予以落实。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好信息化安全部署与管理,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工作便捷及管理高效的同时做好信息化安全风险防范,同时运用信息化工具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为使分公司信息中心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提高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全球信息化的世纪风暴,正在影响和加速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分为五个层次,即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

l、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1)提高效率。企业信息化可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提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3)、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值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这就迫使企业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企业信息化又恰恰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被获取、被增值的平台。

(2)、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迅速地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做出反应,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市场早已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买方市场。企业信息化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有效地驾驭市场。

(3)、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信息。企业要准确、快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企业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

4、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应用现代电子信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加速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企业内联网:intranet),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入因特网,进行企业的信息,并建设企业外部网(即见extranet)。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正确决策能力。

5、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1)、单项微机阶段。在我国信息化初期,主要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单项信息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刚刚建立,每台计算机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所谓的管理还处于数字统计和科学计算的范畴。

(2)计算机网络化阶段。通过进行局域网的建设,使企业的计算机摆脱了单机的模式,使企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上脱离了信息孤岛的局面,使部门内信息得到了较充分的处理。

(3)内部工作流的电子化阶段。将各局域网连接,形成企业内部(intranet),具体体现在诸如办公自动系统,财务系统的应用上。这些应用是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培养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气氛,为企业在原来几乎无信息化应用的前提下产生了许多效益。

(4)企业级资源规划系统(erp)阶段。企业资源计划(w)是以intranet为环境,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它识别并计划企业全部资源的需求,全方位地实行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更通俗地讲,erp是为制造商、分销商、服务公司在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等业务所有资源需求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5)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erp)阶段。这是对世纪企业信息化的模式。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现供需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b一c)、办公业务自动化(oa)等技术的全面集成,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的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e-*rp系统支持下,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在展示室或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商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没有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6、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广义地讲,它的任务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①网络的综合布线、因特网(internet)的连通、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构建;②财务、办公、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或开发;③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综合利用;④信息管理的组建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2)、“软件”方面:①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②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的制度化;③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教育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④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变革。

二、分公司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依托于集团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分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为突破;建设分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而后延伸到产、供、销、存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规划体系(erp);接着实施客户管理系统(crm);再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最终走进电子商务。

2.分公司企业内部同(intranet)建设的框架结构

在分公司内部建成以游览器/服务结构为基础的intranet。通过ddn、isdn等万式连入internet。与总公司中央局域网(包括事业部、专业公司),四十八个成员企业子局域网,若干个集团销售网点和海外企业远程信息通道。

3、构筑intranet遵循的原则

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目标,超前于集团发展步伐的原则;全集团统一的、综合的体系结构的原则;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的原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4、具体实施方案

按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通过对子局域网或子信息系统中的可选择模块分别投资,成功后再扩展、推广的方式;建设成于局域网,最后与集团中央局域网覆盖、整合,完成集团的网络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在集团选择管理较规范、业务活动范围广、各产业体系较健全的企业做试点。

第二,在上述试点成功后,通过论证。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集成化管理,再在其他各企业全面推广,建设八个企业子局域网。

第三,建设、完善集团中央局域网;用ddn专线连接,与各企业干局域网整合,完成intranet建设,同时实现集团办公自动化(oa)。

最后,通过防火墙与国际互联连接。初步完成集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集团各个层次的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密级和读写修改权限,调用准确可靠的集团内部信息才。游览因特网上的任何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不断的对网络的改造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应用、扩展,逐步实现电子商务。

三、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分公司信息化重点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软件的开发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重整,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

l、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

⑴、编制分公司信息工作规划,作好信息工作计划;管理、协调和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⑵、负责各类应用软件的应用和管理。

⑶、组织参与制定分公司信息化有关制度、标准,分析分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是否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并提出调整、变革、优化和重组的建议。

⑷、负责管理、监督分公司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⑸、负责跟踪采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微观经济信息和发展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分析,为分公司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⑹、组织参与分公司基本信息设备的选型、建设、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网络硬件设备工程建设

尽管整个工程是分步实施的;但每一步的建设中必须将下一步的发展预留出来,使整个硬件设备兼容。既充分保护已完成投资,又要与未来的技术设备兼容或共存,以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采用整体招标的方式,以保证质量和网络运行的后期服务到位。

4、管理软件的配备

由于我们是以财务管理软件为突破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的,因而在后续软件的开发上要以此为基础,积极配合软件开发商,将信息系统范围从财务管理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和人事管理。再扩展到生产管理,最后扩展到决策管理系统,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有我们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参加,使开发的软件适合集团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5.强化微机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

建企业网,实现办公自动化,人员培训是关键,只有全体员工都利用网络计算机资源,才能发挥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

⑴、对集团领导的培训。培训时采取灵活的方式,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分批培训,不受时间限制,随到随学,直到学会为止。

⑵、集团总公司员工培训。会同机关党委、人力资源部安排计划,集中时间脱产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证,计入员工档案。

⑶、对企业局微机应用人员培训。按信息系统,由各个部室负责组织本系统的人员培训,信息中心配合。

6、建立、健全各种网络、信息规章制度

企业要发展信息工作,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制定信息管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建立各种类型的工作程序。这些都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我们将陆续完善。目前制定《分公司计算机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保密制度》、《分公司信息对外制度》《分公司信息成果审批和信息员奖惩制度》,全体人员要贯彻执行。

7.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1)、信息来源。一种是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与各信息网络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另一种是从互联网等媒体编辑整理信息。信息内容定位在行业动态、新产品、新技术、市场行情以及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优秀的管理理念等。

(2)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编印信息刊物。

(3)信息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其工作职责——信息管理,是一项新的企业管理理念,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各部室分厂的支持和协助。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构筑“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金安”工程建设和应用,明确各级安全监督和管理责任,实施四级安监网络信息动态化,强化对各类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全天候、全时段、全过程、无缝隙管控,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二、任务目标

(一)“4D工程”:在2011年完成镇街硬件设施配备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关于实施安全生产“4D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4D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规范完善全市安全生产“4D工程”日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实现四级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熟悉工作流程,规范完善日常巡查、检查和信息收集、上报、督办、结案工作,实现规范运行。

(二)企业安全信息化:凡2011年底前通过市级以上安全标准化验收的企业必须通过安全信息化验收。新建试生产企业在通过安全标准化验收的同时,要一并通过安全信息化验收,确保所有标准化企业都通过信息化验收。通过安全信息化验收的企业要及时上传日常监管信息、视频信息、数据信息,实现企业实时监控、镇街和部门全面监管、市级平台重点监督的体系。

三、进度安排

(一)“4D工程”:

1、3月至4月:与经信、住建、建工、发改、工商、民政及各“打非”牵头部门进行联网。组织各镇街部门信息员业务技能培训,培训信息员如何利用新建设的“4D工程”平台收集、上报、疏理、办理各类信息。

2、5月至6月:各级信息员根据学习内容,认真填报各类信息,完善平台基础要素。

3、7月:抽查各镇街“4D工程”平台的运行情况,做好验收收尾工作。

4、8月至12月:规范运行“4D工程”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有效的动态监管。

(二)信息化:

1、3月:各镇街核准附件中信息化创建企业名单,确定创建工作进度,明确验收时间,及时上报创建工作计划。

2、4月:清查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已停产且不再继续生产的企业数据。

3、5月至12月:信息化验收阶段。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信息化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完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4D工程”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已列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报告。目前,全市已经完成硬件设备配备,而新平台也通过测试即将于近期上线运行。通过“4D工程”的规范运行,能够有效解决“谁去排查信息,排查哪些信息,发现问题向谁报告,收到信息如何处理、谁去处理,失职、渎职如何处理”等问题,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规范村居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4D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对安监工作的促进作用,及时部署安排有关工作,强化工作调度,确保工作成效。

(二)周密部署,加快进度。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切实落实责任,并在规定时限内认真做好信息和材料的报送工作。督促暂未通过“4D工程”和企业信息化验收的单位,对照验收标准,查缺补漏,限期整改,顺利通过验收;已通过验收的单位,要严格按照验收要求和信息上报流程运行,严格生产经营单位(含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三)规范填报,确保质量。加强对信息上报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4D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逐步由传统的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进行转化。按照数据报送“客观准确、动态及时、专人负责”的原则,准确填报数据,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各级安全信息员要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将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尽快完善平台数据库内容。遇到操作中的问题,要及时与市级平台沟通,反馈意见,共同完善“4D工程”系统和信息化平台。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港口企业;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现代港口的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如何?这也是各界人士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运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与此同时,港口全面实现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信息化的建设,而且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港口布局逐步网络化

当前船舶正朝向大型化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里,港口布局将实现全球性网络化。当前,全球港口布局依然以欧美、欧亚以及亚美三大干线为主,未来港口将实现以赤道环球航线中心港为核心的全球性港口网络。而这一港口网络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支持三大干线,具体来说,一方面用于集散本地区的贸易货物;另一方面是向本区域的国际枢纽港运输国际贸易货物。

(二)港口管理逐步信息化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来说,其管理信息化水平越高就代表了其发展水平越高。大型船舶接卸港口全天候进出、快速装卸、通关与配送都需要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必然会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已经是港口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1世纪必须要拥有EDI。”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新一代港口的运作。技术与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化港口生产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港口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示,在我国已经有92.6%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但是却只有3.7%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成熟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内部集成信息化阶段;业务重组阶段以及成熟阶段。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成熟阶段主要是指真正的将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外部、内部充分的整合利用,如利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门户等来扩大企业资源的外延,以达到辅助公司高层处理公司信息决策的目的。与此同时,就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来看,其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国际大型企业的水平。据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比总资产的比例仅仅为0.46%,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的标准。因此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具体来说,我国港口企业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两大问题:

(一)数据来源渠道繁多,准确性较差

没有一套完整的数据集成系统,造成数据来源渠道太多、信息重复,信息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管理信息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使得决策层得到信息的一致性、真实性、准确性都较差,容易造成决策层判断失误和指挥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公司存在多个各自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从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较差,这样就会使得员工的数据核对及统计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有时信息获得滞后或有误,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总体目标

企业需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实现本企业的整体优化升级,提高本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迎接市场挑战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队伍,与此同时,更应该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了企业上层领导对项目的重视程度、软件公司的产品成熟与否、用户的所有制体制、实施人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企业上下对ERP流程认可程度、企业效益、企业业务人员对操作的熟悉程度、企业信息化组建人员的协调力度等诸多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领导层的精心部署,并协调各方的工作关系、合理地配置人力和各种资源;需要企业内部系统组建人员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进度,在保证系统实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该项目的实施周期,减少实施成本,从而实现企业预期利益。

1.建立高效的实施保证体系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真正的建立信息化系统(即,ERP系统),则需要在财务、营销、管理、物流等方面都实现信息化,这对于一个企业的转形来说是由为重要。如何打通各环节的阻碍,从而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道德衔接关系,优化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共享从而创建一个高效率的作业环境,对于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策略

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新需求不断被发现、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其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管理、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管理方面。企业信息化系统维护小组要安排好自己内部的工作。尤其是系统在同时实施几个项目的情况下,更应该熟悉本项目实施小组每个成员的特点,包括哪个成员比较熟悉哪个子系统业务、谁较善于与客户沟通、谁的业务能力比较强、谁比较细心等情况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安排工作,以保证企业几个项目能够同时顺利的进行和完成。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方面。企业要对系统做详细的调研,确定实施目标,界定实施范围和实施顺序,写出系统调研报告,双方签字认可后,作为实施的依据。根据项目情况,项目进度和工作计划可按天或周制定。对客户的需求,关键是要区分哪些是操作性的、哪些是流程性的。对流程性的要求,要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区分哪些是受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现阶段必须修改的,哪些是需要客户重组自己业务或修改自己流程的,哪些是不能迁就客户的,但前提必须是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

3.信息化建设应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融合

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其实为引进并利用现代管理理念的一个过程,给参考并学习先进管理思想提供一定基础。当引入并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时,要基于企业的具体情形,对先进管理理念及思想进行消化及汲取。进行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两者能进行融合。不可使高级管理系统不符合于落伍的管理方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融合,确保流程再造的实现,进行控制及管理的深化,会与有些习惯势力发生碰撞。因此企业领导应具有高度的信心。更应身体力行,如此下去,一定可以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现在,国内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信息化”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企业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了许多IT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谁抓住了信息,谁就抓住了企业生存的命脉,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企业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港口企业来说,也应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应该首当其冲,只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就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开展而来,并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港口企业信息化将会在烟台港未来的生产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而相应的港口信息化进程也将会进一步的加快。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3-24

[2]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9-82

[3]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9-90

[4]周建群.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赤峰学院学报,2008,6:15-16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当前我县“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全县企业信息化已有一定基础,现有省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4家,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7家。在生产过程信息化方面,部分规模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少部分企业还实施了无纸化办公系统(OA);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分别约占两大特色产业企业总数的15%、30%和25%;在电子商务方面,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已接入互联网,建立了网站。260多家企业参加了百度搜索,开展了网上销售。油田机械、绿色照明两大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已建成;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森达、克胜、东华、鸿达、双鑫、三益、海达、环宇、豪迈、亚明等20多家规模企业实施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使企业内部财务、仓储、生产、技术、质量、原材料供应等信息资源能够快速、准确、及时地有效共享,同时还可以与外部进行有效沟通。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工作基础。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基础十分薄弱,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2)缺乏组织机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尚未完善,新的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尚未调整;县经信委与县信息中心等部门在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分工尚待明确;县经信委信息化科人员尚未到位。(3)缺乏总体规划。长期以来信息化工作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计划;(4)缺乏专业人才。中高级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两化融合”工作计划

㈠、指导思想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家战略,以企业信息化及“两化融合”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商务电子化、管理网络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㈡、工作目标

1、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制造业比重达20%以上;

2、信息化对示范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

3、规模企业2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30%实现管理信息化;60%实施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县商品交易总额的10%以上。

㈢、重点工作

着力实施四大工程:

1、示范试点建设工程。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抓好示范试点企业创建工作。

⑴县石油装备产业园积极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区。以建阳镇为主体,加快石油装备产业园信息化改造提升步伐。

⑵鸿达公司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一步提升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水平。

⑶日月、环宇、双鑫、象王争创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实现一项或多项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示范试点企业确保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⑷光达、咸中等企业争创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2、智能化信息技术推广工程。

⑴加快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组织全县重点企业,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加快两大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以豪迈、鸿达为示范,推广以“4c”(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县制造业推广应用嵌入式软件,引导企业加快传统设备的改造升级,提高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程度。

⑵提高数字化产品产业化水平。扩大全数字高档数控机床、油田用防喷器电控系统、钻机自动排放装置生产规模,推进螺旋管装备自动化、LED产业化水平。

3、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

⑴完善提高现有的石油机械和节能灯两大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两大特色产业企业注册率由目前的25%、10%提高到100%,实现全覆盖。

⑵建设面向纺织、服装等其他行业和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⑶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网上商品交易会、百度营销中国行、“百千万”电子商务推广等活动,在全县中小企业普遍推广网络营销。

4、管理网络运用工程

⑴建设县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软件运营(SaaS,软件即服务)的方式,为全县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灵活方便的信息化应用与技术服务支持;

⑵在规模企业内部推广应用局域网、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体系(ERP),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管理。

三、建议

1、健全组织体系。调整完善县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办、发改委、经信委、农办、财政局、科技局、公安局、保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2、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我县“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科学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趋势,仔细梳理我县产业发展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入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研发、生产、流通、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指导依据。

3、调整工作职能。为便于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理顺管理体系,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建议将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应用、管理工作划归县经信委。

4、落实专职人员。信息化工作是经信委的重要职能,要迅速配备专职人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化人才。

上一篇:信息部经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校园广播站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