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09 00:25:19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05-01

信息化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产业、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标准、信息应用、信息人才等。从内容层次看,信息化内容包括:核心层、支撑层、应用层与边缘层等几个方面。从产生的角度看,信息化层次包括: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企业如何才能把握好企业信息化的命脉,处理好信息化基础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2]。

1.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层次问题,更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将企业的信息化分为:①单元技术②技术部门集成③企业内部集成④动态联盟集成此外还可分为①数据集成②知识集成③人的集成。

3.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化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尤显重要[3]。

4.意义

4.1 宏观

①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②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③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④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⑤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⑥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⑦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4.2 中观

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②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③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④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⑤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⑥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⑦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⑧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4.3 微观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5.结论

21世纪是技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企业信息化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4]。通过对信息化基础进行评价,可以指导企业改善信息化基础,为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将在企业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候炳辉. 刍议企业信息化[J]电子展望与决策 , 2000,(02)

[2] 叶武滨. 把握企业信息化命脉[N]. 人民邮电, 2002

[3] 勇全.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 , 2010

[4] 冯文龙.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01)

[5] 史灵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 , 2002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 综述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正逐渐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就必须推进企业信息化。本文回顾了有关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文献,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企业信息化评价及企业信息化风险等内容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

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至今国内外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 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有诺兰(nolan)水平理论。1973年,nolan水平理论立足于美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将企业it应用划分为4个水平:引入、传播、控制和集成[1]。1984年, nolan提出了描述组织it吸收过程的扩展it水平理论[2]。

(二)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研究

r.sabherwal采用5个指标衡量it的成熟度[3]。reich b h,i benbasat提出了测度it成熟度的9个指标工具[4]。yash p gupta, jahangir karimi将it在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方面的职能,作为公司运用信息技术成熟情况的衡量指标,建立了含有20个问题的指标体系[5]。

(三)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面。barbara farbey提出信息系统收益来源于5个方面,分别是战略收益、管理收益、操作效率与有效性收益、功能收益和支持收益[6]。carol saunders鉴别出信息系统绩效的重要影响维[7]。theophanis stratopoulos比较了运用it成功的公司和运用it不太成功的公司[8]。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

相对于国外蓬勃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研究,我国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

(一) 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国内学者借鉴诺兰阶段模型中的阶段概念和衡量指标,如马芝蓓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9]。郭讯华博士对中国企业网络时代总体信息化进程进行阶段分析。

(二) 企业信息化的评价研究

国内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研究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致力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构建,另一方面致力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2002年出台《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方案》,该套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提供了一个依据和标准。倪明 等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基于部门间资源分配的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模型。司林胜 等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三) 企业信息化风险的研究

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分析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关于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因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巫江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概括为:战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来自软件开发商的风险和来自企业员工的风险3个方面。王黎虹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概括为:企业文化风险、信息人才资源规划风险、学习借鉴能力的风险、企业组织结构风险、制度风险、人员培训风险、企业领导的认知风险、基础管理风险等方面。彭建华对erp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陈亮、王燕提出,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为:认真做好情报搜集工作及选择软件开发商、积极加强政府工作职能、健全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

三、结论与启示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供需网 大规模定制

[分类号]C931.6 F273

据计算机世界资讯2002年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调研:在被调研企业中,92.5%企业建立了Intranet,76.3%企业采用财务软件,73.8%企业建立Extranet,36.5%企业引入ERP,28.8%企业建立了Call Center系统,20%企业建立了制造管理系统,12.5%企业引入了CRM,11.3%企业引入了SCM。我国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总投入的1%~2%,而发达国家企业为10%~30%。按企业规模分析: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0.16%,占固定资产投入的0.66%,而特大型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08%和0.2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这与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分不开。以下就对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

1 国外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

1.1 单独从SDN角度研究

从1997年Fisher提出供应链的设计应以产品为中心,到2001年Choi将Supply Networks看作是复杂适应系统,还有2000年Ranjay提出了StrategicNetworks的理念,他们都对传统供应链的模式作了非线性化的改造,并且在开放程度上也逐渐超出联盟范畴,朝着多行业的角度发展,但是他们的“网”仍然以物流功能为主,并且开放的程度有限,难于适应动态变化的全球化环境。在国外尚未出现文献研究SDN这一问题。对于MC问题研究国外很成熟,如文献,但是这些文献没有将SDN与MC联系在一起,从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角度来进行研究。

1.2 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战略等问题

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Tadaoumesao发表一篇论文《论信息产业》,首次提出“信息社会”概念。1970年,日本学者Masuda第一次将日本“Jokoshakai”,即“信息社会”译为“Information Society”。1977年,法国s.Nora和AlanMinc发表了《社会的信息化》政府报告,探讨了信息化社会的模式、结构、特点和社会信息化的政策、机理与挑战,并使用法文“信息化”一词,随即被译为“Informatizalaon”。与此同时,日本学者认为“信息化”一词早在1967年,由日本的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小组提出“Johoka”,即“信息化”。由于日本语言的限制而没有被英译的原因,导致“信息化”概念的原创者认为是法国。1974年,Danie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信息、资源和原料。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社会。1980年,Alvin Toffier提出知识为资本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知识。1982年,John Naisbitt指出自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类地球卫星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开始。1983年,日本经济学家松田津在《信息社会》一文中认为“信息社会的主导工业是智力工业,其核心是知识工业”。1985年,冻京大学竹内启认为信息化有两方面涵义,一是基于微电子学的信息处理、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普及;二是其结果使大量信息在社会上流通、储存和被使用,信息化是第三次产业革命。1989年,苏联A.N.拉基托夫认为信息化核心问题是建立生产知识的信息工艺,而M.N.波奇夫认为任何一个国参与全球信息化过程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它的发达程度的标准。1998年,日本立教大学齐藤清一朗认为信息网络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作为新基础产品的全球性金融产业。2002年,Su在具博士论文中研究了中国步入信息化社会的途径。从上述研究文献看,当前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

1.3 从管理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最早在1938年,由Barnard提出组织成立的三要素,即信息传递、协同意志和共同目的,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了信息传递作为一要素在组织中的作用。1958年Leavittt等人认为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组织形态和管理工作本质,使组织控制权更加集中。1978年,James研究了管理中如何使用信息系统,近而提高企业能力。1984年,James从数据设计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系统构建问题。1994年,Barbar与Bonnoh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nng,BPR)概念与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以提高实施信息系统成功率。1994年,Daniel等人将再工程技术引入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使得信息系统更具有创造力。2002,年Chan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利用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信息系统如何全而实施质量管理,并构造了集成质量制造系统(Integrated Qual-ity Manufacturing System,IQMS)。此外,还有不少文献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

1.4 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1966年由Vickeryt提出信息革命会破坏历史悠久的检索工具,人们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工具去充分利用本地和外地信息资源。Codd提出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为企业进行信息化提供了标准他的数据规范。Lancaster介绍了无纸化社会采用的技术。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lnnmon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企业大量历史数据问题。James将计算机的数据环境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4种类型,从而更加系统研究企业数据。Morton等人从信息技术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组织潜在能力。Fuglsth等人对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研究。美国Hammer和Campy在20世纪90年代,系统地考察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上,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运用该理论可以理顺企业流程。Davis与Wilham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为顾客快速提供个性化产品,从信息技术角度构建企业信息化框架。James给出计算机化企业概念,即按照控制论原则设计的企业,为计算机化空间时代而优化的企业,是一种为适应

快速变化而设计的、能够学习、进化、自我快速改变的企业。Sancho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与计算机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CIPP&C)关系及其两者的整合过程。XU等构建了基于XML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基于XML的协同工作平台来解决合作伙伴间的业务协同问题。此外,还有不少文献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在这方面几乎也形成系统化理论了。

1.5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研究

基于信息化平台应用研究,最早出现在先进制造系统领域。此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企业如何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势,这方面研究较多,如文献。所以,从基于信息化平台应用研究的两个领域也已形成理论框架。但企业信息化应用除了这两个领域外,尚未出现在其它领域应用的文献。

1.6 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外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评价问题上和信息化发展阶段设计问题上。较早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信息化问题的是Machlup将教育、R&D、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5个大类30多个部门定义为知识产业,并测度出它的产值。Richard根据企业数据处理成熟度,将企业信息化分为6个阶段。Porat提出信息产业是“第四产业”理论,划分和定义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一套度量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度。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提出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用来测度企业信息化水平。劳伦斯・R・克莱因建立了KLEMI型函数,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经济的贡献。PU提出系统参数裂变原理来评价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当前的研究文献看,基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很少,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并且模型设计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尚未出现在其它领域设计模型来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

2 国内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2.1 专门从SDN或MC角度研究

SDN是由徐福缘教授提出(于2001年得到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并给出了SDN的概念,对于这一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MC的研究,国内较早研究MC的有教授㈣提出分散化网络生产系统思想。汪应洛院士提出高效快速虚拟生产系统概念。祁国宁教授和顾新建教授两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MC,对MC研究做出很大贡献。徐福缘教授从时空优化角度对MC建模。刘晓冰教授和董建华教授从产品的角度来对MC资源的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国内有博士论文研究MC。从当前国内研究文献看,也没有出现将SDN与MC联系在一起,从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角度进行研究。

2.2 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较早从事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的是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它首次用波拉特方法对我国1982年信息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测算。国内最早出版专著研究信息问题的是钟义信教授,从信息与信息技术角度研究信息问题,并系统化地将信息提升为一门科学。葛伟民在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关于《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的演讲。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信息化问题的学者很少,到了90年代,国内开始有不少学者研究这一问题。乌家培提出如何解决我国信息化问题及其发展信息产业问题。肖度等人研究了企业如何在共享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合作经营。甘仞初分析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思路,并给出建议。岳剑波提出企业信息化面临人才、基础结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环境等问题。张瑜和陈禹教授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可以使得企业获益。邹家华提出如何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问题。侯炳辉较为系统地研究企业信息化内涵。此外,还有更多学者定性地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问题。

2.3 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较早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是黄梯云教授,1986年出版专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了企业如何构建MIS(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随后薛华成教授与汪授泓教授两人合著一本《管理信息系统》,这部专著吸收了黄梯云教授和国外的一些理论,使得这本专著水平很高。高复先将信息系统集成问题引入企业信息化领域。张玲玲等人研究了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贡献。行喜欢与王方华也提出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结合研究的问题。庄玉良提出从基于BPR角度开发MIS,近而推行企业信息化。石双元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了重构信息系统来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从当前国内文献来看,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还是比较成熟。

2.4 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史祥声提出企业信息化与ERP/PDM的关系,认为ERP/PDM是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蔡莉与王春名等人研究了应用信息技术来推进重组业务流程。丛高等人研究了在银行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理论来提升竞争力。王梅与毛玉娇研究了企业转型与信息技术关系。唐世渭研究了数据仓库技术在企业信扈化工程中的应用。耿坤瑛等人从信息分类与编码角度来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并认为该工作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2.5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研究

国内研究信息化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即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实施先进制造技术。在第一个领域_胡兵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竞争情报。谢康、陈禹与乌家培合著,谢康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原理,即成本相对收缩和企业边界相对扩张原理。刘力研究了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推行电子商务。王晓光研究了企业竞争力提高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在第二个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国家863/CIMS专题组成员,该专题组有300多名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在研究基于信息化平台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除了创办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期刊外,还出版了很多专著,如文献。

2.6 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学者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大部分也是从信息化水平评价及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来研究。较早研究信息化水平测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区域信息化水平上。如郭泸玲、刘建、谢康和张守一等人对我国部分省市信息化测度进行评述。朱幼平应用保罗・罗默提出的新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型形式构建了企业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中将信息要素作为一项指标来进行测算的。吴静宜应用几种测算信息化水平方法来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蒋晓芸、姜爱林、金勇也分析和比较了几种不同测度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徐新斌应用统计学来研究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问题。罗昌隆应用模糊数学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了模型设计。此外,还有从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信息化发展阶段角度进行建模。丁祥海、郭东强、林建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模型设计。王惠芬、刘培刚、倪明和徐福缘等从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角度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

3 结论

综述以上当前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研究文献可知,从定性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文献较多;从定量的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文献很少,仅有的几篇文献都是从信息化测度角度设计模型的,没有从信息化应用角度进行模型设计;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也较多,而且基本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也较多,国内这方面研究已经达到有的已经超过国外研究水平;从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角度研究的文献也不少,但是研究的层面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没有从集成化角度,将SDN理念(即多功能性、开放性、网络性和动态稳定性)应用到各个层面,形成系统化的应用从SDN或MC研究的文献没有将企业信息化纳入研究对象,没有从构建基于SDN推进MC的信息化平台角度研究信息化问题,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运用SDN推进MC,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企业信息化将失去意义。针对这一情形,通过对当前企业信息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从如何通过构建信息化模型和集成化应用信息化成果,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问题。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CRM;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ode

Gao Lei

(Lanzhou Petrochemical,Communication Network Center,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ode discussed.First,the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n outlined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then summed up the go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finally,on the main mod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re outlin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CRM;Cloud computing

近年来,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局域网,甚至在某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80%。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残次不齐,先进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阶段上还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因特网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网上查询和网上信息等简单的网络操作,在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

一、企业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销售能力、经营水平的目的过程。依据企业信息化适用的规模和联网程度,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单机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搜索以及报表处理等基本的工作,这些应用发生在企业的操作层面;第二个层次是部门层面的局域网应用。企业局域网链接,实现协同办公、部门间交流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企业服务;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级的个性化应用,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实施ERP、CRM等管理软件,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企业日常管理、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而信息化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路线、方式,其内涵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范围以及企业信息化实施次序等内容。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和实施的成本与难度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目标分为:办公自动化、CRM、SCM、ERP等具体信息化目标。

(一)办公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是企业信息化中最容易实现一种信息化方式,也是直接效果最明显的部分。所谓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采用各种机器设备来协助人们的办公业务,并在人员与设备之间搭建起一套服务于企业的高效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将人们从凡在的公司业务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指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系统通过向企业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能够实现统一对外的企业客户关系,达到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的目的。

(三)供应链管理(SCM)。SCM是对采购原材料、销售、生产、库存、定单以及分销发货等的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入库到发货、从供应商到顾客每一个过程环节。企业在运用SCM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库存和生产预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和降低工作流程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建立在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并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一种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ERP是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在管理思想方面,ERP系统包含了多种理论――JIT(准时生产)、SCM(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理论。

三、基于信息化产品提供来源的模式选择

提供信息化产品的主体有以下几类:企业、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商(如用友、金蝶等)、信息化产品租赁商。信息化的提供主体不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产,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运营成本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一)企业自我定制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相关信息技术人员或者将企业的软件定制承包给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独立开发和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能充分满足企业自身的特色需要,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花费的开发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

(二)外购模式。外购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向外部信息化产品提供商购买软件及服务。通常企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选用公认程度较高的成熟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不用做大的修改。其优点是可以节省了量的信息化建设时间。但也同样具有它本身的缺陷,在于企业信息化产品的选型较为困难,很难找到一种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三)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从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商租赁信息化设备,设备产权属于信息化租赁商,企业只拥有付费使用权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轻了企业过重的投资压力,使部分资金保持在良好的流动状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更新优势,保证信息系统较强的处理能力,保持对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撑。信息化产品的租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实体设备租赁到当前的网络和数据处理租赁到未来的云计算方式,实现了租赁内容由实物到虚拟的转变,降低了租赁成本,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当前及未来的信息化租赁模式主要有:

1.ASP(A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是指基于网络服务器向客户提供“租赁式”应用服务,客户的信息需求可通过网络服务器来获得。

2.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于用户,可以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对于供应商,也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同样能够减少成本。

3.计算技术模式,云计算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未来这种模式将有可能在全球中小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要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商作为支撑,以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任务。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逐步扩大,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经历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形成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机应用发展到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设计水平,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质量,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营销现代化,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30%以上企业使用了CAD/CIMS系统,50%以上的企业已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有35%以上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有13%企业应用了供应链管理(SCM),23%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15%以上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40%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的网站;固定资产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约只有4.3%的企业使用了OA和MIS系统,约有1%的企业应用了CAD/CIMS技术,约有0.7%的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1%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约有2.1%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突出问题表现在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技术人才缺乏,重硬轻软,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据调查统计,全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总的来说,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工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改组,提升企业的设计、研制、采购、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3、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紧密相结合。

4、企业信息化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5、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

6、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原则。

(三)规划目标

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05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如下目标:

1、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及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的覆盖率为100%;企业的主要产品全面实现CAD,部分实现CAPP/CAM;100%建立企业网站,多数企业能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原材料或零配件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

2、其它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指标

——企业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

——财务管理应用率达到100%;

——营销管理(CRM或SCM)的应用率为50%;

——比较完善的MIS/MRPII/ERP系统的覆盖率达到70%;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80%;

——电子信息、纺织、建材、电器机械行业CAD应用率达到70%;

——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

——有一批推广应用CIMS、柔性制造技术(FMS)、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技术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示范性企业。

3、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

——珠江三角洲专业行业集中的地、市(县)和部分镇,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率达到100%;

——MRPII/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以上;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例达到20%;

4、20家省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普遍应用ERP系统;电子商务开展率100%;大型流通商贸企业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信息化达70%以上,建立网站比率70%以上,具备电子商务能力企业要建立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

5、创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和服务。

6、培育、建立起一批基本能适应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咨询、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服务企业队伍。

四、实施重点

(一)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

企业信息化内容广泛,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实施的重点都会不同,2005年前,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

1、企业管理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和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2、企业研制和生产信息化。利用CAD、CAE、CAPP、CAM、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企业研制、生产信息化要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真正推进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行业实施重点

实行分类指导的办法,在全省工商领域主要的十二个产业中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任务是:

1、电子信息产业

(1)积极推进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这些企业要起示范作用,起点要高、推广面要大,效果要好。

(2)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3)集中力量攻克集成电路与软件等核心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广州IC中心”和广州、珠海、深圳3个软件园以及做强、做大、做精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骨干企业。

(4)集中力量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制造出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与服务。

(5)建立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珠江三角洲率先构建和完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合作的区内产业配套体系。

2、电器机械业

(1)应用CAD、CAM等技术,提高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产品的标准性和一致性。

(2)利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数字化、智能化程度。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电器机械产品制造协作网,提高产品设计、加工、配套能力,在行业中推广FMS、CIMS技术。

(5)以电器机械设备网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3、石油化工业

(1)推广实施CIMS工程和先进控制技术(APC),实现集散控制系统(DCS)或现场总线控制(FCS)。

(2)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建设产品销售网络系统,推进物资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

4、冶金工业

(1)加快新一代基础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化成套工艺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提高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推进矿产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业务。

5、纺织服装业

(1)推广使用纺织机械CAD/CAM和纺织专用CAD/CAM,包括服装系统、印花分色制版系统、织物组织系统、针织系统及染色配色系统,加强CAD系统的集成开发。

(2)推广实施ERP系统、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开发应用服装集成自动化系统、纺织新产品设计开发及创新设计系统。

(4)加快纺织信息网、服装信息化的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

6、食品饮料业

(1)结合生产工艺的改造,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应用MIS/ERP等系统加强采购、库存、物料、销售等业务流程的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流程再造,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节能增效,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通过CRM、SCM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和整个物流体系的即时协作。

7、建筑材料业

(1)陶瓷。利用CAD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印刷丝网制作精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应用热工窑炉自动监测与燃烧系统优化控制技术改造工业窑炉;推广建筑陶瓷原料自动配料和产品自动分检系统;试点应用陶瓷自动喷釉系统。

(2)塑料。推广CAD、CAM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新型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铝型材。重点应用CAD、CAPP、CAM等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测试水平。

(4)在大型建材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和ERP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5)以建筑材料专业网为切入点,选择陶瓷、塑料、铝型材等建筑材料产品为对象,开展建筑材料行业的电子商务活动。

8、汽车行业

(1)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

(2)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9、造纸行业

(1)推广实施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

10、医药工业

(1)利用数控技术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2)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分析技术,提高药品,特别是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

(3)推广应用ERP等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4)发展医药行业综合信息网,建设药品采购网,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11、电力行业

(1)建立高效电力通信传输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力干线网络。

(2)建立火电厂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水电厂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3)变电站推广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4)应用大型电网开放式能量管理系统(EMS),开发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5)推广应用地下洞室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技术。

12、流通业

(1)继续在流通企业推广以应用条型码、商品分类编码为主的数据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款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为主的商品销售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仓储管理自动化为主的现代配送技术。

(2)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3)以建立网络化流通运营组织结构为目标,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

(4)加快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五、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并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一把手”要提高认识,亲自抓落实,大型企业要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聘请有企业信息化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成立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对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二)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来抓,要选择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将之列入省、市的技术创新专项。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及省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中,专门设立推进企业信息化专题,支持和扶持一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改造项目。有条件的市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信息化项目。

(三)重点支持一批企业信息化重点企业,形成全省企业信息化的示范点。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20户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要率先实现企业信息化;各市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要重点支持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实施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并及时总结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研讨等各种形式,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企业规模和行业的不同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四)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装备及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化产品要注意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服务要专业化。

(五)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或技术创新项目的总投资,也可以从折旧费、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对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包括信息化装备的开发与改造项目)进行导向性支持。

(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利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二是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留住企业的专业人才。

(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环境。要加快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上网工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尽可能降低企业的上网费用;完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提高市场信用度;逐步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确保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和交易内容以及有关数据的安全性;加快电子商务法规建设,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尽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九)引入企业信息化工程评测和监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程评测和监理机构,使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全过程得到有效监控,提高工程质量。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6篇

成都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聚集了很多颇具实力的重点优势企业,也有众多极富潜力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为了帮助广大企业了解成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推广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交流分享信息化建设的心得体会,6月21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和《计算机世界》报社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成都)研讨会暨成都市优秀信息化项目和TOP CIO颁奖会”在成都火爆登场,这次会议也正式拉开了“九州行”活动在西南地区的大幕。

专家: 因地制宜 协同发展

为了让广大中小企业代表能更清楚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孙林夫教授为到会的企业代表作了题为“成都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的报告。本报西南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度采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阶段,整个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步为战略”,孙林夫教授说。他表示,信息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备受关注,目前已经向各行各业渗透。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有不少变化,正逐渐朝全球化、协同化、信息化、互换化方向发展。孙林夫教授认为,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做法首先要从行业综合应用角度考虑,其次还要考虑主干需求企业的综合应用,第三个方面要考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

四川省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采取协调发展的战略。成都是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重点城市之一。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推广应用方面推广了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管理、控制了生产过程,还有数据库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逐步实施,目前有41家企业销售额增加2.1倍以上,经济比同年增长4倍以上,这对成都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讲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其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最重要的内容。”孙林夫教授指出。他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平台理念,认识到公共服务平台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关服务平台的组成包括: 平台资源、信息协同组成、应用软件组成,切实为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实现社会化的分工,提供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四川省,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区域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做得很好,可是具体应用却不尽人意。

孙林夫教授最后分析说,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也促进了IT行业的改变,几年来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服务平台和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平台的利用率也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企业: 完善应用 加强创新

本次会议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四川省各地200多家企业聆听和分享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听取了来自于政府、专家对于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既帮助他们开拓了视野,也借鉴了别人的经验。会议的顺利举行在成都再度掀起了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潮。

通过两个多月的调研考察、项目申报、包括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多种企业类型,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居民社区、流通、烟草、电子等十余个行业近三十家企业被列入“成都市企业信息化优秀项目”和“优秀CIO(首席信息技术官)奖项”的评选范围内。各个奖项在众人的企盼和等待中“尘埃落定”。包括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都前锋电子有限公司、成都王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十三个企业荣获“成都市企业信息化优秀项目”称号,成都西联钢铁有限公司、成都旭光电子有限公司以及成都敏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个企业的信息技术工作者被评委“优秀CIO”。

成都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是本次申报的制鞋企业之一,该公司的信息化项目被评为“成都市企业信息化优秀项目”。记者了解到,2001年8月以前该公司一直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常出现因不准确而造成工作延误的现象。例如,由于该公司各分销机构没有形成即时的数据共享机制,经常出现账目不对的情况,工作量相当繁重,参与人员也逐渐增多。为此,公司决定使用《拓维生产资源管理系统――鞋业版》和任我行网络化分销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分销系统后,该公司总部能实时掌握控制总仓库、各地分部仓库的存货信息,通过断码查询和报警进行存货控制,有效地保证了经营管理效率。

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突出是四川的一个基本省情。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的产业链条,加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搭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中连农村经合组织、下连农户的特点,对农、工、贸三个环节实施了信息化改造,构建了高效实用的电子商务平台,使企业实现了网上销售、下单、对账、采购及库存信息动态更新,强化了企业与市场的链接构建了农村经合组织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农户可以方便地获得生产、销售和技术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收购和销售,强化了企业与农户的链接; 并通过“在线交流”和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等多种传媒,为农户查询、咨询价格信息、寻求信息和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等提供即时服务。该项目被评为“成都市企业信息化优秀项目”的原因就在于其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样和农业有关,成都市温江区公平惠民社区的信息化新村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也颇具特色。温江惠民社区是成都市失地农民“新居工程”安居点。记者在采访该社区书记李兴章时了解到,2004年,该区率先建立了成都市第一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示范点――科技新村网络中心,把城区的公益服务直接延伸到社区。李兴章向记者介绍,网络中心定期组织村民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为社区为居民学习知识,增强就业能力提供了有效帮助。“我们还组建了一个网上社区管理综合平台,通过医疗系统的创建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李兴章说。惠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虽没有高额的经济投入,但却为广大社区居民办了件实事。信息化改造后社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80%以上,广泛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管理社区化、生活现代化,大大缩小了农村和城市在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差距。

在研讨会现场,记者找到了首次获得优秀CIO称号的成都敏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黄政渲。由他牵头组织实施的机械制造资源信息系统,以机械行业为突破口,探索以高校、快速、重组社会制造资源、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将耽搁企业分散的核心生产制造、先进的、精密的设备资源和技术经验与相关制造资源利用网络组合为一个新的管理环境和生态生产联盟。谈到多年信息技术工作的感受,黄政渲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发展资金。由于之前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导致公司很多重要资料丢失,因此,他呼吁中小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许现在看来是一笔投入,但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笔投资十分重要。黄政渲还说,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网络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对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投入也应该尽量到位。

采访后记:加强自主创新意识

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拉动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开始,来自业界各方的压力就一直存在。记者在无数次的采访中深刻体会到,中国的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对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的应用尚且有难度,更别说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了,然而就像王牌汽车的总工程师刘述雅说的那样,把创新附加在企业身上会是一种压力,然而,企业在不断地追求生存下去的目标的过程中就能自动地建立起一种创新的手段,管理、观念、技术等的改善都可以称得上是创新。而王牌就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比如大到中型卡车的外观,小到其内部的方向盘,还有那些仪表的指针,都是他们考虑的对象,他们就是想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方便、实用。其实说白了,企业尤其是自主企业要想生存甚至是发展,不论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关键是企业本身还有企业的一把手要有创新意识。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7篇

从2004年起,IT不断经历各种技术变革,如Web2.0、Open API、SaaS、搜索、SOA、云计算,但是我们的企业信息化这次却没有追随,大多技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IT厂商很热闹,企业客户无动于衷。所以,国内企业信息化目前来说,处于虚热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三。

原因一,企业信启、化的最初出发点是为了更快处理业务,更流畅地进行岗位间、部门间、企业间的业务协作。过去是人无我有,所以早上信息化的比没有信息化的企业竞争力就要强,那时候的信息化确实明显表现出了技术对企业成长的好处。

但是,现在经历了几波信息化热潮,大家几乎都普及了信息化,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化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局面。大家差不多又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了。这时候比什么?只能比人有我精。精要精在哪里?关键点就是信息化如何与企业业务发展动态匹配,互相推动。这就是IT咨询的范畴了。纯粹的新技术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原因二,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多波热潮中,这波未夯实,那波即兴起。引起企业信息化在匆匆忙忙中不断前进。因此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如IT企业没有足够的具备深厚行业经验和IT经验的实施顾问、项目经理,甚至没有测试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大量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导致人才缺口。没有资深人才,项目多,只能招聘新人匆匆培训几天就派到客户现场,这样的企业信息化项目怎么能保证实施应用质量呢?而很多IT企业,也对企业信息化和领域的专业性认识不多,简单的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增删改,简单的很,所以纷纷杀人企业信息化领域,导致这个领域龙蛇混杂,各种误导宣传层出不穷,企业客户也不知道谁真谁假。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恶意压价甚至白送还倒贴服务器硬件的项目也出现过。没有利润的项目,IT企业怎么能安心做呢?于是各种偷梁换柱偷工减料,让不少企业客户纷纷大骂上当,对企业信息化的热情开始减退。

原因三,大多提供管理软件的IT厂商,是由技术角色杀人到这个企业信息化领域的。管理软件作为软件业的一个分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管理软件不像其他软件,如杀毒软件、Office软件、浏览器软件等拿来就用。管理软件,是管理和软件并重的。这是一个天平,偏向了任何一方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而提供管理软件的IT厂商,往往没有深度参与客户行业业务,而是出于客户行业的边缘地带。客户行业有什么行业大会?客户行业过去10年中的发展来龙去脉如何?客户行业的各个层次的客户竞争格局如何?客户行业目前的现状、挑战、危机是什么?客户行业的创新突破出路是什么?客户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大量做管理软件的IT厂商对这些很陌生,只是泛泛了解,也不深入研究,也不参与客户行业研讨会或高峰论坛。而做出来的管理软件,往往具备行业一般业务流程,然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需求细节。这样出来的管理软件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配合与引领企业走向未来更高的层次?如何适应行业未来发展变化?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架构

目前,我国企业正广泛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研发、制造信息化,以实现管理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界,各种理论、各种模式互相交叉,错综复杂,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现象,管理信息系统从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试图从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功能模块、技术基础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企业信息化的架构,进而为广大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网络

企业信息化的运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目前企业信息化的主流平台是以局域网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并正朝着以Intranet为基础的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发展。

Intranet是Internet和局域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不同于Internet复杂的结构,又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网模式。它集成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提供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完整的、开放的、易于应用和开发的、廉价的构架。可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数据库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数据库就谈不上企业信息化,近年来,大中型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联机分析等新的数据库领域也会在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安全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安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于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的需要,企业网络必然会从Intranet走向Extranet和Internet,因此,在构建企业信息化平台时,必须考虑信息安全,目前信息安全的手段从技术上讲主要是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手段、数字证书等。

企业信息化的理论指导

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MIS)理论

我们首先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不少局限,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开发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等,这些理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并且仍然在指导着信息化的实践。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并设置了相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囊括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我国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称为管理信息系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如果我们在笼统地将它们称为管理信息系统就不对了,为说明问题,举两个例子说明如下。

比如客户关系管理,它融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CRM是围绕客户关怀的整个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如呼叫中心的建立,其范围已经超越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笼统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再如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诚然,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多管理信息,但是,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本身,不能说电子商务是某个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者是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大大弱化,必须进行扬弃。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代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体现出来的现代管理思想,如ERP、CRM、SCM等,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进行扬弃,保留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淘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个概念,而用ERP、CRM、SCM等取而代之。

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PM)

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这类任务越来越多,人们对项目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专业界的活动也日益频繁,项目管理也发展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典型的项目管理,

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在系统实施阶段又可细分为实施计划、业务模拟测试、系统开发确认、系统转换运行、运行后评估五个主要步骤。项目管理围绕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对项目的立项授权、需求分析、软硬件的评估选择,以及系统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运用项目管理,可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因此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实践中,项目管理是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功能模块架构

我们将企业信息化模块架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核心业务系统,第二是人工智能系统,第三是制造信息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中心主要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包括办公自动化、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商务、企业资产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诸多方面,ERP更重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体现的一种管理思想。

企业实施ERP之后,各个流程的不同环节,其人财物的权力与运转都是透明化的;各层级管理者的监管范围明确,企业内所有人员的全部活动都处在一种透明的环境中。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达到统一:业务流程与管控流程的运作达到统一;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达到统一;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与向外拓展达到统一。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前台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因为这两块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

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心思想是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很快,它是在ERP基础之上企业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囊括了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企业、政府、银行、认证中心、配送机构等诸多方面,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

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产生的。当今世界企业市场竞争形态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跨国集团与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发展演变为企业战略联盟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联盟将多层式供应链改造为扁平式供应链,可以整合企业内部人财物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侧重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而具体的物质实现是物流系统,因此,必须站在现代物流的高度,全盘规划供应链上的物流管理,制定企业物流战略,构建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系统,物流管理是当今企业第三大利润源泉,具有强大的声明力。

从广义的角度讲,企业资源计划更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的上游厂商进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更注重对企业的上帝――客户进行管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工智能系统

针对企业信息化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

决策支持系统充分运用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决策者正确决策的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

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商业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决策支持系统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发展。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领域尚处于研究阶段。

制造信息系统

制造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正在逐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CIMS把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工作通过计算机连成一体,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的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了一个制造型企业中设计、制造、经营管理、质量保证等主要方面的功能。一般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经营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组成,是一个集管理、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适应了当今世界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潮流,因此,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

企业信息化架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运行平台是局域网,大多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Intranet为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个进程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9篇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必须明白,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

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环境中的企业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波涛汹涌,业务流程重组风起云涌,一场新的企业变革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着。这场变革浪潮不只是带来了一些创新的名词,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只有站在潮头浪尖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1.新的经营环境已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种种变革,包括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是企业面对信息化环境的压力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2.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必将融合全面质量等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内涵。信息技术是促使组织结构变革的催化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企业业务重组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和各部门间协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组织结构的变革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正好为新型组织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使这种变革顺理成章。纵观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包括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高效的业务小组、虚拟企业、知识联盟等等,无不打上了信息技术的烙印。同时,组织结构变革又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前提,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载体的。

3.商务的电子化促进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率和产品产量在竞争中已不再占绝对优势,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凸显,它能够跨越企业边界,建立一种跨企业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企业开始集成自身内部的资源,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从以自我为原动力的“推式”运作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所有这些涉及的资源和环节,使供应链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恰恰为其提供了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资源是不是已经被信息化或是数字化了。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每个部门对同一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结果出现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编码和命名不一致,从而造成了混乱。

2.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间的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有效管理内部资源的同时,必须更注重外部的工作,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迅速作出对市场变化的第一反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的业务。利用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获取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严肃审查自身的机构、人员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是片面地追求自动化,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曾经是人们热衷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化已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辉煌了。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供应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并把需求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购买硬件或管理软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软件商业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管理软件,但要把握“度”,切不可把企业信息化与引进企业管理软件等同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个性化、敏捷化成为企业基本生存战略的今天,企业不应满世界地寻找和购买那些管理软件,以致企业管理屈从于管理软件的膨胀而浪费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组织。在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过分强调集中控制或用户控制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控制,企业需要处理好系统运行、功能开发、数据库管理、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等集中或分散控制问题。总体来说,企业推行信息化应坚持分散控制的理念,当然这并不排斥某些方面的集中控制。借鉴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管理经验,统一指挥、分散发展,将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在信息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从企业内部来说,优质、高效与快速响应都要求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职能界限,把企业各部门整合到一起,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3.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原则。企业信息化管理表面上是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场对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固有的框架和模式,就像ISO9000一样,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链而建立起来的规范的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应遵循长远性、实用性、效益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原则。长远性是指要有长远眼光,动态地考虑信息化投资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实用性是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不要一味求先进;效益性是指要综合地考虑信息化的投资,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整体性是指从企业整体出发,综合地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阶段性强调信息化投资要分批投入,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评估来指导下阶段的投资。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31-01

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

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工程(IE)的理论为指导,最好用的技术和系统的技术和方法。从业务目标和战略信息和功能要求,形成整体业务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在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企业信息化规划目标

西方学者一些学者们认为,信息技术战略和业务战略协同作用的一致性。商业信息服务,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信息化规划,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显然是为了实现整体目标的工作中,要通过各个关键部门。在这篇文章中,从科学管理,资源共享,在国际竞争中的工作效率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

核心的ERP系统,数据的集成业务应用软件系统,数据挖掘和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生产,真正的时间和历史数据,人力,财务,和材料各种操作的条件资源,全面监控公司的经营,管理,经营,生产的基本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领导下,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使其成为公司的科学管理是最重要的辅助。为了确保该公司的业务目标。

(二)资源共享

监测系统,条码技术,一卡通系统,电话网络系统处于受控状态,所有的资源,公司的资源(包括物资,人员,信息,资金等),一个完全集成,共享和管理的状态。

(三)工作效率

办公自动化软件,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管理与外部世界的公司和生产线。对于生产现场。网络设备和其它技术手段来实现的统计信息,自动分析装置的生产过程中,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一个部分。

(四)国际竞争化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采购和国际营销,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二、基于IE的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模型

制造企业信息化规划和设计的一般原则“明确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务实”。

指导规划流程和信息工程的理论设计模型(IE)理论。编程模型涵盖了企业资源管理(包括客户,供应商和其他资源和物质资源),办公自动化(OA),生产过程的信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安排,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最大限度的,为了提高效率,还可以提供决策者一个明确的,透明的信息和数据,这将有助于优化决策,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支持。

(一)信息工程的理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理论,根据施工。信息工程是九十年代从美国的美国专家杰姆斯马丁开始,技术手段的规定,建立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过程模型。与传统的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相比,更广泛的范围内,各种技术,综合多学科。在本文的理论指导和信息制造技术规划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在信息化建设的四个目标,规划确定的数据和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企业应用系统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统一的开发和利用。

(二)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上述规划,明确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各种应用系统,信息接触,包括:全方位的企业信息化优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办公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硬件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使资源。分述如下:

1.生产过程信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中(DNC/FMCJFMS),立体仓库,这意味着以实现公司的生产过程中,从设计和分析,生产,存储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各个方面。

2.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条码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管理系统。主要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出发。为了实现透明,准确,及时,以达到合作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可视化管理,业务操作和高效的管理平台。

3.办公信息化技术。其中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系统,数字监控系统,IP电话系统四个方面,内外公司,通过这些技术,高效的接触。提高了工作效率。

4.家庭和内部系统的集成管理平台,构成一个数据中心的3方面的数据平台一起来到该公司的决策是快速,准确,制定和调整公司的经营原则和政策,高级经理提供第一手的数据,以支持一个理性的态度。

5.硬件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建设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基础软件和硬件资源的分配,这是实现管理目标,必须有平台

三、结束语

上一篇:社会责任范文 下一篇:会计制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