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6 13:36:41

培训情况报告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军训内容涉及政治思想教育、办案技巧、军事队列训练。

(一)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各工商所支队要按照学习配档表规定的时间自行组织好本单位人员的集中学习。分局机关3个支队参训人员到分局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由分局机关党委负责组织。所有参训人员在集中学习时,要在分局统一下发的学习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学习内容、学习体会,以备检查。记录在其他笔记本上的,考核时一律记零分。

为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团队精神,各支队在组织集中学习时,要围绕分局工作报告中制定的年总体工作目标(即围绕确立“一个定位”,开展“三个打造”,实现“三个一流”),围绕着打造什么样的工商团队、确立什么样的工商精神、形成什么样的工商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领会,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学习体会报告,推选1-2名队员,参加最后考核时的演讲比赛。

(二)业务技能训练。各工商所支队按照学习配档表规定的时间,自行组织。分局机关支队视情况,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训练时可采取现场演习、模拟训练的方式,针对各类不同案件进行办案技巧的现场演练、现场提问、现场回答、现场讨论。学习时要认真记好学习笔记,各支队参训人员的学习笔记将作为最后检查评比打分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军事化队列训练。机关3个支队统一集中组织进行,各工商所支队根据实际自行组织。各支队的军事训练由支队军事训练长负责,要严格按军训科目和要求进行,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取得实效。

(四)军训和学习的考勤纪律。各支队要严肃考勤纪律,备好签到表,所有参训人员要逐一签到,任何人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所有训练考核不得分。所有训练学习的签到表要认真留存,以备检查。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技推广的经验,提高我国农技干部业务水平,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四川、江西、福建、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江苏、新疆、上海等11个省、市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20人组成赴美农技培训考察团,于1996年10月8日至29日在美进行培训考察。这次培训考察,内容广泛,涉及到美国农业的宏观管理、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方法、农技项目管理、设施农业、通讯技术和农业政策等。大家反映,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考察情况

我团到达美国后的培训工作是由美国洛杉矶国际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和安排的。在美期间的培训考察活动主要是在加利福尼亚及哥伦比亚特区进行的。培训考察的方式以专题讲座、结合现场考察,采取听、看、议相结合。培训考察经过是:先后在加州理工大学农学院、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南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听取了有关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农技现场、加州的农场、加州大学农业试验中心,最后在华盛顿拜会了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有关专家。

培训考察期间,大家听取了中美人才交流协会会长,美国克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北京、复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联合国专家、中国税务改革项目顾问顾衍时“美国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商会执行董事克特·塔尼斯“加州农业经济与技术转移”、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贝克博土“关于农技科研新项目的介绍”、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美中导报》副主编邱征成“美国农产品流通与组织”、洛杉矶国际咨询副总裁“美国州农技部门的作用”、加州州立大学教授洪有才“旱作农业的灌溉技术”、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原自然科学和农学院院长凡帝岗教授“美国及加州农技推广体系”、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保专家尼克·吐斯卡诺介绍的“植保技术”、加州南部地区农业和自然资源技术推广主任史密斯博士“农技推广体系介绍”、加州发西洛县农场主奥文·彼特“关于农场经营情况介绍”、加州大学科尼农业中心管理人员“关于农业科研情况介绍”、加州农业局副局长A·亚特“关于加州农业介绍”、加州农业局经济学博士瓦什卡·斯文卡“加州农业和轮换型灌溉技术”、加州农业局研究人员凯斯·卡蒂“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国际农业合作部主任“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美国农业部国际项目专家马克尔、马盖先“美国研究、教育和推广合作社”。

应美方要求,我团向美方介绍了我国农技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情况,得到美方的好评。

二、美国农技推广的特点

大家在培训和考察中认识到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是与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分不开的,美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为全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美国以2%的农业人口生产出的农产品,除满足全国2.6亿人的生活外,还大量出口,究其原因,这是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分不开的。其特点十分明显:

1、政府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美国自1914年建立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各届政府都高度重视。

一是美国国会专门设立了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其宗旨是领导和组织全国性的项目和进行政策决策,它是依照国会批准建立的专门机构,具有立法并代表各州和地区进行农业重大决策的职能。负责全美各州农业研究、教育、推广服务合作社与公立大学和学院相关事物的计划制订,并与农业部推广局制定战略计划、确定项目和预算重点;还负责发展和维持与其它联邦机构全国性组织和协会的关系。

二是在美国农业部,专门设置推广局,负责全美推广战略和项目计划的制定,美国国会的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确定项目重点和预算重点。

由于国会和农业部均设有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推广工作在组织上、政策上得到了保证,从而推动了全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较充足

据我们了解,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县政府。国会批准联邦所需的专项技术推广经费,州负责州的预算,县负责县的预算。国会批准联邦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预算约占全美总预算的1%。每年全美联邦、州和县三级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达2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占30%,州政府占50%,县政府占20%。1996年联邦预算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高达8.81亿美元。由于各级政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比较充足,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专心地从事技术推广,不需花费精力去从事经营销售。这是推动美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行合伙制。推广合作社(CES)是1914年国会颁布的《史密斯-里夫合作推广法》,其基本内容是由联邦政府与土地赠与学院、大学和地方政府成立合作性的教育实体。向那些对农业和相关科目有兴趣的美国人提供非正式的教育。赠地学院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支持。

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美国国会为加强农业部,于1994年又通过了农业部重组法。该法将各州研究服务的农业合作社(其前身是农业部实验站办公室)和推广服务部,作为推广合作社中代表联邦的合伙人,一起合并成立了全美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服务合作社,即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局)。该局通过与全美50个州,以及波多里格、关岛和处女岛等美属领地的农业技术实验站合作工作。通过与土地赠与法成立的大学、学院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美的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的研究、教育和推广。现在,全美形成了联邦、州立、私立三大系统的农技推广体系。联邦农业部有推广局、州农业局设有推广办公室,州立、私立大学有农业技术试验站,地区设有农技推广办公室,县有推广站,(县站有5?人)。已形成了三条线、三个层次的农技推广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在改进

(1)直线式推广法

长期以来,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了适应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推广方法。这套方法被美国人称之为直线式推广法。即由农场主向推广顾问提出生产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广顾问对农场主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自己能解决,就直接向农场主解答,先告诉他怎么办,如自己不能解决,就向推广专家反映。推广专家对推广顾问提出的问题分析后,如能解决,就向推广顾问解答,不能解决,就向研究人员提出。研究人员再分析,能解决的,就向推广专家解答,不能解答的,就进行研究,研究出办法后,再告诉推广专家,逐级反馈给农场主。直线式推广法的模式为:

农场主──推广顾问──推广专家──研究人员

上述办法是美国过去长期采用的推广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套办法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2)交叉式推广法:

现在,美国形成了一套新的推广方法,即由商品研究委员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向农场主提出自己需要的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格,并预付一部分贷款,农场主根据商品委员会的要求,分别向推广顾问、推广专家对植保、运输、加工提出技术要求。然后被要求的对象再分别根据农场主的要求进行推广、研究、服务。这套方法被称之为交叉法,其模式为:

农场主

推广顾问植保环保人员

推广专家运输加工人员

研究人员消费者、市场

商品研究委员会

交叉法的核心问题是三个,一是合伙制,二是工作小组制,三是利益均沾制。

5、农技教学、研究和推广相结合

美国农技推广三结合中的教学体系是根据美国国会1862年6月2日的《莫瑞尔法》即《土地赠与法》的规定,由联邦政府为各个州划出一部分公有土地,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各州也可以将土地出售的所得经费支持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为农业培养专门人才。188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海奇法案》,在全美各地建立了一些农业试验站,他们与农业学院平行,同农业部的实验站办公室相互联系,同各州农业学院发生关系,开展农业试验和研究工作,加上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史密斯-里夫法案》,一起为美国农技教学、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为了抓好三结合,各赠地大学还采取了不少办法。一是根据来自于生产实践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二是教师在科研、教学、推广上各有侧重。搞教学、科研的是推广人员的后盾,解决推广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设立的推广教授、推广顾问负责搞推广,互不扯皮;三是对推广人员定期回校进修,更新知识,并鼓励他们取得更高的学位;四是召开教学、研究、推广人员研讨会,探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五是为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组建“四H”(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俱乐部。目的是提高农村青年的理论、实践水平、领导和管理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六是广泛的农技服务,如农场现代管理、现代生产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新产品开发、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心理、公共和卫生行为培养、食品与营养、家庭经济预算等方面的服务。

6、农技推广项目实行评估制

为了科学确定农技科研和推广项目,美国农业部提出了一套项目评估制。其程序是先由县提出项目推广的中期(四年)和短期(当年)计划。这个计划由县农校负责起草,经县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银行家、企业家组成)一起研究确定。因为顾问委员会在州、县预算中能帮助推广站,争取多安排预算。县上推广计划确定后,交给州大学,经大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后,送给州政府(州政府主管机构是州农业局),州政府再根据全州的情况把项目审定后上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再把项目交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然后由联邦政府负责下达各州,并检查督促项目计划的执行。

美国的这套农技推广项目的评估办法,其最基本的有两点。一是推广项目是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二是各赠地大学是把研究、教育和推广结合在一起的纽带。

三、美国农业科研新动态

根据我们在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和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了解,美国已经研究制定了九十年代农业科研的6个方面重点。即环境和资源利用及保护;营养食品与安全健康;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体系和植物体系。目前美国在农业上进行的一些超前科研项目有以下几个。

1、旱作农业灌溉技术:由于美国西部七州均处于沙漠地带,干旱缺水是影响农业的关键因素。如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人口2500万,耕地一亿英亩,其中农耕地2900万英亩,种植和饲养的牲畜品种多达250种。农业一直处于全美领先地位,95年农业现金收入22l亿美元,出口创汇117.2亿美元,占美国的20%。但由于地处沙漠,有水灌溉的农田只有800万英亩,只占农耕地的20.6%。农业用水、居民用水、牲畜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有鉴于此,农业部和加州农业局在如何解决沙漠农业灌溉技术作为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找到了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耕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沙漠灌溉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进入商品性阶段。另外,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的浸润或灌溉技术,可使浸润度达到100%,比喷灌省水40?0%,该项技术已完成试验,进入示范阶段。

2、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南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密集地区,有1500万人,占整个加州的60%,由于人口集中,粪便、废水污染环境,成为都市农业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正在进行一项如何利用粪便、粪水,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加州中部地区是农业区,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加州农业局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专家们设立课题进行研究,以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病虫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大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农业部研究教育合作推广系统开展了用赤眼蜂防治苍蝇,用荷尔蒙诱歼害虫的综合害虫管理技术的研究,并得到初步效果。

四、对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农技推广投入。建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在每年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彻底改变农技人员“创收、不务正业”的不利局面,以确保广大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经费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尤其是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要有较充足的经费,组织、实施好全国性、区域性农技推广项目。

2、完善农技推广法。我国前几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因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很难落到实处。建议农业部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地位与作用保障措施、权益保护等方面要尽量细化,以便操作。

3、加强贮备性技术的试验研究。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重大农业技术也很迫切。建议农业部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农技部门对“旱作农业技术、高附加值技术、高产优质低耗技术、病虫综防技术、沙漠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重点建设好通讯信息传播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资料、技术培训和推广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用车。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陈海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

翻译:何艳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艺师

团员:郭亚平江西省农牧渔业厅

副厅长高级农艺师

张耀曾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徐志平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技术站

站长农艺师

蔡元呈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彪辽宁省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盖喜平黑龙江省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站长

殷立松浙江省农技推广总站

站长

戚其强山东省威海市农技站

高级农艺师

王广俊山东省兖州市农技中心

农艺师

马继良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王一线江苏省淮阴市农业局

科长农艺师

石建国山西省土壤工作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王洪田辽宁省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褚建平上海市奉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任农艺师

龚景武湖南省常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

李时清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辜文育四川省重庆市农牧渔业局

副局长

王信鑫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改府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市第六批挂职干部于去年4月到我处进行两年的挂职锻炼,本批4名挂职干部,来自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全部为女同志,平均年龄28.5岁,其中中共党员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具有本科学历2名、中专学历2名。

二、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党委重视、安排周密、责任分工明确

为切实抓好挂职干部培训工作,街道党工委非常重视,自去年4月挂职干部来一来到我处,我街道党工委就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异地挂职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本资料权属文墨星河更多文章请访问文墨星河网站组,下发了有关文件对此项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对挂职干部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此项工作,组织干事具体负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干部挂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妥善安排,为挂职干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让挂职干部们生活上无后顾之忧,我处对她们给予了妥善安置、提供优良条件。近期更是为了解决挂职干部上班交通不便的难题,我处在亚中小区为她们租了一套的楼房,作为生活学习场所。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挂职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到挂职工作和学习当中,有效地提高了挂职工作质量。每逢肉孜节、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办事处领导都会亲自到挂职宿舍慰问,市公安局局长王迪辉也多看望慰问挂职干部。据初步统计,一年多来我处为第六批挂职干部合计投入资金1.5万元。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确保挂职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制。街道党工委在州《异地挂职干部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和市的有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处实际,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制订了新的有关制度,如规定挂职干部每周不能按时上报本周小结和下周计划的在本月“十好”挂职干部评选中扣0.5分,还规定挂职干部累计请假三次以上的扣0.5分,对挂职干部八小时以外,完成作业,实践锻炼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街道党工委在制度中也规定了加分项目,如挂职干部代表办事处参加各类活动有突出表现或重大贡献的可加0.2-1分不等的分值,做到有奖有罚,使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挂职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开展创优活动,严抓考核管理。街道党工委在挂职干部中深入组织开展了“十好”挂职点和“十好”挂职干部评选活动。每周由街道办组织干事组织挂职干部进行一周工作小结和下周工作安排,并将挂职干部一周工作、学习情况给予评定,形成一周一初评,每月一总评的“十好”挂职干部评选机制。同时街道党工委在“十好”挂职干部自评时,将测评结果与帮带人评选和挂职干部自评结果相结合,使“十好”挂职干部评选更科学、更公正。今年我街道还开展"帮带谈心"了活动,要求分管领导每月和挂职干部谈话一次,挂职干部每周给帮带人思想汇报一次。

(四)精心安排,严格要求,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汉语水平

一是强化汉语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严格按照挂职干部汉语学纲,制定挂职干部培训学习计划,日常除按要求积极组织挂职干部参加市党校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外,今年街道党工委还指定了两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政治理论基础的汉语老师为挂职干部进行汉语辅导,每周定期为挂职干部集中辅导,每周布置一定量的作业,由辅导员定期批改。另外从挂职干部内部选定1名汉语读写能力较强的同志为学习委员,负责平时的学习辅导,督促完成作业和各种记录本的记录,做到本资料权属文墨星河更多文章请访问文墨星河网站了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街道党工委针对第六批挂职干部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实际,采取了四项措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第一让挂职干部每天早晨放声朗读一篇课文,保证清楚、熟练;第二让挂职干部组织周五机关干部政治学习,并领读学习内容;第三要求挂职干部之间的交流也要用汉语;第四积极参加市、办事处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如去年下半年参加“党在我心中”汉语演讲,今年五月参加“加强民族团结”主题知识竞赛等等。

二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街道党工委有针对性地加强“五观”教育(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增强挂职干部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识,全面了解新疆的历史和发展。街道党工委还要求挂职干部每周按时参加机关干部周五的政治学习,并按机关干部的要求,让她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注意加强挂职干部的法制教育,增强了挂职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今年办事处做为保先教育活动第二批学教单位,我处已把挂职干部纳入了参学对象,休假一结束,要求她们立即投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中。街道党工委将组织他们同机关党员干部一起听党课,看电教片,下基层调研,并安排专人给他们补课,确保他们在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更好地促进挂职工作。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挂职干部实践力度,实行“一对一”帮带和“双挂”制度。

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本着专业、原岗位对口的原则,安排四名挂职干部分别在机关和各村进行“双挂职”,其中1名副科级干部在机关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其余3名分到在办、经济办、宣传办及四个村进行双挂职。为她们明确了机关帮带人、制定了帮带人职责、任务和目标,增强帮带人的责任意识。从帮工作、帮学习、带思想、带语言、带作风入手,提高挂职干部的实际工作本资料权属文墨星河更多文章请访问文墨星河网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安排挂职干部到各村组挂职,拓宽挂职干部工作的接触面。今年是挂职干部的第二年,以实践锻炼为主,街道党工委要求挂职干部每周至少3天在村上工作。融入办事处和村上各项工作,通过挂职锻炼,南北疆对比,找到学习、借鉴、提高的切入点,从实践锻炼中提高汉语水平与业务水平。一年多来挂职干部能够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充分发挥特长,既配合了工作又锻炼了自己。同时我处四名挂职干部还能积极融入机关干部之中,如参加办事处组织各类联谊活动、文艺汇演、运动会等。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第六批挂职干部汉语水平差距比较悬殊,书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她们之间不同程度的汉语水平,为我们培训带来一定难度,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一、强化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转变作风司法为民、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活动,以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为重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的同时,以菊美多吉、张燕、毕世祥、唐时胶、袁雅逊、童勤等先进典型为标榜,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干警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全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深刻的对照检查材料。以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为载体,大力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之风,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把心用在工作上、把情用在为民上、把劲使在行动上,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二、强化队伍管理。

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我局研究制定下发了《县司法局关于明确局机关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2015年度机关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司法所管理制度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2015年司法所目标管理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文件,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上下班考勤制度、月报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14个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制度将2015年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的“一十三个月奖励工资”、“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奖”、评优评选、提拔重用相结合,严格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司法行政队伍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三、强化素质提升。

一是提升政治素质。我局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思想和行动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提升业务素质。开展集中业务培训。对如何规范文书写作、如何抓好信息简报的撰写、法律援助工作台账填写要求、民生工程目标执行情况统计表的填写要求、人民调解纸质和网上月报表的填写要求、安置帮教建档要求、对社区矫正四类人员的管理及台账填写要求、如何提高法制宣传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的综合水平,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开展“送出去”业务培训。我局抓住与泰和泰、英特信两律师事务所签订帮扶协议的大好机会,分批次安排干警到律师事务所参加业务培训,增长见识,提升服务奋进魅力和谐幸福建设的能力。

四、实行奖励机制。

2015年上半年,对2015年考核中优秀的司法助理员根据一、二、三等奖分别追加业务经费3000元、2000元和1000元。对考取司法考试c证以上的干部职工报销车旅费并给予经费奖励。

五、开展法制培训。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在佳节刚刚过去之际,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枣矿集团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政班子成员及矿区全体干部员工,对你们多年来对枣矿集团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们创建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网能大学是山东省国资委在长期酝酿讨论分析国内外企业竞争形势、紧密结合我省省管企业实际,自年底提出的一个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网络培训为手段的新型综合性学习培训载体。年初,省国资委王和先副书记就亲临枣矿集团,就此工作与江卫董事长、王明南总经理进行沟通,达成共识,由此形成了创建网能大学的信念和要求。当年6月份,省国资委在济钢首次召开网能大学建设工作座谈会议之后,我们随即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定在田陈煤矿进行试点,并确定其为山东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第一个培训基地,迅速进入实质性筹备。11月21日,王和先副书记代表省国资委亲自为此基地正式揭牌。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枣矿分校建设,推动矿区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再提新境界、再拓新空间、再有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江卫董事长、王明南总经理召集了12月18日的山东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了田陈经验,并明确要求西部矿井在当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东部矿井有条件的也要加快建设步伐,其余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推进,力争全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单位一个培训基地的格局。

自此之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国资委会议精神,提出了“创造条件、积极导入、试点先行、全面跟进”的工作要求,确立了“行政主抓、党委保障、职教组织、多方参与、站点搭台、员工受益”的构建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创建运作,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分校、基层单位为基地、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队伍相配合,以网络教育为主体、其它教育相补充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矿区有9家单位已建成比较完备的培训基地,其中员工人数较多的西部7个矿井全部建成。共投资470多万元,拥有集中培训教室326间、基层自培教室539间、专兼职网络管理员735人,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1351台。

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的建设运行,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激发了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了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集团公司完成毛煤产量2180.35万吨,企业总收入201.12亿元,上缴税费24亿元,员工人均收入3.5万元,实现利润15.42亿元。毛煤产量、企业总收入、上缴税费、人均收入分别是1999年的2.33倍、7.75倍、9.56倍、5倍,利润比1999年提高16.8亿元。各项工作都实现了新突破。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网能大学创建工作的领导。进入新世纪以来,枣矿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和大集团战略的逐步实施,充分认识到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模式。早在2002年,我们便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2004年又提出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年,省国资委提出创办网能大学号召后,感到非常切合枣矿的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一是创建网能大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典范企业向卓越企业的新跨越,必须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建网能大学给我们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增加了新的动力、搭建了新的平台、丰富了新的载体。二是创建网能大学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之需。煤炭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培训始终是强化安全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矿区各单位均建立了二、三、四级安培中心,但往往是一个模式、一个方子、一套路子施教,沿用的是“填鸭式”、“硬灌式”的培训格局,效果欠佳。而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员工“吃不了”、“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实际、实用和实效的目的。因此,我们将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当作健全完善“先培训后上岗、按需培训、定单式教育”的内部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的新机制来对待,增强煤矿自主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为“三基”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以实现培育本质安全人来提升本质安全型矿井保障水平的有效融合。三是创建网能大学是深化“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三三三”管理文化已成为枣矿享誉内外的管理品牌。近几年,我们又先后实施了安全文化系统推进、岗位价值精细管理、自主管理、编码管理、手指口述操作法、安全质量隐患计价回购、360°安全管理、“严管+真爱”安全文化、职业健康安全工程等创新举措。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升,打造独具特色、更加先进的枣矿文化,实现由典范企业向卓越企业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为我们尽快打造一支与现有管理模式、现代化企业形象相适应的卓越队伍找准了突破口。四是创建网能大学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追求卓越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普遍应用,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只有深入学习、持续学习,才能顺应形势、适应发展,才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综合性学习空间和成才机会,顺应了员工学习发展的迫切愿望,代表了员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项企业和员工都将长期受益的智力投资和效益工程。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境界。为此,我们把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列入管理创新“21推”之中,实行了目标管理。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和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明南,在各种会议上大讲网能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意见,明确推进要求和实施进度。为提高认识、增强创建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力宣传创办网能大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普及网能大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以集团公司为主,举办了以培训基地网络员、教员、辅导员和区队长、技术员、班组长为主的“六大员”专题培训班,专门开展了网能大学知识讲座,为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障。

(二)抓好试点,探索经验,为全面展开培训基地建设提供样板。创建网能大学,是一项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工作。为此,我们站在事关员工素质全面提升、企业发展长久永续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了创建网能大学的有效途径。鉴于田陈煤矿无论基础管理还是网络建设都比较先进,而且创新意识、积极性比较高,各方面条件比较具备,我们便首先选择田陈煤矿担负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的试点任务,作为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的突破口。在省国资委领导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田陈煤矿以认识上的高境界、工作上的高定位、实践上的高起点,以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和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节俭务实的精神,积极试点,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先后完善了培训基地教学点和工区多媒体教室,配齐了计算机、电视机、投影机、投影幕“三机一幕”等必要设施,构建起了以矿培训基地、工区多媒体教学和员工网上自学为主体的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了工作意见、实施方案、教学大纲、培训计划、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教育培训资料库。为确保田陈煤矿试点成功,省国资委宣传与群众工作处领导、华智公司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指导、提供支持,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随时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经过短短几个月的组织实施,以年11月21日省国资委王和先副书记为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田陈煤矿培训基地揭牌为标志,田陈煤矿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构建起了“五个一”的全员教育教学基础平台,即完善了一个支持全员网络化教育教学的工作平台;建成了一批员工自学成才的终端设施;整合了一批适合煤矿特点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起了一支服务于煤矿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实施的网络教育骨干队伍;形成了一个适应自身特点的网能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成为省管企业第一个网能大学培训基地,为矿区各单位树立了样板。为推广田陈经验,年12月18日,我们及时在田陈矿召开了山东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单位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快培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年底,全省企业网能大学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公司召开,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煤炭工业局等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更为创办网能大学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我们办好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的信心和决心。矿区各单位迅速按照江卫董事长提出的“责任落实到位、方案策划到位、组织实施到位”的要求,着力解决场地、人员、设施等具体问题,积极进行相关建设,呈现了争先恐后、齐头并进的局面。新安煤矿利用新建成的选煤厂办公楼,设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各类教学设备,完善了基层单位网络终端。高庄煤矿将培训基地建设同深化“631”培训管理模式相链接,本着“精简、节约、高效”的原则,搭建了基层网络教育平台。集团公司对各单位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坚持定期调度和通报,进行了认真督导和大力推动。

(三)多措并举,有效整合,实现各类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在创建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不能突击花钱、不能重复购置设备、不能重复增设机构和人员,关键是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务求实效。一是整合网络资源。我们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矿山,实现网络资源最大共享”这个目标,通过课题攻关和技术改造,自主开发建成了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电视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化“三网”系统,为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各培训基地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规划、有效整合,要求做到能省则省、能用则用,以现有设施、资源为主,以新购设施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以此体现“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二是优化师资资源。我们规定建立网能大学培训基地不能增加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而是对现有机构和人员按照机关定编定岗定员要求进行优胜劣汰、有效整合。我们还认真抓了各区队管理人员的网络相关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培训,对所有区队长、班组长、兼职骨干进行培训,作为辅导员,使之成为网能大学培训业务骨干。三是充实培训资源。在培训形式上,我们做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业余与脱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场培训与数字化教育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和场地问题。在培训内容上,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便于员工掌握的原则,既突出理论学习,更注重业务能力培训,做到了“三个一”,即从省网能大学网站上引用一部分、从现有培训资料中筛选一部分、结合需要自行开发一部分。柴里煤矿开发制作了网络教育培训模块,形成了企业文化教育、执行力培训、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廉政教育、青工教育、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等九大模块。从而丰富了教育培训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员工的学习需求,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突出优势,强化效能,把网能大学平台融于“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建设始终。网能大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利用成本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具有交互性、共享性、畅通性等优点,为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开辟了新天地、搭建了新平台。网能大学创建伊始,正值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发改委等四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以定编、定岗、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定”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使离岗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持续学习培训,使在岗者有危机感,让在培者强化竞争意识,集团公司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意见》,形成了人力资源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定期轮换、动态转换的良性循环体系。各单位利用网能大学平台,对在岗和离岗员工分类建档,分专业制定培训计划,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岗位规范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安全技能、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为重点,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培训。为解决学习培训中“吃不了”、“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各单位按照不同层次人员的个体需求,分高、中、低三个层面,开辟了政治理论、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理论、当代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理论、法律、信息化、企业文化以及个人专业技能等诸层多项综合教育频道,营造起了整体“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

年初,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提出把提升员工素质作为稳固提升年的重要内容来抓,并要求利用一年时间进行一次职工全员教育培训,实现“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全员持证上岗”目标。江董事长召集了动员大会。集团公司出台了《关于开展职工全员教育培训的意见》和考核实施细则,组织编印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等方面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系列人员的二十多种培训教材。并于年11月1日专门召开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单位要借鉴新安矿做法,对职工全员教育培训中分层中的分类问题、系统中的系列问题、阶段中的时段问题、专业中的专门问题、技能中的技术问题、层面中的层次问题,进行分层划线、分口归类,制定出具体培训措施和实施方案。各单位结合实际,均编制了灵活多样、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形象直观的网络培训课件,使员工处于更逼真的情景教学氛围,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利用网络培训优势,分专业、分岗位、分层次、分期次展开全员培训。高庄煤矿实施了以微机室、多媒体、实验室、安全教育长廊为主的“四位一体”的视听教学法,一改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员工易接受、听得懂、愿意学。矿区各单位按照不同层次岗位的量化标准,严格进行考核验收,按照董事长要求,做到培训一批、考试一批,合格一批、颁证一批,确保培训质量。截止年底,共举办各类脱产培训班449期,培训34642人次;业余培训班490期,培训71662人次。其中:文化知识培训班231期、培训38620人次;法律法规培训班328期、培训37349人次;专业技能培训班380期、培训30335人次。员工培训率、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

(五)有机结合,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网能大学的生命力。网能大学是一种新生事物,只有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实效,彰显生命力。为此,我们在创建网能大学过程中,注重把握了“五个结合”。一是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这个平台,着力抓好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自主保安能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建设安全高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和谐发展型优秀企业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与深化提升“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相结合。我们把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作为稳固提升“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培养员工自觉行为、打造优胜团队为重点,把企业文化知识和各种文化理念纳入网能大学培训范围,并把搞好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纳入“三基”、“三化”、“三个亮点”检查之中,实现相互促动。铁运处针对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的实际,切实发挥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的优势,提高员工素质,推行了以“个人自律、班组自主、段办自治”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管理新机制,在推进由“制约+自觉”向“自觉+制约”转变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三是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与和谐矿区建设相结合。我们制订的和谐矿区建设意见中,明确了“十大目标”、“十大体系”和“六项原则”,并以“和谐杯”竞赛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和谐矿区创建系列活动。并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作为创建和谐矿区的有效阵地和平台,不断导入和谐理念,提高了全员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四是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两大体系建设相结合。省国资委人才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结合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迅速借鉴先进企业经验,研究制订了《人力资源能绩薪酬管理与考评意见》和《后备人才队伍管理与考评办法》。这两大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都有效地促进了员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了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更加发挥了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的效能,反过来也推动了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的健康运行。五是把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与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加大企业内外宣传力度相结合。我们形成了拥有259名兼职信息员的矿区网络宣传队伍,制定了网络宣传管理意见和量化考核制度,坚持每月一统计一通报,仅去年就在大众网“鲁南论坛”信息25487篇,使现有网络成为广大员工宣传枣矿、热爱企业的有效载体。此外,我们还与新华社山东分社联合开办了“新华社专供枣矿集团信息网”,引入了国内外经济发展信息,扩大了网能大学效能,使培训基地成为对干部员工进行形势教育的新平台。

在做好结合文章的同时,我们强化管理,重点在建章立制、保障运行、确保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集团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有关部处室共同负责的领导机构,明确了业务部处室的职责范围。同时,各二级单位行政一把手亲自负责本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并担任培训基地主任。在层层建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培训基地设立办公室、教务处和网络管理中心,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并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了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矿区上下普遍建立了《网能大学运行管理办法》,制定了从建设到管理、从教学到实践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基地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考评、跟踪调查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建立了标准明确的评估机制。我们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对员工培训经费投入、机构设施、师资素质、教学管理、参培人数和培训合格率等,定期进行评估,确保了员工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建立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除规定员工上岗实行培训准入制外,还运用了经济杠杆。集团公司出台优惠政策,规定将员工学习培训考试成绩与工资收入挂钩,对正常出勤在培的,一律按实际出勤计发基本工资。并根据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出勤天数和考核考试情况实行补贴,对成绩优秀、良好、及格的每人每天补贴10元、7元、5元,不及格的不发补贴。建立了集人才开发、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按能取酬为一体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三、下步打算

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运行两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对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认识高度上不去,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发展尚不够平衡。主要是存在矿井好于地面生产单位、新区好于老区的现象。三是培训课件更新跟不上。网能大学网站教学信息量少,尤其是班组培训和基层职工培训适用课件内容少,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灵活性不强,不能满足日常培训需求。四是现有课件内容比较陈旧,涉及知识面不够全面,与当前的形势发展相适应上还有差距,导致资源利用的局限性。五是网能大学培训与有关部门的颁证培训不能有效统一,造成重复培训,降低了网能大学学习培训的“含金量”。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根据省国资委要求和矿区实际,我们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的设施建设与管理,不断丰富拓展员工培训的

形式和内容,增强学习教育效果,创造和形成更多的富有指导作用的网络教育经验,为网能大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推广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网能大学的软硬件设施,确保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条件优越、职工学习环境良好、师资队伍雄厚。

二是进一步丰富办学内容,严格培训制度,理顺培训程序,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领域和项目。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职能部门信息反馈,为基层搭建便捷的交流平台。充实网上在线测试题库,按工种分专业实现与特殊工种考试系统的“软对接”。

四是进一步开发网络考试软件和全员个人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个人学习电子学籍,将所有的学习及培训纳入网络培训数据库,对安全技术培训实行网络考试,实现各单位同步培训、同步考核。

五是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空间。充分利用矿区现有网络平台,逐步对员工家庭开通网络教学,以增强员工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同时,建议省国资委网能大学与相关部门和学校联合开展内部学历教育,为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提供便利条件,以便提高网能大学学习培训的“含金量”,减少重复培训、浪费资源现象。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6篇

一、常规工作竟然有条,培训项目和精品培训课程日益形成

职业能力培训部成立3年多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民政事业单位岗位培训为重点、以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为重心,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精品培训项目。逐步开发了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项目;民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培训项目;民政行业和社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丰富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容。

二、开创性工作异彩纷呈,培训中心成为机关和基层民政事业单位功能延伸作用日益发挥

1.年初3月份,协助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殡葬协会联合开发“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专题研修班”,这是民政部历史上首次就“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班。

2.7月份,在512大地震之后不久,协助部人事教育司,具体承办了民政部“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务人员培训班”。之后积极参与民政部全国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和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为xx、xx、xx、xx、xx、xx等举办了8期专题培训班;在中心举办了2期师资培训班,5期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班和1期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培训班。

3.承办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共计330余人参加的3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在院领导和其它部门支持之下,较好地成了这一政治任务,受到部机关党委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研究性工作硕果累累,以研究为先导的培训特色日益凸显

20**年,我们部门完成的培训研究课题项目有:

1.学院2007年2级研究课题《民政企事业单位改革研究》20**年5月解题。

2.人教司20**年部标准研究《民政行业职业分类和代码》,20**.5完成初稿,上报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委。

3.人教司和部职鉴中心委托研究和开发项目《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操作技能)系列教学片编辑制作》,20**.9完成,在民政系统内部发行。

4.xx市民政局委托研究项目《xx市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调研课题研究项目》20**.11结题。

5.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资助委托研究课题、培训精品课程专题经费资助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教材开发项目》,进入最后审稿阶段,预计今年“清明节”出版面世。

6.xx省xx市民政局委托的研究项目《民政理论及业务知识——基层民政干部业务实用手册及考核大纲》近期出版。

四、教材发行工作收入不菲,为学院收入开辟了新的财源渠道

1.我部承担部人事司殡葬、假肢《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政理论与实务》、《民政应急管理》的发行工作。

五、工作实效和业绩较为突出,较好完成年初学院规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在学院领导关注、各部门配合和培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能力培训方面大胆创新。

1.培训人数:从2月份开始到12月初,先后举办了41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3861人次,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3000人次的128%。

2.培训收入和利润:据不完全统计,20**年全年累计完成培训毛收入234.6余万元。其中,培训班业务收入193万元,教材发行收入41.6万元。实现培训利润应在70.6万元,较年初计划32万元超额145%。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培养新农民、新农村”为己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和利用职教资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民创业为目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我县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办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建于县农广校,于年起每年承担400名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宗旨,以信息为导向,以服务为保障,以就业为目的,以政策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教材优势,真抓实干,认真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项目。2008年共培训农民工458名,超额完成州扶贫办下达任务数400名的114.5%。其中,制鞋针车工27名,磨矿工175名,筑路工90名,餐厅宾馆服务员120名,大棚蔬菜栽培46名。转移401名。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24名。省外输出22名,省内输出379名。转移就业率达87.6%,实现劳务收入382万元。分别输送到福建省泉州正原制鞋有限公司、县矿冶公司、云南省路桥蒙新高速公路指挥部、县奔牛酒店、县美时美客餐厅、县草坝镇果蔬协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年培训目标是:培训农民工8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3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人。转移就业750人以上。截止6月10日,共组织农民工培训1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人,为目标任务800人的0.78%,转移就业53人,转移就业率为85.5%。培训专业主要是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等专业,培训人员安置在源鸿酒店、啊罗烤鸡店等。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培训部。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培训部,农广校校长亲自抓,具体负责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形成了工作有专人负责、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为了统一广大教师的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州、县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今后全面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落实目标,明确责任。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将每年的转移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教师联糸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农民工培训顺利进行。

4、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利用光碟、各种会议、群团组织广泛宣传农民工转移培训政策、措施,进行了正确引导,既让全县中青年农民知道参加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好处,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农村青年自愿参加学习,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

5、切实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排忧解难。积极建立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点,解决他们的交通食宿问题,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免收培训费,补助生活费及路费。

6、采取订单式培训。县农广校先后与福建泉州正原制鞋有限公司、助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一些企业等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输送培训合格的员工到厂工作.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8篇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业务能力尚有差距;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更新步伐不快,抢抓机遇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影响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因此,准确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方向,已成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我市干部培训需求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三个“多样化”的特点:

第一,培训内容需求上的多样化。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⑴党建创新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党十六大报告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才能运用这些创新理论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⑵世贸组织知识。随着WTO规则在我国的逐步实施,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显现,广大干部只有深入掌握世贸组织知识,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⑶法律法规知识。当前,乡镇、农村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依法行政不够的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干群关系。因此,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成为当前维护农村稳定中的重要手段。⑷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市15个乡镇(区)和100多个市直单位已全部实现网络互联,从而为全市经济“外向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调查中发现,全市仅有21%的领导干部参加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更是廖廖无几,加强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已势在必行。⑸经济管理知识。在调查中,82%的经济管理干部认为,要实现国有企业转制、民营企业“跨跃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更新,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⑹实用科技知识。目前,我市畜牧、农业、林业等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单位仅有20%的人员在基层农村工作,受人事管理机制的制约,这种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有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实用科学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实用人才,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基本途径。

第二,培训形式需求上的多样化。近年来,工学矛盾一直是干部培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干部队伍亟待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填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在职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工作繁忙,参加集中培训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在调查中,干部普遍反映,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归纳起来,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事政治、科技发展、经济动态等时效性较强的知识,应利用节假日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会等“短、平、快”的培训形式,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目的;二是对经济管理知识等需要脱产学习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市党校在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具备,应采取与省内外大中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干部;三是对我市紧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采取异地培训的形式,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培训管理模式需求上的多样化。多年来,我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一直沿用上级点名调训、下级被动参训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在参训人员上具有强制性;在培训时间上具有固定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需求,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参训人员针对性较差、时间约束性强、难以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培训的自,逐步探索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的按需培训模式,即市场培训模式。实现传统培训模式与市场培训模式的同向并存、相互补充,既能满足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脱产学习、不断更新,又能达到干部自身急需知识、必备知识及对口业务知识自主选择、及时学习的目的。

适应干部培训需求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干部培训需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后,干部培训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的理论知识培训。我市从今年11月开始,计划利用1年时间,采取“送上去、坐下来、走出去”的方式,完成对全市干部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已举办乡局级干部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班2期,培训203人,明年春季再举办3期,培训370人,实现全市乡局级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其次是强化以世贸组织知识、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岗位知识培训。从我市实际看,要充分发挥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市职教中心的专业培训职能作用,力争在2--3年内,使我市广大干部党员掌握这两种现代知识和技术,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是强化以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实用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更新。我市计划明年举办三期培训班,即:基层执法干部法律法规培训班、企业管理干部现代经济管理培训班和乡镇农村干部实用科技培训班,利用1--3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驾驭经济工作、行使职务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结合。在坚持对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定期举办“短、平、快”式的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促进广大干部知识结构的全方位更新;二是在培训地点上做到内外结合。在充分发挥好党校理论培训主阵地作用,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计算机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培训基地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学习基地,为提高我市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供保障;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步扩大和探索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增强学习效果;四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兼结合。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专业将教授、专家的联系方式、素质水平纳入其中,推动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9篇

一、基本情况

此次标准化服务培训,是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及国内银行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员工在服务流程、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银行在拓展客户资源、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创新与提升管理能力。

此次培训虽然只有*天,但培训的内容却很丰富,授课的老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服务管理理论和案例的深度剖析,从服务理念、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服务技巧、服务危机处理、服务流程标准化管理多个维度使各级管理人员在服务的系统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由点到面的系统管理工作思路。培训过程中***行长等高层全程参与,体现了领导对些次培训活动的重视,培训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时间紧凑,内容新颖,条理清楚,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经验之谈。整个的培训使人受益匪浅。

首先,理解了工作职责。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形成了更深的营销和服务的知识框架;增强了营销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学习到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技巧,明确了职业目标,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其次,增加是团队精神。培训的时候,我们广大学员共同学习和生活,通过与大家的接触和开展集体活动,更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我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自充分地发挥自己,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做的最好。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是这样,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就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效果,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的更出色,完成得更优秀,才能“建设一流的团队,创造一流的效益”。

第三,增强了客户服务意识。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服务,要以客户的标准为标准,并要有超越客户的期望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急用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让客户得到超越期望的更加满意的答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特别还要注重细节,学会使用沟通的技巧,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决定成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客户随时可以离开我们,而选择其他人。

服务是制胜的关键,客户服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产品本身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银行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的差异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要想突出产品的个性化,打响自己的品牌,获得客户的青睐,新颖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是我们致胜的法宝,客户服务的差异性形成了产品的差异性,所以客户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用卓越的服务来赢取客户。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在培训中我们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而在工作中,往往也存在着某些或多或少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东西,我们都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抱着更大的热情的去面对挑战。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工作压力时,应该将每次的困难当作一种考验,当作是再次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机遇。在每次对新的考验机会的期待中,使自身的价值得以提高,也就将压力转变成前进的动力。

三、意见和建议

做好服务将成为最终赢得市场和利润的基本保障,营销和服务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艺术,更多的意识及技巧需要我们到工作中不断地去总结,去实践。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特作如下建议:

1、更新培训观念

标准化培训,应该以剖析行业标杆企业的最新管理模式、培训银行业客户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为目的;以案例分析与共享,同行业的经验交流与借鉴为主要手段,重点开展以实战经验为主,同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操作技巧。以期达到能够了解行业标杆企业先进的服务流程管理模式、有效分析如何结合本行特点,建立个性化的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如何通过管理工具提升本行服务管理能力。

2、改进培训方法

在培训方式上,应该以培训为主,研讨为辅,重点通过理论学习使党员掌握银行业先进的服务流程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方法;通过党员交流使党员了解优秀企业在服务流程管理的经验;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同行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此外,在培训形式上,应该以集中脱岗培训为主,这次培训,学员白天工作,晚上培训,特别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的内容,应该丰富而又重点突出;侧重理论而又能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以下内容的学习: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管理、企业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企业办公总务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财务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国际企业人事标准化管理系统、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系统和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4、加强日常管理

培训情况报告范文第10篇

(一)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教育者与培训者的重点关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建设者与参与者的农村妇女知识与技能高水平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真正了解和把握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选取宁波市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专题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10年1月,教育部、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决定共同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及创业就业能力。本课题抓紧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以宁波为个案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开展实施措施,为全国妇联开展妇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国内对于女性教育的研究,较多关注女性主义理论的建构,大多从哲学角度入手分析和建构理论,实证对策和实用主义的理论稍显单薄。本课题则从调查问卷入手,充分利用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多、遍布广的优势,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广泛选取样本,通过数据统计系统对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区分不同层次的妇女的情况,反映不同调查主体的需求,并形成具体的调查报告,可以弥补已有女性教育培训理论关注实践视角的不足与缺乏,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妇女学习需求,提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本研究中的农村妇女指户籍为宁波地区的非城镇户口,且以在农村生活、工作为主的妇女,要求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18岁到50岁之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选取18岁到50岁的宁波地区农村妇女为主要调查对象,样本取自宁波市所辖的九个市县区的农村妇女,共收集问卷3506份,其中有效问卷3506份,有效问卷的比率100%。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以统一设置的《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调查者基本情况、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教育和培训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及希望和要求五个部分,采用客观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调查的实施借助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实践环节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在三周内结合学习实践完成,在被试填写量表之前,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被试答完后统一收回问卷,回收后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数据的结果

(一)宁波市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1、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3506名受访对象平均年龄为33.9岁,主要集中于21-45岁之间,占总数的89.9%。其中又以年龄段26-35岁最多,占总人数的39.5%。说明宁波的多数农村妇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宁波市农村妇女中高中学历人数最多,人数1314人,占38.5%,其次是初中水平,人数1103人,占32.3%,大专有572人,占16.8%,还有324人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12.4%。总体看来,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导,大专学历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说明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宁波市的农村妇女学历教育对象中,12.4%农村妇女只有小学学历或文盲,这也说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2、从工作单位和职业来看调查发现,65.6%的受访者在集体企业或个体企业打工,而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很少,只占14.4%。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超过38.7%的受访者在企业从事生产工作,18.2%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有近12.9%的受访者从事个体经营,14.5%的受访者务农或是做家庭主妇。以上数据表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基本都在家庭附近的个体企业打工,而且所从事的多是较初级的工作,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客观上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学历或职业技术水平,以适应21世纪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妇女干部、乡镇干部、居委会干部等所占比例较小,均小于2%,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参与事务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亟待提升。3、从工作状况和工资收入来看宁波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调查数据显示,75.5%的受访者收入大于1500元,甚至10%的人超过了3000元,农村妇女较高的工资收入一方面为继续学习提供了经济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会使农村妇女安于温饱,不愿意继续学习和深造。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超过47.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50.4%的人感觉一般,也有5.8%的人感觉不满意。总体来看,宁波地区农村妇女工作状况总体满意度不高,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工作状况感觉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妇女的工作状况,来提高他们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但是当调查这些女性业余时间的处理与安排时,她们又表现出很高的盲目性,只有19.2%的受访者表示会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学习,而超过90%的人选择聊天、看电视、打牌和逛街等消遣类的活动,说明农村妇女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较差,需要加以帮助和引导。

(二)接受教育和培训情况分析针对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接受教育与培训情况,设置了针对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性及工作状态、培训需求及培训动机、培训重点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的态度和见解。1.从社会的适应性及工作的状态来看在社会适应性方面,74.9%的受访者认为她们的知识与学历结构基本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25.1%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学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工作状态方面,59.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40.3%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工作、生活的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处理工作及生活问题时存在困难。一方面说明宁波农村妇女社会适应能力一半以上较强。但是存在社会适应性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增强自身知识水平,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2.从接受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要求来看针对培训活动的举行频率及培训周期的问题,超过94%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或社区基本没有举行过教育培训活动,反映出社会有关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与教育缺乏重视,尤其是一些个体企业,对单位职工的培训支持力度不足。同时,调查中发现,70.3%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自费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希望能够每月或每周举行一次半天到两天的培训,说明农村妇女自身关注教育培训,希望能够接受一定形式的培训教育,并不过度关注培训费用的来源,当然也有16.5%的农村妇女希望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培训。3.从接受培训的动机及培训重点来看关于接受培训的动机和培训重点的调查是两个多选题,限选三项,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培训动机的选择,最多的三项是获得文凭、更新知识和胜任工作,占到所有受访者的62%,基本代表了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最基本的目的。多数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更新知识,获取文凭来更适应自己的工作需求。当然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此项是建立在前边三项实现的基础上。而对于培训意愿和培训重点,从所选答案来看,无论从事哪类工作,最主要的是综合素质,占到了所选答案的67.4%,这可能也是宁波市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培训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沟通和心理调适及家庭关系调试问题,占到22.8%和25.5%,相对于这三者,参政议政、公共管理公共关系等退居次要地位,这也说明农村妇女视野较窄,只关心自己自身素质及自己的心理调适问题,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而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4.女性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培训的因素针对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多选题,限选三项,从选择的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存与竞争压力大、学习与晋升机会少、提升素质动力不足,此三项占所有选项的72%,这是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所在。而影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内容缺少趣味性、工学矛盾、培训时间选择少、学习地点不便利四个方面,占所有选项的74%,说明宁波市的农村妇女目前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增强生存和社会竞争实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晋升职位的机会。但是她们认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了她们接受培训或参加培训。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培训机构的重视,政府及培训机构应重点解决农村妇女关心的问题。

(三)教育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100%的农村妇女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657人,占48.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有1755人,占51.4%。两者基本持平。1.接受学历教育方面第一,从图3来看,4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其中,中专占22.7%,大专占50.7%,本科占26.7%,说明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其中以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农村妇女相较于宁波的女外来务工者,外来女工更愿意拿到高一点的文凭,作为自己立足宁波和找到更好工作的敲门砖。第二,专业选择上,从图4可以看出,30.7%的受访者选择会计学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也有较多农村妇女选择,主要是由于这些专业与农村妇女所从事的行业有较大相关,这也为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第三,在学习方式上,54.5%的受访者选择业余学习方式,并且大多数倾向于选择晚上和周末业余时间学习方式,35.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学历证书。这些农村妇女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能够获取进一步拓展工作范围的机会。第四,在培训学校的选择上,从图5可以看出,有占66.1%的受访者认为广播电视大学是最佳的学习途径,说明电大的学历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较高。选择自考、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校、中专技校等的人数比较平均,均在10%以下。但综合却达到了36.9%,说明虽然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从接受教育培训方面来看第一,从图6可以看出,农村妇女的短期培训需求丰富多样。选择创业技能、管理能力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列前三,总和占50%,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用于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烹饪技术与教育子女问题也比较受农村妇女关注,说明部分受访者的关注度仍旧停留在自己家庭生活中,也说明开展短期培训的必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妇女的现实需求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目前,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反映了她们创业意识在不断地增强;面对生产和竞争的压力,她们也比较关注心理卫生与生理保健知识的培训;此外她们对类似理财与投资、市场营销等也有一定的关注。第二,由图7可以看出,在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村妇女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希望参加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8.1%,其次是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各自占到了21%和13.5%。说明农村妇女对宁波电大的培训寄予厚望,也希望当地政府和妇联能够在妇女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分析针对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图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妇女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子女升学与就业、农民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三个选项占到所有选择的51.9%,子女升学及就业占19.2%、农民养老占17.4%,医疗保健占15.3%。这基本反映了现代农民家庭最重要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这些最原始的民生问题,是与农村妇女最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她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能够去除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将会帮助农村妇女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学习,反之,她们就很有可能放弃继续学习。关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也占的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6%和7.0%,此外也有一部分农村妇女比较关心其权益保障、就业问题及就业技能的培训问题,说明部分农村妇女也在尝试着经济独立。与此相对比,外来务工妇女则关心的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的问题,同时还比较关注子女上学与就业问题,除此之外,她们还比较关注打工中的工伤及劳动报酬的足额发放问题,这与外来务工妇女的现实工作环境相关。

(五)希望和要求此项调查包括2道主观题,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的学习需求及对宁波市的妇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政府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社会应多支持低文化的农村妇女,挽救那些错失学习文化机会的农村妇女;2)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3)希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冲突,单位能够组织一些培训,更好地适应工作;4)希望社会能够提供农村妇女展示自己的平台;5)希望能够不断充电,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挑战;6)努力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适应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综上所述:农村妇女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也希望企业、政府与社会能够创设条件允许自身参加教育培训,并且能够获取展示自身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针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农村妇女由远及近的人生需求,是教育培训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宁波市妇女教育培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一些实用性培训;2)培训时间上能够考虑农村妇女的实际特点;3)在学费上能够免费或少收一些学费;4)多组织就业培训,提供一些就业机会;5)培训的内容最好丰富一点;6)培训最好能与妇联或社区联合起来;7)能够进行定期、定点的培训,特别是增加培训地点。等等。以上回答基本反映宁波市农村妇女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心声。宁波市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费用、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她们重点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条件的便利性、学习费用的低廉性,基本反映多数农村妇女的观点。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农村妇女以青壮年为主,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多在集体或个体企业从事较初级的工作,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她们面临着较大工作压力,有较强教育培训需求,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近些年来,宁波市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各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较差。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农村妇女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再次,是缺乏农村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虽然政府投入很多,但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教育培训各自为政,培训的效果与中央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与农民所需求的培训也有差距。

五、研究对策

针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目前的教育与培训的现状,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注重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理性认识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变工作模式,把原来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农村女性的个人能力与需求为中心。把教育培训与农村妇女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培训贴近妇女、贴近生活,使妇女真正得到实惠。各级政府要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引导农业部门等单位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工作。

(二)改进农村妇女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应以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根本,在内容组织、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授课方式上应灵活多样,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愿意参加培训,让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有地方、有时间、有能力参加培训,让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切实感受到学得懂、学得有用、学得方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科学的设置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以质量来吸引广大妇女参加教育培训。

(三)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与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宁波高校的教育优势。可以利用高校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多样性短期培训、夜校、双休日班、随到随学班等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二是校企合作培训。主动联系地区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村妇女的就业结合,针对企业的需求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既可以解决目前的“民工荒”问题,又可以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往往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他们和政府的联合,有助于从技术与政策层面保障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与高薪技术技能的提升,能够加速农村妇女对先进技术经验的融合与参与。

六、结语

农村妇女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她们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不但能提升农村妇女的知识素养,引导增强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由于调查时间限制、人员数量以及分析技术有限,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问题的发现尚不全面,有很多已发现的问题还无法准确地分析。例如:针对宁波市农村妇女培训意识的提升问题;本调查中未能充分调动农村妇女参与调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问题;针对调查得到的农村妇女问卷数据缺乏统计处理的较高水平,无法进行高级处理分析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推动我们进一步调查的动力。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关注与延伸,都会成为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路径。

上一篇:6s管理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习总结和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