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6:25:40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是现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由于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潦草应付,抄袭了事。

二、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还在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学生解题时不遵循解题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常用教具为:教案、课本、三角板、粉笔等。先进设备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的正确灵活使用,依然困扰着每位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使农村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四、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试能拿高分就行,有40%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没有采取任何可以有效提高成绩的措施,这显然是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数学是较为乏味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比较严谨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大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觉得太难,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加以培养。例如教师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兴趣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做到:(1)在生活和思想上要关心与爱护学生;在教学上,要严格地要求他们,让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像智慧的窗户一样,只有窗户打开了,学生才能看到精彩的数学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受益终身。(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让其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及和谐的气氛下茁壮成长。(4)多开展数学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改善教学设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要改善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希望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渴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保障,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4.家校互动,联合社会力量

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家校关系”“校校关系”以及“社(会)(学)校关系”体制,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偏远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学校教育教学绝对不能孤立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联合社会力量,主动地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整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农村教育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应研究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初中数学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农村中的学生朴素,吃苦耐劳,有毅力,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因为与现代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信息相对闭塞,所以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就相对差一些。我们的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无用武之地。这时我们需要降低姿态,降低难度,耐心、细心地进行教学,不能急躁。这时我们不妨用一些“笨”方法,加大训练量,训练当然要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农村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点,又适应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与城市里的学生不同,农村的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不能长期这样做),当他们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具备了相当的认知水平后,可以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逐步改变教学方法。农村中的学生,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若一下子把所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全部运用,会让他们眼花缭乱,兴奋过度,只着眼于感官的刺激,而会忽略知识内容上的传授。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不同。

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因为接触新鲜事物较少,再加上年龄较小,故对新鲜事物更加好奇,适当的加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因为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些许的新颖教学手段就能引起他们兴趣。如,我们可以用富有趣味性的或游戏式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我们在讲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用玩扑克的方式来学习。在学生们的心中,他们是非常喜欢玩的,但他们又被告知,上课玩扑克是不可以的。而现在我们上课时,老师却亲自带着我们玩扑克,非常有刺激性,学生们都踊跃参加。我们提前要说明游戏规则,A代表1,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这是觉的24点游戏,我们可以再加一个条件,红色代表正数,黑色代表负数。然后我们选两个同学,随机从扑克牌中抽出四张牌,进行计算,谁先算出谁为胜。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让全班的同学都参加进来,或者进行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们积极、快乐地参与进来,在快乐中学习,寓学于乐,寓乐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在讲几何题时,我们用动画来演示图形的变化(如动点问题),让学生们形象地看到点的运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前所未闻的,会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要循序渐进,慢慢地让学生们熟悉多媒体,不至因为过于对尊重事物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图形变成生动的动画展现出来,即使没有抽象思维和立体思维的学生也能看出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我们更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我们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为引线,把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人物介绍给学生听,如华罗庚的故事,祖冲之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等,培养学生们刻苦学习的态度、为国争光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我们在授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而让小组作为与其他小组进行竞赛的单位,让他们实现分工与合作。在这个过程,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落后,可能导致整个小组的失败,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种分组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组内的组长要负责整个组的组织与合作、指挥;在比赛中不可避免地要阐述本组的观点,或与其他组进行辩论,这对于不愿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四、总结

总之,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学生有所不同,在教改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农村是我们课改的新天地,我们千万不要忽视。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农村教学的环境较差,教育质量仍存在缺陷

根据相关数据表示,现今我国农村教学的条件渐渐只能提供教学最基本的环境,也就是说,只有简陋的环境,与国家所说的基本教学环境的距离相差很大,甚至远远不及政府要求。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外界条件不合理,就算在有颗急于求学的心,结果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学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师资力量是教学的根本,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虽然农村名师较少,但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水准。老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正确性。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怎样教他们就会怎样学。即教学的方法及内容正确,那他们学的就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内容错误,那么他们学到的东西就是错误的,所以老师的教学的好坏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很多农村老师有教学的资本,其知识也是正确的,然而教的学生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的心态,有些老师认为农村本来就没有什么发展,即便自己交的再好也很难出成绩,于是思想怠惰,教学不上心,空有一身知识也无济于事。还有一种老师就是自身的知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教学的方法是错误的,有许多自己都模棱两可的知识,所以没有办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最终还是没有事农村的教学情况得到改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倘若老师们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就很难形成。

1.2缺少学习器材,导致学习进程减慢

在城市里,一般的数学课有时会去实验室上课,实验室就是有电脑的地方,专门让学生们通过电脑软件来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因为现今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某些问题就变得很重要,同时还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节省时间,是需要的相关徐学问题较为快速的得出结果。然而在农村贫苦地区并没有条件为学生们提供这样的服务,教学课本的要求满足不了,就会使该学到的数学课程学不到,就会降低孩子们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1.3学生自身原因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数学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数学都不简单,需要不断的动脑,这样就对很多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本来就比较难的数学,单靴上遇到资金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更不喜欢学数学了,就会导致他们一见数学题就害怕,即使会做得题由于心理恐惧也答不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除了这一方面,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老师讲的过多,学生说的过少,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回答,就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大大降低,最后也没能够将数学学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很相信老师说的话,无论老师说的对于错,都深信不疑,不会独立地进行思考,导致最后数学还是没学好,基本的思考方法还是不会。

2.针对我国数学教学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

2.1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数学教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经费足够,才能建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有能力使学生有好的学习环境开心的接受教育,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校发展加快,能够扩大招生名额,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上学。农村教学的稳定发展完全离不开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大力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有相关的学习设备,学习设备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数学方面的一些软件需要用电脑才能够完成,所以电脑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数学实验课的学习,更好的了解当代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快捷性与准确性。

2.2加强老师教学能力,提高老师自身水平

老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所谓良师益友,就是要有优秀的老师带领学生一同思考,产生思想的火花,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老师的做用是很关键的。所以政府要对农村的老师进行定时的培训以及教学经验的交流,使老师们能够互相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3挖掘数学课堂魅力,激活学生思维

老师要不断在诺大的数学海洋中引起学生的热情与激情,使他们有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老师还要不断的教学生解题的技巧,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高效的学习数学。

3.结语

由于数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数学竞赛也是开展的很火热,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加大农村数学建设是现阶段政府部门所要做的,使农村数学状态紧跟城市的进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的魅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政府对农村数学教育的不断加强与完善,我国的数字产业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给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做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孩子们年龄小,懵懵懂懂,感情依赖,教师要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呵护,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能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从而“爱屋及乌”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让他们对数学应用起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及学习意义。生活当中数学无所不在,经常进行学有所用方面的练习,以此解决问题,比如父母一年种地的收入是多少?上班的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减去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还剩下多少可以储蓄?一年十二个月,父母一年能够储蓄多少钱?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要花费二三十万元,这要耗费父母多少年的心血?这样的数学学习,幼儿能够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觉到数学有它的用处,也能够进行德育,这样的学习,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能够养成动脑筋的习惯,从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这是学习的飞跃,也容易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近实物

学习数学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地囿于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幼儿接近实物,通过眼睛的直接观察,通过触摸,对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比如认识物体的学习中,是学习各种图形,对于幼儿们来说,要想加深他们对物体的印象,最直接的方法,是接触实物图形。眼看、手摸、嘴说,他人说出图形,幼儿迅速指出具体物品。通过这样的学习,一般来说,所有的幼儿,基本上都能够准确记住学过的物体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幼儿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准备一些小刀、一部分纸片,各种各样的盒子和一些农作物,让他们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实物形状,纸片用手叠,苹果土豆用刀切割,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制造教材里没有的实物形状,每次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的幼儿们都十分踊跃,一片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让我十分欣慰。

三、带领幼儿走出课堂

大自然绚丽多彩,农村的幼儿们对大自然中充满着无限的向往,每次带领幼儿接近自然,融入生活,幼儿们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上乘的教学艺术。比如说认识东、南、西、北,我们完全是在课外的“大自然课堂”完成的。我和幼儿们刚刚说明这个意向,幼儿们已经眉开眼笑了,我们拿着各种工具,走出教室,精神抖擞,通过各种景物来判断东、南、西、北各方位,根据工具来检验方位,幼儿们东跑西颠,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充分体现了对学习的兴趣,谁有能说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呢?这说明质量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的乐趣,幼儿对东南西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坐在教室里,去想象,去琢磨东南西北要深刻、正确的多,我接着推进,启发大家建筑物的建设和东南西北的联系,想一想自己的家,门口是朝什么方向?窗户各是朝什么方向?想一想植物的生长受方位的什么影响等等,为什么?幼儿其乐融融,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启动思维,充分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具体形象,加强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让幼儿打好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自有它的特点,和其他的学科有些区别,这就是它的环环相扣,比如说语文知识,上过三年级,也可以不经过四年级直接进入五年级,勉勉强强也是可以的,但是数学就不行,这星期的可没有听讲,下一个星期的课,恐怕无法进行;所以从一开始要让幼儿们在幼儿时代就打好数学的基础,好比建筑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都要认认真真。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知道了数学是什么,知道了数学的研究方向,抓住、认清数字学科的核心内容,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美国的心理学家罗素认为,如果对原理能够掌握,对其认识到位和很好地进行把握,那么就会消除学习的难度,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与分析的时间。懂得了原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就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学习问题,等于拿到了开启学科大门的钥匙,轻车熟路,省时高效。这样的学习轻松快乐,轻而易举,否则必然是事倍功半,教师、幼儿们都疲劳不堪。教师要让幼儿们掌握这种方法,养成打好基础的习惯,不投机取巧,一步步走向成功。试想,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在头脑中形成轮廓,不能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又怎么能够新旧结合?

五、知机识变,破臼除窠,改变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说过,知变则胜,守常必败。教师的教学和幼儿们的学习亦复如是,要打破传统的旧有的观念,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们进行数据学习,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比如灌输性的教学向生活性教学转变,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得二者桴鼓相应,把学习变成了实际的应用,让幼儿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总之,给幼儿教学数学责任重大,只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讲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顶岗实习 教育论文 撰写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8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其中,在中西部23个省市实施的“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是“国培计划”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目的实施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教师教育的模式,即以高校在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到高校参加脱产研修学习(简称“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将被派往条件艰苦的中小学进行长期而深入的教育实习活动,即为顶岗实习。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2010年10月中旬,派出近1600余名师范生,分赴宁都、崇仁等10个项目县309个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音乐、地理、生物等10个学科领域,顶岗实习时间至2011年1月中旬才结束,为期三个月,而且从2011年开始,实习时间将长达一个学期。

相比传统实习,顶岗实习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一,传统实习一般只有40来天,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转换,实习期限就到了;而顶岗实习则为期3至6个月,充足的时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其二,顶岗实习是用大学生置换在岗教师,这就意味着是以教师职责来要求实习生的,期间实习生的日常工作程序、岗位要求、管理制度与该学校教师完全等同,完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职责所在。其三,相对于在岗的教师而言,顶岗实习生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又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将会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在这种新的背景之下,我们觉得有必要培养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一、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广义的教育论文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有关问题、现象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而提出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作出新的解释的一种理论性文章,或者是阐释具体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文章。教育论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可以就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也可以对教育教学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升华。

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大致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让顶岗实习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全方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顶岗实习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能让学生从理论上探讨这些问题和经验存在的原因,这样自然能加强他们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也能使他们的成功经验更快地推广开去。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经验式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是能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客观分析的科研人员,所以如果能培养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那他们成长得就会更快更好。

第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生虽然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但走上实习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的教育实践和在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差异,这就容易出现某些通病,如有人无所适从,有人消极逃避,有人则眼高手低。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当他们独立面对问题时会表现出不适应。笔者认为,教育论文的撰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因为论文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效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调查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写教育论文的方法也就学会了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方法。

第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科毕业论文浮华剽窃的弊病。目前,很多本科生毕业论文言之无物甚至剽窃。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平时锻炼不够的缘故。大学生本来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论文撰写能力,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论文的撰写教学,只是到临毕业时才仓促下达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而其实学生不懂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甚至连格式都不懂。况且,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实习、找工作的时间是相冲突的,因而大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花在写论文上面。在顶岗实习背景之下,如果学生能根据教学体会认真写好一篇教育论文,这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二、顶岗实习生教育论文的撰写

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在写作程序上和一般的论文没有很大的差别,基本步骤是:先选题,然后查找并分析相关资料,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最后谋篇布局成文。对于其完整的写作流程本文不作详细的论述,而只是就其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选题要注重现实意义

撰写教育论文其实就是在进行一项科学的研究。任何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开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工作。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对此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选题不应该偏向理论性太强的问题,而应该紧紧地扣住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应选取大家最容易碰到的、现实意义最强的问题。比如:在班主任工作中怎么对待后进生的问题、怎么对待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怎么对待性格内向孩子的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榜样的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某篇具体课文的教学问题、怎样激发学生课堂答问的积极性问题,等等。总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常常告诫后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应勤于观察,敏于观察。只要顶岗实习生具有问题意识,真正”沉入“了教育实习之中,是很容易可以找到选题的。

(二)解决问题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找到了某个问题之后,就应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清楚就是一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论文不是教案,也不是教学日志或经验介绍,而是应从理论上对问题进行高层次的思索。也就是说,教育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能完全是个人感觉和经验的表达。比如,有实习生在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现状后发现,今天的农村小学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这些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出诸多缺陷,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问题”。这个选题很有现实意义,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凭感觉和经验,而是应该理性地思索诸多问题。例如,其一,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要素;其二,留守儿童有些什么样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征;其三,是否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人格缺陷问题;其四,怎么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的需要做田野调查,有的则需要进行理论思考,应大量地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地了解、吸收别人的研究结论,这样才能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行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研究成果的传播者,在实施科学研究、管理和组织,以及成果传播等相关活动时,对科学研究真实性、实质性原则的自觉遵循以及对于违反这些原则所应采取的态度。

就大学生撰写教育论文而言,学术规范的主要问题是遵守学术道德。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现象,舆论界通常以“学术腐败”称之,毋庸置疑,“学术腐败”正成为学界“难言的痛”。虽然大学生论文写作的不正之风还不能称之为“学术腐败”,但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开始就培养学术规范意识,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术道德观,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求。生活中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剽窃论文而被取消学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女博士因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而被取消学位,显然这与学术道德沦丧有关。如果从本科开始就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因此在撰写教育论文时,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交差的态度,应坚决杜绝剽窃的不正之风。论文虽小,但意义却大,应告诫学生,论文应自己写,应在写小论文、解决小问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应让学生感到剽窃别人论文既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同时也是自己道德的丢失,应培养学生具有剽窃论文的羞耻感。

符合学术规范另一方面是符合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即撰写的论文各部分应该完整,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同时,作为教育论文的规范,还有体例的规范、结构的规范、段落的规范和语言的规范等。也就是说,应让大学生在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学习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论文能力,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总之,在顶岗实习背景之下培养大学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能使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说还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观念,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建生.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

[2]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33

[3]徐德培,刘楚群.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09-2-31)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握:教育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手段,教育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论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总结、记录、表达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以使课题得到解决。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广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论文把它描述出来,公诸于世,进行交流,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撰写教育论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又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维的系统性、明确性;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为考核知识、检查能力、锻炼思维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可以这评说,教育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理论修养的“窗口”,是考核知识水准、业务专长的标尺;同时,撰写论文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关心社会,关心未来,扩大视野的过程。所以,无论是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是从延长学术生命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回有所进地写作教育论文。苏联学者A•H鲁先生在《创造心理》一书中说:“发表科学论文是衡量科学家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创造才能的高低。”这正说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础,论文是“窗口”。撰写教育论文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论文的特点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根据现实需要,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和交流学术见解,既及时指导教育实践,又补充、丰富、扩展教育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所以,实用性是撰写教育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四)教育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上分

(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的取向又该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归宿和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展将册,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此外,从立论的角度分,还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 人文主义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之魂的丢失与重拾 中学数学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 浅谈美术教育中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历史课堂人文主义教育的思考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浅谈高中语文人文主义教育 中职班级人文主义教育探讨 浅议“蒙田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将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于科技主义教育之中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语文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完美融合 试论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的现实背景 追求极致之美:古希腊人文主义教育情怀 人文主义教育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主义教育观视阈下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思考 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哲学思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林杰.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J].江苏高教,2002(3):51-54.

[8][13]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66,176.

[9]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306.

[10]王前.“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

[11]杨扬.技术返魅与人的存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1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等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64.

[1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3.

[15]维柯.论人文教育[M].王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19.

[16]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2.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感悟 论小学活动课的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讨 我看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初探 数学活动课如何进入农村小学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小学数学活动课实施刍论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与教学课的区别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尝试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初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宋庆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实践、生活、社会学习知识,既增加知识和眼界,也提高了鉴别和欣赏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参与中认真思考,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小学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 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对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平常事务的习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因操作性强,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深受小学生喜爱,有着其它课型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数学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充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图形和变换”之后,就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这个实践活动紧接在“平移和旋转”后,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材上只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分别是剪出四个排成一行手相连和四个围成一圈手相连的小人。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的安排来完成两个剪纸活动,那么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但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来。 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认真思考 数学活动课的特点中其中一点是富有思考性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通过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乐学而思、思学而会学,使学到的知识能贯通,而不是非知半解。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具有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所突破,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创新。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课上。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1/3,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马东梅.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新课程学习.2012年03期 [2].让小学数学活动课“动”起来.江西教育.2012年第23期

农村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 农村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71-01

一、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数学活动课的尝试。但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对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策

1.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理念,提高认识,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开设数学学科是不能完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换句话说开设活动课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于数学活动课程的开设,有的老师担心,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 再加一门活动课,不是更重了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设立数学活动课不是增加一门新的学科课程,而是将数学学习中难以有效进行的一些内容通过活动课来完成。实践证明,以主题形式设计的学习内容,和以小组、个人等形式为主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笔者曾参加过的数学活动课来看,学生对数学活动课不仅没有负担感,而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信息,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联想创新,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小学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之一。

2.根据农村地方不同特点,探索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虽然已经认识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重要意义,但要设计好小学数学活动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必须选择好活动内容及形式,做到精选内容、形式恰当。而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形式也应根据设计活动课的目标、主题、特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方法,笔者认为常见的活动课有以下几种形式:

2.1探究型活动课:对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数与形的现象,通过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探索其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释或解决这一现象。

2.2演讲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演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生热情。

2.3才艺展示型活动课:这是以文艺和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活动课。通过文艺演出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4动手操作型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它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如学生通过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5总结汇报型活动课:即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学习小论文进行汇报的活动课。撰写的小论文包括学习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定理的应用、解题方法等。然后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汇报。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才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在各环节加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探索、研究和管理,确保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对数学活动课的正确认识,明确了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常见内容和方式,还应在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探索、管理,使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制定好活动课的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每学期初,教研组和老师应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 内容、时间和形式。在开展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避免随意性及应付思想等。

3.2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可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课计划写出活动课教案,根据活动课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还要考虑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确该准备工作,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活动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

3.3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与学科教学过程一样,活动课教学过程中,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其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师的“导演”中。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的艺术,对教师的素质、责任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4及时总结,并严格进行评价考核。每次活动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评析,评析应准确、精练、有趣,让学生在充满收获的喜悦中结束活动,并作好记录,写出活动小结。一个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上活动课的情况进行考核,还要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使每位同学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总之,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实践、生活、社会学习知识,既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同时,它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忠林《数学思维理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职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