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05:08:3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措施

落实好XX县农业农村局疫情防控责任。一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组织村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室内外卫生清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为重点,搞好个人卫生,自我预防和村庄清洁,定期对乡村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劝导村民减少聚集性活动,全力配合做好农村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通知到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二是XX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做好配合市监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准备工作,加强隐患排查,严禁未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制品进入市场;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疫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向农村扩散。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工作持续不间断开展

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要求全体“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人员将倡议书微信转发到各村屯农民手中。

在XX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群转发农业农村部倡议书;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向养殖户(场)宣传防范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相关知识;在单位电子屏上滚动播出疫情防控标语8条;在单位门口悬挂2幅疫情防控宣传横幅;在广源定点屠宰场张贴疫情防疫宣传标语3副。

为了做好XX县病毒感染的肺病疫情防控工作,保护自身生命健康安全和养殖产业稳定发展,XX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到全县畜禽养殖场(户)发放和张贴了《XX农业农村局致全县畜禽养殖场(户)告知书》,结合畜牧兽医行业特点,将防控疫情有关事项进行了告知。全县发放和张贴告知书60份。

春节期间,XX县各乡镇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在村委会驻地、村卫生室、村活动室等公共场所设置有明显文字标识的特殊有害垃圾收集点,引导村民集中丢弃废弃口罩,有效处理废弃口罩,严禁随意丢弃和填埋。村委员会负责对特殊有害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及管理。组织兽医站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要求每三天对动物圈舍进行消毒一次。全天候清扫街区卫生,生活垃圾由卫生协理员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动员全民对自己庄前屋后、房屋院落进行了彻底大清扫,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尚。规范畜禽养殖户清理畜禽粪污,做到了随产随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挂牌限期治理工业企业的目标任务是6户。目前6户企业实际投入治理资金约1800万元左右,治理进展情况良好,已进入治理扫尾阶段。

二、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

汶川县三江乡照壁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该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村民156户547人,地震损毁后,全村应维修加固70户,重建86户。去年12月底全部完成维修加固,今年5月12日全面完成农房重建,目前“农家乐”已有8户投入营业。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村积极开展了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作,并配有专门的卫生员负责环境整治工作。

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该村分片区聘用三位村民为保洁员,统一着装,并配备本文来源:文秘站 了专用工具,分别负责村口、村内及村两委综合楼卫生整治。建立了保洁员日常管理制度。已完成垃圾池建设和垃圾箱的安放,由村内保洁员负责箱内垃圾清运至垃圾池内焚烧,并做到日产日清。

理县桃坪乡桃坪村、休溪乡休溪村:理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包括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2个村(具有浓厚羌族特色的休溪村和桃坪村),其它79个村也开展了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行动。各乡镇分解落实责任,对各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截止目前,已投资74427.02万元,其中农房建设63360万元,市政公用基础设施7567.02万元,风貌改造3500万元;建成村庄道路324公里,给排水管渠212公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17658平方米,垃圾收集设施243个,“四清、四改”受益农户8200户;风貌改造户数7000户。其中,桃坪村总投资1414.97万元,休溪村总投资1024.36万元。

四、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进一步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成果。对5480万亩森林资源进行了常年性有效管护,通过开展补植、加强管护等手段,进一步巩固69.3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已完成公益林建设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3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建成沙化防治面积16086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4%。

五、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退牧还草4640户,完成目标的100%;建设围栏草场21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__.76%;改良草地18.56万亩(每户40亩),100%完成了目标任务。平均每户投资7400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明确治理思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发第二阶段考核评分标准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委会和专题研究会,探讨新一轮的整改方案,明确了巩固场镇成果、重点整治农村环境的工作思路。

(二)镇村联动,落实责任。一是按照干部联村进行具体分工,要求各联村干部必须下村亲力指导所联系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并在每周一的政府例会上汇报该村的环境治理情况。二是各村实行村道分段治理模式,将村道按一定区域划分,落实分段责任人,并在村务公示栏上公布,对开展工作进行评比。

(三)落实农村“门前五包”。通过与农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并贴于农户房前,做到无乱堆、乱放、乱晒、乱排,无禽畜敞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根治道路、房前的“三堆”问题。

(四)建好“两块牌子”。一是建立农村分段“责任区域划分”牌,加强对具体责任人的工作监督。二是建好“村民公约”牌,健全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

(五)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以镇高坝村四社作为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进罗桂路沿线7个村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再由此带动其他村的环境整治,以此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跨步提升。

(六)强化督查问责。成立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办,每周对场镇各单位、各村(居)进行一次检查,每周出一期督查通报,每月进行排名,并将排名情况公布在政府公开栏,实行末位问责制。

二、将“奋战九十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作风转变年”活动相结合

深入开展“奋战九十天,城乡面貌大改观,综合治理上台阶”活动,要求全体镇村干部积极投入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坚持干部亲力亲为下村指导所联系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在每周一的政府例会上汇报所联村的环境治理情况。二是全体领导、镇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坚持每周五亲自上街打扫街道卫生,同时转变干部作风开展“千人大扫除”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去,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在全镇形成良好的城乡环境整治氛围。三是举行“每周一评说会”,由一名中层干部发言,结合城乡环境治理、“四个年”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等中心工作,谈心得体会,讲工作安排,然后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对发言进行评讲,并将发言形成书面材料,通过自我评述的方式,加深了干部对转变作风的认识,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工作

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改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迎接县级部门的检查监督。

针对2月9日至10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的暗访,发现我镇街有商家占道经营和至路口有乱贴小广告的现象,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刻反省,立即整改,在收到整改通知当天,我镇党委政府召集全体镇干部召开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紧急工作会议,镇党委书记着重强调了此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分工,加大整改力度。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针对御马街商家占道经营问题,由市场秩序管理小组连同工商所对御马街的商户逐一进行劝导与宣传,规范商户门前经营秩序,大力推进户主“门前五包”签订工作,进一步落实坐商归店。

2.针对至瓦店路口乱贴小广告的情况,我镇在接到县整治办整改通知后立即对子金片区的小广告进行了及时清理,为长效保持,要求清洁人员每天清理,彻底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四、第二阶段取得的实效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二阶段的工作开展,农村容貌环境达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农户房前无“三堆”、无乱搭乱建现象,房屋四周绿化、净化、美化,院内物料堆放整齐,室内干净整洁,畜禽圈养,道路畅通。

同时,场镇环境整理得到了保持和稳固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安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现行扶贫标准,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转变作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二、主要目标

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国家、省、市、县各级检查时序任务和问题整改,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信息精准精实,“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到位,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持续增强,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县防范监测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实施方案》任务落实。

三、时间安排

自2020年5月9日至6月30日。共分为3个阶段实施:

1.动员部署阶段。(5月9日-10日)

2.组织实施阶段。(5月11日-6月15日)

3.自查自纠和整改提升阶段。(6月16日-30日)

四、主要任务

(一)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全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干50天动员大会,落实任务、压实责任、明确时限。成立局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包村指导员任副组长,驻村工作队和各科科长任组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重点关注监测户和边缘户。

根据《县防范监测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易返贫的贫困户和易致贫的农户进行监测,定期进行动态调整纳入,纳入后在原有帮扶责任人不变的情况下每户增加一名乡科级领导共同帮扶,每周入户一次,做到精准帮扶。

2.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

组织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入户对贫困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行排查。加强义务教育保障,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高职人员享受“雨露计划”政策。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道防线”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签约医生服务等政策,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题。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坚持“不住危房”标准,按照“应改则改、需建则建”原则,确保所有贫困户不住危房。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对标我村饮水实际情况,针对全县大排查发现的饮水问题及时整改。

3.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政策兜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1)强化产业扶贫。一是严格按照《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加大贫困户产业培育和发展力度,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落实4户“因户施策”和2户“以奖代补”项目。二是积极与种养殖大户沟通,研究落实鸡雏饲养项目,增加大户带富能力,提高贫困户收入。

(2)强化就业扶贫。一是组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充分利用好护水员、护林员、保洁员及疫情防控员等就业岗位,提高贫困户收入。

(3)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

一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组织工作队和村两委对所有贫困户进行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二是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积极与局城乡居保科沟通,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落实发放待遇政策。

三是落实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对贫困户中的残疾人进行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帮助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4.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脱贫攻坚发现、反馈问题整改。

(1)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基础信息、收入台账、帮扶手册、帮扶计划以及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问题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并及时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需长期整改的问题,设定整改时限,加快整改进度,提高整改实效。通过新一轮问题整改,为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抽查、普查打好基础。

(2)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及其他脱贫攻坚问题整改。针对中央第八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以及省、市调研指导、暗访指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或台账,问题涉改部门对标对表,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及完成时限,逐一落实整改任务。坚持举一反三,找准病根,标本兼治,所有问题于6月15日前全部整改到位。

5.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顺利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击周”任务的基础上,加大包保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开展“五净一规范”活动,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00元/人)和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将新增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享尽享,减轻生活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7.实施老年贫困人口补贴政策。为60周岁及以上贫困老人每月20元补贴,积极配合扶贫办做好补贴的预算和资金落实,并确保发放到位,增加贫困老人收入。

(三)自查自纠和整改提升阶段

1.梳理解决问题。对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排查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化解难题,详细整理佐证材料,确保整改及时、材料齐全。

2.开展核查核验。抽调局各科室精干力量组成核查组,对排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核查核验,确保各项整改落实在实处,经得起各级检验。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入落实局机关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局机关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每周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大走访”活动。从今天开始到6月底,除法定假日外周六周日全不休,全体帮扶干部全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国家抽查普查前,单位一把手要带领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驻村工作1天,驻村干部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第一书记对本村贫困户和边缘户进行遍访,深入宣传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实行局班子会议定期报告脱贫攻坚工作和随机听取汇报制度。

(二)进一步凝聚合力。加强驻村结对帮扶。按照脱贫不脱帮扶要求,驻村帮扶工作保持队伍不撤、力量不减、力度不降,把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务实的干部选派到驻村帮扶工作第一线,充实壮大帮扶力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前段时间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所做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展示临港产业区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内在需求。为此成立了以产业区副主任包华任组长、副主任张新华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的调度、检查和监督。各镇也相应成立了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从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入手,通过规划先行、宣传发动、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手段,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在整治过程中,严格按照产业区领导提出的拆、治、挡、整、管五字方案,着力抓好城镇驻地、交通干道两旁整治;着力抓好重点景区景点及周边村庄、重要节点整治。整治的重点是“治乱、治差、治脏”和“美化、绿化、亮化”,通过整治,逐步建立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乡环境,打造沿海城市的新形象。对岚济路沿线和四个镇驻地进行了重点整治,共建设小广场5处,安装路沿石12千米,安装路灯230盏,拆除有碍观瞻的广告灯箱1200块,更换破损广告牌1600面,粉刷宣传标语150余幅,栽植行道树3000株,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整治河道7千米,清运垃圾7000吨,粉刷20万平方米,改善了村庄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二)以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为工作着力点,增强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完成产业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指导四镇搞好城镇详细规划,发挥城镇载体功能。联系市规划院来产业区对坪上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行现场踏勘和调研,以指导下一步规划建设。特别是做好主要道路的控制和建设风格。抓好城镇道路出入口、园林绿化、小区建设和道路配套工程的详细规划。

坪上镇对重点地段实施重点整治。该镇中心街口附近车流、人流交织,商贩沿路叫卖非常严重,不仅有碍观瞻,而且影响行车,老百姓怨气很大,与城镇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该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整治指挥部,由镇长亲自挂帅,印发了通告,明确了清理范围和方法步骤,落实了责任人和责任区域,不到2天时间,就将所有马路市场全部搬迁到了凤凰台商场,彻底解决了中心街口混乱的状况,把侵占的公共空间还给公众,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并以此为契机,新增加停车港湾6处,建街头绿地,对所有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规范。组建了环卫机构,添置了清运设备。镇区新硬化道路3条、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0%。

朱芦镇按照城镇建设上台阶、农村社区趟新路的要求,大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镇驻地新上了路灯,安装了路沿石,重新栽植了行道树,并规划建设一处街头广场,对街道进行了统一粉刷。在中心街口投资17万元安装了高清的电子显示屏,宣传了朱芦镇的自然资源、优美的山水风光和开发开放的大好形势,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提升了该镇的文化品味。

团林镇对镇驻地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府前街东段规划设立了一处小广场;投资15万元开工建设了一处标志性雕塑。集中整治期间,共清理“四堆”1000方,取缔违规占道经营户和流动商贩41个,拆除违章建筑12处约800平米。组建了镇容管理所,配套资金10万元,负责小城镇卫生保洁、园林美化、规范管理。

壮岗镇投资对镇驻地主要街道两侧进行人行道板铺装。对中心大街道路绿化隔离带栽植了雪松、金叶女贞等苗木。清除镇驻地和原演马乡驻地垃圾5000吨。对沿路建筑进行了粉刷。各村积极开展文明一条街建设。同时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做到“家、部、室”齐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逐步实现“街道亮起来、路面净起来、四季绿起来、环境美起来”。

实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村容镇貌改善了,人们的心灵更美了。今年在进一步巩固老典型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西石河村、山底村、小茅墩村、大莲花村等新典型村庄10多个。做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三)以“三清、四改、五化”为抓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了农村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费征收工作,着力解决“空心村”。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指导农民建设美观实用的住宅。用足用活农村住房建设的各项补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着力做好坪上中心社区改造和址坊、河西、厉家寨、臧家庄子、高家山前等多层居住区规划建设。

各镇制定了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清理“三堆”和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使村庄逐步达到“五化”目标,即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有条件的逐步实施旱厕改造和秸秆气化、沼气设施建设。做好农村“一池”、“四改”和“一利用”工作。(即“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和“利用太阳能”),提高了村庄环境质量。

(四)以清理违法违章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组建成立了城管执法中队,和乡镇建设服务站形成了健全配套的建设管理体系。加强了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巡查和督促落实。加大环境整治督查力度。共下达停建通知320份,落实整改230份,清理拆除违法建设90余份,均进行了相应处理。

二、今年工作计划

今年,我区将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新型临港小城市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带动全区城镇建设和环境面貌快速推进,努力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区和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

(一)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度和广度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区将按照市整治办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用新型临港城市的标准来推进、衡量整治工作,配套完善产业区市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对绿化、亮化、广告制作、景点规划等要提高档次和品位。把整治工作与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努力解决好与城乡居民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切实提升我区城乡的生活品位,提高我区文明程度,今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临港城市建设。要积极推进五项工程:路网建设工程、旧城改造工程、设施配套工程、绿化亮化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

(二)以规划为龙头,增强环境综合整治的针对性

今年我们在完成产业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对5个主要居住片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发挥城镇载体功能。联系有关市规划设计单位来产业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行现场踏勘和调研,以指导下一步规划建设。特别是做好主要道路的控制和建设风格。抓好“七带五部”、道路出入口、园林绿化、小区建设和道路配套工程的详细规划。

(三)加快道路建设步伐,提升路域环境面貌和产业区形象

全面加快主干路网建设步伐。为下一步环境整治打下良好基础。目前,临港产业区共开工建设道路22条,共110公里。其中开工主要道路12条,坪上起步区等园区路9条,立晨路北段、振兴路等4条道路已经竣工,其余正在进行路基工程;东环路南段、5条化工园区路由东亚国际投资集团即将进场;另外对县乡道团林-唐楼路进行了农村公路大修改造;对鲁苏边界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野九路、板团路公路大修改造计划。积极做好区域交通对接,为产业区和港口建立起方便的交通联系创造条件。今年5月1日前完成骨干网建设。把五纵五横主干道路打造成产业区的形象大道、经济大道、景观大道。

(四)加快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体的旧城改造工程

今年计划完成新建住房2551户;整村建设改造村庄13个、整村建设户数1049户;改造坪上二村、三村等城中村2个、涉及城中村户数300户;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村庄10个、利用增加挂钩政策村庄计划新建住房447户、实现增减挂钩节约土地600亩;分散建设902户;改造危房600户。重点是改造旧村,建设中心城区,即以坪上一、二、三村、牛庙、王家岭为一体的一个市区;加快建设厉家寨、下寨、中峪子三个社区。按照产业区城镇建设的总体方案,加快以坪上镇驻地为中心的生活、商贸区的改造建设和规范提升,尽快启动坪上“三河”区域的综合开发,形成景观带。厉家寨社区、临港教育小区、坪上一村社区开发、坪上三村社区开发等要尽快启动,力争年底初具规模。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产业区承载功能

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是围绕城市功能搞好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启动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特别是城市集中供水工程,力争今年5月份建成运营。搞好道路绿化。重点是对所有在建的道路,下半年要全面进行绿化,建设林荫大道。包括岚济路坪上段、镇驻地南北中心街、“三河五路”、绣针河流域,突出镇驻地东西、南北两条主街。今年着重抓好绣针河流域的治理建设,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按照湿地公园建设的有关标准,进行科学适度开发。

(六)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有序开展党建工作

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抓基层、打基层、抓弱项、出亮点,围绕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理念,将党建贯穿融入各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要求,迅速动员部署、组建领导机构、积极开展学习、创新特色活动、营造热烈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取得了扎实成效。

(二)圆满完成镇党委换届

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相关要求,紧紧围绕实现“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的总目标,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规范换届程序和严肃换届纪律贯穿始终,共选出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8名、新一届乡镇纪委委员5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扎实开展重点工作

(一)迅速完成疫苗接种任务

疫苗接种工作期间,为确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疫苗接种任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多次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疫苗接种协调会,成立工作小组,积极发动各部门按照“管行业、管防疫”的原则,深入动员全镇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全镇人民群众做到应种尽种。

(二)继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贯彻落实各级部署和工作会议精神,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放在首位,把防止返贫贯穿始终,紧盯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监督、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方面接续用力,全力解决好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加快谋划和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群众持续稳定致富。产业扶贫:2021年第一季度镇统筹光伏公益岗的工资共13.35万元,已经发放。金融扶贫:截至2021年6月份全镇累计新增29户脱贫户贷款,涉及贷款资金142.17万元。项目扶贫:2021年上半年,我镇共申报了二批特色产业到村项目,共计10个特色产业到村项目,财政扶持资金1400万元。

1、多岗位鼓励脱贫户务工。2021年我镇脱贫劳动力已外出务工人数373人,占去年同期外出就业人员的100.5%。弱劳力、半劳力镇村级都设置了光伏公益岗、护林员、人社公益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想就业就能就业、一就业就能增收。

2、多投入加快扶贫资金项目建设。今年第一季度项目库中申报的产业类资金比都占50%以上,目前三个扶贫产业类项目已进行了招投标,都已开工建设,并进行了公示公告,项目开工率达到了100%。

3、多标准规范贫困户档案整理。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我镇结合本单位扶贫档案工作实际,对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进行梳理、规范。目前,将2014-2020年精准扶贫档案按年度,以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脱贫类、精准施策类以及扶贫项目类,以“件”为单位,保管期限以“永久、30年、10年”整理归档,目前正在进行扫描、录入。

(三)着力实施河治理工程

我镇属典型的圩畈区,易旱易涝,防汛抗旱压力大。为此,我镇提前谋划,成立组织,做好责任段划分和人员安排。备足防汛器材,镇村两级分别组建应急抢险共377人。组织各村街对境内圩堤涵闸隐患排查,积极修复险工险段6处,在建工程2个。修订编制《镇河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对境内20座启闭机和7个村9座排涝泵站进行再次全面检修,完成2.6公里的低沟支渠清淤整治,完成全镇6座机电提水站检修,完善建设全镇12个抗旱深井,以备抗旱应急之需。

(四)稳步推进乡村治理

2021年我镇被县委列为整乡镇推进镇,依托红光村试点经验,按“党建+三治”模式,以运转有效的机制,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励人才回乡;推深做实“四联四帮”工程;加强村办企业管理运营;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矛盾化解;推进“垃圾分类、三色管理”;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开展文明行为评比。将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建成红光村史馆、农耕文化长廊和科技园区观光栈道。努力发展稻虾综养、优质水稻、休闲餐饮等特色产业,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切实提升科技园区建设

园区自成立以来大力开发丘区循环高效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技术辐射源和农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地,着力构建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显著,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为做优、做强地区特色蔬菜、有机稻米、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产生很好的区域带动效益。

三、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稳固实施改厕整村推进工程,全镇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大力争创省级卫生镇。自2016年以来,我镇连续5年获得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评比第一。今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率先试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转移服务,目前已正常开展。以“三大革命”专项整治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视农村清洁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农药污染防治。落实“林长制”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四、继续狠抓安全生产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坚决执行管行业管安全的工作规定,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与班子成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落实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产生活安全,村、每个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安全员,周排查月上报,重大节假日重点排查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无安全事故,上半年共组织安全知识宣传培训3次,安全生产集中排查4次。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各项工作

卫生健康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石河和曙光村卫生室,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人社工作: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参保人数为24727人。截至今年6月中旬,我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9829人,协助县重点用工企业招工177人,人均缴费水平547.82元,领取待遇人员为5003人。国土工作:完成690个图斑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核查上报及枣林村大堰130亩集体土地征地和32户房屋拆迁572万拆迁款发放工作。民政工作:截止2121年上半年,共有享受城乡低保户数868户,人数1341人。清退不符合低保13人,新增9户24人。救助大病人数16人,金额3.7万元。“救急难”共救助56人次,救助金额7.82万元。对龙舒、红光、石河等村级公墓扩建,兴建墓穴290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扫黑除恶成果,建立常态化机制。加强平安村镇创建,继续推进农村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矛盾化解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退役军人工作:截止目前,全镇共有享受优抚待遇的285人。发放各项抚恤、优待慰问资金133万元,其中定期补助金119万元、春节慰问金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报销6万元、临时救助6万元。科教文卫工作:4月份开展了2021年度安徽省文化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共完成演出12场次,累计观众达3100余人,积极支持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能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大家的期待还有差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的认同感、支持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产业支撑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宽;政府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四个不减”,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加强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的监测帮扶。切实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公益岗位管理,继续开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业。聚焦特殊群体,做好兜底保障。

2、加快工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认真落实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玉龙羽绒企业扩建,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帮助扩产增容。继续加大粮食、蔬菜、稻田养虾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巩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园区中央大道建设,与叶黄路对接,形成环形道路,做好景观带绿化、美化、亮化。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农业示范、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形成产、学、研系列田园旅游综合体。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大力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投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实施道路、水利、电力等扶贫项目,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加快杭埠河治理和圩埂加固工程,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深入实施“路长制”。统筹推进5G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真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加快乡村综合治理。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村干部学历教育水平,建立村后备干部库,大力推进“引才回乡”工程。进一步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坚持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法律宣传和法治培训,加强治安巡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文明新风评选活动。红光村作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确保在2023年上半年通过验收。通过示范带动,促使全镇社会环境更加稳定,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小镇

1、积极推进镇村改造提升。坚持“规划先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科学安排集镇和中心村庄布点,加大对违章建筑、违法用地等专项整治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2、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三大革命”专项整治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上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重点示范村建设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本着分类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对镇内人居环境进行扩面提标,确定一个环境示范村和一个美好乡村中心村,以此示范带动农村清洁工程,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3、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农药污染防治。落实“林长制”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三)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力支持职业教育,落实“县管校聘”工作。全面做好卫健工作,加大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持续做好卫生健康各项政策落实,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步伐,巩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扎实做好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龄委、广播电视、档案、气象、科技、科协,商会、地方志等工作。

(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提升服务水平

恪守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快转观念、提站位,转职能、提效能,转作风、提本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坚定政治意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和镇党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切实增强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2、依法全面履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做好议案、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3、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实字当头、干字当先,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争做学习型干部、倡导研究型工作,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努力营造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一、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

目前,我镇梳理出4大类18项24个具体问题,确定66条整改任务和11个责任部门,建立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其中“回头看”反馈问题10条、成效考核反馈问题10条、举一反三3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条,全镇17个村(社区)平均约9条问题。现全镇24条问题已整改21条,剩余3条正在推进中,村级已整改问题75%左右。

剩余3条问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不足,少数贫困户厕所改造存在厕具破损、水泥面破损、排气管未安装、自来水未接通等问题;由于贫困户危房改造动态监测机制还不够完善,造成贫困户住房安全状况掌握不够及时;由于农村工匠施工水平参差不齐、自然灾害损坏以及房屋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特别是随着房屋使用年限增加、自然老化,造成一些农村危房改造后又出现墙体裂缝、门窗破损等问题。

二、2014-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推进

我镇2014-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036户3599人,其中A类407户1369人、B类551户2007人、C类34户87人、D类44户136人。目前,全镇2014-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手册入户468户1722人,入户率为45.17%。

三、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1、2020年特色种养业项目实施情况

产业奖补方面,2020年产业奖补资金尚未打卡,自种自养贫困户培训前期通知及相关培训材料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准备从下周开始培训,6月中旬完成培训工作;2020年龙头企业建设单位为惠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资金230万元,带动9个村。项目申报文本及四方协议都已签订完成,各村带动贫困户名单及带动金额已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并公示公示完成;第一笔资金69万已拨付至惠民实业。

2、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2020年我镇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共涉及交通和水利两大部分,其中交通45个项目、水利13个项目涉及44个施工点。截至目前,我镇交通项目已全部完工;水利项目已完成12个,剩余1个项目在施工中,预计所有项目6月底可全部竣工。

3、扶贫资金拨付打卡

目前我镇“四好农村路”建设已拨付337.4万元,拨付率为54%;水利精准扶贫工程已拨付60万元,拨付率为62%;农业产业化扶贫已拨付69万元,拨付率为100%;林业生态扶贫(护林员补助)已拨付3.2万元,拨付率为52%。

四、存在问题

1、改厕进度缓慢。我镇此次改厕涉及贫困人数较多,加之工程队人数不够,我镇改厕进度较为缓慢。现镇党委已动员各村(社区)自己寻找施工队,加快施工进度。

2、动态调整不及时。由于2014-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前期接触较少,导致我镇2014-2015年贫困户家庭人口变化未能在系统内及时进行调整,部分贫困户实际户内人数与系统内不一致。

五、意见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扶贫园区(基地)目标任务数4个,共完成6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目标任务324户,完成335户;自种自养贫困户户数目标任务241户,完成225户;采纳信息数目标任务3条,完成4条。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

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有组织领导、有办公场所、有工作措施、有指导农业产业化企业规范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监督指导4次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快检任务目标任务数800次,全年共完成快检1037次,超过目标任务237次。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20年全镇养老保险参续保目标任务18200人,截止12月底,已缴费人数达15782人,领取待遇人数6801人,新增参保298人,完成续保率86.71%。

四、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

1、截止到2020年12月底,镇对符合条件的5户家庭,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共计49200元。其中社区2户,村1户,村1户,村1户,至此,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政策的家庭已全部保障到位。

2、镇为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协助部门对自愿参加婚检的对象认真做好服务,保证婚检工作质量,全年补检对数44对,需补检26对,已补检对数27对,参检率达103.85%。超额完成市下发的补检任务。

3、镇为保障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第一类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其中乙肝、卡介苗、脊灰、白破、麻腮风等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

4、镇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关怀工作,镇镇村两级联合计生协、卫生计生联合组织走访慰问活动,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健康包、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并且和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倾听他们的生活困难。卫生计生工作人员还对他们进行上门免费体检,并给他们科普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和控制知识,指导他们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惠及总数达200人以上。

五、党建引领扶贫工程

全面落实各村党建及服务群众经费101万元;严格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办公经费报销使用制度;发挥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作用,全镇3个贫困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社区超过50万元,申报培强村,在贫困村示范带动下,全镇其它8个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全面消除了空壳村、薄弱村。

六、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镇建立健康档案34604人,建档率达100%。完成全年建档任务。

2、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教育资料发放4000余份,参加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接受健康教育咨询的人数410人,更新宣传栏数12版。

3、家庭签约服务人口20604人,65岁以上老年人和重点人群签约数4763人,其中辖区内贫困人口1960人,签约1630人,签约率达83%(上级要求不低于75%)为贫困人员办理慢性病证603人,大病救治32人,为贫困人口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贫困人员13人每月一次开展送药上门服务。

4、免疫规划方面,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卡介苗100%,乙肝100%,脊灰99.64%,百白破99.93%麻风97%,麻腮风96.12%,流脑A群999.96%,流脑A十C群97.69%,甲肝99.1%,乙肝100%,开展了麻疹强化补种和常规查漏补种工作。

5、传染病防治工作,疫情报告和处理做到准确无误,无漏报、迟报及瞒报的现象。积极做好各种传染病宣传防控工作,已登记的传染病患者有73人,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有73人,发现肺结核病人17人、转诊肺结核病人17人,上门督导访视肺结核病人96人次。加强艾滋病宣传力度,完成防艾宣传工作,认真做好预防狂犬病发生工作,积极宣传和教育,提高被咬人群的接种率,接种狂犬疫苗180人份,无一例狂犬病发生。

6、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我院认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四病”防治的宣传,新生儿的保健,体检人数1252人,累计活产数有275人,已接受访视的新生儿275人,全镇应管理的0-36个月的儿童有1297人,已经规范管理的有1026人。

7、孕产妇健康管理,认真做好孕产妇健康档案的管理,做好孕产妇孕期、产褥期保健,全镇有305人按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相应频次产前随访,产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家庭访视的产妇数300人,家庭访视率86.2%,两癌筛查完成任务110%。

8、老年人管理,继续对全镇65岁以上的2136人老年人进行建档,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通知、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9、慢性病病人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全镇3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宣传,定期随访,全镇已登记的高血压患者有1478人,已规范化管理的1478人,全镇已登记的糖尿病患者有415人,已规范管理的415人。

1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全乡有147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专业机构确诊,已经规范管理的有147人,并进行定期随访。

11、卫生监督协查,对辖区内的食品、水厂、公共场所巡查登记,重点加强对中心学校、农村50人以上聚餐等食堂的卫生监督检查力度。配合上级卫生部门行政执法和监督协查工作,消除食品不安全隐患,保障老百姓安全。

1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为65岁以上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2)为辖区内月龄在6-36月龄的儿童家长提供儿童中医学健康指导,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七、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

1.截止到2020年12月底,镇对符合条件的1042名高领老人发放了高龄津贴,对266名符合低收入条件的老年人发放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已经做到了应发尽发。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入住特困供养人员9名,城镇三无1名,覆盖面已达到全镇60%以上,院内基本设施齐全,能为院民提供相应服务。

2.截止到2020年12月,镇农村低保564户907人,城镇低保97户115人。镇对低保人群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尽退,并积极与扶贫站对接,及时了解贫困户情况,对于新识别贫困户,及时按照低保申请程序为其申请低保,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镇为提高特困供养机构运营水平,改善院民生活,积极与县民政局对接申请资金,用于厨房卫生设施改造,确保入住院民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分散供养的特困人群,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完善供养制度,对该部分人群应享受资金及时打卡发放,并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镇特困供养人员共220户233人。

4.镇孤儿现有4名,每月生活费900元,现根据有关政策调整,孤儿每月生活费提高至1050元,并按时打卡发放。

5.为了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镇政府主动为生活困难人群提供临时救助,目前救助87户246人,救助金额1008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52人,救助金额27700元。

6.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实现应助尽助。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应救尽救,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2020年一季度共救助20人,合计58465元。

八、贫困残疾人康复

2020年镇共有64人申请精神病药费补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民生工程14人,合计补助104000元。

九、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1.就业创业培训课:镇为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的活力,更好的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工作,2020年11月底组织30名群众参加了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为期10天的创业培训课。以此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劳动者创新精神、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创造自身价值的途径,进而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退役军人培训

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联系2020年退伍的退役军人,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联系了5名退伍军人前往捷利达驾校学习驾驶。

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1.全镇2020年全年民生工程改厕目标任务是608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制定了《镇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改厕工作领导组全面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截止12月1日,在农林、爱国、三个行政村共完成农村改厕610户,竣工610户,验收610户,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录入610户,全部完成民生改厕任务。

2.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镇紧紧围绕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年底完成环保督查任务的目标,将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作为全镇当前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在县水司和住建局等县直主管部门指导下,全力配合中铁四局施工。现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了镇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2)污水处理终端基础已竣工,土建部分已竣工,年底前能确保完成污水终端的建设;

(3)全镇污水管网工程量3000多米,目前已铺设管网近2250米,完成任务量超70%,年底前有望能全面完工。

十一、沙包地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总结

2018年以来,全镇在县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优异村庄为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逐渐呈现出“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新面。

(一)、健全组织,狠抓工作落实

为认真落实好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镇党委、政府于今年初就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沙包地中心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持续抓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

(二)、宣教结合,提升全民素质

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道德讲堂”、“最美清洁户”评比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20余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表彰和宣传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雷锋等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三)、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环境

1.沙包地中心村共计新建1500米污水主管道及两处三格式化粪池,单处化粪池日处理能力18吨,满足中心村污水处理能力要求。完成中心村厕所改造,中心村内新建两处公共厕所,传统旱厕全部改为卫生厕所。

2.加强道路交通,完善村庄基础建设。硬化村庄主干道,村内主干道实现白改黑。新建入户路及游步道800米,新建600平米停车场1座,完善村庄内道路交通网格体系。统筹推进村班子办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便民超市等服务场所建设。

3.整治房前屋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结合农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心村内部实现“五清一改”,发动群众打造自家房前屋后,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共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实现家禽圈养,改善人畜共存环境。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畜禽散养现象,动员群众圈养家禽,避免家禽随意啃食花草,污染水质,粪便污染道路情况的发生。

5.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沿线道路、河道及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小广告,告别“牛皮癣”。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四)、转变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传统水产品的培植。结合本地传统螃蟹养殖产业,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镇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小结

2020年4月15日,县住建局下发了<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接受到文件后,镇主要负责人立即召开党委会对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布置安排,由第一包村干部将文件精神传达给各村(社区)。根据文件精神,主要负责人会上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改造方式与时限进行着重强调,要求全镇务必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本年度危房改造工作。

2020年4月25日,通过村摸排、镇审核、县级鉴定,全镇共计83户农户上报了危房改造政策,其中建档立卡类贫困户44户,低保户23户、五保户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7户,上述4类对象人员身份条件审核通过后,各村(社区)立即按照文件方案对危房改造工作展开落实。镇扶贫工作站要求各村(社区)每半个月上报一次房屋改造进度,并实时附上房屋改造照片,工作站业务人员根据反馈情况对施工进度慢等问题户及时下村进行督导,镇村对于农户房屋改造进度均给予实时关注。

2020年8月20日,9月11日,9月25日,县住建局对全镇危房改造户分别进行了三轮验收,全镇83户农户最终通过验收并获得补助资金发放,打卡金额共计131.6万元。每户危房改造验收合格户已根据上级要求张贴危房改造标志牌。

十三、文化惠民工程

2020年镇综合文化站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年送戏下乡11场次,放映电影132场次,体育活动15场次。综合文化站各功能室正常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不少于6天,多功能厅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500人次,文体活动8场次,社会购买活动1场次"荷蟹之乡、听涛小镇,首届螃蟹节",全镇各村(社区)农家书屋正常开门对外开放,活跃了广大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十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

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保护生态环境,镇成立镇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分管负责人、责任部门为成员,并依据镇实际情况,制定了镇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联防联控,把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

(一)、建立包保机制

将机关和镇直单位分成11各小组,建立包保到村的秸秆禁烧包保机制,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将包保单位纳入包保村(社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共同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在农作物收割期间,要求包保单位指导包保村(社区)秸秆禁烧工作,针对秸秆焚烧现象,协助处置到位。

(二)、制定巡查机制

建立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的秸秆禁烧巡查小队,每日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同时镇政府成立禁烧办,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对巡查工作进行监督,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巡查工作不间断,巡查时间全覆盖。

(三)、落实处罚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2020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抓好党建工作。今年以来,结合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批示,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继续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联学共建。围绕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和委党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强基工程建设,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等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局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中开展学习11次,开展研讨交流2次,职工学习已开展11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党纪党规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2、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市区近年查处的徐贵、钱叶奇以及本系统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整改,在全区农业系统范围内围绕“十查十做”开展以“四对照四检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警示教育工作部署会,重点开展好“七个一”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学习。通过召开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持续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中央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学习关于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学习对照,局党组从政治维护、工作担当作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和工作作风4个方面形成了局党组综合分析报告。召开全区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全体农业系统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党风廉政警示课,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培训。三是开展分析研讨。局领导班子成员以阜阳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为镜鉴,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开展分析研讨,达到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提升了政治觉悟,提振了干事信心,作风得到了持续改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牵头的8个反馈问题制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目前完成问题整改,同时围绕“两项目两资金”开展了一次产业扶贫专项监督执纪行动。五是开展党内谈心谈话,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与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局领导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和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二级机构负责人与站所负责人开展一次进行谈心谈话,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领导班子共检视问题5条,领导班子成员9人共检视问题21条,并立即进行整改,长期坚持。

二、强化疫情防控巩固防控成果。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认真抓好中央及省市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学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区委相关会议精神,制定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组,加强防疫宣传,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0份,向广大养殖场(户)发放告知书1200份,做好疫情防控督导和排查,开展全区动物疫病排查防控和农村环境整治,开展3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扫除”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粪污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行动,消除潜在的疫情传染源,努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农业企业机制,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企业复产工作。2、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压紧防控工作责任,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工作要求,开展5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督促指导做好动物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围绕农业产业不优这一短板,围绕“1+6+1”产业定位,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工程,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秋浦花鳜以及以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阮桥板鸭等特有农产品,制定出台《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市区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今年已发展茶叶、黄精、稻虾综合种养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3.1万亩,已组建黄精、稻虾、茶叶等产业联盟,已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已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徐园农庄申报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安排1000万元扶持梅村镇十字村、梅龙街道观前社区等20个重点村发展黑木耳、油茶等产业发展项目,督查项目村加快农业项目实施,督促镇街开展自验收并申请区级验收,目前已完成12个到村项目。全区培育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8个。三是推进产业扶贫攻坚。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中8个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措施29条并全部完成问题整改。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深做实产业扶贫,发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到户奖补、产业抱团发展等项目207个,产业抱团发展资金2351万元已全部拔付到带贫主体;产业到户奖补项目已完成验收,涉及4418户,发放资金601.33万元,到村产业已验收过半,第二批到户奖补项目正在审批,涉及资金163.05万元。加强产业全过程指导。安排技术指导员定点联系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和贫困户,开展了春季科技服务月活动,培训自种自养贫困户3412人次,对50名带贫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技术保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分别成立农业企业和农业工程复工复产工作指导组,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工作,指导218家带贫主体和贫困村产业项目及时复工复产,涉及带动分红贫困户6274户、务工贫困户607户,帮助带贫主体销售蔬菜、禽蛋、茶叶等农产品85.6吨。同时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结合珍溪村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开展好以“六个一”为主题的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局机关32名工作人员联系帮扶梅村镇珍溪村贫困户114户,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清一改”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攻势”,分镇街每月召开一次人居环境现场调度会,重点推进45个示范村和5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完成22个沿江重点村区级验收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5153次,参加教育4619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全区182个村清理村内沟塘1200多处、农村生活垃圾4万5千多吨、乱搭乱建2800多户、废旧广告牌4900多个、无功能建筑面积13万2千多平方米。完成自然村改厕7965口,占总任务的98%。做好2019年度2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省验收反馈问题补缺补差和软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加快推进2020年24个省级中心村工程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的70%,常态化推进2020年度24个省级中心村“五清”和改厕工作。

3、扎实抓好种植业生产。

基本情况:全区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稻:实施双季稻扩种计划,落实奖补资金120万元,今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5.91万亩,其中:水稻49.8万亩(早稻及再生稻13万亩,中稻30万亩,双晚6.8万亩)、玉米6.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9.41万亩左右。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油菜:全区油菜种植面积16.5万亩,总产2.7万吨。棉花:今年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和去年持平。茶叶:全区现有茶园总面积7.3万亩,建设标准化新茶园3020亩,其中采摘面积6.6万亩,全区茶叶总产量2200吨,农业产值1.8亿元,茶叶精制10700吨,产值3.6亿元,茶旅收入及茶叶门店线上线下销售等产值约3亿元,本年度茶叶综合产值达8.4亿元。园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4.4万吨,其中专业性菜地面积1.5万亩,大棚蔬菜播种面积0.4万亩。果树生产面积1.1万亩,总产量1.6万吨。食用菌生产500万袋(棒)。

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双季稻生产,全面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贴、稻谷补贴等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加大双季稻生产和“一种两收”再生稻种植支持力度度,引导种植“一种两收”再生稻30175.2亩,设立再生稻生产示范片3000亩,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及时排水保苗,调拨水稻种子1.57万公斤,补改种面积6.6万亩,开展受灾田块灾后管理面积58万亩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耕地支持保护补贴5600余万元,稻谷补贴1861万元,农民群众和种粮大户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绿色攻关等项目,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基地25万亩,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创建、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建立5000亩优质订单水稻示范片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2个,百亩技术攻关点2个。三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等,积极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在全区遴选136名技术指导员对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816户科技示范户和272个贫困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在不同农时指导农民开展春耕生产、灾后恢复和秋种秋收。今年以来,全系统共举办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茶叶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36期(次),培训人数4820人次,发放资料3.2万份,接受技术咨询1.8万人次,组织现场观摩会6次。今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17个班810人培训任务。四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病虫情报13期6500余份,发送短信8000余条,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建立3000亩防治示范片2个,农药负增长示范片20个,面积约2万亩,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建立监测点20个。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开展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益。全区现有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38个,从业人员1100人、拥有总机械装备2348台,日防控作业能力6.7万亩/日。今年来,实施无人机作业面积112.5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09万亩次,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1%。五是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继续开展燃汽、生物质颗粒等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的推广,全区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霄坑等主茶区达60%以上。依托池杨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全区建成首个茶园水肥一体化工程并投入试运营。

4、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

基本情况:总体增幅明显。据统计,全区畜禽饲养量957.1万头(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9%;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蛋类总产1.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养蜂1330箱、蜂蜜产量54吨。生猪:生猪饲养量增幅明显。全区饲养生猪3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8%;生猪存栏10.97万头,同比增长18.6%,其中能繁母猪0.8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出栏生猪25.4万头,同比增长16%。家禽:全区家禽饲养量增幅加快,全区饲养家禽919.4万只,较去年同期增加11.7%;存栏家禽362.8万只,同比增加5.9%;出栏家禽556.6万只,同比增长15.9%。羊:全区饲养肉羊1.1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6.4%;全区出栏肉羊0.5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18%;存栏羊0.61万只,同比下降14.7%。牛:饲养量略有下降。牛的饲养量为0.4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6%,其中:存栏0.12万头,同比下降2%;出栏0.14万头,同比下降8.3%。规模养殖户:全区共有畜禽养殖大户645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5户;其中:养牛大户(10头以上)28户、养羊大户(50只以上)22户、养禽大户(500只以上)404户、养猪大户(50头以上)115户、养蜂大户68户。

一是全面恢复生猪产能。出台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全面简化生猪养殖项目用地办理程序,落实生猪养殖用地150亩,先后协助上海慧力、江西正邦、双胞胎集团等生猪养殖集团做好猪场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上海慧力棠溪球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江西正邦棠溪镇东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江西正邦梅村镇珍溪村年出栏生猪5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等3个项目已动工建设,双胞胎集团梅街镇桃坡村年出栏肥猪10万头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帮助郑月明养猪场进行改扩建,新增生猪产能3.5万头,协助天酬勤公司获得农业银行500万元贷款、4家生猪养殖场争取贷款贴息16.99万元和引种补贴34.04万元。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0.97万头,生猪出栏22.75万头,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和81.25%。预计年末生猪存栏达11万头,出栏生猪达29万头,全面完成市下达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二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强防疫员和物资管理,抓好集中免疫,全区共完成注射口蹄疫疫苗10.97万头次,牛羊0.84万头次,注射禽流感疫苗358.9万只次,注射小反刍兽疫苗0.31万头次。三是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做好动物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共检测鸡血清样品1019份、鸭血清样品210份、猪血清样品265份。实行动物H7N9流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同时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疫情排查,严格规范应急处置,全面推进泔水禁用。今年以来,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5.8万个次、生猪832.6万头次。加强生猪和猪肉调运监管,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优化全区防控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点,设置杏花村高速路口为指定调运通道。

5、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新调整划定畜禽禁限养区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实行清单管理,一场一策。认真组织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76.5万元,已申报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的畜禽养殖场58家,已拨付省以上财政资金836万元,目前已完工53家。今年我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位于全省前列。二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镇街收储中心(点)5个,已验收4个,已建设秸秆“五化”利用企业9家,其中市忠友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秸秆沼气发电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市天元电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电子标靶荣获2019年省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金奖。今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目前已收储农作物秸秆1.4万吨左右。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做好耕地质量提升保护工作,建成全区主要农区和主要耕作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及预警系统,设立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79个,开展土壤墒情监测48期。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减肥增效集成技术和成果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建立水稻减肥增效示范片2.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1.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7.7万亩,肥料利用率达40.2%。全区化肥使用量比去年减少1%。实施农药负增长行动,以长江、升金湖、秋浦河和青通河等沿线为重点,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20个2万亩,全区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年度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2019年3.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任98%。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50%,2020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完成投资45%。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要求,2020年灾毁农田修复任务1.55万亩,已全部完成灾毁农田修复任务。

7、加强农业执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一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审定种子备案工作和市场质量抽检,开展了农资经营户农药安全防范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规经营农资行为。严格屠宰执法,规范屠宰行业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每月安排4次夜间执法检查,每星期安排2次日常巡查,以生猪屠宰厂和农贸市场为重点,严厉打击城乡结合部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行为,确保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867次、检查农资经营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512家(个)次,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农资投诉3起。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行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发放宣传单9000余份,督查指导共315人次,现场指导251家次,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企业337家,开具合格证21247份,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47.6吨。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民生工程,完成新培育“三品一标”产品实现追溯完成18个,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追溯2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入驻省追溯信息平台3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产品带追溯二维码上市20家,示范推广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15家。检测上传省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数据2833批次,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381批次,区动物监督所88批次,合格率均达99.91%。已采集、送检畜禽产品63份,开展“瘦肉精”抽检32.6份。三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成产地检疫共检生猪6.8万头、家禽37.5万只;屠宰检疫生猪3.1万头。以规模生猪饲养场为重点,加强对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管。今年来,共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341头、屠宰检疫环节不合格生猪64头。

8、全力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一是坚持主责主抓,夯实退捕禁捕工作责任。及时将长江禁捕退捕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考核。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调度,区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工作例会,累计拨付资金5390余万元,资金配套比达105.5%,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区领导包保联系镇街道、区直单位包保联系村和干部包保联系渔民“三包保”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帮扶工作,共安排19个单位163名干部职工全面包保9个镇街16个村292户渔民,要求包保职工干部定期走访,全面宣传退捕安置政策,帮助解决转产就业等问题,稳定退捕渔民思想,不留风险隐患死角。截止目前入户帮联1306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496个。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渔船渔民“回头看”信息采集工作,281户1311人持证渔民,和11户24人无证生计渔民及时录入系统,落实奖补资金3215万元,全面拆解在册渔船281艘、生计型船只51艘和涉渔“三无”船舶284艘。及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6次,举办退捕渔民就业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24个。我区686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转业,转产就业率达100%,292户1335人在册渔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18户符合低保条件全部享受低保,72户无住房的渔民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935.7万元。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大联合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行政执法力量,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区渔政执法中队)已于11月1日挂牌成立,中队核定编制56名,转隶人员已到岗到位,首批人员招录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完成招聘辅助执法人员24名。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由各镇街道开发公益岗位招录岸上巡护员,目前已落实巡护员105名。在全省率先建成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并投入使用,在秋浦河敏感区域安装5台雷达光电视频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远程监控。同时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配备联网式执法记录仪8台,进一步规范日常执法巡查。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和人民网宣传报道。四是坚持水岸协同,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工作。成立了长江段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指挥部,组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每个基地配备执法人员6人,配备巡逻艇1艘,辅助执法艇2-3艘,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已于9月14日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制定执法基地、护渔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等规章制度,开展培训,推进规范执法。针对零星偷捕盗卖行为,结合“三个以案”教育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和常态化巡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船1827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42起,其中刑事立案28起,没收、放生渔获物240余公斤;检查农贸市场、商超305家次、水产品经营户562次、餐饮服务单位2665户次,清除含“江鲜”等字样店招、牌匾88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0份,办理变更登记20户。五是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区结合工作动员会、部署会和调度会和退捕渔民就业培训做好禁捕退捕政策宣传和解读,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对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首批上岗的36名工作人员、区水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对24名护渔员进行禁捕退捕政策和业务培训,镇街对105名巡护员均进行了上岗培训。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人民网、新华网和学习强国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区新闻中心和宝地等媒体多次报道禁捕退捕工作。

9、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确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5%。扩大了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在做好茶叶、稻渔(虾)连作、莲藕等16个产业扶贫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基础上,推进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农产品特色保险工作,涉及育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险种。

10、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成立组织等关键步骤,清查账面资产总额8.2亿元,核实资产总额9.6亿元;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110.87万亩,其中农用地96.45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53307户、533739人,成立合作联社196个,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区具备改革条件的村共189个,占总村数的96.4%。截至目前,189个村基本完成“三变”改革工作,其中:通过与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的村数111个,已产生收益的村数105个。积极推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工作,制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办法,对50带头人进行培训。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宅基地检查监管。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根据“一户一宅”原则,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通知》,对今年4月3日以来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进行全面摸排,依法依规查处并抓好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已责停责改21起。组织开展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及清理整治,对全区2013年以来乱占耕地建房情况问题开展全面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11、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成立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风险隐患机制,狠抓责任落实,通过对农业农村领域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涉及到主要包括肺炎疫情防控、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农产品区域卖难问题、提高产业扶贫效益、项目实施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和“老兽医、老农技”群体方面等,积极做好各项风险化解,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12、积极谋划农业重点项目。以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其中中央及省级项目21个,市级储备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项目库建设。同时发挥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现已谋划编制了23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40.4亿元,其中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个,总投资9800万元;产业振兴项目12个,总投资约35亿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个,总投资约1.4亿元;物联网农产品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约2亿元;其他项目3个,主要是秸杆综合利用、人才培训及农村危房改造,共投资约6450万元。

13、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委具体要求,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中,扎实开展以整治“吃喝风”为重点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将反对形式主义、贯穿始终,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力戒形式主义正负面清单等制度,探索建立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帮扶责任人联系贫困户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加强机关和二级机构管理,定期开展机关作风检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办事行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坚持抓好党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

二、2021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航,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段禁捕退捕等各项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1、巩固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2、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狠抓水稻、油菜、茶叶、蔬菜和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服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生猪产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完成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高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

3、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根据《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强龙头、建基地、塑品牌”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以茶叶、九华黄精、稻渔综合种养、菜篮子、秋浦花鳜以及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本地特有农产品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总量提高、质量更好、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提升,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大对西山焦枣、霄坑茶叶、秋浦花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2021年计划新发展六大产业生产基地4万亩,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力争2021年全区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50亿元。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稻虾种养、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4、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地域特色,以点串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健全完善长效管护制度,推进建设24个左右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00个左右美丽自然村庄,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以上%,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肥料、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生猪屠宰、农机等领域的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力争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个。加强农村宅基地监管,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查处并进行整改。持续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做好渔民安置保障,确保退捕渔民“四有一畅”,“六无四清”等重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7、继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对已实施“三变”已改革的村,结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对其新上项目和上级拨付资金等,指导进行“三变”改革。对暂不具备“三变”改革条件的的村,适合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三变”改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和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主要成果和工作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总产在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基础上向600亿斤目标迈进。同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林业产值、园艺特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25.5亿元、643亿元、555.9亿元和2150亿元,分别增长88.4%、167.1%、126.9%和1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6元,比2005年增长61%,实现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和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村屯改造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27.06亿元,共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建设项目2.3万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4205个。在2006―2007年试点阶段,全省重点建设了108个试点镇、1276个试点村;在2008―2009年深入实施阶段,全省又启动建设了10个整体推进县(市、区)和2055个推进村;201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利用3年时间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三)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全省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有利政策,全面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项建设。过去五年,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6万公里,已由实现“乡乡通”、“村村通”开始转向“屯屯通”和“户户通”;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36万个;新建农村变电站146座、10千伏以上线路4000多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新开通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4871个;实现“乡乡通宽带”,建设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5254个;建设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建设村部、农民夜校、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共计1826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252.54万人,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6.7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0万人,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80元;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61%,为13.6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同时,围绕整治农村环境,全省还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公共厕所等38.5万个,修建垃圾处理场(点)3.3万个,完成村屯绿化23365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05万盏,改围墙82969万延长米,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专项投入不断增加,资金带动效应明显 2006年省里设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到2010年累计投入9亿元。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16.32亿元、各级各部门单位投入14.74亿元、整合项目投入46.43亿元、社会捐助投入3.9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是省投入专项资金的25.23倍。

(五)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省里不断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帮扶责任落实、重点部门责任分工、派驻指导员工作等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深化了统筹城乡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等各方面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从本地、本系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

(六)广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五年来,省里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去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同时,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领导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2006年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根据省领导变动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省里的要求,9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上,全省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和大专院校、1000家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全面推行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组织这么强的领导力量、这么多的部门单位,连续多年集中推进一项工作,在我省还是少有的。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

“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推进示范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启动1000个示范村,全省示范村建设总量达到2000个。进一步强化示范村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

大力实施万村提升。全面完成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出以下七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围绕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重点是全力实施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工程、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强化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2万公里,力争实现所有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三是农村电力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总投入45.2亿元,着力解决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电力由村屯向农田延伸。四是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炉和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新增户用沼气池10万户,大中型沼气100座,秸秆气化站100个。五是农村房屋改造。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实施好农村“暖房子”工程,逐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行农村统一建楼和社区化管理,提高建设标准,改善居住条件。六是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行政村都要办好标准化卫生所,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七是农村教育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全面建成6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达到10000个,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文化(图书)室和文化休闲广场。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八是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全面完成8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盲村”建设任务,三年对1000个示范村普及农村广播“屯屯响”;新建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140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100%。 同时,继续对旧村部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九是农村卫生厕所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设61.4万座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十是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按照“一乡(镇)一站一车”和“一村一队一泵”的标准,加快农村消防站点建设步伐。

(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达到100%,实施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加快实施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普惠农视频网、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大院、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园区、农民夜校和农家书屋等重点科技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农村救助水平;全面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避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资连锁店、农民放心消费连锁店、便利店200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00个,现代流通网络覆盖、辐射全省70%的乡镇村屯;进一步完善农村文体活动、餐饮娱乐、洗浴、邮政、托老托幼等便民服务。

(四)综合整治村屯环境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环境优美、院舍整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全省所有村屯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完善村内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弃物等得到有效处理,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鼓励和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建设标准化粮仓。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以深化和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建设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工作,加大对矛盾问题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主管理难点村、经济发展薄弱村的整顿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后备干部,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富民工程”,深入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先锋群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要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综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积极开展“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七)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和谐村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明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实施富民工程三个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有为,努力奋斗,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确保明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标准 重点抓好以下四点: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特色,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产业新格局。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要及早谋划明年的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农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紧迫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多方筹措,力争多上项目,多为农民办实事。要通过项目建设,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三是增强投入能力。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示范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建设投入。明年市(州)、长白山工委会和县(市、区)都要争取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积极打造样板村。要突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明年每个县(市、区)都要下大力气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要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提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功能,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和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承载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明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是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村屯建设方向定位。当前,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呈现出“四集中、四化”的新趋势,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我们要积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这种大趋势、大变化,相互学习,主动站位,借鉴经验,扎实推进。二是抓好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前几年,我们已经完成了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农村道路、河流、产业、村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2011年我们还要引导地方投入,对于没有完成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力争在近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是抓好示范村规划。今年,全省各地已经启动了1000个示范村规划,主要是做好总体规划、经济规划、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 “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总体上已经完成70%。明年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没有启动的要抓紧启动,正在编制和审定的要抓紧完成。四是注重功能分区建设。各个村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建设规划。居民生活区要按照不同面积、不同单元统一规划,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秸秆燃气的“七通”,规范建设节约土地、设施配套、座落有序的农民新区。

(三)大力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 实施“暖房子”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城市和城镇的“暖房子”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农村的“暖房子”工程也应该提上日程。据调查,我省冬季砖瓦房保温防寒效果较差,室内平均温度仅能达到10℃,比城市楼房低8~10℃,同样用煤取暖,农村要比城市多耗煤一倍以上。加之我省农村幅员面积大,人口比重较多,农村实施“暖房子”工程,任务更重,要求更为迫切。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必须加快农村改厨、改炕、改窗、改建筑结构的步伐,积极推行使用塑钢门窗、吊炕、地火龙、吊顶,应用新型环保节能墙体材料,做好外墙保温层,新建住房要推广新式农居,提高房屋保温防寒能力。采取上述措施之后,住房温度可以提高5~8℃,效果十分明显。要开发利用新兴能源、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新建居民区有条件的可开发使用地下热水和地源热泵取暖,大力推广和普及大型秸秆气化站供气、秸秆气化炉取暖、大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以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去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之后,各地对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今年新农村支持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就达到13个。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暖房子”工程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取暖增温难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还能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环保,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农村“暖房子”工程的示范引导,省里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可以先行先试,到2012年争取1/3的示范村保温房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宣传、示范和引导,调动农民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积极性,加快农村“暖房子”建设步伐。

(四)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2011年,各地要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硬化措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在春秋各集中1个月时间,突击攻坚,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要做到全面组织、全面发动、全民动手,打一场环境卫生治理攻坚战。二是狠抓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农村道路、排水沟、院墙、植树、栽花、种草、亮化、垃圾处理场点、卫生厕所等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搞好人畜分离;加快农村秸秆气化站、气化炉、大型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建设步伐,综合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积极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增值增效,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今年,梅河口市、柳河县都投入几千万元,集中搞了公路沿线院墙和排水沟的建设,成效非常突出,做到了环境整治连片成网。各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也都抓出了各自的环境成片整治的典型,效果也非常明显。明年,各地在环境整治上,仍要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整治,突出连片整治,突出整村整治,突出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村屯面貌才能大为改观。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程度高,广泛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要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要及时组织各级新农村办、基层干部群众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强干劲。近一、二年,我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值得参观学习,希望各地要搞好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互促共进,共同提高。

(六)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各地普遍加强了领导,特别是一些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明显加大,开创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2011年,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要召开好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明年5~6月份现场会议在吉林市召开,力争做到高规格、大规模、重质量、求实效。二是建立完善领导组织。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责任制。三是继续强化帮扶工作。主要是加强工作培训和指导,加强督促和调度,加强衔接和落实,加强检查和考评。四是积极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视察和观摩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加强办公室建设工作

各地新农村办作为党委、政府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协调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能,尽职尽责,高效率开展工作。因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办自身建设,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干劲足的队伍,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高度摆位 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是统筹城乡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立足点。因此,抓好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摆位要高,谋划到位,推动得力,切不可出现抓的不紧、组织不到位、成效一般化的问题。分管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全力以赴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构 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职能明确、组织有力、省市县三级配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今后,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强机构建设,充实和配备精干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同时,省里将各地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年末综合考评,以利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之后,村干部普遍反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而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明年,省里将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每年也要举办一次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工作谋划 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我们各级办公室的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从这次各地汇报情况看,采取召开现场会议、举办培训班、组织人大政协视察、开展县(市、区)之间联检互检、到外地专项考察、工作督查督导、请领导到点指导工作、实施帮扶工作对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各地要积极运用和借鉴,定期举行新农村建设相关活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上一篇:人居环境整治整改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