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23:59:04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引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人物也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伟大人物的历史诞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从而都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基点,对中国共产党农村“群众路线”思想做初步考察。

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必然性

(一)历史条件:于一九二0年发表的《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可以说明:提出湖南农村“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在当时的“地方自治”思潮和运动中,提出“湖南共和国”的政治构思。湖南古为蛮地,周为楚国,汉为长沙国,唐为节度使地,宋为荆湖南道,元明清三代为湖南省。这四千年历史来,“湖南人未尝伸过腰,吐气。湖南的历史,只是黑暗的历史;湖南的文明,只是灰色的文明。”(1)入近代以来,湖南在戊戌时期的新政被镇压,湖南的辛亥革命被阻。民国以来,军阀汤芗路、傅良佐、张敬尧对湖南的蹂躏,所有这一切,都是湖南受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大一统的压迫束缚。从湖南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湖南民众遭受到的极苦,势必要进行彻底的革命,革命就应该依靠群众的力量。

1926年下半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进军,全国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影响到联合的国民革命军内部一部分人的利益,各地各个阶级对农民运动褒贬不一,特别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完全陷入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也对农民运动进行责难和压制。为此,走访、调研湖南省各区,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组织、发动、依靠农民群众的角度来回答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群众”。只有“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才能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

(二)理论准备:早在刘师培的《悲佃农》、《论中国田主之罪恶》文章中,就有表述农民生活的艰苦,号召农民起来革命的思想,但刘师培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被中国的先进分子吸收,并认定其是正确的指导思想,会引导中国人民走出极苦的生活境地。1917年,青年提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注意工人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思想。1922年7月,党的二大召开,并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文中提出“系统合理的宣传,在乡村必要的,工人阶级,若是至少得不到乡村劳动者一部分赞助,或至少不能使一部分落后乡村在政治上守中立,他是不能胜利的。”这一点可以明确我们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重视乡村中的劳动者。文中还明确规定了“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1926年3月,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全面、详细地阐述农民在革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党内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合作,忘记了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另一种倾向是以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2)),并详细分析了农村中半自耕农和贫民的生活艰苦,及他们的革命性。明确表示: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中国农村的问题也就是这些人的问题。1926年6月,党的三大中《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一文指出:中国的革命就是小农佃户反抗,并反动政权的革命,必须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这就体现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农民的革命,必须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的使命。1926年11月,《关于国民军中工作方针的决议》要求把农民运动看作与军事工作同样重要,“党要到农民中去”、“军队与农民相结合”。这都体现了党对农民的重视,为以后党到农村中实行群众路线提供了理论准备,也体现了时代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农村中的群众路线,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容

有了上述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条件,必然会促使实践运动的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告诉我们,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在农村中走“群众路线”。1927年3月,为应对国内外对中国农民斗争的质疑写下了这篇经典文献。

(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农民的组织”思想

湖南农民运动是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革命运动,但农民运动真正的起源是在广东。北伐战争前,广东农民运动发展之快,规范影响巨大,其影响波及各个省的农民运动,各个省的农民运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各个省建立了不少的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日益增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第一件大事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亲自走访湖南湘潭、湘乡、衡山几个县进行调研,例举农民协会的数量和农协领导群众的数量来表示农民的组织力量。正如其所说“这种惊人的加速度的发展,是所有一切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孤立,使社会惊为前后两个世界,使农村造成大革命的真正原因”。又如《报告》中第二、三件大事件,在政治上、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给予农协会很大权力打击地主阶级,让地主阶级没有发言权,给农协会里的农民享用权力,从而压制地主阶级的特权。再如《报告》中第四、五、六、七件大事,组织农民武装集团,一切的封建集团。上述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在《报告》中的“农民的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最终束缚在农民上的一切枷锁。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农民的发动和宣传教育”思想

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将农村中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要想将农民组织起来,不是光靠口号,就能组织起来的。它必须时刻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农民自身利益得到解决,自然就会组织起来,与无产阶级相结合,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如何发动农村中的农民群众?我们先从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来说明。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生活极为困苦,他们既要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盘剥,又要封建地主的压榨,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自由和发言权。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首先要解决农村中农民的问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如何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其生活问题,让其吃饱穿暖,有自由权和发言权。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农村中农民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农民只有打倒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才能分到土地,才能使自身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才能使其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我们的党员必须坚定革命信心,宣传好“打倒地主,有利益于农民的利益”。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动力,才自已而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分层次提出了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富农采取孤立的原则,因为革命对他们的损伤,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应采取鼓励的态度,向他们多作解释,争取他们早日加入农会。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是我们的主要革命力量,这部分农民群众是最积极的,他们会为自身的利益而参加到革命中来,我们党只要对他们多作宣传,宣传革命的好处。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中,就有对农民群众的发动宣传教育工作。如第八件普及政治宣传中讲到“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他们用简短的标语、图片和讲演,让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和普及,最终广为流传。这种政治宣传,容易发动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更快、更有效的组织起来。又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九件大事“农民诸禁”,就是加强农民群众文明教育,教育农民群众自身对社会恶习进行反抗,并清除农民群众自身存在的各项陋习。再如第十二件大事“文化运动”。农民群众中大多数没有文化,他们不能接受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已。现在,农民群众开始自已办夜校,平均每乡一所农民学校。农民群众可以在农民学校学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思想,并用学习来的先进知识武装自身,开展斗争。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依靠农民群众”的思想

在整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充分体现了“依靠农民群众”的思想,这个思想贯穿全文。从文中的十四件大事可以说明,如果不依靠农民群众,就不可以有农民组织,农民组织也不可能强大,反动派也不可能害怕。依靠农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在中国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众在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必须重视农民群众的力量。只有重视了农民群众的力量,并对他们进行必要宣传、教育、发动、组织,他们才能与先进的无产阶级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对抗异常强大的敌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启示

(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仅开启了中国农村“群众路线”思想,也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初步形成,更是个人思想的重要转变,但它没有形成科学的“群众路线”概念。真正形成“群众路线”科学概念是1929年第一次公开使用“群众路线”这个词。1929年9月,在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强调要树立群众观点,重视群众工作,明确提出各项工作都要经过群众路线。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坚持组织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治”的道路。即使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任务的转变,也能继续坚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路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中群众路线,使得我国在建国初,农村的生活水平大有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注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农民的全面发展。1978年,邓小平同志坚决支持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贸工农一体化的惠民政策。以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在《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充分体现了“三农”精神,“中央要求,省、区、市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地(市)、县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三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所谓深入农村,就是要深入到村到户,特别要到贫困村,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在农民中交一些知心朋友。”新世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是亲历亲为坚持农村“群众路线”的行事风格,为农民办实事。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会议上,都发表重要讲话――群众路线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向标。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更加注重农村“群众路线”的实施。2013年7月,深入河北省农村,开展“群众路线”的调研、指导工作。上述这些,都体现我党在不同时期的“群众路线”与中国革命与改革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群众路线”的新型道路,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群众路线”思想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从提出到形成、发展历经了九十二年的历程,它指导着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群众路线”又为中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进一步建设中国的经济。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我国的人均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方面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才能得到解放,我国经济现代化才能有所发展。这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调动人民群众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建设。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经济建设的体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重视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党的建设离不开群众路线。《十报告》中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并着力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始终要以“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建设我们的执政党。只有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的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党才能自身发展,并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党的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注释:

(1):《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载于1920年9月湖南《大公报》。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

历史背景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怎样问世的呢?从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在全国许多地方开展起来:湖南、广东、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农民运动发展势头良好,至1926年6月,农民协会已遍及粤、湘、鄂等17个省,全国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组织,入会会员达915万多人。

因为农民运动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旧恶势力等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因而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变革。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很快使各地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旧恶势力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冲击,这不仅遭到其利益保护者兼既得者——和封建地主豪绅的共同诋毁和大肆破坏,也遭到中共内右倾错误领导的怀疑和责难。其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就不愿意接受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主张。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1927年春夏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让中共的力量和农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

二、深入湖南县乡多地作

认真调研考察

为了回击和驳斥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对农民运动的责难,1927年1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从湖北回到湖南长沙。从1月4日到2月5日,他在中共湘南地区执行委员会第一届执委委员戴述人等陪同下,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在乡下和县城,广泛地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考察了韶山的农民运动,不但因为这里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是他亲身领导发动农民运动的第一块“实验田”。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后,为了取得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1925年2月初,利用养病的机会从上海回到故乡韶山秘密开展农民运动。同年6月,在主持下,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党支部成立。这次回韶山考察,就是在韶山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人的协助下,通过走亲访友、访贫问苦的形式,广泛接触农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道路,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发展农会组织。

在湘乡县调查时,当地的农会干部向汇报说:“县里有个大土豪逃到长沙,到处攻击农民运动。他说‘那些一字不识的黑脚杆子,翻开脚板皮有牛屎臭,也当了区农会的委员长,弄得乡里不安宁’;留在乡下的小劣绅怕打入另册,却愿意出10块钱要求参加农会。”鼓励他们说:“对这样的大土豪我们要打击,对贫下中农我们要依靠,对中农我们要团结。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不团结。别国群而不散,我国散而不群;别国强,我国弱;别国富,我国穷;别国工业发达,有飞机大炮,我国仍是大刀长矛多。要想国家强盛,人民不受压迫和剥削,就要起来干革命,团结起来,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在醴陵县考察时,农会干部报告:醴陵县有个诨号叫“乡里王”的土豪易萃轩,最初极力反对农会组织;后来看见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很有生机,他怕站在农会的对立面受到打击,便调转方向又是向农会干部低头作揖、又是给乡农会送上“革故鼎新”的金匾,并希望加入农会。听后说:“这就好得很,说明农民运动有前途呀,一切权力就应归农会!”

在32天的考察期间,就住在农会或农民的家里,吃农民自己种的地瓜干、萝卜、青菜和辣椒,每顿饭都主动付饭钱。2月5日,结束考察回到长沙后,先在中共湖南区委作了几次《关于农民问题的报告》,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真实

反映了农民运动情况

1927年2月12日,回到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驻地湖北武昌。因当时反对农民运动的调门很高,并攻击农会干部和农民是土匪,提出要派兵镇压。各地的农会干部和群众也呼吁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并公开农民运动的真相急需要一篇来自基层一线的报告,让社会各界了解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回到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所在地湖北后,顾不上休息一下,就在武昌都府堤41号住所的卧室内,开始埋头伏案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他考察深入基层,手头拥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半个多月认真梳理、草拟提纲、撰写文稿、多次修改,最终于2月底写成了这篇重要的马列主义文献。

在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及时明确地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对策,他的基本思想是:第一,热情支持农民运动,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在报告中称赞“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第二,指出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认为,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是农民的民主势力封建势力的革命。因此,极力主张“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肯定了“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意义。第三,精辟地分析了农民的各阶层,指出贫农是农村中最革命的力量。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具体内容中,摆了许多生动的事实:第一部分是回答了人们对农民运动不同看法的问题。一是“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用湖南农民运动的事实,否定了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二是“组织起来”。他看到“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如湘潭、湘乡、浏阳、长沙、醴陵、宁乡、平江、湘阴、衡山、衡阳、耒阳、郴县、安化等县,差不多全体农民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三是“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他在湖南看到农民“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四是“糟得很”和“好得很”。他指出:农民运动“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五是所谓“过分”的问题。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力。”六是所谓“痞子运动”。通过湖南农村的事实,为农民运动正了名。七是“革命先锋”。在报告中指出:“对于一件事或一种人,有相反的两种看法,便出来相反的两种议论。‘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锋’都是适例。”他的结论是后者。

第二部分则是具体介绍了湖南农民运动的十四件大事:在报告中说,“一般指摘农会的人说农会做了许多坏事。我在前面已经指出,农民打土豪劣绅这件事完全是革命行为,并没有什么可指摘。但是农民所做的事很多,为了答复人们的指摘,我们须得把农民所有的行动过细检查一遍,逐一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怎么样。我把几个月来农民的行动分类总计起来,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之下总共作了十四件大事,如下所记。”第一件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第二件政治上打击地主。第三件经济上打击地主。第四件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第五件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第六件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第七件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第八件普及政治宣传。第九件农民诸禁。第十件清匪。第十一件废苛捐。第十二件文化运动。第十三件合作社运动。第十四件修道路,修塘坝。总结这十四件事时指出:“总上十四件事,都是农民在农会领导之下做出来的。就其基本的精神说来,就其革命意义说来,请读者们想一想,哪一件不好?说这些事不好的,我想,只有土豪劣绅们吧!”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还热烈赞颂大革命中的农民群众乡村封建统治势力的革命行动和历史功绩,尖锐地批评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中国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他明确地提出,一切革命的党派和同志,都应当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前进,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更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他强调,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从政治上打击地主,摧毁封建武装,重组农村政权。这是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之后,进一步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

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后反响强烈

从1927年3月5日起,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先后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报、汉口《民国日报》《湖南民报》等报刊上连载。当时主管中共中央宣传工作的瞿秋白非常重视这个报告,他于3月间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发表了这篇文章的前两章。同年4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为书名,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单行本出版发行。瞿秋白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1927年5月27日和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杂志俄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国际》先后以《湖南的农民运动(报告)》为题,转载了《向导》刊载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布哈林在执委会第八次全会扩大会上谈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说:“我想有些同志大概已经读过我们的一位鼓动员记述在湖南省内旅行的报告了。”并称赞这篇报告“文字精练,耐人寻味”。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后,很快就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在湖南,广大农民群众从掌管乡政权发展为要求掌管县政权,从减租减息发展为要求没收地主土地和公平分配土地,农民群众夺取地主武装、扩大农民武装的斗争也进一步开展起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在随后、相继背叛革命的极为险恶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工农群众,从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中成功地转向土地革命战争。

的这份报告问世后便好事连连,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新任了三个职务,都是关于农民运动的:3月20日,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正式组成,担任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4月2日,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邓演达、徐谦、顾孟余、谭平山、等五人组成土地委员会;4月4日,先期已开课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补行正式的开学典礼,邓演达、、陈克文为农讲所常务委员,负实际主持之责。

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距今已经发表90多年,这份报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使我们真正懂得农民是革命的最主要的同盟军。这份报告还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论什么问题只要深入群众中去就不会成为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当前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读这份报告,仍然给人以启迪的作用。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首先,调研需解决为什么调研这个问题,即调研目的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确调研目的。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一定是想了解情况,为开展工作提供切实依据。同志花了三十二天的时间到__农村考察,撰写了《__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反响甚好;,为了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理性、更加科学,领导下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频繁扎实的基层调研,定为每一位领导者一年工作的必修之课;据有关媒体报道,每一年都在基层作两个多月的调研活动,现已成为总理特有的一种工作方式。然而,现在我们不少的党员干部搞调研的目的并不是很明确,即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样的基层调研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和压力,最为紧要的是没有什么任何意义。调研目的明确是基础调研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好制定调研方案,选择好调研地方,我们的调研才有的放矢。

其次,调研需解决向谁调研的问题,即调研对象问题。同志在《__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到的道理,完全相反”,出现了“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总理下基层调研,经常甩开当地官员,独自一人到农户家了解情况。故此,选择好调研对象是搞好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一环。而我们现在所谓的下基层调研主要是听当地官员汇报,到群众中走走往往流于形式。试想,群众和当地官员的意见是否完全一致?毋庸置疑,下基层调研,当地官员的汇报固然要听,这有助于宏观把握情况,但更要直接到群众家中、到农民田头,面对面地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流,拉家常,嘘寒问暖;还要经常临时性地要求下车,不打招呼地看一些没有事先安排的“点”,这样不但能看到真实的情景,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了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民意。

再次,调研需解决如何调研的问题。即调研的方式方法问题。现在的基层调研基本上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找一份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解;接着向基层单位发出通知,让其作好准备,届时恭候迎接;第三步是通知所属新闻媒体派记者随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最后是利用一天半晌,走马观花看一看,例行公事搞座谈,向基层单位要份材料写个调研报告,这样,基层调研活动就基本宣告结束了。基层调研要想取得实效,在程序上必须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围绕工作难点和突出问题确定调研主题;二是根据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提纲,对调研内容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责任人;三是到现场深入开展调研。在具体的方法上,可采取“听、看、问、谈”等方式进行。“听”:即听取基层情况汇报。“看”:即实地查看现场、查看资料。“问”:即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基层群众。“谈”:即与基层群众交谈,掌握情况。在调研过程中,要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

最后,调研需解决如何抓落实问题。通过基层调研发现了发现,但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到基层调研,发现和搜集到了一些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的一定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要向基层群众做好解释说明,不能将问题往基层一推,或者回来后便束之高阁。而我们有些领导下去调研,发现问题时,不是自己要想办法怎么去帮助解决,而是要求基层单位和干部怎样去解决,而至于基层到底会不会解决,解决的又怎样,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就在这些官员的“推卸”和“要求”下成了“口头指示”、“口头落实”。旨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如果离开了落实,也就失去了意义,变成了领导的“秀场”。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考察考评――落实党组织的政治把关权

组织考察。由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从机关干部中抽调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有一定干部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察组,对符合基本条件的报名人员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参选人平时的基本表现、对群众的基本感情、个人的基本素质。考察采取召开党员干部访谈会和普通群众走访测评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参加访谈会人员包括全体村组干部和随机抽取的党员代表,参会人员现场填写考察表格并接受单独访谈。走访的普通群众一般为40户。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形成书面考察报告。测评结果较差或在访谈中大多数群众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差、个人品行不好或基层工作能力弱,不适宜担任村(社区)干部的,经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研究后将予以淘汰。

组织考评。由镇(街道)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和企业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考评组,对通过考察的人员以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评。面试题目紧扣农村工作实际,主要是了解面试者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能力。整个面试过程公开公正,参选人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考室和面试号,回答完问题后当场打分,现场亮分,并由参选人签字确认,面试不及格者即被淘汰。

结果公示――落实群众的知情权

考察考评完成后,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将考察情况和面试情况公示到村、组,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促进广大群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参选人的实际情况,供党员群众公推直选时参考。

公推直选――落实群众的选择权

把班子成员的选择权交给党员群众,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总数不少于200人)对通过“两考两示”的报名人选进行公开投票,产生2名书记候选人和3名委员候选人。召开直选大会,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群众代表列席会议。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ⅹⅹ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附:

关于赴ⅹⅹ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全县上下大干工业、大上项目的热情, 6月2日至10日,我们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赴ⅹⅹ市六县(市、区)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ⅹⅹ,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ⅹⅹ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ⅹⅹ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例子)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ⅹⅹ市各县(市、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例子)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考察团参观的ⅹⅹ市几个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例子)

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党委政府的负责人,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例子)

二、分析ⅹⅹ,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从总体上讲,ⅹⅹ市各县(市、区)思想体制障碍克服得好、主体主动性调动得好、发展环境打造得好、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些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超前的思想意识,赋予了他们宏大的气魄。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敏锐的发现机遇甚至主动的创造机遇,能够动态的、创造性的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与他们相比,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存在唯条件、唯客观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信心;有的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有的看问题总是先看到困难,而不会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障碍,是我们落后的根源,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外向型经济格局,提升了他们发展的速度。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兴县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上敢探索、敢尝试,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虽然我们也把“开放兴县”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招商引资经验,但实事求是的讲,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

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他们腾飞的基础。“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经济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ⅹⅹ市各县(市、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以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纳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区发展,形成了聚集效应,拉动了经济发展。就我县来看,近年来自己与自己比,迈出了不小的步伐,拉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引进培育了一批项目,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ⅹⅹ各县(市、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饱满的精神状态,铸就了他们永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小圈子”,放眼全市全国的“大范围”,瞄准先进,奋起直追,以一种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__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附:

关于赴__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中共__县委 __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全县上下大干工业、大上项目的热情, 6月2日至10日,我们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赴__市六县(市、区)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__,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__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例子)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__市各县(市、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例子)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考察团参观的__市几个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例子)

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党委政府的负责人,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例子)

二、分析__,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从总体上讲,__市各县(市、区)思想体制障碍克服得好、主体主动性调动得好、发展环境打造得好、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些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超前的思想意识,赋予了他们宏大的气魄。__市各县(市、区)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敏锐的发现机遇甚至主动的创造机遇,能够动态的、创造性的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与他们相比,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存在唯条件、唯客观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信心;有的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迈不开

步子;有的看问题总是先看到困难,而不会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障碍,是我们落后的根源,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外向型经济格局,提升了他们发展的速度。__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兴县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上敢探索、敢尝试,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虽然我们也把“开放兴县”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招商引资经验,但实事求是的讲,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

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他们腾飞的基础。“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经济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__市各县(市、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以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纳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区发展,形成了聚集效应,拉动了经济发展。就我县来看,近年来自己与自己比,迈出了不小的步伐,拉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引进培育了一批项目,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__各县(市、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饱满的精神状态,铸就了他们永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__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小圈子”,放眼全市全国的“大范围”,瞄准先进,奋起直追,以一种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优越的创业环境,实现了他们跨越发展的梦想。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__市各县(市、区)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连锁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学习__市,就必须进一步树立“环境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从“干部”的层面提高到“全民”的层面,努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

三、学习__,推进我县更快更好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在感叹__市六县(市、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致表示,要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成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__市各县(市、区)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大家必须坚决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变,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研究政策,灵活运作,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就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实干中求完善。

二是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县,不论从短期还是从长远看,工业化这一课补不上,结构就难以优化,经济就很难翻身。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继续按照“全党抓经济,龙型为主线,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思路,坚持不懈的抓投入、上项目,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以业兴企、以企兴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__市各县(市、区)的发展实践表明,招商引资是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基本县策的地位来认识,全力以赴跑资金、引项目。要借鉴__市的经验,抓好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充实,重点是要抓好对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该砍掉的坚决砍掉,对违规收费、违法施政的严肃处理。

四是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能否得到有效破解,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要学习__市各县(市、区)解决焦点、难点问题的胆识和魄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落实政策中发现新机遇,在发展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借鉴__市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繁荣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关键是要抓好农民增收和农村的规范化管理。在推进农民增收上,重点是要推进农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多元化转变,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工商业者,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在学习了会议精神后,__乡对区域范围内进行调研考察,重点是围绕“党群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及新农村建设这三个载体,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

20__年11月27日上午,中组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视频会议,在学习了会议精神后,我乡对区域范围内进行调研考察,重点是围绕“党群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及新农村建设这三个载体,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展开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对“三级联创”活动情况调研的考察报告。

一、__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情况

__乡下设1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1个,共有党员930名,其中农村党员775名。

二、__乡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情况

1、我乡认真开展“五个一”学习活动、素质教育等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立了“党员示范户”,每个村党支部成员中有1名以上致富能手。

3、积极抓好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核桃基地建设。通过召开现场培训会,抓好科技示范,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烤烟、茶叶、核桃、甘蔗。

4、组建乡、村、组(户)三级党员电教网络,充实更新村级电教设备,完善村级党员电教活动室。

5、认真做好“三个培养”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三个培养”,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创造了条件。

考察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的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基层党支部建设抓起

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体系中起政治核心作用。要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首要的是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其中关键是要做好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工作。近年来,__乡针对农村的实际,以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龙头,带动创新和完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取得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效果。

2、开展党群共建致富联合体活动。

要以党员致富户或村组党员干部为带头人,以资金、技术、项目、劳动力为纽带,按照“互惠互利、自愿结合”的原则,构建“党员创业大户+农户”、“党员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党员购销联合体+农户”的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农村党员骨干队伍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巩固和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3、重视发挥党组织在整个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农村管理机制。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多样化和自主化,党组织实施领导管理的形式也要创新。以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为龙头,通过对村级组织管理体系的整合,做到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分工合作和有机统一,并牢牢确立农村党支部在村级管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管理具有切实保障。

4、开展“递进培养”活动。

农村群众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时间:2006-4-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在“乡村变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近期,由建设局何少杨副局长和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邓中生副主任带队,邀请市委农办、规划局派员参加,组织建设局有关科室(单位)的人员和港口、板芙、三角3个镇的镇村干部等一行20人,到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通过参观德庆县的武垄村和金林村,我们深深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象春风吹暖农村大地,一场群众性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在德庆县蓬勃开展,农村大地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中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肇庆市德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况和特点。

从2003年始,德庆县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积极教育、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7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312个生态文明村,占全市的44.7%,并有33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占全市的85%,以上两项工作均走在该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垄村——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武垄村是德庆县武垄镇的一个自然村,是广东省建设厅、肇庆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和德庆县建设局三级共建的生态文明村试点。现有165户,820人。全村居住面积2.9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3万元。在省、市、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组织义务投工6000多个工时,投入资金90多万元,实现改水改厕率达100%,铺设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和露天厕所480多间,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种植果树、花卉1000多棵。村里东西两面建有8个沼气池,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3条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同时,还改造了村口广场景观、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统一规划建设了具有融入当地建筑特色的“镬耳楼”,其中,第一期8栋住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将动工兴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德庆县别具特色、高标准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广东省卫生村,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㈡金林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金林村是德庆县官圩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410户,常住人口1617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该村曾是德庆县出了名的“问题村”,村里环境条件较差,“脏、乱、差”问题突出。2003年初,该村实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巷道硬底化等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发展,成为了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同时,该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优势,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文章,成为了广东省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效应为金林村带来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把发展二、三产业当成新的创收途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到15%,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康。

二、几点启示。

肇庆市德庆县是我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级市,在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中,给我们以下启示:

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德庆县大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以及我省领导曾亲临德庆县调研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对当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德庆县建立健全了层级领导体制,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资金是重要保证。德庆是山区县,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该县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钩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在“村集体自筹”这一点上,该县坚持不向群众摊派要钱,而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将乱占乱建的集体土地收回,重新规划宅基地投标,集体山林旱地租赁承包经营,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村民主要以义务投工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德庆县的先进经验表明,在创建活动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果带给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生态文明村建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德庆县一方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技术、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创建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协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妈祖文化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生个人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