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00:02:21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全面小康村创建为抓手,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目标

集中利用麦收前的这段时间重点抓好对生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养殖场粪便、农村“三大堆”、违章建筑等方面的整治,并逐渐转入经常性活动,使之逐步形成碧水、蓝天、绿树、村庄遥相呼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宁静优美的新农村。

三、环境整治标准

本次活动主要突出驻地卫生和村庄卫生两个重点,其整治标准如下:

(一)驻地环境整治

1、清理环境卫生。配备专人清理街巷、居民区、集贸市场、公路、河塘的垃圾和杂物,做到日产日清。

2、规范经营秩序。驻地两侧门店做到门店外、人行道上无乱摆物品、无占路经营、无探头经营,实现沿街、沿路工商业户退路进室经营。对经营蔬菜、水果、小百货等流动摊点,划定集中经营区域,做到标志线清晰明显,物品摆放整齐划一。

3、清理乱贴乱画。加强和规范驻地户外广告、牌匾和霓虹灯的管理。对驻地建筑物、电线杆上的非法广告进行清理,做到无乱贴广告,无乱写标语;对破旧广告牌及时拆除或更新。

4、彻底制止车辆乱停乱放和占路停车行为,合理规划车辆停放地点。

5、搞好驻地村庄绿化、镇驻地周边农田林网绿化、农村公路路域绿化、河道湾塘等地域的绿化工作,确保无绿化死角。

6清理污水。做到生产生活污水管网畅通,定点排放,污水收集点距村庄500米以上。

7、拆除违法建筑。对街道两侧的所有乱搭乱建的小棚子、铁栅栏、烤炉等建筑物依法拆除。

(二)村庄环境整治。

1、做到“四清”。即清理垃圾污水、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乱采乱挖。

2、实现“三完善”。即完善农村绿化,完善村内照明设备,完善村内保洁设施。

3、做到“两建立”。即建立村庄环境保洁队伍,建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镇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村根据镇政府要求,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集中整治和全面清理。采取分类别分阶段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在5月底以前完成三城路、旅游大道及躬崔路两侧村庄及驻地的清理整顿工作,并成立专门队伍,加强管理。第二阶段,在6月底前将工作延伸至全镇所有村庄,重点加强生活垃圾的运输和处理工作,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采取几个村庄公用一个垃圾填埋场,多个村联运,各村自行管理的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农村工作区全体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在镇村建设服务中心设立办公室。各村庄也要高度重视,成立由支部书记(或主持工作的村主任)任组长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圆满完成整治任务。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文明创建和生态家园建设为核心,按照社区布置、村(居)实施的原则,延伸领域、拓展内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下的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层次推进。各村(居)要根据各自村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实现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二、工作目标

坚持村(居)主导、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广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促进社区农村环境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新改善,努力实现农村环境有新的改观、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社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由村部周边分步骤向偏远村组推进,巩固整治成果。

三、实施步骤

(一)重点整治阶段。2014年3月15日前各村(居)完成上报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清理整治结束后将各组纳入农环保洁员日常保洁责任范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底前完成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三)常态维护阶段。自2014年3月起每月对偏远村民组(非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整治。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乱堆放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沟渠(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四)典型培育阶段。3月15日前村(居)在上报的重点整治村民组中选取2至3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向区农环办申报重点改造。改造项目包括房屋刷白、局部硬化、局部绿化、沟渠硬化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考虑到整治清理工作的各种复杂因素,各村(居)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安排专人现场负责,保障整治工作按时高质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社区将从农环整治工作专项经费中安排适当资金作为突击整治经费对村(居)予以补助。区农环办将根据村组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项目资金对典型村组进行改造。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围绕我镇“*”发展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一批重点工程实施为载体,以强化管理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就是生产力”为理念。结合我镇新的总体规划思路、农民公寓建设、国家卫生镇的创建等,积极、有序、高效地开展整治工作,使全镇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整治目标

农村环境“五整治”的目标:一年见成效,三年全面改善,五年基本完成。今年内(*年6月-12月)全面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年内(*年6月-*年6月)全面完成农贸市场整治工作;三年内(*年6月-2009年6月),完成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五年内(*年-2011年6月)基本完成旧村的改造。

三、组织领导以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对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指导,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

“五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调查研究、综合协调和信息报送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温泉华兼任。

同时,按照“五整治”相关职责,分别成立镇整治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整治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治农贸市场工作领导小组。

(一)整治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陈志满任组长,刘吉林任副组长,规划所、农业办、环保局、*医院、水管所、财政局、重点工程办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规划所。由规划所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二)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袁俊森为组长,李国强任副组长,城建办、规划所、国土局、财政局、社会事务办、宣传科教办、文化广电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城建办。由城建办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三)整治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委员程军任组长,罗自明任副组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城建办、工商分局、*医院、环保分局、宣传科教办、文化广电中心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由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四)整治农贸市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委员利沛钦任组长,温林就任副组长,经贸办、工商局、城建办、*医院、公安分局、消防队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经贸办。由经贸办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态环境。一是按照“建成区内土壤不”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农村绿化工作,整治和绿化两条市主干道、主要街景和镇主要路段。其中,重点对莞樟路富丽广场、田美生产队、裕元卡拉OK三个路段;公常路高速公路出口、裕元工业园对面、信宜村、高速公路口至物流园路段;东环路田美、*大道东段、鸡啼岗、合路路段等进行重点整治和绿化,争取在国庆节前完成拆迁、整治和绿化工作,道路有明显改观。同时,将镇区、村内非建设用地的闲置土地,统一收编,实行大面积的植树绿化。二是加强护林防火和林政管理力度,积极搞好绿化造林,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建设好三个文化主题公园;三是加快全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大对*河清淤疏浚的整治力度;四是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环境安全监督管理,推广有机化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整治土壤生态。

(二)整治旧村工作。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将旧村改造与新城市中心区、农民公寓建设相结合。规划用2-3年时间完成*村、板湖村、梅塘片三个示范点的旧村改造,然后向其他村推进。通过采取“先拆后建”、“先建再拆”两种方式,规划中的旧村能拆得拆、违章的要拆、不能拆的要改造。同时,将逐步禁止居民兴建单家独户私人住宅,将旧围村固化,对暂时不具备条件拆旧建新的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卫生整治,进行统一改造,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对于部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位于鸡啼岗村的黄氏宗祠等有特色的文物建筑,要重点进行保护、复建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整治环境卫生。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建立“大城管”制度,实现环卫清扫保洁、绿化养护、“除四害”等统一由镇公用事业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统一垃圾的处理办法,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袋(桶)装化,做到村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建立村级环境卫生保洁系统,实现保洁范围全覆盖,保洁率达100%;继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提升村级环卫设施,合理规划至少建造一座二类标准以上的公共厕所,一座符合标准要求的垃圾转运站或固定垃圾收集站;加强“城中村”预留地、插花地、交叉地、代建地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村内无散放牲畜、家禽;做好“除四害”防病工作。

(四)整治农贸市场。要按照“谁开办、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改造和完善农贸市场供水、排水、排污等硬件配套设施;以江海城市场为示范点,在全镇农贸市场中推广食品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市场室内干净,地面整洁,划行归市,高台摆卖,无占道经营和地摊市场,日常保洁措施落实;确保经营者证照齐全,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市场内农产品、肉食品的检测检疫,确保无疫病感染和农药超量残留等。要通过整治与改造,实现市场设施完整统一,环境卫生整洁美观,日常管理规范有序。

五、实施步骤

(一)摸底调查。按标准做好规划,根据各村的经济实力,分步实施,既要有宏观整体把握,又要有切实可行方案,避免“五整治”工作走形式主义和重复建设。

(二)制定方案。制定《*镇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各村、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四个整治领导工作小组要制定四项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村、各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村、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开展整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年度检查。对照整治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接受市考核组对我镇整治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把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列入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管领导要亲临整治一线,指导和督促整治工作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和具体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使责任层层落实。各村、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由村书记、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专人专管、权责到位。“五整治”领导工作小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服务指导,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标准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二)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镇每年将拨出专款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各村(居)委会也要根据“量力而行,积极有为”的原则,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各项整治项目的投入。二是要实施优惠减免措施,尤其是旧村整治、“城中村”改造、农民公寓建设等各项收费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三要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可建立政府“一站式”服务机制,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进“五整治”工作。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五整治”工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宣传“五整治”的好处和美好前景,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是突出重点。重点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变被动为主动,使整治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宣传典型。对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对一些反面典型,要予以曝光。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全力推进“五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的目标,通过集中整治和强化长效管理,促进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提升我区“南昌都市花园”和“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区”形象。

二、基本目标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集中整治、规范行为、完善设施、强化管理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促使我区农村环境管理和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杂物堆放整齐,乱堆乱放明显减少;不乱丢乱倒垃圾,无垃圾死角和暴露垃圾,垃圾清扫、清运及时;车辆定点停放,不随意占道停车;集镇文明经商,不出店经营,不占道为市;港道小溪生态良好,无树木吊挂垃圾和水面漂浮垃圾,水质清澈等目标。

三、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范围包括我区主干公路沿线两旁、集镇、景区景点、河港水系以及历年新农村试点村。考虑到各地基础不同,本着尊重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如下重点整治范围:

暂定为主要街面环境,包括国道段、镇政府门前街道以及国道至南安公路的连接线路。

重点整治范围为景区通道可视范围、景点大门周边以及景区内部环境。

4.河港水系重点为主干公路、集镇、景点的港道、溪流。

5.历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55个,根据所处位置不同,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维护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确保整治效果长期良好。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业水务局内),办公室主任由罗春霞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农村环境整治日常工作

五、整治内容

该整治活动的时间自发文之日起至今年9月底结束。各镇和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全面动员、周密部署、明确责任,集中时间、人员、设备,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治活动。

1.清垃圾:对整治范围内的村民房前屋后、院落、空闲场地、沟渠、水塘、村旁路边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使各类暴露垃圾、历年积存垃圾、水面漂浮和水底沉落垃圾、吊挂垃圾、广告垃圾、建筑垃圾、过时标语基本得到清理。

2.清杂物:重点是村民乱堆乱放的柴草、竹木、砂石、各类生产生活用具、公路边沿的破旧围园篱笆、各类粪肥堆、粪池,以及公路、村庄周边、景区通道及大门范围过度生长的杂草等;对村民确需保留的杂物,要摆放整齐。

3.清路障: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相应划定停车位,规范设置停车场,整治出店经营和马路市场等。

4.清沟渠:对集镇、沿线村庄的排水、排污沟进行疏通整治,彻底清除蚊蝇滋生的重要场所。对公路和景区排水沟进行清理维护,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5.拆违章:包括拆除各类违章搭建的旱厕、木棚、猪栏、厨房以及违规设置、陈旧不堪的广告牌等。

6.圈牲畜:牛、羊等大牲畜对公路沿线环境尤其是绿化带破坏严重,要教育村民改变牛羊随意放养的习惯,指导沿线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有效约束牛羊乱放、践踏庄稼、破坏道路绿化、污染路面和街道的行为。

7.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镇、区林业局、区公路分局和区交通运输局要结合各自整治范围,划定地段、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并报区整治办备案,确保整治效果长期维持。区旅游局要加大对景点的监管力度。区、镇两级财政和区相关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并根据整治任务大小,合理安排整治经费,确保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的基本资金,千方百计推动长效管理机制永续运行。凡有整治任务的单位,都要及时添置垃圾桶、垃圾清扫车辆等保洁设施,聘请保洁人员,培训保洁队伍,不断夯实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人员到岗、设施到位、保障有力的工作目标。

六、明确责任

区道路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将不定期以调度会或流动现场会的形式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整治办)负责农村环境整治的综合协调和信息汇总等工作。

农村环境整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四个镇和区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尚在正常经营的景点,其景区大门周边及景区内环境由景点经营者负责。已纳入公路养护的道路,其公路排水沟的清理及以内的路面保洁,由公路管护部门负责。

集中整治期间的督查工作由区整治办牵头负责,区城建、交通、旅游部门指定专人参与。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5篇

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坚持主干道两侧和旅游景区周边村优先,村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中心村、基层村优先,镇驻地及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村优先,规模较大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优先,村“两委”班子强、群众要求整治愿望强烈的村优先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列出整治时间表,分年度组织实施,三年内完成全区城市规划区外需要整治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整治内容

坚持选准点,拉好线,拓宽面,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点线面”齐发力,全力打好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点,即突出初村镇19个市级重点村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9个尚未整治村的整治工作,分批次纳入市级重点村。列入2014年整治计划的远庄、靠山、西车门、长夼店子、小河北5个村,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整治任务,2014年力争全部完成市级整治村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整治目标。要重点做好“三清三化”工作,进一步加大自来水和进村路等方面的建设力度。要结合清理“三大堆”,在所有的村全面实行垃圾“村收集、镇调度、区清运”。要结合清理漫流污水,对村庄河流进行清淤治理,提高景观效果,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要结合村庄绿化美化,多栽经济树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要按照“环境+社区+产业”的整治模式,做好“结合”文章,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自来水修复改造、健身文化广场建设、沼气建设等改善民生相结合,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已整治过的等10个市级重点村,重点解决自来水、进村路失修问题。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治村卫生日常清扫、垃圾收集清运纳入镇环卫部门管理与承担,从根本上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

线,即抓好初村镇驻地、交通干线的环境整治。镇驻地区域,主要包括初5个村居,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治理活动:一是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对超市、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和消除卫生死角,升级和改造相关设备设施;二是车辆停放专项治理,禁止违章占道停车、非法营运、客运车辆赖站争客抢道等行为,加快规划建设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三是经营秩序专项治理,要规范设置固定摊点群和排档群,疏导流动摊点到指定地点经营,实行归类、归群、定点、定位、定时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予以取缔;四是沿街构筑物专项治理,对墙体破旧、墙皮脱落的办公、生产、居住房屋外墙进行统一粉刷,对有碍镇容镇貌的残墙断壁及各类破旧危房进行整修或拆除;五是门头广告及墙体立面专项治理,整治规范街道店面外立面及广告招牌,统一设计更换店面门头,严禁乱牵乱挂、乱涂乱画等行为。凤凰山路、山海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要加强全日清扫保洁,及时清除两侧可视范围内的“三大堆”、白色垃圾,清除乱堆乱放的一切杂物;加强道路两侧绿地养护管理,修补破损的路面,施划道路标线;302省道、山海路两侧路灯统一设计安装广告牌。

面,即带动镇容村貌全面提升的环境整治。根据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开发项目区内的东石岭、辇子、北宅库等10个规模较大、短期内难以实施改造的村,要参照市级整治标准,因村制宜,合理规划,稳步推进,杜绝乱堆乱放、残墙断壁、污水漫流等现象,确保街道干净整洁;要抓好初村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展防汛清淤、卫生保洁、排污整治等工作,确保河道畅通整洁。

总体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周密组织,强力推进。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镇、村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圆满完成整治任务。

二是凝聚整治合力。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带动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群众自愿、共同受益、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结对帮扶的单位要立足大局,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的督导机制,对整治情况实行打分评比,通报整改。年终根据验收结果、投资总额和综合考评等进行分类考核,分档补助。要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帮扶村居工作目标考核,对结对帮扶村居的单位考核结果要与评先选优挂钩,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6篇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我市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56号)要求,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3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年。按照年、年、2013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成效大评估。

二、目标任务、预期成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我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乡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禽畜粪便等污染环境问题,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区域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我市农村项目实施地区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得到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环保实用技术逐步推广,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保体制基本形成,推出一批典型示范经验。

(二)具体指标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部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指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指标要求,从示范区域环境整治效果、农村环保监管能力、环境宣传教育等三个方面确定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共计13项指标作为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

1.自来水普及率≥90%,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0%(污水分散处理模式)。

3.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4.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5.户外道路硬化率≥90%。6.林木覆盖率≥35%。7.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50%。9.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50%。10.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12.村容村貌:村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柴草、杂物、畜粪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

13.群众满意度≥90%。

(三)预期目标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连片整治区域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建设,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搬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示范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使示范区域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通过实施农村连片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农村环境突出问题,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整治范围、整治重点、项目选取原则

(一)整治范围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建设区域(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示范村、循环经济试点村、型农村社区、迁村并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移民迁安村),交通枢纽和工矿企业周边,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侧等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村庄,逐步在其他区域推进。

(二)整治重点

按照国家、省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我市的整治重点为: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农村工矿污染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导致的周边农村地区水源、居住区、农田污染进行治理。

(三)项目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支持以下项目:

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2.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集中区和重要湖库,农村污染贡献较大的次级河流周边地区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3.经济基础条件好、有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周边、县政府附近、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线两侧、风景名胜区附近的村庄。

4.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5.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

四、整治项目技术方案选取

(一)技术方案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

(二)技术方案选取模式

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大大减少需处理垃圾量)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系统:①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②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和处理技术: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但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考虑采用治理达标技术。

连片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五、运行管理

各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项目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各个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项目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责任主体、运行与维护监督、运行与维护管理方案。各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可以在“自愿、自主、自用、自管”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环境保护公司、县级工程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农村环保合作社、农户自主管理分户治污设施等种形式的管理机制与模式。

整治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所属乡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定期培训治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人员,不断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六、组织实施

(一)项目申报

按照《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17号)的具体要求,坚持逐级上报、专家审核、层层筛选的原则。项目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申报,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查,经市政府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初审,经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环保部备案,并下达各市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

乡镇政府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具体项目建设。乡镇政府在省财政厅下达资金预算20个工作日内,将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的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报省环保厅备案。项目一经批准,申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须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报经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准。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县(市、区)环保、财政局根据整治项目实际统一安排招投标,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具体项目施工。县(市)、区环保部门在项目实施2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预算书、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报市环保局,汇总后报省环保厅备案。市环保、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督促和考核验收,并在县(市)、区政府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1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验收,市环保部门在项目通过工程验收40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决算书等报省环保厅备案。省直管县、财政直管县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环保厅依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实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公示制

各级环保、财政部门要及时在当地主要闻媒体、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布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及验收考核情况。乡镇政府要会同村委会将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在村庄张榜公布。

(四)时限要求

整治项目建设期为1年,各项目实施方案要明确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应于年6月20日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7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8月20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度工作进度按省、市当年工作部署要求进行。

七、资金管理

(一)整治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将在三年内向我省投入专项资金9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其中年2.5亿元、年3亿元、2013年3.5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按1:1的投入比例。省、市、县三级资金配套比例为3:4:3,省直管县、财政直管县省、县两级资金配套比例为5:5。市、县配套资金由市、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鼓励县(市)、区增加配套资金。

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市直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片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片区集中。各县(市)、区政府要按此要求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合部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扩大综合整治成果,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二)资金使用方向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的原则,省政府将省会城市--郑州、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列入了重点整治支持的城市。重点支持我市农村型社区及经济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有一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高、资金配套有保障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三)整治项目运行维护资金来源

各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中要明确项目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来源、经费数额,以及资金保障方案。县(市)、区政府可以采取政府投入、从受益者收取适当费用、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等形式获取运行维护资金。

(四)资金拨付程序

按照《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省财政厅将根据已确定的项目,先行全额下达中央资金预算指标。市、县(市、区)配套资金到位后,市财政、环保部门向省财政厅、环保厅提出申请并提供市、县(市、区)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资金到账凭证等资料,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核确认后按资金配套比例下达省级配套专项资金。对于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市、县(市、区),省财政厅不再下达省级配套资金,同时,还要收回已下达的中央专项资金。为确保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必须在中央资金预算指标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将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及资金到账凭证报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汇总后连同市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报省财政厅和环保厅,申请省级配套专项资金。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核算制和分期分批拨付制,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项目完成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镇政府提出报账申请,并附有效报账凭证;乡镇政府根据实施进度提出申报意见,经县级环保部门审核,由县级财政部门核拨给施工单位。乡镇政府在项目通过验收1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决算,报县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项目尾款;县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决算审查通过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尾款拨付给施工单位。

(五)资金监管

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按照上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政务公开的原则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下成立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副市长刘森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洪建、市财政局局长熊西庆、市环保局局长路文忠担任,成员由市环委会其他14个成员单位、市委农办及市畜牧局的主要领导组成,统一领导全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应根据本地实际,成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组织实施的领导。

(二)明确职责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卫生局配合;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市农业局、畜牧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农村道路整治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乡镇绿化工作:市林业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配合;

农村改厕工作:市卫生局(爱卫办)负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农业局(市农机局)牵头,市畜牧局配合;

农村清洁能源普及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局、环保局配合;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市农业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农村地区矿山企业周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环保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农村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和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性工作:县乡政府负责。

(三)加强督导

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县级政府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制度。县(市、区)环保、财政部门于每月25日前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市环保、财政部门汇总后于每月月底前报省财政厅和环保厅。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资金到位和安排使用,后续管理措施与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市环保局、财政局对工程管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四)落实责任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着力改变我市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农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使整治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明显缓解,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具体指标为:

(一)自来水普及率≥90%,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0%(污水分散处理模式)。

(三)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

(五)户外道路硬化率≥90%。

(六)林木覆盖率≥35%。

(七)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

(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50%。

(九)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50%。

(十)建设有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

(十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十二)村容村貌:村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柴草、杂物、畜粪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

(十三)群众满意度≥90%。

三、整治范围、整治重点和技术规范

(一)整治范围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新型社区、迁村并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移民迁安村),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枢纽和工矿企业周边,风景名胜区。

(二)整治重点

按照国家、省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我市的整治重点为: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及排污口的拆除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历史遗留的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农村工业污染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导致的周边农村地区水源、居住区、农田污染进行治理。

(三)技术规范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包括对现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的清理整治,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改造等。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4章“给水设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_)》。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包括通过管网将污水收集到大型人工湿地、氧化塘、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单户或联户通过化粪池、小型湿地、发酵池、沼气净化池、MBR(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槽等对污水采取就地处理的分散处理模式。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7章“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第5章“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和省环保厅印发的《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包括就地填埋和资源化利用(沼气、堆肥利用)等方式。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5章“垃圾收集与处埋”、《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第6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涵盖选址要求、场区布局、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及固体粪肥利用等方面,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及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具体技术规范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等。

4.其他指标。户外道路硬化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8章“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林木覆盖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61号);户用卫生厕所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交)》第6章“卫生厕所类型选择”及“厕所建造与卫生管理要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指标参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质检总局令第12号)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67号);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参照《省村庄环境整治分类指导标准(试行)》(豫建村镇〔〕16号)。

四、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将在三年内向我省投入专项资金9亿元,其中年2.5亿元、年3亿元、年3.5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按1:1的投入比例。省、市、县三级资金配套比例为3:4:3,财政直管县省、县两级资金配套比例为5:5。市、县级配套资金由市、县级财政解决,鼓励县级增加配套资金,另外,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投入力度。

整合涉农资金。市直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片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片区集中。各县、区政府要按此要求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合部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扩大综合整治成果,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二)使用方向。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的原则,优先支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县和生态县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整治。鼓励支持经济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有一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高、资金配套有保障的县、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各县、区要按照集中连片、示范先行的原则安排项目。

(三)资金拨付程序。市财政局在中央资金下达20个工作日内,按照安排,先行全额下达中央资金预算指标。县、区配套资金到位后,县、区级财政、环保部门向市财政局、环保局提出申请并提供县、区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资金到账凭证等资料,市财政局、环保局审核确认后按资金配套比例下达市级专项资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核算制和分期分批拨付制,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项目完成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镇政府提出报账申请,并附有效报账凭证;乡镇政府根据实施进度提出申报意见,经县级环保部门审核,由县级财政部门核拨给施工单位。乡镇政府在项目通过验收1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决算,报县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项目尾款;县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决算审查通过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尾款拨付给施工单位。

(四)资金监管。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要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年度资金,并报市政府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政务公开的原则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五、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审批。按照《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17号)的具体要求,坚持逐级上报、专家审核、层层筛选的原则,确定项目总数及投资额度。项目由县、区政府组织申报,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查,经市政府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初审,经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环保部备案,并下达各县、区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乡镇政府在市财政局下达资金预算20个工作日内,将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的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报省环保厅备案。项目一经批准,申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须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市政府同意后,报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准。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市财政、环保部门视当地情况统一安排招投标,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具体项目施工,县环保部门在项目实施2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预算书、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报市环保局备案,市财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督促和考核验收,在县、区政府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1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验收,市环保局在项目通过工程验收30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决算书等报省环保厅备案。

(三)实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公示制。县、区财政、环保部门要及时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及验收考核情况。乡镇政府要会同村委会将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在村庄张榜公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王学杰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梁东雁、市财政局局长安洪海、市环保局局长李凤刚担任,成员由市委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农林局、市卫生局、市畜牧局的主要领导组成,统一领导全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

(二)明确职责。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分工如下:市委农办负责新农村建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的立项;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并参与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综合整理;市环保部门参与项目实施方案制定,负责监督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市城管部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市农林部门负责沼气池推广、农村面源污染防控、造林绿化、参与畜禽水产养殖治理;市卫生部门(爱卫会)负责农村改厕;市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当地政府负责配备农村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性工作。

(三)加强督导。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县、乡各级政府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制度。县财政、环保部门于每月25日前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并于每年1月25日前将上年度项目实施情况报市财政局、环保局。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资金到位和安排使用,后续管理措施与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市财政局、环保局要对工程管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8篇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2.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能够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项目区域,率先开展整治示范。

3.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的主要标准。

4.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5.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年。我市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年、2012年、2013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每年市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省进行成效大评估。

二、示范区选取和项目设计要求

(一)示范区选取的原则。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

1.15个中心镇试点、5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沿线和北汝河、颍河橡胶坝以上等重点区域流域,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线沿线。

2.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3.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4.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

(二)示范项目设计的要求

1.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要满足以下3个基本要求:

(1)示范项目区原则上应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

(2)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具体可视当地情况而定;

(3)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存在同类环境问题或影响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2.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

(1)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解决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连片村庄污染治理项目;

(2)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村庄连片整治项目;

(3)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通过—年连续3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使整治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明显缓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具体指标

1.改善示范区环境状况

(1)自来水普及率≥90%,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2)保护目标水体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

(4)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60%;

(5)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6)村容村貌:村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柴草、杂物、畜粪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

(7)群众满意率≥95%。

2.提高示范区农村污染防治能力

(1)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处理率≥90%,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处理率≥70%;

(2)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3)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

(4)户外道路硬化率≥90%;

(5)林木覆盖率≥40%;

(6)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

3.建立健全示范区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乡镇建立完善环保监管机构,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环保专干人员。

四、连片整治范围、整治重点、技术规范和实施计划

(一)整治范围。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中心镇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试点,逐步向其他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循环经济试点村、村容村貌试点村、市级以上生态村、迁村并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移民迁安村)、交通枢纽和工矿企业周边、风景名胜区等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推进。

(二)整治重点。按照国家、省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我市的整治重点为: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农村工矿污染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导致的周边农村地区水源、居住区、农田污染进行治理。

(三)技术规范。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包括对现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的清理整治,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改造等。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4章“给水设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包括通过管网将污水收集到大型人工湿地、氧化塘、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和单户或联户通过化粪池、小型湿地、发酵池、沼气净化池、MBR(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槽等对污水采取就地处理的分散处理模式。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7章“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第5章“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和省环保厅即将印发的《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包括就地填埋和资源化利用(沼气、堆肥利用)等方式。具体技术规范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5章“垃圾收集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第6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涵盖选址要求、场区布局、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及固体粪肥利用等方面,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及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具体技术规范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等。

4.其他指标。户外道路硬化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8章“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林木覆盖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户用卫生厕所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第6章“卫生厕所类型选择”及“厕所建造与卫生管理要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指标参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质检总局令第12号)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67号);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参照《省村庄环境整治分类指导标准(试行)》(豫建村镇〔〕16号)。

(四)实施计划。全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点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启动整治示范项目,以15个中心镇试点、5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沿线和北汝河、颍河橡胶坝以上等重点区域流域,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第二期以具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为重点;第三期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全面推广示范经验,扩大示范成果。争取通过3年的连片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全面提升农村环保基础水平。

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明确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五、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来源。根据财政部、环保部同意将我省纳入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省的复函,中央财政将在三年内向我省投入专项资金9亿元,其中年2.5亿元、2012年3亿元、2013年3.5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按1∶1的投入比例。省、市、县三级资金配套比例为3∶4∶3,财政直管县省、县两级资金配套比例为5∶5。市、县级配套资金由市、县级财政解决,鼓励县级增加配套资金。另外,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对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投入力度。按照省政府要求,全市7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庄综合整治工作要在3年内全面完成,各乡镇要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积极申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未获得上级资金支持的,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筹措资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2013年年底前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并接受省政府检查验收。

整合涉农资金。市直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片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片区集中。要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合部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扩大综合整治成果,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二)使用方向。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的原则,优先支持中心镇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区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整治。鼓励支持经济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有一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高、资金配套有保障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要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示范先行的原则安排项目,项目布局应相对集中。

(三)资金拨付程序。省财政厅在中央资金下达20个工作日内,按照安排,先行全额下达中央资金预算指标。在市、县(市、区)资金到位后,由市级财政、环保部门向省财政厅、环保厅提出申请并提供市、县(市、区)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资金到账凭证等资料,经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核确认后按资金配套比例下达省级专项资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核算制和分期分批拨付制,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项目完成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镇政府提出报账申请,并附有效报账凭证;乡镇政府根据实施进度提出申报意见,经县级环保部门审核,由县级财政部门核拨给施工单位。乡镇政府在项目通过验收1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决算,报县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项目尾款;县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决算审查通过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尾款拨付给施工单位。

(四)资金监管。市、县两级财政、环保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市财政局、环保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日常监督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政务公开的原则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六、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审批。按照《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17号)的具体要求,坚持逐级上报、专家审核、层层筛选的原则,确定项目总数及投资额度。项目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申报,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查,经市政府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初审,经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环保部备案,并下达各地市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乡镇政府在省财政厅下达资金预算20个工作日内,将经省辖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的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报省环保厅备案。项目一经批准,申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须经市级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准。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市财政、环保部门视当地情况统一安排招投标,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具体项目施工。市环保部门在项目实施3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预算书、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报省环保厅备案。市财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督促和考核验收,并在县(市、区)政府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1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验收,市环保部门在项目通过工程验收40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决算书等报省环保厅备案。省环保厅对验收合格项目进行抽查。省直管县、财政直管县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环保厅依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实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公示制。各级财政、环保部门要及时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布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及验收考核情况。乡镇政府要会同村委会将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在村庄张榜公布。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承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分管副市长和副秘书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统一领导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对组织实施的领导。

(二)统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工作分工如下:由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卫生局配合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由市城管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由市农业局、畜牧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负责道路整治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配合负责乡镇绿化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农村改厕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市畜牧局配合负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农村清洁能源普及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环保局、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负责农村地区矿山企业周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乡规划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配合负责乡镇及村庄的规划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配备农村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性工作。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开展帮扶支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党政机关挂钩共建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督导。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县各级政府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制度。各县(市、区)财政、环保部门于每月月底前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并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项目实施情况报市财政局、环保局。市财政局、环保局将情况汇总后及时上报省财政厅、环保厅。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资金到位和安排使用,后续管理措施与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市财政局、环保局对工程管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9篇

一、成立专门班子

今年,我镇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小组,组长:;指导员:;副组长:;组员:;组成单位:镇政府、城建站、环卫清洁有限公司。

二、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1、日常检查与督导由专人分片包干负责

农村片由包村镇干部负责。

城镇片及城乡结合部由四个人分块包干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①从工业园区、商贸城到车站街由曾攀负责。

②从三医院到有限公司、街、路、镇政府后面的码头及周围由负责。

③市场及市场周围、老街到状元桥由负责。

④路、路(从营业所开始,市场除外)到由负责。

2、严格考核,实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定期通报。

(1)对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的考核与要求

①环卫工人必须按时上班,不得缺勤。有特殊情况要请假的,必须请人代班。

②夏季和天气干燥的日子,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每天清扫垃圾不少于2次(早上和下午)

③清扫必须彻底,不能留有死角,各路段都必须配备环卫工人,不得缺岗。垃圾桶必须定时清洗,每个月清洗2次以上。

④平时抽查,发现哪个路段有成片垃圾未清扫的,罚哪个路段的环卫工人50元/次。垃圾未及时拖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的,罚拖运垃圾的环卫工人50元/次。

⑤市县检查,镇排名前三名,奖每个环卫工人50元/次,奖亮洁公司500元/次;如果镇在市、县检查排名最后五名,罚亮洁公司1000元/次。

(2)对农村片清洁工程的考核与要求

农村清洁工程考核总分为100分。

①村(居)领导重视,专题研究并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记5分。

②村有清扫工具(四件)和配备保洁员的记10分。

③村院内整洁,无垃圾、无乱扔乱丢、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乱排乱放现象记20分,发现一处扣1分。

④公路沿线两侧没有垃圾杂物,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翻晒谷物等行为记20分,平时督查每发现1处扣1分。

⑤村内外路边、水边、屋场边“三边”卫生状况良好,无垃圾、无漂浮物、无杂物堆放、无露天粪坑记45分,抽查一个村民小组,每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⑥被市、县通报批评一次或者在市县检查中名列最后五名的,是哪个村的卫生没搞好,扣该村保洁员工资50元/次,扣该村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1分/次。月考核中,每扣一分扣保洁员10元工资。

⑦考核采取月考核、季度考核与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农村环境整治方案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使整治后的村庄环境优良整洁,乡村风情浓郁,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二、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范围重点是各乡镇政府驻地,各乡镇上报的2008年纳入整治的行政村(297个)。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围绕“六清三化”,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六清”即:清垃圾、清粪便、清污水、清路障、清危房、清乱堆乱搭乱建,“三化”即村庄绿化、亮化、美化。

(一)清垃圾。以消灭污染源为重点,对道路两侧、村内外、院内外、室内外的各类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及时清运到村垃圾集中堆放点(场),能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填埋。严禁垃圾随意倾倒、随意堆放。

(二)清粪便。对畜禽实行圈养,及时清理人畜粪便,冲刷厕所和圈舍,并消毒灭菌。清理出的粪便要运送到村外,定点管理。没有堆放场的村,农户要将粪便运送到自家承包田地头,确保农户庭院、村内外道路无粪便,清洁卫生。养殖场要集中处理好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三)清污水。积极规划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搞好沟河、坑塘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村内积水问题。有条件的村规划建设村内排水道。杜绝污水乱泼、横流现象。

(四)清路障。平整路面,村与村之间及村内道路平坦。疏通村内断头路,清理占道树木、堆放物、建筑物等。

(五)清危房。全面拆除村内所有破旧危房。拆除村内所有废弃的残墙破壁,正在使用的要及时修复。

(六)清乱堆乱搭乱建。开展柴草搬迁会战,村内的柴草统一堆放,摆放整齐,远离住房,安全防火。全面清理村内外的一切乱搭乱建的建筑物,清理村内外占道厕所等。杜绝柴草乱垛、杂物乱堆、违规乱建等现象。

(七)绿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庭院尽可能栽植花果树木,达到省“绿化生态示范村、镇”标准。

(八)亮化。乡镇所在地主街道要全部安装路灯,每乡镇必须要有一条“亮化路”,有条件的乡镇次干道也要安装路灯亮化。各村“明亮工程”要能正常使用。

(九)美化。主街道两侧建筑物尽量统一外粉,配以宣传墙字、宣传画等。全面清理乱帖乱画现象。

四、时间安排

本次综合整治活动时间安排30天,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阶段。从3月13日至3月17日为动员布置阶段。各乡镇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制订出本乡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好整治工作。包村市领导、包村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和抽调的包村干部参加乡镇动员会。

(二)集中整治阶段。从3月18日至4月7日为集中整治阶段。各乡镇要按照整治内容和标准,利用20天的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全面整治。

(三)验收总结阶段。从4月8日至4月12日为检查评比总结阶段,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办公室联合组织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评出一、二、三等奖,评出先进包村市直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后进乡镇给予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并对乡镇及包乡镇、村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由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按包乡(镇)分工落实任务。各乡(镇)为此次整治活动的责任单位,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领导组织,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包整治村责任制,加强乡镇干部包整治村的力量,按包片、包村分解任务,并成立专门的“六清三化”小分队,协助各村搞好整治工作。实行市直单位包村督导、协助开展整治活动责任制,每个市直单位根据分包村庄的数量,按照每村不少于2人抽调人员,并明确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带队入乡进村,在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每乡镇要为所整治村派1名干部协助市直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乡镇、村和包村市直单位“捆绑”考核,联动责任追究。各乡(镇)、各村和市直单位要按要求、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接受考评。市里将适时召开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交流经验,推进工作。

(二)全面发动,广泛参与。各乡(镇)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迅速掀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氛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环境活动,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清理环境死角,告别不良陋习。各村要建立一支工作负责的环卫专业队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卫专项制度,配置简易环卫设施,逐步建立“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手段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积极研究制定保持环境整洁的长效治本机制。

(三)加强信息和情况反馈。各乡镇要指定信息员,认真负责地把本乡镇集中整治的综合性、动态性、经验性的信息及时快捷报送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办公室将把信息和情况反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量化考核中。

上一篇: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方案范文 下一篇: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