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1 11:26:47

美术学设计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1篇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2篇

1.设计素描不是传统意义的纯美术素描

设计素描不同于传统素描,从广义上讲其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等。设计素描是培养创意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应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设计素描培养造型与空间思维等基本能力

设计素描通过各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造型的因素:轮廓、比例、结构、明暗、质感等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体之间的榫接、正负、凹凸、离合、虚实等矛盾关系。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

1.目前教学和课程的不足

目前我们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方面仅涉及到结构素描和明暗调子素描;表现形式方面停留在单一的手绘表现上,技法单一,而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升到同一层次。其次是教学观念落后,现在有的教师思想还停留在“苏派”的基础上,我们也不是全盘否定“苏派”,全盘否定过去是错误的,但不从根本上认识现代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任何形式的应变措施,对改观教学现状都是徒劳的。而回到培养对象的本体,则要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结构,由“信息传授型”的传统模式转向“能力培育型”模式,使培养对象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2.行业技术发展急需创意设计人才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方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最看重的是学生创意方面的能力。在创意能力的培养上,并不只是专业课解决的问题,而应当渗透到基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设计素描的学习中就开始体会创意的快乐。

三、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1.转变观念,变“信息传授型”为“能力培育型”

“信息传授型”教学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能力培育型”教学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它提出了设计素描四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是“眼”的能力,即观察、感受能力;第二是“脑”的能力,即分析、洞悉、理解的心智思维能力;第三是“心”的能力,即创造意识的能力;第四是“手”的能力,即技能的表达能力。

2.渗透艺术审美,突出设计素描的构图和造型

艺术审美的教育,应渗透到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以现在的生源而论,学生对形体的塑造能力差距会较大,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说,差距则相应小一些。那么以艺术审美作素描训练的核心,则是解决现在生源专业素质下滑和水平参差不齐的最好选择。比如构图时,可以打破严格的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让学生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变形、平面化和夸张化的形象处理,在构图上以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标准,提高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任何教学,只有发挥合力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素描的教学也不例外,实现互动教学才更有实效,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比如摆放物体时,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让学生绘画时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可增加也可减少,自己组织画面的构成,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从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角度,开发创意素描

现代科技进步,使现代设计非常讲究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应用,况且受文化现象和时尚观念的影响,设计的理念和创意更是本专业的精髓。创意素描要转变学生对事物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进行创新思维模式的开发。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就要让学生对感知的原形进行分析,通过素描过程的表现,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形象。

创意素描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下面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探出的一些手段:第一,安排学生对已有的图片或素材进行再创作,比如对图片进行打散、重组、夸张、变形等等;第二,通过材料的组合提炼来表达某个确定的创意主题;第三,通过设计素描的创作过程来探索新工具、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当然创意素描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见仁见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象造型。意象不是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主观左右或变换物象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就是一种意象造型,比如把侧面老虎也剪出两只眼等。另外让学生认识一些观念图形的创作方式,比如,重象图形、复象图形、残象图形、变象图形、字象图形等;理解创意的一些构思途径,比如形和形之间的联想、形和义之间的联想、义和义之间的联想、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想等。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学会观察、深刻感受领悟学习的目的,融入现代设计意识,提高设计能力。

总之,艺术设计类技工学生设计素描的教学自始至终要贯彻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教学要与时代同步,进行改革和大胆的创新,现在笔者所在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工学生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学生明确了设计素描训练的专业特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其次,更新了观念,造型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创意思想变得活跃,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摘要:分析当前技工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明确设计素描课程的特征与内涵,确立“能力培育型”的教学观念,在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进行艺术审美渗透、教学互动和创意素描等一系列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市场调研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现实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该科学规划美术设计与制作的专业结构,适应时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重点专业。本次调研注重将职业领域的学习内容溶入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校企合作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工厂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三、把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中去 项目管理把“项目”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分别由责任者按要求完成任务,然后经汇总、综合形成最终的成果。假若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每次课程内容看成企业中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项目工程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以免造成总体性的失败。教师的身份便转化成为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每个部门或细节的责任人,双方协商确定目标以及时间、工作标准,这等于把课堂搬进了企业中去,在专业学科中运用项目管理,也是将原来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程系统实现集成化和统一化,具有统一的目标、组织、思想、语言和规则的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管理员和部门经理)。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分外重要。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管理员,必须组织有方、充满自信,不仅要有扎实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乐于助人和善于交流、影响力认知能力、个人工作效率等)、业务和领导能力、激发并运用团队潜能能力,更应该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职业学校中将教师培养成为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更多的会体现团队合作,更多呈现的是“合作教学”,更会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所以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这为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前提。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4篇

Abstract: Folk ar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our folk culture. To appreciate folk art,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 of our folk art and comm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folk art,only the inheri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folk art its own,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storical culture tradition and the need for our establishing of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enhancing the national pride education.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students' design idea and design style,the paper proposes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the folk art into design teaching further explains that only a truly comprehend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we achieve the design innovation.

关键词:民间美术;设计;文化

Key words: folk art;design;culture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210-01

1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设计教学理念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一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一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2.1 解读民间美术样式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2 挖掘文化内涵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统一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2.3 设计与运用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一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冒号):民间美术 设计 文化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6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设计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还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笔者以为可以遵循下面四点。

1.激发创造欲望,提升学生“造型·表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造型表现能力上有了一定提升。通过“造型·表现”,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美术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呼应了教学目标,对应了教学重难点,还反映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美术作业的设计方向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大胆直面学生在作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地为学生减少创作表达中出现的阻碍和干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自由表达,找寻自我。

2.秉承物以致用,提高学生“设计·应用”水平

在“双减”背景下,师生需秉承“物以致用”的学习思维,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有更新的课程资源和更加丰富的作业形式。以四年级上册第19课《罐和壶》为例,笔者推陈出新,让学生用超轻黏土为主材料,动手设计一个罐和壶,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尝试用手捏、刻、画等设计造型的方法,立体再现不同罐和壶的风采。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造,课堂中展现出师生间、生生间、人与壶、壶与人的情感交流,学生掌握罐和壶的基本制作方法与步骤,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罐和壶,体验制作罐和壶的乐趣,感受罐和壶的独特魅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物以致用”的学习思维。

3.致敬艺术大师,加强“欣赏·评述”修养

目前的“欣赏·评述”课程,作为美术课程体系的四大领域之一,也有着课程学习领域分布的不均衡,可以总结为“三多三少”:美术课程虽多,欣赏评述却少;教师讲述较多,学生参与极少;观看欣赏居多,评述理解偏少。于是,我们打破常规思维,定制了以“向大师致敬”为主题的美术作业,通过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名画,鼓励学生揣摩大师们的创作意图,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思索,从而提升欣赏评述的能力。学生搜罗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并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同学之间也可以自由评论,增添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更深入的欣赏评述奠定基础。

4.融合信息技术,塑造“综合·探索”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就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数字化设备,比如给玩偶小人设计一段有趣的剧本,给自己的动画加入好玩的音乐,又或者利用特效和滤镜等,让自己的画面看上去更吸引人,教师正好利用这一特点,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综合探索的品质。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结合,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有好奇心就有探索欲,一些课还能适当加入当下学生们关注的流行元素,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做到问题新颖、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体会到美术作业带来的乐趣。

作者:周亮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篇2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小学美术教师作业设计的问题,学校的美术教师以“小学美术学科作业设计实践性探索”为主题进行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探讨、交流、总结、实验,进行了过程性、作业设计特点和创新动力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施策略的分析。

一、过程性的探索

(一)立足教材,厘清目标,实践作业单元化

教材是美术拓展作业的主要内容来源,课程标准是长期实践作业目标确立的依据。美术拓展实践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美术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中的部分单元内容进行统整,探索设计以单元为单位的美术拓展实践作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将认识点和线内容的课程确立为一个单元。基于教材单元内容,对应课标和美术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确立单元主旨和单元目标,并对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将本单元拓展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活动环节。环节一: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搜集生活中各种点、线物品,通过做一做、画一画、拍照等方式留下身边点、线的印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观察表现点和线条的各种媒材,明确点、线是来源于自然和生活的。环节二:学生在辨别和梳理的过程中,通过分辨各种点、线条的媒材,了解点、线造型的多样性,如点的形状大小的变化、线条的长短粗细变化,在连一连、折一折、扭一扭的过程中了解点、线造型相结合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环节三: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学生选择利用分类的线条媒材,选择一种线条的表现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在拼贴添画、拓印等造型表现中了解线条排列及组合的多种表现方法,感受线条形态的千变万化以及传达出的节奏韵律,使用粗细、浓淡、长短、疏密的线条编排画面的乐趣。

(二)挖掘教材,拓展空间,使拓展实践作业与“在地风物”相结合

以人文情怀体现课程,借助情感引导表达生活中的美术,将心中对家乡的热爱用画笔进行畅绘、创意,营造乡情味十足的育人氛围。例如,设计以“贺兰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通过手绘、用黏土制作贺兰山立体沙盘的方式,表现山脉以及相关联的贺兰岩羊、紫蘑菇、发菜、太西煤以及具有文化历史的西夏王陵、贺兰岩画等,把家乡的风物展现出来,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以家乡为荣、热爱家乡的情感。后续还相继开发了课程延展设计,如以家乡的枸杞、芦苇、葡萄酒、黄河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拓展实践美术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美术作业有了更广的拓展空间。拓展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的作业延伸到课外,从单一的表现变成生活的运用,将生活与美术有机融合。

(三)巧用原有作业资源生成新的作业,创新美术作业设计

在人教版教材“染色游戏”“神奇的肥皂粉”两课中,教学后学生绘制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创意作品,教师把它们收集起来作为学习资源,在学习“礼物的包装”一课时,把这些作品发给学生二次利用包装礼盒。有的学生把作品做成平面装饰,有的学生把作品做成立体的装饰,还有的学生把作品进行镂空雕刻再用于装饰礼盒……这种有效的利用和转化,既提高了美术作业的利用价值,又使长期搁置的作业服务于美术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也从其他的美术课中学会了举一反三、重复利用的好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实践使作业设计“活”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美育发展,也使得课堂教学别开生面。

(四)以创新形式统整学科,拓展实践作业综合化

拓展实践作业综合化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研读学习材料,建立跨学科的连接,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与创作。这种模式的实践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寻找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美术活动。如在教学实践中,以“会动的线条”为载体,引入音乐元素。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听口令扭动、跳动、转动,音乐结束后拿起笔在纸上用线条表现出一个个动作—折线代表跳动,曲线代表转动,不规则的曲线代表扭动。通过游戏和肢体语言,体验、感受线条变化表现出的不同动感,再播放几首节奏感各异的歌曲,学生用心体会,再用适合的线条表达出来,而后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线条,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如在国画教学中,为引导学生练习水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节奏变化,教师在音乐中跟着节奏示范,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活动中,美术教师集思广益,整合课程内容,以单元主题统整的方式来建构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和教材体系。在设计美术拓展作业时,纵向分析各年段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链接其他学科,然后通过长期实践作业,实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美术课中学生用捡到的秋叶制作“树叶拼贴画”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融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带领学生吟诵秋天的散文诗……相似的内容,不同的学科价值,给予任课教师以启发,于是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拓展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是一条适宜新时代学科作业设计的新路径。

二、作业设计实践特点

(一)突出美术作业的创意实践性

拓展美术作业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把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同时,在创造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意实践,通过对美术作业的不同媒材的不断开拓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的创意与实践。不同形式和材质的美术作业能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新工具新媒材产生新思路,新思路带来新课堂。选择不同的作业材料,课堂就有不同的演绎。

(二)让作业更具开放性

美术拓展作业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内容,依据学情,更自主地设计作业表现形式,组织建构学生活动模型,给予学生更自由的拓展想象的维度。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延伸美术作业,在课后服务或社团服务中对作业进行深化和拓展,并充分利用美术教室的良好环境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文化氛围。教师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时令节气设计相关联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既能够活跃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够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使得美术学科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综合性的体现

美术拓展作业更关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学科间融会贯通的方法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因此,美术拓展作业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分步多层式的作业体现

在教学新知识时,如果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循序渐进的分步式作业,让学生边探索边作业,教师只适时进行解惑,将探索过程交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而他们为了解决问题,就会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如教师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去观赏表现的主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主体的外形和结构,并适时安排他们动手来描绘所见主体,再出示名家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后尝试动手模仿画一画。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教师应适时示范。教师可以分步示范并讲解注意点,再让学生跟着画,一步一步让他们将眼中主体化为手中主体。有了分步的基础,降低了学生学习新技能的难度,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五)活动式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应付式地完成美术作业的现状,美术教师除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外,还应从作业设计上入手,打破传统的静态作业方式,通过动态作业—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创新是作业设计实践的主要动力

(一)美术作业创新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艺术觉悟建设

美术作业创新要具备一定的师德条件和专业要求,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作业创新设计中首先要突出热爱党和祖国,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设计的意义、方向和思路,要以遵从社会公序良俗为正能量,反对黑暗、消极、颓废、负面的观点和元素。要紧密结合祖国建设和人生成长的实践进行创新,采用和谐美好、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内容和形式颂扬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社会、家庭、人们的美好行为等,这是教育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出发基点和首要条件,也是美术作业创新的基本动力。基于此,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道德培养教育,提高其社会观察理解能力,使其洞察是非、辨别黑白,同时钻研业务,努力精进,广泛涉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学习积淀美学艺术素养,积极探索提高美术作业设计质量的专业能力和技巧,使美术作业设计突出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积极表现艺术创造能力和素质。

(二)综合化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美术作业形式的创新

综合化实践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将创意进行转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美术作业的创新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外延,需要不断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美术作业的设计形式。它强调的重点是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开放的作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热点活动中自觉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以美术作业的方式进行表现、表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育学生的美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想开展好这个工作,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是充满挑战性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这对教师的综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要求和条件。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付出努力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当然,课标是实践作业创新的基础,所以美术教师在进行开放型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必须坚持这个基础原则,要研读吃透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梳理,在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美术作业需要进行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美术作业的创新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譬如学校主题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和网络关注的新热点、学生接触到的有感悟的事物等,都可以成为实践作业设计的取材和参考。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动态,关注美术学科拓展的新领域、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展示平台,要关注其他学科新知识的发展,开阔美学视野,创新提高多维分析理解能力等,使美术实践作业创新成为美术教研组和每位美术教师长期研究、探讨、实践的项目和内容,这对于优化、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研究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以更高水平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十分有效。总之,开展美术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探讨,应该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实践作业的合理评价等方面不断延伸,要积极地探索优化美术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更丰富、多彩,借助新的美术作业设计实践进一步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

作者:武惠光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北塔校区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篇3

美术教育是感知美、追求崇高精神的重要实现途径。当前,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丰富精神世界,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内涵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讲堂变成学堂,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定教”。这是教学理念的巨大改变,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简介

1.生本课堂的概念。“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提出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它区别于传统的为了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围绕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生本教育理念的落地实践,也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作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有趣,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2.生本课堂的特点。(1)具有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这与传统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区别。此时,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自由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中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2)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生本课堂上,教师并非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已超越教材本身的内容和范围,对教材实施二次加工后重新构建新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能引起共鸣。此时,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负责人”,教师从教学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前提是教师可以不受预先设定的课程计划约束,“有学生在眼中”,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信息,并迅速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一个充分表达思想、展示思想过程的阶段,使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完善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美术一直被当作副科。学校和家长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对美术学习及美术相关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美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不关心、不在乎,这就导致美术课程被边缘化。此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并不是出于兴趣学习美术知识。这就导致美术教学单纯强调绘画技巧,本该五彩缤纷、活泼有趣的美术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绘画技巧课,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培养学生懂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和生活,长此以往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课堂氛围枯燥。当前,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一幅画,讲解要点和难点后指导学生临摹,整个课堂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也没有积极提问或表达见解。整堂课上,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和学生各自作画的“沙沙”声,教学氛围不够活跃。3.教学方式单一、课时较少。目前,美术课堂教学还是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本该活泼有趣的美术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另外,学校安排的美术课程的课时较少,而且经常出现美术课被其他课占用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无法从中感受艺术之美,更不用说学有所得、完善人格了,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构建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强调绘画技巧和绘画知识的传授,应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想法,在绘画中找到快乐和自信。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作直觉,尊重学生自我表达的意愿,给予正确的指导,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自身形象和课堂用语。在学校中,教师应规范着装与仪表,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课堂用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微笑中完成教学任务,以幽默的语言代替枯燥的说教,以鼓励与表扬的方式评价学生。出现突发性的问题时,教师应以冷静、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这样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增强教学效果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坐不住、乱讲话等扰乱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延长学生的专注时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的学习见解和想法,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或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3.改变教学方式。

(1)重视课前准备,激发学习兴趣。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主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推动美术课程的深化改革与科学创新。与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课也要课前预习。不同的是,美术课的课前预习比其他课的课前预习更有趣、更丰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美。例如,教学“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恐龙回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各种跟恐龙有关的知识和绘画作品,不限具体形式,如整合阅读材料、观看电影或动画片、去博物馆参观等,让学生下次上课时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恐龙图片。教师以这种方式作为教学切入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课中创设情境,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美术课上,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中描绘的实物以更清晰、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灵感。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学科实践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增加对所要描绘实物的直观感受和认知,从而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还可以借用微课开展美术教学。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还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艺术作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自驾游的短视频,展现春天318国道旁盛开的桃花、格桑花,还有巍峨的雪山、牛羊满地的草原,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随后展示部分优秀旅行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照片的艺术特点与美术元素。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利过渡到本次教学的主题内容中来,讲解莫奈的名画《麦草堆》,将旅行绘画、图片和莫奈的画进行对比,从构图和色彩上分析两者的异同,让学生自由表达学习莫奈作品之后的感受,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这一教学环节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开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中国画是如何展现阳光的,它与油画的展现方式有何不同、难点在哪里等。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推动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3)课后延伸,构建美术知识体系。“教是为了不教”,美术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教会学生自学,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如果教师只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教学内容,就无法持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创新能力,甚至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平台,如多媒体、微课等,让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学“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写意蔬果”这一课时,其难点是让学生清楚如何使用墨水和毛笔来展现物品的冷暖色调、明暗关系。这一课的难点较多,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还不够,学生很难消化吸收。此时,教师可以录制视频,将其上传到教育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录制课外学习内容的视频,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这样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扩宽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实践生本课堂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生本课堂是对现代化教育的科学实践,其不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培育,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习感悟美、创造美,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时代新人。

作者:陈冰洁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篇4

“双减”政策的推行,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且能使其心理压力得到舒缓。教师在遵循适量原则的前提下布置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与技巧,摆脱过去大量作业的困境,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应付、抄袭作业等现象,有利于“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1小学美术作业现状

1.1作业内容、形式缺乏多样性

对于小学美术而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阅作业的固定式流程。绘画是主要的作业形式,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作业较少,对于一成不变的绘画作业,学生兴趣较低,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作业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同时,在美术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特征,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会更加强烈,自主创新与创作意识也会逐渐丧失,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创作,美术素养也难以提高。

1.2美术作业评价方式过于系统化

作业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现阶段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具有创新性。针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教师只是设定了优秀、良好、及格三个评价等级,对学生的鼓励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当学生完成作品时,如果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赞许与认可,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师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适当改变传统的作业评价标准、内容及方式,如可以提前准备多样化、个性化的标签贴纸,将其贴在作品的背后,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在评价时以尊重、理解为原则,深层挖掘学生作品的独特之处,进一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2“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要求

贯彻执行“双减”政策,切实降低小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一线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对于小学美术作业的优化设计,必须以“双减”政策规定作为科学指导,让作业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2.1作业难度的要求

教师应当注意控制好作业的难易程度,确保与新课标保持统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能够取得各种美术竞赛的好成绩,美术教师在作业设过程中往往会加大难度,这导致学生作业完成得十分吃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使得部分小学生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作业难度,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促进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2.2数量与时间要求

教师要注意完成课后作业所需的时间。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过去教师习惯于布置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身心俱疲,一些小学生过早出现了视力问题以及弯腰驼背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育。同时,作业数量过多也让小学生没有时间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容易出现消极厌学的情绪,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

2.3突出作业的功能

作业属于课堂知识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巩固,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完成作业时也不会有较大压力。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相同的作业内容,部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部分学生往往会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作业的功能,让更多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

2.4作业设计的要求

小学美术课后作业的设计还要符合科学规律,与素质教育要求一致,与小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相契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并不是让教师不再布置作业,而是要求教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从而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

3.1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对于小学美术作业设计而言,教师应对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水准,达到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美术作业中存在如下问题:注重数量,忽略质量;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创新设计,教师设计的作业与教学目标相背离,随意布置作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不清,对每一课的训练针对性不强;目标绝对,非对即错,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使作业与学习目标相吻合,且贯彻执行减负增效的理念,对作业量进行精简,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积极创新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3.2告别传统,创新作业

3.2.1设计分层作业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能力都会有所差异。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作业。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独立完成各种作业,进一步强化其审美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根据基本要求完成作业,逐步强化其艺术基础。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降低作业难度,以适应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美丽的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美术作业,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方式进行布置。第一层,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花,然后查阅资料,并积极进行模仿绘画。这一层作业主要针对美术能力较低的学生,只是要求其临摹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以激发其学习热情。第二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花,并画出一朵或更多朵,重点在于表现花的颜色、外在形态等。这一层作业主要针对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且对美术学习十分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深刻理解与感悟美术绘画技法。第三层,要求学生积极发挥自身想象力,勾画出很多花朵堆簇在一起时所体现出的状态,该作业难度较大,主要针对美术基础好、创作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借助作业深入了解与掌握美术绘画技法。在美术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绘画主题相融合,对绘画技法进行简化,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效降低绘画技法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轻松地学习美术。3.2.2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若学生觉得美术作业十分单一、无趣,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认真地完成作业。同时,为了创新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形式,只是借助于开放性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相比于教师统一指定的学习内容与作业类型,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能力选择的内容与类型的绘画作业质量更佳。例如,在“你会设计邮票吗”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了基础性、拓展性两种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提前收集邮票,了解其基本特征后选取一张生肖邮票进行临摹,以此来深入了解邮票特征;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枚独具特色的生肖邮票,可使用卡通、装饰、剪纸等。在教学实践中,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自身要求较高,往往会选取拓展性作业,在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一下被点燃,作业完成质量明显超过常规,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而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情愿做基础性作业,比较自信,且能够切身感受作业所带来的乐趣。如此,学生会明显感觉美术作业越来越有趣,从而渐渐树立起自信心,完成作业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3.2.3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些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便会化被动为主动,激发自身内在潜能,从而实现高效学习。所以,美术教师应积极设计趣味性作业,吸引学生,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兴趣,从厌学转变为乐学,如此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例如,在“动物明星”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广泛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积极介绍自己所喜爱的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基于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对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细致观察,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兴趣高涨。3.2.4设计交互性作业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学习行为与经验受环境的影响比较深刻。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其创作水平,家长应积极参与其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针对家庭作业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交互式家庭作业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与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当家长参与到学生作业中时,学生兴趣高涨,完成的效果更佳。在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中,家长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与问题,帮助其积极改正。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切身体会生命的活力,在“我种的植物”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了学生与家长共同观察与绘画的作业。根据家庭作业反馈情况得知,学生的思维及绘画技巧都有所提高,这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从知识积累到情感价值的碰撞,从个人学习到集体情感交流,这些都是教材上难以获取的。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能够让家长与学生密切交流,亲子关系更加融洽。3.2.5设计多样化作业首先,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转变传统教师命题、学生完成作品的单一作业形式。例如,在“色彩对‘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水粉材料在硬卡纸上对印图案,也鼓励其在玻璃、  塑料包装盒等材料上进行印画,甚至可以采取洒水、撒盐粒、 放小纸屑、刮刻等方式创作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作业材料多样化选择,可促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丰富、更真实的体验,且进行大胆想象,用心发现日常生活中独特的美。3.2.6设计实践性作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其实践能力是教学重点,而实践活动是这一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将美术学科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既让美术学科知识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例如,在“办年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过年剪窗花的习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自己剪的图案,将学生吸引到剪纸作业中。因剪纸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要求其发挥多个感官,但是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剪纸方法及技巧,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剪出十分漂亮的作品。教师可巧妙地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如“过年时,奶奶想要剪出各种趣味性的作品来装饰家里,增加过年的氛围感,我们来帮一帮她”。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积极设计应时应景的剪纸作品,例如,一只小兔、几朵雪花等。在实践性作业完成过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其审美能力。

3.3多种评价,鼓励学生

传统的作业评价有“四多”:多由教师给学生评价;多只判断正误;多注重“量化”;多进行简单的等级评价,这样的评价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应改变作业评价方式,利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作业多由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评,并在互评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互相促进。或是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教师在评价作业时也不要只是打个对号或叉,评个分数或是简单地写个“优、良”,可以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或者点出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等。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也能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让作业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评价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应先对学生作品优点进行挖掘,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然后再指出作品的缺点,促使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进一步强化其美术素养。

4结语

墨子曾言: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不只是简单地改革学生作业。为了能够真正实现减负,小学美术教师应从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作业等方面进行整体变革,将学生从机械性、重复性、枯燥乏味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美术知识。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7篇

1.学生文化水平、美术专业基础差别较大

针对于艺术类专业高考热,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在前些年招生困难,大部分热爱美术的学生都选择高考入大学,选择职业学校的少之又少,近两年来美术设计专业招生形势才有好转。其中一部分是有着美术功底、文化课等基础课极差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没有美术功底,喜爱美术的学生。在就读美术设计专业后,其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的不等造成美术教学的诸多困扰。

2.美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错位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是急需美术设计人员的,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最缺乏的就是创意设计和自己的知名品牌,优秀设计人员的缺口急需得到补充。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各种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美术设计专业的热潮兴盛不衰,每年培养的专业学生大部分却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一些制造产业急需的设计专业如家电、家具、玩具、珠宝首饰等却不见一席之地。

3.课程设置及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由于多年来受到高职、大学的打压,未能形成成熟的美术课程体系,针对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目标,设置适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很多学校授课方式还是以绘画或美术基础为主,加上工艺与简单的设计课程,大部分都在“画设计”,而对设计艺术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更缺乏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另外,师资结构不合理,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绝对不是简单的以绘画基础加设计或工艺课程,更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渗透,如广告设计需要有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师资,但是大部分学校依然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办出特色的基石,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应当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质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职业化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其实质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共性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共赢)。中职美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

当前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受益者主要是学校和学生,多数企业没能直接受益,这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美术专业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方式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更无法让企业愿意合作。很多企业普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没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而且企业对美术设计的用人没有向一线工人那么大的用人量,合作起来比较麻烦,学校没有给企业动力。

2.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国家虽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但对企业的约束并不大,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凉”,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3.中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条件距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中职美术设计招生能力决定学校再美术设计专业的投入一般不会很大,导致实习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实现不充分。(2)教学管理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正因为校企合作不深入,无法形成有效机制,使得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管理无法满足要求,不能做到在教学管理运行中,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工学衔接合理。

三、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建议

1.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美术设计专业要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口,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在校内成立设计工作室,帮助企业设计宣传册、广告单、包装等等,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学校以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服务成为企业的好助手,吸引企业与其合作。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应加入到设计行业活动中去,多邀请美术行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讲座,让美术设计的学生对设计有更本质的认识,要有认同感。中职学生见识不高,心智不够成熟,多与专家交流、学习,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会更了解学生,从而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美术专业建设中来,让专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确定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3.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美术学生就业特点是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学校必须有较为完善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机构,让企业对用人放心,学生呆得住,干的好,能成长,才会吸引企业对学生的关注,进而加深校企合作。

4.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师,都应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不但可以从校企合作中通过实习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可以帮助企业从事一些培训、设计工作,为企业服务。而企业的资深设计人员也可以到学校讲学,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师资队伍构成,将会为美术涉及学生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商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硬件设备,企业提供指导教师建设实习基地,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实训环境学生。美术设计专业不同其他专业,企业完全可以将一些设计任务交给学校,由教师和学生完成,达到企业要求的企业可以采纳,实现双赢。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学;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76-01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美术学以其悠久的历史、艺术的魅力、多彩的创意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美术学是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艺术,一些美术理论更加广泛地影响了艺术设计,各种美术表现理念都影响了现代艺术设计,对艺术设计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美术学成功地运用在艺术设计中,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

一、美术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与产生背景

第一,现代美术学的起源。产生于上个世纪的印象画派是对传统美术学的颠覆,是现代艺术的源头,现代美术起源于塞尚的印象派,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以及抽象主义――都十分显著地受到了印象主义影响,推动了现代绘画的出现,也正是种种美术艺术形式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素材。第二,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现代艺术设计最早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在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现代美术理念与艺术的影响,艺术设计也逐渐从传统方式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二、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影响的美术学艺术

第一、印象主义。这一绘画理念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日出 印象》而诞生,这种绘画风格打破了传统绘画,画家们凭借画面来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的光彩。绘画者经过大量的实践发现,由于光线的变化与观赏者观赏角度的差异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大多数画家在这时都走到了室外,将所观赏的客观事物用一些色彩与图画勾勒出来。这一绘画风格对后来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立体主义。这一美学艺术是上个世纪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的代表作品有《亚威农的少女》,在二十世纪初期一篇名为《立体主义》的美学文件的出现标志着立体主义美学艺术的正式形成。这一派别的画家也大大受到塞尚的影响,这部分画家将自然看成一个立体式形状,例如:柱体、锥体或者球体――在此基础上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的道理在于:让绘画再现其存在的原因。

三、在美术学影响下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特点

第一,强调抽象的平面布局抽象是与具体相对应的,是对事物的理性诠释,也是对事物全面的表达。自从19世纪后半期,新型的绘画艺术产生,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理念,从此绘画从艺术本身的角度得到了重视,而不再是简单地对自然的再现,现代园林艺术与传统相比更加倾向于平面布局,在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大大受到了美术学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与传统艺术设计相比,现代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与平面布局的不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通常来讲古典艺术设计是对上流社会的服务,它代表着尊贵与权势,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现代艺术设计则是面向普通民众,一些普通居民的现代居室设计都呈现为平面布局,平面布局是特别针对于一些都市风景而言的,现代艺术设计目的是为都市人民提供一个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传统的艺术设计更加倾向于对称,颇显呆板,园林以规模宏大的建筑物为主线,主轴线与副轴线构成道路系统,一般在两条线的交接处形成小广场,从整体来看规格整齐,图案清晰。现代艺术设计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简单、整洁、自由、灵活为主,同时也注重空间感与层次感。

第二,美术学对艺术空间形式的影响美术学主要体现在绘画艺术,其中在两个方面对园林设计有影响:一方面绘画理念与表现手法会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艺术的空间布局与色彩调配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美术理念会影响到艺术的风格,从而对整个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大大影响了现代的艺术设计,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空间表达方法。以建筑艺术设计为例,现代设计更加注重立体艺术,这种艺术风格就是对传统设计法的颠覆,是从多彩角度出发,运用灵活思维来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其中引进了时间概念,为观众带来了思维空间,使观众走进图面中,这种立体主义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流意识,同时也为现代艺术建筑带来了空间的连续性。第三,美术学对现代园林设计形式的影响从印象主义出现之后,美术艺术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在持续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学逐渐变得更加抽象,绘画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呈现而且偏向对抽象的主观世界的展现,美术学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受到美术学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绘画艺术类似,其表现形式侧重对自我价值的体现,其中的实用价值与美学艺术都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两个方面。例如:园林设计,其表现形式与外在结构无论多么奇形怪状或者不符合常规,但是从大的方向上看都在体现着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宇,孙丽颖.绘画理念对园林设计思维变革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2]刘照祥.绘画的发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9(14).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9篇

1.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服装美术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显得单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切换等待过程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作业甚至是教师动手给学生改画完成,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职业中学生源普遍基础不强,服装专业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美术学习训练,很多服装专业学生美术基本功欠缺。部分学生由于美术基础差,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完成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对专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中职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面向职业岗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中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绘制、服装工业样板制作、服装裁剪、服装裁片缝合、服装整烫、样衣制作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受学生基础和学制时间制约,实际上职业中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版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虽然这些岗位比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美术设计功底要求低,但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服装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绘制服装工艺款式图和服装结构款式图。基于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和能力要求,结合服装专业学情,职业中学应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服装美术设计教学必须区别于普通绘画美术基础教学,要紧密围绕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对接专业课程学习需求。结合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将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组成了完整的服装美术设计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基础模块主要是绘画基础训练和服装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和审美能力,重点掌握服装款式图表现技法。设计理论模块选择毕业生职业岗位必需的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具有关键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完成。优化后的美术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如在进行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教学时,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训练上,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和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因此,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增强了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必须让他们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服装美术教学整合,通过动态的视频将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提高了教师讲解和示范的效率,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赏析优秀作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及时评价和鼓励,对优秀作品可在班级内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持久兴趣。职业中学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有别于纯艺术的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对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真正掌握服装设计表现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服装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冒号):民间美术设计文化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实验室管理范文 下一篇: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