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2-26 02:57:13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沈阳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对策

一、前言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旅游经济。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以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题,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目的在于使旅游业能够成为一项能带动总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未来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二、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辽宁省旅游业在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影响以及带动着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从以下几方面对沈阳市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现状。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占据着显著优势。旅游是一个娱乐的过程,要达到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以及旅游中介间的高度统一。吃、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业的六大要素,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可以更好的满足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这些城市的景点。

(二)从交通运输看发展现状。

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交通中心和交通枢纽。高速公路与铁路运输四通八达,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东北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也为入境游创造了优越条件。

(三)从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分析现状。

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调查结果都显示,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大大超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限度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就会发生变化,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状态,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外出旅游便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从历史古迹以及民族文化分析发展现状。

沈阳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其发展中所产生的文化和历史古迹也一直流传至今。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满汉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地,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也使沈阳的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色,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参观游览。

三、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沈阳市旅游业发展势头也明显增快。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维持社会和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变化。

(一)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方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选择出行旅游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多,旅游方式也逐步多样化,自驾游、低碳游、团购游、候鸟游、高铁游等方式可以为不同的群体提供最适合的出行旅游选择。

(二)旅游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业发展迅速。

沈阳市的繁荣发展使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性得到了保障,而旅游服务和服务设施是完美旅游的桥梁,是典型的中介体,宾馆、饭店、旅行社、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垫脚石,为旅游业乃至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旅游活动更具特色,国际地位提升。

沈阳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向国内外游客和来宾展示活力之都沈阳市的魅力,提升了沈阳在国内外知名度,在实现旅游经济与社会文化等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为沈阳增添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大大改善了旅游服务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会在未来沈阳旅游业的发展上增添亮丽的光环。

四、沈阳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立足于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整体环境,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促进沈阳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沈阳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特殊的意义。

(一)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区域特色旅游。

沈阳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为发展区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沈阳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遗留的历史赋存物表现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包括古遗迹、古建筑、民族礼仪以及生活习俗等,旅游价值尤为明显。

(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在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制定相关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条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以及建设重点不够明确的问题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阻力,而政府的相关政策会使旅游业在合理的机制下进行,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总体水平。

(三)培养旅游方面专业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旅游从事人员的学历较低会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市场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随之明显和严重,加强旅游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旅游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递。随着管理的完善和制度的确立,旅游业将会成为沈阳市经济产业中的领军者,为沈阳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更好的保障。

(指导老师:于桐)

参考文献:

[1]戴凡.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 旅游学刊,1994(04).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陕西 云南 区域旅游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49-02

陕西是旅游大省,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陕西的旅游行业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景观类型少,资源开发层次浅,发展速度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等一系列问题。

一、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纵向比较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内涵给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早在1980年旅游业刚刚兴起之时,陕西就凭借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等知名的人文资源成为当时的旅游大省,享誉中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陕西省旅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壮大。然而近年来,同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其他省相比较,我们明显已不能相提并论,远远落后于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海口甚至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等地。

(二)陕西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关中地区。

以西安为中心及其毗邻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该地区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汇集了大量高品位的旅游景点,占陕西高级别旅游景点总数的90%。

(1)发展优势。西安旅游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古老”为特点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西安旅游业后续开发优势明显,管理体制有潜力可挖。其三,发展思路准确,带动作用明显。思路新,发展快,旅游业已完成了从“接待产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培育支柱产业型”的升级过程。其四,旅游资源挖掘潜力大,开发前景不可限量。随着资金的进一步投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更多的宝贵资源将逐渐被发掘出来,西安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大大的增加。

(2)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安旅游业即依仗上述的各种优势,进行粗放经营,简单再生产,在客源空间结构及市场空间拓展中面临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①旅游生态环境缺乏保护,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西安旅游业一直遵循“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消耗”的发展模式,不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②由于不够重视管理,经营者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差,服务秩序混乱,大大破坏了西安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③从旅游资源竞争力来分析,西安偏离了经济发达、旅游需求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城市化水平低、居民出游率和旅游花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严重影响开发该区的旅游市场。

2.陕南地区。

汉中地处陕南南部,北倚秦岭,南靠巴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气候、地貌特征,使汉中的旅游资源与毗邻地区的旅游资源不同,形成了以“汉”“绿”“水”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汉中地处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一时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1)发展现状。汉中以其自身的特点,多年来发展一直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旅游景点110余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两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旅游产品风格独特。旅游景区景点离中心城市较近,汉中市辖十县一区,旅游精品线及环市休闲度假旅游村以汉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2)存在问题。从总体上看,汉中旅游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很不相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甚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①规划设计落后。②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方式不灵活。③精品线路打造缓慢、资源利用率低。

3.陕北地区。

延安是陕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朵奇葩,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一张名片。据调查显示,陕西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总共有486个,延安就占360个;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总数、五级红色资源数量、四级红色资源数量、三级红色资源数量分别占到陕西省的74.074%、100%、85.71%和86.87%。延安旅游业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延安的革命遗产资源具有垄断性,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优势、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二是延安已成为我国的优秀旅游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延安一直是游客向往的革命圣地,国内外认知度非常高。

二、陕西旅游业与云南旅游业的比较分析

(一)从营销角度对比陕西与云南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个外延比较大的产业。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旅游业也符合现代营销学的4C原理,即:旅游产品、旅游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的方式。只有把旅游业的4C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形成好的赢利模式推动本地区GDP的增长。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云南在全国及全世界的地位和形象已在不断上升。云南省为了提高自身旅游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力,提出了4点对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的竞争中具有垄断性民族文化的作用十分突出,实践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富有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区域竞争能力。目前,全国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重心西移,旅游区域内的联合发展都是云南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旅游业区域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3.进一步调整形象定位。把云南省的旅游资源与中国西南部的其他省份及其相邻国家相比,云南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多样性的,云南省全年舒适的气候就占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地位。

4.进一步重视市场研究,增强促销力度。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游客喜欢的产品,才能扩大客源市场。

三、加强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中地区

第一,旅游产品的绿色化。产品绿色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日益成为旅游产业国际化、文明化的重要标志。第二,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西安旅游业转变优势的关键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软件因素对发展西安的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陕南地区

第一,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激励整体的框架体系;第二,投资应多元化,首先,投资环境要宽松;其次,投资方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入,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集中力量开发旅游线,在客容量不成问题而资金成问题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名牌旅游线,是最佳有效途径。

(三)陕北地区

第一,认真定位和包装延安的旅游资源,开发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关键就在于对红色旅游资源内涵的深层认识。第二,改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延安应从全局考虑,优化整体优势,发挥所长,建立能有效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管理模式。第三,设计“体验型,参与型”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从而转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第四,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景区首先要改善经营体制,吸引素质高的人才。

四、结语

发展旅游业的实质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从而拓展并稳固旅游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以,陕西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陕西各地域旅游业的发展。再通过三的合作,使得陕西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实现旅游业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辉,刘联党.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07.

[2]韦鑫.陕西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7.

[3]郁广健.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2006.

[4]崔琰.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2007.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洛阳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但是在游客印象里最深的估计也只有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和“甲天下”的牡丹花了。提起洛阳,人们心中除了出现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再无其他。而造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洛阳旅游特色单一,在大力宣传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忽略了其他旅游景点的宣传与营销,从而使洛阳的众多旅游资源埋没在这三样盛名之下,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

(二)旅游产业规模小,链条偏短

洛阳众多的旅游资源与洛阳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并不相称,在硬件方面,洛阳现有的星级饭店、旅行社数量等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较少。在软件方面,高素质旅游人才、高质量旅游服务也显得捉襟见肘。旅游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效应不强。除了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以外,洛阳旅游产业链条偏短也制约了其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洛阳的旅游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新型的旅游产品偏少,旅游业链条短小,旅游项目局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带动性不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

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滞后的基础设施又成为阻碍洛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瓶颈。每年牡丹花会期间,由于宾馆、酒店价格飙升,房源严重紧张,很多游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除了星级酒店、宾馆外,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多个旅游景点一到旺季就会出现人群拥堵、车辆堵塞的局面,导致我出不去,你进不来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景区景点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四)旅游高素质人才缺乏

目前洛阳旅游业人才状况是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首先,熟悉景区规划、线路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门技能人才非常缺乏。其次,由于旅游产业的门槛对文化素养要求不高,造成了旅游从业者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多为高中、中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非常稀少。再次,由于旅游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基层的旅游从业者普遍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造成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三、洛阳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特色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针对洛阳来说,除了宣传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外,也要打造其他知名资源品牌。一、对其他的重点景区,白云山、老君山、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龙潭峡等,要深入到景区内部,因地制宜,突出每个景区的特色,从而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二、针对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要将旅游与文化充分融合,以文化为载体,旅游为形式,推进二者的互动和融合,突出文化旅游特色,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促进产业融合

洛阳旅游业要想飞速发展,必须要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以强带弱,引起连锁效应,从而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保证洛阳旅游产业在“科学、和谐、高速”的轨道上发展。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基础上,也要使旅游产业链条增长以及促进各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使传统的观光旅游朝着更加多面、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发展,同时可以使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环保型特色工业等想融合,促使洛阳形成旅游产业规模宏大、链条齐全、各产业相融合发展的健康局面。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洛阳所出现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加大规模建设一批中低档的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宿需求。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停车场、超市、公厕等,增设城区到各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车。

(四)提高旅游产业员工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随着国际环境的大发展,旅游产业的全方位人才显得更为紧俏,因此,要想旅游产业发展的好,人才要留的好。一、加大投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旅游人才。二、加强对各旅游产业员工的培训,可以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培训讲师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可以定时参加各项相关的培训班,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三、加强旅游产业人才的监督与考核,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四、结论

洛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很多问题,以至于阻碍其前途的发展,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以此提高洛阳旅游业发展的免疫能力,使其蓬勃发展。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崭新的形象。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经济学界许多权威人士认为:会展业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21世纪最有希望、最有发展潜力的热门产业之一。而会展与旅游联姻的婴儿——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利润丰厚、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而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世界各国各地竞争的一个新亮点。本文拟就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谈谈一己之见。

关键词:会展旅游现状发展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会展旅游是随着会议展览的不断增加和旅游业的日趋成熟而出现的新的旅游类型。从产品角度看,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与会展业的特征,即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性;从发展现状看,在我国,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介于旅游业与会展业之问的衍生产品。因此,我们可将会展旅游定义为:借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来招徕客人洽谈业务、沟通交流、参观访问和旅游观光,为他们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是旅游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旅游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诸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会展业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客源,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条件

1.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随着我国会展活动的高速发展,会展旅游也声名鹊起,几乎所有的会展活动都有会展旅游的伴随行之,其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都非常快。会展行业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称为众多旅游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方式。各地方政府为鼓励本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①交通。国家为促进经济和地区发展,在交通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为了促进旅游的发展,专门修建了通往某旅游景区的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一些更为稍微奢侈一些的交通方式如高铁、飞机等也为旅游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②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会展举办地的周围都会有许多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有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些资源使得会展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丰富了许多。③会展业和旅游业。我国的会展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该行业愈发成熟,会展活动的安排愈加合理,这给许多商务人士的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是旅游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发展和接待能力完善而成熟,这些都给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加了分。

三、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发展会展旅游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那么,如何使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首先,各个城市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会展旅游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在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在举办大型会展时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样也不利于我国会展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再次,发展会展旅游,还应该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接待设施条件,使之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

2.坚持特色制胜,加大产品开发。随着会展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实施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战略,便成了各地发展会展旅游的制胜法宝。会展旅游持续时间较长,能否给旅游者提供独具魅力的观光旅游项目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内容。各个城市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精心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以特色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注重培养人才,形成PCO队伍。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培养一批精于会展旅游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队伍。其次,要加大对会展旅游发展中所需要的翻译、导游及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的力度。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旅游专业及课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与会展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会展旅游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

我国会展业的近几年的发展及其迅速,尤其是数量方面,但是其组展质量却没有同比增长,这影响了会展旅游的顺利健康发展。会展旅游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现实又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多方面的人和部门参与配合,我国的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规范程度也有待改进。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缺乏专门的会展旅游机制,大型会展旅游服务系统不完善,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员等。但会展旅游业发展潜力极大,尤其是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更是我们忽视不得的,我们应多关注该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改进,这样才能使会展旅游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覃洁贞.会展业: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J].社会科学家,2001(4).

[2]何鸣.国际会议:申城都市旅游新亮点[N].旅游时报,1999-8-29.

[3]北京:欲成为亚太展览中心[J].北京:中国经济信息,2000(4).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一、泰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泰国是东南亚旅游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古老的历史文化。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泰国人均收入已超过6 500美元;2014年,泰国旅游业的收入超过1.1万亿铢;2015年,由于政权趋于稳定,泰国政府对泰国旅游业的收入预期将超过2万亿铢,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泰国旅游业发展历史

泰国旅游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暹罗皇家铁路局设立公共关系部来推广泰国旅游,并提供外国游客必要的协助;1959年,泰国成立了泰国旅游组织,同时,通过合资的方式创建了泰国国际航空,泰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架构政治逐渐形成;1970年代后期,泰国经济减速,旅游业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1979年,泰国旅游组织升格为泰国国家旅游局;在90年代以后,由于亚太经济发展的推动,泰国旅游业重新增长,从客源的角度看,东南亚的旅游者对泰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到2000年,泰国接待外国旅游者接近1 000万人次,外汇收入超过70亿美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泰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泰国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宜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持续相传的风俗习惯,是东南亚地区的陆路和航空交通枢纽,良好的基础设施及齐全的配套设施,加上泰国人民真诚好客、服务质量高,使泰国成为备受欢迎的旅地区。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下,泰国旅游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见表1。

从表1看,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外国赴泰旅游人数都超过1 400万人,呈逐步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4年,外国赴泰旅客人数出现下降,因为在2009泰国政局不稳及游行示威活动的发生;2011-2014年期间,泰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使得赴泰旅游的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赴泰游客人数增长约10%,旅游收入较前一年增加了55%,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电影《泰濉吩谥泄的热映,使得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大批增加。

(三)泰国旅游业发展特征

1.泰国主要旅游资源分布。泰国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泰国中部地区的人口和省府是最稠密的,是泰国的农业和产业中心。中部地区的旅游景点也十分丰富:曼谷的玉佛寺、大皇宫和黎明寺、素可泰历史文化公园等。北部景色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古迹众多,这些因素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来此旅游和度假。旅游景点大都分布在清迈,历史观光景点和佛塔寺庙众多。东部是泰国面积最小的地区,泰国的重要港口大部分都在东部。芭堤雅是东部旅游中心,每年有很多外国游客来此旅游和度假。西部地区的旅游景点主要是水坝。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海岛旅游景点,最为旅游者青睐的地区有普吉岛、披披岛、苏梅岛等。

2.泰国主要旅游客源分布。泰国的国际游客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约占该国外国游客的70%;其次为欧洲地区,以德国、英国为主;来自美洲、大洋洲的旅客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主;来自非洲地区的旅游者相对较少。到泰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80%以上的动机为度假观光。2013年,赴泰旅游游客最多的十个国家有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2014年一季度赴泰游客相关信息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4年一季度赴泰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东亚(50.72%),欧洲(34.18%)还有少部分游客来自美洲(5.08%),南亚(4.07%),大洋洲(3.5%)。

二、泰国旅游业发展优劣分析

(一)泰国旅游业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泰国的旅游资源不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风光都十分丰富、分布广、品味高、特色浓。泰国有地理优势,位于区域的中心,泰国还有适宜全年旅游的温暖气候,曼谷、芭提雅、普吉岛是广大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真诚好客的泰国人民的魅力和不尽的乐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文化优势。吸引国外游客的泰国文化形式主要有泰语、泰式服装、泰国节日及宗教。泰国大部分人民都信仰佛教,在泰国源远流长,对泰国人民的生活及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除泰国的雕塑、绘画、舞台艺术、音乐艺术、合十礼及泰式饮食外,各类佛教庙宇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以及富有特色的泰式建筑等都是吸引广大外国游客的旅游特色。

3.区位优势。泰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地带,位于印度和中国这两大国之间,为泰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打开方便之门,与周边多个国家的交通都很便利,有良好的贸易、文化及外交交流。泰国是东盟国家中向中国输出商品的第二大国,使得泰国成为陆路和空路的交通中心。泰国是一个以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的低纬度半岛国家,热带风光独特,海岸线漫长,四季如夏。其旅游点分布于全国各府,游客可以在境内不同的地区享受不同的旅游形式。

(二)泰国旅游业发展劣势

1.政治不稳定。2006年以来,泰国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尤其是2008年12月封锁机场事件、2009年4月曼谷骚乱事件,已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泰国国内经济社会秩序一直混乱不安,泰国的政治显现出极度的不稳定性。其中政局动荡重创旅游业,导致外国游客不敢进入泰国旅游。泰国政局动荡,让外国游客感到来到泰国旅游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2.色情业泛滥。泰国的向来遭世人非议,但难以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它确实拉动了泰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芭堤雅曾是越战美军的疗养地,性娱乐业一直很发达。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旅游观光的发展,各国游客日渐增多。据调查泰国目前有30万失足妇女在从事。每年约有数十万游客专程赴泰国观看人妖表演,这对于泰国来说无疑有损国家形象。

3.吸毒和艾滋病肆虐。泰国色情业的过度发展为泰国带来了诸如吸毒、艾滋病流行等问题。泰国地处世界的最大产地“金三角”地带,在泰国相对容易得到且价格较低。引发艾滋病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吸毒和滥交使得这些失足妇女成为感染HIV病毒的高危人群,泰国已成为亚洲艾滋病的重灾区。从1985年到2010年,艾滋病将使泰国人口总数减少l%~2%,使泰国的人口增长率下降,旅游经济大受打击,也使泰国的旅游形象遭遇困境。

三、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分析泰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第一,政府应完善旅游设施与管理体系。一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泰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泰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会受到限制。在交通方面,主要是增加航空和铁路的建设,为外国游客进入泰国提供便利。对住宿设施的完善主要是改善居住环境。泰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求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力度,进一步对旅游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培养更多优秀、专业化的旅游业人才。第二,需要增强泰国旅游业宣传与促销,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泰国旅游业自然和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的文化内涵,按照市场规律,整合各种文化宣传资源,实现旅游与影视、广播、音像、演出的有机组合,形成文化促销的整体效应。泰国旅游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全面整合特色旅游资源,融合景区风土人情、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第三,泰国政府应稳定国内政治局势。泰国政府应尽快完善各种危机管理及应用机制、保障旅游者的安全。政府和民间部门为外国游客推出安全防护措施,以增加外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的信心,维护好旅游治安,保障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泰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字】太行山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引言:旅游业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作为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小觑的作用。太行山区旅游业为邢台市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达到“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行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尖锐,文中将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释,为推动太行山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收入。太行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10家景区合而为一,门票总价由450元降至125元。运行近一年,门票收入同比上涨七成。同时组建新股份公司,出资4.1亿元,买断大峡谷等10个景区的经营权。这消除了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弊端,使景区投资、营销、服务、合作拳打一处。十一期间,太行山大峡谷门票收入1980.8万元,同比增长42.3%;社会总收入达到18.21亿元,同比增长37.85%。

(二)旅游接待情况。太行山大峡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国际攀岩赛事,使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增强,目前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攀岩基地、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十一期间,大峡谷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128.3万人次,同比增长28.2%,使其在接待游客方面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其中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面增长,创历年最好成绩,居全市旅游行业的前列,良好的发展势头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太行山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太行山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早,但是发展缓慢,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上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缺少自身发展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二)行业管理差。红色景点以前多属民政、文化部门,体制不完善,资金渠道单一,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在景区发掘、修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景点设施及配套陈旧;复建和扩建项目较多,急需资金;景点自身整体包装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包装不够,急需观念更新。红色旅游产业运行缺乏火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满足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是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却看不到一块醒目的景点宣传牌。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太行山有革命名胜景区,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的红色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初级的和粗放型的,宣传、展示、解说的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不够形象生动,对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达和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深入人心,缺乏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红色旅游项目。

(四)品牌化发展力度不足。一是产业规模较小,目前仅有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的红色旅游开发初具规模,但这些地方的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总体产业规模不足全省的3%;二是产业覆盖面小,效益低,在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排位滞后,全省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高。

三、推动太行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意见

(一)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旅游景区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层面的产权关系,第一层面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第二层面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

(二)重视旅游营销并加大力度宣传。按市场规律,搞好宣传推广,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环节。强化市场意识、宣传意识、促销意识,启动和培育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旅游市场,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推广。同时,旅行社与旅游业之间是紧密连接的,因此旅行社也要发挥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一个旅游景点的成功开发,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健全的硬件管理设施。道路情况的好坏不容忽视,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畅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

(2)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厕所等。细微之处更能体现一个景区的完善与否。一般大的方面都会引起大部分景区的重视,而小小的厕所更能可以体现景区对游客细微的关心。这些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到位的话,就会对其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也就不能使旅游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3)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众所周知,一个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仅看他的票房多少,更要看它后期产品的开发。景区开发也是如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放长线钓大鱼,立足长远。纪念品不仅可以发挥宣传的作用也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4)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不协调的是具有旅游从业资格和具备高素质的导游人才稀缺。还有就是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对游客漫天要价,在安全保障方面做的也不到位。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太行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红色旅游传导的是政治内容,利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大众的需求,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在推动产业结构健康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总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居民对于外出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必须要针对自身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加以解决,不能再落后于国内其他发达的旅游城市,通过合理的投入、加大营销策划力度、开发力度和完善旅游产业链和塑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行社和丰富旅游方式等手段来促进太行山的旅游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高速发展,太行山的旅游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太行山区民俗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课题编号:HB13JJ012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7篇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年度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

回笼货币数(亿元)

2.4

80

2.7

106

2.9

140

3.0

187

2.4

150

2.8

170

3.0

200

3.3

250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8篇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年度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

回笼货币数(亿元)

2.4

80

2.7

106

2.9

140

3.0

187

2.4

150

2.8

170

3.0

200

3.3

250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9篇

关键词:烟台旅游 会展旅游 休闲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烟台海岸线长达909公里,具有丰富的临海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

烟台市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烟台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烟台市对应的海域面积约260万公顷,其中全市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65.6万公顷。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临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较大的海湾有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全市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其中有居民的岛屿17个),岛屿总面积6455公顷,岛岸线长206.6公里。烟台市人均公共绿地7.33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35.81%、96.25%,建成区噪声平均值小于58分贝,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

芝罘岛景区:芝罘岛横亘于市区北部海面上,又称芝罘山,主峰高298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三面环海,南面连陆,是我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主要旅游资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湾、婆婆石、石门春波;有经海风、海浪多年侵袭形成的海蚀礁、海蚀洞;有阳主庙、射鱼台。

养马岛景区:养马岛位于牟平区宁海镇以北海面上,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丘陵起伏,山海秀丽,气候宜人,相传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养马,因而得名。

长岛景区:长岛历称庙岛群岛或长山列岛,是黄渤海的分界线,距蓬莱7海里,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岛岸曲线长146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全国第一个小康县。

崆峒岛景区:崆峒岛位于市区北部7.4海里处,由大小13个岛屿组成,总面积0.84平方公里。主岛呈丁字形,周围由十几个小岛拱卫。海岛的景观十分奇特,而且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

昆嵛山景区:昆嵛山是部级森林公园,位于烟台东部50公里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最高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昆嵛山的旅游资源有四大特点:一是道教文化名山;二是自然景观壮美;三是林木资源丰富;四是山泉众多,泉水甘甜。

七峰山景区:七峰山位于海阳市,距市区约90公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竹林,总面积约合1300亩,在竹林的环抱中,有一建于隋代(581~618年)的佛教丛麻禅院。

(二)人文资源

蓬莱阁:座落于蓬莱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主要景观有“仙阁凌空”、“海市蜃楼”、“狮洞烟云”、“渔梁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万里澄波”、“万斛珠玑”、“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十大胜景。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蓬莱水城由此而扬名海内外。

登州古市: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小海东岸的小街南端立古牌坊,坊额书“登州古市”。

烟台市博物馆:原为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会馆结构典雅,雕饰精美,具有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栋枋梁柱之间的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木石雕刻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现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厅,展示了中国民族酿酒工业的百年辉煌历史。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吸收了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游点。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座落在芝罘区中心南部的毓璜顶上,是保留较完整的元代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三部分,置身其间犹如入蓬莱仙境。

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市场现状

烟台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突破,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稳步提高,一举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5.6%,而到2002年这个比例达到7.1%,其中旅游收入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9.5%。烟台旅游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稳步提高。

国际市场方面,把韩国作为首要客源市场,1996年以来韩国客源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2000年接待韩国游客21904人次,占接待外国游客的41%。而到2001年同比增长到56%。第二大客源国―日本2001年的市场份额也达到24%,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由此可见韩日两国对烟台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欧美市场,推出了“慕拉蒂之旅”专项旅游线路,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如表1所示,海外游客数量在1999年达到高峰,其后逐年回升,在2002年已接近1999年的水平。而海外旅游收入除1997年外一直呈逐步递增的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把省内和交通干线附近城市作为首选客源市场,把周边省区作为二级客源市场,把其他省区作为三级客源市场。近几年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总量中,首选市场占60%以上,二级市场所占比重将近30%,其余为三级市场。总体上看,国内市场规模是逐步扩大的。如表2所示,国内游客的人次数及其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拳头产品不多,海上旅游开发尚没有形成规模。目前,烟台的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有较强知名度的有蓬莱、长岛旅游区和龙口南山旅游区,其他产品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烟台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长达909公里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沿海区域中,礁石林立,形态优美,鬼斧神工,其特殊的自然优势不可多得,沙滩质量优良,可供开发的大型浴场有多处,但目前海上旅游项目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旅游投资机制不完善,启动不利、渠道不畅。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要遵循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解决旅游业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资源滚动发展;二是吸引外资;三是社会办旅游。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太慢,第二种太远,第三种太散。三种传统的融资投资方式,都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若要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跳跃性发展,必须建立新的投资融资机制,以尽快改变旅游投资渠道不畅,力度不大的局面。

3.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旅游购物和娱乐尚存在很大差距。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哪个要素太弱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目前,烟台不能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不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素的拉动作用,旅游购物和娱乐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4.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宣传促销力度尚欠。目前,在国际客源市场方面,烟台对周边日韩市场依赖严重,韩、日两国占国际客源的80%,而欧美等其他地区客源市场份额很小;国内客源市场方面,对传统客源市场依赖很大,开拓远距离、新的客源市场力度不够,山东、北京、上海三地的客源约占83%,其他客源市场所占份额较小。

5.交通存在着一定的瓶颈现象,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线路不足。铁路方面,烟台只开通了至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石家庄、西安、佳木斯、天津、淄博等城市的直达列车,华中、华南和西部地区的列车很少,尤其是直达旅游目的地的线路明显不足;烟台每天与以上城市对开10对普通列车,班次与档次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铁路交通成为烟台市旅游业一大交通瓶径。航空方面,目前烟台只开通了通往韩国和香港地区的航线,甚至第二大客源国日本的航线至今仍没开通,国际航线太少,严重制约着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

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前瞻

(一)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能否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到旅游地对旅游开发投资生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消费,是旅游开发投资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标准。而要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对拟投资开发的旅游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至关重要。因此,对旅游地的定位对旅游开发投资的成败十分关键而且重要。

1.形象定位:它是旅游地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认知印象。旅游地形象定位受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制约,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基础,尤其是具有惟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根本。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对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客观上使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加剧,旅游地的空间竞争表现为形象竞争和产品竞争。形象竞争的核心是差别化、个性化。差别化形象定位突出了不同旅游地的个性化形象,在同一区域内产生“形象叠加”的效果,使该区域的吸引力倍增,可以吸引不同的目标细分市场关注该区域。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于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2.产品定位: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是建立在旅游地旅游资源和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的。要把旅游资源要素开发成旅游产品,就要:第一,发现发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判断其开发为旅游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和市场的需求。第二,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将各种相关的旅游资源按一定的主题组合构建巨大的旅游产品平台,再进行商业化运作。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80余处,国家AAAA级景区两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际高尔夫球场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座。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产品定位于以近代开埠文化产品和黄金海岸线产品为核心的,多样化、特色型诸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

3.市场定位:旅游地市场定位,要确定旅游地的目标市场群,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以便进行针对性营销,并开发出适应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要根据旅游消费购买圈与市场圈理论,对客源市场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再结合旅游地资源特色,对旅游地的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定位。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到烟台旅游的商务、公务客人占了较大比重;省内客源的比重偏大;省外客源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东北等地。从国外市场结构来看,客源集中,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商务客的比重占到51%。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市场定位于环黄渤海地区的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以及国外的韩国、日本为主。

(二)烟台市旅游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所述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确定的方向,本文将侧重阐述其发展的两大方向。

1.会展旅游业

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与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参观、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供给来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具有6个突出特点,即:旅游方式新、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人员花费多、经济效益高和带动作用强。

会展旅游业能够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交通、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房地产、文化艺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际会展活动能够给举办国家、地区和城市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一次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大都能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有经验数据表明,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收益与综合社会经济收益的比例为1:9,可见通过举办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宣传烟台的新形象,而且可以有效地带动烟台经济的发展。

目前,烟台市固定举办的主要会展有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APEC投资博览会、蓬莱和平颂、昆嵛山踏青节、烟台美食节、崆峒岛海洋旅游节等。APEC成员来烟投资合作项目已累计达到5451个,合同外资额累计达到65.3亿美元,实际投资累计达到39.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3%,85%和87%。前三届果蔬会,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协议498个,总投资29.8亿美元,其中外资21.3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成交21.69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30.97亿元人民币。

但是,烟台的会展旅游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小、散、旧、单、”。“小”――即单个会展场馆规模小,多数场馆不能承接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展览会。“散”――即会展场馆布局分散,场馆之间距离较远,举办会展时由于客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挤,难以联手承接大型展览,发挥其组合效应。“旧”――即会展场馆设施陈旧,近几年没有新建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单”――即功能单一,综合性差,供水、供电、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和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尚不够完善。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城市的会展旅游业发展规划。会展场馆建设的规模、功能、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创立会展品牌,提升经营服务理念。

2.城市休闲化

休闲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其它日常必要时间(睡眠、进餐、家务、个人卫生等)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烟台构建“休闲型”城市是对烟台城市性质、特征、功能的科学定位,对于开发休闲产业的巨大市场,促进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以及商贸零售、金融保险、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烟台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城市,构建“休闲型”城市的优势极为明显。首先,烟台具有深厚的休闲文化氛围。休闲文化是休闲城市的灵魂。烟台是国内外休闲文化、休闲传统比较深厚、比较浓郁的城市之一。自明朝开始,烟台就以仙海文化、精武文化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来此游览、观光、休闲,或海上泛舟、或书院求学、或酒肆对酌,展现了一幅休闲、安逸的历史画卷。从国内区位看,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部,环渤海地区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比较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与日俱增。烟台市在资源禀赋上与青岛、大连市均有显著差异,这也决定了烟台市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旅游目的地,进而发挥减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旅游替代性的作用。

烟台构造“休闲型”城市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首先,对内要培育现代化的休闲理念,对外要打造烟台休闲城市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咨询策划,导入城市CI系统,再通过会展业来提升烟台作为国际性休闲城市的地位,实现会展旅游与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功能。其次要完善标准化的休闲设施。根据打造“休闲型”城市的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会展中心、游乐场、步行街、文化、体育、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积极推进轻轨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市中心区交通状况,增开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强国际游客的可直达性,促进交通口岸的国际化。加强居民区公共场地、活动中心建设,增设健身苑(点),搞好居民区和公共场地的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所。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克服风格雷同,凸显景区特色,整合旅游休闲资源,增强关联度和互补性,不断开辟新的观光游览项目,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对历史文物、历史区街、古树、老字号的保护,保持历史传统,突出都市个性。按照数字化、国际化的要求,搞好书店、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的配套建设,为打造“休闲型”城市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14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13年提高14.8%。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09-2013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13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目前我国的旅行社数量依然在保持着快速增长,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火热,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各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旅行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整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加大政府规范管理难度,也让部分旅行社为了追求利益,开始打球,引发社会矛盾。

(五)从旅游教育培训看

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教育先有增长的趋势,但目前又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表明,我国对旅游的教育正在趋于专业性,让那些旅游教育还比较弱的院校取消旅游这门课程,集中到旅游教育水平较高的院校。从在职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总次数看,也在逐年增加,说明,不断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巩固专业知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让所有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能为游客提高更加高品质的服务。

此外,中国旅游业为迎合国际发展潮流,也不断的在传统自然景观上创新,加入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游客参与其中。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情况看,旅游业依然稳定保持着7%的年均增长率,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趋于专业化,趋于成熟、理性阶段。相关主体的服务项目在不断的创新,更加到位更加专业。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者需求多元化:目前不仅限于对纯自然景观的需求,更多的是转向更具有知识性、人文性、休闲娱乐性转变。旅游消费者分散化:去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跨度增大,职业种类增多,连选择出游的时间也更加多样,游客会避免假日高峰,分散错峰出行。第二,旅游目的地选择个性化:由之前热衷于A级风景区转向可能不知名的小镇,体验独特的趣味。

正因为旅游业的较高增速,以及带来的较高的经济收入,使得有的地区也竞相打着旅游开发的旗号,大张旗鼓发展旅游业,甚至有的已经脱离了它自身实际情况,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出现几点不利因素:

(一)部分旅游资源未做到科学开发,盲目追求利益,造成资源浪费;

(二)部分旅游区内交通不便利,不适合老年人、儿童的游览观光,景区内环保、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提供的专业导游服务水平有差异,前不久还出现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凸显出具有多语种、高技能且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才匮乏;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旅行社因数量众多,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下,开始打价格战,进而影响到品牌形象。降价吸引更多的游客报他们旅行社,但是因为过低的跟团价格,减少了导游从旅行社获得的提成,从而影响到导游为游客只提供简单的服务,进而影响到广大游客的利益。

三、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几点对策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还不到5%,相对其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低。但正因为,我国旅游业以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必要去解决现阶段影响发展的因素,使其稳定、高效、可持续的贡献于国民经济。

针对旅游发展现状中提到的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如下几点建议。首先各旅游区政府一定要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其的操作程度,加大市场自身资源配置的职能,让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实行旅游开发,旅游创新,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盲目开发、过度开发,进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然后要规范市场运作机制,避免出现过低的团购价格,规范旅行社的定价,避免低价竞争印发市场混乱。同时,加大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让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服务,产生良性循环。为了让旅游业为GDP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不断健全政策扶持,不断规范市场操作,不断完善各种设施的同时,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

在政策上,将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大力支持使其成为支柱产业,品牌象征;对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要做到科学结合实际,不盲目开发;对旅游效益减弱的地区,努力扶持,进行创新,增加项目种类,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参观游玩,重新激活当地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红杰,李均立.海南省旅游收入对GDP贡献的线性回归分析[J].管理观察,2009,(4):168-169.

[2]袁率夫.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研究[J].企业研究,2013,(18):191-192.

[3]闫侃侃.旅行社低价竞争问题分析[J].社科论坛,2006:140.

上一篇:微积分论文范文 下一篇:词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