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范文

时间:2023-02-27 17:19:36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1篇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走低碳发展之路成为重要而现实的课题。而旅游业的碳排放与旅游者行为休戚相关,公众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住宿设施甚至是饮食方式等都会影响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公众的低碳旅游行为对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而公众低碳旅游消费倾向是低碳旅游行为的度量,因此,对公众低碳旅游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背景

(一)内在因素―外部环境行为理论

德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Lewin提出了内在因素―外部环境模型,该模型如下:

其中,B表示个人行为,P表示个体的内在条件和特征,Pn 分别表示各种具体的内在条件和特征,如动机、态度、情感以及个体的性别、年龄等;E表示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En表示构成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如经济、科技、文化、制度等。该模型表明,个体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

Guagnano,Stern and Dietz(1995)在Lewin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预测环境行为的态度―情境―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是个体的环境态度变量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情境因素的影响为中性时,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关系最强;当情景因素极为有利或不利的时候,可能会大大促进或阻止环境行为的发生,此时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会接近于零(即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呈倒U函数曲线)。

二、研究设计

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量表,该量表是在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理论及态度―情境―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的,包括低碳旅游认知态度5个测量项、低碳感知利益4个测量项、旅游目的地低碳情境4个测量项和社会参照规范4个测量项。第二部分是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量表,通过从一般低碳旅游行为和积极低碳旅游行为两个维度的8个测量项调查公众行为,以上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1=非常不赞同,5=非常同意)。第三部分为人口统计特征信息,主要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收入等。

本研究的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成都市的公众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4/5-4/15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概况

经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7.6%,女性占 52.4%;年龄以21-35岁和36-50岁为主,分别占62.7%和22.2%;受教育水平以大专为主占56.3%;月收入水平以0-2000元和2001-5000元为主,分别占45.2%和38.1%。不同的旅游者对低碳旅游消费意愿行为的表现各异,经统计,性别与年龄对低碳旅游态度影响不显著,而文化程度和收入对其影响较为显著,且受教育水平越高,月收入水平越高,低碳旅游消费行为意愿就越积极。

(二)公众低碳旅游内部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公众低碳旅游内部影响因素是使低碳消费动机和愿望得以实现的启动因素,通过对低碳旅游认知态度分析,可见公众对低碳旅游认知水平及低碳旅游态度普遍较高(正向观测变量均值分别为4.41、4.31、4.37、4.21),但也有部分对个人低碳行为对低碳旅游的作用认知不够明确(负向观测变量的均值为2.21),总体来看,研究对象对于低碳旅游认知及态度趋向于积极。

通过对低碳感知利益分析,表明公众对参与低碳旅游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声誉的利益感知较为显著(均值分别为3.71、3.92),而对于参与低碳旅游的质量体验及实施障碍的感知不太显著,均值均在3以下。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在行为选择时往往倾向于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原则对其感知利益进行衡量。

(三)公众低碳旅游外部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公众低碳旅游外部影响因素是使低碳消费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强化因素,

其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地低碳情境变量问项的均值均处于3.5-4之间,表明旅游地低碳情境总体处于较好水平。通过对社会参照规范行为与态度规范及参照群体类型间的比较可以得出,朋友同学的规范略高于家人亲戚的规范,而且行为规范(均值在4.5以下)与态度规范(均值在4.5以上)的契合存在差异,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对接有待改善。

(四)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从一般低碳旅游行为和积极低碳旅游行为两个维度的均值对比发现,受访者对于一般低碳旅游行为的参与程度(均值分别为4.03,4.02,4.02,4.04)比对积极行为的参与程度(均值分别为3.94,4.16,3.49,3.85)略高。这反映了公众对于一般行为较为熟悉,而对于需要更高参与热情和知识能力的积极行为则相对陌生,总体来讲,公众参与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程度较高,从侧面反映了公众环境责任意识越来越强。

(五)公众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变量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KMO值0.818,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0.000,小于0.05,说明问卷测量变量数据的效度良好,影响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低碳旅游消费行为消费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可知,低碳旅游行为变量可以萃取4个公因子,根据各因子所含问项特征,可以将公因子依次命名为认知态度、情境、参照群体、实施障碍。认知态度是主体对某行为所持有的主观看法和认知,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受到态度变量的影响,同时也与外部情境因素相关。同时来自于家庭、亲友、同事等一些重要参照群体的规范压力也对参与低碳旅游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而感知到的实施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参与低碳旅游的消费行为。从上述4个因子解释的变异也可以看出影响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是低碳旅游认知态度,其次是旅游地的低碳情境,再次是社会参照规范,最后是低碳旅游实施感知障碍。

四、对策建议

本文对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意愿的调查表明,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建议采取差异化措施,对关键影响因素加以干预和引导,强化正向因素的作用,规避负向因素的影响,增强内部因素的推动,改善外部因素的拉动,具体如下。

第一,普及低碳理念。通过低碳环保教育等系列活动,提升其低碳意识和认知态度;通过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培养其低碳旅游消费习惯。

第二,提升感知利益。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公众参与低碳旅游行为的经济与时间成本,保持旅游安逸舒适诉求,提升公众感知利益水平,从而吸引公众主动参与低碳旅游行椤

第三,低碳情境吸引。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出发,加强旅游地低碳情境建设,完善旅游地低碳设施。

第四,社会参照群体影响。综合运用多种渠道方式,合理利用参照群体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低碳氛围,构建低碳旅游大环境,引导公众进行低碳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2篇

一、温泉旅游者的调查分析

(一)温泉旅游人口特征统计调查

借助对西部大峡谷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景区规划项目,笔者对来此的旅游者进行消费行为的观察、调查和分析。统计温泉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如下:性别上男性占57.29%,女性占42.71%;在年龄结构上,年龄稍长(41~60岁)的旅游者占了30.4%左右,比较年轻(21~40岁)的旅游者占了40.8%左右;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温泉旅游者大多数都集中在大专以上,而职业则以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居多;在月收入方面,4000以上的旅游者占了大约67.4%。

(二)不同人口特征的人群特点分析

在对温泉旅游者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男性旅游者更追求奇、险、峻,喜欢冒险。而女性更喜欢奇、幽、美,但共同的是大家都追求新奇的事物。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1~60岁左右的旅游者一般是抱着温泉的康疗与养生的目的而来,而21~40岁左右的旅游者则爱好温泉的体验与休闲。因此他们对温泉池的功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旅游者及公职人员泡温泉的目的是寻找精神的放松,度假区文化与氛围传递显得非常重要。

从收入层次来看:温泉旅游耗费的资金较多,属高消费旅游,景区的人均日消费在500元以上,旅游者消费力旺盛。

(三)影响温泉旅游者消费的因素

影响温泉旅游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来自温泉旅游消费者的因素,这些因素又包括个性特征、动力、学习(经验)、家庭及社会阶层、他人的态度和个人的支付能力等等。第二个因素是外在因素,属于来自于温泉旅游区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了旅游产品本身(价格、旅游内容等)、口碑效应、营销手段等。

1、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指的是人体内的驱动力,也就是动机。例如,大多数人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减少压力,放松身心。选择温泉的旅游者都会认为脱掉平时的外装就像放下沉积的压力,一身泳装面对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2、外在因素

外在刺激则指的是外界的“触发诱因”,比如温泉旅游区的广告与宣传手段。这种外在刺激会使原本没有旅游计划的人产生外出旅游的想法,也可能会使原有的旅游计划发生变化。

二、温泉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一)温泉旅游者消费动机调查

在对项目地旅游者的出游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冲着温泉医疗养生来的旅游者占了51%,特别爱好温泉水上运动的占了19.61%,喜欢当地风景和特色美食的,大约占12.86%左右,以上原因都有的占16.53%。从出游的主要目的来看,为了观光度假而来泡温泉的大约占有49.29%,仅仅只为泡温泉而来的占了25.26%左右,为了公务(商务)而来的有19.1%,其他的则占了6.16%。从度假时间消耗来看,在温泉旅游区停留1天以下的(即景区不过夜游客)占有10.1%,在景区只留宿一夜的占了69.6%,留宿两夜及以上的占了20.3%。笔者还对温泉区的消费项目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在温泉旅游区内花费最高的一般为住宿费用占了平均总消费的30%左右,其次为温泉类水上项目和理疗项目消费占平均总消费的25%,排在第三位则为餐饮消费及品尝小吃大概占总消费的20%,剩下的为购物及交通等消费。并且有58.3%的游客表示愿意在景区购物,42.7%的游客表示不愿意。

(二)温泉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旅游者对于温泉资源的决策取决于其个人因素而对于温泉度假区的选择则外在因素中的产品吸引力。因此温泉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一表现为:温泉消费决策在于其产品是否有足够满足旅游这潜在需求的吸引力。其次,温泉旅游者消费过程为泳装状态,不宜携带大量现金及卡片等物品,但是对消费项目的统计显示温泉旅游者除住宿外45%的消费属于景区的即时消费,对此的潜在需求为消费便捷。据此温泉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二表现为:温泉旅游者在景区消费即时、付费需安全快捷。另外,根据出游动机调查结果,旅游者们选择温泉旅游的核心需求在于温泉带来的那份真实、轻松与享受。所以温泉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三表现为:温泉旅游者的实际需求是温泉生活方式的体验。

三、总结与体会

温泉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正在吸引着大批有休闲需求的人群。而大批有着温泉需求的人们吸引着大批温泉旅游的开发者。到底什么样的温泉旅游产品才最受消费者青睐?怎样的温泉产品才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温泉旅游者消费行的研究,提出新型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应该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特征性需求,搭建属于温泉旅游特殊生活方式―泳装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客人泡澡、看电视、吃饭、喝水、打麻将、真人CS等等的一切都是以泳装为外衣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真实的爆晾在彼此的面前,彻底的享受度假。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女性;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点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外出度假和公务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来说,女性旅游市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源市场,要想得到这块极具诱惑力的"蛋糕",就应该从了解女性游客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入手,从而开发出适合女性游客的旅游产品。

二、 限制女性外出旅游的因素

1.安全。现代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已经变得相当独立。但是,女性天生比男性柔弱,在心理上也比较感性,当处在陌生环境中时,女性比较容易没有安全感。大多数的女性外出时曾遭受过性骚扰、抢劫、盗窃,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女性也更易成为受害者。所以,安全问题成为女性外出旅游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2.家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耕女织的说法,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好家人的身体健康,还要顾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问题,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是女人认为很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因为家庭的诸多琐事,女性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出游。缺少了闲暇时间这一必要条件,家庭这一因素阻碍了女性外出旅游。

3.费用。目前,世界各国存在一个相似的问题,女性的工资比男性的工资低,这是由于女性习惯性地低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的,而很少有人会去质问,为什么干相同的工作,得到的薪酬却比男同事低。虽然现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独立,不再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但是普遍女性的收入低于男性,也是限制女性旅游消费能力的一个因素。

除了安全、家庭、费用这三个因素外,由于旅游中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交通或者住宿方面的问题,以及很多中年女性由于过度操劳而引起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限制女性外出旅游的因素。

三、女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1.主要的旅游动机。女性虽然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但其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递减。因而,摆脱了繁重的家务,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加之经济的独立,使女性产生了旅游消费的需求。女性的旅游动机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购物、探亲访友以及商务、学术交流或培训等等,还包括交友、探险以及宗教朝拜等等的旅游动机。

2.不同女性特征下的旅游动机

(1)不同年龄的女性。不同年龄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不同,社会化的程度也有差异,因而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有很多区别。

青年女性一般是在校学生或者刚刚工作,时间相对宽裕,没有家庭负担。这些人旅游动机强烈,且她们年轻又充满活力,好奇心强,但这些人经济收入有限,其旅游动机多是观光游览、探险等。

中年女性在生活中得扮演上班族、家庭主妇、好太太、甚至是好妈妈的多重角色,她们一方面通过旅游来暂时逃离现实、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女性追求时髦,讲究时尚,频繁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她们尤其喜欢购买昂贵的奢侈物品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并想赢得别人的羡慕与尊重。在旅游动机上,中年女性除了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放松身心外,购物的旅游动机明显高于其他各群组的女性。

老年女性旅游者正处于更年期阶段,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更年期女性正值家庭的“空巢”阶段,闲暇时间充裕。从经济上看,经过年青时期的奋斗,事业已获得一定成功,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另外,孩子的独立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多。“空巢”家庭中的母亲没有了孩子的束缚,偶尔想摆脱家务劳动外出散散心也成为可能的事情。旅游动机也主要是以休闲度假、强身健体为目的,尤其是强身健体的愿望比其他各群组要强烈得多。

(2)不同收入的女性。收入不同的人,旅游动机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收入越高,旅游动机水平也越高。旅游动机来源于旅游需要,已经产生的旅游需要,要转化为旅游动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个人收入水平就是其中的一个。收入水平不同,人们的旅游支付能力也不同,从而产生水平高低不同的旅游动机。青年女性由于大多是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收入一般是无收入或低收入。她们的旅游动机主要是集中在观光、知识、新鲜、经济上,而高收入的女性则更多的是追求品位、时尚、声望。

(3)不同职业的女性 。不同职业女性,旅游动机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方面差异很大,从而他们具有不同水平的旅游动机。如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工作性质要求他们经常出差,工作和旅游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他们要经常到各地进行商务活动或参加各种会议,旅游的机会和经历较多,因此,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有更高水平的旅游动机。再如从事教育工作的,平时时间要求紧,他们的旅游动机水平相应就较低、出游时间也较多选择在暑假和寒假。

四、 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1.注重安全性。受身体素质、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女性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对安全方面的考虑比较多,对于提供专项安全服务的旅游产品,他们尤其感兴趣。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传统女性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陌生的旅游环境、混乱的社会治安等安全问题都会让她们减少出游的欲望,所以这部分女性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偏向于以团体的形式出游以增加旅行途中的安全系数。当然,也有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开放的年轻女性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多以自助游和自驾游的方式出行。

2.注重细节。女性在旅游前期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参加旅游团,男性一般会认为是没有必要或者很麻烦,但是对于女性旅游者来说,处理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旅游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她们会考虑到旅游过程中会遭遇的种种情况,希望不要出任何问题,甚至是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尽可能的收获一次完美的旅行。

3.热衷购物,精打细算。购物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来说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收入较高的职业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在购买时“货比三家”,挑剔、细致、耐心,在开支上精打细算,是女性消费的典型特征。在旅游途中,尽管女性的购物次数要远远的多于男性,但在消费金额上却一直低于男性。传统的中国女性都比较节俭、因此,他们在购买旅游项目上往往精打细算,对物美价廉的产品有着浓厚兴趣。在旅游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又要“货比三家”,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才决定购买既经济又实惠的产品。

4.从众心理。女性喜欢群聚、爱好虚荣、喜欢攀比,她们非常关注自己周围的同事、朋友的生活方式,从众心理强,购买决策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她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总是习惯性的把相关群体去过或曾经介绍过的景点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她们认为相关群体的亲身经历或介绍值得信赖,购买这样的产品可以降低她们的购买风险;另一方面,她们希望购买与之相关相类似的商品,获得心理上和地位上的平衡。

五、 结论和建议

1.结论。尽管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开发仍然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针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量身定做的女性旅游产品并不多,旅游企业应该重视这一片细分市场,充分的发挥其潜力。

2.建议。

(1)产品策略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旅游的需求侧重点各有不同,旅游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开发出能迎合她们需求的产品。如青年女性,浪漫、精力充沛、喜欢交朋结友,可推出浪漫之旅、交朋结友女性旅游专线;中年女性,年轻,家庭负担较重,孩子小,不能远距离旅行,可设计市内一日游、周边二日游旅游线路供她们选择,可为他们设计海滨度假游、温泉游、森林有氧游、欢乐购物游和瑜伽等女性化的美容健身旅游产品;老年女性可推出符合老年人的心愿和怀旧情愫的健康产品如生态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庙会、朝拜游活动等。

(2)价格策略 。价格是影响女性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旅游企业应抓住女性对价格敏感这一心理,制定出灵活的价格策略。首先,用低价位的旅游产品吸引传统女性。一般的女性对价格都非常敏感,购物时“物美价廉”是其基本要求。其次,用高价位的的产品迎合虚荣心理较强的女性。很多女性都有着很强的攀比心理,她们认为通过自己所购买产品的价格,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

(3)促销策略。首先,利用电视、广播、杂志等广告媒体把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提前传达给消费者,以影响其购买决策。其次,进行情感促销。女性比男性感性化,一旦对某种产品产生感情,便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它的忠实顾客,因此,要以高质量的服务,耐心周到的讲解,人性化、女性化的服务设施给女性以人文关怀,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用折扣吸引女性顾客的注意。女性多为经济性消费者,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很多女性会因打折或降价的刺激而购买不需要或不打算购买的商品。因此,企业可以灵活的运用数量折扣或季节折扣等折扣促销方式刺激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4)品牌策略。品牌消费就是女性经常使用的手段,她们购买名牌,追逐时尚商品,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是她们认同名牌产品的符号价值,并乐于购买其中所蕴涵的符号价值。所以旅游企业一旦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后,既要进行产品定位,也要进行品牌形象定位。只有让品牌形象在目标顾客心中产生共鸣,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品牌建设并非简单的对企业的正面宣传,必须循序渐进、由内至外。企业通过对自身内部资源的梳理和整合,使之形成竞争力,而后通过品牌管理的战略和手段,逐渐树立起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5)服务策略。女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并不只集中在饮食、住宿、交通和购物等方面,她们更多关注的是舒适程度以及能否得到细致周到的照顾,所以在旅途中营造一种亲切、友好、互帮互助的旅游氛围,对于女性旅游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女性旅游者出游,考虑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导游在服务过程中要力求给予女性顾客一种安全、稳当的感觉。尽量安排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男性导游去带女性团队,让她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女性游客入住酒店,如果酒店本来就有女性楼层或者无烟楼层,要尽量安排她们在这样的楼层;如果没有女性楼层,一定要尽量将团友安排在同一楼层,便于她们串门和相互照顾。

参考文献:

[1]谷金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8.

[2]蔡洁,赵毅.国内女性游客旅游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以重庆旅游目的地为例[J].旅游科学,2005,19(2).

[3]蔡文.关于现代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8).

[4]邓敏,李丰生.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3,(6).

[5]范向丽,郑向敏.女性旅游者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7,3(22).

[6]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1,1(21).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4篇

传统的旅游消费行为影响要素从游客的角度分析列举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没有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同时相关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时难以针对各个因素分别制定营销策略。因为游客进行消费行为的目的即为获得良好的顾客体验,则可以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以游客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首先,游客重视自身体验需求。消费者始终是消费活动的主体,因此,消费者是旅游消费的主角。随着消费者角色的不断变化,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重视程度和服务要求愈高,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增强。消费者希望与企业形成一种共创体验环境。其次,游客的旅游目的明确但复杂性提高。游客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旅游体验会在旅游企业提供旅游服务之前已构想好旅游消费的明确要求。游客参与旅游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目的明确的创造活动过程,是旅游消费的主角,旅游企业是旅游消费的配角。

2.游客体验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旅游消费是人们面对情绪压力的解决办法之一,而当前游客所追求的游客体验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直接面对情绪压力的方式。游客体验中包含了较多的情感要素。如部分人也会把旅游的品质、档次、独特价值与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成就和荣耀关联起来,进而满足自己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或是将旅游行为与自己的某段极具意义的记忆相结合,选择旅游是为了某种情感回忆。此时,游客对体验的重视,促使情感要素和记忆要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加深。

外部因素。首先,随着表达性社会媒体的出现,提高了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的渠道。由于旅游业自身的体验特性,游客也乐于从其他游客,特别是来自于自身所属阶层或参照群体中的游客那里获得相关体验经历。而这种信息获取的过程也是游客体验的组成部分。其次,营销刺激对旅游消费行为的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产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重要外部因素。旅游产品的价格、品牌、品质、售后服务、心理功能等自身因素,间接决定消费者是否选择该产品。

二、对旅游营销策略的启示

1.人文精神营销(Humanistic Marketing)。体验经济时代是一个营销行为深受消费行为和态度变化影响的时代,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当前,消费者的信任感发生转移,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度增强,对企业广告的依赖度增多。尼尔森全球调查报告显示,90%的消费者相信朋友或熟人,70%的消费者相信网络上的顾客的观点。由于,旅游产品自身的服务性质,难以对其进行量化的评估。旅游消费者只能通过外在的评价来作为决策依据。旅游企业必须要注重的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旅游企业也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交流平台,在帮助消费者进行决策的同时,也可以搜集相关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2.剧场策略(Theater Strategy)。美国服务营销学专家格鲁夫和费恩克认为,服务体验经历和演戏相似,体验消费过程可以看成一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剧场策略即场景策略,即旅游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活动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格调,进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空间”,同时,让消费者对这个虚拟的空间产生一种“现实感”,而这种现实感会给消费者带来卓越的消费体验。这是一种具有较强控制色彩的刻意化的方式,能起到被动唤起体验式旅游消费的作用。这种旅游剧场的设置,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暂时性的解脱场所,也为他们实际扮演剧场角色、真正参与体验式旅游消费提供了可能。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8-0114-04

[作者简介]杨艳华,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教师旅游消费市场逐渐形成。高校教师作为文化层次较高、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收入较高的群体,已成为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也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然而,专门针对这个市场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以安阳市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高校教师旅游的动机及旅游行为各方面的特征,总结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这一细分市场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对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研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对学校教师群体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在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方面,主要包括旅游动机、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结构和旅游信息来源等多个方面。通过对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针对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通过在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办公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与个别教师现场交流,进行了深入访谈。

本次调查是从2013年3月3日开始,到2013年4月6日结束。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31份,回收率为95.7%,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6.9%。最后,整理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以求了解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二、高校教师旅游动机分析

根据罗伯特·W·麦金托什对旅游动机类型的划分,本次调查分为4个旅游动机类型,问卷共设计了12个旅游动机调查项供高校教师选择,在问卷中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1”代表“非常赞同”,“2”代表“比较赞同”,“3”代表“无法确定”,“4”代表“不太赞同”,“5”代表“很不赞同”。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的排序依次为:“了解异地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游览名胜古迹”、“缓解压力,调节心情”、“游山玩水,消遣娱乐”、“品尝各地风味美食”、“为了增强与同事家人的感情”、“探亲访友”、“疗养健体”、“学术交流或业务考察”、“为了获得同事朋友的羡慕与尊重”、“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在陌生的地方结交新朋友”。

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动机和生理动机是高校教师出游的主要目的,尽管高校教师拥有多种多样的旅游动机,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了解异地文化、游览风景名胜和缓解压力、消遣娱乐等方面。由此可见,一方面,高校教师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修养和知识水平,渴望通过外出旅游去体验异地的风土人情,增加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以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工作看似轻松,但因为有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任务,压力还是很大的,通过外出旅游舒缓工作压力,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从调查结果看,高校教师旅游动机排在最后的是地位和声望的动机,说明高校教师由于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社会地位也较高,比较理性,攀比心理不强,并没有把外出旅游当作是提高自己地位和声望的手段,也没有把旅游当成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这些都表明高校教师拥有理性的出游动机。

三、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出游时间

高校教师拥有寒暑两假和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以及其他法定假期,相对来说,他们拥有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外出旅游。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更愿意选择暑假(占26.9%)和十一长假(占23.1%)出游,其次是寒假(占17.9%)和周末(占15.4%)。可见,由于暑假时间较长,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外出旅游,所以更愿意选择暑假出游。十一黄金周由于从时间上,对于多数地区都处于气候较好、风景优美的环境,很适宜出游,再加上国家刚实行的高速免费。因此,高校教师选择自驾车出游的也居多。另外,经过访谈得知,在寒假尤其是春节出游,高校教师多数选择与家人一起以度假的形式出游,既能合家团圆,又实现休闲放松的目的。而在周末和其他时间出游,主要是进行短途旅游,以乡村旅游的形式居多。

(二)出游方式

高校教师选择的出游方式中家庭出游所占比例最高(占30.96%),其次是和同事朋友出游(占27.86%)(见下图2),说明一方面同事朋友之间共同语言较多,志同道合,结伴而行,既可增进感情,又可享受乐趣。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旅游也越发成为增进和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在出游方式中,参加旅游团和单位组织所占比例最低,分别占13.31%和6.19%,经过访谈得知,高校教师最不喜欢参加旅游团,一方面是因为不愿受约束,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的质量没有达到高校教师的要求。可见,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得知,高校教师虽然很喜欢单位组织出游,希望通过单位组织出游,与别的系院同事接触,增强对同事的认识与了解。

(三)出游的影响因素

旅游出游决策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作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高校教师出游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时间、经济状况、距离、交通、景点的吸引性、服务质量、接待设施、旅游安全、价格、身体因素等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因素中,旅游安全、时间、经济状况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1.06%、18.51%和16.40%;其次是景点的吸引性、交通和价格,分别占12.13%、9.57%和7.66,%;再次是身体因素、服务质量和接待设施,分别占5.11%、3.83%和3.19%;最后是距离的远近因素,如下表2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因素中,时间和金钱仍然是主要因素。经过访谈得知,首先,虽然高校教师拥有寒暑两假和其他法定假期,但多数时间要用来搞科研、再学习或到外面讲课、做培训等,能够用来外出旅游、娱乐消遣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其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又有不同的家庭任务,如27-35岁的年轻教师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旅游欲望,但由于孩子较小需要照顾,以及40-50岁的中年教师群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这些都成为时间上限制他们出游的因素。再次,对于年轻的高校教师而言,面对物价、房价上涨等生活压力,再加上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较弱,也成为限制其出游的主要因素。

(四)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服务)的比例关系。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费用是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消费,而购物娱乐属于非基本消费。通过调查显示(见图3),高校教师在旅游活动中用于基本旅游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如,交通(占24.57%)、住宿(占20.15%)、餐饮(占18.92%)、门票(占14.25%),而用于购物娱乐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小,购物(占12.29%)、娱乐(占7.86%)。这说明由于时间、经济收入等原因,高校教师外出旅游还没有达到享受物质生活的阶段,更多的是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另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基本旅游消费中,门票所占比例最低,而吃、住、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五)旅游信息来源

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电视、朋友介绍、旅行社、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根据调查显示,其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占30.20%)和朋友介绍(占24.33%)(见图4)。第一,互联网所占比例最高,是由于高校教师对网络这种信息搜索工具较为熟悉,而互联网又由于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因此成为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第二,朋友介绍所占比例较高。高校教师非常注重在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因此,非常在意同事朋友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这也说明了口碑效应的重要性。第三,广播媒体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可见,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广泛的。因此,旅游企业应保证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建立通畅的旅游信息渠道。

四、开拓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安阳市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并针对安阳市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提出开拓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策略。

(一)重视高校教师旅游需求,开发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第一,长线和中短途产品综合并举。首先,高校教师寒暑假时间较长,进行长线的旅游便成为其首选目标,长线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出境和国内长线旅游产品。在出境旅游方面,目前仍然以观光游览为主,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因此,旅游企业应考虑到高校教师的偏好,在产品设计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同时,还应该针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爱好和需求,不断加大对度假游、城市休闲购物游和主题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在国内长线旅游方面,高校教师旅游目的地偏好主要集中在具有江南韵味的苏杭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新疆等。旅游企业应针对这一偏好,做好线路设计。其次,在中短程旅游上,高校教师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度假、放松心情和联络感情。由于高校教师有比较稳定的双休日,因此有较多的中短途旅游时间。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本地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与乡村文化不断吸引着游客前去度假。旅行社可根据高校教师出游时间特点,开发中短途不同主题的休闲自驾游。

第二,休闲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高校教师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着较高的审美情感。在开发高校教师旅游产品时,应做到休闲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较偏爱,在旅游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注重欣赏景点的优美风光,还对景点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抱有很大的兴趣。

第三,形成中高端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高校教师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理性的消费观念,注重服务产品的质量。旅游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上应避免劣质旅游产品的出现。另外,高校教师由于职称的差异、收入的差别较大,应该针对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发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首先,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的方式、拓展服务的领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较高质量的休闲环境。有能力的企业可与高校开展合作,及时回应高校教师的咨询,提供更超前的服务。

其次,对导游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高校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更有可能是某一行业里的专家。导游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在为高校教师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对高校教师的尊重。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

首先,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上,根据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外部因素分析,旅游安全所占比重最大。所以,要注意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出其优势。其次,旅游企业要通过宣传品为高校教师提供详实可靠的旅游目的地信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历史、风俗民情和地理环境特点的宣传,增强高校教师旅游的欲望。再次,根据对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的分析,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上,要注重旅游的休闲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宣传。最后,在对高校教师进行旅游目的地宣传中要考虑到高校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对景点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四)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旅游消费行为;自由行;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13-02

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本现已成为了我国居民出境游的第一大目的地。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居民“日本自由行”这一旅游消费行为,通过学习和借鉴他国有益的经验,以期改善我国相关旅游设施及服务,使之更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首先通过阅读“穷游网”中“论坛日本篇”,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7月这个时间段中,每个跟帖量大于等于50并且意思表达清晰完整的48个帖子,然后对帖子中涵盖的信息进行逐一甄别分类,最后得出结论。

(一)旅游主体

1.旅游者多为中产阶级,个人平均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上。2014年,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个人签证的条件进一步放开。但是获得签证的必备条件为具有稳定的工作、个人年薪达到10万元及以上、个人资产名下有房产和车等不动产。

2.大多数旅游者曾经去4个及以上不同国家,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喜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记录旅游所感所想;且多为论坛中的老版主,发帖等级均为6袋长老及以上。

3.日本自由行人均出游天数为7天及以上,人均出游花费为1万元左右。

(二)旅游决策过程

1.目的地及游程的选择

(1)网友的介绍:在挑选目的地时,参考了关西的游记十几篇,基本做到心中有数,还规划好了每天的行程。

(2)游程是在结合自身兴趣和当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行程,使之富有计划性、合理性。如网友Charismalee说:具体到每个城市的游玩,个人建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地的治安因素、交通发达程度,吃饭休息时间、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

(3)价格因素尤其是汇率变化。我们碰到日元最坚挺的时候,100日元换人民币7.8元左右,而现在只有5元左右,差了近30%。从这点看,日本旅游大热也不无道理。(梦中的湛蓝天空)

(4)签证便捷程度。日本签证还是很方便的,尤其是一家人申请签证,基本上只要主申请人一个人准备资料就可以了,就这点而言,还是比欧美国家方便不少。(梦中的湛蓝天空)

2.交通工具的选择

(1)价格因素。由于日本交通通行费用极高,合理购买并使用交通券可以节省大把钞票。

(2)交通的便利程度。由于我们不想转机,觉得麻烦,所以选择的春秋航空,大阪进出。(番茄鸡蛋妹)

(3)服务。航空公司选择的重点:廉价、方便以及服务。 (lemon3746)

3.酒店的选择

(1)位置多选择靠近公共交通枢纽。如网友Charismalee在帖子中曾说过,自由行住宿的重点要考虑交通的便利程度,拖着行李走街串巷,即便是女汉子也是扛不住的。

(2)重视网友们的口碑宣传。关于订酒店,网友的评价十分值得参考哦。(lemon3746)

(3)价格。酒店越早预订优惠也就越多,还会有特价房,如果能订到特价房也是很划算的。(番茄鸡蛋妹)

(4)能在网上提前预定,付款操作便捷。酒店在携程订,随时可以取消,并且不需要定金(Janetong)。

4.旅游的信息化。正如网友“叮叮当当CASG”描述的那样,日本之行我使用的第一个APP当然是穷游锦囊之东京、大阪篇,非常的实用!第二个APP是关于日本地铁的,可以手动输入或者从大地图里选择车站、查询路线。

(三)旅游体验

在对日本自由行的旅游体验中,网友们普遍满意度比较高,但是也有不满意的因素存在。

1.满意

(1)食得满意――食材新鲜、口味纯正、价格便宜的美食深受旅游者的喜爱。随便找了一家面店吃了面,味道不用说,基本一进一个准的感觉(进击的麻麻)。

(2)住得满意――交通便利、酒店设施完善、环境干净温馨、服务周到、价格经济实惠的酒店备受旅游者青睐。外面白雪皑皑,室内却满是温馨。这样静谧的夜晚,是我旅途中难忘的美好(mariafe)。

(3)行得满意――旅游设施设备配套完善且贴心、人性化,公共标识设置多国语言给旅游者提供便利。日本的道路标示都很明确,而且是中文的,只要跟着标示走就不会出错;地铁和公交也都有电子到站提示,自由行乘坐公共交通的朋友不用担心。(Charismalee)

(4)游得满意之景色、环境美。①神桥是日本唯一的古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横跨峡谷的气势让它有一种独特的美感(farname)。②湖边步道十分幽静,植被茂密,可以看到樱花,边上芦之湖波光粼粼。胜在人少,一路上只碰见两个韩国人,感觉整个公园都是我的,嘻嘻!(Charismalee)

(5)游得满意之人美。主要体现为日本国人待人热情耐心,提供的服务周到而细心。还有日本景点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警察爷爷二话不说就从里面帮我们拿了好几张大大小小的海报~感动~虽然依旧还没找到,但是心里特别暖,特别有安全感(进击的麻麻)。

(6)购得满意――种类繁多的商品满足了购物欲望并且价格便宜。这里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少,我们买了男士休闲衬衫3件,针织衫3件,裙子,2双帆布鞋,N多双袜子等等,一共才花了人民币1 200多元。(julienne雪)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综合传统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和新消费行为理论,笔者认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于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体系之中,这个行为过程体系由决策行为、空间流动行为、对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所构成。本文利用旅游消费行为体系以来黔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为旅游业发展决策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视角。

关键词:旅游消费行为理论 实证研究 来黔旅游者

旅游者消费行为过程体系

目前,不少研究者将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式应用到旅游消费者的研究中,并借鉴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代表性理论有“需求―动机-行为”模式、“刺激一反应”模式和新消费行为理论模式三种基本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模式认为旅游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构成了旅游购买活动的周期。“刺激一反应”模式则认为经过加工的外部刺激同旅游者个体的态度等心理因素以及人口统计、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到旅游需要及动机,并最终促使了购买行为的发生。贝克尔的新消费理论认为传统观念将消费等同于购买是不全面的,消费应有更丰富的内涵,购买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他重视对消费效果的评价。

综合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新消费理论对于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认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于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体系之中,该行为过程体系由决策行为、空间流动行为、对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所构成。本文将以这种旅游者的行为过程体系作为理论基点对来黔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展开实证研究。

来黔旅游者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来黔国内旅游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抽样调查。通过对来黔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过程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掌握影响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为贵州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数据经过筛选录入计算机后,用SPSS13.0的信度分析模块Reliability Analysis进行信度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Alpha值为0.8591,大于0.7,从总体来看,量表的信度是可靠的。

(一)来黔国内游客人口特征分析

游客的个人特征包括游客的省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家庭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

综合表1统计数据,贵州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华东和中南地区,符合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些地区在空间分布与贵州比较近;东北、华北、西北游客较少;西南地区由于自主进入贵州比较方便,因而本调查构成比例较低;职业主要为机关工作人员,这也与调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分布一致,同时从年龄结构来看在职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是旅游的主要消费者,老年旅游者所占比重较低。

(二)来黔国内游客决策行为分析

游客决策行为受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的双重作用,问卷中根据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数据收集整理后主要结果如下:

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信息渠道、文化及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对旅游地差异性需求等,调查数据显示出表2中的特征。

内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动机和对旅游资源的偏好。调查数据显示出表3的特征。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来黔旅游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性,决策影响因素以主要族群群体及旅游产品与消费者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为主。从旅游动机及资源偏好的发展趋势来看,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对民俗风情的了解和体验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消费和喜好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三)来黔国内游客的实际消费分析

在分析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调查消费者在贵州旅游消费过程中的出游方式、出游频率、偏好的旅游商品及娱乐项目和消费支出方面的内容。

旅游者实际消费行为统计数据(见表4)显示,贵州旅游消费产品比较单一,消费的季节性明显,自然资源优势的消费仍占主导优势。民族文化风俗及相关产品消费成为发展的趋势,但消费中缺乏显著优势,主要还停留在观赏娱乐阶段,对民族文化的体验需求还未得到充分发掘。消费结构不合理,交通、吃、住、门票仍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体验、个性消费、特色商品消费的比例还较低。

(四)来黔国内游客消费评价行为分析

消费后评价是消费行为的一部分,旅游者在完成实际消费行为之后,一般会体验到三种感觉:满意、不满意和疑虑。这些体验又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下次购买行为,并影响与消费者有相关联系的个体及群体的购买决策。

表5统计结果显示,游客总体感受及各个单项方面的感受都比较满意,对再次到贵州旅游表现了很大的兴趣,未来希望更好的改善交通及贵州旅游整体环境,但是部分少数民族游客对饮食未考虑其特殊需求表示了不满。

贵州省国内客源市场开发的相关建议

基于上述旅游消费行为理论中的行为体系,本文对来黔旅游者消费行为做出分析,笔者对未来的来黔旅游市场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加大营销力度,开发潜在客源市场。当前贵州旅游营销缺乏强势手段,在目前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的情况下,趋同的营销方式,不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考虑来黔游客对自然环境和族群文化差异性的需求,对不同地区细分市场进行差异性营销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在旅游营销过程中应注意旅游者的地域来源和职业背景等特点,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消费占到调查游客的六成以上。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加强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互动,促进会议和商务旅游的发展。

巩固现有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贵州省开发了不少旅游产品,但总体知名度不高。对于这些旅游产品需要加以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尝试采用定期评定方法,建立信息追踪系统和旅游产品检视系统,及时跟踪、调查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产品改良策略,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观光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中仍占主导地位,应采取优化组合的策略,提高品味和文化内涵。随着游客旅游经验的丰富,对单一的观光旅游新鲜感的丧失,以深度体验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和各种专题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要及时开发适应旅游发展趋势的新型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组合。

创造季节特色,充分调动各个季节的客源。当前来黔游客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显著的气候优势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应注重季节特色,以便在不同的季节吸引游客,形成稳定的客源。并在相关季节利用相应资源优势,提供游客在不同时间对不同资源的深度体验,促进消费者的重复消费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加强旅游回头客的市场开发。对游客的问卷调查显示,70%的游客是第一次到贵州旅游,但有69.5%的国内游客明确表明他们愿意再次到贵州旅游,由此可以看出贵州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回头客市场的潜力。而且相关调查显示,吸引一个新游客所支出的费用是保留一个回头客的六倍,吸引回头客可以有效的降低营销成本。

结论

本文研究来黔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主要维度是: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于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体系之中,这个行为过程体系由决策行为、空间流动行为、对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所构成。运用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中的行为体系对选定地区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更全面的发现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倾向,对当地旅游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冯丽云等.消费者行为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8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据2014年1月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网民达到6.18亿,与前一年相比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数量高达5亿,比2012年底增加了8009万人,占网民总量的81.0%。”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互联网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愈加密切。正如一些教育学者所言:“他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万象纷呈,构成人间迷人的现象。”互联网的精彩纷呈、功能越发强大,对旅游商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吹响了网络旅游的号角。在任何地方,只要人们输入将要旅游的地点,互联网上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关于该景点的介绍、评价等,为人们有目的的消费提供了超前的方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群体,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娱乐,网络对他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包括上网聊天、看电影、网上购物以及玩网络游戏等。互联网的强大魅力,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高度的共享性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广泛快捷,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沟通交流、娱乐、消费、交易,为旅游商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另一方面,纷繁复杂而又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也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其影响,分析这些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不利因素分析

(一)互联网视阈下的旅游者更易盲目消费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服务的发展,人们的上网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类电脑(如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手机都是当前人们的主要上网工具,其中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多成为显著特征。调查数据显示,在193名被调查者中有109人将手机上网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上网方式,占总数的56.48%,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分别占10.36%和31.61%,手机正逐渐成为人们最为主要的上网工具。智能手机上网更为方便,只要手机有信号,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人们普遍关注的内容,如即时通信(QQ、飞信、微信等)、新闻浏览、小说、体育赛事、娱乐圈趣闻,甚至是电影、电视剧等,都能够在手机上方便的实现。这些都使得人们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手机上网的方便性,让旅游者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旅游者在旅游之前、旅游之中、旅游之后看到自己喜欢的旅程中的商品都会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购买,网络购物不需要支付现金,只需要人们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把心仪的商品收入囊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更加有消费的欲望,甚至这种欲望在网络支付的现金用完之后,人们的购物欲望依然不减,这也就催生了支付宝的“蚂蚁花呗”服务项目的诞生,坦白而言,“蚂蚁花呗”是专为支付宝现金支付完毕,但仍然有购物愿望的人们而开通服务的,只要旅游者愿意,他总能在旅游过程中拍下自己喜欢的商品,既不费时也不费力,之所以人们不在旅游景区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主要是因为旅游景区的商品价格一般比较昂贵,而互联网上的商品一般价格低廉,在这样的基础上,旅游者由于在旅游过程中往往带了相当的金钱(存在支付宝或网银),加之有愉悦的旅游体验,其消费往往难以把持,形成盲目消费的态势。

(二)互联网视阈下的旅游者更易攀比消费

在某网站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人们网络需求日益多样化。该网站列举了11项人们网络行为动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对所列的11项网络行为动机几乎都有涉猎,且人数较多。通过人们网络需求总体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网络行为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聊天、看电影、网上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5项网络行为需求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人们网络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聊天”,占总数的70.47%,聊天工具多使用QQ、微博以及微信;第二位的是“消费”,占60.1%;看电影、新闻、游戏分别占34.2%、33.68%、33.16%。另外,学习占23.32%,网络小说22.8%,电子邮件7.77%,论坛讨论4.66%。这些数据表明了当前人们网络需求日益多样化,但仍以休闲娱乐为主。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网络行为排在第二位的是“消费”,也就是说消费在人们的网络行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消费泛滥的网络世界,旅游者往往自发“结盟”,他们或者组建属于自己的微信群、QQ群、网站等,来宣传自己的旅游体验、购物体验,在这样的一个小氛围内的交流,完全会助长旅游者的消费攀比心理,比如某某在旅游过程中购得了一块价值不菲的纪念物,那么知悉这个信息的另一位旅游者完全可能会让自己也置身于这样的愉悦的消费体验之中,并在这样的消费体验中做出自己的消费行为,久而久之,旅游者的人们相互攀比消费的风气就会在这样的消费氛围的感染下自发形成,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叫做消费的连锁效应。

旅游者的消费的攀比心理与旅游者自身的自制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自制力指的是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情绪的能力。消费自制力强的人不仅能够抑制自身负面的消费行为和动机,还能够激励自己去完成正确的消费决定。与之相反,消费自制力差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引诱,其消费行为往往缺乏相应的约束力。而面对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互联网络及小范围旅游者聚集聊天的社交群,旅游者往往无法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消费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自制力明显较差。该网站调查显示,36.61%的旅游者后悔自己在网上购买了大量奢侈品,19.69%的旅游者者认为自己比周围的人还算正常,认为自己的旅游消费很合理的仅占4.66%。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旅游者后悔上网攀比购物,但后悔过后仍旧“始终如一”。而在另一项关于“试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却发现做不到”这一问题上,38.34%的旅游查者表示非常符合,40.93%表示符合,不符合和极不符合的仅占18.13%和2.59%。同时,有31.61%的旅游者几乎都是因为“别人买了我也要买”的原因选择了消费,由此可以看出,面对网络,绝大多数旅游者表现出了极差的自制力,终究让与其他旅游者消费攀比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消费目标。

(三)互联网视阈下的旅游者更易被哄骗消费

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刺激,很多旅游者或者商家会利用旅游者的社交群网络散发商品信息,甚至虚假的商品信息,刺激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缺乏基本的公民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与准则。网络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人们的上网行为,促进文明上网。但网络社会毕竟不同于现实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因为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人们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意识,也会产生较为规范的道德行为。而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上网者的身份,行为目的以及上网方式都可以得到很好地隐蔽甚至是篡改,这样人们就可以避开现实社会种种规范关系的约束和束缚,使自己的网络行为变得肆无忌惮。除此之外,有些无良商家也缺乏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而旅游者因为缺乏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使其对网络传播的各类信息和价值观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者很难有自己的辨别各类商品信息的基准,总在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很多商家已经把旅游者看成了自己赢取利润的“风水宝地”,这样的商家甚至不惜动用违法的手段来“诈骗消费”,使旅游者“自愿”交出自己的钱财,毋庸置疑,旅游者在互联网交往中必须提高自己对虚假商品信息的辨别能力,杜绝被商家“哄骗”消费。

三、互联网视阈下旅游者消费行为失范因素的分析

(一)从众的消费心理是导致互联网视阈下旅游者消费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交往环境都发生了明显改变,面对这一全新的环境,有些人能够很好地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过度,从而很快融入到网络生活之中,并且能够坚守网络道德。而有些人面对网络生活、网络环境以及复杂的网络社交环境却无法很好地融入其中,加之生活、恋爱甚至工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现代人们逐渐压抑了内心情感的宣泄,内心的想法和欲望得不到实现和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捷径和方式,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释放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并不断沉溺其中,无法自我控制,最终对网络产生不必要的依赖。消费的从众心理是影响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失范的另一心理因素。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导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符合多数人。网络传播的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正确的面对和利用这些信息,是对旅游者们的严厉考验。面对负面的网络信息,很多旅游者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陷进网络的“泥沼”,养成不好的网络消费行为习惯。因为,从营销学上说,抓住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就等于征服了消费者。

(一)政府部门缺乏网络法治宣传,旅游者没有树立网络法治意识

缺少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了解也是当前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该决定对于所有构成违法犯罪的网络行为及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然而,这项法规所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旅游者并不了解。此外,组织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政府并未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对于网络中的各种网络失范问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发挥其引导的作用,未能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观念来指引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到网络空间来帮助网络主体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发挥道德自律的作用。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德治必须要以法治的强制规范为保证,而法治也必须以德治的自我规范为前提。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法治得以有效实行的前提和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现行的法规并不系统,我国现在仅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很少的几部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与一些网络现象和网络行为并不符合,还有许多未能涉及的盲区,难以完全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诸多网络消费行为不能得到很好地强制约束,导致旅游者网络消费失范行为频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类互联网问题也不断增多。为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更加细化网络法规,针对不同网络群体在网络行为中的不同表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性。首先,立法部门应详细了解当前网络环境的特征以及的网络消费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最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成立专门的网络监管及执法队伍。

(三)网络监管措施不到位

引起旅游者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不仅有他们自身内部的原因,还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对网络失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网络监管机制缺位,网络管理理念的错位,网络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滞后,旅游者网络知识的贫乏,这些原因都成了当前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但网络监管机制却并不完善。一方面,各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我国目前的网络监管主要是以公安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为主,各其他主管部门的内设安全机构与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相配合的“混合”监管机制,这种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的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使其对网络行为的监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技术的研发上,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缺少应对网络发展的新技术,监管技术和水平的落后也是导致当前网络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旅游者没有一个客观、明朗的消费环境,导致了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田华伟.论互联网对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2]尹一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

[3]叶湘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消费行为;80后、90后

Abstract: the youth group in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market because of a big proportion of the, especially one of the "80" and "90" the youth. This article by "80", "90" work group and student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on the basis of "80", "90" youth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hope for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raveling scenic area, scenery, th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Keywords: tourism consumption; Consumer behavior; After 80, after 90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B115)

引言

“80后”定义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目前年龄在23-32岁之间。

另一种说法,“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90后”是继“80后”之后提出的新生代的一个代名词,根据相关学者的定义为:出生于1990--1997年之间的年轻一代,年龄在15岁至22岁之间。据相关报导,目前中国的“80后”拥有大约2.8亿的消费人群,“90后”青年约为1亿,这一青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在膨胀。随着“80后”、“90后”青年已经或即将走入社会,掌握了一定的财富,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如何开发旅游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迎合“80后”、“90后”青年的旅游消费市场,是值得我们研究分析的。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80后”、“90后”的工作群体和学生群体。通过深度访谈了解问卷上不容易获得的深层次信息。本次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为97.5%。本文问卷的问项主要来源于较多的文献阅读和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内容为这一青年群体的个性特征、出游频率、出游时间、交通工具的选择、停留时间与住宿、旅游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旅游项目的选择、旅游目的地偏好等方面。

二 数据分析与结果

“80后”、“90后”青年群体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父辈迥然不同。调查问卷显示,有35.85%的人非常赞同外出旅游,47.12%的人赞同外出旅游,14.62%的人对外出旅游持一般态度。由此可见,对旅游意向的肯定回答总共占97.64%,表明其出游的意愿非常强烈。

(一)出游频率和出游时间分析

随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的增加,出游的频率也随之提高。从调查数据来看,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2000元的“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次数1-2次的占到总人数的58%,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3-5次的占到总人数的18%。从出游的时间来分析,58%的人选择寒暑假,23%的人选择黄金周,7%的人选择双休日。选择寒暑假的“80后”、“90后”青年主要为在校学生,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黄金周”,为旅游提供了集中性的时间。

(二)交通工具的选择

从选择的交通工具来看,43%的人选择客运汽车,36%的人选择火车,有将近10%的人选择自驾游。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80后”、“90”后青年倾向于选择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备有私家车,自驾游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三)停留时间与住宿分析

从停留时间来看,18%的人会停留1天的时间,65%的人会停留2-3天,12.26%的人选择停留4-7天。从停留时间和住宿的交叉分析来看,住宿首选为宾馆,其次是招待所和星级酒店平衡,少部分会选择当地居民。

(四)旅游方式的选择

根据数据分析,62%的人选择自助游,22%的人选择参加旅行团,4%的人选择半自助游。“80后”、“90后”青年追求个性的独立,希望能够摆脱旅游社所提供的绑定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旅游途中倾向于自主性,享受旅游带来的自由,更多的人选择自助游。

(五)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44.34%的人通过亲友的推荐,37.34%的人通过浏览网页获得信息,8.5%的人通过向旅行社咨询获得信息,5.18%的人通过报刊杂志获取信息。从1994年开始,网络开始在我国流行,“80后”、“90后”青年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信息。当问及“通过网站搜集哪些信息”时,选择旅游景点的占44%,查看各大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和报价占32%,通过贴吧或论坛占29.71%。从网上获取信息简单方便,但相对于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他们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因此在获得旅游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征询亲友的意见,以减少风险,获得比较详细的旅游信息。

(六)旅游项目选择

问卷中将旅游项目分为6类,从搜集的数据来看,历史遗迹(41%),自然风光(22%),刺激娱乐项目(14%),现代都市风景(9%),特色饮食(7%)。从这一结果来看,“80后”、“90后”青年偏好于人文历史景观和传统的观光游。所以选择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的人数占大部分。

(七)旅游目的地偏好

“80后”、“90后”青年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偏好的时候,50%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29%选择其他省份,21%为不确定。从进一步的访谈中得出“80后”、“90后”青年向往、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四川九寨沟、海南、新疆、内蒙古大草原,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80后”实际出游的目的地集中在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三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80后”、“90后”青年作为新的消费领军者,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将成为市场的主导消费群体。虽然与大多数游客有相同之处,但“80后”、“90后”青年有其自身群体的特点。根据以上文章的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 “80后”、“90后”青年的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和黄金周;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主要是汽车,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自驾游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住宿方面主要考虑到经济、舒适,大部分选择宾馆;为寻求旅游的自主性,游客倾向于自助游;“80后”、“90后“青年接触网络比较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将成为一种主要渠道;在项目的选择上,“80后”、“90后”青年倾向于亲近自然和人文历史;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可能出于时间和经济因素的考略,他们倾向于所在地的周边城市。

参考文献

[1] 陈春.“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伟.中国八零后与九零后消费行为对比研究――以济南地区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吴清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4] 郭丽岩,王明姬.新新人群(80后)的消费特征、消费心理及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2).

[5] 方曦来.来滇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分析[M].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 秦静. 肖磊,浅析基于"80后"消费行为特征的营销模式[J].经济研究,2011(11).

旅游消费行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欧美游客 旅游消费行为 供应链管理 广东

欧美来华旅游市场是一个稳步增长的旅游市场,随着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欧美游客访华深度了解我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旅游学者针对欧美来华旅游者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欧美旅游者在华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本文针对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实施调研,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消费偏好的角度对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加以研究,并基于此研究结果分析并提出旅行社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及选题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在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方面,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

国外研究: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是旅游专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作为旅游学的研究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旅游者行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可能因素进行了探讨,而且注重探讨客源地因素对旅游者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极少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大多数研究仅限于探讨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的时空动态规律,并且把旅游者旅游消费后的态度感知等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而较少把旅游消费前的决策、消费活动过程中及消费结束后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研究的系统化不够。

国内研究:我国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文献不多,而且大部分此类文献是针对国内旅游者中细分市场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而对来华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甚少。目前,关于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某个城市作为考察点,以到该城市的各国入境旅游者整体作为调研对象,而不具体细分客源国或客源区域市场;另一类是以多个旅游城市为考察点,研究某个入境旅游客源国或客源区域市场的旅游消费行为。而将某个入境旅游城市作为考察点来研究某个入境客源国或区域市场的研究少之甚少。针对入境广东的欧美游客市场的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至今尚未出现。而此方面研究对广东作为入境旅游接待大省的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以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作为研究主体。从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角度,本研究有利于提高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满意度。这是旅游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旅游供应链最终端的旅游者对消费行为的偏好, 了解其内在的需求,从而满足其需求,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从旅游管理部门的角度,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的将广东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和营销,即有利于开拓入境广东的欧美游客市场,加强对入境广东的欧美游客市场营销的针对性。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广东的旅行社企业提供有利的依据,使其更有效地开发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二、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于2015年3月设计了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消费行为调查表,于2015年4月在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对入境欧美游客进行预调查和深度访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科学的调整。于2015年6月至7月进行正式调研,调研地点在广州和深圳的入境口岸和各大知名景区,包括深圳罗湖口岸、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广州六榕寺、中山纪念堂、陈家祠。调查问卷设计的选项列表见表1。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2份,其中有效问卷409份,有效率为91%。

三、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消费行为调研分析

(一)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1、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性别构成分析

此次调查显示,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中,女性占总人数的48%,男性占52%。如果将游客细分为欧洲和北美洲客源市场,欧洲游客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这与欧洲多国多年来强调保障妇女地位和男女平等政策引导有关。而在北美客源市场男女比例为109:100。总体说来,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中的女性市场非常广阔,游客性别倾向不是很明显。

2、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年龄构成分析

在广东入境欧美游客调查中,欧洲和北美市场年龄构成差异不大,年龄结构分布图均呈倒“U”型,即中间年龄段的比例明显高于两头年龄段。具体来说,25―44岁和45―64岁这两个年龄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8.9%和36.3%,15―24岁占9.1%,65岁以上占7%。从年龄结构分布中可以看出个人出游的可能性与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能力有极强的相关性。25―64岁欧美游客群体应该成为主要的营销目标市场。

3、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职业构成分析

在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中,按照职业统计,其中商贸人员最多,占27.6%,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16.8%,职员占14.7%,学生占8%,此为广东入境游客总所占比例较高的几大群体。工人、退休人员、公务员、主妇的比例最少。商贸人员比例最高与广东的外向型经济活跃,世界工厂的作用和港口、航运、会展业相对发达有关,促成了商人频密入境的需求。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带薪假期等福利保障和相对较高的收入,保证了远程出游的条件。此外,拥有较长假期的学生市场也不容忽视。

4、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文化程度分析

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获得学士学位的比例为44.6%,获得硕士学位或以上的占28.1%,即72.7%的广东欧美游客学历在本科或以上。此现象可以从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性质、所处阶层、收入水平、见识面的直接相关性来解释,来自欧美的游客到中国旅行属于远程旅游,对于可供出行的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美游客市场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远程出境旅游人数占游客总体百分比均不超过15%。

(二)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决策行为分析

1、旅游动机分析

从旅游者对旅游类型的选择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其背后的旅游动机。旅游者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年龄和以前的旅游经验都会对旅游类型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

表2是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动机数据的分布列表。在调研结果中发现,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旅游动机中排名首位的是求新求异(占67.1%),其次是追求冒险(占45.7%)。文化差异越大,越能激发新奇的感受。西方游客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西文化差异的体验非常向往,对于冒险的感受强烈。调查人群在旅游动机选项中选择了欣赏自然美景的占27.9%,体验当地居民生活的占25.4%。如果排除语言阻碍的干扰因素,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这一结果也揭示了广东旅游业对独具岭南特色的自然景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意义。开发能够体现人文特色、创造与当地居民接触机会的旅游产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 旅游信息来源分析

在对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信息来源的数据(表3)中,58.1%的游客选择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有资料表明,欧美国家儿童平均从7岁就开始上网。互联网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年轻父母一代是使用互联网的生力军。互联网成为欧美国家高素质的预期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首选,互联网也是最方便、快捷、廉宜的信息沟通工具。旅游者不仅可以直接通过旅游企业、政府的宣传网络了解旅游信息,更多地,还可以通过已经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对旅游服务供应方的网络评价来决策自身的选择。当然,互联网不是唯一获取信息的来源。40.6%的欧美游客出行前选择亲友的评价和反馈作为旅游信息来源,此成为第二大信息源。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只有25.4%的欧美游客选择旅行社作为信息源,18.3%的人选择报纸、杂志,13.7%的人选择电视,选择其他途径总和为15.1%。值得关注的是,旅行社这一传统的旅游信息传递者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受到互联网很大的冲击。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正是旅行社和旅游企业在优化管理中首要应考虑的问题。

3、出游形式的选择偏好

在对广东入境欧美游客的调研中,参加团队旅游的游客只占31.2%,而未参加团队旅游的比例为68.8%。证明散客旅游是欧美游客的主要出游形式,但这部分游客对团队包价旅游以外的小包价产品(如预定机票、预定酒店)的需求仍然较大。此外,欧美游客出行中的非常规线路的产品设计仍有需求,此方面其对旅行社仍有相当程度的依赖。西方人崇尚自我、独立与自由,个性偏外向,好表现,因此,团队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独立的自我享受。所以旅行社产品针对散客个性化小包价产品的开发、新线路的设计应当成为针对这一市场的研究重点。

4、在华停留天数分析

在广东停留天数的数据显示,欧美游客有70%在广东的停留天数为1-3天,平均停留2.73天。这一数据低于其在我国一些重点入境接待城市的停留天数,如北京、西安。广东旅游业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应努力研究如何延长欧美游客在广东的停留时间,这一研究对进一步增加旅游外汇收入有直接的相关性。

(三)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饮食偏好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粤菜是四大名菜系之一,以食材广泛、用料新鲜、烹调技法多样等特点闻名于世。在广东入境欧美游客饮食偏好的调研数据中,欧美游客选择吃中餐(尤其是粤菜)的比例高达84.7%,这其中对粤式风味餐(如烧鹅、烤乳猪、乳鸽等)的选择高达90%。此调研结果显示了粤式菜肴对于欧美游客的吸引力。由于口味的差异和长期的饮食习惯,也有15.3%的游客餐饮选择用西餐或者洋快餐。

2、住宿选择决定因素与类型偏好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欧美游客普遍认为在选择住宿地点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住宿地点的位置、价格、安全、服务和周围的环境等。其中有87.2%的游客会考虑选择离景区、商务区、交通集散地较近的住宿设施,78%的人认为价格是另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分别有73.8%、64.1%和56.3%的游客会将安全、服务和周围的环境作为参考因素。在深度访谈中发现年轻的欧美散客出行前会查阅本国出版的著名旅游推介书籍、网上旅游攻略或网上游客对旅游服务供应商的体验评价信息。旅游供应商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游客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有限博弈局面已被打破,游客的预先知情权和选择的主动性有了保障。住宿设施供应商应充分重视网络自身推介在吸引目标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3、住宿类型偏好

在住宿设施类型的选择中,有超过80%的游客选择了星级酒店,因为星级酒店已经核定的国际标准满足了上述选择住宿设施时考虑的因素条件。而对于年轻学生、背包客,因有较充足的假期,在华停留时间较长,会考虑青年旅舍等价格较廉宜的住宿类型,而这类住宿设施也提供了同类游客信息交流、共同学习中国文化、在某段旅程结伴而行的机会。

4、旅游资源偏好分析

旅游资源类型选择的数据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类型备受青睐,如历史古迹游、民俗游、美食之旅等。同时,广东独特的地质地貌所赋予的自然风光、温泉休闲度假型旅游也颇具吸引力。游客对旅游资源偏好选择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广东旅游资源类型的丰富多样性。

5、旅游纪念品购买偏好分析

在广东入境欧美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偏好的选择,73.7%的游客对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颇感兴趣,如广彩陶瓷、丝绸制品、玉器、景泰蓝、粤绣等。但欧美游客对东亚、东南亚游客感兴趣的中药类产品、茶叶等感兴趣的程度明显偏低。在回答是否满足了自己的购物预期的选项中,53%的游客回答没能完全满足。在随后的深度访谈中,笔者发现没有完全满足购物预期的主要原因有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种类雷同、价格偏高、缺乏地方特色、找不到个性化产品、对推销方式不满意等。欧美游客在广东停留期间旅游纪念品消费占同期总旅游消费的比例仅为20%左右,这一比例远低于新加坡、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游购物所占总消费的比例,值得深思和关注。

四、基于此次调研结果分析的旅行社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一)旅行社市场营销要加强市场针对性

通过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游客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集中度较高,市场营销的战略与策略应该更具市场针对性,在定价、产品设计、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上都要以市场出行率较高的群体为依托,并兼顾其他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拓宽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

(二)提高对商务游客市场的重视程度

按照职业统计资料表明,广东入境欧美游客中商贸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包括参加商务、采购、会展等活动的游客。而这类游客在旅途中的实际消费水平和旅游购物消费比例均高于其他类型游客。旅行社应当把握契机,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安排合理的旅游元素组合,使其消费水平最大化。

(三)以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为核心,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广东入境欧美游客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从旅游动机角度,求新求异、追求冒险、体验中西文化差异是主要动机,在差异中体验民族风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旅游景区设计中融入民族特色的产品;在现有民俗类旅游资源中挖掘有文化价值和内涵的产品;推出增加与当地人接触机会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在景区配备翻译导游语音系统装置,以消除语言障碍,增加产品魅力。这些举措可以延长欧美游客在广东旅游停留时间,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四)利用信息网络,做好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学强调客户的口碑作用。据调查和统计,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将不满意的经历告诉13个人,而留住一个老客户的成本是争取一个新客户成本的六分之一。让客户满意不仅留住了老客户,也会将好的口碑流传开来,对有意前往同一目的地的预期游客有着积极的影响。旅行社传统的与客户面对面沟通或提供电话咨询方式已不再是欧美潜在游客获取信息的首选。由此可见,旅行社企业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营销和跟进客户关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旅行社和旅游供应商应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兴的媒体营销方式不失时机地树立良好的口碑与信誉。

(五)面对欧美游客散客潮,提升旅游产品设计人员的产品开发能力

调研中显示的欧美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个性化新奇线路的散客旅游方式,这也给旅行社产品设计人员围绕游客需求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在导游服务中,对外语导游的而语言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行社在面对激烈的同行竞争的环境时,引进和留住这方面的人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六)旅行社供应商应与时俱进,优化自身产品

旅行社处于旅游供应链上的中心地位,是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品元素组合起来,最终通过导游的组织协调与导游服务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并将产品销售给游客的集成者。但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高低不只是取决于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旅行社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产品的质量。这些供应商包括餐馆、酒店、景点、车队、娱乐场所、旅游纪念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等。其中,餐馆的饮食产品应保持原有粤菜的特色并适时设计新的特色产品,体现广东地方美食的长处。酒店要非常关注欧美游客普遍关心的选择酒店的决策因素,并利用国外旅游中介网站、欧美旅行体验作家、在华欧美人士宣传自身资源的优势,同时,建设酒店的英文网站,利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进行推介。旅游纪念品生产商应根据欧美游客喜好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避免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一玮.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4(7)

[2]马耀峰,李天顺,刘新平.旅游者行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Atila Yuksel,Fisun Yuksel,Yasin Bilim. Destination attachment:Effec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conative loyalty [J]. Tourism Management,2010,31

[4]白凯,马耀峰.旅游者购物偏好行为研究―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11)

[5]严艳,周文,张佑印.西安城市居民旅游决策行为对比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3)

[6]李飞,黄耀丽,郑坚强等.区域旅游合作中感知形象的差异性与可整合性分析―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例[J].旅游学刊,2007(1)

〔本文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欧美来华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的旅行社供应链系统优化研究”(项目编号:601522S23021)

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消费行为分析范文 下一篇:消费热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