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5 01:09:42

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第1篇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幸参加了区里的同课异构交流会,上的是牛汉先生的《华南虎》。

《华南虎》这首经典诗歌,已经有多位前辈精彩演绎。备课过程中,考虑到依循诗歌教学的理念和挖掘诗歌内涵,推陈出新是本次备课的重点。下面是本课教案其中的两个环节: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节写老虎的诗。

幻灯片1出示: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

燃烧着的煌煌火光,

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

造就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英国】威廉・布莱克

学生齐读后,提问:从这节诗中,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老虎?

请两到三个学生发言。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几节诗歌。

幻灯片2出示: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隔着两道铁栅栏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流程:1.师读

2.提问: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老虎?

3.请一到两个学生来说一说。

师:这难道仅仅是一只被囚禁、失去自由的老虎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

幻灯片3: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虎?

……

幻灯片4出示: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

师小结:这就是牛汉笔下的华南虎,一只被囚禁、被侮辱、被摧残的华南虎。

出示课题:华南虎。

以上两个环节是《华南虎》一课教学的导入和关于老虎的遭遇这两个环节。本次教学设计的开始部分,是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配套资料英国诗人威廉・布兰克的《老虎》这一首诗与对牛汉《华南虎》思想感情的体会这一问题设置,当初的设计意图是:

1.通过阅读英国诗人的一节诗,感受老虎威武堂堂、有着自由行走灵魂的王者形象,引出牛汉的《华南虎》中表现老虎被囚禁、被侮辱、被摧残的形象的诗句;2.通过赏析《华南虎》中的相关诗句,让学生能自然地联系到布兰克《老虎》一诗中的形象,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对牛汉笔下华南虎的同情之心,为进一步感受华南虎的不屈形象做铺垫。

这个教学设计,导入环节是反复思量,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设计而成的。从课堂效果来看,也达到了预期所设定的目标。

二、细细别来,如数家珍

细细翻阅人教版教科书,在七年级上册书中,《秋天的怀念》一课第三大题,编者选取了史铁生先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羚羊木雕》中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关于友谊的一段名言;《我的早年生活》后是“二战”期间丘吉尔的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节选;《论语十二章》研讨与练习后,选取的是程子(程颐)读《论语》的三句感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中又有金波的《蓝萤火》一诗。

而细数六册课本,此类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共计36处之多。这36处中,作为研讨与练习出现的有19处,而其余17处是以课后纯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

作为以研讨与练习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有以下几种:(1)比较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的不同点。(2)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3)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就如一座座宝藏。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它们,那么对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帮助的。

三、花开有壤,插柳成荫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在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编者引入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要求学生在诵读词的基础上,谈一谈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并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编者设计此题的目的也在《教师教学用书》上进行了阐述:“通过比较,对散文与词的不同风格特点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形成一点理性的认识。”这是从理性层面上,让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样式有一点认识。从本文的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通过比较,对散文与词的不同风格形成一点理性的认识倒在其次。随着学生阅读量的进一步增大,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自然而然会对古代散文和词的区别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我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首先由黄庭坚引入《瑞鹤仙》这首词,在学生齐读的基础上,问:你们知道这首词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吗?在学生阐述的基础上,提示黄庭坚创作这首词的原因是出于对《醉翁亭记》的酷爱。引导学生读《醉翁亭记》,并找寻散文中的语句在词中的印证,让学生逐步感受散文充满韵律美的语言和所叙乐事,所描美景,所抒的情怀。

黄庭坚的《瑞鹤仙》这首词,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而成。以这首词为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醉翁亭记》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寻找词与散文的相同处,学生除了体会到《醉翁亭记》散文的精髓,自然对散文与词的区别也消化在了教学流程中,对此有了一个较感性的概念。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雷电颂》节选自《屈原》第五幕第二场里。此时屈原被囚于东皇太一庙,节选部分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独白,可以说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在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后的附录是关于话剧《屈原》的介绍。这一附录中,对《屈原》的五幕剧情,做了高度的概括,有助于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本幕出现前和出现后的连贯剧情。其次这一附录也介绍了《屈原》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对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见解。这一附录没有以研讨与练习的形式出现,但对学生读懂《雷电颂》,读懂屈原,读懂作者创作屈原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编者选取了《战国策・卷八・齐一》中的邹忌和田忌之间的一则小故事,并请学生试用课文中的话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或发挥想象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编者这一设置旨在让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课外阅读材料还是有教学点可抓:(1)这

篇课外阅读材料中,“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一句中,理解“为”“说”的用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文言词语的一个积累过程。(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也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示――劝说方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样,课外阅读材料这篇文言文,恰恰也告诉我们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从这个教学目的出发,这篇课外的阅读材料又可以成为反面例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除了必要的文言知识积累外,感悟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点。对于文中邹忌的形象,我想也是学生应该把握的。

总之,花开应有壤,插柳亦成荫。作为教学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老师,会用、善用、巧用教材所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将有效地架起学生与语文素养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