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20:45:25

科研项目论文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金论文;统计分析;科研项目

鉴于基金论文的学术性、重要性和权威性。我们可以借鉴情报学的基金论文率(即:基金论文篇数在期刊总篇数中所占百分比,它是指期刊刊登的"一般认为,科技期刊刊载的基金论文越多,基金论文率越大,则该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就越好,其学术价值也就越高")这个基本指标,来衡量一个单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1]。因此,我们收集整理了本单位2003~2012年10年间正式发表的基金论文,将这些论文编辑成册即《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项目论文专辑(2003~2012年)》以期能记录10年来的重要学术成就,启迪同行,为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本文对这部分学术论文的各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1基金论文来源和统计方法

1.1一般资料 《专辑》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

1.2统计方法 在数据库检索控制条件中输入[第一作者]和作者单位检索项中输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山东省疾控中心];在时间检索项中输入[2003~2012]采用精确检索方式,然后,再精选出基金资助的论文[2],另外,对于个别属名作者单位为山东医科大学的本单位在职研究生的论文也收录到本《专辑》中。运用Ecx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2结果

2.1基金论文量统计 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 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可以看出论文量的变化,10年间基金的数量从2003年的3篇,逐年增长,至2012年增长到年发表48篇,充分说明了单位学术能力不断提升,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基金论文量呈逐年增加的状势,而且基金论文率也是逐年增加。基金论文率越高,说明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比重越大,换言之,单位的科研能力越强,学术水平越高[3]。

2.2基金项目资助来源统计 基金论文所受资助基金的级别与其研究和学术水平虽无必然的相关性,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及该学科在科学研究中所受的关注程度[4]。我单位基金资助项目来源非常广泛,10年间本单位总计申请完成的各类、各级科研项目,涉及基金类型多达29项,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共计211篇。

部级5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省部级8项,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资金项目、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科委基金资助项目、卫生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的项目;厅级5项,即:山东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重大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国际合项目及国外项目6项,即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WHO资金资助项目、中美新发传染病合作项目、中盖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世界银行禽/人流感信托基金赠款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建设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课题;其它项目5项,即:"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自动、山东省2005年"十大科技示范工程" 、山东省2003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卫生部2007年卫生标准制、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各类基金资助论文数量详见表2。

2.3论文的专业划分 《专辑》按专业分为14大类,其中有7个专业发表的论文数,明显高于其它专业。即:计划免疫、流行病学、慢病防治、艾滋病防治、毒理、病媒防治、食品与营养7个专业最多,为187篇,占总数的88.6%。我们的优势学科是计免、流行病、慢病和艾滋病等。其它学科也应以此为榜样,加强学习,开拓业务工作的新局面,争取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和扶持,提高申请各种基金资助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寻找多种基金资助的渠道[5]。

2.4作者情况分析 211篇论文第一作者共86人,占全中心现职专业技术人员的25%。有12名5篇以上高产作者,占全部第一作者的15%,高产作者完成基金论文81篇,(见表3),占《专辑》论文总数的38.4%。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业务骨干在事业发展中的起到的支撑作用,也提醒管理者,应尽一切努力支持和关心业务骨干的工作和生活,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5的期刊统计 211篇论文分别刊登在59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最多的中文期刊是《预防医学论坛》为23篇,占全部论文的11%,刊登论文相对集中的10种期刊,共刊发116篇论文,占全部论文的55%,其余49种期刊共发表95篇,占全部论文的45%。统计结果,对于确定本单位的核心期刊提供了重要依据。

3讨论

基金资助项目是经有关专家严格筛选和反复论证而确定的科研项目,研究起点高、立意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造性和探索性,代表了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主要的科研发展水平和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那么在它的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学术论文的水平也较一般论文高得多[6]。通过收集、整理本单位十年间的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详细、全面的掌握本单位的学术能力,各专业发展情况、业务人员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方向。统计结果显示出,基金论文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们的科研能力蒸蒸日上。同时,涌现出一批善于搞科研的业务骨干和高产作者,也发现了各专业之间的差距,总结了多年来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来源,为以后,加强申报科研项目,开辟多渠道资助提供一些借鉴。结果充分证明了我单位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进取、勇于开拓、为预防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辑》的作用还在于,为单位领导制订下一步工作规划和确定业务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能够有所启迪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志彬,董海原.2007-2011年刊载基金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S1:87-88.

[2]杨红芸.2005~2010年发表的基金论文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03).

[3]魏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统计中的评价指标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06:147-150.

[4]贾杰,官洪义,张瑞兴,等.2001~2011年基金论文统计分析[J].安徽医药,2012,06:870-872.

[5]张保军.2005-2010年基金论文统计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09:121-124.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科研;合著;CSSCI;知识图谱;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49-06

Analysis on the Co-author Status of th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Thesis——A Study 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p of CSSCI Literature Metrological Analysis

CAO Ting

(P. E. Ins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Sports science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discipline building, high quality science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ipline's overall research level of output. Based on CSSCI cited database, 16 055 academic theses published in six sports journals from 1998 to 2009 have been employ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p, the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literature metrology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author rate, high yield author's cooperation, thesis with important academic influence, thesis of funded research project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status. It shows that the co-author rate of China's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papers is increas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egions are gaining intensity and width. It shows that the stable cooperation group of China's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s less and cooperation among regions are imbalanced. Finally, it proposes relative suggestions to China's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 sports science and research;co-author;CSSCI; knowledge map;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科研合作是科研工作者为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作为科研生产要素间和各要素内部次要素间的桥梁和纽带,科研合作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成为科研生产诸要素的结合形式[1]。在当今大科学时代背景下,以“闭门造车”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是行不通的。没有科研合作,就不可能有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发展形势的推动,科学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科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更加灵活。

虽然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历程只有几十年,但是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不断重视,体育科研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由于体育科学自身的特点,即体育科学是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2],有些领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才能完成。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

等方面的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仅依靠个人、单一学科、某个单位或某个地区很难完成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为了将资源进行互补,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各学者、学科、单位和区域之间必然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体育科研合作有助于我们制定体育科研计划和人才政策,组织科研活动,从而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国体育科研的合作状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发展以及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研究较为鲜见。体育科研论文合著是体育科研合作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本研究在对我国体育科研论文合著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我国体育科研的合作状况,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期冀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体育科研论文的合著状况,本研究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库1998-2009年收录的体育学期刊论文作为对象。考虑到该引文索引库来源期刊每年会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作出一定的调整,在选择期刊来源时,最终确定这12年均被入选的《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与科学》6种期刊的学术论文为本研究的文献来源。

1.2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对文献资料进行量化,采用数学与统计学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文献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由于本研究涉及文献数量较大,且研究内容较为广泛,采用文献计量法能够更加充分地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1.3 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将社会关系进行量化的一种方法,对作者之间、区域间是否有合作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的程度如何,我们不能用直觉进行判断,需要将其置于社会关系中。也就是说社会网络分析更多地聚焦于成员之间的联系而非个体的特征,把共同体视为“个人的共同体”,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维持并应用的个人关系形成网络[3]。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作者之间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尝试用图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2 结果与分析

2.1 合著率状况分析

2.1.1 各年份合著率分析 论文合著率指的是合著的论文数与全部论文数之比,在科学计量学中通常用来表征某一学科的合作情况[4]。最早对科学研究合著率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K. Subramanyam。1992年我国学者汪冰认为合著率这一指标可以较好地揭示科学研究合作程度[5]。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从1998年至2009年合著率呈上升趋势,前8 a合著率在50%以内,后4 a均达到60%以上,其中合著率最高的是2009年,达到了65.9%。说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合作。统计表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合作程度远远高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著率26.9%[6],但却低于自然科学合著率83.9% [7]。这是由于体育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即体育学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特点,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与其它学科(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广泛的合作。在独著论文中可以看出,独著的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而2人、3人和4人以上的合著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篇均作者来看,我国体育科研论文篇均作者为两人左右,但数量在不断上升。从总体情况看,我国体育科学合著率和篇均作者量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可以预测在今后的体育科研中合作力度会不断加强。

2.1.2 各期刊合著率分析 期刊是科学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它以其连续性和及时性、反映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为特征,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近年来,随着学术的繁荣,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期刊的学术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由苏新宁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从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等7个方面对各学科的学术期刊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然而对于我国体育科学各期刊的作者合著情况如何,以及各期刊间合著情况有什么差异等方面还少有研究。本研究选取的六种体育学术期刊在本学科都有较大影响力,从整体上能够反映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和质量。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这6种学术期刊的合著状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合著率最高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高达71.2%,其次是《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与科学》。从篇均作者情况来看,《体育科学》篇均作者为2.6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均为2.2人,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与科学》都在两人以下。在合著人数方面,《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两人合作比例最高,以41.3%超过了该期刊的独著率28.8%,《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以21.5%的3人合作比例高于其它期刊,而《体育科学》以25.2%4人或以上的合作团队远远超过其它期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合著状况都有各自的特点。

2.2 高产作者合著状况分析 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的学术影响主要来自于他们所发表的成果,以及其成果被他人引用的情况[6] 13。发文多少体现了学者的科研生产能力,特别是在C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本身就是学术界的一种肯定[6] 1117。在科学研究中,作者的科研成果要么是独立完成,要么是与学者合作完成。在本研究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从1998-2009年之间不同年份的合著状况,以及各期刊的合著状况。因此,该部分主要从高频作者合著的数量和深度来探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本研究的16 055篇科研论文中,共有9 466篇为合著。合著论文共有作者27 194位。除去多次发文作者,共有作者11 800位,其中有6 939位作者只出现过1次。受篇幅限制,现将合著次数在25以上的作者和次数列入表3。如表3所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合著次数大于25次的作者有36人(含非第一作者发文),其中最多的是田野教授,共合作58次。据统计,在11 800位作者当中,合作次数大于5次以上(含5次)的作者共有265位。

对合作次数大于5次以上的265位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共现分析,共得出220个合作对。利用Netdraw软件进行合作网络图的绘制,最后得出高频合著作者社会网络图。如图3所示,图中的每个顶点代表一个作者,顶点越大代表该作者的合作发文量越多;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越多,没有连线则表明作者间没有合作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比较固定的研究团队还较少,仅有田野+曹建民+赵杰修+金丽+郑弘溶等研究团体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它大部分都是两两之间的双向合作关系。据考证发现这种两两合作的关系大部分为师生关系,而顶点较大的学者基本上都为高校的教授,如田野教授、虞重干教授、曹建民教授等人都是某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通过该图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图中的两两合作关系凸现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合作还不够广泛,合作关系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合作。为此,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应加强单位间(甚至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壮大我国体育科研合作团队,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科研更快发展。

2.3 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合著状况分析 评价学术论文的影响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论文和著作分别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或出版社;二是得到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的引用[6]。据相关统计,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被以后论文引用的比率不到10%。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论文的被引次数反映了该论文的质量,也就是说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技含量越高,越具有影响力。分析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的合著状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质量体育科研成果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本研究选取被引15次以上的论文为对象,从表4可以看出,截止到本研究统稿日起,共有24篇论文被引15次以上,其中最高被引66次。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研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合著率高达79.2%,均高于各年份以及各期刊的合著率,并且重要学术影响力文献独著率只有20.8%,也低于各年份和各期刊的独著率。值得注意的是: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中,两人合著的比例最少,但四人或以上的合著比例最多,高达37.5%。从篇均作者来看,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篇均作者为3.5人,比全部论文的篇均作者多1.4人,比《体育科学》的篇均作者2.6人多出近1人。由此可见,团队合作更有利于创造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2.4 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状况分析 基金项目论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或项目完成时所发表的论文[9]。近年来,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科研资助的方式,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也形成了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部级基金、教育部基金,其它部委基金、中科院基金、省市级基金等多种科研资助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讲,基金项目论文反映该学科科学研究创新和学科前沿动态,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较高难度和较高水准。本研究通过基金项目论文与非基金项目论文的合著状况进行对比,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表6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研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率为74.2%,与重要学术影响力论文合著率较为接近,而非基金项目论文的合著率为57.1%,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率远远高于非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率。同时也可以看出,非基金项目论文的独著占了很大的比例,四人或以上的合作形式所占的比例只占了11.6%,而基金项目论文作者分布结构较为均匀,均分布在25%左右。

2.5 地域合著状况分析 科技论文中不同地区的作者完成同一篇论文即表明该篇论文是一项地区间合著的研究成果[10]。由于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力资源等不同,同一地区很难同时拥有各种必要的科研要素。因此,各地区需不断优化科研结构、整合科研资源,从而提高科研水平。本研究以省和直辖市为

单位(国外以国家为单位),以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4年的合作数据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区域合作进行研究。最后利用Netdraw软件绘制出各区域的合作关系。如图4至图7所示。图中各顶点分别代表各个地区,顶点的大小代表该地区的合作次数,顶点越大说明该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次数越多,连线代表两区域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说明该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越广泛,连线的粗细表示区域间的合作力度。

从图4~7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区域合作关系不断拓宽。2000年各区域之间的合作次数非常有限,并且各地区都只以北京地区为核心展开的合作,其它区域之间的合作很少;2003年出现了以北京、湖北、上海、江苏为核心的合作区域,并且其它各区域间的合作也不断展开;2006年出现了以北京、武汉、山东、河北、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区域为核心的区域合作;2009年各区域间的合作关系最为广泛,并且各区域间的合作力度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可见,区域合作发文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反映出该地区学术影响和科研水平,而且能折射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发达程度。从图4~7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与国外(如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德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是合作的广度和力度还有待加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我国体育科研论文合著率逐年上升,篇均作者为两人左右;各期刊的合著率和篇均作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合著率最高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高达71.2%;在体育科学研究队伍中,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核心队伍,他们大部分是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导师,并且他们创造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团队合作创造的科研成果更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率比非基金项目论文合著率要高;各区域间的合作不断扩大,并且合作的力度也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科研论文的合著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合作都是两两相向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仅局限于单位内部,尚未建立较为固定的合作团队;其次,各区域间的合作不够均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科研合作还有待加强;最后,国内与国外的体育科研合作非常有限,还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3.2 建 议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体育科研的不断深入,必然会产生很多复杂的问题和研究项目。要将这些问题和项目一一解决,势必要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因此,为整合资源,促进体育科研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可采取如下措施:1)倡导体育科研合作文化,提高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素养,并为体育科研工作者参与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2)完善体育科研合

作机制,优化体育科研合作模式,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多语种、跨学科、跨区域和跨国界合作,推行“引进来”和“送出去”科研工作者互调政策;同时,应兼顾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培养,促进体育科研区域均衡化发展;3)构建体育科研合作平台,拓宽体育科研合作途径,建立体育科研合作专家支持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科研论文合著本身就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论文的类型、基金项目的等级与来源、署名的排序、合著者之间的关系及虚假署名等。本研究对体育科研论文合著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揭示体育科研合著特点及发展规律,以期更好地为体育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谢彩霞,刘则渊. 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99-112.

[2] 鲍冠文. 体育概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25.

[3] 刘则渊,陈悦,候海燕,等.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8.

[4] 姜春林,丁堃. 关于我国高水平管理科学研究合作现象的统计分析[J] .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 (1):72-78.

[5] 汪冰.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合著现象研究与思考[J] . 情报科学, 1992(2):8-17.

[6] 苏新宁.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23.

[7] 庞景安,赵弘. 我国合著论文分析与广义洛特卡分布推导[J] .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5):417-420.

[8] 苏新宁. 中国期刊影响力报告[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1.

[9] 王天军. 体育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的载文情况分析[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0):173.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期刊;统计学分布

【中图分类号】 R-66 G 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66-03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创刊于1980年5月,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是我国以反映学校卫生、青少年卫生和有关青少年预防保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核心学术期刊。它以广大儿童少年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校医、保健人员、医学科研机构人员及卫生行政或卫生监督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普及青少年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疾病防控和学校卫生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宣传我国有关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相关专业的新信息、科研教学新方法和卫生管理新经验、新成果,指导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

为更好地评价《中国学校卫生》的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的载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以了解我国学校卫生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主要采用中国期刊网和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纸质文献为情报源,统计对象是2008年出版的《中国学校卫生》第29卷总第169~180期共计12期,除去重要新闻报道、读者•作者•编者、通知、本期导读、稿约、小知识和分类文题索引等文章和内容外,共计刊载论文640篇,著者2 187人,引文5 170条,页数1 156页。主要采取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统计指标包括载文量、栏目设置、发表时滞、合著情况、作者分布、引文量、普赖斯指数及科研项目或基金资助项目相关性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某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是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并且是评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

平均篇密度是指某种期刊每期发表的每篇文章的篇幅。一般来说,在一定页数中所刊载的文章越多,篇均页数就越少,篇密度越大(文章的篇幅越短),刊物的信息量就越大,说明刊物有较强的信息量输出能力。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专业学术刊物,应有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最佳篇密度。

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载文量合计640篇,期均载文53.33篇,篇密度是0.55篇/页,篇均页数1.82页,高于《中华医院管理杂志》(0.42篇/页)[1]和《中华精神科杂志》(0.37篇/页)[2]。

2.2 载文栏目情况 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共推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视力保护、口腔卫生、疾病控制、心理卫生、卫生监督与管理、高校保健、校医园地、体质健康监测、教工保健、综述、述评、饮奶与健康等21个栏目。

由表2可以看出,该刊所设栏目始终把握“学校卫生”这一主题,掌握学科研究的前沿方向和最新动向,覆盖面广,学科交叉多,注意构建交流专业学术信息、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的平台,其中“心理卫生”、“疾病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栏目载文量位居前3位,是该刊的重点栏目。同时每期的栏目设置都略有不同,说明该刊根据来稿内容择优录用,适当调整栏目的设置,从不同的方面及时介绍和交流与学校卫生与青少年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有关的新理论、新探索和新动向的文献。

2.3 论文合著情况 论文作者合著度是指期刊每篇学术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刊物的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数值越高,表明科研合作越紧密,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3]。科技论文的合著率是评价著者间科研合作程度的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科研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

该刊合著度为3.42人/篇,低于《中华病理学杂志》(4.4人/篇)、《中华精神科杂志》(5.08人/篇)和《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4.63人/篇)。由1人完成的有132篇文章,占20.63%;2人或者2人以上合著的有508篇,合著率为79.38%,低于《中华病理学杂志》(92.78%)[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88.88%)[5] 和《中华精神科杂志》(90.40%)[6]。说明该刊的作者应加强集体智慧的结合与开发,尽快建立以知名专家学者为骨干的核心作者群体,集思广益,加强互相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期刊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4 作者分布情况 见表3。

该刊主要面向国内,作者分布广泛,稿源充足,体现出公平性、广泛性,充分显示在全国学校卫生研究领域的较大影响力。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安徽、广东、浙江、江苏,这一分布显示了该刊的主要文献来源于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以北京的论文数量最多,原因之一为北京是首都,经济文化及各项科学研究均排在我国首位。但作者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没有文章发表,、新疆也没有文章发表。西北地区仅有37篇,占刊文总数的5.78%,这与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状况有一定联系。因此,该刊在增进全国学校和青少年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控的学术交流,促进欠发达地区学校卫生事业的发展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该刊有必要扩大宣传,积极征集国外同行的优秀研究论文,开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增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5 发表时滞 平均发表时滞也称平均发表周期,是指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日期和稿件刊出日期之间的平均时差。平均发表时滞是以时滞的平均水平来衡量刊物信息交流的速度,也是反映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该刊最大时滞为14.97月,最小时滞为0.77月,平均发表时滞为7.11月,低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7.52)[5]、《中华精神科杂志》(9.9月)[2]和我国科技论文平均时滞(11.7月),接近国外一般出版物的平均时滞(6~7月),高于国外核心期刊(3~4月),也高于《安徽医药》(5.6月)[6]。说明该刊信息传递速度较快,能够保证专业论文的新颖性、时效性,但还存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见表4。

2.6 引文量统计 引文是学术性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引文数量是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是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的重要参量,是衡量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从表5可以看出,该刊引文数量较多,篇均引文量为8.08条,高于《安徽医药》(5.72条)[6]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7.7条)[5]和《中华医院管理杂志》(6.33条)[1],低于自然科学期刊平均引文条量(8.86条)[7]和《中华精神科杂志》(9.9条)[2]。引文率为92.19%,高于《中华精神科杂志》(83.3%)[2],低于《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8.55%)[1]。从每篇文章来看,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中引文数量最多的1篇论文共有引文55条,最少的为0条。外文参考文献占引文总数的27.60%,说明该刊吸收国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强,比较注意学习国外的专业研究成果,掌握国外专业领域的研究动向。

2.7引文普赖斯指数 普赖斯指数为引用文献中最近5 a内的引文量与总引文量的比值,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期刊所载论文的新颖性和使用寿命,是一种衰减系数。普赖斯指数越高,说明文献内容越新颖,近期文献引用较多,论文的实效性和新颖性越强,也就越能反映出专业和学科的研究前沿水平和动向。当代科技文献发表每延迟1.5~2.0 a,情报价值丧失30.0%[8]。该刊普赖斯指数平均为56.21%,不但比各学科科技期刊普赖斯指数的平均值(50%)高[7],也高于《安徽医药》(55.87%)[6],但低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60.1%)[5]和《中华精神科杂志》(61.9%)[2]。见表6。

2.8 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 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是表明该期刊所载论文学术质量和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期刊载文的科研或基金项目比例高,说明期刊学术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也说明文章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关注的涉及我国学校卫生或青少年健康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国家有关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与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政策决策,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这类论文作者一般都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属学科带头人,在其所研究领域通过科研和学术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领先水平。

经统计,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文章所属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十分繁杂,有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或国家项目,如WHO和世界银行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等水平的省部级项目,如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省(直辖市、自治区)“十五”规划项目、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课题项目;一般水平的其他项目,如省辖市科技计划项目、省教育或卫生厅等资助项目、高等院校科研项目。见表7。

3 讨论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及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学校卫生》作为专业核心期刊,2008年载文的栏目设置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流迅速,科研水平高,为我国学校卫生学和青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发展,交流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探讨,起到了良好的指导推进作用,在我国学校卫生学的学术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广大学校医疗卫生人员、青少年卫生保健科研人员和疾控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的利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马婷玉.2007年《中华医院管理杂志》载文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4(10):2-3.

[2] 周晓彬,腾洪松,鲁晓晴,等.2004-2006年《中华精神科杂志》载文计量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6):452-454.

[3] 何坚石.文献计量学分析.图书馆建设,2004(6):87-92.

[4] 高燕萍.《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文献计量学分析.医学信息学,2005(10):1 318-1 319.

[5] 周晓彬,腾洪松.《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2004年载文与引文及著者的统计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11):531-534.

[6] 张家佳,官洪义,张瑞兴,等.《安徽医药》2001-2007年文献计量学分析.安徽医药,2008,12(8):769-771.

[7] 贾莹.2001-2005年《图书馆界》载文、作者与引文统计分析.图书馆界,2006(4):55-57.

[8]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85.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访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05-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security mechanism,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ystem and key technology,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ing,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Key words: scientific-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design; database access technology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教改项目、论文、著作、专利产品,管理的相关信息数据变得愈来愈大。单纯地依赖传统的手工管理体制或使用WORD、Excel文件来进行管理变得力不从心,效率低、不安全,也不利于数据的查询、更新、维护、报表和统计分析。近年来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科研信息的管理是势在必然,既便于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相互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使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本着高效、简洁、准确、科学的管理原则开发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提升管理水平。

经实际调研分析科研管理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各类人员信息管理,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经费方面的项目管理,项目产生的论文、著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信息的科研成果管理。

1 系统分析

①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采用Visual Studio 2012的Visual C#作为软件编程语言,用作为数据访问技术。

②开发框架设计

在进行WEB项目设计时,考虑到系统的设计流程、模块划分方式,选择采用 4.5下的三层开发框架设计,以达到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的目的。

表示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操作界面。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根据用户请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

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2 数据库设计

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和归档需要,创建KYXXGLXTDB数据库,含有8张表,分别是项目信息表dbo.XMXXB、经费信息表dbo.JFXXB、项目论文表dbo.XMLUNWEN、项目著作表dbo.XMZHUZUO、项目成果转化表dbo.XMCGZH、项目专利表dbo.XMZHUANLI、系统管理员表dbo.XTGLYB、科研人员信息表dbo.KYRYXX。

3 系统功能结构

该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见下图。

4 主要功能模块

通过对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分析,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大的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进入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中检、项目结项、延期项目、终止项目、经费管理子模块。

成果管理模块:包括论文管理、著作管理、专利管理、成果转化子模块,。

角色管理模块:包括科研人员、系统管理员子模块。不同的角色操作不同的功能项。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导入子模块。

5 系统安全机制

本系统需要安装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增强网络环境安全。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登录身份验证、系统管理员表等关键信息加密传输存储的信息安全技术。

①验证控件

共有六种验证控件,分别如下:

必须字段验证RequiredFieldValidator 用于验证输入值是否为空。

比较验证CompareValidator比较两个控件的输入值是否满足用户程序设定的功能关系。

范围验证RangeValidator 输入是否在指定范围,范围用MaximumValue(最大)和MinimunVlaue来确定。

正则表达式验证RegularExpressionValidator 验证用户输入的值是否符合正则表达式的格式。

自定义验证CustomValidator 自定义验证控件。

验证总结ValidationSummary 总结验证结果,收集本页的所有验证错误信息,并可以将它们组织以后再显示出来。

②用户名和密码的加密采用MD5算法实现,安全可靠。

6 数据访问技术

是Microsoft软件设计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一组向.NET程序员公开数据访问服务的类,为创建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了丰富的组件。使客户端能够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支持连接到SQL Server 2012关系型数据库、执行命令和检索结果的.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SQL ,使用System.Data.SqlClient命名空间。

①Connection对象负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间的连接。通过ConnectionSring设置要连接的数据源,通过ConnectionTimeOut()属性设置超时时间。

②SqlCommand对象主要用来对数据库执行更新、插入、查询、删除命令和存储过程。使用ExecuteReader()、ExecuteScalar()、ExecuteNonQuery()方法操作数据。

③SqlDataReader对象用来存储数据库查询结果。不能用New创建,须调用xecuteReader()方法实现。SqlDataReader对象读取数据时使用Read()方法每次读取一行数据,直到读完。按顺序读取数据提高了读取速度,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必须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程序与数据库的连接,比较浪费网络资源。基于无连接的数据库操作用到DataSet对象和SqlDataAdapter。

④SqlDataAdapter连接DataSet和数据库的桥梁。SqlDataAdapter使用Fill()方法给DataSet加载数据。在添加、更新、删除操作结束后调用Update()方法更新数据源。

⑤DataSet是结构的主要组件,用来描述一个数据集,它是从数据源中检索到的数据在内存中的表示形式,不依赖于数据库的独立数据集合。即使断开数据链路,或者关闭数据库,依然可用,所以支持离线状态下的数据库访问。DataSet 由一组DataTable 对象组成,支持多表、表间关系、数据约束等。也可以独立于.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使用本地的数据。DataSet位于System.Data命名空间中。

⑥DataTable表示内存中的数据库表,可以通过DataSet对象的Tables属性来访问。它包含DataColumn对象、DataRow对象。相当于在SqlServer中执行查询语句后得到的表结果。

⑦DataGridView对象用来显示和编辑来自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的表格数据,非常简单和直观,具有极高的可配置性和扩展性。

7 结束语

在 4.5平台下开发的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不同区域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申报,不同权限的系统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操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实现性和安全性。实现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不仅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安全、方便、快捷;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使管理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伟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于晓娜,张竟志.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

[3]张小艳,赵渭泳.基于C/S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7.

[4]翟鹏翔 Web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5]陈承欢.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设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朱元波. 项目开发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工作中,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监督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研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受到很大影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项目申报环节。主要问题包括:①科研立项重复。许多高校为获取更多科研经费,存在不同部门项目立项相同或类似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②重立项轻论证。很多高校在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时,抱着“科研资金不要白不要”的态度,项目立项前期不做充分调研,只重争取资金,忽略项目论证,致使科研项目实施与科学发展规划不符,一些项目即便拿到科研资金也无法正常使用,有些下拨经费甚至被收回,或者改变资金用途违规使用。③预算安排欠合理。部分重大专项资金预算存在很大盲目性,严重阻碍了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很多高校科研预算申报与预算执行严重不符,年终沉淀大量科研资金,只好违背资金专款专用原则,改变经费使用计划。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给高校预算执行监督带来严重障碍。

(2)项目评审环节。主要问题表现为项目评审不客观。高校专项科研经费在项目申报阶段常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考虑到上级部门在项目评审时会将部分经费审减,许多高校在编制科研预算时通常人为主观地根据以往审减比例进行上调。而主管部门又不对科研项目调查研究而是根据经验评审预算,评审项目时随意、主观,经常将项目经费预算控制在某个数额上。

(3)项目实施环节。项目实施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财政经费拨款,到项目单位财务核算和资金支出管理等,都属于项目实施环节。该环节主要问题包括:①科研拨款时间滞后。通常专项经费预算申报是在上一年9月份,而主管财政部门下达预算经费通常在当年10~11月份,两者相隔时间长达一年多。如前所述,许多高校项目申报阶段的盲目性,使得部分科研项目在等待经费拨款期间已发生变化,从而需要对前期申报项目进行相应调整,而项目调整又需要重新履行各项审批手续,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科研经费年终结余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②科研资金违规挪用。在高校目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背景下,科研资金拨款时间滞后往往造成项目经费年度结余过多,而结余额度要被收回注销,出于平衡资金的目的,有些高校会混淆各种专项资金开支边界,不同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混乱,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现象频出,给科研支出量化考核造成困难。③预算执行存在偏误。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支出与项目实施进程不同步,科研项目实际工作进程与经费预算计划存在较大偏差。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未详细列示资金开支范围,部分高校会主观改变或者扩大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按照预算使用经费或者改变经费用途,使得项目预算执行存在严重偏误。④日常支出“不真实”。科研经费下拨到高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通常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负责人对科研资金使用拥有相对独立的自。财务部门通常只对反映项目执行过程的各种财务票据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控,往往无法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⑤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高校科研部门往往忽略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的科学论证和规划,重复购置仪器现象频繁,有的设备仪器被长期闲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尤其是移动性比较强的电子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甚至被视为私有财产,学校难以对科研资金所购置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

(4)项目考核环节。由于我国目前对科研项目考核管理没有实质性要求,高校对于科研项目实施效果考核缺位。表现在:①科研评价体系简单。由于科研资金管理者缺位,导致评价主体缺失。尽管由上级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所涉及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但科研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的主要承担者还是高校自身。目前,从评价指标上看,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核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科研资金使用效率评价内容非常有限,仅仅包含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占项目支出比率、资产负债率、人均支出增减率等指标,粗略的评价指标使科研绩效评价过于简单,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②监督考核效率低下。当前,主动对科研项目管理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的高校几乎没有,即使面对上级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大部分高校也是草草应付,考评结果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项目实施的状况。

二、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原则与方法

SMART原则被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五个字母所代表的定义分别是:明确性(S-Specific)、可衡量性(M-Measurable)、可达成性(A-Attainable)、相关性(R-Relevant)和时限性(T-Timebound)。SMART原则对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有一定借鉴作用。鉴于高校科研资金主要依赖政府科技部门拨款,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少等特点,本文将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归纳为四个方面:1)特定性;2)可衡量性;3)数据可获取性;4)时限性。其中,特定性指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明确指向和专门用途,主要表现在评价目标特定和评价导向特定两个方面,例如针对多个科研项目比较其优劣之处,进而通过评估对项目拨款起导向作用。可衡量性要求设置评价指标应当有科学标准,以便于采用统一尺度来衡量不同评价对象的表现。可衡量性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可量化的特性,不一定要求将评价指标的设置限定在定量指标上,对评价中定性指标的测量,可通过定性描述人为赋予评价指标定量含义,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定量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指用于生成科研项目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应便于收集。如果用于某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在现实中不可获取或获取难度大、成本高,则该指标不具可操作性,应予以剔除或寻求其他指标替代。时限性是指项目的完成具有时效性,科研项目何时开始何时完成都应准确记录,对项目完成进度和效率应有严格要求。

国际上通用并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科研项目与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通常为同行评议法,配合使用其他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如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经济回报率分析、案例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等。我国科研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体系设置中,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科研绩效评价主要反映项目科研投入与产出状况,其中投入指标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状况,如基于熵权-G1法科技评价模型中“R&D人员数”、“R&D经费”指标等(2007,祝志川、张玉玲),基于组合客观赋权法的科技评价模型中“科技活动人员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时间”指标等(2005,樊华)。产出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科技产出、经济产出、社会影响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其中,科技产出主要考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发明专利数等;经济产出通常采用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GDP增长速度等指标评价;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考察项目完成时培养的优秀研究生人数(邓斌,20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成果转化则主要考察项目当年转让合同数(吕蔚,2008)、成交合同金额等。针对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项目绩效评价特点的不同,有学者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0,王明、刘强),该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剔除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指标,并将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设定为定性指标。

在科研绩效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各国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同行评议也好,科学计量分析也罢,都必须与评价对象相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符合逻辑的科学性指标并遵循客观性及可操作性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三、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我国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1998年,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对科研产出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选取获奖、论文、专利等产出类指标。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4年,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重大创新科技成果,重视科研目标完成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承担战略性科研任务、高质量科学论文、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等。第三个阶段为2005年至今,其主要特点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质量评估与政策导向评估,关注项目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整体发展绩效,追求对研究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引导,建立了以基础数据测评为基础的综合质量评估体系,选取论文、专利、人才、重大创新贡献等24个绩效评价指标元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定量测评体系,并尝试对科研项目进行战略规划评价。

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的管理,财政部2003年印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并结合教科文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规范》,对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绩效考评进行工作部署。科技部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和规定,如《科研评估暂行办法》、《国家科研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评审程序规范》及《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等,部署了一系列有关科研项目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及政策体系的软科学研究。

根据前述绩效评价指标设立的四项原则并结合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现状,本文拟将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具体包括项目执行、项目人员、项目经费、项目产出成果、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社会影响、人才培养情况7个一级指标和项目进展、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完成等20个二级指标。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现对表1所列各项指标分别说明如下:

1.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评价值)=项目进展权重×项目进展评价得分+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权重×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评价得分+项目验收结论权重×项目验收结论评价得分

项目执行情况评价的各级指标组成见表2。

表2中,项目进展评价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无量纲分数,项目“按计划进行”、“进度超前”、“拖延”、“停顿”和“撤销与终止”计分标准依次为:10分、9分、6分、4分和1分。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计分标准包括:“全部完成”计10分;“基本完成”计6分;“未完成”计1分。验收项目以计划主管部门的验收结论为准,项目验收结论同样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其中“验收合格”计10分;“验收基本合格”计6分;“验收不合格”计1分。

2.项目人员情况

项目人员情况(评价值)=项目负责人职称权重×项目负责人职称评价得分+项目参研人员学历权重×项目参研人员学历评价得分

其中:

项目负责人职称评价得分=正高人数×10+副高人数×8+中级人数×6+初级人数×4+其他人数×1

参研人员学历(计算值)=研究生学历人数×10+大学学历人数×8+大专学历人数×6+中专学历人数×4+其他人数×1

3.项目经费情况

项目经费情况(评价值)=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金额权重×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信息评价得分+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金额权重×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信息评价得分

项目经费情况评价各级指标组成见表3。

表3中,各指标计分标准依次为:“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吻合(指经费90%已实际到位)”计10分;“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基本吻合(70%~90%实际到位)”计6分;“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不吻合(实际到位不足70%)”计1分。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计分标准包括:“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5%之内)”计10分;“基本按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10%之内)”计6分;“未按预算支出(实际支出超出预算10%以上)”计1分。

4.项目产出成果

项目产出成果(评价值)=发明专利权重×发明专利评价得分+论文著作权重×论文著作评价得分+成果水平权重×成果水平评价得分+技术标准权重×技术标准评价得分+项目奖项权重×项目获奖评价得分

项目产出成果评价指标见表4。

上述各项指标均采用无量纲分数,如成果水平指标包含“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计分标准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和2分。成果水平等级选择以项目鉴定结果为准。

5.直接经济效益

通过计算项目直接实现的经济产值与项目经费实际支出金额比值进行评价:

投入产出比(计算值)=项目实现的经济产值(元)/项目经费实际支出金额(元)

得到项目投入产出比计算值后,通过该指标隶属度进行差值计算获得该指标的最终评价得分。

6.间接社会影响

间接社会影响评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权重×改善生态环境评价得分+节能降耗减排权重×节能降耗减排评价得分+社会公共服务权重×社会公共服务评价得分+防灾减灾权重×防灾减灾评价得分+人口健康水平权重×人口健康水平评价得分

反映“间接社会影响”的5项二级指标均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分数,选择“是”计10分,“否”不计分。间接社会影响评价指标见表5。

7.人才培养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评价值=取得学位人数权重×取得学位人数评价得分+晋升职称人数权重×晋升职称人数评价得分

取得学位人数(计算值)=取得博士学位人数×10+取得硕士学位人数×5+取得学士学位人数×2

晋升职称以项目实施过程中晋升中级、高级职称人数统计,指标计算值如下:

晋升职称(计算值)=晋升高级职称人数×10+晋升中级职称人数×5

得到该指标的计算值后,通过该指标隶属度进行差值计算获得指标的评价分数。

8.指标权重的确定

借鉴现有评价体系设置原则,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可采用两种方法:

(1)根据项目鉴定标准与鉴定结果,获得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包括项目进展、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项目验收结论、负责人职称、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信息、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信息、成果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节能降耗减排、社会公共服务、防灾减灾能力、人口健康水平共计12个二级指标。

(2)通过统计指标的加权求和获得二级指标的计算值,包括参研人员学历、发明专利、论文著作、技术标准、项目获奖、投入产出比、取得学位人数、职称晋升人数共计8项二级指标。

方法1的有关评价指标的评价值直接参与指标加权求和计算,而方法2所得的计算值不仅量纲不尽相同,值域也不同。为了能在指标体系中进行比较,需要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隶属度的设计将指标的计算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得分。

四、结语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党的十更是提出了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要求高校必须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正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组织的业绩、效率和实际效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是对科研经费管理效果和效益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资金管理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价值主体以其价值准则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实施判断。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科研资金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内外科研资金管理评价方法,构建了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推动高校寻找行之有效的科研资金管理模式。科学完善的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促进高校实现科研资金管理目标,探索科研资金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的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稳步发展。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 核心期刊 基金论文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G35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72-04

Analysis of Papers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Program in Three Core Chinese Sports Journals

Meng Wenhui (Library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02)

Abstract: By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the paper analyzed deeply the papers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program in three journals including China Sport Science, China Spor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ports and Science (2005-2009). Through studying funding paper numbers, funding source, funding type, regional and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and author collaboration, the paper reveale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sport science.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sperity of sport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

Key words: sport science; core journals; papers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program; bibliometrics

CLC number: G353.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72-04

《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以下简称“三刊”)是我国体育界知名度较高的体育科技期刊,能反映国内的最新体育动态和体育科学进展状况,均在历次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名列前茅,影响力和权威性也居国内前列,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公布的体育学专业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中分列前三位。[1 ]通过对三刊基金论文的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科学的发展水平,为体育工作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万方期刊数据库分别对三刊进行检索,在检索项目上“期刊=《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分别检索出2005~2009年《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各年度情况,对检索出的数据保存,并用EXCEL软件对套录下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文献计量学统计指标有期刊总发文量与基金论文数量、基金项目资助来源分布、基金论文的地域、机构分布、基金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等,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探求“三刊”的研究特征、发展趋势,了解体育科学的前沿课题、精深内涵,从而为体育科学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各项统计指标计量分析

2.1 三刊基金论文规模分布

(1)基金论文数量分布

三刊2005~2009年共刊载2680篇论文,基金论文986篇,占其总发文量的36.79%,其中《体育科学》所占比例最高,为55.40%,呈现增加的趋势(见表1)。

(2)基金论文获资助的数量分布

三刊获得基金资助的数量,分别是《体育科学》633篇,《体育与科学》159篇,《中国体育科技》371篇,其中《体育科学》篇均基金最高,为0.70(见表2)。

(3)基金项目来源分布

2005~2009年三刊基金项目资助来源分布(见表3)。其中省市科学基金是三刊基金项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基金比例的41.40%,38.99%和48.25%,其次为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分别占20.70%、22.64%和25.88%。

2.2 基金论文的地域、机构分布

(1)基金论文的地域分布

2005~2009年三刊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于全国的21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及两个特别行政区,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为空白点(见表4)。

表5为三刊基金论文地域分布段比较,可知体育论文高产地区是《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比例分别为79.73%、82.48%和69.64%。

(2)基金论文的机构分布

从表6可知,基金论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和其它高校为代表的的高等院校,《体育科学》的比例为84.18%,《体育与科学》的比例为91.96%,《中国体育科技》的比例为94.16%。

2.3 基金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1)基金论文作者合著率、合作度分析

《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三刊载刊基金论文的合著率分别为83.63%、64.23%和80.65%,三刊刊载基金论文的作者分别为1658人、271人和982人(见表7)。

(2)基金论文合著类型分布

体育学科的合著类型,以跨单位跨地区间和同一单位同事间合作为主,国际间合作三刊仅为7篇(见表8)。

3 讨论

3.1 基金论文数量分布分析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2 ]一般而言,科研项目获得的基金资助数量越多,表明其重要性越强,所以该指标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2005~2009年三刊的基金论文规模分布,《体育科学》占总发文量的55.40%,《中国体育科技》占总发文量的34.22%,保持在一个较稳定增加的状态。而《体育与科学》虽占总发文量的17.75%,但从表1看,基金论文也在逐年增加,对省级刊物已实为不易。一方面说明我国体育科学的研究实力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反映国家对体育科学的投入逐渐加大,两方面的因素产生的合力促进了体育科学的繁荣和体育事业的进步。

从表2还可看到,三刊获一项基金资助的论文, 《体育科学》是415篇,《体育与科学》是118篇,《中国体育科技》是306篇,平均占总发文量的31.31%,表明该种情况是基金资助的常态,获两项和三项基金资助的论文所占比例不大,获四项基金资助的论文仅《体育科学》有3篇。《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三刊的篇均基金数分别为0.70、0.21和0.38,相比2010年三种自然科学学报(《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和《化学学报》)的平均篇数1.74要低。[3 ]上述表明体育学科的行业性限制较强,社会关注度不够理想。

3.2 基金项目来源分布分析

三刊的基金论文资助类型比较齐全、来源较为广泛,省市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居前三位,是基金的主要来源,说明这三种基金对体育研究的支持力度最大,成为非常重要的支撑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比例比较可观,可见国家对体育科学的重视和强化,也反映出体育科学成果已经进入国家科学攻关前沿且日益受到强烈的关注。高校单位基金资助较少,表明高校的财力有限,无法在体育学科上加大投入力度。国际合作基金项目较少,表明体育学科的国际合作渠道不够畅通,所以无法吸纳国外基金资助。

3.3 基金论文的地域分布分析

三刊的基金论论文分布地域为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为空白点,国外资助一篇。三刊基金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表明各地体育学科发展格局的不同步。从表4可知,居《体育科学》前四名的地区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居《体育与科学》前四名的地区是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居《中国体育科技》前四名的地区是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根据名次的排列,可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五地区是我国体育科学基金论文的核心产区。这些省市均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具备良好的体育科研条件,因此成为体育科学成果频出的地域。而地处西部的青海、甘肃、新疆、贵州、云南等地比例极小,、宁夏甚至是空白,表明这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体育学科的构建仍需一定的时日,体育的资金投入也需加大力度。港澳台地区的基金论文比例较少,台湾地区甚至为空白,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需增加交流的机会,使得三地与祖国大陆的联络更为频繁和顺畅。国外基金项目更为罕见,表明国际化程度亟待提高。

从三刊基金论文地域分布段比较,表5可知,体育论文高产地区是《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比例分别为79.80%、82.48%和69.64%,低产地区与高产地区的差距过于悬殊,与中产地区的差距也比较大,呈现一种奇异的集中与离散并存的分布状态,显然与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3.4 基金论文的机构分布特征

基金“机构”,指的是基金论文作者所供职的单位。该指标能够揭示科研人力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表6显示,三刊的基金论文多数来自高校,《体育科学》所的比例为84.18%,《体育与科学》所的比例为94.16%,《中国体育科技》所的比例为91.96%,可见高校是基金项目最主要的研究群体,因此高校自然成为体育科研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体育院校是高校里体育科研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机构,其基金论文的产出自然也最为强势。

3.5 基金论文作者合著类型分析

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合作率是合著论文占论文总量的比率,这一指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协作趋势,合作度越高,表明了科研技术的难度和论文的实用性、实验性越强,大多数的科研课题需要合作来完成。[4 ]表7得知,三刊的合作率《体育科学》为83.63%,《中国体育科技》为80.65%,《体育与科学》为64.23%,反映三刊的合著率较高。《体育科学》2人合著的数量为141篇,比例为27.49%;《体育与科学》2人合著的数量为52篇,比例为37.96%;《中国体育科技》2人合著的数量为92篇,比例为27.38%。3人合著的比例稍低于2人合著比例,3人以下的合著比例明显减少。可知体育科学合作研究的规模以2~3人为主。

体育学科的合著类型,以跨单位跨地区间合作类型为主,表8可见,《体育科学》所比例为58.74%;《体育与科学》所占比例为52.27%;《中国体育科技》所占比例为53.87%。说明体育科研工作者横向联系意识较强,重视国内之间的沟通、交流,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趋势和发展规律。三刊同一单位同事间合作类型的比例居第二名,此类型的优点是便于经常性地研讨,节省时间和财力;缺点是开放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规模相对窄小。国际间合作类型的比例最小,表明我国体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仍需提高。

4 结语

基金项目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已成为《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和《体育与科学》的重要刊载内容,也是我国体育科学高水平、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代表。国家、社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金来源不断增多,特别是省市级的资助成为主要的来源,推动了体育学科层次的提升。基金论文作者主要分布于全国31个省级区域,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为核心产区。基金论文的主要生产基地是高等院校,体育院校承担了重要任务。基金论文的合作常态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研发规律,但仍需加强,特别是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晓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55.

[2]潘宁.情报核心期刊基金资助论文定量分析 [J]. 情报杂志,2008,27(2):147-150.

[3]张宣平.三种自然科学学报基金论文分析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32-635.

[4]杨华,郑秋兰.2001-2004年《中国超声波杂志》论文作者分析[J].中国超声波杂志,2005,(21):718-720.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利益冲突;利益主体;开放获取专门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003-05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759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4年5月19日《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这是我国官方机构的第一份开放获取(Open Access)政策。开放获取运动肇始于2002年2月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其宗旨在于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免费提供特定文献,公众可以通过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建立超链接和索引的方式使用这些文献,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提出了开放获取的两种实现形式,即开放出版和开放存储。前者指期刊出版后,在互联网上实现对作品全文的免费开放,即公众可以免费获取期刊中的文章,这类期刊也被称为开放获取期刊(即OA期刊)。后者指作者在传统期刊后,将论文存储到机构知识库或学科知识库,立即或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6~12个月)后免费向公众开放。根据英国诺丁汉姆大学主办的OpenDOAR的统计,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从2005年12月1日的128家,增加到2014年10月1日的2730家。开放获取的主要推动者是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少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立法方式推进开放获取。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的开放获取法已经于2013年8月9日生效,秘鲁、阿根廷分别于2013年3月和11月通过了推行开放获取的相关法律。

对于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期刊论文等作品(下称“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涉及作者、作者雇主单位、财政资助机构、出版者等不同主体,各主体的著作权和相关权益是不一致的。这些权益冲突是开放获取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因此,探寻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是促进开放获取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1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的权利归属分析

2002年2月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将开放获取的对象重点放在科学文献上。2003年10月,在德国马普学会发起召开的柏林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提出开放获取的对象是经科学界认可的人类知识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信息资源。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12月颁布的《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原则和指南》,公共财政资助的科学研究数据也是开放获取的对象。从数量上说,开放获取的对象主要是受版权保护的科研论文等作品。财政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论文,由于开放获取主要是针对期刊论文,故本文主要以财政资助项目期刊论文的开放获取为研究对象。下文将结合我国《著作权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对开放获取所涉及的不同主体对财政资助科研论文所享有的著作权和其他权益进行分析。

1.1 作者的权利

科研人员申请并完成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是履行其作为雇主单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开展这种项目研究所产生的论文、著作属于职务作品或雇佣作品。学术界通常将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务作品分为普通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两种。特殊职务作品著作权由单位享有,普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是其雇主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期刊论文等作品属于普通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是作者的著作权要受其雇主单位优先使用权的制约。

1.2 作者雇主单位的权利

作者雇主单位对特殊职务作品和普通职务作品的权利是不同的。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特殊职务作品,作者雇主单位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论文、著作等普通职务作品,虽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是作者雇主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这项优先使用权的内容是,在普通职务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法律对雇主单位优先使用普通职务作品的方式并没有明确限制,应当理解为雇主单位有权以法律允许的任何方式使用这类作品。雇主单位对作者普通职务作品的优先使用权,为对这类作品实施开放获取留下了操作空间。

1.3 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机构的权利

《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或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发明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但此款规定并不适用于解决财政资助项目论文、著作等普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所以,不能依据此条规定得出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机构或者项目承担者对一般职务作品享有著作权的结论。财政资助机构对财政资助科研论文不享有法定的著作权,却可以依照约定对这类作品享有一定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机构与项目承担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委托研究合同关系。财政资助机构可在资助合同中约定资助机构对财政资助科研论文享有某些著作权。

1.4 出版者的权利

出版者对论文、著作提供编辑出版服务,为传播作品做出了贡献,因而有理由要求对其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并不是法定的权利,而是源自作者的授权。根据德国《出版法》,出版者享有的排他性的复制权、发行权、网络传播权均需要取得作者的许可。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L.132-1条规定,出版合同是作者或其权利继受人,以一定条件向出版者转让制作一定数量作品复制件,并由出版人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合同。这说明在法国,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的权利也来自于作者的同意。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出版者对非图书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也应当来自出版者与作者的约定。由此可见,出版者对其所出版作品的权利类型和期限都取决于作者的授权。

概括地说,对于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一般归作者享有。作者雇主单位对普通职务作品享有两年的优先使用权。财政资助机构对普通职务作品不享有著作权,但可以通过约定享有一定的著作权,并有权对作者向境外出版商转让或独占性许可著作权进行控制。出版者仅仅依据其与作者间的出版合同享有一定的著作权。

2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导致的利益冲突

开放获取推动者希望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免费供公众使用,促进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利益存在差异,不同的权利主体对开放获取的态度有明显差别,从而在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问题上产生利益冲突。

2.1 财政资助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与作者的直接利益冲突

当财政资助机构和作为作者雇主单位的教育科研机构强制性要求作者参与开放获取时,就可能与作者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可从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态度上体现出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人员于2005年就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向中科院位于北京的16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发放问卷262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问卷回收率85.1%。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愿意在开放获取期刊上,愿意并且已经发表过的科研人员仅有8.3%,愿意但未发表过的科研人员比例高达60.6%,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31.2%;对是否愿意将经过同行评议的、拟在传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预印本)自行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仅有9%的科研人员有过向机构知识库自行存储论文预印本的经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初就科研人员对机构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表明,超过60%的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只是了解,而没参与。这表明科研人员对机构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实际使用情况存在很大反差。科研人员排斥开放获取的原因包括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不看重开放出版论文、开放出版论文和传统期刊的预印本论文质量不高、作者对开放出版论文需要支付出版费用、担心预印本开放后受到剽窃、担心在机构知识库存储传统期刊论文与出版商发生权利冲突等等。

上述调查研究表明,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科研人员作为作者,有权决定以何种方式,也有权决定是否向机构知识库存储论文。如果财政资助机构、作者雇主单位利用权力或其他资源强制性要求作者参与开放获取,就与作者的权利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是制约开放获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2.2 财政资助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与传统出版者之间的间接冲突

如前所述,开放获取的主要途径是开放出版和开放存储。根据开放程度划分,开放出版可分为多种类型。按期刊是否需要付费订阅,可将开放出版分为全开放出版和复合开放出版。根据论文开放时间划分,开放出版可分为立即开放出版和延迟开放出版。虽然传统出版者对开放获取的态度越来越开明,开放获取的进展也越来越大,但是,根据2011年的一个统计,开放出版的论文仅占17%。可见,多数出版者还是排斥开放出版的。一般说来,开放获取推动者没有权力要求传统出版者参与开放获取,但是其通过对作者施加参与开放获取的强制性要求,与传统的出版者产生了间接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最终是通过作者与传统出版者的直接利益冲突体现出来的。

2.3 作者与传统出版者的直接冲突

开放存储要求作者将期刊论文的预印本或印刷本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供公众免费获取。这对科技期刊出版的传统商业模式造成了冲击。传统出版模式是出版者不向作者收取出版费用,但是要求作者转让或独占性许可论文的版权,再通过收取订购费用的方式获取收益。出版者出于获利之目的,不同意免费公开或过早免费公开论文。作者受尽快发表作品、建立学术声誉动机的驱使,就倾向于向出版者转让或独占性许可论文的版权。因此,当作者遵循财政资助机构或其雇主单位的强制性要求,将论文的预印本或者印刷本存储在机构知识库时,就会侵犯作者在出版协议中已经转让或独占性许可给出版者的版权,从而发生冲突。

上述三种利益冲突是开放获取推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冲突,依法妥善解决这些利益冲突,是推动开放获取所不可逾越的一关。

3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利益冲突的解决途径

从开放获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开放获取利益冲突的解决实际上采取了多种途径并举的解决机制。下文分别阐述:

3.1 财政资助机构的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

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机构是开放获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财政科研资助机构颁行了自己的开放获取政策。科研人员向机构知识库提交论文是其接受资助的一项先决条件。比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英国研究理事会、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及其他国家的一些财政资助机构都有类似的资助政策。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4年5月19日的《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也属于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我们认为,特定财政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虽然对向本机构申请研究资助的科研人员具有约束力,但是这种约束力难以通过科研人员作用于出版商,况且其约束力也不是普遍性的,即一个财政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不能约束获得其他财政资助的科研人员。

3.2 教育科研机构的开放获取制度

科研教育机构也成为开放获取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截至2013年12月30日,全球已有280余家科研教育机构了自己的强制存储政策,即教育科研机构内部的开放获取制度。哈佛大学是较早建立机构知识库的大学,制定了相应的开放获取政策。哈佛大学法学院教师理事会于2008年5月1日通过决议,明确要求每个教员允许院长和其他教员接触其学术作品。

哈佛大学其他一些学院也有相同的开放获取政策。麻省理工大学于2009年3月18日由全体教师投票一致通过与哈佛大学相同的政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内地教育科研的机构知识库起步较晚。北京大学要求教员将其学术作品无偿提供给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使用。但是没有强制要求。清华大学机构知识库鼓励师生向机构知识库提交作品,同时不要求作者转让版权,只要求提交许可协议。中国科学院于2014年5月19日了开放获取的政策,要求接受财政资助的科研论文必须实现开放获取。实际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构知识库在2007年已经开始运行,中科院一些研究机构也建立了自己的机构知识库。

与国外教育科研机构强制性要求作者向机构知识库存储作品相比,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的开放获取制度大都是鼓励性的。这导致知识库收录的作品数量较少,且很多作品只收录元数据,而不是全文。这显示出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的开放获取制度无法有效解决上述利益冲突。

3.3 与出版者的协议机制

机构知识库的建立对出版商的利益冲击较大,因此在机构知识库建立的早期,出版商大都持反对态度。出版商若能同意作者将经其出版的作品实施开放获取,无疑可以大力促进开放获取的发展。目前,取得出版商对开放获取的同意是通过作者与出版商的协议以及财政资助机构或教育科研机构与出版商的协议实现的。

3.3.1 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出版协议。作者在时会与出版商签订出版协议,而国内外很多专业学术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无偿转让版权或许可期刊对经其发表的论文拥有无期限限制的专有使用权。作者为了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在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上发表,往往只能接受这种条件。因为作者在丧失版权的情况下,已无权再许可机构知识库传播其作品,这种出版协议就给开放获取带来了极大难题。因此,作者必须在出版协议中保留通过机构知识库对作品进行开放获取的权利,才能将作品存缴机构知识库中,供公众免费

获取。

3.3.2 教育科研机构与出版商之间的协议。教育科研单位作为高质量学术文献的产出单位,在与出版商的谈判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完全有可能获得出版商允许本单位科研人员对论文实现开放获取的授权。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已经与部分出版社签订了允许开放存储的协议。2010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也与Springer科技与商业媒体集团签署了开放存储合作框架协议。因此,即使作者将著作权转让给具体期刊的出版商,也不会影响作者单位的知识库对作品进行存储和开放获取。

3.3.3 财政资助机构与出版商之间的协议。作为开放获取运动的推行者之一,财政资助机构也多方寻求在现有的出版模式下促进开放获取的途径。财政资助机构资助的科研论文在所有出版的期刊论文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财政资助机构与出版商谈判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针对开放出版模式中要求作者支付论文处理费的形式,财政资助科研论文部分是由财政资助机构替作者支付。因此财政资助机构可以与出版商签订关于财政资助科研论文的开放获取协议。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与Elsevier出版集团就接受NIH资助的作品的开放获取问题达成协议,要求接受NIH资助的作者的作品在Elsvier期刊上发表后12个月都允许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这种形式与教育科研机构与出版商的协议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作品的开放获取。

3.3.4 开放获取专门立法。鉴于上述解决机制均有不足,一些国家在尝试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推动开放获取。美国曾就开放获取问题提出过数个法案。2003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马丁・奥拉夫・萨博(Martin Olav Sabo)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公共获取科学法案》(Public Access of Science Act,简称Sabo法案)的议案。

2005年12月14日,又有议员提出CURES法案,法案要求对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实施强制性开放获取,要求作者在论文被期刊录用时即进行存储。2006年美国第109届国会上,参议院的两位议员John Cornyn和Joseph Lieberman提出了联邦科学研究成果公共存取法案(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 of 2006,简称FRPAA)。美国的这三个法案虽然都没有获得通过,但对开放获取还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美国的伊利诺伊斯州已经率先通过该州的开放获取法,要求所有的伊利诺伊州公立大学都必须制定对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政策,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确保开放获取的推进。另外,阿根廷、秘鲁制定了全国性的开放获取法律。阿根廷的法律规定受财政资助的研究成果应当开放存取,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开放获取,受公共财政资助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博士生及硕士生的研究论文,要在论文正式发表后的6个月内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秘鲁的法律要求所有接受财政资助产生的研究成果,都必须提供开放获取。秘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收集财政资助研究成果的数字档案。

比较而言,上述四种机制都有不足。财政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通常直接约束受其资助的科研人员,其约束力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会因为科研人员相对于出版商的绝对弱势谈判地位而大打折扣。与此相似的是,教育科研机构自身的开放获取制度更不具有普遍性,亦会因为科研人员的弱势谈判地位而不能作用于出版商。至于与出版商的协议解决方式,作为个体的科研人员不可能做到让出版商同意开放存储,倒是教育科研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力与出版商达成协议,允许其科研人员将通过该出版商发表的论文进行开放存储。开放获取专门立法可以具有普遍的强制约束力,但是其不足是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等到有了专门立法再实施开放获取。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法律环境中探寻出解决开放获取利益冲突、促进开放获取发展的途径。

4 关于解决开放获取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开放获取的路径思考

我们认为,我国在制定开放获取专门立法之前,应通过如下途径促进开放获取:

第一,我国所有的财政资助机构都应制定具有相同效果的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从而对所有的项目承担单位、进而对科研人员产生普遍的约束力。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财政资助机构对财政资助科研论文不享有著作权。所以,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应写入科研项目合同或在合同中载明其开放获取政策构成科研项目合同的一部分。

第二,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制定开放获取制度,以贯彻财政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具体可以通过行使对普通职务作品的优先使用权来实现。教育科研机构是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科研人员开展项目研究产生的论文属于普通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科研人员所有,但是作为雇主单位的教育科研机构享有优先使用权,因此其有权利通过机构知识库对该作品实行开放获取,也有权要求科研人员将该作品存储至指定的机构知识库。

第三,鉴于科研人员不能通过协商取得出版商对开放存取的授权,我国科研教育机构,尤其是部级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应积极与世界主要出版商协商,取得允许其科研人员对经由该出版商发表的论文实施开放存取的许可。

同时,我国应启动开放获取立法工作。如果将财政资助科研论文界定为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政府作品或者将资助机构视为财政资助科研论文的作者,从而可以任意实施开放获取,将对现行的著作权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开放获取立法应立足于在现行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框架中进行。我们建议,未来的开放获取立法应规定开放存取的作品文本类型(预印文本还是印刷文本)并针对不同文本的开放存取规定最长的延迟期限;开放获取是财政资助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法律义务;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只能在开放出版期刊和出版商同意开放获取的期刊上发表。在这种法律制度之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同意对其发表的我国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实行开放存取。

参考文献

[1] 刘兰,等.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历史进程[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

[2] 张晓林,等.机构知识库内容保存与传播的权利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4).

[3] 许荣荣,赵建华.美国开放获取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

[4] 李麟.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6,(7).

[5] 李武,卢振波.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

[6] 苏小波.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出版的认知和行为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14,(3).

[7] 陆彩女,李麟.2013年国际开放获取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

[8] 翟建雄.开放存取知识库版权政策概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

[9] 张强,金涛,曲哲,葛俊忠.机构知识库相关著作权法律问题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42-03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使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途径和服务模式。开放、互动、分享和创新已经成为如今的主流生活方式,众多的社交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赋予了每个公民个性化表达的权利和机会,信息传播、交互和获取的渠道变得更加简捷通畅。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支撑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满足高校师生知识信息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既要坚守传统的业务,又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趋势,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使“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以更新迭代的创新服务满足师生的细致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1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含义

1.1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交互平台,大量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无缝衔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相对较成熟的传统行业之中,以形成传统行业的全新的业务体系,使之在新兴“互联网+”的沃土中更加繁荣昌盛。

1.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含义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碰撞融合、互联互通,以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不相匹配的僵持、被泳置婕捌渌面临的信息技术问题。通过“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使高校图书馆这一“生长着的有机体”所提供的服务始终保持常变常新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履行使命。

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

2.1 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先导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先导。服务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摒弃消极被动的传统服务理念,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了解高校师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搜索、浏览痕迹,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用户建立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移动阅读行为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阅读推送、信息检索等[1],为他们提供快速、细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2.2 服务平台的创新是重点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纸质文献服务架构上的,受其文献资源数量、场地大小、开馆闭馆时间等条件的制约,只能接待有限读者,且师生需要任何文献资料都必须到图书馆才可以查询、借阅,费时费力,这种服务的低效率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极不协调。但是,高校图书馆要独自打造一个新的服务平台,发掘新用户,拓展服务空间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要实现“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创新,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之力与社交平台融合互通,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服务载体,以用户数庞大的社交平台为服务阵地,高校图书馆介入其中提供服务。如:借助“二维码读者证”让高校师生及校外用户用手机替代借书证通过图书馆“门禁”并查阅资料、借还图书;借助微信、支付宝平台推出高校图书馆“借还图书查询”功能,用户通过登录微信就能了解到自己所借图书是否超期,并能在手机上办理图书“续借”手续,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借助微信让用户可以免费预订图书馆的展览、讲座、培训、娱乐互动等入场券,既便于图书馆组织者事先了解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数,从而妥善地做好统筹安排工作,也有利于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图书馆,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而借助“微阅读”则可以让高校师生和校外用户能够用手机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的电子书,使之成为用户获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借助“手机+社交平台”的服务创新,不仅吸引了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大大增强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黏合度,还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社会效益。通过借助“手机+社交平台”的服务创新,使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中山大学程焕文倡导的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更值得称道的是,这类服务属于“自携载体(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模式”,图书馆既因无须配备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而节省大量经费,也无须在平台建设、维护和宣传上费力费钱,还可借助社交平台的种种优势将服务资源直接推送到读者的手机,使阅读和服务推广获得更高的效能[2]。

2.3 服务方式的创新是关键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除常用的电子邮件、电话、面对面的交流、QQ、MSN等即时交流的服务方式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应着力微服务、嵌入式服务两个方面。

2.3.1 微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依托微媒体技术,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将微服务传播打造成信息交流、共享的公众平台,加强与高校师生的信息交互,提供细致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因贴近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深受师生喜欢,它是一种高效、新型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微博、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用户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快递、互动咨询。用户信息主要关注为用户提供图书查询、荐购、预约、提醒等功能;资源检索则包括期刊数据库检索、电子资源阅读等;信息快递侧重于图书馆提醒、通知服务,如图书馆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新闻公告、资源推介、讲座培训、娱乐互动等;互动咨询涵盖用户互动咨询、答疑、建议、留言等[3],如: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0个将“服务”项目单独列出的大学图书馆新浪微博中,提供的服务包括新书推荐、培训通知、楼层导视、访问官网、本馆概况、通知、开放时间、移动图书馆、知识库、图片素材、数字校园、趣译、阅读、团队介绍、科研工具、学术链接等[4]。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证明,微服务可使图书馆与用户无缝对接,建立良好的馆读关系,有利于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微服务正在成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品牌和新增长点。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加大图书馆微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并关注微服务,吸引更多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高校图书馆可在主页上将本馆的微信平台二维码、微博账号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以便于用户查询、利用;通过图书馆大厅的电子屏幕滚动宣传微服务的内容,在微博、微信平台上邀请移动通信、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使图书馆的微服务吸引更多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还应主动了解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针对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构建清晰的服务目标。图书馆应围绕服务目标,根据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灵活制订微信时间,在使用微平台的高频时段之前推出信息的更新。高校图书馆可进行问卷调查、短信互动、语音调查,根据用户的兴趣个性、阅读痕迹,分析高校师生的阅读倾向,贴近其阅读需求,增设其感兴趣的热点内容,提升高校师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采取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来丰富微服务的内容,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精美的图片、鲜活的视频、生动的音频、灵活的对话方式和互动的参与方式相结合,使微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以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微服务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从而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为高校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条件,推进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建设的良好发展。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高质量的微服务,应优化微服务人员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参与,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其他学科背景知识,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针对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推荐的能力,能够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需求,根据其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3.2 嵌入式服务。嵌入式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应用一定的现代技术,采用各种方式把数字信息资源嵌入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中的一种知识服务方式。①在“嵌入教学”时,高校图书馆采取与高校学生的协同模式,嵌入他们的学习环境中提供服务。创新性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积极探索的路子,即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实践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方式,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们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学以致用,这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深受高校学生欢迎,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最佳路径。在这一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特定问题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来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知识构建、应用的协助者。而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的途径和建议[5]。图书馆还可以嵌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提供信息服务。毕业生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开题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评估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检索到高质量、前沿性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和撰写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自建的往届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帮助学生确立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为他们提供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为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②在“嵌入教学”时,高校图书馆通过与专业教师协作,嵌入学校课程和网络数学平台。与专业教师合作就是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图书馆组建由学科馆员、技术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相关支持,全程参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图书馆团队要与教师预先做好课程设计,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数据素养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机地嵌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与之相关联的数据处理技能[6]。这种图书馆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模式,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教研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氛围,也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和谐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去,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服务。除了嵌入课堂教学提供信息服务外,高校图书馆嵌入网络在线课程也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制作成专门的课件供学生学习,将图书馆专家学者的讲座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以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知识和高效组织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基础知识与技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查询能力、评价能力、选择能力、利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③在“嵌入科研”时,高校图书馆通过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如: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项目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整个科研项目的探讨、论证、研究、创新,围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收集、存储、提炼等专题情报服务,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在科研项目论证阶段,图书馆员为项目组收集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收集相关专利、研究成果,为项目确立相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提供专题研究资料;在科研项目立项到完成阶段,围绕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图书馆员为项目组科研创新编制与本学科研究相关的“题录”“书目”和“文摘”,收集、提供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顺利结项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3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局。

参考文献:

[1]郭菁.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J].创新科技,2016(6):92-93.

[2]周德明,林琳,唐F良.图书馆服务:新载体 新平台[J].图书馆杂志,2016(8):4-9.

[3]杨艳妮,明均仁.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建设现状与优化[J].图书馆学研究,2015(19):8-14.

[4]马海群,闫芳.基于SNA的大学图书馆微博运行状况探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2):2-6.

[5][6]刘勋.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6(3):86-89.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9篇

地球化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创新

1.理论教学阶段

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就注重细节,突出培养重点。如学术型研究生,考虑到其培养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型人才,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这一类学生,让他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就逐渐开始参与重大的基础研究课题。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以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研究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重视运用小组学习、案例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我们在“环境地球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除了介绍基本理论,更多的是讲授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的方法技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与技术等环境地球化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上台做一次学术讲演。这种理论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让学生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

2.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由于专业调整和扩大招生,造成教学资源紧张,特别是实习实践课程更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

地球化学专业一直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本科阶段参加秦皇岛北戴河基地地质认知实践和北京周口店基地地质实习,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为参与导师研究项目或在产学研基地实习。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实践环节各有侧重。专业型研究生更多地作为项目科研骨干,参与到导师科研项目中。我们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他们熟悉项目论证、设计书编写、野外样品采集、室内数据分析、成果报告编写等环节。对于专业型的研究生,我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譬如让他们组织野外工作,参与成果报告的编写。同时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紧密联系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学术型研究生较多地从事基础性理论研究项目,除了熟悉项目运行机制外,重点是要把握研究领域的创新。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积极指导他们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尽快提高专业素质等都大有裨益。同时使学生们通过参加项目的攻关,学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科研工作的能力。

3.论文设计环节

论文环节是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一次系统总结。我们在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的同时,必须联系实际、结合科研课题和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提供多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程序和规章制度,教师要认真管理,能使学生学到必要的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

如前所述,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如专业型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领域,其学位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国家社会经济现实需求的应用课题,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很早就开始注重对学生论文应用性的指导。2009届有一名硕士研究生签约某省地质调查院,导师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了其论文计划,指导撰写与该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该生到用人单位后很快适应并胜任了工作,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我们在论文答辩中,除了邀请高水平研究机构的专家参加,也注意吸收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参加,形成应用与学术领域的良好互动。不仅成功应对了当前就业难题,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外,我们还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地学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类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综合研究性课程。国内的高校现在也基本遵循这样的课程体系。

我们重视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特别注重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间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引进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教学与科研并举,形成既出成果和效益,又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局面。

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奋发创新的氛围,譬如,定期地开展一些学术沙龙活动,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讲学。让研究生担纲主讲人,介绍研究进展,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将研究生推到舞台上,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既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是处于同一个平台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育才在学校,成才在社会”的理念比较恰当地阐明了地球化学教育在社会中的科学定位。

展望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CSSCI;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定量研究;科研成果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9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79-06

关于图书馆学术或服务的机构属性定位一直存在分歧,甚至司步林[1]专门发文与程焕文先生进行学术与服务定位的辩论。笔者以为,学术也好,服务也罢,高校图书馆员致力于学术领域的探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图书情报事业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实践机构,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阵地。在对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能力分析基础上,有效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实践上的延伸,还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声誉,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作为数据源,结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本科院校图书馆发表的CSSCI源刊论文进行统计,对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能力与影响力进行分析。

1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定量研究综述

赵美娣,缪家鼎利用[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和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高校图书馆的作者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2002-2005年发表的论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鄂丽君选择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来源,选定2004-2008年作为检索时间区间,选择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10种我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3]为数据来源期刊,对高校图书馆产出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叶佩珍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对2000-2008年广西高校图书馆员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4]。黄娟等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信息门户(.cn)列出的国内(不含港澳台)305个主要高校的图书馆为样本进行研究,计算出每个高校图书馆的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5]。

从文献分析看,关于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的研究在统计期刊上都只局限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忽视了高校图书馆在其他期刊上。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权威性索引数据库,在高校图书馆学术产出领域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21数据来源

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发表载体——学术期刊进行了科学量化评价,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6],CSSCI成为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规范性动力。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题录数据可以显示被引频次,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评价工具。《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也是综合性的期刊论文数据库,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笔者选择这3种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取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各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的均衡性,以期反映出这一阶段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水平及影响力,揭示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著述特征、科研能力及影响力。

22数据处理

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选定2006-2010年作为时间段,在作者机构中分别输入“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进行检索分别获得6 334篇和3 319篇,共计9 653篇文献数据。由于CSSCI数据检索后,没有合适的数据库导入进行数据处理,因此,笔者选择微软公司的Excel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逐条处理排除非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的文献,再根据最新的大学合并情况把数据进行合并,获得论文的基本数据。从论文总体质量而言,CSSCI源刊具有代表性;从论文的影响力来看,《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由于巨大的论文收集量,作为引文频次分析源数据库更具有实际意义。从对检索出数据进行分析看,鉴于独立学院、成人高校、民办院校及高职高专类院校图书馆CSSCI论文处于绝对少数,因此,本文是针对公立本科院校图书馆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文献分析过程中,对于一稿多投的文章,根据发表的时间归属到某一刊物。另外,院系图书馆也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一并计算在内。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论文总量及期刊分布

9 653篇文献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后,4 246位高校图书馆作者发表CSSCI源刊论文8 238篇,其中发表在图书情报类CSSCI源刊7 547篇,占总论文数的916%;其它类CSSCI源刊690篇,占总论文数的84%,分布在221种刊物。从年度分布来看,2006年1 582篇、2007年1 428篇、2008年1 605篇、2009年1 839篇、2010年1 784篇,整体上高校图书馆论文产出成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书馆工作者学术研究领域的广泛性。表1列出最多的前21种期刊。在非图书情报期刊中,发表高校图书馆作者论文最多的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93篇)、科技管理研究(45篇)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4篇)。

从占期刊被CSSCI收录全部论文的比例来看,在2006-2010年连续入选的15种期刊中,高校图书馆的平均比例为284%。发表高校图书馆作者比例较多的期刊依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513%)、图书馆建设(481%)、图书馆工作与研究(472%)、图书馆学研究(464%)、图书馆论坛(435%)、图书馆(42%)、图书馆理论与实践(403%)。这说明高校图书馆作者更多集中在图书馆专业的CSSCI源刊,情报专业类CSSCI源刊相对较少。

35高校图书馆CSSCI基金项目产出分析

基金项目既为科学研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是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8 238篇CSSCI论文中,有各类科研项目基金论文2 053篇,项目基金论文比例达到了25%。CSSCI将基金项目分为9种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其它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其它部委基金项目、中科院基金项目、社科院基金项目、省市基金项目、其它基金项目。从论文受基金项目支持的结果来看,323篇论文产生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23篇产生于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413篇产生于省市基金项目、1 196篇产生于其它基金项目、1篇产生于中科院基金项目。其中,有224篇论文产生于多个多层次、多部门的基金项目。

4结果分析与讨论

科学研究能力及产出评价需要质与量并重的评价基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因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首选的数据源库。相对于选择图书情报类中国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源而言,CSSCI能够关注到发表在其他高水平期刊的论文,发表在非图书情报类CSSCI源刊论文达到84%就是证明之一。笔者不认同将高校图书馆进行科研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毕竟,高校图书馆绝大多数馆员从事业务工作,只有很少的图书馆内设专门的研究机构。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受到所在高校科研政策、评价机制的影响,在非统一性基础上的排名并不具有太大意义。但是,简单的论文统计分析可以给我们大致的评价结论,本文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图书情报科学研究领域的位置和贡献,也能反映出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和个人间的学术产出差异。

41论文发文量及其期刊分布特点

2006-2010年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CSSCI源刊论文为22 135篇,高校图书馆以7 547篇占据了34%的比例。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力量,当然,考虑到高校图书馆3万多人的从业队伍,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产出还相当不足。从的期刊来看,除了以“大学”命名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外,中国图书馆学报(152%)、情报学报(102%)、图书情报工作(275%)发表高校图书馆作者论文比例偏少,表明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水平总体还偏低,在权威性期刊有一定难度。结合论文被引频次,大学图书馆学报既是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期刊,也是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来源。高校图书馆参与创办的学术刊物比较少,在进入CSSCI源刊目录的20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中,仅有大学图书馆学报。在偏重反映图书情报学先进理论研究的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刊物上的数量不足,反映出高校图书馆从业者可能更重视反映实践工作。

42论文多产机构及个人特点

从各高校图书馆发文量看,以985/211工程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具有整体上的优势。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5年发表CSSCI源刊论文超过百篇,其他大学也大多数为省部共建单位或省属重点建设高校。从地域分布上看,多产论文机构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比如广东省有5所、天津和江苏各有5所、上海和浙江各有4所。论文多产作者则主要集中在地方院校,比如郑州师范学院袁红军、新乡学院秦珂、江南大学吴薓年、河北师范大学马恒通等。在文献[2]统计的2002-2005年在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多产作者中,秦珂、马恒通超过20篇;安徽科技学院王玉林、淮阴师范学院施振宏超过10篇。4位作者在学术探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同时,也难得的保持了科学研究的持续性,这为高校图书馆致力于学术探索的业内同仁而言具有典范意义。

43基于被引频次的论文影响力研究

尤金·加菲尔德指出:“引文分析是科学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了解科学史和科学结构,同样引文分析也可以用来评述科学期刊和科学家”。因此,论文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笔者统计的多产论文机构CSSCI源刊论文的被引频次统计看,尚有144%的论文没有任何引用,对学术研究的贡献非常小。在篇均被引频次超过10次的机构中,上海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居前三位;在30篇高被引频次论文中,985/211工程大学图书馆有21篇论文被引频次超过50次。表明国内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学术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另外,从多产CSSCI源刊论文作者与高被引频次作者比较来看,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与多产作者间不具备相关性。

44科研项目对高校图书馆学术的支撑

上一篇:生态保护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