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范文

时间:2023-03-16 17:32:15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投资;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

科研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与分析是企业财务活动重要的部分,因为项目投资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大。因此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新投资项目由于处于项目的初始阶段,科研人员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专业方面的局限使他们无法从整体上看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财务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新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管理,结合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将风险量化并告之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评估项目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是否存在,在对新项目进行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则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使核心的决策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有关风险的信息资料。

对新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从调研阶段开始,项目的调研阶段主要是由新项目科研人员,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如设备购置价值、原材料价格、单位用量、损耗率、人工、工时、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部的年需求量和该项目目标利润率等等基础信息,并据此出具调研报告。

其次,财务人员根据新项目科研人员在调研阶段出具的调研报告,根据其中的基础数据信息结合财务的分析方法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项目各风险值的说明,如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的测算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同时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对比可以让管理者知道投资回报期是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范围之内;通过估计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如销售量、销售价格、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性成本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项目的投资决策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利润值等)将相应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以此来预测新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分析投资决策指标,明确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的话,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以及总固定成本(F)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等。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BEP=F÷(P-V)。

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并提供给我们的管理决策人员,比较根据目前市场信息所预测出的销售量,是否达到了该最小值,如果没有达到就看其改善及增加销量的可能,以从销售方面确定产品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评价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获利指数(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新晨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管理提升 审计

一、审计目标

公司从推动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促进“科技驱动”的角度,通过审计摸清科研投入的总体情况、科研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研究提出办法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全面覆盖三类科研项目(即科技计划项目、生产研究项目和受委托项目),重点检查总公司级项目兼顾所属单位级项目,共抽审11家单位449个科研项目、支出累计14.88亿元。

三、审计内容与重点

公司科研项目审计主要关注公司科技投入总体情况、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因此从科研项目立项及验收、科研经费的投入、管理和使用,科研项目外委/外协和科技项目费用化条件下所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详细论述开展科研项目审计的工作重点。

(一)科研项目立项及验收情况

各单位科研项目年度计划预算是否按要求编制,是否及时下达。

科研项目立项是否严格履行审查程序;是否存在所属单位间重复立项(课题名称虽不相同但研究内容基本大同小异),造成集团内部科研资源未统筹协调、成果互不共享、资金多头投入,没有充分形成合力;是否存在项目负责人同时作为立项审核专家组成员等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情况。

科研项目是否如期申请验收,是否存在未完成考核指标仍验收通过情况,是否实施财务决算、固定资产验收程序。

科研成果产出形式和总体情况,成果是否统一管理,成果转化率是否合理,若成果转化率较低,要结合科研项目特点、立项时对转化率的硬性要求等,分析其主要原因。

对照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26项重大项目的分年实施计划,了解其计划完成情况,对完成率低的项目,分析原因。

(二)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

摸清公司实施“以国家资金为引导、总公司资金为支持、所属单位资金为主体”的新三级投入体制以来(2011至2013年),各二级单位是否完成科技投入指标所分解的任务情况,揭示所属单位存在的配套不到位、拉郎配(现金与非现金配套金额和比例、非现金配套形式及额度)、虚假配套、多头配套、相互配套等夸大科技投入,以及立项夸大预算而实际执行根本不需相应配套等问题。

关注委托系统内协作的项目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统计投入。

总公司科技经费投入主要渠道是对所属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资助,相当于用所属单位利润分配来的资金再以资助的方式拨付所属单位,是否存在导致中间环节和相应税费增加或存在税收风险问题(注重了解各单位对总公司资助经费的账务处理)。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检查科研项目核算体系是否规范,是否按项目独立核算,归集科目是否统一。关注是否过度或未充分享受高新或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

对照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书和年度项目预算,分析经费列支范围是否合理;关注年度预算完成率低的项目,是否存在前期进展缓慢,后期突击花钱情况。

结余资金是否存在长期闲置挂账的问题,统计数量和比例,了解其挂账原因。

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的揭示力度和对“八项规定”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审计过程中要注重揭示骗取侵占、使用假发票报销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等典型案例;加强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用途合理性和发票真实性的监督检查力度,关注外委/外协部分会议费等列支渠道不明确导致增加科研成本,以及奢侈浪费、会议费使用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四)科研项目的外委/外协情况

按外委/外协的属性、原因归类,摸清科技项目中外委/外协经费规模和所占比重(尤其是委托系统外单位的数据),从科技队伍规模、研发能力和水平、科研基础条件和试验手段等方面,分析外委/外协比重过高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关注议标采办的规模及议标理由,是否存在应招标的项目也以简单理由议标,或者在科技立项指定外委单位而规避招标,在检查中注重搜集典型案例;同时研究科研采办有别于一般工程项目采办的因素。

检查外委/外协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揭示利用外委/外协方式转移、套取科研资金的典型案例,例如重点关注外协单位为私营、注册时间较短、没有实质经营和科研实力的外协单位;揭示外委/外协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不透明、不合理等导致外委价格偏高、不合理等问题,例如同样测试项目委托价格不断加码,为规范外委经费管控提供改进建议。

了解我方与外委/外协单位的合作机制与方式,关注外委项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成果分享和保密部分是否存在风险和不利于公司的情况;揭示合作过程中的管控问题,检查外委经费所形成资产、成果的权属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科技项目费用化条件下所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科研经费形成各类资产是否有备查账,科研及财务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摸清科研经费形成固定资产的规模、管理、使用、收入和处置等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考虑科研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从预算、财务、验收、管理、使用、制度等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尤其要关注科研项目形成的试制样机、样品等资产的处置流程是否合规。

四、审计发现的问题

科研经费支出真实性、合理性、相关性无法判定。例如:差旅费和会议费等公用支出挤占科研项目经费;不同科研项目间串用经费;个别科研项目会议费发票对应内容与实际不符,报销支持性凭据欠充分,部分单位专家评审费发放无专家签字的领取记录,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判断。

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发生偏离。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于项目组主观经验或者意向外委单位预先报价,缺少可参考的科研单项预算量化标准,在立项论证阶段也难以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实质审查,导致预算执行偏差较大,不利用节约科研成本。另外, 跨年项目未对单项预算制定年度分解,仅按年度对同类预算实施总额控制。

决算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决算报告信息的可信度有待提高。比如:决算报告数据与财务账不一致、与项目实际支出情况也不一致的问题,人为调节现象严重,导致决算报告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另外,一些验收项目不编制决算报告或仅以一张财务收支表替代,无法全面反映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外委采办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议标采办理由欠充分,价格合理性难保证;部分外委合同采办过程无记录或报价单、审批表被随意涂改,合同价款的确定无依据,费用组成不清晰;部分外委合同未履行完采办程序或未签订合同已开展工作。

资产管理的工作有待加强。比如:科研项目所形成固定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账管理,存在资本支出费用化和账外资产风险;科研项目外委形成的资产管控不到位,存在产权不清和管理失控风险;个别资产未计入对应项目,无形资产等记备案不规范。

五、加强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技经费预算、核算和决算管理

探索建立科研项目单项预算定额机制,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变更审批和执行控制,增强预算的准确度和精细度,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总公司支持经费形成的结余要及时收回,避免科研资金闲置浪费;完善决算管理制度,探索引入中介机构加强对科研项目决算审计,加强项目决算验收;研究科技统计单项与科研财务核算科目的对应关系,确保科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二)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

严格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从细管控科研经费中会议费、专家费、招待费的支出,及早出台制度规范明确会议费标准和管理要求,规范专家费发放方式、范围和具体标准,严防招待费等其他费用挤占科研经费。

(三)加强和细化科研项目全过程管控

进一步细化科研项目立项论证、过程管理和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管控,将各环节管控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和制度化。科研立项要紧紧围绕生产开发等关键领域,宁缺毋滥,严格控制软课题数量,维护科研立项的严肃性和合理性;探索建立各专业板块专家库,评审专家对评审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以及评审专家进入、退出和激励制度。

(四)加强科研项目外委和形成资产的管理

加强科研采办基础管理,理顺科研外委采办管理流程,避免以任务合同书明确外委单位而规避招标采办,探索成熟的采办模式及实用可操作的招评标文件、方法和授标策略;制定并推行科研外委标准合同,对关键内容作统一要求,加大自主研发,整合科研平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科研成本,切实保障公司利益。研究从源头上加强对科研形成资产管控的预算制度,理顺总公司支持经费形成资产的产权和使用权归属。

(五)强化科研考核和加大合规宣贯力度

科研项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1 立项审批阶段

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

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

2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2.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2.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不同的时间管理内容所应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计划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的主要方法有:顺序图法(PDM)和箭线图发(ADM)。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目前科研项目通常是按合同方式进行管理的,多数是宏观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原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延期,甚至撤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计划的质量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就可以应用项目实际管理的关键路线(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方法。

2.3 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 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

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虽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最少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生,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检查跟踪与预算有偏差的费用,会缓解政府资源紧张,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3 总结评价阶段

3.1 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3.2 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

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3.3 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3.4 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4 结语

科学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并具有极大风险性的工作。如何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者和具体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刘莉,张明娟.西方R&D管理模式的演变及我国企业之借鉴――以深圳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

[2]张国良,陈宏民. 国家高技术研发计划评估体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1).

科研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实施;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项目管理是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科研项目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而且对科研项目的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管理概况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工具和技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管理中要协调各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项目的质量、成本、范围、进度及风险,进而创造高质量的项目产品。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项目本身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织的活动。项目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项目看成动态的系统进行管理,注重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项目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确立项目组织。但是,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只为这次项目服务,一旦项目完成就可以解散。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项目管理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适用于商业部门的管理,也适用于政府、教育及军事部门的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对大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十分有效。科研项目具有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松散、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实施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及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项目管理能够协调项目的利益关系,提高项目产品质量。项目管理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科研项目管理的不足,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共组。由于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二)科研项目需要加强管理控制。科研项目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要求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动态性,并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团队,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控制。项目管理具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加强管理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实现项目目标。在科研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根据科研项目的动态变化调整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进而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

(三)科研项目需要成果转化。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科研工作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导致大多数科研工作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倾向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小的项目,导致我国科研工作缺乏技术创新项目。针对这种情况,科研项目管理应积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四)科研项目需要整合资源。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研究朝着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高校与企业、政府相互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研发科研项目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而科研项目资源整合需要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够有效集中各方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极为必要。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科研项目阶段划分。科研项目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策略应明确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一阶段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例如,在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议、项目分析及项目合同签订;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跟踪、目标调整和项目评估等工作;在项目验收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目标、组织绩效及合同指标管理。

其次,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第一,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主要分析项目研究的必要性、项目研究的技术运用于项目研究方法、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项目目标等。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不同,很少从经济角度来进行项目建议;第二,项目可行性分析。科研项目往往有国家的支持,政府对科研项目有着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因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科研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可行性首先要满足理想目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三,项目合同的签订。签订合同是立项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既要总结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又要为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注重项目的关键技术、项目目标和项目经济指标的规定,确保科研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再次,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第一,制定科研项目计划。科研项目技术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全面考虑科研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根据科研项目的特征做出周密安排。同时,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以科研目标为中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二,项目跟踪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要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科研工作按计划进行。同时,当科研工作出现意外时,项目跟踪应根据项目的进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小项目损失;第三,项目进展评估。项目进展评估指对项目的进程进行评价,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及时发现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案。

最后,科研项目验收管理。第一,科研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检查项目的达标情况,并根据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第二,项目验收管理要重视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协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三,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绩效管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二)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首先,实施阶段的过程管理。第一,要对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识别和分析,策划项目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案。同时,要重视对项目的资源支持,确保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需求及项目的资金保证。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的评价改进,促进项目研发;第二,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建立过程模型,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核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改进。同时,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项目过程模型信息资源共享;第三,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项目过程的控制,积极控制项目的策划过程、资源支持、实施过程及评估过程,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其次,实施阶段的目标管理。第一,要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成品的质量及项目各个研究阶段的质量,对项目研发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成品的质量;第二,要加强对项目的进度管理,确定项目研发活动及活动的排序,并计算研发活动的用时。同时,要对项目工期进行编制,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度进行;第三,要加强对项目的成本管理,预算项目成本,并细化每一阶段的项目成本,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全面控制项目成本。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科研人员管理。第一,要掌握科研人员管理的规律。科研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科研人员管理应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积极重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项目管理应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管理水平。为此,项目管理应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的重视,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人员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采用激励机制。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其次,科研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组织模式的管理。目前,常见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主要有项目式、矩阵式和职能式。职能式组织具有层次化的特征,在科研项目中运用最为普遍。当前,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按照学科划分部门。但是,这种划分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而科研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之间共同合作。这种项目组织模式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性。项目式组织使科研项目独立存在,有着自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矩阵式组织是新兴的科研项目组织形式,能够将职能式组织与项目式组织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利用业务优点,解决项目的进度问题。因此,科研组织管理应积极建立矩阵式项目组织。

最后,科研沟通管理。第一,科研沟通管理应积极制定项目沟通计划,确定项目沟通的时间、技术和方式,为项目沟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项目沟通管理应积极落实项目沟通计划,在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验收阶段积极开展项目沟通,加强项目管理。

四、小结

随着管理行业的发展,新兴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并且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项目管理在管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这是因为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加强管理控制、需要成果转化、需要资源整合。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加强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注重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及验收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应对科研实施阶段进行管理,注重实施过程及目标管理。另外,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对科研人员、科研组织、科研沟通的管理。分析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探索项目管理的实施策略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且对科研成果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玉环.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2]张志生,张健,曹献飞.基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3.

科研项目范文第5篇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是科研机构、企业在其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过程中可以支配的资源做出总体规划,通过事前编制预算、事中过程控制、事后业绩评价等一系列财务管理行为,对科研项目预算从编制、执行到最终考评全过程进行筹划和监督控制,最终实现研发目的一种管理方法。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研发项目以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为对象,其预算管理必须与研发活动自身特点相联系。较传统预算管理而言,研发项目预算管理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首先,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出发,将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及分析、评价等一系列环节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其次,研发活动本身是针对未知领域、未解决问题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整个研发过程充满了创造性与不确定性,对其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的,将分析、调整和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以增强对其不确定性的适应。再次,研发活动比生产活动更难于掌握,其特有的技术复杂性、管理复杂性及环境复杂性决定了对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也相对复杂。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全员参与意识尚未有效建立。科研单位对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主要体现在项目承担部门在从事预算编制时缺乏对科研项目整体性的把握,存在没有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的安排预算支出的现象。很多科研单位的项目预算编制与管理尚未建成全员参与的意识和机制,项目承担部门与财务、物资、发展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不充分,项目承担部门在不了解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与预算编制要求、不熟悉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方式的前提下,盲目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的执行在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衔接。这样编制出的预算相对片面,往往不具有可行性,这也是导致今后预算执行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同时,项目承担部门在预算编制的内容上缺乏对资本性和成本性支出的合理分类,执行过程中往往对财务入账造成困难,影响项目验收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不尽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编制的预算要科学、合理、有理有据,充分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支出,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加以规范保证。许多科研单位往往只有预算管理制度,却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或者虽然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但不同部门间管理界面不够清晰,导致出现无法落实具体责任的尴尬局面。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进度安排及有效的监控措施,导致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预算的实际执行进度未能与时间进度相匹配,没有发挥出各部门间的协同监督作用,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不能起到应有的统筹作用。研发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不严肃,监管控制不到位。预算执行不到位、控制不力是目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重编制,轻执行”“严编制,宽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实际项目预算执行结果与下达预算严重脱节。验收环节财务账目的大量调整、冲销使得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大打折扣,给项目的财务验收带来许多困难。部分科研单位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缺乏对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使得预算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调整的审批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制衡机制,预算调整的管理权限宽松,导致超预算和无预算的支出现象频繁发生,最终削弱了预算的控制作用。

三、提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

高度重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树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意识,建立组织机构。项目预算管理是一项由项目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与全程监控的闭环系统工程。建议成立基于科研项目的临时专项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承担部门、物资、发展、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他们既是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专责人员,又兼具科研专项小组管理人员身份。在预算编制前提早对小组成员进行科研预算管理专业培训,使小组成员人人重视预算的编制,并从编制阶段就实质性地参与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来,为日后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分工、配合做好事先的铺垫与事前谋划工作,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职责,真正将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参与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人员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严谨的沟通,对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支出科目与预算的对应关系等一些列问题进行充分研讨、论证,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整体性和后续可执行性,保证科研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率。健全与完善项目预算从编制到考核的一系列制度。科研单位对项目管理的依据是国家通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企业内部制订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对通用国家制度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严格执行,对内部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关涉及的内控制度要不断健全完善,并根据出现的新环境、新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确保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到验收全过程都受相关财务制度约束,变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管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支出管理是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的动态费用总额控制和动态预警机制,有效控制不符合财务规定的费用报销行为。要特别重视科研项目预算调整审批制度的建立,制度中对预算调整范围、条件和审批流程应做出的明确规定,以确保预算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效制约预算随意调整的现象。特别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环节与执行环节的管控。科研项目的各参与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审核与监督管理职能,摒弃过去只重视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监管的思想。落实项目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整。在预算编制环节需要紧贴项目研究目的,重点关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类支出科目的控制比例;在预算的执行环节,通过层层分解预算管控目标,明确落实各部门责任,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内部分析、反馈和报告制度,确保预算执行信息传输及时、畅通、有效,全方位保障预算整体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在刚性预算管控过程上还要结合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动态特性,使预算管理兼具适当的灵活性。加强审计监督职能,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预算的执行与监督紧密相连,有力的监督是科研项目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科研单位应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对企业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发挥作用,还同时对企业内控有效性和预算贯彻执行到位性发挥作用,重点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科研项目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制度制约。考核与奖惩是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在项目的中期督导与结项验收时针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预算实际完成率等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的指标和奖惩制度的设立要客观、公正、合理,以调动科研项目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绩效水平。

科研项目范文第6篇

1.1项目经费预算所含会计信息的导向作用不突出

在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处于一种导向作用,已不仅是数据的统计,而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科研项目提供全面、行之有效的财务方案,为项目管理者做出正确、理性的决策奠定基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研究领域的拓展、项目类型的增长,科研单位的财务不再是简单的预算支出问题,管理办法更趋于个性化、专项化。伴随财务信息系统的推进和完善,实现了由管理资金到资金管理的重大转变,财务管理的统一性、信息的时效性及信息服务的规范性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结算的无缝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法规部门、物资采购部门)与科研项目以系统为纽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业务流程,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导向意义,项目预算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指引作用在需求上更加突显。而在实际操作中,项目预算和项目研究相关性不强,研究和花钱常常是分离的,经费的支出也没有按照项目进度匹配,基本上无法从项目经费的支出和构成比例中分析项目研究的特点,成本控制也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控制成本费用,现有的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系统同科学合理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就可能给项目拓展带来不利的因素,弱化了项目预算的执行和实施,强化了个别类型的成本控制,未能从财务角度给予项目足够的决策支持。

1.2资产的开发共享缺乏实质性的管理办法

研究领域的拓展,项目类型的增加,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关性更加密切,资产的开放与共享的优劣是评价一个研究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和项目应用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资产的及时调拨、调配,多项目共享、多单位共用,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点。而目前,项目预算中资产的预算都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研究方向趋同的项目,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方法,各二级单位自行管理,缺乏相互的信息共享,调拨、调配机制不强,这是造成资产管理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1.3预算的约束力不够,没有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过程,而是一个全成本、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不断推进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将科研项目的整体目标按照项目要求有规划地进行分解,来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对项目经费的高效实时分析,以提高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的运作目标,实现预算的约束作用。可是,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的相关检查、审计中可见,项目的控制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缺乏有效地约束和管控。一种现象是:有的科研人员为了对付不可预见因素,就可能将经费预算打得富余一些,项目结束时造成了部分经费的结余。更有甚者凭借手中项目经费的支配权,将大量不符合财务要求的发票和不在经费业务范围内的开支都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加上财务科目和经费科目的差异,致使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监督无从下手,财务监管失控影响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另一种现象: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项目验收时,有的科目超支了,有的科目未有支出。固然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变数,但相应的配套调整机制在形式上还是完善的,仅仅是没有人进行实时关注、分析和调整。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机制,依托有效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系统,达到源头控制,实时监督、执行有力。因此,很难保证项目按预算执行,预算的可控性较弱,对项目的验收与审计带来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成果及验收情况,同时降低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经费预算的预警机制则有助于科研项目控制经费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1.4缺乏对预算经费中在途资金的风险管控

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往来款项、在途资金很少被项目管理人员关注,但在项目验收、审计中在途资金往往是影响项目验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一:大额的在途资金会影响项目成本的构成,支出统计的不完整;原因二:周期长的在途款项,会影响项目研究周期,使项目验收时间滞后。所以,在途资金的有效管理,往来款项的风险控制,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坏账出现几率,也有利于项目预算执行力的增加。然而多数科研院所缺乏这方面的风险管理,往来交易中出现的款项未能及时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科研项目的172正常运行,对在途资金的风险管理的缺失是这一问题的根源。

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基于执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兼顾项目、承担单位双方需求

科研活动虽然属于创新,课题研究的对象各有不同,但是在一个专业的科研单位,会有一些近似研究路线的项目,可以对这些历史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借鉴,让经费预算编制尽可能接近实际,同时还要兼顾承担单位的管理需要、管理核算要求。①首先把项目经费中属于承担单位管理、核算的部分(如:人员经费、科研院所运行费、管理费)进行单独列示,并考虑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要求(如:国家项目不能列示人员经费、企业重大专项管理费不能超过5%、国家间接经费的比例要求等等)统筹核算,以近3a支出比例为基准,参照编制。②其次,关注重点科目的预算,主要是设备购置、大宗材料的采购、实验分析费等主要成本,考虑项目研究的业务相关性、经济合理性,列示明细,逐项编制。③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进度与指标管理,保证项目预算中各科目预算的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各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④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除了课题组、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外,也会涉及人事、后勤、物资供应等多个部门。因此,在经费编制预算时,相关部门不仅要提供一些所需数据,经费预算上报前也要将初定预算方案与这些部门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后,有利于编出一份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⑤在整个预算实施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仅是提供数据、进行业务核算的操作员,更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反馈的管理者。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实时跟踪,以完善的配套政策环境为保障,做到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把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业务的每个细节,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落实,合理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稳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将项目管理平台、项目预算控制、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融合使用,保障科研项目经费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地可控运行。

2.2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

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保证。为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财务管理与监督应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从项目申报、审批、管理与验收的全过程都必须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科研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跟踪了解,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及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合理使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经费的管理,建立起适合的科研资金管理新机制。加大项目预算的数据的分析,对于类似的科研项目预算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档案,为今后相似的科研项目的预算提供支持。建立一套对项目研究成果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的评估考核体系,制定符合特定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方法,并将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做成动态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对每个项目开展预算、中期、结题评估工作,使评估结果与后续项目的申报工作挂钩。预算评估结果作为指导经费使用的指导材料;中期评估结果引导项目组在余下的时间充分使用经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逐步改正;结题评估结果作为指导后续项目申报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院所、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程度,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增强项目预算中固定资产的开放共享性

研究领域的拓展,项目类型的增加,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关性更加密切,资产的开放与共享是评价一个研究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和项目应用能力的标志。资产的及时调拨、调配,多项目共享、多单位共用,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点。资产管理系统,对实时掌握资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管理责任和使用现状、在用价值,对技术含量高、价值较高的资产进行单个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则是项目预算编制的一个重心,具体表现如下:①会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履行固定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购置论证到预算审批;从资产转移到报废处置,对投入使用的资产按要求进行全周期监管、全动态管理,完善过程控制。②会计人员在日常资产管理中,规范资产的调剂、调配,从源头提升资产质量,防范风险,对于闲置的资产进行最合理、最有效地调配,刷新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潜在价值,提高资产的合理利用率,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和科学。③项目预算中资产共享性编制,从年度预算到项目预算整体考虑,能开放使用的尽量开放,能共享应用的尽量共享,预算的统筹编制,就能大幅度减少资产重复购置,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这些都体现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对固定资产重点在于控制,而非核算,不是单纯的记录购置、报废资产,而是重在管理,重在如何及时有效地掌控资产信息,迅速反馈;重在如何运用有限的资产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减少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提高资产的使用率,会计的管理职能得到发展。

2.4建立项目经费预算预警及变更机制

针对不同的项目经费预算制定每一期间的预警标准,经费支出达到预警标准需对相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发出信息,并对预警后的项目经费支出严格管控。项目预算变更机制能使频繁的预算变更机制变得有法可依,能起到有效控制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作用。但是必须严格划分项目预算变更的范围,进行项目预算的变更的权限控制,同时预算项目变更的申请、上报、审批、下达等流程应与预算编制的流程相同,在变更预算时,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各单位的主管部门可根据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以及执行预算差异较大的事项和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对提出的申请进行审议并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预算委员会应当对经过审议后的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变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单位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单位最高决策机构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在预算的变更批准之前,应当按原预算行事。预算的日常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和各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对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不断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只有对变更原则、变更范围、变更权限、变更程序以及日常控制等进行了严格规范,才能建立有效的项目预算变更机制。这样,才能在出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时,使预算变更有序进行;变更才不会削弱预算控制的力度,从而促使各执行单位认真负责地执行预算。(本文来自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2.5抓好项目经费中在途资金的风险管控工作

为遵循在途资金管理的三项原则“确保款项回笼,加快资金周转,防范坏账损失”,强化“事前评级授信、事中风险监控、事后及时催收”全过程管理,重点做到防范风险,控制债务发生。对项目预算的审核、经费的中期检查、年度审计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对资金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财务人员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①强化风险管理,深入开展清欠工作,狠抓货款回笼,建立健全大额应收账款申报支付,按照要求,严格控制额度。②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建立往来单位信用档案,明确应收挂账款清欠责任,规范合同款,注重合同约束,防范坏账。加强事前管理,防范风险。③加强应收账款事后控制,提醒项目往来资金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完善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额,提高资金流动性。④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对每笔欠款实施动态监控,快速知晓应收款项回笼情况,确保应收款项及时回笼。⑤加强对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与及时对账,掌控重点,对账龄较长或逾期的应收账款,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尽快催收,提高收现效率,避免出现新的拖欠账款。只有有效保证项目经费在途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科研项目才能高速高效地运行。

科研项目范文第7篇

第一,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防止一题多报。多年以来,同一课题多次申报,低水平、简单重复的申报使我国的科研效率低下,远远低于国外同一行业的水平,使我们的科技发展陷入一个死循环的困境。因此,科研课题在正式申请、立项前,首要的工作是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国内外的相关情报,防止重复申报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达40%,而另外60%中部分重复又在20%以上,同时与国外重复也约占3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国外已公开的技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只有做到少重复率才能高立项率,其中有效途径就是利用科技查新。第二,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一份综合全面高质高水平的查新报告单与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鉴定结果,就能对科技成果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权威性。第三,科技查新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公正、公平,给科技成果提供双重保险。科技查新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查新机构、查新咨询专家从事的具体查新、查新咨询活动不受任何行政部门控制,也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查新委托人等的非法干预;查新咨询专家提供查新咨询意见时不受查新机构的非法干预。查新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查找时,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查新报告中的任何分析、结论,都以客观存在的文献为依据,并附有科技查新报告,查新人员不作任何的主观评价,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有力地抑制了学术不端现象。

二、2012年我校科研项目状况

2012年我校教师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纵向项目1072项,比2011年增加24项,增幅2.3%。其中申报部级项目340项、省部级项目544项、厅局级项目52项。最终我校共获得校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88项,比2011年增加120项,增幅为71.4%;获得科研资助经费共计2883.89万元,比2011年增加270.79万元,增幅为10.36%。其中,部级项目立项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493万元;省级项目立项7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671.2万元;厅级项目立项1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764万元;横向项目立项1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315.69万元。

三、科技查新与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关系

科技项目管理是我校科研处重要工作之一,我校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就是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立项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收取成果鉴定、项目结题、成果申报、评奖、档案管理入卷的全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按照要求,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进行管理,在科研管理的全过程,科技查新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我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文献收藏及借书、还书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机构,逐渐向现代文献信息情报中心转变,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也顺应潮流,转变职能,寻求自我完善发展,充分发挥其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增强其优势力量,为学校的科研及各项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和有价值的情报,充分发挥其信息情报的职能。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4月,当时工作人员仅有6人,馆藏主要以原新疆师资培训部图书、期刊资料为主,业务工作仅限于图书采购和初步加工,仅有少量读者借阅工作。在历届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20多年来图书馆经历了创建(1979-1982)、发展(1983-1993)、提高(1994-2010)的历程,成为新疆师范大学精神文明的窗口、教学科研的园地。图书馆校本部总面积11199.55平方米、文光校区分馆面积1717.20平方米,各学院资料室的面积1743.73平方米,合计总面积14660.48平方米。经过28年的发展,到2007年12月,图书馆纸本资源为96.3万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为20万册,全校藏书合计为116.3万册。数字资源主要有自建的汉文书目数据库和引进的CNKI中国知网中的六个子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万方博硕论文、外文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InfoTrac)等数据库。其中电子期刊1万余种,学位论文30.4万篇,电子图书6.5万种。全馆设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文光校区分馆六个部室。图书馆于1995年实现汉文图书编目、流通借阅的自动化管理,2004年9月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成立,有200多台计算机供读者访问图书馆等数字资源。2005年6月电子文献检索室成立,参考咨询服务正式启动。2009年4月起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从ILasII系统升级成金盘图书馆NET集成管理系统,并与学校校园卡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了读者使用校园卡就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图书借还、上机、打印复录等服务。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具有师范性、学术性、地方性等特点。以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教育资料、科研所需报纸及相关工具书为收藏重点。主要为读者提供图书外借、书刊阅览、文献检索、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用户教育、复录复制等服务。本部和分馆已实现两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一)科技查新为教师的科研选题和立项提供依据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只有选题具有价值、新颖性和创新性才有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的可能性。然而,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如何在如潮水般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文献显得极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教师在科研选题、申报前提供查新服务,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科研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克服科研课题立项选题的盲目性,提高科研立项的成功率。(二)科技查新为学校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目前,我校正在拆分学院进行博士点的申报,增加专业学科,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可以为学校学科分化、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齐全、完备的信息资料和准确详尽的对比分析,以科学为依据来决定某些专业学科的去留,为学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准确客观的查新结论,还可以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倾斜,提供决策的科学化和公正性。(三)科技查新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把掌握目前最新的科研动态、传播和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功能作为己任,不仅可以拓宽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信息情报职能,改变图书馆简单重复的“借借还还”的服务形象,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以开展科技查新作为切入点,支持和鼓励馆员多走出去向先进的图书馆学习,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图书馆科技查新队伍,促进图书馆由传统文献收藏库向现代文献信息中心的转变。

科研项目范文第8篇

项目来源:_________

项目编号: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

项目承担部门: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主要成员及分工:

├───┬───┬────┬────────┬───┤

│姓名 │工作部门│在本项目中的分工│签字 │

├───┼───┼────┼────────┼───┤

│负责人│

├───┼───┼────┼────────┼───┤

│ 主 │

│ 要 ├───┼────┼────────┼───┤

│ 成 │

│ 员 ├───┼────┼────────┼───┤

───┴───┴────┴────────┴───

二、项目内容摘要

_________

三、年度计划及考核目标

────────────┬────────────

│年度研究计划

│考核目标

├────────────┼────────────┤

────────────┴────────────

四、提交成果形式和主要内容

_________

五、经费预算

───────────┬─────────────

│经费投入

│经费支出

├─────┬─────┼───────┬─────┤

│科目

│金额

│科目

│金额

├─────┼─────┼───────┼─────┤

│拨款

│仪器设备购置费│

├───────┼─────┤

│能源材料费

├─────┼─────┼───────┼─────┤

│自筹

│实验、外协费 │

├───────┼─────┤

│资料、印刷费 │

├─────┼─────┼───────┼─────┤

│其它

│差旅费

├───────┼─────┤

│鉴定验收费

├───────┼─────┤

│管理费

├───────┼─────┤

│其它

├─────┼─────┼───────┼─────┤

│合计

│合计

─────┴─────┴───────┴─────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学院科研项目合同书(共同条款)

第一条 _________学院科技处(以下简称甲方)与项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乙方)和项目承担部门(以下简称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为完成_________项目,特订本合同。

第二条 甲、乙、丙三方按照《_________学院科研管理试行办法》管理、监督和组织实施,严格遵守计划下达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根据研究计划,本项目自_________开题,到_________结束,研究时间为_________。

第三条 乙方务必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报送《_________学院科研项目中期报告书》,向计划下达单位和院科技处详细汇报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四条 乙方阶段性研究成果或最终研究成果,在出版或发表时,必须注明_________资助项目字样。否则,此成果不能视作本项目成果,不予结题。

第五条 乙方研究工作完成后必须及时结题,填写《_________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经费用完后,将经费使用卡交回科技处。

第六条 甲方根据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指导、协调乙方完成项目任务,维护乙方合法权益。

第七条 丙方协助甲方监督、指导和支持乙方完成项目。

第八条 乙方若不能按上述条款执行,未按期完成项目,将终止经费使用,在三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第九条 乙方私自终止合同,擅自离校给甲方造成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甲方除撤消项目外,将予以计划经费的10-15倍罚款,同时依法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科研项目范文第9篇

摘 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项目管理的定义和作用,归纳了科研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的关键环节和方法。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 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全球化、竞争世界化、服务个性化,项目管理作为提升组织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科研项目研究与开发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定义和作用

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们都在为将知识转化为效益而忙碌。项目管理作为实现知识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得到了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重视,因此,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对项目管理较为普遍的定义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确保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应用项目管理方法于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中的人力动员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方法,使组织资源得到合理调剂,运作效率得到提升。二是项目可控:项目计划的完整性和强制性,为项目按计划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控本增效:有了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成员的精打细算,严格执行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对于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无疑将有较大的帮助。四是提高效率:项目管理是组织与客户、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对外依据合同文件,对内依据管理文件,凡事都有项目团队的协调,项目整体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五是项目信息集中、档案完整:项目管理以其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客户等各方面的项目信息科学的管理。项目信息由项目团队收集、整理、归档,使项目档案完整、规范化,有利于组织应用档案资料,分析、指导其它项目开展工作。

二、科研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项目管理更为关注项目具体执行细节,不太涉及项目之外的宏观管理,推广实施较为简单。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管理理念,都是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非常需要引入和强化的内容。因此,项目管理非常适合应用于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

(一)可以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目标的完成。影响我国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因素,除了客观因素外,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漏洞是最为重大的影响因素。首先,我国的科研项目的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视不够,有时为了申请经费而有所回避。在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科学控制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以便达到减少或规避风险的目的。项目伊始,项目管理就要使全体参与者全面理解、深入认识项目目标,并将项目目标有效分解,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反馈处于可控状态;项目进展过程中,采用认证和交付跟踪的方式,检验项目节点完成情况,确保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在进度计划上,项目管理中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对科研项目实行全程控制,可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地按进度计划完成。

(二)可以有效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我国科研经费落后的管理体制,十分容易导致部分科研单位经费相对过剩、花钱大手大脚、以及“二手老板”的现象。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由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成本控制过程组成。其原理就是监控成本偏差,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按照成本最低原则推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对科研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对科研项目中与预算偏差的费用及时分析调整,将有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把项目管理应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将会有助于改变我国科研工作多年来“偏理论、轻应用”倾向,使科研项目最终目标的范围与结果都得到严格定义。按照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要求,科研项目完成后,各阶段产生的数据及各种文档资料应非常完整,对于以后成果的转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可以较好解决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开发创新问题。由于这些研究和开发任务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共同特征,采用常规的运行管理是难以应付的,必须组成专门的项目团队,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这也是项目管理已经渗透到了包括企事业管理机构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形式组织的根本原因。采用项目管理思想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尤其适用于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度大、资金的来源多元化以及管理复杂性高的组织。

三、加强目标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可能出现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费用超支、研究时间被动延长等情况。准确识别风险、科学规避风险,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合同纠纷等。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将为科研项目提供了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将目标层层分解的方法应用于科研项目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较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降低潜在风险。

(一)准确界定工作范围。工作范围的界定材料包括合同、任务下达书、客户需求等等。界定材料中的重点内容是成果的特征描述。在立项之前,应当通过德尔菲法等科学方法来确定这些特征描述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技术解决方案是否可行等,以上问题获得确认通过后才能批准立项。相应的输出材料主要是工作范围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的起止时间、成果的具体形式、可量化的技术指标等。

(二)科学制定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的输入材料包括客户需求、合同、工作范围说明书、任务下达书等。项目进度计划应该是全周期的,根据任务细化要求,可分为一、二、三级计划,必要时可以再细分为四、五级计划等等,计划的编制采用由上往下,计划修订由下往上,上层计划是下层计划的依据和约束,下层计划必须支持上层计划。编制进度计划时应遵循SMART原则,并按以下步骤实施:一是科学分层。根据科研项目的结构设置,可按照“课题―任务―工作单元”的模式进行分解,直至分解至无法分解的最小单元。二是确定工期。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单元的工期应控制在10个工作日。三是落实责任。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单元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如果存在由多人共同承担的分解单元,应再次细分。四是化解风险。在任务分解过程中,对已识别出的具有较大风险的任务,应再次细化分解,同时制定化解、降低、控制风险的措施。五是关联任务。在编制计划进度时,应正确设置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要合理确定项目的里程碑节点。

(三)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工作范围及进度计划制定后.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对于科研管理部门而言,本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并负责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的输入材料包括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必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根据进度计划及工作范围说明书,定期对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予以解决。

(四)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科研项目的变更可能会造成研究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等。在实施变更前,应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充分说明变更理由,变更申请事宜必须经有关专家的审议,确保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方能实施变更。同时必须根据变更内容对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等进行修正,并保留变更记录。

(五)全面验收评价项目。项目验收的输入材料包括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监督检查报告、变更记录等。按照项目实施前期各阶段已明确了的项目成果形式、数量、技术性能指标等内容,在验收时应由行业专家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检验、验证,通过后方可确认为项目任务完成,同时应尽快移交课题成果及过程资料。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确保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坚持将目标管理法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各阶段,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节约科研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阿儒涵,李晓轩.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2).

科研项目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企业

1 引言

作者在航空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多年,参与和主持多个科研项目管理任务,根据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科研项目从选题、立项、实施、结题乃至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不同阶段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与方法,适用于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2 科研项目实现流程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分析、识别项目实现过程的组成阶段及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运用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进行组织、协调、管控,实现或超越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

从管理学原理来说,识别项目实现流程可以避免出现监控盲点,实现运行过程全面控制,从而最终达到有效的项目管理。一般来说,完整的科研项目实现流程包括以下活动节点:科研立项、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结题、成果转化。

3 立项管理

3.1 立项流程

立项是科研项目诞生的基础,也是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步。科研项目立项的流程是:选题、编制立项建议书、申报立项、初步筛选、专家评审、行政审批。

3.2 选题要求

科研项目选题应立足企业专业特长,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或针对现有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水平开展。企业科研项目选题的一般要求是:(1)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符合专业发展方向;(2)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3)选题难度、研发经费、技术条件与企业能力相适应;(4)能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可靠性的专题研究;(5)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3.3 立项评审

由于科研项目面向的是高、新、尖、难课题,潜在风险发生概率必然要高一些,因此必须进行立项评审,即深入分析项目收益与成本,全面论证必要性与可行性,在科学统筹的基础上决策是否立项。一般按规定在一定时间组织申报,由主管部门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组织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技术先进性与创新性、应用前景、技术途径、经费概算、能力条件等。

3.4 可行性论证

项目立项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抓紧组织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这既是项目执行的依据,也是项目验收的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项目立项建议书的基础之上,依据立项批复的内容进行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及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分析、技术考核指标、项目成果形式、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组主要成员情况、经费预算等。科研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之后项目组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正式启动项目研究工作。

4 项目管理

4.1 项目分级

科研项目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经费大于1000万元的为公司级,单独设立项目经理;经费小于1000万元的为部门级,依托部门指定项目负责人)。对各级科研项目,其计划、预算、技术状态管理,由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质量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科研经费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4.2 计划管理

4.2.1 科研任务工作令

新项目立项一周内或每年一月,主管部门编制科研任务工作令,提出项目里程碑任务安排,明确交付成果形式、完工标准、文件审查与归档要求,同时注明经费额度。科研任务工作令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指挥、调度项目组的统一指令,是编制项目计划的输入条件,同时也是考核项目任务绩效的基本依据。

当企业科研项目较多时,主管部门应编制企业年度项目计划与进展概览表,汇集各科研项目年度里程碑任务节点,并实时监督其进程。

4.2.2 计划控制

科研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项目计划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问题和困难,促进项目有序开展。一般以日常、月度、季度、半年度为周期,采用现场检查、会议汇报等形式。检查结果应形成纪录,并予以公布。各类计划检查的对象、依据与方式是:日常管理、月度检查、季度总结和年度考核。

4.3 技术状态管理

4.3.1 技术评审

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基础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评审,负责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评审以及工艺评审,组织产品技术规格书审查。按照企业有关设计和开发控制、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要求,编制评审报告,记录评审结果和专家意见,并跟踪闭环。对企业承担的各类政府基金课题,在申报结题或阶段检查前,应事先内部评审,以保证上报文件完整、准确、规范,符合规定。

4.3.2 技术状态管理

有些重大的新产品研发项目,要求实行技术状态管理,以保证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全过程受控、可追溯、能实现。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技术状态归口管理。组织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明确技术状态识别、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的组织分工,组织制订技术管理计划,保证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中受控。

4.4 成本管理

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利润,因此要求:一要保证资金预算的合理性;二要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从科研项目管理角度讲,还要求保证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做到经费支出与计划任务相协调,开支名目与数额经得起审计。具体表现在经费预算、成本控制、经费审计等方面。

4.5 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归口质量管理部门。通常重大新产品科研项目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设置质量工程师,负责项目成员质量培训,会签项目质量计划并监督落实,负责产品质量验收和处理质量问题,协助项目改进和建立质量档案,负责项目质量业绩考评。参加项目设计评审、技术状态审核、供方能力考评、采购合同审查。

4.6 产权保护与专利成果管理

知识产权与专利成果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通常由企业专职岗位负责。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总结、申报形成的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需要注意的是,参加科技交流活动或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应进行保密审查,以防泄漏企业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

4.7 项目结题

当项目计划全部完成、输出成果符合要求、科技文档整理完整,可申请结题。结题验收由科研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应根据本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科研项目结题流程,明确结题条件、步骤、要求。5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企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密切技术、营销跨部门合作,建立市场与技术联动机制。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前,科研主管部门应组织做好项目设计验证工作,加快技术成熟度。新技术的转化对象是新产品设计和老产品升级改造,充分开展试验验证并通过技术鉴定。对新研制产品来说,除应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还要开展必要的实用确认,确定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满足要求后,方可投放市场。

6 结语

科技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实施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方法与模式。本文基于岗位工作实践,以企业科研项目的实现流程为主线,论述了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项活动的管理,覆盖了项目纵向和横向工作面。既带有经验性知识,也贯穿着管理学思想,有助于企业科研项目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廖开际.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项目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下一篇:项目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