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思维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5:41:25

科研思维论文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要认真研究导师和所在院所相关导师的科研论文、科研方法和成果等,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去,及时关注现有的研究新进展、研究中遇到的科研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熟悉科学研究步骤,学到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4]。在科研过程中,要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学术态度的培养,严格及时书写每天的实验记录,同时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哪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人为疏忽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实验本身造成的。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导师、课题组成员商量,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实验的进展情况,撰写研究工作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课题评审会、课题答辩会等,积极创造机会和平台使研究生有机会聆听国内外学者的学术历程、学术经验、学术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增长学术见识[6],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掘独特地研究视角,这些都使得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加活跃;多鼓励学生参加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汲取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也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研究生在做科研期间,如果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实验室,科研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所在的学科,但是随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兴起,研究方法不断在创新,在面对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知识如果仅靠研究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与一些科研单位的科研合作将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研究生多走出去,多和其他科研单位开展交流学习。导师可以将部分实验委托科研单位来承担,同时选派研究生去该科研单位实习协助完成实验。在实习期间研究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做科研,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的实验,还要积极协助实习单位的其他课题工作,促进研究生和实习单位的友好合作交流。实习不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更全面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同时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交际合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在现代化创新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7]。

参与医院药学科研和实践活动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新性;学位论文;全程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47-03

研究生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构建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如何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探索创新性学位论文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直接反映作者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材料,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因此,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是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中思想性创新是创意精练和升华的体现,需要研究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清晰完整的思维体系,要具备这样的条件,靠专业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但学位论文的撰写可以作为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上科技教育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如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围绕学生创新能力来进行的,硕士生培养计划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特定需求设置的。学生选择一个专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课堂理论自学及专业实践等活动,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科研成果的机会,既活跃了学术空气,又提高了想象力。美国大学非常注重跨学科学习,所有大学都使用跨学科计划,如在工科中就设有由电力工程学、计算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合而为一的认知科学。该设置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跨学科所授予的学位只有几千人,但到了80年代,达近万人。发达国家还采用协同培养模式,将单独依靠本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转向多学科、多专业;学校与企业、校际与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促进了学科交叉,迫使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走到一起,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形成。

缺乏原创是我国研究生论文的一个主要问题[1-2]。有人统计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总数居世界第8位,但被SCI收录的仅占美国的1/13,英国的1/4,日本的1/3。而我国研究生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也极少,如1999~2002年,我国仅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发表1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却有下滑趋势。不少研究生学风浮躁,无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到科研实验当中,因此写出的论文科研含量不高,也缺乏创新性,甚至有些研究生学术道德欠缺,投机取巧,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目前研究生论文有明显创新成果的不到20%,有一定创意的占40%,创新不多或根本没有创意的高达40%。学术剽窃现象屡见不鲜,论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不动脑筋思考,抄袭他人,从互联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等现象大有人在。上述现象与缺乏学术创新不无关系。而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各高校普遍存在导师资源和教育资源短缺的,加上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作风,同时鼓励科研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鼓励研究生大胆提出新颖学术观点,积极探索前沿科学,为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成果打下基础。

2 研究生创新论文模式的设想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建立全程式创新指导模式训练,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智慧激励、创新实践参与、创新设计构想、创新论文写作、创新成果的获得、最终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模式进行探索。

为了达到以上总目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培养创新型针灸推拿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及方案:①重新设定培养目标,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培养目标首要位置。②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③探索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研究生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模式,活跃研究生学术风气,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④探讨采用灵活的培养计划,改革现行课程结构的设置方案,不断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在科研实践中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⑤探索将单一专业导师指导方式改进为有交叉及边缘学科参与的指导小组,扩展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在科研设计中引入创新思维。⑥探索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提高创新意识,发现新问题,创立新观念。通过全程式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改革将研究生的“专才教育”目标改革为具有足够知识背景与技术专长,富于创新能力的能满足国际国内针灸事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使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创新性论文全程指导模式的步骤及方法

3.1 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创新论文写作的关键[3]

研究生是否具有创新素质是决定他们最终能否能写出创新性学位论文的重要条件。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知识、能力和人格。其具体表现为:①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敏感,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中获取各种信息,并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辨能力强,思维发散,勇于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善于提出新观点、新理论。③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既掌握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又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造诣,并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有较强的独立性。

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创新性素质的最好时期,这阶段的学生相对身心比较成熟,精力充沛,有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而且有强烈的实践欲望。在研究生入学后即可通过多种途径、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具体可通过各种方法,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创新的必要性,可围绕教学、科研开展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科研创新,如介绍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好经验,或邀请国内科技创新团队来介绍科研工作中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探究科学问题、启迪思想火花、开拓学术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还要营造创新氛围,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孕育创新的摇篮,通过对创新典型的表彰、宣传与奖励,创建一种以创新为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实现创新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除了理解教科书及论文著作中所说途径外,对他们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的思考方式向四处扩散,探求不同的、特异的答案,进行扩散性思维方式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勤学习、多思考,增加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情感,创新情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投身于科研创新事业的热情,就无所谓科研创新。注重培养研究生敢于创新的个性。科研创新需要恒心和毅力,更独立自主的意识。要勇于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要尊重权威,也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勇于标新立异。

3.2 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为创新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文理渗透,着力培育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力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宽广与精深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问题与方法相结合。课程设置本着科学、规范,有较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必要的文献,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开阔视野探求知识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程,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培养,重视创造性人格的锻炼。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壁垒,加大选修课所占比例。如增加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树立团队意识。研究生只有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才能够充分借鉴相关领域内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并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操作方法、仪器使用、临床病例分析等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

3.3 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

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注入式教学,把演绎法与归纳法结合起来。提倡采用研讨式、答疑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从社会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尤其在临床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采用启发式、讲座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研究生个人也应该自觉参与临床实践,要多接触临床,多了解实际,多思考临床中的种种问题。改革课程考核形式:使考核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提交学习心得体会、阶段总结报告、开展小组学习讨论、课题设计、综述撰写等,并由导师与学生共同评分[4]。

4 在创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中加大培养力度

4.1 在选题中强化创新理念

提高论文的创新水平,关键是要抓好选题。选题必须有充足的资料检索依据和充分的学科调查基础。博士生的论文一般应以探索学科前沿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为主,或在科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中选题,这是保证论文创新性的关键。硕士论文应尽可能与临床实践、应用基础研究或新技术推广紧密结合。教师的指导是提高论文创新水平的重要保证,为确保指导的到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尽可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挂钩,成为指导教师科研选题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者是导师多年来科研课题的延伸。要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导师本人应对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结合学科本身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应是教学与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本人的特长,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主攻目标。在选题中导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鼓励在选题中进行讨论,讨论中通过不同思维间的碰撞进一步激发起同学们的创新欲望。

4.2 鼓励研究生在科研设计与实践中大胆创新[5]

4.2.1 要求低年级的研究生空余时间多参加高年级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协助完成从查阅文献、选题、课题设计、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的全程科研能力基本训练,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的原始创新工作,允许实验的失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4.2.2 鼓励研究生撰写标书,一些标书尤其是部级标书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等标书申请模板一般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在撰写标书的过程中,研究生可积极与相关学科领域导师和研究生交流,激发思维,同时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学科相关动态。因此鼓励他们撰写标书对提高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2.3 培养科研动手能力,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积极学习并参与高年级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3 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创新性成果[6]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首先指导研究生学会医学论文写作的格式与方法,这是写出高水平论文的基本要求,研究生需不断练习来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其次,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科研数据统计分析,按照实验指标、统计项目以及论文写作需要来整理和分析资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跟踪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对比分析,做出科学的理论解释,并提出与众不同的创新观点。提出解释性创新、方法性创新、思想性创新等。最后按照完整的科研论文的一般写作格式规范的完成论文撰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前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设想针灸推拿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全程式创新论文指导模式和方案可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①从入学开始就进行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智慧激励。②制订突出个性发展的灵活多变的培养计划。③探索具有扎实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及多维立体知识结构的课程设置的改革。④以专业导师指导为主的、摸索出具有交叉学科领域教师参与的协同培养模式。⑤通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智慧激励、创新实践参与、创新设计构想、创新论文写作等环节最终培养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臧兴兵,赖小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2] 鲁峰.关于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9,(2):7-8.

[3] 刘清芳.医学生自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0):1056-1057.

[4] 裴劲松.面向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50-52.

[5] 林江.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教学实践谈开[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43-145.

[6] 杨继成,陈艳春.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6, 29(5):400-402.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一、药学类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的必要性研究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要求研究生不但要学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好,而且还要在毕业前必须有在正规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笔者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从接触到的大量药学研究生论文中发现,很多研究生作者尤其是初次投稿的作者,所投的稿件内容不严谨、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达不到出版要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出研究生的写作素养偏低,写作知识匮乏。

(一)缺乏严谨性,表述前后矛盾一些研究生作者所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归其原因为缺乏严谨治学、认真细致的态度。其具体表现有:(1)有些研究生作者直接套用他人的论文结构,草率地完成论文的撰写。编辑在改稿时发现有些研究生作者的论文结构很雷同,作者只是简单地修改一些试验数据,文字叙述部分完全照搬照抄,以至于文字复制比非常高,这显然不会被录用。(2)对参考文献中他人得出的试验数据不能仔细研究、反复推敲,盲目照搬(实际上某些照搬来的内容是错误的),缺少科研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3)对试验中得出的数据不认真核对,数据表述前后矛盾,使人对其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产生怀疑。(4)对编辑所提出的论文撰写方面的意见不仔细阅读,敷衍了事或者根本不予理睬,使其稿件常常进行多次修改,从而延误了发表时间。

(二)缺乏规范性,论文条理不清许多研究生在初次投稿时,因缺少期刊所要求的基本项目或是缺少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素,而在初审阶段就被编辑退稿。有些研究生作者的论文层次不分明,详略不得当,该重点交待的没有说清楚,该简单介绍的而又用较长篇幅来叙述。如文章摘要缺乏四要素,写的过繁或是过简,无法正确而简洁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又比如,文章的前言部分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一些基础知识,而对于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只字未提。再比如,结果部分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具体的实验数据,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图表。结论部分没有正确而客观地评价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而只是对结果妄加推测,妄下结论;讨论部分更是缺乏新意,缺少作者自身的认识和判断,只是单纯地重复结果或是罗列一些文献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另外,由于研究生作者不熟悉国家标准,对于文中出现的量和单位,图和表格,表示各种意义符号的正斜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等随意撰写,没有章法,根本不符合编辑出版的要求。有时编辑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对不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小问题进行判断和甄别,如分子生物学中限制性内切酶的名称的编排相当混乱,正斜体、字母大小写不分,误把罗马数字排成英文字母。

(三)缺乏科学性,体现不出专业特点科学性是评价科研质量及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1]如果科研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那么试验研究的结果就不具有意义。有的研究生作者的论文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体现不出专业特点。例如:有关药物分析试验的论文,由于药物分析研究是采用某种方法或技术研究药品的质量,是一门方法学研究。但在药物的含量测定试验中缺乏相应的方法学考察,或是方法学写得很笼统,直接给出测定结果,这显然缺乏可信度。因此,药物分析试验必须对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在中成药的多组分含量测定中,为排除多味药物或是制剂辅料对测定的干扰,必须设立阴性对照试验。但在药分论文中,缺少阴性对照的现象并不少见。有关药理试验的论文,经常出现试验分组不合理、试验动物或试验动物数量选择不当、阳性对照药选择不当等问题,使设计出的试验和得出的试验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药学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意义

只有通过教学,使研究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与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科学思维,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加自如地将研究工作中的发现或科研成果展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更为以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通过撰写科技论文,可以培养研究生作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多都是导师承担的国家课题,这不仅需要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案、合理的试验方法,更需要有创新的科研思维,从而得到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生作者正是通过反复地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文章,从而使其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思维更加敏捷和清晰。

(二)提高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是不开设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的,因此,大部分研究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很多研究生作者通过导师的指导或是查阅相关文献完成论文的写作,有的研究生作者还套用前人的论文结构草草地完成论文的撰写,以至于经常会出现论文内容前后矛盾,数据不一致等现象。因此,开设研究生论文写作课,可以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若想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内容必须要创新。创新是一篇论文的价值所在。很多研究生不懂在论文里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只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或是罗列一些文献的相关内容,没有加工,没有整合自己的观点,不懂科研创新。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注重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提高研究生诚实守信能力近年来,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究其原因是制度缺失,学术浮躁造成的。学术造假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因此,从源头起,也就是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就需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高校应当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3]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研究生在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论文一稿多投,论文署名中“搭便车”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通过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使研究生了解到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需承担的后果及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让研究生不仅真诚地信服、接受并遵守学术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能够自觉地将学术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到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中去。

三、药学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讲授的内容

科技论文写作课讲授的内容应根据其自身属性从两个方面考虑:[4]一是科技论文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撰写科技论文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做到信息准确、数据可靠、方法可重复、结论客观,切忌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要准确、恰当地进行表述。二是科技论文的规范性与可读性。如在文章结构上应层次清晰,在文字表达上应语言准确,在编辑出版方面应规范图表、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献著录等,使论文书写规范,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一)总体部分具体讲授的内容如下:(1)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科技论文是学术交流、文化传承、促进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要让研究生作者意识到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清楚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才有助于研究生们学会并写出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论文。(2)科技论文写作的步骤和具体要求。了解科技论文的常见类型,掌握科技论文写作前应做哪些准备,如实验记录必须完整、准确。(3)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书写要求。介绍科技论文写作包括哪几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的格式、内容及注意事项。(4)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介绍一些常用且较有影响力的文献数据库,并具体介绍其检索方法和功能使用。(5)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关系。只有合理的实验设计,创新的实验思维,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而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又有助于培养科研创新的思维。(6)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发表相关的法律法规。(7)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指导研究生作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学会判断所投期刊对作者稿件的倾向性和录用几率,在投稿前应多了解所投期刊的栏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录用率。

(二)专题部分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分别对各学科如药剂、药化、药分、药理、临床药学、生物药学等专业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每个专业学科可分别就如何撰写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论文进行课程的安排。目前科技论文走向国际化,很多药学研究生都在积极地发表英文论文,结合当前形势,可以讲授如何撰写英文论文,以及请相关专业并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谈如何发表SCI论文。综上所述,药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高校药学专业科研成果的传播。研究生通过试验得到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科技期刊这一平台展示出来,科技论文质量的好坏,写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论文是否可以顺利发表,因此,有针对性地在药学研究生中开展科技论文写作课,尤为必要。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 原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118-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该教学法将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题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计算机等工科教学中广泛应用,而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改变传统“讲授例文”的公式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相互协作和综合实践三大能力。

一、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新的教法与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从实践中理解知识,从实践中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主动构建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等心智活动的学习体系。

体育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掌握具体的科研方法,并且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得出新的研究结论,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体育科研论文的前提是客观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科研论文写作教学,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工具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已成为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将课堂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协作的动态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相关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论证和实践运用,实现获取知识、得出成果的科研知识构建过程。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

三、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鲜明突出的科研主题原则

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有定位准确、主题鲜明的科研主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围绕科研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结构,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要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科研内容,设计明确具体的论文主题,设计的任务主题要紧扣学生真实的学习实践,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从科研论文主题的确定,到论文架构层次的谋篇,从论点论据的提炼,论证资料的选择到论文步骤的制定,做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灵感激发落实到独到的视角、深邃有力的论证、翔实丰富的材料表现以及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成果上来。通过从小到大,由点及面,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应用后自主创新,训练主题突出、论据确凿、论证有理、结论新颖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二)储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原则

扎实、充分、储备丰厚的理论知识是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任务设计的重要一环。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事项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进行分解,量化成一个个具体微观的“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炼概括知识重点的目的。科研论文主题确定之后,学生结合生活化、情景化的“子任务”,以科研论文的论点为核心,进行有价值的论证材料储备与选择。对理论素材进行选择分类,分清哪些是直接论证的论据,那些是间接论证的论据,让原本抽象、枯燥的科研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显现出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以往学习过的理论概念、知识点,以此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三)强化实际操作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远非一般文体写作技巧的讲解,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具有实事求是、立异创新的科学性。从谋篇布局到完成文稿,必须按照规范的结构模式进行,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多门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方法。论文所反映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向社会传播并被认可,取决于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既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体育科研论文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走出空洞的概念积累和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加大实际操作的实践比重,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才能逐渐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科研论文写作前的资料搜寻、引用文献的词条检索、规范标题的启发借鉴、图表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凭借电脑、多媒体等手段来实现。这种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四)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原则

体育科研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决定了课堂教学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从科研论文的主题、序论、本论到结论,步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根据各阶段的知识点与难易度,确定不同的学习层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分类设计不同难易度、不同水准的目标任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高低,反应速度有快慢,性格存在差异,故而教师要立足这些特点,因人制宜,分类分层施教,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倾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和多元思维能力,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实效

(一)情境创设确保了教学目标实现

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无疑有它相对枯燥的一面,这是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此前,学生之所以感觉乏味厌学,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讲解,始终不变的是泛泛说教模式的重复。这种“上讲下听”框定了学生僵化的线性思维,往往是教师课堂投入多,学生理解收获少,造成学生对体育科研论文的理解是平面的、静止的、片面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完成的科研论文是“千稿一面”。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教师联系实际创设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如同“真实再现”的真实场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思维。这种真实性高、贴近性强的情景刺激,使学生的智力和意志得到挑战,学生带任务进入课堂,过去的静态听讲变成了动态的协作探究,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循循善诱的启发下,逐步得以实现。

(二)任务驱动法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引入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自由度相对扩大,教师的管束力在形式上“减小”,这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改革,带来的是学生认识、发现、解决、处理问题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根据教师的任务设计,学生在准备科研论文材料的选择中,学会了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概括,在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推理判断中,摒弃了传统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在实地调研中走出课堂的学生,发现社会是复杂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概念背诵,也不是公式化的材料堆砌,而是构思精密、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论证透彻的创新过程。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学习思想、灵活的探索方式的前提下,抓住并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掌握知识、分析研讨、自主拓展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进而在掌握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技能的同时,举一反三地总结获取高效能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开放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优点在于,同一课堂可以立足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例如,学生在获取写作素材之后,如何选择、消化、吸收、提炼表现主题的素材精华,通过分组整理、分析讨论、统计汇总等,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种有分有合的开放式学习,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集体的“大我”,在相互合作、意见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进行多样化的探讨合作,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能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层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催生学习激情、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协作能力的目的。

五、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任务设计切忌以“偏”代“全”

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过程,课堂任务设计中的“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效力”。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突出教学目标,融入实践,使其新颖、富有吸引力。但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以偏代全,任务片面化,缺乏可操作性,将任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忽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素养。二是任务统一化,缺乏个体差异性,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所有学生设计同一起点的任务。三是任务设计简单化。简单化的任务远离学生的现实,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所做的课件是不同程度的“课本搬家”,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既要增强针对性,又要处理好难易度、详略度的总体把握以及重点、难点的科学安排。

(二)师生之间要“主”“辅”兼顾

如果说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重“主”轻“辅”。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有的教师对“学生为主体”理解偏颇,在教学中起组织、控制的“主导”作用受到淡化和削弱。有的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了组织、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致使在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应当说,角色转变后的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任务更加艰巨。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并对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三)任务评价要“零”“总”结合。

教师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评价分为过程的“零评”和完成任务后的“总评”。通过“零评”,教师能够检查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例如,学生准备的论证材料如果泛泛一般,确定的论点司空见惯,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指出并调整,学生据此形成的论文就会论证无力、论点雷同。“总评”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价,“总评”不是简单的答案讲解,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该作出点评,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作出检测,及时找出陷缺。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零碎的“零评”,可以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释疑解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作用不可低估。应将学习过程“零评”与结果的“总评”结合起来,正确处理“零”与“总”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正面肯定为主,以欣赏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正面评价,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延伸与拓展。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使学生从填鸭式被动学习向探究式自主学习转变,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一旦学生在课堂失去了组织、引导、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面临的职责、任务和挑战将比过去更加艰重,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实践动手为重点,逐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振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实践――以“调查报告”写作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张 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6)

【课题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育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优化与创新研究(2012JGB289)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论文写作》 课堂教学 课程设置原则 授课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科研能力当做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写学术论文存在诸如不重视、不会写等问题。这说明写作论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写作技能,并最终踏上专业研究之路。鉴于此,《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就是必然的,这是一门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为目标的课程。那么,如何充分实现《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呢?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文写作》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需要具备如下要素:专业观点明确、学术规范科学、语言表达清晰;学术论文作者要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训练也需着眼于如上几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写作》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授课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体现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是因为《论文写作》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写作论文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因此在学习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方位参与。写作论文有若干个环节,包括形成科研意识、提炼学术观点、构思论文内容、完成论文写作,等等,[1]每一个环节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论文写作》课程需要比其他课程更严格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和方式有很多,我采用较多的是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在学生中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安排辅导内容。

比如在开课之初,就要开展对学生科研意识的调查,请学生讨论怎样看待科研,是否愿意写论文。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觉得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做科研还太早,写出来的论文水平太低,不具备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在没有自觉科研意识的情况下,学生上《论文写作》课时无心听讲,被要求写论文就胡乱应付,论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解决了大学生必须写论文的思想问题后,还要开展学生科研方向的调查,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科研小组,鼓励科研小组围绕研究方向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甚至模拟学术会议,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写作论文。当学生写论文时,要求学生按照“阶段”写作,包括完成开题报告、研究综述、论文初稿等。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写作论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千锤百炼,亲自动笔练习。因此,《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论文概念、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资料查找、论文构思等理论性的课堂讲授,又必须强制学生动笔写作。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经常写课程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往往是临近期末为得学分而写,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就难以完成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课程在讲解写作论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按照“程序”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个程序是被分解了的写作过程,具体有选题、开题、查资料、写综述、完成论文,等等[2],这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科研的过程,相信经过了这些过程,学生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这样的论文观点可能会陈旧些,文笔也会稚嫩些,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和科研方式。

(三)方法性和知识性并重。写作论文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外,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视角。因此,《论文写作》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既有如何写作论文的专业知识,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最新学术信息。[3]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是研究的灵魂。[4]一篇论文若无新意,若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那么这篇论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正因为此,写作论文和读书、查资料、思考紧密相关。学术论文是作者对某一课题长期积累、潜心研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科学结论。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少,其优势是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其劣势是积累较少,学术敏锐性不够。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影响论文的质量,造成选题陈旧、论文难出新意等。针对此,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特别加入最新学术信息等内容,专门为学生介绍研究热点、最新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尽快掌握学术前沿,为其选题、查资料提供方便。

以上介绍的几种《论文写作》课程设置原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研究的成果。以其为指导,我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时,将授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史学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史学前沿信息的介绍、学生写作论文的评阅。这三个部分互相穿插,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通过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对何为论文、如何写论文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方式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课程设置之外,和授课方式也息息相关。《论文写作》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其内容理解起来容易,操作时难;往往出现学生听课时觉得简单,写论文时却无从下笔的情况。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除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之外,别无良方。为此,在授课方式上,除了常规教学之外,《论文写作》课程还特别适用如下几种授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授课方式,这一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发挥能动性,但是倘若选题不好,组织不当,讨论法容易流于形式。《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写论文,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想,解决他们之难,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是首要的。而讨论法恰恰最适合充分暴露群体思想、促进群体思考。

在《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论文、专题供同学讨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理论上讲了很多次什么是论文,论文应怎样写,规范论文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听后就忘记了。但倘若围绕一篇学术论文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论文自己进行文本分析,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在专题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各自掌握资料的交流,将使问题越辩越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模拟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模拟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游戏性、客观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很具吸引力,能让学生格外投入,对促进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5]

《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从能力上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从实际上看,有利于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为顺利毕业做准备。因此,《论文写作》课程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可以模拟毕业论文答辩、开展学术会议等场景为授课内容,进行模拟法教学。比如模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首先组织同学分成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将教室布置成答辩现场,由答辩委员会现场提问,答辩者即时答辩,最终由答辩委员会判定答辩者能否开题,或评定论文等级。再比如,还可以模拟学术会议的召开。先设置主题,由同学提交论文或论文提纲;分组讨论时由讨论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其他人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并会议讨论。从实践看来,模拟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了某些学术活动,为将来毕业论文的答辩和参加真正的学术会议做好了准备。

(三)“一主多辅”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进行,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鉴于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特点,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主多辅”式教学法。

所谓“一主多辅”式教学法,是指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以一个老师为主,负责讲授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全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实践;在课程的进行中适时邀请其他专业方向的老师进行专业授课,讲授本方向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之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学生写作论文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但各学科的专业方向有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也千差万别。因此,其选题涉及面特别广。在各科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全职”教师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授课时,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师资资源,邀请多个老师共同授课。同时,不同老师的研究思路、学术历程各不相同,对同学们的启发也就各种各样。

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在担任《史学论文写作》的主讲老师时,每次都特意邀请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方向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堂辅导,讲解本方向的学术前沿、研究现状。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丰富了课堂,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上所列的授课方式并不完全是我初创,也不是只适合《论文写作》课程,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的结果,因为其行之有效而希望能抛砖引玉。实际上,任何一种授课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有需要,就应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但这一目标只是显性的、浅层次的,蕴含其中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或研究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若只会被动地学习而不知道主动研究,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高等院校开设《论文写作》课程,高校教育者认真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增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都有莫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伟,黄慧芳.高教研究论文写作六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1):99-102.

[2]孙炜.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24-25.

[3]唐美灵,赵荣从.论文写作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9增刊,(1):178-181.

[4]苟德培.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性思维[J].文学教育,2008,(1):153.

[5]李楚群.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129-131.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面对当前的人才需求现状,各个医学院校纷纷调整其对医学生的培养策略,出台各种各样的培养手段。而我院也把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工作逐渐开展,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本人有幸参与了部分学生的科研工作的带教工作,从中受益良多,也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把这些体会作个总结吧。

一、应将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保证课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与科研的学生大多数为1、2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朝气蓬勃、敢于求新,科研思路广阔,但由于现有知识水平所限,难以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学生尚未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技能,无法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难以保证课题的创新性及价值性;学生课外科研的经费由学院资助,一般是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的。实验动物、实验试剂、实验器械以及资料查阅和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如果学生的研究方向与教研室和老师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与老师一起做课题,学生可以利用老师的部分经费,从而解决学生的经费不足,同时,老师也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就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并且,就算学生最终没有进行完科研,老师也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从而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另外,老师的科研项目具较强的可行性,无论从理论基础、实验设备还是实验经验上,都能给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应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

让学生从查阅文献——写小综述——立题——设计小实验——完成实验操作——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全过程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训练3。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老师对学生科研加强引导和启蒙,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应在科研开展的前期工作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在科研工作开展时结合实际系统地对相关实验能力进行培养等。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比如,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以及麻醉、注射和动脉插管等动物实验技术,这些知识基本上都要到高年级才讲授;另外,细胞培养技术、实验动物学以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知识可能在本科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针对本科生所有的这些不足,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的时候,老师就要加强引导。可以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论文,阅读实验动物学、细胞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实验仪器,以及清楚清洗、消毒和试剂的配制等实验流程。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科研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对于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来说,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主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科生进行科研最主要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外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协作精神、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实验过程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还要做好实验记录,老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能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实验。对于学生科研来说,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及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关系

医学生学习负担繁重,时间比较紧。但如果处理得适当,两者可相互补充。毕竟,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本科生最主要的任务,而科研只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加强,是一种补充手段。由于学生平时学习较忙,学生科研多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的。另外,考试、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都会与科研的时间发生冲突。而比如动物饲养、试剂配制、仪器清洗和实验操作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在时间的协调方面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其次,引导学生适当控制开展科研的进度,按计划完成相应的实验阶段,并且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有条理、有阶段地顺利完成最终的科研工作。

五、加强对学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资金较少,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比如实验动物、试剂、某些仪器设备及等都需要经费支出。因此,在学生的研究课题与老师的相一致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资金纳入老师的科研基金中统一进行管理,使资金能最合理利用。

由于教研室的人力物力有限,而学生科研组较多,因此协调和管理好各个学生科研组就显得非常必要。应当控制科研组的人员结构的数量,每组以3-4人为宜。同时,要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节约使用水电及实验药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医学博士研究生,作为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创造性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就是要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批判性思想方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然而,创造性、创新能力并非少数天才任务的品质,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能[1]。因此,作为医学博士研究生,如何通过改善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将自己塑造为锐意开拓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1 塑造创新人格

毫无疑问,做好任何一种事业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参与,这与其说是一种气质品格,不如说是人格的力量。只有在独立人格的力量基础之上产生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是创造性的。塑造研究生的创新人格,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医学博士生,经过了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在医学临床和科研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毋庸置疑具有较好智力素质,也将肩负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向前发展的重任。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医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不令人满意。而所有具有开拓意识、事业取得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有骄人的业绩,是与他们过人的个人素质分不开的。因此要提高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其科研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博士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献身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教育应成为博士生的必修课,教育博士生要正确处理科学和名利之间的关系,课题的参与者和论文的署名者,首先应为责任的象征,其次才是荣誉。个人名利的获得,必须严守职业道德规范,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获得。创新成果的产生,必须在求实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试验设计和严格的试验操作。

2 激发创新思维

当今世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际就是科技创新性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科研活动的灵魂,创新思维是产生创新的原动力,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得到生动内容,即直觉思维形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包括联想、想象、逆向思维、逻辑推理等抽象的思维形式,对事物及其发展做出不同于寻常的分析判断。创新思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天才的人物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注意学习、长期培养才能形成[2]。

对于医学博士来说,培养创新思维,应注重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和想像性思维品质的训练,要从学习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和习惯的影响,对已知或未知的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提高自己的见解开始。同时培养思维的敏感性,对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学术前沿和动态保持敏锐的观察,细心学习积累这些新鲜事物产生物质和思想背景,以及使这些事物得以产生的思维上和实践上的方法,为日后的创造性科研活动做准备。另外,在教学上也应灌输创新的思想,培养创新学习、创新思考、创新实践氛围。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科研的实验设计、实施、结果的总结以及合理的解释和论文组织及发表的过程。而且,在之前,一切创新都无法体现。无论是低水平重复,还是高水平重复,都是重复别人的工作,其论文均无任何“创新”可言,其学术价值也不会很高。因此,要求医学博士生要有勇气去突破,要敢于想,敢于闯,敢于实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将创新的意识落实到科研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学校方面也应积极培养孵育创新的机制。

3 开展创新行动

3.1 培养博士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科技情报资料反映了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是科学工作者了解同行工作的窗口,也是确定课题方向的重要依据。博士研究生通过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阅读,可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动态,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萌发新见解。随着目前信息情报获取手段的增多,使得研究生很容易获得大量丰富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因此,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指出[3],研究生不能像蚂蚁一样只是简单的收集,也不应像蜘蛛只会构筑资料网,而是应像蜜蜂那样,对所收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提供基础。

3.2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在课程学习阶段,应侧重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拓宽知识面,充实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基础。有必要举办科研与创新方法讲座,使博士生掌握科研和创新的特点,还可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其创新经历和科研体会等方式,再现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或发明的背景、思维起点、灵感的诱发点等,使博士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其成功经验和创新体会[4]。在科研论文阶段,应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请有关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创新性论证,由专家组对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保证学位论文有一个创新性的高起点。此外,从研究生管理的角度看,还应结合校院的实际,建立有效的激励创新的机制,通过严格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调动博士生的创新主动性。

3.3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博士研究生虽然已经接受了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但硕士阶段的科研实践相对简单、单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缺乏科研实践经验和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及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还有的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暴露出基础理论薄弱、专业知识狭窄、学术观点陈旧、语言表达不清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应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应加强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实践包括实验研究和学术实践。在实验研究中研究生应掌握对新的实验技术或方法的实施和检验,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对比试验或预实验,掌握对实验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对实验数据以及现象进行比较、综合、抽象等思维加工。研究生的学术实践包括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查阅文献资料、举办专题讨论、撰写论文等。这些环节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强化训练。

[1] 唐魁玉,白淑英.网络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35.

[2] 梁志坚.浅谈医学博士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S1:29.

[3] 丁英宏,胡玉峰.试论加强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1.

[4] 刘国伟,卢光兆.重视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J].医院管理杂志,2003,2:145.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科研能力培养;医学生

作为现代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对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难以适应当今医学事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而且要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有创新思维的科研工作者。因此,以何种方式启蒙医学生的科研思维是我校一直关注的教学改革内容。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引进PBL教学法,如中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1-4]。目前,PBL教学法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实践证明,在临床医学生教育的初期,在传统授课基础上融入PBL教学理念,联合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1]。而刘本荣[2]等从科研思维培养的角度,论述了我国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及PBL教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开发科研思路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探讨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生科研素养中的作用,笔者借着我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活动的契机,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比较研究,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本科生1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大三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人,均为3名男生和2名女生,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0.8岁。两组学生的成绩、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每组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和论文写作。

1.2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即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讲解研究相关的知识背景及要研究的关键问题,给出研究方案的设计流程,讲解每个步骤实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示教,调查表格由教师设计并直接发给学生。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在进行研究前要求每位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并完成一篇综述,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和流程,及调查表格。每学生都要对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阐述,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格,供其他同学讨论。教师对每个方案和调查表格做专业的分析和评价,推举出最优的方案和调查表格。

考核项目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论文评分。考试内容为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的知识背景,共70道题,60道为客观题,10道为主观题。考试时间为1h,分数为100分,两组学生考试时间,内容完全相同。论文评分采用5级记分制评定。标准为:5.优秀: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结论正确,并且有一定创见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栏目齐全,书写工整。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规范,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4.良好: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栏目齐全,书写工整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规范,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3.中等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规范,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2及格: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书写比较工整。论文写作格式基本规范,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基本规范,基本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1.不及格:论文中,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文中使用的概念有不正确之处,栏目不齐全,书写不工整。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不规范,不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理论知识考试评分采用100分制,论文评分用5-1代表从优秀到不及格。两组成绩的平均分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成绩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 方法。设P

2 结果

见表1。

两组考核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考试成绩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BL组的论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相对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更适用于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

科研素质培养是指对提高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应变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运用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①PBL教学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质疑精神是驱动知识创新的"原动力"。在进行科研活动中,学生们会遇到很多课本上没有解答的问题和疑惑,这促使他们到课外去寻找答案和帮助,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书籍文献,可以找长辈或老师咨询,这些途径使他们走出课堂,离开书本,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利用外界资源,文献检索,找到解决问题发方法。而传统的LBL教学法则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学校内,求助对象局限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缺少思想火花的碰撞,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很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切听从教师指示,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开发,是其局限性。②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阐述研究方案和论文答辩时,会要求本科生以幻灯片的形式对自己科研项目进行汇报。这会促使他们去学习幻灯片的制作,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学习准备演讲稿,设计内容大纲,这些过程都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③PBL教学结合团队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科研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强调团队合作,有效分工,能使学生们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法所缺乏的,也是PBL教学模式成功的基础。

但是,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也有其局限性。原因有①专业知识不足。科研活动是在一定基础之上对特定的领域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必然需要备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大三的医学生虽然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刚刚开始学习临床课程的他们,要从事专业性极强的医学研究还为时过早。②研究态度不认真,缺乏耐心。科研研究必须要具有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医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外界诱惑多,难免会出现分心、厌倦、畏难的情绪,仅凭一腔热情很难长久的坚持科研工作,个别会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部分医学院校尝试给医学本科生开始"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可开设成为一门新的课程[3]。

因此,建议①医学本科生以立足于基础为主,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了解科研思路,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为目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标准不宜太高,这样,对学生的课业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更易于施行和切合实际。②研究项目不宜太大,复杂,可以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小范围的调查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及药物疗效对比研究。③以科研小组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共同协作能力。

3.2在采用PBL教学法指导科研实践,指导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师生间的沟通很重要。

PBL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或辅导者,起指引、纠正、和帮助的作用。指导教师一般都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老师担任,因此他的教学态度、作风、对学生的责任心对初次接触科研的学生影响很大,甚至会持续多年。教师应该以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从写综述、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调查表格、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幻灯片制作每一步都参与,督促学术严格按照研究设计的步骤进行,不允许打折、将就、替代,不纵容不正当的学术之风,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扎实、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此外,由于指导过程是在课题外进行,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增多,可以放下架子,敞开胸襟,平等交流,接纳学生的求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与教师及时讨论、交流,创新思想不会受到遏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科研兴趣的培养。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尝试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建议从大一开始实施全程导师负责制,使学生较早接触科研工作,有利于保证科研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4]。研究表明,临床实习期间,PBL教学结合导师制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导师起到引导、指点和把关作用,能够长久保持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培养有效的科研能力[5]。

3.3 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PBL教学较传统教学法无明显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PBL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原因可能是传统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课本理论,而PBL法要求学生自己学习、归纳、总结,知识掌握的水平取决与学生的自学能力,耗时也较长,从这方面来说,传统教学法亦有其优越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基础理论考试、综合分析题等考试成绩;P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能力的长期影响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因而需要教师不间断的采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授课,特别是对毕业后临床工作的学生要加大对其进行PBL模式的学习指导,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主动用批判性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6]。

综上所述,医学是个日新月异的学科,每天都有新知识、新进展出现,现代医学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医学生在积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学生与时俱进,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而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尚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国内许多教育学者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提出多种新学教学模式,包括多元教学法等[10]。实践证明,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就问,运用的科学的手段寻求问题的答案,不迷信传统和权威,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有利于培养研究型的医学人才[7-9]。

参考文献:

[1] 罗碧辉,陈倩,黄君瑶等.临床医学教育初期适宜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西北医学教育.[J] 2012,20(1):184-186

[2] 刘本荣,熊玉娟. PBL教学也许是解决我国大学生科研思路欠缺的良方. 临床医学工程[J].2012,19(7):1206-1208

[3] 梁瑛琦,金可可,宋张. 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在医学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3):5-6

[4] 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既改革措施探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373-375

[5] 崔丽君,魏雪梅,冯鹤媛. PBL与导师制教学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杂志[J] 2009,24(14):79-81

[6] 张锦,罗盛,李伟. 本科医学教育PBL教学漠式长短期效果的系统评价[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25(4):460-463

[7] 阮玉婷,田京。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PBL与TBL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2,20(3):485-487

[8] 刘印,田京. 以科研主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0(2):56-57

[9] 祖雅琼,崔壮,马骏. 医学研究生PBL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2,29(1):56-59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师范类本科生 创新意识 学术交流 科研能力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12-02

教育教学一直被公认为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的大事情。而本科教学毋庸置疑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科师范生是这个系统得以良性循环和发展的血脉,他们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研究素养、学术成果、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下一个阶段学生和教师角色身份转换之后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从一定程度上讲,数学专业师范生有较强的理性逻辑,但感性思维稍有逊色,但无论是科研研究还是教育教学这两种思维模式都是不可偏废的。再者,我国对于科研素养的培养一直着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生的科研在高校中尤其是地方高校中的实施并不到位。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实验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已不单单是口号,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战略。在《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本科教学不仅仅是系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对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鉴于以上对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 从一般理性思维到创新思维的提升

一直以来,理工科学生都给人一种“闷头搞学术”的形象,而数学专业又因其学科特点对于严谨性、数理逻辑的要求又特别高。而事实上,科研本身也需要感性思维,有时变换一种思维的角度和方法,或许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因此,在整个科研研究的过程中,应适当注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维,可以借鉴“头脑风暴”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理念。头脑风暴会议多用在广告策划、团队创意、节目策划中,整个团队针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可以借助他人的点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屡试不爽的团队合作的创意方法。现今,很多公司招聘面试环节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与头脑风暴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也可以窥见用人单位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在数学教学科研过程中,也可以引入这一方法,一则可以活跃团队气氛,使团队关系更加融洽;二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在理性逻辑构建的同时,多元思维不断交叉融合,强化创新意识;再者学术大家谈,学术气氛不再刻板,敢于直抒胸臆,有助于产生和优化学术成果。同时头脑风暴除了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外,还会加强语言逻辑、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对师范类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素质、素养。

二 以多学科交流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交流、沟通、融合、组合、拼贴,这些词汇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关注。对于师范生来讲,综合和全面相比其他学生就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现如今,这种交叉已不局限于国内,不局限于相关领域,很多之前很难联系起来的学科如医学和设计等学科也积极交叉融合。数学的很多理论以及模型同样可以运用在其他的学科和领域中。

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改变由一个老师一直从事一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请不同学科领域或者从事该领域的一线人员参与到相关内容的讲解中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内容的授课。开设一些选修大课,让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齐聚一堂,这样既能学到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也能在整体的学环境中接触各类不同专业的同学,真正把学术交流落到实处。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沙龙,邀请外界名流、跨学院学科的教授、相关领域的达人、本校的专家、获奖的学生等和同学们共同交流,把培养复合人才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 把研究生科研活动与本科生学习相结合

一些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就开始把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提上日程,相比而言,即便时至今日我国本科生科研的口号还是大于实际。究其原因,有几点现状不容忽视,譬如现今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比例有所提高,有些着重研究的高校,其招收人次竟与本科生齐同。因此相对有限的科研活动对本科生来讲自然望尘莫及。从学长学姐,师兄师姐的称谓就不难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甚浅,自然地分成两个团队,虽然这两个团队之间存在着学术梯度,但也可以根据各自特性进行分工合作,切实提高本科生科研素养。如今,成绩、学分、考证成为多数本科生的关键词,在自我理念上,作为本科生群体本身就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无论是保研要素还是毕业评优其实都可以把科研的评价体系纳入其中,通过外在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们真正把科研项目重视起来。

同时在管理机制上,根据具体情况成立本科生科研研究小组,更进一步地与研究生合作,增强本科生的项目活动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把本科生研究生结合成一个链条和纽带,把本科生的实践任务与研究生的科研项目系统地连成一个整体,两者相生发展,互相渗透。另外还有一个瓶颈不容忽视,很多学校并无大量的项目资金供本科生参与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可以积极大胆地主动与某些企业、优秀校友取得联系,获取一些资金支持,再次把实践科研落到实处。数学师范类学生毕业即将走上的岗位就是中学教育,新课程的中学教育不断对数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从教书育人向教学研究双管齐下发展,有必要再次强调本科生科研实践的重要性。

四 使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活动正相关

近年来,对毕业论文的异议一直不绝于耳。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普遍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有些教师学者提出借鉴国外的教学管理模式,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的声音也频频传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考查考核高校本科生的想法本身无错,但仅靠取消毕业论文这一措施,笔者仍觉得有失偏颇。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来讲,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学成果、实现教学评估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正是由于多数学校及毕业生对科研的认识不够,到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选题难、具体的理论体系框架松散、研究能力差,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优质优量,所写论文的研究价值更是微乎其微。对此,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可以形成一个科研小组,把平时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统一起来。学生可以较早地参与到研究领域中来,把部分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精心撰写。

同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也出现了和指导老师沟通不到位,缺乏较为全面的文献论证,以及借鉴严重、无创意、无特色等诸多问题。因而,要从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师职权,尽量体现其科研价值和学生的创意思维。师范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出校门一道最后的学术考验,学生可以通过撰写一篇论文,多次沟通,反复修改,形成条理清晰的思路,并把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论证和总结,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

五 结束语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师,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师范类本科生是这个教育链条和系统的心肺,对其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势在必行。要通过多渠道、多领域、双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学科交叉与学术交流,实践科研并重,把优质的教育链条更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2]郭传杰.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 培育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2~35

科研思维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质量;文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42-02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源泉。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规定,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在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或与所学研究方向相同的论文,这项规定也成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自1998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的数量快速增加,至2013年在学研究生的人数已经达到179.4万人。 在研究生扩招和硬性规定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学术论文的数量在快速增加,但是学术论文却呈现出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本文对Q大学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进行调查,了解现状、明确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本文中所涉及的"研究生"专指全日制三年制在读硕士研究生,所统计的论文是指以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1.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的现状

1.1论文数量。本文对Q大学文科研究生关于"您现在已经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的问卷调查中,49.3%的文科研究生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50.7%的文科研究生还没有发表学术论文,这可能是因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中三年级的文科研究生所占比例较低,为27%(其余为二年级的文科研究生)。在已经发表文章的49.3%的文科研究生中,37.6%的发表了1至2篇,10%的发表了3至4篇,1.7%的发表了5篇以上。在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可知,女生的比例要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文科研究生中男生人数较少,导致调查对象男生的比例要低于女生。总体来说,文科研究生的数量较少。

1.2的期刊层次。针对"您的期刊层次"问题,本文只统计了目前已经的文科研究生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76.1%的文科研究生选择了普通期刊,16.5%的文科研究生选择了核心期刊,还有7.4%的文科研究生选择了其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文科研究生的期刊层次以普通期刊为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较少,由于核心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极高,且审稿周期都很长,所以文科研究生在其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

1.3途径。关于"您的途径"的问卷调查中,13.3%的文科研究生是靠论文的质量,30.3%的文科研究生是靠导师推荐,39.7%的文科研究生是靠给予版面费,16.7%的文科研究生选择中介。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研究生的主要途径是靠给予版面费。据笔者了解,不收取版面费的期刊对于投稿论文质量的要求非常高,80.9%的文科研究生是收取了版面费。

本文在对文科研究生学术的数量、期刊层次及途径的调查来看,文科研究生期刊层次不高,的途径以给予版面费为主,这就暴露出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仍有待加强,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2.1性质的原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传统文科已经分化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和稳定性,所以文科论文的创新性较小,创作高质量论文的难度较大。因为文科性质的限制,文科研究生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就需要丰富地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掌握学科前沿性理论,并进行努力地科研。这必然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给文科研究生提出了一个巨大地挑战。

目前,文科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大多数高校安排一年半的课程,文科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很难形成一个完整地、系统地理论框架,加之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课题研究的机会,缺乏科研素质、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只是在重复学者的观点、探讨的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创新性,造成其学术论文质量不高。

2.2文科研究生自身素质的原因

2.2.1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应该是:大量地阅读、积累知识、注意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进行调查、解决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撰写论文。但调查显示,文科研究生的在校学习状态相对轻松,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

关于"课余时间的用途"问题,调查显示,用于论文撰写或者查阅专业书籍资料的文科研究生占25%,用于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的占25%,用于备考资格证书、公务员考试的占10%,娱乐占36.7%,3.7%的选择了其他。调查数据表明,文科研究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更倾向于娱乐,忙于兼职活动和参加各种资格证考试,用于科研的时间过少。关于"学习计划的实施程度"问题,调查显示,36.7%的文科研究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实施,15%的制定学习计划但没有实施,28.3%未制定学习计划,20%的是根据专业课表学习。调查数据表明,文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48.3%的研究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文科研究生中也有29%的缺乏学习意志力,执行力较差,不能实施学习计划。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表明,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属于从容休闲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研究生阶段,自主学习是本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文科研究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无法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2.2.2自主阅读能力较弱。文科研究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是积累知识的途径,也是科学研究能力养成的一种重要手段。关于"您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问题的调查中,阅读时间为每天1小时之内的文科研究生为43.3%,阅读时间为1至2小时的为35%,阅读时间为2至3小时的为18.3%,阅读时间为3小时之上的为3.3%。调查结果说明,文科研究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太少,他们缺乏阅读的主动性。文科研究生只有通过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会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如果他们缺乏阅读主动性,知识储备量不足,学术论文缺乏理论性,学术论文质量就不高。

2.3文科研究生导师的原因。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学术论文质量不高,不仅受到研究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影响。

2.3.1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不足。关于"您的导师对您实际指导的频率"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研究生选择每周可以指导一次的为25%,每月可以指导一次的为47.3%,每学期可以指导一次的为21.7%,每学期指导不到一次的为5%。关于导师的指导方式,本文通过对文科研究生的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老师采取集体上课的方式进行指导,极少数导师会采用指导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关于"您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为多少人"的问题,调查结果为:44.7%的选择导师同时指导3至6人,28%选择7至10人,17.3%选择11至15人,10%的选择16至19人。中国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是1:6。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已高于这个比例,甚至有10%-20%的达到了15人以上。

从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式、指导频率以及实际指导人数三个方面的调查中,不难看出,研究生导师对文科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严重不足。导师指导力度不足,研究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素质,影响学术论文的质量。

2.3.2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研究生期间,课题研究是文科研究生思维、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研究生自身知识体系的手段。

关于"您参加您导师课题研究的次数"的问卷调查中,有62.7%的文科研究生选择了一次未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有34%的选择参与了一次,有3.3%的选择了参与了2次以上。关于"您参与学术交流会议的情况"的问卷调查中,31.3%的文科研究生选择愿意并参加过学术交流会议,51.7%的选择愿意但没有参加过,15%的选择不清楚,其他选择不愿意参加。针对这个问题,甚至有同学自己在问卷上写到"迫切希望参加"。可见:文科研究生十分渴望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交流会,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文科研究生缺少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会的机会,不利于其学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提高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对策

3.1开设专门适合文科研究生投稿的期刊。由于文科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和稳定性,文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很难写出一篇具有创新内容的文章,所以与理工、医学类等研究生同时向相同的期刊投稿,文科研究生就失去竞争力,这也是造成文科研究生投稿期刊层次不高的原因之一。针对这样情况,社会亟需为文科研究生开设专门的投稿期刊,让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可以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同时由于期刊收录文章的对象只是文科研究生的论文,所以期刊编辑更加专业,更了解文科论文的写作模式,能清楚地向投稿者说明来稿论文存在哪些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修改意见。文科研究生在不断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弥补了论文写作知识的空白,提高了论文写作的能力。社会开设专门接受文科研究生投稿的期刊,有利于加强文科研究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3.2提高文科研究生自身素质。文科研究生是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主体,文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对学术论文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为提高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那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主学习、阅读的能力,加强执行力度,蓄积知识,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期间,研究生学习时间的调配更加自主,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文科研究生就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首先,他们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是培养科研精神、科研能力,要摒弃功利性的目的,加强对专业知识系统地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视。其次,要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科研究生要争取机会多接触学科前沿性知识,接受更多新信息,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选择有益于学习研究的内容和方式,一步步深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再次,增加阅读量,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和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文科研究生不同于理工类研究生,理工类研究生除了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实验的方式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阅读是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思维最主要的途径。因此,文科研究生要增加阅读量,尤其是对经典书籍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来源,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

3.3加强导师的培养力度。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度,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些导师不能对研究生一一指导,降低了指导力度,不利于学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其科研能力。

导师可以通过制定阅读书录,检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方式,督促研究生去学习、积累知识。导师在开学之初就罗列出本专业和相邻专业所需读的书目,督促学生去阅读,并且要求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通过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有利于研究生将书本知识融汇成自己的知识。并且定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不同的思维相互交换。肖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了,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了,每人都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所以,读书交流会可以促进研究生相互学习。

导师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电子平台将重要的学术思想、论文撰写等知识分享给学生;老师和学生可以形成互动: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给予详细的回答。同时,导师通过电子平台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的精神、生活、学习的情况。这样沟通、交流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更加协调,增加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让导师对研究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有助于导师针对不同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上指导,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3.4加大高校的控制、监督作用。为提高文科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高等学校要加大对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控制作用,将师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加大对导师指导研究生指导力度的监督作用。

师生比例失衡,研究生导师实际指导的人数过多,不利于研究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所以,高等学校要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充分考虑本校每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力量,避免盲目扩大文科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高校要将师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有利于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兴趣,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且对于学校整体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采取"放养式"管理,对研究生指导力度、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足,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导师指导的监督作用不够,所以学校应加大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督作用,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指标具体化,将其纳入导师考核内容。在这样制度下,有利于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

霍普金斯大学的校长吉尔曼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的总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 因此,我国高等学校也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加大对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控制作用,并且加大对导师指导研究生力度的监督作用,提高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学术论文的质量。

注释:

[1]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2]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林业教育》,2009年第3期。

[3]冯敬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状况探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3-27.

[2]张志华,吴海波,刘杨,段安安.西南林学院研究生学术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50-53.

[3]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结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5-44.

[4]钟细军.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质-功-形分析与编辑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53-155.

[5]李向红.文科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与应对策略-以教育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5):52-53.

[6]娄晶晶,刑艳艳,尚鼎翔.研究生情况的调查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J].学术研究,2013,(9):133.

[7]刘若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研究-以A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 2011,29(5):47-50.

[8]乔世华.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社会学与思想教育,2014,(3):72-77.

[9]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63-63.

[10]冯敬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状况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684-689.

作者简介:

上一篇:量子计算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科研究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