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范文

时间:2023-03-11 09:42:33

科学网

科学网范文第1篇

1.1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的栏目设置情况栏目是网站的骨架,只有清晰顺畅的栏目才能使网站内容条理清楚、内容丰富、便于查找[1]。在开通的132个教学机构网页上,栏目设置最少的10个,最多的16个,栏目名称有87个,使用5次以上栏目名称的有24个(见表1),使用1-4次的栏目名称有63个。在调查中发现,我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的栏目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①47%的栏目直接点击出内容,35%的栏目有次级栏目,18%的栏目既无次级栏目也无内容。②栏目内容以管理为主,如党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文献资源所占的比例较少。③栏目特色不明显,132个网页能反映出专业特色的只有14个,分别是心理咨询3个、法律援助1个、外语天地1个、社科平台1个、社科论坛1个、网上画廊2个、作品展示2个、经贸论坛1个、经管风采1个、燕赵文化研究1个。④栏目更新不及时,教学评估已经结束几年了“,教学评估或评建专栏”还显示在9个教学机构的网页上。

1.2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链接或搜索情况任何网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一览无遗,更何况是作为校园网二级网站的教学机构网,更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实现在教学机构网上快速且最大限度地搜索需要的信息,需要借助链接功能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另外,网页不仅有浏览功能,还应具备个性检索功能,而站内搜索和常用网站链接,是实现对内、对外检索的主要途径。我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中链接与检索功能见表2。友情链接多为与专业相近的兄弟院校的链接,也有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链接;校内链接多与校园网、本校各教学部门或经常联系的部门,如图书馆、科技处等的链接。设“站内搜索”的网页有20个,在搜索框中有的能搜索出本网站的信息,有的则无信息。

2调查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28所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网页建设情况进行调查,162个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有132个建成并开通了网页,但尚有近20%的教学机构还未建成网页,或有网页但未开通,这与21世纪网络化社会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有待及时赶上。40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21个建成并开通了网页,近一半尚未建成网页,这可能与我省高校多为教学型院校,对科研重视不够有关。对教学机构网页栏目设计、链接、搜索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显示:人文社会科学网页栏目名称虽多达87个,但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信息介绍方面,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文献资源上载率不高;近一半网页无对外链接,近80%网页无校内链接,有的链接无内容可寻。由此表明,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网页建设的总架构已经成型,但内容不充实、功能不完善的现状比较明显,这种现状无法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多元功能的需求。

3发展建议

⑴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网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有20%的教学机构和50%的科研机构未建网页,且已建网页存在功能需完善、内容需更新或充实的问题。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尽快适应网络时展的形势,将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建设提到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培养专职人员参与网页的制作与维护。⑵网页栏目要考虑信息浏览性、人机交互性、资源共享性,这三个方面要合理搭配,切忌将本部门网页搞成一个行政管理的平台,只有将网页的静态信息栏目、互动栏目、功能性栏目与人文社会科学网络信息库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网页的作用[2]。⑶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网页内容的建设。网页中无内容好比无本之源,内容充实与否是网页建设成败的关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的网页至少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能为本部门的自动化管理提供服务。包括系统权限管理、部门基本信息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教师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②能为教师的教研备课提供服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授课、课件制作、智能组卷和组织考试等,同时,网页能够收集、、评价教师的教案、试卷、论文、课题研究、课件、主页等资源。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包括自学课堂、疑难解答、课外读物、心理咨询。④能为各方面进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包括聊天室、邮件系统、网络调查、社会服务,并提供与其它网站的链接[3]。⑷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页内容的更新频率,并充分利用网页中的BBS、留言版、E-mail收集反馈信息,更好地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网页的建设。

科学网范文第2篇

将通过高考入读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三年级学生137名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网络自学+课堂教学组)47人、B组(教材自学+课堂教学组)46人、C组(常规教学组)44人。选取第六章部分内容进行试验。B组一名同学因病不能参与试验而退出。调用以前的内科学测试成绩,按组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662),表明我们的分组成功,三组试验前具同质性。

2教学实施

A组、B组课堂教学前安排时间进行自学,A组自学网络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B组自学教材相应内容,C组正常教学前不进行预习。

3考核方法

考核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病例分析题、图片病例分析题,每次测试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掌握情况,体现临床诊治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为主。要求学生能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辨证分析,给予治疗处理意见。第六章概述自学2学时,第一节、第二节、第五节自学2学时,第七节、第八节和第十节自学2学时后的第二天分别进行测试。三次测试均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1周,对前面所述内容进行综合测试一次。

4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评价。

5结果及讨论

5.1测试结果与分析

(1)A组与B组自学后第一次测试及三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分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A组与B组自学后第二次测试及第三次测试成绩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342,p=0.113),但A组测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B组,表明运用网络课程自学的效果优于运用教材自学。(2)第二、三次测试的成绩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但两次测试中图片分析题的合计成绩,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的成绩优于B组(p=0.025),说明网络自学组在图片分析能力上强于教材自学组。反映出了我们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大量图片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3)从A组、B组、C组经课堂教学后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A组的平均分高于B组、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644),其图片分析题的成绩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766)。统计反应出经课堂教学后,三组学生对所检测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我们的教学应用了大量图片,使到非网络自学组学生同样接触了大量疾病图片,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也可能与我们试验的疾病范围小有关,尚未能拉开学生的差距有关。总之,从本次实验来看,两组学生三次自学的平均成绩超过60分,表明通过自学,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反应出本科生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我们的网络课程初步显示出其相对于文字教材的优越性;从调查来看,学生认可我们建设的网络课程,学生比较喜欢运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或辅助教学,为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我们看到了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5.2调查结果与分析

科学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媒体;素材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23-03

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例,探讨运动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资源库结构、内容等,为体育教育其他学科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

1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及总体结构

1.1建设目标针对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本资源库的建设以提供运动人体科学的网络教学资源为目的,充分利用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利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对象广泛及实用性强的优势,建设运动人体科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对相关资源和资源使用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学习者能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各类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检索、学习、评价和重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

1.2建设原则资源库的首要建设原则就是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只有通过统一规范的资源建设,才能保证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从而才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各类资源间的数据共享,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为学习者有效查找、获取和使用资源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资源库的建设还应当强调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素材的选取、制作都应严谨、科学,并能融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此外,资源库应当具有良好的更新和管理功能,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出现,资源库的建设不仅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而更应当长期维新和建设,以与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和新兴的教学方式相适应。

1.3设计思路和主要结构以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为例。本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建设严格按照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来完成,并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为支撑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功能。

该资源建设规范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结合广东高校资源建设的实际而提出的统一的资源制作要求和资源属性描述。其中教育资源的属性描述规范包括对资源标号、资源名称、资源所用语言、资源内容简述、学科门类、关键字、资源版本、贡献者、提交资源日期、资源格式、大小、位置、使用要求、安装说明、资源类型、使用对象、版权和限制等。通过详尽的资源属性描述,可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资源的相关属性,并根据需要判断、选择资源,更方便快捷地实现资源的选择和获取。本资源库资源素材的属性描述如图1示。

而作为本资源库支撑平台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则是依据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编目标准,在统一的信息资源底层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教学应用平台。系统具有上传、下载、浏览、查询、资源评价、资源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资源库总体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

2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

本资源库是迄今为止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第一个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共有教学资源三千多条,容量超过65G,具备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方式的资源检索功能。其用户分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在资源使用权限上分级管理,教师和学生在权限范围内可自由上传/下载、浏览和查阅资源。

2.1资源类型及内容本资源库的资源类型划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大类,纵向以各课程和知识点为主线,横向以媒体素材、课件、试卷、教学案例、常见问题、文献资料、资源索引的资源为主线。其中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五种类型。

从纵向组织看,本资源库涵盖了运动人体科学的两大模块――三门专业理论基础主干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三门专业知识应用课程《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体现了本专业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能支持该专业主要知识点的教学和网络教学,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从横向组织看,本资源库的媒体素材主要以数据库形式存放教学需用的各课程的电子教材、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知识点专题等文字教学资源,各课程相关图片、示意图及英文原版教材等图片资源,各课程相关教学及课外学习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单独或整合的多媒体资源。

本资源库的课件素材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能体现教学策略,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单机版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网络版课件则需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共享。本资源库包括各课程的单机版课件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及《健康教育学》等四门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都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通过多媒体表现,并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

本资源库教学案例素材是由一个或多个媒体要素表现的可作为典型教学的已有事例。包括文字教案、多个专题知识点的多媒体典型教学案例及《运动生理学》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

本资源库的其它资源素材,如文献资料素材包括权威杂志发表的各课程相关学术论文、参考书目及各课程知名专家文献等;常见问题解答素材包括各课程常见问题及答案;资源目录索引素材包括各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列表。

2.2资源检索和应用方式资源库应具备多种类型及多层次的信息检索方式以方便学习者获取资源。本资源库既可从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也可从各种素材类型或各门课程进行检索。检索方式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结合、多层次进行。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安排不同的特点,同时按照学习者惯用的资源检索方式(如Google, Yahoo等),本资源库的资源着重以知识点命名,学习者通过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检索到库内所有相关知识点的分类或全部素材。同时,本资源库为图形、视频、动画、课件、教学案例及所有英文资源提供了“资源预览"功能,方便学习者选择资源。

资源库的资源素材应选择常见的文件形式,以利于资源的检索和下载,方便学习者的浏览和使用。资源主要以Word 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网页、动画、视频等媒体表示,文件类型主要为DOC、PDF、JPG、PPT、MP3、RM、WMA、VOB、DAT、MPG、MOV、SWF、AVI、RAR等。本资源库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等素材无须安装,可直接打开。压缩文件则先解压后运行。试运行的资源检索反应速度良好,资源下载稳定可靠。

2.3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改革自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已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运动生理学》、《实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健康教育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双语教学,并随学科发展有更多的双语课程相继展开。本资源库为适应双语教学改革以及高层次学习者的需要,大量采用了英文媒体素材,英文资源量占近50%,提供了相关课程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如Physiology of Sports & Exercise,Biochemistry of Exercise & Training,Atlas of Anatomy等)及相关图片、视频、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源,使资源库的建设与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相适应。

除此之外,在建设本资源库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门课程的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教改实验的进行。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健康教育学》等课程都同步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与资源库的建设相互依托,互促互进。在资源库建成的同时,四门网络课程也先后完成,为本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运动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建成和《运动生理学》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为该课程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体现资源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资源,多种的检索方式,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方便的网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达光.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5 (3): 42-43.

[2] 陈海英.人体解剖学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17-19.

[3] 余绍黔.基于宽带网的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4(5):62-64.

[4] 张颖洁,等.基于Internet的体育教学与科研网络支撑环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2):1700-1703.

[5] 欧阳康,徐明.“学校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63-66.

[6] 李焕勤,郭峰.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J]. 现代教育技术,2005(4):54-59.

[7] 顾爱群,陈.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 (4):385-386.

[8] 黄小荣,等.分子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146-148.

[9] 刘元勋.基于校园网的医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3): 81-282.

[10] 蔺素珍.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法[J].山西科技,2005 (2): 85-86.

科学网范文第4篇

1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一门新兴的临床课程,本教材的使用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内科学》分别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要求与《中医内科学》和《内科学》不同,要求中西医并重,尤其侧重中西医教学内容的整合。目前教材编写体例是将中西医内容分列,尚缺乏认知理念和思维方法上的交叉渗透及中西医内容的融会贯通。因此,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构建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可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补充,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材料,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最有力工具。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交互式的双向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向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从而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弥补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不足。

此外,网络教学也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现代教育理念、计算机操作技能、中西医医学知识等方面得以更新和锻炼,可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

2网络课程建设情况

2·1课程内容来源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编:蔡光先、赵玉庸),并参考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主编:周仲瑛)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主编:陆再英、钟南山)、《诊断学》(第七版,陈文彬、潘祥林)等教材。

课程内容设置按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编排与课堂理论教学保持一致。[1]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见习、实习及考研、执业医师考试前后,通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和复习,既能较全面地掌握中西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能了解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各系统重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中医辨证、中西医治疗思路及具体治疗方法,同时要深入探讨其发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内容。对于典型病例的诊断正确率达80%以上,能够准确述说定义,正确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熟记病证的证候特征、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能鉴别诊断类似疾病或病证,熟练掌握各病证的辨证论治及治疗方法,了解各疾病的转归预后和预防调摄方法。

2·2课程内容版块设置

本课程版块设置分为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拓展资源库、作业习题、临床技能指导、参考文献、科研成果、留言答疑等14个版块。①教学大纲:将中西医结合内科每一章节的教学时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明确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②授课录像:涉及本教研室多名专家、教授重点病证授课、讲座及学术会议、诊疗、病例讨论等视频资料。③授课教案:收集、整理教研室多年积累的优秀教案,教案按照河北医科大学制定的统一格式及教学大纲要求编排,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授课新进展及课后总结等内容。④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教研室多年积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以教材为蓝本,均为本教研室老师课堂授课所用课件。⑤教学拓展资源库:包括中西医电子书籍、期刊,X光片、病理图片、心电图、解剖图谱等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内容。信息收集渠道有:学校近年来的教学研究性课题成果;自拍自摄录像、图片;购买的音像教材和图书;相关网站资源下载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Web课件、网络视频等;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互换。⑥作业习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论述题等组成,并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可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为了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选择题题型设置为A1、A2、B1三种形式。⑦临床技能指导:包括基础操作、综合见习部分、选修实验部分三部分。基础操作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插胃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等技术;综合见习部分要求学会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并选择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等主要系统重点疾病分小组、分角色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对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思路等进行分析;选修实验部分涉及尿红细胞形态、红细胞生长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实验诊断内容。⑧留言答疑:网络平台设立师生交流版块,使学生能够针对课本、课堂教学或网络课程等内容提出问题,老师进行答疑或讨论,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学服务。

3网络课程应用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运行两年以来,通过口头、书面调查等形式听取学生反馈意见,通过考试、考核等形式对网络教学实用性和贴切性进行评价。网络教学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教学材料展示具有丰富、灵活、形象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管理;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61-01

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步入了新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技能大赛,学生在技能、创新、合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人就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比赛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技能训练情况,提几点想法。

一、领导重视是技能训练的前提条件

对于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的训练,首先领导在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方面应该支持和鼓励,调集最好的设备、场地、师资等来为技能大赛的学生服务,创建优越的技能集训环境。在集训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在多方面大力支持和协调,以保障整个技能大赛集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尤其是网络组建与管理的训练项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设备的投入,学校应及时成立技能大赛领导小组,负责平时的检查、指导、配合等各方面的工作,为技能大赛选手冲出市赛、省赛,甚至冲进国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作翔实的训练计划是保障比赛有效实施的途径

网络组建与管理的比赛项目。准备市赛的训练时间一般从暑假的七八月份就要开始,训练内容先从基础的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Windows、Linux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到后一阶段的模拟综合训练及比赛实战演练,直到十一月或者十二月的市赛结束。一旦有机会进入省赛,就要充分备战第二年三四月份的省赛。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准备市赛到省赛都要从严要求,制作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工作。注重科学训练,强调训练细节。要建立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翔实的环节资料,做到目标和任务相互验证,防止偏差。

三、注重训练过程,强调服务理念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训练工作必须做到计划可行、细致、周密;目标明确、专人负责、相互密切配合;训练时应做好记录、及时分析、集体研究;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及时收集信息,及时解决训练难题。训练做到全方位,树立训练第一的理念。需要安排实验室专人负责场地和设备,为选手在学习上、生活上做好各方面的服务。

四、团队协作是比赛成功的重要环节

网络组建与管理比赛为团队项目,其训练内容不仅仅强调个人技能水平、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两个选手之间要配合默契,相互了解彼此的训练项目和掌握情况,团结、和谐,共同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树立大局意识,纵观全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还要掌握比赛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注重技术的全面性,做好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向。

五、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走向比赛成功的必由之路

比赛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强化参赛选手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突出比赛训练的效果

2、教练员与选手之间的配合问题

教练员要有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对整个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想尽各种办法予以解决。特别是在比赛时,有些选手力求完美,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最后可能因网络配置文档都来不及打印或者比赛最终的设备整理不够规范,导致在这些环节上出错扣分。

3、防止训练不系统

根据比赛设备及要求,积累选手经验,避免在临场发挥时比较紧张,出现一点小问题容易慌乱,心理素质不良,以至于未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4、部分辅导内容深度不够

对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学生记忆这些配置命令比较容易,但在理解和灵活运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建议在以后的训练中侧重这方面的内容。

5、临场应变能力不够

对最终按照网络拓扑图完成所有硬件的连接和配置后测试的连通性练习不够,临场应变能力不强,往往因为比赛中出现一些小失误而慌张以致最后全盘皆输。改进方法是认真考虑周全,要在参赛之前反复练习,以提高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应变能力,比赛中要兼顾全局,抓住绝大部分内容,对部分较难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在最后。

总之,网络组建与管理技能的训练,需要全方位地把控。不仅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使专业教师在技能大赛训练,包括对选手的训练中提高成绩,最终还能在知识面上有所收获,技能水平上有所突破。同时,更利于平时的技能训练教学,培养出更多的专门技能人才,鼓励选手的个性发展,能够在行业中起到带头兵的作用,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吴访升.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江苏省集训比赛工作小结,2009-07.

科学网范文第6篇

>> 基于发展学基本原理的我国林业生态化探讨 刍议我国立法完善的几个问题 对我国虐待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我国中贿赂范围的立法完善 关于完善我国水污染罪立法的建议 “嫖宿罪”立法溯源 基于劳动链理论的增强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探讨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我国林业公平发展探讨 票据无因性与我国票据立法的完善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探讨 我国设立分居制度的立法探讨 我国动物福利保护的立法探讨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探讨我国食品溯源的应用现状及优化建议 基于我国农林业特点的视角分析林业管理改革措施 论我国巨额财产立法沿革 我国“城市矿产”的溯源与发展 论我国的立法冲突 诠释我国的林业改革与林业增长 我国古代家法族规溯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张国庆.系统学概论[EB/OL].(2013-03-27)[2014-03-17]..

[8] 张国庆.森林法我的修改意见[EB/OL].(2010-10-03)[2014-03-17].科学网,.

[9] 张国庆.对森林法第四十一条的修改建议[EB/OL].(2010-08-03)[2014-03-17].科学网,.

[10] 张国庆.新森林法应该加大林农利益保护力度[EB/OL].(2010-07-06)[2014-03-17].科学网,http:///upload/blog/file/2010/7/201076833391300.doc,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341510.

[11] 张国庆.从森林法看环保法规[J].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5(2):23-28.

[12] 张国庆.从森林法看环保法规[EB/OL].(2005-02-28)[2014-03-17].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网络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EBessay/0408015g.htm.

[13] 张国庆.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EB/OL].(2009-05-10)[2014-03-17].http:///home.php?mod=space&uid=(下转第205页)

(上接第202页)

3344&do=blog&id=231037.

[14] 张国庆.发展学[EB/OL].(2013-07-14)[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707994.

[15]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16] 张国庆.和谐林业的法律保障[EB/OL].(2007-08-23)[2014-03-17].科学网,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6375.

[17]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EB/OL].(2008-01-11)[2014-03-17].科学网,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18] 张国庆.和谐论概述[EB/OL].(2012-10-05)[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2672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19388.

[19]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23.

[20]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EB/OL].(2012-05-25)[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21]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23.

[22] 张国庆.灾害学概论[EB/OL].(2012-03-16)[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8423.

[23]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23.

[24] 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EB/OL].(2009-03-13)[2014-03-17].科学网,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220105.

[25]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基本原理[EB/OL].(2010-04-21)[2014-03-17].科学网,http://.cn/cgi-bin/fileid.cgi?fileid=4900631,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314524.

[26] 张国庆.灾害学基本原理[EB/OL].(2012-04-10)[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19,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4.

[27] 张国庆.和谐发展中的灾害管理 [EB/OL].(2012-04-10)[2014-03-1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2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9.

科学网范文第7篇

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掌握中医内科学各个病证的辨证、诊断和治疗方法;典型病例诊断的正确率应达到95%以上;学生通过课堂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学习,准确述说各病证的定义,熟记各病证的证候特征与诊断标准,能鉴别与诊断类似的病证,正确阐述各病证的病因病机,掌握各病证的辨证论治方法,了解各病证的转归预后和预防与调摄方法[6];通过多媒体课件实例的学习使学生对典型病例能正确诊断、辨证与治疗。

2中医内科学课程概况及网络课程建设的硬件基础

张伯礼院士主持的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是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始建于1958年,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建设,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出一套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理论、实训和实习的三位联动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以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应用为载体,加强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开发中医内科学多媒体网络课程,是对信息化时代中医内科学教学新模式的一种探索[7],学校硬件设施先进,多媒体教室的比例达到95%,满足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的摄录、多媒体课件课堂应用需求。校园网采用先进的三层交换千兆以太网结构,通过光纤与各楼宇相连,形成主干千兆带宽到桌面百兆的高速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实现了WLAN划分等先进的网管手段,满足本课程的网络教学需要[8]。

3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网站的模块设计与功能实现

3.1网站架构及技术路线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架构,客户端运行环境为WindowsXP/Windows7.0+IE5.0以上版本,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Server2003+IIS7.0+的框架结构。课程网站采用技术开发,该技术可以编译执行,具有开发和运行高效的特点。开发语言为C#,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前台实现所有学习者浏览、播放、使用网站资源,后台实现网站管理员对中医内科学网站进行日常内容更新、系统维护[9]。3.2网络课程网页的设计网站的首页是学习者进入网络课程第一个页面,学生第一印象来自于首页,内容与风格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建立清晰的网站架构,如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内容的概括和摘要,清晰的网站架构,让人耳目一新;其次,网站导航要有吸引力,导航条在网站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设计时,导航条图片精美清晰,大小适宜,并且选用图片也符合中医内科学的特色;最后网站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就是网站的主色调,网站采用蓝、白色调为主,符合高等教育的大气、稳重的要求。网络课程的首页如图1所示。3.3课程模块设计经过反复的论证,对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的分类进行了细化,设置了课程介绍、师资力量、获奖情况、教学大纲、教学录像、在线测试、效果评价、教学改革等一级栏目。设计了电子邮箱、微信平台等交互模块实现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将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重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10]。3.4在线测试模块的开发在线测试模块提供了网络化的测试平台。教师登录后可以批量添加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及论述题到数据库。录入试题及答案时可以将Word文档中的图片、公式、文字通过复制、粘贴进入系统;学生通过在线测试模块自测,系统从数据库随机抽取试题,测试有时间的限制,系统同步客户端对题库数据进行操作。学生完成测试后,客户端对数据处理后,计算出最后分数。该模块能按照章节、题型统计出题库中题目数量,支持随机组卷的方式。实现了两种不同的组卷方式:按章次与题型的方式;按题型与难易程度的方式[11]。在线考试系统后台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3.5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选择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视频是精品课程的重点和亮点,视频采用RM格式压缩既保证了视频的清晰程度,也保证了视频的高压缩比[12]。精心挑选视频资源,保障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其中:哮病由尹新中教授主讲;肺痨由郭利平教授主讲;痞满由陈大权教授主讲;泄泻由汤毅教授主讲;黄疸及鼓胀由王耀光教授主讲;中风、头痛、眩晕由曹式丽教授主讲;瘿病、痰饮、消渴由吴深涛教授主讲;郁证由梁平茂教授主讲。

4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今后改进策略

4.1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在使用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组织教学时,教师针对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网络教学模块[7]。例如:在讲第二章心系疾病的时候,不同的章节可以分不同的课时分别运用网络教学方法,同第1章的教学实现网络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互补。第1节心悸,教师应优先考虑传统教学方法讲解心悸的一般概念和特征:心悸的病因;心悸的诊断要点;心悸与怔忡、奔豚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治疗当区分痰、饮、火、瘀的偏盛及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不同;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阻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络、痰火扰心等证的辨证论治;心悸的轻重危急证候的辨别及治疗。第2节胸痹,可以通过网站点击教学视频———张伯礼院士的教学录像,让所有的学生可以聆听到院士的授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帮助。4.2实现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的双向互动教师采用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充分利用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网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课程视频、操作动画等内容,启发学生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及从网络获取的多样性、多视野、多形态的学习资源,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即时的交流[13]。教师可以随时回答每个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将共性的问题总结和概括,以便下一次上课时重点讲解。4.3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通过向学生发放“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使用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多数同学已经开始利用网络课程进行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多数同学已坚持了一年到两年时间;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由此可见,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已经被学生广泛接受,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大多数学生选择网络精品课程学习的原因是学习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反复学习、科目的总类多、资料比较齐全等[14]。4.4网络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学生是网络课堂教学的主体,但网络课堂教学效果严重依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5]。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前,教师需要较强的主导网络课堂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否则,学生的网络学习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改进的重点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建设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做到多维度、全程实时记录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兼顾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体差异[16]。网络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约束,利用丰富的媒体创建问题情境,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学习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利用网络课程使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合、互补,从而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聚焦效应”,使整体效益倍增。

5结束语

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网站的开发,注重网站的易用性、功能性以及网络课件的美观性、实效性、可视性和独特性,并始终贯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增加了学生对于内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上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并能利用网上资源扩展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为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后必将继续完善与推进其达到完美。

科学网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通过生态健康理论和森林健康理论,详细论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即营林为主,适当干预,精密监测,精确管理。

1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

2.1森林健康管理

森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增强维持森林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除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森林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使森林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

2.2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

森林健康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森林健康管理,让不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健康的森林应在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不会威胁和影响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火险管理,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促进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方法,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3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有害生物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运用森林健康理论,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行有效管理,预防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维护生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森林健康理论是一种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它不仅是今后森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和工作目标,而且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论是把森林病虫草作为工作目标,森林健康理论则是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样,就把森林的病虫草火等灾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体现了生态学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森林病虫草火防治的可持续控制问题,使森林病虫草火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向更高的层次转变,使森防工作者一跃成为森林的保健工作者。

4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人类在管理有害生物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懂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管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管理,管理策略逐步完善,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由综合防治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标志着人类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探索和提高。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突破“被动”防治的框框,局限在“防灾救灾”的范围内。因此,笔者认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应该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采取“营林为主,适当干预,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管理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管理。

4.1营林为主,培育健康的森林

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贯穿于营林工作始终,也就是说,从种苗开始,一直到抚育管理、采伐更新,将培育健康森林作为营林主要目标: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合理搭配;加强种子繁育和苗木培育工作,促进遗传多样性;加大现有林扶育力度,及时伐除病弱木,增强森林抗逆能力;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更新老虫源地森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禁止皆伐和“拔大毛”式采伐方式;对天然林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保护原生植被;加强检疫执法,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4.2以生态调控手段为主,对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适当干预

对已经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生态学调控手段,进行必要的防治;暴发成灾的,有必要时,选用针对性强的、不伤害非靶标生物的无公害药剂,采取先进的施药措施,进行人工防治,禁止使用杀虫(菌、草)广的药剂,尽量不要采用全面布撒的施药方式,以免伤害非靶标生物,并造成面源污染;对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及时根除。

4.3精密监测,精确管理

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措施,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措施,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精密监测,精确管理),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2008(3):40-41.

[2]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OL].科学网,[2008-04-30].

[3]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J/OL].科学网,[2008-04-15].

[4]张国庆.论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J/OL].科学网,[2007-08-23].

[5]张国庆.林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框架设计[J/OL].科学网,[2008-01-09].

[6]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J/OL].科学网,[2007-12-15].

[7]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法律保障[J/OL].科学网,[2007-11-02].

[8]张国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J/OL].科学网,[2008-03-25].

[9]张国庆.和谐的城市布局[J/OL].科学网,[2008-01-18].

科学网范文第9篇

作为新型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博客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史新艳、肖仙桃综述了国外对学术博客研究的角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吕鑫等对国内外的学术博客研究进行了述评,从学术博客的定义、特性、交流作用、链接和应用研究角度分析了学术博客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可看出当前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术博客展开研究:一是关于学术博客自身的研究,包括学术博客的定义、特性、交流作用、链接分析研究等;二是学术博客应用研究方面,如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教育领域等。本文从系统和用户两个角度梳理了学术博客中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从系统的角度,主要研究学术博客平台的信息组织;从用户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学术博客用户间的知识交流。

1.1学术博客的信息组织研究

目前,学者主要针对学术博客的信息组织模式、信息组织技术的应用等展开研究。郎洁华针对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术博客的信息组织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学术博客信息组织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质量普遍不高、已有功能与服务存在操作不便等问题、功能与服务体系不够丰富和完善等;胡娟等指出目前学术博客存在分类类目设置不全、标签使用不规范、知识组织脱离语义环境等不足,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学术博客知识组织模型的构建,为学术博客知识组织提供有力的支持;吴丹等剖析了学术博客标注的作用,以图情领域为例,对中英文学术博客的社会标签与主题词表进行对比实验,显示社会标签与受控主题词的重合率不高,为实现学术博客标注的规范化需要编制规范词汇列表、建立标签推荐系统;汤亚芬等选择图情领域学术博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图情博客领域本体,实现了对博客资源的语义描述和系统检索。学术博客是一种网络学术资源,其信息组织所要实现的规范标签、语义检索等尚没有实现,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1.2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研究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交流是学术博客的首要目的,其具有相对开放性、“多对多”交互方式,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知识交流方式的缺陷,甚至和传统知识交流方式相结合,共同为学术交流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研究中,学者主要针对知识交流过程与动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学术博客用户间的交流是一种自发性的交流,是借助于网络时代新生的信息传递技术与其他博主进行的信息互动。谢佳琳、覃鹤以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的整体过程及其主要步骤,包括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王学东等通过关系维和结构维两个维度构建了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网络,并且通过收集科学网24位博主委员会成员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验证。一直以来,用户知识交流的动机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甘春梅等以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的心理诱因;王伟军等以科学网博客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私欲、人际信任等显著影响用户的知识共享,这里的知识共享行为包括撰写、浏览、评论;而黄原原则主要分析了影响学者发文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交流的需要、自我能力展现、个人知识管理和开放存取意识,阻力因素包括知识产权问题、科研考评因素和网络不稳定。用户参与学术博客主要是为了学术交流,除了和评论两种交流途径外,学术博客中的链接也不容忽视。链接类似于学术论文中的引文,Thelwall对此进行了类比,发现了4类链接动机:所有权、社会性、一般导航、无理由。学术博客促进了知识转移的实现。Zhao分析了博客中的知识分享网络和知识转移,讨论了学术博客中知识转移的实现,发现知识在学术博客中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学术博客的知识转移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内容不规范、语言障碍等;胡昌平等认为学术博客的博主与知识接收者应该在双向沟通基础上实现知识的传递过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术博客内容的规范;张玥等则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博客为例,通过核心-边缘分析方法界定虚拟群落,描述群落结构,分析此群落中成员的彼此关系,认为基于话题的联系在节点的联系中是一种相对较弱的联系。虽然学者们逐渐趋于利用博客进行专业方面信息的交流,但国内外学者之间很少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国内与国外交流网络的密度也存在明显的差距。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刘枫探讨了学术博客知识共享的模式,从网络用户行为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用户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得出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障碍,为以后构建基于学术博客的知识共享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还没有对知识共享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学者对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关注较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学术博客知识创新的研究,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2个人知识管理在学术博客中的体现

2.1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博客社区是实施实名制的虚拟社会网络社区,博主身份主要是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技术人员等高级知识分子,定期地在博客首页推荐关注较多的话题,是典型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

2.2学术博客中的个人知识模块

在学术博客中,用户个人知识管理是对博客平台的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吸收、分享等处理过程,包括自身外化的知识和从博客平台获取的知识。在大众创造内容并彼此交互的学术博客中,用户处在一个多维的信息空间中,信息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和补充,文字、图片、链接等信息繁冗复杂,信息迷航很容易发生。在科学网博客中,网民在注册为科学网用户时,需填写本人研究领域并进行实名制注册,博客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的学术名片对其进行聚类。

2.3学术博客用户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

学术博客用户的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对自身所关注的知识在获取、吸收等方面进行管理。信息源的选择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博客用户通常根据个人的研究领域、兴趣等进行信息源的选择和过滤。博客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网站搜索,方便用户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工作需求、兴趣爱好等自主地选择所需信息源。在科学网博客中,用户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注册,注册时需要写明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学术名片,博主之间可以相互建立好友关系,形成个人所选取的信息源。用户通过学术博客获取信息。博客属于用户交互式应用,学术博客是学术用户借助于博客平台生成的内容,网络用户可通过博文搜索、加为好友、学术名片等获取自身所需信息。学科分类、群组等功能为学术博客用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搜索与获取信息的渠道。学术博客具有开放存取的特点,这恰好能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对促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信息组织是为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隐性化而对知识客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在科学网博客中,有个人博客和机构博客两种类型,主要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分组,用户通过对好友分组,使具有同一兴趣的好友或某领域的学习共同体聚合在一起,以划分信息动态。博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群组。博客好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博客是一种社交类平台,交流互动是网络用户参与博客社区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博客社区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学术博客中,博主可用多种方式参与交流、分享知识,例如评论某条博文、发送消息给好友等,在交流沟通中强化与好友的联系,保持知识的传播效率。通过学术博客实现知识创新。网络用户个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可能来自于知识拥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知识共享以及自身对所获取知识的内化、外化的循环过程。博客社区的多重功能为知识的循环提供强大的支持,知识拥有者可通过发文、分享等自愿、无偿贡献自己的知识,比如用户将所获取的知识分享到QQ空间、微博、微信等其他社交平台实现知识的再次分享,从而加快知识的流通;通过对同一博文展开评论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互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内化、加工,进而转化为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最后,借助于博客平台,用户通过发文、讨论等形式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外化为新的知识而被传播、共享。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知识贯穿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始终,用户最终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创新。在学术博客平台中,用户利用信息的过程正是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源选择、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交流、知识创新。反映了网络用户在科学网博客中的信息行为。

2.4学术博客用户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社交关系分析

学术博客为博客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互动平台,用户间的知识共享是用户在知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互动。邱均平采用了链接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博主-好友互链的二模网络结构分析,发现基于好友链接的互动关系广泛存在,通过共链分析,发现好友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博主。在学术博客中,因博客知识是以用户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故对社交群体的管理是对其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网博客中,用户与信息是一个共同体,用户间的互动是一种信息机制,借助于学术博客平台得以有效运转。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用户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首先是对博客中的社交关系进行合理的管理。科学网博客用户知识互动主要通过加为好友、加入群组等功能来实现。加为好友是博客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的行为,需要得到对方的审核通过才能发送消息。群组将具有共同研究领域或共同兴趣的博客用户聚集起来。博客注册用户之间通过成为好友实时地获取信息。科学网博客中,网民要想成为博客用户,需实名制注册,每个用户都拥有学术名片,一般来说,注册用户会根据其他用户的学术名片选择好友,比如情报学研究领域内的用户更倾向于关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用户,即学术名片便于用户定位个人所需信息。加为好友是科学网博客中最直接、最便捷的社交方式,也是知识获取与传递最快速的手段,故有选择性地加好友、加群组是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科学网博客平台中,注册用户均可信息,内容更新速度迅速,信息繁荣复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博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最值得学习、最需要了解、最值得借鉴的博客用户加为好友,对博客信息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和过滤,节约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成本。

3结语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和科研人员对网络学术信息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学术博客成为科研用户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术博客情景下,用户可不受时空、地域限制,自由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从而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另外,在用户创造内容的环境中,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对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也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对学术博客中个人知识管理进行探讨,使我们明确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促进用户的高效交流,才能提高用户的创新效率。

科学网范文第10篇

自2008年4月28日“科学松鼠会”正式上线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群体博客的概念,图书、线上和线下活动都在陆续开展。负责人姬十三从一个神经生物学博士、一个上大学时内向的理科生、一个给各大媒体投稿的科学作者,逐渐成为一个经营者。

把科学传播做成事业,在中国这一切都还刚起步,从几个科学网站上就能窥见一丝苗头:曾经是国内最好的科学网站“三思科学网”目前已经很少更新,基本停了;“科学网”专业性强,由于是科协工作者自娱自乐的内部网站,普通大众参与性不强;坚持做科学网络传播的还有“格致网”,站长冯衍已经是两个小女孩的父亲,目前在瑞典工作。“格致网”的作者基本都在世界各地,连聚会都困难,相比热热闹闹的“科学松鼠会”,“格致”一直在安安静静做事。

一切从“寻找同类”开始

2005年1月,博客作为网络媒介刚刚兴起,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冯衍发了一个贴子,希望找到散布在各处的“同类”。他曾经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接着到日本电器通信大学读博士后,目前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做激光导引星方面的研究工作。冯衍非常想发现一些物理方面的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博客,但极其困难。如果建立一个专门的圈子,由于互相间的促进,博客上的专门知识就会繁荣起来,“就像云层里雨的形成,只有水珠预先达到一定的尺寸,才会逐渐增大,否则又会消失”。不少人的回应让他有勇气在大半年后,组织起一个群体博客,当时叫格志。在那个贴子后面跟贴的尹璋琦(网名zqyin)、马跃(网名mayue)、vitamin、hui以及冯衍5个人,成为格致最初的成员。

格致目前是一种接受投稿、随时刷新的群体博客形式,日常管理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投稿满足的要求。如果有作者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对格致有一定了解,再考虑是否接收为成员。成为成员后,博客,就会直接贴出来。由于管理比较松散,格致的作者群一直不太稳定。

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学生嵇晓华读到理查德・道金斯写的一本《自私的基因》,那本书对他的影响很大,理查德・道金斯是牛津大学“查尔斯・西蒙尼教席”公众理解科学教授,直白一点就是致力于科学传播。“用科学敲开媒体的门”,嵇晓华当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2004年年底,他以“姬十三”为笔名进行科学写作。“很盲目地投稿,我是理科生,跟文科生没什么交流,甚至不知道要去哪里投,只是人想进入媒体行当的尝试。过了两个月,《牛顿科学世界》的主编唐云江给我发邮件说,你这个东西能看出文笔不错,有科学背景,但不符合媒体的要求。我就重新写了一篇给他,登出来了,算是我迈进这个门槛了。”

2007年11月他在Google上建立了“松鼠会”内部论坛,通过朋友推荐来灌水的越来越多。到了2008年年初,姬十三开始有意识地去挖人,他的主要方法是去博客和豆瓣里看,觉得这个人可能会是圈子里的,就邀请:“我们有这样一个组织,你来玩玩吧。”

到2008年4月,论坛里的常客达到六七十人,但组织十分松散,“想做点什么”的意愿始终无法很好地执行下去。后来,姬十三从上海到北京定居,联系了北京的网友见面,那天来了25人,商量出了做群体博客的方式,北师大天文系学生Gerry自告奋勇做技术支持。此后,这个小组织开始有了明确的约束,申请人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提交一篇文章。

“你期望中的松鼠会是什么样的?”、“你能为松鼠会做什么?”、“你理想中的科学传播是什么?”这一个问题,已经不限于一个仅停留在网络平台上的组织想做的事了。

从网络到现实

松鼠会在这大半年发展得很快,已经有了三个大动作:一、获得了“德国之声”全球最佳博客和中文博客两项大奖(格致网曾获得过后一奖项的提名);二、获评2008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三、出了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米是甜的》。有人开玩笑说,松鼠会是从“发灾难财”起家的,当地震、毒奶粉、蛆柑橘事件出现以后,松鼠会博客上的文章受到更多关注。“包括周老虎事件出来以后,很多人去学相片分析技术,这都是科普工作者的机会,利用这样的契机把人们的关注点拉过来,包括神七上天、奥运科技,我们每次都会做相应的工作,也算是机会吧。”

姬十三现在每天的睡眠时间在6小时左右,他在一家网站任职,要坐班,晚上基本两点以后才睡。忙的时候,每天下班都有饭局,见朋友、谈事儿、聚会等等,有的时候忙到夜里三四点才睡下。松鼠会除了常规文章还有同定活动,比如被称为“小红猪小组”的翻译计划,每周翻译一些文章;也有每周问答栏目Dr.省略)

德国的科学家群体博客,Seed杂志的一个合作项目。共有过去24小时、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环境、人文、职业与教育、政治、医药卫生、脑与行为以及技术十个板块,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的科学博客。它还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表达观点的平台,不带有任何阶级和宗教色彩,是科学家们科学观点的释放,没有任何束缚的真实表现,这也是支持它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Ology

(http://www.省略/ology)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向儿童开放的基因科学网站。画面色彩艳丽,生动有趣,将动植物自然地融入其中,晦涩,严肃的科学话题瞬间变得通俗易懂,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观和接受范围。除基因科学外还涉及考古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遗传学等其他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还设有专区讲述世界科学的前沿话题。它还开辟了一个科学家问答栏目,孩子们可以任意提出科学疑问,自有专家来解答,为儿童求知欲的满足提供了不少便利。

The Panda's Thumb

(http://)

与著名进化论者、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的著作《熊猫的拇指》同名的一个博客。左图右文、图文相间的行文模式显得新颖而充实。该博客创办人之一、堪萨斯公民科学协会主席Jack Krebs说,博主是一些对“智能设计”和上帝论者运动最博学的观察家和科学家,话题本身的特点也能引起那些对于进化论和神创论感兴趣的人们的关注和渴望,人们也需要那些有思想性的分析。

上一篇:科学计算器范文 下一篇:科学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