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3:56

科学工程管理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1.1检查观测

水工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但是,如属异常变化,就可能引起失事。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观测工作,随时掌握建筑物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工程运行状况,保证工程安全。

1.2养护维修。

1.2.1根据检查观测的情况,及时消除建筑物的隐患,进行加固处理,以保持建筑物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对建筑物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维护,延长工程寿命,使建筑物保持完整和正常运行。

1.2.2养护维修工作一般可分为经常性的养护修理、岁修、大修和抢修4种。

(1)经常性的养护修理:根据检查观测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局部修理,以保持工程完整。

(2)岁修:在每年汛后检查发现工程问题后编制岁修计划,报批后进行的修理。

(3)大修:工程发生较大损坏,修复工作量大,技术较复杂,管理单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邀请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制订修复计划,报批后进行的修理。

(4)抢修:工程发生事故危及工程安全时,管理单位组织力量进行的抢险。应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1.3防汛抢险

建立防汛机构,组织防汛队伍,准备物资器材,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确保工程安全。不断总结抢险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险情,准确判断险情的类型和程度,采取正确措施处理险情,迅速有力地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取得防汛抢险胜利的关键。

2.强化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2.1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把讲质量、抓质量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是工程安全和耐久性达到较高的水平的关键。近年来,质量宣传教育和政策出台的质量管理法规极大提高了全民的质量意识。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实事求是地论证立项,精心组织规划设计,前期工作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先天不足”的设计将增加施工风险,埋下安全隐患。

2.2招标中要坚持“三个合理”合理规划标段,合理标价中标,合理工期

要做到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要作业标准化,要经常组织现场安全自检,消除安全隐患,要保证有合理的建设周期,要速度更要质量。速度效益是暂时的,质量效益是永恒的,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质量,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盲目追求进度。

2.3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把工程质量责任分层分解,落实到人,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指导,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严格监控施工质量,对不合格的工段,坚决返工,直到达标为止。

2.4大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素质再教育。防止在权力和利益之间进行交易,损害工程建设,从业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能正确行使权力,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加强现场监管,收集施工作业资料,做好施工记录:施工方法、施工工序,现场作业基本情况,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情况,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工程,避免埋下工程隐患。

2.5建设是发展、养护和管理也是发展

工程建成交付使用运行,为保持完整状态和正常运行,要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和有效管理,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三化工作法”层层分解,分段分区责任到人,有部署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给予相应激励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工程安全使用和耐久性,发挥工程建设的效益。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程管理 课程设置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10

0 引言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效、便捷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运输网、城际铁路网、航道网逐渐形成。“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万公里,加快推进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①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给中国建设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

1 词频分析

1.1 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者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字或者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学方法。②1988年,我国学者邓珞华提出,在文献计量学和机读数据库发展的基础上,词频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情报分析研究方法,并指出其理论基础:词频的波动与社会现象情报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定的社会现象和情报现象要引起一定词频波动现象。③

1.2 样本选择

笔者利用词频分析法在中国知网上以“工程管理人才素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作为主题搜索词,人工选取了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有关的815篇文章作为样本,将样本保存为Endnote形式的文本文件。

1.3 词频分析

将选取得来的样本文件导入至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ation)中,剔除2000年前的23篇文章,对2000年至2016年的792篇文章进行分析。关键词是指出现在文献的篇名、摘要和正文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有实际意义的自然语言词汇。④在信息计量学中,关键词是文献的内部特征,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的核心内容,反映文献内容隐含的内在信息。⑤在词频分析法统计分析要素中关键词占有绝对优势,⑥本次分析提将关键词作为分析要素进行词频统计,得出频率前44位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1.4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发展战略下,工程管理专业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调整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得到多方的关注与重视。

2 国内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比较

2.1 学时设置类别比较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原建设部1999年制订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指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⑦

目前我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达到六百多所,笔者对开设较早的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六所国内高校,以及长沙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统计与分类,见表2(排名不分先后),这7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如表3所述(排名不分先后)。

3 对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展战略规划的提出与实施为推动沿线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累计需要投入7.97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涉及989个交通运输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⑧这样的发展态势对于建设行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建设行业现有水平与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外投资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在外投资建设行业是否有熟悉沿线国家国情、了解“一带一路”政策、开放外向复合型人才。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⑨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完善和发展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框架,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对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理论教学方面。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单一学科简单交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要求。参考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最新调整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长沙理工大学专业特色,笔者认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应当继续依托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开展专业建设,建设以道路交通专业技术背景为支撑的新型学科。将培养以技术能力为重点优势,经济、管理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作为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强调以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的造价编制能力为指导,⑩将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所占比例提升至50%及以上,同时适当参考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方案:从第一年起就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安排大量的n时,充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Z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门数和课时,把部分工程技术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留出更多的课时安排专业课,适当削弱各类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升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度。

第二,实践教学方面。提升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学校建设了广联达沙盘模拟实验室,并引进了广联达造价软件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笔者认为应当增设校内实践环节,同时提高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的相似性,实践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协调各方面知识对模拟项目进行全局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让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更好地接触到专业前沿知识,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笔者认为应当提升本科生对于相关赛事的参与度,鼓励本科生参加BIM应用大赛,广联达沙盘模拟大赛等赛事,借助此类平台培养锻炼本科生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协调管理项目的能力。

同时,开放复合应用型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密切合作,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行业协会及走出去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最清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需求,可以和一些建设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协议的形式,开展协同培养项目。[

4 结语

文章利用~频研究法,结合分析研究多方面因素后对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专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培养出真正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结构,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②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情报学报,2006(25).

③ 邓珞华.词频分析――一种新的情报分析研究方法.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2).

④ 王姗姗,邱均平.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两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

⑤ 邱均平,杨强.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两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

⑥ 安兴茹.我国词频分析法的方法论研究(I)――统计分析要素的界定、分类及问题.情报杂志,2016(35).

⑦ 王中,刘昌明.工程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8(27).

⑧ 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⑨ 杨小卜.“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与企业,2016(1).

⑩ 晏永刚,唐小鸿,姚秋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整合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为例.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1).

王立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CDIO;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ACJYYB2014110);“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模式研究”(编号:ACJYZD201432);“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ACJYYB2014105);安徽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效果提升研究”(编号:2014jyxm14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使我国未来的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社会对于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巨大的、长远的。工程管理专业作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其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CDIO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通过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二、CDIO简介

CDIO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国际组织,这些学校的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已全面采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从2005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在顾佩华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研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2008年4月,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课题组的任务是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各校资源、采取联合攻关等措施,探索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201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试点工作组13所高校成员名单,设电气、机械、土木、化工4个专业组。试点工作组不仅开通了中国CDIO网站,举办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各专业组还按计划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加强课程大纲、专业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计划等CDIO教学文件标准化建设,形成科学的CDIO范式,用以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形成了适用于国内高校改革的教学组织运行参考标准。

三、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培养具有正确的工程与社会、经济、人文、科学观念,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人才是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虽然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中外企业对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共同反映是:毕业生普遍缺乏对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等。针对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工程技术背景缺乏。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培养既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又具有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等基本知识的工程管理型人才,工程管理必须是基于工程技术之上的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性,而财经类院校通常都不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缺乏工程技术背景,使得开设的管理、经济类课程失去基础支撑,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财经类院校主要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与理工类学校相比,工程管理学科办学需要的硬件投入明显少于理工学科,缺少能够动手操作演练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场地,导致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技术类课程涉及到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3、师资力量薄弱。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教师都无从事工程实际的经验,很难将专业理论有效联系到工程实际教学,青年教师到工程业务部门进行实践、实训的机会较少,“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待加强。

4、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复杂,涉及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和法律类四个平台的课程,但是由于这些课程通常是由不同专业教学系部的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内容不能有效融合,使得学生不能将各类知识结合起来,不利于把握专业方向和专业知识。

5、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财经类院校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此外,由于校外实习成本高,难度大,一些实习环节也变成了走马观花,大多数实践教学模式还只是停留在参观实习、课程设计等层面上,对于实体工程中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涉及得不够。

四、基于CDIO理念的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础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融资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有效培养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合理扎实的课程体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既要考虑建设领域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也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需要,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相关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除学科基础课程之外,应积极构建专业核心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实践育人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主要开设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与行业动态密切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平台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不同专业方向需要的课程选修,实践育人平台主要用于各专业课程的综合专业调研、专业实习与实践。

2、加大实践投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作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其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财经类院校因工程技术背景缺乏,无相关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教学支撑。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成果,一方面应该加大实验室投入,积极建设虚拟技术仿真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虚拟情境中学习;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工程实际去学习,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努力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工程管理专业要培养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一批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另一方面也要为广大教师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重视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和晋级职称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并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参与工程实际项目管理,拓宽教师的行业视野,增强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

4、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传统考核方式只重视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通过试卷的形式一次性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只重视期末考核,造成很多学生平时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应该将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采取分阶段多层次考核的方式,考试内容更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方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

[2]郭晓剑,廖志浓.CDIO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

[3]佘健俊,申玲.CDIO理念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

[4]颜辉.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2.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32-03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源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了工程概预算专业(专科),1993年开办基本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并入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该专业在200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

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对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也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多地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的具体情况的优劣程度。就业质量既要反映客观的就业状态,又要体现主体的主观感受,同时还应考虑就业对社会的贡献。

(二)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结合学校就业指导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量化指标,选取了6项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

1.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提高就业率是保证就业质量的基础,就业率是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毕业生供需比。毕业生供需比是指当年毕业生的总数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总需求数的比率。它可以大体反映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

3.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贡献所支付的工资性收入。薪酬高低在一定层面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专业相关度是反映毕业生从事专业是否对口的一项指标,可以检验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一般认为,专业相关度越高,就业质量越高。

5.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包括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就业地域等指标,能有效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

6.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可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这两个角度来考察。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其对自己所选职业是否满意,能反映其就业质量的状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体现了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2010届到2014届共有毕业生586人,根据学校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及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了真实了解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对该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用于分析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本次调查选取签约毕业生120人发放网络问卷,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68份。调查用人单位30家,发放问卷30家,回收问卷28家,有效问卷25家。

(一)毕业生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之上,说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二)毕业生供需比

根据历年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毕业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供需比都在1:3以上。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三)毕业生薪酬水平

学校2014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图见图2所示。有57.20%的人月收入集中在2500-4000元区间段,有22.55%的人月收入集中在4000-60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较高。

(四)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如图3所示。历届毕业生中有90%的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8%的学生继续深造,还有2%的学生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结构

1.就业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表和分布图如表2和图4所示。分析发现,除一部分读研继续深造之外,大部分毕业生流向水利水电及工民建行业,最多的一年占了74.26%(2011届)。这也体现了学校面向服务行业这一定位。近年来流向其他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基本维持稳定。

近五届毕业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就业情况如图5所示,在施工单位就业占68%,在建设业主单位就业占18%,在咨询单位就业占10%,在设计单位就业占4%。

2.就业地域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如图6所示。毕业生到经济发达和水电施工项目相对集中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较高,如近五年来到华东、西南、中南等省市就业人数比例为89.49%,华北、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六)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主要从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两个维度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如图7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2.用人单位满意度。如图8所示,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较高。

三、结论

当前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以上,主要分布在水利电力、工民建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施工管理、房屋建筑、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能吃苦、肯钻研、勤奋努力,在现实工作表现中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获得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但是工程管理专业就业行业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为主,毕业生外语水平一般,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及基础设施产能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同时要适当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地域,以求获得更稳定的就业,减少行业可能萎缩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伯庆.我国工程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45-59.

[2]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82-84..

[3]谭璐,陈志波.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119-121.

[4]李秀芳,陈自力,金季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200-202.

[5]刘景峰,齐永意,刘治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165-166.

[6]李巧巧.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7]麦克思.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水利工程管理优势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后续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管理更是有难度。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直担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专业精神。

从2001年至2005年的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考研人数逐年上升最高达47.61%,而从事本专业的最低达到21.00%。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许多学生特别是高考扩招后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这个专业一般是参考父母的意愿,甚至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老师若想成功培养学生坚定的专业探索精神,必须使他们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朴实感情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1975年,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失事,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难。受灾人口1100万人,淹没耕地1700万亩,倒塌房屋560万间,京广铁路被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但是,如果水利工作能够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程修好,加强管理,是能够大大减少洪灾损失的。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和水利大省,80%以上的学生又都来自河南,从情感和理智上他们的都被深深触动,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有效应对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例如土石坝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巡查主要凭肉眼观察。为了大坝的安全,必须对大坝实施安全监测。由于大坝的观测项目较多,并且随着观测年限的增加,将积累大量的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一般要委托有关单位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不能将分析成果及时用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以致延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依靠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大坝的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定性、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坝性态的实时监测。

(三)增大教学容量。

水利工程管理课是专业基础课及其它课程如认识实习的综合应用,所以要想学好基础必须扎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由于单位转制等种种原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普遍面临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一般来说,认识实习要深入电站厂房、枢纽控制等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部位,出于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此,水利工程管理课中许多相当重要的,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时可运用多媒体,以讲座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密度和容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已初现成效。一方面,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水利工程功能正常发挥,市场经济就越有活力,就越能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市场繁荣,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使得水管单位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功能的安全运行之中,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成效让更多的地区和单位看到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多重效益,积极的投身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二、个性设计与精心掌控课件

传统的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讲授时教师的即兴提问;批改习题作业;习题讨论课;专门设置的个别答疑;学生间对疑难问题的相互切磋。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学,教师是主要知识和重要信息源的传授者,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走进了教育,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由此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网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当然可以把各种资源引进来。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很多教学内容,如公式、难点、关键概念,还是需要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慢慢展现,才能达到效果。要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自己风格的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发现不足,从而修改完善。有每一节课的特点。每一堂课有1个中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有些内容只需1张图片就可表达,有些则需3-5min的短片才可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偏少,学历层次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结构跟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发挥其优势,一定要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紧密结合当今水利工程实际,讲究实效,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j].中国水利,2004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PDCA;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立的。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工程管理要求学生能掌握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和法规等理论知识、具备相关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建设的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拟用全面质量管理(TQM)和戴明环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式(PDCA)。

1 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整个大学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社会满意和本学校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成功的管理途径。基本观点是为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全面管理和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1)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社会服务观点。在大学里,学校各个部门均应该配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管理,从教学设施配备,实验室使用,教师选定、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活动的开展到考核,都应该树立为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观点,通过每道教学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最终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2)全面管理的观点。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全员管理,为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甚至家长,都增强课程质量意识,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负责;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因此,专业课教学应该从开设课程、备课、授课、考核到效果评价进行全过程周密控制,做到教学质量最优;全方位管理,是指全方位的评估与管理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工程管理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以预防为主的观点。以预防为主,就是对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教学事故和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每一道教学工序都处于控制状态。

2 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PDCA模式设计2.1 PDCA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设计

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所代表的意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

PDCA教学质量环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

(1)P—教学计划。每年制订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计划时,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师科研等需求,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找出前几届教学计划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选择合适的教师和教材,制订合理的专业课教学计划。

(2)D—教学活动。按照第一步骤所做出的教学计划,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要求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专业课教学管理。

(3)C—教学检查。全方位评估教学效果,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师素质、教案、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

(4)A—改进处理。对教学评估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教学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进行改进,在不同的学生情况下,再重复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 PDCA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PDCA循环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也适应于各个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管理,适应于专业课程的每一节课堂的教学管理。各级教学部门、每个教师、学生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教学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工程管理的教学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学校上下或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2)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教学计划和标准,包括教学技术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教学质量循环持续上升。

(3)PDCA的核心目标是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2.3 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PDCA模式的九个步骤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PDCA循环模式的9个步骤为:①调研和分析各方面教学需求;②按照需求设计专业课教学计划;③制定教学管理标准;④按照TQM模式开展教学活动;⑤全方位评估教学效果;⑥分析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⑦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⑧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措施计划和相应标准;⑨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3 结 论

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的方法提高大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用PDCA的循环的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山西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专业课教学需要不断总结,改进创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而服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工程概预算、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PDCA模式也适合其他大学课程教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特点又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特点,因而实现培养专业工程管理人才的理论教学目标必须与实践教学相呼应,针对工程专业要求的特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严格抓住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线,不断更新、发展、完善专业理论的同时,构建切合实际且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梳理已有文献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尚不多见,陈敬武等(2010)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就业现状,以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实例,具体分析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王学通等(2011)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针对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并提出实施方案。刘玉昌等(2014)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阐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念,并提出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研究的意义

依托地方行业优势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真正的社会所需的人才,打破就业难的僵持局面;②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输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③立足吉林、辐射全国,为社会建筑工程行业提供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专门人才,提升整个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④对其他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层次化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②多维化、丰富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的尝试;③综合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整体性的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地域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彰显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用“ 请进来”和“ 走出去”的方式,“ 请进来”是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 走出去”是参加实践的师生深入建筑企业、建设行业的最基层,了解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等工作;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教学材料方面。

五、结论

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要是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结合我校的化工特色,探索与化工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力争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更好满足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郝伟(1968-),女,陕西西安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84-0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然而,目前的工程管理教育与工程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不适应,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全面。许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体系不清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岗位知识及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实验室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对工程实践提出的挑战,工程管理教育需要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并通过实践教育环节验证和巩固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甘肃省特色专业,学校按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以增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能力。同时提出了三级教育模式,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夯实基础强化技能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主干”和“重创新、高素质、强技能”的教育思想,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和优势,通过“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1.以精品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依托“工程经济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精品课程体系,引入实际案例教学手段,通过典型生动的工程案例与精品课程教材的结合,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

2.四大平台促进学科融合

工程管理交叉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单一的学科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领域对工程管理学生的要求。为了与市场对接,满足“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四个平台”(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技术型培养体系。

(1)技术类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

(2)管理类课程:管理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工程项目管理。

(3)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

(4)法律类课程: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

通过这四个平台的建设,使得技术型培养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和扩展,同时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经验交流和相互促进,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的认知度。

3.以课程设计强化技能

项目管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本质。作为管理类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控制项目成本与防范风险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在制定课程体系平台的同时提出了基础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强化的教学手段,将贴近实际的工程案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练习。通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交通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其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在多次项目训练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强化,同时对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项目管理能力逐渐形成。

4.多种考查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传统的学习效果检验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但这一考查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弱化集中考试、强化多种手段的考查形式。配合案例分析、论文写作、课题大作业、团队讨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团队合作、分工负责等形式发挥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枯燥的考试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很大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决策能力逐渐形成。这一创新在“工程识图”、“工程财务管理”、“交通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中得到实验和推广。考查形式的改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得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改善,“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

二、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模拟演练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问题构建方案

问题是PBL 的起点和焦点,是影响PBL 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问题构建方案如表1所示。利用已有实验设备,合理且贴近实际的问题创建与选择,既能够与培养目标中基础扎实和勇于创新的要求环环相扣,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踏实认真地完成实训任务。

表1 问题构建方案表

问题情境 案例资源 解决途径 目标要求 参与实施课程

什么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案例 项目管理沙盘实验 熟悉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及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变更及风险防范案例 斯维尔项目管理软件 土木工程施工

怎样做好工程项目概预算 工程预算案例 广联达算量软件 掌握编制工程预算及投标书的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

纵横预算软件 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

交通工程概预算

案例资源是影响PBL 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充足的案例资源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避免学生陷入无思路、无头绪的困境之中。

2.PBL演练组织实施

结合项目施工分工协作的特点,在实验前将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分组,并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模拟施工企业某项目部,每一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分别担任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每组选一个组长起协调作用。

在完成团队组建后发放实际工程图纸,图纸一般为框架结构的图书馆、幼儿园、餐厅等施工设计图。团队在接到图纸后开始读图并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利用实际工程案例获取相关知识,并讨论如何利用所获得的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由教师组成的团队模拟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按照团队制定的工程方案,小组成员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小组成员就需要反复循环地查找资源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遇到施工风险因素或工程变更就必须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并不断改进。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项目施工的精彩与艰辛,体验承担责任的乐趣与烦恼,进而体悟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

实验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3.绩效评价检验能力

绩效评价是对实践操作能力检验的必要手段。在小组提交结果后,利用工程对量软件和评分软件等工具对演练结果进行分析评分及成果展示,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相互答辩,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横向对比,直观展现成果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结合实际评出优胜团队。

三、校企合作促进市场对接

为了改善大学生在校实习机会少的困境,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创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成立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的需要。学校设有下属的勘察设计院、建筑安装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为师生的实践提供了便利,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环境,以确保实习效果。

1.小学期专项训练

为了增加大学生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在第四学期末实行小学期专项实习计划,学生在没有课业压力的情况下深入工地和实习基地展开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与认识实习等专项训练,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和管理方式。学生在实习中通过与工程管理人员的交流,既丰富了实践经验又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的对比强化知识结构,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以竞赛促进技能提高

利用广联达算量大赛、工程测量大赛、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竞赛和沙盘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与其他院校的学习交流。学生通过竞赛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取长补短,通过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在实践”的实践教学目标。

3.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

在完成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后,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掌握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第八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圆满衔接的培养模式。前4周为生产实习,毕业生提前进入已签订的就业单位实习并且接受岗前培训,在这种模式下毕业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深入钻研专业技术,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经验;后13周为毕业设计,通过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的实战演练,使毕业生在实践中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同时,这一措施也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4.效果反馈

近年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就业率均在 97%以上。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中交集团、中建公司、中铁公司等单位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通过效果反馈来看,以目标为导向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不断需求。然而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对实践能力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包括不同工程阶段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参与方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领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工程类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等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鲍学英,王恩茂,黄山.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49-53.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

19(1):89-94.

[4]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及绩效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99-108.

[5]孙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9篇

收稿日期:2013-09-15

作者简介:陈建国(1957-),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可持续建设研究,(E-mail)。

摘要: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针对国内高校课程体系逻辑结构不清,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以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层面,以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梳理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并构建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以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为扩展线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工程管理;核心知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41-05

课程体系是指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依据这些目标所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 是形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素。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优化课程体系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铸造办学特色以及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众多院校的探索和努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和挑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胡文发(2007)认为,国内工程管理专业长期沿用计划体制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缺乏创新[2]。金长宏(2005)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编写等方面有待改进[3]。杨建伟(2008)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存在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4]。因此,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文章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在对其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现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专业培养目标、自身办学条件和工程过程实际出发,探索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设计方法,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999年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体系(图1)[5]。

图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但是,作为一个综合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目前所包含的专业方向较多,开设院校的专业背景也不相同,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还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6]。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由于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既需要工程技术背景,又要求管理、经济等学科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普遍“杂而不精”。(2)课程体系的内容松散,结构生硬。部分课程类型设置、性质划分和学时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前后顺序衔接处理不当,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交叉较多[7-8]。此外,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与完善,部分学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实践环节构成不合理[9]。

通过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和国内外高校对比发现,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够强,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存在知识点重复等问题。

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做好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分析与设计。

二、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教学体系的主体部分[10],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设计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进行,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从战略层面,刘降斌和李丞北(2010)认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由理论到实践的复杂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整体功能;强化通识教育,拓宽基础;优化结构,突出素质课程;注重统合思维培养,设置课题中心课程;确立国际意识,开设国际性课程[11]。徐幼林(2008)、郑力(2008)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柔性化设计思想,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应该实时更新、与时俱进,教学安排上应弹性化[12-13]。胡弼成(2007)则总结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呈现的三种形态:树状形态、板块形态和球体形态,为高校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14]。

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模式由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提出,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应用技能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具体的实施[15]。该理论在美国中小学及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广泛应用[16]。

ACCP是印度Aptech公司推出的培养软件人才的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突出项目经验积累[17]。王庭之(2010)基于ACCP(Aptech Certified Computer Professional)课程理念,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为主线,采取“逆向设计”思路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新模式[18]。倪贵林(2011)利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19]。“订单式”是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相应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孙根年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系统结构模式,论述了从“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递阶控制及三级优化思路[20]。

图2 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以上理论和方法共同点在于从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展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也必然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出发,但相比其他专业,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更加庞杂。所以,课程体系的设计还必须对众多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教学线,紧扣核心知识和能力展开,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培养任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开设课程及工程过程,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分析核心能力、课程逻辑关系和核心任务,形成专业教学线,然后分别研究每条教学线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构建

考虑产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特征和实际条件,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专业方向和工作性质分为两部分。以一条核心主线、两条扩展线,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题体系的核心主线,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教学核心线;扩展线1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线,即向前向后拓展至项目开发管理或设施管理(基于PM的DM或FM);扩展线2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课程族为基础,面向建筑业或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一) 核心主线:工程项目管理(PM)教学

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对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组织、管理以及协调的任务也是最为复杂和繁重的。因此,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也是整个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以下从核心任务、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五方面探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体系构建。

核心任务方面,项目管理规划、计划和控制、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合同执行,以及项目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包括对设计工作的管理;采购阶段还包括工程的承发包管理;工程施工阶段还包括工程建设组织;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完成对项目的验收管理。

核心知识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施工方法与技术以及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等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都应该具备和掌握的。另外,设计阶段还需要建筑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和设计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工程采购阶段还应掌握项目采购、工程合同管理、招投标法律规范和国际工程采购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施工阶段还要用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项目实施的“三控制三管理二协调”、技术经济等相关知识;工程验收和移交阶段还应掌握竣工档案管理、验收管理、项目后评价等的相关知识。

核心能力方面,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控制、设计与工程变更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法律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贯彻、团队建设、全过程信息管理、建设手续管理等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应具备编制设计任务书和组织设计委托的能力;工程采购阶段还应具备工程承发包模式设计,合同文本设计以及招投标组织的能力;工程施工阶段还应具备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的能力;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具备组织工程验收移交的能力。

对项目实施阶段各个环节的任务、知识,以及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针对性地设置以下课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采购、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以提供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相关知识(图3)。

图3 项目管理教学核心主线

此外,针对各个课程教学环节,需要设置实践环节。工程实习、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计、大型项目建设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针对设计阶段的管理,还设置了测量实习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采购阶段还设置招投标课程设计和工程法律体制讲座,工程实施阶段还设置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二) 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主线

扩展线1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BLM)教学主线,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基础上的扩展,即往前延伸的开发管理(DM)和往后延伸的设施管理(FM)课程体系,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设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或项目建成后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工作(图4)。

图4 教学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主线

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体系和课程族的设计,是在项目管理课程族的基础上,增设开发管理课程族和设施管理课程族。建设工程项目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理念是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策划、项目评价和决策,设施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设施物业的运营、维护管理和增殖。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为可持续建设。开发管理的核心知识还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立项等,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还包括设施管理以及项目运营等。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能力包括可持续建设管理。开发管理的核心能力有市场定位与项目功能分析、项目策划、评估与决策方法应用、可行性研究组织、设施管理的核心能力是设施管理。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专业课包括可持续建设、建设环境管理、财务管理等;开发管理专业课程还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融资、工程经济学等;设施管理的专业课程有设施经营、物业管理、建筑维护维修(BS)等。

开发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调研、建筑市场调研、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设施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物业管理方案课程设计等。

(三)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是工程项目管理线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线的扩展,是涉及建筑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筑业行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图5)。

建筑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行业管理、行政管理;核心知识包括建筑经济原理、产业组织、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等;核心能力包括行业组织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经济、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研究、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实践环节可安排建筑行业管理讲座等。

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知识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包括建筑企业管理与经营。专业课则有建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会计大作业、企业管理讲座等。

城市建设管理核心任务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运营;核心知识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核心能力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专业课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与经济、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城市建设管理的讲座等。

图5 教学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不论是按照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分类还是按照行业特征进行分类,这些课程都是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因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着眼于全局、全过程管理,所以,行业的宏观知识和战术层面的知识也不可缺乏,但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应该以此为努力的方向,有所侧重。

基于上述专业教学体系与专业课程族群的深入分析,可以构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整体架构 四、结语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和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从顶层战略层面,以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梳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并以同济大学为例,构建了以“一条核心主线、两条扩展线”为基本结构的课程体系。但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随着学科和社会需要的发展,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和改进,才能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四海.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29(5):77-82.

[2]胡文发, 祁予. 从课程体系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N].

[3]金长宏. 对加强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 基建优化, 2005(4):79-81.

[4]杨建伟, 姚传勤, 韩佳.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持续改进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5):13-16.

[5]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钟昌宝.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3):89-94.

[7]陈威威, 龚德书.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 宜宾学院学报, 2009,9(6):109-111.

[8]巩建闽. 谁来编制课程体系――地方教学型院校课程体系编制主体行为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9(5):72-76.

[9]陈建国, 许凤.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19(1):89-94.

[10]项喜章, 付晓灵, 万文君, 等.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 交通高教研究, 2002(2):55-57.

[11]刘降斌, 李丞北.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基本原则探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0(2):65-67.

[12]徐幼林. 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J]. 中国林业教育, 2008,26(1):24-26.

[13]郑力. 基于柔性教育的大学课程体系的新设计[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7(5):92-95.

[14]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三种形态及其设计[J]. 大学教育科学, 2007(1):23-27.

[15]威金斯, 麦克泰. 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6]陈志澜, 沈少来. “逆向设计”理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应用[J]. 职教论坛, 2009(22):32-34.

[17]范路桥, 朱小平, 吴教育, 等. 北大青鸟ACCP教育的特色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35):53-54, 56.

[18]王庭之. ACCP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设计[J]. 职教论坛, 2010(14):61-62, 64.

[19]倪贵林. “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的探索――以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2011,13(3):62-64.

[20]孙根年. 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22(2):86-90.

Curriculum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ased on core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CHEN Jianguo, LIU Deyin, LI Xiuming, ZENG Da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system determines teaching content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knowledge, capacity and quality. It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ng, upgrading educational standard, and creating special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allusion to the logic confusions and content repeats between course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analyzed, and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key part and building lif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economic & management as the extensions, is proposed from a strategic level based on core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科学工程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注重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具有符合性、技术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及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应用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知识结构要突出应用性,要紧紧围绕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筹划,构建与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使学生夯实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理论、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更加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性的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工程中,突出知识理论的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不仅有“厚基础、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加突出“能施工、懂经济、重合同、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与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与工程生产实践的结合,把工程生产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目标,利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优势和国家的扶持,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工程管理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除了要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品质,全方面的提高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推动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

二、建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途径

(一)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要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搭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平台,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体系。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没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顺序,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加强实践课程和实训机会,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加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是要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所以,独立学院要加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增加实训课程所占的比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力度,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实训机会,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应提高担任实验、实习、课设等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水平和职称层次,并定期指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拓宽教师的行业视野,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要经常组织新老教师的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通过科研项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独立院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来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因此,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苗毓海.工程管理专业建立有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报,2013,18(32):133-135.

[2] 李明,吴光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3): 193-195.

[3] 郑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02):104-106.

上一篇: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 下一篇:节能减排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