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49:10

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1篇

初一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学生作文水平相差很大,其中相当一部学生根本不会写文章,所以作文训练应从零开始。同时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尝试运用由模仿到创造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尚好。

孩子学话,始于模仿;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同样离不开模仿,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都可以从模仿中找到门径。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几步进行:

一、模仿生活,获取素材

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的生活。因此,写作成败的最关键一步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文章。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一开始要求不要要求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二、模仿课文,归纳方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

三、从修改中反向模仿

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错误的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

四、在欣赏范文中借鉴

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五、片断练习,巩固成果

根据每一次每个专题的训练要求,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片断作文训练,目的是检验学生在模仿吸取过程中的收获,把模仿吸收到的技巧方式运用到写作中,也为全文写作作了关键部分的准备。

六、博采众长,进行创造性写作

经过前几步的准备之后,写作的法度已经初步融会于心,就可以较“自由”地进行全篇写作。当然,写作时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不足,但这可以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逐步加以改进。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2篇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写作兴趣项目很感兴趣较感兴趣一般怕写讨厌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8%20%60%10%2%n=100初三年级5%21%65%9%/n=100比例差异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

题材来源项目亲身经历想象虚构的事在作品作文上兼而

真情实感看到的事有之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51%42%5%2%n=100初三年级49%35%11%5%n=100比例差异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

作文修改项目全文写好边写边改很少修改从不修改

后再修改(A)(B)(C)(D)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54%19%26%1%n=100初三年级25%23%50%3%n=100比例差异检验p<0.01p>0.05p<0.01p>0.05

差异极显著差异不显著差异极显著差异不显著

z=4.14z=3.42

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表二(1)

题材审题项目真实真实但不真实准确不够很不

典型不典型准确准确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14%45%41%46%34%20%n=100n=100初中三年级19%46%35%48%31%21%比例差异检验p>0.05p>0.05

差异不显著差异不显著

立意结构项目准确中不够准确很不无中心详略不够很不

心突出中心突出准确多中心得当得当得当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27%42%11%20%40%33%27%n=100n=100初中三年级38%31%9%20%42%33%25%比例差异检验p>0.05p>0.05

差异不显著差异不显著

结构项目首尾及其作文长度人均字数

呼应相似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46%662n=100n=100初中三年级47%814比例差异检验p>0.05p<0.01差异不显著差异极显著

表二(2)

书面言语表达形态项目写作型写作与写话型改写型抄录型

写话结合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14%83%3%/n=100初三年级18%2%80%//n=100比例差异检验z=4.5z=3.2

p<0.01p>0.05

差异极显著差异不显著

书面言语表达基本功项目生动通顺不够@①嗦词汇贫乏语言

通顺平淡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16%86%14%44%46%n=100初三年级16%88%12%36%38%m=100比例差异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

表达方式错别字项目全文略有叙述结适当抒2个3至5至7至9至

叙述描写合描写情议论以内4个6个8个10个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26%55%19%14%16%16%13%2%5%n=100初三年级27%46%27%17%12%10%10%2%/n=100比例差异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显著

测查发现:在分项评定中,初中生在文章篇幅上明显长于小学六年级学生,选材也有所不同,而写作兴趣、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皆无显著差异。初中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10%的初中生写作水平提高迅速,远远超过小学六年级学生;但至少也有10%的初中生,其写作水平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仍属下等。测查表明:初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水平普遍发展得较为缓慢。也许有人会说:测试命题常见,缺少难度,初中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水平,却难不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笔者认为:该命题确实难度不大,但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和尽情发挥余地,完全可以写出高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层次、初中生应有水平的文章。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三年的初中写作教学,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为何普遍提高不快?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测试调查的目的是透视现状,针对流弊,寻求对策。

一、现状透视

如果说,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那不符合事实,也有违情理;如果说,初中作文教学不如小学,那不够公允,更无比较意义。本次测查的用意不在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的记叙文水平高下,也不在评说初中与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劣,而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初中生的记叙文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甚忧,问题严峻。透视初中生写作水平现状,笔者以为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一是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提高,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作文修改从现象上看,是写作习惯、技巧问题,而实质是态度问题。初中生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达53%,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76%,远不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是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笔者命题测试时要求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因为“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按理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过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为该命题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大多数学生所叙之事或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三是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存在四种不同水平的言语表达形态,即抄录型、改写型、写话型和写作型。写话型近似口语在对话时原始录音的直译,特点是语言简略和重复。写作型的特点是经自己思考和内部言语充分加工后而成,合乎语法逻辑要求。本次测查表明:小学六年级仅有14%的学生尚处于由写话型向写作型过渡之中,而初三有18%的学生已过渡到以写作型为主的言语表达形态。这部分初中生言语表达较为准确、丰富、成熟。但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语言luō@①嗦者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见,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如该测查作文中全文叙述或少有描写且大多是缺乏个性的对话者竟达73%。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主导地位,概括能力增强,不再象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而开始注意事情的特点、意义,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也不屑于写一般的细枝末节,但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新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四是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本次测查命题学生虽然十分熟悉,但仍有52%的初中生审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审题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最难忘”的占28%;题意范围、特点不明,导致文题不符,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把记事为主写成写人为主甚至写景为主的占21%。立意是初中生作文的难点,问题更为严重:有的题旨不明,只是记叙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题旨难显,材料不能充分表现主旨;有的题旨杂乱,多中心实为无中心;有的题旨浅陋,使文章失去应有价值。学生反映在审题立意上的弊病不仅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技能,更是缘于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二、教学对策

就中小学而言,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初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之小学更为深重。初中记叙文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几个套路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写作记叙文虽有一两招花拳绣腿,而终究没有练就扎实的功底。初中记叙文教学要改变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大纲》的要求,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力度,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笔者认为,除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不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既可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范文,借鉴他人经验;也可通过交流讨论,使之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感染、启迪。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摈弃形式主义,因为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就像与熟人谈心一样,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应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即使面对同一经历,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把题目定死了,很难让学生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教师只须对习作要求规定几个大致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去写,想写成记叙文就写成记叙文,想写成日记就写成日记,想写成随笔就写成随笔,而且字数也不要作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之养成体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由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

二、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习字有字贴,练武有套路,初中生写作自然也离不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范文学习写作,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有人说范文对于写作来说是“实物教授”。但问题是如何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而不是死搬硬套、作茧自缚。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就是要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范文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总结得失,作前指导要用好范文,作后讲评也要用好范文。作前要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打开思路;作后要使学生对照范文,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修改提供方向。我们反对机械模仿,但从范文开启思路触类旁通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往往在作前指导阅读范文时并不在意,但等到作后用范文去讲解,就会使他们从对照中明白差距,找到修改的路子。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习作要求选好范文,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的模仿。这样做,既沟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3篇

孩子学话,始于模仿;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同样离不开模仿,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都可以从模仿中找到门径。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几步进行:

一、模仿生活,获取素材

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的生活。因此,写作成败的最关键一步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文章。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一开始要求不要要求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二、模仿课文,归纳方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

三、从修改中反向模仿

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错误的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

四、在欣赏范文中借鉴

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五、片断练习,巩固成果

根据每一次每个专题的训练要求,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片断作文训练,目的是检验学生在模仿吸取过程中的收获,把模仿吸收到的技巧方式运用到写作中,也为全文写作作了关键部分的准备。

六、博采众长,进行创造性写作

经过前几步的准备之后,写作的法度已经初步融会于心,就可以较“自由”地进行全篇写作。当然,写作时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不足,但这可以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逐步加以改进。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教学;记叙文写作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5-01目前,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阻碍。首先,现在的初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次数在降低,因为学生的学业繁忙,作文课的次数有限,教师不能够用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学习和写作记叙文,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实践锻炼。其次,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呈现出程式化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写作套路都遵循一个固定的模板,缺乏创新和突破,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水平和质量都在不断降低。甚至于很多学生都分不清楚议论文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特征和写作方式,学生本来想写记叙文,可逐渐就变成了议论文,或者就是融合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是说明文等多种特点的"四不像"问题,这对于学生掌握熟练的议论文写作技巧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最基本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开始教,让学生从掌握叙文的基本技巧开始,一步步深入学习,从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方法,提升继续文写作的水平。

1.记叙文写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1.1考生的心理。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特别是考试的时候,总是会尽可能地选择一种较为稳妥的写作方式,不求拿高分,只希望能够有一个基础的分数。因此,在这样的心理下,学生都会尽可能地写作最简单的作文,开头开门见山,中间是流水账一样的继续,结尾再点个题,这样的作文虽然没有什么错,但是没有亮点,长期这样写作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的创造力难以发挥,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是很不利的。

1.2记叙文本身所致。相比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对学生会有一定的考验,因为议论文是说理式的,学生只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对这一事物进行议论,证明自己的论点,而记叙文的话需要故事情节、需要人物的刻画,需要一个严密和完整的讲故事的思维,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选择议论文的写作更加容易,能够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并且拿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因此选择写作记叙文的人就会减少,这对于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2.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方式

2.1加强记叙文在中考中的地位。中考的考试内容对于初中的教学来说就像是标杆,能够指导初中的教学,因此,要使得初中记叙文教学更加具有有效性,就必须在中考中加强记叙文的地位。每年的中考过后,中考作文都会被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来指导下一年的作文教学,因此,一旦在中考作文之中做出这样的要求:"请根据以上要求写作记叙文",而不再是文体不限,这样的话学生和教师为了更好地应付高考,会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记叙文的训练,毕竟作文所占的比重还是不低的。这样的话教学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能够把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等给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学生的记叙文水平就会在训练中不断提高了。

2.2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在学生的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在文体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写作的,只有学生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才能写出文体明确的作文来。如果学生不具备文体意识,那很有可能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四不像",兼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多种特征,却又不明确属于哪种文体,这样的文章在考试中是会被扣分的。因此,教师必须要交给学生议论文明显的范畴,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正确的议论文,在明确的文体意识的指导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是结构明确、内容完整的记叙文,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在文体明确的情况下通过练习稳步地提升。

2.3强化对细节描写的把握。对于中学生的作文来说,其实答题的框架结构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想要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那就必须要加强对于细节描写的把控,一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可能就是在细节描写里面。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让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和鲜活,也让故事的描写更加具有感染力。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有大体框架的描写,那么这篇作文就是流水账一样的大纲文,是死板的,而只有拥有了细节描写,记叙文才能够拥有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的细节描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细节描写的意识。

总而言之,记叙文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初中生应该要牢牢掌握的问题,这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必须要看到造成继续文写作现状的原因,然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参考文献:

[1]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宋宏雄;王静.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2]初中记叙文写作弊端及有效训练.张德香.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5篇

一、符合要求

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要符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新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毕竟还属于材料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的记叙文写作,因此新材料作文写作的许多规范必须遵守。

众所周知,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最关键之处是审题正确。而把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最容易偏题、跑题,这也是师生不愿写记叙文的原因。因此,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最好也提及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最好不断地点击材料,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另外,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所拟标题要具有记叙文的特点。

例如,2013年南通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钻石与山石”,材料中的关键句是“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笔者所教班级一名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同构了一个姐妹俩学跳舞的故事。姐姐性格活泼,妹妹文静内向,妹妹总是为姐姐伴舞,充当姐姐的绿叶,在姐姐光芒的照耀下,妹妹一直处于自卑的阴影之中。但终于在后来的一次比赛中,妹妹成功了,借助姐姐的光芒成就了自己,获得了台下观众认可的掌声。作文的标题拟为“因你而美丽”,既切合材料中的关键句“借助别人的光芒成就自己”,又具有记叙文的味道。作者在行文中时时不忘扣材料而作,“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句话在行文中多次显性或隐性出现。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生动,在写作上又符合材料作文的特点,比起干巴巴的事例加论证的平庸议论文档次更高。

虽然2013年江苏高考评卷组意见认为,材料作文写记叙文可以不提及材料、可以不点击材料,只要与材料中生发开去的某一角度立意相通即可,但为了保险起见,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还是要不失时机地去点击材料,千万不能抛开材料。

二、追求形似

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应该追求形似,也就是要讲究作文所叙故事与作文材料故事的同构性,寻求一个与作文材料相类似的故事载体来完成作文。

2013 年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的主旨是讲人不要去惊扰自然,要敬畏自然,要还自然一片原生态的宁静。作文属于故事性的材料,高考刚一结束,就有一线教师根据同构性的原则写了一篇记叙性范文,作文的题目为“我怕,我不去”是讲自己和儿子一起去山洞探险的经历,做父亲的为了鼓励儿子“向前走”,走进山洞探险,看到更美的景色,硬逼着儿子进入山洞,可儿子却说“我怕,我不去”。父亲误解了儿子,以为儿子由于胆小,不敢深入黑暗的山洞,哪知道儿子说出的原委令父亲大吃一惊,也令读者感到意外,“我不是怕,我只是不想惊动它”。不想惊动什么呢?不想惊动山洞里飞来飞去的小鸟,不想惊醒山洞里沉睡的石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话语,多么富有纯洁童真的话语,成人的世界是那么的功利,相比之下我们真是惭愧。材料中的“我们”发现山洞中的蝴蝶,屏住了呼吸,停住了脚步,没有去惊扰这些美丽的精灵,同样,下水范文中的儿子为了不打扰山洞里的宁静,“害怕”进入山洞。材料与作文的故事内容都是进山洞,都是不去惊扰自然,作文与材料故事的内容一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样的文章应该不算偏题。

找一个与材料故事相一致的故事来演绎材料内容,寻求相似性,这应该是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切入点,也是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一个最容易的抓手。

三、重在神似

新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更重要的是求得神似。寻求与作文材料故事的同构性、相似性,那只是对作文材料故事的简单演绎,只是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的一个最浅层次的起点,最原始的起点。拿到作文题找到材料的主旨之后,更多的是寻找能适合表达材料主旨的记叙性作文素材,抛开表层次的相似点,寻求更深层次的神似。

再以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为例,人类小小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据此立意,寻求我们生活中小行为影响大方面的事例来表达这样一个主旨,不一定是对自然方面的影响。一位中学一线教师也写了一篇下水作文,题目为“点点滴滴、关乎生命”,讲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由于表扬与批评处理不当,无意间的一个小小言行伤害了自己的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阴影。作者在一次周记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来又通过一个小小的行为找这位同学谈心解开了他的心结,最后这位学生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进步。作文内容切题,小影响大,所写的点滴都是教育过程中的许多并不引人注意的细节行为,但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来说却是影响终身的。文章来自于教学生活、亲身经历,生活气息浓,而在写作上又脱离了表层次的套作、浅层次的故事演绎,不再写山洞不再写自然,而把目光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人的心灵,小行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最后结尾又很自然地回到材料本身,“逢年过节,他们的贺卡会像蝴蝶一样飞到我的身边”,暗扣了材料主旨。可以说,神似是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的终极追求。

最后,新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还应加强训练力度。2013年高考前,无论是高层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一窝蜂地奔向议论文的写作,以求得高考作文分数的平稳。高一、高二养成的良好的记叙文写作素养和写作习惯都被搁置到一边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大谈特谈议论文写作的好处、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学生在课后大背特背议论文的经典之作以及经典论据。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经典的细节描写、鲜活的记叙文写作素材在高考前都被忘得一干二净,怎么还可能有很多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呢?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意见:新材料作文要多写记叙文,写记叙文容易写出“个性”,容易打动老师,更容易获取高分。

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虽有风险,但更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形成细腻的情感,也更能获取高分。盼望新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研究在2014年备考中能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也期待2014年高考中能够出现更多的新材料作文记叙文范作。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6篇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

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多为议论文,这一情况并非笔者一个人的偏执感受与主观臆断,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李月容先生经过科学研究也“所见略同”,得出了与此完全相同的结论。他在《遵循规律,有效备考——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对策》(《语文月刊》2009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广东省2008年高考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文体单一:议论文占91.8%”。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的研究结论也差不多:2011年高考作文80%以上为议论文体(参见孙绍振《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的历史过渡——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语文学习》2011年第7-8期合刊)。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7篇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作文中记叙文训练要加强,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读写之间做好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在阅卷中也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8篇

一、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高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自觉自主意识缺失

在调查中发现有85%的学生写作是为了应付老师,只有15%的学生能有一点自觉写作的习惯。也只有25%的学生有自觉积累素材的习惯。说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更是更让笔者悲哀,只有11%的学生能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到了作文课上,大部分学生都在抓耳挠腮,东拼西凑,生拉硬拽,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面目可憎。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这样的文章连学生自己都不愿去看,更不用说打动读者了。

3、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稳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而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所以考生一般不在记述文上下功夫。

2、记叙文的特点所致

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以此一搏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题所致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问题,话题本身暗含的议论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

4、作文教学现状所致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策略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9篇

一、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所写内容与所选文体形式不符

有的考生在选择了写记叙文后,其文章内容与记叙文格式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出现了“四不像”的文章。

2.在对一件事进行叙述时,仅仅只是描述完整件事的过程而已

对于人物的刻画、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反映、环境描写等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且事件中的人物也不立体,只是一些干巴巴、生硬的文字。

3.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区分出高潮、低谷等情感区

对过程仅仅就是大白话的叙述,没有铺垫也没有前后照应,平淡无奇,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故事叙述得毫无张力。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追寻

1.考生为追求稳定的分数

考试要求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般学生只有50分钟左右用来对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议论文体,因为这种文体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假如字数不够,还可以添加适当的素材,只要立意正确,再在结尾处回扣一下中心论点,应该会得到中上的分数。而对于记叙文来说,不仅要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还要把一个故事有序的描述出来,在紧迫的时间内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就直接忽略掉了对记叙文的学习,导致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低下,而且每况愈下。

2.记叙文自身的特点所致

将记叙文与议论文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从表达主题上来说,记叙文若想表达清楚要比议论文更有难度,议论文可以直接用实际事例来进行论证,而记叙文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包含进意义,通过各种技巧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主题,而且教师在批阅考卷时,哪有大量的精力和闲情逸致去品味记叙文中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呢。

再从写作手法和技巧来说,议论文只要做到实例契合主题、结尾收得好即可,且看重的是论证的过程;而记叙文不同,一定要做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而且要充满感情,具有丰富的语言,还要运用各种叙述方式,这样一比就显得较为棘手。

3.日常的作文教学忽视对记叙文的训练与指导

大部分学校在对高中生的作文进行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因为记叙文要想写好,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的,结构、语言、详略处理等都是要兼顾的,假如一方面写得不够好,就有可能毁掉整篇文章。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都将精力放在了议论文上,而且教师也提倡学生写议论文,就会给学生们灌输很多议论文所用到的资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中缺乏对记叙文的关注,也会使得学生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

三、如何提升记叙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质量,就要丰富写作的内容,灌输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文章有趣、生动起来,最后再将文章进行升A,达到另一种境界。

1.文章有趣还要有意义

有的学生在写与长辈给自己讲述以往的故事:虽然那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很幸福、快乐,可以去小河里抓鱼,可以在河边嬉戏打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学生现在身处的环境确是严重污染的环境,没有蓝蓝的天空,没有清澈的小河,这个故事其材料必定是真实的,叙事内容也是丰富的,但并没有趣味,也没有丰富的感情。

所以,要想把记叙文写的生动有趣,就一定要对生活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在生活中积累多样的素材;还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针对上文中的题材就完全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以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不仅可以充分地表明以往的欢乐,还可以升华层次,突出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2.叙写中要加入“理”

通过一件小事看到了更大的问题,要合理地将叙述内容与哲理进行结合,由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哲理层面。比如说:石缝里的小草看似不起眼,但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就可以概括到人生中,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要在挫折中爬起来继续奋斗,你就一定会看到希望。这样的立意也会给读者带来正能量,也让人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而且读起来也并不是一味的在说教,而在在生动的叙述之上,从生活中见微知著,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情感。

3.在结构上再做些文章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说“结构第一”;日本文章学家遍照金刚有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足见结构的重要性。

就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而言,双线并进法、一线串珠法、设计悬念法、情节突变法、欲扬先抑法、细节凸现法、哲理升华法、视角变换法等都是常用的结构技法。我们还可以进行结构创新,比如日记体、书信体、对话体、新闻报道式、剧本式、门诊病历式,等等。

记叙文写作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功利评判,致使记叙文写作行路漫漫

1.考场作文等级评判,影响记叙文分值

考场作文发展等级评判有四个标准。其一,“深刻”:透过现象揭露本质,侧重体现事物内在因果联系,产生的观点需要具备启发性。其二,“丰富”:材料的选择、论据的处理、形象的表现必须丰富充分,具有深远意义。其三,“有文采”:对用词、句式都有具体的要求,修辞表现需要多元化,句式要有表现力。其四,“有创新”:要有新颖的见解、新鲜的材料、新巧的构思、独到的推理想象。“有文采”能够成为记叙文写作的一大亮点,然而“深刻”“丰富”“有创新”的价值取向,似乎对记叙文写作不利。作文训练若漠视四条标准,有违实际,不具备客观性。

2.记叙文构思特点,影响记叙文出镜率

议论文写作思路具有一定的常规性,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容易处理。按照并列式或递进式思考,形成起承转合的论述思路比较容易。对于素材的选择,对作文有研究的老师会根据材料的类型及思想进行归类,让学生建构系统的材料库,写作时驱遣自如。

记叙文本质而言就具有个性化,个体情感体验有独特性与唯一性。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已不再停留于程式化的叙述阶段,其情感表达、叙述张力、审美体验、认知结构也出现差异性与多样性。记叙文的创作需要思维的发散与重组,从上手角度而言,没有议论文那么顺畅。

3.新材料作文的出现,影响记叙文展开

新材料作文已是“雄踞天下”的形态。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因为其开放性与灵活性,是高考作文主流样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中心,通过溯因法来思考材料的内容。新材料作文对于材料的概括,表现为观点式与议论式,而在写作展开时又常受“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的钳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章的表现力与抒情性,而这种淡化,不利于记叙文写作。

二、生活单调,迫使生命特质无色无味

青春记忆,是高中生的阶段性情感体验。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也是基于个体视角下的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及生命拷问。高中阶段的记叙文不需要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哲学思考,只需要立足脚下进行创作与思考。然而,失去个性生命特质的记述,让记叙文阅读失去期待。

首先,狭窄体验,成为记叙文枯燥乏味的一大因素。笔者通过对高一年级80篇记叙文选材进行归类整理,发现有20篇文章写友情,30篇记述月考成绩下降心情的低落及治愈,23篇抒发住宿后对父母的思念,7篇文章有独特的写作角度。以对朋友不舍为例,文章以“进入高中的寂寞――回忆朋友陪伴的美好――新朋友闯入生活后的喜悦――不再孤独寂寞,珍惜友情”为模式。教师批改作文,有着窥一篇而知若干篇之“方便”。高中生记叙文,以叙述生活中的纠结为常态,而这种题材选择的狭隘性使得阅卷者视觉疲劳。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也体现了高中生朝气的缺乏。这不仅是写作能力的缺失,更是写作生态性的困惑。

其次,低幼阅读,让记叙文写作不接地气。随着网络的普及,快餐式阅读成为高中生阅读的青睐。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生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惊悚、玄幻为标签的网红小说,甚至选择图文并茂或只有单纯图片的读物。在学生写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网络故事中的主角出现在学生的记叙文中,编造故事低俗滑稽,学生表述不知所云比比皆是。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将这种阅读作为学生写作的培基之土,只会恶化写作生态,污毒写作土壤。

三、现实应对,促使记叙文写作现状逆袭

1.作文写作必须强调对标准的关注

记叙文写作,如果只是创作者“一厢情愿”,那么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而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作文写作需要达到创作者与评判者之间的“最佳状态”,而这种“琴瑟和谐”的状态,需要创作者把握记叙文发展等级的特质。(见下表)

对记叙文要求特质的细化,也是给记叙文写作寻找方向。不可否认,根据记叙文评价维度去创作文章,文章的思想性与饱满度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作文题必须有利情感表达

写作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要想打开学生思维,首先需要让学生面对作文题有话可说。因此,想要让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有记叙文可写,选题是第一步。过于具有思辨性的材料,需要理性辩证的思考,不利于记叙文的写作。相反,相对宽泛灵活的命题格局,能够为文体的选择提供自由的平衡点。以下面这则作文训练题为例。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可以从关键词:“金字塔顶”“老鹰”“蜗牛 ”入手,来思考它们能到达金字塔的原因,从坚持或天赋入手,进行写作。从而延伸到个性的叙述与表达。具有一定的生活指向,文体不用局限于议论文 。

3.作文n必须诱发学生表述

王栋生老师的《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课例给笔者很大的启示。王老师用最细小的生活琐事及生活细节,甚至一些常识性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思考,开启他们的记忆,进而达到“想”出更多不平常之理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当学生的生活积淀被唤醒,他们便愿意面对生活进行思考。在唤醒表达欲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情思进行表达,或浅或深,而这个让学生吐露情感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一旦思路打开,学生便能有话可说。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放慢节奏,以一两个画面来构建叙述的支架,呈现片段的精华之处。正如骆冬青所说,“集中到叙事的核心,人物、情节、场景,就要注意少叙述,多描写”,使叙述更有韵味,更有审美价值。

记叙文写作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现,教师的责任是唤醒学生表达倾诉的欲望。中学记叙文写作要走出困境,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及专业勇气,为记叙文写作提供养料与土壤。

上一篇:写作灵感论文范文 下一篇:写作思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