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范文

时间:2023-03-11 20:15:50

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1篇

记叙文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因此与过程有关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都要交代清楚完整。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记叙的写法有衬托、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对比、巧合等等。常见的写法有“对比明理式”“寓意寄托式”“撷取浪花式”“悬念解疑式”“倒叙展开式”“生活感悟式”等等。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思路指导

从“基础等级”来看,记叙文写作――

首先要符合文体要求,即能生动地记叙。在记叙文的考查中,突出了记叙文生动的要求,尤其是小作文更是起着决定命运的作用。生动的记叙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地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为形象只有具体才能逼真,只有生动的记叙才能表现客观事物的美妙之处。达到生动的途径通常有两条,其一是具体,其二是运用修辞。

其次,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第一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的。思想健康就是思想感情要积极向上,即“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再次,要“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坚持言之有物,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分析、积累,在写作时不以说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记叙文不宜堆砌材料而重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以此感动自己、打动读者。

最后,要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语言要流畅自然,不能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从结构方面来说,一篇文章应该做到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齐全;三个部分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过渡照应的内容,整篇文章要浑然一体。

从发展等级来看,记叙文写作――

首先,要深刻。写记叙文应着眼于对人物“思想”的挖掘,对事物意义的发掘,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发掘出支配人物言行的思想动机,不仅要发掘事件的意义,还要从多方面的意义中刻意寻求最根本、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以此来告诫自己或启迪他人。

其次,要丰富。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就记叙文而言,就是要选择社会生活中那些代表不同角度的事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来表现主题。“形象丰满”主要指的是记叙性文章(包括记人、叙事的散文,小说等),要做到形象丰富,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叙述和介绍上,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意境深远”,意境是文章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境界要高,情调要雅。

再次,要有文采。词语生动,即要求选用词语恰当、精炼、形象。句式灵活,是说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反问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文句有意蕴,是指文句要含蓄,有韵味。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前;主题

想要写好记叙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观察,平时还要多读些课外读本,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准备、多多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动笔之前关键是要审清题

在动笔写作之前,需要认真地看题目,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研究。审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地明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以及主题要求。另外,还要明白题目要求写出的重点是什么,即关键点是什么。很多题目当中都藏有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眼”,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把它找出来,这样也就能找出写作的中心思想围绕点。这样才不会跑题。有的题目很是简单也比较模糊,我们更要认真找出关键词,领会其含义。另外,在题意搞明白后还要明确写作的体裁。碰到半命题的作文,我们还要对已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明确规定之后还要填充另一半的题目,这样把整个作文题填充完毕后通读一遍,看是否连贯,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二、选择材料要慎重不跑题

在审清题意并且定好中心思想后,需要选择好材料。选择材料要慎重,要取舍得当,要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对于那些无关中心的材料要放弃,不能因为喜欢而选择它。

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材料要具体真实和独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亲眼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反映我们的真情和实感。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联想是可以的。写作文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有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把主要的写具体,所以,材料也一定要丰富和具体,这样文章才能具体且生动。材料有很多,但是对于那些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出彩。

三、列好提纲省时省力

一旦确定了中心,并且选择了好的材料,那么对于这些材料要怎么安排才得当,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这样都要好好地进行构思,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我们应该列好提纲,这样对于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会顾头不顾尾,省时省力。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写作的题目、中心思想和表现重点以及段落的安排等。

编写提纲时候需要注意:(1)时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2)要沿着一条合理的线索思路进行布局,或是时间线索或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3)要时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哪些需要详写和略写,对于怎么开头和怎么结尾都要认真考虑。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的用心创造,按照科学合理的办法,经常训练,还需要时常总结优缺点,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思想,这才是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教育,2013(06).

[2]李海萍.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新教育,2011(01).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3篇

(一)学生在写作记叙文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为思路不清晰。思路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主题不明确,所写内容与主题脱节,出现多个主题等方面。有的学生抒写习惯不好,外化在作业本上,就会有很多的墨迹,显得杂乱。至于构思独特,就更谈不上了。有的同学为了独特而独特,结果只是让人读来牵强。

其次,在语言上,显得不够生动形象,不能灵活地运用相关修辞手法。有些材料和语言不知道取舍,导致语言不够简洁。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不善于观察生活和不善于表达。而这两个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来获得改变。

(二)学生写好记叙文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写作之前先动脑,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理清自己要记叙一件或者几件什么事?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将这些记叙的内容串联起来?在记叙时,什么时候抒发感情?什么时候发表议论?怎样记叙?

建议学生写作记叙文时,最好写一件事,把这件事写细致,写感人。如果不能操作好,则退而求其次,写两件事。若写两件事,则要用好过渡段,层层递进。如有个学生写外公对他的爱,在两件事间使用过渡段自然过渡:

如果外公为我买玩具是理所当然,那外公教会我如何独立的事情就足以让他对我的爱得到升华。

关于怎样记叙,就难免会说到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但这样说难免会有一些空洞。建议学生在记叙的时候,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当然,写作手段的运用,都要建立在学生大量占有素材的基础上。

再次,清晰思路,列好提纲。所有的问题都思考完成,学生可以把提纲外化在草稿纸上,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结构图。

而要写好优秀的记叙文,则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为文章增加波澜,收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常用的记叙文写作技巧

铺称渲染法。即借助于淋漓尽致地细腻叙写,形成了一定的语势,有效地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绪,为文章的主题做好铺垫,进而突出主题。如有同学这样来表现小女孩的爱心:

小女孩天真活泼,脸上带着微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在街上,她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糖葫芦,于是她的大眼睛里闪着纯洁而渴望的光。摸摸自己存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一个糖葫芦,拿到糖葫芦后,眼睛直盯着,笑咧了嘴,这时她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她停下了欢快的脚步。她望了望老奶奶,又望了望手中的糖葫芦,反复几次,最后把手中的糖葫芦递给了老奶奶。是小女孩的爱心让我感动。

这段文章中,小女孩给老奶奶糖葫芦只是一瞬间的一个动作,而前面部分铺称渲染了小女孩有多么喜欢糖葫芦,一个小孩最后自愿把她爱得那么深的东西拿出来,这就更加衬托出了小女孩的爱心之所在。

点面结合法。面,即整体,而点则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点面结合就是要做到既要把整体的感觉、场面、行为动作等描写出来,又要细致地刻画其中的一个或者一些点,做到整体与部分相结合。夏衍在写《包身工》的时候就用了点面结合法。塑造人物形象非常成功。在面的方面,他介绍了包身工起床的群像、吃饭的群像、做工的群像,让读者从整体上了解包身工处境的艰辛,又抓住了众多包身工当中的“芦柴棒”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没有力气,请求他的怜悯。

“假病!老子给你医!”

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这段对“芦柴棒”的描写,细致入微。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资本家的没有人性,而老板娘在看到“芦柴棒”经过一番折磨之后,笑了。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突出了老板娘的残忍和没有良知。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对“芦柴棒”的描写可谓是文章的点,而描写过程中的那些细节描写,可谓是“点中点”。

对“芦柴棒”的描写加上对包身工群像的描写,就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到了包身工的状况,深化了主题。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能直接反映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和主题,而侧面描写则能够从侧面间接地将主题更好地表现出来。一篇文章,如果我们只有正面描写,显得不够深刻突出,若只有侧面描写,就会使文章显得主体丢失,让人觉得中心人物不明显。所以,提倡学生们要综合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典型例子很多。《口技》中对京中口技者吹出的多种声音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演奏完毕,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属于侧面描写。这里的侧面描写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前提是正面描写那条“龙”要存在。在《陌上桑》中,作者为了表现罗敷的美丽,正面描写了她的服饰和外貌,又通过“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表现罗敷的美。这样一正一侧相结合,罗敷美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而在作画时,也有很多类似经典的例子,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等。

以下是学生即兴写出的课堂片段作文:

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很简单,永远都是三个字“不知道”,如果再往下问的话,他会说“怎么了”。他每天都要对着镜子照上半个小时,所以经常迟到。我们问他为什么每天要照这么久的镜子,他的回答永远是我们摸不着头脑的“不知道”。时间久了,我们也就不问了。他成绩不好,老师们都不怎么喜欢他,但音乐老师对他情有独钟。音乐老师让他做科表,让他带领全班同学合唱,还在班上大肆地表扬他,把他说成一个音乐小王子,说他以后必定能在艺术界闯出一片天地。

这个片段在语言上虽不是特别成熟,但他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有血有肉地表达了真实的生活,可圈可点。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以外,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肯定会有其他方法的应用。如对比反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作时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灵活选用这些方法。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4篇

首先,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做了、玩了,而且能够用心去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魅力与美妙。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能够结合自己眼中景色的独特特点,用创造性的语言将其描写下来。再次,了解记叙文写景与写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的不同,掌握记叙文写景的一些特点。

一、在记叙中绘景。我们在学习、活动、娱乐的时候,总会身处某一特定的环境当中,我们除了要把我们经历的事情完整地记叙下来之外,还要习惯去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描绘下来――这就是绘景。绘景可以使文章富有美感,可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和心情,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早晨的校门口》中开篇这样写道:“今天,空气清新,太阳像托着重物似的从东边缓缓升起。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急忙地向学校走来。”这样的景物描写就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设置悬念的作用。太阳为何会“托着重物”?读完下文,同学们就明白了:“这时校门口车水马龙,一位交通警察笔直地站在路中央,像机器人似的指挥着从各个方向驶来的汽车,而自行车、摩托车在这些车中穿行。再看看同学们,有的不停地抱怨,有的三个一团两个一伙地讨论着今天的课程,还有的因为没完成作业而唯恐被老师教训,你看,那几位同学吓得都不敢进校门哩!”景为事而生,为情而发,发得要自然,要有效。

二、写记游性的记叙文时景物不再是文章的背景,而是文章的主体。我们每到一处旅游,总会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然而写作文时总是想写却又无从下手。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每到一处景点,都要养成好习惯,准备一个日记本和一支笔,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游览路线和所见景物做摘要性记录。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因为遗忘而苦恼。例如《张家界》一文:“我们游玩了黄石寨,又来到金鞭溪。金鞭溪全长5.7公里,两边的树木茂盛,有很多顽皮的猴子……”“游玩了金鞭溪,又进了黄龙洞。黄龙洞里十分凉爽,像开起了自然空调……”“最后我们游览了十里画廊……”全篇文章游踪特别清晰,让人读来感觉层次井然。

三、写景记叙文,字里行间必须充斥着作者的情感。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久旱逢甘露时,我们就算是置身于雨中、雪中,也并不想躲开它。而我们在写这类型的文章时,自然也会流露出对雨的喜爱和感恩的思想感情。例如,《下雪啦》一文:“我们日照大约有一年时间没下大雪了,雪的魅力自然是无穷的,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在期盼着它的到来。一走出楼道,一股寒风扑面而来。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将大地万物都笼罩在了白玉屑中。‘沙沙沙……’雪越下越大,落在房顶上,房顶像是镶上一层白瓦;落在树枝上,树枝儿像戴了一顶小帽子……真是大雪纷飞,漫天皆白!人若置身其中,一定会被这景色迷住的。举起双手,接几朵白雪花,将手中的宝贝凑在嘴边一舔,清香的、凉丝丝的芬芳之气穿过胸腔,在人的腹中飘逸着,回荡着。”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欣喜、热爱之情。

记叙文写景不同于一般性的纯写景抒情的散文。记叙文写景文章中,必须有人物的活动经历,虽然记游性文章中描写的成分较多,但一定也有人物的行踪、游览的过程;而写景抒情性散文则不同,它通篇只写景,没有人物(特别是作者)的活动。

记叙文写景也不同于托物言志的散文。记叙文写景主要使用记叙与描写的表达方式,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它的景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写景的目的或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为了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是借助某一意象,在描写的基础上展开层层议论,最终借这一意象来达到赞美一类人的目的。

乡村访友

韩 涵

“唧唧喳喳,唧唧喳喳……”一大清早,小鸟在枝头上唱着美妙的歌,仿佛在欢唱着:太阳出来了……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一条乡村小路,去访问我的“好朋友”。

路边的野花、野草,是我要访问的第一批朋友。野花妹妹,你虽不是人人皆知的名贵花种,但在我心里,你却是最美丽的;野草弟弟,你是多么的朴实和善良,和野花妹妹一起为人们美化着这条乡村小路。

走进菜园里,一只只蝴蝶为我跳舞,一群群鸟儿和我说话,每一种菜都和我打招呼;我看着它们,不禁入了迷,自己也进入了乡村生活的大家庭和它们一起玩耍,一起唱歌,一起说话……你好,勤劳的蚂蚁,你们每天都这么忙碌,是为冬天给自己储存粮食吗?

乡村中的一鸟一石、一花一树及乡村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和它们亲切地打招呼……你好,胖嘟嘟的小蜜蜂,你们东飞飞,西飞飞,是在采花粉吗?你好,善良的小鸟,你们在天上飞翔,是在忙着找食物吗?你好,粗壮的大树,你长出的枝条仿佛要攀上天空,将云朵摘下来。你好,明亮的太阳,你金黄的光辉照在人们的脸上,使人们笑得更灿烂。喂,可爱的麻雀,你们蹦蹦跳跳地在干些什么呢?我看你们全神贯注的,是在找好东西吧?

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花瓣都被风吹跑了,树叶沙沙作响,尘土被吹了起来。我跑到树后,前面的大树像为我撑起的保护伞,我站的地方成了躲沙的好地方。

天黑了,我又重新走上了乡村小路,带着满心的愉快。

技巧解密

读罢此文,读者的内心和作者一样,充满了愉悦,充满了对这美妙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文章按作者的行踪和时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文中既有对植物的描写,又有对小动物的描写,并且描写中伴有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体验使读者也被深深地融入到了文章之中。此外,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天天在和这个世界发生着关系。请以“我去 ”为题进行片段练习。

要求: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必要的景物描写,描写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想象丰富。

小露一手:呀!快八点了,烟花快要开始燃放了。我走到碧霞湖畔,找个地方站住脚,静静地等待着。“沙沙沙――”一串串烟花忽然拔地而起,有时在左,有时在右,不停地扭着秧歌。

今年的烟花比往年的种类和花样儿都要多。有的像红灯笼,摇摇曳曳地飘到天空的尽头;有的像瀑布,一泻千里;有的像小虫子,闪闪惹人爱;有的像牡丹,有的像佛手……颜色也有很多,有金碧辉煌的金色、梦幻的紫色、热情洋溢的红色……(李雪洋《我去看烟花》)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5篇

一篇好的记叙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有一两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叙说的故事情节不必太复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必太完全,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

2.有一两个相对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一个大写的人。

3.对故事中的人物要注重细节描写。不能一般性地陈述人物的所作所为,须知一两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常顶得上平板的千言万语。

4.注意衬托和渲染。根据需要适当应用,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二、问题聚焦及对策

1.感情不真实。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文造情。为此,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并融入真情,置身其中。

2.选材低幼通俗。大路货,易撞车。为此,整理成长故事,力求独家经历;聚焦“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展示阅读视野。

3.语言贫乏。言不及意,干瘪无味。为此,语言要规范流畅,改变学生腔,变叙述为描写,变直接说为恰当的描写,变自述为引用等。

4.不像规范的记叙文。以议论、抒情代替记叙,没有描写。为此,必须学会叙事,细致刻画人物,适当议论、抒情(最多占篇幅的三分之一),不无病。

三、写作技巧

古人主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有道理的。教学中,只要掌握写记叙文的常见规矩,就能写出较为合格的记叙文。技法如下:

1.形神兼备法。形,是人物的,包括人物的行动;神,是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因此,写人物,一定要体现人物的风采。要精选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着力用墨,写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性格。如鲁迅笔下的少年、中年闰土和孔乙己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2.以小见大法。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在细节上必须竭尽力量”,“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可能感染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等程度上找到这些因素而定”。由此可见,“以小见大法”的本质,不仅在“以小”――选择典型的细节,更在于要能“见大”――通过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的手指“震动”,“划破了手”却不作声的细节,反映出她既眷念丈夫,又识大体顾大局的美好心灵。

3.悬念法。这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结构艺术。作者突破“从头说起,接下去说”的套路,将故事中的某个精彩场面抽取出来,既不叙前因,也不述后果,给读者留下疑问,使读者渴求解开,从而产生往下阅读的兴趣和冲动。如《枣核》《驿路梨花》《一件珍贵的衬衫》等文章就是这样安排结构的。

4.先声夺人法。这是叙事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这种“先闻其声后闻其人”的出场方式,既有神秘感,又能与环境氛围形成反差,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表现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思想特征。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堪称经典,历来为人称道。

5.虚实法。是叙事作品中较常运用的写作技巧。虚写是相对实写来说的,是指作者不从正面直接描写表现对象,而是进行侧面烘托。这种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结合的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最后的常春藤》中的主人公老贝尔曼的崇高人格,就是采用这种写作技巧得以体现的。

此外,还有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等等。

四、链接教材

教材是例子,要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牢记教材范文,如《我的老师》《背影》等,便于借鉴,甚至举一反三。有道是,熟能生巧。只要掌握写记叙文常见的技法,并投放得当,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令老师拍手称快,妙笔生花。

以上笨拙的尝试,只是一孔之见,仅作参考,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6篇

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它是高中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文体。这种文体容易写但写好难,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综合素养。在写记叙文时,要追求以下四点。

一、求“真”,让纯真的心灵浸染真实的生活

老舍先生说:“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写作时,学生的心灵要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无所顾忌,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真体验。

由于每个人阅历不同,观点有别,性情也有差别,即使同一题目自然也不会写完全相同的内容,更不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学生应该自由选取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来写,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要求说出真心话、描述真感觉、表达真性情。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要求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可以随心所欲。让纯真纯美的心灵浸染到真实的生活中来,这样的文章方能打动别人。须知,不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怎能打动别人?胡编乱造、信手涂鸦的情节如何感动他人?

二、求“细”,让细腻的描写还原生活的原貌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语言、动作、表情、外貌、环境、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其中父亲买橘的背影(外貌细节)被刻画得感人至深。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够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作用,作品要表现的情感也就随着这些细节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反观许多考生的记叙文写作,大多数考生都能明确文章主题,写作素材也是不少的,但是写出的文章就是泛泛而论、泛泛而谈、宏大叙事。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显得空洞抽象、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细推究之,缺乏细致的观察、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作文状况的主要原因。作文总是需要亮点的,没有太阳你就给我月亮,没有月亮你就给我星星甚至萤火虫。因此,在写作中,细节的精心选择和恰当运用往往会促就一篇感动人心的高分作文的诞生。

而对于细节描写技巧的锤炼并非朝夕可就。首先,关键在于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细节描写本是要求要符合生活实际,是真实具体的。细节来源于细心,细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对外界始终保持着敏感,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细节描写之泉。反之,如果不细心观察,即使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也写不出动人心扉的文章。二是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收集一些优秀作品中相关细节描写的好词好句,揣摩它们所描写的角度、层次和手法,经常试着仿写一些句段。日积月累,细节描写的水平将会大有提高。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由一个个感人、鲜活的生动细节建构起来的。血肉丰满的形象、真实可感的细节,远远胜过你绞尽脑汁虚构得来的惊险离奇。

三、求“美”,让健康的情趣升华自己的人格

选材除了求真、求细,还要注意求美,也就是说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如家乡特有的景物之美、乡间生活的田园之美、村民淳朴热情的民风之美、人际关系的和谐亲密之美、人民的勤劳善良之美、珍爱劳动成果的朴实作风之美等。这些美景都能催生真情。只要学生将这些美的情愫镀上精美文字的光泽,便会触动人美好的记忆,调动人生体验情感,碰撞动情的火花,引发人的共鸣,从而激发创作的激情。

要努力避免选择低级趣味的材料,如涉足早恋、道德的选材,还有无聊而无关痛痒的材料,如思想偏激、消极的选材,这些东西无助于形象的塑造,有的甚至为读者所不屑不以为然甚至不耻。文以载道,志趣高雅的选材能体现作者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为读者所青睐。志趣高雅的评论和抒情,是评价文章优秀的基准。

四、求“波”,让波澜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

古人把看文章比作是看山,有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谁都不喜欢看平平坦坦、光秃秃的山。“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回,便是死水”。写文章也是如此,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会让读者感觉兴味索然,阅卷老师也会觉得味同嚼蜡。考场作文能够一下子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并且让他自始至终感到审美的愉悦,其法宝之一就是要使作文掀起波澜,尽量做到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制造文章波澜,常用顺逆法。

顺逆法是一种通过对事物发展的顺势和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浪迭起、起伏变化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与顺势相反的趋势。

鲁迅先生的名作《社戏》中就有一段精彩文字,成功地运用了顺逆法。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看戏有希望了,顺势)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事情发生了变化,逆势)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绝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就给别人定下了。(补充说明叫不到船的原因,逆势)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外祖母生气,替我抱不平,看来有希望了,顺势)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地嘱咐我,说万不可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母亲竭力阻止我去看戏,看来没希望了,逆势)

这段文字写“我”到赵庄看戏前的一段波折,如果不用顺逆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很平淡,或者一两句话就带过去了。若不把这段波折写好,也就不能突出“我”想去赵庄看戏的急迫心情。鲁迅先生深谙此道,因此在看似平常的叙述描写之中,却波澜暗涌。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7篇

“题好一半文”,说的是拟一个好题目很重要,这就像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如果这个人注重外表,讲究衣着,我们就会多看他几眼,并且可能还会“一见钟情”,迸出“感情”的火花。巧拟标题的方法有很多,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对拟题方法加以揣摩,并灵活机智地加以运用,注意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把考场作文的标题――这一文章的“眼睛”描摹得“熠熠生辉,脉脉含情”,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一见钟情”,另外,还应做到文与题相称,否则,将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开头一语破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正如美丽得体的衣着能为主人赢得无数路人的瞩目一般。开头一语破的即开篇时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结构一线穿珠

结构严谨是一篇记叙文成功的要素之一。“一线穿珠”之法可满足要求,“一线”即线索,“珠”即材料。“一线穿珠”就是要选用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不同的段落灵活穿插,前后呼应;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以此形成全文结构的框架。就像用一根红线将珍珠穿起来,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如珍珠一样璀璨夺目。

情节一张一弛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细节一字传神

写得形象生动,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具体形象的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可是有的同学作文写得不具体,无论写什么都是空洞的话,让人读了之后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那么在写作中应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我们就要注重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是指文章中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事情虽小,但释放的“能量”却很大。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

扣题一脉相传

扣题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可这一环却常被同学们忽视。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就会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收尾一石二鸟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观察 熟悉 训练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尽管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出人物的个性。

第二,观察要细致。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观察得越细致,印象就越清晰,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人物观察笔记。大多数学生对人物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例如,董文超同学,在描写历史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他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像两个黑色的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时,我都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多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几个方面并非要全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于捷同学的作文《我的班主任》,描写的人物是二班的班主任焦老师,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焦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

星期六早晨,强劲的西北风肆虐着,天地间飘荡着雪花。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炉子生着了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焦老师。发现室内很冷,她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急忙走到炉子前,和我一起钩炉灰,砸煤块,点炉子……快上课了,焦老师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坚持喝姜汤,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她用手扶了一下眼镜,一脸的不放心,转身慢慢地去了。

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叙事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的省略。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注意抓住重点。

第二,要真实、具体。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所得。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放学路上》、《来客人了》等。有时,我还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要求必须按照这三点去写。

四、教学生自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就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

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9篇

写作记叙文,审题是关键。许多同学面对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却依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或者是没有明确题意,或者是理解角度把握得不准。所以,适当地学习一些审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明确限制词,不偏题,不跑题。

有些题目中有明确的限制词,如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我们一定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选材写作。否则即使材料再好,立意再新,也是离题之作,这是写作文的大忌。如“我的初中生活”这个题目中,“初中”二字就是对范围的限制;“我与同学二三事”这个题目中的“二三”就是对记叙事件数量的限制。

二、抓住“题眼”,理清写作重点。

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如“童年趣事”这个题目中,“趣事”是题眼,而“童年”则是选材范围的限制。再如“我爱我家”这一文题中,“爱”是题眼,“我家”是选材范围的限制词,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突出自己对“我家”的“爱”。

三、抽象的题目靠想象构思。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等,审题时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把握题目特点的基础上,多看,多听,多比,多想,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抒写出个人的感受。如“假如我是老师”这个题目,我们要在日常所听和所看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来完成写作。

四、抓材料,看提示。

无论哪种形式的作文命题,在题目之前都会有一段提示语,我们一定要读懂它,抓关键字、词或句,找准审题的突破口。如下面这个文题:

惬意,是满足,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就好了,花会格外的艳,草会格外的绿,阳光也会特别的温暖。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此文题,只要抓住“惬意,是满足,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这个关键句,写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切不可粗心大意,以免因为审错题目而偏题或是跑题。

【牛刀小试】

忘不了那一小时三十分钟

蒋小宇

令人烦躁的考试预备铃回响在我的耳旁,同学们都陆续地走进了考场,唯独我还站在门外。

上一科我考得很不理想。考前,老师一直都很关注我,给我讲解难题,为我忙前忙后。她在我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她相信我会考出好成绩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考得很不好,我心里感到很愧疚。我在监考老师的再三提醒下进了考场,很不情愿地坐下,心乱如麻。想不到,本次科目的监考老师竟是她,对我充满希望而将被失望打击的她。此时的她也许不知道我上一科考得不好,一直面带微笑地看着我。顿时,我的脸一阵发烫,心里更加内疚了,我真想跑出去大哭一场,或者寻求一些心理安慰。试卷发下来了,我的心中一片茫然。她踱步来到我的身边,不一会儿,她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精心折好的卷子。我偷偷地抬眼看了一下,是我上一科的那张!我盯着那被精心揣在兜里、攥在手里的考卷,完全没有心思再写下去了。她看着那张试卷,由原来的面带微笑立刻变成了紧皱眉头,但她好似有意遮掩,好让我认真答题。她的表情是那么沉静自然,只是她不再看我了,而是把那张紧攥的考卷放进兜里,然后沉默着……

三十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小时三十分钟悄然而逝,我的心好疼,老师也应该如此吧。

令人烦躁的下课铃声又响了,老师她走了,我一个人呆站在那里,想了很久很久:老师请你不要再在乎我了,我会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一个你常对她说“加油吧,小姑娘”的人。对不起,老师,希望您可以很快露出往日那灿烂的微笑。

点评:

这是一篇题为“忘不了”的考场作文。很多同学补充的题目内容都是具体的写作对象,如“妈妈”“老师”等等,只有这个学生例外,这得益于作者审题的高明。综观整篇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紧扣了文题的题眼“忘不了”。正是因为考试不理想,她才觉得对不起老师对自己的额外关注,才让那一小时三十分钟成了心里的痛。这篇文章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审题准,扣题好。文章的叙述自然流畅,恰如讲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故事,容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但是如果作者能在结尾回扣一下题目,生发一下情感,变颓废为奋起,那么本文的立意就更好了。

可以这样改一下结尾:

令人烦躁的下课铃声又响了。耳听着同学们兴奋的议论声,眼望着老师黯然离去的身影,我的心里难过极了。如果复习时再多用点功,考试时再细心点儿,检查时再多注意点儿,又何来这一小时三十分钟的煎熬?想到这里,我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忘了这一小时三十分钟;试卷我还有改的机会,人生怎会给我重来的机会呢!

【延伸训练】

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屋子里玩耍,看到院子里洒满阳光,姐姐说:“我们去扫点阳光吧。”于是姐妹俩就拿着扫帚、簸箕到院子中扫阳光,可是当她们把簸箕端进屋子里时,阳光又不见了。这时妈妈说:“傻孩子,你们为什么不把窗子打开?打开窗子,阳光不就进来了吗?”

是啊,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是因为心灵之窗紧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矛盾与不和谐。打开心灵的窗户,人与人就能和谐相处。

请以“打开心灵之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误区警示】

1.死抠限制词。如“我与同学二三事”这个题目,如果只扣住“二三”二字,不分主次,一味地详写三件事,那么就导致面面俱到,不能做到详略得当,难以突出重点。

2.抓不住“题眼”以及材料中的“关键句”。同学们在审题中如果抓不住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就有可能跑题。如“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这个题目,关键词是“语文实践活动”,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没有审清题目就盲目下笔,结果写成了语文课。

记叙文写作范文第10篇

赶考的棉树

汪 亭

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那年,高考临近,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在班级垫底。压力让心高气傲的我无比沮丧,一度心灰意冷,以致不想参加高考。

周末,我逃回了家。在屋后的一块棉花地里,我望见父亲正站在棉树丛中,拿着剪刀麻利地剪下棉花枝叶。衬衣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我远远地注视着,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会儿,父亲弯腰用草绳把剪下的枝叶捆起来。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我,神情很惊讶,朝我大喊:“小子,咋回来了啊?”

我低着头,沉默不语,双手不停地颤抖。我实在不敢看父亲那被骄阳晒烤得如黑炭般的脸。父亲见我良久没有吱声,匆忙跑到我身旁,把自己头顶上的草帽摘下扣在我的头上,关切地问:“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

我压低声音,快速地说了句:“我不参加高考了。”

父亲的表情顷刻凝固。原以为他会对我吼叫,可父亲却意外地轻声细语问我:“为什么?”

我仍然不敢抬头,兀自一五一十地把心事告诉了他。父亲顺势在我身旁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根劣质香烟。在沉默了好久后,他突然指着旁边的一捆棉花枝,憨笑地问我:“小子,知道为什么我把这些枝叶剪下来吗?”我无精打采地摇了摇头,心里也正在纳闷。

父亲猛地吸了口香烟,很平静地说:“这些枝叶在棉树上,不但是多余的,而且还影响着整株棉树结苞开花。其实,每株棉树只需要三五枝最好,这样所有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结出许多饱满的花苞。所以,每年我都要剪掉一些棉树枝。”

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阵阵微风吹过,这片棉树,因为枝叶稀少,每枝都能摇曳生姿,尽情享受着清风的抚摸。

父亲拍拍我的肩,背上棉枝,朝家走去。我跟在身后,父亲接着说:“其实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株棉树呢?枝叶多了,当然结不出好果实。兴趣太广泛,便影响了主干的发育,明白吗?”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仿佛涌进一片阳光,透亮了许多。我重新回到学校,将学习以外的兴趣抛下……那年八月,我收到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我一直铭记着父亲当年的那番话,他用朴实简单的务农经验告诉了我终生受益的生活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这样,我们的“棉树”,才能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

【赏析】

从题目可以看出,“赶考的棉树”是比喻,是象征,是借物写人,因此,文章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棉树,我们称之为“物象线”,一条是我的上学事件,我们称之为“人物活动线”。

作者先写自己的兴趣广泛,耽误了学业,致使高考前逃回家。这是文章的第一个层次,是记叙文事件的开端。接着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和父亲交谈这一环节,是故事的发展。下面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写父亲借棉树要剪除不必要的枝叶,来比喻人做事情要集中精力。

【技法解说】

1.构思仿格

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物象,借这个物象来阐发一个哲理,而这个哲理正是连接文章人物的纽带,是文章的主题。于是,围绕着这个物象和哲理,设置情节,通过想象和构思,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致描写,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篇生动形象、哲思情思兼备的记叙文。

2.结构仿格

本文采用事理结合的结构,先叙事,将我和父亲之间关于“放弃高考和集中精力去高考”的事件描述得具体生动,借父亲的口将哲理阐释出来。

3.语言仿格

本文的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郁,深刻的道理通过对话写出来,使文章更通俗。

【文章格式生成】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刘德福

现在,我已经痴迷上了书法。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者心情不爽的时候,我都要将自己关在书房中,面对洁白的宣纸,用笔墨抒发心中的情感。在毛笔笔锋的闪转腾挪中,我的心情渐渐平静。

那年,我在高中就读,在班级做副班长,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中,我和体育委员之间因为战术问题发生了争执,致使球员们的情绪发生了波动,导致我班输给了邻班。最后,全班同学将矛头对准了我,说我是外行瞎指挥。

心情郁闷的我回到家中,尽管我掩饰着自己内心的不愉快,还是被老爸发现了蛛丝马迹。

“儿子,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班级输球了!他们把责任都推到了我身上,我感到委屈!”

于是,我将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了老爸。

晚饭之后,爸爸又开始了他的每日功课――写书法,只不过,这次他将我叫进了书房。

爸爸举起了饱蘸浓墨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一个“道”字,然后,举起毛笔,说:“儿子,要想写出好字,毛笔很重要,这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毛笔具备齐、圆、健的特点。齐,是指毛笔的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要齐平。人生在世,哪能处处顺心如意,总会遇到不平之事,这时,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心态齐平’,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不公,这样才能早日走出困境。”

我凝视着毛笔,心想,小毛笔也有这样的大道理。

老爸看我听得很认真,讲得更来劲了。

“毛笔还要圆。笔锋圆满,运笔才能圆转如意。我们做人也要圆,这里的圆,不是圆滑世故,而是要学会变通,不能用死脑筋去对待每件事。顺势而立,逆势而避,人生才能最终成功。毛笔的健,指笔锋要有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能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人也应如此。你这次因为篮球比赛,被同学误解。这就需要你像毛笔一样,具有齐、圆、健的品格。”

我接过老爸手中的毛笔,在他的指导下,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真切体会了毛笔的齐、圆、健的品格,心中似有所悟。是啊,我现在就缺少像毛笔一样的品格,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我还有那么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人生中弥补……

从此以后,我在老爸的引导下也迷上了书法。在毛笔的点横撇捺中,我沿着人生道路勇往直前。

【构思点拨】

范文的格式让我首先想到了毛笔,这是我所喜爱的书法工具,根据毛笔的特点,找到毛笔和人生之间的相似点,然后,构思了自己高中做副班长的故事,于是,很快就有了上面的文章。

【学生写作】

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作文试题: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

请以“丢掉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丢掉贪心

庄 冉

奶奶家的庭院内有几棵银杏树。

银杏非常高大,而且纤细,满枝头的扇状小叶,每当风吹过时,“哗哗”的树叶声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林海中。

“终于开花了。”随着我的惊叹,银杏花逐渐开放,颇有将枝头占领的感觉。但这时,奶奶来了。她拿起一根长竿便开始击打银杏树。疑惑不解的我问她为什么要打银杏。她告诉我,银杏每年都会结出过多的花,如果不把这些花打掉一部分的话,到时候即使结出许多果子,那些果子也很小,而且十分难吃。

我看着那些从树上落下的花朵,好像看到了一个个美味的果子从我嘴边溜走。我心疼极了。

当奶奶打到最后一棵的时候,我拦住她,不让她再打,她劝不动我,只好勉强答应。

一天天过去了,我终于等来了银杏的果实。那天我一大早就起床,去奶奶家,看她打银杏果。但结果打破了我心中美好的幻想,那又小又干瘪的果实仿佛是对我的嘲讽。

这时带我来这儿的爸爸对我说道:“看到没,这就是贪心的后果。”说完,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微叹了一口气后,往里屋走去。

站在原地的我听了爸爸一句话后,仿佛醍醐灌顶。“人生也应该如此吧!”我喃喃道。许许多多的人什么都学:画画、乐器、歌唱、书法……但到头来却都只是略懂皮毛;许许多多的人,钱、权、名……都想一网打尽,最终却在监狱里过下半辈子;许许多多的人,鱼和熊掌都想得到,最后却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不可贪求太多,否则,便会如那结了小果子的银杏树一般一事无成。

我拭去泪珠,向银杏树弯了弯腰,感谢它对我的启迪。

上一篇:英语四级写作范文 下一篇:缩写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