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开头范文

时间:2023-03-22 02:44:29

记叙文开头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1篇

把散文写得有点像议论文,是一种备受推崇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把记叙文写得有些像议论文,却是不规范的记叙文。

不规范的记叙文的具体表现是:

(一)借用议论文的框架

用议论进行开头和结尾,中间叙议结合是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借用议论文框架的典型特点是开头和结尾的议论,而致命的是开头的议论,让文章首先摆出“议论”的架势。如有的记叙文用这样的开头:

1.古今中外,唯有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你才会知道你会不会成功。

2.有时候,跨越雷池,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当成绩止步不前了,当生活感到无聊了,你有没有想过去跨越雷池?

这两段议论是很好的议论文的开头,都能提出中心论点,如第1句的中心论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第2句的中心论点是“跨越雷池”,阅卷老师已经做好了阅读议论文的心理准备了,接下来却是记叙某人或某事以及结尾的再次议论,实际上已经导致记叙文的不规范。

(二)兼用读者的身份

读者在阅读过后会对文中人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如孔乙己的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讲信誉、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自傲、质朴、善良等议论性的文字。但是文章中却丝毫没有这些抽象的字眼,而是用具体形象的文字进行表现,因为总结是读者的事,不是作者的事。兼用读者的身份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就会弱化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如:

1.我的性格一般比较外向,和熟人玩熟了也就会打得火热,但是我的缺点就是遇到人多了就会不知所措,而且还很不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只会气馁。

2.我接受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我做了个乖乖女,做了一个邻居称道的女孩,可我并不快乐,我的心在躁动,是那么地强烈。

这样的语言应该是读者通过作者具体形象的记叙对“我”进行的评价,讲笑话似的“自讲自笑”剥夺了读者的评价资格倒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使记叙文具备了议论文的特征。

技法讲解

把记叙文的开头进行记叙的纯化,就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小说是最纯的记叙文,如果考场上记叙文的开头能“小说化”,就能纯化记叙文的开头,规范记叙文的文体。鲁迅的小说就是最规范的记叙文,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小说的开头。

(一)叙述开头

在叙述中交代记叙的某些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种交代很巧妙,因为 “交代”二字,给人以循规蹈矩的呆板感觉,但是用叙述的方式,就能自然地体现出记叙要素,而且使记叙文的文体纯粹,内容引人入胜。

《狂人日记》的开头: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

《孔乙己》的开头: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头发的故事》的开头: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白光》的开头:陈士成看过县城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兔和猫》的开头:住在门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

《鸭的喜剧》的开头: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多久,就向我诉苦说:……

以“叙述”的方式开头,多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

(二)描写开头

表达方式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中,议论和说明是两种文体,记叙是过程的表达,抒情在开头是无本之木,只有描写最适合作记叙文的开头。在小说的开头的描写中,主要是景物描写,其次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景物描写

《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祝福》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风波》的开头: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用景物描写开头,除了巧妙地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还有着画面感,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2.语言描写

《明天》的开头:“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么了?”

《离婚》的开头:“啊啊,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

“啊啊,木公公!”

用语言描写开头,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且留下悬念。

3.心理描写

《幸福的家庭》的开头:“……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头,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的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

心理描写开头,细致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烘托了现实。

鲁迅小说的开头,是例子,也是典型,可以窥一斑见全豹。即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开头也是声音描摹:“汤姆,你在哪里?汤姆,你在哪里?”

牛刀小试

1.请以“橡皮泥”为题,用“叙述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2.请以“问路”为题,用景物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3.请以“妈妈生我的时候”为题,用“语言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4.请以“我看你时你看我”为题,用“心理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示例:

橡皮泥

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淘气,所以老师总是批评他。

“妈妈,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小男孩问他的妈妈,“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啊?”

问路

小路,是坎坷不平的石路,蜿蜒没有方向。牛车,是旧的牛车,车身泛着长年磨损后的淡淡的光泽,有一种软而清疏的声音。牛已经很老了,一步一停,喘息着,车上载着酒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

车里的人倚在酒缸上,浅灰的布袍浸透了那芳香的液体。人无声,雾迷蒙了脸庞。车停了,车歪了,酒缸碎了。人站起来,眼前是河水汤汤,寒波涌涌。

妈妈生我的时候

“你就从来没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愤怒地喊出这句话,然后满意地看到它所引起的妈妈错愕的表情,愤怒又使我冷冷地抛出下一句:“我真怀疑我是不是你生的。”

我看你时你看我

“王文静总是这么的完美,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成绩优异,老师同学都喜欢她,而且家中又有钱,她总是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真好!”刘思雅酸酸地想着。望着远处正走近豪华轿车的王文静,心情不免有些低沉。不过,当看见父亲匆匆骑车而来,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开心地小跑过去,跨坐在后座,哼着欢快的小调,和父亲讲述着学校里逗人发笑的小事。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2篇

一、触景生情法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眼前飞舞的雪花,盈盈雪花中传来清脆的叫卖声……这一幕多么熟悉,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年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学生的开头段,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看去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睹物思人法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相册,每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那张有些发黄的照片时,就想起……”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人记叙文的开头法,它符合人之常情,由物过渡到人,顺理成章。

三、引用法

引用,包括引用歌词、诗词、儿歌、俗语、名言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引用恰当,便能直奔主题,还能提高文章的文学色彩。例如在写《母爱》一文时,甲生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乙生则引用了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又如在国庆征文活动中,一个学生自拟题目《祖国啊,我爱你》,开头时她便引用了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采用引用法开头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内容,不可模棱两可,平时还要多积累,以便写作时选用。

四、“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这是一种巧妙的开头法,能直截了当表现人物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王熙凤的出场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奶奶》一文时这样开头:“‘娟子,不能只吃荤菜,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注意营养搭配……’”饭桌前,奶奶又在不停地唠叨,奶奶的唠叨比中华五千年历史还要长。这段话不从外貌着手,落笔便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奶奶唠叨的性格。

五、对比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两种或多种事物对比,达到突出某一种事物的目的。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开头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老舍把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同样是写冬天,我们还可以纵向对比,如:“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我爱知了声声的夏天,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但我更爱白雪皑皑的冬天。”

六、修改(补充)名言或俗语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对约定俗成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对这种做法,我们应该予以肯定。例如在练写《师生情》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就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改成了“可怜天下老师心”。另外一名学生在“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后面补充一句“在校靠老师”。

七、巧用比喻法

恰当的比喻能直观地表现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也便于抒情。如果文章开篇便使用比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会很深刻。在练写《父爱》一文时,有学生开篇便写到:“父爱是什么?父爱是儿登天的梯,父爱是那拉车的牛。”简单的两个比喻,顿使全文增色。

八、巧用排比法

句式相同的句子连用,可以使文章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开头和结尾尤其重要。如果把排比、比喻糅合在一起效果则更佳,如上文写父爱的两句话就揉合了比喻和排比。

以上八种开头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尝试一下,根据具体的文章要求,选择一种最佳开头法。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3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亦然。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在立意、构思、语言上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外,也不可轻视开头的艺术。这就犹如一场文艺演出,要讲究演员登场的艺术,要想办法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才能使其为之叹服。尤其是考场作文,倘若能写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调动老师的评阅积极性,也往往就因这好的开头而使你的作文得分上升一个档次。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

【技法指导】

古人言之:“文无定法”,然而写文章又是有法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

1.开门见山法

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如一考生《疲惫却轻巧的脚步》的开头:

那疲惫却轻巧的脚步铺就了我成长的道路,那就是爸爸的脚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母三迁”……自古以来,众贤人用诗、词、文等不同形式讴歌着伟大的母爱。但今天,我要自豪地向天地呐喊:“爸爸,您的爱好温暖!”

文章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主旨:父亲关爱着女儿的成长,女儿感激父亲。

2.巧设悬念法

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以揭开谜底,一睹为快,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如一考生《脚步下的爱》的开头:

有人说:父亲是孩子的守护神,而孩子是父亲的天使,但我有点恨我父亲……

文章开头有悖常理的写法给文章设置了悬念,让人们急于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恨父亲,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巧引诗句歌词法

一些文质兼美或蕴涵哲理的诗句、名言、歌词等,如果能把它们引入文章并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一考生《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的开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布满灰尘的DVD反反复复地低吟着那支歌,每个音符都在我心头激起一片水花。飞珠溅玉之间,我仿佛又瞥见了奶奶那慈祥的笑颜……

文章以歌词开头,不仅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还巧妙地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景物渲染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如一考生《带着微笑出发》的开头:

那是一个冬日,天气如同我的心情一样,一直阴沉沉的,云层压得很低,路上冷冷的,好像大雪马上就要从天而降。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毫无生气的街道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和车流,心里更加烦闷。于是,我走进了一家茶馆,想喝杯茶来解闷。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气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5.巧用题记法

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展示主题内容,或阐述写作缘由,这种方法就叫题记法。这种方法,能让人一下子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一考生《爱不曾在废墟中沉睡》的开头:

短短几秒,瞬间的天崩地裂,一切被盖上死神的烙印。当黑暗席卷而来,用我们的手为你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题记

用题记的形式写出了全国人民默默地对四川灾区人民给予的无私的帮助,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和坚强的精神。

6.巧用修辞法

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能给语言增添许多亮色。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扮靓语言,而且易抒写出自己心灵的感悟,进而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一考生《爱的脚步》的开头: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让人感到文采飞扬,而且感到对妈妈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典例分析】

片断一:朱自清《背影》的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开篇既点明题目,又点及中心,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思念,特别是最难忘怀他的背影,从中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凝聚在他们父子间的那种深厚、真挚的爱,使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篇。

片断二:萧乾《枣核》的开头: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分析:文中开篇说一位旧时同窗让“我”“带几颗生枣核”,不仅使“我”本人感到蹊跷,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读者往下读,以探求其原因。再加上文段中“再三托付”“用途却很蹊跷”“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人觉得有人如此珍视几颗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问底,探个究竟不可。这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伏笔,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

片断三:王愿坚《七根火柴》的开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分析:作者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的方法营造了一种潮湿、阴冷的氛围,让文中主人公“无名战士”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让读者感受到草地行走的艰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火”的重要和为“火柴”的出现埋下伏笔,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无名战士”的高尚精神,而且使这种高尚的情感也随之得以升华。

【范文示例】

一根白发

胡诚敏

群星璀璨,万家灯火。一家三口正在吃饭。

一口白菜还没来得及咽下,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我边吐边用手指在嗓子里摸索,一根细细的东西被我拉了出来――头发。

“又是头发,我说你们能不能讲点卫生啊,每次吃饭都有这东西,烦不烦啊。我不吃了。”爸妈什么也没有说――他们一贯这样沉默。

“怎么,我说错了吗?”我有些得意,拎着那根头发毫无顾虑地伸向爸妈,“你们看看啊,总不会是我的头发吧!”

忽然,我的手僵在那里,这是一根在昏黄的灯光下闪耀着银白色光芒的头发,刺眼的光线照得我的双眼有点发花。这是什么?这是谁的?怎么会在我的手上?

空气好像凝固了。妈妈没有说话,好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忽然间,我觉得手好沉重,脸上像被泼了热油,烫得厉害。我呆呆地看着那如银丝般的白发,脑袋里的思绪延展――丝丝银发交织着,诉说着母亲每天为我们张罗饭菜的辛劳;条条皱纹交错着,饱含着母亲在灯火通明的深夜里为我煮牛奶时的温情;点点汗珠流淌着,记录着母亲在我熟睡后检查作业的耐心……

一幕幕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着,母亲操劳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闪现,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内心不断地问自己:我口口声声说爱爸妈,可在遇到一点烦心事时就不再顾及他们的感受,还常常伤害他们。我口中的爱比这根头发要苍白得多。

“好了,吃饭吧。”母亲慈爱地看着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痴痴地望着妈妈,在那一片银白中,我仿佛看到妈妈年轻时美丽的容颜……

窗外依然是群星璀璨,万家灯火。我觉得今天的饭菜特别的可口。

点评

文章描绘细致,以小见大。开头写得好,一是切题快,很快地引出对一根白发的描写,与标题形成呼应;二是与结尾相互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三是开头我的骄横态度与后面的理智思考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实战演练】

1.请以“_________白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只能写成记叙文;(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已规定了文体。作文时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正是补充部分,让考生有了很大的选材立意的空间。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如:我的、爸爸的、妈妈的、老师的等;也可以是其他的内容,如耀眼、飘落、一根等。其次,由于限定了写记叙文,因而在选材立意时,要明确“白发”只是文章的线索或者是要着力描写的一个细节,而不可能是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主要对象应是人,应选择与白发有关的内容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众所周知,我们的一生是要办许许多多证件的。未出生时,父母先替我们办准生证,一出生就要办出生证,随之而来的是身份证,读书时有一沓毕业证、获奖证,参加工作有工作证,调动时要有准迁证,买房子当然要办房产证……一直到生命结束还得办死亡证、火化证明。生命不息,办证不止。“有证走遍天下,无证寸步难行”也成为至理名言。

要求:(1)以“证件”为题,写一篇文章;(2)体裁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4篇

一、开门见山点话题

所谓开门见山,即直截了当围绕话题亮出自己的观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开门见山的好处是干净利落,不兜圈子,明白醒目,简洁有力,犹如暮鼓晨钟,使读者很快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起到紧扣题目、揭示主题的作用。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写既点题,又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热爱之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云芝先生。”这样的开头简洁点题,清楚明了,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所以说,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写作时一种普通但又有用的方法。

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者预设的某个精彩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发读者的好奇或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同志的信任》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章一开头写鲁迅先生与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会面,女青年将一个纸包和一封信交给鲁迅先生,读罢开头,读者自然要问,这个纸包里面有什么,这封信里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交给鲁迅?有了这么多的疑问就迫使读者产生追究根源的想法,以至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这样的文章,因为它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读者想不x都难。

但是给文章设置悬念应注意:一是开头设置悬念,要简明扼要,不能唆,与悬念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写,悬念的点要集中;二是要围绕悬念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一层一层地解除悬念,慢慢地完成,直到结尾时才让人恍然大悟,这样既符合读者的阅读思路,又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前后呼应。

三、环境描写衬托气氛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一般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般简洁的环境描写,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场面背景,这样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达到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屋外的桂花树开满了花,轻风一吹,桂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落在树下的小人头上,看,那个人就是我,见桂花飘落下来,我挥舞着手臂说“你好”。这是一篇追忆童年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对初中生并不陌生,可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小作者只选了一个场景:桂花树下。这个场景写得十分优美动人,颇有画意诗韵,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表达了对童年的深深怀念之情。

四、修辞手法铺文气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常能使文章增添许多意蕴和文采。

文章开头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寓情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又能富有生机,能打动人心。修辞是文章的衣衫,衣衫光鲜亮丽,自然夺人眼球,不同的修辞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运用比喻能给人以生动亲切之感;运用拟人能给人形象美与文采美之感;运用排比,能增强文章语言之气势,显得感情充沛激荡,又能彰显出作者的语文功底;运用设问,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下面列举一二来具体说明。

1.常用形象比喻法

写文章时不直接描写人物或叙述事物,而是先用比喻写相关的内容和人物,然后再逐步深入地写内容,此类文章大体会用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开篇,比喻力求生动贴切。

如:老师,您是永不叫累的园丁,您是输送养料的树根,您是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的蜡烛,您是天下最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巧用排比式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句子连用在一起,表达同一思想的修辞手法。排比式开头对表现人物特点、叙述事情经历、表达思想感情、充分揭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强烈的语言气势,工整的文句韵律,情与美的完美结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念我的亲人,告别亲切善良的乡亲,坐上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

3.妙用博喻式

最容易在中考作文中突显的开头方式为博喻,什么是博喻呢?所谓博喻就是三个比喻句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个排比句式,在作文的开头或结尾都可以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博喻。例如: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让人敞开胸怀去接受;诚信如夏天的一块冰镇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诚信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枫叶,让人牵挂,让人遐想;诚信如冬天漫天飘落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无瑕。

在作文中,博喻开头有几大好处:一是学生容易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很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这一手法;二是博喻能将文章主题鲜明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明了写作意图;三是博喻不仅具备比喻的生动形象,还具备排比的气势磅礴,博喻将这两种修辞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当然,开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引用法、叙事法、故事引入法、提出问题法等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可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式。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5篇

一、直接式

一般同学总喜欢在开头上绕来绕去,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既浪费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实际上有许多优秀的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头都是简洁明了,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让读者的思绪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起伏。

二、倒叙式

所谓倒叙,就是先提出事情的结果,给读者留下悬念,使读者产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的疑问,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加以叙述。

有一位同学写游水上公园,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开头,他是这样写的:“吃过晚饭,躺在床上,虽然很累了,但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游览水上公园

的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又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大家都知道,游园结束,回到家里,这是结果,而作者正是把结果写在作文的开头之中,读者就会想,怎么有趣令人印象如此深刻呢?就吸引读者想看文章的内容。

三、交代式

这种方式用在记叙文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梗概等有关信息。如莫怀戚的《散步》的第一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小组集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文,开头这样交代:“今天,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出游。我和六位同学大清早就顶着风走上大街,奔赴实践地点。”这里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出交代,以便于下文事件展开时人物出场。

四、总领全篇,提示要点式

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如: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揭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五、回忆式

同学们写的记叙文绝大多数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所以,采用回忆式开头就很自然,易于使自己写作时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也有助于将读者引入故事中。《小橘灯》的开头只短短一句“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简洁而实用。

六、描写引入式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做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从而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记叙的就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两个战士围绕“七根火柴”发生的故事。文章开头对草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及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点题式

指文章一开头就入题的方式。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便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北京十二中初中分校的学生叶杉有一篇习作《我的父亲》,开头是这样写的:“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读了这一段话我们就很清楚作者要歌颂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语文课本中,这样开头的文章有不少。如《八只小猫》的开头:“我并不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但对家里八只景德镇的瓷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在江西瓷品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开头紧扣题目,点明了“八只小猫”的来历及作者对小猫的感情。

八、引用式

《人民的勤务员》是典型的引用式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读了这段话,马上会想到雷锋,是雷锋用实践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一座右铭,而这一段话也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就本文来说,它既点题,又是全文的中心。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6篇

一、开门见山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但要注意字数不宜过多。

例:孩子们会长大的!(刘异韬《宛若孩童》)

摇摇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二、描写景物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例:寒冬腊月,冷风刺骨。(陈漾《重逢》)

例: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高风《金黄的大斗笠》)开头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姐姐给弟弟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开头运用景物描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谓景语即情语,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下文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三、巧设悬念

1.倒叙开头法。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例:许多年后,当我独自面对那一方衰草凄迷的坟墓时,我会想起祖母带我去看社戏的那个下午。(林培源《打马而过的旧时光》)

2.“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以期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

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常胜将军”生死传》)

像这样的开头就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

四、抒情式

这种开头常常直接或间接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开头运用反复、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例: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秋天》)

这样的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情有独钟。

五、对比

用对比、反衬等手法,在开头营造出比较强烈的反差效果,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例:牛买了,父亲的魂丢了。(《牛的故事》)

例: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秀儿》)

六、比喻

例:深秋的风如同一只温柔的手,拂过辽远的平原,泛起温润的波浪。夜,褪去她华丽的披风,展开宽大的梦一般诡秘的黑色轻轻网向大地。(章蕾《好的故事、老的画》)

例:淡蓝如水的天空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气息,点点行人,如淙淙细流,风携着盈袖的暗香,将这一切裹入似画非画的长卷之中。(吴梦婷《青花瓷》)

这样的开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七、引用

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古诗、歌词、俗语、名篇美句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赶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育……”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到我最尊敬的父亲。(《那一课让我低下了头》)

八、由此及彼,类比联想

这类手法通常运用于怀念某人某事或想象作文中。因某一事物或某一景物不经意地触动作者的某处记忆,从而调动写作灵感、创作思维,自然引出写作内容,杀入主题,这样的开头显得自然、朴实、和谐。

例: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美丽的朝霞》)

这篇文章叙写的是一位纤弱而勇敢的姐姐,为救一个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九、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强调手段,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的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例:母亲属虎,特凶,不仅对她的五个儿子凶,而且对我的父亲也凶。我们都挺怕她。(《懂你》)

运用这种方法,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抑,起的是衬垫作用。二者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十、设问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使之急切地想要阅读下文。

例: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魂》)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综上所述,一篇好的考场作文的开头,要“短”——简洁,最好三四句成段,引入中心;要“快”——迅捷,入题要快,不要说无用的话,用语不烦冗;要“靓”——精彩,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从高起点给分,开篇要尽可能做到中心明确,精致巧妙,富有文采。多运用描写、比喻、类比、排比等表达手法引入,还可引述名言,设置悬念、对比反衬等导入文题。这样的文章,在开头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从而为得高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7篇

孩子往往是遇到题目,都照现成的格式照搬。但照搬又不一定完全套得上,于是拿着一个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一开头就卡了壳,接下去就更没法写了。好的开头应该做到落笔点题,紧扣文章的中心,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切忌绕弯子,说废话,远离文章的中心。我就如何写出漂亮的开头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开头法。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我校的活雷锋》的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又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2.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如《雷雨》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刷刷’的响声……”文章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这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又如《金黄的大斗笠》的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描写景物开头法运用时要注意: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巧设悬念开头法。主要是倒叙开头法。文章开头先写事情的结果,再写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4.抒情式开头法。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5.叙述事件的起因的开头。如作文《考试》,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学生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引人注意的力量。

6.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开头。如《难忘的数学课》,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文章结尾本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有的学生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这样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学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成不了好文章而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学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既然安排了“凤头”就要有个“豹尾”。做到“豹尾”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难忘的数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

2.语言含蓄,发人深省。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8篇

一、熟悉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二、注重记叙文的开头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篇文章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勾起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揭示主题的点题法。所谓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直接进入主题,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2.景物描写开头法。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3.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名言警句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这样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三、注意对文章主体的把握

如果是写人物的记叙文,细腻描写应该着重于人物的某一处,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地方。如果是写事件为主的记叙文,那么细腻描写就要注意放在事件关键处,最能表达主题的地方。如果是写景的记叙文,我们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

四、不能忽略结尾的重要性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那么,打造记叙文的结尾有哪些较好的方法呢?

1.卒章显志。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首尾呼应。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如,《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高考;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在高考作文当中,记叙文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写好记叙文能够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获得理想的分数,对学生择校和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做好记叙文的构思

(一)根据行文感情表达的需要进行构思

好的记叙文,应该有良好的构思,但不能恪守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内容叙述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构思,让作者的情感起伏,进而引起作者的情感起伏,使得读者被行文所吸引住,这才是最妙的记叙文构思。因此,不能刻意去追求程式化的开头和结尾,只有根据行文感情表达的需要进行构思才是最精彩的。

(二)精彩的开头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很多优秀的作文,往往有精彩的开头,让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被精彩的开头部分所吸引住,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精彩的开头,往往是精彩的描述,然后引入故事的主题,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文章开头不凡,让阅卷老师觉得不得不认真阅读下去。阅卷考试看到了精彩的开头,就期望看到下文,看到结尾,更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例如,一篇高考记叙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天空寒星点点,心中几多缠绵,坐在离家的火车上,压抑已久的泪水还是溢出了眼眶”。这样精彩的开头,阅卷老师一阅读就被吸引住了,有利于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分数。

(三)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点题

在阅卷的时候,如果遇到的是刻意点题的文章,往往会降低文章的档次。记叙文点题应该自然,根据行文和感情表达的需要点题,这才是作者高明的表现,刻意点题容易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在高考记叙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二、选择真实、贴近生活的材料

在高考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应该做好选材工作,选择感人真实的材料,应该饱含作者丰富真挚的情感,切记编造虚假的材料,具体来说,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以下三种材料:

(一)从历史故事当中选材

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巧妙地选择历史故事,取用其与新时代结合的价值与意义,古为今用,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照海倚天》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典型历史人物评传,作者以曾国藩为例,站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和评判,既客观公正,又彰显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写作效果,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和赞同。

(二)从日常生活当中选材

每个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都有鲜明、感人的题材,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加以提炼和运用,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题材来自作者生活中很平凡很普通的事情,题目所代表的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并将其作为文章的主要线索。取材于现实生活,叙述了作者成长的经历,并对作者的未来做了展望,意味深长,令读者回味无穷。

(三)从民间传说当中选材

在高考作文写作当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也是考生写作的重要题材。例如,江苏考生满分作文《夸父追日》,作者将古典神话作为题材,并借用合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为神话故事注入新内涵,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使得故事的意蕴更为深远,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三、巧妙设置情节,详略得当

(一)情节应该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记叙文情节应该跌宕起伏,不能平铺直叙,作者应该运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去打动阅卷老师,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开头部分应该巧妙的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第二,中间部分应该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第三,结尾部分应该留给读者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不是简单直白的点明主旨,而是留给读者耐心回味的思考空间。例如,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叙述的是孙子过生日老婆婆给孙子买鞋的故事。结尾部分写到,当一只鞋子飞出了窗外,老婆婆把另外一只鞋也扔了出去,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这时老婆婆说,“剩下的一只留着也没有用,索性把另一只也仍了出去,这样捡到鞋的人能配成一对就好了。”顿时车厢一片沉寂,陷入沉思,让读者也回味无穷。

(二)处理好情节描写当中的详细与简略问题

例如,《一双童鞋》这篇文字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到位,作者详细的描写老婆婆出场的形象,为自己孙子买鞋子的欣喜之情,以及作者看到时老婆婆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而其他部分则简略叙述。这样更能够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用词精当,描写生动

(一)注重细节描写

成功的记叙文必须注重细节描写,甚至可以说细节描写得当与否决定着记叙文的成败。例如,江苏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其中的细节描写:“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所有的读者都为之动容。

(二)注重用词精当

这也是高考记叙文描写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样是《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这篇文章,作者考得很糟,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这段细节描写中的一个“望”字,一个“搂”字,一个“抱”字,这三个平实的动词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无限的爱。细节描写十分到位,形象的表现出了文章的中心主题。

五、适当议论,融入抒情

记叙文最主要的手法是叙述和描写,但在高考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写作素材的需要,在描写和叙述当中适当议论,并融入抒情,这样能够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能够吸引读者,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有利于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分数。

六、结语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10篇

一、题材上注重变换角度,不断翻新

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有人说“第三个把美丽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此言未免过激,却道出了“要出新意”的重要。面对一个写了旧题目,变换角度,可以使陈旧的素材变得新颖。

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大家简直写腻了。动笔无非是“深更半夜,两鬓斑白的老师还在伏案工作”,或者“大雨风滂沱的天气,老师踏着泥泞小道作家访,给学生补课”或者“我”在学校病了,老师慈母般地给我抓药,煎药,送来两个荷包蛋。这些题材,虽然能表现老师的崇高伟大,忘我奉献,可爱可敬,但张三李四都这样写,读起来味同嚼蜡,显得太平庸,太俗套了吗?

但有个同学却巧妙地变换角度,把这个旧题目写出了新意。他通过老师的眼睛,来表现主题――老师总是瞧着我,我有什么不妥吗?反复检查,都不是。心里想:要么老师冤枉人,要么他眼睛出了毛病,要么老师神经不正常――下课了,老师又派人来喊我,更使我怒:真是,无端地“盯我”一节课不说,还要找我麻烦吗?一进门,老师就说:“我上课看你脸色不好,准是病了。”“哎呀,是呀!是昨天感冒发烧,今天浑身没劲,自己不在意,想不出老师连这点也看出来了――”作者变换角度,抓住眼睛――心灵的窗户,采取欲扬先抑,步步设疑,结尾亮底的手法,同样反映一个常写的主题: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可贵品格。然而文章读来绝感觉不到陈腐平庸,只觉一般清新之气吹荡心田,令人格外舒畅。

二、立意上注重逆向思维,不断求新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拘于传统的题材或见解,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维探索,找出新的立意或见解来深刻反映主题,运用“逆向思维”常可“化腐朽为新奇”,让文章写出新意。

三、结构上处理好“起承转合”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缺乏波澜。应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情节曲折起伏,灵活变化,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议论文的结构中,“纵式”的变种“起承转合”式,同样适合于记叙文,特别是应试记叙文。

(一)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诗歌的开头讲究“高唱”、“苍莽”、“突兀”以求意境深远,摈弃平庸。记叙文的开头也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要紧扣题,恰当引篇。

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很多,如触景生情式、渲染烘托式、提挈全篇式、平中见奇式、引用点题式等等。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应根据实际的写作需要而定。例如,写回忆性记叙文,宜用触景生情式,由眼前的景象,触发内心的情感,引起对难忘过去的回忆。

(二)承。是指文章上下文的承接、联系。记叙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气血贯通,脉络分明,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要安排好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而且要安排好段与段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所述时事件的内部条理性。

记叙文的承要自然、流畅。主题部分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为序组织成文;也可以按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纵横交叉”顺序组织成文;也可以自身的性质特点由主到次,由浅到深组织成文。写作中,要处理好过渡和照应,使上下文一脉相承,关照呼应。

为使文章有波澜、耐品读,承还需一定的技巧。如承接开头,可作些变化:开头紧促,承接不妨和缓;开头上扬,承接不妨下扬等等。以朱自清的《背景》为例,开头用简洁的笔墨尽抒思父之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第二段承开头,却并没有马上写背影,而是拓一开笔,从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写起,娓娓道来,极为舒缓,给读者较多的思维空间。

(三)转。主要是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事件,是记叙文最基本要素,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行文时既要注意它们的联系,处理好承;又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处理好转。具体看,记叙文的“转”涉及许多方面,如内容上的由现在到过去、由景到情、由物到人、由平到淡到深邃等等。不论哪一种转换或变更,都必须以中心为统帅,服从于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需要。

(四)合。指收束全文的结尾。记叙文写作既要写得开,更要收得拢,确保全文的完整、严谨。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极言结尾之重要。记叙文的结尾不仅要紧扣中心,注意全篇的整体性、一致性,而且语言上要加强锤炼,使其有较高的艺术性,引人遐思深想。

记叙文结尾的方式很多,如卒章显志式、画面重现式、展示未来式、蕴含哲理式、委婉含蓄式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要自然得体,与情节发展规律相吻合,受制于文章的主题。

上一篇:重阳节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新闻写作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