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

时间:2023-02-21 06:09:33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1篇

记叙文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因此与过程有关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都要交代清楚完整。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记叙的写法有衬托、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对比、巧合等等。常见的写法有“对比明理式”“寓意寄托式”“撷取浪花式”“悬念解疑式”“倒叙展开式”“生活感悟式”等等。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思路指导

从“基础等级”来看,记叙文写作――

首先要符合文体要求,即能生动地记叙。在记叙文的考查中,突出了记叙文生动的要求,尤其是小作文更是起着决定命运的作用。生动的记叙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地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为形象只有具体才能逼真,只有生动的记叙才能表现客观事物的美妙之处。达到生动的途径通常有两条,其一是具体,其二是运用修辞。

其次,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第一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的。思想健康就是思想感情要积极向上,即“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再次,要“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坚持言之有物,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分析、积累,在写作时不以说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记叙文不宜堆砌材料而重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以此感动自己、打动读者。

最后,要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语言要流畅自然,不能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从结构方面来说,一篇文章应该做到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齐全;三个部分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过渡照应的内容,整篇文章要浑然一体。

从发展等级来看,记叙文写作――

首先,要深刻。写记叙文应着眼于对人物“思想”的挖掘,对事物意义的发掘,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发掘出支配人物言行的思想动机,不仅要发掘事件的意义,还要从多方面的意义中刻意寻求最根本、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以此来告诫自己或启迪他人。

其次,要丰富。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就记叙文而言,就是要选择社会生活中那些代表不同角度的事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来表现主题。“形象丰满”主要指的是记叙性文章(包括记人、叙事的散文,小说等),要做到形象丰富,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叙述和介绍上,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意境深远”,意境是文章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境界要高,情调要雅。

再次,要有文采。词语生动,即要求选用词语恰当、精炼、形象。句式灵活,是说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反问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文句有意蕴,是指文句要含蓄,有韵味。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观察 熟悉 训练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尽管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出人物的个性。

第二,观察要细致。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观察得越细致,印象就越清晰,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人物观察笔记。大多数学生对人物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例如,董文超同学,在描写历史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他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像两个黑色的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时,我都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多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几个方面并非要全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于捷同学的作文《我的班主任》,描写的人物是二班的班主任焦老师,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焦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

星期六早晨,强劲的西北风肆虐着,天地间飘荡着雪花。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炉子生着了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焦老师。发现室内很冷,她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急忙走到炉子前,和我一起钩炉灰,砸煤块,点炉子……快上课了,焦老师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坚持喝姜汤,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她用手扶了一下眼镜,一脸的不放心,转身慢慢地去了。

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叙事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的省略。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注意抓住重点。

第二,要真实、具体。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所得。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放学路上》、《来客人了》等。有时,我还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要求必须按照这三点去写。

四、教学生自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就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

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3篇

一、留心观察,感性认知

写作源于生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其对生活的感知、理解能力,为写作积累更多丰富的素材。

我曾经布置过一篇“我身边的民俗风情”的命题作文,在正式写作之前,为学生列举了一个观察提纲:我身边的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有什么饮食习惯?我身边的人怎样过春节?有哪些准备工作和禁忌、习惯?在看到这些民俗风情后,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在落实了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们都感受到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有了观察的入手点。随后,我再播放了一部有关本地区民俗风情的纪录片,让学生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想到的内容,并且使他们自觉形成一种自豪感与好奇感。在这种多元观察与引导的带动下,我又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之中,自主收集与民俗风情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本素材等),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感想与写作的具体方向,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创作出优秀的作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致力于观察方法、观察对象的指导,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的态度,让学生学会全神贯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细节特征,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观察整理,记录并且分类归纳重要的信息、关键细节,丰富写作的资源库。

二、定格悸动,契合心灵

“定格”指的是将写作中需要描写的人、事物设置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把握“瞬间的悸动”,将动态和事情发展的情境进行细致全面的描述,这样会增强记叙文写作的鲜明性、深刻性。目前学生脱离“定格”写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这造成记叙文写作成为了一种空洞乏味的描述,不能带给他人在心灵、情感等方面的悸动与契合。对此,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中传播“定格”的方法,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在“定格”描写运用上的精妙:《社戏》中,鲁迅通过“看戏风波”“月夜出航”等特写镜头突显了江南水乡在风景上的绝妙,将农家子弟的聪明可爱展示得活灵活现;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写了咸亨酒店内阶级对立的环境、孔乙己被他人取笑的场景、孔乙己迂腐的语言与动作,通过一次次的定格加深了学生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记忆。在展示了基本的定格方法以后,我指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把握每一个值得定格的瞬间。在描写班级活动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参与者的表情、动作与语言,找到具有特色的写作方向,为生动描写活动提供帮助,在“定格”的基础上进行精雕细作。

“定格”其实是情感的高度浓缩,虽然只是选择时间的一瞬或者是空间的一面,但是却能够为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化作文的内涵与容量。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定格”的意识,关注每一次情感的悸动。

三、捕捉意外,巧妙生成

记叙文的写作通常有诸多意外的情节与内容。这些意外看似有悖常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实际存在的;看似荒诞怪异,但实际上又合情合理,为原本枯燥单调的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艺术魅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提炼一两处意外,并且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巧妙的运用,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改变写作“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情况。

我曾经布置过“考验”的话题作文。有学生就以《找寻》为题写了一篇环环相扣、设置精妙的文章。文中,该学生准备去买限量版的书籍,可手里的钱并不够。在回家的路上,学生“意外”地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着两百块钱。这种“意外”与学生需要钱的情况形成了对比,也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复杂的心理活动后,该学生决定去找寻失主,真诚地找寻一颗真善美的心。我将这篇佳作《找寻》作为范例,在作文课上跟学生进行了交流,并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意外”构思的智慧。有的学生指出这篇作品的“意外”体现在用钱的需求与捡到钱包的矛盾上;有的学生指出这篇作文的“意外”体现在找寻失主与自己初心的有机结合。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意外,怎样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意外。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许多“意外”,只要我们能处处留心、善于捕捉,定能让自己的作文增加亮色。教师应该充当学生捕获“意外”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深入精妙,鼓励学生将这些意外巧妙地融入到记叙文写作之中,形成流畅的写作思路。

四、只取一瓢,细节折射

细节描写是目前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

我在“动物”话题作文的教学中就加强了对细节描写的指导。我先让学生掌握“特写”细节的方法,对动物的细节进行放大处理。随后,我指а生在明确对象的基础上,自主收集、获取与写作有关的内容与素材,回想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动物。有的学生以狗为写作的对象,但是对狗的描述仅限于外貌,因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狗的某一处细节,展示自己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学生就以自己养的狗为例,放大了它灵动机灵的大眼睛,围绕着这双眼睛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描述,说说自己为什么要描写这一个细节,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素材。这种特写、收集与分享让学生学会了细节写作的方法,并找到了描写动物的切入点。

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细节描写的流程,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多角度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实际写作中,鼓励学生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感官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多元的展示,让细节得以放大,让写作对象更加生动,从而创作出高水平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指导;优化;提高;结合

文体类型不同,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就不同。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我国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材内容的问题。教材内容的设置强调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材中经常出现针对同样的主题反复训练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第二,教师的问题。教师侧重于学生在写作技巧和审题等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较为传统,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写作自信,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2]。第三,学生的问题。学生是记叙文写作学习的主体,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于记叙文的文体类型与其他作文类型的认识不清,导致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体混乱的情况。此外,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采用背诵范文的形式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材内容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优化教材内容,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记叙文六要素的基础上,脱离教材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500字的记叙短文写作训练[3]。又如,在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如《观潮》,或让学生欣赏其他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以亲情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传奇人物的一生,然后让学生以记叙文的文体进行写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视觉上的需求,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着明显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问法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记叙文写作基础,还要让学生对记叙文的文体和写作重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包括字词句知识、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等,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是“父亲的背影”,而线索是记叙文中的重要因素;对比《变色龙》一文,它的线索则是主人公对狗咬人事件的处理。综合二者可以看出,线索的分类有多种,如中心事件、人物、事物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阅读教学还可以直观看出记叙文与其他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以及诗歌等体裁的不同,加深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4]。如对比《敬畏自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发现,《敬畏自然》属于散文文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属于议论文文体,这些文体在写作要素、结构等方面均与记叙文明显不同,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其写作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采用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2012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157,159.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15(14):19-20.

[3]吴爱钧.观察生活,依托教材,捕捉细节:试论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指导[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8):114-115,120.

[4]孙洳冰.浅析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记一件____事》写作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0):115-118.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指导;写作;人和事;对象;透彻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我主要谈谈记叙文的写作,虽然方法比较老套拙劣,希望能和大家切磋交流。

1、置身社会,观察生活的人和事

一要观察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二要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2、指导学生力求写实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二要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3、记叙文要以情感人,不是记流水帐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平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平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写到星期天,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呢(800字),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的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怎能让观众拍手叫好呢?

4、巧妙的开头铿锵有力地结尾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5、“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像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ao)肉,而知一镬(huo)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6篇

选材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叙文的写作素材力求有用和精当,选材时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听到的、看到的,校园内的、校园外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凡是有助于表达文章题旨、曾令你动容的人或事物都可以写。记叙文的素材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文章内容不只是生活的照搬和翻版,而是要经过加工,融入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美学观念。记叙文所用的素材还要保鲜。

初中生写记叙文主要表现在写人和记事两个方面。

写人是记叙文着墨的对象。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取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选取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选取描写他人的素材首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选材要关注这些人的爱好、特长、性格、外貌等。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许多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

记事的文章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源于家庭。例如:家庭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活动。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写记叙文时表现校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十分常见。同学们可以从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的角度选取课堂学习的材料;从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等角度选择素材,这样材料才能新颖、独到。社会生活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新闻中选取素材,比如:庙会、灯展、桃花节、西瓜节、竹文化节等游艺活动;也可以从自身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素材,例如,参加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

【技法指导】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我们知道,材料为中心服务,一定的中心要通过一定的材料来体现。而且,文章的中心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中心确定了,又会对材料起制约、统领的作用。在构思文章时,选用什么样的材料,确定怎样的中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例如:作文题目“难忘的星期天”。星期天的生活,有快乐,有烦恼,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郁闷,到底难忘在哪里呢?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选材,凡能表现这个中心的就可以选用,安排好详略,组织好结构,就可以成文了。

2.选取新颖的材料。

材料新颖,读者读起来才有兴趣。要想材料新颖,就要尽量及时地选取那些新鲜而有意义的事例作为作文的材料。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件发生,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

例如:作文题目“一场考试”。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角度看,比较宽泛。但要做到新颖,就需要动脑筋。“偷考”“考试失误”等写得太多,太俗。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自己特点,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别人未写的事情,这样才能吸引人。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考试。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是考查一个人道德水准、精神风貌、应变机智的考场。如果写作中能够在选材方面多做些思考,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材料,这样的材料还是很丰富的。

例如:作文题目“我的业余爱好”。看到这个题目,就要考虑: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这个爱好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后,认真组织,就不难写出一篇好作文了。

4.选择真实的材料。

有些同学写作文,往往爱编造故事。他们认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人真事?天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认真思考。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没有注意到,或注意到而没有去理解它的意义,你就没话可写。相反,如果你注意到了,而且理解了它的意义,那你就有了写作材料。试想:胡编乱造的东西,连你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例如:作文题目“我真遗憾”。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其中有些会终身难忘,当你经过仔细分析,从中吸取了教训后,错误就会成为你健康成长的财富。这就是很好的材料。

【典例分析】

1.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魏巍《我的老师》)

分析:作者通过写“梦中寻师”,表达了孩子对老师的爱,使文章达到了高潮。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的故事也是纷繁复杂的。不少同学常常只写老师如何爱学生,而本段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学生更爱老师”这一素材,摒弃了那些零碎的、俗套的、乏味的材料,让师生之情得到了自然的流露。这部分的材料选择典型、新颖、真实,很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的表达。

2.……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

(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

分析:文中的“他”是“我”姐姐家的孩子,才三四岁,他就竭力想表现自己独立的个性,表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作者为了表现他的这一典型特征,选取了“商店购物”这一素材,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这个所谓的“男子汉”独立而又胆怯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范文示例】

温馨的生日宴

唐朝

那天,我过15岁生日。

爸爸早已约好外婆,请她来吃午饭,外婆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不,为了我的生日,爸爸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菜了。

当然,妈妈也没闲着。天还没亮她就逮着那只大肉鸡,要杀了它。等到中午,它就会变成香喷喷的红烧鸡了。

外婆早就来了,还给我带了件小礼物,然后就和妈妈忙活起来了。

终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为了快点吃上红烧鸡腿,早早就摆好碗筷……

等一家人坐下来之后,我们就开饭了。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按我们农村的习俗,将第一碗饭盛给了我。我吃着“第一碗饭”和可口的饭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想:平时外婆都将好吃的留给我吃,今天难得到我家来,应该让她多吃些好菜。我正计划着夹一只红烧鸡腿给外婆,但却被爸爸抢先了一步――将一只“硕大”的鸡腿夹到了外婆的碗里,嘴里还说着“吃,吃,吃……”。别看外婆虽然上了年纪,可反应一点儿也不迟钝,她迅速将那只鸡腿夹到了我的碗里。我刚要“反抗”,外婆连忙说:“给小林吃,平时上学用脑子,给他补补,再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这时爸爸妈妈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外婆让给你吃,你就吃吧!”

我在他们的“围攻”之下毫无“反抗”之力,便“无奈”而又高兴地吃了这只鸡腿。

剩下的那只鸡腿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外婆先下手为强,夹起鸡腿放到爸爸的碗里,说道:“你是一家之主,平时里里外外吃了不少苦,补补身子。”爸爸迅速“反击”道:“我平时吃的东西可多了,您平时难得动荤,还是您吃吧。”鸡腿又“跑”到外婆的碗里。外婆又把目光转向了妈妈,说:“闺女,你在家里操了不少心,养这鸡,都是你的功劳,应该你吃。”鸡腿又被夹到了妈妈的碗里。妈妈急忙站起来,说:“妈,您年纪大了,多吃点儿对身子有好处!”鸡腿又顺理成章地回到了外婆的碗里。外婆又把目光瞄向了我,这回我可学乖了,把碗放在桌子下面,外婆说什么我也不吃……

就这样,鸡腿被夹来夹去。最后,在爸妈的默契配合和我的“推波助澜”下,鸡腿终于因为外婆的“寡不敌众”而“定居”在外婆碗里了……

这一顿饭,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顿饭,尤其是这场“鸡腿”接力赛,更是幸福接力赛,亲情接力赛。

点评

过生日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人们常常把它与“切蛋糕”“送礼品”“唱生日歌”联系在一起,但作者紧紧抓住生日宴中“传递鸡腿”这一细节,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声情并茂的描绘,一个“尊老爱幼,互让互谅”的温馨家庭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和深深的一家情。

【实战演练】

1.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看似浅显而又宽泛的作文题,但实际上,我们要着眼于对“长大”的理解。我们如果把“长大”仅仅理解为生理、身体的变化或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自理、能够独立,那就过于肤浅了。如果能够寓理于事,选材时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花样少年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和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责任的事例,那么选材就能在平凡中凸现出不凡了。

2.请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7篇

记叙文就是记录、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关的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而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写人要突出其独特个性,记事要详写其关键所在。这不仅需要我们解决为何叙,叙什么,怎样叙,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思维方面的训练,做到构思精巧,思维创新。从主题的形成与提炼,题材的选择与组织,以至怎样开头和结尾,我们都要学会运用形象的思维方法,使构思具体化、形象化;至于抽象的题意,往往需要我们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才能转化为形象。

【技法指导】

一、思维独特,追求个性

一般来说,写作记叙文,大多数同学都可以从文章主题的需要来选择思维的角度。常用的发散思维方法有:

1.逆向发散。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正中求反,反中求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辩证地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行为,形成独具个性的逆向发散思维方式。

2.纵横发散。往往以时间为纬线,以空间为经线来组织安排材料、选择人物活动场景,能很动情地表达出生活、人事的酸甜苦辣。能把品味生活的甘苦、内心世界的烛照、种种情绪的变化以及工作、学习、做事成功后的快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3.转化发散。往往是将文学作品的体裁进行变换,成为一种新的模式。这种转化发散不但能表现多样的艺术技巧,也能反映作者不同的观点,能很自然地切中作文试题中的话题。

4.分解发散。“总―分”结构的文章多用这种思维方法,记叙文,议论文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即通过事例类比,明辨是非,把作者的观点落到实处。

5.创造发散。这是思维的最高形式,由作者记忆中的信息,创造出一个新的构思,重新缀合、杂糅、移位、变式,创造出新的故事形象。

二、标新立异,见解创新

写作记叙文要敢于冲破传统思维、善于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以“标新立异”式的见解,赢得读者的赞赏。

1.变换视角,萌发新意。我们在看问题、用材料的时候,如果能够换一个视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例如,有位考生以“错过”为话题,在《错过以前有以后》中写道: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一封封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银冰的冬。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我们的世界。

作者将“错过”这一话题与生活、生命质量联系起来展开联想与想象,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人生是一个过程,一路风景美好,走走停停才能欣赏这些美景,这样的生命过程才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的路程才能引领我们走向天堂。

2.打破定势,酝酿新意。就是以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基础,冷静发挥,大胆构思,创造性地编写富有新生活、新情节、新思想的故事。写作“故事新编”类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在旧的故事框架中融入有时代感的新思想。如下面这篇《癞蛤蟆写给白天鹅的情书》中的片段:

生命因此而变得有意义。接下来的日子,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人类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老天有眼,我成了动物王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人,制定了科教兴蛙计划和可持续抓害虫计划,被国王授予王国最高奖:青蛙王子奖。我努力地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蛙,我学上网,学踢球,甚至还学会了写诗:“呱呱地我走了,正如我呱呱地来。我蹬一蹬腿,不带走一片泥块――”我率领王国青蛙足球队与前来挑战的韩国青蛙足球队比赛。我们在白洋淀主场狂胜对方,我更是以一个蛙跃冲顶入球获得了“本年度最佳运动员”称号。

以人所共知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讽刺性的俗语为基础,靠巧思妙想,构思了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感的奇特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相貌平平而思想开放、眼界开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卓有成就的可爱的青蛙形象。

3.深入思考,发掘新意。记叙文写作往往以曲为美,所以我们可以先扬后抑,也可以先抑后扬。有的文章一开始似乎是不动声色,实际却暗藏玄机,条件成熟后忽然颠倒乾坤,给人巨大的落差感、冲击感。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对所引述的事实进行深入思考,深层次的剖析,从而提出新的观点。比如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一个小男孩大雨中拿来伞为“我”送行,令我很感动,后来,小男孩忽然掏出一个小本子,要“我”给他签上一个做好事的证明――为了评“三好学生”。这篇作文意在表现功利思想对孩子的影响,却没有直接揭示,而是在感动、温馨和惊愕、遗憾的强烈对比中凸现了深沉的思考。

【典例分析】

片断一: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分析:这是莫顿・亨特记叙爬悬崖脱险的两段文字。作者把自己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步脱险的过程写得很详细,如“伸出”“踩”“投”“移动”几个动词就准确地再现了特殊环境下的活动经过;又如一问一答两句简单的语言描写,既写出了父亲的耐心教导,又写出了“我”克服困难以及“我”顺从父亲的心理――逐步增加信心,最终脱险。这个过程尽管很复杂,但在作者的笔下,运用细节描写,融动作、语言、心理三方面描写于一体,使脱险的全过程形象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另外,作者在记叙中很少议论,直到最后才来一句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片断二: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鲁迅《风筝》)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8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亦然。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在立意、构思、语言上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外,也不可轻视开头的艺术。这就犹如一场文艺演出,要讲究演员登场的艺术,要想办法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才能使其为之叹服。尤其是考场作文,倘若能写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调动老师的评阅积极性,也往往就因这好的开头而使你的作文得分上升一个档次。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

【技法指导】

古人言之:“文无定法”,然而写文章又是有法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

1.开门见山法

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如一考生《疲惫却轻巧的脚步》的开头:

那疲惫却轻巧的脚步铺就了我成长的道路,那就是爸爸的脚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母三迁”……自古以来,众贤人用诗、词、文等不同形式讴歌着伟大的母爱。但今天,我要自豪地向天地呐喊:“爸爸,您的爱好温暖!”

文章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主旨:父亲关爱着女儿的成长,女儿感激父亲。

2.巧设悬念法

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以揭开谜底,一睹为快,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如一考生《脚步下的爱》的开头:

有人说:父亲是孩子的守护神,而孩子是父亲的天使,但我有点恨我父亲……

文章开头有悖常理的写法给文章设置了悬念,让人们急于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恨父亲,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巧引诗句歌词法

一些文质兼美或蕴涵哲理的诗句、名言、歌词等,如果能把它们引入文章并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一考生《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的开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布满灰尘的DVD反反复复地低吟着那支歌,每个音符都在我心头激起一片水花。飞珠溅玉之间,我仿佛又瞥见了奶奶那慈祥的笑颜……

文章以歌词开头,不仅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还巧妙地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景物渲染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如一考生《带着微笑出发》的开头:

那是一个冬日,天气如同我的心情一样,一直阴沉沉的,云层压得很低,路上冷冷的,好像大雪马上就要从天而降。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毫无生气的街道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和车流,心里更加烦闷。于是,我走进了一家茶馆,想喝杯茶来解闷。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气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5.巧用题记法

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展示主题内容,或阐述写作缘由,这种方法就叫题记法。这种方法,能让人一下子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一考生《爱不曾在废墟中沉睡》的开头:

短短几秒,瞬间的天崩地裂,一切被盖上死神的烙印。当黑暗席卷而来,用我们的手为你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题记

用题记的形式写出了全国人民默默地对四川灾区人民给予的无私的帮助,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和坚强的精神。

6.巧用修辞法

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能给语言增添许多亮色。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扮靓语言,而且易抒写出自己心灵的感悟,进而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一考生《爱的脚步》的开头: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让人感到文采飞扬,而且感到对妈妈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典例分析】

片断一:朱自清《背影》的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开篇既点明题目,又点及中心,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思念,特别是最难忘怀他的背影,从中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凝聚在他们父子间的那种深厚、真挚的爱,使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篇。

片断二:萧乾《枣核》的开头: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分析:文中开篇说一位旧时同窗让“我”“带几颗生枣核”,不仅使“我”本人感到蹊跷,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读者往下读,以探求其原因。再加上文段中“再三托付”“用途却很蹊跷”“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人觉得有人如此珍视几颗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问底,探个究竟不可。这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伏笔,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

片断三:王愿坚《七根火柴》的开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分析:作者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的方法营造了一种潮湿、阴冷的氛围,让文中主人公“无名战士”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让读者感受到草地行走的艰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火”的重要和为“火柴”的出现埋下伏笔,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无名战士”的高尚精神,而且使这种高尚的情感也随之得以升华。

【范文示例】

一根白发

胡诚敏

群星璀璨,万家灯火。一家三口正在吃饭。

一口白菜还没来得及咽下,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我边吐边用手指在嗓子里摸索,一根细细的东西被我拉了出来――头发。

“又是头发,我说你们能不能讲点卫生啊,每次吃饭都有这东西,烦不烦啊。我不吃了。”爸妈什么也没有说――他们一贯这样沉默。

“怎么,我说错了吗?”我有些得意,拎着那根头发毫无顾虑地伸向爸妈,“你们看看啊,总不会是我的头发吧!”

忽然,我的手僵在那里,这是一根在昏黄的灯光下闪耀着银白色光芒的头发,刺眼的光线照得我的双眼有点发花。这是什么?这是谁的?怎么会在我的手上?

空气好像凝固了。妈妈没有说话,好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忽然间,我觉得手好沉重,脸上像被泼了热油,烫得厉害。我呆呆地看着那如银丝般的白发,脑袋里的思绪延展――丝丝银发交织着,诉说着母亲每天为我们张罗饭菜的辛劳;条条皱纹交错着,饱含着母亲在灯火通明的深夜里为我煮牛奶时的温情;点点汗珠流淌着,记录着母亲在我熟睡后检查作业的耐心……

一幕幕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着,母亲操劳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闪现,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内心不断地问自己:我口口声声说爱爸妈,可在遇到一点烦心事时就不再顾及他们的感受,还常常伤害他们。我口中的爱比这根头发要苍白得多。

“好了,吃饭吧。”母亲慈爱地看着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痴痴地望着妈妈,在那一片银白中,我仿佛看到妈妈年轻时美丽的容颜……

窗外依然是群星璀璨,万家灯火。我觉得今天的饭菜特别的可口。

点评

文章描绘细致,以小见大。开头写得好,一是切题快,很快地引出对一根白发的描写,与标题形成呼应;二是与结尾相互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三是开头我的骄横态度与后面的理智思考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实战演练】

1.请以“_________白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只能写成记叙文;(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已规定了文体。作文时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正是补充部分,让考生有了很大的选材立意的空间。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如:我的、爸爸的、妈妈的、老师的等;也可以是其他的内容,如耀眼、飘落、一根等。其次,由于限定了写记叙文,因而在选材立意时,要明确“白发”只是文章的线索或者是要着力描写的一个细节,而不可能是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主要对象应是人,应选择与白发有关的内容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众所周知,我们的一生是要办许许多多证件的。未出生时,父母先替我们办准生证,一出生就要办出生证,随之而来的是身份证,读书时有一沓毕业证、获奖证,参加工作有工作证,调动时要有准迁证,买房子当然要办房产证……一直到生命结束还得办死亡证、火化证明。生命不息,办证不止。“有证走遍天下,无证寸步难行”也成为至理名言。

要求:(1)以“证件”为题,写一篇文章;(2)体裁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观察生活 要求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都很生动逼真。

例如:李英同学,在描写数学汤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她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条双曲线,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汤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汤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汤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汤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李英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汤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她的外貌,我发现她的眉毛和眼睛很有特色。她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

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 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过于平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下转第113 页)

(上接第115 页)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付子阳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付子阳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付子阳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范文第10篇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类似的行动描写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出九文大钱”一句。

一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寓繁于简写人物的典型实例。

②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未见祥林嫂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1990年高考,其中的小作文写作就是要求考生写一段对一对孪生姐妹的描写文字,这个作文在写人物的时候如果单单注意对她们“同”的一面就不合适了,应该加强对他们“异”的一面的描写,比如,可以写她们一个的脸上总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一个的小嘴总是往上翘着;一个的头发是柔顺的,一个的头发扎成小辫子高高地翘着……

③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上一篇:药品监管系统范文 下一篇:资金监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