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3:54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1

关键词:学前儿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41-02

屈指算来,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有10年了,那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怎么样呢?我们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到幼儿园与老师、家长、社会人士和小朋友面谈,看看学前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处于怎样的状况。从孩子们的访谈情况看,讲文明懂礼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孩子们在这个方面还是都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的,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就不大知道了。从家长和幼儿园对孩子们的教育情况看,并没有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人访谈对象都知道要重视和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内容却缺乏了解,甚至于对 “八荣八耻”的内容都说不全。

究其原因: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表面化、形式化,处于说起来重要,学起来走过场,宣传起来一阵风的问题。二是学习方法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束之高阁,在践行上不对号。三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的思想潮流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可见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意味着这个社会的追求,是形成社会向心力、凝聚力最为重要的因素。这种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与信念。在这样拥有同一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团结一致,社会秩序才能井然。对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表明,孩子们的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在物质上攀比浪费,生活上懒惰享受,集体中缺乏责任心等。因此,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抉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就是在抓一代人的“人之初”教育,事关一代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修为。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一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贯彻中共中央的文件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精神,就是要进行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在幼儿园开展好对学前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有人说: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这告诉我们:要珍惜童年的意义和对人一生的影响,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孩子们,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效地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立足家庭教育阵地,立足于幼儿园教育阵地,用灌输的方式给孩子们的头脑中打下烙印,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应该怎样去做。具体说来要做到:

其一,目标明确,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对学前儿童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要与学前儿童成长发展统一起来,从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负责任的这个立场上去实施。要从培育孩子的发展角度去确立阶段性教育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24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幼儿园小班学生将24字核心价值观熟读熟记,幼儿园中班、大班在熟读熟记的基础上能够理解词意。通过抓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孝顺、友爱、干净、勤俭、节约、守纪、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性格;树立是非观;初步培养爱家、爱国、爱人类的情感。教育引导儿童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方法得当,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前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民族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结合中民族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容易让孩子们形成情感共鸣的效果。就曾经告诫过我们:“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这一文件中,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凝练的表述: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包含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大然大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条红线,将诸多民族的优秀美德串联起来,滋养国人的浩然正气,滋养民族的兴旺发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富有时代精神和政治教化的意义,对于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让灌输给孩子的道理更加鲜活,让孩子们结合历史、结合典型进行感知,避免因为教育形式的问题让教育活动走过场,孩子们听不明白,也不知道在具体环境下应该怎样去做。

教材课堂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载体、平台和基地。

我国幼儿园现行教材,无论哪个出版社,其基本追求就是以孩子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2014年教育部发了《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写入教材的通知》,对幼儿园教材的编写修订提出了明确要求。修订后的教材,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增加儿童道德学习与践行的乐趣,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儿童初步掌握解决道德问题的策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讲通讲透,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切实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无疑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基础平台。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开展,对于教材中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要善于灵活运用,边讲边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去做,这是儿童认知习得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式。所以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还应结合具体的课文、生动的事例进行剖析讲解,组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每个主题词,如用童谣、谜语、歌曲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学,坚持正面的教育引导。

在儿童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必须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尽可能通过孩子自己的角色、情景体验,让其成为社会化成长中的主动者。对孩子来说.种上一棵树,帮助一位邻居,创作一幅画等等,都是他们乐于参与的事情。家长教师积极引导,孩子们就会在这些实践中获得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有孩子主动积极的参与,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将真正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郭莉、刘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辨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覃丽妃.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J].科教文汇,2012(3).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2

今年,我们有三千多名学生到祖国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其中有包括四百名到**省12市、区见习实践的学生在内的一千多名同学,利用假期到**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学校党委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国家给年轻人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去培养他,要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的高校立德树人是最本质、核心的任务,要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两个概念有所不同,建设者可以从事方方面面的工作,而接班人他要富有社会、百姓、政权巩固、延续的政治责任。今天的大学生通过培养,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学生自己要通过自己的成长去完成,学校也要通过教育方式组织完成。这种方式是我们培养大学生之一。很高兴听到发言的同学们谈到心得体会,你们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让我受到教育,作为大学里面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怎么更好坚守责任;二是对于我们采取这种形式,或者包括这种形式在内的更多形式,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有了更强的信心。

总结二十几天的实践,也许是时间的原因,还有一半的任务没有完成。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怎样在去发现自己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甚至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遇到的挫折,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怎样勇敢地向前推进,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困难。对同学们来说,你们是要接班的,要当方方面面的领导人。遇到问题和困难之后,第一是怎样正确的思考;第二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第三怀有怎样的价值观来解决。希望学生通过实践,用正确的角度和维度多思考这个问题。同学们,真正要看今天社会的国情,它是成绩和困难同在,作为实践者,如何认识、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课题。怎样用正确的立场、价值判断,来搜集、分析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再次基础上能够给出解决路径、措施,我们的境界就提升了,我们走向社会那种处置、应付就会更加成熟。希望大家思考,并能够联系自身。**交大过去草棚大礼堂,那时候天气和现在一样炎热,冷也更冷,而且没有吃的,人们浑身浮肿,那时晚上校长和书记赶着同学们回去休息,可是那个时候的大学生为了国家富强,改变中国面貌,让“两弹一星”上天,那时怎样的刻苦。国家对大学生寄予厚望,你们是要接班的,接班是有困难和问题的,怎么解决好困难和问题,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意志坚强、本领高超的人,社会实践是重要路径。

结合大家在**的实践,即是你们的体会,我认为也是我们今后走好大学学习之路,走向社会人生之路的应该坚持的几个体会和要求:一是要树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大家回校之后,还有更为艰苦学习要求,希望大家把学习搞好,都能有最好的最新的成绩。这不努力不行,肯定有更多的苦难,希望通过对**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解决那些问题的那种精神意志的学习,更加振起决心,把学习搞好。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搞好。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沟通问题,学校创造条件不如人意克服。二是对纪律遵守的要求。没有纪律,不能形成有力量的团队,不是有力量的团队,就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那交大来说,也是一样。党代会上,我们提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如果没有形成共识,我们的步调就不会是齐整的,实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不仅是老师的事情,也包括学生在内,一块来进行。没有高素质的、带有强度的制度的执行,我们的目标也是无法实现的。三是对责任的坚守。很多同学提出,实践过程日复一日,具体琐细,这是这些具体琐细的事情,解决百姓的需要。他不仅树立了政府和百姓的关系,也切实解决了百姓无论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等需求,解决后,工作也会更顺。我们缺陷还有很多,要认识到不足,有责任地坚守真重要,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一件件累加,最后才能成就成果。四是对百姓的情怀,大家要从价值观上树立国家和家庭对我们的培养不容易,父母培养你们读大学不容易,每年国家也要对大学生投入相当高的教育成本,滴水之恩党涌泉相报,要想到国家对我们的付出。因为有了这种付出,我们的本事长高了,就要为百姓服务,为国家服务,很自然。我推崇说,要做一个有抱负的人,前两天跟宫书记谈心还说,要忠诚国家和人民,否则有负于国家。同时还要仗义,包括对百姓的情怀和同志的帮助。三是情怀,不仅是因为我们来自普通百姓的家庭,有朴素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不能只把它作为标签和口号,是实实在在贯彻到每天的工作之中去,一个人如果把实践内容一点一滴的融入或是完善到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之中,能够成为支撑我们向前发展的,实现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实现我们内心坚定的为国家和百姓服务的价值坐标,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将来对社会、国家的贡献更大。那时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就能感觉,**交大培养的人,确实是有抱负的,有理想、责任、情怀和本事的。

今天来的学校各部门要认真思考,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起来,使得第一课堂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更坚固地作为世界观。比如说思想政治课。中国用短短3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面一定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把他挖掘出来,但大家接受的程度不大,在课堂中听的,在现实中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以前对政府的看法过于负面化,现在看看,也挺充实。我们没有“三个自信”,中国如何保持第二大经济体。再比如说创新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何更多培养交大人创业创新的意识,要好好思考。我们扎实是可以的,创新是不足的,但是在今天没有创新是不足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大学作为社会的灯塔,同学们作为社会层面的领航者,怎样在思维里面树立创新思维,把这种创新的意识显现出来,这也是我们的课题。今后,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如何更好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使得今后过程中措施更扎实、路径更正确、经验更丰富、方法更得当,这样对学生培养效果更明显。我们不能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当作标签,一定要踏实落实到我们工作之中。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20

1 生命价值观的内涵

“生命的价值问题,是人的价值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人怎样认识自身的价值,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怎样有意义的度过人的一生。”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生命价值观必然指导人的行为活动。因此,生命价值观的有无以及生命价值观的积极与否是一个人能否发现和创造有价值、有意义人生的关键。

2 90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现状

2.1 对生命的态度方面

大部分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死观,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群体,对待生命冷漠,生活态度悲观。

2.2 对生活的态度方面

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安排生活,认为生活充满意义。一部分学生对待生活悲观消极,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生活于他们毫无意义可言,更别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久而久之,这类群体很容易引发各类问题,值得引起广泛注意。

在问到“在你人生中若遇到极不如意的事情,你会如何处理?”时,48%的同学会找同学朋友交流,29%的同学选择放在心里自己化解,15%的同学会找父母或亲戚中的长辈交流,在网络上寻找交流和找心理辅导老师交流各占3%,找老师交流的同学占2%。在问到“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时,仅有9%的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奉献;而9%的大学生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的学生分别占34%和15%;3%的同学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享受人生;19%的学生认为在于从容的生活;11%的学生把追求自我信仰视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仍有9%的大学生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2.3 在生命价值实现的追求方面

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有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带有较浓的功利色彩,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对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思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在问及“您认为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30%的同学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靠个人奋斗;21%的同学认为要靠自己为主,别人为辅;8.5%的同学认为实现人生价值要顺其自然;0.5%的同学认为实现人生价值要靠别人为主自,己为辅,40%的同学认为实现人生价值要自己努力争取帮助。在问到“您认为怎样才算实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时,5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在于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不为社会增添负担;31%的学生将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视为实现了自身对社会的价值;1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是不做违法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有3%的同学并不清楚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3 9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基于对9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问卷的分析,高校应选择适合培养90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1 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各高校不仅应开设专门的课程予以教授,也应在各个学科内适时地开展教育,让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不仅如此,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生命的价值,热爱并保护自我及他人的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知晓和意识到自我及他人生命的弥足珍贵、不可随意剥夺。

3.2 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学生最初获得的教育都来自他的家庭。因而,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可脱离家庭这个大背景,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实践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延续,父母健康的生命价值观能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感和责任感,从而完善其生命价值观。同时,父母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让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和家人,对自己和家人承担责任。

3.3 生命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生存力,培养学生服务于人的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断追求生命价值的超越。可通过政府设立专门的生命价值教育机构,开展守护生命知识的普及活动和生命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外,生命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内心情感的一种交流。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应当受到尊重和激励。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应当注重个性教育与整体教育相结合。

总之,任何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为先导,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虽未进入社会,但社会各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和认知。因而,对90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也不能单一化,仅靠学校教育尚显不足,必须将家庭教育及社会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方的力量,完善并培养好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推动人生实践的进程,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颜伟红.高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福建论坛,2008,(4):130.

[2]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

[3]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4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人格颇具可塑性,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膨胀泛滥,泥沙俱下,中学生置身其中,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污染,形成错误甚至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目前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以子女为中心,长辈宠爱有加,难免疏于对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引导和规范,使其自主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感恩意识、关心他人、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人格缺陷,不能以辩证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因此,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走出一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之路十分必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策略

(一) 构建书香班级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好的书籍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助书香以施德育,不失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考虑到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积极向上、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正面引导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鉴于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可根据情况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每天最短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精神享受。

(二) 召开主题班会

哲学家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不是自然地凭空构成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主题班会辩证是非,提高认识,开展人格教育。为充分发挥主体班会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主题班会意义之所在,帮他们助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等人格品质。实践证明,主题班会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成效显著。

(三) 紧抓教育契机

人格的变化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非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摒弃空口说教的漠然形式,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节。不同的教育契机、不同的教育方式方式殊途同归,同样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 渗透学科精髓

中学有很多学科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的因素,活脱脱是健康人格教育的活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坚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所有课程中人文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应成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可结合对部分语文课文及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关联的内容进行关联总结,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良好途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敬业与乐业》中对责任心的赞颂,《生命生命》中对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提倡等等。

(五)建立班主题帖

特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相应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条件,如开展自我管理、自律教育、自主教育等,启发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上升为行为习惯,养成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好习惯。以我班为例,我们特意在国内知名教育网站"教育在线(http://)"上"师生共写随笔"栏目中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主题帖《听,竹子拔节的声音》,期冀学生们能够像春雨后的春笋般快速成长。帖子里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并由多方参与、关注,使之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在报道"我们的运动会"和"班委竞选"的帖子里,"新教育元老"水易老师分别为学生附送两小诗《江南好》:其一,爱健美,拼搏惊神鬼,才华须依好身体,会师要凭强足腓,赢取捷报回!其二,责存胸,任务岂怕重?奉上赤诚为集体,献出才智陶忠勇,我是主人翁。这份特殊礼物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珍贵非常,让学生在被认同的感动中,更加坚定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六)聚焦正面能量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航程。

1.学习浙大名人精神

每一届新生入校,我校都会进行校史教育,带领学生参观浙大名人长廊,了解浙大名人故事以及优秀品质。例如浙大名人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等400多著名学者教授,不仅有突出的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同时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言行中闪耀着浙大的"求是"精神,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这些名人榜样便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发奋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2.学习经典语录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便成了笔者教育每届初一新生的必修始业课。对孩子们来说,初中三年生活毕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即将成就你一生的大目标,如此自身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

笔者还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部分章节朗读于大家听并作简要点评。其中书别提到一句话:"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既是一种伟大而又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更是一种平凡而朴实的实际行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初中学习生活中体现个人价值,给大家带来幸福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曾获奖的省国学主题班会课《走近国学之〈三字经〉》,是我们全班利用三天时间一起努力完成的,无论是主持人的积极准备,还是其他同学的全力配合,都充分体现大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正印证了高尔基所说的"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侯,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3.学习同伴优秀榜样

作为班主任,务必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身边的有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典范。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就是良好的资源,他们的示范作用更直接、更直观,更能让让大家真切体会认识"该做一个怎样的中学生","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中学生活该怎样过才有意义",从而引起思考并加以效仿。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正能量还有不少:如观赏励志影片《幸福来敲门》、《KeepGoing》,欣赏励志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公益短片《Didyouknow?》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推崇的法宝。

(七)携手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立足点,校外施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延伸点。因此,要拓宽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星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校内,班主任要取得校团委、学生管理处、年级组和任课教师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需要过程齐抓共管的态势,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到各门学科和班级活动中;在校外,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班主任要定期家访,或是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同学们的家庭实际情况,传达同学们的心声,让家长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才能帮助学生们逐步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八) 加强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当今的初中生面临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较为突出:如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相关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和学生们的促膝交谈使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情绪,并进行心理调节,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结语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很多。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方式和方法固然重要,教师自身人格的熏陶影响作用亦不可忽视。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优化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育人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教育中从不说大话、空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要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教育者的真正使命,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1]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齐欣.名师的人格教育力[M].九州出版社,2006.

[4]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三维目标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24-01

1 前言

三维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相对于单一知识技能教学而提出的教学理念,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即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懂、教会、教乐”。很多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最多只能做到教懂和教会的层面,在教乐层面上几乎没有达成目标。而学生更的只是懂,至于在会的层面上也是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会运用上更是非常单一。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进行研究,以便为教师更有效的认识并落实三维目标提供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有利于明确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三维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能让教师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层面应该怎样去把握教学,应该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如运用知识的方法,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建立正确运用知识的态度。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确,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3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使教学更灵活,更具有人性化,使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科学合理性,更强调知识技能传授之外对过程体验、方法学习掌握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如: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如果学生只认为是一些数字游戏,那么学生肯定觉得非常无味。如果把四则运算当作生活必备技能来培养,让学生把四则运算转化成解决生活中生活物品交换和买卖物品的运算技能,使其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学习和体验,学生会在为学会解决生活问题能力而兴奋,从而产生心理上积极的情感态度变化,产生对四则运算的浓厚兴趣。此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会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和具体原则、并在四则运算与解决生活问题相结合的积极学习体验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态度,而不是运用四则运算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类似的教学体验活动不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讲包括德、智、体、美等,但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如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思维应变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情事故的情感态度。数学作为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科学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培养意义深远。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只要把学生教懂就算是完成教学目标,而在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教学环节上严重缺失,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价值观得到正确树立,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有利于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检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不同经度、不同纬度、不同高度、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策划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每一个教学目标教师都必须要精心选择相应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否则是不可能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要求教师认真进行设计,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检查时也可以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判定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这一过程不但对教师本身是一种提高,而且对学生学习有指明方向,对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检查也可有据可查。强调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于公于私都是一件非常积极有效的做法。

6 结语

三维目标的落实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强调的是在一个教学阶段去完成,他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有更多的付出和广博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的对待教学中心工作,学校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教学监督检查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罚机制。让好者能得到及时肯定,让差者得到应有惩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6

关键词:道德人格;当代大学生;教育创新;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2-02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正处于道德人格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一些大学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自律性差,崇尚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弱化,种种道德人格缺陷着实令人担忧。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大学生的不健康道德人格,就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和幸福,甚至祖国的命运和前途。

一、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

道德人格作为伦理学的范畴,它的本质取向于个人的精神完善与全面发展同社会关系的和谐这一理想目标,即在揭示“人是什么”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人应当怎样为人”的问题,着眼的是价值。它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范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道德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人的社会特质的表征。它既是一定社会道德内化的产物,体现一定社会道德的特质,也是支配和决定个人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一贯性的行为总趋势表现出来的行为整体。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道德人格方面呈现一些共有倾向,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重利益轻信仰的功利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遭到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对于利益的追求,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而言,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据统计,49%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而20%的大学生坚信“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是个别的,但也确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利义问题上的功利化倾向。

(二)重自我轻集体的利己化倾向

部分大学生在强调自我价值的同时,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自我调节能力薄弱的不良倾向。因而就形成了重视个人利益,而淡化、忽视传统的集体观念的重自我轻集体的利己化倾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他们过多地强调集体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却很少考虑自己如何为集体作贡献。

(三)重外形轻内省的浮华化倾向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部分大学生不仅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而且欠缺内心修养,在市场经济的繁华世界中,迷失了方向,丢弃了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浮华的心态。

(四)重虚拟轻现实的虚无化倾向

现代社会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联系越来越紧密。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上网已经超过80%,网络为大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虚拟的网络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疏远的现象。美国斯坦福社会定量研究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每星期上网超过5小时的人中,有25%的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和朋友接触的机会减少了。目前,的确有一些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中,他们把一种虚拟环境当成真实世界来体验,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脱离真实的实在,对现实世界产生疏远感、淡漠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了虚无化倾向。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成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冲击

大学生生活于校园中,虽没有真正立足社会,但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这一客观环境。然而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辐射范围较广,影响恶劣,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道德认知上的偏失与疑惑。

(二)政治民主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冲击

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大学生群体接受新思想较快,其中崇尚自由、民主、平等、选择等合理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等思想,使部分大学生误以为是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个人主义的思想。

(三)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冲击

网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已成为生活中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观念相互交融。西方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等传入了中国,必然会对自制力和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中大量信息垃圾泛滥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形成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四、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创新

环境是对道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优良的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塑造必然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而污浊的社会环境也将阻碍优良道德人格塑造的进程。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环境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作用,应努力改善和创造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促进其道德人格的发展。创建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优良环境必须建立与学校教育环境为主体,家庭教育环境为基础,社会环境为延伸的道德人格教育体系,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得到良性循环。

(一)发展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是最早接受的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基础,大学生在家庭中养成的道德规范将长久地影响他们性格。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建立,应从家风、家庭文化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家风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他们谈话或教育儿童、嘱咐儿童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工作。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敌人或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培养良好的家风,使大学生在家庭良好风气的熏陶下,形成健康道德人格。第二,父母拥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更容易培养出政治思想觉悟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孩子。因此,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为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思想性格、工作情感和生活态度。因此,应加强家庭成员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二)创新大学道德教育

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高校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健康道德人格的大学生,完成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在对大学生是道德教育内容进行规划时,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性质。在教育模式上应转变过去大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受教育的状况,使其积极地参与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其主体性。高校必须把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重点,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以培养大学生的现代道德人格。在教育环境上,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努力塑造符合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形象,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校园雕塑和人文景点,提高学校标志物、纪念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品位。同时,还应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好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人际关系。

(三)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社会应在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道德教育:首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在各行各业中开拓创新、踏实奋进、做出贡献的人们要多宣传;要强化理想、奉献等高尚价值观的教育。大众媒体必须坚持“育人第一”的原则。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对娱乐场所加以清理和整顿,并有效管理和监督。对那些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格调不高的文化采取限制性措施,为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要积极开展社区德育活动。社会应向大学生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美术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配合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设,这样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

(四)推进实践道德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联系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桥梁。推进实践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要重视、支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应从社会现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要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大事来抓,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等。其次,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可酷奋进,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寻求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努力发展和锻炼自己,培养道德责任感,使自身在实践中,开阔眼界,使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和升华。最后,要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场所。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教育参与意识,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和场所。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和卫生体制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配套改革,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锦,官智强.新时期大学生到的状况研究[J].经济视角,2012,(4).

[2]贾秀丽.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7).

[3]杨庆岳.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陈园.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及道德责任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李玲玲.中国社会转型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论对大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而言,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借此契机,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坚定自己的信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南针,不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方面大学生正值巩固价值观的非常时期,其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正确的认识,仅通过上网、读报等媒介对其略知一二,加上高校思想政治课形式单调,内容缺乏趣味性,大学生的精神土壤没有肥料来灌溉。另一方面大学生长期出门在外地,远离父母,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的高校死亡率有所提高,我们能经常听到各种案件,比如复旦投毒案、清华学子被泼硫酸案、硕士毕业工作未签自杀案等等。看着这些案件的背后,我们都能思考到,其实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问题,而且也是学生个人价值观的问题。大学生遇困难无从解决,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抚慰,所以就会造成各种事件。

那么大学生可以通过仔细研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前进的方向。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建造一座美丽的道德花园,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养料浇灌花园里的花。精神世界搞好了,外化出来的行为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将来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大学生应立足当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身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各种思想的碰撞、各种价值观的冲击。才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为以后长远的目标奠定基础。对于社会实践这一宽泛的概念来说,这里特指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才能冷静下来思考,我曾经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我现有的价值观能否适应这个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不断更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指导下应有的价值观。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也可以不断更新发展理论。把大学生的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学生也要从社会实践中吸取经验以及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价值观。

(二)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决定行为,外化出来的行为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杨增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中谈到“一个人核心价值观能否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这样,他外化出来的行为才具有社会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24个字”的一般性内容的宣传教育,而应当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涵义。理想信念是人生走下去的勇气和毅力,大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不能脱离了社会主义,不能脱离了共产主义。要不断要求自身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重大作用,高校是主要阵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需要打造特色的文化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特色的文化活动这里特指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等,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认识活动等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内心,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张丽在《认同与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中说过“思想政治课是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应该担负起重任,全面培育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且不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认知和践行。

卢新宁曾在北京中文系毕业典礼上做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演讲,“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通过这句话,我们需要警醒,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大学生不该没有信仰。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己出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万福义.思想政治工作[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索[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怎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8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方面大学生正值巩固价值观的非常时期,其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正确的认识,仅通过上网、读报等媒介对其略知一二,加上高校思想政治课形式单调,内容缺乏趣味性,大学生的精神土壤没有肥料来灌溉。另一方面大学生长期出门在外地,远离父母,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的高校死亡率有所提高,我们能经常听到各种案件,比如复旦投毒案、清华学子被泼硫酸案、硕士毕业工作未签自杀案等等。看着这些案件的背后,我们都能思考到,其实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问题,而且也是学生个人价值观的问题。大学生遇困难无从解决,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抚慰,所以就会造成各种事件。

那么大学生可以通过仔细研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前进的方向。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建造一座美丽的道德花园,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养料浇灌花园里的花。精神世界搞好了,外化出来的行为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将来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大学生应立足当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身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各种思想的碰撞、各种价值观的冲击。才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为以后长远的目标奠定基础。对于社会实践这一宽泛的概念来说,这里特指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才能冷静下来思考,我曾经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我现有的价值观能否适应这个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不断更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指导下应有的价值观。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也可以不断更新发展理论。把大学生的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学生也要从社会实践中吸取经验以及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价值观。

(二)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决定行为,外化出来的行为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杨增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中谈到“一个人核心价值观能否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这样,他外化出来的行为才具有社会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24个字”的一般性内容的宣传教育,而应当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涵义。理想信念是人生走下去的勇气和毅力,大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不能脱离了社会主义,不能脱离了共产主义。要不断要求自身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重大作用,高校是主要阵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需要打造特色的文化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特色的文化活动这里特指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等,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认识活动等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内心,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张丽在《认同与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中说过“思想政治课是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应该担负起重任,全面培育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且不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认知和践行。

上一篇: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范文 下一篇:如何购买社会医疗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