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13 12:07:39

怎样制作课件

怎样制作课件篇1

一、知识的准备

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把书本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知识,把理论知识转换成技能。教师还要注重跟教材有关的知识、信息方面的收集。例如《要下雨了》一文,除了课文中的燕子低飞、鱼儿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说明要下雨了。教师还要不断收集有关这方面的常识,并把自己平时仔细观察到的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如蜻蜓低飞、蜘蛛大量结网、蚯蚓在春夏季节爬出土外、鸡归窝晚、鸭进笼早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内容丰富,有的放矢,把生活融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学具的准备

俗话说:“有备而战。”上课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我要求学生铃声一响就准备好听写本、语文教科书、铅笔、字典,有时课文习题中要求涂一涂颜色或是画一幅图画,我就在课间提前给学生说一下,准备好图画本、水彩笔等学习用品。如果遇到较难理解的字或词时,就统一要求学生查字典,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含义。学生既理解了含义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具的准备――制作生字卡片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是关键,只有认的字多了,才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因此,为了突破识字这一重要环节,我要求学生经常制作生字卡片,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和词语。那怎样才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卡片呢?首先教师示范操作并让学生鉴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鉴赏中积累一些经验并掌握其制作方法,如:把硬纸片剪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或小方块若干,然后在方块上写上本篇课文的生字,并在生字上注明音节。把每篇课文的生字都制作成卡片,然后装订在一起,可以随身携带。在课间或休息时,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玩耍,可以做一做认字游戏,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通过近几年的低年级教学,这种方法确有实效,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预习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如: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用“”标出不会认的生字;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将画出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次,然后再把课文通读两遍。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而且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些整体印象,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五、课件的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好一些有实效的多媒体课件。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文中,我首先制作了本课几个会写的生字及一些词语的课件,目的是为了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制作了学习课文时的读书要求,再制作了四个自然段中每一段的内容,其中每段内容的课件中都用红色标出了词语,第一自然段在文字的下方还配了一幅列宁住处的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列宁当时所处的环境,为后面学习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埋下了伏笔。第二自然段讲了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课件中设计了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这种句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了让学生区别“常常”和“往常”这两个词语,在两个词语上特意添加上了着重符号。第四自然段配了一幅列宁找到养蜂人时高兴的场景图,而且我在制作这个课件时,是这样设想的:出示这个课件,提问图上这两个人,哪一位是列宁?哪一位是养蜂人?你是怎样判断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很浓。最后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我把本段放在了教学的最后,先将本段的三句话,每一句都制成了填空式的课件,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是怎样想的: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而()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所以,列宁只要朝蜜蜂飞行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列宁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所小房子就是养蜂人的家。我在教学前还设计了让学生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再要求学生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然后又制作了列宁找养蜂人的动画,真正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并且也教育了学生做事要向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在信息传递中具有迅速性、直观性、感染性和再现性,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新课、引导启发、创设情境、反馈评价等教学环节都有重要作用。

怎样制作课件篇2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虽然也认真地备了课,也考虑了学生实际,但仍然可能出现上课时无所适从的情况。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自制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对于青年教师,课件则是教学过程的预演,教师根据课件演示,就能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了。

(二) 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划船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课件中划船、赛龙舟的景象:五月的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太阳像个红球,一点儿也不耀眼……微波荡漾的江面,一切都那么安静……画面中从江面划过一条小船,几名同学坐在船上,划着水,唱着歌,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叫。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很难体会这些,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划船”这一美丽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感受到了荡起双浆的真实情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课文的有利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既要讲求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某一课所涉及的内容趋向专业性,我们就可以调用一批符合教材内容的素材充实进去,让这堂课的课件具有它独特风格,那么这堂课也肯定是别具一格了。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是教材的克隆,久而久之,被束缚的就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自己。

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多媒体。这种多媒体教学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多媒体教学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如果多媒体教学不屑于关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怎样开展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方位着眼,又要一砖一瓦,从点点滴滴的实际做起。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考试评价,这方方面面都可以实验,而且都不可或缺。试想:如果是没有充分体现“整合”观念的课程标准,能不能指导充分体现“整合”精神的语文教材的编写?如果没有充分体现“整合”的教材和教师培训,能不能使学科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精神?当然,没有大量充分体现“整合”精神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产生充分体现“整合”观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不大可能。所以,方方面面都必须进行“实验”。每个方面值得实验的项目都很多。比如,消灭错别字、掌握普通话读音,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那么能不能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解决得好些?比如,学生作文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开发,如果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会有怎样的进展?比如,作为提高语文能力重要基础的诵读,多年来一直很容易被忽视,那么能不能应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诵读质量来一个大提高?比如,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广泛的语文资源和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最为密切,那么能不能凭借网络条件有效增强这方面联系,从而为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创造一些新模式?比如,语文能力是一种多维的能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趋向差异很大,这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因材施教的难题,那么能不能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和“学”方面专题性的、很值得实验的项目。

近些年的课件中也有许多问题,我觉得其中最大的问题,也还是在“整合”上。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

一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不足:或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作纸制品的练习片段,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作练习。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的直观、形象、立体等综合效应还远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多媒体教学在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得很不够。

二是对课堂教学需要考虑不足:目前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软件,开发的不算太少,检索功能也相当完备,要想从一套大书里把用了某个字的例句通通调出来,也并非难事。但这种具有资料室搬家性质的软件,在“整合”思想上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教师占有文字材料,较少或并没有考虑怎样进入课堂,因此还很难对课程整合发挥显著作用。

三是对教改的追求不足。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兴利除弊,实现教学优化。那么,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凭借多媒体教学能把哪些问题解决得好些?例如:怎样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怎样进一步体现因材施教?怎样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一般说来,多媒体在这些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但若在课件设计时并没有让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只一味追求花里胡哨,那就本末倒置了。当然还有别的不足。但“三不足”是“整合”工夫不够的主要表现。

怎样制作课件篇3

关键词:Protel 99 se 项目教学法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电子信息,通信,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路设计工作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电子电路设计,而Protel 99se正是一套建立在PC环境下的EDA电路集成设计系统,它是由澳大利亚Protel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电子线路设计和布线软件,它一直是从事印刷电路板设计的首选软件。作为一名现代电子专业的学生,掌握这样一项技能是必须的,而对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对Protel 99se这门课程该怎么样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我在Protel 99se的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一点认识。

一、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现代职校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观念等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心理的变化了。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更应积极响应,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近几年学校提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快乐的学知识、学到知识,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那么怎样做到呢?我认为首先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知识点的增删、顺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后精心的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引下找到重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外,再上网搜集相关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学习,为项目教学奠定基础。

二、采用项目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

在课前将实训项目任务书设计好,并在任务书上附加上评分标准表,让学生在一个项目中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而每完成一个小任务都会有相应的得分,项目要从易到难,在课件上将每一个小任务的制作步骤清晰的反映出来,让学生按照步骤制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逐步体会到成就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学生们不知该怎么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找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到靠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于一些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让他做个小老师,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和检查,锻炼学生自我展示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师能够轻松的工作,学生能快乐的学习。

三、增强项目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项目掌握后,可以查找一些电子类书籍上有点难度的电路图让学生绘制,增强项目的挑战性,例如:声光控,功放,电子时钟,报警器,流水灯,单片机等,这样由简单到复杂,通过绘制各种各样的电路图,学生的技能就会进一步提高,信心也增强了,兴趣也提高了,再也不在课堂上睡觉、讲小话了,教师上课也轻松了。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Protel99 se项目教学的一点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最主要就是实训的设备不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的操作,且学生们将电路原理图绘制出来了、印制电路板制作好了,却无法让学生刻制印制电路板;其次就是学生对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没有一个感观的认识,如果学生能有机会参观一些电子厂,通过对工厂的实地参观学习,学生才会对这门真正感兴趣,更加清楚这门课的意义何在,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到生产实践当中,我们教师也才会将教学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总之,在当前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怎样让学生有能力去适应社会?这都是我们专业课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让学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及力等编 Protel 99 se 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怎样制作课件篇4

一、《塑料模具》课程学情分析

《塑料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内容繁杂、知识涵盖面宽、综合性强,授课与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它是以《机械制图》、《钳工工艺》、《车工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学科为基础,与《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结构与装配》等课程密切关联。

我认为应根据学生层次(中技、高技、技师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一体化教学,开发校本一体化教材,将模具专业的各课程融入到《塑料模具》课程的每一个教学项目(任务)当中;另外要利用同学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二、《塑料模具》教学方法

结合《塑料模具》课程特点及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塑料模具》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我探索和总结了几种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引导教学法互动式教学”、“网络信息教学法”、“课程设计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接下来就具体谈谈“四阶段教学法”在“塑料模具典型结构”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三、四阶段教学法

该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归纳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常被我应用于“塑料模具典型结构”模块教学过程中。

四阶段教学法流程如下:

(一)教师准备阶段

在第一阶段,教师行为占主导地位。

我事先准备好学生工作页,在工作页中设置一系列疑问(“同一种塑料如何演变成形状各异的塑件?”“塑料怎样进入模具内部?”“熔融状态的塑料怎样变成凝固状态的塑件?”“塑件怎样顺利从模具中脱落出来?”“塑件被推出后,模具怎么复位?”“模具怎么安全有效地开合模?”……)

(二)教师示范阶段

在第二阶段,我的行为仍占主导地位,需要进行示范教学。

在示范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切入“塑料模具典型结构”课题,通过释疑等形式来介绍注射模具典型结构的成型零件、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推出机构、复位机构、合模导向机构等基本结构组成,有助于同学们把模具结构通过问题的形式“串成线、联成网”。

通过我的示范,让我的学生们都知道我刚刚是怎么理解模具结构的,他们接着也要怎么理解模具结构。或者换句话说,该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步示范中讲清楚几个问题,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还可以怎么做?”……

(三)学生模仿阶段

此阶段学生的行为占主导地位。我只需要观察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的过程并适当加以指导,了解学生理解、掌握模具结构新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理解正确到位,就可以进行下一阶段,否则,则要重复第二、第三阶段。

(四)归纳练习阶段

由易入难,以较经典的模具结构图、模具教学模型帮助我的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而我仅仅起引导、监督、观察同学们对模具结构认知的作用,最后再带领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总结归纳。

“四阶段教学法”提倡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中的兴趣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我所探索及实践的“四阶段教学法”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基点,体现我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持人”,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做”。教师需要把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合理制定计划、完成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四阶段教学法”在“塑料模具典型结构”模块教学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怎样制作课件篇5

【关键词】农村教育 认识问题 社会环境 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看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就2000年以来,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每况愈下。试题越命越浅(不是说浅就不好)学生却越考越差;普九很多年了,给我的感觉是半文盲却越来越多;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却越来越低。别看各种活动热火朝天,各种培训铺天盖地,其实农村中学教育已走入困境!

失落之余我常常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个人认为农村教育问题在于:

1.家长、学生对读书的认识问题

1.1 家长对子女读书的态度。

目前,我国农村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了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但城乡差异仍然存在,特别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导致认识差异。现在农民供一个大学生经济上少说得花上5万元,加上没一点靠山和半点关系的农民子弟,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正所谓网络戏言“我读书花了一麻袋的钱,最后赚的钱却买不回一条麻袋!”“毕业了跟老子去打工,赚的钱比老师还多!”所以学生在学校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家长就放心了,子女学习好坏无所谓,他们根本不关心。

1.2 城乡文化差别效应。

新中国成立的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结构单一,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小学毕业者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方面的需求,而且升学的门槛比较高,致使很多中小学学生因为自己成绩差,没有希望进一步学习而选择了辍学。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宁愿花更多的钱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城里读书。而导致农村学校更多学生失学,导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下滑。

1.3 学生本身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把学校当成幼儿园,单纯的认为他们还小,还没能力像大人们那样出去打工挣钱。读不读书,书读好读坏一个样,毕业时都会有一样的初中毕业证,大不了补考一次!于是在学校只是机械的铃响进教室铃响出教室打闹,作业照抄,考试检测不当回事。有理无理都敢和老师对着干,反正有法律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怕过谁!面对这样的学生,素质的提升从何谈起!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波涛汹涌的打工潮造就了一代“留守儿童”。缺失关爱,没有内心温暖的留守儿童,学校老师的千言万语不如社会闲杂人员言传身教的片言只语。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的认识不可能是绝对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出新型的叛逆。“花了一麻袋的钱却买不回一条麻袋”的人生价值观的变更,我们的说教还有意义,还有底气吗?没了意义没了底气谈何施教,又怎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3.教育管理体制、手段的问题

3.1 形势主义愚弄人。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提出20多年了,至今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因为许多评估验收检查都靠弄虚作假,瞒天过海,自欺欺人。政策愿望是好的,可是层层转到地方,转到下面具体的某个中学小学,情况就大变了,很多地方领导就是唬人骗人了,学年辍学率超过当年在校学生总数的10%是一种普遍现象。“普九”初中门槛低了,小学毕业都可以读初中。能去重点初中都去县城上学去了,留在农村中学60%都是“1/5-1/3=1/2”,写二十几个字的请假条都要错七八个字的“普九生”。这些学生基础差、读书目的不明确,大多是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等三年后补考拿个初中毕业证。老师不是神仙,这样的学生,你奈他何?

3.2 敷衍素质教育的精神。

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唯数字是准。翻看各个学校教学统计:上局为了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而进行的这抽考、那统考,哪次不排名,哪次排名不是以分数为准?否定教师一切平时付出,一票否决他们年终不得评优晋级?既然是素质教育,就得看看他平时是否努力,看看“差”老师所带的对象呢。素质教育,应公平管理,从切实提高老师责任心和积极性方面多探讨。

3.3 走过场的课改。

轰轰烈烈的课改,好的没学到,还忘了自己的。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课改就是多上几堂多媒体课,多下载几个课件,评课就是比热闹,谁热闹课就改了,就上得好,很少有评课评出该课要给学生什么,使学生明白什么的。我认为语文你不讲清楚字词句的含义,语法的使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要表达的思想,你课件再精彩学生也不会写文章,也领会不了文章的精彩,也提升不了学生对文字的使用和驾驭能力。物理,化学,课件就能说明一切吗?我还怀疑课件所显示的现象是你电脑合成制作呢!许多课件效果根本就没当堂实验直观、让人信服!课改好像是比花样。我们每堂课都因多媒体而制作这制作那,一课时得花几课时的时间,教学任务怎么办?所以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比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滥用不得。真功夫还得看他的嘴和对课堂的驾驭。

4.学习氛围的缺失

现在的农村学校校园没了朗朗的读书声,书读不读都一样,勤奋的考试成绩还不如不读书的考试舞弊的,反正毕业证都是一样的,学生没了争上游的意识。相互比的都是“酷”、“靓”,比的是让老师心跳。“学生安全责任状”的宣传,老师再也没有多少底气去施师“严”了,学校平安稳定是关键,卫生及上级各种检查是重点。求的是一团“和谐”,哪有似曾相识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怎样扭转农村学生已变形的学习目的;②怎样端正农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③怎样使农村学生愿意读书学习,主动学习;④怎样培养他们争上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⑤怎样给老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平台。

怎样制作课件篇6

前期准备要灵活思路

我们都知道,任何课件的创作都离不开“形式”和“内容”这两个基本要素。内容凭借形式来表达,形式依托内容来生存,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养殖类课件也不例外,一方面要依托制作技巧在形式上想方设法吸引眼球;另一方面,还要在内容上千方百计讲求实用。这就要求制片人员首先要打开思路,在前期准备时,脑子里不妨多打几个问号。

问号一:选题是否合需求?

养狐狸的不会去看养鱼的课件,南方的农户不会关心兰貂怎么过冬。在确定选题前,我们一定要对所拍摄的养殖技术做更深入地了解。比如,它在当地的应用前景怎样?农民们对于该技术的需求是否强烈?只有把经济效益、技术保障这些农民们最关心的要点问题充分展现出来,片子最终才能抓住受众眼球。

问号二:内容是否真实用?

用三天时间学习游泳,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先拿两天半时间出来听一堆关于游泳起源、流派方面的理论。同样,一部20分钟的课件灌入许多理论资料,也难谈实用。比如要拍一部养狐狸的培训片,如果编导要把狐狸接生、育成、,一直到皮毛外销的整个过程都展现出来,那么自然还要说说狐舍要求、饲料配比、疫病防治等一系列环节。很显然,这种求全求大的想法,必然导致样样讲到,样样不透彻。课件要实用,就必须抓住要点和细节,并把这些要点和细节讲实、讲透。同样20分钟的课件,专门讲狐狸人工授精的,就要比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课件针对性强,而针对性强,才真实用。

问号三:准备是否很充分?

养殖业技术含量高、操作要领要求严,且不同物种又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单靠经验拍摄,难免会滋生出许多“外行”逻辑。我们既要灵活思路,又不能“说外行话”,就必须提前熟悉拍摄对象。首先,应多找一些相关文字和音像资料仔细阅读,先有个感性认识;其次,还要请养殖专家参与到拍摄工作中来;最后,近距离地观察拍摄对象也很必要。当我们闭上眼睛,拍摄对象的脾气、形象、性格等元素都呼之欲出时,往往拍摄方案才会渐渐清晰起来。

中期拍摄要鲜活主体

和种植、加工等类别的课件不同,养殖类课件的表现主体多是活灵活现的“活”物,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跃动着生命的韵律。因此,我们在拍摄时,不仅要记录真实,同时也要挖掘一些鲜活的镜头。

要记录真实。动物不是演员,它们不会在规定时间里乖乖地做出各种动作来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因此,就需要我们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出来,等待它们最自然的生物反应,从而达到真实记录的目的。如果拍摄主体是狐、貂、兔等胆小敏感的动物,拍摄者还要注意避免摄像机对其造成影响。比如,在我们拍摄《獭兔的饲养技术》时,发现摄像机一靠近兔舍,兔子就会惊得乱撞。于是,我们专门拿出三天时间,按照由远到近的原则逐步靠近它们拍摄,效果就好多了。另外,为了减少对拍摄主体的影响,我们在着装方面也应该注意,比如进入鸡舍,一定要换下红色衣服,衣服颜色最好和饲养员保持一致。

要拍出情趣。动物也有情感。因此,拍摄时,我们不仅要表现它们的外表,还要注意它们的内心世界。比方说在介绍山上放养小公鸡技术的课件《草山鸡闯出大市场》中,常见的小公鸡一旦放养到山上,立即“野”味十足,伸爪亮翅、跳墙上树、争水夺食,忙得不亦乐乎。这怎么办?干脆,在介绍清楚技术措施后,我们专门拿出20秒时间,把拍摄到的镜头剪辑成一个片段:鸡发现了矮树上的知了,要去吃,这时知了也发现了鸡,“吱”的一声飞走了;另一只鸡发现了另一只知了,猛地一蹿啄在嘴里,掉头就跑,其他的鸡围追堵截,鸡口夺食;鸡吃饱了,懒懒地展翅亮爪,伸个懒腰。这一段饶有情趣,较好地表达了“饿了吃草籽,馋了吃知了,大自然养育了草山鸡的品质”这一主题,同时也抓住了观众。

要镜头干净。养殖类课件的拍摄主体有活泼、视觉效果好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不听话、受场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比方说我们在实地拍摄猪舍内水槽、料槽的摆放时,往往就会有一头或几头猪过去挡住镜头,往往感觉拍了不少,但后期制作时一看,没有一个能完整表现出位置、环境的,显得镜头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怎么办?笔者认为,应尽量保证镜头内的表现主体不受干扰。要表现水槽料槽,不妨在空笼内搭建一个;要表现某一类型猪的细部特征,那就请其他的都退场。拍什么就是拍什么,要加强镜头目的性。“镜头要干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避免动物的排泄物被摄入镜头,以免影响画面美感。

后期制作要带活观众

如果把一部给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看的专业课件拿给农村观众看,结果八成是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受众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养殖类课件的受众多为农民,怎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在片子后期制作时添加一些特殊手段。

要把握节奏。再美的风景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同样,科教类课件也很容易让受众感到枯燥无味。笔者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片子的节奏把握不好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我们在片子制作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普通观众,感觉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地方,我们就采取点措施。只要不喧宾夺主,漫画、动画、顺口溜、歇后语,都可以为我所用。在课件《刘大嫂养鸡》中,我们在每个较长的技术环节中间,都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调节气氛的小花边。实践证明,这些小手段让受众的注意力紧紧跟着课件的节奏走,思维一下子“活”了起来。

要注意取舍。随着特技制作能力的越来越强,一种“特技+创意”的表现手法也渐渐流行起来。本来追求画面精彩是好事,但现在有一种用多、用滥的趋势。笔者认为,一是慎用为妙;二是要注意取舍。还以《刘大嫂养鸡》为例,产蛋期管理要点是要注意观察蛋鸡的采食量和精神状态,原先我们设计的是刘大嫂在鸡舍前手举望远镜,然后以动画方式滑出字幕“观察”二字,以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可试播时的效果并不好,受众对这一情节印象很深,但到底应该观察什么却没记住。显然,我们坠入了片子要“好看”的陷阱。而再次全片通览,删减掉的类似“无必要情节”竟然占了全片的三分之一。当然,忍痛刀斧的结果是片子的实用性更强了。看来,只有懂得舍去枝蔓,最终才能得到主干。

要善抓特点。课件有可以反复观看、随意停止或重播的特点。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在后期制作时利用字幕、图表等形式为片子加大信息量,这样不仅能方便受众收看和使用,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让课件真正地“活”起来。当然,这只是课件的特点之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找到课件较普通的电视片更多的优势。抓住优势,改变思路,我们的课件制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活”出精彩,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党员群众的需要。

怎样制作课件篇7

一、如何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由旧知引出新知。奥苏伯尔说过:“如果要我把整个心理学减缩成一条原则,我就要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原已知道些什么,弄清楚这些然后施教。”同学们在小学、初中最熟悉不过的课程就是语文和数学了,我们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具有亲和力的、轻松的语言,这样引出学什么的问题:同学们在小学、初中学过语文、数学课,大家都知道语文是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课程,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那么,我们学机械制图究竟要学什么呢?此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老师顺应学生的思维指出:制图课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图”――如何画图,如何读图。那么什么是图呢?接下来讲解图样的概念。在讲解这部分时,要做到少说多展示,运用模型(或实物)和与其配套的挂图,简述图样的概念。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观察力。当学生初次看到图样时,很容易把美术课中学习的画与机械制图课中的图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画”与“图”的区别,要强调“图”的“标准化”的特点。最后用简明而清晰的语言指出:图样有很多种,如建筑图样、机械图样等,而本课程是学习机械图样的(强调“机械”两字),机械制图是学习识读(强调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二、如何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使学生了解学习机械制图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地学好机械制图。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循序渐进地讲清图样和机械制图的作用。

1.图样的作用

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图样,这样做,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按下列三点举例说明图样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1)设计者必须通过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首先,请同学用语言准确表达一个简单的物体形状,如圆球或正方体等,教师说明一些简单的形体是可以用普通语言表达清楚的。接下来请同学用语言准确表达一个复杂物体的形状,如29届奥运会的国家主体育场鸟巢、长城、故宫、汽车发动机、齿轮等。同学们在试着表达时会发现,对于许多复杂的物体,用一般的语言表达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此时,教师可以指出通过图样就能把上述物体准确而完整地表达清楚了,强调指出图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因此设计者必须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意图。

(2)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利用“语言”和“工程语言”做类比进行讲解。我们都懂普通话,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同理,只有都懂得图样这种工程语言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利用图样进行技术交流。同学们,请看挂图,你们能看懂这些图样表达的是怎样的形体吗?(同学们摇头)为什么你们看不懂呢?这是因为没有学过图样,不懂得图样这种语言的含义。当你们学了图样这种工程界的语言后就不会再是“图盲”了,就可以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了。

2.机械制图的作用

(1)学好机械制图是从事技术工作的需要,机械图样是组织生产、制造零件和装配维修各种机电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的重要依据。分别举例说明如何依据图样组织生产、制造零件、装配维修各种机电设备;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使同学们在现场亲身感受图样的作用。这样做可以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图样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学好机械制图是学习其它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需要,结合本专业工种举例说明。最后总结指出: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任何详尽的语言、文字难以替代的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学好机械制图是工作和学好后续课程的需要,能使学生对技工学校学生学好机械制图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三、如何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要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形体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的方法及有关《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则的课程。

1.任务和要求

(1)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4)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5)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投影分析能力。

(6)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2.学习方法

针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可以将学习方法(怎样学)总结为以下几点并分别详细讲清:

(1)养成图物转换(见形思物,见物想形)的习惯,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投影分析能力。

(2)识图为主,读画结合,以画促读。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为同学们以后工作就要根据机械图样进行加工、制造、维修,了解设备结构原理,进行技术革新等。所以读图是关键。然而读图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绘图来实现的,两者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关系,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3)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机械制图》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于实践(看图和画图)。为了学以致用,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纸上谈兵。

(4)掌握规律,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标准性”是《机械制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画图时不能信手涂鸦,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守国标,严格要求。

(5)重视预习,作好复习,做好作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消化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只有紧紧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为正确解答习题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机械制图作业不仅能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做好作业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

(6)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举例说明不认真画图和看图极易造成错误,会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不仅是学习本课程的需要,而且是养成文明生产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的需要。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法,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最后,要向同学们介绍工程图学的历史和发展,重点介绍我国工程图学发展简史,借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怎样制作课件篇8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64-01

从事小学教育近十年,要想教好数学,在关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说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不具备这些要素的课堂,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就完全是形式的。

那么,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同学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并不是他们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一些教师所说的,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也是来自以上原因。专家建议: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教学环节不宜过于饱满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相对以往注重的量,教学的质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三、合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因此,我们制作的课件是帮助学生思考数学概念、概念阐述过程与方法等。课件的使用要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设计者必须领会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以此为准绳,认真推敲:本课有无必要使用课件:哪些环节使用课件对教学有益处;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等:只要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目的,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多媒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积极作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而不是趋于一种形式。

四、树立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观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其次,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地指出来,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最后,教师还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的评价。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上一篇:中秋节吃月饼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个人先进事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