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9 09:55:55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学德育 对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核心价值体系。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加强对初中生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德育对象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方面的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内的德育教育,德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初中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核心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德育是内容和载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借助德育教育来传播,初中生的德育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是中学德育的目标。

二、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德育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初中生出现道德危机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与经济因素息息相关,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初中生道德价值观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使得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离,产生道德危机。因此,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德育进行对接,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

2.西方意识形态对初中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西方国家的一些价值观会对人们价值观产生影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目前有一部分初中生盲目崇拜西方的自由观念和个人主义,对初中生价值观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要加强初中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让初中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消极思想。

3.网络信息冲击初中生的道德价值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会对初中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不良影响。初中生处在易冲动,喜欢追求新鲜和刺激的年纪,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特点,网络上的行为缺乏监管和约束,初中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道德思想上的堕落甚至引发犯罪。网络上除了不良信息,还有网络游戏,很多初中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使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沉迷网络对于初中生具有很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中学生的道德培养的健全人格的塑造。所以,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能够辨明是非,自觉远离网络不良信息,不沉迷于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4.家庭教育偏差对初中生道德观产生影响

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现在的许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会受到家人的溺爱,导致许多初中生没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受到一点挫折就会一蹶不振。有些家长由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初中生造成影响,使初中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问题。在升学的压力下,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初中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偏差。还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缺乏关心和教育,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代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形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学德育对接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堂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

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内容决定了它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的主要阵地。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堂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好的融合到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念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中的插图、案例等进行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与初中生的生活进行衔接,让学生在实践进行领悟。在德育实践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将爱国教育放在首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电影,并让学生写观后感,加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要突出诚信教育,诚信是基本的公民道德,对于社会诚信缺失的今天,加强对初中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还要在德育实践中突出法制教育,使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可以在学校内举办法制讲座,让学生形成法制观念,远离违法犯罪。

3.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环境

初中生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要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是初中生进行学习的地方,在校园的宣传栏中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进行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初中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影响初中生的道德观,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品德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榜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初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新人。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作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宏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学生德育工作创新[J].黑河教育,2010,11(8):17-19.

[2]石巧红.价值观教育应贯穿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始终[J].新课程学习,2014,4(4):43-45.

[3]孙力.浅谈在德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10):36-38.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1.序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未来中国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软性的教育,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事物的学习和事件的处理,持一个积极的态度。物理是学生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海南省新竹初级中学为例展开分析。

2.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首先,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是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和具体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认同、喜欢、接受、愉悦等等。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认知活动也有负面的影响,如恐惧、厌烦、抗拒等等心理。这种心理对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巨大。在学生阶段,学生学习物理时,如果所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正面的,是积极的,那么对学生学习物理就有着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学生所持的态度是负面的消极的,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阻碍作用。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性格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年轻时比较愤怒、压抑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结核病等病症。所以,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用正确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

因此,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物理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物理课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好的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1物理教师不断学习 通过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来做好学生的教育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模范。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调查发现,海南省新竹初级中学学生对教师都特别尊重,以教师为自己努力的楷模。海南新竹初级中学的学生很容易将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从一言一行上学习自己的教师。所以教师的自身整体素质和个人魅力十分重要。一个教师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强大的个人魅力,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认同感,并且向老师学习。教师要首先要真正的爱孩子,高尔基说过:“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爱心,以爱为前提和基础,去感染孩子,感动孩子,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师德。师德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挚爱自己的学生、宽厚仁德的工作态度、教学兼济的谦虚品格等等,都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坚持求真知、探科学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2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地和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对学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如何做好初中物理的课堂设计,是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挑战。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仔细的钻研教材,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在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时,需要对专业物理知识的目标考核与学生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都规定出来。其次在课程教学的具体环节中,还应该做充分的课堂设计。如在摩擦力教学的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课堂引言,提前准备好一个经过摩擦带电的气球,在课堂开始时为学生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可以说自己经过一段神奇的经历,具备了超能力,那就是拥有驾驭气球的能力,自己的手到哪,气球就会跟到哪。等等类似的神奇事件,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而也培养学生对物理丰富的情感。

3.3家校合作 挖掘资源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父母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做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和学生家长合作,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充分挖掘相关的资源,做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就必须跟学生家长多接触,多沟通。所以物理教师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组成,对于家庭残缺、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要格外注意,尽可能的给他们关心和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积极的沟通交流。如针对一些经常实施家庭暴力的家庭,很容易导致学生脾气暴躁,对学生和教师有恐惧感和抗拒感,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勤交流,多沟通。总之,要想做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必须从努力的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4.结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未来中国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标准》认定的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物理是初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南省新竹初级中学为对象展开研究,分别从物理教师不断学习,通过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来做好学生的教育、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家校合作,挖掘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通过物理教学做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震.苏北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朱英.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薛燕.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4.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3

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围绕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传授的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课程体系内构建"课程思政"系统。构建一种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仅仅要从大学抓起,初中教育也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建立具有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一、初中教育阶段需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才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数学、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树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于有人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身都会起作用。

二、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和思想品德养成融合,实现价值观引领、价值观渗透,从不同角度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间接隐性的教育方法,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了正确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进行教育。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中学生面临各种利益的诱导很容易迷失方向,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发挥全部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够传播知识,又能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目标。其次,融合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够赋予课程更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鲜活的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所传授知识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任何的知识都蕴含由一定的价值观。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学教师知道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为教师传播知识提供了判断标准,为专业研究和指明了方向。

三、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化

初中教育需要"课程思政",但部分老师不知道如何将思政的内容融入课堂,只能生搬硬套的做到"课程+思政"。初中教育的"课程思政"应该按照观念树立、机制创新、协同育人的逻辑深入推进。首先要树立中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加深思想认识。只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才能够保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学校首先要建设"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符合"课程思政"需要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价值观引领和价值观渗透能力。其次,按照结构化的模式构建"课程思政"价值观体系。从教学过程角度出发,按照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的教学规律,采用课前收集、课中学习、课后总结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观收集、辨析、认可、施行的教育过程。从课程分类角度出发,设计出价值观的角度和重点,最终构建出能够涵盖大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如数学学科可以从诚信、严谨等角度传递价值观,音乐可以从友善、敬业等角度传递价值观。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三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我国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教学中还未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方法。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改变了随意增加学科的传统办法,把改革的目光投向学科的融合上。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 詹桂贤

[2]《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文化解读及实施的文化困境》 韩奎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5

1.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于2015年9月对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九合中学、江西省永修县第二中学、燕坊中学等3所中学的5个班级的初中生进行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218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06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87%。

(1)地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的调查中,感兴趣的初中生占29%、比较感兴趣的占46%,不感兴趣占的25%。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类型中,乐趣型学生的占43.3%,知趣型的占30%,为了考试的占25.7%。乐趣型学生占比重最大,这部分学生学习地理时受当时情景、情绪影响大,学习兴趣维持时间短且不稳定。

(2)地理态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其中学习地理比较主动的学生占48%、学习态度一般和不主动的占52%。73%的学生学习态度一般或者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39%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能基本完成的占44%,不完成的只占27%,学生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的,而相关数据表明,认为地理不难学的学生只有30%,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

(3)地理价值观。地理价值观包括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他们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86%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保意识,95%的学生具有全球意识。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对地理的学习态度不主动,还未形成真正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第二,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具有爱国情感与行为、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但是他们形成的价值观念并不稳定。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2.教学实施策略

(1)教学过程策略。地理教学是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适时地进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教学内容策略。教材作为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它既是师生之间传递知识的媒介,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必要保证。

(3)地理教师策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只有具有良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才能在教学领域游刃有余。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6

关键词:政治、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价值观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慢慢的形成,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德育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今后的走向,所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社会走向趋势就是学生要好好的读书,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然后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这样才能成为人才。可是这样的上学模式所产生的真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么,这个背后是被忽视的德育教育。而现在的课堂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死板的传授知识,学生死背知识点去应付考试,却没有思考这些知识所表达的真正的内涵。这样的政治教学模式教授出来的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对于世界、价值的认识不深刻,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是需要渗透德育教育的,让学生去思考、去正确的认识世界。

例如:在初中的政治教学课本中有这样的一节课“学会合理消费”,这样的课正是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应该先让学生思考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消费自己觉得是可以不用消费的,而大多数的消费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在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时,反思自己的那些消费是合理,那些消费是不合理的,今后消费的时候怎么样做到合理。这样的初中政治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合理消费这些知识点,所以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是有必要的。

二、通过活动来将德育教育具体化

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是将初中的政治知识死板的教授,可以利用有的条件进行教学,如投影仪、视频资料……尽量让整个初中的政治课显得比较有活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些德育教育具体化,可以让学生清晰的感觉到一些道德观念,反思自己平时这些道德是否都做到。这样对于初中政治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比较的到位,更容易记住知识,所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是需要渗透德育教育的,让学生去思考、去正确的认识世界。

例如:在初中政治中上到“选择人生希望”这一块时,教师就可以查找一些名人的资料,就是这些名人光鲜的背后,经过了多少的磨难,他们在面对这些磨难的时候,是怎么样克服的,坚持了怎么样的信念,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去了解他们,真正的认识人生的希望是怎么样坚持的,可以将这些都做成幻灯片,再穿插一些图片资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思考怎么样选择和坚持人生的希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生的希望,有一个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

三、教师在初中政治课上对于德育教育的引导

老师教授知识并不是将知识就这样死板的告诉学生,而是要在政治课上引导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这样才能起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德育教育的引导包括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生活的关心……不同的方面。初中正是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思想品质对于学生影响也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应该对于学生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初中政治课中有一课是“为坚强喝彩”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么样去做的,然后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一般老师的形象对于学生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个近期需要改进的习惯,然后坚持去改变这个习惯,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看看那些同学真正的坚持做到了,为这些同学喝彩,这种正面引导可以起着道德的示范作用。

四、通过模仿案例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模仿案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就是学生根据政治书上的一些内容来模拟一些场景,然后身临其境的感受场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这些心理活动中思考道德,思考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去做才会比较好……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事情本身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习就是要在生活中学习,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只是知识,它也包含了德育教育。

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候,就设立一个学生到餐馆去就餐,然后发现餐馆的食物不卫生,之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情景。然后学生演绎这样一个场景,通过学到的政治知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然后思考出现这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消费者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怎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商家,更好的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这样的场景模拟,不仅使学生明白消费者该享有的那些合法权益与怎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五、总结

学生的价值观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慢慢的形成,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德育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今后的走向,所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社会走向趋势就是学生要好好的读书,考出一个有意的分数,然后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这样才能成为人才。所以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政治教学模式教授出来的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对于世界、价值的认识不深刻,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是需要渗透德育教育的,让学生去思考、去正确的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全一册[s], 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7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锻炼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不仅如此,初中生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接班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初中政治教材中涉及非常多的内容,可约束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的思想,使其能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在政治知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顺利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学生就能了解自己的义务,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而这非常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乐于助人、相互帮助,而这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法治知识和道德知识,可使其深入理解和掌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让学生真正理解国家价值的内涵,增强其法律意识。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能为了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这样的政治课堂能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使政治学科的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有益于搭建特色政治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融合和综合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还能很好地诠释道德教育的本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为学生搭建特色政治课程,可以将其作为搭建特色政治课程的主要途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政治教师应将核心价值观切切实实地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将其贯穿于课程的整个过程,唯有这样,才能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并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将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充分呈现出来,能将我国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反映出来。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国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引领。因此,学校应带领全体教职工了解和贯彻党的十精神,将学校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这也能为初中政治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要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教师就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具体到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方案的可落实性和实施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方案,从多个角度和方面钻研教材内容,用心搜集和整理更多的教学素材,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强化课标理念,优化学生学科素养

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科学把控政治课程的性质,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情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表现为年龄小、经历少、心智未成熟、在价值理念方面具有可塑性高的特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引入初中政治教学,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谐对待自己和社会、他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教师须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思想觉悟水平并优化道德品格,从而推动学生提升学科素养,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理念。把初中政治教学合理融合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基于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以崇高的道德理想推动自身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三)挑选教学案例,激活探究兴趣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政治学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其中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就应在教学时加入各种教学案例,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挑选合适的教学案例。例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个小品:一个经历千难万险终于获得成功的少年,带着金钱、美貌、诚信、才学、健康等背包过河。但是因为这些背包实在是过于沉重,必须舍弃一个才能顺利过河。于是,这个少年思考片刻决定将诚信扔掉。此时,教师可围绕着小品内容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将会选择丢弃哪一个呢?”学生可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而教师需进行适当点评,并借助多媒体呈现一句话:“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诚信,而这也是一个人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核心与基础。”之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一个十分经典的小品,即《打工奇遇》。学生需分析小品中的社会现象,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非诚信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有的学生认为,在生活中出现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行为,都属于非诚信行为,需要进行抵制。在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进行总结和归纳:谎言背后隐藏的是利益和面子,其产生的危害就是失去信用,因此在生活中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能实现健康、快乐地发展和成长。借助真实案例的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融入日常教学环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日常教学实践环节中,初中政治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与接受水平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秉持合理与科学性原则开展此教育活动,以提升政治教学效果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教师还须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和具体状况,借助适宜的典型事例、历史故事或新闻事件等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以此为学生呈现简单易懂与直观形象的知识。比如,在开展关于励志类课程教学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自行采集有关励志方面的故事,例如,霍金与张海迪等名人故事。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与分享自己搜集的事例,并围绕此内容进行探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并强化思想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初中政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可以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与美德方面的故事,比如,宣扬善良与爱国的事例,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可以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电影,如《红海行动》与《战狼》等爱国电影,另外,初中政治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学生法律意识与自我约束力。

(五)构建模拟现场,增强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思想意识。法治意识是学生拥有公平、正义、平等和权利的前提,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在此基础上开展法治意识培养非常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为了实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构建相关的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加入合作探究活动。例如,在教授“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时,教师需加入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还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自行搜集和整理生活中听到的法律故事,并在上课时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先围绕着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如果生活中缺少法律,你认为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为了让学生了解缺少法律的生活状况,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演绎出来,呈现缺少法律的生活实景。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社会热点、新闻报道等。在完成情境的构建后,教师还可提出一些探究任务:哪些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紧密关联?如果缺少这些法律,人的生活是否会发生变化?教材中的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我们的主要权利都有哪些?学生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和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这些案例和探究活动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能自觉遵从法律、尊重法律,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政治课堂中,教师需增强学生的公共事务意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必要时还可加入模拟法庭、听证会等,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六)发挥表率作用,优化学生综合素养

为更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目标,初中教师不仅需要博学的才识,还应具备开阔的视野,因为学生将直接受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与熏陶,而且,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普遍向教师看齐,将教师视作自己的学习榜样。为此,教师应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初中政治教师应利用言谈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并了解国内外大事。除了言谈之外,还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形象,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持一种尊重与爱戴之情,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此外,初中政治教师还应以师生平等的理念沟通与交流,强化“民意”,在互动中逐步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辅助学生处理学习与生活问题,逐步强化自身教学能力与思想品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

(七)有机融合教材与时事热点,引入核心价值观

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围绕课本内容,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然而,政治课本中不乏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此类知识点为学生带来了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很难理解与记忆这部分知识点。基于此,若政治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讲授课本知识,不仅无法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也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内化课本知识,也就无法顺利与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针对此问题,初中政治教师应有机融合课本内容与时事热点,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以“关心国家发展”一课为例,为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优化对学生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核心价值理念,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选取我国自主创造的科技成果等时事热点,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并解析此社会热点,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逐步引入核心价值观。

(八)借助多元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借助初中政治课程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引入核心价值观,保障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效果,教师就必须突破教材,积极发掘并运用多种教育素材与资源,尤其是应善于运用多种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初中政治教学与新课改要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借助多元实践活动深入落实核心价值观,从而完成政治教学目标。比如,可以借“雷锋日”,在学校或班级为学生组织并开展垃圾分类与清扫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敬业奉献的品质,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将逐步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还可以借助国家公祭日,在学校召开有关悼念英雄的演讲活动,通过此活动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精神,让学生形成爱国情操与精神。总而言之,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还是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使其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因此,教师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应从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挑选教学案例、构建模拟活动与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努力。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得出,渗透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渗透路径为:确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强化课标理念,优化学生学科素养、挑选教学案例,激活探究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强化思想道德素养、构建模拟现场,增强法治意识、发挥表率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

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篇8

关键词: 农村 中学生 体育 健康 价值观

1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复杂多变,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基本观点理念不断更新和创建,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以尽快适应社会的多变的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和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加快改革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协调发展,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思想理念骨架已基本构建。二者构筑体育基本思想理念的平台,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容纳90%的体育人口,是体育价值理念平台的基本支柱,是体育事业最活跃的层面。教学改革已将学校体育价值转轨到健康体育思想及理念。新的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已顺利实施,现逐渐构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的基本因子优化组合而成的健康平台。必须研究分析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理念,只有了解学生的价值理念,认识基本规律,才能对学校体育进行科学合理的革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尽管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也不乏其人,但大都集中在城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故此农村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思想、理念及价值观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于发展。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构筑健康思想平台及加快学校体育的改革,从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得提高,作者针对河南省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共同行们商橘。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大量的文献资料。

3.2访谈法

作者依据河南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选择性地对郑州、新郑、开封、洛阳、南阳、商丘、周口、濮阳等地区农村中学生进行访问面谈,了解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取向、及追求。访问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有关教育、心理、哲学、体育等方面专家及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体育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对农村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识基本达到共同趋向。

3.3问卷调查法

3.3.1问卷制订

依据赵冰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所采用日本心理学家高木秀明加腾隆胜修订的价值观测量表及许仲槐《港奥台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的调查量表,结合访谈的实际情况自制调查量表。

3.3.2量表的修订

量表制出后由六个年级的农村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层面来理解修改并提出建议,参考有关专家及优秀体育教师的意见,筛选出十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五种不同的回答态度,制成如下量表。(如表一)

3.3.3效度验

问卷由学生、优秀体育教师及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对其结构和内容较高的评价,故有较高的效度。

3.3.4信度检验

采用重测法,以(男:女)3:2的比例每个年级选五人(共30人)进行间隔三周的两次测试,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法按同意度分别给予5(很同意)、4(同意)、3(一般)、2(不同意)、1(很不同意)分,采用电脑spss系统来统计分析:经方差分析得组间方差f=0 .0574〈 f0.05(1.58)=4.032 ,p>0.05 两次测试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 r=0.8535 表明本问卷有较高的信度。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表一)以下是关于体育价值观的15个问题有五种不同的回答态度,请依据自己理解将认为符合自己的态度挑选出来(在括号内打对号)

表一 (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

3.3.5问卷调查及处理:按比例分层次进行抽样调查(男女比3:2)。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6份,回收率91.2 %,经整理得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92.11%,其中男总252人、女总168人,初(高)210 人= 男126人+女84人 ,将所得问卷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用电脑spss系统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逐渐城镇化、农民逐渐商业化、劳务人群逐渐都市化以及农村旅游业向主题公园、休闲娱乐、渡假保健等发展。近城边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升级,整个学校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大众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吸纳社会资金而向社会开放,逐渐向容经济性、开放性、社会性、大众性、健康性为一体的新型学校体育匡架体系。农村城镇化,由城市到农村,由城镇带农村,既城镇辐射照带农村发展,由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因素共同推动农村体育的结构升级,尤其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影响,以人为本的健康思想筑建了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的新型思想及理念平台。将调查数据整理得如下统计表(比率计算,各题项得分比率=各题项得分和/各题项最高分,男女、年级、初高各自所占比率)。依据学生得分比率80%、70%、60%、60%以下为界分为几个级别来分析论述。 由调查可知农村中学生基本形成了以身体健康为首,、以调节大脑愉悦身心促进智力发展、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等心理健康和培养上进心竞争意识等思想品质健康、中华民族强盛等群体健康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价值为第一级层取向,其得分率均在80%以上, 有很高的肯定态度。表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深根植于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以追求体育活动实现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无拘无束及与同学交往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体育健将拿金牌为国争光的价值取向为第二级层价值观,其得分率均在70%以上。 以满足好玩的心理、塑造健美的身材、展示自己形象及威信为当代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第三级层价值观,而应付体育考试与做体坛明星挣大钱已基本上呈否定态度,分别得分率42.76%、45.24%。依据人数比例计算应付考试项仅有12.67%的人持肯定态度。见表三 年龄性别不同的个体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态度及取向不同,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对农村中学体育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表二(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统计得分率 %)

4.1 第一级层

第一级层价值观取向于肯定态度,得分率均在80%以上,除(1)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肯定度呈上升起势,外其它均呈下降起势(如表四)(1)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体整体呈很高的肯定态度(得分率94.24%),初高中各年级变化不太明显,但是高中94.48%明显高于初中90.38%,性别差异较小,高三男9476%明显高于女9143%。充分表明:随年级增长农村中学生的强身健体意识明显增强,对体健康价值的追求肯定态度加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深植到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中,年龄越大对体育的认识越深刻,对体育强身健体意义的取向越明显,由于男女性别对成熟年龄的影响,导致高三女生对强盛健体意识较高一、二年级及同年级男生低。 (3)、(6)、(7)、(9)、(15)均有不同下降趋势,表明随年龄的增长健康意识明显下降。女高于男,初中尤为明显,女性成熟相对男较早的缘故,男子下降趋势,即初一高一时,农村中学生对调节大脑愉悦心身的价值认识及取向肯定度最高,随时间推移学习压力的增大,考分包袱压弱体育调解大脑、愉悦身心、进化心理及大脑的思想意识,表明农村中学生还处在硬实教育笼罩之中。(6)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得分率在86.10%,初中87.81%高于高中84.38%,整体呈下降趋势,男87.70%高于女83.69%,初中尤其明显。个体越近成熟,心理及思想越复杂,价值越多元化,(女性成熟较早)故肯定度较低。(7)增进上进心-竞争意识得分率82.38%,男女差别显著,男84.52%明显高于女79.17%,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高男最为明显,但是初一女84.29%同高三女77.86%悬殊很大,充分表明生长发育期的女子到高三年级已接近成熟年龄,其思想意识的转变及差距突出,竞争意识的性别差异较强(9)促进中华民族强盛得分率80.86%,肯定态度较高,初中84.57%整体上明显高于高中7 7.14%,初男86.51%高于女81.67%,男子从初一到高三呈下降趋势,初女86.17%高于女77. 14%,毕业年级明显较其它年级(初三75.00%高三74.29%)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农村中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较强,个体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初中生的民族精神明显高于高中,岁年龄的增长,民族精神下降,女较男弱(15)促进智力发展得分率 85.00%,初中 85.81%高于高中84.19%,男85.89%高于女83.69%, 男女从初一至高三呈下降趋势。(1)、(3 )、(6 )、(7 )、(9)、( 15) 体育的健康价值观有良好肯定态度,基本上是男子肯定态度高于女子,除(1)外均有下降趋势,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健康心理及思想的的肯定态度竟成下降趋势(随年龄的增长),

表四(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得分比率详细统计表 %)

虽说体育健康价值已构筑成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坚强骨架,但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健康思想相对于男生较低,这是由男女发育特点、传统思想及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制约的。但其基本骨架正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下衰趋势。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商业化、都市化等因素引导其体育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层面的增宽,对体育价值的取向趋于复杂,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逐呈直接化、现实化,尤其毕业班健康意识及思想明显低于其他年级,而趋于追求直接现实化。

4.2 第二级层价

(4)、(5)、(14)、(12)整体呈较好肯定的态度,得分率均在70%以上。(4 )追求体育活动的随意、自由平等得分率74.52%,高中76.19%高于初中72.86%,女76.31% 高于男73.33%,高中极为明显。说明性别差异在低年级中不显著,而在高中阶段较为明显,男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强于女,随年龄的增长肯定态度基本呈上升趋势,高女79.05%明显高于初女,初三男最低66.67%,高三女最高81.43%,表明年龄越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越强。同时也表明:随年级的增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自由和平等渐减,(尤其女生)越近高考对自由平等越渴求。其将体育活动作为满足自己自由、平等、生活化主要因子,以摆脱紧张乏味的文化科‘打禅静坐’式的束缚及说教。对开放、独立、自主性教育的渴求。(5)追求交往获得良好得人际关系整体得分率78.14%,较好的肯定态度,高中75.81% 低于初中80.48% ,男8……0.08%高于女75.24%,男初一(86.19%)最高,高三(73.33%)最低。女毕业年级最低,高中三个年级中高二(80.00%)最高,初中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来获得良好得人际关系,但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这表明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层面的升高,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增多,毕业年级因升学而无暇顾及交往导致肯定态度下降。由于社会及传统因素的影响,男性对交往的需求明显高于女性。故农村中学生男子对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价值肯定度高于女生,充分显示出其对体育交往价值的渴求,他们追求体育类似社会生活世界的互动、共享、共创的过程式的个体行为互触的、升华、提炼自己的价值。对交往式的人类社会实践教育的肯定及寄以期盼。(14)追求体育活动现实生活感得分率78.38%,较好的肯定态度,高中79.14%高于初中77. 62%,男79.37%高于女76.90%,男初一81.90%最高,高三76.67%最低,初一女82.14%在整个中学阶段最高。整体上男女均呈下降趋势:毕业年级最低,初一年级学生刚脱离儿童时代,对生活充满无限崇尚,必然对现实生活追求强烈,在学校体育科是其学习中的‘社会大世界’故有较高的肯定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思维的发展,知识层面的增宽,对现实生活大世界的追求转移到校外,学习和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肯定态度下降。但是整体上较高的肯定态度,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无尚追求,希望通过类似现实生活的体育活动来体验感受生活,在这一师生共同构筑的生活中展示、实现、超越、提炼、升华自我,使自己能够在将来飞速发展的复杂社会中自如生活。(12)作体育健将-拿金牌为国争光整体得分率74.38%,初中81.33%远高于高中67.43%,男子75.63%高于女子72.50%,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差距为二十几个百分点,随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现实化,感觉到拿金牌希望很渺茫,以便减少了为国增光的趋向。而低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希望和理想,志在四方,为民族为国家着想,为国争光的肯定程度较强。由上所述及表中数字表明,农村中学生不仅健康身心奉为龙头老大,而逐渐转移到追求体育的无拘无束、随意自由平等、现实生活感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方向趋同,均给予较高的肯定态度。农村中学生追求平等,向往自由,期盼现实生活的潇洒自如,希望从书堆中摆脱,从教师的管束中飞翔,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娱乐天地和放纵自己的时机,他们追求在真实的生活中同友好的同学和睦相处,以随意、自由、平等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健康身心及思想,也表现出其对平等教育、交往教育及现实生活教育的追求,对传统教育的大胆挑战。他们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以平等交往的生活方式来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下意识的提高己升华自己,以便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4.3第三级层

(2)、(10)、(11)得分率均在60%以上,基本上为肯定态度。(2)满足好玩的心理需要得分率67.24%,整体上看无明显变化。男68.25%高于女65.71%,男从初一到初三69.9 5%--72.38%--73.33%;从高一到高三61.43%--69.05%--72.38%增长十几个百分点。年龄越大,好玩心理需求越大,知识层面越高,所感觉肩负的担子越重,心理压力越大,越敢于直面现实。越接近毕业压力越大,好玩的心理需要越大,驱动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力也高,故对体育价值趋向于玩的观念也越强。他们希望从学习束缚中解脱出来。(10)塑造健美的身材得分率69.33%,高中71.43%高于初中67.24%,女72.38%高于男67.3 3%,男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初73.37%、 62.86%、 64.76% ;高 68.57%、65.24 %、60.95% 出中无性别差异的现象,高中男67.62% 明显底于女77.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追求升高,女子的爱美之心高于男子,高一对未来报有希望,学习压力也不太大.高三已经出现两极分化,故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11)展示自己-树立形象和威信得分率65.95 %,从整体上看高中67.05% 高于初中64.86%,男67.06 %高于女64.29% , 初中男67.30%高于女61.19%. 高三女69.29% 高于男子63.33%, 女子高三最高,男子高三最低。农村中学生基本上对其持肯定态度,表明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形象和威信有明确的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自我需要加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高三出现女子高于男子的现象,主要是女性对异性的渴求较强(尤其十七、八岁的年龄)。

4.4 持否定态度的级层

(8)、(13)本调查的最低级层,得分率在50%以下,表现为否定态度,由表三可知: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率很低(应付考试12.67% 、 作体育明星挣大钱13.58%)。(8 )应付考试整体得分率42.76%,为否定态度。初中39.24%明显低于高中46.29%,这与高中生参加过中招体育加试有一定关系,男子41.03%低于女子45.36% ,整体上基本呈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体育加试在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理念中地位较低,对体育加试持否定态度,即使毕业生也不将其作为应付考试的价值追求来取向,在他们意识领域中体育作为考试科目应相较低,心理上不接受这一现实,不希望将这一愉悦欢快的科目作为乏味的考试而丧失体育的意义及最理想的价值。(13)做体坛明星挣大钱整体得分率45.24%,持否定态度,初中46.10%整体高于高中44.38% ,男子46.51%稍高于女子43.33%,初中男子无明显变化;高中男子呈下降趋势,充分表明:农村中学生很现实,也体现出农村中学生体育经济意识淡薄,不认从体育的经济化、产业化、商业化观念,这与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直接关系,交通、信息的发展相对较缓也有一定的原因。

5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农村中学生体育价值观主要取向于健康价值,追求现实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呈较高的肯定态度;而对满足好玩的心理、追求美感、树立威信、为国争光的价值取向基本肯定;应付考试、作明星挣大钱持否定态度。基本构筑了健康为主体,追求现实生活(自由、平等),获得良好人际关系为主导,满足好玩心理、追求美感、树立威信、为辅的农村中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取向理念平台。 6建议

6.1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依据农村中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的追求及取向主体。

6.2抓住农村中学生对体育现实生活感、随意、自由、平等及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价值的追求,发挥主导作用,8注意其对合作性、交往性、独立性、自主性、现实生活性的新型教育方式的向往,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学校体育改革。

6.3应考虑其它体育价值观念取向科学、合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润智.教育关系学校场域的要素关系与结构.教育研究.2004.11

(2)赵冰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00.5

(3)张目.青年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许仲槐.港奥台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广州体育学院

(5)李得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

(6)寅生.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84年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7)

(7)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95年10月版 8

(8)李朝栋.现代教育理念知识学反思.教育研究.2004.2 9)

(9)黄济.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96.6 10)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预防校园欺凌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