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02 10:30:22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1

关键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化农业;供应链

一、引言

智慧农业作为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模式,智慧农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农业内涵应包含侠义和广义两方面:侠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应用,是传统农业高级发展的阶段。传统农业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环境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加工及运输等环节的可视化、自动化、远程化管理的新农业生产模式;广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体系,是传统农业系统化发展成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以外,智慧农业还将促进农业与更多产业融合并不断创造新型业态模式。如在农业配送端与农村物流结合,创造智慧物流模式。在销售端与农业电子商务结合,拓展农业销售渠道并提升农业服务质量。同时,智慧农业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功能并通过产业集合方式形成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模式等。发展智慧农业还可以解决传统农业功能单一、附加值不高等缺陷,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还可以外延其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等其它功能,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服务水平。另外,智慧农业可解决农业高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智慧农业作为一种集生态保护和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模式,其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可以根据土地的承载力和农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对农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使用,以此来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境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智慧农业运营模式不断丰富,服务价值链突显智慧农业属于复合型新兴产业,除了对资金具有较大需求量之外,还需要新型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为其作为支撑。因此,传统农业在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农业企业或者互联网技术企业实现,需要通过整合与发挥社会资源共同实现智慧农业发展。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及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独资、官办民营或者联合建设等方式,具体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见表1。此外,随着我国智慧农业不断深入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不再仅关注农业生产环节,同时不断重视智慧农业价值链末端的盈利能力,拓展了智慧农业的服务价值链,增加了农业附加值,提升了农民收入。例如,智慧农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智慧农业的运营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智慧农业的系统服务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制定化服务等。

(二)智慧农业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兴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智慧农业领域,例如通过区块链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及保障农产品安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生产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使用物联网建设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农业产业链,创造了C2B、C2F、O2O及F2C等电商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并提升了其发展质量。在此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的智慧农业发展。例如,在大田种植方面。我国建设了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实现了高精度农业自动化作业、精准导航与农业信息实时采集功能。同时,基于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和陆地信息传感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一体化模式发展并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保证农业种植生产安全;在畜禽养殖方面,实现了畜禽圈自动化通风、控温及空气过滤等功能,实现饲养自动化调节。同时,自动化喂养和精准偷食协同解放了人力资源,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难点及痛点

(一)智慧农业发展必要设备及软件服务费用较高,应用推广存在多方面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14600元,较去年提升了1000元,收入增速保持在7%与2017年基本持平。虽然,我国农民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总收入及可支配收入在逐渐提高,但是与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备相比,农民收入可谓是望尘莫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居民之所以收入有所提高,大部分是因为外出务工,因此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其收入会进一步减少。以标准载荷10公斤的植保无人机为例,每小时作业面积为40-60亩的无人机售价为52999元,其价格远超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致使大部分农民无法接受,进而将限制我国智慧农业的设备和技术入场,难以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此外,该类机械设备在后期维护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农民对于智慧农业发展转型兴趣不足,同样将影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

(二)智慧农业业态复杂多变,需要与其它产业进行协同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智慧农业作为一个系统概念,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以外,还包括农产品的销售以及运输等环节。因此,智慧物流发展质量的优劣与其它产业息息相关,尤其是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最为密切,如何解决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决定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能否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农产品物流运输往往需要冷链运输给予配合,以保证流向消费者农产品质量。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十分缓慢,具体表现为市场集中度低,迷你型冷链运输企业较多。

(三)智慧农业资源发展不均,区域化发展趋势不断突显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数据的流转,不仅智慧农业生产、农产品的流通需要与农业相关的土地、气象、土壤及水文等数据,同样连接上下游农业生产的供应链链条同样需要农业信息及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同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智慧农业发展将存在成本收益极不均衡问题。除了国家政策性投资外,很难获得市场资金支持,因此导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失衡问题。

四、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由于智慧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发展智慧农业、拓展其应用范围和领域必然离不开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对此,综合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本文提出智慧农业体系发展的三步建设策略,如图1所示:

(一)智慧农业基础建设首先,加强智慧农业顶层规划设计,统一规划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智慧农业包含众多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运作方式和连接方式需要借助智能感知设备、遥感设备以及指令控制设备等,因此前期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需要政府统一规划,通过政策方式整合社会闲散资金,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此建议各地政府统筹规范,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址状况,推出智慧农业宏观发展统一指导意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拓展智慧农业融资渠道并建立适合当地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二)提升智慧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智慧农业新农人首先,建设智慧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为智慧农业发展及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鉴于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不仅农业理论基础扎实且农业生产动手实践能力也要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建议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建议由各地政府牵头,重点加强高等院校及农业职业院校开展相关课程,培育相关理论人才。同时,为保证智慧农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构建农业企业和高校协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智慧农业人才。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农产品;冷链物流

Abstract: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cold chain logistics application can promote its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Gansu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sign the cover four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orage, distribution and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rom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ansu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griculture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指水果、肉禽类、鱼类、蛋类、蔬菜、蛋类等农产品在采购、运输、消费、销售及各个环节之间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来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消耗量的一系列供应方法与管理手段[1]。其中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求进行设计,如在产品加工环节需要保障农产品基本的原料品质和处理工艺,在产品储存环节需要考虑农产品的耐储藏性,在产品配送环节需要实现农产品的新鲜以及\输工具的设备质量,在产品销售环节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外部包装条件及整体的清洁卫生。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确保农产品新鲜、质量安全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尝试将物联网技术与优势运用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以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科学、高效及规范的发展。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概念,在Internet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进行数据自动采集,通过互联网对EPC编码进行解析来获取记载的信息,其实质就是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本文认为,物联网技术是指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基础上,按约定的协议,可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等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通信、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系统[2]。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全面感知、传递互联和智能处理的叠加。因此,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智能处理层。而每个层面都有其对应的关键技术,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会更快地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在农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企业必须随时实地、精确地掌握产品的各种状态,才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合格。但实际上,物体在流动的过程中,采购、仓储、生产、包装、卸载、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各个环节处于松散的状况。物联网技术正是一项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输人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追踪的一项技术。因此,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工、存储及运输等环节结合起来,将会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 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甘肃省土地多半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戈壁草场等地带,种植农产品成为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甘肃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5 000多个,承担了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伴随着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甘肃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力量不足,造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一领域的操作不规范,在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存储等物流环节上存在相应损失,其中发达城市的损失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而甘肃省的损失率达到百分之十五甚至是百分之三十[4]。经调查研究,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冷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目前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装备和冷链设施发展分布十分不均衡,原有设施陈旧不堪,严重落后,无法为不易保存的生鲜食品提供系统性的流通保障。当前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其中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25%,铁路冷藏运输量只占55%,其余的运输大多都是普通卡车、火车的运输。冷库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甘肃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8万多立方米,很多冷库仓储设施简陋,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具有冷藏、保鲜等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少之又少,并且利用率不高,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2.2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

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在甘肃,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甘肃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2.3 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整体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从农产品的采收开始,到加工生产、配送、仓储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目前甘肃省农产品冷链体系还不完整,各个环节缺乏配套衔接,“断链”现象突出。对于上游生产者来说,农村冷链物流基本处于空白或无序状态,它们没有组织与制度保障,也不清楚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处于中游的零售店更注重的是可以为他带来收益的经营过程,而对上游采购环境或者对物流造成的影响缺乏思考,更没有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整条冷链源头问题得不到解决;处于下游消费者的信息,不能快速传递给冷链上其他参与者,整个流程信息不畅通[5]。

2.4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冷链物流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来保证冷链物流运作,进而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虽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但是我国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操作过程及相应温度控制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完成有效衔接,并且发达国家推行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起步阶段。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

通过对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本文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来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该体系不仅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信息采集、定位、跟踪与追溯、监控等,解决了传统冷链物流中存在各环节衔接不足、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无法追究是哪个环节责任等问题,而且利用了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流和信息流脱节的问题,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能够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

3.1 生产环节设计

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此时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一单位的农产品配备EPC电子标签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入加工场所后,可以利用温湿度控制模块,制冷设备控制温度,加湿器控制湿度,携带无线传感器的产品电子标签实时收集和传输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传输给EPC信息网络系统[6],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连续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既保证了整个加工过程各环节的温度监控,又提供了后续问题追查的依据。

3.2 储存环节设计

农产品仓储就是通过仓库对农产品进行储存和保管,在整个物流中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是物流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农产品储存管理水平及配送效率。当农产品进入冷藏仓库,由RFID识别系统根据EPC电子标签携带的所有产品信息,监控农产品的储存环境。农产品入库时可以通过读写器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从而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时同样可以利用数据库快速地确定出库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的现象发生。

3.3 配送环节设计

农产品配送指的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按照农产品用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并准时准点的送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冷藏运输贯穿始终。将物联网运用到配送环节中,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节制冷设备,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了对车辆冷藏箱内的货物进行实时温湿度动态监控,对运输车辆进行追踪与定位,提高了配送效率。

3.4 销售环节设计

销售,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终端环节,也是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物流的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等环节密切关联。该环节借助物联网技术,首先可以实时读取冷冻区域的温度信息,保证冷冻区域的温度控制;其次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根据产品信息、温湿度变化记录和产品的保质期等,及时做出促销或下架的决策;最后还可以帮助顾客辨认所购买农产品的信息,实时更新销售系统,提高顾客满意度。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为现代冷链物流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物联网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其应用的领域也将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将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农产品冷链环节的效率,减少经济成本与人工成本,并不断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益平.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商业,2016(16):23-24.

[2] 马婷,李芳,单大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跟踪及追溯问题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5(6):557-561.

[3] 杨蕊. 物联网技术下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金娟娟. 甘肃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与突破对策探析[J]. 商,2014(13):161.

[5] 甘燕红. “互联网+”背景下江西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6(6):45,48.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3

关键字:物联网;情景感知;物流;仓储

中图分类号:E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5-0047-03

0引言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商品流通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之一。仓储管理活动 (如订货、入库、盘点、出库等)会产生大量的仓储信息,而且一般具有数据内容复杂、操作频繁、数据量大等特点。如何加强存货控制与监管, 提高空间、人员和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缩短入库、出库流程和查货时间等,以便对货物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自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该规划强调,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并要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物联网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研究热点。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物流仓储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系统能根据叉车的状态、货物的内容、货物托盘的状态等情景信息来为管理员提供行为决策建议,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其中对于情景信息的相关应用是整个智能仓储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将海量电子设备(如RFID、传感器以及其他执行器)与互联网进行互联的大规模虚拟网络。“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此后,欧盟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作了“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的报告,并在报告中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为物体互联期;2015~2020年为半智能化节点;2020年之后进入全智能化阶段 [1]。从那时开始,各个国家都开展了自己的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韩国相继提出了“U-Japan”和“U-Korea”项目,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中国, 2009年,总理在无锡调研

时,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1]。

2情景感知

情景(context)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lit和Theimer提出的,他们把情景定义为:位置、附近的人和对象标识以及这些对象的变化 [2] 。De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情景概念是现在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他认为:情景可以是描述实体状态的任何信息;这个实体可以是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时相关的一个人、位置和对象,当然也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同时还指出了4类主要的情景:位置、标识、活动和时间,这些情景可以作为进入其它情景信息资源的索引。

所以,情景可归纳成用户和相关应用程序交互时产生的所有信息,包括用户的环境、状态、活动等,甚至环境中相关的人或物的信息都可以是情景。

情景感知的过程就是把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产生的情景信息获取、采集后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而相应的情景信息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或传感器采集的方式来获得,再采用相关技术让计算设备对这些情景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主动获取情景,并进一步感知情景,根据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来提供更为合理的“智能”服务。

物联网是个涵盖种类繁多的物品和设备的网络体系,其具有海量信息的突出特点。由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膨胀”,所以,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革新,从各个角度致力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情景感知问题。情景感知信息的采集层次有GPS、红外、射频技术、基于信号传输时间差的CRICKET系统、基于视觉技术的定位系统等;在信息建模层次有模式标识模型、本体模型等;在信息处理层次则有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种种技术的联合使用,都是为了能在物联网时代实现各个行业的“智能化”。

3情景感知在智能仓储的应用现状

通过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应用最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 这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能脱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目标对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好、读取速度快、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由于RFID标签的唯一性、便携性和对用户的透明性,所以,RFID技术已成为实现情景感知体系的基础技术之一。相关管理系统能通过RFID来感知计算场景中与交互任务相关的情景,并能实现交互的隐式化,从而让计算终端和日常物体具有与人自然和谐交互的能力。

在一些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无线射频(RF)手持终端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仓储配送过程中,可以闭环使用RFID和托盘系统,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的出现,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根据有关数据报道,在2010年, RFID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仓储业获得了普遍应用,增长速度达到18%以上[5]。

基于条码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仓储领域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达到了一定的应用范围。在应用中,可以利用电子指示标签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读取和识别,辅助和引导拣货人员进行拣选作业。这一系统简洁实用,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近两年,在仓储配送过程中还出现了使用无线网络来传输拣选数据的通信技术,采用激光、红外等无线技术来完成对物品的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快速分拣,最大程度提高拣选速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达到图象实时监控的效果,仓储系统还对仓库搭建了视频监控网络,一些仓储系统甚至采用了基于视频感知的监控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2010年,国内还出现了一种基于辅助语音的拣选系统。这一系统将货物订单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语音提示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和相应的语音通信设备,向拣货员发出语音拣货指令,帮助拣货员快速完成拣选作业。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已经实验成功了一批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项目,如2010年在无锡的粮食物流中心和济宁的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并将感知技术与其他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在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

4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业的应用发展

4.1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覆盖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技术的应用在仓储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RFID技术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使得仓储管理将被现代技术覆盖得更加全面。在货物的生产、入库、盘点、出库、配送等环节,通过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使货物成为可跟踪、定位并封装有自己独特情景信息的“物品”,让物流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更为灵活和紧密,为物流产业链的整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4.2感知技术集成化让仓储业更“智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也更让人关注,其中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能对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如粮食、水果、蔬菜、药品等)进行深度感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环境下,可以对特殊品仓储进行监测。比如可以通过对仓库环境的监测,来满足物品对于空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环境参数的需求,实现仓储环境智能化;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时监测危险品和盛装容器的状态,一旦超过警戒值,即及时报警,这样就能在危险品物流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在冷藏物流系统中,可以全程监控冷冻环境中的产品温度及湿度,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事实上,在2010年,集成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如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的物联网冷库系统、汉口中储公司仓储优化项目、嘉兴电力局物质储备仓库等成功案例都已经说明,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潮流[6]。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扩展

物联网领域有6大关键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异构网络与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除了前面提到的RFID技术外,中间件、云计算、异构网络等也成了科技界的研究热点。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难关的攻克,这些关键技术势必会出现交叉和融合,对仓储管理的帮助会更大。在全新技术环境下,仓储管理的外延将扩展到物流的整个链条、甚至延伸到商品的最初生产环节。由RFID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对商品的生产和制造进行全面监管,在投入物流环节前就形成商品自身的“身份档案”。同时,随着物流环节的推进,传感网、云计算、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使用将使商品在其跟踪、定位和有效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都成为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的数据;甚至商品到达最终用户时,用户也可对商品进行“溯源”,了解商品的全方位信息,对商品的各种品质进行分析。相信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使得传统物流中的仓储管理出现理念和技术上的全新改变,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实现仓储物联网可以使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仓储系统中的“物”联网与智能化,使“物”在仓储物联网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智能,让物流中的“物”能根据相关的情景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去哪儿,怎么去,去到后怎么做”等。这样将大大改变传统物流信息的系统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革新带来巨大影响,从而使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将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l]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2] SCHILIT B N,ADAMS N,WANT R.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C/OL]//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pplications.[1994-12-10].http://www.ubiq.eom/want/papers/paretab-wmcdec94.pdf.

[3] BROWN P J, BOVEY J D, CHEN X.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marketplace[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1997, 4(5): 58-64.

[4] RYAN N, PASCOE J, MORSE D.Enhanced reality fieldwork:the context aware archaeological assistant[R]∥VAN LEUSEN V,GAFFNEY M.EXXON S.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Archaeology 1997.Oxford:British Arehaeologieal Reports, 1998.

[5] 张仁彬,李玉民.基于物联网技术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物流科技,2011(6):35-38.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4

“微信是一把好牌,可是打烂了”。

很多人对马云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念念不忘。

微信快五岁了,在电商的生态圈里,除了并购入股,似乎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大动作。

当微信小店出来的时,颠覆淘宝的声音不绝于耳;当微商开始在微信上风靡时,一波波千亿市场的舆论声又不胫走起。

从马化腾的“微商有点意思”到张小龙微信上一切恶意营销都将被封杀的禁令,微信为何在电商上迟迟按兵不到,外界对此充满期待与遐想。

笔者猜想,微信在布局一盘大棋。纵观这几年来,微信以流量入口置换股价弥补生态上不足的事件频频爆发。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盘点。

和微信置换入口的企业

2014年1月,滴滴(现已和快的合并)打车完成新一轮融资,共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公司共1亿美元的投资。同时,嘀嘀打车正式接入微信支付。

2014年2月,腾讯宣布与大众点评(现已和美团合并)战略合作,将持后者20%股份。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大众点评的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团购、餐厅在线预订等本地生活服务,将与QQ、微信等腾讯产品合作,用户可以通过多平台获取优质的本地生活内容。

2014年3月,腾讯以2.15亿美元收购京东3.5亿多股普通股股份,占上市前在外流通京东普通股的15%,同时,腾讯有权利在京东上市时继续认购5%的股份,将旗下拍拍C2C、QQ网购等附属关联公司注册资本、资产、业务转移给京东。并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以助力京东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发展。

2015年2月女性快时尚电商美丽说正式接入微信,成为继大众点评、京东商城、滴滴打车之后又一获得微信重量级接口的企业。

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布局

B2C:京东购物,一级入口;

O2O:大众点评、滴滴打车、智慧城市、电影票等,二级入口;

C2C:美丽说,二级入口;

金融:理财通、AA收款、微信红包、转账等,二级入口。

微信没有做好电商的三大原因

在拍拍网、QQ网购等电商领域布局上遭遇“滑铁卢”后,腾讯可能想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擅长的——也许做连接比什么都做更有价值,更能能展现自身的优势。不得不说腾讯从未放弃进军电商的念头,即便微信风生水起的时候也未放弃自身在电商领域的尝试。无论是“联姻”后微信为京东购物、大众点评提供的超级流量入口还是自己亲自操办的腾讯微生活、腾讯风铃、微信小店等都未迎来大面积的爆发,有些也仅仅只是火爆一时后,就偃旗息鼓了。究其原因,微信没有做好电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未建立一条完整的商业生态链

从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布局来看,走的还是流量批发的路线,并没有将社交、社群的概念贯穿进来。微信的入口价值也没有释放出来。除了朋友圈推广的广告,很难看到某一款单品通过朋友圈的社交关系链引爆,不仅如此,微信还禁止这种诱导用户的利益分享。对于新型移动电商业态的微商来说,微信明确严厉打击恶意营销的行为,这让无数通过暴力刷屏的微商们哀嚎叹惋。微信入口的价值相当于品牌在微信里内置的APP。

第二、忽视了重B轻C

如果B端不够重C端不够轻,用户的体验会比较糟糕。举个例子,如果通过微信的服务号买了某款产品,在购物时跳转的是该产品的官方网页,在实际支付的时候又会跳到微信的支付页面,各种账号切换,这给用户造成很大的麻烦。如果在交易环节没有一个完善的流程,这也会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维权、安全、隐私等等,在上游的供应链上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交易瘫痪。微信很难平衡重B轻C的关系。而这种繁琐的整合工作需要第三方服务商的推广。

第三、第三方培养市场的速度太慢

作为微信生态连接人与商业关键一环的第三方虽然早期为微信的商业化普及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后期渐渐脱离了微信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在布局O2O和智能硬件的领域。张小龙多次在公开演讲场合强调微信不是营销工具,随着市场被打开微信了成千上万的掘金的战场。一时间数千家微信第三方开发公司汹涌而起,市场乱假、功能滞后、欺瞒用户的事件越来越多,而培训市场、教育用户的事情无人问津,导致微信在电商领域步伐日益迟缓,也越来越谨慎。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5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

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设备利用率低

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在使用自己企业的物流设备,但又不能运用的很好,比如车载率低,设备利用率低等等,在这共赢的时代,各物流企业相互合作,提高车载率,设备利用率,将会创造很多的财富。

(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科技不断的进步,物流设施更新换代的非常快,而我国对此的资金投入并不大,导致自动化程度低,格局不清晰,就导致了运作效率低。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很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规划,设计方面认识不深刻,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极其低端,导致管理的非常落后。

(四)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不同的部门之间,根据自己部门的需要,制订了适应本部门的规章制度,都只考虑了自己部门,不完美不同的规章制度忽略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协调起来就很困难。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物流服务的集约化程度低,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五)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物流企业的增多,市场话进程也在迅速的上升,物流的成本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就促使了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得不提高。在这工业化时代,对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六)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不难发现,在我们国家,大家对物流的认识非常的浅薄,仅仅停在初级阶段的感觉。物流公司是很多,但是很多的物流企业不善于挖掘物流方面的人才,对他们不够重视,从事这方面的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深,知识浅薄,技能差,造成他们不善于管理。很多与此相关的本科以及专科专业的学生,在校并不能很好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是需要到企业实操,但是企业的培训只是短期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2 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一)物流经营模式经历新的变革

物流市场正经历着服务更优,价格更低的变化,在有限的服务价格空间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成本的挑战,物流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变革。希望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模式而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的主要职能购、销、运、存,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变革而降低成本。因此物流产生了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改变了以往的物流经营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供应链的一体化能力不断提高。

(二)智慧化物流成必然趋势

2015年很多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互联网+物流”模式的紧密结合,各大物流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相关的物流服务APP大量涌现。“智慧物流爆红”。据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行业发展速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物流装备市场也逐步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市场,行业的发展战略机遇还有8年至10年,而国内的智慧化物流也进展的“风生水起”。比如说,亚马逊在全球布局智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无人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京东聚焦无人机送货和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搭建。

智慧化物流的大潮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转型的过程是艰难的,企业和个人唯有不断增强内功,加强互联网思维,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在转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

一些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看好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加大了对我国物流市场的投资,近年来物流市场成为热门,亿欧针对物流行业中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冷链、物流地产、快递几个细分领域进行盘点共51家上市企业。物流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移动信息服务、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物流服务的高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明显提高。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物流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日臻完善

1.物流标准化

2015年7月24日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标准化是保障物流运作安全便利、高效畅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物流统计工作深化细化

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愈加完善,统计调查工作分行业、产品逐步展开,物流运行景气指数体系试制度初步建立。

3.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提升

学校开办了大量的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物流专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学科的学术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突破。物流职业资格认定和考试制度日趋完善。

4.物流科技、管理创新和学术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功申请并设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物流学会开展物流优秀论文和研究课题的评审和表彰工作。

(五)物流基础设施改善

近几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铁路、公路、水运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对许多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曹日升,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2年11月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6

如果说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最好先通过设计让城市更智慧。由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以下简称CMoDA)策划的 2013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BJDW)主展――“智慧城市2013”国际设计展,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同期开幕。展览以设计为引领,信息化为载体,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一次的展览,通过来自10个国家的50家设计机构、实验室与企业的70件参展作品,纵览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探究数字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览将在“智慧城市公共平台”,“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三大板块中,围绕设计在智慧城市中的实际应用,从设计改变生活、设计改变城市两个方面涉及民生与相关产业,从城市规划、管理、生活、流动性、健康与安全等角度集合现有解决方案,模拟仿真,触控未来。

应用之道

“应用之道,何所不智”作为“智慧城市2013”展览的主题,探索了数字设计应用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去年,CMoDA就在国内从设计的角度,率先提出了“大设计开发大数据服务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展览主题思路:“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专题展,去年我们着力提出一种‘智慧城市’的概念――即以信息化为载体,通过设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今年我们则希望通过本次主题展的形式来探讨和强调设计的应用之道,但仍会通过概念原型与应用系统保持展览的前瞻性。今年所展览的作品更偏局部的设计应用,明年则希望可以更多从‘战略设计’角度进行更宏观的关于智慧城市的探索,并将此前的成果作为模板展出。”

CMoDA总经理、“智慧城市2013”展览总制作人陈彩云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主题展的来龙去脉。她还透露道,今年智慧城市试点将在国家战略和部委的推动下在全国200个城镇展开。作为一个专业研究“城市未来”的数字艺术机构,CMoDA希望站在冷静、中立的角度去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年度展览、论坛来促进各方交流,以推动智慧城市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展览的基础上,CMoDA还将在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主题为“应用之道,何所不智”的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智慧城市政策与标准制定者、国家部委、城市管理部门、行业领袖代表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与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着重从信息化与设计的角度探讨与交流,希望从感知城市、城市规划、数字化管理、公共安全、灾难应急、智慧社区、园区到智慧生活(环境、健康、节能)等多方面的研究最新成果与应用开发趋势,推动国内智慧城市行业间的交流与协同创新。”陈彩云说。另外,研讨会还与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一起设立了“智慧园区”分论坛,以探讨创意数字科技对于城市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中所能发挥的潜力。

信息设计与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快速发展,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2.7%。城镇化快速发展积累了诸如大气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等各种城市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指的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每一个城市的生活都更城市化、人文化、更便民,拥有更智慧的城市生活。”陈彩云说。人类正在见证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的风潮,新技术成本的降低使城市级的设计与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但城市怎样才能算真正的智慧?这样的疑问也是在本次“智慧城市2013”展览上试图着力探讨的。“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着眼全局,系统地设计和谋划城市未来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对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他的看法。

在城市物理资源正在不断消耗枯竭的同时,人类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与物联网的兴盛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却不断倍增。如何巧用数据发现城市症结,采取有针对的行动来有效应变?如何在城市尺度协调统筹现有资源,缓解城市病,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工作的需求?展览试图通过信息设计(即设计结合数字科技与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数据),以规划、政务、交通、能源、安全为例,通过概念作品、产品原型与应用系统展开讨论交流。

智慧城市除了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外,它的管理与创新能力,即城市的软实力,同样重要。两者共同组成了城市这一复杂有机体的生命线。而信息设计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如毕业于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陈晓霁的参展作品,将2000-2012 年间每一天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转化为颜色,铺砌成十个中国城市的“天空”。这样通过设计视觉转化的形式,将城市问题“可视化”,从而帮助城市决策者更加明晰地了解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十分有助于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位参展者陈思明,始终认为数据是连接世界的纽带,认为它蕴含着科学奥秘与美感,希望用交互的形式,让人们更深刻地感知数据。他在参展作品“禽流感疫情可视化”中,就力图追求科学与设计的统一,通过可视化与交互方式,呈现 2013年4月后禽流感在中国爆发、蔓延的变化过程。通过将禽流感病例映射在地图上,体现疫情的空间分布;通过将病例从疑似至确诊至死亡或治愈的过程在时间线上的展现,显示疫情的时间变化。并将时间与空间的视图链接,用户可以播放动画,圈选地图,选择时间,查看禽流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

家庭是构成这个城市的细胞,智慧的城市首先发声于智慧的家庭生活。信息化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变化快,家庭成员需要“智能个人助理”能及时采集、反馈自己、家人与环境信息,以便做出聪明的生活安排与决策。数据的应用让生活更显智慧。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昂贵的专业传感器民用,进而变成可穿戴设备,实现移动,让人们随时随地自我测量、跟踪,并通过智能手机的可视化分析为生活决策提供指南。这些传感器生活产品成为人类感官与神经系统的外延。而实现了自我调解、联网中控的智能家庭系统让生活更轻松。设计让冰冷的科技、抽象的数据情感化。

设计的暖意

“智慧生活是城市与人的和谐。”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在本次“智慧城市2013”展览中着力展现的,也是陈彩云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统筹、协调相关领域来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决定了它在智慧城市这一跨多专业领域的复杂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产品还是应用系统,设计不仅仅满足市民与城市的需要,它更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观众还可以在“智慧城市2013”展中,寻找到许多具有暖意的设计作品,如那些让异地家人维系情感、寓教于乐、亲近绿色能源、身体力行净化空气质量和周围环境的作品,都通过合理化设计,让未来充斥着高科技的生活更有人情味。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冷雨轻飞”为你整理了这篇菜篮子工程推进中心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菜篮子工作总结

2020年市菜篮子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全市“菜篮子”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加快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蔬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进阜阳“菜篮子”工程建设与长三角地区对接,促进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度蔬菜播种面积157.4万亩,同比增长5.7%,其中, 设施栽培比重占总生产面积40%,产量432.89万吨,同比增长6.5%,产值106亿元,完成专业菜地登记备案3246亩。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任务。

(二)推进蔬菜产业“六个一批”任务落实

1.叫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蔬菜产业品牌。联合阜阳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共同打造一档以《“菜篮子”一村一品颍淮行》为主题的全媒体节目,该节目已举行开播仪式,截至目前已制作节目5期并在阜阳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定期播出。同时,制作新闻系列报道6期,在阜阳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田野风”栏目播出。

2.积极打造一批冷链物流基地。全年拟建40个产地批发市场及冷库项目,冷库建筑面积约为83317㎡,吨位达8万吨,切实打通蔬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目前建成及在建项目24个,预期建成面积4万㎡。

3.积极推进“长三角”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制定了《阜阳市长三角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创建任务,科学设置申报创建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并初步拟订了创建验收标准,41个基地进入了创建程序,2021年将视创建情况开展验收工作。

4.开展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为依托蔬菜产业园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拓宽园区的增收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各县市区推荐、中心相关负责人走访调研,目前初步确定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红旗农场、阜南县枫柏岗现代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安徽壹陆红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黄沟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泉区草莓协会安徽璞实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颍上县半岗镇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符合观赏、采摘、休闲体验一体化蔬菜基地建设要求。

5.对接一批“长三角”合作基地和销售服务平台。赴上海开展一次对接系列活动。一是赴上海农科院参观食用菌所和园艺所并举行座谈,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以科技创新助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依托安徽瓦大商务中心,在上海设立了“阜阳菜篮子产品(上海)推介中心”,建立了阜阳蔬菜产业对接上海上海市场的窗口。三是持续推动阜阳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平台建设。支持瓦大公司、太和县六畜合作社、云身果品等企业对接上海、南京市场,在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推动了阜阳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市场,目前,我市有番茄、莲藕、上海青、南瓜、茭白、红薯等产品批量进入长三角地区。

6.认证一批面向长三角的“三品一标”蔬菜产品。2020年,全市全年共认证绿色产品39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认证112个。

7.举办一期数字阜阳—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场景发布暨培训会。邀请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总工、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王儒敬、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奇峰博士、安徽省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省农博馆馆长、研究员丁作坤等作了精彩的推介。会议推出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引导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有关专业大学生致力于数字阜阳建设,助力我市智慧农业的发展。

8.完成2019年度市级现代农业奖补项目审核兑现工作。完成了对智能日光温室、连栋大棚、食用菌等2019年度市级现代农业奖补项目的审核,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审核验收,兑现财政奖补资金总额1639.59万元。

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

(一)完成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项考核任务。

1.2020年,省农委农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省“菜篮子”食品管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我市2018-2019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行考核,我市以总分95.48的好成绩获得优秀等次。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考核中指出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责任制,逐项明确整改任务。

2.经过被考核单位自评、牵头考评单位初步评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市民满意度”调查、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审议,完成市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考核工作。

(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项工作要求。

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阜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要点》,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项工作抓实抓细,稳步推进阜阳“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果与长三角地区对接,促进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推动“菜篮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重新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清单和会商机制。

(三)开展专业菜地登记备案工作

开展第二批专业菜地登记备案工作,在阜阳市三区范围内登记以供应本地市场为主的质量安全有保障的蔬菜周年生产基地,经审核后统一备案3246亩,以确保落实“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职责。

三、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工作

(一)保证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1.掌握产销情况,及时分析调度。主动到瑶海批发市场调研疫情防控期间阜阳蔬菜供应情况,深入八个县市区蔬菜基地了解蔬菜生产情况和疫情期间蔬菜保供情况,指导蔬菜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2.准确及时报送各类信息。认真完成省菜办、市发改委、市保价稳供领导小组交办的应急监测、阜阳市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生活必需品(蔬菜)统计日报、安徽省蔬菜生产供应情况每周调度表、全省蔬菜生产供应情况监测表、阜阳市蔬菜产销数据、本市蔬菜重点企业、大户生产情况调查表等报表及材料报送。

3.推动行业带贫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组织向蔬菜类农业企业和流通企业推送扶持政策工作,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做到一企一册,为企业获取政府扶持政策打下基础。到5月底全行业复工复产率基本达到100%。

4.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产销衔接工作。一是配合有关电商企业扩大本地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上线,先后与市电商协会、光彩事业光彩央候在贫困地区联合开展电商网点设置。二是开展农产品进社区工作,指导安徽菜递公司在阜阳40多个居民小区建立社区提货点,打通电商入户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冷链物流企业精准对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对接了10多个基地,为贫困地区蔬菜基地解决了部分滞销农产品问题。

(二)保障行蓄洪区蔬菜副食品稳定供应。

1.为缓解受灾地区百姓“吃菜难”的问题,市菜篮子中心动员瓦大公司、加恩农业、界首美娜合作社、界首欣荣农业等企业向蒙洼蓄洪区捐赠蔬菜、大米、面粉、玉米等爱心物资,共计约40吨,有效确保了灾区蔬菜产品供应不断档。

2.支持和帮助行蓄洪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抓紧恢复蔬菜产业生产。(1)为迅速恢复灾后生产秩序,先后下发了《夏季蔬菜生产防灾减灾自救技术指导意见》和《关于组织恢复灾后蔬菜生产和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的通知》文件,指导行蓄洪区开展蔬菜夏季生产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为阜南县王家坝组织协调了10万株包菜苗用于灾后改种补种。(3)积极为灾区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协调备足蔬菜补种、抢种种苗等生产资料,市菜篮子中心订购甘蓝苗共计10万株,西蓝花苗共计13万株,分葱苗计300亩,提供种苗信息服务8条,以电话、微信通讯方式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难题30余件。

四、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生产设施老化且水平较低,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冷链保障能力差,科技投入和建设项目资金匮乏。

(二)蔬菜产地环境保护压力仍较大。节水、节肥、节药(一控二减三基本)、土壤修复和尾菜处理治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三)......

2021年业务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总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新发展理念,忠实履行“三定规定”下达的各项职能,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四大能力”建设,确保全市“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围绕阜阳蔬菜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生产加工供给水平、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完善全产业供应链,打造长三角地区离不开的“美味阜阳”,为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经济指标

(一)蔬菜播种面积较上年增长3%以上,总产量增长5%以上;

(二)完成三区新增登记备案专业菜地3000亩;

(三)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性检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8.2%以上;

(四)设施栽培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继续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2021年全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工作任务,并落实到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成员单位(责任科室:办公室)。

(二)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蔬菜产业稳产保供工作,落实郊区保障性专业菜地建设要求(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办公室)。

(三)完成“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任务。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菜篮子产业发展规划。(责任科室:市场科、产业发展科)

(四)持续增强蔬菜产业发展新动能

1.围绕外向型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面向“长三角”的蔬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销售平台。一是加大对菜地基础建设投入,扩大设施栽培面积,重点提高防涝、防冻、防雪、防风等灾害能力,支持蔬菜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强与上海等地大型蔬菜销售企业的合作,全年在阜阳共建合作生产加工基地20家(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三是继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重点支持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召开对接会,主动拓展销售平台(责任科室:市场科)。

2.围绕提升阜阳蔬菜产品竞争力,叫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蔬菜品牌。一是强化蔬菜产品品牌培育,深度挖掘阜阳地方特色蔬菜文化价值,拍摄一批蔬菜品牌影像资料,持续不断向市内外、尤其长三角区域媒体推介、宣传阜阳蔬菜品牌。全年计划拍摄影像资料24期(责任科室:办公室)。二是围绕提升新品种推广能力和蔬菜产品品质,全年召开春秋两次蔬菜品种鉴评会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场观摩会,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市场竞争力(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

3、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打造一批冷链物流和蔬菜加工基地。继续补齐蔬菜产业流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年支持新建产地型和周转型库冷库保鲜库20家以上,培育和支持净菜公司建设(责任科室:市场科)。

4、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龙头+标准化基地”的特色瓜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利用国家提供的融资政策平台,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建立蔬菜产业发展“链长制”试点。对现有产业链条完备、生产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总结,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围绕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复制拓展一批蔬菜基地。全年至少扶持10家全产业链特色瓜菜产业(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

5.围绕“科技兴菜”工作,谋划建设一批产学研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制定年度科技兴菜指导意见,引导行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创业创新人才进入蔬菜生产及服务领域。一是保护地方蔬菜种质资源,支持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缩短蔬菜新品种更新周期,通过引进、示范、观摩等方式,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模式的推广运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二是与“长三角”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示范基地;三是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基地;四是推广一批“进村入户”的蔬菜产业实用技术。全年支持科技兴菜项目10-20个,力争设立瓜菜单品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2-3个。探讨设立长三角农业人工光源技术科技创新联盟。(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

6.围绕蔬菜产业多业态发展,推出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示范基地。全年建立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10家,组建行业协会4家以上(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

四、主要措施

(一)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责任。全面建立健全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菜篮子”市直负责制各项体制机制,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和分工,实行定期协商制度,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市场繁荣和价格基本稳定(责任科室:办公室)。

(二)加大全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力度,用足用活我市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到产、供、销、加领域的项目建设中。将招商引资工作列为系统内重要工作考评内容(责任科室:市场科、产业发展科)。

(三)加大质量安全监测。从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全面落实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性抽检制度,落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检测任务,构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督体系和标准体系,消除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责任科室:、市场科、办公室)。

(四)继续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市级奖补范围,支持经营主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兴菜、蔬菜产业链长制试点、品牌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责任科室:产业发展科、市场科)。

智慧冷链物流的概念篇8

“包装也能智能?”当您第一次听到“智能包装”这个词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问?提到“智能”一词,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很难将其与包装联系到一起。其实,“智能”并不代表玄妙的“高科技”,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公交卡、火车票、赛事和演唱会门票等都可以实现智能化,作为商品“无声推销员”的包装自然也不甘落后。由此,“智能包装”这个词在业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什么是“智能包装”?国际上对智能包装的定义是:“在一个包装、一个产品或产品与包装的组合中,有一个集成化组件或一项固有特性,通过此组件或特性把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成分赋予产品包装的功能中,或体现在产品本身的使用中。”也许,单从概念上来讲,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智能包装的概念很模糊,仍难以理解。其实,智能包装早已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已经逐步渗透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药品领域,智能包装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患者服用药品的准确性和方便性。例如,斯道拉恩索的创新药品包装解决方案Pharma DDSi Wireless就是利用RFID技术跟踪每一片药从泡罩包装内取出的时间,使医师可以实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互动性。在食品领域,智能包装的关注点则集中在食品安全上,如能够指示食品质量变化和新鲜程度,甚至可以调节包装自身的渗透性和温湿度,为食品提供更好的储存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消费者误食变质食品。

drupa2012展会上展出的一些创新技术,如QR码、印刷电子等,更让广大业内人士看到了智能与包装相结合的无限可能。台北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理哲这样说道:“drupa2012创意公园展示的有机电子(可利用印刷工序大量复制的有电子功能的材料)可用以生产电池、光源或触摸侦测器等,想象一下,如果可以用印刷的方式生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后说不定我们的名片也可以印上有机电子的语音自我介绍,更甚者来一段30秒钟的产品介绍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推销公司产品,同样包装盒表面也就可以播放一段广告片或爱情故事,这样的包装产品怎能不令消费者动心?”

领略智能包装的神奇

智能包装有多种,下面就以常见的信息型、功能材料型和功能结构型三类智能包装为例,带大家探索智能包装的奥妙。

1.信息型智能包装:传递“智慧”的信息代码

信息型智能包装可将存储有大量产品数据信息的指示标识或电子芯片植入到包装中,自动记录、识别或跟踪产品使用和流通的状态,并向消费者传达更多产品信息。

采用RFID技术的包装就是此类智能包装的典型代表。例如,沃尔玛所有运到主要集散工厂的产品和各个经销点的产品都加贴了RFID标签,每年可节省大约83亿美元,实现了货品的最优化管理;在港口物流作业中,应用RFID技术可以保证集装箱码头收箱速度和收箱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缓解港口的交通压力,并能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及利用率;疫病控制预防中心则可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几十万种菌种样本实时存取、精确定位的安全管理,并可对所有菌种样本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2.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有“秘密”的包装材料

目前研制的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通常是采用光电、温敏、湿敏、气敏等功能材料,对环境因素具有“识别”和“判断”功能的包装。包装材料可以识别和显示包装内空间的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对于需长期储存的商品尤为重要。

北京印刷学院李东立博士告诉记者:“一些功能型包装材料可以让包装变得‘智能’,这些材料一般具有时间-温度记录标识、光致变色标识、受物理冲击标识、微生物污染标识等功能。”

例如,瑞士Ciba公司针对冷冻鱼肉等易腐品推出的一款QnVnTM标签,可记录时间和温度变化对食品在储运过程中的影响,当食品变质或超过保质期时,能以可视化的形式向消费者发出警示,该标签被称为内装食品新鲜程度的“晴雨表”。此外,美国光学涂料试验中心与美国PA公司联合研制的可在外力作用下变色的塑料薄膜、以色列PowerPaper公司开发的可“印刷”在产品包装上、具有灯光和声音效果的超薄柔性电池均是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的典范。

3.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暗藏“玄机”的包装结构

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是指通过增加或改进部分包装结构,使包装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智能型特点。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使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和便捷。

例如,日本某清酒品牌推出了一款自加热清酒罐,通过水和生石灰的混合热量,可在3分钟内将清酒加热到60℃左右,雀巢公司也采用同样的技术,推出了一款自动加热牛奶的咖啡罐;美国自冷罐有限公司采用了一种热量交换系统的专利技术,利用内置CO2的释放来达到吸热的功能,可在5分钟内使饮料罐的温度降低15~20℃;法国Thermagen公司则将自冷技术推广至化妆品领域,为Cosnessens公司的IceSource系列护肤品研发的一款自冷包装,能在数分钟内将产品温度降低20℃,从而使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最大的渗透和吸收能力。

这足以见得,智能包装已经完全超越了包装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创造性地加入了主动性、人性化的元素,为产品与包装之间、包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挖掘智能包装的潜力

不难看出,智能包装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是传统包装无法匹敌的,而且其给消费者带来的独特的消费体验也是无以伦比的。

(1)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过去,消费者总是通过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来判断食品或药品是否过期,其实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智能包装可以帮助消费者放心地选择产品,能够为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打击假冒产品,构筑防伪壁垒。智能包装的防伪技术含量高,仿造难度大,能够有效打压不法商贩造假的嚣张气焰。例如,茅台酒的酒瓶瓶盖上加贴了RFID标签,消费者可在经销商处辨明真伪,一旦开启瓶盖,这个标签就会自动失效。

(3)提高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包装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和效率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那些省时、干净、便利的包装,而智能包装恰恰能够迎合这种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4)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整个供应链,商品生产商和零售商希望对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上架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而在包装上利用RFID技术、二维码等手段,就能保证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拉芳集团设计总监陈贤鹰表示:“零售和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势必会带动对RFID标签的大量需求。在我国物流领域,加贴RFID标签的智能包装正在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突破智能包装的瓶颈

极富创意的智能包装的确令人为之称奇,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极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不容质疑。但是,智能包装在我国包装市场还仅是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芽”,要想使它茁壮成长,成本和技术是当下急需突破的两大瓶颈。

瓶颈一:成本难题

智能包装由于融合了多种技术,工艺复杂,成本也会相应提高。例如,包装印刷商要想将普通的承印材料加工成智能包装,需要添置很多智能包装组件,如嵌入RFID标签或者在纸盒中嵌入微型芯片等,有时还要配置相关的软件系统,这些额外的投资和增加的工艺环节,必然会增加最终产品的成本。但是,是否会有消费者来为增加的包装成本买单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许文才教授认为:“智能包装在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在评价智能包装的成本时,应将其在后期的回报价值也考虑在内,在同等生产规模下,智能包装可使综合成本达到最优化。”

瓶颈二:技术门槛

智能包装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包装的概念和功能,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传媒IT趋势分析师汤学黎认为:“当包装与智能组合在一起时,它就不再单纯地属于生产加工行业的产物,而需要与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这就对包装印刷商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人才实力提出了挑战。而且,我国智能包装市场目前仍处于由概念普及向实际应用转变的过渡阶段,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期,投资回报周期长,势必会影响包装印刷商的投资热情。

例如,为何备受关注的QR码在包装上的应用并不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包装上印刷QR码需要采用特殊的喷印技术,并加装相应的干燥装置,而这些技术和设备多引自国外,技术难度高。”陕西宝鸡国力公司票证印刷厂技术主管陈金科这样解释道。

上一篇:农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