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创新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51

智慧交通创新

智慧交通创新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推进,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不仅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也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所激发出来的创造活力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自主参与意识,都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说,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构建1个经济充满活力、社会管理高效、大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和谐的城市生态,是当前国家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现代化最佳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城市将从工业制造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逐步转为信息流通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标志之一。作为信息时代的1种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等概念的延伸和扩展,还反映出社会对建设更智能、更绿色、更协调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景,是对城市转型的1种积极探索和对城市发展新模式的不懈追求。

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大趋势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各地之间的距离,致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明显加快,世界经济逐步融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

在此背景下,加快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增加综合国力、谋求发展主动权的主要途径。城市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把握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而形成更为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服务模式,使我们的城市更聪明、生活更美好。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从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大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利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中国是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的,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而应紧扣“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坚持走以“两化融合”为支撑的综合现代化发展道路,赋予工业发展以信息化时代特征,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渗透实现后发优势,才能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接轨,并最终实现超越。

解决资源环境压力及转型升级问题需要智慧理念和实践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以要素聚集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巨大;同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治安、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更需要用“智慧”的理念和实践加以解决。而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更准确快捷配置资源、更大程度降低能耗,从而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最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幸福感的目的。

智慧城市建设以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为有效支撑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以及卫星定位和卫星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智能提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集成化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这些都为实现对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和分析的技术手段,为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撑。

由此可见,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创新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凝聚了巨大的势能,而准确把握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融合,通过新技术突破和重大工程实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为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也为人民创造丰富多彩的品质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取向

由于智慧城市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城市发展理念,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具体的定义,但有一些基本共识,即智慧城市是网络宽带化、管理智能化、产业高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的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从而实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当前,我国正在确立“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其目标取向、本质内涵等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一致。因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应有效承接这一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电子政务成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主流模式,实现政务、商务、事务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推动智慧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网络化工作生活方式广泛普及,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实现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载体。

以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创新驱动”环境。现阶段,政府应将“努力夺取科技创新创业重大突破”作为实现“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最重要举措,打造“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而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信息能否自由的流动及获取,取决于创新创业者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把握是否及时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信息网络向泛在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目标就是大力提升信息资源的流动性、及时性和易得性,使创新创业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支持。同时,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突破,将有力推动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处理的云服务模式投入商用,使创新创业者能够更便捷、低成本地使用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创新创业的成本,真正形成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以智慧城市建设培育“内生增长”机制。内生增长理论的是指不依赖外力推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内生增长的关键是形成足够大的内生市场,保证新技术、新业态等创新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得以验证和改进,保证创业者能够完成原始积累。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身就是1个庞大的市场需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社区、市民卡、政务数据中心等一大批智慧城市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才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空间,催生新兴服务行业方式和业态,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向集约型、知识型、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内生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以智慧城市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支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各类智慧系统部署,使我们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智慧城市中,由于宽带网络普及以及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城市的服务体系达到高度的网络化,把部分实际物流、人流虚拟化,大量城市活动的完成可以通过信息互联网络实现。企业和个人可借助网络交易实现各种消费,以举行网络会议、居家上班、提供远程服务等方式形成轻量化、清洁化生产生活方式,必将大幅度减轻城市空间及交通系统承担的压力,真正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应在总体目标指引下,聚焦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民生改善保障、城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城市级的关键应用、基础数据库及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和力量建设一批功能性示范工程,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智慧城市的框架雏形。建议从有关民生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先抓好市民卡、车辆智能卡和政务数据中心等项目推进工作。

突出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建设

政务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总体目标是打造1个集“技术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营造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综合应用的电子政务建设环境。现阶段,政务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是引入云计算理念,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外包模式,大力构建城市级云计算中心和服务平台,加快形成整个城市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云、应用软件云、信息资源云和技术服务云”,为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权力阳光运行、以及重点社会信息化项目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大幅提升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利用及业务协同水平,逐步把政务服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地下管网、智能交通等信息化系统统一中心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展示,建立以信息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质的飞跃。

围绕信息便民惠民推进市民卡项目建设

市民卡项目作为信息化发展惠及市民生活的重点工程,集合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电子支付功能于一体,是服务和方便广大群众生活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城市市民卡已发卡应用已进入社保、医疗、文教、园林、交通、小额支付等多个领域,有力保障老人乘车优惠等重大惠民政策的落实,初步实现了“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建设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市民卡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方便市民享受各类公共服务,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因此,一方面要会同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提升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整个城市范围的社区和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重点依托市民卡建设城市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城市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启动“同城互认”“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应用项目建设,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努力拓展市民卡在交通和小额电子消费领域的应用,完善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良好用卡环境,让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推进车辆智能卡工程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车辆智能卡项目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核心先导工程,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示范项目。主要是采用RFID射频技术,以环保标识形式为车辆安装电子标签,结合公安、环保等部门需求,在城市各主要道路和治安卡口建设动态信息采集点,并结合城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搭建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动态实时监测体系,加快交通信息采集交换平台建设,使车流数据能够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城市交通真正实现“感知”,有效解决车辆识别、动态监测、交通流精确分析等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出行诱导、智能公交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逐步建成综合智能交通体系,实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畅通有序的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是1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智慧城市的推进机制,特别是信息化建设与各产业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制定切合实际的长效推进政策,让智慧城市在建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CIO)

智慧城市建设是1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一致。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推广CIO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由政府首席信息官负责、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智慧城市建设联合推进机制,负责确定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统一、高效、畅通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体系。

加强战略研究工作建立决策咨询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是1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其框架体系、重点任务等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城市发展战略、技术演进趋势、社会民生需求不断调整与优化。因此,应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机制、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等问题,积极跟踪智慧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成立包括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相关人员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咨询指导,从宏观上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适时成立智慧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院,履行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决策咨询等职责。

创新政企合作机制扩大资金投入来源

以市场化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撑,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特别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有限提供资源,有偿开放资源,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引入社会力量作为建设主体。政府部门要制订投资导向目录,安排一定数量的引导资金用于智慧城市重点项目的推广示范、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相关标准建立和政府购买服务、重点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工作。同时,在税收、土地等政策方面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予以扶持。

培育信息消费打造适合智慧生长的社会环境

出台信息技术产品购买使用的鼓励政策,加快先进技术成果向消费与生活领域转化,促进新型消费的形成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采用外包、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商品和服务,有意识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科技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要立足丰厚的城市文化资本和充沛的科教资源,加快提升全体市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市民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技能,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信息对称、透明的多元开放的人文环境,夯实智慧城市的人文基础,使全社会都能共享智慧城市发展成果。

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大业,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我们一定抓住机遇,广开思路,融入智慧,把这项系统工程做好做实。

智慧交通创新篇2

一、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含义

数学信息是经过传递为接收者所理解,并对研究数学发展方向,探索数学未知领域或解决数学问题有用的,包括预先不知道的新资料、新知识,如新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教学实质就是将数学信息进行编码,经过编码便组成数学信息的信号系统,数学教学过程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数学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智慧是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发明和创造的能力,数学信息交流智慧是在数学信息交流过程中,对数学信息的获取、鉴别、选择、整序、综述、表达和创新的能力,是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发生,在数学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对数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交流、利用与创造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融合了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经历、个体的知识信息都可能转化为智慧,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中,经由教育者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

博学也不足以使人有智慧,如果个体习得的数学知识是静止的、僵化的知识,数学就永远不会使人有智慧,数学知识信息必须通过交流、吸收与应用,才可能转化为个体的智慧,个体一旦具有较好的数学交流智慧,就能掌握数学信息的观察、调查、检索的方法,能对数学信息做出鉴别、选择、整序和综述,个体如果有较强的数学信息表达、传递、反馈能力,就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与结论科学地预测数学活动发展趋势,或对已知数学信息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数学知识再创中创造数学信息,具有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人才,在观察问题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反思总结的批判性与概括性,前景预测的前瞻性与多样性方面是独具优势的,他们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构建完美的知识体系。

总之,数学信息交流智慧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思维和行为变化过程,表现为对数学信息的心理倾向和求知欲望,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因此,数学信息交流的智慧是在思考、辨析、探索和体悟活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正是数学信息交流的核心智慧形态。

二、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特征

数学信息交流包括数学信息的组织与传递以及数学信息的吸收与利用,数学信息组织与传递的智慧特征在于通过对数学资源中数学信息的发现、捕获和创新,将现有数学知识激活。通过教师的组织与传递能被学生所吸收,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课程。即教材中的知识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学习,即学生的思维是如何加工数学信息的;教学,即教师应如何根据课程结构的特点和学生加工信息的特点,向学生传输新知识,他认为,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传递数学信息,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数学信息。

教师是数学信息的组织与传递的把关人,教育智慧决定着传递的内容和形式,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教育智慧的高低,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数学信息的收集、组织与传递等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组织和传递的数学信息能被学生乐意接收,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同一数学知识,不同的教师所教的效果可能不相同,这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存在差异,高水平的教师面对学生已有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难以理解并接纳新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时,能把数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创设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起到诱发学生心维的作用,如当问题与现实背景有关时,则提供与课题相联系的实际数学模型,让学生观察;若内容抽象难懂,则先给出简单情形让学生思考;在讲授新数学概念、方法时,在新旧知识之间适当增设层次,减小思维坡度,创设这样的思维最近发展区,既能激起学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又能促使他们头脑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发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信息吸收与利用的特征在于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反思力。

在理解上,数学信息交流智慧有着特殊的功能,首先启动整个知识结构对输入的数学信息进行比较和鉴别,通过分析,把输入的数学信息分解成许多组成部分,并将这些信息逐一与自己原有的数学知识系统进行对号联系,当数学信息所含数学知识与自己积累的数学知识库中数学知识不相匹配时,该信息将被排除;若二者相匹配且具有一定的相容性时,则该信息就会被学生吸收。存储于自己积累的数学知识库中,并转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存,在此过程中,建立的联系越多,对输入的数学信息的价值的理解就越深刻,数学信息吸收度越高。

记忆力是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记忆,就缺少智慧,记忆是将所输入的数学信息融合到数学知识结构中去,并形成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和存储部分的一种活动,记忆过程包括数学信息的分类和存储两个阶段,理解是对输入的数学信息进行加工,是从微观上将输入的数学信息在数学知识结构中逐一对号的过程,记忆则是对输入的数学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从宏观上将理解过程中已完成的所有已经对号入座了的数学信息或数学知识重新分类和存储,并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记忆是数学信息交流智慧形成的重要过程。

反思力,没有反思力的自觉,就没有数学信息交流的智慧,更没有数学教育的智慧,反思力的大小。取决于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反思是理解与记忆的交错活动,是对记忆中的数学信息进行重新理解,从认知过程看,反思是将已知数学信息重新视为新的数学信息,并力求从未知信息中探讨出已知信息的过程,反思的目的是改变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以便吸收更加合理,反思的过程分析表明,在加工整理输入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亦同时加工和整理了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知识结构不仅要同化输入的数学信息,使输入的数学信息符合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且原数学知识结构亦会在输入的数学信息的触发下改造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以适应输入的数学信息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了新的格局时,在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作用下,会使学生诱发出联想。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数学思想。

三、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发展方向

数学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空间的想像、情感的传递和创新的思维,这正是数学信息交流智慧的发展方向。

1 语言智慧

数学语言通常有三种形式――文字信息、符号信息

和图像信息,各种信息各有其特点,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文字信息严格地界定了数学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对象的本质;符号信息简练地概括和表达了数学对象的内涵;图像信息生动地勾勒了数学对象的几何特征,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在表达同一数学对象时,本质属性都是一致的,数学语言智慧体现在:明确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数学符号的涵义,熟练掌握三种数学语言信息的相互转换,准确恰当地运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是发展学生语言智慧的基本素材,听、说、读、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智慧的途径,在数学信息传递与交流中,可适当开展课堂讨论,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还可组织“说数学”的训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而且要善于说数学,如说题活动,说出题之背景与前景,说出解题之得意,说出解题之困惑,说出解题后的反思,这样既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认知潜能,帮助学生调整思维策略和思维形式,也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互性,尤其是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与空间,此外,可创设“写数学”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情境,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过程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是学生能力和才华的综合体现,是语言智慧的高度发展。

2 想像智慧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是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数学信息交流智慧发展的方向,想像智慧表现在空间智能方面,空间智能的核心是空间想像力,它以深度知觉,即视空间知觉为基础,通过深度知觉认识立体实物,凭借学习,把立体实物转化为直观图形,再以平面图形来表示直观图形,通过大脑的思考,运用直觉和逻辑推理,在大脑中形成空间立体的映像能力。

发展学生的想像智慧,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生活实际出发,把学习的知识与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空间图形,一般意义下的空间,是物体延伸的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经过数学抽象,可脱离普通意义下的空间形式,发展成四维、五维……n维空间,非欧几何空间、拓扑空间、超限数空间等,但不论怎样,它们都保持着与普通现实空间的某种相关性,因此,普通意义下的空间是学习数学中空间的基础,学生主要也是通过对实物的立体形状在现实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来形成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形式――形状、大小、远近、深度等表象。形成空间知觉,实现对客观事物空间形式的认知。

通过从实物或模型到立体图形。从图形想像出空间物体,进而抽象出更高维的空间,螺旋上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想像智慧。

数学想像有时还表现在联想与所涉及概念相关的知识,当逻辑行之无效或难以找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时。使用想像往往奏效,它能帮助我们提炼或形成新的概念。或进行数量分析,建立方程式求解。从而使数学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数学中的想像具有思维方向的综合性、思维形式的整体性、思维过程的简约性和思维结果的直接性等特征,因而常常可以通过跳跃性的想像或联想和迅速的直接判断而达到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及内在规律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数学信息交流获得一种重要的智慧形态,即想像智慧。

3 情感智慧

智慧既属于知识范畴,也属于情感范畴,情感不仅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为智慧的生成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智慧发展的维持系统,在数学信息交流中,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具有良好的育人品质,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春风化雨、亲切感人,要言教。更要身教,要表现出对数学的极大兴趣,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对数学教学具有严、细、准的作风,给学生以高尚理解的爱,善于构筑、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数学信息交流过程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热情,将自己对学生的爱护和期望,对工作的热爱,对数学的喜爱,以及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发展情感智慧,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被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求,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材施教,体现人文关怀。

情感智慧与学习兴趣也是相互交织的,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能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信息交流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探讨问题,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数学是有血有肉的,是洋溢着生命气息的一门学科,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形成持久的数学认知内驱力,当学生从自己的交流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而且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并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刻苦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这就是情感智慧的力量。

4 创新智慧

创新智慧是指在数学信息交流中,能超越已有的数学信息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数学信息所表现出的智慧,创新智慧作为智慧的最高形态。渗透在数学信息交流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追求新的交流与合作方式及思维方式,有较强的求新意识、求异意识和批判意识,追求超越性的学习成果,在数学信息交流中,学生不受教师教授知识的约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甚至能提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深刻问题,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不受常规解法的约束,勇于探索新颖、独特的解法,学习中不满足于肤浅的认识,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认真对待有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乐于参加讨论,勇于自己探索。

创新智慧需要多元化的数学知识结构与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容量大,提供的思维空间广阔,这会导致数学信息碰撞的概率增大。从而导致数学信息的创新;高层次的知识结构会使数学信息产生的档次越高,应用价值越大。

智慧交通创新篇3

规划应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就是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股份)智慧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李存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中,城市运营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是共通的,但不同城市对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和深入度的有所差别,这决定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李存国认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者在前期设计阶段需要相应地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必不可少。因为这与城市战略紧密关联,所以城市管理的一把手必须亲自参与和推动。

其次,规划者需要理清城市的基础条件,包括城市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城市现阶段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概况,以及城市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划。

最后,规划者可以结合每个城市的特色和燃眉之急,如旅游、交通或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差异化地围绕这些城市的特点和特色去推动项目。

两横N纵三综合

李存国认为,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的城市化由政策主导,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力量来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如果不从城市治理模式和政府管理体系的角度上来研究和改善,只是从IT角度进行设计并推动,那结果只能是IT项目的堆砌。

因此,为了避免“智慧城市”不智慧的情况发生,由政府主导进行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此基础上,许多新技术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如云计算的兴起就推进了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买服务,政府出资源企业投资建设服务等多种建设模式。

2012年,太极股份正式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中心将重点围绕智慧城市、云计算和高端咨询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服务。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布局,以顶层牵总、公共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主线,积极支撑公司拓展智慧城市市场。

创新中心以高端咨询为牵引,打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突出智慧政务、公共安全(平安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社会保障等6大重点应用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空间和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基于物联网支撑平台、云平台及面向决策、公众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发展运营服务;基于太极股份在智慧城市已有的成功实践经验提炼具有共性的解决方案,并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协同推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市场推广及方案交付,依托中国电科集团优势,推动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

太极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顶层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营/运维三部分。其中,建设实施又分为“两横(两硬件支撑)N纵(多个领域或行业)三综合(领导科学决策、城市应急指挥、公众集成服务)”。

智慧交通创新篇4

如今,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又将迎来变革的期遇。9月12日下午,由智慧城市杂志社、智慧城市头条网联合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大会以“‘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为丰题,期间以主题演讲、对话交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当前两岸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创共营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局面。

乘“互联网+”东风

今年以来,有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绿了各大产业。而对于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正在蓬勃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借着这股东风进入更高境界?备受各界关注。

就此,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目前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交通、制造、农业等领域挺进。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以及运行可靠的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就是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发不同领域的革命,从而使得城市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表示。

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在全国各城市呈现出深耕的趋势。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家居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逐渐从概念转向应用,为当地的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在全国多个城市推行的“一站式”、“一网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务中,都包含着把个人信息与个人所需各项服务联合到一起的内容。

另一方面,自从“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各城市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更好地推动智慧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比如各城市建立的科技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等。

同时,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正式出炉,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拿下。而从上榜理由中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宁波市智慧教育同样吸引关注,“智慧教育云”启动,并推出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平台、“甬上云校”等多项智慧教育应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多元而便捷的教育公共服务;比如南京市建成了高标准的政务数据中心,为全市150家机关单位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再比如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建立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创新引领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截至目前,住建部己公布三批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如今,“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智慧城市建设遇到互联网十,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时又将会引领哪些创新变革?

张望在会上指出,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是服务的创新。而“互联网十城市服务”将成为改善城市服务的重要驱动力,也将使服务变得无处不在,让老百姓的学老病养、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信息化轻松搞定,真正实现所愿之所见、所想即可得。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也是管理的创新。当前,城市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同益复杂,问题间同趋紧密,诸如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环境治理等挑战。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要求政府制定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更为简洁的流程,在挑战面前做出全面积极的响应。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是未来公共行政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还是机制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运行服务的管理机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等机制的探索。同时以鼓励地方依托互联网企业已有的数据基础、成熟的云服务能力和移动服务平台的优势,聚合IT服务厂商的渠道优势、服务优势,推动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日从自建自用逐步走向购买服务和外包模式迁移,构建瓦联网企业、IT服务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牛态系统,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热中有冷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过去一年,《“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正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带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界争夺的“大蛋糕”,不少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几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预测,智慧城市整体产业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

实际上,尽管智慧城市受到政商学界的青睐,也呈现出火热状态,但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更需要一些冷思考。

“当前智慧城市正呈现出“由虚而实、热中有冷、创新前行”的发展趋势,”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顾德道表示,只有“有人、有钱、有办法、有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不过两岸智慧城市交流联盟会长乔培伟则表示,“假如从跑步的角度来看,未来智慧城市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是100米,就目前而言,我们仅仅跑了10-15米。可以说,我们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

显然,智慧城市建设也并非指日可待、一帆风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单纯依靠某一方力量是不现实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表示,从当前来看,一些城市存在重复建设、功能规划不清、信息共享难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好城市规划,打通信息孤岛,避免资源浪费的尴尬。在乔伟培看来,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标准明确化:二是为所有企业打造健康良好的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当成一个项目建设,更应该把它作为运营来建设。”东华云计算集团副总裁张黎明表示。

智慧交通创新篇5

当人们为食品安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看病难、停车难等“城市病”而苦恼不堪的时候,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方兴未艾,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和管理城市的新思维,她将城市看成一个拥有“大脑”的生命体,利用信息科技,使城市中的每个“细胞”变得更聪明、更协调,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接下来,我们简单描绘一下未来“智慧城市”的图景吧!在家里,无论用手机、电视还是电脑,都可以缴费、挂号、购票、购物、食品溯源、远程教学,并能随时查询到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以及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在社区,不出小区大门就可利用“警务e超市”查询办理各项政务服务项目;在路上,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公交车的到站信息和路况信息,选择最优路径;在医院,不用带病历,不用拿处方,手持一卡,即可求医问药;在室外,通过手机可以智能控制家电、灯光、防盗和门禁等……

【 事 件 】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启动

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发出《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要求当年12月31日前申报试点。

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智慧城市试点管理流程为申报、评审、签订任务书、创建及验收。申报的城市(区、镇)应具备四个条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已有明确的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包括4个一级指标: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11个二级指标:保障体系、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与数据库、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功能提升,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专项应用,产业规划、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57个三级指标。

其中,专项应用涉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应急、智慧安全、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支付、智能金融等三级指标。

【 背 景 】

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概念最早由美国1998年提出,随后引起广泛影响。它是基于地理空间的信息化应用。引入到中国后,成为推进中国信息化的重要战略目标。当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进行数字城市建设,即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应用范围主要是专业机构。

超图软件总裁宋关福介绍说,数字城市建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字城市共享平台,也叫地理空间框架,它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在这个平台上的应用,像国土、规划、房管、园林、城管等。

据了解,截止到2012年的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130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城市已经达到300多个。“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涉及300多个城市。

随着互联网、宽带及无线技术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城市信息化进入2.0时代:互联城市或无线城市。其主要特点是全方位的信息化和互联化,应用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行业,服务对象涵盖政府、企业、居民等,但各类应用相对贫乏,数据孤岛现象仍大量存在。

2009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的设想,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随后,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3G、光纤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城市信息化开始进入3.0时代: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邬伦教授说,“简而言之,数字城市解决了有无信息问题,是城市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而在数字化并能共享之后,如何充分及时地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城市的精细管理和敏捷运行,则需要完成对前者的升级,达到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可以这样认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感知网(遥感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计算。”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表示:“我认为智慧城市的概念非常好,在中国,我们绝对不会局限于IBM所提出的智慧城市的概念,由于‘智’和‘慧’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博大精深,因此语义不同。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来拓展新应用。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IT的性能,如计算能力有多强,存储能力有多强,传输能力有多强。而现在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大程度地、更大范围地发挥信息知识和智慧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型。”

据了解,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政策和试点方案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中。其中,工信部已同意将扬州、常州列为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发改委也在酝酿相关政策,住建部已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及两个配套文件,并启动试点城市的申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已在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中,选择开展智慧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

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遍及中、东、西部各地区,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目前已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纳入“十二五”规划,以及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的有68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23个城市了智慧城市的专项规划、行动意见或实施方案。

另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例如,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个省内城市,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个省内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

安信国际分析师蔡伟鸿估计,“十二五”期间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预计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

【 焦 点 】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更是一个城市系统重新再造的过程。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2012智慧城市高层论坛”上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此外,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创新应用,更需要业界共同探索和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李铁也担忧,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并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盲目跟风潮显得不太理性。他担心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另外一种政绩工程。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坦言,现在智慧城市标准化滞后于建设速度,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感知控制层标准、网络传输层标准、数据层标准、服务支撑层标准、应用服务层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副主任张爱平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走出三大误区:一是纯部门论,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是经信委的职能,而非自己部门和单位职责所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本单位信息技术部门的职能,而与业务工作无关。二是纯工具论,认为信息化只是工具,不用也照样工作,尚未深入理解信息化对工作效能提升、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引领作用。三是纯基础设施论,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往往导致网络体系建设较为超前,但缺乏有生命力、服务民生的智慧应用,无法感知智慧带来的便捷惠民。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首先,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其次,统筹力度依然不够,仍存在立项多部门、资金多渠道的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应用相对集中,缺乏创新性与广泛性。

对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建议,“智慧城市需要构筑足够丰富的应用,以规划为先导,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应用,创新模式。”

赛伯乐投资有限公司CEO朱敏指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不但要借鉴西方成功应用于公众服务(环保、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的成功经验,还应将智慧城市平台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型中去。中国将通过城市化带动智慧化,智慧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各环节的带动,充分实现智慧城市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作用。

【 启 示 】

城市管理新变革

通过“智慧城市”解决城市难题已是全球性趋势,也是创新城市管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课题。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姜春海说,智慧城市建设要强化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必然是城市和社会管理水平、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服务民生,城市软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创新管理。

据媒体报道,北京率先使用“智慧城市”新技术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例如用手机下载一款管理软件,遇到下水道井盖松了、垃圾成堆、小商贩挤占城市道路等问题,拍了照片就可以直接传给政府职能部门。还有监测仪装电话卡远程测血压和心律,三维管线监测积水提前预警,等等。

《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到2015年,北京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人口精准管理、交通智能监管、资源科学调配、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伴随市民一生的集成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数字生活环境,基本普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引领企业创新变革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全面构建以市民需求为中心、高效运行的政府整合服务体系。

上海在创建“智慧城市”过程中,使城市管理职能获得显著提升。现在,上海在城市管理网格化方面已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上海采取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有效减少了拥堵,提高了通畅率。上海世博会期间,应用“智慧城市”管理交通,有效应对了超过7000万人次的客流,创造了有条不紊、基本通畅的“奇迹”。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巡视员、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江绵康介绍,上海用先进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通过在各交通要道布下“天罗地网”,实时动态掌握客流情况。“这是典型‘智慧城市’的应用,精确预判车流从哪里来,科学引导疏导方向,就能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使现有交通设施效能最大化。”

在电子政务和“智能城管”方面,上海通过渠道整合,促进政府内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资源的节约、效率的提升,使城市运行管理和百姓公共服务更加便捷。2010年10月份,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试运行,只需拨打一个号码就能获得相应的解答。

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两年多来,宁波先后荣获“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和“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称号,并被列为“智慧浙江”综合试点城市。宁波制定了智慧城市5年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宁波将斥资407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城市生活。

在2012年12月15日召开的崇礼城市发展论坛上,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孟庆轩表示,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幸福指数最大化,而不是单一的GDP最大化。

“具体来说,就是城市越来越‘聪明’。比如在成熟的‘智慧城市’中,驾车上下高速路,根本不用在收费站前排队,也没有收费员,甚至连车都不用停,经过路口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就自动缴费,这就是‘智慧交通’。”李铁说,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治理模式、优化城市运行机制的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创新篇6

智慧城市、智慧的增长和智慧社区

城市性能由独特的城市资本所决定,既包括对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依赖,又制约于城市的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想创造更多比较开放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推广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问题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包括水资源、智能交通、智能空间等等。这就是一种智慧资本,这些资本未来都可能服务于智慧城市的管理,以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令生活在其中的人大获收益。

目前,许多IT厂商,例如IBM、西门子、思科等领先的巨头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智慧概念,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能在这些概念中找到很多共性;他们也提供先进的系统和流程,创造智力资本,助力于创造最佳的环境。像智慧电网、数据系统等智慧性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现有生活习惯、架构和文化,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密,这是社会化的一种网络。例如持续完善监测、开发和分析大数据,以及进行知识交流的决策;通过教育、宣传、商业和教学应用加速社会基础设施的开发;市政规划人员对城市发展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和作出更优的战略方针,以促进和推销自己的智慧城市。这是我们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

我们对于城市发展的关注度非常敏感,引进智慧发展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智慧增长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具有可持续性。一个城市的智慧增长侧重于城市/郊区和远郊的公共政策和举措,旨在避免城市和其他地区间矛盾的出现。同时提倡“宜居”生活,推广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智慧增长也专注于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事项,例如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要集约化、在城市环境中混合使用、重视发展完整和自给自足的社区、重点学区等。

什么是智慧社区?1+1=2的概念是不对的,我们要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即1+1=3。

如果用两个公式来表现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关系,所谓的智慧城市(即城市竞争力)一城市的表现(城市资本[硬和软的物理基础设施]+环境资本+技术资本(见图1)。这里面涉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数字包容性、基础设施、市场经济、创新性等等。

而智慧社区则是智能城市+智慧资本[技术/社会资本]+创新能力+数据包+公共政策宣传/市场+可持续发展输入的结合(见图2)。智能化社区也高度协助和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特殊的治理和定义,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信心。因此1+1=3。

智慧社区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使我们把智慧城市变成智慧社区,它需要我们做得更广、更深。

人才、文化和创新

智慧城市持续进行,各种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说人才。人是智慧城市的主体,人才对智慧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人们仍旧不会忽视对人才的寻求,从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在哪里,有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战略。在美国,一个名为Knight Foundation的基金会,就以城市和社区的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人要能承担得起的住房、交通设施,还要有事可做。如果没有事情做,人就会溜走,自然无法留住人才。

如何让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如何让人们爱这一片土地?需要不断推广社区、发展城市,齐心去创建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让城市充满活力,吸引人驻足甚至是永久居住,成为心灵的港湾。

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要素?在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当中,我们要聚焦创意、创造和创新文化,允许艺术家、发明家和创造者创建新的内容,当各种思维结合起来的创新性产物成为一种文化时,将给我们带来新的价值、思想、体验以及各种提高。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差异创造、发明和创新,瑞士、瑞典和新加坡排名最靠前,其次是芬兰、英国、荷兰、丹麦、香港、爱尔兰等,这些“创新领袖”已经成功建立了创新生态系统,支持人力资本和稳定的创新基础设施。

在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创新性的行业必须非常关注城市的发展和地区的发展,例如要传输有效率的光能,对城市进行恢复性的改造,重造一个城市。创造一些新的城市等等,创新可以在发展中带来更多的机会,为制造业、市场营销、产品带来商机。我们创造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新思路,可以替代过去的产品,让它们退出历史的舞台。

创新和革命这两个词加在一起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颠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失业,因为创新把他们的工作取消了。机器人的出现取代了手工工作者。未来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教育人们寻找更多的工作。我们需要创新、找到平衡点。比如一个城市应该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在正面和负面影响之间找到好的平衡点。

智慧社区策略

智慧社区对智慧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最终目的是建造一个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释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推动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战略: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和地区的关键利益;基础设施,包括IT系统,给市场带来很多商机,创造很多行业和就业机会;产品,包括个人的技能和创造力等。

智能社区建设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城市创新是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必须寻求平衡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另外,把握这种平衡能力,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人才和创新的高度移动却容易导致平衡点倾斜。

城市里有很多交通和交流的基础设施,将人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他们高速地进行着数据的流转和流动。我们对人行道进行分道或者有智慧性的解决方案,对于运输货物的车辆、运输人的车辆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也提供了一些系统,这些系统给我们带来能量,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食品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对农业的关注,现代的农业手段给我们带来新的食品供给方式。

智慧楼宇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员工的流动性更大了,流动性的员工比例超过一半达57%。57%的员工当中有24%的人从事信息工作。

我们有很多工具,价格上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比如说智慧手机、智慧终端、智慧学习方法,每一种都是一种技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智慧的技术,包括平板电脑等等,通过iPhone、iPad联系,连接数据中心,24小时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知识的分享。这是数字化的社会包容现象,是一种社会化的解决方案,让更多人更加投入进行智慧社区的发展,以及社区的建设。我们在大学推行智慧手机并带来了很多好处,大家可以互相投入,互相学习。还可以将智慧手机扩大使用范围,推广和运用到各个行业,比如说农业、畜牧业、现代媒体等。

建造智慧社区需要一系列的战略,这些战略是紧密相连的。领导力、合作、可持续发展、宽带、知识劳动力、创新与创造力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

在城市中如何创造一种模式?现在各个城市都各祭法宝推广未来的智慧建设。美国拥有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种城市复苏或者城市更新的方式,还有电源、电能数据传送,速度比昔日快了很多。智慧电网技术也吸引了很多的企业,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和保留大量人才。

美国属于知识密集型的社会,创造了很多新产品。假如在一个城市人口只有10万的小城市,如何创造智慧城市呢?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学,学生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平台更是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优秀的智慧社区实际上是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新的就业机会,一种新的就业环境。

新加坡在智慧楼宇和智慧建筑领域非常强势,城市规划建设也表现得非常卓越。当地的各种基础设施给人们创造了机会,能够吸引长期就业的机会,吸引直接投资,并且可以培育一种文化。

在巴西,贫富差距的数字化鸿沟非常的宽,通过技术和创新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因此需要把数字变成一种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和信息渠道,希望所有的居民能够参与进来,他们有一定的工作技能,能够推动社区的发展。这些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运用知识,但是我们不希望数字鸿沟,希望看到社会包容前进发展。

智慧社区在健康和安全领域上有很多创新举措。俄亥俄州的都柏林卫理公会医院现已实现无纸化办公,消除行政干扰,同时保证数据安全。

智慧交通创新篇7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

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如果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摄像头、信号灯等终端设备形如人体的五官和四肢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纵横交错的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等城市基础网络形如人体的神经系统实现信息传递的话,那么无所不容的智慧城市云平台则形如人体的大脑,能够实现海量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为了实现这样的智慧城市,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谋划并付诸实践,现如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e’谷创想空间”“中科航天信息产业园”“数谷大厦”…… 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现代建筑、一个个匠心独特的雕塑、一行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以及各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等信息化的服务,仿佛在告诉人们,无所不在的感知、无所不通的网路、无所不容的平台、无所不能的应用,将是这座智慧开发区呈现给我们的智慧生活。

智慧交通创新篇8

在7月13日-7月14日举行的分析师大会上,中兴各大事业部的策略就是践行M-ICT战略,并提出了对以往策略的优化和升级,比如终端提出的“SMART+”,政企提出的“智慧城市2.0”等,充满想象空间。

中兴CTO赵先明在会上做了“M-ICT连接创造无限可能”的演讲,坚定中兴对未来的判断,并披露了中兴未来发展的重点。

他表示全球正在爆发新一轮的创新,“宽带化”与“泛在化”的万物移动互联,也就是M-ICT时代的到来,将是加速新一轮创新热点的动力。过去一年是中兴M-ICT第一年,200余件“黑科技”创意已经由员工产生。

赵先明表示,2015-2020年,是中兴M-ICT战略的第一个五年,非常关键。公司确立了聚焦 “运营商市场深度经营,政企价值市场,消费者市场融合创新”三大主要战略方向。

在运营商市场,中兴关注网络的持续演进,坚持创新并重点投入无线领域的Pre5G和未来的5G(IMT2020),有线领域的NGPON/400G传输、云计算领域的融合通信/CDN/NG BOSS/大数据三大主要方向,成为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导者。

未来中兴将关注5G的可商用技术,例如:Massive MIMO、UDN、多用户共享接入、空口软定义、软链路自适应、软网络架构等,成为5G时代的领导者。

在政企市场,中兴主要聚焦“交通、能源、金融、公共事业、互联网”关键行业,创新关键行业的场景和业务流程,比如,基于LTE-R的铁路交通解决方案,可应用于航空航路覆盖的地空宽带解决方案等。另外,中兴将战略投入大数据,赵先明表示,“中兴的大数据策略将会关注三个层面:数据共享、数据增值、大数据应用模式创新。”

终端市场方面,将加速从B2B到B2C的品牌转型,关注可折叠、可穿戴等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以及在M-ICT时代新的M2M通信场景出现的新的终端形态需求。

在服务方面,公司将从产品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型,关注客户网络的性能提升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在产品规划中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新兴领域布局,去年中兴成立了CGO实验室,在移动互联网、未来网络架构演进、信息安全、M2M等领域立项开展了研究和创新。目前,从该实验室走出的“大功率无线汽车智慧充电”已在中国若干城市公交系统投入使用,未来中兴将依托CGO实验室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增长点。

终端SMART+

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曾学忠表示,上半年我们看到很多手机厂商兴起。中兴的策略仍是要保持稳健,不为一时沉浮所累。立足中美,辐射全球。

曾学忠表示,中兴手机在中高端和渠道的占比都在保持稳步提升。在美国上半年增长41%,已经到第四名,预付费市场仅次于三星,为第二名。赞助NBA拿到冠军,被称为幸运兴。在中国市场要做好精品聚焦。

上半年,中兴终端发货数4600万部,智能手机2600万部,整体平稳。

曾学忠表示,未来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产品、品牌、创新、生态链等维度,来实现中兴手机向SMART+的演进。

为此,中兴手机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用户变成合伙人,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品牌行销等。目标是到2020年活跃用户达到3亿人。

此外,中兴终端已经把目光瞄准千亿连接,曾学忠披露,重点将手机延伸到可穿戴、车联网、智能家居。“目前我们正在做智能家居,如个人娱乐中心盒子、移动智能投影仪、智能汽车模块、无线充电监测等。”

智慧城市2.0

在智慧城市提出来之前,中兴通讯即在城市服务方面做过很多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再经过几年集中建设的摸索,中兴通讯在业内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城市2.0理念。

与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智慧城市1.0往往是单模块建设,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比如交通、教育、政务等不同模块应用,但各模块的信息资源无法共通共享。而智慧城市2.0是多个模块建设,通过建设一个城市运营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能真正实现信息多行业共享。

中兴通讯的银川项目就是智慧城市2.0的最典型代表,涵盖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10大系统13个单模块,真正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如银川智慧政务上线后,实现了政府部门432项业务一站式审批,审批时限缩短78%,企业注册由5天压缩为1天,市民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所有手续,因而先后获得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与力荐。

中兴智慧城市2.0还成功运作了国务院和财政部大力推荐的,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与运营商及社会资源合作的PPP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一举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后期运营效率低下等多方面难题。

上一篇:地铁工程施工范文 下一篇:塑料包装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