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之眼”

时间:2022-10-02 07:37:12

浅谈“智慧之眼”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智慧之眼”图案艺术特征的解读,进一步探寻其独特的宗教文化价值。

[关键词]智慧之眼 审美特征 宗教文化价值

与佛教内容相关的图形纹样一直以来都在藏族装饰艺术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智慧之眼”,又名佛陀的眼睛,或尼泊尔之眼。(见图)巨大的眼睛常常绘制于高大的佛塔四周,代表佛陀可以观想一切。卷曲的鼻子一方面被理解为数字“1”,代表一切事物的统一性;因其弯曲,又被理解为问号。在两眼之间还有第三点,那是象征智慧的符号。“智慧之眼”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还是富有宗教意义和哲学意义的符号。眼睛的图案既表达了对直观的外部世界的形象化关注,又表现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自我省视,观想静思,纯洁意念。佛陀的眼睛在哲学意义上体现的是宇宙与自我心灵交互作用的一种力量。

任何一种自然物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将其形象化以后,都在艺术审美特征具备的同时承载了物质形态背后的文化价值。而作为艺术作品,“智慧之眼”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直观性、再现性、装饰性以及象征性等审美特征。

一、 直观性特征

直观性,或称为视觉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智慧之眼”作为图形图案,如同其他绘画造型一样,都具备这种直观的具象性,它的内容与题材都以塑造客观事物――人体“眼睛”的形象作为基本的表现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画面上。当人们看到佛陀的眼睛时,便能直接地感受到这双眼睛中所蕴含“慈悲与智慧”的佛教教理。

二、 再现性特征

造型艺术离不开表现性,再现现实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艺术的本质。智慧之眼图案的内涵是宗教性的,虚拟的,而画中的视觉形象却是对人物形象的真实反映,是面向人生的,写实的。再现性并不是完全的、纯客观的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创作者对自己所处社会现实的认知,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领悟,按照其民族惯有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佛像的绘制,菩萨、金刚、护法、尊者的绘制都有着明确的规范。眼神、形态以及手势的造型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三、 装饰性特征

作为吉祥符号之一,“智慧之眼”在藏区并不鲜见。无论是金顶红墙的宗庙寺院,还是隐于连绵群山之中的聚落城镇,甚至在人迹罕至的牧区,我们都可以在寺院白塔、建筑装饰、壁画唐卡、宗教法器、等物质载体上见到那双象征释迦牟尼佛无量智慧的眼睛。藏族人民寄情于各种表现手法来延伸他们虔诚的宗教情绪,将宗教与生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装饰艺术。

四、 象征性特征

图案不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寓意的,是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智慧之眼的又一大艺术特性便是其象征性。佛陀,意为觉醒、觉悟的人,作为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佛陀的双眼即意味着自利利他的观照。造像造型中佛陀的眼睛,不论是其构图、造型、色彩,还是其内容、主题等各个层面无不体现出象征性,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内涵,增添其神秘性和神圣性。

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智慧之眼”既被人们看作是具有装饰意义的艺术品,又是蕴含民族祈福观念的吉祥符号,是藏族抽象的吉祥观念具体化、物质化的表现,传递出藏族独有的文化和宗教思想的实质。正是全民信教的民族特征,使藏地的人们在“佛陀的眼睛”的观照下,在宗教教理的约束下,藏人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心、真诚心、清净心,去面对一切吃饭穿衣、待人接物等大大小小世俗之事,养成一种以行善为本、自利利他的人格,以尊重、平等、和睦为主的价值观。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智慧之眼”为代表的藏族吉祥符号对全民族,全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佛陀那低垂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世人关照他人,内省自己,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双“智慧之眼”,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便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也是民族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56页

[2]郭茂来. 视觉艺术概论[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第31页

上一篇:基于符号学概念下的动画角色探微 下一篇: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