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5 16:40:20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361度的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投放比例为七比三;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个比例变为一比一。“2012年度我们在数字媒体上的投放超过亿元。”361度(中国)有限公司体育市场中心总监赵峰向《成功营销》记者表示。

大赛数字经验

在本土运动品牌公司中,361度对数字媒体的重视度相对较高。“2005年我们开始做数字营销,应该是(本土运动品牌)这个领域最早开始与腾讯合作进行体育营销的。”

由于时差的存在,361度在奥运营销的人员设置上,采用了“总部(厦门)、北京、伦敦三地三个团队+两班倒”的制度形式。“确保第一时间在媒体资讯传播上进行互动。”

无论是资讯互动上的节奏把握,还是三个团队的沟通方式,361度的执行团队也经过了一些磨合,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宽松”的。在奥运期间的赵峰没有赛前忙碌,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在赛前的规划中反复推敲了——无论是人员分工、团队协作还是落地实施。从2011年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伦敦奥运会,361度在数字营销方面的工作越来越细腻,已经有了多场大型赛事整合传播的经验。

四千万“草根记者”

“现在手持终端设备占据人们大量生活碎片,信息也呈现碎片化,而新媒体现在几乎能打破所有的沟通障碍。人和人之间,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各样数字媒体的沟通渠道,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想法。”赵峰解释,正是数字媒体“自媒体”属性,让他们选择了“全民记者团”这种奥运策略。

在总体奥运策略上,361度表示,他们依旧遵循一个均衡的概念。电视媒体由于其受众优势依然明显,因此相关的推广和投入一直继续;同时“全民记者团”涉及的平台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人人网等等众多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强调实时的参与性。由于“全民记者团”涉及到的社交平台众多,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度,361度与合作伙伴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一起,“打通”各个平台:从腾讯进入新浪、从新浪进入人人网……都能够直接跳转。这也无疑是中国国情下的社交媒体营销趋势。

“80后和90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数字媒体的潜力可期待。对数字媒体的认同是361度团队自上而下的统一看法。”赵峰说。

截至奥运会结束,通过社交媒体参加361度“全民记者团”的“草根记者”已经达到四千余万。

签约孙杨的幸运

签约孙杨的成功,让361度的公关负责人非常忙碌。如何在阿迪达斯、耐克、安踏、李宁众多中外高手中一击即中?是幸运还是别有内情?这是一份如何的协议?《成功营销》第一时间采访361度,且看他们怎么说。

《成功营销》:什么时候和孙杨签约的?

赵峰: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就已经开始接洽,奥运前夕展开合作。

《成功营销》:签约多久?

赵峰:我们签的是战略合作。这中间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我们的合作将会持续下去。该合约在体育领域是排他性质的,是全方面的合约,例如代言、出席活动等都是可以的。

《成功营销》:如何选中孙杨?

赵峰:是很巧合的原因。在山东全运会的时候,我们当时是浙江代表团的合作伙伴。孙杨因为代表浙江参加比赛,被我们发现,之后通过跟省队的交流,361度自然地跟孙杨达成了这样的意向,后来达成了合作。

《成功营销》:签约孙杨是运气使然吗?

赵峰:361度定位于专业性的、综合性运动品牌,所以持续不断地升级体育品牌资产,是我们的核心的工作。我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就已经制订非常明确的从亚运会、大运会到伦敦奥运整体行销战略的计划。其中就包括:第一,要持续与一些国家队伍合作;第二,要找到一两个大运动品类里最具成长性的优势运动员。

当然,我们跟孙杨签约合作,确实是有机缘的。当时有很多品牌也非常频繁地在接近孙杨。我们最后胜出并不是因为价格或者其他因素,而是一个多方面的结果。

《成功营销》:除了孙杨,361是否还有些我们不太知道,但咱们已经签下战略合作的潜力运动员?

赵峰:除了大家已经看到的如女子自行车队、曲棍球队等,还有NBA的凯文?乐福、牙买加的迈克尔?弗拉特以及一个CBA的运动员。

《成功营销》:孙杨是361度在奥运会期间签的唯一一个中国运动员(个体签约)?

赵峰:对,我们真正意义上签约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中国国家队了。

《成功营销》:现在,中国运动品牌的竞争已经延伸到对国外运动员队伍的赞助上,所以留给361度去选择国外运动队、运动员的空间大吗?

赵峰:品牌之间确实博弈比较惨烈。

《成功营销》:选择国外运动队的标准是?

赵峰:第一,在过去奥运会的成绩怎么样;第二,在本届奥运会上,哪几个运动品类、哪几个运动员的成长空间比较大;过往的金牌运动员是否能还能发挥出良好成绩。第三,与这个国际队的沟通是否顺畅、合作理念是否一致。当然要花多少钱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2

[摘要]:

本文分别从媒体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进程与实践推进、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的问题反思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近十年来的广电体制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无论对于管理者、实践者,还是理论学家,迄今为止并未就电视产业化进程的理论进路与资本经营,达成统一、明确的认知;今天的中国广电产业体制改革在诸多矛盾问题的交织与困扰中,已经进入到了产业体制改革的“冷冻时期”。

一、电视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推进与实践回顾

2000年前后,中国电视产业在经历了行政事业管理和事业/企业双轨制管理两个发展阶段的徘徊与渐进过程之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指向和实践运行都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即国办[1999]82号文件),从行业结构上引导并促进有线网与无线台进行合并,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层面,明确提出了广电媒体应该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原则。这个文件的出台为后来电视运营的产业化变革和电视媒体内部管理机制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切入的契机,因此也被业界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是政府广电管理高层锐意进取,改革原有广电系统零散化分割格局、促进新一轮体制变更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为代表的电视专业期刊,也集中刊发了一批旨在探索广电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理论文章,在学术层面上推动着广电体制产业化变革的实践进程与观念深化。从1999年到2000年,周鸿铎的《对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认识和采取的经营策略》(《视听纵横》1999年第2期)、《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道路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高福安的《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经营管理思路》(《现代传播》1999年第6期),郭荣生的《电视经济:一条快速发展的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1期)、龙佑云的《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和即将到来的产业格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2期)、梁和的《产业化经营是电视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5期)、朱建飞的《产业经营:中国电视跨世纪的抉择》(《电视研究》2000年第1期)、尧风的《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与相关条件》(《电视研究》2002年第2期)等文章先后刊出。这些评论者以观察员、理论家和实践者的身份借助学术论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广电管理行业政策产业化变革呼之欲出的关键年份,向媒体实践领域也向广电政府管理层表达着自己的话语诉求和问题意识。

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即广发办[2000]284号文件),明确了在保持宣传任务为中心不变的前提下,组建集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性、多功能于一身的广电传媒集团的行业发展指导方针。同年底,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成立。第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正式明确了积极推进传媒集团化改革,组建大型新闻传媒集团的目标,并对组建广电集团的原则、体制、融资、运营目的等进行了全面明确地界定,该文件因而成为助推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建设的里程碑。同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广发办字[2001]1452号文件),对广电集团的管理结构与运作制度、宣传任务与企业创收等方面进行了细则指导。

在此前后,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和其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在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报告及相关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完善文化主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第一次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上受到关注。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3]21号文件),更进一步地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1号文件的指导方针下,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并了《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的相关文件,审核批复了浙江广电集团、山东广电总台、南京广电集团、厦门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长春电影集团公司等7家试点单位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审核批复了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峨眉电影集团组建方案,将广电行业的集团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在中央战略决策导引、业界实践探索和理论界观点争鸣三者的合力推动下,2003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分别从当前广播影视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相关措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建设的产业思路。这也是国家广电管理系统高层对中国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变革,所进行的第一次详细全面地阐述。《意见》分析了中国电视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电视台电台1900多座,电视节目2000多套,节目制作机构近900家,年产剧作1000多部10000余集,系统收入514亿元人民币;并进而指出,从1982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媒体已基本实现了从依靠财政拨款生存到自收自支、自我营生的历史性转变。在《意见》中,“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广播影视产业的特性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产业化指导思想被明确提出。[1]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及相关措施得到逐一阐释,这一文件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的最终明确。

二、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与争鸣

电视产业化发展政策的明朗和实践探索进程的加快,带动着电视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持续升温。1999年11月,《光明日报》在第五版“文化风云”栏目发表了刘志远的文章《影视资本市场亟待发展和规范》。在这篇篇幅不长的短论中,作者指出影视业作为“新兴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却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良、产品交易市场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其发展状况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别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我国影视业”、“发育资本市场,建立影视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影视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创造一流产品”、“组建影视产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影视业资本运营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所提到的“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行政干预、封闭式运作”等,看法尖锐而又切中肯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影视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本市场运营现状。文中所提倡的“形成产业规模”、“实行制作与播出分离”、“利用资本市场,合理配置影视产业资源,并通过有效地融资手段来推动中国影视业发展”、“充分发展人才的积极性”、“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组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团”等[2],都成为了以后电视产业改革和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与问题所在。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广电集团化呼声的升高,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呈现出了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并开始由单纯的理论研讨向实践运营层面过渡。该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在第3期上刊发了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的文章《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在文中,作为业界精英和代表人物的赵化勇,针对中央电视台的当下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鲜明提出了“大力推进频道专业化进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改革尝试”、“全面推进成本核算工作”、“推进建立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广告为第一支柱)”[3]的运营理念和整体变革策略。相比较之下,此处的电视资本运营实际已经扩及到了电视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金”概念。由于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标杆作用和示范效果,它在电视资本经营理念上所提出的变革主张,也无疑地成为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媒体效法的对象。

在同一期杂志上,还刊发了山东胶州广播电视局王政林、周建明的文章《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初步实践》,对电视媒体优化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用人制度、调整原有局台机构设置、实行制片人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4]此后,刘占华《开拓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管理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5期)、林涛《从资本整合到资本运营——关于广电集团化的一点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卜彦《电视产业金融资本的运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12期)、王刚健《成本预算与成本经营——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等一批文章先后发表。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出发,推进并深化了电视产业运营中资本经营的研究工作。

其中,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李岚的文章《广电产业集团运营效率评估理论探讨》,结合广电行业2000年以来集团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现状和其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反思与构建。[5]这篇文章提出,应该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有限财产责任、建立保障各方利益的分配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有集团管理运营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在广电集团内部运作机制的效率评估上,她主张从经营模式及其运作、支出结构及其运作、收入预期及其运作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严格评估。这一观点,是对2000年以来广电集团化浪潮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广电产业改革由速度型向稳健型转轨的恳切理论建议。文章还从产业链打造的角度,考量了中国广电集团市场价值的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并将电视媒体品牌的无形资产纳入到了评估体系的范围中来。这篇文章是中国电视产业化发展初期,就资本运营和体制监管进行深度剖析的,极富创设性的理论探索论文之一。

在电视产业进行资本运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民营公司的出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05号文件,在第10条中明确规定了以下内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6]。次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在第五条中明确肯定了社会组织和企事业机构可以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7]随着民营电视在产业格局中合法地位的正式确立,民营电视资本运营也成为整个产业理论研究中的受人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解析中国民营电视》(陆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民营影视发展研究》(耿蕊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专门以民营电视产业运营为研究对象的一批著作也随之问世。这些著作一方面应和着星美传媒、太合影视、浙江影视集团、贵州金天地广告节目有限公司等民营公司的快速发展情势,一方面也扣合着中国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制作/播出分离浪潮的推进,在整体上促生了产业理念研讨多元化发展局面的形成。

这一时期,较早介入媒介资本运营研究领域的周鸿铎也先后出版了《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传媒经济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媒介产业制度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著作,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媒介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化地研究。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黎斌编著的《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该书在继承原有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理念的基础上,首次将系统模型、耗损结构、产业经济学框架引入到了中国电视传媒产业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来。在对中国电视现状进行具体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不但揭示了中国电视资本运营系统的演进特征,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整体推进、价值集成和风险控制等对策建议。

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媒资本运营》(谢耘耕著)则第一次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相对完整的框架。作者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传媒资本运作的经验,对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分别就传媒资本运营的发展、传媒融资、传媒并购与反并购、并购后的整合、传媒收缩战略、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等方面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同时期的媒介资本管理著作中,具有着开拓性意义。次年7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台长李晓枫主编出版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源整合》一书。围绕“传媒资本运营”这一重点主题,全书从理论框架、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等视角出发,对我国电视业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在“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理论构建、国外传媒经验借鉴和国内电视业的资源整合等层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重要借鉴意义的理论建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体多元”产业格局及其经营思想的提出。围绕这两个问题,编者阐述了以播控环节为中心,向电信行业、图书及杂志市场寻求合作的综合化电视产业经营思路,并着意强调在在现有语境下推行“国资为体、资本多元”,“公益为本、经营为用”[8]运营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总结了七年来中国电视资本运营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这一时期涉及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著作还有曹鹏/王小伟主编的《媒介资本市场透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赵曙光/耿强合著的《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严三九/黄飞珏著《媒介管理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赵曙光/张志安著《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这些著作也都在不同维度和不同层面,或专门论述或顺带提及,探讨了电视产业资本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三、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与体制改革的理论反思

在电视资本运营的探讨中,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了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在该文件的上市公司名册中,传播与文化产业被定为13个基本门类之一。隶属于这一门类的音像、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都被视为可以上市经营的各二级产业门类而名列其中。这个分类的出台,向中国广播电视业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一是明确承认广播电影电视是一个经济产业门类,二是明确宣示了广播电影电视业可以上市经营,三是已经上市的广播电影电视电视可以放心大胆地经营。[9]其实这个文件的出台,和当时中央两办相关文件的精神是存在某些冲突之处的,一是在对待国外资金的态度上,二是在对待上市问题的态度上。这两个问题所反应出的,实际上也是广电行业推行集团化,实行产业改革后最终属性的判断问题,也即是“企业”还是“事业“的问题。其实,从1999年6月,全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算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是隐藏在产业化和集团化浪潮之后的软肋所在。这个问题或明或暗地始终制约着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化的推进,也是向制约广电集团化更高层级和更稳健姿态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它也也是困扰研究者和批评者的最大问题和理论探讨的症结所在。

无锡广电集团在成立之时,实行的就是局机关和集团合一的运行体制,行政与业务混杂,事业与企业管理双轨并存。在无锡广电集团成立一年后,2000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正式向全行业推行广电传媒集团化建设进程。从这时开始到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叫停集团化浪潮,在五年时间内,中国先后成立了20余家广电传媒集团(包括电影,见下表)。所有这些广电集团,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中逐渐形成了局台合一、集团/台合一、独立事业法人、保留行政建制但无法人资格等各种各样的运营模式。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广电体制改革效果的现实挑战。有学者敏锐地撰文指出了隐藏于这些乱象之后的原因,认为其一是电视作为媒介平台和广告平台,在经济利益公益属性二元对立状况下矛盾的市场定位,其二是作为广电管理部门在事业企业属性尚未最后理清并形成恰当处理方案的时候,就以行政手段促进了集团化浪潮的迅速推进,这些简单的叠加虽然促进了电视传媒“做大”的现象,但却并未产生化合作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磨合成本超出了想象。“集团负责人头衔多了几个,党委书记、台长、管委会主任集于一身。从资产规模来看,确实是大了,但从内部来看,多数集团存在机构重复设置、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有的集团搞所谓有两个主题、一个板块(主体是集团,两个板块是事业板块、企业板块),部门两三套重叠设置,员工中间收入互相攀比,广告经营与节目公开,相互指责,如此这般的集团怎么能起到整合的效果?”[11]可谓见解深刻,一针见血,点中了广电集团化浪潮化乱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利害冲突和体制弊端。

2004年年底,广电总局宣布不再组建新的广播电视集团,并对已经组建的集团进行经营性资产的剥离,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层对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的反思与调整。随着这一决定的出台,北京市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在2005年3月进行了结构调整。原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所属的两台、音像资料馆和广播电视监测台等公益性单位划出,作为广播电视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运营,而其宣传与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也交由市委宣传部和上级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对于全国已经成立的众多广电集团,广电总局提出若要保留单位的事业属性,就必须剥离集团内的经营性资产,并建议将集团更名为广播电视总台。在对以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论者陈正荣在文章中指出在现有甚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广电体制的产业化改革都将难以取得大的进展,从而进入集团化浪潮的“冷冻期”。其中的原因在于:一、电视台事业/产业的一体两栖功能很难断然分离;二、实际运营过程中节目和广告难以分离;三、于条块分割/分头管理,导致广电业管办在运营层面也难以分离。[12]正是由于以上这些难以彻底厘清的关系,迫使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不得不暂时放缓,甚至停顿一段时期。

中国广电产业化进程中的集团化现象,不但引发着大陆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台湾研究者的学术兴趣。这其中,台湾政治大学赖祥蔚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国大陆广电集团的政治经济分析》(彭怀恩/关尚仁指导,2002)最值得关注。在这篇旨在研究中国广电集团形成动因的论文里,作者从全球经济和媒体产业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中国的“入世”背景,探究了中国广电集团何以出现,以及政府层面为何提出集团化政策的原因。在作者看来,大陆广电集团的形成同西方媒体集团多出于市场自然形成的模式不同,它们受到的助力更多的是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合力,来自国家政治层面的主导性因素更多一些。这篇论文以政治经济学为切入口,结合经济学家Mosco的理论母数与结构化理论、发展国家论、新制度论等论述,对中国广电集团化进行了别具视角的分析。除了这篇博士论文外,赖祥蔚还先后发表了《湖南广电集团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大陆研究》46卷第4期,2003/07)、《广东广电集团的政治经济分析》(台湾铭传大学“掌握学术新趋势接轨国际化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12/18),分别对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成因和广东省组建广电集团的可能性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在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结构化理论,分析了集团个体和整个广电行业结构之间变迁的相互影响,在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及娱乐化的审视维度上,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此外,这一时期专门以广电集团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或博士论文还有王宇的《中国广电集团发展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博士论文,曹璐指导,2002)、虞国胜的《中国第一家广电集团的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及陈炜的《城市广电集团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等专门著作。

除了对集团化的理论反思,对同时推进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也有学者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复旦大学李良荣在文章中认为,从1996年开始的整个中国传媒业的重头戏就是结构调整与结构转型,其目的是使原来单一的传媒结构变得多元化,从而改变媒体的增长方式。可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这一状况似乎并没有出现。电视频道专业化不但没有带来电视的大发展,反而造成了新矛盾的不断涌现,不同频道同质化、专业频道大众化以及由过度竞争导致的成本高涨、收入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13]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公共领域和社会服务职能出发,对中国电视的产业变革进行了反思,认为由产业化所引发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远远不止经营层面,它还辐射渗透到了媒体文化的方方面面。《现代传播》与《新闻大学》开辟专栏,对公共电视问题进行了讨论争鸣。郭镇之、石长顺、谢勤亮等人都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也将电视产业改革的讨论由单纯的经营层面扩展深化到了思想文化领域。[14]

面对一片质疑之声,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电视经营与管理体制改革,仍应继续前行;并在对前一阶段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事分离、政企分离、制播分离”的鲜明观点。[15]现有集团事业/企业“一元体制,二元运作”模式,是很难产生真正地竞争的。“‘一元体制,二元运作’运行模式更适合作为一种媒体转型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不应成为长期性运营模式的制度基础。……对于传媒集团的来说,必须意识到目前进行的重组也只是其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迟早都要学会在没有垄断特权庇护下的市场化生存。”此外,文章还对国有资产和产权清晰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如IPTV的经营问题、社会民营资本参与节目制作的问题、推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问题等。

对中国电视产业变革十年来所发生的理论争鸣与实践变革进行总结与回顾,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人们还并未就产业化进程的理论进路与资本运营,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改革结论,而这,也恰是制约今天电视产业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阻力所在。

[注释]

[1]国家广电总局文件《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12月30日),载《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4年卷)。

[2]刘志远:《影视资本市场亟待发展和规范》,载《光明日报》1999年11月25日第五版。

[3]赵化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3期。

[4]王政林、周建明:《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初步实践》,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3期。

[5]李岚:《广电产业集团运营效率评估理论探讨》,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11期。

[6]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第105号文件。

[7]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第34号令。

[8]李晓枫主编:《中国电视传媒资源整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253页。

[9]陆地:《资本市场与中国电视产业关系的转机》,载《南方电视学刊》2001年第4期。

[10]陈正荣:《集团之后,电体制向何处去?》,载《董事会》2007年第1期。

[11]同上。

[12]陈正荣:《集团之后,电体制向何处去?》,载《董事会》2007年第1期。

[13]李良荣:《从单元走向多元——中国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载《新闻大学》2006年夏季号。

[14]这些文章有郭镇之的《公共广播电视:变与不变之间》(《新闻大学》2006年夏季卷)、石长顺/向培凤的《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袁茜/项立新的《公共电视势在必行》(《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高传智/谢勤亮的《“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新闻大学》2006年春季号)。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3

(据童兵于《新闻记者》2008年第6期)

奥运会媒体的采访策略

采访奥运会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行动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奥运会之前,记者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要全面了解奥运会媒体服务的传统和内容;第二要严格遵守奥运会媒体服务的规则和惯例;第三要充分利用奥运会媒体的政策和设施。

在报道期间有三个阶段一定要把握好:一是赛前阶段。主要是制订报道计划、确定重点报道项目、组建报道队伍。超过十人的报道队伍都应该有一个报道手册,内容包括部门设置、联络方式、重要项目的主要联系人、运动员名单等。要有一个明确的发稿任务表。二是赛时阶段。这时的报道以比赛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加入记者现场感受以及专家和记者的分析预测,同时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时候前线与总部的关系是反馈与决策的关系,前线的记者不断把信息反馈到总部,由总部来决策如何执行报道计划。三是赛后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深入报道与总结分析,是提炼、总结、展望,是素材的二次利用。很多采访的素材除了完成当时的现场报道之外,还可留下在决赛后做项目的总结、综述和未来实力分析的报道。采访中可以灵活运用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跟踪式提问、审讯式提问、引诱式提问、反驳式提问,以获得有用信息。

(据徐济成于《中国广播》2008年第5期)

当前新闻工作需要破解的四大问题

一、经济发展中的“粗放经营”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要研究舆论引导的“有效利用率”问题,尽快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化说教式的“粗放经营”。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研究舆论引导“有效利用率”问题。舆论引导必须从受众的角度检验新闻舆论的成败得失。二、舆论引导要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心中,要研究舆论引导的“大众化”问题,争取让两个“舆论场”目标一致、形成共鸣。必须变高高在上的单向灌输为平等和气的交流;变枯燥的套话大话为朴素生动的白话实话;多讲老百姓爱听的故事;让主流媒体成为普通人愿意谈心交流的好地方。三、主流媒体并不等于天然掌握着“主流舆论”。要研究主流媒体如何掌控“主流舆论”的问题,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的新载体新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巩固和拓展舆论引导的阵地。四、要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形成社会“共振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形成的巨大效应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引导的课题。如果这个“共振效应”使用得当,可以极大地消除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据慎海雄于《中国记者》2008年第4期)

广播电视节目

联动整合的形式

媒体集团化运营的关键是资源整合,而整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节目联动。一是平台融合式。就是广播、电视频道和频率之间整体融合,统一调度,统一运营,从而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二是栏目联合式。就节目本身而言,双方可利用对方的平台,或联合制作播出,或共同推广营销,可有效增强节目品牌的影响力;就主持人而言,双方均可以使用对方的主持人,让广播和电视的主持人在互动合作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就采编力量而言,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三是节目一体式。分属广播与电视的两个栏目,除制作手段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外,其内容与风格定位均一致,栏目名称也一样,双方在共创、共享、共赢中实现品牌竞争优势的最大化。四是栏目平移式。就是将现有的品牌电视节目原封不动地平移到广播频率原版播出,反之亦然。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许多地方被自发性地同步引入到广播中直播,满足了许多没法在家看电视的人利用电台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五是复合式。围绕一个重点宣传项目将频道、频率资源,节目资源,人力资源,广告资源等进行大整合、大调度、大联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劲的立体营销推广态势。

(据祁汉忠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5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将推进新一轮改革

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明确了新一轮改革工作重点,改革将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整合内部资源,构筑多元发展平台。以新闻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构建频率、人力、技术、节目、广告等资源共享平台;以整合新媒体业务为切入点,促进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筑多媒体综合传播平台;以经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对节目、受众、广告、品牌公信力、社会网络等资源进行统合经营,开展多元经营。二是拓展外部资源,构筑合作发展平台。与全国广播媒体联合发展,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品牌开发推广网络,培育开放的全国广播市场。三是创新体制机制。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完善科学决策运行机制,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建立以成本控制体系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责权利明晰、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搭建以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为核心的经营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自《广电总局网站》)

中国电视评价新标准

重视网络影响力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二OO八)》6月21日在北京。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等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为评价中国电视的影响力提出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评价指标,打破了原来拿“收视率”当标准的陈规。网络影响力主要包括:知名度、关注度和网络收视度指标。

专家认为,网络影响力指标是中国首次从网络的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的报告,探索了从网络影响力的全新角度评估电视栏目、电视频道、媒体营销的成功经验。网络影响力指标的诞生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电视“唯收视率论”所带来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等各种问题,为当前中国电视评价体系的尴尬现状找到了出口。(摘自《中国新闻网》)

电广传媒贷款33亿数字电视将成第一核心业务

6月20日,湖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署《湖南省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33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合同》,贷款期限为15年。

据了解,此项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几家银行组成银团对国内文化企业单个项目的最大一笔长期贷款。电广传媒有关负责人预计,该笔贷款资金全部投入项目后,公司的数字电视业务板块收入将超过现有的电视广告板块收入,成为第一核心业务,公司业务架构也将演变为数字电视网络业务与电视传媒广告业务两强并举,创业风险投资适度扩张的发展新格局。

(摘自《中国证券报》)

广电总局将公布第二批获视频网站牌照具体名单

据悉,悠视网、酷6网、六间房等视频单位均表示,已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电总局将于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获得第二批视频网站牌照的具体名单。到目前为止,在视频分享类网站名列前三的土豆网、我乐网、优酷网仍未传出获得牌照的消息。在此之前,广电总局已于4月向23家企业颁发了第一批互联网视频牌照,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具有国资背景。(摘自《传媒经济参考》)

全国37个城市的手机电视可免费看奥运节目

“随时随地看奥运?――还免费的?”只要拥有内置了CMMB接收芯片的手机、PDA、MP4、车载电视、导航仪、笔记本电脑或者数码相机,这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由我国自主开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6月26日开始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北京奥运会期间,建设有CMMB试验覆盖网络的37个城市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奥运节目,这在国际奥运史上还是第一次。这37个城市包括全国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大连、青岛、厦门、深圳、宁波、秦皇岛等。(摘自《人民网――传媒频道》)

新华社结盟高铁媒体运营商

5月29日,新华社广告中心与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惟一的高速铁路专业媒体运营商。通过合作,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高铁广告有限公司在全国高速铁路火车站建设、运营和推广“新华高铁信息多媒体传播系统”,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资讯传播系统。

据悉,高铁广告已进入北京南站、天津站、青岛站,未来将完成各主要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建设,并陆续启动媒体运营。而新华社广告中心拥有《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参考消息》等众多报刊以及全国、地区性网络资源,可以为高铁广告提供专业的新闻产品服务。

(摘自《经济参考报》)

快讯简讯过多使年轻人患“新闻疲劳”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4

主要负责公司新媒体的运营;公众平台的策划、运营以及推广,根据内容的类型、平台调性、用户角色不同、当前需要产出营销性内容、干货内容或文案。及时跟踪评估新媒体营销方案的实施效果,拓展新媒体渠道。了解公司具体运营的宣传推广平台,熟悉公司新媒体账户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日常内容编辑、发布、维护、管理等内容。熟悉推文制作流程以及文字内容素材收集整理,并且熟记公司推文常用字体大小,颜色,插图等格式,独自进行推文排版制作练习。制作详细推广计划。

二、主要收获: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掌握了活动策划、文案制作的一些基本工作技能,体会到了新媒体运营是一项极需创造性的工作。也让我明白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有专业的知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还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更加努力,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性知识。此次短暂的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在回到学校之后要对实习所学到的东西进行系统的总结,在总结的过程当中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淘沙式的复习,比如市场营销学和商务礼仪等在工作中实用性很大的知识再次进行学习。

经过两年多年的理论学习,我渴望走到社会中去,走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锻炼、提高我的能力。所谓“人是社会中的人”,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么任何事物的价值恐怕就要重新估量。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践,任何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它们就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然而,当我真正接触到社会时,难免会有些手足失措。而这样一来,通过不断的实习,我们慢慢的接触社会,熟悉社会,又在这其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增加自身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三、自我评价: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5

品牌的形成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吸纳、转化生产力的结果,是不断组合有形、无形的经济要素的产物,是目标市场对它所表征的文化特征高度认同的结果。奥林匹克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沟通的一种手段,要依托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之中,并将奥林匹克文化与品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系统工程。奥运营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经营方式。奥运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资源应该是精神文化资源———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有不同的要素纬度,如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团结、超越、活力、拼搏、梦想、参与、自信等。互联网/通信行业可以借助科技、超越、卓越等要素,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拼搏、奋斗、活力等要素和奥运建立联系。如可口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知名品牌,它成功地将“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与拼搏、自信等奥运精神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奥运精神和自身品牌的关联。总之,奥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要充分挖掘奥林匹克文化深层内涵与企业品牌产生积极关联,实现品牌飞跃,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奥运营销人文关怀是诉求点

历经百年沧桑的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在新的社会人文背景下体现出追求人文的明显倾向。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奥林匹克主义,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奥运营销要与奥林匹克理念融合,并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我们以奥运TOP赞助商强生公司为例:奥林匹克健康护理产品类别的全球合作伙伴强生公司的“因爱而生”及“抚摸计划”的企业形象系列广告既没有强生的具体产品,也没有加入任何奥运元素做注脚,却完美的将奥运精神与强生的产品线及品牌文化结合在一起,为强生的品牌打上了关爱与关怀的烙印。正如强生公司的信条“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我们必须做好公民———支持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慈善事业。”正是基于这个充满责任感和关爱感的信条,强生公司开展了大量的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以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一个奥运TOP赞助商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恰与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不谋而合。

三、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品牌的奥运全方位接触

奥运营销借助媒体传播企业形象,是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企业需要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媒体研究和媒体选择。

1.把电视媒体作为奥运赞助的首选媒体。在重大赛事的报道上,电视媒体的全程转播及其报道优势突出显现。据CTR奥运专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观众将对奥运投入极大的关注度,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奥运信息的比例为98.9%,而不论是奥运赛事信息还是非赛事信息,95%的观众都会忠实地收看CCTV。体育事件要与赞助品牌的形象最大结合,并且一定要完成由强势媒体引发的二次传播过程,只有电视媒体才能作为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第一传播媒体。

2.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的合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成为与广播、报刊、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已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与腾讯联合退出奥运倒计时及火炬在线传递,充分利用了门户网站的用户资源,为品牌积聚了大量的忠实消费人群,为提升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注意新兴的网络媒体和隐性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是未来时展的新趋向,新媒体传播平台包括手机、电子杂志、播客、IPTV、网络电视等等,都为奥运营销提供了很好的策划依据。奥运会的隐性载体包括奥运代表团、奥运场馆、奥运运动项目等。奥运赞助品牌应该充分整合奥运会的隐性传播载体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媒介接触习惯,借以抵制伏击营销,实现品牌传播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6

[2]江明华:把握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2).45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4

[4]田涛:运营销的传播策略[J].国际广告,2007,(12).93

[论文关键词]奥运营销文化营销媒体资源企业文化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6

为了使品牌运营中心能持续健康发展,逐渐壮大,我们特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一次小结,以求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升自我。

我们的经验和心得

一、 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敢于创新,是成功策划举办社会活动、打造品牌影响的前提。

品牌运营中心是一个新部门,目前也只能说处于一个初创期,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办公条件也不完备,甚至还没有对外正式挂牌。另外,党报做品牌运营,也是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和套用,一切都需要从头摸索。可以说,摆在品牌运营中心面前的,是巨大的挑战。

就本次活动来说,当品牌中心了解到全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将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制造声势,打造影响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提升报社品牌影响的良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参与进去。最初,我们只是跟省体育局群体处达成了一个简单合作意向,而且所有活动的内容、合作形式都是模糊的、未定的。但是在之后短短一个月中,从项目立项、策划草案出笼,到无数次的修改、调整,这个意向成为一个省市领导主持参与、万人同行的大型社会活动,层次高、规格也高,为传播十一届全运会“全民参与”的宗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观这个活动的承办,可以说,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大胆作为,就没有它的成功。品牌中心是一个刚刚成立,正在筹备的新机构,为什么敢于出手,与“十一运全国组委会”合作,策划数十家省直单位、上万人参与的大型社会活动,并且成功与电视媒体合作,进行一个小时的直播?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品牌中心真实地看到了“大众日报”蕴含的能量,没有受现有条件和以往做法的束缚,摆脱了条条框框,解放思想,从打造大众日报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大胆作为的结果。

由此,我们觉得,今后策划和举办各类社会活动,“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勇于创新、大胆作为”,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原则。

二、 合理分工、有效统筹,是活动成功的组织后盾。

活动之前,领导根据活动特点和任务,梳理了工作流程,对每人分工、责任都很明确,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使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高效工作。

同时,做好了工作预案,遇到变化,也能有效的调配资源,及时应对。

三、 优秀的团队是活动得以成功举办的保证。

任何一个大型社会活动,除了周密的前期策划,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高效的执行力,而执行力,来自由每一个人组成的优秀团队。这次活动,品牌中心的执行力得到了一次检验,队伍得到了锻炼。

刚刚组建起来的品牌运营中心,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之前没有过合作共事的经历,完全处于磨合期。但是这个团队,在成功与梦想、责任与事业的召唤下,克服了资金不足、人员缺乏、合作方多变、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早起晚归、连续加班,持续作战,毫无怨言。在活动举行的前夜,凌晨3点,大家还工作在第一线,布置会场、在货车疾驰的马路上悬挂横幅,而5点30分,没有睡几个小时的品牌中心全部人员已经又一次奋战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各位同事包括领导的奉献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李鸣在肠炎发作全身无力的情况下,挂着吊瓶也没请一天假;白洁在现场累到虚脱;每一个人的脚上都磨起了水泡,还有一位同事脚部磨伤化脓了……一种干事创业,想到就干的文化氛围再新成立的品牌中心正逐渐形成。

四、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报纸品牌运营的强大支柱。

本次活动,一个很好的成功点,就是报社没有支出一分钱,完成了报社品牌运营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实现了报社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这得益于品牌中心对社会资源的整合。

活动由我们承办,这意味着报社要付出很多,包括活动冠名赞助商的招商、开幕式和结束仪式的会场搭建、沿途条幅的印制和悬挂、饮用水和防暑药品的提供,服装、运动帽的提供,现场氛围的制造、媒体采访的协调、各类礼品的准备等等,每件事最终都归结到两个字:资金。但,我们的要求是,争取不花报社一分钱,利用报社的影响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完成这次活动。

经过艰苦的努力,活动的冠名问题由泰山体育落实了,水宜生水杯到位了,可口可乐到位了,花花公子的t恤到位了,漱玉平民答应参与活动了,活动的太阳伞和伞墩到位了……活动终点场地征用问题解决了,沿途是否可以悬挂横幅的问题解决了,活动现场及沿途的伞墩用水问题解决了,……经过粗略统计,这次活动,总共运作款物合计25万元,完美承担了整个活动支出。

但是,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款物。我们认识到,我们得到的是这些合作单位的综合资源,是这些单位对报社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由于整合了大量机构参与有价值的大型社会活动,获得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除了这些,我们还由此密切了跟省委、省府、体育局、公安、城管、兄弟媒体已经中央媒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一、 制作“大众日报”品牌运作活动的标志性物品。 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次活动中,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在各种场合,尽量凸显“大众日报”的元素,展示大众日报的形象。但是,在活动现场,我们要求的40顶遮阳伞,却只能使用子媒体的。整合提醒我们,在大众日报自己策划的活动中,为了凸显我们的品牌形象,自己必须建立大众日报形象展示系列物品,在任何场合,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大众日报的存在和影响。

二、我们主办、参与的社会活动,宣传策略必须体系化。

任何大型社会活动,没有媒体的充分宣传,都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这次活动虽然媒体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不足。其原因就是,我们宣传策略还不成熟。活动的事前造势、事中宣传、事后总结提升;集团内媒体协作、兄弟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动等等,都需要我们建立一定操作办法,使我们有限的活动,得到无限的传播,实现品牌影响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三、社会资源的维护与协作关系需要强化

没有社会资源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活动也讲难以成功进行。这次活动,虽然我们利用报社影响拉来了不少赞助,但是很多都是使用的个人关系。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应该建立合作伙伴的资源关系维系规则,建立合作伙伴回报办法,以求在成功获得他们支持的同时,能够深化与他们的关系,成为报社永久的良性资源。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寿光;新媒体;布局;传统

2014年,寿光当地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燎原而起,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寿光市域有影响力的此种媒体已达80余家。身处四线城市的《寿光日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寿光日报》结合自身优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布局微信公众号,2014年下半年,着手布局组织架构,以期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

一、抓准时机,布局新媒体,初步形成融合之势

随着新媒体发展,《寿光日报》逐步认识到新媒体的到来势不可挡,传统纸媒在时效性、互动性、阅读量分析、读者定位方面,较新媒体存有先天的缺陷。从2013年下半年,寿光日报社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先后于2013年6月17日、10月17日注册开通《寿光网》《寿光日报》两个官方微信公众号,成立两个项目组,专题运作两个公众号。

随着智能型手机的快速发展和3G、4G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寿光日报社清晰的意识到,以PC端为基础搭建的门户网站所固有的优势也逐步丧失,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离开台式电脑,向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快速阅读转变。为适应这一形势,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2014年1月23日,报社打造并上线了《掌上寿光》APP客户端。APP客户端依靠《寿光日报》、“中国寿光网”的内容优势,初步实现了纸媒、PC端向手机端的转移。

两个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的上马运行,在表现形式及平台建设上,代表着《寿光日报》向新媒体转型,特别是向手媒转型的多媒体框架初步形成。

二、体制深耕,报网融合,在组织架构上为全媒体运行搭建畅通平台

随着多媒体平台的搭建,寿光日报社发现,没有组织架构的配合,多媒体的运作在人员调度、内容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均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理顺内部架构,从2014年9月开始,报社多次派员到新媒体发展较好的江浙等报社学习考察,希冀确定一套适合多媒体发展的内部组织架构。

2014年12月,报社将承载着主要业务的寿光日报、中国寿光网两大事业部融合为一体,以行业切分为基础,设立总考办及政务、民生、生活、文体、财经、房产、品牌策划、发行等8大中心,以内容和经营为不同的测重点,进行人员的调配和分工。2015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架构分工上,总考办主抓工作调度、专题策划与业绩考核;品牌策划中心在承担《寿光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同时,与其他中心分工合作,加快了两大微信公众号外的各行业小号的布局与推动。各中心也以工作内容为依据,从性质上切为主抓新闻生产的采编中心、主抓广告经营的运营中心。

另外,本年度,经过8个月的发力运作,《寿光网》、《寿光日报》两大微信公众号,已在寿光80多个微信号中稳居前两位,每周阅读总量分别突破90万、56万多次。“寿光日报房产家居汇”、“寿光日报吃货团”等微信小号也名次靠前。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借助自身固有的传媒优势和历年积累下来的公信力,在微信号的运营、推进上还是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绩效为基,预算为纲,以更加细致、理性的绩效考核确保转型到位。

平台和机制搭建工作完成后,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和考核设置,以绩效工资的形式保证转型到位?寿光日报社建立了一套探索性的运作机制。

深化绩效考核,设立年度预算。为进一步激活员工积极性,报社根据各个中心的特点,设定以年度预算完成为前提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体系首先确定了工资总额核拨办法,以上年度各工作条块完成的采编、经营任务为基础,制定了完成比核拨的办法。即,本年度月度累计完成数额与去年同期数字比较,按比值核拨各工作条块的本年度工资总额。其次,由各工作条块,根据本年度各部、个人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量得分,分配工资总额。

组版、印刷人员的工资,由原先的固定工资总额制,改变为按每月组版数、每月印刷万印数核拨工资额度。

发行人员工资,按存量、增量设定工资核拨比例,以上年度数据为基数,制定本年度新增发行份数,计算每月的工资核拨总额。

新媒体采编,按编写的工作量,是否原创稿件,阅读量,设置不同的得分比例和考核系数,计算人员的月度工资。

非业务性的职能部室,按报社各业务部室的考核数额,逐月累计计算与去年同期的比数,以计算比例核拨工资总额。

以上措施的实施,确保了考核的针对性,以工资总额的核拨比例与去年同期完成数挂钩,保证了工资发放的针对性。

健全制度建设和职能检查,以制度和检查保证措施的落实到位。

为确保媒体转型到位,2015年初,寿光日报社着力修订了两项大的规章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职能部室工作规范,明确了各项制度的检查时间、公布范围、奖惩措施、公布范围等在内的检查规范,设定了每月报表制度,重新设定了报表格式,以报表汇报的形式,监督和检查职能部室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明确了本年度工作要点及要点落实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工资核拨、人员考核等在内的各项保障措施,以工作要点细化落实的形式,确保主业融合、媒体转型的工作到位。

在实际的工作中,还继续完善了年度考评的考核项规范,切除了民主评议等人为化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了“业绩考核”、“日常考核”、“工作创新”、“培训达标”等其他四项的考核力度,为年终考评打了良好基础。

日常工作中,报社还根据每月业绩排名,对每类岗位的末位人员实行“月度谈话”制度,前两个月主要以“正思想、找差距、促业绩”为主线,与员工谈活。第三个月仍为末位,谈话重点转变为不适合该岗位工作需要,劝其离职。同时,为补充关键岗位的人才招用,报社还划定了特殊岗位范围,对于特岗人员实行特殊的招用办法,以此补充团队新鲜血液,增强团队活力,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自媒体运营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主持人工作室 运营模式 海阳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主持人成立工作室,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角度来讲,既是对员工创意能力的激发,也是留住创意人才的一种方式。对于主持人工作室运营模式的研究可以对传统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有借鉴意义。

由节目主持人海阳创立的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海阳工作室打造的品牌节目《海阳现场秀》是由海阳主持的一档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节目自2011年1月开播至今已有六年,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金话筒”奖的脱口秀广播节目。在工作室成立后,负责人海阳带领工作室团队不断地摸索节目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完成了从广播节目到广播品牌的升级,吸引了大量活跃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的听众,并实现了节目及主持人品牌在互联网、电影电视、书籍、舞台剧等多渠道、多平台的突破。对于海阳工作室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将用大量资料和数据来梳理工作室从成立至今可被行业内借鉴的运营模式。

一、主持人工作室业务模式的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阐述。①本文将尝试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式对新时期主持人工作室模式进行市场分析。

(一)政治环境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传媒产业的宏观监管是主持人“工作室”制度发展的基础。鼓励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成立工作室,是新背景下“以工作室为平台带动和探索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营销模式的市场化改革。”②主持人工作室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良好。“海阳工作室”是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都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明星”主持人评选中“首席主持人”项目的重要成果。根据中央电台对品牌主持人打造的规划,央广都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成立了“海阳工作室”。这是中央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2014年,我国政府的政策性文件更加细化,其中也包括对隶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财税实施具体方案,在这种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下,“海阳工作室”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年来陆续有很多电台、电视台成立了主持人工作室,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黑龙江台“叶文工作室”、吉林台的“青雪工作室”和广东台的“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等。赋予工作室成员更大的权利,不但能激发小团队作战的内在活力,而且可以优化节目生产流水线的资源配置,力争在节目制作和经营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③但由于受传统电台政策的限制,工作室并不像市场上的其他个体公司主体一样,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利,经营销售权、激励机制等还不完善,还没有进行过多的市场化探索。“海阳工作室”作为独立公司,注重节目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是在政策允许下的合理调整。央广都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股管理,将“海阳工作室”的节目版权、品牌版权、成员的演艺经纪权授权给独立公司运营使用,但在产品内容和版权使用上进行严格的绝对管控。独立公司的业务重点除工作室内容产品生产外,主要放在内容产品的增值服务上,包括网络内容提供、新媒体开发、演艺经纪活动等。

(二)经济环境

主持人工作室儆谖幕创意产业,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产品经营方式下,传统的节目听众地位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参与。广播节目变成产品,听众转为用户,“产品围绕着用户转”,实现产品与用户的深度关联和黏合。在经济环境变量中,广告业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广告收入一直以来都是广电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74.87亿元,同比减少0.39%,电视广告收入535.59亿元,同比减少2.06%,电视广告刊例广告花费同比减少3.4%,电视时段广告资源量同比减少10.2%。④

图1:2012~2015年《海阳现场秀》节目广告收入

在广告投入大环境逐年下降以及综艺节目独挑广告大梁两方面夹击下,《海阳现场秀》2012至2015年的广告收入却逆势而上,逐年稳步增长,从2012年的230万猛增至2015年的420万,同比增长82.6%。特别是2014年,增幅达到65.8%,这与“海阳工作室”的成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海阳现场秀》的受众对广告有较高的接受度,在有效的受访用户中,有49.53%的用户接受广告推送,29.74%的用户欢迎有福利的广告推送服务,仅有15%的受访用户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微信广告。⑤由此可见,《海阳现场秀》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用户提供的多样化增值服务,具有较大的广告转化与用户增值潜力。

(三)社会环境

在web2.0(即用户主动获取并产生内容)时代,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日益兴盛,用户生成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作为传统内容生产方式的补充备受推崇。实际上,在用户创造内容的平台上如微博、知乎、微信、脸书等,看内容的人远多于创造内容的人,甚至根据二八理论,20%的用户创造了80%的新内容。不论是用户生产方式(UGC)还是专业生产方式(PGC),获好评的一直都是富有创意和具备专业水准的内容,“跑马圈地”不如“精耕细作”。

“海阳工作室”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内容生产,每期节目的稿件需经海阳本人亲自参与并把关。《海阳现场秀》是一档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其所有内容都坚持原创、规范和专业,鼓励创新。“海阳工作室”内容生产模式可以总结为:“PGC+UGC”,在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的基础上,关注创意、专业生产、协同创作,规避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下内容生产杂乱无章的缺陷,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来激励用户生产高质量内容,并且有效整合用户生产碎片式内容中的“精华”,打造真正有创新意义的拳头内容。

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的经济模式逐渐被颠覆,经济与社会组织正在转变为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了解用户需求的互联网企业比偏于了解产品的传统企业更受青睐、更有市场。传媒业务主要依靠广告营利,因此,当节目成为产品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时候,团队领导及成员就不得不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期实现盈利目的。随着互联网社群的发展,社群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商业热潮。虽然传媒业不是直接依靠受众挣钱,然而却可以通过社群生态扩大品牌影响力,能积极转化为品牌的营销势能,同时也能横向纵向延伸产业链。

“海阳工作室”的社群构建模式类似于移动互联网催生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O2O是指商家通过线上营销方式来吸引线上用户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然后消费者到线下商家处进行消费,由此带动线下实体商家的经营。“海阳工作室”注重协作、开放、分享与沟通的互联网思维,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营销模式,致力O2O的闭环打造:发展线上品牌、开拓线下市场。工作室团队一方面积极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产业化运作产品;一方面尽量把连接的成本降为零,打造属于自己的社群生态。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与主持人工作室市场相关的新的硬性技术性条件。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无线网络的覆盖、宽带的不断增加,为海阳工作室的全方位立体化市场运营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阳工作室”引进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对节目及主持人进行全方位包装,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形象识别,从节目的片花、标志(logo)、主持人的卡通形象等听视觉设计,到主持人多种身份的培育塑造:拿过“金话筒”的主持人、园林设计师、喜剧演员、畅销书作家、歌手、公益形象大使。

整合多渠道、构建多平台对节目及主持人品牌进行推广。《海阳现场秀》同步在中国广播客户端、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数字平台推出,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也正逐渐提高其影响力。此外,主持人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海阳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对其品牌节目进行推广与宣传。2014年除了在山东、辽宁电视台主持《海阳俱乐部》和《语众不同》之外,还与爱奇艺合作推出《海阳头壳秀》视频短片;2015年,海阳参与优酷自制互联网喜剧《优叻个秀》的主持和演出,受邀主持2015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2016年,海阳与爱奇艺联合推出《晚安朋友圈》等节目……通过广播、新媒体、市场营销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有力支撑面向多平台的运行模式,极大推广了节目及主持人品牌影响力。

有效的获得、发展、维持终端消费者是产品销售中极为关键的一步。在终端环节,要想实现用户的沉淀就必须优化终端互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终端体验。“海阳工作室”在这方面的尝试也初显成效。在听众群的维护上,“海阳工作室”从稳定的优质听众中选择部分成员形成“海阳董事会”定期开展活动。海阳本人也会与“董事会”成员进行频繁沟通。除了每天节目内外在微信、微博等数字化平台与听众的互动,还举办了“8・5海阳粉丝节”“围观海阳”“万人相亲会”“私家车俱乐部”等,让听众有了极大的自主性,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节目品牌的运营中,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基于SWOT模型的海阳工作室业务模式分析

(一)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模型即态势分析法,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SWOT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安德鲁斯(Andrews)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通过一种模式,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

(二)海阳工作室综合竞争力的SWOT分析

进入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广播节目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已不仅仅局限于收听率的数据体现,进入到由“内”(单一的节目生产)及“外”(节目产品生产和运营)的发展时代。2011年至今,海阳工作室的品牌节目《海阳现场秀》已经跨越了初生期和快速爬升期,进入到节目稳定发展的阶段。笔者将根据SWOT分析模式,深入剖析海阳工作室的综合竞争力。

1.优势分析

(1)团队建设

鼓励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成立工作室,是新时期“以工作室为平台带动和探索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营销模式的市场化改革。”⑥主持人工作室在制播分离尝试的初级阶段,对节目生产流水线的资源配置和节目制作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优化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阳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建立起独立自主高效率、高质量的创意团队。

a.团队领导:从主持人到管理者、营者的转变

主持人工作室的领导者依然是核心节目的主持人,然而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只负责节目主持工作的主持人有很大区别。前者不仅要对节目的生产、播出负责,而且要参与到节目营销和品牌运营中,这是因为要将节目作为信息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同时要注重运作的收支平衡。团队化运作要求节目的主持人要成为创意管理者和节目经营者,这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格局意识、战略眼光、指挥能力和管控能力,而且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和新媒体背景下,还应当具有品牌营销意识和互联网思维。

海阳是《海阳现场秀》的主持人,也是“海阳工作室”的总负责人。由海阳主导组建的“海阳工作室”团队,在某种程度上应与其有着相似的价值观,这有利于形成团队合力,有利于创造工作热情、激发责任感。“海阳工作室”制类似电视立制作人中心制,工作室拥有团队组建权、管理权、创意自、项目竞标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使用权。作为领导者,海阳在注重节目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注重以受众为中心的市场导向,强调经济效益。

b.团队成员:权责清晰、守土有责

“海阳工作室”的人员设置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结合具体的各项工作标准,明确节目内容制作的质量指标在工资、奖金分配上所具有的决定意义,充分体现“责权一致”。责、权、利明确,团队成员按照个人能力和意愿进行岗位分工,也可适当身兼数职,目标一致、灵活多样、清晰合理。海阳工作室团队成员按照工作职能的设置分为以下几类:

节目统筹:“海阳工作室”的另一名主持人――小艾是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二把手。她主要负责《海阳现场秀》节目的日常策划、核心内容的撰写、整稿的编排、安全播出等各项工作,即统筹管理节目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负责节目意的研发和管理。

内容编辑:主要负责节目、新媒体平台及现场活动的内容编辑工作;进行节目资料库的数据化建设和维护;组织外脑团队通过对节目收听率的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或改进内容创作的方向;参与研发节目内容;负责实习生培训及管理。

新媒体运营专员:新媒体运营专员主要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数字化平台对节目及主持人品牌进行宣传推广;策划与节目及主持人品牌相关的优质内容和线上活动,提高用户参与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负责网络电台客户端的节目包装和音视频节目营销;充分整合资源渠道,及时为用户提供细分的产品和有创意的服务;负责核心用户数据资料库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粉丝社群,充分与粉丝进行互动,打造社群生态。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需要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并实施节目及主持人品牌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并辅以公关配合;专业化开发和实行精准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及B2C(Business to Customer)营销策略,打造多种渠道吸引潜在客户、转化偶然性听众;分析用户心理寻找爆点,并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及服务以延伸品牌;同时兼任项目经理,负责工作室品牌项目活动的策划及执行。

智库:团队是“海阳工作室”的“外脑”,人员构成多元、专业,人数不定。智库团队主要负责撰写优质的节目内容,配合内容编辑分析研究节目收听数据,同时也参与新节目的研发、节目成品拆解等,总的来讲,对于节目方向的把关及节目内容的改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团队管理:分权化的扁平式组织

在主持人工作室这种组织模式中,人员较少、责权清晰,因此扁平化结构自然而生,决策和执行是一体的,不需要太多协调,少了很多推诿与扯皮。扁平化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管理的‘扁平化’,即合理缩减管理层级,将原来仅在垂直通道内流动的信息与知识尽可能地扩散到水平层次上,并通过内部网络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快速传播。”⑦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知识权威取代职位权威,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级减少,决策的集中化让位于分权化,而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适应节目产品产业化运作的需求。

一直以来,“海阳工作室”坚持发扬“尊重+奉献+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不是“九龙治水”,也不是“分而治之”,彼此各司其职、团结互补,形成了很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为了简化程序、节约时间、增强效率,工作室积极放权到成员个人,充分尊重组织的脑资源,实行个人的主体化管理,给予成员对各自领域的自主决定权,并配合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这就意味着团队成员不再是被动地按要求行事,而是给成员更多自治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能有效避免其从优秀专业人员流变于“民工”的现象。

总体来说,分权化的扁平式管理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团队活力、提升了团队热情,有利于团队整体意志的凝聚和团队成员才能的施展,对节目的生产及品牌的运营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上,工作室负责人海阳的领导方式也正逐渐从以指挥和奖励形式为核心的领导方式转变为“幕后管理”的方式,即不再告诉成员要做什么或具体做什么,更强调用愿景和价值观激发员工。

(3)团队工作:灵活型矩阵式结构

组织的工作结构是从组织结构的横向层面来划分的,可分为直线型结构、职能制结构、事业部型结构、矩阵型结构等。职能制结构是指组织内的同一阶层成员根据职能或业务进行分工,矩阵式组织形式则是在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⑧这是为了完成某一次特殊任务而组成的一个专业的项目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职能部门,其中项目经理是成员的领导人,所以在这种结构中,成员有两个直接上司,一个是职能领导,一个是项目经理。

由于项目对于节目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好的项目能有效支撑节目地位、是节目最好的营销载体、能为节目提供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以及为节目提供可持续发展模式。“海阳工作室”近两年来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工作室的组织工作结构采用灵活型矩阵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工作室成员根据岗位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在执行项目的时候,工作室成员又服从项目经理的安排形成项目小组分工合作,由于项目是“非常规”的、“一次性”的,⑨所以组织形式极富流动性和灵活性。

以“海阳工作室”在2014年推出的“环球旅行团”项目为例,从项目的规划和启动到执行和控制再到结束管理,项目小组从形成、磨合、规范、执行到解散,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投入和付出保证了项目的圆满完成,实现甚至超出了预期的目标。

灵活型矩阵式结构有利于工作室团队与其离心倾向和向心倾向(过度专业化和过度熟悉化)⑩之间的内部调整,工作室成员可以通过加入项目转换角色和观点,走出自我舒适圈、打破固有思维、挖掘创意潜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围绕个人而产生的稳定增长的习惯和做派,确保了工作室成员在专业和通才之间保持较好平衡。

基于团队建设的立意基础,可以总结出“海阳工作室”的优势。(见表1“海阳工作室”SWOT矩阵图)

2.劣势分析

(1)工作室是市场的先行者,需要更快更好地在现有行业的竞争格局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知名度。

(2)工作室的业务融合性较强,强调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所以,从员工管理的角度讲,工作室制度更需要实现成员创造力的拓宽。成功的团队是尝试疏导创造力,目前的工作室团队建设和内容建设亟需一个激励型环境,引进有效的员工考核与奖励机制。

3.机会分析――UGC+PGC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

美国未来学者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产销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它由Producer(生产者)和Consumer(消费者)两个词汇组成,意在表达后工业时代消费者角色的转变――从原有的消费者转变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但是在中国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生产管理的初期,将“人人生产”的内容引入节目未必可靠,存在许多棘手问题,比如内容的质量、版权和管理等。所以媒体界开始呼吁专业生产内容,应该说,内容专业化是应对现今受众“碎片化”趋势的适应性举措。

“海阳工作室”的公司定位就在于将传统电台、电视台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结合,重点发展内容创新、品牌创新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多渠道的市场探索和产品产出,提升“海阳工作室”整体资产增值,包括品牌形象、公众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工作室主要负责节目产品的原创内容从生产、录制、制作到播出的全流程管理,以及内容创新的品牌打造活动。在整个体系运作中,由央广都市(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决策层把控整体发展方向,其业务范围包括:

第一,内容生产。从单一的音频产品生产向融媒体音视频产品生产过渡,依托《海阳现场秀》节目的制作及销售,开发更多适合广告销售及新的播出渠道的音视频产品。

第二,进行品牌授权。以工作室为品牌进行品牌定价及授权,在传统广播广告的基础上,参照“海阳环球旅行团”“海阳乐跑团”的模式,增大广告的边界效,进一步开发线下产业。

第三,运营粉丝社群。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用户数据库,以此进行产业链延伸和客户挖掘,结合品牌授权,做大做实粉丝经济。

第四,主持人经济。签约主持人及编辑,打造知名度的同时,进行形象代言等品牌经济。

纵观现下节目非常短视,跟风复制或模仿已经成功的节目,导致节目质量徘徊不前、节目风险控制松散,极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并阻碍了自我创新。而“海阳工作室”则在绝对保证内容导向、播出安全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实现广播节目的全媒体化、多平台传播和粉丝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4.威胁分析

(见表1“海阳工作室”SWOT矩阵图)

(三)海阳工作室的SWOT矩阵构造

在完成了海阳工作室相关环境因素分析后,笔者构建出SWOT 矩阵并得出SWOT 分析结果,可以为海阳工作室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建议。

表1:海阳工作室SWOT 矩阵

SWOT 优势(S) 劣势(W)

1.优势团队建设下工作室的高效率、高质量运营;

2.主持人在相关行业内有一定人脉积累,易于开展合作;

3.工作室经营方式灵活,抗风险能力强;

4.工作室自身的业务属性使其可以实施低成本高精度的市场营销策略; 1.工作室属于市场的新进入者,行业经验尚浅,市场开拓任务艰巨;

2.从员工管理的角度讲,工作室制度下成员创造力的拓宽程度不够,员工考核与奖励机制不成熟。

机会(O) SO战略 WO战略

1.政策环境的利好;

2.市场需求高速成长,目前行业竞争并不充分;

3.传统媒体节目中主持人独立品牌的建立,有助于工作室脱颖而出,树立品质标杆;

4.UGC内容创作的火爆增长;

5.新媒体的发展为低成本的营销方案提供了可能。 1.凭借支持政策,加快工作室的注册;

2.树立工作室三大核心竞争力:创意、高艺术水准、精准营销。

3.面向受众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坚持低成本高精度的营销推广思路;

5.合理配置资金投入。 1.积极开拓工作室产品服务的市场,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

2.在运营过程中,创作者需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威胁(T) ST战略 WT战略

1.版权管理制度的规范对盈利型UGC的约束;

2.该行业多元的人才培养带来的竞争威胁;

3.工作室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海阳工作室的运营策略可能随员工的跳槽而被复制与模仿。 1.关注行业政策动态,加强主持人工作室节目创意内容制作业务。

2.招聘人员时要注重其品质,选取志同道合者,以高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打造相对稳定的团队,并辅以合理的收入制度。 1.人员组织结构采用宽松灵活的方式,降低风险;

2.掌握好业务成长、能力成长、知名度成长三者的节奏,厚积薄发,在具备成为行业领军品牌时迅速发力,统领主持人品牌指导下创新节目内容。

三、主持人工作室运营模式的提升建议

总的来说,主持人工作室模式有利于实施向新媒体转型的整体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内容,以主持人品牌资源推动单一媒体进行全媒体发展的战略。主持人工作室拥有相应的用人权和财权,从岗位分工到人才选用及节目的生产与产业化运营,都有相对的自由空间。在此种模式的运作下,节目的收听率和市场份额都有较为明显的上升,由此带来的广告收益也有较大的提高。“海阳工作室”给节目市场化运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借鉴,但包括“海阳工作室”在内的一些主持人工作室,目前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思考并解决,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思考兼与大家商榷:

(一)缺乏有效的员工考核与奖励机制

任何团队都应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尊重他的拉动效率和管理方法,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尊严,使他们有做主人翁的自豪感。主持人工作室由于团队规模较小,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拓宽成员的创造力。疏导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创造者参与整个战略过程的实施,把策略转化为取得关键绩效指标所需的明确目标,并让创造者全权负责这些目标的实现,即着重创造一个激励型环境,引进有效的员工考核与奖励机制。15~20年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就已经将预算任务分配给创作者(即节目制片),以便更有效地管控成本。除了实行预算责任制外,英国广播公司还引入了一套结构化的业绩测评系统,它包括同行比较法,以及质量和效率年度比较法,根据部门职能,将组织目标分配给相应的部门。

(二)努力从管理的扁平化过渡到平面化、网络化

扁平化管理虽然减少了阶梯形的层次,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一种层次管理方式,其目标还是为顶层服务,其内容依然具有被动执行的成分。因此,主持人工作室团队管理可以尝试从扁平化管理过渡到平面化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将会出现网络状的去层级化管理方式,就像马东领导的米未传媒团队,用平坦的竞争平台去碾平组织中的等级制度。

平面化具体体现在信息、组织和行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平面化的信息。传媒信息是快速的、完全的,可以覆盖每一个角落,从而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共享信息并独立工作;二是平面化的组织。拆除工作室内部的各种“围墙”,成员之间没有隔离,没有台阶之分,全体在一个平台上交换信息,讨论问题,进行决策;三是平面化的行动。在工作室内部,成员在同一平台上行动,快速达到沟通便利、协调一致、高效优质的目标。在工作室外部,节目的生产与营销正在创建一个与用户共有的平台,打造自的消费体验模式,争取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助式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三)明确内容至上的工作理念

毫无疑问,节目内容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没有好的节目内容,线下产业化运作再充分,K究不能很好地沉淀用户。海阳是“海阳工作室”的团队负责人,他既要负责节目的生产又要带领团队规划品牌运营,这种角色转换极易发生顾此失彼甚至舍本逐末的情况。2015年下半年,《海阳现场秀》连续几个月收听率下滑,就是因为那段时间是工作室项目活动的高峰期,海阳的节目状态受到一定影响,加上频繁外出,有时候需要提前录好节目,影响了直播效果,听众反应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节目市场化运作关键期,如果节目质量跟不上就会导致品牌运营后劲不足。要突破节目发展瓶颈,还应该在节目内容上苦练内功,争取用极致思维来打造节目内容。节目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节目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拓宽市场渠道,否则必定是缘木求鱼,行将不远。

(四)积极打造工作室文化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工作室作为一种团队组织形式,也需要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使团队成员创造性潜能最大释放,使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体来说,打造工作室文化要确立先进的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并长期坚持,形成风气。以“海阳工作室”为例,虽然其管理理念开放包容,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彼此熟悉信任,但是工作室的组织理念更多是围绕节目的,容易造成视野狭窄。成员对自身以及团队未来的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和目标,工作上虽不敷衍塞责,但有时也略显散漫,欠缺热情。因此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而完善工作室文化是有效途径。

注释

①汪群、张阳、郑声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8第5期,第51~52页。

②⑥汪良:《广播改革三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版,第143~144页。

③广播调研课题组:《2011中国广播业调研报告之人才与节目管理的多则运算》,《中国广播影视》,2011年第8期,第34~35页。

④李岚、莫桦、黄田园:《革新图存:加快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四个转变”》,《传媒》,2015年第12期,第35~37页。

⑤李h:《解析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广播栏目》,《中国广播》,2015年第8期,第57~58页。

⑦谭云明:《传媒经营管理新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0页。

⑧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7、319页。

⑨【美】格雷・拉森著:《项目管理(第四版)》,郝金星、袁胜南、徐涛、张扬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5页。

⑩【英】克里斯・比尔顿著:《创意与管理: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管理》,向勇译,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页。

?许同文:《UGC时代受众的角色及内容生产模式》,《青年记者》,2015年第12期,第30 ~ 31页。

参考文献

1.王方剑、刘蔚:《工作室浪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版。

上一篇:办公室消防安全检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超市经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