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22 11:43:37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消防;安防;物联网;智能化;云计算;三合一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6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步入人民的生活之中,根据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术语解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的建筑。建筑智能化已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慢慢进入完善和规范化、标准化。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智能建筑大量普及的形势下,物联网技术也渐渐的被提上日程,如美国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智慧地球”,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世界多国已经将其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已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智能建筑标准和物联网技术,如果在智能建筑中积极有效地把“消防、安防、物联网”进行三融合,并应用到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中。那么,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指导方针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1 基础概念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安全防范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消防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报警系统一般和其他系统联动,即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在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三融合的“三步走”策略

所谓三融合,就是把监视“物(火)”的消防系统、监视“人”的安防系统、“物物”相连的物联网通过接口和协议以及射频技术,把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使人-物,人-人,物-物两两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局一体化管理和控制。

目前,消防领域中要实现上述的“三融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消防发展规划。纵观消防“十一五”发展规划,消防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2010年公安部消防局编制并印发的《消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又进一步的为完善消防系统提供了指导思想。那么,三融合的实现要阶段性的发展,把现有系统有效融合,完善现有系统;并入监督、检查管理系统;纳入城市智能化指挥系统。即“三步走”策略。

2.1 第一步: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结合完善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节约能源,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或居住环境。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BAS又可分为设备运行及监控子系统和消防安防子系统。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建议把两个子系统都纳入BAS系统中。但目前大多数场所都是将消防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独立设置,消防和安防并没有结合形成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由于消防系统是一个专项工程,有严格的报建和验收制度,并且消防系统不合格,相关的建筑就不能投入使用。在我国,消防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很少甚至没有和其他系统进行信息的连通,形成了一个“独行者”的报警系统。这样就存在信息收集不全,影响救援和事故处理的速度,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为消防系统和安防防范系统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有效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实现它们的结合已经不是难题。把消防系统和安防系统结合形成一个子系统,并且和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一同纳入BAS中,使楼宇自动化系统进一步的完善,使其符合我国的行业标准。一个场所发生火灾并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把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把火灾现场的相关的视频监控点的图像调出来,实时观察火灾情况和人员流动情况,还可以判断火警的真伪。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的联动,为人员的疏散、被困人员的定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门禁系统在火灾报警后,把所有的门禁锁打开,使系统锁处于开的状态,保证人员的疏散。最重要的是事故发生时,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把几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共享,第一时间把重要信息提供给救援人员,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这种“现场型+物业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事故现场救援、物业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事故处理过程中得到可靠数据资源的有利工具。

2.2 第二步:结合物联网建设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物联网这种“物物相连”模式,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人们可以随处关注所需物品的信息,实现了物物之间的零距离互通。物联网在消防系统应用中,目前为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2007年10月23日,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标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对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定义,简单概括就是对火警信息、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及时上报确认的真实信息,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报警受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用户服务系统及相关终端和接口构成。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7*24小时不离岗的消防值班员,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将建筑物内独立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联网,结合二维或三维的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对所有联网建筑物的火灾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管理。有效的解决了消防值班人员的不足和人员的不专业化,尤其是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实时的数据监控,比如设施的故障监视,对消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目前消防监控系统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对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制定了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国家在消防建设中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由于我国消防设备种类很多,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把消防报警系统并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步伐很缓慢。但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物联网在消防报警系统中很有代表性的应用,也是消防报警系统必然的发展趋势。于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7月29日第12号公告,批准GB 26875-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系列国家标准。在用户信息传输装置、通信服务器软件功能要求、报警传输网络通信协议、基本数据项、受理软件功能要求、信息管理软件功能要求等六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发展的技术标准越来越成熟,为全面实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这种“后台型+监督型”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为事故快速处理和有效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

2.3 第三步:把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结合形成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现场型+物业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后台型+监督型”的城市消防远程系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现在的经济发展、技术更新以及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独立使用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只有联合使用,即1+1>2的模式,消防系统的使用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这样就形成了城市消防应急系统。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智慧地球”和国务院总理所说的“感知中国”,智慧型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智慧型系统的基础,各个系统互通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系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全球60亿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183个国家*430亿个应用—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业务交易、日常操作与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智慧:智慧的交通,通过实时流量监控避免了拥堵,城市变得更加畅通;智慧的医疗,随时随地共享病例和治疗信息,就医更加轻松便捷;智慧的教育,支持网络教学和资源互动分享,让更多人获得知识;还有智慧的金融、智慧的制造、智慧的通信,以及智能电网、智能产品和服务……各种应用及支持应用的系统必将成为一切有序运营的源动力。所以说,智慧化是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消防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

智慧系统能为我们做很多工作,也就是说,“性能”满足业务大规模扩展的需求;应对数据激增带来的成本和复杂性挑战;基于保存的数据提供“分析和洞察”能力;灵活交付;从容应对安全风险,符合信息安全和隐私合规。我国公安消防部门的任务很艰巨,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及《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第八十一条规定消防部队按照国家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2)道路交通事故。

3)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4)建筑坍塌事故。

5)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6)空难事故。

7)爆炸及恐怖事故。

8)群众遇险事故。如此庞大的救援任务,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很多事故是由于消防警力不足,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样的形势,城市消防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已经不是纸上谈兵、议论、探讨的阶段,而是应该落到实处、逐渐完善、积极建设、发挥其作用的阶段。这种“决策型+领导型”的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结束语

社会公共安全应该“以人为本、平战结合、应急联动、安全可靠”为主要指导思想。建设具有智能化的消防系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的需要。消防系统的建设是公安消防部门保障人民安全,解救人民生命,保住人民财产的重要工具。智能化是消防系统的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实现消防智能化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2010年公安部消防局编制了《消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印发,标志着消防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智能化消防系统会在重大灾害事故和应急救援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2007.

[2]朱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防,2010,07:31-33.

[3]陆军,沈亚飞.浅析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中的全新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8:25-28.

[4]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2004.

[5]GB 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2008.

[6]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7]孙萍,张淑敏.建筑消防与安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黄超.安防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J].安全,2011,11:7-9.

[9]GB 50440-2007.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S].

[10]王莉.试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方向[J].安防科技,2010,3:22-25.

[11]张晓辉.现代化智能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12]郝丹.智能城市消防联网预警系统的设计[J].甘肃科技纵横,2011,4:16-17.

[13]莫少忠.智能化消防指挥决策思想及实现方法研究[J].世界家苑,2011,9:223.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徐州;网络安全;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037-03

Abstract: Network security for the wisdom of Xuzhou Information Resource Hub Project provides e-government LAN access to network security means tha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us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technology, security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the safe and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data.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can protect the key application and encryption data of Xuzhou Information Resource Hub Project,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support the rapid creation of new security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new application process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mart city; Xuzhou; network security; secur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有竞争力的城市已迎来了数字向智慧城市迈进的大潮。智慧城市建设注重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之间进行完美结合,旨在改变政府、企业和市民交互的方式,提高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促进城市内外部信息产生、交流、释放和传递向有序化、高效化发展,关注提高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中国各个城市领导者的认同和肯定。

徐州市在“十二五”伊始,深刻认识到智慧徐州建设在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解决发展深层次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智慧徐州”建设纳入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主题,希望通过智慧徐州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为抓手,健全公共服务,增进民生幸福,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智能手段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采约建设实现信息基础全面领先,为把我市建设成“同类城市中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江南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系统作为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及各部门接入的承载,需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规划一张合理的、高效的、安全的网络系统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能够安全、稳定、高速地运行。

1 网络安全建设

由于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带来的安全事件后果与风险也较传统应用高出很多,因此在建设中安全系统建设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实施。网络安全建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安全的网络结构

安全的网络结构应该能够满足为了保证主要的网络设备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能够有足够的冗余空间,来满足处理高峰业务时期带来的需求;确保网络各部分的带宽能够满足高峰业务时期的需要;安全的访问路径则通过路由控制可以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按照提出需求的业务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来指定分配带宽优先级别,如果网络发生拥堵,则优先保护重要的主机;能够绘制出当前网络运行情况的拓扑结构图;参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能和涉及相关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来划分成不同的子网和网段,与此同时在以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地址分配;重要网段部署不能处在网络的边界处而且不能与外部信息系统直接连接,应该采取安全的技术隔离手段将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进行必要的隔离。

1.2 访问控制安全

当在网络边界对控制设备进行访问时,能够启动访问控制功能;对实现过滤信息内容的功能,并且能对应用层的各种网络协议实现命令级的控制;能自动根据会话的状态信息为传输的数据流提供较为明确的允许或者拒绝访问的能力,将控制粒度设为端口级;能够及时限制网络的最大流量数和网络的连接数量;当会话结束或非活跃状态的会话处于一段时间后将终止网络的连接;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防止对重要的网段地址欺骗;能在遵守系统和用户之间的访问规则条件下,来决定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的访问是否被允许或拒绝,同时将单个用户设置为控制粒度;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受到限制。

在关键的位置部署网关设备是实现访问控制安全的最有效途径,政务网接入边界安全网关:为内部区域提供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和攻击过滤。

1.3 审计安全

安全审计方面应包括能够对网络系统中设备的用户行为、网络流量、运行状况等进行相关的记录;并且能够分析所记录的数据,生成相关的报表;为避免审计记录受到未预期的修改、覆盖或删除等操作,应当安全保护审计记录。通过防火墙可以实现网络审计的功能。

网络的审计安全主要内容有:为能够有效记录网络设备、各区域服务器系统和安全设备等这些设备以及经过这些设备的所有访问行为,应在这些设备上开启相应的审计功能,由安全管理员定期对日志信息和活动状态进行分析,并发现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1.4 检查边界的完整性

为对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非授权设备行为进行安全检查,边界完整性检查要求能够准确定出其位置,并进行有效的阻断。

实现边界完整性检查的相关技术:

1)制定严格的检查策略,将服务器区域在网络设备上划分为具有独立功能的VLAN,同时禁止除来自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以外的其他VLAN的访问;

2)为提升系统自身的安全访问控制能力,应对安全加固服务器系统采取相应措施。

1.5 入侵防范

网络的入侵防范应能在网络边界处监视到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IP碎片攻击、端口扫描、强力攻击、网络蠕虫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攻击等攻击行为。当攻击行为被检测到时,应能记录攻击的时间、源IP、目的和类型,如果发生较为严重的入侵事件,应及时提供警报信息。通过前置防火墙实现入侵防御的功能。

1.6 恶意代码防范

在网络边界处检测和清除恶意代码,对恶意代码数据库的升级和系统检测的更新等,是恶意代码防范的范畴。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边界的安全网关系统防病毒模块来检测和清除系统漏洞类、蠕虫类、木马类、webcgi类、拒绝服务类等一系列恶意代码进行来实现恶意代码防范的技术。

1.7 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

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要求能够限制网络设备管理员的登录地址;在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唯一的伯伯下,要能鉴别出登录用户的身份;主要网络设备对同一用户进行身份时鉴别时,应当选择几种组合的鉴别技术来鉴别,避免只使用一种鉴别技术;鉴别身份的信息应不易被冒用,网络口令应定期更换而且要有一定的复杂度,不易破解;当登录失败时,能自动采取限制登录次数、结束会话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应措施;当网络设备被用户远程管理时,能够有防止网络传输过程的鉴别信息被窃听的相关措施。

网络设备安全防护的技术实现主要是通过提供网络设备安全加固服务,根据前面的网络结构分析,系统采用若干台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实现各个安全区域的连接。

对于网络设备,应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

1)将楼层接入交换机的接口安全特性开启,并将MAC进行绑定。

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包括关闭CDP、Finger服务、NTP服务、BOOTp服务(路由器适用)等。

3)登录要求和帐号管理,包括采用enable secret设置密码、采用认证、采用多用户分权管理等。

4)SNMP协议设置和日志审计,包括设置SNMP读写密码、更改SNMP协议端口、限制SNMP发起连接源地址、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5)其它安全要求,包括禁止从网络启动和自动从网络下载初始配置文件、禁止未使用或空闲的端口、启用源地址路由检查(路由器适用)等。

2 网络安全防护

边界防护:在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边界设立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到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中边界,就是在平台的物理网络之间,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产品和边界安全防护技术主要采用交换机接入、前置防火墙及网闸。

区域防护:比边界防护更小的范围是区域防护,指在一个区域设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到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中,区域是比较小的网段或者网络,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区域防护技术和产品采用接入防火墙。

节点防护:节点防护主要是指系统健壮性的保护,查堵系统的漏洞,它已经具体到其中某一台主机或服务器的防护措施,建议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中的产品和节点防护技术都应采用病毒防范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工具和网络安全评估分析系统等。

3 网络高可用

在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网络建设中,网络设备本身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都具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保障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网络的稳定性,在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核心网络部分,核心交换机、接入防火墙等设备全部采用冗余配置,包括引擎、交换网、电源等。所有的连接线路全部采用双归属的方式,包括与电子政务局域网互联,与服务器接入交换机互联。在数据应用区,服务器通过双网卡与服务器接入交换机互联,保障了服务器连接的高可靠性。

4 数据安全

4.1 数据安全建设

数据的安全是整个安全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数据的安全建设主要涉及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保密性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对于系统管理、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的相关数据在存储过程中进行检测,如检测到数据完整性有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并且能对这些数据采用加密措施,以保证数据传输的保密性。

对于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要求如下:

1)对于鉴别信息数据存储的保密性要求,均可以通过加强物理安全及网络安全,并实施操作系统级数据库加固的方式进行保护;

2)对于备份及恢复要求,配置了备份服务器和虚拟带库对各系统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

3)需要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和备份与恢复流程,加强各系统备份恢复能力。

4.2 数据安全加密传输(VPN)

针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部分接入部门到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数据进行VPN加密传输。接入部门和平台两端之间运行IPSec 或SSL VPN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端到端安全性。

4.3 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

平台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主要指信息在交换过程中不能被非法篡改、不能被非法访问、数据交换后不能抵赖等功能。

平台业务系统在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可以指定是否采用消息内容的校验,校验方法是由发送消息的业务系统提供消息的原始长度和根据某种约定的验证码生成规则(比如 MD5 校验规则)生成的验证码。

4.4 数据交换接口安全设计

平台提供的消息传输接口支持不同的安全标准。对于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系统来说,在调用平台的Web Service接口时使用HTTPS 协议,保证了传输层面的安全;而对于安全性不那么重要,只想通过很少的改动使用平台功能的业务系统来说,可以简单的通过HTTP方式调用平台的Web Service接口进行消息的传输。

5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在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而不是仅靠技术手段来防范所有的安全隐患。安全建设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保障下,一个安全组织日常的安全保障工作才能简明高效。

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和安全制度的建立。为了加强对客户网络的安全管理,确保重点设施的安全,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5.1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在对信息系统进行细致的调查、评估之后,结合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的流程,制定出符合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实际情况的安全策略体系。应包括安全方针、主策略和子策略和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日常管理所需要的制度。

安全方针是整个体系的主导,是安全策略体系基本结构的最高层,它指明了安全策略所要达到的最高安全目标及其管理和适用范围。

在安全方针的指导下,主策略定义了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安全组织体系及其岗位职责,明确了子策略的管理和实施要求,它是子策略的上层策略,子策略内容的制定和执行不能与主策略相违背。安全策略体系的最低层是子策略,也是用于指导组成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项安全措施正确实施的指导方针。

5.2 安全组织

由于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信息安全对于整个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系统的安全建设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具有适当管理权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来批准信息安全方针、分配安全职责并协调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的实施。建立和组织外部安全专家的联系,以跟踪行业趋势,监督安全标准和评估方法,并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提供适当的联络渠道。

5.3 安全制度

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要求也很严格。由管理层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安全保密制度、审计制度、机房管理、操作规程管理、系统管理等,明确定义日常安全审计的例行制度、实施日程安排与计划、报告的形式及内容、达到的目标等。

智慧徐州信息资源枢纽工程建成后,需要针对各系统制定完善的动作体系,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小坤,吴信训.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技术隐患与现实危机[J].科学发展,2013(10):50-54.

[2] 娄欢,窦孝晨,黄志华,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5):214-215.

[3] 赵军.信息安全体系下的东营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中国安防,2014(9):84-89.

[4] 尹振鹤.浅析网络管理技术[J].科技视界,2013(8):104.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3

摘 要:基于信息化战略规划、智慧园区的产业定位,以及对信息化需求的分析,提出其设计思路和构建方向,从智慧园区系统涉及的内容开始,分别对设计原则、总体框架、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智慧园区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本文首先从智慧园区的功能需求出发,通过分析,提出了智慧园区总体方案,规划了智慧园区的整体框架及主要子系统。随后,在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阐述了主要的系统建设策略,并对未来智慧园区发展远景提出了展望,为园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个人的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

引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遍及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庞大系统工程。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1 设计原则

(1) 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相结合;

(2) 互通性;

(3) 系统可扩充、升级性、兼容性;

(4) 可靠、安全、实用、美观;

(5) 易操作、易维护;

(6) 经济性。

2体系结构

该智慧园区采用了5A体系{楼宇自动化(BA)、消防自动化(FA)、安保自动化(SA)、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运用智能集成管理系统(IBMS)对5A模块下的所有子系统进行了统一管控,提高智慧园区的高可用性和高维护性。

本设计参照智能化大楼标准设计,结合实际要求,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满足现代化和智能化办公需要。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包括若干子系统及整体架构整合。

3智慧园区系统功能设计

3.1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其作用是把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语音交换设备、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它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互相连接起来,并可以通过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先进的和可扩展的线路基础。

3.2视频监控系统

根据园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内部建筑物结构功能分布,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接入前端监控点,实现对园区人、车、物进行有效的统一管控,提供整个园区的视频图像。视频监控系统要求采用数字化、分布式的部署结构,实现视频信号的传输、交换、存储、处理,形成一个开放的、完整的、标准化的系统架构,以便监控中心能及时全面掌控园区安防情况,确保园区安全。

在园区周界、园区出入口、主要道路、所有建筑物各层的出入口、公共区域及其他特定区域设置摄像机。

3.3入侵报警系统

进一步加强园区安保,沿园区围墙设置一套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检测到外界振动如攀爬、撞击围栏发出入侵报警信号,启动声、光报警器。报警系统采用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在园区安装报警设备,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报警与管控。

该系统需具有智能识别,精确定址,可靠性高,布防方便,容易维护等特点。

3.4门禁一卡通系统

门禁一卡通系统集成员工考勤、电子门禁、内部消费管理、访客管理和停车场系统等,并可以拓展到专用电梯控制、停车服务、巡更等项目。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为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和安全。

3.5 出入口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用于对进出园区的车辆和停车场进行有效管理及费。实现从车辆快速进场、快速缴费、快速出场等全自动化智能停车场管理应用。

3.6机房工程

机房工程共包括三个部分:用于放置运营商设备的弱电机房、中心机房、安防及消防监控中心。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柜、弱电机柜、服务器、工作站、UPS电源等设备均安装在安防监控中心内。主要的工程内容为:机房的建筑装修工程、机房的配电设计、机房的空调系统设计、机房的安全设计。

3.7信息系统

多媒体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在园区内部播放日常通知公告、宣传影片、音乐等,系统应能展示图像、文字和声音。用于园区各建筑体内。

3.8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日常播放广告、通知、背景音乐等,紧急情况下可接受消防报警信号,转变为紧急广播系统(消防广播等)。因此要求公共广播系统声音清晰,准确明辩,声音刺激性小,音响效果好。园区建筑体外部可独立设置广播前端,建筑体内部广播前端可与消防广播共用,广播设置消防优先级。

3.9 会议系统

根据场合的不同将会议室分为普通会议室、主要会议室和报告厅会议室。主要设备如下:

电子屏、扩音系统、电子横幅、电子签到、会议信息推送指示牌、自动遮阳窗帘控制系统、会场灯光系统、信号频闭系统。

3.10电子巡更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用于约束保安人员按规定的时间、路径进行巡逻的管理系统。

巡更信息点主要设在园区的围墙栅栏、各建筑物的每层楼两侧(端),半地下停车场区域,以及园区主干道等重要位置上;巡更的时间具有可调整性。

3.11建筑物设备自控系统(BAS)

建筑物设备自控系统(BAS)的主要任务是对园区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园区机电设备包括:暖通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电梯设备、供配电设备、其它机电设备。

系统可实现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能源管理:水、电、气等的计量收费,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3.12语音交换系统

集团电话系统是企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为分机话务处理、中继话务处理、话务控制管理、语音提示处理等。

3.13 园区IT基础架构

园区网络架构按照数据中心级别园区网络进行配置,在业务连续性上实现全冗余,接入层以上能够实现故障的自动切换,达到用户无感知、数据无丢失。数据中心级网络架构能够提供更为强大的交换传输性能和运行稳定性能,并能完全支持云架构下的网络虚拟化特性。

网络采用大二层架构:核心层和接入层。

按部门或需求划分的虚拟网(VLAN);,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按部门或需求进行的IP 层安全访问控制。

需采用用户准入控制系统实现用户身份、终端健康检测、权限分配等功能,保证内部安全。能实现与互联网的可靠性互联,应采用双链路、双设备、双运营商的方式提高网络可靠性和访问速度。

网络出口方面,通过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将流量合理的分配于不同的链路上;为保障内网安全,在出口配置防火墙,有效拦截存在风险的访问或流量,并保护内网地址不易受到外部攻击;在外网访问方面通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能够有效控制上网时段和访问内容,并能对关键应用或访问进行带宽保障,实现带宽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利用;外部对内访问通过VPN设备进行安全便捷的连接,外网环境也能通过虚拟的专用线路访问公司内部资源。

3.14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基于管理的需要,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集成的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建筑物设备管理系统、火灾消防报警系统、机房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等等。使得这些孤立的子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系统,其接口界面标准化、规范化,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协议转换。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4结语

智慧园区能够实现园区中多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传统的园区封闭系统的信息孤岛。未来的智慧园区,可以在统一网络、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数据环境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高效的园区运营中心,从而提供园区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园区运营中心平台将连接智慧园区各个专业业务领域,各管理系统之间采用标准的事务总线进行串连,对各个业务领域的告警、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按照预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处理、报告、展现、存储,不断积累数据、建立更高级的人工智能,从而持续提高园区运行的效率和园区企业、人群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秦兆海,周鑫华.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进,黄军政.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营模式的探究.电信网技术,2013 (04).

作者简介: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智慧排水;物联网;监测网络;模型仿真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城市正常运行、保护环境和城市减灾等功能[1]。重庆城市排水面临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等规划推进力度增强、“云物移大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提高运营决策效率需求更加急迫的发展环境,需要利用智慧排水建设提升城市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的智慧城市。重庆市住建委于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截至2025年,排水管网的发展重点为“物联网+智慧排水”。为进一步建立独具重庆特色的集约高效的智慧排水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排水系统搭建成为行业近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总结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现状,分析排水系统建设需求,提出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重点,为其他区域的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1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系统现状

1.1降雨时间、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重庆属于多雨地区,受地形条件和西南低涡影响,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具有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等特征,易发生内涝。重庆市超过8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降水量最多,时空特征差异明显[2]。重庆市降雨大致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短时强降雨的高频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部,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1.2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

根据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分析主城区土地利用的坡度分布特征发现,高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平坦和缓坡区域,低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陡坡区域,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坡度0~6°的较平坦和缓坡区域[3]。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破碎且起伏大,道路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导致主城区排水系统呈分散、割裂特征。

1.3下垫面污染负荷较高

重庆地形具有起伏大、产流快、冲刷强的特点,暴雨径流下,流域产汇流水文过程迅速发生、迅速消退的特征更加明显,暴雨初期的下垫面冲刷效应更显著。相似的降雨条件下,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交通干道降雨径流携带TSS和COD污染负荷的比例比提高16%、22%[4]。

1.4排水系统管理需优化

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方面,主城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达13.94km/km2、污水处理率达98.17%,处于全国较为领先水平[5]。管道运维管理方面,市级层面主城区域已建成重庆市排水防涝大数据中心,沙坪坝和两江新区已建成智慧管理平台,其他区域处于积极建设阶段。现状建设条件下,可能存在发生城市排水不畅、雨污混流等问题。(1)排水管网运维能力需提高。目前,管网检测、漏损修复、普查等工作难以满足运维需求。缺乏预警机制,管理人员对潜在的管网问题难以提前发现和预警,难以实现管网的动态监测,无法预测并及时控制潜在风险。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维护管理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2)排水管网系统管理有待加强。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排水系统未充分考虑“一张网”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市场机制运用不充分造成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管水平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3)排水感知体系亟须健全。大部分排水管线暗敷于地下,可以通过排水管网数据库掌握其结构状况和功能状况等静态信息,但还无法直观掌握其实时运行状况,如运行水位、流量、水质指标等。(4)平台建设需实现“数字化”到“智慧化”。智慧管网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无人值守泵站改造过程中,原有调度中心不满足三级调度指挥要求。智慧管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有待提高。

2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需求

智慧排水建设程度是评价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城市均已建成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影响,重庆市排水系统十分复杂,对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求更迫切。

2.1系统构建背景分析

2012年至“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陆续印发倡导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策略,内容涉及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内容。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重庆排水系统,出台了推进智慧排水的文件。2021年3月,市住建委发布《2021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要点》,强调加快“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推进重庆市排水系统管理由经验管理、人工管理向智慧化管理转变。

2.2支持重庆市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35年,与2019年相比,重庆雨污水干管长度分别增加54.4%、45.7%,排水系统的发展逐渐由“量多”转向“质高”。排水系统逐步实现可持续运营,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实现排水管网精细化管理,在“厂-网-体化”的基础上,实现“源-网-厂-河”的系统化运作,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需要建成面向水务管理人员及公众的统一服务体系,建设排水信息门户网站、智慧排水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排水决策服务子系统,促成管理高效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同时,需充分考虑智慧城市与其他水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实现城市智慧水务的综合调度和统一指挥及信息共享。

3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构建重点

3.1完善排水系统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是智慧排水系统感知层的核心,能够获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智慧排水的全面感知识别、信息获取和采集,为智慧排水系统的运行维护、预警决策及规划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监测网络系统总体设计需充分考虑重庆市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特点,结合区域现状情况设计[6-7]。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为破碎且起伏大,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排水系统割裂;地形起伏大导致排水管道敷设方式多种多样,架空敷设方式较常见,部分地下管道埋深大,使提升泵站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多变导致“大挖大填”现象,排水管道在竖向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城市道路纵坡大,陡坎梯道多,排水管渠系统流速及上下游落差大,跌水、消能构筑物应用多,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短时易形成暴雨或强降雨,使排水系统压力大。基于重庆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智慧排水监测网络布置、数据感知获取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重庆排水系统较为割裂,监测网络呈现空间分散、种类繁多的特点,布点复杂;与埋地敷设相比,管道架空的检修较为困难,存在管道不均匀沉降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管道错位、污水外漏现象,管道架空敷设、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处需增加监测布点;跌水、消能检查井在重庆应用广泛,管道内水流冲击大时,易形成沉积,跌水、消能构筑物处应增加监测布点;排水系统的隧道、涵洞多,管道低处易产生积水,隧道在暴雨季节易发生内涝,关键隧道、涵洞处应增加监测布点。重庆主城区面积广、子流域多、排水分区复杂、管理体制多元化,排水监测网络布设宜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区分工负责”的建设模式。完善主城区排水系统监测网络,可以一定限度地解决主城区雨污混流、溢流污染等问题,是持续深化重庆市污水提质增效、厂网一体的重要途径。

3.2排水系统模型仿真

结合重庆市的地形特点、长江和嘉陵江防洪堤的总体布置,排水系统模型以主城区5个排水组团为边界,可以划分为72个子流域,流域总面积5882.88km2。各区的排水系统模型在遵循“共享与标准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各自建设,避免形成各区系统相互剥离、数据库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获取各区的基础监测数据,梳理确定各片区主要污染负荷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流域内排水管网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污染源、排水系统(网-站-厂)与受纳水系间的空间拓扑关系,从而确定主城区排水系统“产-汇-排”的路径。同时,通过模拟运算对各种规划条件、情景工况下不同方案的预期结果进行快速反映和评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结语

智慧排水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构建智慧排水系统,实现城市排水“一张网”、运行维护高效化、预警决策智能化、规划建设更优化及行政管理集约化,可为重庆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气候变化抵抗能力、加强重大公共事件等外部冲击韧性提供技术支撑。社会科技处于快速更新迭代阶段,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江楠,张万辉,马扬,等.城市排水管网信息数据库与智慧排水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1,28(4):56-60.

[2]陈鹏,周盈颖,冯萍,等.重庆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21,11(2):39-45.

[3]周启刚,陈丹.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86-91.

[4]何强,潘伟亮,王书敏,等.山地城市典型硬化下垫面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959-9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6]曹文娟.山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91-93,103,113.

[7]马念,郝曼.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7(8):30-34.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5

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四个全面”等国民经济的发展纲要和建设思路,其主要创新内容都与“智慧城市”密不可分。如果把“智慧城市”分开理解――“智慧”是指各种智能技术不断的应用,“城市”则指大量人群聚集、生活水平先进的地区。而“智慧”既是对城市最终状态的描述,也是达到该目的采用的主要手段。

在“智慧城市”提出之前,“平安城市”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平安城市”不仅是社会治安一项内容,还包括到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消防服务,以及各种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处警等内容。从城市建设层面,平安城市不仅是安保的需要,更进步扩宽到城市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管理、数字城市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多个城市领域的应用,通过平安城市建设,使得人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从而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智慧城市奠定了信息数据基础。而安防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产业全面升级和制造规模提速。从中国安防市场的发展来看,从平安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是安防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涉及到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清IP监控产品广泛应用

近年来,国内视频监控市场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随着平安城市等大型联网监控项目的普遍建设,高清IP监控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系统点位容量和行业需求不断激增,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安防监控平台软件是整个系统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功能上,绝大多数平台软件都具备视频预览、录像回放、设备管理、地图显示等功能。标准上,主流平台软件均支持业界成熟标准,除了通过私有协议兼容多种主流品牌的设备接入外,ONVIF和GB/T28181已经成为平台兼容前端以及不同品牌平台互联的主要依据。规模上,虽然大多宣称支持上万路摄像头的大型组网,但由于各家软件内部底层设计和存储转发转码等技术水平差异,还需要实际应用案例和运营状况的事实支撑。

毋庸置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已经树立了在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并得到从用户、工程商到厂商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以IP监控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市场战略的今天,很多硬件生产厂商纷纷开始重视平台软件产品的配套,或合作或自研,以提高前后端产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监控管理平台软件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音视频操作功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面向应用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包括:对大型网络环境下分散场所的视频监控设备统一管理,对统一系统不同类型的视频采集设备、报警设备和门禁设备统一管理,对不同部门不同权限用户不同业务需求统一管理。

安防管理平台软件的发展历史是随着网络化的进程呈现爆发性增长。将传统的视频信息通过IP的方式进行互联互通,使得原先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形成视频数据的资源池,与其他业务信息融合贯通,才使得安防管理平台焕发出更具价值的生命力。但移动互联网和高清视频的快速应用和发展,缩短了安防管理平台进行普及推广和市场积淀的过程,使得两极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类网络;应用载体是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各种高级终端;部署对象是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智能小区、智能交通、智能学校、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应急指挥、智慧政府OA;注重提高处理突发时间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经过多年发展,管理平台逐渐形成两个趋势――中大型软件向行业化应用垂直深入,整合的功能和业务越来越丰富;中小型软件向轻量化应用演变,界面功能和交互操作越来越简捷。这两个趋势本质上都需要依托先进强大的底层架构。

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深入的带动下,管理平台软件的作用也在重新定位,不但要实现安保监控系统内部的横向集成。除了原先传统的巡视录像回放,以及对音视频报警等数据统一处理,还要向用户提供针对管理和业务的应用服务,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推动流程透明化和机制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安防行业化,它使得安防系统朝着业务部门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管理机构的多层次,以及运行环境的复杂化和系统规模向不断扩大的方向转变,一个大规模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普通的联网软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要,必须选用支持多业务应用、灵活的系统架构、易于管理维护的管理平台软件来运行和操作,不同的行业其应用软件也有较大的区别。

面对不同领域的用户,管理应用有比较大的区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定制需求提出来,因为涉及具体行业特征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业务逻辑和管理模式,需要软件平台能够根据行业的特征量身重塑。

综合管理平台不但要支持大容量数据并发和存储,还要支撑更专业的业务应用,这就要求平台架构支持模块化扩展。为解决上层复杂应用和底层稳定接入的矛盾,需要更先进的中间件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中间件屏蔽了操作系统底层的复杂性和异构平台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形式的通讯服务,通过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开发人员可以不必关心系统平台的移植性,用户程序不必关心框架结构、执行流程、对系统级API的调用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上层应用的业务逻辑实现上,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难度、减轻程序员的负担。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只要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应用软件的接入部分几乎不需任何修改,从而保护了联网平台在设计实施和运营维护的投资成本。基于中间件,不但软件厂商自己可以统筹资源,统一架构,第三方厂商也可以根据协议接口快速应用部署。中间件使得以业务为导向,快速构建差异化的软件应用平台成为可能。

轻量化应用

管理软件面对的是许多不熟悉软件甚至不太懂计算机的安保人员,对专业术语、界面结构及菜单布置的熟悉掌握有一定难度,设计不合理的软件操作不符合用户习惯,影响使用情绪,难以得到用户认同。只有最简洁实用的功能才能最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应用越简单,用户越喜欢,才能持续保持用户黏性。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6

该平台集中运用了生物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制造、环境工程等众多前沿学科的最新成果,将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该平台以无锡市高效农业七大业态为核心,兼顾江苏省其他主要农业业态,主要包括水产养殖、茶园、蔬菜、果品、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业态节点,并尝试在水环境、大气环境等其他领域的拓展运用。针对不同业态,分别建立种植(养殖)计划系统、种植(养殖)监控系统、采摘(收获)控制系统、收购控制系统、加工控制系统、流通控制系统、销售系统、溯源系统、病虫害预警预报防治系统、安保系统等十大管理系统,并融入远程教育和会议系统,实现对无锡及网内企业的农技、农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

按照规划,无锡农业与装备物联网中心将建设以“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为架构核心的、基于传感网技术的农业信息与服务领域的科技研发创新集群。

其中,一个平台是指农业与装备监管技术服务咨询平台;两个中心是指农业与装备物联网示范中心、农机与农艺研究中心;三个基地是指农业与装备传感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农机与农艺教育基地、农业科学化生产宣传示范基地。(张惠)

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步入“智慧”

国家林业局日前印发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步入“智慧林业”发展新阶段。

据介绍,“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林业实现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通过“智慧林业”建设,形成信息基础条件国际领先、生态管理与民生服务质量提高、林业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的模式,

“智慧林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对林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对森林、湿地、沙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对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评价;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对林农群众提供全面及时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杨光)

淘宝网向卖家开放淘字号申请

淘宝网店铺标识服务――淘字号于近日向卖家开放报名申请。淘宝卖家可通过申请字号,申请成功后,不但享有字号保护的权利,还能享受搜索直达和开通爱淘。另外,卖家将在显著位置增加TB符号,以便让消费者更好在网上识别其字号。目前,R(商标)或TM满6个月卖家可直接提交淘字号认证,非R(商标)或TM满6个月的卖家申请的字号必须为店铺名里含有的词。淘字号是指在网上的“标识”,可以由中文、英文或数字组合组成,并且具有唯一性,总长度在4-14字节,店铺名将由淘字号和自定义区组成。

淘宝网同时推出的淘字号智能机器人,卖家输入想取得品牌字号,智能机器人就可以帮助查询所取的字号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据悉,当出现多家店铺申请同一个淘字号时,审核将依据店铺指标分数来授予字号的归属。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小微企业及个人网店往往难以承受商标申请的长时间、精力及资金占有,而淘字号服务或是对商标的一种有效补充。此举将诞生将近数百万个淘字号,将远超过商标数。(姜姝)

厦门社保信息系统全国联网

厦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近日正式与国家人社部养老保险待遇状态比对查询服务系统实现联网。今后,将更有效防止养老保险待遇重复领取,维护广大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的合法权益,为社保基金的安全监管构筑又一道防火墙。

现在,社保中心经办窗口在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报时,系统将自动向人社部待遇比对查询系统发起查询,如果有参保人异地待遇领取信息,系统会自动提示;同时,输入参保人的身份证号可查询到其异地待遇领取情况。

据介绍,此前厦门就采取了多项举措防止重复冒领养老保险待遇,如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每年定期开展资格认证。对异地居住的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会进行抽查。厦门还规划、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与就业、地税、卫生、计生、公安户籍、民政殡葬、银联、银行、地理基础信息、企业法人等10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宁静)

上海打造数字排水框架

上海排水公司近日打造“数字排水”框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方针,积极实现排水运行实时监测、科学调度、智能运行三大目标。目前,排水公司已在32条中心城区主要马路建立了积水自动监测系统和200多个雨情采集点,动态移动与固定相结合,对水位、雨量等信息实行多方位监测和收集,防汛排水的信息化已建成网络平台。据透露,下阶段将重点抓好排水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排水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以及苏州河水质在线监测等七项重点工作,为城市防汛安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浙江推出微信版“智慧高速”

日前,浙江省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微信建立起便民服务平台――“智慧高速”,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搜索“智慧高速”或“zhgs0571”添加关注即可。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浙江高速即时路况,用户可以在出行之前输入高速公路名称或代码,便可查询这条高速公路的即时路况。据介绍,目前浙江各地高速公路监控报警求助中心都有“智慧高速”信息上报系统,值班人员发现辖区路段有车流量大、堵车、施工、事故、抛锚等凡是与高速通行有关的信息,会第一时间将这些数据上传至该系统。

中山医院开启物联网医学模式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启用“联动云加端”物联网医学诊治模式。该模式通过物联网医学技术,由一家三级医院牵头,联合若干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物联网医学联盟”,开展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经过治疗后的跟踪管理,从而将市民“病发后到医院”的被动就医模式改为“及早预警和及早主动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目前,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已在大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漕河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浦中心医院、嘉定中心医院和闸北中心医院试行,今后还将逐步扩大覆盖面。

黑龙江启动交通信息化建设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7

IP化是发展的必然

智能建筑里面可能有多套网络,有办公网、业务网,从另外一个角度区分有内网、外网,但是所有的智能建筑都逃不过设备网,设备网是连接智能建筑里相应的一些用于监测或者调控的电子电器终端的线路和网络。之前设备网用自己专有的系统或者专有的协议, IP化程度不是很高,并且各自一体,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设备网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可能导致不法分子可以非法获得门禁数据;前端设备数量较多时,网络没有做传输保障的设计,会导致传输拥堵,监控图像传输中断;设备网没有做可靠性的设计,会导致当传输中断时,电梯等机电设备状态收集不到,后台命令不能下发到前端,建筑处于失控状态;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会给很多敏感行业部门的安防控制带来隐忧,也直接影响了未来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的诉求。因而,锐捷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部副总经理江红杰博士认为,“需要加强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架构中的楼宇自动化(BAS)、安防自动化(SAS )、消防自动化(FAS)等子系统的IP化统一平台的创新技术运用。”

三大要素“智慧”创新

在提升建筑“智慧”的道路上,由于人们对安全、舒适、快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弱电集成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锐捷网络针对智能建筑中IP视频监控、广播、信息、楼宇控制、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机房管理等各子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需求,推出了业内首个自主可控的智能控制设备网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三大特性:

可信架构 7x24小时可靠性网络架构设计,在50ms可实现快速收敛,确保网络传输不会中断;楼道交换机采用无风扇设计,耐用性更好、故障率更低;立体化安全网络架构,防止网络攻击并控制非法设备入网;整网应用动态流量整形与流控技术,即使在多路高清视频突发大流量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清晰的图像;全网部署组播优化技术,可以降低带宽占用,降低建设成本,抑制广播风暴;低能耗的“服务器私有云”设计和全网QoS设计,满足了设备网与办公网混合承载或独立成网等各种需求。

灵活接入 针对室外场景实现全天候接入,用户可以采用满足室外恶劣环境的RG-IS2700G系列交换机,利用ERPS标准协议组建环网拓扑,使得传输通道有了保护功能;还可以采用室外大功率无线AP接入不易布缆的终端;针对室内场景实现灵活接入,对IP摄像头、IP音箱、IP门禁等多种终端,有多种端口密度的POE楼道交换机,根据实际空间灵活选用,还可采用基于X-sense灵动天线技术的无线AP,无线信号可定位终端所在的位置自动增益,覆盖更广的范围,支持百台以上的终端。

智慧消防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 大数据 建设 研究 问题

一 关于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概念

(一)关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创建离不开网络作为其根本依托,因为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从而形成的城市。这种智慧城市生活由于其便捷性以及依托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在城市管理中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已经有将近200个城市已经开始了对于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

在关于智慧城市的指标上,欧盟确立了六个指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评价,这六个指标主要包括有:智慧经济、智慧运输业、智慧环境、智慧居民、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

(二)关于大数据。大数据,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大数据数据量巨大,其中包含的数据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包括了图片视频以及音频文件等,但是,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之中,对某方面的应用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却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不过,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却是十分的迅速,那些无用的垃圾数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被过滤出来,使真正有用的信息得到提取。

二 智慧城市和大数据

(一)智慧城市产生大数据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信息技术问题。在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说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还有实时数据,比如说不断推送信息的监控器,以及不断产生的移动数据。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打电话行为,就会产生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数量庞大,都是由于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不仅如此,在智慧城市中,监控路况的摄像头不断地通过记录画面来对路况进行监控;医院中不断进进出出的患者资料也需要医院得以妥善的保存;企业活动、网络成交……等等社会活动所产生的数据都十分庞大,也都是由于智慧城市的不断活动产生的。

(二)大数据决定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数据,而大数据在进行完关于无用资料的清除和对有用资料的分类重组之后,就会形成十分有用的管理资料,这些资料是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奠基石。大数据无处不在,在各行各业中都为人们默默的提供着服务,是维持智慧城市运转的中心要素。

三 大数据的作用

(一)智慧经济

要说到大数据在智慧经济中的作用,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我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的消费方式中,人们用钱币进行购物,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慢慢的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智慧城市中我们所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消费方式。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随时买到我们想要的几乎任何东西,无论是衣服鞋帽,还是水电费。煤气费的缴付,亦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对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银行卡的出现也是智慧经济中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银行可以在银行卡的系统中通过对持卡者的信用记录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对客户本身的消费分析,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提升消费活性。

(二)智慧运输

智慧运输业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无论是智慧交通还是智慧物流,其正常的运转都是以大数据为根本依托的。

首先是智慧交通,在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身影无处不在,比如说,汽车的制造商就可以根据大数据对所出售的汽车的反馈,来观察汽车的性能是否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干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车主的经济损失和行车风险。

其次就是智慧物流,智慧物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断的将物品进行信息记录,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确保物品的安全,防止物品丢失。

(三)智慧环境

在智慧环境上,大数据起到作用更是十分巨大,根据各个部门监测的指标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的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城市本身的环境现状得到一个很好的评测作用,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将环境治理好。

(四)智慧居民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中关于居民的管理也会越来越趋向数据化,总体来说,大数据对居民的管理起到了一个十分便捷的作用,研究显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将会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五)智慧生活

大数据为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方便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说以前去医院看病都要很早的去,为了挂号排很长时间的队,还不知道能否排得到,而现在,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进行网上预约,进行自主的就诊,这样极大地简化了看病程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理,从前买火车票需要去火车站排很久的队,查询、购买都很麻烦。而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再在网上进行火车票的订购,着实十分方便。

(六)智慧管理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对于人们的帮助并不仅仅是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在管理上,大数据同样展示出了惊人的工作效力。大数据中关于居民信息等相关数据的记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为政府对城市更好的管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语:

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之下,建立智慧城市势在必行,在智慧城市之中,大数据是智慧之源,在智慧经济、智慧运输、智慧环境、智慧居民、智慧生活、智慧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数据依然会发挥这种作用,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不断努力,智慧城市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智慧城市中的方方面面,也会越来越多的为更多的人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邹国伟,成建波,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2013( 4)

[2]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谢然,智慧城市的大数据猜想[J],互联网周刊,2013(15)

上一篇:文旅市场消费范文 下一篇:企业行政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