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保护安全条例范文

时间:2024-02-22 11:35:26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1

天津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保障电力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电力生产、运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已建和在建电力设施的保护。

本条例所称电力设施,是指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发电设施、变电设施、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包括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设施及其辅助设施,充电站、换电站、充电桩及其辅助设施。

第三条 电力设施的保护,应当坚持电力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教育、防范和依法惩处相结合。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及时协调、解决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电力管理部门是本辖区电力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力设施保护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查处破坏电力设施或者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案件,并建立健全保护电力设施的工作机制。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房管、交通、财政、水务、林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电力主管部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根据需要建立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组织,设置群众护线员。

第六条 市电力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电网建设和改造要求,组织编制全市电力空间布局规划,安排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编制区、县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与电力空间布局规划有效衔接,对规划电力设施和电力高压走廊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相关规划调整涉及电力设施时,应当征求电力主管部门意见。

第七条 电力企业及其他电力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设立并维护电力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第八条 在电力设施遭到外力破坏,发生电力安全事故时,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

第九条 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从事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电力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以及电力企业举报。

第二章 电力设施的保护

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区按照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三十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第十一条 电力企业及其他电力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在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的人口密集地段、人员活动频繁地区、车辆和机械频繁穿越地段以及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平台、杆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其他地段的警示标志的设立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电力设施周围水平距离五百米范围内进行爆破作业。

确需进行爆破作业的,应当按国家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当地电力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书面同意,报经公安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的行为:

(一)擅自进入发电厂、风力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场所、变电站内扰乱生产和工作秩序;

(二)擅自移动或者损害计量装置、充电站、换电站、充电桩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在变电站围墙向外延伸三米的区域内,搭建建筑物、开挖坑渠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四)危及发电专用的输水、输油、供热、排灰等管道(沟)的安全运行;

(五)影响发电、变电专用的铁路、公路、桥梁、码头的使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发电、变电设施的行为。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一)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或者抛掷物体;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三百米的区域内施放风筝、气球等飞行物体或者空中漂浮物体;

(三)擅自攀登杆塔或者在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讯线缆、广告牌等设施;

(四)利用杆塔、拉线拴系牲畜、悬挂物品、攀附农作物或者作起重牵引地锚;

(五)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者倾倒有害化学物品;

(六)擅自拆卸杆塔、拉线上的器材;

(七)移动、损坏电力设施保护标志;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实施下列行为:

(一)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挖掘鱼塘、水池,垂钓;

(三)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有害化学物品或者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四)导致导线对地距离减少的填埋、铺垫;

(五)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秸秆、烧荒;

(六)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行为。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地下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不得种植树木、竹子,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有害化学物品或者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或者活动的,应当经电力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工程施工、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

(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施工;

(三)高度超过四米的车辆或者机械通过架空电力线路;

(四)小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五)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进行作业;

(六)其他可能危害电力线路保护区的作业或者活动。

第十八条 进行可能危及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安全的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预留通往杆塔、拉线基础的道路,用于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的通行;

(二)不得影响杆塔、拉线基础的稳定,可能导致基础不稳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修筑符合技术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加固护坡;

(三)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置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侵占电力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征收的土地;

(二)涂改、移动、损坏、拔除电力设施建设的测量标桩和标记;

(三)破坏、封堵电力设施建设施工道路,截断施工水源或者电源;

(四)其他阻挠或者危害电力设施建设的行为。

第二十条 电力企业应当定期巡视、维护、检查电力设施及保护区域,及时抢修故障、处理事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电力企业依法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以及抢修故障和处理事故。

第二十一条 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要求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 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相互妨碍的处理

第二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电力设施,应当与周围已建其他设施保持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确需对其他设施予以迁移或者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与其他设施所有人协商,就迁移、防护措施及补偿等问题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所需费用由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承担。

铁路、公路、水利、电信、航运、城市道路、桥梁、涵道、管线等设施后于电力设施建设的,不得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确需对电力设施予以迁移或者采取必要保护措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电力电缆沟内擅自埋设其他管道。

铺设其他管道应当尽量避免与电力电缆沟交叉通过;遇有交叉通过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电力设施运行安全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四条 架空电力线路一般不得跨越房屋。对架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原有房屋,架空电力线路建设单位应当与房屋产权人协商搬迁;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房屋时,设计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增加杆塔高度、缩短档距等安全措施,以保证被跨越房屋的安全。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超越房屋的物体高度或者房屋周边延伸出的物体长度,必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电力设施与农作物、林木相互妨碍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电力设施作业中,损害农作物或者林木的,电力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与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达成协议,对需砍伐、迁移的树木由电力设施建设单位按规定办理手续,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其所有人一次性补偿。

(二)在既有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新种植或者自然生长的林木,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修剪或者砍伐,不予补偿。

(三)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发现林木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应当及时通知林木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进行修剪;因林木侵犯安全距离造成电力供应中断,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的,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可以对林木先行采取修剪、砍伐或者其他处理措施,事后应当在五日内到市容园林、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电力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受理、查处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

区、县电力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电力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电力设施保护的巡查队伍,发现破坏电力设施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电力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配合电力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十七条 电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电力设施遭受破坏现场进行调查;

(二)查阅、调取和复制有关资料;

(三)调查、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

(四)采用录音、录像、拍照、笔录、检测等手段收集证据;

(五)对涉嫌破坏电力设施人使用的工具、装置和有关资料先行登记保存。

第二十八条 电力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受理相关的投诉和举报,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二、三项,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尚未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的,由电力主管部门予以制止,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并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经电力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依法划定的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由电力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拒不停止作业、恢复原状的,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赔偿直接经济损失;造成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人身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力企业及其他电力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履行电力设施保护职责的,由电力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因玩忽职守造成电力设施损坏,导致电力运行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力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电力设施保护保护电力设施不能仅靠费时费力的人工检查,更多的时候需要一定技术手段加入。

20xx年开始,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引入无人机消除电力设施上的安全隐患。如高压线上悬挂的漂浮物。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也加入电力设施保护行列。在美国,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则更青睐视频监控。

然而,科技进步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隐患也成为摆在各行各业面前的定时炸弹,而属于电力行业的那个定时炸弹已被引爆。

20xx年12月23日,乌克兰电力公司的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带来乌克兰西部地区大面积停电。

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博士生导师范明钰分析:对于电力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是全球性问题,中国也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黑客入侵对电网的危险可能并非停电几小时的问题,还可能涉及信息泄露、交通混乱等。

在乌克兰电网事故之前,国内电力企业已采取行动以预防信息安全问题。

FrostSullivian咨询公司电力能源高级经理曹寅介绍,国内电力网络通讯一直采用专线通讯,而非互联网通讯。

乌克兰电网事故是全世界有史以来首次因网络攻击导致停电,引起各国政府与电力公司的密切关注。因乌克兰事件,美国联邦调查局与国土安全局共同组织名为乌克兰黑客攻击:对美国机构管理人的启示巡回讲座,以教育各地的安全人员、能源主管与地方政府官员。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2

各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全面贯彻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__年度工作,部署安排20__年主要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各乡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圆满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任务,推动我县农村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我县共列养农村公路1573.02公里,其中县道151.141公里,乡道267.329公里,村道1154.55公里。过去的一年里,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在各乡镇和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的精心组织、通力协作下,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和《洛阳市村级道路管理养护条例》,严格遵循“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实行招标承包与全民养护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公路养护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是我县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20__年3月1日《洛阳市村级道路管理养护条例》颁布实施以后,结合《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两个条例的实施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并按照“两个条例”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首先,在全县16个乡镇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养站,落实办公场所,固定2-3人在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其次,在全县318个村民委员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养护管理小组,落实村级道路养护工作;第三,利用上级有限的补助资金,对全县部分农村公路进行了路面挖补、边沟开挖、路肩整治、完善标志牌、护岸和桥梁修复及公路标线涂白,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第四,县道、乡道、村道均按照“条例”规定标准县道每公路不少于1人,乡道每1.5公里不少于1人,村道每2公里不少于1人配置了养护工,共计913人,并按要求与所有养护工签定了承包合同和目标责任书,实现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保证道路畅通,理顺了县、乡、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为管好、养好农村公路提供了组织保障,真正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保证道路畅通。

2、公路普修

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春节过后,我们成功组织公路沿线群众对全县1573.02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一次春节公路大普修,冬季普修工作预计11月10日完成,以保证旅游线路的安全通行,同时,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畅通,提高了通行能力。

3、道路集中整治

按照“双千公里形象道路”和“省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我们共创建农村公路11条200公里,已于9月底全部完成。同时,我们结合创建活动,按照市处创建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道路集中整治工作。全年完成路面挖补8750平方米,水毁修复2687立方米,新建漫水桥1座,改造小桥1座10延米,新增设各种道路交通标示、警示牌450套,路沿带修复16000米,架设管涵7道62.5米,通过集中整治,使全县农村公路的路容路貌焕然一新,基本达到路面良好、路肩硬化、边沟畅通、标志标线齐全、绿化加美化、管养经常化的创建标准和要求。为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赢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4、危桥整治

全县农村公路14座危桥,为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我们对全县范围内农村公路危桥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闫庄桥改建已完成;东关桥、庄科桥改建工程正在准备进行招投标,老桥正在拆除;其它11座危桥已全部按要求设置了警示标志和限宽墩。

5、路基承包养护

为搞好路基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我们与列养县道的157名养护工重新续签了承包合同,并根据工作情况,清退了一批工作不负责的养护工,组织三期业务培训班,培训人员15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公路养护业务技能,保证了列养道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6、日常养护

首先,我们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养护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日常养护有序开展;其次完善乡镇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按月检查好路率,并严格按路段的优、良、次、差,及时发放养护承包人员工资;其三,积极开展路基规范化养护工作,并充分发挥路通公路养护中心的人力、物力,使公路养护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县道好路率完成78.4%,乡道好路率74.1%,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好路率计划任务。

总之,20__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养护资金不足,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全部到位,工程资金缺口大。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养护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我县交通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关键一年,农村公路养护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狠抓落实。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内需,我们面临着很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各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为发展农村公路事业搭起了很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珍惜机遇,抓住机遇,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奋力把我县农村公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20__年的总体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交通这一主题,振奋精神,精诚团结,务实苦干,千方百计搞好农 村公路养护,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我县农村公路事业快速发展。

20__年主要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养护工专业养护水平,搞好全县农村公路冬春普修工作,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2、按照条例规定配套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确保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

3、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双千公里形象道路”和“省级文明样板路”创建任务。

4、完成全年大中修工程建设任务,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5、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好路率计划任务。

三、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全力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20__年我县列养农村公路由20__年的1573.02公里提高到今年的1682.741公里,其中县道167.544公里,乡道268.115公里,村道1247.082公里。要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团结奋进,实干干实,狠抓工作落实。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

一、完善体制,健全机制,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展开

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已基本成形,为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做到建、养、管并重,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和《洛阳市村级道路养护管理条例》,紧紧依靠乡、村两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县农村公路管理所要加强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养护道路。第三,各乡镇政府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及时足额拨付乡、村公路养护配套资金,同时,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开展,真正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安全畅通。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搞好创建工作

“双千公里形象道路”和“省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每年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借助创建活动的要求,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协调好县、乡、村三级道路养护工作,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统一标准的集中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75%以上,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高认识,严格标准,全力搞好农村公路冬春普修工作

为切实搞好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路容路貌整治,全力服务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冬春普修重要意义,把农村公路春季普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首先,对农村公路路面损坏部分予以修复,达到路面平整、行车顺适、干净整洁。其次,做好路基整修、塌方清理、边沟疏通和路肩培护等,其中村级道路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第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各级道路绿化率达到100%,其中县道美化率不低于50%,乡道美化率不低于30%,村道美化率不低于15%。第四,对农村公路特别是村级道路标志、标牌进行更新或修复,确保道路标志标牌完善。县交通部门在搞好县道养护的同时,应抽调专门养护技术人员,成立检查组,对各乡镇所辖乡道、村道进行督促和业务指导。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营造浓厚的普修氛围,各乡镇养护站要制定详细的公路普修进度表,各路段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工上路率达到100%。在村级道路上,各行政村要备足养护工具,统一配发养护服装,施行规范化养护。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

现《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自之日起施行。

总理 李鹏

1998年1月7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

修改内容

国务院决定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建或在建的电力设施(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下同)。”

二、第三条修改为:“电力设施的保护,实行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三、第四条修改为:“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

这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制止。”

四、第八条第一项修改为:“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等厂、站内的设施;”

这一条第二项中增加“储灰场”。

五、第九条第三项中增加“电抗器”。

这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电力调度设施:

六、第十条中的“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修改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地下电缆为线路两侧各零点七五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修改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七、第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危及输水、输油、供热、排灰等管道(沟)的安全运行;”

这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其他危害发电、变电设施的行为。”

八、第十四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九、第十五条第四项修改为:“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删去这一条第五项。

十、第十九条修改为:“未经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电力设施器材。”

十一、删去第二十条。

十二、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新建架空电力线路不得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的区域;

十三、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或扩建中妨碍电力设施时

十四、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力设施,

这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电力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

十五、第二十七条修改为三条,作为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

1.“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2.“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电力设施建设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十七、删去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本决定自之日起施行。

此外,对部分条文的文字和条文的顺序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

(1987年9月15日国务院 根据199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xx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建或在建的电力设施(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下同)。

第三条 电力设施的保护,实行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事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制止。

第五条 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设施的保护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六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保护电力设施的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本条例及根据本条例制定的规章的贯彻执行;

(二)开展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会同有关部门及沿电力线路各单位,建立群众护线组织并健全责任制;

(四)会同当地公安部门,负责所辖地区电力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案件。

第二章 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区

第八条 发电设施、变电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等厂、站内的设施;

(二)发电厂、变电站外各种专用的管道(沟)、储灰场、水井、泵站、冷却水塔、油库、堤坝、铁路、道路、桥梁、码头、燃料装卸设施、避雷装置、消防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三)水力发电厂使用的水库、大坝、取水口、引水隧洞(含支洞口)、引水渠道、调压井(塔)、露天高压管道、厂房、尾水渠、厂房与大坝间的通信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第九条 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架空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置、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塔的爬梯和脚钉,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设施,巡(保)线站,巡视检修专用道路、船舶和桥梁,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二)电力电缆线路:架空、地下、水底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置,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桥,电缆井、盖板、入孔、标石、水线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三)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置、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四)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场所、电力调度通信设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电网运行控制设施。

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区: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1-10千伏   5米

35-110千伏  10米

154-330千伏 15米

500千伏 20米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海底电缆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港内为两侧各100米),江河电缆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米(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各5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第三章 电力设施的保护

第十一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电力设施:

(一)在必要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应设立标志,并标明保护区的宽度和保护规定;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跨越重要公路和航道的区段,应设立标志,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三)地下电缆铺设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并将地下电缆所在位置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四)水底电缆敷设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并将水底电缆所在位置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爆破作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的行为:

(一)闯入发电厂、变电站内扰乱生产和工作秩序,移动、损害标志物;

(二)危及输水、输油、供热、排灰等管道(沟)的安全运行;

(三)影响专用铁路、公路、桥梁、码头的使用;

(四)在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内,进入距水工建筑物300米区域内炸鱼、捕鱼、游泳、划船及其他可能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的行为;

(五)其他危害发电、变电设施的行为。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一)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

(二)向导线抛掷物体;

(三)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四)擅自在导线上接用电器设备;

(五)擅自攀登杆塔或在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安装广播喇叭;

(六)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七)在杆塔、拉线上拴牲畜、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

(八)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九)在杆塔内(不含杆塔与杆塔之间)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筑道路;

(十)拆卸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移动、损坏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

(十一)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二)不得烧窑、烧荒;

(三)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竹子;

(二)不得在海底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

(三)不得在江河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沙。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下列作业或活动: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

(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施工;

(三)小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四)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进行作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力设施建设的行为:

(一)非法侵占电力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征收的土地;

(二)涂改、移动、损害、拔除电力设施建设的测量标桩和标记;

(三)破坏、封堵施工道路,截断施工水源或电源。

第十九条 未经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电力设施器材。

第四章 对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互相妨碍的处理

第二十条 电力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一条 新建架空电力线路不得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的区域;一般不得跨越房屋,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房屋时,电力建设企业应采取安全措施,并与有关单位达成协议。

第二十二条 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或扩建中妨碍电力设施时,或电力设施在新建、改建或扩建中妨碍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和其他工程时,双方有关单位必须按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协商,就迁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补偿等问题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三条 电力管理部门应将经批准的电力设施新建、改建或扩建的规划和计划通知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并划定保护区域。

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将电力设施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规划和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第二十四条 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力设施,需要损害农作物,砍伐树木、竹子,或拆迁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电力建设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

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电力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电力管理部门应给予表彰或一次性物质奖励:

(一)对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检举、揭发有功;

(二)对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进行斗争,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三)为保护电力设施而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成绩突出;

(四)为维护电力设施安全,做出显著成绩。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或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电力设施周围或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烧窑、烧荒、抛锚、拖锚、炸鱼、挖沙作业,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电力设施建设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条例规定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本条例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之日起施行。

实施细则

(1999年3月18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令第8号 根据20xx年6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0号修改)

第一条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有、集体、外资、合资、个人已建或在建的电力设施。

第三条 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所属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包括:电网经营企业、供电企业、发电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相应的电网经营企业,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

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应当在有关电力线路沿线组织群众护线,群众护线组织成员由相应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发给护线证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管理部门可制定办法,规定群众护线组织形式、权利、义务、责任等。

第四条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电力企业有权制止并可以劝其改正、责其恢复原状、强行排除妨害,责令赔偿损失、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以及采取法律、法规或政府授权的其他必要手段。

第五条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1千伏以下 1.0米

1-10千伏 1.5米

35千伏 3.0米

66-110千伏 4.0米

154-220千伏 5.0米

330千伏 6.0米

500千伏 8.5米

第六条 江河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

(一)敷设于二级及以上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10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二)敷设于三级及以下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5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第七条 地下电力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两平行线内区域。

发电设施附属的输油、输灰、输水管线的保护区依本条规定确定。

在保护区内禁止使用机械掘土、种植林木;禁止挖坑、取土、兴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堆放杂物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第八条 禁止在电力电缆沟内同时埋设其他管道。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准在地下电力电缆沟内埋设输油、输气等易燃易爆管道。管道交叉通过时,有关单位应当协商,并采取安全措施,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第九条 电力管理部门应在下列地点设置安全标志:

(一)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的人口密集地段;

(二)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的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

(三)车辆、机械频繁穿越架空电力线路的地段;

(四)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平台。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距电力设施周围五百米范围内(指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当按国家颁发的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当地电力设施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必须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冲击、扰乱发电、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不得移动、损害生产场所的生产设施及标志物。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距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外缘的下列范围内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

(一)35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5米的区域;

(二)66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10米的区域。

在杆塔、拉线基础的上述距离范围外进行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活动时,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一)预留出通往杆塔、拉线基础供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通行的道路;

(二)不得影响基础的稳定,如可能引起基础周围土壤、砂石滑坡,进行上述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负责修筑护坡加固;

(三)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置或改变其埋设深度。

第十三条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树木、竹子等高杆植物。

第十四条 超过4米高度的车辆或机械通过架空电力线路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县级以上的电力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架空电力线路一般不得跨越房屋。对架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原有房屋,架空电力线路建设单位应当与房屋产权所有者协商搬迁,拆迁费不得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房屋时,设计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增加杆塔高度、缩短档距等安全措施,以保证被跨越房屋的安全。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超越房屋的物体高度或房屋周边延伸出的物体长度必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第十六条 架空电力线路建设项目和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及其他工程之间发生妨碍时,按下述原则处理:

(一)新建架空电力线路建设工程、项目需穿过林区时,应当按国家有关电力设计的规程砍伐出通道,通道内不得再种植树木;对需砍伐的树木由架空电力线路建设单位按国家的规定办理手续和付给树木所有者一次性补偿费用,并与其签定不再在通道内种植树木的协议。

(二)架空电力线路建设项目、计划已经当地城市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园林部门对影响架空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应当负责修剪,并保持今后树木自然生长最终高度和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三)根据城市绿化规划的要求,必须在已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树木时,园林部门需与电力管理部门协商,征得同意后,可种植低矮树种,并由园林部门负责修剪以保持树木自然生长最终高度和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四)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为:

电压等级 最大风偏距离 最大垂直距离

35-110千伏 3.5米 4.0米

154-220千伏 4.0米 4.5米

330千伏 5.0米 5.5米

500千伏 7.0米 7.0米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树木应当依法进行修剪或砍伐,所需费用由树木所有者负担。

第十七条 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或规划已建电力设施(或已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规划的电力设施)两侧的新建建筑物时,应当会同当地电力管理部门审查后批准。

第十八条 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种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或高杆植物。

电力企业对已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新种植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应当予以砍伐,并不予支付林木补偿费、林地补偿费、植被恢复费等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 电力管理部门对检举、揭发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符合事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20xx元以下的奖励;对同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进行斗争并防止事故发生的单位或个人,给予20xx元以上的奖励;对为保护电力设施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成绩突出或为维护电力设施安全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物质奖励。

对维护、保护电力设施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除按以上规定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可由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权限给予表彰或荣誉奖励。

第二十条 下列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损坏使用中的杆塔基础的;

(二)损坏、拆卸、盗窃使用中或备用塔材、导线等电力设施的;

(三)拆卸、盗窃使用中或备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下列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

(一)盗窃、哄抢库存或者已废弃停止使用的电力设施器材的;

(二)盗窃、哄抢尚未安装完毕或尚未交付使用单位验收的电力设施的;

(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电力管理部门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对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路政管理和服务,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的路政管理及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路政管理是指依法对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以下统称公路路产)和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其周边区域等公路路域实施保护和管理的行政活动。

《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和《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对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执法机构和队伍,将公路路政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具体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有关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公路管理机构做好有关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路路产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损坏、违法占(利)用公路路产和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 公路路产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路建设规划和公路用地范围的规定,对公路使用土地范围及其周边区域依法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

第七条 新建、改建公路使用土地的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划定,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并公告。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公路用地外缘设置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移动该标桩、界桩。

第八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对公路路产进行调查核实、登记,建立健全公路路产档案资料。新建公路竣工时,应当同时建立公路路产档案资料。

第九条 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服务所需砂石场、土料场、生产用地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划定并办理土地使用、矿产开采、规划建设等有关手续。

因公路建设、养护需要,依法在划定的砂石场、土料场内采石、挖砂、取土,以及在生产用地内建设公路管理站所和服务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者非法收取费用。

养护中心、服务区、安全防护和技术监控设施设备、路政执法站点等公路附属设施应当纳入公路建设计划,由公路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并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收费公路附属设施的建设费用纳入收费公路建设运营成本。

第十条 改建公路涉及改变公路线路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改建公路立项时,确定原有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单位,并在改建公路建成交付使用之日起十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办理管理和养护移交手续。

公路永久性停止使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整公路报废后土地的用途。

第十一条 公路调整为城市道路的,应当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意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办理,并自调整之日起十日内办理移交手续。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有关部门接收并履行管理和养护职责。

第十二条 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挖掘公路;

(二)损坏、涂改、擅自移动公路附属设施;

(三)将公路作为检验车辆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

(四)摆摊设点、打场晒粮、堆放物品、违规停车、设置障碍、倾倒垃圾、焚烧物品、破坏绿化物、采石、取土、采空作业、挖沟引水、种植作物、放养牲畜;

(五)车辆装载物触地拖行、掉落、遗洒或者飘散;

(六)未经批准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或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七)利用公路桥梁进行牵拉、吊装等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施工作业;

(八)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公路隧道、涵洞堆放物品,搭建设施以及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

(九)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

(十)其他破坏、损坏公路路产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

第十三条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审批涉路施工活动时,应当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许可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作业,并采取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防护措施。

建设单位应当科学安排施工时间和周期,确保公路安全和畅通;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三日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制作巡查记录,并共享巡查信息。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时,发现公路路产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告知并协助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公路等级、里程、路况、养护定额、养护规范、检测评定结果和隐患评估报告等编制公路养护计划,并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公路养护,保证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第十六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统筹安排公路养护作业时间和周期,加强公路养护通行秩序管理;可能造成交通拥堵的,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疏导预案。

第三章 公路路域管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依法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加强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优化和改善公路通行环境。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公路的建筑控制区范围,应当自公路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并公告。

已建公路的建筑控制区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依法划定并公告。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已划定的公路建筑控制区外缘设置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移动该标桩、界桩。

第十九条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保护需要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建设的不得扩建,因公路建设或者保障公路通行安全等原因需要拆除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或者设置广告牌、宣传牌等非公路标志的,应当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条 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学校和货物集散地、大型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与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的距离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公路一侧建设。

第二十一条 编制城乡规划或者审批建设用地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邻近区域的,应当征求公路管理机构的意见,并注明建筑物、构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林业、水行政等部门对公路沿线的江河、湖泊、荒山、荒坡、破损山体等进行整治,优化公路通行环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养护作业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平整场地、恢复植被等措施,对施工作业场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实施修复和治理。

第四章 公路超限运输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实行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交通运输、公安、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实施的公路超限运输联合治理工作机制。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建立公路超限运输治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公路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及其处罚情况归集至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依法实行联合惩戒。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省际公路路网的实际,加强与相邻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协调,建立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协作机制。

第二十六条 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在公路明显位置设置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志或者设施。

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和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公路、公路桥梁和公路隧道行驶。

车辆载运不可解体物品,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或者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和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确需在公路、公路桥梁和公路隧道行驶的,从事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第二十七条 禁止生产、销售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货运车辆。

禁止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货运车辆上路行驶。公路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现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货运车辆,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煤炭、钢材、水泥、矿石、砂石、商品车集散地以及货运站等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在货物装运场(站)安装符合标准的超限检测设备,对出场(站)货运车辆进行检测并建立货物装载台账,防止超限货运车辆出场(站)。

第二十九条 从事货物装载活动的经营者不得超限装载货物,不得为无号牌或者无车辆行驶证、营运证的货运车辆装载货物。

第三十条 货运经营者应当对所属货运车辆驾驶人进行依法装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不得指使、强令货运车辆驾驶人违法超限运输货物。

货运车辆驾驶人不得驾驶违法超限货运车辆。

第三十一条 公路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固定站点检测、技术监控等方式,对货运车辆进行超限检测。

货运车辆途经超限检测站点和收费公路入口处时,应当按照执法人员的引导接受检测。

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在公路的重要路段和节点,设置货运车辆超限检测技术监控设备,收集超限车辆的称重数据、照片、视频监控等有关资料,经确认可以作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证据。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收费公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入口处安装超限检测设备。已建收费公路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对收费公路入口进行改造,加装超限检测设备。

经检测超限的货运车辆,未能提供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拒绝其通行,并及时报告公路管理机构。

第三十三条 经检测认定超限的货运车辆,应当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

(一)对运载可解体物品的,责令当事人卸载;

(二)对未经批准、超限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后,需要继续上路行驶的,责令当事人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拒不接受调查、处理,故意堵塞固定超限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固定超限检测站点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超限检测秩序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强制拖离或者扣留车辆。

第五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加强对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和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建设单位、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加强服务区、休息区、停车区、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建设,并保持服务设施完好,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众参与和监督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汇总、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施工作业、公路交通阻断等与公路通行有关的信息,实现公众查询、网上办理路政业务、路网运行信息等功能。

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要求,收集、报送和公路养护、通行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确保满足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编制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其他影响、破坏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根据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因严重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者重特大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形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路况信息,采取限制车速、间断放行、引导车辆泊停服务区等措施对车辆进行疏导。

第三十九条公路建设和养护单位应当做好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维护更新工作。标志、标线应当规范、准确、易于识别和理解。

第四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做好摆摊设点、打场晒粮等擅自占用公路的联合治理工作,建立共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日常监管,依法检查和制止各种破坏、损坏、违法占(利)用公路路产及其他违反公路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第四十一条 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并接受社会监督。

用于公路路政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统一的车身标志、示警灯。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执行紧急救援任务、处理公路突发事件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标志、标线的限制。

第四十二条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和其他有关单位、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录音、录像。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阻挠。

第四十三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公路保护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依法调查处理举报事项,将调查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反馈,并为其保密;对查证属实的,给予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未经批准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广告牌、宣传牌等非公路标志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由依法确定的第三方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未安装符合标准的超限检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对出场(站)货运车辆进行检测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从事货物装载活动的经营者超限装载货物,为无号牌或者无车辆行驶证、营运证的货运车辆装载货物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货运经营者指使、强令货运车辆驾驶人违法超限运输货物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影响公路通行安全和公路发展规划实施的;

(二)编制城乡规划或者审批建设用地,致使新批建筑物、构筑物占用公路建筑控制区或者与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的距离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三)未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涉路施工许可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许可事项实施监督检查,导致涉路施工活动、非公路标志影响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

(五)未依法履行公路超限运输联合治理职责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5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为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为发展公路事业所进行的行政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公安、土地、水利、规划、城建、环保、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四条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第五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公路路政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公路路政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市、县(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县(市)、区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负责分管区域内路政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管理和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

(三)实施公路路政巡查,制止各种违法利用、侵占、污染、毁坏和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

(四)对影响安全畅通的公路自然损坏和出现的险情,应及时设置标志,并督促养护单位修复和排除;

(五)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

(六)负责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管理;

(七)审理从路面、上空或地下穿(跨)越公路的设施的建筑事宜;

(八)核批公路的特殊利用、占用和公路超限运输,负责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维护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现场的正常秩序;

(十)为处理违反公路管理法规的行为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询问取证、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一)对损害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拒不接受查处的车辆,可责令其暂停行驶,就近停放,接受处理。

第八条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应当尽职尽责,秉公执法;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三章路政管理

第九条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电杆、变压器及其他类似设施;

(二)擅自设棚、摊点、维修场等临时设施;

(三)堆放垃圾、建筑材料及其他物品;

(四)采矿、取土、种植作物、烧窑、制坯、沤肥、任意引水灌溉、排放污水及其他类似作业;

(五)打场、晒粮、燃烧物品;

(六)违章利用、侵占、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在大型公路桥梁上下游各二百米范围内不得采挖砂石、修筑堤坝、倾倒垃圾、压缩或扩宽河床、进行爆破作业等妨碍桥梁安全畅通的行为。

在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不得任意取土、采石、伐木、烧窑、刷坡、爆破等妨碍隧道安全畅通的行为。

第十一条在公路两侧从事开山、采石、伐木和施工作业,不得危及公路和公路设施的安全。有危及可能的,从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在作业前报告当地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已发生危及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听候处理。

第十二条兴建铁路、机场、电站、水库、水渠,铺设管线或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挖掘公路或占用、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前征得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同意,签订协议,并承担按原公路技术标准修复或商定按其规划标准改建公路的费用,方可施工。影响交通的,还须征得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同意。

修建跨越公路的桥梁、渡槽、架设管线时,应当考虑公路的远景发展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事前征得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意。

第十三条在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应征得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意后,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在国、省道上增设平交道口,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县、乡道上增设平交道口,由县(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公路平交道口设计、修建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设置平交道口,占用、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道口建设方应承担费用。

原有平交道口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侵占、损害公路的,由原道口建设方负责整治。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利用、堵塞公路排水设施和改变其排水走向。需要改变公路排水设施及排水走向的,应当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申请,经批准并签订协议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和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运输车辆不得擅自通行。

超限运输车辆,确需通知本市管辖国道、省道的,承运单位和个人应在车辆起运前向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跨市(地)的,应通过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向省公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县、乡公路的,向县(市)、区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申请应附有关资料、证件。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应协助承运单位和个人选择运输路线,制定通过方案,与承运单位和个人签订协议后签发《超限运输车辆许可证》。承运单位和个人应承担公路损失补偿费或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和修复损坏部分所需费用,并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履带式车、铁轮车以及可能损害路面的其他运输机具,不得在铺有路面的公路上行驶;必须通行的,应经所在地的县(市)、区的,应经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并应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制造、修理机动车辆的单位和个人需在公路上试车,应向所在地的县(市)、区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办理试车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缴纳公路损坏补偿费。试车车辆应悬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核发的试车号牌,在设有试车标志的公路路段试车。

第十八条严禁乱砍乱伐、损毁、随意剔剪公路行道树和损毁公路花草绿地;不得在公路行道树上悬挂广告牌、电源线及其他类似物品。

因建设需要零星砍伐公路行道树,在国、省道上的由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在县、乡道上的由县(市)、区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批量砍伐和更新砍伐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公路管理权限批准。

第十九条未经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广告牌、招牌、非交通安全宣传牌(架),对擅自设置的,应限期拆除。

第二十条公路界牌、测桩、标号志、护栏、护桩、护墙、雕塑以及养护、服务、通讯、监控等公路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损坏和改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运输易遗漏抛撒物资的车辆,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污染公路。污染公路的应负责清除或承担清理费用。

第二十二条在公路上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维持交通;当影响车辆正常通行时,应在作业处或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需中断交通的,由当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会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事前共同通告。

第二十三条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靠公路一侧的边缘与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下同)外缘的控制间距为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其间距:国道不少于二十米,省道不少于十五米,县道不少于十米,乡道不少于五米。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附近还须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规划、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部门,在公路沿线进行城市、村镇规划、建设和批准用地时,应征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内不得批准永久性工程设施和建筑用地。

第二十五条一九八四年五月十日至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间,违反《河南省公路管理条例(试行)》规定,在国道、省道边沟外五米内,县道、乡道边沟外三米内修建的建筑物,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以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内修建的建筑物,均属违章建筑,应限期无偿拆除。

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内的建筑物,除按上款规定应当拆除的外,不得原地改建、扩建;确需改建、扩建的,必须易址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以外。因公路扩建、改建需要拆除的,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公路两侧建筑红线以内设置集市贸易市场。

第二十七条对涉及公路路政管理的各种申请,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答复。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由市、县(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和《河南省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造成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损坏的单位和个人,由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责令其归还原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赔偿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按照损坏的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现行工程造价计算。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触犯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触犯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条例的同一行为,不得重复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对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6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日常养护;养护现状;发展方向

1 公路日常养护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顺应时展,道路养护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国各地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开展道路养护工作,形成了多种道路养护特点,但是基本核心都是引入竞争体制,推进合作管理方案,实行共同养护的市场化运作。现阶段我国公路养护模式的核心是:将管理和生产相分离。公路养护施工项目是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市场上选定具有道路养护能力的企业单位,与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并按照合同管理方式按量计费,而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由生产型转变为管理型,主要负责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各项管理工作。这种养护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并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2 公路日常养护的发展

2.1 路面保洁方面

路面保洁是公路日常养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养护费用中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路面的日常养护保洁是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提高当地百姓出行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路面出现垃圾和较为严重的灰尘是一条公路养护不到位的直接表现,公众的反应也会很强烈,所以保证公路养护保洁、提高绿化养护效率,保证路容路貌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路面保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大财政投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省道路网不断的扩大,公众对道路环境要求提高的原因,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人员机械清扫。其次,公路管理部门对道路路面的保洁应向科学、合理安排等模式发展。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任务的分配,起到协调指挥的作用。最后,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积极调整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政府投入到路面保洁管理的工作中,提高管理的水平。

2.2 保证道路畅通,行驶安全方面

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以及物品的运输,因此道路的畅通以及行驶安全,是公路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国省道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体,是服务地方的主动脉,但是由于车辆曾多、车辆超重严重、物料漏散等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和行驶安全。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路面行驶条件,国省道公路的路面不能出现过多的设施,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附加设施,如在道路中经常出现的警示牌以及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稳定性一定要时刻关注,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更换,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2.3 加强道路巡查和检查方面

公路巡查是发现道路养护问题的主要途径,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道路的通行安全,只有在病害初期进行及时养护,才能有效降低养护费用。根据我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该按照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公路进行巡查,并制定详细的巡查记录。”所以在日常巡查中,要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将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路段认真记录,并为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3 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的新模式

3.1 合同管理模式

坚持管养分离,组建养护公司,实行自负盈亏;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是公路养护市场化的重要内容。采用企业承包的市场化养护方式,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范围,以及作业内容、标准和时间,并进行定量管理,有效保障任务落实;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评分制度和费用支付办法,以评分定费用,奖罚分明,从而为加强养护费使用监管,杜绝挪用、挤占养护费用现象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计量支付中需要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整体养护的效果评审,支付费用的多少与评分多少成正比。对于容易量化的计量项目,可以通过派工单和验收单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当道路出现需要养护的问题时,养护管理部门可对承包单位发出派工单,派工单位完成养护项目后,对质量过关的项目会发出验收单,以此作为凭证根据派发单和验收单的数量进行费用计量。

3.2 养护成本分析模式

日常养护工作由于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状况,因此有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造成公路管理成本加大。针对这一类问题需要做好成本预算的工作,进行养护成本分析。养护成本的分析包括在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的人力、机械设备、材料等因素,进行跟踪性的数据记录实施单价统计。这项工作可以与日常养护巡查工作结合起来,减少成本。成本分析体现出现代道路管理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对养护项目定价、招标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当然,进行成本分析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是无法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人力资源充足的成本分析小组。

3.3 档案管理模式

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条例规定,日常养护应该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对公路日常养护工程形成的资料、数据及时的归档。档案的统计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另外在建立纸质档案的同时,还应该录入电子档案,方便影像资料的查阅同时,还能保证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查询功能能方便资料的查阅、找寻。

4 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

4.1 加强国省道基础调研与管理

公路养护以实际路面情况作为基础,实际使用情况作为重点,针对实际的道路情况制定养护管理计划,能有效的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养护资金、人员、设备的有效利用。以此作为重点,国省道公路养护部门应该加强路面基础情况的调研,整理道路问题,结合通车流量以及行驶状况,提高道路日常养护措施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基础信息的调研需要结合多方信息,因此需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建立一个严谨的信息调研管理系统,提高调研信息的准确度,促进国省道公路养护工作的科学开展。

4.2 加快公路养护施工设备管理

道路养护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公路养护单位大部分施工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机械设备的闲置就是对资金、设备的浪费,影响着整个公路养护单位的资金投入。机械设备由于季节性的影响不能得到及时的使用,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会影响下一季的养护工作,造成恶性循环。为了保障公路养护单位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公路养护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保证公路养护工作正常进行。

5 结束语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国64周年大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和迎峰度夏、汛期安全供电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力度,杜绝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树障、违章建筑、违章施工作业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全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时间安排

2012年8月10日—9月10日

三、工作机构

(一)领导机构。成立县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树障、违章建筑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附件一)。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经贸局和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公安局、计划局、经贸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林业局、规划局、广电局、安监局、城管执法局、公路局、经济开发区、各乡镇、供电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专项治理工作汇报,研究决定相关重要事项。

(二)有关部门(单位)职责

县经贸局:负责牵头组织本次专项治理活动,做好综合指导、重要事项协调、计划进度安排等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做好相关社会治安工作,对妨碍专项治理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土地使用审批工作。对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建筑和设施,不予办理用地手续;对已办理用地手续未实施的项目,撤消用地审批;对已建成的建筑设施,配合做好相关治理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做好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树木的修剪、移植、更换树种、砍伐等协调工作。对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需要砍伐的林木,依法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办理采伐许可证。在进行林业规划审批时,防止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产生新的树障隐患。

县安监局:负责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督查,依法查处隐患治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县规划局:负责做好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规划工作。在规划市政建设的整体布局时,不得在保护区内规划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建筑和设施;对已批准未实施的项目,撤消规划审批;对已建成的建筑设施,配合做好相关治理工作。

县交通局、公路局:负责配合做好道路两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在道路水沟两侧植树时,涉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征求电力主管部门意见。按照“谁违章谁整改”的原则,对管辖范围内的违章树木进行整改。

县广电局:负责配合做好有关电力法律法规和本次专项治理活动的宣传工作,并对管辖范围内的违章线路进行整改。

各乡镇: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树障、违章建筑清理整顿工作。

县联通公司:负责整改管辖范围内的违章线路。

县供电公司:负责指导、协助各乡镇、有关部门按标准做好清理整治工作,搞好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

四、治理依据和标准

本次专项治理活动要严格按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市电力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治理。治理标准如下:

1、架空线路保护区,即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应保持为:1-10千伏为5米;35-110千伏为10米;220千伏为15米;500千伏为20米。

2、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1千伏以下为1米;1-10千伏为1.5米;35千伏为3米;110千伏为4米;220千伏为5米;500千伏为8.5米。

3、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城市绿化树木、低矮树种及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如下:电压等级35-110千伏的最大风偏距离和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3.5米和4米;220千伏的分别为4米和4.5米;500千伏的均为7米。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8月10日至8月20日)。

县供电公司负责对全县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树障、违章建筑物等安全隐患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并根据隐患整治情况填写《县架空电力线路护区隐患治理情况统计表》(附件二),上报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

(二)集中治理阶段(8月21日至9月10日)。

根据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情况,成立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树障、违章建筑物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对全县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未整改的各类树障、违章建筑等电力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整治。

六、相关工作要求

1、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大声势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电力设施安全,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浓厚氛围。

2、搞好协调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维护全县电网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合力做好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电力隐患整治工作。

3、明确责任划分。对电力线路建设在前,树障、违章建筑物在后的,清除树障和违章建筑物不予补偿;对建筑物、树木在前,电力线路建设在后的,清除树障、违章建筑物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补偿。对无法拆迁的违章建筑,需对电力线路进行改造的,如果建筑物建设在前,电力线路建设在后,则电力线路改造费用由电力线路产权单位负责;如果电力线路在前,建筑物在后,改造费用由建筑物所有者负责。违法当事人(树、房所有者)拒绝整改的,由电力监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并会同乡镇政府和公安、安监、林业等部门依照《电力法》进行强制砍伐或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4、杜绝违章作业。对在保护区内使用起吊、挖掘、钻探、打桩等大型机械的单位和个人,进出或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者,必须经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安监部门要依法对从事起吊、挖掘、钻探等特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电力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场所进行检查,依法制止处理违章施工、违章操作。

公路保护安全条例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情况汇报

涡阳县人民政府

(2007年8月21日)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此次执法检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汇报如下,请予以审议。

一、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基本情况

自1997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0年实施《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县政府组织全县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县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建设公路总里程2998公里,其中省道102公里、县道425公里、乡道343公里、村道212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2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两条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镇驻地及较大集镇为结点,乡村公路为主脉,辐射行政村、自然村通油(水泥)路的公路网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开创了公路工作有法可依的新局面,确立了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法律地位,为我县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几年来,围绕《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县突出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深入公路沿线乡镇巡回演讲。二是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张挂横幅标语,电视、宣传车等形式扩大宣传教育面。三是组织交通公路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宣传骨干,经常性地组织上路上街咨询、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爱路护路的自觉性。

(二)抓住机遇,全面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来,县政府紧紧抓住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的原则,将公路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投资力度,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我县公路等级及通车能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近三年来,我县通过多种渠道,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近两亿元,新(改)建各类道路近千公里。具体情况如下:

2005年完成涡新路21公里改建工程的17公里;完成青李路10公里;完成西高路11公里底层;完成曹坛路3.4公里;完成义门至苏庄6公里;完成单集林场至西阳3公里。完成村级公路建设181.9公里,总计完成投资4800余万元。

2006年完成公路建设里程263.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89万元。完成青李路上的母猪沟桥和马店集镇涡包河中桥建设。编制了《2006年度涡阳县县乡公路养护计划》,按计划分别对丹史路、耿王路、张义路、涡五路等进行坑槽填补4.5万平方米,挖补坑槽0.7万平方米,中修罩面11.3公里;散发路政管理传单20000余份,清理打场晒粮935处、建材占道196处;查损桥赔(补)偿案件1起;拆除违法标志百余块。

今年县政府又进一步加大公路建设工作力度,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18项重点工作之一,及时调整充实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调度。截止至目前,共完成路基94.6公里,路面71.4公里,在建工程214.2公里,义门大桥改建工程建设近期内即可完工投入使用,已完成投资4342.5万元,预计全年可超额完成计划30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狠抓工程质量管理

为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通知》等一批规范性文件,突出质量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了公路建设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上,要求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才能进入公路建设市场。始终坚持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和开工报告核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严格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监理程序,对重要工程、关键工序实行全过程监督,全环节检查,任何一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坚决推倒重来;加大了政府监督力度,杜绝了不合格工程。

(四)做好公路养护管理,确保公路畅通

我县始终坚持“建、管、养、征并举,养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是运输大县,公路负荷大的特点,县公路部门采取多种养护措施,确保公路畅通。(1)加强日常巡查制度,抓紧抓实小修养护工作。增加机械设备投入,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2)实行桥梁经常性检查和监管制度,保障桥梁安全运行。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桥梁做好整治和维修工作,对有病害的桥梁不仅做好监测工作,掌握病害发展动态,而且设置了限速限载标志,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危桥予以及时封闭。(3)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加快工程进度,加强资金管理,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中严把各工序关口,有效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加强路政管理,切实维护路产路权

我县全体路政人员能加强有关公路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公路法》和《路政管理规定》,执行路政执法职业道德规范,较好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维护路产路权,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一是组织联合清障活动。公路局与公路沿线的各乡镇政府、交通局、交警大队部门沟通信息,联合行动,做好路障清理工作。二是严格控制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与非公路交通标志。对公路建筑控制区加强监督,一经发现违法建筑行为和违法设置广告牌的,立即予以制止。三是把占道贸易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对一些经常发生的地段进行巡查,及时制止其违法行为。四是加大治理超限超载力度。专门成立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执法活动,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超载行为,减轻了公路负荷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执法主体到位,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一法一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省道、县乡道的公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行政”的公路“建管养”工作格局,始终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管理机构到位。原公路管理站升格为亳州市公路管理局涡阳分局,同时经批准成立了涡阳县县乡公路管理站和路政稽查队,并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站,负责全县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二是装备经费到位。县公路分局、县乡公路管理站和路政稽查队,配备了道路工程养护机械5台,路政管理专用车辆2部,依照《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的规定,配置了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所有路政管理经费都列入了部门预算。三是管理职责到位。各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一法一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强宣传、贯彻执行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查处各类违反“一法一例”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案件。

(七)建立管理网络,探索公路管理新模式

多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协调力度,通过建立路政管理网络,发动群众,爱路护路,将单一的交通公路部门执法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爱路护路的上下联动行为。一是建立健全以路政管理专业队伍为基础的公路执法网络;二是将路政管理融入公路养护、建设之中,构筑综合管理体系;三是积极发动各乡镇、行政村建立“乡规民约”,尽可能使爱路护路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自觉行为;四是以沿线群众为依托,发动沿线群众自觉参与路政管理,形成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格局。

二、存在问题:

1、对《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广度深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对公路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涉及面不够,贯彻不到位,许多干部群众对公路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知之甚少,遵守公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群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路政管理相抵触,个别干部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因而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

2、重建轻养现象突出。现在我县乡村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但乡道、村道养护力度不够,水沟、边沟堵塞、排水不畅等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与使用年限。部分省道、县道路面养护仍有死角,一些路面出现坑坑洼洼未能及时修补,影响交通运输环境。

3、治理公路环境任务艰巨,执法力度不够。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难度较大;公路街道化日益明显;擅自占用、挖掘公路、占道贸易、摆摊设点现象严重;随意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广告牌、倾倒垃圾行为屡禁不止。

4、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有的部门对执行公路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相互协调不及时,配合执法积极性不高,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影响了执法力度和效果。

三、今后加强公路工作的思路

(一)继续抓好《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结合实施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对全社会的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形成人人遵守《公路法》和《路政管理条例》,依法爱路护路的良好风尚。

(二)稳步推进公路建设。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按照“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思路,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多争取公路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县公路网络。同时,加强公路工程前期工作的调研,尤其是农村公路的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做到修建一条公路,能更好地完善公路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积极推进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公路工程监理、勘察设计和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实行招投标,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三)切实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采取早期预防性养护,把公路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降低养护成本。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超限运输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超限运输现象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治路,确保《公路法》的贯彻实施。继续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突出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树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执法形象。加强对公路路面的巡查制度,及时制止,严肃查处侵占、破坏路产路权行为,确保道路的畅通与整洁。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安全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下一篇:助力消费扶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