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0 10:08:35

公路信息化建设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 信息化智能化 重要性 现状 建议

“十二五”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成效,决定着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交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已将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按照中央要求,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把信息化作为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011年12月16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召开了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是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史上召开的第一次信息化智能化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和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站在新的起点部署信息化智能化工作,对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会上,厅党组在充分考虑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两个率先,一个搞好”,即:率先建设交通强省、率先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搞好和谐交通建设。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增强抓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在提高行业管理效能、提升交通安全监管水平、服务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建设力度还不够大、建设投资还不够多、资源整合效果还不够好、发展水平还不够靠前,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公体现现阶段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例如:交通出行服务还不能完全达到“安全、便捷、舒适”的要求;高速路段拥堵现象,路况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行驶中的车辆;封路、断交给不出绕行路线等情况时有发生。

预计截止今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7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建设规模、密度均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但是我省高速公路与发达国家或省份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大差距,主要差在智能交通方面包括:车辆安全系统、电子收费、应急指挥系统、综合调度系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等方面,因此目前加快我省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迫在眉睫。

3.完善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建议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领导机制,由职能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与,把信息化工作摆在更为突出、更为紧要、更为优先的位置,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3.2 保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加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保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运维资金落实到位,协调发展。

3.3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快培养精通业务、精通信息化技术和懂管理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尽快满足和适应信息化、智能化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3.4 最大限度的将现有机电设备功能进行整合,加大现有全程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力度,通过这些“千里眼”、“望远镜”、“顺风耳”、“无影手”有效提升监控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3.4.1利用主监视器对报警事件重点显示:将报警事件在主监视器上显示,将报警事件及时全面的展示在监控员面前,便于监控员能够及时进行提炼筛选,对重要信息重点关注,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调度。

3.4.2在团雾多发区对监控摄像头进行改造,增加能见度检测功能,将能见度低的情况列入报警事件。

3.4.3收费站下道口增设两道车辆拥堵预警线,第一道预警线为增开收费车道预警线,当车辆排队达到此线时,必须增开收费车道直至全部开通。第二道预警线为干线提醒预警线,当收费站在满负荷运转,车道压车至第二道预警线时,在干线上使用新情报板或短信平台进行信息告知。将预警事件列入监控报警,监控员可以对该类事件进行及时调度。

3.5 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机电设备的功能,积极服务公众。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做好智能化建设应该考虑我们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在开发设备功能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要。

3.5.1增加带状信息平台,告知每一位乘客当前本段高速公路的路况信息。

3.5.2利用沿线情报信息板,告知过往乘客前方路况如分流、拥堵等情况,也可进行政策宣传。

3.5.3利用路测广播提醒,当全程监控检测到能见度较低,影响行车安全时,在雾团前方五公里左右通过路侧广播提醒乘客安全驾驶。

3.5.4充分发挥全程监控应急事件快速联动机制,在监控部门发现事件后与其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交警、路政、养护等)做好联动,监控作为这些部门的眼睛,将发现的路况信息及时反馈,第一时间对公路设施进行维修,路面的抛洒物进行清理,对事故车俩进行紧急救援。

3.5.5充分发挥收费站口的阳光驿站的作用,在阳光驿站中除配备应急物品外,还需要增加宣传材料,提供费率查询、线路优化(提供路网中两个站点的最优路径),全线路况信息告知等服务。

3.6 借鉴其他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不要总局限于高速本身,应该是广撒网,多捕鱼。

3.7软件开发者应站在使用者或管理者角度去开发软件,充分考虑功能是否实用、方便。

3.8 加快平台建设,完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平台、OA办公平台等一系列应用平台,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3.9 充分发挥多路径识别系统的作用。

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系统是实现按照车辆行驶的路径精确拆分通行费的重要手段,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多条路径引起的通行费拆分争议,弘扬了联网收费“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多路径识别系统对打击逃漏费行为也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

2015年,杨传堂提出的“四个交通”中智慧交通,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方面。面对由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家交通主管部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研究,致力于利用电子智能化设备、网络通信将道路、车辆等与交通相关联的一切联系起来,促进交通智能化,以便公众出行。

1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ETC全国联网的逐步实现

实施全国ETC联网,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ETC联网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并确定了年底实现14个省市ETC联网的阶段性工作目标。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ETC联网系统顺利开通,覆盖范围达到5.2万公里高速公路,接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今年2月3日,在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今年将新增15个联网省市,实现全国29个省份ETC基本联网。

1.2 网络通信实时化速度加快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及主要服务窗口,是塑造高速公路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收入的重要支撑,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技术上完成监控网、通信网和收费网三网合一的综合通信。在满足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的需要上为用户提供交通通信服务。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处于发展初期,从长远来看,服务区市场潜力巨大。而要挖掘出服务区的潜力、提升服务区的盈利能力,除了在经营方面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充分发挥和运用高速公路得天独厚的车流客源优势,不断完善服务品种和提升服务水平外,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要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必须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2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足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针对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缺乏。高速公路服务区投资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机制,并且会出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会导致各自为政,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没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管理。

2.2 缺乏总体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管是在地区或者全省,还是全国范围内缺乏总体规划设计。首先是目标没有明确。其次是没有一种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控制的理念。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层级,信息的传递会滞后,总部管理部门无法得到服务区及时的、真实的、全面的管理信息。所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发展过程中,从运营监控、资源调配、业绩评估还有经营决策各方面,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最终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监管不力、调配困难、评估偏差和决策盲目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还会使信息系统功能变得薄弱。

2.3 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无法全面集中分散的信息。这样数据出现隔离,存在信息盲点,以及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管理层级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整合与共享,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比如,现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各自独立,这样会信息不相通,即使中间出现了问题,也不能被及时进行追查;同时,因为数据重复录入,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等。

2.4 资金支持无法跟上

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资金原因,会出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有的地区资金经费充足,这样保障了最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当然信息化建设会更加顺利。而有的地区资金不足,则设备单一,技术落后,无法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建设这种扩展功能就会降低。资金投入不足会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2.5 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外在环境因素重要,不过内在条件还是得靠服务区的管理人员,如果服务区管理人员足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则会增强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上网,而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

3 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建议

3.1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法规

十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化管理也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其经验。制定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法规,针对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信息化管理人员,还是使用者,都可以有法可依。一切以法律为标准。

3.2 合理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应当制定科学规划,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在组织上,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信息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信息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服务区各个系统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

3.3 建立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加强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引导公众安全便捷出行。开通微博、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实时公路出行相关信息,多渠道提供出行信息服务。建立服务区停车位剩余接待容量提示制度,通过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沿途可变情报板等多种载体,及时前方服务区相关信息,提示驾乘人员合理调整出行方案。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wiFi覆盖,信息查询系统建设,路网通讯信号和交通广播信号覆盖情况。

3.4 加大经费投入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国家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的共同努力。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对于信息化建设,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扶持。同时国家也应加大投入,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列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发展的必备项目中。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与运营中,不缺乏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化人才。

3.5 信息市场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可以积极开拓市场。现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创新和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交通运输部“四个交通”的重要举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服务区信息化资源需要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资产和有形的资产相结合。将手机短信平台的增值服务功能尽力完善,并开拓市场化的定位导航服务。

4 结语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四个交通”,提高了服务区的服务水平。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智能交通转变为现在的智慧交通。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得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当今大数据时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莉.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D].长安大学.2008

[2]韩金梅. 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效益预测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实时监控 流量观测 数据采集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不仅交通基础网络由传统的单一数据网络发展成为现今的“三网合一”(即数字、视频、音频),公路交通流量观测手段也从原始的人工计数,到机械计数,发展成为现今的自动观测。为了达到便捷公众出行、保障运输安全的目的,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公路信息化系统,可以在交通异常事件收集及处置、交通流量控制及诱导、紧急事件排除及救援等环节起到关键作用,降低交通事故率,为运营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决策平台。

1.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发展:

公路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的多功能平台,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快速上升,传统的人工观测或机械观测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因此观测自动化、智能化是现今公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标志,通过公路信息化系统这个平台,交通量数据采集、分析、的连续性、实时性、准确性得以实现。

2.公路信息化系统的组成:

公路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自动观测设备、网络通讯系统、区域管理中心及应用系统集成。

2.1 自动观测设备:

自动观测设备是实现公路交通量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由数据采集模块、主机处理系统及通信控制系统组成。数据采集模块是自动观测设备的核心,根据所用设备类型的不同,采集不同的原始数据,通过主机处理模块加以分析处理,输出交通量要素数据(如数量、车型、车速等),再以通信控制模块将交通量要素数据实时传输至区域公路管理中心数据库。

2.2 网络通讯系统:

网络通讯系统是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环节,是交通量要素数据传输准确和快速的关键,常用的通信方式可以通过内部网络(intranet)、ADSL、无线宽带等方式实现,但应具备线路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2.3 区域管理中心:

区域管理中心应建有公路交通流量数据的集中传输、存储、处理及应用的软、硬件平台。其中数据库系统是整个公路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中心,根据交通部《固定式交通流量调查设备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的要求,应建立符合标准的交通流量数据库,用于存储各观测点采集传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2.4 应用系统集成:

基于交通量观测实现公路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信息三部分:

2.4.1 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各观测点传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有效、合法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封装,发送到指定的数据通道里,提供给处理与分析子系统,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

2.4.2 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

公路交通流量处理与分析系统需建立在功能强大、分布式、企业级平台的应用服务器上,系统应具备基础数据统计功能、公路交通实时状况分析功能、公路交通趋势分析功能这三部分。

2.4.3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内信息系统,即经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得到的公路交通信息,通过公路专网(intranet)传送到各级管理指挥中心或相关业务部门。二是对外信息系统,即通过可变情报板(VMS)、互联网(internet)、短信息及声讯查询等媒介,向公众及时信息。

3.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路网覆盖率的持续提高,公路信息化建设俨然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不仅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随着公路信息化建设布点的不断增加,智能交通系统(ITS)已逐步完善,为公众出行和各级交通部门科学合理组织运输,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供服务。

4.结束语:

随着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针对交通流量持续、实时的观测,不但可以反映路网宏观运行特征,为宏观决策者提供依据,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实时动态的反映路网运行情况,为路网调度、应急处置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公路交通管理水平,提升道路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公路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2]《江苏公路视频系统建设规范》.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 信息化建设; 技术原则

1.1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信息化

1.1.1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含义

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养路机械化、收费自动化、办公现代化、工作程序化、行动军事化、执法正规化、通信便捷化、建设标准化,而这一系列的目标完成都离不开管理各环节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

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充分应用现已建成的覆盖全路网的光缆通信干线。高速公路管理系统通过密集的和大范围内的信息及智能化技术管理高速公路运输,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维修、交通管理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并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广泛的出行公众服务信息。

1.1.2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从技术角度看,采用三级计算机管理体系(其由中心控制机和控制分机和终端处理机组成)及相应的电源系统和通信传输系统。在三级计算机管理体系中中心控制机负担系统数据的存储、统计、计算、报表及各种交通管理命令的下达。控制分机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包装和预处理,并传送到中心控制机。当中心控制机发生故障时,控制分机能行使主机功能,并临时紧急处理一些重要数据。终端处理机负责检测匝道口、路面及收费口的各种数据。

从总体规划的角度,一般可结合具体情况,向发展综合智能交通系统靠拢。其中一要注重智能交通系统安全设施的建设,二也可以注重智能交通系统诱导设施的建设,三也必须注重系统的基础平台的构建。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和交通设施特点,建立完善的出行信息、电子收费、车队管理及交通管理等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公路运营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发成为世界智能化交通系统的研究热点。我国在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中缺乏全国一盘棋思想,单兵作战,自成体系,没有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以节约成本,进行最优化配置。

2.2 需求框架的提出

2.2.1需求的层次结构

从根本上说,公路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决定主要依托陆路运输的区域经济物流水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日益增多,高速公路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技术应用水平越高,对整体的运输和物流层次的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路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针对具体的高速公路管理而言,从大的方面主要包括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部分可包括有监控、通信、收费、照明、气象传感、路桥及其附属房屋建筑设施等;软件系统则主要指由以上各部分而形成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手段等。

首先分析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角度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运用的层次需求: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包括六个方面: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监控和通信管理、服务区管理和综合开发等。本文将其按照三个层次来论述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需求:

第一个层面主要围绕的是基础层面上的信息技术需求。主要是指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针对养护管理来说,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五个内容:①小修保养,即为了保持路况路容完好而开展的工作:②预防性周期养护维修;③改建工程,即为了改善提高现有道路使用功能实施的;④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最后的⑤针对灾害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抢修及应急养护。

而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路产完整,维护路权不受侵犯。

第二个层面是整个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本文将收费管理、交通管理、以及监控通信管理归为重点需求层面。

一方面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监视控制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采集、处理和传输相关信息,为通行车辆和司机及乘客提供最佳服务,以满足安全快速行车的需要。其中监视负责数据的采集及设备监测,控制负责将控制命令及最终结果等信息向司机与乘客进行反馈,从而保证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通信需要建立高真实、高效率、高保密的通信网络,其建立主要采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紧急电话、指令电话及业务电话。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高速公路管理系统的需要,通过无线、有线的连接,实现无盲区的、即时即地的声频传输。这方面的管理需要电子通信技术的技术支撑。

最后一个层面的需求是而针对服务区管理和综合开发方面而言的。因为服务区目的是满足司机与乘客的各种需求及提倡优质服务,所以其需提供休息、餐饮、停车、购物、通信、住宿、加油、维修、清洗等多种服务。充分利用沿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从事联运、旅游、广告、仓储、信息咨询等多种项目经营。侧重点仍为商业服务的范畴,所以要在突出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仍需要提升信息服务管理的水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

2.2.2系统组成

通过以上高速公路管理三个层面上的技术需求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的现代化设施,使高速公路管理打破了原有的公路管理的行业界限,形成了多专业、互相配合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硬件组成决定了管理的规模和层次,软件部分体现了管理的力度和水平,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高速公路管理的有机体系,体现出高速公路管理的综合水平。

2.2.3提出技术选择原则

为达到以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要正确选择对应的相关技术,本文提出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选择的原则如下:

一是需重点选择核心技术作为主体,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涉及到的绝大部分岗位都体现了高科技的特性。在硬件上,必须普及现代化管理设施,使操作层与管理层形成一个连续运作的机体。

二是以核心技术为中心整体实施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公路具有经过严格实施的、科学计算的交通安全设施,具有一系列的静、动态预防设施和提前预告,所有事故处理及时。高速公路系统必须适应目前交通运输管理的需要,并能为未来交通管理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搭建辅助系统平台,高速公路不同于一般公路,其在管理上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及特殊的商品属性。我国高速公路大都是贷款修建的,基本上都收费,高速公路在收取通行费的同时有义务提供优质服务。高速公路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服务渗透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在管理形式、管理意识上要体现出来。

3提出建议

分析以上技术选择原则后,明确整个系统的技术选择必须达到以下三个建议:

一是网络通信实时化的建议:在技术上必须满足收费网、监控网和通信网三网合一的高速公路综合通信。这样满足了高速公路管理和运营的需要,为交通通信网提供服务。通信系统具有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功能,可满足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近期及未来的带宽需求。

二是监控系统集中化、数字化,该系统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实行集中监控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优化了管理结构、精简了监控人员,并为今后全区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网规划,监控、技术标准等打下了基础。

三是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维修与养护、交通管理等的综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显著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资料:

[1] 湖北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12

[2]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及长三角应对策略,上海公路,2006/02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隧道施工;信息化技术;信息采集

1.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基本思路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建设中来,逐渐演变为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信息化设计是未来工程建设即将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公路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初步勘察获得地质基本资料,采取数值模拟技术、经验类比方法以及理论计算最终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利用现场监测得到地质资料、围岩力学动态以及工作状态下的有关数据,以便在地质预报之前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再运用各种手段对这类数据进行总结和力学性能分析,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能,确定出符合围岩动态的支护参数,最后才能开始进入施工状态。

公路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整理以及反馈结果。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不同于地面工程,隧道施工中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等所有环节允许有交叉和反复。在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经验以及力学计算进行地质预设计处理,初步确定支护参数;接着利用支护参数对初步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工程实践表明,在公路隧道施工之前,进行设计和施工调整、修正是不可避免的。

2.隧道施工信息化发展过程及施工方法

2.1 隧道施工信息化发展过程

影响公路隧道设计施工的因素很多,如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设计方法的完善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这一模式,就是传统的设计——施工模式。此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会使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状况产生不一致现状,出现很大差异。因此,充分运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信息,不断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才能产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新型施工方案。这种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信息化施工方法。

随着大量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出现,隧道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也出现了广泛的进步,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隧道工程建设当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工程地质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形成系统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思想变的尤为重要。隧道工程的主要特点是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基础信息短缺不足。只有准确、实时获得到反映隧道整体的一些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才能体现出隧道施工信息化的特点。如果把传统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成为静态方法,那么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则为动态方法。

2.2 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

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采集,隧道施工信息采集主要分为采集施工前地质勘测信息、施工过程中的围岩信息以及采集支护系统力学行为信息,必要时,还得采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地质信息。隧道施工前地质勘测信息的采集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信息等等。②信息处理,所谓信息处理就是利用反演分析法,将施工前监测到的一些基本信息,通过数值计算来确定出岩土体的基本参数。主要目的是利用通过反演分析获得结果,把隧道施工监测中采集到的新信息和新资料进行反馈,使其在施工设计中体现出来,以便对施工设计提供改进意见或者校正方案。③信息反馈,反应隧道稳定问题的重要指标是岩土体结构,隧道应力状态是依据岩土体结构的力学效应而反映出来的,所以,通过观测或者测量岩土的应力状态可以了解和认识岩土体结构,而且,还可将由反演分析方法获得的岩土力学参数,运用于隧道稳定性分析计算方面。

3.公路隧道洞口的信息化施工概况

在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边坡是隧道建设中最为常见的重要问题之一。不管隧道洞口是岩质边坡还是土质边坡,按其性质均可以分为自然边坡以及人工边坡。自然边坡滑动的主要原因是风化、水作用导致软弱结构面性能下降,或者是因为边坡上荷载的加大,使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下降;人工边坡滑动是由人工开挖导致原来结构破坏,失去平衡。

隧道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对工程建设与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合理评价和合理设计是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的首要条件。但是边坡稳定性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必然结果就是必须通过现场监测来证明,因此边坡稳定分析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现场监测法。监控测量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方式,随着大批山岭隧道的开发涌现,采取信息化施工隧道边坡施工已经逐渐变成公路隧道边坡建设的必由之路。

4.公路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原理以及方法

4.1 隧道系统基本构成

一般情况下,公路隧道工程的隐蔽性不同于地面工程,隧道建设中,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导致设计时所依据的地质勘察资料不能使用,在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必须按照设计导向、现场勘察和监控测量、经验判断以及理论计算、修正设计、指导施工这一程序严格执行。公路隧道建设和地下工程的建设可以分为调查、设计、监测、施工、再设计以及再施工等环节。公路隧道施工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是隧道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公路隧道系统的基本构成,通过对监测数据和勘测资料整合数据,对施工条件和支护参数进行调整。

4.2 隧道施工信息采集

隧道施工信息采集是在隧道建设中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科学地了解隧道施工动态,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可靠。监控量测必须纳入隧道施工组织计划当中,并在隧道施工中合理运用。一般地,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两种。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必测项目是为保证设计施工中围岩的稳定,通过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测量目标。这种测量方法简单可靠、费用低,但对监测围岩的稳定性以及合理指导隧道施工具有很大的用途。

隧道施工选测项目是对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意义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其目的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这类量测方法较为麻烦,费用高,一般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量测。

4.3公路隧道信息处理分析

通过在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量测,可以得到如下三点。一是掌握了围岩的应力状态、围岩的位移、围岩的松弛范围,很好的掌握了围岩的稳定性,科学的为隧道开挖方法和确定支护参数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掌握围岩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和围岩的压力状态分布趋势,为确定有利的支护型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场异常状态进行及时计算和预测,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结论

总而言之,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来,使隧道工程施工始终处于优良的运行状态。将隧道施工信息和管理技术融合为一体,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隧道施工,促进隧道施工的信息化、科学化,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周玉宏,赵燕明,程祟国.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2]徐林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0.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6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拥有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紧紧围绕着高速公路人力资源,对其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加快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思路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思路

近几年,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遍的影响下,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高度的关注与重视。自该项工作开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积极探索加快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思路非常必要。

一、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探析

(一)人员数量庞大,管理难度高

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下属分支机构多,人员数量庞大,因而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起来也具有较高的难度。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限制了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建设工作效率的提升,导致建设人员无法全面准确的了解人力资源全部信息,如人员的基本信息、人员分布分配情况、人员工资福利等等。

(二)人力资源数据无法共享,降低了信息化管理效率

由于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加之行业的特殊性,管理者长期以来侧重于对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而对人力资源的动态监控管理、集中化管理相对薄弱,导致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效率较低,大多数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另外,由于高速公路内部人员数据共享不充分,即有些有关个人的重要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员工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加快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其他类信息化建设,它要求信息化建设这一活动以员工为中心,并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开展与实施信息化建设活动。根据这一要求,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两条建设思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一)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根据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性质与特点,高速公路企业上下级结构形式,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发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可以有效加快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是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有效措施。由于高速公路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承载着一般企业的盈利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所以其要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就必须从全方位入手,从各个相关部门入手,包括行政事务管理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等。按照部门、岗位分类,对各个下属分支机构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合理分工、合理设定人才招聘标准,适当提高人才准入门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并对薪酬福利制度进行合理制定,提高薪酬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公开性。以此为员工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员工能力与特长充分发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人类拥有的潜能非常巨大,高速公路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每位员工潜在能力。首先,通过培训管理、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在培训过程中促进员工业务处理能力、技术水平、专业理论不断提升;在招聘管理过程中,不断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组建一支强大的高速公路管理团队;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员工绩效考核,了解员工近阶段的工作表现与工作成果,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效能充分发挥。其次,从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员工发展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以员工为中心,充分考虑每一位员工今后的发展,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至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战略层面,即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时兼顾人力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从上述提到的各个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三、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单位本着以员工为核心的原则来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将该项工作视为一项终身任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演进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余概宁.YY高速公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罗云春.江西省高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改进[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邓晓静.浅谈湖南省高速公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4:16.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 公路 信息化建设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公路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对公路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以及对最终服务的提供过程进行系统化、信息化处理的情况。作为交通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公路交通的管理和智能公路系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管理信息化作为其核心,使得公路信息化将重点置于管理方面,通过进行管理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换,将信息加以充分利用,使得管理目标得以优化,最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得其管理实现全面现代化,信息服务得以社会化。公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举不胜举,下面我们将以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为例进行分析。

1运营体系不够合理

在公路基础设施逐步成型的情况下,公路信息化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公路管理职能部门不够明晰,权责不分的情况仍无法避免。这难免会导致出问题无人管理、管理部门相互推脱责任、或者出现多个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却出现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得责任无法得以明确,同时也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公路企业化运作,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方。例如在江苏成立的高速公路互联网运营中心,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它的成立使得全省联网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合理。同时它的成立也加快实现了江苏省公路信息化现代化。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明确的权责分担对公路信息化发展建设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2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路网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得以不断扩大,随之增加的还有公路信息化建设任务的压力。日益繁重的工作使得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对具体建设情况做出反应,这就使得建设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建设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基本都以自身经济利益和服务内部群众为原则,这使得其社会化、全面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也加大了全面管理和保障建设的难度。

要使得这种情况得以缓解,通信网络的畅通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联网软件体系的统一是必要前提。作为有着后勤补给工作的联网体系,在公路信息化的建设中是值得关注的。现在国家为了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已经启动了“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管理研究”等项目。各地也不断推进公路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时各地在实施各个计划时要结合社会利益,即使高速公路的运营越来越企业化,也不可忽略它为大众服务的基本任务。

3专业队伍的缺乏

机电系统技术的广泛使用加速了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然而,现在我们缺乏专业的机电系统技术方面的人才。这导致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现问题,不光使得我们在技术方面出现基础的技术施工问题,还影响了我们在相关方面的发展规划。

面对急需解决的人才稀缺问题,充实专业队伍、着重加强人才和信息体系建设是必要的。同时,要想使得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使用和管理得以实现和扩展,就要及时地在技术方面找到突破口,注重发展规划的制定,关注国内外公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关注其发展历程,避免发生同样的发展规划性错误。

4信息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利用

高速公路有着较大的网络资源和实时的信息资源,然而就现在情况来说,我们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力度远远不足,也就是说我们在高速公路信息上有着很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目前我们对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关注点大多在其信息收集方面,然而要实现高效的信息现代化,信息的加工利用是必要的。信息收集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服务,即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产生合理的分析结果,从而使得决策者做出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预见性的决策。如果将其停留在信息收集阶段,则不光使得信息丧失其应有意义,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收集信息中产生的经济损失。

要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对信息的分析整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车祸频发地点进行研究,分析其车祸多发的原因并加以解决,避免车祸的再次发生,而非只是对数据进行单纯的统计。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路况进行检查分析,利用相关知识了解其损毁趋势,这就可以及时对路况进行整修。

5结语

不难知道,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的提高与信息化建设运用密不可分。公路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部分,需要得以充分重视。这不仅使得我们的经济科技得以发展,也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推动公路的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依赖于科技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公路建设者与管理者的坚持努力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党永明.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

[2] 文辉斌.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公路信息化建设篇8

一、对高速工程文件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速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存在着以下状况:第一,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资料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人工。使用人工管理,其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特别庞大。使用人工进行管理,在文件资料的收集以及分类和整理等各环节中,效率相当低。第二,在高速公路的工程文件资料管理中,其资料的载体还是以纸质的文件为主,资料信息化管理还很欠缺。比如有许多声像资料,还以照片为主。毕竟,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所应用到的资料室??大,仅仅依靠纸质和照片等落后的手段进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效率和进度。第三,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且施工的周期特别长,而施工环节存在的难度特别大。故而,关于高速公路的信息资料也就特别容易出现丢失的状况。第四,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对资料分散性进行有效避免,这跟高速公路工程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另外,在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上,统一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档案的特点剖析

因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技术要求上比较高,其施工的系统性尤其突出,综合性特别强,加之工程造价高、工程量大,且所涉及到的学科和领域相当广泛。

(一)资料形成的跨越时间特点。我们从高速公路的施工到竣工时间来算,每一项工程所耗费的时间都比较长,一般都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仅仅是主体工程的施工也需要四到五年。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在这么长的时间段里,跟工程相关的资料以及信息必须始终紧跟工程的进程。故而,高速公路资料的最初形成到具体的应用,其时间跨度特别大。时间愈长,那么就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

(二)资料涉及范围特点分析。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里,都会随着施工进程的推移而形成一些全新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包括隧道内容、桥梁内容、路面内容、路基内容等。对于这些内容的积极施工,需要的资料包括水利资料、农业资料、土地资料等一些重要的相关资料。所以,对于高速公路中各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包括贷款方面的文件资料,都属于管理信息的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高速公路建设资料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繁杂。

(三)资料整理工作量的特点分析。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关于公路建设的施工资料数量特别多、内容繁杂。故而,对于这些资料需要一个系统数据库给予管理。在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积极做好文字的记录,并将这些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和收集,充分地按照档案特点实施有条理的治理。

三、工程建设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应用

在高速公路档案的管理中,其传统的档案管理的效率不高,耗时长,弊端多。鉴于此种状况,积极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对文件信息实施管理,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对项目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给予有效解决,真正加速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进度。具体而言,有以下方面的体现。

一是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研究和开发中,有必要充分以公路建设的自身特点为基础和依据,然后把专业化的管理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管理的工作之中去,继而建立起一种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对承包商、项目法人以及设计单位之间的众多业务实施疏通,还能够通过信息化实现高效的共享目的。当然这同样是档案信息化的重点。

二是工程建设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其要点必须充分地符合交通部门的相关要点。与此同时,还要跟国家建设工程中一些内容能够充分地协调,且依据标准化的工程建设充分地实现建设资料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从这一点而言,将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其档案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必将朝着管理信息化这一重要的方向发展。

三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其中信息和资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还具有原生性。所以,对档案管理也就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另外也给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网络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确需要较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软件,以保证用户的全部操作权限,同时保证现代网络管理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积极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上一篇: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下一篇:经济纠纷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