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4-02-06 16:46:18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1

12年我区招商工作仍将坚持两个基本点:即,坚持“科学招商”,深化选资选商文章;调整和扶持并举,优化外贸增长方式。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进一步研究区域楼宇资源特点,策划好楼宇资源的二、三次招商,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对新推的地块资源进一步梳理,制定个性化招商推介方案,实现优质资源、优质客户向地块项目倾斜,向外资项目倾斜,提高项目与资源的对接性价比。同时深入研究政策,利用政策助跑招商工作。如积极研究地产项目内外资联动办法,研究新思路推动地块招商,力争实现政策是用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引导企业顺应宏观调控、趋利避害,确保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包装、政策衔接三位一体。

2、以促进产业高端化为导向,做深楼宇招商。针对区域特点,以楼宇有机更新弥补新建楼宇不足。加大对有机更新楼宇的调查摸底力度,将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和新城开发与楼宇更新有机结合,探索政府与楼宇业主共同进行楼宇更新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招商方向指导,将优质金融企业的需求与指挥部的建设有效对接,指导建设单位在建设规划、定位上上层次、上档次。着重做好金融服务业等高端行业的引进、培育和集聚;拓展楼宇内涵,发挥发展商务会所的独特优势,结合路、二期、整治等建设时机,建设、发展一批总部、类总部、金融会所区块项目,以作高档楼宇的结构性补充;健全楼宇资源动态监控系统和服务机制,加快老楼提升更新,优化楼宇招商资源和服务平台。

3、以服务全区经济大局为导向,抓实外贸增长方式的优化调整。一是继续加大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的结构优化,利用我区科技创业服务上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扩大科技类生产企业的出口比重;二是加强自主品牌培育、扶持。提高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三是加大推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力度。在对现有的文化影视企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做好市场引导和政策服务,提高服务贸易的出口比例。四是进一步注重国际市场开拓的力度。做好国内、外展(博)览会的组展工作,引导企业做好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拓展。五是做好政策资源的整合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省市的有关扶持政策,推动我区出口的持续发展。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2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楼宇经济是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最具生命力和潜力且较时髦的一种经济形态.国内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楼宇经济的理论研究、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发展对策研究、与政府职能关系研究以及定位在中小城市的楼宇经济发展研究等六个方面着手,对国内关于楼宇经济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整理,以期为我国楼宇经济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楼宇经济;经济形态;对策;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04-03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有学者首次提出了楼宇经济的说法.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楼宇经济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发展为在各大中型城市蓬勃兴起的新型经济形态.所谓楼宇经济,是指依靠商贸楼、区域基础设施等载体,以开发、租赁和售卖为主要方式,引进各类企业,进而增进税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型城区经济.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楼宇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摸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广泛的研究成果.

1 楼宇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毕波、吴晓雷(2006)认为楼宇经济是以现代服务类产业为产业核心,吸引其他相关产业聚集而成并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功能区间.进一步分析得出楼宇经济空间具有依附性、集聚性、高效性和高端性等特征[1].姚中国(2005)提出发展楼宇经济,要掌握好四个原则,即共识共为、全方互动、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等原则.还要突出总部经济、都市工业、产业链和招商引资四个重点,努力搭建政策、服务、文化与环境四个平台[2].王立华(2009)认为各级政府倍加推崇发展楼宇经济的原因主要为楼宇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以及城市功能转换的内在耦合.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各城市发展楼宇经济面临着新的契机和风险[3].杨全社(2010)指出城市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应重视模式选择与均衡发展,要协调好产业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并要正确处理分析好政府与市场紧密关联度[4].

2 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陈家连、曹敬之、郝燕(2006)对宁波市[5]、陈宏(2010)对福州市[6]、胡俊(2011)对新余市[7]、程振兴(2014)对上海市虹桥镇[8]等区域性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上海市闵行区自1992年的3幢楼宇到现在的300多幢,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相当迅速,曾经的乡下闵行,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其中,不仅中心城区,镇村集体经济投资下的楼宇经济也应运而生.如上海虹桥镇,截止2012年,全镇500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商务楼宇122幢,楼宇经济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各地区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施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整理,得出以下几点观点共识:一是加速推动现代服务业楼宇的招商引资;二是优化地区楼宇经济的发展定位,完善楼宇附近的交通配套设施;三是开发投资档次不高但性能较好的商务楼宇,使其更好地与高档楼宇进行有效互补;四是致力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区域产业扩散带动力;五是精细配套服务,提升城区楼宇经济的管理服务水平.

3 楼宇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洪田芬、杨毅栋(2010)对楼宇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解读,指出如今大部分城市楼宇发展轨迹为多核多中心的发展结构,特色是与快速交通(如地铁)线路的延伸相结合,并利用规划和政府引导手段呈现楼宇业态多元化发展[9].刘学、张敏等学者(2010)通过对海宁市的区位条件、自身产业特点调查研究,总结了海宁未来发展楼宇经济的重点模式,也值得类似海宁的中小城市借鉴.概括来说,海宁市的楼宇经济应定位为商务中心区、特色产业基地、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地以及城区扩展商务区体系的构建与强化[10].张拴虎(2014)对中心城市老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老城区与新城区相比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但同时也面临建设用地稀缺,规划滞后,地租过高等问题,故而从市场主体角度来看,老城区比较适合“政府—中介组织—市场联动”的多元合作型模式.从空间布局来看,老城区适合发展双极开发与轴线延伸的模式.而从楼宇业态汇聚层面考虑,老城区可根据各自楼宇的特色,使用一楼单模方式,如复合式楼宇、主题式楼宇等发展模式[11].

4 楼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楼宇经济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许多学者立足现状,结合其他城市发展经验,对各自了解的城市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吴艳等(2008)对上海市[12]、徐刚(2012)对上海市静安区[13]楼宇经济的发展形势及所施行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这几年发展历程比较,不难得出,相关学者提出的发展该市楼宇经济的建议的确可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上海市楼宇布局与规划应该从整体入手;二是上海楼宇经济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走行业集群、产业集聚道路;三是加强对上海市楼宇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曾宇平在《对宜昌市西陵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宜昌市西陵区楼宇经济发展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星级商务楼宇的主力军作用,开发中低档商务楼宇,成立楼宇管理委员会,加强区域内商务楼宇的配套建设等[14].谭国洪等(2011)认为宁波市海曙区发展楼宇经济关键要转变思想,从宏、微观两个层面选择路径,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的双重作用,进而推动宁波市楼宇经济跨越式发展[15].杨继瑞、杨博维(2012)对都市核心区楼宇经济做大做强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优化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和路径、抓好楼宇建设的改造和整合、构建有利于楼宇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以及重点打造都市核心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环境等[16].何继新、付杰(2015)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楼宇经济实践总结得出启示,其中提出的打造特色楼宇,发展“亿元楼宇”数量,创新招商理念,形成招商合力等对策对推动天津市楼宇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助力作用[17].

5 楼宇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关系研究

尽管楼宇经济的形成过程是市场行为,但通过各大城市楼宇经济发展实践来看,政府的干预对推动楼宇经济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职能和职能转型两个模块.从具体职能上看,陈俊星(2010)指出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指引中心城区楼宇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对楼宇经济的了解和认知,并适时地对其进行微观经济干预.概括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多中心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认识和加强对商务楼宇的宣传推广.其次,政府应大力发展专业楼宇特色,细化楼宇招商工作,促使本地楼宇经济发展形成特色,形成规模.最后,政府还需加强与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运作机制,全力服务楼宇经济发展[18].边境、孙桂荣(2011)强调了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加强税收监控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政府在税收监控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如加强源头管理、实施属地征管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等[19].职能转型方面,吴金群(2011)通过对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转型研究,认为我国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非权威主义,也非放任自由主义,而是独特的市场增进功能.下城区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曾起着指导者、扶助者和规划者的作用,这也预示着对政府管理转型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商务楼宇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模式更应向基于合作共治型的服务者方向转变[20].

6 楼宇经济定位在中小城市的发展研究

由于区位优势的择优选择和集聚效应的存在,楼宇经济率先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繁衍生根.随着新兴的经济形态逐渐渗透,中小城市楼宇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学术界关于楼宇经济在中小城市发展的研究较少,但步伐也在逐渐展开.

王军红、潘璇(2006)认为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城市规划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先天不足,要想发展楼宇经济,必须得在发展思路上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力度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加以重视[21].刘黎、徐逸伦、张敏(2009)以海宁市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中小城市发展楼宇经济的可行性.他们认为,海宁市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强劲,文化氛围浓厚,具备了中小城市楼宇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事实证明,已初具规模的海宁商务楼宇对其中心城区在税收贡献、消费带动以及就业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关联效应,出现双赢局面.最后通过实际状况得出中小城市应该以公共事业办公、商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微型CBD模式发展楼宇经济[22].

7 小结

通过以上对研究楼宇经济各方面文献的整理解读,相信读者对楼宇经济的概况等研究内容均有一定了解.当前,楼宇经济无疑正在成为各界、各地区广泛讨论的热词,关注度空前高涨,笔者预想,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档增速的背景下,随着研究深入,楼宇经济必将继续带动我国城市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并走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毕波,吴晓雷.空间楼宇经济布局的研究与思考[J].规划师,2006(S2):60-62.

〔2〕姚中国.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认识与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6(05):5-7.

〔3〕王立华.当前宏观经济视野下发展楼宇经济的探索与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03):30-34.

〔4〕杨泉社.楼宇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04):57-62.

〔5〕陈家连,曹敬之,郝燕.宁波楼宇经济探索[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03):46-47.

〔6〕陈宏.福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5):495-497.

〔7〕胡俊.新余市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11):51-52.

〔8〕程振兴.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背景下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以上海虹桥镇为例[J].特区经济,2014(01):131-133.

〔9〕洪田芬,杨毅栋.楼宇经济空间发展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0(01):52-58.

〔10〕刘学,张敏,姚磊.海宁市楼宇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77-179.

〔11〕张栓虎.中心城市老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机制与模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4(03):42-48.

〔12〕吴燕,陈跃刚,高汝熹.上海市楼宇经济发展前景、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8(05):76-77.

〔13〕徐刚.从静安区看上海中心城区楼宇经济的发展[J].中国房地产,2013(04):43-51.

〔14〕曾宇平.对宜昌市西陵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0(04):13-14.

〔15〕谭国洪,郭波,王萍锋,王数,毛炯炜.海曙区楼宇经济内生发展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04):14-19.

〔16〕杨继瑞,杨博维.都市核心区楼宇经济实态及其困境摆脱[J].改革,2012(06):65-71.

〔17〕何继新,付杰.国内外楼宇经济的实践及对天津楼宇经济发展的启示[J].城市观察,2015(01):135-144.

〔18〕陈俊星.论中心城市政府发展楼宇经济的职能[J].怀化学院学报,2010(08):25-26.

〔19〕边境,孙桂荣.关于加强楼宇经济税收监控的思考[J].天津经济,2011(02):52-54.

〔20〕吴金群.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型-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03):27-32.

〔21〕王军红,潘璇.中小城市发展楼宇经济思考[J].时代金融,2006(05):16-17.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3

论文摘要:杭州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楼宇经济的一体化包括区域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杭州楼宇经济实施一体化战略的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和互动发展的三条发展路径,以及在组织、规划、政策、招商、服务、统计考核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作为近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和理论界的关注。它具有有利于拓宽城区发展空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等重要作用。因而,对于已经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10000美元,并力争至2015年突破20000美元大关和实现“两个率先”(率先迈入发达城市行列,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浙江省杭州市来说,发展楼宇经济更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提高楼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楼宇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结合,而是融合(integration),以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经济上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为目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具体就楼宇经济来说,其一体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1.楼宇经济区域一体化。这是一个空间层面的概念,指楼宇经济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和清晰定位,区域内的不同区块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该一体化是通过其带来的磁场效应和结构效应来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楼宇经济的发展。(1)磁场效应,可以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为各类业态和企业的集聚与发展创造条件,形成业态的聚集能量。区域内形态各异的“场”合理分布,能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东京通过构建由市中心区、8个副中心区、9个特色新城组成的“多核多圈层”的完整“场”结构,确保了其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结构效应,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中心地区和优势产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伦敦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在结构效应作用下,以金融业、商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产业逐渐超越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制造业内部仅有印刷出版业等都市型工业得到发展。

2.楼宇经济产业一体化。这是一个产业层面的概念,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指楼宇经济各产业之间、楼宇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之间的有机整合的过程,其目的是要促成产业的联动发展。该一体化是通过产业内部的分工合作和规模效应实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功能。(1)纵向一体化,可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不合理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在这里纵向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内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虽然伦敦的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但依托其与创意设计产业的良好互动,印刷、机械制造等仍具有很高的水平。(2)横向一体化,可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布局上的系统优化效益,还可以集约用地。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大量的金融服务企业和相关产业在纽约集聚;同时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加了纽约作为保险业的理想交易场所,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二、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发展路径

杭州发展楼宇经济要实施一体化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建立一个空间上有序分布、高度浓缩和产业上紧密关联、互动发展的楼宇经济体系。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三条发展路径。

1.统筹兼顾、错位发展,形成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错位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差异化战略与合理定位战略。各城区、楼宇经济发展重点区块应在努力分析各自的现实条件、清晰优劣势的基础上,对业态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以便都能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楼宇经济。杭州在“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基础上,又在市区沿钱塘江规划建设“十大新城”和一批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这些主城、副城、组团、新城和综合体是杭州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载体,对他们必须站在全市的角度统筹兼顾、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定位、协调发展。市政府层面应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手段促进各城区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特别要关注对几个主要商圈、新城等进行的功能定位,防止出现业态同构化现象,减少或避免各城区、重点楼宇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最终形成全市范围内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

2.“三步走”、集聚发展,形成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集聚发展是一种或多种产业为追逐外部规模经济、创新效益、竞争效益而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三步走”则是从多元化、特色化到一体化的业态演变过程。集聚发展是实施“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基础也是实施目标,能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先进业态提供条件。“三步走”的起点可以根据各区块的基础、定位不同分别选择多元化或特色化,甚至一体化。如武林商圈、黄龙商圈等比较成熟的区块以及钱江新城等定位较高的新区,不能再走从多元化开始“三步走”的常规步伐,而是要高起点、高规格;而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城东新城等区块则可以允许从多元化起步发展楼宇经济。因此,杭州发展楼宇经济应在主要商圈、新城、综合体和其他重点区块,依据“三步走”的思路有序推进,通过培育或引进品牌化、规模化的企业,并依托这些企业形成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

3.先进合理、互动发展,形成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互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据市场规律而实现的产业互补、互利、互促的一种经济合作与竞争行为,这种竞合过程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在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楼宇经济各业态的一体化发展之外,更要重视楼宇经济业态特别是为生产者服务业态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如四季青服装市场周边地块选择拟发展的楼宇经济业态时,可以优先考虑时装的设计、加工、展示等上下游产业;中国美术学院周边地块则可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各城区在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必须结合当地以及杭州的产业特点,促进不同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相互支撑,实现多业态、多功能的互动和融合。在构筑产业链时还应当考虑杭州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积极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产业。最终通过构筑合理产业链、促进不同产业互动发展,形成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

三、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对策建议

杭州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够真正贯彻实施一体化战略,必须在组织领导、规划控制、政策引导、招商、服务和统计考核等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楼宇经济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楼宇经济的领导工作。各城区要落实专人,明确责任,抓好发展楼宇经济相关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市、区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联系重点楼宇制度。

2.强化规划控制。对尚未规划的地块应尽早规划,明确土地用途。对于规划中及正在建设中的商务楼宇,超前规划楼宇未来主导业态及定位。对于已建成招商的楼宇,原有业态和规划定位不符的,应逐步予以调整。

3.发挥政策导向。尽快梳理出目前已经出台与楼宇经济相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对现有政策要用足用好。同时,要抓紧制定出台引进和培育楼宇经济高端业态、与现有产业互动性强的相关产业的专项政策。

4.实施专业招商。应结合楼宇的规划功能定位、主导业态类型进行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政府、中介、业主、物业在楼宇招商中的作用,实现招商四方联动,重点培育一支懂产业经济的招商队伍。

5.加大服务支持。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建立楼宇星级管理制度,打造商务楼宇服务品牌。完善服务平台,加快全市楼宇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楼宇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全程服务和监管。

6.完善统计考核。加快建立全市楼宇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配备楼宇经济统计专业人员,建立统计网络。制定楼宇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并纳入相关部门、城区的目标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左学金等.走向国际大都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屠启宇,金芳等.金字塔尖的城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01)

4.陈一林.从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看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J]. 商场现代化,2005(01)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4

一、明确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六大产业功能区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支撑,加快其发展对于突出产业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推动全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六大产业功能区”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提升发展环境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功能区行业结构、提升行业素质、打造品牌效应,逐步把六大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优势产业拉动强劲、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影响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大格局,推动全区服务业跨越发展。

2.发展目标

——中心商业区依托现有商业氛围以及等业已形成的省城中心商业带,加快推进新开元广场、解放阁片区、泰府广场、红尚坊等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批高档次、大体量的商务商贸设施。打造我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心商业区。

——金融商务区充分发挥人流、物流、资金流高度集聚优势,在依托银座索菲特、中信广场、中银大厦等高档楼宇群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香格里拉酒店、大众传媒大厦、东舍坊大厦、天安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强化片区金融保险、高档酒店的主体功能,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端商务区。

——文化创意产业区充分发挥我区大专院校、传媒企业高度集中的优势,在现有省广电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等载体的基础上,重点策划建设创意·城市文化综合体、经十路山师东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山大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发展数字传媒、科技应用等创意产业,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信息科技商务区依托现有的产业链基础和载体资源,以高端信息服务业基地为带动,加快推进等地块的开发建设,改造提升科技市场,推动消费业向生产业转变,打造档次更高、更具水平的创新科技商务区。

——文化旅游区发挥新景区的带动作用,加快明府城保护改造步伐,推进临湖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将军庙街区、芙蓉街-曲水亭街区和后宰门街区等旅游资源,全面实施泉水、街巷与民居的连片保护及提升,展示历史风貌,再现古城魅力,打造历史文化风貌特色街区和旅游休闲文化中心。

——中央商务区依托已建成的大厦、省高院、省博物馆等一大批高端商务楼宇及公共设施,加快奥体中心及燕山立交周边开发,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金融商务载体的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业,打造总部企业集聚、辐射力和影响力强的区域中心,使之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区乃至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强化规划引导

3.高起点制定规划。实施“1+6”规划行动,由区政府统一招标,选择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知名的咨询、策划公司,对全区服务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同时对六个产业功能区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策划。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通过一定程序,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规划,对全区服务业的发展有序引导。

4.引导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全面落实功能区发展规划,对功能区的开发项目,要提前介入,按照规划要求对项目建设内容、产业定位、规模层次等进行沟通引导。对已建成载体,要通过提高企业落户门槛、腾笼换业等手段,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三、推进高效招商

5.推进定向招商。根据功能区发展规划,在规模、税收、产业等方面设置门槛,制定专业、定向招商方案,瞄准境内外行业巨头,有针对地开展招商、选商活动,促进特色产业高质发展。

6.完善招商机制。整合招商、审批和投诉职能,实施从项目推介、手续办理到开业运营的一体化、一条龙服务。强化投资服务中心的职能和力量,牵头做好宣传、推介、招商、服务等各项工作,形成一个部门牵头、各单位配合,职责明确、协调有序、规范运转的招商新机制。

7.细化楼宇招商。发挥街道办事处抓楼宇、抓招商的作用,完善楼宇联络员制度,把楼宇招商工作做深做细,责任落实到人。推进楼宇数字化管理,建立健全楼宇资源信息库,跟踪掌握楼宇内企业引进、流失以及成长经营情况,引导实现高质、高效招商。

四、加快项目建设

8.强力推进拆迁工作。针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研究切实可行的推进办法。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拆迁阶段的项目予以梳理,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个性拆迁方案,尽快完成拆迁收尾项目,同时启动一批新的拆迁项目,为推进功能区发展铺垫基础。

9.加强项目协调服务。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和问题排解机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好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集中力量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

五、完善设施配套

10.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根据功能区特点,对道路进行改造整治和整体美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两侧环境形象。完善排水、防洪设施及供电、供水、供暖网络。着力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挖掘停车资源,全力满足企业办公和日常营业的各项需求。

11.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重点楼宇周边商业网点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加强楼宇管理平台建设,引导提高楼宇管理水平,打造高质、品牌楼宇。

六、优化政策环境

12.加强政策扶持。深入研究制定促进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我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知识经济专项资金等各类扶持政策的作用,对符合产业要求的优质服务业企业、特色楼宇、街区和产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增强高品质企业在功能区落户的积极性。

13.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行政审批中心服务职能,真正实现一站式、代办制,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加大对人才的服务力度,做好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工作,鼓励各行业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业、就业。

七、加强组织领导

14.成立领导小组。以服务业领导小组为基本框架,成立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区委副书记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各功能区的规划思路,统筹协调片区建设、产业发展以及政策落实等各项推进工作。

15.成立功能区工作组。根据六大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定位和所辖街区,设六个功能区工作组,由产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功能区所辖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组成。由产业主管部门或功能区管委会总牵头,具体负责功能区的规划联络、协调服务、项目策划和推进、基础设施配套等日常工作。

16.建立高效运转机制。通过抽专人、定任务、议落实、强督查,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性。健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功能区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定期分析研究功能区产业发展运行态势,对推进工作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5

在贵阳市云岩区千禧苑内,7家公司联合成立千禧苑楼宇党支部。这是目前贵州省成立的首家楼宇党支部。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贵阳市云岩区提出了发展楼宇经济这一全新思路,依托中心城区信息汇集、交通发达、楼宇众多的有利条件,以商务楼宇为平台,积极引进大公司、大集团的总部、分部等落户。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适于管理”的原则,采取“支部建在楼上”的方式,建立楼宇党支部或楼宇联合党支部,通过建立党组织、设立党员服务点等途径,积极推进楼宇党建工作,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同时,楼宇党支部的成立,给流动党员找到了一个“家”,让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并能发展楼宇里的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云组轩)

永增村党支部:党员示范促发展

永增村党支部以“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契机,以“齐心协力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为抓手,扭住农民增收目标,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村党支部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创办示范点,引导农民种植“两杂”良种。村“两委”把发展烤烟作为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增加的支柱来抓,把大洞口组作为烤烟发展基地,全组19户人家中有16户种烟,户均在8亩以上。如今的大洞口组,户均纯收入达4600元以上,过去的茅草房变成了新房。村党支部在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发展打工经济,积极动员富余人员外出务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永增村旧貌换新颜,威远至潮井水泥硬化路得到贯通,宽敞的村办公楼拔地而起,全村16个组通了自来水,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户、文明村寨不断涌现,“十星级文明户”达50%以上,5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村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何杨)

蒲洞村党支部:“远教”引来刺绣厂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6

一、打造核心经济区的基本情况

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打造核心经济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清晰、落实措施得力。街道的战略主体作用已初步显现,主战场的气势彰显,街道层面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干劲很足,展现出一股激情和闯劲。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点:

1.工作定位准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街道按照区委对核心经济区的总体定位以及有关核心区发展必须围绕的“三个坚持”,组织各项工作,认识到位、定位准确。区街两个层面在推动核心区建设中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充分发挥出了两个层面的优势与积极性。

2.组织推进有力。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街道紧紧围绕总体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工作,上手很快。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区关于加快发展重点产业,总部经济、科技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商务商贸产业的实施意见》并积极组织实施,体现出较强的执行力与良好的行政绩效。每周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谋划特色街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组织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目前,核心经济区有近20个重点项目在同步推进,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3.区街无缝对接。区街两级在推进核心区建设的统一大目标下,在明确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无缝对接,区发改局总牵头,以规划、招商、目标考核为抓手,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服务于街道一线工作,两个街道全力投入打造核心区工作,区街不分层级界限、不分部门界限,积极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围绕总目标形成一体化运作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并较好运用了“1+1+8+X”模式,实践证明,这是区级行政层面有效推进部门联动,充分发挥部门合作优势的好形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整体规划。核心经济区发展需要整体功能配套来实现,目前核心区规划相对滞后,还缺少整体规划方面的统一性和功能布局方面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务、商贸、金融、证券集聚作用的发挥和特色街区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在功能定位上缺少具体方案。打造核心区是逐步实现的,配套功能也是逐步跟进的,因此,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区域特色不明显。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核心区域必须彰显特色。目前,街区在楼宇特色、街区特色、地标特色上还不明显,品牌效应不强。例如,打造东大影壁餐饮一条街,它与的餐饮如何错位经营,如何与地区夫子庙、湖南路等地餐饮避免雷同,经营目标针对社会哪些消费人群,没有明确“特色餐饮”的内涵和规模发展的实施方案。

3.招商组织层次偏低。传统的招商手段和策略制约着核心经济区不断扩大的招商引资需求,尤其是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的街道,招商引资能力有限。一方面它与大公司、大企业不可能平等对话,另一方面,街道获得招商的信息量有限,信息传递也不够顺畅,大大影响招商的质量和进程。

三、几点建议

1.高水准规划。整体规划是发展的关键,只有一流的规划才能实现一流发展。从国内其它城区的发展来看,无一不是建立在一流水准的规划之上。总体来看,目前的规划不仅存在时间上严重滞后问题,同时在建设标准上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建议围绕核心区整体建设规划问题再作进一步研究,立足于国际化视野,以新型核心区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整合为目标,以打造国内一流特色街区为基准对核心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品牌定位、空间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等规划进行系统再提升。

2.精细化运作。按照建设“精品城区”的要求,要精心打造核心区的每一片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楼宇。要在核心区的整体形象上多下功夫,包括整个形态建设、交通网络及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对每一幢建设的楼宇严格把关,做出特色和亮点,打造出标志性楼宇,增强楼宇对企业的集聚效应。要在街区的边角与细枝末节上下功夫,主要街区门面要有特色,上品位,努力做到“一店一品”。在加大沿长江路与沿珠江路“两横”建设的同时,加大以沿太平北路、洪武北路、丹凤街“三纵”为主轴的纵向建设力度,形成纵横交错的发展格局。

3.深层次招商。在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招商水平,对核心区重点地段和重点楼宇的招商,一定要具有国际性标准和品质,在目前招商工作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增加招商投入,拓宽招商渠道,突出招商效果。相关街道要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分析企业的需求和动态,及时了解企业信息,为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顺势发展,实现二次招商。区相关部门要研究并寻求行业协会和行业学会在企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方面的聚集效应,为打造核心经济区提供行业新理念、时尚信息和投资意向,通过多渠道、深层次招商,形成区域招商引资新格局。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7

一、提升境界,振奋精神,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辖区内涉及市中区迎全运重点建设项目2项(天桥南三角地带和中山公园东片区),街道党工委按照“统一实施、分类动员、重点突破”的原则,全力开展拆迁动员工作。截止目前,天桥南三角地带232户居民的拆迁任务已完成90%,胶济宿舍街以南片区因涉及铁路、部队的房产,工作正在积极的协调之中。中山公园东片区,已完成调查摸底和土地熟化手续,对住房不满43m2的住户已上报市房管局。

提高标准,全面实施综合整治。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安排进度,严格工作标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夜景亮化工作效果明显。明珠商务港、建筑设计院等楼体装饰灯已安装完工。*片区24栋重点(一般)楼体景观照明建设单位,已有5家顺利达标,其他楼体正在积极运作。道路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实施。开展了规范广告牌匾、清理占道经营、建筑物容貌美化、园林绿化等内容的全面立体整治。重点对经一路进行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广告牌匾34块,面积500平方米。窗口部位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和市人大周边两个重点窗口,目前已拆除违章建筑225平方米,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灯箱371块,2150平方米;清洗粉刷楼体13400平方米,粉刷围墙1200平方米,油漆栅栏600米。

标本兼治,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以小纬二路等8条重点路段为突破口开展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三分之一人员充实到城管队伍,统一服装,划拨经费,配备清运垃圾车等专用工具,在辖区主要路段张贴大幅有关垃圾管理办法通知,发放1000余份《垃圾管理办法》到住户。在餐饮业、人员流动相对集中的小纬二路等路段,办事处投资5000余元购买摆放了80余个密闭式垃圾桶,确保路面整洁。

二、突出重点,优化环境,推动辖区经济稳步发展

强化考核,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完善了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将招商指标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人,进行量化考核。积极动员街道、社区全员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招商,人人服务招商,全员合力招商”的良好氛围。

深化服务,优化经济发展化境。积极开展以招商引资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服务月活动”,征求企业意见,改进服务措施,协助解决困难,促进企业发展。通过竭力为企业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以商招商力度,拓展了招商引资渠道。同时重点做好胶济铁路客运有限公司和齐鲁商会的服务工作,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实现街企双赢,为市中区打造金融商务中心区铺路奠基。

发挥区域优势,加大楼宇招商力度。街道党工委结合辖区实际,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着力点。在对辖区内写字楼、重点单位和个人出租房屋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辖区楼宇资源情况,努力置换盘活和高效利用现有商务楼宇,增加楼宇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发展壮大楼宇经济。

三、围绕中心,防控结合,努力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排查网络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针对上访中的组织者、重点参与者,提前介入,提前化解。上半年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7起,调处成功成功率100%。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

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稳控工作。对重点人员、非正常上访隐患人员、“济正”公司人员及原“”练习者做到了管得住、盯得紧、无失控。

顾全大局,确保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在“两节”、“两会”及迎奥运期间,提前部署,超前防范。街道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队伍,“10·28”事件中,辖区居民参与人员较多,情况复杂,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应急队伍的作用,加班加点入户了解情况,对涉及到的重点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两会”期间,成立了应对“涉军突发事件”队伍,先后出动40余人次对重点对象参与非法群聚群访进行了成功劝阻。

四、固本强基,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选齐配强社区班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当选的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2岁,党员人数增加了4人,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为提高新一届社区班子的素质,街道党工委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五学习日”、“星期六读书日”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配档,系统地组织学习党的*报告、《》等内容,举办读书笔记展评、征文评选、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推进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街道党工委按照“硬件过硬、软件规范、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工作思路,以社区为阵地、党建为驱动、发展为平台、便民为落点,创造性的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5月31日,省委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组对街道的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检查,在观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专题汇报片、查阅了档案资料、进行基层满意度测评后,考核组对街道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关注民生,强化服务,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大投入,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升社区服务档次。街道党工委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0余万元在纬一路和睦和苑两个社区建成了内部装修统一模式,各项制度规范上墙,电教器材一步到位的高标准党员电子阅览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宽敞的居民活动室。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严把选拔任用、培养提高、考核管理“三关”,把具有奉献精神、热爱社区事业、热心服务居民的优秀人员选拔到社区班子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适应快速发展的社区干部队伍。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通过开辟“社区恳谈室”,建立网上论坛,居民博客,组织开展“社区对话”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室,为群众提供远程教育、网上阅览室等现代化服务,实现社区和居民的网上信息对接,提升现代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化社区、网络化社区、数字化社区。

扶贫帮困,各项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好各项救助措施,全心全意地为社区群众服务。春节期间共发放救助款5.1万元;为40户困难居民发放了价值1.2万元的取暖煤;为26户困难居民发放千佛山医院的医疗救助卡总价值1.3万元;为90户困难居民发放了价值2.7万元的春节救助物品。救助残疾人家庭16户,发放救助金1.9万元,“爱耳日”期间,在睦和苑和纬五路社区两个居委会分别举办“爱耳、护耳”健康知识讲座、“三八”节残疾人座谈会。“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街道以“心系灾区同胞、献出一片爱心”为题,在辖区大力宣传、积极募捐,为灾区募集爱心捐款14.6万余元。

落实政策,促进社保工作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促进再就业。积极参加“*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春风行动”专题招聘会,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民营企业招聘”专门窗口,充分利用“劳动99”共享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就业服务,收到了良好成效。为127名失业人员登记办理了失业证,;为26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17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力度。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和中断缴费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力度,为187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办理转入社区人员140人,转出6人。为社会人员进行医保登记43人,本地与异地养老金资格认证19人,审批高级职称3人,申报退休人员死亡43人,发放丧葬费与一次性救济费共计83.1万元。对3118人进行了养老金调整,增加了51名建国前老工人的工资。

强化服务,提升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群众满意程度为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合法生育率、统计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三率、晚婚率、晚育率达到98%以上。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会员和育龄群众服务,制订并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项制度,积极开展“三生”、“三优”、“三结合”服务活动,发挥“太阳花爱心帮扶中心”的平台作用,辖区18个单位与28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捐助资金(物品)3万余元。

下半年工作打算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和谐大观”这一主题,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服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境界,振奋精神,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在优化经济建设环境和内容上下功夫。坚持高起点认识、高标准谋划、高效率落实,以“标准高、要求严、效果好”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辖区经济发展的档次和质量。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街道形象”的理念,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制、领导负责制、承诺制、考核奖惩制等制度,超前做好治安防范、矛盾排查、综合治理等稳定工作,打造“平安大观”。营造一流的干事环境。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以廉洁促勤政、以勤政促高效、以高效促发展,打破老城区土地、城建、环保等瓶颈制约,大胆创新、大胆突破,狠抓金融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热点项目,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打造社区建设的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根据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分精品社区和特色社区两个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品牌化建设。今年初,街道投资20余万元对纬一路社区服务环境进行改造。近日,又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社区“托老所”,设立功能齐全的休息室、聊天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娱乐室,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配餐、教学、保健等服务项目,努力打造十分钟助老、爱老服务圈。在为社区群众提供亲情化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逐步打造社区服务“金名片”,建设“服务型社区”,使老社区焕发新容颜、老典型焕发新生机。经过重新改造、整合后的睦和苑社区,本着建设现代社区、数字社区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网(远程教育网)和地网(英特网)资源,让居民阅览各种电子图书,到“居民论坛”发帖留言,对社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接受远程教育,参加上岗培训等各类网上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机会,让社区居民享受数字生活,不断加快推进“数字型社区”建设步伐。

在改进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和形式上下功夫。要努力突破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城管新模式,强化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措施,实现由“突击型”向“长效化”的转变;按照“网格化”的要求,科学划分网格,将辖区的街道路段分类进行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充分发动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参与城市管理,成立“城管协会”,实现由“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在落实稳控措施,多样化化解矛盾上下功夫。以建设“平安大观”为重点,以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改革发展为目标,着重抓好“三个突出”。突出加强普法教育。在继续开展对社区居民普法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治安协管员和治安信息员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力度。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重点做好辖区88名企业退休干部的服务,推出以发放“联络员服务卡”的形式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确保他们生活、思想上的稳定。突出“网格化”建设。在辖区开展平安创建“细胞工程”,组建由辖区单位、家庭、居民广泛参与的“平安协会”,将平安创建的触角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

楼宇招商工作思路篇8

一、高度统一思想,增强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全力推进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同时,着力建设核心滨水区、临江、七里垫、仇毕、矮柳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一般来说,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也可以称为微型cbd。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通过功能区块建设来发展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集聚度高、产业能级新的业态,对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服务性企业快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一些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规划了4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期启动建设9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京提出打造10大服务业集聚区,天津提出要打造49个服务业集聚区,无锡、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谋划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服务业集聚区反映了cbd分散化的国际趋势,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事关“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事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区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事关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全区各街道、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化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贯彻落实“中提升”战略的有效载体。6月初,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研讨会,就推进“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中提升”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其核心在于全面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为推进国际化港口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作为××的中心城区和未来的核心城区,“中提升”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我们至少带来了四方面的影响:拓展发展视野,促使我们研究问题、提出举措必须放在全大市范围加以综合考虑,遵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自觉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增强发展信心,“中提升”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规划和设想思路清、定位高、举措实,令人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服务业的信心;提供发展机遇,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是实施“中提升”战略的龙头区域,也是引领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区域,其核心是抓好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运输物流中心和国际金融结算中心三大支柱建设,这为江东发展服务业拓展了新的空间;构建发展平台,“中提升”战略明确了十大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其中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三江中央文化商贸区、××*南岸滨江商务休闲区等涉及到江东,这些重点功能区块将成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推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我们积极承接××服务业发展优势,借势用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何把握“中提升”战略带来的宝贵机遇,积极培育完善以服务、集聚、创新、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城市发展赋予江东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将相关产业链中互相联系的各类服务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资源,协调发展,互补有缺,充分发挥集聚经济产生的溢出效应,更好地促进综合服务功能的培育和城区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之,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完全符合“中提升”战略的内涵要求,有利于推动江东城市功能由生产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由形态建设向业态发展转变,由项目开发向功能区块建设转变,是贯彻落实“中提升”战略,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在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中作了积极的探索,在深化实施服务立区的理念、做法和机制上积累了新的经验,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变化,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6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服务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还未完全确立;功能性建设还没有形成突破,与先进制造业的高级链接和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还不够鲜明,过去形成的一些功能区块多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区块特点不够显著。同时,中心城区之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的难得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基本相同,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错位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挖掘、发挥各方面的现实与潜在优势,形成个性鲜明、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防止同构化、同质化现象。为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资源节约、功能集聚、配套合理、形态美观、交通顺畅、生态协调的要求,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加快建设一批集特色、功能、形象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各种服务业态的优势集聚、信息集聚、功能集聚,从而不仅要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在新一轮服务业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保持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新亮点,还要为全市研究部署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提供重点示范的经验,继续当好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

(三)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全区上下对发展楼宇经济已经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积累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亮点,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当然,发展楼宇经济,是一个需要付诸行动、见诸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创新思路和举措的过程。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经济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并且在产业规划、载体建设、项目实施、政策服务上形成新的发展经验,这对发展楼宇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服务业集聚区,客观上可以为楼宇经济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并不等同于楼宇,也不是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替代楼宇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既不能对立,更不能割裂来看。所以,我们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是从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大城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生动实践,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思路深化,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区“十一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聚焦处和突破口,意义重大,事关江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区各街道、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定上来,牢牢抓住当前难得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遵循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二、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和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区位优势,完善空间布局,凸显功能特色,打造主导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突破,使我区真正成为体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区域和体现国际化港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示范区域。当前,在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超前谋划,及早组织,深化前期工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在加快集聚区建设环境、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一是要超前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更是集聚区建设的关键。主要包括地籍地貌调查、征地拆迁安置、规划文本编制、土地出让等,这是功能区块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建设程序中最艰难、最烦琐、耗时最长的环节。集聚区前期工作不等于项目前期工作,集聚区前期工作越充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就越从容,开发建设的进度就越有保障;反之,项目的前期工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立足早、务求细、确保实,积极主动、扎实耐心地夯实基础工作。二是要扎实做好拆迁工作。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事关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当前,拆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制约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瓶颈,成为影响今后一个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各街道、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是生产力,拆迁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讲政治,顾大局,加大拆迁工作力度,把它作为体现项目带动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展。要坚持思想工作优先,把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做通、做透,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企业和群众的合理需求和诉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拆迁工作程序,把拆迁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以情促迁”,进一步规范操作,有情操作,尽量避免因拆迁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三是要切实加强功能区块之间的统筹。要根据各功能区块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各自理念和特色功能。要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循序渐进,根据计划安排及条件的成熟程度,充分做好时序上的统筹,确保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总体目标构架内整体推进。

(二)认真研究,科学定位,做精做细规划。在政府发挥主导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中,规划始终是第一位的,是最基础的环节,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起着先导作用。一是要精细编制规划。结合每个服务业集聚区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趋势,积极研究制订相应的专项规划,注重积极整合资源要素,统筹相关工作因素,明确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集中体现集约化,通过开放、开阔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通过建筑群落和生态绿地体现景观化,实现功能完善、业态新颖、生态和谐、景观优美,切实做到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集聚功能,以功能促进发展。二是要细化单项规划。要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积极研究制定阶段性规划,为后期组织开发建设,确保规划落地,实现发展定位创造最佳条件。要努力以各个阶段性目标措施的落实,来有序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整体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做到年年有进展,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三是要注重业态发展规划。形态建设是城市整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是服务功能的载体与基础,但如果仅有形态建设而没有规划培育相应的产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就会单一、弱化甚至空洞。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必须更加注重产业业态的发展规划,以商务楼宇为核心,星级宾馆、商业休闲、生态环境为配套,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比例协调,不断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区各职能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全区的高度,统筹五个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科学确定主体功能,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培育各自优势产业。

(三)创新思路,积极接轨,强化招商选资。抓住国际资本加快向服务业领域转移的有利时机,注重产业导向,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扩大服务业集聚区的开放与合作。一是要坚持“招大引强选优”。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会引商”,强化服务业“招商选资”,着力引进高集聚、强辐射的服务业特色和品牌企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要围绕服务业集聚区区块定位的要求,突出重点产业招商,着力引进航运服务、会展商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要积极做好宁波书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效率。二是要积极开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正确处理加快内源发展与拓展外向发展的关系,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城市在经济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虚心学习经验,主动接受辐射,集中一个时段对集聚区特色楼宇招商作重点推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外来资本的互动融合中进一步激活城区经济,提升发展水平。关键是要把推介和选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服务业集聚区资源,选择一些实力强、资质优的企业,迅速形成生产力。认真总结到上海、香港等地举办服务业推介会的成功经验,组织几次重点地区的推介活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整体营销,突出重点,主动出击,多层次、多渠道地联络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投资商、跨国公司,加强与境内外服务业发展机构的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推介方式对接项目。三是要注重产业配套项目招商。服务业集聚区强调产业集聚和功能的系统性,如今投资商在投资时越来越重视产业链的完整和各项服务的配套,因此,要在构建产业集群总体思路下,设计招商选资的目标吸引政策,着力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区内,以促进相关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有序推进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既是江东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街道、部门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合心、合力、合拍,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理顺组织领导机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切实保证和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市区两级政府职能部门、区部门和街道关系,面临着拆迁、规划等诸多困难,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因此,必须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对现有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加以适当整合,在前阶段实践的基础上理清关系,明确职责,统筹有力,推进有序。要充分发挥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切实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决策、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加强部门和街道的组织协调,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聚心聚力地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具体来说,部门要更多地承担面上的综合协调职能,负责集聚区的规划编制、项目论证、重大项目的协调、主要问题和矛盾的协调以及年度计划实施、评价监督和考核;街道要更多地承担前期工作,落实服务管理职能,负责集聚区区块内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各街道、部门要把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抓紧落实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专门机构和工作力量,保证各项工作部署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政策协调机制。政策扶持是政府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必要举措。讲到底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引导和服务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政策扶持等形式,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吸引民资、外资参与集聚区建设和功能培育,提升项目运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整合政策体系,重点是衔接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出台的发展服务业、楼宇经济、对外招商、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产业功能,统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其他区块、其他业态发展,做到既要集中资源集中精力推进重点,不断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创新服务措施,以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又不忽视一般区块的培育引导,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联动。

(三)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街道的主体作用,加快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积极研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推进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的责任、考核、督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职责,落实任务,加强检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建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针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特点,科学设置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考核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调动全区推进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激励机制,积极研究有利于激发干劲、加快发展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街道在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街道、部门间的协作,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上,加强职能互补,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要建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例会制度,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交流和情况分析,形成市区上下联动,街道、部门有效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上一篇:开放金融理论与政策范文 下一篇:企业绩效薪酬管理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