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8 10:34:05

楼宇工程管理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1.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现状

随着当今信息产业、控制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及互相结合,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向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在新世纪的建筑业中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将是不可估量的“智能建筑”是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融入建筑行业的产物,这些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电力、照明、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远端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

智能楼宇图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已经比较全面,主要有信息处理功能,能够智能的识别并处理从终端发来信息;其次是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管理的功能;第三是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行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功能;第四,各中心之间能进行通信,信息通信的功能不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应能在城市、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最后它的功能可随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具有可适应性和扩展性,

由此可见,智能楼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恰恰是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个功能系统。由于它所包含的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家居智能化、消防等专业属于不同运营商或工程商。于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对于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弱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在财力投入还是在时间的花费上。据目前的统计可知它占工程总造价的2.1%-5.0%不等,而实现对楼宇的智能控制,这一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投资最高会占据弱电系统的40%,主要取决建设具体投资的不同而变化,如建筑水电工艺的不同,建筑规模大小的差异等。

2. 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原则分析

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该工程的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符合国家法规的条件。

某大厦的弱电工程电子显示图

首先是安全原则,系统设计和制作要完全依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规定的内容进行,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安全。在该标准的安全防范规定上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在安全模式上可以采取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式安全防范系统与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

第二是易用原则,考虑到此智能化系统的终端都是一般公民使用,对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易学、易用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可靠原则,弱电工程系统空调系统必须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性能可靠,不出故障,并且要保证系统能够对整栋建筑进行即时的检查和实时的监控。

最后需要的是便于系统的扩展、升级,智能楼宇的弱电工程在一定时期内是先进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漏洞,给用户带来不便,如果需要日后的继续工作,必须便于弱电工程的升级。

3.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的探讨

为了实现以上原则,除了有较强的技术要求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外,还需要的是对整个工程卓有成效的管理。

3.1施工前的管理

在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开始施工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图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审核,施工材料的准备以及与施工合作者的协调。

3.1.1设计图的管理

施工的设计图是施工的计划,一个好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证该工程的成功。从整体设计的早期开始,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对该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和合理的总体规划。然后,再根据用户要求,将实际工艺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第三步就是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方案的可行之处,确定各子系统的监测对象、监测方法、设备数量、体系结构和布局、预算和演示实验的具体细节。设计者对项目经理应该配置设计、高压力和总成本的电气设计。协调施工和管理的冲突,设计图纸会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工艺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等必须重复检查和确认。

3.1.2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的情况下,应按照代码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验和质量的把握。所有的标识不清或质量嫌疑人或者不按照合同约定标准的材料,必须抽样检验,对与进口的材料需要明确海关进口设备和原产地证明材料证明文件。在同一时间,每次进入资料应填写报审表,经审查同意的监督施工过程中都可以使用。

3.1.3施工合作方的协调

弱电工程涉及到土建、空调、照明、装饰、供电、给排水、电梯和其他专业人士。在某种意义上,水电工程是一个专业型的工作。所以在工程领域必须以更专业的密切合作与协调。这样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必须和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过程检验和验收之间,以确保质量、时间限制和减少返工。在同一时间内,由于电力工程管道、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和调试是最可能的不同单位建设,特别是在阀、流量仪表、管道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空气进口的实施以及合作等。与之相对应的与该类型的工作协调能力。所以在每一个工作程序或类型的工作之后的建设。必须填写表格记录或安装施工。单体设备安装和线、接线,须按隐蔽工程及相应的验收标准和设计图纸交接验收,提供完整的工程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互相推诿。

3.2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管理是首先为了使该工程能够与最初的设计相符合,工作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是为了保证该工程能够如期完成,不拖延工期。

3.2.1对功能的核实管理

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核实,能够保证该工程实际设计的功能得以实现,功能核实是指对项目功能的正式认定与认可,是说明先前所做的功能计划与工作分解是可行的。在认定之后,就应该通知项目的相关责任人所负责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比如项目客户和项目的发起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表态是否正式这个项目并按期完成,是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考验。

这个过程是功能确定之后,执行实施之前各方相关人员的承诺问题。各个子项目的承担着一旦做出承诺则表明项目经理已经接受该事实,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开展工作,根据做出的承诺去实现它。可想而知这是对责任人的一种约束和监督的方式,这也是确保项目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3.2.2对时间进度的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功能确定以后,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按时生成项目的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时间管理是对项目活动开展的一种约束和监督,防止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里程碑计划是对项目进度进行约束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里程碑的编制就非常重要,通常编制里程碑计划的方式有两种: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以前编制里程碑计划;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以后编制里程碑计划。不管是哪一种,它都是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3.3保障管理有效的方法

在保证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质量上有质量管理的方法,同样在实现该工程的功能和时间进度的控制上的辅助管理工具分别是WBS和甘特图。

3.3.1采用项目辅助工具――WBS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它是对弱电工程功能核实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将整个工程按照内在结构或实施过程的顺序进行逐层分解而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完整详细且清晰地反映出整个工作系统中的各个子项目,即将整个工程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一的、易于成本核算与开展检测工作的小单元,并将各个单元在项目中的地位与构成直观地表示出来。利用工作分解结构,有助于界定完成功能目标所需的所有工作元素和工作活动。

3.3.2时间管理工具――甘特图

甘特图(Gantt 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通过图表把时间和项目要开展的各项活动相结合,进行项目活动的作业排序,它是对弱电工程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Project软件的应用,再与甘特图的有机结合,使甘特图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需要分步骤,分时间段完成的工作。通过甘特图可以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和充分的利用,正确的规划今后的工作日程。利用甘特图可以帮助企业找准中心工作,防止工作中出现漏洞和超时工作导致拖延工期的现象出现。

4.总结

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在弱电工程上,管理占据者重要的地位。保证弱电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哲峰.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12期

[2]侯立功,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卢晓艳.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浅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第10期

[4]马琰.现代化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金卡工程,2007年第6期

[5]刘国卿.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

[6] 刘振杰.浅谈弱电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J].硅谷,2010年第6期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1.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现状 

随着当今信息产业、控制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及互相结合,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向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在新世纪的建筑业中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将是不可估量的“智能建筑”是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融入建筑行业的产物,这些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电力、照明、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远端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已经比较全面,主要有信息处理功能,能够智能的识别并处理从终端发来信息;其次是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管理的功能;第三是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行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功能;第四,各中心之间能进行通信,信息通信的功能不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应能在城市、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最后它的功能可随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具有可适应性和扩展性, 

由此可见,智能楼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恰恰是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个功能系统。由于它所包含的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家居智能化、消防等专业属于不同运营商或工程商。于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对于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弱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在财力投入还是在时间的花费上。据目前的统计可知它占工程总造价的2.1%-5.0%不等,而实现对楼宇的智能控制,这一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投资最高会占据弱电系统的40%,主要取决建设具体投资的不同而变化,如建筑水电工艺的不同,建筑规模大小的差异等。 

2. 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原则分析 

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该工程的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符合国家法规的条件。 

首先是安全原则,系统设计和制作要完全依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规定的内容进行,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安全。在该标准的安全防范规定上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在安全模式上可以采取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式安全防范系统与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 

第二是易用原则,考虑到此智能化系统的终端都是一般公民使用,对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易学、易用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可靠原则,弱电工程系统空调系统必须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性能可靠,不出故障,并且要保证系统能够对整栋建筑进行即时的检查和实时的监控。 

最后需要的是便于系统的扩展、升级,智能楼宇的弱电工程在一定时期内是先进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漏洞,给用户带来不便,如果需要日后的继续工作,必须便于弱电工程的升级。 

3.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的探讨 

为了实现以上原则,除了有较强的技术要求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外,还需要的是对整个工程卓有成效的管理。 

3.1施工前的管理 

在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开始施工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图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审核,施工材料的准备以及与施工合作者的协调。 

3.1.1设计图的管理 

施工的设计图是施工的计划,一个好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证该工程的成功。从整体设计的早期开始,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对该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和合理的总体规划。然后,再根据用户要求,将实际工艺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第三步就是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方案的可行之处,确定各子系统的监测对象、监测方法、设备数量、体系结构和布局、预算和演示实验的具体细节。设计者对项目经理应该配置设计、高压力和总成本的电气设计。协调施工和管理的冲突,设计图纸会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工艺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等必须重复检查和确认。 

3.1.2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的情况下,应按照代码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验和质量的把握。所有的标识不清或质量嫌疑人或者不按照合同约定标准的材料,必须抽样检验,对与进口的材料需要明确海关进口设备和原产地证明材料证明文件。在同一时间,每次进入资料应填写报审表,经审查同意的监督施工过程中都可以使用。 

3.1.3施工合作方的协调 

弱电工程涉及到土建、空调、照明、装饰、供电、给排水、电梯和其他专业人士。在某种意义上,水电工程是一个专业型的工作。所以在工程领域必须以更专业的密切合作与协调。这样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必须和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过程检验和验收之间,以确保质量、时间限制和减少返工。在同一时间内,由于电力工程管道、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和调试是最可能的不同单位建设,特别是在阀、流量仪表、管道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空气进口的实施以及合作等。与之相对应的与该类型的工作协调能力。所以在每一个工作程序或类型的工作之后的建设。必须填写表格记录或安装施工。单体设备安装和线、接线,须按隐蔽工程及相应的验收标准和设计图纸交接验收,提供完整的工程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互相推诿。 

3.2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管理是首先为了使该工程能够与最初的设计相符合,工作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是为了保证该工程能够如期完成,不拖延工期。 

3.2.1对功能的核实管理 

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核实,能够保证该工程实际设计的功能得以实现,功能核实是指对项目功能的正式认定与认可,是说明先前所做的功能计划与工作分解是可行的。在认定之后,就应该通知项目的相关责任人所负责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比如项目客户和项目的发起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表态是否正式这个项目并按期完成,是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考验。 

这个过程是功能确定之后,执行实施之前各方相关人员的承诺问题。各个子项目的承担着一旦做出承诺则表明项目经理已经接受该事实,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开展工作,根据做出的承诺去实现它。可想而知这是对责任人的一种约束和监督的方式,这也是确保项目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3.2.2对时间进度的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功能确定以后,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按时生成项目的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时间管理是对项目活动开展的一种约束和监督,防止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里程碑计划是对项目进度进行约束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里程碑的编制就非常重要,通常编制里程碑计划的方式有两种: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以前编制里程碑计划;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以后编制里程碑计划。不管是哪一种,它都是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4.总结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3-02

一、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一起重点研究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达到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能力和水平。

“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设置的课程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课程体系设计应建立在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基础之上。

深入企业调研后,我们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开放性、服务性为原则,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归纳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楼宇智能管理员(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对智能建筑子分部工程的划分,进一步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通信网络系统、楼宇智能化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六大模块为课程体系核心,前期开设水暖设备、智能仪表与测量等基础课程,后继开设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楼宇智能化工程预算等课程,形成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的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课程体系(见图2),依此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气测量实训、楼宇智能系统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通信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电气消防系统施工等六大子分部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课程。教学中将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智能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智能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智能工程预算与招投标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

运行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智能工程安装调试、智能建筑及小区运行维护,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课程标准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内容纲要、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我们根据课程开放过程中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最难的是对课程的设计,一门课程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组织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全面体现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场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评价标准尤其要做细做好,粗略的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我们在课程标准中细分出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均详细列出考核与评价标准,最后在综合学生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例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列出本门课程有哪些技能训练项目,然后给出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的量化评价,最后给出课程的总评价。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将其做细做全,有利于后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定,更是建立精品课程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成果,改革之路总是走的艰难和痛苦。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以有了新的成果,但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

高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如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双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同行们能携手共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开出新的花蕾。

参考文献

[1]谭慧.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范同顺,苏玮.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J].2007,(11).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现状

随着当今信息产业、控制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及互相结合,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向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在新世纪的建筑业中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将是不可估量的。“智能建筑”是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融入建筑行业的产物,这些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电力、照明、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远端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已经比较全面,主要有信息处理功能,能够智能的识别并处理从终端发来信息;其次是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管理的功能;第三是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行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功能;第四,各中心之间能进行通信,信息通信的功能不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应能在城市、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最后它的功能可随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具有可适应性和扩展性。

由此可见,智能楼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恰恰是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个功能系统。由于它所包含的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家居智能化、消防等专业,属于不同运营商或工程商。于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对于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弱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在财力投入还是在时间的花费上。据目前的统计可知它占工程总造价的2.1%-5.0%不等,而实现对楼宇的智能控制,这一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投资最高会占据弱电系统的40%,主要取决建设具体投资的不同而变化,如建筑水电工艺的不同,建筑规模大小的差异等。

2 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原则分析

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该工程的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符合国家法规的条件。

2.1安全原则。系统设计和制作要完全依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规定的内容进行,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安全。在该标准的安全防范规定上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在安全模式上可以采取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式安全防范系统与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

2.2易用原则。考虑到此智能化系统的终端都是一般公民使用,对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易学、易用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2.3可靠原则。弱电工程空调系统必须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性能可靠,不出故障,并且要保证系统能够对整栋建筑进行即时的检查和实时的监控。

最后需要的是便于系统的扩展、升级,智能楼宇的弱电工程在一定时期内是先进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漏洞,给用户带来不便,如果需要日后的继续工作,必须便于弱电工程的升级。

3 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的探讨

3.1技术管理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土建、装饰、消防、机电设备等专业之间的工作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作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弱电工程工作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弱电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作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

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弱电工程设计涉及专业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弱电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弱电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1:3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3.2工程管理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弱电工程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各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

弱电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弱电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4 智能化楼宇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着重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强调在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施工、调试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4.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检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用必须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完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包括功能,信号匹配、设备配置、逻辑等;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完全一致。

4.2施工工程质量的控制

按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按图示的施工工艺框图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做好电管.线糟、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按施工工艺要点做好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表格;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记录。

4.3系统调试

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提出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

5 结束语

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在智能楼宇弱电工程上,管理占据者重要的地位。保证弱电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智能化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哲峰.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12期

[2]侯立功,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卢晓艳.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浅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第10期

[4]马琰.现代化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金卡工程,2007年第6期

[5]刘国卿.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楼宇系统;智能化安装施工;协调配合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自动化楼宇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意义

自动化楼宇系统的应用是贯通着整个建筑工程发展历程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保障建筑工程建设成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自动化楼宇系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普及,这不仅仅是企业保障自身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相应我国推展高效化发展历程号召、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

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落实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市场对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要求也随之而愈发高涨,这就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国建筑产业的运作成本了,高新设备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都是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产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如何更为充分地利用高新技术及高新设备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今建筑产业所需考虑的主要问题了。

而这一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就必须从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安装施工着手。智能化安装施工是整个自动化建筑产业链运作成效的保障环节,对楼宇实现自动化过程中的各项设备以及各方面技术的控制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抓好,且必须实现系统化的控制:即对智能化安装施工与工程实际的协调配合进行控制。智能化安装施工与工程实际的协调配合可以促使自动化楼宇系统的自动化效力得到稳定的保障,让楼宇智能化的进度乃至对楼宇智能化过程中成本的稳定性保障,都体现出其显著的可靠性。

2、技术协调的内容和作法

一般设备安装的图纸与建筑主体及初装饰的图纸是同时完成的,因此待工程的二次装饰图(包括装饰图及室内家具布置图等)完成后,与原设计的信息点和控制点及管线布置等会发生一定的矛盾,须进行协调。

2.1关于荷载

荷载的控制是主导着建筑工程稳定性及建筑工程产品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荷载的合理搭配则是智能化安装施工与建筑工程协调配合工作的重点,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工程设计书中建筑产品负荷能力的要求开展施工。在施工前,则应就工程现状对各个荷载要点进行全方位地评估,严格控制荷载,对施工后工程各个荷载要点的负荷能力能否达标开展预测工作,这期间可采取建筑模拟仿真等方式达到精确预测的目的。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协调工作,是将智能化安装施工融入到建筑工程的首要环节:建筑产品的负荷能力是严重影响着建筑产品安全稳定性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在现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关于建筑产品负荷能力的控制更是尤为重要的。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是,建筑结构的复杂化会驱使荷载关键点的增多,从根本上加大了智能化安装施工与建筑工程的协调配合困难,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全局掌控能力,严格抓好各个荷载点的审核工作,为后续协调配合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

2.2关于安装施工中管线预埋与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关系协调

智能化安装施工中,管线的预埋有可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甚至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裂缝,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线埋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管线与混凝土浇筑处的重合,如有必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套管则应选用强度较高的刚性套管投入施工,从根本上降低管线预埋对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阻力。同时,在混凝土工程中,对于柱、梁等管线较为密集的混凝土浇筑部分,安装工程管理人员则集柱、梁施工负责人进行商讨,对管线的布置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对管线有可能带给柱、梁等承载力结构所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确定管线布置是否可行。此外,柱、梁等承载力结构是直接关乎着工程的安全稳定性的关键性结构,因此,在实施以上措施之后,还应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两个工程的顺利开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充分协调配合。

2.3关于管线埋设与墙体施工的关系协调

管线埋设除对混凝土施工会造成一定影响之外,对墙体的施工也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如混凝土浇筑施工一样,在管线埋设的过程中,墙体也同样有可能会产生出现裂缝等一系列的问题:管线在墙体内的埋设会给墙体的施工带来一定的不便,尤其是在现今智能化系统愈发复杂的条件下,管线的密集度与横截面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从根本上加大了墙体施工的难度。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墙体主要由砖结构构成,而设计规范对砖与砖之间的密度及整个结构形态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在管线预埋的条件下,则有可能严重影响墙体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智能化安装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线预埋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对墙体进行加固,如可以采取加厚墙体等方式提高砖结构密度、稳固结构形态,同时还可以采取材料补强等方式直接提高墙体强度,从根本上实现墙体与管线的完美结合。

2.4关于智能化安装施工设备终端位置摆放与室内装饰设计工作的协调

室内装饰设计是直接体现着工程室内格调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设备终端的位置摆放则集中于家居室内,这就极有可能影响了整个装饰设计工作的成效,甚至会破坏整个室内装饰设计格调,让装饰设计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智能化安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装饰所设计的格调有一个深度了解,并对设备终端的位置摆放进行全方位地评估,在保障设备终端位置摆放有效的前提下,从装饰格局出发,尽量做到设备终端与装饰格局的充分协调,至少需要达到互不影响的要求。

2.5关于智能化安装施工端接点和控制点与特殊装饰材料墙面的协调

特殊装饰材料墙面的普及使得我国的装饰设计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也使得我国的装饰文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这也加大了智能化安装施工与建筑工程充分协调的难度,由于使用特殊装饰材料的墙面在意义上是比普通装饰材料墙面更有代表性的,因此,智能化安装施工管理人员在设置端接点与控制点的时候,必须以所属工程的装饰文化为基础,对端接点与控制点的协调效果进行提高,在保障端接点与控制点性能足够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凸显装饰文化。同时,由于部分的装饰材料墙面较为薄弱,因此,在设置端接点与控制点的时候,还应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或通过移动装饰、改变格局等方式来避免端接点与控制点对装饰设计的影响。安装玻璃时,墙上留孔必须与玻璃上留孔位置相对应(图1)。后者在玻璃上无法设控制点或信息点,因此必须避开二次装饰图控制点和信息点位置,例如移至其他(非玻璃)墙上或在某一控制室内集中控制。

3、施工要点

3.1各工程交叉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工程衔接,交叉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种多,且各工种对其他工种的施工工艺了解甚少,故对衔接中各自要做到什么程度,给对方应留设的作业面多大,所需作业延续时间长短,对方有些什么特殊要求,对方作业后对自己留下的负面影响等心中无底,易造成返工或浪费材料等。例如制作门框及门扇时,木工仅了解该门用“门禁一卡通”控制开关,但不了解“门禁一卡通”安装后将会对门产生质量隐患。又如轻钢龙骨吊顶的杆间距一般为0.8-1.2m,而因有风管通过,使部分吊杆间距拉长变为2.0m,影响了轻钢龙骨吊顶质量,穿管线时将楼板钢筋踩下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的受力性能等,上述问题须事先妥善协调。

(2)交叉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偶然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易产生质量变异。如装饰材料性能的微小差异、机具设备的正常磨损、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微小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或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具发生故障时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事故。为此,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2各工程交叉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主体、装饰工程和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图纸审查;各工程相互衔接和交叉的部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点编制衔接和交叉部位各专业协同施工方案);各工程材料和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施工机具设备验收和作业条件的准备等。

(2)加强施工的技术交底。

(3)进行衔接和交叉施工质量验收。

(4)以预防为主,将对工程项目衔接施工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5)应做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侯丽莉,浅谈工程土建与安装工程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2]邓立新,建筑装饰工程与智能化系统及设备安装的协调方法[J],广东建筑装饰,2006(4)

[3]党建堂,李增福,高层住宅土建与安装的施工配合[J],安装,2004(4)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40-02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人们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工程技术正逐步走向创新阶段[1]。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业市场正融入国际大市场,这就需要我们迅速提高竞争力,而关键则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然而,智能化楼宇系统实际的应用中与目前的研究现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适应智能化发展,满足企业对智能楼宇技术人员的需要,本文对智能楼宇系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展开研究。

一、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建设思路。

1.主要通过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个阶段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且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是基于智能楼宇系统项目的课程开发,主要采用“校企共建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进行。组织教学采取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

3.在校内,实施六步法中资询、决策、计划前三步,教学环境采用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实训室;在校外,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后三步,充分利用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的工程项目进行[2]。

二、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设置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研是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借鉴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其他课程开发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导,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开发方法形成专业课程体系[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下图所示。

《楼字智能化技术》课程主要介绍楼宇控制系统。楼宇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环境、交通以及供电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以便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的舒适工作和居住环境,主要包括对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等系统的监控。这些系统一般运用在商场、宾馆、体育馆等大型的公共场所里[1]。因此要求我们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智能楼宇系统的职业人才,而《楼宇智能化技术》是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针对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建立以下九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别是“智能建筑工程认知”、“智能建筑相关技术”、“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与消防监控联网”、“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对每个学习情境要具体设计,包括使用工具与所需设备、能力目标、教学方案、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每个学习情境中都要有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法与步骤这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学会智能楼宇系统的规划与实施过程,掌握这一能力从而为学生长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来设计学习任务。每个学习情境由几部分学习任务组成,如“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学习情境是由“给排水设备监控系统”、“暖通空调监控系统”、“建筑供配电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梯监控系统”共5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5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字系统中的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的工作过程。

3.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教师按课前编好的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学习任务,每一阶段完成之后要按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四、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顶岗实习项目和智能楼字新型实训室为载体,按六步法对每个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把现场教学内容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在建工程项目的教学内容和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对比结合起来。具体教学组织安排如下表所示。

五、教学方法

1.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本课程选取“智能建筑工程认知”、“智能建筑相关技术”、“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与消防监控联网”、“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九个学习情境,分别对应于智能楼宇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消防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学习情境教学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来开展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

2.智能楼宇实训室与顶岗实习的项目教学法。将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的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程主要以智能楼宇实训室和顶岗实习的工程项目作为载体,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法来实施。比如消防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就选择了某商场在建的消防监控系统来作为工程的一个项目。消防监控系统的分析与消防监控系统的工程施工准备任务学习在学校智能楼宇实训室来进行,而消防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工程验收在学生顶岗实习工程的现场进行,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规划的整个过程。

综合企业进行施工过程中学生人数以及能力的缺乏等因素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并且在顶岗实习期间利用企业的配套设施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但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实现了企业施工的现场需要。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智能楼宇系统实训室,形成智能楼宇系统课程资源,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景芝,张铁东.楼宇智能化技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侯正昌.《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工程建设新模式;信息化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021-02

1 通信工程管理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楼宇智能化工作等。这些工程共同特点,是技术更新快,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涉及专业多,从土建、电源、管道、电子信息等专业,对管理人员要求高,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工程管理手段,根据信息工程有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管理模式。我们常见有三种:

1.1 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对通信工程来说,工程规模不大,工程涉及专业较少,但是专业性非常强。计算机网络往往同时属于通信工程子工程。通信工程网络系,一般采用计算机网络工程来实现。计算网络工程周期不长,工程管理相对比较容易,采用管理模式很灵活。

1.2 楼宇智能化工程

涉及专业多,工程和土建关联性强。智能化工程协议较多,产品更新较快,工程规模相对不大,建设周期和楼宇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时间长。按照通信原理来说,智能化工程是在通信工程基础上的应用工程,它贴近我们生活,工程采用驻地管理模式较多。

1.3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包括核心网、传输网、(无线)接入网,其中核心网在初期已经建设,后期扩展不多,传输网和(无线)接入网后期扩容建设规模扩展性强。根据市场需求,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通常以年为单位分期建设。通信工程里可以划分成大量类似专业工程,如基站设备工程、传输接入工程等。每个单项工程分布零散,专业多,各个专业衔接强。

2 通信工程管理思路

针对以上特点,通信工程多采用平行发包,各个专业工程独立邀请招标,工程管理人员按照分专业进行管理工程,各个专业信息通过报表形式共享,工序衔接紧密,采用信息化工程管理手段或采用专业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工程管理。通信工程管理涉及专业众多、工程规模大、工程专业性强,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通信工程管理工作,总结出通信工程管理思路如下:

2.1 工程滚动模式建设开展

通信工程是一类不断扩展工程,我们可以比喻成一张正在编织的网,开始编织得很小,网孔很稀疏,随着业务需求不断增加,需要不断地扩大那张编织网,同时网孔需要不断加密。按照传统的工程管理流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工程一步步有条不紊做下来,非常慢,难以提高工程进度。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工程赶不上市场需求,工程无法尽快投入使用,意味着被竞争对手淘汰。

根据通信工程零散、分布广、单位工程多且类似的特点,就像编织一张大网一样,我们把每个网孔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把整个工程按照单位工程模式拆分,分别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投入使用。这样把每个单位按照不同时间投入市场,发挥每个单位经济效益。举个例子,如某城市一年需要建设1000个基站接入相关扩容建设工程,按照原来工程开展流程,先把1000个站点勘察完成,出设计文件,审核,组织1000个站点施工,全部站点验收,验收通过后投入使用。这样虽然能把投资和材料管控得很严密,但是进度却无法保证。我们采用滚动开展模式,把每个基站点作为一个网孔,对每个站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投入使用,进行流水线式开展。每个站点建设就像工厂里的流水作业一样, 每生产一个产品,就马上送到消费者手上使用。我们形象地比喻工程滚动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工程管理,无论从勘察设计、材料订货、施工、验收,都有别于传统工程开展模式。

采用滚动式建设管理模式,各个程序有不同特点。在勘察设计方面,勘察设计单位每天对勘察单位工程情况进行整理出图,传送到建设组织审核,建设方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完成审核,然后下发到施工方,施工方组织施工。在材料管理方面,全部施工材料(除了零星材料外)采用甲方采够材料,乙方统一到甲方仓库领料施工,建设方需要提前对工程进行备料,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提前分批到货。甲方须建立仓储并进行管理,以保证施工所需材料充足,工程备料数量往往是通过设计院和施工方联合进行估算,和厂家有一个调配额度,避免工程材料不足影响施工开展,多余材料可用于以后建设。在工程现场施工方面,工程开展过程中,施工根据图纸进行材料领用、运输、安装、调试、联网测试。每个单位工程完成后马上组织验收,各接入网投入使用。在工程投资管理方面,工程材料采购采用预付款方式,提前签订框架合同进行备料,施工付款采用按照单位工程数量估算方式进行。

2.2 建设工程采用滚动开展模式,需要优化组织形式,提倡一体化工程管理模式

建设工程滚动开展模式,带来非常大的信息量,信息传递及时性要求非常高。常用工程管理模式按照专业划分人员,各专业通过会议形式沟通协商,工程管理效率低,成本高。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对工程进行垂直化管理,加快信息横向(专业内)和纵向(跨专业)流通,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信息收集越来越方便,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安排专门人员对信息进行收集、鉴别、筛选、分发各个专业人员。各专业人员根据信息,组织勘察设计单位、采料供应商、各个专业施工单位实施或者调整下一步工作。每个单位完成下一步工作,同时把信息反馈到信息化工作小组。 信息化小组通过对信息挖掘,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发现工程存在问题,如通过分析报表信息获取哪一个环节滞后,提取该信息提交给对应管理者,由对应管理人员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一体化信息小组运用,除了在滚动性建设工程运用外,对于紧急工程大型,成立信息小组同样能有效减低信息滞后现象,加快施工进度。

2.3 建设工程滚动开展,需要运用现代传递手段,加快信息流转,提高工程进度

2.3.1 实现电子化办公。工程建设过程文件,如图纸、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过程记录数据等要转化成电子格式进行共享传递,电子表格和电子文件取代传统纸质进行记录,能给工程项目管理和保存带来方便。 竣工文件使用刻录光盘进行保存,纸张版文件作为工程档案最后进行保存。使用互联网邮件,取代传真进行文件传输。邮件传输已经成为现在企业必不可少的文件传递的信息手段,它具备真实、及时、大容量的特点。通信工程管理采用邮件进行文件传输,采用电子邮件进行文件传递,节约大量纸张和印刷费用,节省路上运输花费,最重要的是传递文件不延时,几乎能即时到达,工程效率明显提高很多。

2.3.2 运用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通信手段,增加工程现场管理。以智能手机为通信手段,越来越多得到运用。智能手机具备文件阅读、即时通信、现场拍照等功能。基于智能手机工程管理手段越来越得到运用,对于一些简单专题会议,利用微信进行网上会议,节省大家路上时间,同样能即时有效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工程管理人员现场发现问题,通过即时图片,及时传达问题图片给相关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有效整改,缩短问题处理时间,对问题描述能图文并茂、很直观。互联网即时通信运用,增加沟通渠道,拉近距离。利用QQ群、微信群、飞信成立工程项目群,大家日常工程管理工作都可以在网上交流,简单问题、通知、文件都可以通过群进行沟通和传递,方便且快捷,减少工程会议数量,减低工程管理成本。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6-02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这样的怪象: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然而在毕业上岗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中的“顶用”人才,学生所具备的企业项目执行能力十分薄弱,难以为企业快速的创造价值,迫使企业招聘时开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尴尬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院情况及专业特点,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化倾向,进行了符合楼宇智能化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真实并典型的职业任务完成过程中去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 项目化课程现状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卫星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等13个相关专业内容,这些专业内容分散到安全防范技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当中。在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课程项目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模式大多是在针对于学习领域的单门课程开展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非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即:将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重组,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模式组织教学。

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办学理念,但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之间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不够,专业课内容彼此孤立,课程内容的重叠设置现象普遍。仅针对于一个消防工程施工岗位来讲,一个智能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如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配电、防雷接地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在单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之间各守阵地,各课程中虽设有针对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但学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缺乏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教育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它所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等4个环节是企业在真实工程项目环境中对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流程。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的训练,强调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系统构建能力。

3 CDIO理念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分析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确定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楼宇自控技术、楼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及工程管理4个职业核心技术,围绕职业核心技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三级式项目,构建CDIO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建筑照明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二级拓展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综合项目,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终极项目。一级项目从“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装配――调试、运行”,经历CDIO理念的整个过程,提供全过程经验。重构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两个一级项目,第一个一级项目是“5A”商住大厦机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项目,该项目要完整、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真实的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第二个一级项目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形式出现的毕业环节项目,该项目安排在第5―6学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工程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成对一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CDIO能力。

二级项目是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关学习领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融合,贯穿于围绕主题内容进行组织的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是项目化课程体系中一级项目的支撑。每个课程群都设有一个二级项目,相当于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通过工程项目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学习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二级项目的设置目的是强化课程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最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该领域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实现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体系模型包含五个二级项目,即楼宇自动控制工程项目、智能楼宇安全防范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项目,一级一个专业拓展项目建筑照明安装工程,五个二级项目分别以相应的课程群为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二级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课程的组织与设计上,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组合,每个主题的选取都对应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职业行动领域,同 一主题的学习周期一般会是一个学期或是连续的两个学期。主题内容所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与二级学期项目同时进行,实现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课程体系模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课程群中,断续相联,其中包含的职业态度、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为专业领域工程活动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另外,在课程群的学习中,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级项目是单门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因此又成为基石项目,它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模式。三级根据单门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点来安排课程项目设计,划分项目任务,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提升单项操作技能,三级项目推动和支撑二级项目的开展。

4 结语

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探索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工作现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典型工程项目的提取、课程群项目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团队的项目构建能力等问题,亟待深化完善。可见,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0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04):116-119.

[2]崔军,汪霞.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194-207.

[3]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1.

[4]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崔艳雨,解本铭,丁清苗,等.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11-12..

[6]杨延冲.浅论高职院校“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时代教育,2013,(09):152.

[7]陈丽婷.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0,(03):78-81.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楼宇自控、质量、控制、分析

Abstract: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It's a way to measure the management level for the building 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word: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楼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中重要子系统,是建筑物管理水平的标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目前楼宇自控工程大多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对建筑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提高建筑设备的运行质量,降低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

二十多年来,经过宣传、推广、示范,楼宇自动化工程得到了广大建设方的认同,普遍列入到公共建筑、商务建筑、以及高档住宅建筑的内容中。但本人认为,国内的楼宇自动化工程质量不高、优质典范工程不多、开通率偏低,未真正达到预期运行效果。能自动控制运行就可称之为不错的效果,是否达到真正的功能效果,是否能量化其控制结果并不太深究。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的复杂性,自控系统的品质受到功能需求、设计水平、施工组织、维护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究其影响楼宇自动化工程质量的因素,应以建设方、设计方、工程管理、施工设计及施工实施调试、检测与验收、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寻求工程质量的答案。

一、系统功能量化指标是质量的前提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建设方不能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提出恰当的需求,较多的建设方对楼宇自动化系统不了解,提不出或者不能准确提出功能、性能指标,更提不出量化指标(如控制精度、节能百分比等)。正因为如此,建设方不能有效的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进行持续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建设方对工期、造价十分重视,但对系统质量忽视,系统建成后,也不重视其维护、管理。

二、技术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依据

楼宇自动化综合了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多学科,而目前大多数建筑设计院并不具备懂诸多专业的设计者,多数从事建筑弱电的设计者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建筑电气等学科,他们往往习惯从信息运输、交互、搜索等层面考虑技术问题。对于自动控制技术的过程控制、过渡过程和反馈闭环控制的基本特性难以精通,影响了整个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完善性。有的设计院甚至不能完成楼宇控制系统设计,交由集成商完成。

三、招标和工程监理薄弱

公开、公平、公正的楼宇自动化工程招标,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尽人意,现时多数楼宇自动化工程招标偏重经济、造价控制、低价中标,忽视对楼宇自动化工程技术含量和实用性评估。

招标时只计算设备、管线的安装定额,简单的套用各地建筑工时定时百分比,忽略了楼宇自控工程中系统集成、软件配置、控制模型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费用估价。

招标法所规定的综合评标法,被片面理解成为技术与商务报价在同一层次上的总分累加。技术评分被划分为众多细目子项,报价是一个大项,往往是商务与报价的评分值超出技术分值,技术分值被大大低估。不少投标参与者,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报价上,集中在商务上,对技术方案不下工夫,“过得去”就可以了。

评标专家为随机抽签,在评标时,没有时间评审技术方案的优劣,评标过程就是打分,连询问投标方的程序也被省略。忽视楼宇自控工程技术含量和工程实用性分析,为楼宇自控工程的质量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中标方因低价标的而不能对投标方案做深入重大改变,放弃楼宇自动化工程的完整合理功能。

楼宇自控工程与暖通、强电、给排水等专业设计和施工密不可分,各个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叉协作必不可少。承担楼宇自控工程施工设计的集成商,虽然对智能化系统专业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比较熟悉,但是并无责任与建筑设计方协调沟通。而且楼宇自控的深化设计是在土建施工开始后,滞后于建筑设计院的初步设计,无法与水、电、风各个专业之间的设计进行协调,使楼控的施工设计图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楼宇自控工程施工设计中必须得到设备供应商的“专业接口与协议”,大部分是通过甲方授权后向其他各个专业承包商、供货商索要,经常出现设备供应商不愿意提供接口协调、数据格式、SDP包,造成无法实现集成。

工程监理不熟悉甚至不懂楼宇自控,用土建监理充当弱电监理,甚至楼控工程监理等,结果是把不住工程的关键点。

四、调试不能走过场

调试过程是检验楼宇自控工程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检验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建筑应用之间是否良好集成。楼控工程调试前应先对机电设备的单体调试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在土建装修已完成、资源环境(供电、供热)和系统防雷接地已达到运行要求。楼宇自控系统的核心在于控制过程、趋势曲线和稳态的实现,特别是关系空调运行的软件设置、控制算法模型选择等。设备运行的逻辑功能完好不等于工程能够有效地实现监控运行。因此,调试应认真的面对实际运行工况,应考验楼控系统的应变能力,应考验全负载运行时是否达到设计功能,避免整个系统在全负载状态下失效。

楼控自动化工程流体力学特性决定了一个子系统的调试会影响到全系统的平衡。楼宇自控系统调试具备反复性特点,全系统的平衡及功能实现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达到。应避免系统调试时不能停留于单机、单子系统阶段,应注意某台设备调试后对相邻设备和全系统的复验,否则会造成调试的半途而废。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的是:调试中不能保证调试的定量化,多数工程停留在逻辑定性调试阶段。此点也是系统设计招标要求中最不敢过硬的问题。

五、检测验收不到位

检测验收是楼控工程质量(包括所有建筑弱电系统)的最后关口。楼宇自控工程是集成建筑结构、设备管理、自动控制、信息通信、建筑环境、应用要求等跨行业的综合技术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智能典型体现。目前虽然有检测验收规范,但缺乏操作性指导,更无强制性条款,不少健身方不请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智能化功能的综合检测,而是把系统调试试运行报告看作检测验收报告,只要能实现系统正常运行即可交差。然而,整体建筑的智能化功能检测和建筑内某个子系统的检测不能简单混为一谈,单个专业系统无论完成的多么好,也不能替代多个系统、多种设备的集成监控,也无法保证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系统检测不能可有可无,验收不能走过场。

六、物业管理要引起重视

楼宇自控系统运行管理,对管理者技术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目前多数楼宇自控工程的运管人员技术素质达不到要求,再加上管理经验不足,相关管理标准及规范尚未出台,现行的运行规程及运行记录仅满足于设备运行状态的记录,定性检查内容多,定量检测内容少,不能全面反映楼宇自控运行状况。值班人员对运行数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不注重运行数据分析,对报警信息处理不及时。

系统的运行数据和报表、趋势图等未成为设备维护管理、能源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等的改进优化依据。这些现象影响和制约着楼宇自控工程的精细化、人性化运行。此外由于备品备件采购调货时间长,不能及时更换修复,而物业单位又缺失应急措施和应急规程,导致故障处理迟缓系统带病运行。

据统计有近1/3的智能建筑楼宇自控工程因此而自动控制停用,系统功能缺失。如果真正搞好了运行与维护,从经济角度看,其节能所取得的效益,可以弥补因增加人力,提高管理水平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七、建议

1、认真对待楼宇自控工程的设计,打好工程质量基础。

2、应强调和突出楼宇自控工程的技术含量,在招标中应充分体现这一位置,给技术打高分。

3、实施强制检测,用数据说话。

楼宇工程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技术管理

【分类号】:TU855;TU722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与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整合,新型的智能建筑便应运而生。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更是一种优质的智能化工程,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服务,使居住者享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对智能楼宇的弱电工程施工进行项目管理,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弱电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使其更好的符合使用者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而进行该工程的项目管理,首先就需要明确弱电工程的施工重点与施工工艺,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项目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与最终的项目验收,以一个有序的方式来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

2.楼宇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目标

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智能化楼宇弱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将各种资源经过管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并排除各种干扰,克服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合同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工期要求、成本要求等,向业主提供达到优秀标准的工程。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通常都要涵盖十几个子系统,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因此智能化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要有一个系统的考虑与统筹安排,在时间上、空间上、人员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3.楼宇智能化弱电项目技术管理要点

3.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调试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3.2安装工艺管理

弱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抓住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并由设计单位出具有效力的设计变更文件,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开通和日后维护建立技术管理数据和档案。

3.3技术管控文件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管控文件是工程实施各阶段的依据,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各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这些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上述技术文件,需要及时的对工程实施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达到任何一个技术环节都具备可追溯性,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4.楼宇智能化弱电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弱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从设计,设备选型,施工质量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4.1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楼宇智能化弱电设计阶段,要做到协助业主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 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实现总体设计、各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实施过程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使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先进性、可扩展性;根据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 选择适宜的产品 及设备;在设计质量控制中抓好设计方案制定、产品性能测试、设计方案评审、设计变更控制、设计的复查鉴定和图纸的确认、校核。

4.2设备选型的质量控制

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性价比高、有一定规模的知名厂商的设备、并在设备选型时要注重所选设备的已有案例及运营情况,对设备的运维质量及运维成本也要有所了解,当选定的设备验收时应注意:(1) 产品、设备的包装、封条是否完好无损;(2)根据货单清点产品数量,与合同附件的设备清单进行核对;(3)核对产品产地、厂商、型号、规格等,进行全部 查验或部分抽查;(4)核查质量保证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及其它相关文件、进口产品还需核查进关单及完税证明等;(5)必要时,对某些产品进行性能和技术指标测试。

4.3施工质量的控制

弱电系统施工范围包括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布管,线槽,穿线等内容,施工质量除了加强施工管理外,还有甲方工程师和监理,对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质量控制流程的严格实施。当然,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测试来进行,每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测试验收的方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施工阶段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若发现问题,必须写明采取的措施以及最终结果。每次协调会应有会议纪要,并分发给有关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计划和项目策划,对子系统和分系统进行阶段性测试和验收,发现问题集有关方面分析解决,解决后再到下一个阶段。设备安装,系统或分系统测试,均应按计划和要求进行。

5. 楼宇智能化弱电项目进度管理的要点

弱电安装项目进度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但要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还要配合装饰装修施工,同时还要确保自身弱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弱电安装工程的进度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供货计划、人力安排计划、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保证体系等,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施工管理主动权、控制施工生产局面,保证工程进度。

5.1做好进度检查记录、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

在施工中,如实记载每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工作进程和结束日期,要有完善的施工日志,为计划实施的检查、分析、调整、总结提供原始资料。要求跟踪记录人如实记录,并借助图表形成记录。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执行是融汇在一起的。计划检查是计划执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施工进度调整和分析的依据,是进度控制的关键步骤,及时发生偏差,也可以根据上述的可追溯资料及时调整。

5.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更改控制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变数比较多,所有这些变化和更改,大都会影响到项目实施的进程和进度,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更改加以控制,以确保项目按时、按合同要求高品质地完成。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更改控制必须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操作,具体的操作流程为:由项目更改提出方提交项目内容更改申请表设计方、业主、监理、实施方讨论项目内容更改申请达成项目内容更改决议设计方、业主方出具更改意见实施方执行项目更改决议。

5.3做好施工过程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保证措施

人力保证措施方面,选择技术水平高、专业素质好、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直属施工队伍,采取“紧密配合,见缝插针,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组织形式,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制定完善的劳动力计划表,并有预备队,随时应付突况,如短时间内赶进度等。

材料供应方面:主要是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储备额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出材料需要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场地堆放所需的面积和组织运输等提供依据,必要时搭建临时仓库,保证材料供应及时不浪费。

6.结语

随着日后更多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楼宇建筑会越来越多,而作为智能建筑核心服务的弱电系统,就需要我们给予更高的关注与重视。认真做好弱电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改善大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办事效率。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吴哲峰.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管理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上一篇:农业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