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3:50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玉溪;城乡;统筹;差距

从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历程看,城乡统筹就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城乡统筹就业还仅仅处于萌芽、自发阶段,还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和转移规模迅速扩大,这些都为城乡统筹就业创造了条件。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以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以后,玉溪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改革的步伐,着力点放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上。但是玉溪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玉溪城乡差距有所减弱,但城乡差距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城乡经济差距

(1)、农村从业人员范围局限在第一产业中,城镇从业人员90%以上分布在第二、三产业,这样就业结构会加大城乡差距。

在典型的二元社会结构框架下,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经商、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仅能增加收入,在就业机会、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还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也无法改变农民身份,达到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目的。因而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村从业人员无法真正进入。而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城镇就业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第一产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城乡差距。

(2)、玉溪城乡收入有缩小趋势,但城乡之间的收入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2005年以后由于玉溪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对“三农”投入的增加,玉溪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2005年为2.88倍,2006年为2.93倍,2008年为2.79倍,控制在三倍以内。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一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上依然是重城市居民而轻农村居民,二是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分配上也是另行一套,农民工和城里人即使从事同一工作,并且工作质量丝毫不逊色,收入也仍然低于城市职工,还不能普遍享受医保、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待遇;三是这种收入差距,一时不可以全部消灭,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3)城乡居民人均所创造的GDP的差距逐步在扩大。

玉溪城、乡经济总量都呈增长趋势,但是乡村人口创造的人均GDP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差距均在37倍左右,且有扩大的趋势。造成这种差距一是城市过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使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十分丰富,城市劳动力增长的速度也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率过大。而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

(4)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玉溪农民恩格尔系数表明食品类支出仍是玉溪农村居民的最主要支出项目。玉溪农村的消费需求还没有真正从以食品消费为主向衣着、娱乐等消费转换,不但农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而且玉溪的产业成长缺乏农村市场支持,严重制约玉溪经济的持续增长。

主要因为:

①农村居民在消费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旧的消费习俗,加之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民还没有摆脱那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很多农民把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简单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俭省而忽视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②据不完全调查,玉溪2001-2007年农村劳动力中专、大专以上增长速度较慢;初中、高中程度在2004年以后增长较快,文盲、半文盲、小学程度水平所占比率有所减少见,但总体文化水平仍然较低;另一方面,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绝大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成为城镇居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影响到消费品特别是服务消费的需求。

③农民收入影响到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2007年,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8元,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16元,比农民高出8008元。虽然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但是收入差距还是影响农民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原因。

④玉溪农村地区商品流通网络残缺不全,形不成规模。商品售后服务差,网点少,收费高,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供需断层,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2、城乡教育差距

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系统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成为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标,占有12%的权重。目前,全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25年,比2005年高出0.33年。数据说明近几年来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速度较慢。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学杂费高,影响儿童入学率和辍学率。另一方面,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绝大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成为城镇居民。因此,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现有水平上快速提升难度大。

从城乡文教娱乐支出来看:2000-2008年,玉溪城乡收入与城乡消费支出总体趋势一致;但与城乡文教娱乐支出趋势不一致,城镇文教娱乐支出高低起伏,总体在下降。农村文教娱乐支出持续缓慢上升。

3、城乡医疗差距

玉溪城镇居民的医保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因为:⑴、“新农合”参合标准2008年虽然已有所提高,但相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言还是不够的;⑵、目前仍有部分农民没有参保,没有被覆盖,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覆盖面还需提高;⑶、农村基层卫生硬件及“软件“配备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由于财政困难,很多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周转资金短缺,村级卫生所医疗设备简陋,卫生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使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⑷、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可支配现金少,贫困地区农民筹资困难,尤其贫困农民,虽然安排了贫困医疗救助资金,但远远不能解决贫困人群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

4、城乡信息化差距

玉溪城乡广播、电视、电话普及率的差距都在逐渐缩小,但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增长速度缓慢。影响农村家庭计算机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受教育水平和收入。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在持续增长,导致农民消费规模、消费水平在缓慢变化,农民对于购买如家庭计算机之类商品的欲望在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另一方面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绝大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成为城镇居民,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大都不需使用家庭计算机之类的产品。除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之外,农村居民相对滞后的消费观也是导致农民消费结构低级化的一个原因。

5、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2

摘 要:城乡商贸统筹不仅有利于实现城乡商贸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城乡商贸之间的相互融合互通。从城乡商贸统筹的内涵与研究目标入手,对我国城乡商贸现状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统筹发展;城乡商贸;综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1302

城乡统筹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以来,学术界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性研究,但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姜作培、季建林(2004)等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一书中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应包括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四层含义,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七大城乡一体化目标”。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进一步研究城乡统筹中的微观问题,城乡商贸统筹的研究也就随之产生。由于关于城乡商贸统筹的研究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的起源比较晚,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

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城乡商贸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减少,学术界普遍关注与城市的商贸流通或者单方面的农村商贸。自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同年8月6日,重庆成为首个全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以来,部分学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城乡商贸一体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等研究上。

1 城乡商贸统筹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城乡商贸统筹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且城乡商贸统筹是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步骤。梁云(2009)认为城乡商贸统筹是对城乡之间的商贸进行统一筹划和协调运行的过程。其目标不是彻底消除城乡市场的差距,实现城乡市场的一致化,而是加强城乡商贸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城乡商贸各自的优势。城乡商贸统筹实质上是对城乡商贸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关键是打破目前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建立一套适合城乡互通的商贸流通机制和制度,从而实现城市商贸流通体系与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联动运行。城乡商贸统筹的核心是实现城乡商贸资源之间的统筹配置,重点是重视城乡市场之间的统筹发展,以推动城乡市场的一体化发展来推动城乡商品、服务、资源以及要素之间的顺畅流动,通过城乡市场的联结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城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融合,充分发挥城乡商贸流通的先导性作用。

对于城乡商贸统筹在城乡统筹中作用,多数学者和专家认为城乡商贸统筹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市场―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张智(2009)认为城乡商贸统筹能够改善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缓慢现状,能够为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等创造条件。应樱(2011)则认为我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市场充分融合,促进商贸经济实力总体提升的关键,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加强城乡商贸发展的一体化、共同化。

2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现状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城乡商贸之间的快速流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保障。但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商贸体系不完善、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城乡商贸结构不协调、城乡居民观念不协调等种种制约城乡商贸流通的问题,所以中国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路途依然充满着艰辛。

2.1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面临的有利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和交通设施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业也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应樱(2011)认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国内贸易工作,而且很多地方有自己城乡商贸发展的优势,商贸流通产业基础较好,另外,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较好。这些都给城乡商贸流通提供了有利环境。张如(2011)则从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形成的外部条件入手,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为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2 我国城乡商贸统筹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乡商贸统筹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推进城乡商贸统筹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黎筠(2009)就重庆的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分析出在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中存在,认识不到位,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配套服务及市场管理差异大,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以及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规划滞后和政策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张如意(2011)认为我国流通体系中存在农产品流通中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和城乡消费品市场分割等问题。应樱(2011)指出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仍然面临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不够,措施不力,流通规模不大,人均消费水平低,开拓农村市场难度大,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市场调控难度增大,商业文化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应当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任保平(2010)通过对我国城乡市场结构、城乡市场交易额、城乡商贸业态结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等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我国在这几个指标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二元格局。而这种二元格局也正是城乡商贸统筹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卫玲(2011)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依然是单向流通,且二元化结构突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商贸流通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3 我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二元经济结构给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而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又在于如何破解城乡贸易流通不顺畅的难题。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被认为是解决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之重,然而就如何实现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从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3.1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原则

要想保证城乡之间商贸流通的畅通无阻,就需建立一套适合城乡商贸发展和流通的公平公正原则。任保平(2011)指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应坚持“八项基本原则”:(1)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逻辑是坚持城乡交易效率的提升;(2)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先决条件是资源禀赋条件;(3)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是专业化市场的发育;(4)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路径是多业联动;(5)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关键是农村流通主体的再造;(6)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出发点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7)城乡商贸统筹的动力是转型与创新;(8)城乡商贸统筹的目标是城乡双向流通。

3.2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模式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不仅要加速发展城市商贸和农村商贸,同时还要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可以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促进城乡商贸融合、加强城乡商贸互动的商贸流通发展模式。梁云(2009)认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必须选择有利于促进城乡商贸融合、加强城乡商贸互动与互补的发展模式,单纯从城市商贸或单纯从农村商贸发展角度出发来考虑城乡商贸统筹问题都是不符合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本质的。她认为城乡统筹商贸应该从统筹发展理论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并提出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的5种模式:(1)城乡市场网络化发展模式;(2)小城镇商业发展模式;(3)供应链网络连接模式;(4)产业联动模式;(5)龙头企业(市场)带动模式。任保平(2011)则从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入手,总结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他认为由于我国城乡市场长期的二元分割,城市商贸流通体系与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分离,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形成了一个相互分离的城市和农村均衡市场,从而导致了城乡商贸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形成。因此,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统筹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套“一体化”的城乡商贸流通运行模式,即要实现城乡之间物流的一体化、城乡之间商流的一体化、城乡之间价值流的一体化、城乡之间信息流的一体化。

3.3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对策

商贸的快速发展和协调流通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和健全的商贸制度保障。在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完善政策措施和城乡商贸流通体制。关于如何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黎筠(2009)认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必须建立在提高城乡统筹发展重要性和加强城乡统筹商贸管理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规划策略,完善城乡商贸市场的统筹建设,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龙头企业(市场),创新商贸业态,引导多元经济主体参与,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保障体制等策略。张如意(2011)认为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都要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根据不同的特点发挥应有力量。根据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中产品流通的特点,他提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方面要培育流通主体,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在城乡消费品市场融合方面必须依靠城市消费品市场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全面整合,把城市中现有的先进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引入农村;在农用物资流通方式创新方面,可以成立农资专业协会,设立连锁农用物资超市以及鼓励企业采取专营专授的方式,直接将产品销售到农村地区,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防止假冒农用物资的出现。应樱(2011)提出从加强城乡商贸统筹的基础发展,加大各地重点和特色,精心打造以县域为中心的商业圈,实施振兴“传统品牌”工程,积极推进商贸品牌建设,加强地方商务中心建设,加强商贸人力资源建设,重视商贸文化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实施城乡商贸发展策略,努力达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研究可以得出: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市场割裂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保障。统筹城乡商贸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流通和衔接,达到一种全面均衡发展的局面。城乡商贸统筹工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培养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建立功能完善的农村商贸市场体系,进而与城市商贸市场达到协调统一;其次,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城乡商贸流通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应加快完善土地制度和城乡商贸流通制度,为构建城乡商贸之间的公平公正提供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姜作培,季建林.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2]梁云.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及实践[J].商业研究,2009:205208.

[3]张智.论城乡商贸统筹中商贸流通[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1):5860.

[4]应樱.当前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498(09):180181.

[5]张如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1:3639.

[6]黎筠.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17119.

[7]张如意,张鸿.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732.

[8]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态势、机制与模式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10:140143.

[9]卫玲,赵晴,郭俊华.基于城乡统筹视域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1013.

[10]任保平.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原则[J].求索,2011:811.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统筹城乡;内蒙古;城镇化;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14-2

0 引言

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位杰出的思想家提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构想,虽然这只是初步思想,但他们是最早提出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

城镇与乡村虽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实体和经济实体,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二者却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城乡统筹涉及城镇和乡村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间共同发展,要把城镇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要素纳入一个经济发展系统中,进行统一筹划,旨在改变城乡分割状况,建立密切的城乡经济联系,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双向流动,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各方面的差别,使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顺利进行。

1 内蒙古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1.1 统筹城乡的必要性

国务院早于2011年6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1号中,重点强调了全区要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全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做好统筹城乡工作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体现。党的十报告中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5%,比2005年提高7.8个百分点。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端之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多极发展、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路子。预计到2013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率达到58.6%。按照国际上的发展规律,城镇化率在30%~70%的阶段,是城市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内蒙古也正是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居民住房需要土地提供其承载基础、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基础设施来维系、居民的教育、医疗、休闲及娱乐等设施都需要相应的建筑空间。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势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包括耕地,这是必然趋势。城镇化带动了建筑空间对土地需求的增长。然而,在现实的发展中,却出现了大量圈占土地、占用优质耕地、土地利用率低、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等问题。加之基础设施落后,使得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这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城乡一体化发展能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1.2 城乡发展现状

本文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选取该区2008年-2011年的有关数据探讨我区城与乡存在的差距。

经济方面,主要选取固定资产、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为对比指标,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的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住宅竣工面积:2008年城镇为1932.03万平方米,农村牧区为621万平方米,之间相差1311.03万平方米,2011年,城镇为2762.64万平方米,农村牧区为1011.24万平方米,之间相差1752.40万平方米;社区服务设施:城镇由2008年末的5109个增至2011年末的5322个,而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还未成体系;2008年末全区卫生机构7966个。其中,医院47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25个,2011年末全区卫生机构达22845个,其中,医院491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26个。城乡参加医保和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加。

环境方面,比如垃圾集中处理率、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等方面,不论从数量、质量以及重视程度,农村远不及城镇。

从上述内容可见,城镇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镇的社会体系已成规模并发展良好,农村的配套设施不足,发展受限,与城镇差距明显;农村的发展还应受到政府的重视与大力度投入。

2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针对全区的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空间分割

全区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呈间断的块状分布,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使得地域上东西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全区12个盟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每个盟市及其下属的旗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不平衡,其中旗县市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以呼包鄂“金三角”组成的中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总体呈现出“中部突起、两翼滞后”的局面。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城乡统筹村镇规划制度创新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learning, "brief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defect of practice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xists in town plan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hengdu Cit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the tow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exploration, analysis made in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management, the compiling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ummary, mining influence o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urban and rural town planning syste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乡统筹”字面上解释是“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在以往城乡二元分治体制下,我国村镇规划普遍存在很多问题。2007年,《城乡规划法》出台,提出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等五大类,这是镇(乡)首次被列入法定规划范围,同时也村庄首次被列入整体规划的体系之中,标志着传统的城市规划正在逐步转向多位一体的城乡规划。

1. 学习《城乡规划法》,浅谈《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统筹的要求

《城乡规划法》较之《城市规划法》,最显著的变化便是规划工作的客体由“城市”变为“城乡”。虽一字之差,但意义重大,它表明我们的规划工作重心已由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到“城乡并举、统筹协调”上来。统筹是《城乡规划法》的亮点;统筹,就是要做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建设统筹”、“生产与生活统筹”。《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延续了数十年的城乡规划“二元结构”就此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城乡统筹安排、资源集约配置、设施公平共享,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的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起步时间不同:城市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乡村规划则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正式提上日程。虽然数十年来我国城市一直在做规划且明文规定建设应按规划实施,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机制束缚和极左思潮支配的习惯性影响,可以说截至《城乡规划法》出台的今天,仍有相当多的规划并未摆脱如下一些通病:城乡脱节,各抱一摊,各行其事而不能共生互补;就城论城,就镇论镇,就村论村,缺乏区域整体发展的规划战略;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高耗低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公用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且服务不公不均;先单体后总图,先详规后总规等反程序的规划编制屡禁不止等。在规划建设的管理方面,无视规划的严肃性、法制性和权威性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朝令昔改,你定我改,搞政绩工程。显而易见,以往产生上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总揽全局、系统严密、掌控要害、说一不二的规划法规来作为规划编制及实施的最高法律依据。

而《城乡规划法》其中对于“统筹”等要义的阐述,为解决规划建设领域多年来诸多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城乡规划法》关于“统筹”问题的阐述,从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统筹”包含了“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建设统筹”“生产与生活统筹”。

首先,《城乡规划法》构建了一个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旨在革除“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其目的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乡规划法》还要求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上,“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城市)风景名胜区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并一再强调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和“集约发展”等。

2. 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在村镇规划法律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但是,目前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在村镇规划法律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缺乏相关细化配套的法规、规章、文件等,规划管理监督不到位、公众参与不够等,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现行的规划标准是《镇规划标准》( G B 9 0 1 8 8 - 2 0 0 7 ) 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从实践来看,两个规划标准确定的用地划分偏细,容易引发规划调整,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还有偏重总体布局、轻建设引导的问题;其次,上述两个标准对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和用地规模没有明确规定,市政配套设施标准取值范围也比较大,因此规划编制单位在设施类型选择和规模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再者,由于技术标准不够细化,加上编制单位水平不同,容易造成编制成果脱离实际,难以操作等问题。

由于传统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在城市规划区的土地空间利用,造成现状很多城市总体规划内容“重城市、轻乡镇”,侧重于“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发展,既有的规划体现出“城市多,农村少”,对农村地区的规划往往“一笔带过”。在传统城镇体系规划中,镇往往以一个点位来表达,村庄体系难以深入,使得城、镇、村规划缺乏整体性。而在城市中心区的用地布局规划中,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往往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简单对待,以上情况造成目前村镇规划与上层次规划协调性不足、覆盖面不广、深度不够等问题。同时,规划受项目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

由于镇乡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村镇规划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地方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落后,人才缺乏。许多地方村镇或缺乏规划,或规划深度不够,或重总体规划,轻建设规划,忽视城乡统筹,造成村镇规划最后表现为“墙上挂挂”的蓝图,无法实现对村镇建设的控制和引导。另外,由于目前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还难以真正深入到乡村地区,规划的缺位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类似城中村、滥占耕地等问题屡见不鲜。

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规划上的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已经转向“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轨道,首先启动大都会城市对自身农村地区的带动。2003年开始的成都城乡统筹改革的核心也是力图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利和发展机会。“成都实践的最大亮点是综合配套、统筹推进,以‘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冲破了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框架,赋予农村和农民更为平等的分租权,传统农村赋权体系正在被重构”。这些年来,成都先后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实行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以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强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先行先试,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在统筹城乡背景下,村镇规划既要符合村镇发展实际, 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编制技术模式。在规划编制的手段上强调简化层级、突出重点、优化标准。以镇的规划编制为例,规划编制导则力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建设设计三位一体,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图一书一附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一般镇的发展需要。

对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来说,导则是一次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指明方向、提出要求的规划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对于规划编制单位来说,导则给出了规划编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就可以尽量避免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方向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在导则的指导下,规划编制和审查可以少走弯路,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可以使规划编制质量在短期内得以大幅提升。

在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规划方面,规划加强乡镇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对接,通过乡镇规划,建立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不同层级、不同标准均等化配置,明确了建设标准和控制要求。

4.总结

加强城市和乡镇的规划对接,成为引领村镇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龙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对城乡发展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架构的建立。我们规划工作者要在学习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去感悟规划的真谛,真正肩负起城市赋予规划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谱写出和谐社会、宜居城市的新篇章。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还有更加直接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这一点上也表现在规划上,只着眼于城市(市区)与城镇(镇区)的规划,而忽略或者农村地区的规划。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5

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是指在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工业和农业、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统筹建筑,使城乡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明确提出了对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不仅在经济上确保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和改革,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还有将近一亿的贫穷和半贫穷人口,并且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农业结构的调整周期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外出打工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些因素大大阻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城乡差距十分悬殊,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为此,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义务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税收城乡一体化。积极建设统一良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成为时展的必经趋势⑴。

2.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单一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改善,城乡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差距悬殊。国家对于三农投入不足,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通讯、文化等等远远低于城市水平。

2.2政府投入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以前,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总是将农村内部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这种方式分离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联系,将三农问题进行孤立的进行研究和解决,结果导致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不能实现良好转换,从而给三农问题加深了难度与困难。此外,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城市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解决。通过一定的投入,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进程滞后

现阶段,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农村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努力向城市化靠弄。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受到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缓慢。

3.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在城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建设之间的产业发展是有很大联系的,产业发展的依存度高,其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活力。在调整产业机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乡经济建设要做好合理分工,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城市要加大产业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通过设备转移、兼并联合、建立子公司和加工厂等等方式,将城市化元素逐步转移到农村。另外,农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自主开发经济潜力,例如建设农家乐旅游区、试验田等等,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促进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3.2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大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需要将资金投放倾向农村的经济建设中,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教育等范围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深化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对于农村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政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建设各方面的投入均要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

3.3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制度环境

一方面,统筹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的制度,它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不同定位,体现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不同,也是对人们经济和社会身份的区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不是简单放宽对农民进城的数量限制,需要改革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完善城乡之间的就业制度和保障制度。另一方面,统筹农业保险制度。最大限度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将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流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环。针对现阶段城乡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快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进程。相信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加快城乡制度建设,城乡经济建设将会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吴振寰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6

一、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方式,满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

“十二五”时期,城乡统筹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项目动态化管理的审计新机制,将城乡统筹项目纳入每年必审的重点项目。审计部门要根据当地党政府城乡统筹工作安排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城乡统筹工作审计总体方案,每年将围绕党委政府城乡统筹过程各阶段的工作重心,有选择性、针对性确定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努力做到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动态化,全程关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中政策确定、政策落实、资金统筹、资金安排、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益,降低经济风险

由于城乡统筹工作涉及的面广、资金量大且资金安排渠道多,同时,由于资金安排信息没有实现共享,资金拨付的途径各异,审计部门要全面掌握资金的来源情况,仅从某乡镇或某村的账簿上很难得到完整反映,为此,一改以往微观审计的方法,从宏观入手,即对县级各部门下达到各乡镇、村的城乡统筹资金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计算机手段,将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透视表的形式对历年来部门下达到乡镇、村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相关信息进行完整反映,在审计前对资金的构成进行了全面的掌握,以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三、统筹安排审计力量,保证审计覆盖量

城乡统筹发展资金量大与审计力量薄弱,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矛盾,所以有必要充分发挥在现在审计力量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目前来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

一是各类审计项目有机结合。审计部门除了专门开展城乡统筹资金专项审计外,在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审计内容,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也同步纳入其范围。同时延伸审计部分重点资金所涉及到的项目村,全面掌握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发现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二是整合审计力量。除了国家审计外,还要求对城乡统筹项目进行公示,并由村监会签字通过,保证事前的项目控制,同时由于国家审计人员少,针对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涉及面广的问题,为了加大日常监督的力度,还需要充分发挥各乡镇、部门内部审计的作用。由基层审计机关通过编制《城乡统筹工作内部监督指导性意见》,指导内审人员如何去关注内控制度的执行、资金拨付的合规性等方面问题,并要求对所属区域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和监督。

四、开展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作用中体现时效性、针对性

城乡统筹工作资金量大、工作重心是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项目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复杂、程序繁锁,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大多集中在农村,相对来讲工程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对此审计部门要对重点项目、政策,采取分时段、分内空、分类别进行跟踪审计。在此监督体系下,保证对重点项目纳入到审计机关直接审计的范围,对其他项目由审计机关组织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关注决策、勘察、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等环节,紧紧抓住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老百姓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着力从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体制上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通过审计力促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完善了相关制度,保证城乡统筹专项资金安全、完整。去年以来,淳安县相继出台了《村级主体城乡统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试行)》、《淳安县新农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试行)》等多个管理制度。

二是力推城乡统筹工作管理体制,逐步降低经济风险。比如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掌握专项资金分配权存在多部门、多渠道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部分专项资金用途重复和交叉、项目申报多头化等现象,提出了加强城乡统筹资金集中管理的建议,出台《淳安县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以项目大整合带动资金大整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实现项目管理“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口子”的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7

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咸宁建市比较晚,城乡一体化水平不高。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突出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在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努力开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新局面。

一、必须在把握全局、深化认识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使基层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既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建设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的融合性、统筹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开展、流动党员难管理、农村党员难发展等诸多问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和实践活动平台。

二、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务必树立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发展的一元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工作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务必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的平等主体,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城市党组织要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引导农民工党员增强自信、自强意识,主动融入城市党组织和城市生活。务必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务必树立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建组织、配班子、管党员、选干部、用人才,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必须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上下功夫。明确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党员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党建工作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健全;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理清思路。围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着力推进党建资源城乡共享、党建工作城乡互动、党的活动区域联动,着力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层组织互帮互助一体化机制,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把握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来谋划、部署和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互促共进;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推进探索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坚持试点示范、重点突破,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试点先行、重点攻坚,在成功破题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全面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篇8

整合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农合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发展,首先介绍了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在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提出了几项可行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改革近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等在内的多种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接近实现全民覆盖。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统筹,确保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升医疗保险制度整体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概述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主要是指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过程中,注重城乡统筹的理念,也就是将农村与城镇的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整体来规划安排设计,以确保城乡医疗制度的均衡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普惠性与公益性,并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实施。但需要正确理解的是,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发展,并不是彻底的消除城乡差异,而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的不同以及政策因素的限制,因地制宜的制定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平等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2、我国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1)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未能充分体现。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并行的情况下,造成了城乡之间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医疗保险制度而覆盖面、付款方式、资金管理以及缴费等多方面,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不强。

(2)对各种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还不够彻底。虽然现阶段国家不断地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统筹,但是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筹资方面,由于筹资方式的不同,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有效的统一。而且,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方面,整合水平也不高,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制约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问题。

(3)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积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医疗保险制度由于受到不同区域发展情况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医疗保险制度整体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碎片化问题,增加了统筹推进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发展的难度。

3、统筹推进城乡医疗保险的措施

(1)加快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推动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最关键的还是要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只有尽快建立多层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指导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其中制度建设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三项制度的保障范围、筹资标准以及医保待遇等方面进行整合,尽可能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具体来说,在城乡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上,应该确保能够涵盖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所有应参保人员;在筹资政策上,应该共同遵循多渠道筹资的原则,继续推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为主的筹资方式;在医保目录上,也应该统一做到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一致;在定点服务管理上,则应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动态的准入退出机制;在基金管理方面,则应该尽可能的执行国家统一的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

(2)不断地提高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不断地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特别是关于基金的统筹。因为造成不同医疗保险制度支付待遇的差异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不同。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上,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尽可能的实现基金的统一管理,实行市级或者是省级的统筹管理。

(3)加大城乡医疗保险统筹的财政补贴投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推进落实需要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统筹的主导作用,适当的提高财政补贴投入力度。在财政补贴投入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基层财政负担,对于财政医疗保障支出方面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支出层次,尤其是以省级财政为主。

(4)改进完善城乡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很多地方目前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经办机构各不相同,在推进城乡医疗保险统筹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实现管理经办的统筹,尤其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多头管理、管办分散的问题,可以统一整合至人社部门进行归口管理。

作者:田媛晶 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处

【参考文献】

[1]陈耀.我国区域发展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J].区域经济评论,2014(06)

[2]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4(11)

[3]张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J].中国金融,2014(21)

上一篇:能源化学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下一篇:生产物流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