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31 18:03:44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1

1.园林设计案例教学应以一定的专业理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案例教学在园林设计课堂的实践应用

以甘肃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与学生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除了各类道路绿地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使同学明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城市文化品质的追求,道路不仅仅是起到城市的脉络和骨架、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的作用,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扩宽。除了基本的通行功能,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界面。

2.介绍正宁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场地概况。首先使学生明白案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该案例实际场地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庆阳市东南部,属于非常典型的黄土地貌,温带季风性气候,物产丰富,黄土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方面,该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黄土文化发源地、民歌摇篮和手工艺制作之乡的美称外,还是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所要规划建设的北环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2公顷(合63亩),包括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用地为崖壁陡峭的沟壑环境,地势高低不平,形状变化多样,中间大量分布有已经废弃的窑洞,零星分布有榆树、槐树、核桃等大树,还有少量民房等建筑物;道路南侧为中学校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3.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如前所述,道路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通行功能,还能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因此,该设计针对用地现状条件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正宁原有地形地貌、地方物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法则,借鉴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师法自然,营造和谐融洽、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景观丰富的城市道路休闲娱乐景观环境。自然化、生态化、景观多样化、人文化及人性化是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4.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场地分析和了解建设方要求的基础上,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案例教学。因此学生提前应熟练掌握设计原则内容,以便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意见。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化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为:因地制宜,就势成景;保护开发,持续发展;生态和谐,人文特色;科学布局,保障安全;地方风貌,时代形象;合理利用,降低投资。学生可以依据北环路设计背景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反复思考、揣摩,对该案例设计原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5.景观建设规划布局: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景观和文化功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正宁北环路将整个绿化区域规划为“一条景观轴线、一条生态绿廊、六个景观节点”的布局框架。学生可以依据道路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复核该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选取“黄土人家”和“民俗文化广场”两个景观节点讨论“因地制宜”和“地方风貌塑造”在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指的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环境特征,利用原有景观要素,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较少的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址最西端的崖壁下的窑洞院落,对窑洞内部及院落环境进行重点的改造和装饰处理,完善窑洞内部的水、电、暖、通讯等生活设施,洞口加强装饰处理,体现典型窑洞形象;将院落处理为两级台地,做硬质铺装,靠近路边台地上布置一处辘轳井的装饰小品,突出体现乡村景象;下级台地结合原有核桃、国槐营造凸显北方黄土高原农家窑洞院落的景象。经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通过对原有环境合理的规划,既避免了大量回填土壤的工程内容,节省建设投资,又保留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窑洞景观。具有地方风貌、塑造时代形象是每一座现代园林必备的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景观形式表现当地历史、习俗等地域特色。正宁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突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刺绣香包、陇东民歌等等,场地基址东部最大的用地较为平整,正好将其规划为以反映正宁乃至陇东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结合原场地形状特点,从正宁刺绣香包代表性图形中提取双鱼纹样做整个广场布局构架,广场入口区景观借鉴当地代表性建筑牌坊门的造型,结合建筑斗拱形式的四根装饰立柱分列两侧,轴线起点处的长方形种植池内布置十二生肖的造型小品,这些共同构成文化性广场入口区特有的景观环境形象。中心部位设置一尊较大型雕塑,对称布置的花架组合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轴线尽端为以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浮雕景墙,道路布置既完成图案纹样要求,又形成广场的环状交通需要。以上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地方风貌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得以体现,雕塑、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是体现文化内涵的最佳形式。

6.植物景观规划: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植物的配置选择应严格遵循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要根据基址所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和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把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落到实处。北环路景观设计绿化选用银杏为行道树,基址北部崖边“桃林探塬”景区密植碧桃和红叶碧桃为主的花木,基址东部山地“秋染翠岗”景区大量种植三角枫、五角枫、樱花,“黄土人家”景区利用原有核桃、国槐、榆树,“生态绿廊”景区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群落化景观,这都符合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讨论

在详细介绍案例初步规划方案以后,教师及时与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将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随机抽取代表在班级发言,针对景观节点出入口设置是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科学、构图是否新颖、道路系统是否流畅、地域文化表现形式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提出针对本设计案例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作总结性概述,分析案例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讲解重点与难点。依次点评各组思路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讨论中忽视或者重点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教师应将案例讨论学生表现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参考。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能力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不断改革创新,摸索出适合本科教育阶段的案例教学模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2

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样样蔬菜都要吃,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吃蔬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样蔬菜、蔬菜图片、带幼儿到食堂参观、幼儿教材

教学过程:

一、蔬菜大展览

(1)布置摆放蔬菜区角,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边摆放在柜子上,边介绍蔬菜名称。

(2)老师说蔬菜名称,幼儿找蔬菜。

(3)老师介绍几种蔬菜的营养。

二、参观食堂

组织幼儿参观食堂人员摘菜、洗菜、烧菜的过程。

三、老师制作各种蔬菜小模型或图片,开展“娃娃餐厅”活动,让幼儿亲自“炒菜”,培养吃蔬菜的兴趣。

四、老师在萝卜或大白菜等贴上五官,以“蔬菜宝宝”口吻和幼儿找招呼。

五、小结:蔬菜的种类多,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样样蔬菜都要吃,长身体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都要吃一两种蔬菜。

六、请幼儿翻开幼儿教材《香香的蔬菜我爱吃》,请小朋友将菜肴中的蔬菜找出来并连线。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蔬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南瓜,红辣椒,胡萝卜,白萝卜等等。

蔬菜面具数个

杯子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老师由变魔术引入。

1.“小朋友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想看吗?”

老师用水杯喝水,故意把喝完水的空水杯拿给幼儿看,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和菠菜悄悄放入杯中,请幼儿配合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西红柿和菠菜变出来。

2.老师:“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西红柿含有维生素,对皮肤好(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年轻)。菠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又大又明亮。”

引导幼儿参加讨论:“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幼儿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放在书包里的蔬菜变出来)

二、不用颜色的蔬菜养护我们身体里的不同器官:

1.绿颜色的蔬菜对肝脏好,可以减肥。

引导幼儿举出绿颜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生菜,芹菜......

2.红颜色的蔬菜对心脏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最近有许多小朋友感冒了,请你找一找能预防感冒的红色蔬菜。

引导幼儿举出红颜色的蔬菜,例如:西红柿,红辣椒......

3.黄颜色的蔬菜对胃好,对骨头好,还能延缓衰老。

引导幼儿举出黄颜色的蔬菜,例如:南瓜,韭黄......

4.白颜色的蔬菜对肺好,告诉要抽烟的爸爸,爷爷要多吃。

引导幼儿举出白颜色的蔬菜,例如:花菜,冬瓜,藕......

三、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营养成分一样吗?(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种营养,所以不挑食,不偏食的还在才会更健康。

五、游戏“蹲一蹲”

请3为幼儿扮演3种书擦,并站成一排。

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蔬菜西红柿,茄子,南瓜。第一是西红柿说:西红柿蹲,西红柿蹲,西红柿蹲完了茄子蹲;茄子听到后立即接上说:茄子蹲,茄子蹲,茄子蹲完了南瓜蹲。然后接着说,说错了,就换了人接着游戏。等到幼儿完熟练了再增加蔬菜的品种接着玩。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三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能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

2.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并根据实物和图片上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4.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5.探索、发现生活中蔬菜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自然角投放几种常见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青瓜、黄瓜、青菜、菠菜、生菜)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你带来什么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甲:我带来的蔬菜是白萝卜,它是白白长长的,下边尖尖的还有细细的根。摸上去很光滑。

幼乙:我带来的是青瓜,是绿色的.。它长得很有特色长长弯弯的像个月亮,摸上去刺刺的。

幼丙:我带来的是菠菜,是绿色的。它长得一叶一叶的下边还有根像胡须。

2.这些蔬菜是哪里来的?

幼:种出来的,种在土里。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描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蔬菜是哪里来的。

1.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

幼:边看边说,生菜、青菜、菠菜、南瓜、青瓜、黄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

2.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分析:本环节播放的幻灯片太多太杂,老师们建议选折具有代表性的(如:生菜、青瓜、胡萝卜再加上种在水里的茭白或藕即可)还有小结时没有稳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语言不够简练。

三、观察图片 “猜影子”

1.王老师也带来一样蔬菜,瞧是什么蔬菜?

幼儿集体答:南瓜

2.(南瓜爷爷又带来许多影子朋友,)观察幻灯片,猜猜这些影子可能是谁?(第几个是谁?)引导幼儿给它们标上数字。

幼甲:(第一个方形的)毛巾。

幼乙:床垫

幼丙:被子

3.验证幼儿猜测结果。

分析:本环节幼儿猜测时,跑题太远了,我一紧张,没能把幼儿拉回来,教师应提出问题(如:毛巾、被子、床垫是菜吗?是吃的食物吗?)我没能及时提出有效性的指导语,这就需要我平时的积累,更多的经验,勤学勤问来造就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睿智的幼儿教师。

四、辨认各种菜,学习从菜中分辨出蔬菜。

1.南瓜爷爷带来了几位朋友?它们分别是什么菜?(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1-7和7种菜图卡)

幼集体答:7位朋友,1是豆干、2是鸭子、3是萝卜、4是白菜、5是鸡蛋、6是马铃薯、7是青瓜。

2.(南瓜爷爷要蔬菜朋友做邻居?请你们帮它找找哪些是蔬菜?)引导幼儿猜测并说说哪些是蔬菜,并在操作图表对应的格子上画圈。

3.共同讨论:豆干是蔬菜吗?为什么?(豆制品,是经过加工的,不是直接长在地里的)

4.幼儿验证操作图表上的猜测结果。共有几样蔬菜?(用数字4表示)

分析:本环节个别提问较少,没有讨论的基础点。且幼儿操作练习完应让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结果。 由于我环节交代不具体,想请幼儿上来说说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板,但发现孩子们好几个要蜂拥而上,于是怕乱又取消了本环节。这就是本活动最大的败笔。

五、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蔬菜的房子。

1.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栋房子?(用数字3表示)

幼儿:有3栋房子。

师:你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朋友?

幼儿:有4样蔬菜。

2.这么多蔬菜怎么办?(房子只有3栋,蔬菜有4样,怎么办?)

幼甲:可以两个人一起住。

3.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形状差不多,颜色差不多)

幼甲:胡萝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甲: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乙:青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乙: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4.土豆和黄瓜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回去想想。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的想法。但引导提升幼儿从形状、颜色、吃的部位、刨皮等进行分析分类,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简练,有的没能提到点子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蔬菜入手,活动前我们利用家长的人力资源请家长经常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帮助认识和了解蔬菜,在家中多让孩子帮忙摘菜,洗菜,做一些简单的凉拌菜,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兴趣。并通过自然角让幼儿进一步对常见蔬菜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自带最感兴趣的蔬菜从它们的外形,名称和特征有声有色地介绍给同伴认识,让同伴们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孩子们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效应,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又接受了新的知识。教学中,我采用了幻灯片,让幼儿观察蔬菜是种出来的,接着抛出问题什么是蔬菜?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答案后,老师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然后,通过操作板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找出蔬菜。最后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

第一、在材料的丰富上和第一环节幼儿自带蔬菜介绍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等做得较好。教案设计也较理想,但我在实施教学中活动流程不流畅,引导语不明确简练。

第二、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们有时候过于焦急,希望幼儿达成活动的目标,当他没有达成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把幼儿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其实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要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活动点评:

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自带蔬菜介绍蔬菜的外形,名称和特征和观察发现幻灯片上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活动效果好。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也一致认识到:活动中孩子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积极思考与表达。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方法,给予孩子思考的余地,让幼儿自己探索想出办法解决。一节好课,需要教师不断的揣摩、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上精、上活。这就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更多的经验来造就一名合格、睿智的幼儿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的是诗人游历时遇到山峦重重,水道弯弯,以为无路,却发现实则有路。诗中蕴涵丰富的哲理:即使陷入困境,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契机;也说明对于身边事物,我们如果能换个角度来观察,摆脱主观的成见,可能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现在不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只会生搬硬套,迁移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在平时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使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最生动直观的实验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喷泉实验往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实验装置和现象的分析上,造成很多学生孤立地学习喷泉实验,对于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的迁移等不够重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不利的。本文以“喷泉实验”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实验原理,努力改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引导学生对喷泉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变化,用开放性教学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引领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二、教学设计和过程

教师:情景引入,诱发思考:壮观的火山喷发、绚丽多姿的音乐喷泉,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你知道火山喷发、音乐喷泉产生的原因吗?图片显示:火山喷发、音乐喷泉(见图1、图2)。

图2 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西安大雁塔广场喷泉)

学生:饶有兴趣,相互交流,得出原因:内部压强增大,超过外界大气压强,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教师:同学们,产生喷泉只能通过增大压强吗?让我们来看一下HCl的喷泉实验装置(见图3)。

提出问题:该装置为什么会产生喷泉?

学生:HCl极易溶于水,将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烧瓶中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就能源源不断地被吸入烧瓶。

教师:归纳总结:产生喷泉的直接原因――压强差,要产生喷泉的必要条件是:P(外界压强)>P(瓶内气体压强)+P(水柱产生的压强)(见图4)。

具体方法有二:

方法1:保持P不变,增大P,产生压强差,如火山喷发和音乐喷泉。

方法2:保持P不变,减小P,产生压强差,如HCl的喷泉实验。

教师:引发喷泉的操作是什么?

学生:将滴管中的水挤入。

教师:发散思考:同学们,你能否用图5装置完成喷泉?

学生:相互交流,发表各种意见。

生1:缺少引发喷泉的装置,故无法产生喷泉。

教师:很好,说明这位同学考虑了引发喷泉的关键操作,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虽然这里缺少滴管,但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引发喷泉,比如: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HCl受热膨胀,一部分顺玻璃导管被赶出,过会儿手拿开,HCl收缩,气压减小,有压强差,就可以发生喷泉了。

教师:充分肯定该生意见,并介绍一些其它的方法,如用冷却剂冷却一段时间再打开夹子,或用注射器通过长玻璃导管,将水注射烧瓶中,立即将长玻璃导管插入水中,等等。

发散思考:如果图3装置,烧瓶中气体为氯气,其它不变,能产生喷泉吗?如果不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议论纷纷,逐渐意见变为一致:不能,因为氯气只是可溶于水,不能使烧瓶中气压发生显著减小。要产生喷泉,就要增大氯气溶解度,可以将烧杯和滴管中的水换为NaOH溶液。

教师:总结: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表1)

以上方法都是在不改变外界压强的情况下,减少烧瓶中气压,从而产生喷泉的。

教师:创设新的情境:同学们,让我们来换个思维角度,如果规定图3烧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无法通过减少烧瓶中气压来引发喷泉,如何实现喷泉?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讨论,同学们得出一致看法:只能增大外界压强,但如何做,一筹莫展。

教师:及时点拨:在烧杯中真正需要增大的是虚线框中气体的压强(见图6);进一步提问:怎样只增大虚线框内的气体的压强?请大家画出实验装置。

学生:思考后很多同学都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改用锥形瓶并使用橡皮塞密封即可(见图7)。

图6 装置示意图?摇?摇 ?摇?摇?摇图7 装置示意图

教师:趁热打铁:如何增大锥形瓶中被密封处气体的压强?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相互交流。

生1:锥形瓶中加入盐酸和CaCO,产生CO,增大气压;

生2:锥形瓶中加入金属钠和水产生氢气,增大气压(见图8);

生3:将锥形瓶的水换成易挥发的液体,如酒精,并将锥形瓶浸入水槽中,加入浓硫酸或生石灰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使锥形瓶中蒸气变多,气压增大,从而产生喷泉(见图9)。

图8 装置示意图?摇?摇?摇?摇?摇图9 装置示意图

教师: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回到图3,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烧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烧瓶中将出现红色喷泉,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一道例题。

例:填表(见表2)

学生:纷纷动手,填表。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给出参考答案(见表3)

表3

教师:思维拓展:喷泉不只可以变色,还可以人为控制,请同学们分析以下装置(见图10)。

问题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该如何操作?

问题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II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问题3:若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烧瓶II中不产生喷泉,该如何操作?

学生:饶有兴趣,相互启发。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给出参考答案:

问题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问题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问题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

思维启发:若在烧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控制a、b、c开关,还可以分别得到红色和蓝色喷泉,请同学们回去后思考具体操作。

三、案例分析和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先生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他们不断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品德。

在本案例中,我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喷泉现象和HCl喷泉实验装置的比较,分析产生喷泉的原因,抓住压强差这个关键,迁移到其它装置,使学生的视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喷泉装置和其它熟悉的知识和实验仪器联系到一起。实践证明,整堂复习课,学生们都非常投入地进行探讨和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同学都开始尝试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决,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创新设计;教学案例;激活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积极倡导案例教学, 并且教材也提供了大量案例, 因此案例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两种:一是课本中的案例。中图版地理教材在每节课后都设置了“案例研究”栏目,这些案例都通过教材编写专家精心策划选编而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教师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地理案例,可与教材内容互相补充,使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发展成熟,作用日益明显。

一、用案例引述地理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可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并使学生努力去解释这一现象,主动寻找结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举例: 认真观察图1,比较两种地貌差异。

思考:①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贝壳化石,那么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②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

上述举例是“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节的案例,旨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激励和思维启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围绕问题探索目标进入学习状态。这两种地貌形成原因可以重点突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流水侵蚀等,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案例展示的图片只是很少一部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更多关于地貌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开阔眼界。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自己举出更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方便理解和记忆。

二、用案例印证地理原理和规律

地理原理和规律是地理事物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蕴藏于地理事物外部表象中。客观现实的地理案例多为地理事物外部现象。一个好案例能反映地理现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等,由浅入深,从复杂的地理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举例: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城市大多是一个个的点,而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可看到每个城市总是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常见的城市形态,而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则受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交通线路发展的影响,往往形成条带状或组团状的城市形态,如图2所示。

思考:①图示地区的城市形态分别属于哪种类型?②试分析影响其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请与同学讨论这些城市形态的优缺点?

对于城市,高中学生一般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但这些知识绝大多数是以某个具体城市而孤立存在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帮助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性思考。上述“城市空间结构”一节的案例使用多个城市实例,通过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总结出一般性的地理原理。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探究城市的利用方式、城市空间结构,建议将城市示意图和景观图结合使用。

三、用案例检查和反馈学习成果

地理学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通过案例教学,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除教材中的案例,教师还可设计课本以外的其它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例:常见的岩石如何区分?如何形成的?

当你经过学校大门、一座纪念碑或一栋大楼时,请停下来仔细观察,它们很可能是由常见岩石建造的。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岩石碎块、有机物质、火山玻璃及其它天然物质的混合物,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或许在家附近就能发现多种岩石。常见的岩石有三种: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可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形成地壳物质循环。

(1)分组发放常见的三类岩石(图3)。

(2)根据教师发放的三类岩石,查阅资料(专业图书、网站),分别从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密度等)、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包括各种矿物的含量等)、化学成分等方面描述其特点,并做好记录。

(3)学习本节内容,尝试分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其形成原因。①列出能发现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地理环境,阐述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②列举能发现沉积岩(页岩)的地理环境,阐述沉积岩(页岩)是如何形成的。常见的沉积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③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了片麻岩(变质岩),描述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不同特点,并阐述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常见的变质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

(4)三类岩石可相互转化完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请参照课本第57页图2-3-13 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设计完成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图,并分析其中的条件。

上述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节的案例包含三个问题,问题1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描述岩石特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问题2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文内容分析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设计三类岩石的转化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5

Lesson93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学习过去进行时态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能够用过去进行时准确表达过去某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二、教具

录音机;一组图片,画有人物和动作,如:打篮球、跑步、唱歌、写作业等,并标有具体的过去时间。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做出扫地、读书、写字等动作。教师依次提问: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师手指这三位同学,依次问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学生按照实际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师要求全班将三个人的动作分别记清楚。

2.复习值日生报告。

教师可继续要求学生就所学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刚才三位同学的动作,向全班提问: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复两至三遍,板书这个句式,用彩色粉笔标出was,启发大家猜测句子的含义,并引导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书上述三个答句,启发学生观察谓语部分的变化,并简要介绍一下过去进行时态所表示的含义。

4.打开书,借助课文插图教授本课词汇,反复练习。

5.两人一组,练习课文第1部分问答。请几组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评。

6.合上书。准备放课文第2部分录音。教师给出听前提问(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录音一遍,学生回答问题。

7.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做课文第3部分练习。教师先与一位程度较好的学生表演以下对话: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两人一组,就Meimei及thetwins进行内容相似的问答练习,请几组同学表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动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8.教师解释课文难句(见难点讲解)。

9.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短语,练习朗读本课对话;2)完成练习册习题。

四、难点讲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请不要玩粉笔。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动词,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让我们一起玩吧。

play还可作为及物动词,有“参加游戏、玩球、扮演、弹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们正在那边打篮球呢。

2)Letsplaydoctorsandnurses.让我们扮演医生和护士。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 案例教学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硬件、网络等方向的工作,都离不开程序设计的基础。因而这类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它已经在其它学科领域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的教师的关注。

1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

高等院校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就是培养专门人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最有发言权。据我国的权威机构得出我国目前的计算机人才大体是: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但是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技术要求,最终造成这种供与需的不协调矛盾,尤其是在今天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企业需要及时上岗的计算机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缺乏实践性。

虽然企业对高校计算机毕业生的认识角度不一定公正,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些端倪:即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理论,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我们在实际的动手能力上缺失缺乏动手能力,尤其是在利用计算网络独立实现程序的设计以及解决计算机问题还缺乏一定的不足,我们在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也要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程序设计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性。作为老师我们要从我们的授课环节找出原因,我们细看我们的计算机授课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大多数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得简单的课堂模式,对于这些常规的授课模式我们发现它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1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说已经严重的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不能过重于老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现在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材的成长。虽然近年来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图文声像等更丰富的感官刺激,也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接收更多的信息量。但这只是灌输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即由“人灌”升级到“电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匮乏使学生成了“接收器”,教师成了躲在拐角的“放映员”。

1.2 上机操作结果不理想 随着现在的高校硬件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上机机会也变大,这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设计技术水平,但是我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上机效果还是不理想,因为现在的高校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都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葫芦画个瓢的操作模式,这样就会缺少对于他们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 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就是老师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我们的大纲指导,利用我们设计出的实际案例结合我们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案例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加大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正是当前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

2.1 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的素材,结合我们的知识,进行的理论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知识转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社会中的事件,使他们及时的接触社会的知识,缩短他们与社会的差距,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为学生提供团队工作方式,促进创新 案例教学法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通常,教师在课前将案例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者孜孜追求的梦想。创新能力源自学生活跃的思维,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苏联心理学家斯坦)。正是案例这个情境化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产生。

3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一些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是如何有效的用好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其积极作用,还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3.1 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最为重点的就是案例质量的好坏,因为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要做到:①案例要新。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②案例要实。要符合客观实际,体现教学目的、要求尽量选择离学员生活最近的案例,从而激发学员的兴趣。③案例要深。案例本身要有深度,这样才能形成见解纷呈,观点不一的案例教学应有的氛围,以促使学员积极思维,深入探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案例与举例不是同一概念。两者虽然都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加广泛、精致。因而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不宜过多,一般在学习了一个阶段后进行,甚至是在课程基本内容结束后的课程设计中引入。

程序设计类的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软件开发和软件设计。因而需要引入在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最为合适。当前各类资源上有大量的开发实例可供选择,但很多案例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反映真实开发的全貌。所以,最好组织部分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筛选,甚至是做出一定的修改,使其更贴近于实际,更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这也是对教师提高案例教学能力的一个有益帮助。

3.2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授课,教师要介绍分析框架或工具,引导学生分析过程和步骤,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对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都要求教师要熟悉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所得,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辛勤和努力。尤其是,大多数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老师没有真正从事软件开发的经历,参加项目开发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大多是大学毕业后任教,实践能力也未必强。对他们而言,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要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法,任重道远。

3.3 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分为“理论准备-案例研讨-创造迁移”三个基本阶段。

理论准备阶段:由教师讲授程序设计必须具备程序设计理论基础(如程序结构、类、对象等)和语言的基础。针对较为复杂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小例子强化学生的理解。这里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传统的方法,它是下一阶段的基础。

案例讨论阶段: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它可分为以下环节:①呈现案例,激发动机。教师通过口头、幻灯、光盘等媒体形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真实、丰富的情境。②以疑促思,全面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给出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公开发言。③创造迁移阶段。知识迁移是指可以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可以解决案例问题了,这时候可以对案例进行扩展和扩充,提出新的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材料力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65-03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变形体受力后发生的变形,及由于变形引起的附加内力及应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失效。其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设计既安全又经济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1]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因此除了完成基本的直接应用公式求解的教材例题和习题外,需要还原教材上例题或习题的原貌,其中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是有效的途径,这不仅开阔学员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综合设计打好基础。本文介绍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时应把握的五个步骤,并选择武器和生活中的两个案例进行具体设计。

一、案例的设计思路

案例来源于生活、工程、武器装备等领域[2],教学中主要分为课堂分析案例和课下学员自行分析案例两类。教员在课堂上展开分析的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要全面透彻,引导学员理解各个环节;请学员分析的案例,要在开课时就给出,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一例,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具体分析,到结课时给出自己的分析答案,具体成绩计入平时分。

教学中学员对案例很感兴趣,但是要真正进行建模分析时,又会遇到困难而失去积极性,为此教学中选择好案例后,设计时要逐步推进,每个案例一般要把握好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案例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关注新闻报道,浏览网络资源等途径,发现问题整理案例,主要利用文字、图片、照片、视频等形式,来阐明案例的发生及其危害,使学员感到问题的真实性,来激发学员的兴趣点。

第二步:问题提出

为了克服由于问题太难而打消学员的积极性,所提问题要由易到难,逐步分层进行。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可增加学员自己提出问题的环节,如感到所给问题有难度,自己可以给出相关的简单一些的问题;也可给出所提问题分析后,提出其他相关题目,供大家探讨分析,若所提问题很好要给予鼓励,计入平时分。总之,问题的设计是要学员从一个案例的分析中理解多一些、全一些。

第三步:建立模型

分析案例的特点和问题的要点,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画出力学简图,将问题和所学理论建立联系,应用相关知识、公式、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或计算。

第四步:分析原因

由理论分析结果定性分析案例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避免事故发生、设计或使用维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五步:扩展内容

提供相关的扩展阅读内容,或者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等等,供学员进一步深入思考或探索,目的是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的思维习惯。

二、案例:空调外机支架的安全性分析

(一)案例背景

据了解,我国第一波空调安装高峰期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0年开始在城市全面普及。空调及外机的安全使用年限约为10年,支架一般在5-6年后就应更换,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几乎每年都有空调支架出现问题的报道。

2002年12月12日,湖南省邵阳市……;2008年6月10日晚,福州平潭……;2014年7月,因空调支撑架断裂,一维修工人在上海某小区维修空调时从3楼坠亡!图1是出现问题的某空调支架。

(二)问题提出

1.常见空调支架如图2,根据空调及支架的受力情况,简化力学模型,分析支架横梁和立柱连接螺钉的应力。

2.从图3上不难看出,在高高悬起的支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来固定空调室外机的支架与墙面不能完全贴合,并且连接墙面的螺钉也发生弯曲变形。(1)试简化模型分析图片中螺钉的应力;(2)提出安装空调外机及支架的合理建议。

(三)建立模型

问题1的模型如图4(a),设三个螺钉的直径均为d。

将载荷向螺钉群截面形心简化为一个力F′和一个力偶M,其中M=Fl。

力F′由三个螺钉平均分担,各螺钉承受的竖向剪力均为Fa1=Fb1=Fc1=。

力偶M使三个螺钉产生切向剪力,由直角三角形各边的比例关系和力矩的静力学关系,可解得各螺钉的切向剪力分别为Fa2=Fc2=,Fb2=0,方向如图4(b)。

各螺钉的总剪力分别为:Fa=Fc=,Fb=,剪力方向如图4(b)。显然最上和最下螺钉的剪力最大,其切应力也最大。

问题2的模型如图5,两个螺钉将支架的立柱与墙体连接。

两个螺钉内为拉应力,下侧支架立柱与墙体之间产生压应力,设受压长度为x,若下部有螺钉,螺钉也不受力,所以实际立柱上有孔也不安装螺钉。假设单个螺钉上的受力均匀,螺钉群应力分布为直线规律,如图5,中性轴处应力为0。

设螺钉的横截面面积为A,按应力分布假设可知,中性轴以下没有螺钉。

上侧螺钉的拉应力最大,为:

其中M是空调重量引起的力矩。

支架立柱与墙体的最大压应力在下边缘,为:

(四)分析原因

问题1的理论分析告诉我们,若是间距相同的三个螺钉,其中最上和最下螺钉的切应力最大,那么危险性也就最大。为避免事故发生,一定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螺钉,按要求安装足够的螺钉个数。

问题2的理论分析告诉我们,支架立柱与墙体间的螺钉中最上边的螺钉受力最大,因此看到最上边的螺钉比下边的螺钉松动的要严重。

实际中由于空调支架在室外,若是铁架或不合格产品,时间长了容易生锈,这也是造成空调支架断裂的原因之一。

(五)扩展内容

1.为什么有的空调支架上在中间部位可以挖有圆孔,如图6,圆孔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2.推荐电视台关于“旧空调支架牢不牢”的实验视频,或电视台制作的关于“空调外机支架安全吗?”节目,供学员观看,进一步了解支架的安全情况。

3.实际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避免“祸从天降”呢?

2012年4月19日,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了《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规范》。其中对空调外机支架的厚度、防锈度、紧固件规范以及支架检测规范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如支架使用的材料必须是3毫米以上的角钢或镀锌钢板、空调支架的承载能力不能低于空调器机组自重的4倍,并明确指出,支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空调本身的使用寿命,即10-12年。……

三、结语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是长期性的工作,案例的编写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必须要注意由浅入深,挖掘问题内涵,逐步建模分析得出案例的可能原因。另外案例的完成需要教员的努力,更需要学员的参与,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索、研讨、完善,会建成丰富的材料力学案例库,材料力学的案例教学会将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鸿文.材料力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篇8

汽车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后续课程,能够在汽车构造、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上提供理论、技术的辅助支持,更是学生未来从事汽车设计必须要学习的课程。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表现汽车设计类人才培养依靠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汽车设计课程在我国汽车专业发展与制造领域充当着重要角色,是一项选修科目,是建立在汽车构造学习、汽车理论学习、机械设计、汽车电器学习基础之上的一个科目。通过学习汽车设计学生能够提高对系统结构的认知,增强对汽车性能的掌握,并明确各项设计参数与方案间的关系,掌握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以后的汽车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运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将不同节点的知识连接起来,并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

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部分汽车专业类学习的调查发现,即使学生认为汽车设计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但是课堂上的学习依然非常重要,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相关经验成果的关键。但是,在课程具体实施上,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

(一)学生对课程设计缺少足够的认知与了解

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充当着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对相关知识的看法与理解缺少见解,更缺少对课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只注重听讲,实践的重要性被忽视了,不能做好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随波逐流,盲目模仿较为常见。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很难培养,专业能力的获得存在阻碍。

(二)课程设计完成的质量较低

在汽车设计课程当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也较多,既要明确汽车传动系统的各个组成、计算方法,还要了解驱动桥的绘制方法,在掌握了各个知识要点以后,还要将设计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1]。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规范完成设计作业,说明书的编写也不是非常规范、准确,甚至有学生存在设计与说明不符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学生的主修基础较差

学生在学习选修科目之前,要先学习好主修科目,打好理论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测量技术、工程力学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特别是在机械制图方面基础更为薄弱,非常不利于后期汽车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表现在:设计图纸当中的视图位置摆放不明,很多装配图当中的零部件拆卸、装入较为困难,标准件的尺寸确定随意、剖面中心线、标题栏编写的不够具体、规范,缺少技术支持,存在乱写情况。

(四)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手工绘图,方案更改较难

大部分学生在汽车设计上都会选择手工绘图,一旦发现了问题进行了更改,图纸的质量将大大降低,影响了整个方案设计效率;因为绘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占用的时间较多,致使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花在了制图上,将设计技能训练忽视了[2]。此外,应用手绘能够呈现出三视图效果,但是直观性非常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较难。

二、案例法教学法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将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按照展示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提炼—演练习题的步骤达到教学目标,进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案例教学法存在诸多特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案例特征对个性进行说明,从而表现出一般性特征。具体方法就是从实际的案例入手,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解决问题,这种案例提出、分析、解决的方法能够将学生、教师的力量融为一体,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水平。而汽车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设计课程存在较大区别,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能够对汽车的构造有深入认识,这样才能结合汽车的特点提高设计水平,汽车设计课程就是针对汽车结构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汽车的整体结构,汽车底盘的组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离合器、变速器、转动轴、驱动桥、宣桥、制动装置等,所有这些部件或者是系统都应该符合设计需求、结构方案,并要对汽车运行参数、零部件负荷、强度的计算方法、结构元件认知分析[3]。这其中,学生需要掌握知识与知识的运用。鉴于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光靠教师讲授、被动听讲起不到非常好的效果。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到汽车设计课程中来,针对汽车的特点进行引导,则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汽车设计课程在开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学到非常多汽车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非常多汽车相关知识,因为,对课程教材的依赖将不是非常大,只需要借助具体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取到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够积极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4]。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创设案例情境下,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现场,将案例情境展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用与应用

按照汽车设计课程的实际特点,要想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就要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当中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体现出案例的合理化、综合化、形象化,更要体现出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一个适合的教学案例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具体做到在实际生活中选择案例,选择具有先进代表性的案例;要使案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具有典型性非常必要。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案例教学法”当中,教师对案例的了解非常多,并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案例的学习,并且教师对案例情境的了解也非常多,能够依据案例变换出不同的教学情境。由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灵活的教学案例,获取的案例数据、资源越多越好。具体方法如下:

(一)收集资料

如果是汽车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先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动态,尽量收集较多的汽车动态信息与实用案例,针对收集到的案例数据、资源编写出教学教案。

(二)编写方案

在教案的具体编写过程中,要将汽车的总体结构、布局当成教学主线,将汽车的总成作为教学分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作为研究与设计的对象,给学生提供一个技术参数,并要做到及时讲解、及时结合案例分析、计算。比如,在对机械式变速器设计过程中,要先让学生了解变速器的具体结构,并结合变速器的当前转动机构的两轴式、三轴式、五轴式等不同档式特点进行讲解,在讲解到两轴式与三轴式的变速器时,要先让学生将元件拆装下来,并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并将分析结果总结出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探讨,主要分析两档的变速效果与受力情况,再对设计方法进行讲解,这样以点带面,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设计课程内容[5]。学生在完成了基本的分析方法以后,再结合动力学参数,让学生进行计算与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结构具体的设计方案将方案图设计出来,最后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比起传统的书面传授更为直观、具体。

(三)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时,不仅要做好资料收集、教学方案的编写工作,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创设出积极、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能更为自由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获知到更多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味的批判,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批判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更好。

(四)对案例进行总结

在完成了案例资料收集、编写、学习以后,最后就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并将计算报告、分析结果编写出来,教师可以对具有创新理念的设计内容进行鼓励,可以对错误的设计思路进行纠正,进而总结出一个具有结构层次、分析层次的最新设计方法。

(五)汽车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内容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教学思路,更是一个教学指导程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平台、学习载体,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在案例选择上要更加新颖,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要不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充实,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教学案例的展示、课堂上的归纳与总结都要配合使用具体物体、图片、场景等教学手段进行。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模式还要配合教师生动、简明的讲解,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六)加强实践环节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当中,案例教学法有诸多应用特征和应用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毕竟是在课堂中开设的,学生的实践训练次数会大大减少,即使在案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有接触实践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非常少。为此,汽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案例教学中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实践技能就要强加实践环节的学习。汽车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综合性演练非常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践环节分为两大种类,一类是针对教材设置的,一类是针对汽车参数实测设置的,还有汽车的主要系统的设计对比分析等;为此,在课程设计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讨汽车部件设计实践,比如,方程式汽车大赛、卡思杯汽车大赛,一部分是常规汽车部件设计,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法中,对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了改革,转变了课程设计方法,能够在课程设计中尝试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尝试,将创新大赛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并将课堂作业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最后,配合教师的指导,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李新燕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梅,蔡颖君.艺术设计类课程课题式教学研究———以汽车设计语义研究课题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2010(6):59-61.

[2]罗阳,陈祝林,陈书锋等.CAD/CAE/CAM技术(Unigraphics等)在中国职业教育(汽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3):353-356.

[3]我校NissanDefflo概念车获2012年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评委会特别奖积分第二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2):62-62.

[4]康文达.从司法鉴定的角度看汽车设计的待改进之处--半挂车车轴螺扣应当设计成“左反右正”[C].//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11:634-636.

上一篇:农村合作社如何盈利范文 下一篇:应急预案审核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