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43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1

一、职教集团类型选择

职教集团是指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要着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完善政产学研的协作对话机制,推进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机制。集团化办学,就是让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主体在结盟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或者说让资源以更集约的形式、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这就要求集体化办学有良好的系统性与协调机制,只有政府才有职能与责任实现,因此,开展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集团的组织与有效运行。

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职业教育及相关产业部门的功能,牵头组织和整合相关职教资源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通过政策、法令、投资等不同手段,促进各成员实体之间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共赢,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发挥投资、购买、筹措、协调以及规范职能。二是有明显的区域性,集团运行主要目标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集团内各成员实体都是本地区内较有影响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运行内容的互补性强。

二、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从职教集团的选择出发,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基于职教集团开展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保证各合作主体共赢发展。运行机制见图1。

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据,形成包括集决策系统、组织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宣传教育系统、执行系统、评价反馈系统为一体的 “产学研”结合职教集团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必须坚持各主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体现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发挥资源共享、有机合作、共赢发展的实质效能。

图1 “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一)决策系统

一般为省或地(市)政府主导,成立由政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从本区域产业、教育、科技、经济等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负责区域职教集团的总体筹划、集团章程的制订与协商工作,指导行业理事会的设立与组建工作。

(二)组织保障系统

由政府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牵头院校、行业理事会等构成组织保障系统,按照区域职教集团的总章程,确定牵头院校,成立区域主要行业的理事会,分行业运行职教工作。各职业院校负责产学研合作相关评价信息的收集与汇总与评价工作。

(三)制度保障系统

直接维系职教集团运行的制度保障为职教集团章程,此外,包括国家、地方相关职教育发展、产业发展、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就业准入、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制订有利于本地区教育集团工作的相关政策与办法,兼顾各主体利益共同点,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达到依法按章、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宣传教育系统

由政府组织建立职教集团专题网,职能部门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教集团相关材料、各理事会信息、合作成果,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召开区域各主体相关协调会议,各主体在本单位宣传职教集团程、实施方案。使各合作主体了解、认同集团工作,积极参与合作工作,使社会了解“集团”合作的优势,并形成广泛影响。

(五)执行系统

在区域职教集团章程的约束下,主要由各行业理事会执行各行业集团合作事务。各行业理事会由牵头单位组织,形成本行业理事会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等合作领域。按照职教集团章程、理事会工作方案开展合作工作、保证职业院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同时,收集、存储运行信息,为评价工作提供详实基础数据。

(六)评价反馈系统

院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实施。将总体评价信息和个别信息(优良的和待改进的)反馈给各级教学组织机构、个人、生产单位,各级教学组织机构、个人研讨,寻找改进措施,并形成决定,由组织保障系统机构或个人贯彻执行改进后的措施。或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评价,进行工作改进。

三、职教集团的职能发挥

(一)政府的主导职能

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和区域化出发,政府主导作用主要应该由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创新来实现。在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建设中,不应该以法人身份作为参建主体,职能主要应体现在组织引导、投资、购买、协调、规范、宣传等方面。政府在管理层面上设立由发改委、财政、人社、教育、产业、科技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行使协调、管理、指导职能,制定职教集团章程,明确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集团发展。实施集团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行业理事会制。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指导成立主要行业理事会,确定牵头单位,成立组织机构,设立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按照职教集团章程,行业理事会制订本行业职教联合体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搭建教育、科研、产业与社会服务等广泛的合作平台,开展本行业产学研合作。行业理事会的工作受集团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与指导,行业理事会向集团指导委员会提交建设性意见。

(二)产学研合作功能

产学研合作为行业理事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各行业理事会搭建教育教学平台、生产合作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等四大合作平台,见图2。确定各合作领域负责人,协调行业协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能工巧匠参与合作工作。

1.教育教学平台。以实现人才培养校企(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在院校建立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行业企业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开展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课程建设、综合实训项目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技能竞赛等工作。

图2 职教集团产学研合作平台

2.生产合作平台。以优化生产者素质、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全面提高生产活动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生产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建设、生产项目、校中厂建设、学生创业等工作。

3.科学研究平台。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提升,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与教学的互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改造工作、学生科技工作。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2

作者:臧玉 娄自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职业教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保障经费来源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其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职业教育引入集团化发展的理念,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把职业教育推向市场,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提高自身办学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市场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从我国职业教育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第二次飞跃”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支撑,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自身的积极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吸收。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考察,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实践探索和经验借鉴等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并逐步走向成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在一国经济崛起,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德国为例,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比例仅为20%,有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德国甚至自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其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总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凸显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位置。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09年年初,原教育部长周济在海口主持召开了“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重点研究和部署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会上发表了题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明确指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效益”。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职教集团建设在全国范围蓬勃兴起。此外,教育部年内将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扶持细则。创造有利政策条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必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起到有力助推作用。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另一方面又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总结为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集团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有资料显示,巴西的大型私立学校连锁机构Objec-tive/UNIP成立于60年代中期;Pitagoras学校集团诞生于1966年;津巴布韦的Speciss前身NCA建立于1965年;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创始于1973年;巴基斯坦的私立教育网络Beaconhous学校系统创建于1975年。这一时期的教育集团数量不多,且多为私立学校连锁网络,也局限于一个国家和教育系统内部。进入60年代以后,早期建立的教育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集团的数量急剧增多。如,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公司、阿波罗集团;德国的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鹿特丹航运中心(STC.Group)等等。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而宏观环境的支持、政策的导向、职教集团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经验教训的有益借鉴,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客观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的辩证统一。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十分荣幸的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学年度学生团体联合会园声歌舞团的工作历程、收获与启示。园声歌舞团现有会员92名,下设部门7个,分别为:秘书处、外联部、宣传部、通讯组、组织部、评估组、人力部、财务部、采编部。

在过去的一年,园声歌舞团完成了第五届领导集体到第六届领导集体的更替,对于我们第六届领导集体来说,上届学长为园声奋斗得来的“省优秀学生团体”的称号为我们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怎样秉承和发扬省级优秀学生团体的优良传统?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贯穿着我们这一年工作的始终。同时,有这也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之源。这一年园声歌舞团在院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成长、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活动部分

9月园声歌舞团在1号教学楼下设立迎接新生服务点,服务点设立了休息区供家长休息,另外本团体还协助学生处分发新生报到指南,为新同学答疑解惑。

组织人员:

9月在新生军训期间园声歌舞团在操场设立了军训服务点,为军训学员和教官提供饮用水、遮阳伞等降温设备,此服务点受到军训团团长高度赞扬。

组织人员:

10月4日受院团委委托园声歌舞团十一长假期间在司教院广场举办了一场校园舞会,这是国庆长假校园活动又一靓丽风景。

组织人员:

10月22日~12月3日园声歌舞团声乐班、民族舞班、拉丁舞班、街舞班在这一周内在图书楼508全面开班,开班时间分别为:

周一下午16:30~17:30声乐班

指导老师:

周二下午16:30~17:30民族舞

指导老师:

周三下午16:30~19:00拉丁舞

指导老师:

周四下午16:30~18:00街舞班

指导老师:

截止到12月3日园声歌舞团各类特长班共开办24次,这些特长班的开办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11月30日园声歌舞团在乒乓球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学生舞会,大学城unit街舞联盟也来到了舞会现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和热情互动一次次将舞会推向高潮。

组织人员:

12月28日园声歌舞团举办了第六届校园之声元旦文艺晚会曁“情系金源”园声歌舞团元旦文艺晚会,此次晚会由金源集团独家赞助。

组织人员:

3月园声歌舞团在乒乓球广场举办糖果舞会,凡参与者都有糖果赠送,舞会当晚还评选出了舞王和舞后。

组织人员:

3月10~4月18日园声歌舞团声乐班、民族舞班、拉丁舞班、街舞班在这一周内在图书楼508全面开班,开班时间分别为:

周一下午16:30~17:30声乐班

指导老师:

周二下午16:30~17:30拉丁舞

指导老师:

周三下午16:30~19:00民族舞

指导老师:

周四下午16:30~18:00街舞班

指导老师:

截止到4月18日园声歌舞团各类特长班共开办24次,这些特长班的开办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4月7日~4月23日园声歌舞团举办了首届校园风采大赛,此次比赛为喜爱唱歌和展示自我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

组织人员:

5月28日园声歌舞团举办“园声毕诚之夜”夏季歌舞晚会,此次活动有北大青鸟西安必成培训中心独家赞助。

组织人员:

以上为本团体一年来的大型活动记录,在这些活动过后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经验:活动前组织筹备工作本学年活动较往年多,但活动前组织筹备工作并没有因此而松懈,首先是前期策划,必须经过三次以上常委会讨论、一次以上全体会员大会讨论,才能最终确定。其次组织部按照讨论结果详细你写申请及策划书交至院团委老师审核、批准。最后,活动批准后一周内进行规范的海报、展板、及适量的传单宣传。活动进行时的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行“重要环节岗位制,各个岗位责任制”,从而提高活动管理人员的工作警觉性和预见性,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活动开展之后在活动开展之后及时召开常委会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最后在全体会员大会上公布。

第二篇.内部建设

1.所做工作在内部建设方面我们进行了若干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全体会员进行整编,将其划规在不同的部门中,这样便于组织管理,撤销了原后勤部,将后勤部成员划规在采编部和人力部,后勤部工作由各部门共同承担。新增设人力资源部。作为一独立部门其职责是在工作中其他部门出现人力短缺时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协调,因此人力部成员须具备多项特长,以应对各部门的工作。财务部完善财务制度。设立

会计、出纳、采购,并制定了物品外借制度和音箱租借制度。更换本团体图标,更换后的图标更加醒目、更具代表性。2.存在问题

经过一年的锻炼之后我们成长了许多,但我们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会员意见不能及时有效的反映到领导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民主体制不健全。最高权力机构应从现阶段的团长调整为全体会员大会。

三.财务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应制定更加详细的财务报销制度。

四.活动前策划不够细致,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

五.进一步完善领导集体换届制度。

3.解决方案

一.每个部门设立“观察员”一名,此观察员需将本部门成员对团体的意见及时的在常委会上反映出来,并将最终解决方案在全体会员大会上公布。各部门观察员只对常委会和全体代表大会负责,在“意见反馈”这一环节上不受任何部门和个人干涉。

二.将最高权力机构的归属由团长变更为全体会员大会,任何决议需全体会员大会成员半数以上通过方可执行。

三.进一步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制定《园声歌舞团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按照报销制度进行报销。

四.任何活动前的筹备活动、策划工作必须经过三次以上常委会讨论、一次以上全体会员大会讨论。

五.制定《园声歌舞团领导集体换届制度》,将领导集体换届活动规范化。

第三篇.发展规划

园声歌舞团将继续开展特长班活动,增设其他种类特长班,请专业老师前来授课,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会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带领他们“走出去”园声歌舞团已经取得了省级优秀学生团体的称号,-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摘得省级优秀学生团体的称号,在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团体之后向全国优秀学生团体进军。

第四篇.给学生团体联合会的建议

组织学生团体主要负责人进行各类社会实践为学生团体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信息。组织本院学生团体和校外学生团体进行互动交流活动。组织本院学生团体进行外出游玩活动,增进各团体之间友谊。为学生团体争取更多的活动经费,以便于学生团体开展活动。将学生团体的外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对于合理、合法、符合学校制度的外联活动给予适当保护。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4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

3.《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

4.《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5.《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6.《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7.《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

8.《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9.《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

10.《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

入 围

1.《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2.《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3.《关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

4.《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通知》

5.《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6.《关于加快发展邮政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

7.《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8.《关于公布第二批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入围名单及开展第三批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9.《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10.《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入选理由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确定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提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从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督导落实;加强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加强组织领导。

出台背景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此《实施意见》。

时间 2015年5月4日

《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

入选理由 对于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提素质、学技能,稳就业、增收入,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阻断贫困世代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意见》确定通过政策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提高,确保每个孩子起码学会一项有用技能,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提出精准扶贫、直补到户;就业导向、群众自愿;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以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扶持对象,采取贫困家庭在户籍所在地申请扶贫助学补助,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一折通)进行直补的方式进行扶持。确定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补助标准,并可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明确扶贫、教育、人社部门的职责分工,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资金管理、强化宣传动员、严格考核评估、推行信息化管理等5项组织保障措施。

出台背景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雨露计划作为专项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稳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举,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切实加强雨露计划工作,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要求,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此《意见》。

时间 2015年6月2日

《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

入选理由 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引导方式。创新发展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规模、不同效益的中职学校实行差异化拨款的分类支持方法。强化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体现目标和结果导向,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快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提出到2016年底,各地应当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以后年度,要结合财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生均拨款水平,逐步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到2020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中职教育多元经费投入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确定标准适用范围应当覆盖全部所属独立设置的公办中职学校以及高等职业学院附属中专班。要求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办学成本差异、财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综合定额标准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同时,要统筹协调公办中职学校与本地区民办中职学校举办者生均投入水平以及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水平。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要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职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此《指导意见》。

时间 2015年11月9日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入选理由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8个部分、26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意见》特别指出,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意见》还提出了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等四条基本原则。第二至七部分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二是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意见》提出,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积极发展相关专业。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部级、省级示范专业点。三是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意见》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四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意见》提出,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五是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意见》明确,要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六要完善教学保障机制。《意见》强调,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特别是要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第八部分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落实《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健全工作机制并加强督查落实。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提出此《意见》。

时间 2015年7月27日

《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入选理由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础还比较薄弱,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意见》的出台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 《意见》共4部分13条,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实现形式、服务能力、保障机制等方面给予了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提出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基本形成。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探索集团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大幅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水平、经济贡献份额和协同发展能力。强化省级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政策,在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对口支援、经费投入、国际合作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部提出此《意见》。

时间 2015年6月30日

《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入选理由 《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为主线,按照综合改革的要求谋篇布局,全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提出坚持政府推动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计划通过三年建设,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的总体目标。第二部分“主要任务与举措”,包括5个方面32条内容,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下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开展优质学校建设、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增强院校办学活力,下设推进分类考试招生、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三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下设服务中国制造2025、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四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下设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完善院校治理结构、完善质量年报制度、建立诊断改进机制、改进高职教师管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五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下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2条内容。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明确落实《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绩效管理和环境营造。《行动计划》最后附“任务、项目一览表”,总结梳理了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编制、印发此《行动计划》。

时间 2015年10月19日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

入选理由 《办法》《目录》的印发实施,是关系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办法》以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注重市场导向,突出强调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自。《办法》按规章形式,采用章条式体例,共分总则、专业目录、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专业设置程序、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附则等六章。明确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指导本行业领域专业设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教育部负责专业设置宏观管理和指导。规定学校设置专业须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五项基本程序等,明确非国控专业采用备案制、国控专业采用审批制,同时对专业设置的指导、监督等作出要求。

《目录》结构新增“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四项内容,明确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专业的关系。《目录》主要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大类,设专业51个;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8个专业大类,设专业295个;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11个专业大类,设专业401个;三次产业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其中保留263个,占总数的36%;更名167个,占总数的22%;合并到243个,占总数的32%;新增74个,占总数的10%;取消69个),同时还首次列举了764个专业方向。《目录》在“专业名称”之后列举了“主要对应职业类别”,列举了1635次共291个职业类别,占《职业分类大典》全部434个小类的67%,基本覆盖了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类别。《目录》设置“衔接中职专业”“接续本科专业”条目,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有643个专业列举了1279次共306个衔接中职专业,723个专业列举了1491次共344个接续本科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并向社会公布。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吻合,教育部印发《办法》和《目录》。

时间 2015年10月26日

《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入选理由 以《行动计划》的形式推动职业院校提升管理水平,创新了工作方法。不同于通常理解的以项目实施为主要内容,而是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真行动”,有利于调动全员参与,切实改变管理面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

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语和总体要求。“导语”简要阐明了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和地位,并对院校管理现状和开展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进行了概述。“总体要求”主要包括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等3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明确用3年时间,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管理制度标准建设、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等有机衔接、互为贯通的6大行动。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发动、加强督促检查、加强指导服务等4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明确了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各责任主体的责任要求,尤其强调了行动计划落实的督促检查。为提高《行动计划》的可操作性,文本后还有2个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用列表的形式将每一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间。《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则为职业院校加强常规管理提供基本遵循。

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管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教育部制定此《行动计划》。

时间 2015年8月28日

《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

入选理由 正式明确职业院校是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对职业院校提出明确的时代责任。职业院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对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职业院校普遍面向行业企业持续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市场意识明显增强,职工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重点提高职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技术技能、管理水平以及学历层次。通过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全面促进学校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人次绝对数达全日制在校生数的1.2倍以上,承担职工继续教育总规模不低于1.5亿人次,实现教育类型多元化、管理规范化,多数职业院校成为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国建成1000个职工继续教育品牌职业院校,为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任务。要求从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训,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等5各方面推进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职工继续教育。从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能力,促进课程资源融通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实施职业院校职工继续教育品牌创建计划等5各方面提高职业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能力和质量。

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挥职业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优势,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好新常态下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推进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提出此《意见》。

时间 2015年6月18日

《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

入选理由 进一步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意见》分为4部分12条。对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提出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融入日常德育,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统筹合力推进等5项基本要求。在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形式方面,《意见》要求切实将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计划;改进组织方式,突出学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作用;以育人为导向确定活动主题和赛项;完善活动激励机制和工作制度。在加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方面,《意见》要求健全活动组织机构,加强条件保障,强化宣传推广,形成工作合力。

出台背景 2004年以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持续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活动每年一届,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突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具有特色的品牌德育活动。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提出此《意见》。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娄底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企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在湖南省政府引导,机械、煤炭行业的指导下,60多家省内著名企业深度参与共建高职院校,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

一、牵头组建“娄底职业教育集团”

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于2011年11月牵头组建了包括29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在内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立后,依托产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发展和扩大集团理事成员单位。先后在我院召开了集团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大会,新增企业成员单位6家,目前该集团成员单位有32家。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职教集团和企业在各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在省教育厅和省煤炭行业协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集团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娄底职业教育集团”积极主动与企业、行业沟通,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训室、实训基地等短缺资源的共享,成员企业为成员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及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企业生产允许的情况下,成员企业尽可能为成员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和专业教师社会实践岗位,成员企业及时向成员院校反馈毕业生的需求信息,配合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成员院校为成员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宣传、员工培训、人力资源及科研开发支持。仅2012年,学院在集团内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就达700余人。

在职工培训方面,娄底职院在“三一重工”举办“三一重工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职工培训班”,在学院为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娄底经济开发区中阳村、湖南湘中输变电建设公司等企业100余名职工进行了3~4月的技能培训,学院先后有60位教师到12家企业见习锻炼。成功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仅娄底职院今年的毕业生在集团内部企业就业已达218人,职教集团已成为“合作就业”和提高集团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基地。此外,还为娄底中职和高职院校培训师资312人,发挥了示范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依托“校中厂”,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新模式

依托省内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工种较全、有多种生产设备260台的校办工厂——湖南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湖南省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和湖南省技术练兵基地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已建成数控加工车间、农机设备拆装与维修车间等14个实训车间(室),可同时满足600人实训。构建“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营造“产教并举”的能力培养环境,实行“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校厂一体、产教并举”的办学模式,将与学院有一定关联度的中职纳入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的纵向衔接,并将咨询服务机构引入,形成学院“前校后厂、校企一体,贴近区域、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

通过校企共建、中职高职衔接、省内区域联动、城乡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娄底职院模式”,即:“校厂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利用校办工厂的优势,学院搭建了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平台,使学生在校园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院在校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风采展”,展出35家企业单位和省内外骨干企业的经营生产理念、产品介绍和45名优秀校友的业绩。同时我们还着力推进“企业专家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湖南华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健松、湖南湘圆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远洪、市经济开发区中阳村支书陈湘春等企业专家、领导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职业意识。另外,经常性地举办“校友大讲堂”,主动联系杰出校友回访母校,以鲜活生动的事例为在校学生现身说教,为其今后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走向成功提出有益建议。

三、成立常设机构,引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校企合作办、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继续教育部、科技产业处、评建办等部门负责人及各系部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企合作办。校企合作办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教务处、科技产业处、继续教育部是校企合作的配合与协调部门,各系部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部门。

校企合作办负责统一职教集团之外的业务企业、辐射单位,采用松散性原则,吸引行业、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辅助集团教育、生产等工作,使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湘中区域经济需求衔接,形成集团化办学综合实力。学院将继续坚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四方联动的基地建设模式,建设具有真实生产场景和模拟仿真效果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整合煤矿安全人才培养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娄底市各级各部门也将为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娄底生产的每吨煤中都将提取0.3元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和计划内培训的专项经费,学院长期与娄底市煤炭局合作,输送矿长、经理100余人,初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四、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积极探索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对全国和机电行业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大力培养现代机电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步建立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我院人才培养过程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院级领导、相关处级领导,每年都要积极创造条件下,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用人标准和技术需求;专业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企业实践,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新进青年教师要在第一年下校办工厂锻炼,实践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要下企业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共有20名新进青年教师在校办工厂参加实践锻炼一年,学院先后有30位教师到职教集团成员单位12家企业见习锻炼。

五、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各系部牵头,企业参与组建各专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企双方8~10人共同组成,其中企业专家不少于1/3。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学年召开2~3次会议,交流人才培养和需求信息,审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研究和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事宜,研究落实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事宜,研究和指导专业特色教材开发事宜,咨询和指导专业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事宜等。

六、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组”,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由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组成课程开发组,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共同拟定考核规范和建立试题库(试卷库)。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和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统一,并兼顾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的要求。与华达机械厂、湘圆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农机设备拆装与维修车间,共同确定了碾米粉碎打浆一体机的装调、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与装调、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拆卸与装调3个实训项目;与华菱涟钢、湖南农友公司等一起制订了顶岗实习管理条例,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并将企业评价列入课程考核标准。

七、设立质量评价办公室,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学院专设“质量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企业一起采用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社会反响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还参与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统计与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适时调控,形成闭环系统,使教学运行处于最优化状态。

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138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探索出了“柔性顶岗实习”新模式,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要集中或分段安排实习时间,教学质量工程取得实效,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J].求是,2006,

(5):48-50.

[2] 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成人

教育,2009,(9):32-34.

[3] 土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

等教育,2011,(3/4):61-6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o

Deep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Taking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YAN Cai-fei, SHU L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further deep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i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reform in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of the idea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seven new initiatives.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6

要提高学习的能力。学习是锤炼党性、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止思想庸俗化、抵制不正之风的根本举措。不学习,思想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就会见事迟、反应慢,履行不了职责、做不好工作。新形势下,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最有活力的能力,最有竞争力的能力。人与人之间能力素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能力。作为党委书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和最重要的工作,理论创新推进一步,理论学习和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而是学、思、干的统一,只学不思就不深,只干不悟就不精。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在学习中思考工作,很多理性的思路就产生了,在工作中加深对学习的理解,对理论观点的领会就深刻得多;很多认识在学习和思考中提高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和思考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要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领导制度。严格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对民主集中制这个“真经”必须经常学、反复念,端正态度,纠正偏向,不断强化民主集中制意识,使民主集中制在党委中得到坚决贯彻执行。要坚持议事先议政,先把规章制度搞清楚,再来研究具体问题。切实把重大问题提到原则高度来认识,放在全局中思考,不就事论事,不随意变通。要坚持按程序办事,党委议事和决策的步骤和程序既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决不能认为办好事就可以不按程序办,领导交办的事就可以不按程序办,也不能借口时间紧、任务急而减少程序。要坚持按职责办事,军政主官各有各的职责,要严格按照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办事。凡重大问题要认真听取党委成员的意见,反复酝酿;凡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广泛听取下级党委和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做到群众大多数不赞成的不上会,班子成员大多数意见不统一的不上会,没按程序规定办的不上会,形成决议后及时通报下级党组织,让大家明明白白抓落实。要树立现代决策理念,坚持专家论证、群众参与和纪检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透彻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地抓落实。党委书记是管全局、抓大事的,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远远不够,必须亲自深入一线掌握一手情况、真实情况和新情况。只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弄清楚,才能看到事物的全部、事物的过程、事物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决策。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和官兵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切不可兴师动众官气十足,那样是听不到实话的。调查研究既要调查又要研究,对被调查者的话,要全面地听,辩证地听,有分析地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作,是通过党委和机关这个“加工厂”,把群众的意见、经验、做法集中起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零碎做法上升为系统经验,再来指导实践。调查研究要把一般号召与具体实施结合起来。没有一般号召,就不能组织和动员群众;没有具体深入的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一般号召就会落空。凡事只有解剖麻雀,才能了解具体,只有具体抓,才能深入,才能一件一件落实。对一些重大任务、关键性工作,党委书记一定要沉到基层一线,切实取得点上的经验,指导好面上的工作。

要提高团结的能力。团结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是胜利的保证。搞不好团结,既影响班子的战斗力,影响部队建设,也影响个人感情。搞不好团结,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将一事无成。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珍惜在一起工作的缘分,以诚待人,坦诚相见,不说假话,不糊弄人,不算计人,经常互通情况,相互沟通,不要老死不相往来。有了成绩多往别人头上记,有了问题多往自己身上揽。对同志多看优点,当面道短,背后道长,多想别人的难处,经常换位思考,不乱猜忌,不把别人一时的气话、个别时候的个别行为当成本质。做到心胸豁达,有容人容事的雅量,经得起吃亏的气量,搁得住事的度量,团结起来干事业。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团结的纽带,就有了团结的基础。团结的第一要求是党性原则,丧失原则当老好人那不是团结,是一团和气。曾经说过,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每一个同志都要学会善于和不同的人共事,在不同的岗位上做事,在不同的环境下干事,把困难和矛盾作为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有利条件。

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只有在统筹中抓好工作、处理好矛盾,在兼顾中突出重点、把握好平衡,在协调中提高效益、促进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地抓、联系地抓、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地抓。只有把科学发展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把单项工作放在全局中来思考,才能总揽全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就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抓部队建设也是如此,要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一个时期围绕一个工作重点来开展并带动其他工作。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X集团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紧扣目标任务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期待,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四个贯穿始终,取得了预期成效。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召开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集团主题教育的成效、做法和经验,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主题教育的经验与成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X集团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安排部署,在市委第XX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要措施衔接起来,整体推进、贯穿始终,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扎实推进。

(一)组织领导方面。集团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主题教育,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落实有力、效果明显:一是吃透精神,及时启动。中央、市委主题教育部署后,集团党委先后于6月6日、8日、9日三次召开党委(扩大)会和中心组(扩大)会议,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切实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6月10日,集团党委召开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对主题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所属46家单位迅速行动,于6月18日前全部启动,实现了主题教育良好开局。同时,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结合集团实际,研究制定《主题教育“1+4”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100余项,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措施一开始就同步规划、同步推进、贯穿始终,确保了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起步扎实、推进有力。二是配强力量,全面谋划。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及时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进行全局统揽、全面推进、全程督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先后召开X次会议,统抓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研究主题教育工作事项X余项;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X名精干人员,分设X个工作小组,负责主题教育日常工作,先后召开X次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任务X项,抓实抓细各项具体工作。成立X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由副厅级领导人员担任组长,明确X项工作职责,对所属企业实行全覆盖巡查指导,及时督查纠偏,确保规定动作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监督,精准指导。按照“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样翻新”要求,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把关过程、把控结果。党委先后研究审定主题教育重点工作X余次;领导小组听取办公室、巡回指导组和所属单位工作情况汇报X次,对效果差、走过场的提出严厉批评,并督促“补课”;集团巡回指导组全程参加所属单位集中学习、党课宣讲、基层调研等工作,及时纠正方案不完善、调研偏离主题等问题X余项,推动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取得实效。

(二)学习教育方面。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以学习打头、以学习贯穿、以学习带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是集中学习教育效果凸显。按照中央“深学细悟、细照笃行”的要求,研究制定《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方案》,重点围绕“严守政治纪律,筑牢思想防线”、“继承革命传统,弘扬XX精神”等内容细化X大专题,开展为期X天的集中学习;运用邀请专家讲学、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片X大载体辅学导学,深刻领悟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对XX的殷殷嘱托,为进一步找差距、抓落实打好基础。二是跟进学习扎实有效。在集中学习基础上,坚持每周至少X次专题中心组学习,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及时跟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史、新中国史、张富清先进事迹等,学习内容做到了全覆盖。同时,坚持抓自学不放松,集团党委作出专门部署,纳入督查重点内容,集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至少已通读学习篇目X遍以上,个人自学普遍超过X个学时,为思想“再充电”,保障学习成果。三是全员学习氛围浓厚。多措并举推动集团所属各单位提升学习热度,先后编印发放《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等资料X万余册,明确X个方面必学内容。集团系统开展研讨交流X人次,自发撰写心得体会X余篇。为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各单位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主阵地,推动学xxx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无漏项,确保思想真“充电”、效果真体现。

(三)调查研究方面。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一是策划选题紧扣目标导向。以摸实情、找对策、察真相、解难题为重点,围绕贯彻落实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市委“X项重点工作任务”,着眼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实际问题,精心制定《“1+8”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列出X个重大课题,每名班子成员主动认领X个课题作为调研方向。二是走访调研突出问题导向。以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解难点为目标,聚焦“最难啃的骨头”发力,按照深入最基层现场、深入最需要群众、深入最艰苦地方、深入最复杂单位“四个深入”的要求,领导班子不打招呼、不先踩点,进行“靶向调研”,先后分X批次直接走进职工办公环境,走进条件最艰苦的施工现场,走进情况最复杂的基层一线,问生产生活困难,听管理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立即整改。所属各单位充分利用一线跟班、结对子等契机,深入生产一线出实招、解难题。三是结果运用强调效果导向。以拿实招、出硬招、亮新招、见真招为抓手,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和转化。调研结束后,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梳理调研内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问题、列出解决思路和举措,形成X份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集团党委书记逐一把关审核,于X月X日进行了集体交流研讨,并把查找的问题和形成的对策建议作为整改重要内容和措施。集团系统所属单位全部在X月底前召开了调研成果交流会,共形成调研报告X份。四是专题党课落实初心导向。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基础,结合学习调研成果,制定《专题党课工作方案》,集团党委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X余名党员干部讲授“纪念建党98周年专题党课”;班子其他成员以上率下、压实责任,认真撰写教案,分赴基层单位作党课宣讲,重点讲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认识体会,讲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讲指导实践、推动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讲悟初心、担使命的感悟;各单位党员干部以讲好党课为己任,共讲专题党课X场次,推动了集团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检视问题方面。自觉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差距、查短板,在不断深化学习教育和调查研究中,实施“四项措施”把问题找准查实、把根源剖深析透:一是“三力齐发”听取意见。研究制定《征求意见工作方案》,在突出重点上发力、聚焦覆盖面上发力、丰富工作举措上发力。明确征求“政治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担当负责”“改进工作”“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等X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面向上级单位、集团本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单位党委(支部)、集团系统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对象和集团系统党代表、劳动模范等6类主要对象,采取主动对接上级单位、设置X个征求意见箱、开辟网上征求意见通道、下发征求意见表、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收集信访纪检审计反馈的意见建议等X种主要方式,主动、全面、广泛征求各方面对领导班子及成员和集团本部各部门的意见建议。汇总上级单位、网上通道、信访纪检、审计反馈意见等渠道收回的调查问卷X份、征求意见表X份、市民信访件X件、意见建议X条,分X次“原汁原味”反馈,最终整理归纳有效意见X条。二是深挖思想根源交换认识。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同分管部门、分管单位负责同志和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党员代表之间,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谈心谈话,重点谈参加主题教育的收获体会,谈守初心、担使命方面的差距不足,谈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建议,诚心诚意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集团系统共开展谈心谈话X人次,其中集团班子成员X人次。三是运用“清单管理”一体推进。领导班子及成员系统梳理分析学习教育中查摆的问题、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从各方面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上级提出的意见等,对突出的问题、紧迫的问题、平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条一条列出问题清单。持续查摆出“政治建设、改革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七个方面的重点问题X项,班子成员自查问题X项,列出“立说立改、限期整改、长期坚持”X张问题清单。四是坚持刀刃向内检视剖析。针对查找出来的工作短板、具体问题,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穷根究底,查找出理想信念松懈、作风不实、本领恐慌等原因。X月X日,班子成员对照党章党规,结合学习调研、工作实际,联系本单位发生的廉政、安全等重大事件、典型案例和信访积案,逐条逐项说明差距和不足,并纳入个人问题清单,为召开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好准备。

(五)整改落实方面。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着手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聚焦贯彻落实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X项重点工作任务和X个方面专项整治工作,坚持主动履责、不等不拖,积极解决百姓难题、呼应群众所盼,把“改”字贯穿始终:一是制定方案系统改。在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方案》,针对X项问题分别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专人并账管理,建立了全面整改清单和整改落实责任制。同时,针对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5+4”专项治理问题,研究制定《“1+8”专项整治工作整改方案》,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拿出过硬解决措施,一件一件整改到位,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围绕民生抓紧改。建立立说立改清单,促使X项便民服务问题迅速高质量解决。比如,根据调研中群众反映强烈的XX问题,集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全面加强整治;投入近X万元对XX进行改造,方便周边市民出行,得到群众交口称赞。三是针对难点限期改。建立限期整改清单,推进X项难度较大的问题实现挂图作战。比如,针对群众关心的XX规划问题,积极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充分发挥了集团在XX领域的保障和托底作用,得到广大市民高度评价。四是复杂问题持续改。建立长期整改清单,以钉钉子的精神确保X项情况复杂的问题持续整改。比如,针对抓好安全稳定任务落实方面,持续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大安全考核和培训教育力度,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频次;又比如,进一步深入研究集团发展模式,下大力气破解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等等,推动了主题教育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不虚不空不走过场。

此外,在抓好主题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集团党委积极挖掘亮点,总结提炼经验成效,共撰写活动简报X期、集团自媒体推出信息X余条,组织市级媒体报道X次,获得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平台宣传集团先进人物X次,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舆情X条。先后获得《XX日报》报道主题教育开展情况X次、市委主题教育活动简报报道3次、国资委简报报道X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主题教育活动办、巡回指导组的有效指导和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集团党委对市委指导组一直以来的有力指导、关心帮助和鼓励鞭策表示感谢!

二、系统分析主题教育取得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主题教育工作中,我们通过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加深了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认识,摸索出加强学习教育是前提、开展好调查研究是途径、认真检视问题是关键、抓好整改落实是目的、领导率先垂范是重点、指导组严督实导是保证等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但对照中央、市委的要求,我们的工作成效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集团基层党组织层级较多、党员人数多,开展主题教育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仍需要进一步强化推动力度。二是学习研讨的深度不够,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解决好工学矛盾问题,导致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三是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融合度还不够,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效还不明显,需要久久为功。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中央、市委部署要求,在市委第X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把深入贯彻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落实的重中之重,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集团系统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三、科学谋划主题教育下一步工作计划

回顾本次主题教育工作,我们收获了四点深刻体会:一是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和市委决定,是我们找准方向的主心骨。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市委的工作要求,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主题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自觉对标对表中央、市委要求,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核心精髓,确保主题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二是“四个贯穿始终”坚持到底,是我们取得实效的基本功。本次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是根本,调查研究是途径,检视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四项重点措施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四个轮子”同时转动起来,才能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要求。三是用心用情抓实主题教育,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关键点。集团党委高度重视,集团领导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坚持主题教育工作推进到哪里、领导干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集团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主题教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聚焦“解决百姓难题”的立场,解决了一大批市民关切的民生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用心投入、用情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干劲、更有成效。四是层层传导压紧压实责任,是我们凝聚合力的压舱石。通过组建高规格巡回指导组实时督促,巩固上下联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了集团X万多干部职工全面参与、全情投入,各个层面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只有做实压力传导、全面发动,才能真正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确保主题教育全覆盖、无盲区。

目前,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性教育已进入收官阶段,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启动。为了确保第一批次与第二批次加强衔接、无缝对接,我在这里再向大家提三个方面工作要求,确保整个主题教育取得最好成效:

一是持之以恒深化学习教育,以坚定政治方向引领改革发展。要总结运用集团在主题教育的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坚持静下心、坐下来,认认真真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继续深入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学习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精神,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学好用好主题教育编印的其他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积极探索检验评估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集团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以自己的深入学习带动党员干部的学习,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出本领实效,学出干事创业的劲头,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二是善始善终抓好整改落实,以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要按照市委《关于巩固深化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通知》文件要求,着力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贯彻落实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X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对于需要整改落实的任务,除去专项整治9个方面的内容外,主题教育办公室对主题教育期间检视出的和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再次修改完善领导班子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清单和整改方案,并新增列出了上下联动整改项目清单,相关资料已发给大家,请扎实遵照实施。

三是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第一批主题教育虽然已进入“收官”阶段,但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各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专题党课、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时固化为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围绕集团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坚持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融入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效。同时,要紧密结合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对需要积极配合整改的问题,统筹推进、一体整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篇8

[摘要]:

本文分别从媒体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进程与实践推进、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的问题反思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近十年来的广电体制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无论对于管理者、实践者,还是理论学家,迄今为止并未就电视产业化进程的理论进路与资本经营,达成统一、明确的认知;今天的中国广电产业体制改革在诸多矛盾问题的交织与困扰中,已经进入到了产业体制改革的“冷冻时期”。

一、电视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政策推进与实践回顾

2000年前后,中国电视产业在经历了行政事业管理和事业/企业双轨制管理两个发展阶段的徘徊与渐进过程之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指向和实践运行都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即国办[1999]82号文件),从行业结构上引导并促进有线网与无线台进行合并,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层面,明确提出了广电媒体应该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原则。这个文件的出台为后来电视运营的产业化变革和电视媒体内部管理机制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切入的契机,因此也被业界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是政府广电管理高层锐意进取,改革原有广电系统零散化分割格局、促进新一轮体制变更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为代表的电视专业期刊,也集中刊发了一批旨在探索广电管理体制产业化变革的理论文章,在学术层面上推动着广电体制产业化变革的实践进程与观念深化。从1999年到2000年,周鸿铎的《对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认识和采取的经营策略》(《视听纵横》1999年第2期)、《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道路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高福安的《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经营管理思路》(《现代传播》1999年第6期),郭荣生的《电视经济:一条快速发展的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1期)、龙佑云的《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和即将到来的产业格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2期)、梁和的《产业化经营是电视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5期)、朱建飞的《产业经营:中国电视跨世纪的抉择》(《电视研究》2000年第1期)、尧风的《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与相关条件》(《电视研究》2002年第2期)等文章先后刊出。这些评论者以观察员、理论家和实践者的身份借助学术论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广电管理行业政策产业化变革呼之欲出的关键年份,向媒体实践领域也向广电政府管理层表达着自己的话语诉求和问题意识。

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即广发办[2000] 284号文件),明确了在保持宣传任务为中心不变的前提下,组建集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性、多功能于一身的广电传媒集团的行业发展指导方针。同年底,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成立。第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1] 17号文件),正式明确了积极推进传媒集团化改革,组建大型新闻传媒集团的目标,并对组建广电集团的原则、体制、融资、运营目的等进行了全面明确地界定,该文件因而成为助推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建设的里程碑。同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广发办字[2001] 1452号文件),对广电集团的管理结构与运作制度、宣传任务与企业创收等方面进行了细则指导。

在此前后,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和其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在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报告及相关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完善文化主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第一次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上受到关注。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即中办发[2003] 21号文件),更进一步地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1号文件的指导方针下,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并了《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的相关文件,审核批复了浙江广电集团、山东广电总台、南京广电集团、厦门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长春电影集团公司等7家试点单位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审核批复了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峨眉电影集团组建方案,将广电行业的集团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在中央战略决策导引、业界实践探索和理论界观点争鸣三者的合力推动下,2003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分别从当前广播影视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相关措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建设的产业思路。这也是国家广电管理系统高层对中国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变革,所进行的第一次详细全面地阐述。《意见》分析了中国电视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电视台电台1900多座,电视节目2000多套,节目制作机构近900家,年产剧作1000多部10000余集,系统收入514亿元人民币;并进而指出,从1982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媒体已基本实现了从依靠财政拨款生存到自收自支、自我营生的历史性转变。在《意见》中,“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广播影视产业的特性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产业化指导思想被明确提出。[1]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及相关措施得到逐一阐释,这一文件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的最终明确。

二、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探索与争鸣

电视产业化发展政策的明朗和实践探索进程的加快,带动着电视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持续升温。1999年11月,《光明日报》在第五版“文化风云”栏目发表了刘志远的文章《影视资本市场亟待发展和规范》。在这篇篇幅不长的短论中,作者指出影视业作为“新兴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却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良、产品交易市场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其发展状况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别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我国影视业”、“发育资本市场,建立影视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影视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创造一流产品”、“组建影视产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影视业资本运营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所提到的“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行政干预、封闭式运作”等,看法尖锐而又切中肯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影视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本市场运营现状。文中所提倡的“形成产业规模”、“实行制作与播出分离”、“利用资本市场,合理配置影视产业资源,并通过有效地融资手段来推动中国影视业发展”、“充分发展人才的积极性”、“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组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团”等[2],都成为了以后电视产业改革和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与问题所在。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广电集团化呼声的升高,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呈现出了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并开始由单纯的理论研讨向实践运营层面过渡。该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在第3期上刊发了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的文章《深化改革 开拓进取》。在文中,作为业界精英和代表人物的赵化勇,针对中央电视台的当下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鲜明提出了“大力推进频道专业化进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改革尝试”、“全面推进成本核算工作”、“推进建立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广告为第一支柱)”[3]的运营理念和整体变革策略。相比较之下,此处的电视资本运营实际已经扩及到了电视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金”概念。由于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标杆作用和示范效果,它在电视资本经营理念上所提出的变革主张,也无疑地成为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媒体效法的对象。

在同一期杂志上,还刊发了山东胶州广播电视局王政林、周建明的文章《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初步实践》,对电视媒体优化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用人制度、调整原有局台机构设置、实行制片人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4]此后,刘占华《开拓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管理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5期)、林涛《从资本整合到资本运营——关于广电集团化的一点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卜彦《电视产业金融资本的运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12期)、王刚健《成本预算与成本经营——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等一批文章先后发表。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出发,推进并深化了电视产业运营中资本经营的研究工作。

其中,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李岚的文章《广电产业集团运营效率评估理论探讨》,结合广电行业2000年以来集团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现状和其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反思与构建。[5]这篇文章提出,应该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有限财产责任、建立保障各方利益的分配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有集团管理运营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在广电集团内部运作机制的效率评估上,她主张从经营模式及其运作、支出结构及其运作、收入预期及其运作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严格评估。这一观点,是对2000年以来广电集团化浪潮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广电产业改革由速度型向稳健型转轨的恳切理论建议。文章还从产业链打造的角度,考量了中国广电集团市场价值的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并将电视媒体品牌的无形资产纳入到了评估体系的范围中来。这篇文章是中国电视产业化发展初期,就资本运营和体制监管进行深度剖析的,极富创设性的理论探索论文之一。

在电视产业进行资本运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民营公司的出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05号文件,在第10条中明确规定了以下内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6]。次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在第五条中明确肯定了社会组织和企事业机构可以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7]随着民营电视在产业格局中合法地位的正式确立,民营电视资本运营也成为整个产业理论研究中的受人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解析中国民营电视》(陆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民营影视发展研究》(耿蕊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专门以民营电视产业运营为研究对象的一批著作也随之问世。这些著作一方面应和着星美传媒、太合影视、浙江影视集团、贵州金天地广告节目有限公司等民营公司的快速发展情势,一方面也扣合着中国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制作/播出分离浪潮的推进,在整体上促生了产业理念研讨多元化发展局面的形成。

这一时期,较早介入媒介资本运营研究领域的周鸿铎也先后出版了《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传媒经济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出版)、《媒介产业制度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著作,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媒介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化地研究。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黎斌编著的《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该书在继承原有电视媒体资本运营理念的基础上,首次将系统模型、耗损结构、产业经济学框架引入到了中国电视传媒产业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来。在对中国电视现状进行具体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不但揭示了中国电视资本运营系统的演进特征,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整体推进、价值集成和风险控制等对策建议。

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媒资本运营》(谢耘耕著)则第一次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相对完整的框架。作者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传媒资本运作的经验,对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分别就传媒资本运营的发展、传媒融资、传媒并购与反并购、并购后的整合、传媒收缩战略、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等方面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同时期的媒介资本管理著作中,具有着开拓性意义。次年7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台长李晓枫主编出版了《中国电视传媒资源整合》一书。围绕“传媒资本运营”这一重点主题,全书从理论框架、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等视角出发,对我国电视业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在“电视传媒资本运营”的理论构建、国外传媒经验借鉴和国内电视业的资源整合等层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重要借鉴意义的理论建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体多元”产业格局及其经营思想的提出。围绕这两个问题,编者阐述了以播控环节为中心,向电信行业、图书及杂志市场寻求合作的综合化电视产业经营思路,并着意强调在在现有语境下推行“国资为体、资本多元”,“公益为本、经营为用”[8]运营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总结了七年来中国电视资本运营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这一时期涉及电视资本运营的理论著作还有曹鹏/王小伟主编的《媒介资本市场透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赵曙光/耿强合著的《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严三九/黄飞珏著《媒介管理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赵曙光/张志安著《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这些著作也都在不同维度和不同层面,或专门论述或顺带提及,探讨了电视产业资本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三、电视产业集团化浪潮与体制改革的理论反思

在电视资本运营的探讨中,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了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在该文件的上市公司名册中,传播与文化产业被定为13个基本门类之一。隶属于这一门类的音像、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都被视为可以上市经营的各二级产业门类而名列其中。这个分类的出台,向中国广播电视业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一是明确承认广播电影电视是一个经济产业门类,二是明确宣示了广播电影电视业可以上市经营,三是已经上市的广播电影电视电视可以放心大胆地经营。[9]其实这个文件的出台,和当时中央两办相关文件的精神是存在某些冲突之处的,一是在对待国外资金的态度上,二是在对待上市问题的态度上。这两个问题所反应出的,实际上也是广电行业推行集团化,实行产业改革后最终属性的判断问题,也即是“企业”还是“事业“的问题。其实,从1999年6月,全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算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是隐藏在产业化和集团化浪潮之后的软肋所在。这个问题或明或暗地始终制约着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化的推进,也是向制约广电集团化更高层级和更稳健姿态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它也也是困扰研究者和批评者的最大问题和理论探讨的症结所在。

无锡广电集团在成立之时,实行的就是局机关和集团合一的运行体制,行政与业务混杂,事业与企业管理双轨并存。在无锡广电集团成立一年后,2000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正式向全行业推行广电传媒集团化建设进程。从这时开始到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叫停集团化浪潮,在五年时间内,中国先后成立了20余家广电传媒集团(包括电影,见下表)。所有这些广电集团,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中逐渐形成了局台合一、集团/台合一、独立事业法人、保留行政建制但无法人资格等各种各样的运营模式。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广电体制改革效果的现实挑战。有学者敏锐地撰文指出了隐藏于这些乱象之后的原因,认为其一是电视作为媒介平台和广告平台,在经济利益公益属性二元对立状况下矛盾的市场定位,其二是作为广电管理部门在事业企业属性尚未最后理清并形成恰当处理方案的时候,就以行政手段促进了集团化浪潮的迅速推进,这些简单的叠加虽然促进了电视传媒“做大”的现象,但却并未产生化合作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磨合成本超出了想象。“集团负责人头衔多了几个,党委书记、台长、管委会主任集于一身。从资产规模来看,确实是大了,但从内部来看,多数集团存在机构重复设置、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有的集团搞所谓有两个主题、一个板块(主体是集团,两个板块是事业板块、企业板块),部门两三套重叠设置,员工中间收入互相攀比,广告经营与节目公开,相互指责,如此这般的集团怎么能起到整合的效果?”[11]可谓见解深刻,一针见血,点中了广电集团化浪潮化乱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利害冲突和体制弊端。

上一篇:住建部关于业委会指导意见范文 下一篇: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