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4:13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 形势与政策课中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党和国家对内对外政策,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进行形势和政策方面系统学习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形势与政策课结合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实践性,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审时度势,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分析认识形势、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能力和素质。

一、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的新途径

第一、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一对一” 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建立多样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形势与政策课相结合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等等,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创新教学手段。时效性与理论思维的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的最大特点。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方式应采用以授课、电视、网络教学为主,以适时邀请知名人士来为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报告,组织形势与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专题报告等为辅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另外,要充分发挥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中受到引导、辐射作用。此外,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要求在网页上进行公布;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专栏信箱”等,扩大教育覆盖面,使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方式个人化,学习过程积极化,学习结果创新化,成为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等声像工具进行教学,也能使形势与政策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交融、互补,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第三,完善考核方式。简单的学年考核制无法全面检查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情况,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对本科一年级新生采取课堂讨论及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本科二年级、专科生实行以参考观察、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估,对本科三、四年级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另外,任课教师应安排学生独立完成1—2个思考题作业,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并进行抽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相应分数,期末时纳人考试总成绩考评。

二、建设一支以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为骨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目前,多数高校没有配备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而仍采用辅导员授课的方式,这就造成了形势与政策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相脱离的现象。学生们希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都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专家水平,然而,由于授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方面的不够专业,使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学水平,就要具有一支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素质;其次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聘请校主管领导及资深专家学者宣讲形势政策,扩充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再次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知水平。另外,各学院还应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使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成为形势与政策课讲授课程的中坚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这支教师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学水平。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形势与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学的检查督促也是重要保证之一。教学检查措施包括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调研、学生填写教学调查问卷等等。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检查所收集和统计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了解自己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中的教育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还需要高校的领导和相关部门、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门课程给予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确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能常教常新,永葆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 吕艳君,林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和专题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2] 罗秉森:《形势与政策课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崔海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问题探讨式教学方法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点絳唇”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形势与政策”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重点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用好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用好《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教育引导我校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领导带头打造“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示范课

2020年,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研究推广研讨式教学,我校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顾涛带头走进课堂,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主题讲授“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示范课,采用教师导学、学生发言、辅导员答疑、教师总结点评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研讨示范课的探索建设。

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采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部协作的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学等机制设计,着力推进领导干部、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在思政课教学中全面协同、各展所长,是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题研讨示范课的教学模式,是中国人民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改革探索设计的教学模式之一,主要应用于需要系统性、多角度深度分析研讨的教学主题,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通过文献材料学习和分组小课题研究讨论,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课堂上通过导学、分享、点评、答疑等形式引领学生建构思维框架,建立正确认识,深化理解辨析。此外,学校还有工作坊式教学、座谈研讨式教学以适应不同研讨主题的需要。研讨课普遍采用4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研讨之中,得到老师有效的指导。

二、解读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教育重要论述

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2020年11月,为增强人大学子对党的五中全会召开时代背景、所提重要论断和所做重要部署的深刻认识,切实增强人大学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学院夏璐老师等专家学者作“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与解读”系列讲座。周文彰教授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题,从“全会重大成果、全会重要精神、学子如何领会”三部分,对五中全会精神展开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和意义深刻的解读。夏璐老师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一个主要矛盾、两个维护、三步走战略、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大理念、五个原则等关键思想,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邀请教育学院张伟副教授,开展“教育重要论述”系列讲座,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与体会,紧扣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为同学们系统把握教育重要论述列出了提纲、划出了重点、提供了导引,推动同学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

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同学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形势与政策”讲座紧扣新冠肺炎疫情时事热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形式,为学生的时事关切提供专家解惑途径。4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举办数场线上“形势与政策”名家讲坛,先后邀请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做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从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疫情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化危为机的“中国方案”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价值链的重塑;邀请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晋斌主讲“2020全球金融大动荡的思考逻辑与未来”,对疫情冲击下的国内外经济发展作出科学研判,为恢复经济、破解困境提出应对举措。

11月,党委学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又联合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我国演化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贾根良教授作了题为“国内大循环:技术、货币与市场”的主题讲座,贾教授阐述了国内大循环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实行不对称的全球化战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财政部原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税政司司长刘克崮教授来人大举办“形势与政策”讲座,为同学解读国民收入分配新格局。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彦斌教授应邀以“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主题,站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从重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框架,实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调控理念的角度,对如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解读。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友文教授受邀作“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讲座,为同学们分析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讲述伟大抗疫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在此情形下,我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党中央对我国总体安全形势的新判断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我校邀请历史学院副院长、姜萌教授主讲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专题报告,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理想信念。此外,我校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君如教授应邀作题为“历史关键时刻对国家发展走向的战略指引”的报告,指出党的五中全会及《规划建议》是在历史关键时刻应对机遇和挑战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对国家发展走向的战略指引。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曾亲历抗美援朝战场的人大人——马绍孟老师受到特别邀请到人民大学作“形势与政策”讲座,与同学们分享抗美援朝的故事,传递老一辈人纯真的爱国热情。

结语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3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1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专业形式的了解,面对剩余不多的学习生活,越发觉得学习时间的紧迫,感叹时光的飞逝,感觉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短暂,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却不免有一些茫然与恐惧。庆幸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经学习过,但大一时的懵懂以及大二时的不够成熟让我在学习之余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动力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减少。丰满的理想总是在骨感的现实中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有着一股刻苦学习的干劲却偶尔也会

因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曾真正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每天习惯花大量的时间认真专研自己的学习,觉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是一种无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这么早就面对未来的社会,就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一样,偶尔会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时事,不去关心当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现实,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从我做起,才能谈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发奋努力。通过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我庆幸自己还有战胜逃避现实的理智头脑,更感谢老师的授业解惑。偶尔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不再是那么惧怕。前进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华,就算不那么伟大的说成是为了为国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而努力学习吧。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理解当前形式与政策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社会的紧迫感,让我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时代在进步,我也不能落后,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做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深刻的认识到不全面的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我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人才。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2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

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

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3现代化建设时期就需要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这代是社会建设的接班者,但同时有更多的声音在对我们提出质疑。我认为凡事要以身作则,不管几零后,都是一样的。不论别人怎么评价关键是自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刮目相看,自古都是如此,与时代无关。时势造英雄,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爱国热情,还要具备现代建设需要的各种素质。

善于把握学习机会,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只学会打工的技术,而是要学创业的本领。

控制脾气,能忍则忍。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

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

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

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与他人合作,善于利用团队。适当的时候,懂得利用巨人的肩膀,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

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难成大事。面对社会的压力,没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很快会被淘汰。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对新生事物反应敏锐,眼光长远,观念更新。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但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41.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

① 总供给方面:资金、原材料、劳动力

二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石油、粮食、钢铁、铜、铝等)的大幅回落,投入品的价格将在窄幅波动中趋向进一步下降。尽管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及需求的增加,投入品价格会有波动,但重现2019年价格大幅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投入能力,减轻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压力,但同时也压缩了部分行业的赢利空间。

三是在劳动力的供给及劳动力成本方面,由于2019年经济增长的持续回落,相应地为经济运行见底后的经济回升储备了数量比较充裕的劳动力,特别是为熟练工人的再就业提供了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劳动力的供给保障。此外,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加快步伐,2019年的经济增长在总供给的支撑条件方面将会进一步改善。

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动力,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角度来看,以增值税转型为主的税收制度改革和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主的农村改革,有可能为2019年宏观经济运行及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是消除阻碍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转变为集约发展的体制性阻碍。

――建立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合理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起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

②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关键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来正确地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途径。

――加快产业间的升级步伐

杭州的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台湾模式)

宁波的产业升级:发展重化工业、临港工业(韩国模式)

――加快产业内部的升级步伐

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工艺、产品。

③ 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转变

关键是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及城乡统筹的步伐,来加速要素在优势区位空间的集聚,从而提升工业化的水平。

――从“强县战略”适时转向都市战略,加快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强县撤县建区;强县扩权升格)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发展服务性(重点是生产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为提升工业化水平提供支撑体系。

④ 市场组织方式与交易方式的转变

关键是构建从传统的市场组织方式与交易方式向现代的市场组织方式与交易方式转变的转换机制。

――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共享式销售网络向现代商业的独享式销售网络的升级(关键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

――以地缘、血缘、亲缘为纽带的人格化交易方式向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非人格化交易方式的转变。

⑤ 企业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的转变

关键是根据企业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积极稳步地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的转变。

――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育各行业中的“领袖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鼓励正在从事产业间升级的企业加快建立现代公司制的公司治理结构。

⑥ 政府职能的转变

――公平地界定财产权利,一视同仁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

――放松政府的产业管制,建立市场的准入制度

――反对限制各种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竞争中的行为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提供公共产品,构筑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2019形势与政策心得5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省高校工委可以举办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前来讲课,各校也可以请专家为老师们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业考评综合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导航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02-03

根据2000年颁布试行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这一概念的准确描述,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充分结合来表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和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既可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可作为一般课堂讲授的补充延伸,就其组成而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一定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必须紧扣传统课堂教学和互联网的特点,其设计原则和导航策略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方针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重要使命。根据《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应当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交互性原则等。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般课堂讲授的补充延伸,《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求《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个性。换句话说,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学习方式和营造学习情境,才能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加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直观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直观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二是教学内容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实际上,《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比实际教学要容易得多,它主要有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两种。模拟直观是将学习对象制作成可以以图像、模型、动画等形式出现的模拟对象,通过观察模拟对象而让学习者感觉是在直接面对事物本身,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语言直观是通过形象生动的配音来进行的,它可以解除学习者的“困惑”,产生“旁白解说”的效果。由于网络课程设计的直观性可以突破时空界线,因而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开放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原则有三层含义。一是课程的开发设计不能仅仅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主体,应该充分吸收相关学者和专家的参与。专家处于实际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将国内外最新形势、最新政策及其特色鲜明的观点融入课程设计开发中。二是课程设计应该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都有话语权,这样可以使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成就感。三是课程系统本身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学习资源可以高度共享。传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课程的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体现出良好的自适应性,真正实现超越时空的自主学习。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取向,以开放性为特点,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基于资源库的学习模式。

(四)异步性原则

毫无疑问,网络课程既支持同步学习,又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跨时空特性来说,它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异步学习,应该更多地坚持异步性原则。《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异步性原则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不同学习者由于学习起点的不同而不同,即由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所处的知识领域不同、学习课程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他们每个人每一次学习发起点自然会不一样;另一方面,是指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不同步性,即学习者在“学习空闲”的时间段所处的学习地域也会各不相同。《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异步性原则就是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在学习时空上有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符合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五)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为学习者创设出学习对象所对应的虚拟情境,让学习者在这种“准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时,利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超媒体和虚拟技术等)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尽量为学习者创设出“身临其境”的虚拟情境,从而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如对于某些时事政治专题,围绕专题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政治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政治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交互性原则

极强的交互性是《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非常重要属性。网络课程不能沦为书本的电子文档,降格为数字化的教材。《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第二,教师与课程的互动;第三,学生与课程的互动;第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容易发生,也是最频繁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维持高度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组织方式:学习论坛和一对一学习帮助对。

二、《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策略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应以网路课程特点为依据,在课程设计原则指导下,围绕着如何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进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类网络在线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发送、异步通信(非实时)、同步通信(实时)在内的双向交互服务,并能提供师生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具有时政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比较繁杂。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中采用的导航策略主要包括模块导航、回溯导航、帮助导航等。

1.模块导航。模块导航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子模块目录来实现的,比如可以设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立体化资源”、“互动教学”、“教学档案”等子模块。以子模块目录列出课程结构的优点在于网络课程的整体内容一目了然,网络课程界面简洁明了。毫无疑问,这种通过建立一系列子模块目录的模块导航能让学习者直接进入其所需要的学习界面。如图1:

图1

2.回溯导航。为了防止学习者在浏览网络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打开的网页过多,网络课程可以采用回溯导航策略。所谓回溯导航,即系统在学习者浏览访问网络课程的过程中,记录下其学习路径,无论何时都允许回溯。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按原来的浏览路径返回,也可以按已浏览路径前进。如图2(见后页):

3.帮助导航。为了防止学习者迷航,也为了有效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网络课程必须提供帮助导航。完善的帮助导航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自带的本地帮助;二是非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自带的在线帮助。不管是本地帮助,还是在线帮助,目的都是为了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避免学习者盲目学习,减少学习者的迷航。

简而言之,网络课程导航设计要求界面简洁、直观,应该做到让学习者在没有旁人的指导和帮助下也能轻松操作,也能顺利打开所学资源。

总之,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其设计上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交互性原则等。与此同时,由于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比较繁杂,为了防止学习者迷航,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策略也显得至关重要,应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

[参考文献]

[1]【美】斯马尔蒂诺等著,郭译.教学技术与媒体(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农正.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3]陈柳君,房爱莲. 基于情境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主体性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5-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对于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1],增加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积极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形势与政策课达到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激发与引导。

一、调查的目的与概况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情况,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既有实践为例,探索激发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与方法,使“形势课”不成为流于表面的“形式课”。

调查采用了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中大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调查问卷》,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调查时间为2012年6月。问卷发放范围是北京师范大学15个院系、四大类专业的807名学生。问卷内容首先经过了有关专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评议修改,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测。问卷共发出807份,收回有效问卷8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情况。

二、调查统计数据

(一)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

1.性别。在接受调查的学生里,男生223人,约占总人数的27.6%。

2.专业。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工科学生和农科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4.2%、53.0%、2.1%和0.2%。

3.年级。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大一学生约占总人数的99.4%。北京师范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

4.政治面貌。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和群众分别占总人数的1.7%、7.7%、20.3%、67.7%和2.1%。

(二)学生日常对待“形势与政策”的态度

1.学生经常关注的事情

样本中80.6%的学生经常关注社会热点,72.3%的学生经常关注个人发展,67.5%的学生经常关注父母亲人的事,58.8%的学生经常关注朋友的事,54.5%的学生经常关注国际国内大事。

2.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态度

对于时政的态度,偶尔碰上就看看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5%;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政策有自己的见解,会对某些事件作分析和预测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2.9%;挺想了解的,但不知道如何了解占18.1%;没兴趣,不了解也不打算向政治方向发展的占4.1%。

3.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渠道

通过网络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90.2%,其次是与他人交谈、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电视以及学校课堂也是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常用途径。

4.关心国内外形势的频率

偶尔、没规律关注国内外形势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4.3%,一星期2-3次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2.7%,每天都关注的占14.2%。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现状

1.课程设置合理性

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设置合理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有效百分比为84.4%。

2.课程对学生是否有意义

认为在大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很有用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有效百分比是22.9%,认为较有用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56.3%。

3.课程带给学生的收获

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占总样本的12.3%,认为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占54.9%,认为能获得更多有用信息的占21.6%。

4.课程教学目标

认为教学目标能够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并体现与时俱进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8.6%,认为应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占33.0%,认为能够联系学生实际的占21.0%,而认为能够系统有效传授理论的占6.7%。

5.课程教学内容

认为应当参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问卷或访谈学生需求来确定内容的占总样本的48.3%,认为应当参考教学大纲要求,自己酌情进行选择的占总样本的30.8%,认为完全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主题的有18.8%,而认为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设计主题的只与2.1%。

6.《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形式

希望第一课堂采取“引发思考”形式的样本占总样本的36.9%,希望第一课堂采取“案例教学”形式的占28.4%,希望第一课堂采取“老师多讲”和“学生讨论”形式的分别占18.2%和13.6%。

(四)《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

1.对课堂展示和讨论的态度

调查显示,选择值得提倡和乐于倾听的分别占总样本的36.7%和39.5%。感兴趣但无法参与的占10.3%,不感兴趣无所谓的占9.5%,完全反感的占4%。

2.乐于课堂展示的内容

最希望展示的内容为国内社会热点,占总样本数的40.8%,其次为国际政治中最近发生的大事,占总样本数的32.3%。民生问题占10.8%。校园热点话题占15.4%。

3.完成作业的主要途径

选择网络查询为完成作业途径的占总样本的75.8%,是大学生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相关作业的主要途径,阅读书籍占8.6%,查阅专业书籍占7.1%,与同学讨论占6.6%,请教老师占1.9%。

4.形势政策小组学生主体性发挥

选择说不清楚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4.8%,而认为主体性发挥很好的占20.4%。

5. 课堂参与情况

有45.4%的样本认为课堂参与情况一般,有24.9%的样本认为课堂参与比较积极。14.6%的人不怎么积极,4.6%的人非常积极,8.8%的人视情况而定,1.7%的人完全不参与。

6.解决课堂问题的途径

通过上网查看媒体报道及相关评论的占77.8%,有问题也不寻求解决的占10.2%,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请教解决的占8.3%,试图通过调查或访谈等途径进行解决的占3.2%。

三、讨论分析

(一)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这是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时事。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关注时事。

可见,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取信息,他们关注时事,关心社会,这是教育者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对教育对象进行主体性激发和引导的一个优良条件。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上看,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之前,大学生原有的“内部品德环境”是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教育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良莠不齐、不辨真伪的网络信息会对价值观没有成型的大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和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较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评价较高。大家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设置合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通过参与课程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了解国情,获得更多有用信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认为与自身需求密切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共鸣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希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与自身有强相关性。课程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有79.1%的学生认为应当在参考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选择来确定教学内容。在访谈中当问及一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同学们对于不同的主题的参与度和兴趣时,相比“经济”、“党的历史”和“住房”等几个主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当谈论到“教育”这个主题时,课堂气氛最活跃。因为“教育”这个主题离学生最近。可见在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具有强相关性时,他们的主动性最容易被激发。

(四)大学生比较认可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比较喜欢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等课堂形式。有76.2%的人表示认可这种课堂形式。有超过70%的人愿意在课堂展示中向展示有关国内外热点问题。这说明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大学生具有主人翁责任感。他们关心社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他们是青年中的一个优秀群体。第二,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对待社会现象和时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大学生愿意将思考结果与同学分享讨论。形势与政策课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并与大家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有一部分人不能完全融入课堂,30%的人课堂参与比较积极,45.4%的人课堂参与情况一般。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人虽然认可这种课堂形式,但自身处于“倾听”状态较多,不能完全参与。课堂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这也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调动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从该项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关心形势与政策的知识,主观上愿意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东西,愿意通过这门课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主体性在这门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激发。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很难甄别信息,大学生需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脱离,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等。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主体性,需要关注以下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将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融入教学大纲和每一个主题,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等。

(一)关注新媒体特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是在形势政策课中激发大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信息更新快。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处理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的搜索、提取、过滤、存储、释放和更新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是能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走入社会必备的能力,只有系统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才能使他们在纷繁的信息中排除干扰,从容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才能使他们拥有掌握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才能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判断力,拥有防腐拒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具有约束自身的责任感,遵纪守法,不走弯路。信息素养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支持,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接受的教育之一。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相关《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等专题,透过当前热门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专门设定一个关系国际形势、经济、教育、住房等专题来进行信息的搜索、提取、过滤和释放的训练并进行适当引导。可以通过一个阶段对某一个专题的学习,训练他们的信息更新能力等。

(二)将教学大纲与学生需求融合,提高课堂感染力

人的动机由需要产生,目标来源于需要,行为来自于根据需要确立了的目标。只有将学生需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2]形势与政策课程每个学期有其完整的教学大纲,在不偏离大纲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将教学大纲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经济形势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专题,可以将住房问题与学生的宿舍条件结合起来探讨,可以将校训与价值观教育联系起来探讨等。可以将“亲”、“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流行的网络用语与文化繁荣等专题联系起来探讨。

(三)提供展示机会,大范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发表观点的机会,从而丧失了主动性。要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争取多分一些小组,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改变授课方法,使用远程教育,在网上提供讨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实时发表观点;可以通过课后小组分工作业的方式,有人负责搜集资料、有人负责制作课件,有人负责讲述,尽量覆盖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去体验生活,达到育人效果。有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主动性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去感染一小部分不积极的人,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平.形势政策课中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9,(3):548-549.

[2]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38-141.

作者简介: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选择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63-03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必修课。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所有高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05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各层次各科类高等学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10多年来,高职院校对高职生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成绩,比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中作了积极探索。

一、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第一,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组建“二人班级教学团队”(注:每个班级由2名老师共同任课)。据统计,2015年担任该课程的老师就有1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7人,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11人,且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具有较深的资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为做好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教研室定期组织任课老师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国内国际形势,分享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每个学期开课前,教研室都组织任课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对课程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课件的制作,进行交流、沟通,避免课题的重复教学。同时对“二人班级教学团队”的教学内容作出明确分工,一人专门教国内形势,另一人专门教国际形势,使课程建设更加专业化。

第三,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坚持每个学期深入课堂开讲“开学第一课”,着重给高职生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学院领导从党委书记到院长、再到中层管理干部都带头深入课堂与学生亲密接触,互动交流,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常态化,且坚持了10年。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党委对课程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学院党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力举措,这既是对师生的鼓励也是鞭策,有助于学院领导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学院领导深入了解实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需求,促使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院领导发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和推广,从而全面深化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中,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凡是上级各部门组织举办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培训班或研讨班,无论何时何地,学院都不间断地选派老师参加,强调老师外出学习,要注重收集最新信息,吸取最新知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此外,学院还经常邀请各级领导来校给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以增强师生对时事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然而,在与同行的老师们交流中,大家都认为“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在教学领域、教学层次、教学难度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其特点和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宽广。如形势可分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区域形势等方面;政策也涉及多个领域,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外交、国际关系等领域。各项政策既有纵向关系也有横向关系,且经常发生变化,总有看不完的信息和学不完的知识。二是教学对象涉及多层次学生。高职学生从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到毕业就业,每个年级、每个专业、每一学期都开设有这门功课,而每个时期或各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多端,但其本质则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三是教材建设普遍滞后且版本不一。近几年来,理论局、教育部社科司投入大量精力,积极组织理论工作者不断编辑出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供高校教学参考,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结合实际,也都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和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性教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但这些教材的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不断进步,发展迅速,每天新闻层出不穷,信息量大普及快。虽然教材阐述的理论观点或基本原则一般都不会过期,但对高职学生而言缺乏新意,有的内容学生早有所闻或已理解。为了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性,让学生一直处在课堂教学的新奇中,保持新鲜感,使他们感到参加听课学习有所值,受到教育,有收获,因此,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已成为“形势与政策”课老师每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坚持原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使课程永远具有生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体系中,尤其是在选择适合高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一)坚持导向性原则,选择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而在这些庞大的内容中,如何设计课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主要讲些什么,既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面面俱到,或蜻蜓点水,只能精确选择,精准讲解,真正体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主要选择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精准扶贫”“两学一做”“红军长征精神”等专题,要求老师围绕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向学生认真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坚持针对性原则,选择学生最为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点选择当前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党内反腐倡廉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职生的历史使命”“中美俄关系问题”“中国与东盟”“台湾问题”等专题。这些专题都是现实生活中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直接的针对性,需要老师从全局的高度,用全面的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阐述,从而培养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青年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三)坚持知识性原则,选择有助于影响学生成长成才亮点问题。“形势与政策”课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坚持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真正体现课程的务实管用,让学生认可,课后有获得感。这方面主要选择有“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飞跃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推进城镇化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专题。这就需要老师从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出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精确阐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实际,对大学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以增加他们的信息量,从而获取更多的正能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青年学生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个人价值和国家未来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

三、与时俱进,创新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要做到与时俱进,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任课老师不仅要选择好教学内容,更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方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如今的社会,早已有不少人习惯地坐在家里通过电脑处理事务或进行办公,利用手机看书看报,了解国际国内新闻,甚至办理银行业务,或订票、点餐、打车、挂号、网购、缴费……与“互联网+”相关的新模式、新业态已持续快速兴起。高校作为最新知识的传授者,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需要创新传授知识的最新思维和最新方式。因为以往学生用纸记筆记已被电脑记录或手机拍照所代替;教师的板书也早已被课件所代替。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不能停滞在原来的思维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思维方式要在“互联网+”时代起着引领作用。比如允许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积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利用手机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或搜索最新知识,储存各类资料或信息,建立起自己的大数据,利用手机在课堂上拍照下老师讲课的要点。同时,要特别注意纠正个别同学上课玩手机或打游戏的不良行为。为了检验学生利用手机学习知识的效果,老师还专门拟订思考题,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上网查阅资料,然后通过综合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路,最后以课堂发言或课件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二)增强形势与政策意识,激发“形势与政策”课的活力。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形势意识、政策意识,学会科学的分析形势,了解形势,把握机遇,更好地利用政策促进社会进步,从而现实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既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利于激励学生认识形势,学习政策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检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提供评估标准。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启示他们对时事激情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由手机迷变成关注形势与政策瘾,从而养成天天主动关注“头条新闻”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他们努力拼搏的创新精神,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基本功练好,练得扎实,为创新创业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由此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力。

(三)拓展形势与政策功能,使学生成为政策的践行者。高职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只停止在课堂上或口头上,要见之于行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学生成为政策的践行者,首先从课堂纪律抓起,从第一节课抓起,强调学生上课不要迟到、早退,同时深入浅出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政策,就是学校的课堂纪律。上课迟到、早退既是违反课堂纪律也是违反学校政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好好利用学习时间,老师还时常用手机拍下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用经典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用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等精辟论断来阐明当代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对掌握政策、运用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他们的政策意识。再次,以各个历史时期成功人士为案例,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引导,教育他们深刻懂得:凡是成功者大都离不开对形势(机遇)的把握和对政策的利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知识分子,更需要加强对政策与未来事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更不能粗心大意。老师要教育他们不应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作为一种负担,而应把它作为把握未来命运的重要基石,学习形势与政策应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参考文献】 

[1]郑玉美.探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J].职业技术,2014(6) 

[2]郭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择取与讲授环节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2(2)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7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1

 

不知不觉,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西藏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每一次课都是更深一步认清我国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机会,每一次课都必将提升自己对时事和政策的理解能力。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次课的接触,对老师渊博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每次上课,伴随着老师激情的演讲,都感觉自己的民族主义在燃烧,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的想法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涌上心头。就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势才能更加体会到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坚信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才能缓解形势的紧张。当代我国很多人对国家的某些合适的政策心存偏见,往往是由于自己没有对整体形势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独立辩解政策适合与否的能力,只偏信于媒体或者某一个人的宣讲,导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贯彻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浪费。同样,有很多人根本就是对国家政策曲解,对政策心存怀疑,这样社会和国际形势能好起来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更真诚地的去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政府和人民间的关系一定会亲切起来,全中国人才能同心协力,共同朝着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

 

我认为本课非常之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学生虽然知识来源面很广,但很少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做出深刻的揭示,通过此种讲座形式的交流后,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我们的胸怀视野,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如何分析当代形势与政策能力的过程。

 

对自己而言,虽然平时经常刻意的去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但总感觉理解的缺乏根据或者说只是一种表象,潜意识的认识,上过几次课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媒体本身分析事件的苦恼,但基本上有了怎样去认识,怎样认识以及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吧!

 

当然,积极肯定《形势与政策》取得的成绩外,自己也有些小小的建议。首先是老师的立足点问题, 全校教授本课程的老师非常少,每位老师身上的负担非常重,因此责任就显得很大,想想几乎要跟全校的学生上课,真是既恐惧又兴奋,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给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其次就是除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外,我希望老师能准备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话题,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如当前民族企业的现状,当今中国纯粹的国产品牌还有哪些,民族主义的利与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就业,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等主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指导他们做真正的对民族有利的选择,这样也许功效会更大,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政治感悟会改善很多。最后就是每次课前可以试着让学生去搜集,分析关于某话题的资料,我想这必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2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我想说,学校开《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3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大二的学生来说,就业创业的主题便成为我们同学共同关注的热点。

 

当前中国人才过剩,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及时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金融危机的袭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我们许多的优惠政策。我们只有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这种趋势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了一定的想法。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个主题是最比较吸引我的,听完后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未来不能只有天马行空的虚无,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去行动,去亲手缔造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大千社会,无奇不有,作为大学生,我应做好心理预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还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4

 

现代化建设时期就需要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这代是社会建设的接班者,但同时有更多的声音在对我们提出质疑。我认为凡事要以身作则,不管几零后,都是一样的。不论别人怎么评价关键是自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刮目相看,自古都是如此,与时代无关。时势造英雄,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爱国热情,还要具备现代建设需要的各种素质。

 

善于把握学习机会,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只学会打工的技术,而是要学创业的本领。

 

控制脾气,能忍则忍。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

 

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

 

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

 

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与他人合作,善于利用团队。适当的时候,懂得利用巨人的肩膀,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

 

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难成大事。面对社会的压力,没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很快会被淘汰。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对新生事物反应敏锐,眼光长远,观念更新。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但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5

 

现如今中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告诫我们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抓住时代新机遇,勇于自我革新,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作为共产党员要为我们党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承担起伟大使命、勇于伟大斗争、建设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用战略眼光把握好形式的发展、领会新时期政策的要求。 

 

一、用先进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指导行动,要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维,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思想实际,进行比较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新政策、新战略培养自身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开阔思维界限。

 

二、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牢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首先要做到对党忠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思所求,深深记挂在心,在工作中牢记“公仆”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再次要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保持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三、勇于实践创新,开拓工作新方式新方法。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在实践中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创新出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勇于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改进,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献计献策。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篇8

关键词:拓展任务;训练方案;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05-04

2004年11月,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价值西方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承受着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进攻和重重渗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内政策的理性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成为了当前高校的重要教育课题。因此,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和改进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运用拓展训练来提升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探索。

一、拓展训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最早由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20世纪70年代把拓展训练引进了学校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在企业培训上广泛使用。目前,中国学校教育对拓展训练的应用处于尝试阶段。2002年3月,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启动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该计划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拓展训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获得了初步运用,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来,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拓展模式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训练,在教育模式改革,学习动力更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转变为分享模式。中国传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讲座,报告或讲课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说教模式为主,说教模式,就是以说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别人。这种模式好比“杯与壶”,听者像空杯,等着说者这个“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针对主题内容,不会主动去调动自己的情绪、感觉和想法,如果主题内容引发了学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大部分学生习惯持观望态度,很难主动配合。因此,在说教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一些教育者为取悦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会插讲故事笑话,而不得不忍痛割舍许多重要内容。更多的教育者,则为了符合政治教育的严肃性,习以为常地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向学生灌输理论观念,教育成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活动,教育者很辛苦,受教育者很痛苦,忠言逆耳而效果甚微,一相情愿敬职敬责而费力不讨好。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只采用说教模式,而必须改革这种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去考虑学生心理状态,考察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控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变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的被动局面,变学生被动的听教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理论说教模式变为理论分享模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现场环境体验中,使学校与社会、与自然紧密联系,它突破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封闭式格局,丰富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为大学生辨析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提供了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的读报看新闻,也不是点评国内外重大事件。而是对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学生要有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大学生要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能把杂乱的社会事件联系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社会事件发展的规律。这样,大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更好地理解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高校教育必须提供相应的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就是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就包含着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思考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的训练活动,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交流体验,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校正、相互验证、相互监督和相互激励,既可以从内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从外在建构学生共同学习的制约机制。

第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可以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合力。形势与政策教育对象多层次性和多元化,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者要不断寻求新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受教育者不断增长的需要。新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剪辑和整合,才更加容易融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去,拓展训练是剪辑和整合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的平台。拓展训练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安排在特定环境中,扩展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空,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教育情景中去参与去体验去学习,拓展训练充分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心理受到挑战,活力得到激发,潜力得到挖掘。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及其训练方案的构建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既包含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方面,又包含动态性很强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热难点问题等方面。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有相应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及时捕捉最新时事动态,准确传达给学生。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必须既紧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紧扣时代脉搏,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拓展训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的新型模式。

通过拓展体验训练,可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落到实处,具体到学生身上,拓展训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深化,便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这个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中国对外政策、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世界重大事件及中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五个方面。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之前,要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周密翔实的拓展训练方案。因为“在拓展训练中的规则与活动计划都是事先制定的,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在各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各自的认知,在体验后与大家分享,换位思考别人的认知与自己的差异,得到再次的学习”[2] 。所以,拓展训练方案是实践训练的蓝图,它是指导实践训练有序有效进行的指示标,也是进行拓展训练总结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结合具体的拓展条件,可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的训练方案构建(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的休息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的实践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 ,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 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是指亲身体会训练过程,直接认知、欣然接受、感悟道理、自由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趣味、活力和魅力,它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新或重复情境,用拓展流程呈现或再现教育任务,还原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让精神经由训练而获得彰显和扩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要求很高,必须有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最好两者兼而有之。实地环境媒体分为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和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一般指教育基地或某方面的专职场所,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是教育者自己动手布置的像会场一样的环境媒体。如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在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将学生带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去,当学生走进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首先看到巨大的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石雕,然后会看到红军首长和战士的遗物,还有一些历史标语,学生甚至可以去扮演一些历史角色,感受一下当初的历史氛围,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艰辛过程;也可以在一般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教育者带领受教育者,根据拓展任务训练要求,用黑板画或幕布等形式来布置教育场所,让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产生亲近感,扩大拓展训练的感官影响。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带来的拓展训练效果虽然相当高,但是必须以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为依托,实地环境媒体硬件很难全面满足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任务的需要;更多情况下选择的是虚拟环境媒体条件,虚拟环境媒体条件主要指多媒体技术条件,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仿真虚拟视听环境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功能,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拓展体验的质量。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3.思考(Think)。思考指针对某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拓展体验诉求是以创新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和兴趣性,从而产生对问题思考的体验。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而言,思考是学生感性飞跃到理性的必要条件,思考拓展体验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渗透着学生充满创意热情的精神,能召唤出学生的连带理性动力。

4.行动(Act)。行动特指拓展活动影响学生心理,触动学生身体产生互动交流等的行为动作体验。行为拓展体验分为说和做两种体验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让别人知晓行为者的意图,意图不明之处是整个拓展训练需要及时清晰确认的盲点。学生在拓展训练进行过程中,不能持续闷着,而是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后,通过说或做的行为把它表现出来,让受教育的产品(学生)形成拓展共振和叠加效应。如在中国对外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或外交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这种行动体验。

在整个拓展体验中,教育者不要只去凑热闹,瞎起哄,而要引导好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及时抓到触发点,对学生进行即兴激励。因为在体验拓展中,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育者要通过激励让学生及时回到主题上,或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在激励之下学习热情一般会高涨,学习信心会倍增。因此,在体验环节中,教育者要善于激励学生,调整拓展节奏,保持训练热场,一步步把体验环节推向高潮。

拓展体验训练结束时,教育者必须进行总结,否则功亏一篑。对本次拓展训练要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分析它的得失,继续巩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它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正确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 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3] Kolb,D.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4.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aining Research

QIN Hong-ping,ZHANG Yu-sheng

(Guizhou Normal College of Marxism-leninism,Guiyang 550018,China)

Abstract: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is to enhance the important chann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in the significanc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from expanding training plan,build and expand training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two aspec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tent flow.

上一篇:高速公路施救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