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和展望

时间:2022-07-15 11:23:25

外贸形势和展望

2010年,我国进出口增长超出预期,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贸易条件趋于改善,全年全球出口达到15779亿美元,进口1394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低于预期、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成本上升等因素,2011年出口将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内需的旺盛有利于进口保持18%的增长速度。建议进一步稳定出口的各项政策,积极扩大进口,努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的适度较快增长。

一、2010年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增速超出预期,但近期增速有所回落

自2009年三季度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以来,2010年一季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按年率增长超过5%,二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增速仍高达两位数,但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速出现放缓。在外需转暖和内需旺盛的带动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快速回升,增速超出预期。2010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973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实现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逆差45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3230亿美元,加工贸易仍然是顺差的主要来源。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相比,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6.0%,其中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23.2%。表明我国外贸已经走出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谷,重新恢复较快增长。

(二)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0.6%和30.9%,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的强劲复苏是出口表现好于预期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时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的情况得到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从出口市场结构看,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表现强劲。对巴西、俄罗斯、东盟和印度的出口分别增长73.2%、69.1%、30.0%和37.9%,同期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1.7%、28.2%和23.6%。尽管欧盟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但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率在三大出口目的地中是最高的,其中对德国出口的快速增长是带动对欧盟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大幅回落,工业品进口增速也趋于放缓

5月份以来,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大幅回落,工业品进口增速也趋于放缓。具体而言,1―4月进口增长率达到60.3%,其中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长率为83.8%,工业品的进口增长率为51.5%;5―11月,进口增长率为32.3%,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率为40.7%,工业品的进口增长率为28.9%。

(四)贸易条件近期有所改善,但出口价格仍低于进口价格

受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我国贸易条件一度扭转了1998年以来不断恶化的趋势。但是2009年11月以来,我国贸易条件重新开始恶化,进口价格重新超过了出口价格。2010年1―8月,贸易条件恶化使我国进出口多付了1307亿美元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以后,贸易条件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差距有所缩小,8月份出口价格指数为106.5,而进口价格指数为110.5,贸易条件比年初明显改善,并且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了11月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二、2011年外贸发展环境和进出口预测

(一)世界经济增长不容过分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0月份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4.2%,其中美国增长2.3%、欧元区增长1.5%,日本增长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4%,全球贸易量增速也将达到7.0%(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全球贸易增速有可能达到10.3%)。

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从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情况看,一季度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的结果,私人消费和投资等内生性增长动力依然不足,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为防止双底衰退和扩大就业,近期美国和日本相继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并酝酿再次启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欧盟有关成员国虽然迫于财政压力着手削减政府开支,但欧洲中央银行依然维持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也在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出台的新的金融监管法案和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更加审慎巴塞尔III协议,虽然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和对金融活动监管的加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部门提供充足贷款和融资便利。美国试图转变负债消费经济增长模式,提出要提高储蓄率,更多地通过增加投资和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全球需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本以渐渐平息的欧洲债务危机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可能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因此,虽然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将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会对我国出口增速产生一定的扰动。

(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将影响我国有竞争力产品的出口

2010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失业高企,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在不断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预计2011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较大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会层出不穷,贸易摩擦可能更趋频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美国等一些国家又开始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我施压,试图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归入贸易补贴范畴,并以此为借口酝酿对我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化工、钢铁等产业有可能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重灾区。一旦其他国家仿效美国的做法,将使我国更多的出口企业面临更加频繁的贸易纠纷,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

(三)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可能影响出口增长

2010年6月,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突破6.6,累计升值幅度超过1.6%,给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短期难以改变,加之经济和出口增长显著回升后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计人民币汇率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渐进态势,这将进一步挤压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低增值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一些企业放弃出口订单。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回升,2010年以来就业形势明显好转,一些地区和行业特别是沿海地区出口行业普遍出现用工紧张现象,加之生活成本普遍上升,各地区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低端劳动力工资普遍上扬,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大了出口企业的成本。从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即将来临,工资成本逐步上升将不可避免,加快调整贸易增长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2011年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此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迫使一些地区采取拉闸限电和勒令部分企业临时停工减产等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

(四)扩大内需有利于促进进口较快增长

尽管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进口在2010年5月份以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但2011年支撑进口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因素仍很多。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积极成效,经济重新恢复较快增长,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1年在继续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而继续带动进口较快增长。二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都孕育了巨大的投资需求,相当一部分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需要进口,从而有利于促进进口增长。三是由于美元有可能继续贬值,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震荡,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各类进口产品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进口价值量的增加。

(五)2011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适度较快增长

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相关模型测算,我们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4540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17940亿美元,增长13%左右,进口16600亿美元,增长18%左右,贸易顺差1260亿美元,同比减少640亿美元。

三、促进外贸进出口适度较快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保持促进出口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本稳定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相继出台了稳定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动外贸出口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到我国外贸出口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出口企业也面临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也要继续保持促进出口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本稳定,特别是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稳定出口形势。

(二)避免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升值和剧烈波动

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渐进升值的同时,汇率弹性和双向波动也明显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企业尤其是缺乏避险工具的中小企业带动了一定负面冲击。当前,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剧烈,2011年美元兑主要国际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关系有可能出现较大调整。在国际市场汇率关系有可能出现较大调整和波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给出口企业以正确的汇率预期和引导,避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可能对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积极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干扰我国出口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平台积极应诉以外,积极落实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达成的协议,争取美国尽早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此为突破口,彻底解决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健康发展所造成的干扰。

针对美国为首国家出现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要未雨绸缪,积极加大对此类贸易保护主义特点的研究,尤其是分析对我国一些产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考虑到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是来自美国,要通过双边平台积极与美国进行沟通,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四)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尽管2010年的出口超出预期,但是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出口信用担保不足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对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信用风险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不足问题。二是在信贷政策收缩的背景下,继续维持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外贸企业融资的各项措施,尤其是不减少对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支持力度。三是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拓展到全球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改革,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等方式,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使人民币真正能够被市场所接受。

(五)加快落实扩大进口政策,严控战略性资源产品出口

为了更好的发挥进口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支持扩大进口的配套政策,鼓励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产品和部件的进口。对企业进口相关先进设备,除继续减免进口关税以外,加大在银行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简化进口的环节和手续,提高进口环节的便利化程度。同时加大与美欧等发达国家进行谈判力度,要求其尽快取消不合理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

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同时,也要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严控稀土等战略性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研究制定出台和调整完善战略性资源性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管制目录,采取设定出口配额、发放出口许可证和大幅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严控此类产品出口。■

(毕吉耀,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副所长、研究员。张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 推动转方式和利民生 下一篇: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