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34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1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而扩大招生规模首先要解决的是后勤保障问题。1999年―2002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召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2011年高校系统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已建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动力,以建立行业组织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实现了高校资金筹集的多渠道化,为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三是通过改革,使市场机制在高校后勤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四是通过改革,建立了成本分担机制。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实体以准企业化运行模式为主,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策略上普遍存在市场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差不严、资本运营差等问题。

文章将以贵州大学后勤实体为具体对象,从其现状、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小见大,找到适合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后勤实体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二、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变革的力量》中谈到,由于高校后勤实体决策机制具有时限性强、服务对象反馈性快等特征,要求高校后勤实体在对决策机制进行创新时,必须做到:(1)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对未来,通常是遥远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策略;(2)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经营方向,以形成联盟,对远景目标形成共识并投身于实现这一目标;(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各种障碍,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不要高校后勤,也不是简单地把学校后勤推给社会,而是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把高校后勤搞得更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李连江指出,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应采取准市场的方法是:学校组建后勤管理部门,该部门代表学校作为“甲方”,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通过招投标选定的“乙方”,承担具体的后勤服务工作,甲、乙方不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服从管理,而是契约关系;卢杰认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必须同国情结合起来考虑,不是找到一种模式,把它加到某个高校头上,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各大学倡议,真理的后勤模式选择的学校,因地因学校系统,逐步实现后勤工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翟福生认为,目前我国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与方式是符合我国高校需要的,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在推行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企业化的同时,还要必须坚持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公益性”原则。

三、贵州大学现行后勤管理分析

(一)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现状

贵州大学自2000年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贵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贵州大学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整改,并于2005年正式成立后勤服务集团。

贵州大学的维修、信件收发室、校医院、房改和对后勤服务的监管工作都是由后勤管理处管理的。贵州大学机构在2013年改革后,后勤管理处不在负责校医院和房改的管理。贵州大学的后勤实务都是由后勤服务集团负责的。后勤服务实体是在《贵州大学关于成立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通知》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相结合的后勤服务公司,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南校区,后勤服务公司和贵州工业大学北勤奋服务组。

贵州大学南、北校区、蔡家关、太慈桥、茶店、小关、罗汉营七个地方的后勤工作都是由成立于2005年的后勤集团负责的。后勤服务集团借鉴公司管理的经验,利用合约的方式来保障学校的后勤服务,让契约方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自己经营管理,以这种方式实现共同发展。在餐饮、住宿、修建、环卫、绿化、物业、水电等方面为教育和科研做了保障。2012蔡家关校区开设了新的贵州理工学院,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搬进新校园,各类后勤服务部也退出了,在同年九月的贵州大学学校,同时,理工大学食堂以契约形式由贵州大学后勤集团的管理。从2005年开始,后勤服务集团经过7年的努力,虽然在体制上有障碍,在市场主体上存在问题,但在餐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特征

虽然和社会上的企业在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自己经营,自我负责一样,但是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和社会企业还是有所不同,后勤服务集团还是要接受贵州大学的监管,因为他没有设立出独立法人,所有不能真正独立出贵州大学。

(三)贵州大学后勤管理运行成效

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从2005年成立以来,由原来的事业化管理到现在的模拟企业化管理,进行了体制上的转变。

后勤集团贯彻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保证对学校全体职工的服务质量。经过共同的努力,后勤集团的工作已经基本达到了科学的发展,规范的进行,精细的分工。这样的贯彻完善了后勤集团的体制改革,由原来的没有到现在的基本完善,使得贵州大学后勤集团有规则有秩序,有据可依。贵州大学后勤集团为了保障服务的及时性、可持续性、有效性,由17名学生组成了学生督察员团队。这17名学生根据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的后勤具体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交到后勤服务集团的信息处,信息部门根据督察团的意见分发到后勤集团的相应的部门,并由部门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督察团会在后勤集团解决之后,对解决方案进行再一次的调查了解,直到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果相应的部门不解决问题,后勤集团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后勤集团与国内多所高校一样,虽然拥有完整、科学的工作机制,但执行力却难以提升。执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明确,但却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高校后勤集团无法完全实施企业化。虽然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模拟企业化,但却依然受到事业化体制的牵制,这就是现存单位体制问题。如何保证后勤集团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为全体师生服务?相关人员务必进行监督;那么又由哪些人员进行监督?在校教师亲属也许会通过关系进行监督,但“亲属监督”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并不能完全履行“有错必罚”,这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后勤集团的服务质量。

2.职工聘用“关系户”居多。后勤服务集团不能保障全体师生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勤部门的聘用问题:后勤集团聘用的普遍是职工的亲属及熟识的人,很容易出现后勤职工管理才能偏低、学历达不到要求、年龄偏大等问题,后勤集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3.后勤服务人才的严重缺失。后勤集团职工普遍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缺乏改革积极性,管理才能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进人才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由于工资低且得不到领导重视,后勤集团即使聘请了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职位,也“留不住人”,这也是后勤集团不能快速发展的最大原因。

为了使贵州大学后勤集团快速发展,保障后勤服务质量,必须大量引进相应的人才。同时培训固有员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才能以及自身素质。后勤集团的现有员工应充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改变自身固有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新的体制新的思想观念才会使得后勤集团又快速的发展壮大。

四、对贵州大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设计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某些公共部门应该实行私有化,或者说,通过合同出让的形式,使更多的私人部门能够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以此打破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垄断地位。具体说来,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提供这一块引入市场竞争、合同出租等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保证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在对贵州大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提升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着力完善“一个抓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加强学习培训,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后勤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善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效益。

(二)牢固树立“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理念

加强管理,多措并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全力抓好学生伙食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大力提升学生宿舍(公寓)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校内交通车运营管理,注重安全、文明行车,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加强维修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类专项重点工作

坚决执行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在确保各项日常后勤服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做好人力、物力、资金的统筹协调,广泛动员、周密计划、精心实施,全力配合学校顺利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四)积极支持后勤研究会开展工作

按照上级组织的有关要求,继续给予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推进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五)及时对改制后公司业绩进行绩效评估

做好年度后勤服务工作绩效评估和总结,肯定工作亮点并加以发扬运用,同时更要找出不足和缺陷所在,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开展工作起到很好的预防和借鉴作用。

将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整体改制注册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以此来提升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0多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制度和观念也在层次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体制到体制内围,渗透程度随难度增加而变慢。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影响下,高校后勤体制也被要求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遵循经济规律。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2

为推进市属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减轻高校日益沉重的后勤服务负担,使高校能集中力量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1号)和省政府《关于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若干规定》(浙政发〔〕291号)的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市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主要任务是将现有高校后勤服务范围内的食堂、住宿、通信、水电、修建、医疗及其他后勤服务等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同时,依靠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及资金新建、改造后勤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市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到*年底之前,市属高校现有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产及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并进一步改革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新建学生宿舍及后勤服务设施,均应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模式进行,其资金投入应坚持主要依靠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金的方针。市政府将区别情况,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到*年底前后,基本完成市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政府指导扶持、社会广泛参与、学生能够承受、学校有效监督的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三、根据市属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行分别规划。进入省高教科研城的市属高校,其后勤服务纳入该高教科研城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范畴,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其他市属高校,可以校为单位建立后勤服务实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独立兴办或参与兴办后勤服务实体,条件具备时,可以成立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在经营方式上,可采取连锁经营、直达供货、制等现代流通方式,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学校现有后勤服务的资产和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改组改制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后勤服务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办理产权划转手续和工商登记,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不流失。

五、改制后的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效益工资制,并按规定办理职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学校原有后勤服务人员,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后勤服务企业,工龄连续计算,保留档案工资,也可自主重新择业。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含5年)的原有后勤服务人员,可申请提前退休。经批准提前一年以上退休的,从批准之月起,增加一级职务工资,已离退休的人员包括提前退休人员,由原所在学校管理。

六、高校后勤服务收费由原来的行政性收费转为按经营服务收费,并实行优质服务、优价收费的制度。学生住宿费要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适当拉开收费档次,在省、市物价部门确定的基准价格及其浮动幅度内,由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协商确定住宿收费标准。民办学校可进一步放宽价格浮动幅度。学校要继续完善奖学金、困难补助和勤工俭学制度,银行要积极发放贷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必要的后勤服务,顺利完成学业。后勤服务企业也要积极吸纳学生勤工助学。

七、市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抓好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生活后勤设施建设和服务。要通过在学校土地上建学生宿舍、在校外建学生公寓、租用和改造适用空房等途径,切实解决高校学生的住宿困难,改善住宿条件。后勤服务实体和其它社会企业利用学校土地的,与学校以合同形式约定经营年限,并依法办理建设及用地手续。学校的土地和后勤服务设施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入后勤服务企业并享受股权收益。在校外征用土地兴建学生公寓及食堂等配套设施,所征用的土地可实行行政划拨,或低于同类商品房用地价格协议出让,并免交城市建设配套费。市有关部门将每年组织检查,对征用土地改变用地性质的,将追缴有关规费。对学生宿舍和食堂等生活后勤服务设施,要实行社会化的新机制经营,加强管理,做到优质服务,学生满意。

八、市属高校需新建学生宿舍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由省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销售货物,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5号)规定的条件,报经主管国家税务局批准,可免征增值税。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经营符合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浙地税〔*〕34号)规定的项目并符合免税条件的,根据*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杭地税政〔*〕字135号)要求,报经批准后,可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对企业和社会力量用于建设校舍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的捐款,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项目所需的银行贷款,金融部门应予积极支持。

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将其纳入我市综合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市政府成立由叶德范同志任组长、项勤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教育、土管、城建、规划、计划、财政、税务、物价、人事、劳动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市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市教委要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的指导。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设立由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和师生代表组成的评估监督机构,对后勤服务的价格、质量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依法维护师生权益,促使后勤服务企业规范经营。学校和师生可以自主选择满意的后勤服务企业为自己服务。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3

1.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确定。高职后勤从企业属性来说,必须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必须盈利才能生存;从高校后勤教育服务属性来说,企业以提供学校师生全方位服务为主,要实现这些需求,后勤提供很多服务的成本明显高于企业所得到的收入,因此企业要承担所有不盈利项目带来的亏损,这又会使后勤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由于后勤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属性,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有时难以确定,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两难境地。

1.2企业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后勤企业以学校投资为主,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投入和自身累计盈余。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这些资金的使用受诸多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盈力能力弱,用企业积累来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少之又少。除上面两种筹资渠道外,后勤企业从银行、其他企业那里借款筹资,由于后勤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属于学校,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办法实现资产抵押,学校又不能为后勤借款担保;如果用股权筹资,由于其他企业对高职后勤的低盈利水平以及受学校政策制度影响一般都比较谨慎,不太愿意过多投资于后勤。因此以上这些都很难为后勤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后勤企业的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就显而易见的。

1.3企业投资管理能力弱。后勤企业缺少有效的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是缺少投资管理技能。后勤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从学校转岗过来,对投资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弱,同时又缺少引进高素质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机制,无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投资管理团队。企业仅有的投资项目也限于实物投资,对股权、债权等投资方面比较少。

1.4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高职后勤虽然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但是仍旧没有完全从学校那里独立出来,后勤企业的人事、财务、收入分配等管理权基本上还是由学校决定,收入分配方案必须经过学校的同意后方能实施。学校收入分配方案是根据行政事业分配方案性质来管理,对于由按企业性质的收入分配方案并不理解,一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方案未必能得到学校的同意。

2后勤财务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2.1企业市场化的理财意识不强。后勤企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但是这种改革的速度和范围远不能达到市场化要求的企业改革水平,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仍旧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型中,后勤企业很难有突破性或者创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水平,例如后勤企业一旦缺少资金就会把希望寄予在学校身上,不会灵活应用多种筹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后勤企业对于闲置资金的管理上也只是简单的存入银行,很少去思考把闲置资金投资于收益较高的股权或债权等投资,增加资金的收益率。因此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用先进的理财技术来帮助提高后勤的财务管理水平。

2.2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独立性差。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把后勤从原来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转变成一个独立注册公司,从法人治理组织结构上看,后勤似乎从学校那里独立出来,但是要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所规定的企业法人经济实体目标还是比较远。在这种背景下,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独立必然不强,因而后勤对资金的管理、运用必然会受制于学校。因而后勤财务管理尽管可能存在有利于后勤发展的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要转为现实的竞争力以及产生较高的管理效益也非常困难的。

2.3企业双重属性使财务管理目标不清。高职后勤具有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使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难以选择。如果选择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会选择那些盈利性强的服务项目,放弃那些盈利性不强的服务项目,而那些盈利性不强的项目往往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服务项目,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学校的教学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学校所不容许的,后勤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但是选择这些不盈利的项目会影响后勤的盈利水平,甚至会导致后勤严重亏损,影响后勤的生存能力。比如高职后勤自建班车车队,其收到的租车费远不及人工成本及油费、折旧的支出。

3后勤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3.1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的教育服务属性和企业属性要求高职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味追求社会效益必然会使经济效益受损,同样只追求经济效益必须会使社会效益受损,最终也会影响经济效益的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两者的最大化。也就是如图表1、表2所示后勤财务管理主要分为4个大的项目管理以及管理方式。A项目是那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大的项目,可以实行投资责任中心式管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这个是后勤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次是B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比较大而经济效益小的项目,可以实行成本责任中心式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再次是C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小经济效益大的项目,这种项目应该采用收入责任中心式管理,尽可能扩大收入,使后勤的总体利益最大化成为可能。最后是D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低的项目,财务管理跟B项目管理一样,但是应该把这些项目作为次要项目管理,减少财务资源的投入。

3.2优化企业筹资结构,拓宽财务筹资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及其内容和特点如表3所示:高职后勤应该利用上述各种可能的筹资渠道,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筹资环境筹集到足够多的发展资金。同时后勤企业应该对所筹集的资金的比例和渠道的主次要充分的认识和规划。高职后勤目前主要筹资渠道还是依靠学校财政资金和银行借款,其次是商业信用,也就是利用与高职后勤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单位进行商业融资,随着高职后勤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实力的增强可以考虑让民营资本以及员工参与进入,增加后勤公司的实力,当然特别优秀的后勤企业可能考虑IPO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3.3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管理效益。高职后勤管理内容涉及到餐饮、绿化、保洁、水电管理、教师学生住宿管理、班车管理等,这些管理的内容涉及多种产业,每一产业由于需求大小不同投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高职后勤在投资时首先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有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各类风险提出应对措施,这是高职后勤投资成败的关键,高职后勤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会使一个投资项目失败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企业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要有所舍取。如表4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表4收益高收益低风险高A(次优投资,加强风险管控)C(减少投资,控制风险)风险低B(集中资源,优先投资)D(少量投资,提高收益率)高职后勤应该集中各种资源优先投资于B项目,尽管风险比较低,但还是注意风险的管理,同时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而A项目尽管风险很高,但收益率也高,只要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控,不失为次优的投资项目。C项目和D项目收益率较低,但是风险水平不一样,C项目比D项目风险高,因此优先选择D项目,但是相比于A项目和B项目来讲,略逊一筹。高职后勤投资管理效益的提升,不仅仅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还需要对每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投资前的调查研究,投资时的资源分配、到投资后综合分析评价。

3.4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增强企业实力。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的确定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收益分配方案必须跟高职后勤的经营战略相适应。高职后勤的不同的经营战略对后勤公司的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高职后勤施行增长战略或者收缩战略时,对资金需要是非常的大并且要求资金的成本尽可能的低,此时最好能施行较低的收益分配,当高职后勤施行稳定的战略时,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大,此时可以执行较高的收益分配。第二,有利于提高各方利益,促进各方的积极性。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对象最主要是学校和员工。作为股东的学校希望后勤公司能尽可能多的给予投资回报,而后勤公司能给予的投资回报取决于经营利润和分配比率,因而后勤公司应根据利润水平,可以采用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或者剩余股利政策或者固定比率股利政策。作为员工希望后勤公司能给予公平、富有激情的收入分配方案,高职后勤现有的收入分配方案多是根据员工的不同编制来设计,而不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进行。对于学校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学校的分配方案,公司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另一套分配方案。对于同一性质的工作岗位,由于人员的不同编制其收入分配方案不同,而这两种分配方案收益差异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对这种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减少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配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绩效设计不同的收益分配。同时收益分配方案也不仅仅只限于劳动性质收入分配,还可以是权益收入分配方式,即员工参股方式进行分配。

综上所述,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这种特点是在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形成的,而它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对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所帮助。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4

1、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改革工作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013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013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2013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2013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XX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2013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3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的研究、落实工作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5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定编定岗;共生关系

一、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所面临的最复杂、最艰难的改革之一。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人事制度改革中岗位设置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2006年7月人事部颁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意见》以及11个分行业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进行了基础性规范。明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按需设岗、科学高效、动态调整、依法管理。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管理岗位分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开展,走出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人事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岗位评价衡量出不同部门和岗位在单位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克服职责交叉、相互推诿弊端。为确定岗位工资提供基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绩效工资改革、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岗位考核、岗位培训等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竞争上岗,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按照上级主管机关的部署,我校于2011年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这是对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到全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既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又要让教职员工满意,确实是困难重重。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难题多的复杂局面,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掌握政策,精心研究,反复测算,广泛宣传,统一思想,终于较好地破解了难题,顺利完成学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我校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情况概述

(一)学校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我校创办于1978年,原来是以机械制造为主要专业。从1996年开始,学校大规模地调整专业布局,突出了以外语+专业技能的办学特色,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七个语种和数控加工、信息技术等多种专业,具有一定规模的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创建国际化特色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由于专业的调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随着新教师的成长,他们对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原有体制关系,制约了部分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造成部分优秀人才流失。而另有一部分人员则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行政管理人员队伍逐渐庞大,教职工的创新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截至2010年底的统计,全校人员中管理人员占总数27.5%,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62.4%,工勤人员占总数10.1%,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合计占岗位总数37.6%,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也不尽合理(16.7:58.1:25.1)。

(二)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合理制定定编定岗方案

1、解放思想,大胆改革

假如按照过去的常规思维模式,即使剔除非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部门作为内设机构,削减部分管理岗位后,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所占岗位总数合计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法解决三类岗位结构上的矛盾。为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经过反复研究分析,认为不能局限于目前的现状,而应该着眼于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来设计方案,这样才能有利于学校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教职员工发展空间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设计是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改革,突破了许多人的思维定势,可能会遇到较大的阻力甚至带来一定的风险。

2、认真学习,合理决策

通过认真学习《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沪委办发[2009]34号)、《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沪人社专发(2010)34号)、《上海市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院校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沪教委人[2010]72号)以及《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沪人[2004]1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校人员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进行研判,以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成效最大化为目标,在上级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反复进行比较和测算,最终确定按照(沪教委人[2010]72号)文件规定制定我校的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将管理岗位控制在10%以内,专业技术岗位达到88%左右,工勤岗位控制在2%以内的指标。此方案突破了以往常常以学校现有人员数量和现有岗位类别为依据来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的老框框,优化了我校岗位结构,拓展了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三)创新学校岗位设置的几项具体措施

1、尽量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专业技术岗位基数越大,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职数就越多,给教师从专业技术职务方向提供的发展空间也越大。使他们有更多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有利于调动他们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方面的积极性。对学校品牌效应的提升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提供正能量。

2、精简行政管理岗位。

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学校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梳理。合并简化了部分职能机构,减少行政管理岗位,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保证执行力,通过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弥补岗位数量减少的影响。

3、提供教职工多种岗位发展机会。

由于大幅度减少管理岗位,部分岗位可能会出现缺少人员,影响行政工作正常运转,拟安排课时量少且能胜任行政工作能力的教师来兼职部分行政工作,既解决他们因为课时量不足影响收入带来的问题,又能通过他们在行政岗位兼职过程中,体验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沟通行政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联系,使双方增进相互理解和了解,密切教职员工的相互合作关系,促进学校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

4、鼓励工勤人员提高层次。

按照新的岗位设置方案,工勤人员岗位职数大幅减少。由此产生的人员安排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学校对此作了专题研究,决定通过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培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使其中一部分人员可以转岗到管理岗位。对于在五年过渡期间将到龄退休的老职工,给予适当的安排。今后学校不再招收新的工勤人员,从而达到自然减员的目的。

5、购买社会服务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对于学校确实需要的工勤岗位工作业务,例如宿舍管理,食堂、绿化等后勤工作,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后勤工作正常运作。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既可以减少学校在人员费用方面的支出,又能减少管理层次,更重要的是学校能够获得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使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集中精力于教学教育工作方面,为创建国际化特色优质示范学校提供可靠的保障。

6、为引进人才预留岗位空间。

通过相互兼职,减少实有人数,可以预留部分编制名额,为学校今后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开设新的专业而需要引进新的人才提供方便的条件。

三、以定编定岗为契机,建立单位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共生关系

通过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破除了许多原来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在新的层面上建立起单位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共生关系。

1、优化学校岗位结构。

经过反复的讨论与修改,最终确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为:管理岗位9.9%,专业技术岗位88.5%,工勤岗位1.6%;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中级职称可分别增加24和31个职数,比改革前的人员岗位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2、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在教育系统及其他各项评估项目中,都会出现关于学校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要求的指标,这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客观指标。学校高级职称的职数比例提高一些,有利于提升学校的人才实力,有利于学校达到高水平评估的指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3、提高教师经济收入。

在学校的岗位总量中提高了专业技术岗位职数比例以后,为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拓展了专业技术职务方面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可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岗位设置导向作用,积极鼓励教师从专业技术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使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教职员工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的热情,促进形成好学向上的积极风气,有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6、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

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精简了管理岗位的数量,必然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由此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进程。学校管理现代化又能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结论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6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000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000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2001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xx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

总结2000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01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的研究、落实工作

鉴于天财财务软件适于规模化、分工流水作业的特点,2001年将着力研究办公地点比较近的院一级财务的实质性合并工作,合理调配校内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实现财务分区办公服务和会计人员委派制打好基础。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7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XX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XX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XX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XX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XX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XX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XX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的研究、落实工作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篇8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2**1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2***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2**1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2***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1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的研究、落实工作

上一篇: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