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9 11:20:30

高校校园管理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园林 校园绿地 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熏陶人才的重要场所,校园绿地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学习、工作、居住、休闲的生态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作为一种精神创作和物化手段,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撑。不过随着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的发展,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也随之而来,如何保护校园现有绿地成果,更好的促进校园绿地发挥生态、文化、美化、教育功能,成为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我国当前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下面,本文针对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的特点,就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进行浅要的探讨。

2 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环境的不同,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高校校园绿地的建成,保能表明绿地建设完工或植物成活,而真正要发挥效益,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精心养护管理来实现,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养护管理过程中都要促进绿地健康生长,消除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不断修正绿地损伤、衰老、死亡等造成的问题,以保证绿地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但是,高校校园绿地的养护管理并不是立竿见影立即生效的,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出来,如施肥、补水、除虫、修剪等,因为养护管理的缺失所造成的破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而一旦显现则很难恢复,甚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同时,由于高校校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人为破坏、灾害、天气、生态条件等,都会对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影响,使得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难度极大,而非简单的浇水、除草、施肥就可以解决。总的看来,我国当前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为雇佣农民工养护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支撑,还停留在简单的修枝剪草、浇水施肥大、防病除虫阶段,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功能的发挥,需要进一步从养护管理入手进行改善。

3 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策略

3.1 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渗透设计思想

高校校园绿地在其建设过程中,多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从建筑、广场、种植、造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功能分区和绿地布局,采用了不同的景观塑造和植物选择,这些都融入了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在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养护管理者应当充分理解校园绿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措施。如重在塑形、景观美化的校园绿地,多需要通过修剪、整形、色块调整来体现出绿地的色彩美、图案美、造型美,因此在这些绿地的养护管理中,应当根据设计意图注意修剪、整形和色块调整,如灌木修剪的规则性、草坪的高度控制、花坛的更换、花草品种的调配等等。再如重在色彩、花期季相、植物姿态等方面构图布局的绿地,渗透了很多画意、画理的绿地意境创造,如校园立面景观中的假山、水池、花园等,不同立面景观对植物的高矮、颜色、造型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假山上的树木生长过于繁茂则容易喧宾夺主,使假山变为石堆,花园中的花期季相调整不合理,使花园变成草丛,这些都需要养护管理工作者充分理解绿地设计初衷,以免因养护管理破坏了绿地设计的意境。

3.2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注意方法

相对于城市绿地来说,高校校园绿地人流量更大、人流时间更为集中,区域与区域间人流量和人流时间集中度差异也极大,人流量和人流时间必然会给校园绿地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校园绿地养护工作中,很多时候都会采用一些保护措施,来加强校园绿地的保护,例如添加护栏、树立标语、增设垃圾桶等,这些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校园绿地的保护能力。但是,往往这些后续的校园绿地保护方式,会对绿地景观造成破坏。如护栏色泽、标语形状、垃圾桶位置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现象,甚至在色彩、造型等方面影响绿地景观,成为校园绿地中的不和谐内容,如护栏封闭了绿地景观空间上的氛围与景观的连续和延伸性,栏杆和标语颜色与绿地反差过大改变景观整体和谐等等。在实际应用中,不宜大量利用栏杆封闭绿地,颜色、造型上也应当与景观融为一体。

3.3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注意安全卫生

校园绿地能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但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还应当注意安全卫生问题。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涉及很多安全因素,如建筑小品的检修、假山路径石块的加固、绿苔污迹的处理、植物病虫害防治等,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带来安全影响,如建筑小品失修倒塌、假山石块松动跌落、绿苔处理不及时致路滑,再如病虫害使树杆折断、乔木树冠修剪不及时触电、冠形过大或偏斜树木倾倒等,这些都需要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多加注意。在校园绿地卫生方面,首先应当注意校园绿地植物品种的卫生,保证植物洁净、无污染,如雌毛白杨、悬铃等植物,就会出现飞絮等污染,影响校园卫生。其次,应当注意病虫害管理,如叶班病、煤污病、天牛、洋辣子等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绿地景观效果,还会直接给师生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同时,在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如除虫、施肥、施水等,也应当注意避免影响校园卫生,采用无污染的除虫、施肥、施水材料和方法。

3.4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提高专业性

高校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植被,整个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使得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难度极高。目前,很多高校校园绿地物种仅一两百种,甚至部分高校校园绿地物种仅几十种,校园绿地物种比例失调、生态系统不和谐等现象极为普遍。同时,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设施往往都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如果不足,很难获得较好的养护管理效果。而实际上,我国目前多数高校校园绿地管理人员都是由失业人员、进城农工等担任,真正采用专业技术员、园艺师管理的极少。当前,应当提高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包括养护管理设施、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佳荣,郭松,李在留.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01)

[2] 赵金玉,葛和生.浅析高校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绿化 管理

近年来,随着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张,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美化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绿化管理问题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校园绿化管理工作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创造一个良好的高校校园环境的基础。

一、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期缺乏科学规划、校园文化氛围的缺乏

(1)校园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校园与校园建设不同步。长期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远远不够。一些大学在校园的建设,没有对原有的植物进行移植或保护,造成对学校的原始生态景观的破坏,也导致许多物种的丧失。部分大学多次改变了公共绿地树种频繁的更换,所以重复建设,导致浪费资金。

(2)由于关注不够,一些高校的景观规划和设计绿色投资少,一些绿地公园、绿色建筑并不能反映自己的文化和审美内涵;一些高校盲目投资,设计上的过度追求新、奇和其他装饰效果,对理想的追求高标准设计,而不是结合绿化的基本建设规则和学校的特点,导致了设计和操作脱节,不能很好地反映校园文化的特点,使整体设计水平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尤其是近几年园林绿化、草坪热现象的出现,一些学校把大片的树林全部砍伐然后又全部铺上草坪,导致校园树木和草地不平衡,不仅严重影响校园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效率利益,还增加了绿色管理的成本。

2.绿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因为高校的校园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此外,绝大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绿化的功能替代的认可缺乏认识和理解。导致大学在校园绿化管理方面投资不足、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持。而大部分高校是没有专门的校园绿化管理部门,很多都是挂靠在综合管理处或者保卫处。例如梧州学院就是挂靠在保卫处。管理部门对校园绿化管理重建设,轻管理,没有一支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团队,对管理要求也不严格,把高校的绿化管理工作简单理解为就是播种、除草、修剪、浇水、施肥等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缺乏技术的指导。

3.缺乏严格的绿化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绿化维护团队

大部分高校的绿化管理部门没有对校园绿化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也没有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对校园绿化养护工人也没有规范的职责要求。校园绿化管理一般是高校的综合管理处或者保卫处管理,而校园绿化的资金管理都是高校的财务处。监督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不是同一个部门,资金的使用程序繁琐。有时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也会造成资金使用上的困难,比如:财务处不知道校园绿化维护具体都了哪些工作就盲目地控制资金,而绿化管理部门不知道项目可以使用多少经费,按照哪个标准去支付,就会盲目地提高维修养护的标准;校园绿化管理资金缺乏科学计算,有时也要很多预算外的维护成本需要支出。

此外,高校的绿化管理人员大部门都是一些失业或者转岗的工人,很少有专业的园林师。这些工人普遍专业素质低,缺少专业知识的指导,甚至很多植物生长的一般知识也不了解,这样就会导致校园绿化管理缺乏科学性、技术性。所以,提高高校校园绿化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管理专业技术知识是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因素。

二、以梧州学院为例强化校园绿化管理的若干措施

1.合理规划,科学的养护管理

高校应在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遵循“信息与园林”和谐并存的校园建设理念,建设一个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和现代化气息的师生员工休憩的绿色校园。

首先,高校校园绿化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更要发挥精神功能,使得自然和人文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园绿化展现校园的精神风貌,孕育校园文化气息,使师生得到熏陶。

其次,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校园生态系统。营造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要搞好校园植物的配置设计,合理选择物种,应根据校园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做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本地适宜生长的树种,营造独特的校园地方特色。

最后,校园绿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工作。要完善相关的养护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化管理。此外还要增强师生的绿化意识,大家都不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必定会给校园绿化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只有用心地进行养护管理,才能营造出真正的绿色校园。

2.领导重视,稳定的资金投入

很多高校的相关领导都比较支持校园绿化工作,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在建设新校园或者扩建旧校园的过程中因经费问题还有很多校园绿地有待进一步建设。我所在的高校梧州学院也如此,资金的不到位,造成校园绿化建设滞后。所以,高校校园绿化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财力、人力、物力给予更多的支持,制定相应的资金到位的政策、并引进和调配一些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擅长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到校园绿化管理部门。另外,高校还要积极开拓渠道筹备绿化资金,加大投入。

3.加强监督,完善的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健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绿化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园林管理体系,这样工作有目标,有制度,也提高了日常绿化维护工作的质量。如梧州学院先后制定了《梧州学院校园绿化管理制度》、《梧州学院学生公益劳动管理条例》等文件。第二,注意维护植物群落,重点养护重点绿化。运用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的原理,植物配置要多样化,构建合理的生态校园,降低养护费用。对各种植物的生理习性要及时归纳和总结,对于一些适应性比较差的品种要有针对性地护理。第三,改良校园绿地的土壤。日常的护理要注意土壤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

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结合本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引入激励、竞争、监督和评价机制,落实园林管理岗位责任制,技能岗位工资制,采用竞争、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以实现责任和报酬的真正的统一。

总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也要通过物质环境才能实现。搞好高校校园绿化对建设和谐校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强.关于如何搞好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6(2):36-38.

[2]张启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城;危机管理;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37-02

《教育大辞典》将“大学城”界定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万~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了解决扩招带来的种种难题,由政府专门划出一块土地,新建一批高校园区或将原先较为分散的高校迁移集中,因而形成的高等院校毗邻而设的特殊区域。

一、问题的引出:大学城高校校园存在危机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危机”是指危险的祸根或者严重困难的关头。本文所言“危机”是指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性、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较难控制的局面作出反应和决策的非常规状态。显然若任由危机发展,其必然会导致危害性结果的产生,因而危机需要管理。只有危机在得到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其危害性才能降至最低,甚至得以避免。

高校校园危机及其处理还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旦处理失当不仅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受到干扰,还会严重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大学城校园危机管理的原因:从宏观到微观的审视

(一)大学城内危机的共性

1.具体分析高校校园危机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中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校园管理体制的原因,还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就社会原因来看,其具体表现更是多种多样,这包括高校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阶层矛盾在校园中的影响、全球化对于校园的冲击、新闻媒体舆论的影响、学生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共政策的影响等;而校园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则主要表现为校园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等方面;至于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则更是千差万别。

2.大学城内校园危机产生的原因,既具有普通高校校园危机产生原因的一般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学城内校园危机产生原因之所以具有特殊性,主要是由大学城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造成的。由于大学城内高校集中,从而使得大学城校园危机具有了群体性、连锁性等特征,原本只是发生在某一高校的危机事件,就很有可能迅速波及到整个大学城。

(二)济南长清大学城内校园危机发生的原因探析

1.从济南长清大学城建立的初始阶段来看

首先,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校园危机的发生概率大为提高。济南长清大学城处在在偏远的城郊、城乡结合部地带,其安全问题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治安管理、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等问题。学生公寓周边各种商业网点较多、各种闲杂人员聚集,造成公寓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混乱;公寓内的后勤餐饮服务等一般委托给社会上的实体或个体经营,由于利益的驱使,违法经营时有发生,饮食安全存在隐患。

其次,从文化氛围来看,济南长清大学城校区人文环境的营造有待时日,难以满足学生思想的活跃需求。大学城校区处于边建设、边运作阶段,很多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教师大部分处于“走教”状态,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明显减少,校园文化的培育与成长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兼容并蓄其他高校文化也非一日之功。而文化乃大学之魂,缺少文化根基的大学城必然会令学生感觉思想比较空虚,难以感受到大学的人文氛围。

最后,大学城地理位置的偏远也让学生工作遇到了新的难题,其在贫困生工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过去,大学位于市区,许多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还可以通过做家教或者其他兼职工作去弥补自己财务上的缺口。

2.从济南长清大学城过渡阶段来看

首先,过渡阶段的大学城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这也是引发学生危机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目前,大学城周围大学商业圈店铺林立,餐馆、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游戏机房等应有尽有。一些业主为了争夺顾客而经营含有、内容的电脑游戏,甚至通宵营业,招揽学生。这些行为极易引发学生和社会人员之间、学生和业主之间的治安纠纷。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有的人员明目张胆地到校园内寻衅滋事,如果对这些治安问题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易酿成集体性上访、静坐请愿、上街游行、堵塞交通等重大安全事件。学生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加复杂,也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大学城高校学生的高度密集性,直接导致了突发事件复杂性的提升,一旦处理不当就极易导致严重后果。到了过渡阶段,各大学基本入住大学城,大学城内高校众多,学生高度聚集。如此高密度的学生群,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局面则将很难控制。济南长清大学城有9所高校、15万成年学生,这意味着在大学城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在各所大学内流传开来,并且酝酿发酵,在某个特定条件下爆发出来,最终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3.从济南长清大学城成熟阶段来看

经过过渡阶段的发展,济南的长清大学城会逐渐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大学城的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走上了正轨。大学城依然会存在着危机,但是这个阶段的危机管理走上了程序化的轨道。

三、校园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

(一)构建和谐的大学城发展环境:校村和谐环境建设

济南长清大学城是一个“小岛”,十所高校、一个街道、两大商业区、四个自然村共存其中。创建平等、协调、互惠、共建的和谐人文环境是实现大学城自然与人文生态健康发展的前提需求。高校与社区保留村之间存在文化互补的关系,要创建大学城和谐的人文环境,高校和社区、保留村之间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谋求协调互惠的发展,共建和谐。

高校应该帮助社区民众提高科学知识与文化素养,可以通过街道、村委会与居民沟通,通过校园开放日、交流日、重大文体活动共享、有条件使用校园设施、招聘农民工、为村民办补习班、提供学生家教以及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民众了解大学、感受大学、热爱大学,从而维护大学。社区和保留村可以利用本土文化传统,通过社区文化教育、村民教育、加强村校对话、提供优质生活配套服务、提供社会实践场所等实现对高校的支持,丰富高校文化建设,扩展高校人才培养渠道,实现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

(二)构建济南长清大学城危机管理联动机制

1.建立危机管理的指挥系统。这个系统是危机事件处理的指挥中心。目前的济南长清大学城还是各大学校区松散的联合体,各校区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停留在松散和无序阶段。为了促进大学城的长远发展,大学城的领导机构必须承担参谋、咨询、建议、协调、规划的职能。深圳大学城就有专门的大学城管委会,设立了大学城总指挥中心,中心人员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派专人组成,在处理大学城危机事件时应启动大学城总指挥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全权负责指挥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2.建立危机管理的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在指挥中心的指挥下,具体负责危机事件的解决。行动系统应由抢险团队、医疗救护团队构成。而且各团队都应有一二个预备队以备紧急或替换之用。抢险团队和医疗救护团队是危机管理行动系统中的硬件,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建立危机管理的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危机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作出分析判断,特别是注重研究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发的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危机管理监测系统都要作出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学校危机管理最高领导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妥善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制度

完善大学城的危机管理,既需要发展大学城和谐的环境,构建大学城危机管理的联动机制,也需要学校自身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制度。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就从实际出发拟定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沟通及时、科学应对的处理原则。建立了校领导值班制度,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为组员的校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开设24小时值班电话,校保卫处24小时值班,校后勤处设有夜间值班车,确保校内公共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应对。各二级学院也设立学生工作者24小时值班制度、学生工作进宿舍制度。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大学学生群体性集会事件应急预案、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火灾应急方案等应对预案。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制度,旨在预防危机的发生,或者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构建和谐的大学城发展环境、构建大学城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制度是大学城建立和过渡阶段危机管理的必由之路,这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学校自身管理的健全,更需要学生工作者认真负责履行自己的职责。构建大学城危机管理联动机制旨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到了大学城发展的完善阶段,各个大学城的危机管理也会走向程序化、制度化的道路,大学城的危机管理也会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呈频,郑春晔.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与校园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4,(6).

[2]邱海峰.新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4:191-194.

[3]何军峰.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4篇

在2001年之前,校园管理还比较混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校园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的主体,各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理念与规划发展,有各方协调处理一些事务。因而,在一些责任主体并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一些改善和发展显得比较困难。办起事来,手续复杂,程序繁多,效率低下。而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学校采用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办社会的管理方式,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扮演了一个小社会的形象,但随着发展,校园管理包袱越来越重。在2001年,学校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校园教学区域的物业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在此阶段,环境卫生、绿化等工作由后勤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宣传物(横幅、展板等)的审批放置由宣传部负责;校内商铺由二级单位以谁出租、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管理;校内交通的规划、交通秩序的维护由保卫处进行管理;校园的修缮维护由规划处负责。学校包袱由于经济化改革借助社会力量得以减轻,学校管理进一步明确,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在一些交叉区域,依然存在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在2011年,校园管理进一步改革,成立了校园管理处,将上述职责归口,统一进行规划和管理。校园管理处肩负着建设安定、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的责任,规范了校园修缮、项目招投标、校内商铺等的管理。现阶段改革阻力还比较大,在新的职能划分上也存在一些新的分歧。但改革统一了校园管理,使校园管理更加高效,内部职责更加明确,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从事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引人社会化改革,到成立校园管理处统筹校园的管理,经历校园管理的改革创新的尝试。校园管理会朝着以学校引导,校园管理处牵头落实,实体企业进行实施的方向发展。这是校园管理的一条新路径。

二、高校校园管理的建议

1.更新管理理念。校园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全校的问题。高校校园应突出其人文关怀,体现学校治学理念,提高校园参与者的素养。只有依靠大家,才能管理好校园。要做到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加大资金投人。创建一流的大学,校园环境、人文理念,都应引领社会发展。校园建设,应有新的突破。为此,需要资金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及时更新校园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服务的成本的上升,如果没有适量资金的支持,很多管理不可能到位,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

3.重视校园规划。好的大学应有好的规划,这样不光利于校园的建设发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人员素质。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家的认知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做出一些管理尝试,为社会改革提供借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之上0的理念,为师生提供更加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校园。

5.规范校园管理。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把管理和教育工作两手抓。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细分岗位工作内容、范围、标准及相关的任务,将划分落实到位。出台详细规范的管理办法,凡事做到有据可依,依据办事。

6.实现管理数字化。依靠校园一卡通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并且依靠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指定者收集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提倡网上办公,使管理更加快捷环保。

三、结束语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窗口和门面,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与服务的指标应当领先于社会水平。校园管理需要创新,需要新思维、新办法、新起点。通过创新,使我们的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校园管理需要科学筹划,综合治理,规范管理。把管理和教育、管理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现状

一、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理论界定

随着高校的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应运而生,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文化在高校校园的集中体现。由于高校的高知识型,处于校园文化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当前,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内涵阐释和外延界定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用文化进行高校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管理”。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等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界定为:以党政工团为主体的学校管理部门,为强化校园风气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以及服务品质,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方法对社会大环境下包括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在内的校园物质条件和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

二、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作为高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特征,使得校园文化在管理中仍存在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文化的长效、健康发展。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制度上存在口号化倾向

1.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以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制度为依据,很少深入基层了解本校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造成制定管理制度时存在口号化倾向而缺乏科学性;同时,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对校园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判存在缺失,导致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协调问题,进而引发因管理制度落后而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这一问题。

2.管理制度的实施存在走过场现象。当前,尽管西安各大高校在校园文化管理方面均或多或少地出台了校园文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的落地实施效果却大打折扣,管理制度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三本、专科类院校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以高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为例,常常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行为。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学雷锋月活动,本意是鼓励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某些高校却演变为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指标,其实际成效仅仅通过量化数量来表现。

(二)管理内容上轻视精神类文化

当前,在西安各大高校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物质文化管理、轻精神文化管理的现象。具体来看,西安部分高校特别是一本类高校大部分都是多所学校合并而来,加之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都通过着力扩大学校规模、提升教学设备和基础环境等方式吸引学生报考,在这一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存在重视物质形态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形态文化建设的倾向,不仅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流于形式,甚至导致不少高校在合并、扩大学校,片面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出现精神文化缺失和文化传承断层现象,导致高校失去本校特有文化气质。

(三)管理模式上趋向行政化特征

所谓管理行政化,即在文化管理中,其管理理念、组织建构、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一言以蔽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正逐步趋向官僚化。在高校中,管理校园文化的除了校、院、班等不同等级的正式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存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非正式的管理机构。这些非正式管理机构在高校不断行政化的影响下,其行政化和官僚化气息也日益明显。也导致高校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腐败时而发生的现象,制约了高校学术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高校理论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术研究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遏制了高校在学术领域的创新。

三、完善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应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穿下,从校园文化管理观念的完善入手,在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进行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管理观念

1.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因此,我们要从认知层面提升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问题,改变以往“重学生教育,轻文化建设”的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尤其是要提高高校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认同和支持,而且还要在师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

2.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正在面临着校内外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符合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间接的保证学生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培育完善的人格,实现健康发展。

3.将校园文化管理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方面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到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争取更多的物力和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其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与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挂钩,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此外,高校还要针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或者战略,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

(二)提升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管理

1.优化校园文化硬件设施。任何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硬件设施来开展,首先,要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硬件基础的建设与完善,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实验室、体院馆、餐厅等各种设施的建设和装修以及其附属设施的配套等,当然要在实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场馆的建筑文化底蕴。其次,要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校址选择时,尽量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在校园建成以后要持续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另一方面,要进行校内环境的美化,主要是进行校内绿化,建设公园式的校园,但是在绿化时要注意营造“建筑与绿化相协调的园林氛围”。

2.打造个性校园物质文化标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标识是其物质文化的浓缩体现和经典代表,也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领域,更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代表和对外象征。首先,要打造校园建筑文化,要将校园精神、办学特色、人文关怀等融入建筑的设计之中,实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其次,要打造校园雕塑文化,雕塑是高校校园常见的艺术装饰,但很多雕塑往往平淡无奇,不仅不能体现高校特色,而且也难以成为高校的标志性象征;最后,要进行高校纪念品、出版物等其他物质文化的标识化设计,与高校校园建设标识和雕塑标识一起共同打造高校的物质文化标识系统。

(三)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管理

培育“因校制宜”的校园精神。应该在契合学校特色、传递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首先,优化办学理念,在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其次,强化校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和学风是高校校园精神的关键构成,因此鼓励高校全员参与校风和学风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师的师德建设;最后,要建设个性化的高校校训和口号,目前西安乃至全国的高校校训和口号大都雷同,难以体现高校自身的特色,因此要优化高校校训和宣传口号,以彰显高校特色和优势,从而促进独特校园精神的培育。

(四)完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管理

1.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校园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完善人性化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增加校园管理制度构建的力度,提升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该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就是在制度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主线,而这种以人为本体现在高校管理中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尤其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最后,要提高高校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就必须提高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在制度制定和日常管理中,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2.建立校园文化管理的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投入,因此要建立校园文化管理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校园文化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完善;其次,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需要各种物质的不断投入,以保障管理活动的有序推进;最后,建立校园文化管理的评价反馈机制,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活动和其他管理实践一样,都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评估,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校园文化管理的反馈机制,对日常管理和管理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进行管理实践的优化,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帕累托最优。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公共政策;政策失效

中图分类号:D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112-02

公共政策与法律都是以条文、规定、规范的方式出现,并利用公共权力对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调节,而且调节的手段都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工具 [1] 。法律属于严肃的公共政策,是高层次的公共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一项严肃的、高层次的公共政策,其出台多年,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巡警管理的是公共道路,高校校园里的道路究竟属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加之,执行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理解误差,以致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该部法规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给开放式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在高校交通管理过程中,解决高校校园交通问题需要根据道路交通特性去综合加以解决,而把《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项严肃的、高层次的、惠及民生的公共政策运用好,便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法。

一、公共政策角度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所谓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2] 。

依据我国政策专家张国庆的理论,一种社会现象要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客观情势的存在,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并且经过主观的判定,才能确认为政策问题。二是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心,他们要求政府把这种问题当作重大问题来解决。三是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被确认为政策问题的那些问题都是影响程度较深或者影响面较大的问题。四是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五是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这些问题事实上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所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理应能够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是因为它具备了上升为了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首先,随着高校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深入和合作的开展,开放式的校园内人、车骤增,人、车、路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校园道路也出现了城市道路中常见的交通堵塞问题,因局部交通堵塞引发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堵塞,社会称之为交通堵塞的“蝴蝶效应”也将日益突出。从客观情势上而言,高校校园交通不仅是高校的分内事,它还涉及作为高校校园交通间接参与者的广泛社会人群。

第二,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屡见于网络、报端,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热议,特别是在高校校园里发生的几起影响极坏的交通肇事案件后,如“我爸是李×”事件,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逐渐被广大公民所关注,并能被非常明显地观察到,人们对此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公众诉求,要求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这种问题当作重大问题来解决。

第三,学校里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大门口的交通瓶颈现象、校园范围内无交通管理执法部门、社会车辆进入校园后乱行乱放等问题,虽没达到极为破坏性的程度,但却属于影响范围较广的问题,对一城区、整座城市的交通运行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四,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不仅涉及高校保卫部门、高校自身,这也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需要系统、全面、科学地对问题进行认识和评价。

第五,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招生人数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校园内“人”与“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确保高校校园的交通“安全”与“畅通”,正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会构成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以及政府合法性的挑战,面临着严重危机。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所谓政策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抵触,不能完全按决策方案的设计执行下去,决策执行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预定目标 [1] 。如前所述,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理应能够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是因为它具备了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而对于应该适合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一)校园道路被划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管理范围之外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校园道路之所以成为争议的焦点,原因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形成的初衷不是为了便于社会机动车通行而建的,它的存在原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2] 。

(二)政策法规目标不准确,致使执行者不得其要领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前,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都是由属地派出所联合校保卫部门进行处理的,该法实施以后,一般的交通事故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属地交警部门接受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但令交警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颇感无奈的是,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定义,目前针对于大学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因为不在交警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范围,故多数均未受到处罚;而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因为自从国务院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来,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高校,其职能部门就不再具有执法权 [3] ,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就只能报交警部门处理,而交警部门除了对影响较大或当事双方协商不下的校园交通事故来学校处理之外,对一些小事故往往建议由高校保卫部门协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加之,管理体制、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的日常交通管理一般都由高校保卫部门自行负责,交警部门是顾及不上的,这就造成了交警部门对校园道路的监管出现了缺位,而高校保卫部门想管却又没有执法权的无奈局面。

(三)校园交通管理队伍整体薄弱,在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时有偏差

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或条件,这些因素中的任一方面或它们之间的配合出问题,都可能招致政策的失效。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校园道路划在其管理范围之外,但是该法规中的其他条款仍可作为高校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法规依据,如法规中的第6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第7条明确指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都充分说明了该部法规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对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高校保卫部门在实施校园交通管理中出现执行上的偏差,主要在于:

1.交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交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交通事故处理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保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队转业,有从公安院校毕业,有从其他行业改行而来的,真正能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交通管理知识学习的人不多。虽说他们对学校的整体交通情况都比较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撑,就无法实现对学校交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人手不足,管理力度不够。校园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在交通高峰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引导、分流道路交通压力[4]。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成立校园交通管理科的高校还是为数不多,不少高校的都是将交通管理与消防,或者与校园秩序等职能并在一起,兼职从事交通管理的比较多。而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校园秩序、消防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有时交通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应付不过来。校内交通拥挤,车辆无序停放,部分车辆车速快、噪音大、尾气重,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还是没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克服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失效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统筹考虑

从观念上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交通问题是社会化、城市化、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当中,要确立运用公共政策解决问题的管理理念,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系统、全面、科学地对高校校园的道路交通特点、规律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制定一套真正适应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或法规,才能实现高校校园人与车的和谐相处。

(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将校园道路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管理的范畴

《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所说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大抵上有这样三种形式,一是封闭式校园,二是半封闭式校园,三是完全开放式校园,虽没有明确规定高校校园是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但事实上,已存在社会机动车在高校校园通行的客观情势。因此,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可以在了解政策要求,掌握政策实质的前提下,根据客观情势所在,按照原则性、灵活性、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执行政策,对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订,把高校校园道路也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所说的“道路”范畴,让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毕竟,法律有其一般的政令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它使得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改变,能够保证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长期性。

(三)构筑校园警察管理机制,健全政策执行系统

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始构建以“校园民警”为主体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解决了高校保卫处没有执法权及力量不足等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政府拨款为高校配备校警,校园民警实行警方与校方双重管理;校园民警着警服,配“校警”袖标,执警械,可以依法开展校园内安全保卫和周边治安整治,具有刑事治安案件侦处权、消防管理权、交通管理权,协管校园食品安全,并组织师生开展预防安全事故的培训演练等,紧急情况下,校警可依法使用警械 [5] 。

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总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产生和运转,政策的整个活动过程受制于现实的体制环境,体制不合理不仅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即使有了正确的政策也难以组织正常运作。因此,必须要对现行的高校校园安全保卫体系进行改革,健全交通管理政策的执行系统,而构筑校园警察管理机制,便是健全这一政策执行系统的一个主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高校校园内的交通管理权限、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才能对高校校园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提高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素质

正确执行政策是防止政策失效的关键环节,然而,要很好地了解政策要求,掌握政策实质,与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素质分不开。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高校保卫部门与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是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是社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二是在高校保卫部门建立专职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队伍,并加大对交通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有关交通管理政策科学的知识学习,避免他们仅凭经验思考分析导致政策失效的现象。同时,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增强全局观念、提高自律精神,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工作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国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

[2]水梅子.一起校内车祸引出的问题――校园交通谁来管[J].安全与健康,2007,(24).

[3]胡华明.浅谈校园交通安全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刘轩.高校内部交通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3).

[5]重庆一次投入12亿 向学校派驻“校园民警”[EB/OL].中国新闻网,2010-05-10,http:///gn/news/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7篇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时空限制,为师生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合信息,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创造力。另一方面,广大师生利用网络主动同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有效地覆盖传统校园文化与社会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近年来虽已初见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河北省十所重点建设高校的师生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根据对问卷集中反映问题的分析汇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70%以上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仅是学校对外宣传、开展网络办公的重要手段之一,45%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建设与高校学生成长没有密切关系。问卷调查表明,83.4%的高校学生极少浏览校园网络。由此可见,高校师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仅仅将校园网络定位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对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由于高校过多重视网络的功能性作用,忽略了校园网络的文化作用,导致部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

2.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网络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途径,受到青年学生的广泛欢迎。青年学生自制力较差,加上高等教育相较于高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面对网络带来的诱惑时抵制力较差。问卷调查表明,17%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时事信息并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更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其中网络游戏占33%、影视剧占29%、网络小说占9%、交友聊天占8%。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更多是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未能充分发挥网络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关于“每周上网时间”问题的调查表明,每周30小时以上的学生比重高达67%。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娱乐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自然会大大缩减。沉迷于网络使学生与外界缺乏沟通和交流,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长此以往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难以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对师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较小,校园网站运用的实际效果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未浏览过校园网站新闻等信息,46%的学生不了解校园网站包含的具体内容。学生利用校园网站除了登录个人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及成绩查询,对于校园电子图书资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料查询和自主学习。通过对各高校校园网站的研究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仅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单调,不能满足师生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校园网站功能模块单一,只是涵盖了信息公告及教务信息等内容模块,而师生沟通交流、校园文化展示方面的内容明显不足。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专职人才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近五成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高校中普遍由多部门协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然而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化管理,致使校园网站内容杂乱无章。另外,据有些教师反映,一些高校还未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总体规划,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导致网站后期维护工作的不到位。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高校应不断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在高校总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应把握网络发展这一契机,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逐步建设具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于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助力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高校应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主流思想引导,努力形成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首先,高校主抓网络文化建设的有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文明网络文化环境对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校园网络文化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园网络将大学的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弘扬,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互动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增强其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再次,高校有关领导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调研,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对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方案,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最后,高校应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如采用榜样报告会、座谈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网络文化教育,使其自觉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不良诱惑,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价值观。

3.进一步拓展高校校园网站内容,提升校园网站的吸引力,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目前高校校园网站利用率较低、对师生吸引力不足的现状,高校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与管理。首先,在网站的功能上,不仅要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更应成为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有关链接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的最新报道,并通过校园论坛等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创立“心灵驿站”模块,由专业教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其次,校园网站应着力弘扬校风、校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对校园内优秀学生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学生榜样,真正让积极进取的大学精神鼓舞到每位学生,传递青春正能量。

4.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服务团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各有关部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既要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要在网络文化建设的创新上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应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一是要不断完善有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于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成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二是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对从事党团宣传工作的有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使其转变职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宣传的途径和方法;三是高校应聘请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职人员,并解决好专职人员工资待遇及职业发展问题,真正激发专职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问题;管理

一、高校校园网及其作用

1.什么是高校校园网

高校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路;利用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为学校提供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

2.高校校园网的基本功能

①信息传递。校园网可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的各种信息的传递,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②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网上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硬件资源共享。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③方便教学。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二、高校校园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网利用率低

目前,各高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大都重视网络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只注重硬件品牌的优劣和联网计算机数量的多少,而忽视了校园网在实际中的应用。于是,出现了先进的网络设备在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无法应用。

2.网络管理人才培训不足

校园网建成后,对网络维护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有些学校仅设立一至两名信息员,负责网络维护工作,但由于信息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及时解决网络出现的问题。另外,非计算机教师在使用校园网时,对一些软件和信息系统不熟悉,在网络使用中带来不便。因此,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和教职员工的培训。

3.网络管理亟待加强

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并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致使网络管理成为高校校园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IP地址管理困难。由于IP地址共用,对网络的管理就不能管理到人,容易出现IP地址的冒用、滥用现象。二是对网络浏览内容控制不力。许多校园网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尤其对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公共场所以及上网者的网上行为缺乏控制。三是网络安全性能较差。如IP地址被盗用、独享资源被改为共享、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和传播、主服务器受攻击等情况经常发生。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对策

1.充分认识加强校园网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约占整个工程的3/4,因此,对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复杂性与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校园网的网管要对网络系统本身进行管理,确保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监视网络流量,调整网络的运行状态,为网络的应用提供指导,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依据,解决校园网安全问题。

2.采取静态IP地址管理模式

静态IP地址管理模式的好处很多:一旦出现扫描攻击、垃圾邮件等网络安全事件,根据IP/MAC/端口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定位来源,从而为采取下一步处理措施提供准确的依据。这样一个完整准确的用户信息系统的存在,为以后构想中的网络自防御体系创造了条件。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以来就一直采用校园网用户静态IP地址管理模式,为建立可管理的安全校园网提供了基础。

3.注重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校园网的安全主要是因为人的恶意行为而导致的资源被破坏、信息泄漏、篡改、滥用和拒绝服务。校园网功能比较繁杂,承担的任务众多,既要满足办公要求,又要满足教育科研的要求,还要成为信息资源的中心。因此,校园网及其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既可能有来自校园网外部的安全威胁,又可能有来自校园网内部的安全威胁。因此使用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抵挡内外部的安全威胁。目前校园网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运用访问控制列表和VLAN隔离技术;内网和外网分别使用防火墙技术进行端口的过滤;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和系统漏洞补丁安装程序;使用入侵防御系统等措施。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绿化管理;问题;对策

1.校园绿化基本情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教职医护员工2700多人。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14亩,其中旗山校区位于福州市上街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8-19.5℃,年平均降雨量为2152.6mm,地貌为冲积平原,隶属福州盆地。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拥有绿地面积36.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9.56%,绿地率54.63%,乔灌木700种1万余株,开花植物312种,呈现出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怡人景色,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并已连续六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2.校园绿化管理的经验

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构成的校容校貌,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文明习惯。福建中医药大学重视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将校园绿化美化与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优美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的校园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主要的做法有:

2.1领导重视,为校园绿化管理提供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把校园绿化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的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管理处,定期研究和部署校园绿化工作,着重解决绿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人、财、物三方面给予保证。重视绿化经费投入,将校园绿化资金列入了校年度预算,每年划拨绿化养护专项经费,为校园绿化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2.2体现中医药特色,将校园绿化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

学校历经五年时间建设“时珍园”占地100亩,由闽台地道及主产药材区、主体中药学区、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区、草药园区、文化长廊等五大功能区域组成,培育药用植物600余种。园内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亭台相望,匾额、楹联因地制宜,方歌与刻石相映成趣,形成了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个市民休闲观光的主题公园。

2.3建章立制,抓好绿化管理的落实

“三分种,七分管”是多年来园林绿化的经验总结,精品绿化工程建成后,要靠精细的养护管理、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展现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如果绿化工作管理不善,会让现有的绿化成果付之东流。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是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保证,学校制定了《校园绿化美化管理条例》、《绿化工岗位职责》、《绿化责任区考核评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校园绿化工作有章可循。通过明确任务,分清职责,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将工作好坏与分配挂钩,做到赏罚分明。

校园绿化管理既要依赖于健全的规章制度,更要依靠管理人员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化工作中出现的管理与技术问题,通过严格的检查督促促进养护工作越做越细。每日各绿化组长自查,每周绿化主管巡查,每月绿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带队再进行绿化养护工作阶段性大检查,做到了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标准、有考核,使日常绿化养护工作质量有了较大地提高。

2.4科学管理,绿化养护操作规范

花草树木生长具有周期性,养护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提高绿化养护质量和等级水平,必须要求从事绿化养护的绿化员工严格遵守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学校绿化职能部门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制定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养护管理工作月历》、《福建中医药大学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技术措施与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养护标准和应采取的养护措施,合理安排苗木补植、施肥、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草坪打草等,保证了校园绿化景观良好。

2.5全员参与,营造绿化管理良好氛围

学校对校园内的主要行道树做了“石铭牌”,向师生普及校园乔木的科属、学名、中文名和原产地等知识,不但使师生扩大了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师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在校园里专门划出一块绿地冠名“学子林”,让每一届毕业班的同学开展“毕业纪念树”种植活动,以寄托对母校的热爱,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绿化管理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植树节购买苗木,组织学生开展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

3.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校园绿化养护要走向科学和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绿化管理中仍有许多方面还需要加强,如绿化养护稍显粗放、员工队伍老化、绿化员工不足,受工资待遇、物价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员工的流动性增大,绿化员工缺口也越来越大,影响了整体养护水平的发挥。

3.1明确目标,绿化管理坚持走精细化道路

绿化工程的竣工意味着建设阶段的结束,却是绿化养护管理的开始,绿地面积的发展可以达到饱和,而养护管理却是无止境的。学校新校区大规模绿化工程建设之后,学校绿化工作的重点要转入巩固、完善和提高绿化成果的阶段,绿化精细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绿化职能部门需要经常深入实地指导绿化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建设队伍,打牢绿化管理的基础

绿化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是密不可分的,要注重培养绿化管理、养护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老员工传帮带的作用,让绿化管理经验在员工间的言传身教中不断积累与提高。要从工作实绩、工作态度、考勤、工作年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起员工薪酬递增的工作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留住优秀员工。同时要注重绿化员工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邀请园林专家、园林机具技师为员工授课培训,普及养护知识,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正确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向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先进的养管技术,不断提高绿化员工的技术水平。

3.3进行绿化普查,建立完善绿化数据库

学校虽然对新校区绿化工作投入力度加大,但仍然缺乏学校树木苗木信息资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造成日后管理工作的不便,因此,需要发挥绿化职能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各类树木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建立校区苗木信息库,给树木建立档案,体现日常养护管理的过程,将树木绿化养护纳入数字化管理轨道。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管理;校园网;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322-02

目前高校校园网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完全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师生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校园网的管理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信息、教育等多学科的有关知识交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好并用好高校校园网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

1 网络管理的内容

网络通常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网络服务和网络用户3个组成部分。与其对应,网络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管理、网络服务管理和网络用户管理3个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即是网络必需的设备、物理链路、服务器存储器等。网络服务种类越来越多,比如利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浏览网页、远程教育、即时通信、在线娱乐、在线购物等。网络用户是网络的服务对象。

2 高校校园网的管理现状和问题

2.1 高校校园网的管理现状

高校校园网在建设之初,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思想倾向。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师生用户群的积聚和管理体制不合理等,校园网络管理问题日渐凸显。

1)网络规模发展迅速,设备繁杂, 管理困难:有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和工作站等网络设备,但设备来源比较复杂,生产型号不同。通信光缆、电缆等监管困难。

2)校园网管理机构管理能力不足, 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专业分化程度低,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

3)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 服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现:网络覆盖面扩大,但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大多数的校园网中,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4)用户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矛盾与对抗:在高校校园网的网络规模和用户群体较大,校园网用户群密集而活跃,一旦用户对政策不满意,对服务不满意,用户就会出现对抗的非法非道德行为,网络管理会遭到各种方式的抵抗,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2 高校校园网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1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互联网的技术开放性及共享性威胁网络的安全:所有操作系统都存在大小漏洞问题,另外有浏览器的漏洞、IIS的漏洞等。高级黑客对技术复杂的Unix进行攻击等,各种黑客软件层出不穷,这些都对校园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2)网络病毒侵入:从网络上可公开下载某些盗版软件,同时,用户随意下载的软件中可能隐藏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极容易使系统被入侵利用。

3)校园内部黑客攻击:校园网用户群体思想活跃,计算机能力强,由于这种特殊性,网内攻击的危险增强。校园网用户逐渐增加,用户时常有意无意地干扰或者破坏校园网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来自校园网内部的攻击比外部的破坏力更强、威胁更大,成为校园网安全威胁的一个重要因素。

4)校园网技术人员不足、技术能力水平有限:网络发展较快,而网络管理人员技术陈旧,技术水平受到限制,跟不上发展需求,在校园网上没有采取正确的管理上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5) 网络设备硬件和软件更新滞后: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手段和产品,先进的系统恢复、备份技术和工具等缺乏更新,也是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2.2.2 校园网管理体制

主要表现为校园管理者缺位和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的缺失。

3 加强校园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对于校园网已形成了“抓管理、上质量、出特色”的共识。通过制定合理有效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健全以下几方面网络制度:从学校管理方面制定制度,如“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办法”、“网络安全检查制度”等;从信息服务的登记、管理、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建立的制度,如“校园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等;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建立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制度。

3.2 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网络人才梯队

加强网络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培训大批网络管理人才,确保校园网的运作和管理顺利进行成败的关键。由于高校校园网的终端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校园网管理人员要制定教师和学生的定期培训计划,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同时,加强师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3.3 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

硬件维护是校园网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主要有四个方面:1)配置管理:加强网络设备的参数配置以及增减和变动的管理;加强网络设备常规安全管理如供电、防水、防雷电、防鼠和防盗等;2)性能管理:评估网络系统的设备运行性能,统计设备的应用性能;3)故障管理: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判断掌握设备故障所在并进行恢复。4)安全管理:避免非法登陆网络核心设备对配置参数进行修改。

3.4 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

1)注意安全系统的防范与建立:加强网络防护安全:主要有采用内外网隔离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路由等;加强网络的配置安全:为防止网络入侵者的乘虚而入,对校园网络设备进行复杂的密码设置;独立网络设备管理进行虚拟局域网设置:把一般用户使用的网络地址段和接入点设备使用的网络地址区分开来,并指定专用电脑进行管理和监控。为避免硬件资源的使用浪费,对校园网网络进行合理的VLAN划分。对校园网使用专业流量监控、网络审计设备;中心机房主服务器安装绿色网控过滤软件,对不良信息拦截屏蔽。

2) 完善网络管理措施,堵住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网络安全以管理手段为主,技术手段为辅,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安全防范应急机制,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安全政策。设定安全应用等级,明确人员职责。内部人员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缺乏是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定期组织师生参加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法制意识。

3)提升网络管理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加大培养力度,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4)加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从入侵检测、安全漏洞扫描、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多方面加强安全防护体系。

3.5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1)平时要做好系统保护和数据备份工作:对于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要养成定期备份的习惯,特别是网站数据、课件资源、学校档案资料等数据,要及时备份,以免丢失和毁坏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加强高校间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IP封锁隔离了校园间的交流,阻碍了互联网在高校的应用和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高校间要展开实质性的合作,可共同联合建设各种数据库资源。

3)鼓励和支持师生利用校园网,主动上网查询和学习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4 结束语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将越来越智能化,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增加,网络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校园网,促进高校校园网管理的质量进一步地提高,校园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应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杜宝举.校园网的建设思路与方案分析[J].电信科学,2007(4):99-103.

[2] 王玉磊. 高校校园网管理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3] 罗军强.我国高等院校校园网站建设现状分析[J].大众传媒,2003(2):78-91.

[4] 赵天寿.校园网建设应用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3-03-06.

[5] 晓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谈信息安全[J].国家安全通讯, 2000( 3): 4-7.

[6] 王竹林.校园网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7.

上一篇: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 下一篇:海外市场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