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4 11:24:09

高校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需要各个实验人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本身的特征来合理使用各类实验设备。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精细管理,使其满足学校实验活动的需求。其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多方面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能够使其满足市场经济的运作条件,从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得的收益。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促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更多的还在于各大高校,而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研发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高校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改善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理念落后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事实上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在扩招过程中,过于重视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验室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一些本身科研能力不高的高校里,很多学校领导都认为学校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这种思想认识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实验室很难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室经费不足

我国各个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经费不足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本身就不够的实验室经费。由于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不大,并且设备也比较老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虽然近几年各个高校的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多,但是针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很多高校实验室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验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给实验室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高校在实验室考核和评估方面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很难充分的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偏被动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四)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

前面分析过,由于高校在实验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高,使得很多高校实验室的设备陈旧老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因为有限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使得学生只能观测实验,而不能亲自参与实验。即便某些学校实验设备相对充足,但是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实验的真正原理和流程。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

三、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有很多,但主要分为四类,即独立研究所、教学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机构。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在运营上更倾向于“政府拥有,大学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联邦政府就能够成为实验室的领导者,从而引导实验室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并且保障实验室研究能够符合国家战略性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表示,在美国所有的基础研究中,美国高校实验室的项目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二)日本

日本的高校实验室根据高校归属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面对校内的教学实验室、专项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学校统一管理的领域实验室。所不同的是,日本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性特别显著,使得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甚至一些实验室提供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学生、教师、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

(三)德国

德国的高校实验室与我国的模式比较相近,即都是学校统一拨款,实验室本身没有额外经费。但德国的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和出众,他们将实验室人员按照不同工作职能进行了精细的分配。比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人员调动;指导老师负责教学实验设计和安排;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工勤人员负责设备清洁等。在这之中,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人员本身的素质,并且会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不仅如此,实验室中验证性的实验非常少,大部分实验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市场需求的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所学到的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也就使得实验室更容易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而反观我国高校实验室,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达标,致使实验室发展环境区域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四、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启示

(一)重视与政府合作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而与政府进行深入合作以后,又能够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撑,保证了实验室的研究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与政府合作会使得相关研究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充分利用不同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高校实验室体系的信息资源流通优势,综合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二)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

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虽然来源于政府、基金、企业等多个方面,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个时候,对于经费的分配就取决于实验室所研究的相关技术,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转化为实质的收益。因此,各个高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开始以前都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了解项目本身与市场需求应用和行业发展提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科研方向。

(三)看重科研项目的评估与考核

上述三个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并且根据绩效考核成绩来确定经费的分配,以及各个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薪酬管理等。特别是在美国,针对于实验室的绩效评定结果会经过高校、政府的统一评判,如果评判不合格就会考虑取消实验室。正是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各个高校实验室都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前景的项目中。

(四)强调资源的利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上述三个国家的高校实验室都开始采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管理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建立实验教育服务。而各个高校只需拨发一些教育经费到这个培养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送到这个基地中培训。培训基地不仅可以接纳高校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就业人员,从而成为社会性的实验室。

五、基于我国国情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策略

(一)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人才培养的真正含义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鉴于我国国情原因,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并不能与政府进行技术合作。退一步来说,可以引导各个高校实验室与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使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某项技术。这之中就需要高校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二)使用研究成果来获取经费

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拨款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德国的高校实验室虽然与我国的模式相近,但他们也开始利用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吸引企业的经费支持。这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其发展模式,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先进行市场调研,积极研究那些市场真正需求的研究成果,便于其转化成实质的经济收益,从而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项技术水平还不高,这种方式在我国更容易实施。

(三)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各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运营流程,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进行综合的素质评定,避免一些老师在实验室中“混日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人员规模,不能出现以往的“一人多职”的现象,真正拉起一支科研能力强、研究效率高的科研团队,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设备资源的管理利用

在设备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首先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实验活动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在资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附近的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适当的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而不是把实验设备封闭在方面里面严加看管。

六、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有较大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很难承担先进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大高校的管理者首先就应该更新管理理念,真正重视高校实验室,并利用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其内部管理,优化其经费来源和方式,以促进设备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指导,促进实验室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作者:邓晓梅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养成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113.

[2]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145-148.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管理弊端;管理改革对策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各高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课程实验的需要,还要为科研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弊端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验证,所以实验室建设是以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没有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即使有的高校设置了实验管理科,也只是负责购置设备仪器,而实验教学、实验人员还是由教研室管理。这种体制使得各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小而全”,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重复购置,管理分散。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长远规划,由于实验室互相独立,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缺乏整体和全局意识,“小而全”的实验室建设,造成“人、财、物”资源上的浪费。有的专业学生数量少,致使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很低。隶属于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购置先进的设备,更无法提高自研设备的资金投入,如此循环,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实验室效益的整体发挥,阻碍了实验室水平的提高。

2、实验教师少,实验能力差

由于实验按照课程设置的现状,大多数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与目前教改中加强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考核、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相违背。另外,实验室工作人员少,且多为兼职,无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实验项目进行开发,使当前的实验技术含量低;也因为实验室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大量的设备、仪器得不到及时的维护,致使一些设备仪器甚至是大型贵重的设备长期蒙尘,坏了也无人问津,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因为缺乏专职的实验人员,有的价格不菲的进口设备,自安装后多年来一直不曾使用过,成了奢侈的摆设;也因为没有专职的实验人员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配件丢得七零八落,使用时根本找不到所需的配件,只好弃置不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在造成浪费的同时,因为有些设备长期不运转、故障多、配件丢失,本来该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就不再开设,最终导致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越来越少,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严重影响了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

3、高校实验室依然采用粗放式管理

首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人文关怀不够,研究人员普遍感觉自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老师们科研教学的压力大,他们感受到的大多是工作中的压力,包括考核、职务晋升等,在工作生活中得不到领导的关怀,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疲于奔命的状态。其次,实验室人员的状况不一,有的教学、科研双肩挑,有的是专职的管理人员。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对人员的管理一般只局限于学校层面的管理,只是按学校现行的规定执行,没有针对实验室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样就使得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既要吸引优秀的或有潜力的研究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又要兼顾原有的研究人员的利益。最后,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粗放。预算制是国家计划项目的基本财务制度,但在实验室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对策

1、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

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各大院校都感到建立实验中心是改进目前实验室管理弊端的必由之路,一些学校也纷纷对建立实验中心进行了探索。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可以针对各学院、系许多专业,基础实验内容相近、专业实验内容不同的特点,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即将基础实验集中管理,成立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按学科专业归口管理,成立专业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或系领导;在资金投入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在人员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内容的优化、设备的组合、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迅速发展,并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建立实验中心使人才培养、人员使用、资金投入、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专业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落实,也为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协调、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的培养、学科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2、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实验仪器的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着重购置、轻使用;任务不足、产生闲置;大型仪器设备部门所有,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仪器设备效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加强购置过程的管理,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高校应组成专家组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因购置失误带来的设备闲置积压、资金浪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其次,要着眼适应高校学科配置,对全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盘活现有资源,形成以保证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兼顾各专业教学实验需要,资源共享、应用率高的实验仪器设备用管体制。同时对人员不配套,设备无任务的,应由学校统一进行调剂。三要建立大型实验仪器公共服务体系,全校各单位占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原则上都要进入公共服务体系,打破部门所有的禁锢,为校内外更大的群体(首先是学生)、更广的领域、更多的单位提供开放式、有偿性的优质服务,发挥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同时拓展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四要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科研人员用得起、机组开得起,促进良性循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能否提高,与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学科建设规模越大,科研水平越高,与之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越高,为此高校应专门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科研课题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免费上机和测试,避免一些研究项目因无力支付测试费用而受到影响。

3、以人为本建设实验教学人才队伍,提高实验能力

在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认真贯彻

以人为本的方针,着力打造一个爱岗敬业、高中低技术职称匹配、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一是应引进竞争机制。实验教学人员应实行聘任制,在全校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聘,实行双向选择,最后以劳动合同的方式,双方共利、义务和责任等要制定必要的激励办法和相应的政策,多方选拔、推荐高层次人才参与建设管理实验室。二是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人员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定期培训、岗位辅导培训、送学住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保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应从思想和技术两个方面加速培育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抓思想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教学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验教学人员要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教学人员具备扎实的思想作风。抓技术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教学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包括对前人械作的验证及对新问题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实验教学人员来说,更应侧重于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如何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高校实验室实行精细化管理

为解决粗放管理带来的问题,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实现管理上的精细化,才能保证实验室健康稳定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的人员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同样实验室的向前发展就是靠实验室的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做到集体与个人形成合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促进共同前进,是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其次,实现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科技项目经费是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保证。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是各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必然要求,因而要严格执行。对于项目经费,往往实行课题制管理,要求按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合作安排原则进行预算管理,保障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要实现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精细化资源管理。众所周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知识不断更新与积累的过程。知识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科研机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进行知识管理就是实现充分发挥实验室知识资源的有效手段。知识管理就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实验室进行知识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资源库,避免资源的丢失,力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提高资源库的含金量。其次要开放给所有的老师,让知识共享,成为创新的源泉。最后是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整理各种资源,让知识增值,发挥应有的效益。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作用;策略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level in colleges directly influences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t decides whether to adapt to the new laboratory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ke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A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实验室既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 、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是决定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作用

1、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实验室应该把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作为管理的目标, 以应用和操作能力为主旨组织教学内容,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管理的宗旨, 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方法, 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而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 形成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氛围, 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随着科学的发展, 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实验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广泛接触并操作各类仪器设备, 通过基础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实验的实践过程, 有利于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激发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3、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有效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 能够使资源优化整合,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集中有限的资金, 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强、有特色、适用范围广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可以提升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水平, 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4、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验室的管理目标与学校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级人才的目标是息息相关的, 学校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的实践得以实现的, 而实验室是重要的实验场地。实验室既能授人以知识和技术, 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能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科学管理高校实验室, 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差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各校都把人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 然而,高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福利待遇方面较专职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实验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毕业生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是以实验室作为进入学校的跳板,日后再转到其他岗位 。因此,实验技术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不高,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不能充分实现老带新 、老帮新的效果。 再加上实验室往往是教研室之外的独立科室,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缺乏参与教学和科研的机会。多年来,能留在实验室长期工作的人员,多数只是做好眼前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2、设备使用率较低

近年来教育部曾两次颁布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专业调整与改造。 但实验室的设置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相似的专业设置雷同的实验室,购置相同的设备,使得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设备的重复购置上,导致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资源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3、实验室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一般学校实验室都存在着规模偏小,条件差,装备层次低,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较高的比例增长,与此同时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也同步增加,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增幅远比不上其他经费的增长。 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上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但没增加反而在减少。还有些高校虽然对实验室的投资增加了,但是随着大幅度扩招,学生人均实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明显增长,有些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此外,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没有长远的规划,使实验室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另外,针对基础教育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

三、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策略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就是建立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秀、责任心强以及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由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高度相关,所以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的改革、设计型实验的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及开放型实验室的设立,都要求实验人员和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提高实验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的有效做法就是充分激发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且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实验室及时补充新鲜力量。

2、改革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高校相关组织机构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通用的工作流程上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在完善实验室建设体系的基础上, 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出现不同机构互相推责的现象。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有利于优化高校教育资源, 有利于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化,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培养人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然后再结合实际,以求建立一个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3、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

要转变观念,认清实验教学的地位。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手段,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潜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途径。国外的一些高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室的规模很大,实验课的课时也比较多,实验室的科技成就是影响高校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的不少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不够重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所以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建和完善新的实验体制,更新实验设备,优化实验方法,争取把实验教学建设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体系。

4、加强实验室资金管理,使得实验室建设具有计划性和规划性对实验室建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规划,这样就能监督经费投入,确保实验室改革计划的落实。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以保障实验室具有充足的资金。同时实验室自身也要以贡献谋发展,积极和企业合作,以求争取到多方投入。实验室还应该监管好资金,避免重复采购和重复建设,促进自主研发,支持共享,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

5、加强制度监控,进行规范管理规章制度是对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的保障。要管理好实验室,首先就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保证教学的规范运作。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定期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通报。

综上所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的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关键。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坚持制度, 长抓不懈,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从而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顺进行。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

一、加强实验室常规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设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学校的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承担教学实验任务,组织编写实验讲义和实验指导书,认真准确按时开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逐步达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最新实验技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的研究,不断创造条件,更新和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充分挖掘现有技术和设备潜力,积极研制教学科研设备和实验材料。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和技术交流。保管好技术档案,严守国家秘密。

二、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的管理

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教学仪器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即亲自做实验或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作详细的使用记录,作为以后检查和维修的凭证。

做好实验室经费、实验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实验室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实验设备要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完好率;实验设备、实验用物资均要有专人管理,建立账目与使用记录卡。对已建实验室要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清查,考虑实验室建设是否能够平衡于实验教学及学科建设需要,结合学生在实验技能操作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实验室。针对仪器设备的购买,应该根据学校的经费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评定后购买,特别是科研方面的仪器设备。该种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在购买时应该考虑其可行性及操作性。加强对已购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在科研课题完成后,科研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调度,确保科研仪器设备按规定合理利用,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调查表明,高校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缺乏系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等弱点。

高校要加强重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及工作积极性。就要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高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进行学习、进行、交流的机会,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验室具体的管理中针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要做到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维护和保养。根据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激励,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应设置一些专职实验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当前各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不懂专业技能。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专职教师必须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后,承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因教师时间紧而导致实践课安排不开的现象;再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实验队伍。

在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的同时,还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高校实践教学需要既通晓理论又强于实践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而当前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由于职称、科研及学历等多方面的切实压力,大批年轻教师无心致力于费时费力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双师型”教师的缺失制约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推进。对于“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从职称、福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建立一套“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要制定出一套让他们到实际业务部门学习的培养计划,安排他们在业务部门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从事具体实践工作,使他们经过实践掌握业务部门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工作之路;安排相关教师作为学生实习、实验的专兼职指导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有业务技能又有理论素质的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机制,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年代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用。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在怎样建立高效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上,必须结合本校、本学院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达到克服实验室教师的不正确思想、提高实验室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实验室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运用价值,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袅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1.4:71-74

[2]冯翠菊.“破窗”理论与高校实验室软环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 146-147

[3]曾祥炎,黎文导.现代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趋势.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49-151

作者简介: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高校科研实验室不同于教学实验室,使用人员以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相对较小;使用率高,每天使用十二小时以上,几乎全年o休;精密和贵重的仪器设备多;化学试剂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量大,危险废弃物多。因此,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对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本文从目前我院科研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提供参考。

一、目前科研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化学品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和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对实验中用到的化学试剂的毒性或危险性并不了解。教师没有对学生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指导,致使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2.危险废弃物处理不当。教师没有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对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及其他有危险性的实验废弃物做无害化处理。例如,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收集废液,而是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将生物废弃物做消毒灭菌处理,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将针头、枪头等尖锐物品做无害化处理,放到密封的耐扎容器中收存,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中,对保洁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将不能混合的废液混合在一起,引起爆炸等事故;将化学废液敞口放置,并在实验室内随意堆放,没有警示标识,不及时清理。

3.用电安全存在隐患。有些科研实验室只考虑实验需求,不考虑实验室用电负荷。仪器设备越买越多,电源不够用,就私拉乱扯电线,或接线板多级连接,接线板随意拖在地上,没有任何安全固定或安全保护措施,这样容易使人走路绊倒或造成短路等安全隐患。多个大功率仪器使用同一个接线板,容易造成跳闸或接线板烧毁。

4.实验过程中无人值守。很多实验耗时较长,如提取、水浴、电泳、层析等步骤,学生可能会趁机去其他实验室聊天、吃饭甚至回宿舍睡觉。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停水、停电、仪器故障、冷却系统橡胶管接口处滑脱、橡胶管老化等诸多问题。实验室开着门,室内却无人,容易造成财物丢失。

5.实验室消防通道堵塞。很多实验室内或是走廊物品太多,堆放杂乱无章,堵塞了安全门或消防通道。尤其在老旧实验室,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6.气瓶管理。气体钢瓶没有正确固定,气瓶放在热源附近,如放在暖气旁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可燃气体与氧气瓶混放等。

二、解决方案

1.安全培训。教师应在研究生入校第一周的入学教育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废弃物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要熟悉实验室水、电、气的布局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实习演练。学院每年都对师生进行消防演习和应急疏散演练,让大家熟悉各种消防器材及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救助的方式,等等。

3.常规安全检查和年检。对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报警装置、烟雾报警装置、消防喷淋装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进行常规检查和年检,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并公示每次的检查结果和整改结果。

4.签订安全责任书。学生要与指导教师、实验中心、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教师要与实验中心、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师生的安全。高校应注重过程控制,做到规范、有效,防患于未然。

(通信作者:綦菁华)

参考文献:

[1]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94-196.

[2]李承花.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心得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229-231.

[3]林键.高校科研型实验室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99-303.

[4]宋祯彦,周瑜,李平,等.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1(2):100-101.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5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LIU Kang[1][2], ZHAO Yunxia[3], WANG Wan[4], SHEN Yuewu[4],SONG Guiqin[4]

([1]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Biological Treatment Cente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4]Basic Medicine Schoo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ovative society. While the laborator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science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is issu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the scientist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l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hoping to help some one who engaged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水平高低和工作状况好坏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①这足以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从广义来讲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日常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常规试剂耗材,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基础科研和教学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其中涉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②③培养相关的科研人才。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

1 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制度,保证有章可循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有多么高级,只要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建立与完善是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范围应该包括: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人员、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④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对外合作开放制度以及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现象,⑤因此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⑥这样可以规范和协调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实验活动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在管理中,尽量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为其准则,第一:在实验室中根据相关的物资管理准则将不常用的实验设备分类存放在保管室中,做好每台仪器的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过重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同时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 规范试剂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安全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这部分的管理可以严抓前、中、后三个环节。第一:试剂药品使用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采购前严格申报的管理办法。实验课在开设前由专门的教师写申请交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严格审核实验过程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使用,合格之后签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第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第三:实验完成之后,严格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此外,对于一些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等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时需经过相关程序。

4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包括培养科研人才。第一,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对实验仪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了解,因此需要实验室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仪器培训,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较快的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第二,对于实验人员,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实验的进度安排等,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让实验室人员接触比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实验室组织科研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实验工作的学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会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就学生自己的实验进程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实验室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实验建议;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反馈回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5 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

过去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手工书写,纸袋存储的管理层次上,存在着工作繁杂枯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日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网络化管理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试剂药品管理于一体,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实验室管理更系统,更透明,提高了是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网络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获哪些是性价比高或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设备的信息。

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繁琐但却重要,实行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在做好预防保护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宋桂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2-15;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2014-34

注释

① 冯端.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

② 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430:60-62.

③ 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129-133.

④ 车成祥.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2-84.

⑤ 高杭.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发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12:31-34.

⑥ 白斌论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J].统计与管理,2014.12:120-121.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文化;管理;服务;创新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和服务创新活动中,文化创新作为一种以精神方面为主的资源,可以对以硬件为主的实验室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一个实验室文化建设做的好,会成为硬件设备的倍增器。离开了实验室文化创新环境的影响,师资力量、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将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实验室在行为规范和创新平台等方面都有着文化缺位的现象存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实验室文化也走上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实验室文化发挥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引导价值的作用。

一、实验室文化内涵及其作用

实验室文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一般性文化,例如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第二是核心文化,实验室核心文化是指实验室特有的。例如科学性、严谨性、理性、知性、职业化、专业化等。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可以在实验室内形成一种更积极的工作态度与道德、工作技能与形式。让实验室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共同的价值观下,全心全意的为实验室付出,激发出其潜能,最终促进实验室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文化是一种集体风貌的体现,是一种对实验室高效管理的体现,实验室文化功能主要分为软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目标指向功能。首先软约束功能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所有的价值观,通过这种价值观约束和规范作用,让权力和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得以体现,这是种通过群体气氛和内部意识诱导来实现的。其次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也离不开实验室文化的影响。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举止文明、学风优良的作风,也可以利于科研人员浓厚的科研氛围的形成。这种文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摆放、清新的实验环境、各种名言字画以及各种专业宣传等。再次实验室文化可以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果实验室文化是科学的、严谨的,可以激励学生培养严谨和科学的治学态度,让他们可以有毅力完成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总结等环节对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有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应用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好可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爱上实验,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实训中,真正的起到了推动应用型科研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做法

(一)实施文化管理,创新实验室文化建设

应该强调创新文化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让崇尚创新和追求真理的思想触及到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内心,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最大程度的发挥根植于团队协作中的个人创新潜力。积极探索一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研氛围,特别要让非共识性研究和小众研究得到生存和发展空间。实验室创新文化理应成为实验室工作群体的主流价值,逐步形成实验室从业人员和科研人员从内到外的独特气质。

(二)实施能本管理,激励创新文化

能本管理的核心在于“授权和释能”,强调将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其核心价值,特别注重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潜能。这种管理理念也是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能本管理将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潜能都变为现实,把低科研能力转换成高科研能力,将有缺失的能力变成全面的能力,形成实验室全员都提高的文化氛围。在能本管理过程中,将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活动的核心是完善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营造和谐的工作人员交际环境,实行民主管理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创新精神进行肯定和鼓励。以一种柔性的管理激发实验人员的内在潜能,它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力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让强烈的使命感注入到每一位工作和实验人员内心。

(三)实施扁平化管理,营造协作与竞争工作的氛围

在传统的实验室组成结构来看,都是一种单线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有着反馈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动力等缺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一个研发项目往往被分成几个子系统分到各个研发小组,各个研发小组有各自的实验室,相互独立的进行研发。显然这是和当今科研精神相违背的,纵向操控能力过度发达,进而抑制了横向的联系。研发小组不能释放出网状的实验能量,降低了研发成功的可能性。实验室扁平化管理模式破除了实验室自上而下线性的管理结构,减少了管理层次,压缩了职能机构,用一种扩大的管理来建立横向的网络结构,使整体组织更加灵活、敏感、富有弹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高校实验室的自主创新和成功率大大大提升,例如美国的斯顿麦兹(CharlesProteusSteinmetz)创立的“无墙实验室”(labwithoutwalls)的成功就是其典型例证。它以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原始平台,各个实验室之间功能单元连接成了无边界的跨界网络,各个实验室作为节点连接更加广泛。不同职能部门在不同方位做着共同的研发,信息传输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共享。高效、快节奏成为了这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最大特征,研发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翠玲.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2]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03).

[3]廖晓莲,邬克彬,苏丁丁.农业高校实验室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4]张春平,陈勇,吕宏伟.实验室建设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6).

[5]柯育华.实验室文化创新机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2).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65-02

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等级、规模和水映了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各大院校纷纷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但目前高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传统的实验室资源管理手段明显落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已逐渐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已成为可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立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数量众多、信息量大,在未建立共享平台之前,各专业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分散在各自实验室内,由于没有统筹规划,时常会出现重复购置现象,无法将有限的资金购置更多的设备。而且这些仪器归属不同的实验室,造成“谁买谁用”,管理松散、封闭,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由于设备资源无法合理应用,某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本科实验教学中无法实施。传统设备管理还存在反应迟缓、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不能及时跟踪设备的最新情况等问题。实施设备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实时更新设备信息、随时进行数据维护,保持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实现动态管理,避免了费时费力的设备统计清查工作。为了建立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核查现有仪器设备,整理出仪器设备信息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价格、购置日期、应用领域、技术指标、操作规程、存放地点、仪器设备管理员、开放日期等具体信息),在实验中心网页上向全校公示。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和基本操作步骤等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全体师生了解学院现有仪器设备资源的具体情况,如这些仪器设备有什么样的功能、怎样准确地进行操作等,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设备使用者因没掌握设备的信息而随意操作、损伤仪器设备,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更好地利用和维护,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了加强在用仪器设备的管理,嘉兴学院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按照实验中心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原则,制定了实验室通用设备预约使用、日常维护、损坏赔偿办法及公用实验室使用安全守则等设备管理制度。由各专业实验室分散保管仪器设备,实验中心按具体需求集中调配使用,实现管用结合、专管共用、资源共享。设备借用者须先向管理人员提出借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借出设备,设备使用完应立即归还。这样既保障了实验教学所需仪器的台套数,使实验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也使通用仪器设备在整个实验中心流动起来,从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以确保教学科研及对外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构建实验室网络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化教学作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既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大幅度扩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为学生创建个别化学习环境,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践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建立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首先是将实践教学的相关资料如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大纲、具体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运行表、实验指导书、PPT、实验视频等内容公布到实验中心网站上,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实施情况、下载相关实验文档,进行预习,还可以通过实验中心的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预约开放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查询实验成绩并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跟学生进行互动、辅导答疑。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积累,通过设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改项目等形式鼓励教师将实验教学过程制成视频,并利用已有的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加强实验室网络平台的共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督促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三、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使实验室管理信息规范化

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教学服务的主要工作。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准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工作的进行情况。传统的实验室日常管理模式存在工作繁琐、流程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实验室日常工作流程化、固定化,让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实验室运行维护和教学服务工作任务和方法,改变以往落后的实验室管理状况。

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和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通过了《实验教学规范》、《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室使用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中心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制度,将其上传到实验中心的网站,将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将实验室基本信息(如实验室人员的组成结构、专业实验室的布局和使用情况、实验教学管理成果等)、实验室日常运行情况、实验场地耗材等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以电子档案形式进行登记管理。对实验室周期性管理工作进行记录、梳理,为实验室日常工作顺利运行及实现高校实验室良性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岗位日志;通用仪器设备借用、维护、变更登记;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教学情况及实验室开放情况登记;实验室经费、耗材申请及领用情况登记等。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对实验室资源查询统计,获得实验室资源消耗使用的实时情况,确保实验室资源得以充分、快捷的利用,也可以为实验中心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提供参考,并使新到岗的实验人员快速了解实验室基本信息及日常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建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我们在不断实践中,针对当前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找寻一条适合地方高校专业实验室发展的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之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收集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使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金荣,徐嘉祥,杨玲.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62-64.

[2]沈记全,赵俊伟.关于高校校内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85-187.

[3]蔡英,余建潮,陈小菊.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提升实验室管理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63-364.

[4]王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400-402.

[5]王娴,刘畅,牛骁.实验教学及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201-204.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项目(85151223)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产权理论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科专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大量的实验基地与实践基地的产生。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的子系统,其实验室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整体发展。但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不合理,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实验室利用率低,而教学科研人员在相应的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实验室专用经费紧张,但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等。笔者以高校实验室管理为研究对象,试着比较国外先进的经验,从实验室的性质、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和实验室的特点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产权理论下提升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对策。

1.美、日、中实验室管理方式比较

高校实验管理是指导人们管理实验室和规范进行试验活动的一门学科,它从管理学原理出发,研究实验室和人员活动运作的基本规律,是对构成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监督),合理地配置实验室资源,高效率地完成实验室工作任务的过程。以下主要从管理地位、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等方面比较下美国、日本、中国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

1.1管理地位

在美国,国家、社会对高校实验室部十分的关注,为高校实验室提供最优化的物力、财力、人力支持。在管理方面更是给予高校实验室极高的管理自,让其充分结合自身的需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在日本,高校实验室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其实验室管理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学校相对都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室为良好的教学发挥作用。在中国,高校实验室起步晚于其他两个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高校实验室对基础科研研究以及专业科研人员培养的重要,逐步的加强和完善实验室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1.2管理体制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实行的是独立自治的体制,实验室在外部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相互之间不干涉;在内部,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又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不影响各自的工作。日本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实行统一的2级3个层次的体制。学部和学校两级分别管理不同层次的实验室,这样保证了实验室最大化的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服务,使实验室在使用利用率上大大提高。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实行上下级直属关系的直线管理体制。这样的管理体制直截了当,相对权利责任比较集中。

1.3运作方式

美国高校实验室是一种涉及多课题的开放式、自助式、专业职能化的“非营利机构”,主要由自政府、基金和产业承担其科研经费。在其运作上非常注重项目的经费运算,所以美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在运作过程中,采用一种全开放式管理运作模式。而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中实行的PI(PrincipleInvestigator)制,则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我国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运作上小的院校则多数建立了二级管理运作模式,大的院校有些采用了三级管理运作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将实验室的管理与学校,所在的院、系相挂钩。

2.产权理论下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

产权是出资者依法对其投入资本金的企业的各种财产享有的占有、处置、支配、使用和收益的排他性权利,其实质是界定人们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相互利益关系。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无效的社会。清晰的产权可以很好的解决外部经济问题,以产权理论为基石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剖析实验室的经济效益价值和学术应用研究价值,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依据。

2.1培养专业的实验室师资建设。在现代产权理论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者与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高校实验室管理同样需要专业的师资进行管理,这类师资不仅仅懂的相关的设配使用知识,而且是学科领域中的顶尖人物,能保障实验室应用的专业化,实验室人员配置的专业化,以专业的态度来开展科研工作。

2.2多渠道沟通,保障经费充裕。产权理论中蕴含着“杜绝浪费”的文化,让人们充分懂得利用资源实现产出最优化。借鉴美、日两国经验,学校相关负责人应当争取向上级部门反映当前是实验研究所需的经费和预算,制定台理的预算方案和成果预期情况,对于重大和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应当辅之政策倾向,以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另外,可以和企业合作,获得资金的支持。我们在进行多渠道沟通,保障经费充裕时,从产权理论的切入口就是要是“杜绝浪费”,通过杜绝浪费来实现人员与生产要素产出的最大化。

2.3从封闭走向开放。产权理论中强调产和权的相对对立,又相对促进。原有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封闭的,由高校独自享有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在产权理论的要求下,我们的实验室管理要向社会开放,向企业开放。建立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对于相关教师研究方向,议题的阶段性成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查找。

2.4完善管理体系,创建管理组织机构。不能清晰界定各个相关部门,责任人的权和责,那么大家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实验室可以算是一个组织机构,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在这个组织机构当中人们通过相互合作,获得更多的产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产权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日本的做法,可以组成高校实验室管理联盟,甚至创办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协会和期刊,以利于内部交流活动的开展,教授治学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学校这个宏观方面,更应该渗透到其他方面,使实验室管理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前瞻性。

3.结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突飞筛进,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亟待探索和改进,新的管理体制需要我们进一步磨合与完善。我们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上升到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谢传钢、桂玉清.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4):218-220

[2]彭龙生、蓝军.高校实验室开放的问题[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98-100

[3]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理论.[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4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2]罗中杰,唐吉玉,李建军.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4):51-52.

[3]李曦文.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8):191-193.

上一篇:美术知识理论范文 下一篇: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