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34

黄河的治理方案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1

1946年,为修复黄河故道堤防,在实现黄河回归故道的同时保卫解放区人民的利益,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相继成立了黄河治理机构。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治黄档案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治黄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为开创治黄档案工作新局面,推动治黄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对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对策。

治黄档案工作机构的建立

人民治黄机构成立初期,治黄档案工作由秘书科兼管。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归文秘部门领导。到1953年春,档案工作由黄委办公室主管,档案开始了统一编号,集中管理。

1955年3月,经黄委主任批准,从机关各部门抽调了14名干部组成了档案整编组,对分散保存的文件材料进行了集中整理。黄委设立了档案室,配备专职干部3人,主要负责黄委机关和所属撤销单位档案的接收和管理。

1959年4月,黄委办公室设立档案科,委属单位勘测设计院、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也分别设立档案室,初步构建了黄委档案工作系统。

1983年4月,水利电力部批准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治理黄河档案馆”(简称“黄河档案馆”);1985年6月,黄河档案馆正式成立,隶属于黄委办公室。黄河档案馆成立以后,全河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得到了加强。如今,黄河档案馆拥有6个科室,40余名职工,是由黄委办公室代管的正处级单位。

治黄档案业务工作的发展

人民治黄事业初创时期,治黄档案工作主要是各单位管理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随着档案工作机构的建立,逐步开展了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1959年以前,黄委秘书科及档案室每年召集会议指导和解决立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为了治黄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黄委档案主管部门曾主持召开了多次全河档案工作会议。会议中先后制定、修订了档案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加强了制度建设,为黄委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历次全河档案工作会议都对全河档案工作的开展进行了部署,对治黄档案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治黄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黄委档案部门很早就着手档案编研实践,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编撰出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专题目录汇编、档案材料汇编、基础数字汇集以及组织机构沿革编制等。根据治黄工作的需要,档案编研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先后编撰出版了一些深层次的专著,比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沿革》《民国黄河大事记》《张含英治河论著拾遗》等。

近年来,全河档案工作在文书档案立卷改革、科技档案体系建设、特殊载体档案规范、档案接收进馆、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取得显著成绩。

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治黄档案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档案工作专业化、技术化不断增强。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多样化,涉及门类扩展广泛,档案形成部门也在不断增多,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档案工作办公过程电子化、数字化逐渐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又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新时期里,一系列变化让档案人员的经验有所欠缺,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对于实际工作的新要求有所不足,社会需要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对治黄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治黄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挑战。如果对所需业务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于原有基础,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2.档案人员更迭频繁,培训和教育任务较重

黄河档案馆以及委属各单位档案科室的干部队伍相对来说较为稳定,集中了一大批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素养的档案工作人员,但是在一些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更换得比较快,基层的档案队伍稳定性就相对欠缺一些,从而加重了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任务。

3.部分档案管理设备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在治黄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单位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存在档案库房简陋、设备陈旧、档案管理软件欠缺等问题,部分档案管理设备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不利于档案的妥善管理,不利于治黄档案事业的发展。

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开创治黄档案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治黄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对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对策:

1.面对新的要求肯钻实干

治黄档案工作人员面对新的要求,需要严格要求自身,肯钻实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学习了解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熟悉新的档案管理软件等。档案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协同合作,全心全意尽到保护管理档案的义务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职责,还应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参与档案事业改革的强烈意识,乐于为创新档案管理事业作贡献。治黄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扩展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各类档案资源的能力,才能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2.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

针对档案人员更迭频繁的情况,可制定相关学习制度并注重加强落实。适当考虑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培训教育,克服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更迭频繁等困难,及时地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动整个系统档案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黄河档案馆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大力鼓励工作人员自学的同时,制定单位学习制度,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悉心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等专题知识讲座等。讲座邀请高校档案专业教授、相关专业专家学者,为单位档案人员讲授专业知识。讲座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促进业务交流,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先进业务知识,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增加对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

需采取多种途径改善档案管理设备条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注重档案设施建设,加大经费、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对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为档案库房等添置新的设备,有效使用档案管理软件,保障档案的妥善管理和安全,促进治黄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

几十年来,治黄档案工作牢牢树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服务的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治黄档案工作要紧紧服务国家建设大局,促进治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做好治黄档案工作,要按照黄委党组“改革统领、科学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树立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立足于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不断开创治黄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2

最近,一个法治小品《夜深人不静》在腾讯视频上热传。

这个为纪念人民治理黄河70年,由黄河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原创的节目原型就是河口黄河河务局水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

作为水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单位,2016年7月,河口黄河河务局水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成为全河依法治河的焦点。

2016年7月20日上午,美丽的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原本下着瓢泼大雨,但随着黄委水利综合执法改革观摩团的到来戛然而止。大雨仿佛在为远道而来的观摩团接风洗尘,预示着观摩活动的顺利进行。观摩团一行41人,在黄委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现场观摩了河口黄河河务局水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河口黄河河务局负责人、河口公安分局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水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情况、联合执法取得的成效等;河口黄河派出所负责人引导观摩团参观了派出所“四区八室”标准化建设,并对各个功能室一一做了介绍;河口黄河河务局水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引导观摩团参观了河口水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办公场所,详细介绍了水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黄河派出所联合运行机制建设情况、网格化巡查、联合执法工作措施及河道巡查记录、电子日志等相关内业管理工作,最后观看了该局拍摄的《一直向前走》综合执法专题片。

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观看执法专题片,观摩团的各级领导对河口黄河河务局水利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成效和执法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凝聚着河口黄河水行政执法人员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夜以继日、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汗水与泪水交织,疲惫与欢笑相伴。

特殊环境 逼上梁山

河口黄河河务局地处黄河入海口左岸,管理着黄河现行清水沟河道及刁口河备用入海河道,所辖河道总长约110公里,滩区总面积约1350平方公里,现行河道防洪堤防41.7公里、刁口河备用河道防洪堤18.5公里,险工4处、控导工程3处、引黄涵闸2座、取水工程2处。辖区内涉及河口、垦利、利津3县(区)土地、林业、环保、海洋等多部门,以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胜利油田等多单位,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给河道依法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力量不足,任务繁重。2008年之前,河口黄河河务局只有6名水行政执法人员和1部车辆,在管辖区域内开车巡查一遍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水政监察大队与水政科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执法机构设置不规范,关系没理顺。水行政执法人员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地工作,既要完成必要的巡查任务,妥善处理水事案件,又要完成建设项目的报批、监督管理、案件卷宗整理归档等工作。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时,河口黄河河务局具备执法权的科室有水政水资源科、防汛办公室、工程管理科及管理段4个部门和单位。当河道内生产建设涉及水资源、工程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几个执法部门和单位相继赶到同一地点实施执法管理的情况,造成了各执法部门之间难以统一调度、无法形成执法合力的情况。随着黄河三角洲和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黄河河道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日渐增多,河道内一些建设项目根本不向黄河水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报批手续,水行政监察人员只有通过现场巡查才能发现。现场调查时,一些项目建设单位人员极不配合,案件查处工作非常被动。水行政监察人员现场取证时常常遭到围攻,正常执法活动受到严重阻碍,人身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突破藩篱,先行先试。为了解决上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2008年8月,河口黄河河务局积极开展水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经报请黄河河口管理局批准,将水行政管理职能和执法职能相对分离。2010年7月,河口黄河派出所挂牌并正式成立。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山东省公安派出所用房设置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完成了服务区、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四区”建设;配置警车、水政执法巡查车3部,电脑20台、打印机5台、复印机1台、数码摄像机3台、数码照相机4台、执法记录仪5部。派出所现有民警2人、工勤人员1人、协警6人,形成了水政公安联合执法局面。

抢抓机遇 改革试点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区发展规划》两大部级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口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治好管好河口黄河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义不容辞;另一方面,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如何做好结合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管理方法,转变治水思路,加快深化改革进程,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体制上改进执法工作。2015年,黄委为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提高黄河水行政执法效能,推进依法治河、依法管河,在黄河河口管理局开展了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这个好消息犹如春风,令河口黄河人激动不已。上级有了政策,我们便有了动力。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2015年4月,根据黄河河口管理局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部署,河口黄河河务局按照“专职、集中、统一、高效”的原则,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人劳、纪检、水政工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河口黄河河务局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方案》,组建了综合执法水政监察大队,下设清水沟中队和刁口河中队,配设了1名大队长,1名兼职副大队长和1名专职副大队长,2名执法中队长,择优选拔了11名水行政监察人员,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

建章立制,大明法度。河口黄河河务局以东营市河口区防指的名义出台了《河口黄河河道内联合执法协作配合机制(试行)》和《河口黄河河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制作了水行政监察人员监督台和去向告知牌,并将《水政监察大队职责》《水政监察大队行政处罚程序图》等制度悬挂于墙上,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与地方公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黄河派出所和黄河水政监察大队协作配合机制的通知》,建立健全了联席会商、情况通报、联合巡查、重大应急突发事件协同处置、联合宣传5项工作制度。该局现在每月至少召开2次联席会议,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河口黄河河务局制定了水政监察大队与水政水资源科、工程管理科、防汛办公室、管理段、黄河派出所等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形成了专职水政监察大队与水政水资源科、黄河派出所共同维护黄河水事安全和沿线治安秩序的局面。

革故鼎新,独树一帜。河口黄河河务局开发了“河口黄河河道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将河道管理范围内防洪工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及片林等情况收集整理,并Φ蛋缸柿辖行数字扫描处理,在辖区险工、控导、大堤等重点部位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黄河河道管理区域内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实时管控,使建设项目位置在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实现了黄河河道的可视化、数字化综合管理。此创新项目获得了2016年黄委“三新”认定。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改革有效地增强了黄河水行政执法的综合效能。现在,河口黄河河务局全面巡查所辖河道仅需要3天,全年河道工程巡查达到了300余次,做到了纵查到头、横查到边,不留任何死角。

黄河派出所成立后,与水政监察大队在清水沟和刁口河13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联合巡查996次,现场联合处置水事违法行为67起,立案查处案件3起。而在2001年至2005年内,立案查处18起,2006年至2010年立案查处12起。也就是说,河口黄河派出所成立之后,立案查处的案件较同期分别减少了15起和9起,且干扰执法、暴力抗法的现象明显减少。这充分说明了法治的保障作用。

执法必须先知法。2015年以来,河口黄河河务局先后修订完善了水行政管理制度10项,监管执法制度8项,责任追究制度2项,行为规范制度3项,集中举办水行政执法培训班3期,参加上级培训班4期。目前,河口黄河河务局持有地方行政执法证的有14人,持有水利部水政监察证的有8人,执法人员持证率达到88%,极大提高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执法人员深深知道,当法治意识真正深入人心的时候,执法的道路才会顺畅。所以,执法人员在执法的同时,经常将水法规宣传册、宣传单、清障手册等普法资料送达厂矿乡村,使辖区内单位、群众都能认识到严格的水行政执法对保护黄河的重要意义。同时,他们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拓展普法深度广度。河口黄河河务局结合人民治黄70周年创作了法治小品《夜深人不静》,先后在河口、东营、利津、垦利巡演,后通过层层选拔,登上了黄委“中国梦・黄河情――峥嵘岁月70年全河职工文艺会演”的大舞台,受到全河职工的广泛好评。小品录像后来在腾讯视频上热传,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普法的影响范围。

2015年7月,地方土地部门确定了河口黄河河务局对六号路背河护堤地的管理权,并埋设了界桩。刁口河备用流路主河槽700多亩被当地村民占用的土地也及时交还了河务局。2016年,河口黄河河务局严格管控北大堤堤顶道路,与过往车辆较多的单位协商,协调资金100万元完成了北大堤后戗道路硬化,既保护了堤顶道路,又方便了附近群众和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

有为才有位。河口黄河河务局努力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赢得了各单位、部门的尊重和支持。现在,辖区内不论是地方政府、胜利油田、军区训练基地还是普通群众,都高度重视和支持河务部门的工作。同时,河口水行政执法人员的努力,也赢得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被山东黄河河务局评为山东黄河2011年至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1人被黄河水利委员会评为2011年至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人被山东黄河河务局评为2011年至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3人被黄河河口管理局评为2011年至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河口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如初升的太阳,温暖着母亲河,呵护着这片年轻的土地。

继往开来 奋勇向前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

开展水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始终是一条箭头向上的轨迹线,没有休止符,没有终止点。水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是全体河口黄河人业务素质提升的新契机,也是河口黄河河务局业务实现跨越的新起点。管长远,求实效,标本兼治,制度管理,确保执法成果长期巩固、持续发展,让水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水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我们重任在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共铸新辉煌!

纵观河口综合执法改革之路,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冗繁的工作流程被彻底理顺,多年的业务缺陷被彻底纠正,多年的执法管理欠账补足。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3

论文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

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新

1 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

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笔者认为,黄河下游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可能有所减小,防洪标准也不应过高。世界各国防洪多以实际发生过的历史最大洪水或百年一遇洪水作为防御标准。水利行业以外的人士根据国外的方法,常常对黄河堤防防洪标准及我国常用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确定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要有千年的样本,千年一遇洪水流量应有万年的样本。实际上没有那么长的水文资料,确定几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值,难免受人为影响。但必须承认,未来黄河下游治理所对应的泄洪流量的趋势是减小的。按照水沙条件决定河道边界的认识思路,上游大洪水的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自然不需要那么宽的河道,否则,边界条件与水沙条件不相适应,用目前宽河道的堤防直接防洪,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平面上、剖面上都会出现畸形图案,让人们治理的思路也难以清晰,甚至会自相矛盾。例如,一方面主张破除生产堤,甚至对河道整治措施也有怨言,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增大洪水的漫滩几率,加强滩槽水沙交换;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给下游一个所谓的“有利”水沙条件,减小漫滩几率,显然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根据当年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冲刷的实测资料,大都认为小浪底水库在拦沙期对黄河下游减淤作用巨大。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几年来,在水库已累计淤积泥沙10多亿m的条件下,下游仅冲刷3亿多t(人海泥沙仅1亿t左右),而且还经常出现上冲下淤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遇到了偏枯的来水条件(来水量只相当于原设计入库水量的一半,年均来沙量仅有3亿多t)。显然,如何用好小浪底水库这张黄河下游治理的“王牌”。其前提是必须研究清楚黄河未来水沙的变化规律。

2 黄河下游治理要重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为增加来水量,需要同淮河流域甚至汉江流域的河流相沟通,尤其是在淮河流域、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可将淮河流域、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水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各大支流洪水的入海通道。只有将其他流域的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沙、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运用时才会有更多的余地和更好的效果,也才能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等相关地区供水。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把所替代出的输沙用水量再加以分配,尽量考虑黄河中、上游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局面,使黄河上、中游地区植被建设维持基本的生态用水量。这类措施对于黄河治理效果最佳,应作为主攻方向,否则,10年甚至20年后,黄河下游的状况将仍旧难以改观。

3 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对策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其中宽河段堤距较宽,最宽达24km,河势游荡多变,经过多年整治,主流摆动幅度大大减小。然而,由于近20年洪水漫滩几率小,泥沙淤槽不淤滩,一些河段“二级悬河”发展迅速,使不少河段“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现象更加突出,对两岸防洪的威胁急剧加大。因此,“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应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主攻方向。建议在调查“二级悬河”分布部位及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预测其演变趋势,判定各级洪水可能发生滚河或顺堤行洪的危害状况,制定相应治理对策。

河道整治是宽河段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抓紧整治黄河下游游荡型宽浅河道,尽快建成理想的泄洪输沙通道。河道整治工程还是防洪和防治畸形河势的前沿阵地,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减轻大堤的直接压力,防止发生横河、斜河、滚河。2002年7月习城滩万寨渠堤冲决,并经串沟直接逼近大堤,这实际上与河势下挫、工程控导不力有关,如果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就可避免这一险情的发生。

所谓的“二级悬河”,实际上是超饱和挟沙水流在已成为悬河的宽河段上,沿固定流路长期造床的必然结果。人们在游荡型多沙河流模型试验中发现,只要滩地空间足够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和护滩工程,在某一时段内也能形成槽底高于滩面平均高程的悬河,若堤外地面低于堤内河床高程,此时即相当于“二级悬河”。这说明在黄河下游上段这种宽河条件下,滩地不可能产生均匀的淤积,即使不修生产堤,不建河道整治工程,由于自然堤逐渐形成(造成滩唇高仰)的原因,大堤内侧的堤河也会存在,堤根还会低洼。

非游荡型模型小河试验表明,超饱和挟沙水流致使滩槽高差减小的速率较大,表面上看流路较稳定,但随着主槽河床抬高,水流逐渐漫溢,出现滩唇和滩地横比降。当槽底比滩面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形成了严重的“二级悬河”局面。滩地逐渐出现串沟,又逐渐夺溜改河,最后主河还是“滚”过去了。在黄河下游窄河段也存在这种可能,例如,在山东长清顾小庄一桃园段,黄河溜势往东北方向急转,1958年及1976年洪水期在桃园附近都曾发生过裁弯取直、河势改变的险象。近20年来该河段主槽淤高了2~3m,滩地淤积很少,滩唇普遍高于洼槽2~3m,形成了更为不利的局面,目前的设计洪水位比1958年及1976年最高洪水位高出3m左右。以此为依据,赵业安等专家预测,一旦发生8000~10000m/s的大洪水,洪水很可能撇弯走直,在顾小庄一桃园之间改道,顺着洼槽直冲长清归德镇、长清区城区一带及玉符河右岸睦里闸一北店子大堤,致使部分滩区发生毁灭性灾害,并危及上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及防洪安全,进而威胁到济南市新市区的开发。

笔者进行的清水造床第一组试验,选用密度略大于1t/m的塑料沙铺成河床边界,河床可动性强,易形成游荡型小河;只是由于挟沙水流没有处于超饱和状态,因此河床未出现严重堆积,没有形成“二级悬河”。第四组试验与上述第一个组次试验的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同,只是加上了河道整治工程和一些生产堤。试验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及生产堤的修建,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形成速率,同时加重了“悬”的程度。这时小的河槽摆动虽然少了,但又可能不断孕育着大的摆动、大的灾害。

人们最关注东明、长垣等几个“二级悬河”局面严重的河段是否会出现滚河,所以在两岸修了不少防护工程。实际上,在中、上游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二级悬河”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引起的灾情将越来越重,易出险情特别是易滚河的河段也会增多,例如在东坝头以上河段也会出现滚河现象。1996年笔者进行花园口一东坝头河段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后的河势变化预报试验时,曾采用了包括高含沙水流过程的水沙系列。模型中花园口河段淤积严重,主河高程比老滩还高,试验中出现过部分水流在双井工程上首进入支流的不利局面,甚至流量在10000m/s左右时,大河曾从双井工程下首分流进入原阳高滩,最后全部夺溜滚河。多年前这一试验结果说明,这一河段的河势已相当严峻。

“二级悬河”的根治必须同黄土高原的治理及从相关流域调水结合起来,即运用工程手段,改变多沙来源区的侵蚀基准面,拦减泥沙。黄委正大规模修建淤地坝,这是一个机遇。实际上,如果修建“石埂梯田”,也能长期有效地保持水土,中东地区数千年前修筑的这类梯田,现在还发挥着作用。20年前笔者曾设想,如能把黄河下游数万名修防人员抽调一半到中游搞水土保持工作,那么下游治理的压力可能自然减轻;体制上的变化,又会促使本来准备堆放在下游的大量石料上移到黄土高原,减沙入黄效果将会提高,下游河道的危险局面也将必然改观。应该承认,如何通过机构调整把节省出的大量人员划拨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大规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专治黄河多沙这个症结,也是值得研究的。

4 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

谈“二级悬河”成因时,涉及宽河段这个边界条件。宽河段内广大的滩区,既是行洪区,又是滩区181万群众生活生产的家园,同时也为“二级悬河”的形成提供了空间。鉴于滩区民众完全迁出和完全破除生产堤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并且水沙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改善,因此“二级悬河”的治理措施必须在改善宽河道边界条件上做文章。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图形应该与未来洪水相适应,目前大堤堤距太宽,但又不可能废弃,因此在大堤上还要有目的地修建防护工程,确保万无一失。两岸大堤相当于历史上的遥堤,应成为后方防线;生产堤需要在原基础上对易受主流顶冲部位加以改造,同时使两岸生产堤保持必要的行洪、滞洪宽度。新的生产堤与控导工程相结合,与行洪相适应,可减小生产堤被冲决的可能性,因而该堤一般不需要裹护,而且在有些地方还要预留分洪口,让洪水上滩,以便在滞洪的同时不断淤滩。控导工程与生产堤共同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生产堤实际上相当于历史上的缕堤,堤距5km左右,已给大洪水留有足够的空间。由于有控导工程约束河势,因此第一道防线的安全性是历史上的缕堤难以相比的。

因控导工程需要经常防护,故在大堤与控导工程之间需要修路。若将该路的修建标准提高一些,迎水面加以护坡,或在路两旁特别是上游种植一些与水流相适应的灌木,同李殿魁设想的“软约束”类似,这种可用于防汛抢险的路相当于历史上的格堤。滩上的村庄与大堤连接的地方也要修建起格堤作用的道路。有了格堤后就可以有计划地淤滩治滩,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又可分洪、滞洪,使各方面运作的空间增大。

滩地的居民完全搬到黄河大堤以外给国家造成的压力巨大,而且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问题,可行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新的管理体制或模式上下工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村台建设,不能不断改建,房屋建筑应制订出“与时俱进”的方案,创造出适应滩面不断淤高的新结构,要研究出专门的框架结构的房屋,一方面可不断加高,另一方面洪水上滩时又可避水。整体来讲,要对宽河道平面形态和滩区房屋结构加以改善,使其既能适应流量越来越小的中常洪水,又能在大洪水到来之时确保黄河安澜和滩区群众安全,走“弹性治河”之路。

5 黄河口治理可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

对黄河口治理方案应加强研究,笔者认为要围绕3个字做文章,即“输”、“挖”、“分”。

(1)“输”,就是束水攻沙,输沙人海。首先要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这样可起到束水攻沙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黄河河口地区来水有限且不断减少,如果不强调借用河口海洋动力,河口会不断延伸、摆动。李殿魁提出的“三约束”理论,特别是巧用海洋动力这一点,对黄河口治理十分重要。数学模型计算发现,人海后泥沙迅速淤积且主要堆积在海岸两侧,只有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把刚淤积在近岸的泥沙不断地掀起并输运人海,才可能长期保持河口稳定。近海区束水攻沙要靠特殊的工程控导,若按照李殿魁的双导堤布局思路,以何富荣水力插板技术为依托,也许可以通过科学攻关,找出一个影响拦门沙形成过程和减弱拦门沙的途径。不难想像,双导堤深入海内越远,受海洋动力的作用就越强。

(2)“挖”,主要是挖沙疏浚。挖沙可以抑制河床抬高,稳定深槽流路,也可以消减拦门沙,甚至降低侵蚀基准面。但是要解决堆沙空间,并选出好的挖沙措施。目前河口地区有大量的平原水库,既然建有平原水库,那么在两岸就可以建平原沙库,利用这个空间把挖出来的泥沙储存起来。挖沙疏浚措施中应首选水力冲填的方法,再结合山东黄河河务局研制成功的“汇流集浆器组合系统”,就可远距离输送高含沙水流,这种方案不仅输沙效率高,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把泥沙输送到两岸平原沙库中,相对提高了地面高程,土地盐碱化程度可随之减轻;细颗粒泥沙的增加,也增强了土壤肥力,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实际意义。

(3)“分”,就是分洪。多年的河口治理实践表明,黄河可以保持独流人海的局面,但对于稀遇洪水,应利用原钓口河流路进行分洪,解决防洪和其他相关问题。目前西河口10000m/s流量相应水位不超过12m,但该标准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给出的,目前来看,其约束条件并不十分确切、科学。实际上,出现10000m/s洪水流量的几率很小,且通过分洪(而不是改道)的途径同样能满足西河口相应水位不超过12m的要求。

另外,科学攻关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因此建议黄河河口大模型试验应及早建设实施。西方发达国家120年前就开展了不少河口治理的模型试验,世界上最早的水工模型就是河口模型,正是由于西方国家河口治理模型等的兴建,才促进了现代水利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今在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河流上都做了河口模型试验,黄河口是最复杂的河口,其治理方案更应且必须经过模型试验论证。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4

为做好全国第*个法制宣传日的普法教育工作,依据《、司法部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上级指示和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结合今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的宣传主题和河务部门的工作性质,我局将弘扬宪法精神融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中去,巧做水法规宣传和治河新理念宣传相结合的文章,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保障沿黄沿河人民基本宪法权利的必然要求”的活动主题。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依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目标,大力宣传《宪法》、《防洪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快速提高广大黄河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提高沿黄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河的进程,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活动目的

通过法制宣传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能力;提高沿黄广大干部群众遵法守法的意识,降低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率。

四、时间安排

12月4日至12月14日期间,局属各科室要采取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持久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工作部署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根据普法教育工作的需要,普法工作小组要统筹全局,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期间的各项活动。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到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二)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各科室应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保障沿黄沿河人民基本宪法权利的必然要求”的主题,通过大力宣传宪法、宪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维持宪法基本人权的关系,全面提高我局职工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河意识,全面提高沿黄沿河群众的安危意识和守法意识,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三)广泛宣传,形成声势。法制宣传教育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所属员工,对内的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采取办板报,出法制信息,举办座谈会、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收听法制宣传日的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对局属职工进行教育。对外方面,采取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传统方式主要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画和出动军乐队、盘鼓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现在形式主要指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彩铃等现代手段进行普法教育宣传。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5

一、基本思路

总结先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治理黄河方略必须针对“水少沙多”这一症结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基本思路是:一是为了使黄土高原地区入黄沙量大大减少,应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水土严重流失区域整治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形成沙土稳定的环境,这是治本之策。二是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冲沙水量,应外借水源,冲沙减淤,结合生态环境的治理,达到治标的目的。

二、 减少入黄沙量是治本之策

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多达10亿吨左右,致使一些水库淤沙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抬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采用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率的植被状况。也就是说在沙多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很难存在良好的植被生存条件?。

所以,我认为:在治理黄河的思维上,必须跳出传统框框,从最基本的流域单元入手,根除侵蚀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改变的条件。确保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的稳定,才是黄河治本之策。也就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向西部战略转移的机会综合规划,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通过修筑控制性拦沙工程、构筑必要的挡土墙,变沟壑为平地,再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就能把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20%、而入黄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从而根除侵蚀地理环境改变的条件,保持水土的基本稳定,使处于中下游的山东等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外来泥沙量大大减少,以减轻黄河中下游的治理难度。

三、调水入黄是疏沙引流的条件

大量资料表明,水少是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症结。从水资源角度讲,黄河是唯一流经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的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内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土地与矿藏丰富,因水资源贫乏而制约着发展。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只有77mm,只占全国平均径流276mm的28%。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因此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供给问题。而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开源,即从外流域调水济黄,增补黄河有效的水量资源,这是保证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

具体方略是:综合利用国家现有的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方案,辅之多条引黄工程,达到借水冲沙,合理引导,平衡用水的目的。具体就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基本上沿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线路,自汉江丹江口水库开始,沿途把汉江、淮河上游可引之水经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等地,在郑州以西桃花峪上游自流引入黄河,并利用东平湖和拟建的桃花峪水利工程加以调节。尔后,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相关地区供水,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方案的调水作用。从而减轻黄河水供需压力,达到解决下游断流、保证输沙用水量、改善下游河道淤积状况之目的。如果调水规模有保证,还可缓解北方有关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满足对京津的供水要求。在此前提下,黄河流域来水可主要考虑本流域中上游用水,相应缓解了黄河中上游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并且小浪底水库可按照“高水高用”的原则,相机调水北上。

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干渠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与该流域的防洪体系相结合,形成“串联水库”, 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除发挥相应的供水作用外,还将产生其他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一,通过优化调度,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上游各大支流的洪水入海通道,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将大为减轻。其二,调洪水入黄,可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主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专家的研究结果和模型试验资料表明,黄河下游有“大水带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规律。因此,只有调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其三,小浪底水库的库容,是发挥综合利用效益的保证,小浪底水库可借分洪调水之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排沙入海,相应增加了水库极为宝贵的库容,加大水库调节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综合实力是实现“筑坝拦沙,借水冲沙”的前提

尽管这个上述工程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但我认为要实现这个工程的条件是具备的:第一,我们国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是全国的经济总量,还是国家的财政收入都能够完全支撑这项工程的需要;第二,通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的实践,证明我国现有的技术能力和施工条件完全可以达到工程治理的要求;第三,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根治黄河泥沙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重大国策问题,黄河流域的人民有期盼,政府有动力,加上有一大批治黄工程队伍,技术人员,在组织和人力上具备了施工的条件。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6

关键词:黄河;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41-01

一、概况

水管体制改革完成后,使工程管理的主体得到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更加突出;调整和规范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关系,确立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了落实。

二、实施方案编制的保障措施

1.搞好工程普查。为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准确、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工程管理标准,对辖区内工程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详细掌握工程现状资料,了解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方法。

2.提高方案编制质量。方案编制人员要不断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工程造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热情,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对待方案编制。

3.正确运用《定额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是水管单位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的主要依据,要认真领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的实质,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合理套用定额。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在维修养护经费预算资金额度内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黄河堤防工程管理标准(试行)》、《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水管单位年度普查的实际情况,合理计算维修养护工程量,编制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四、编制内容

东明黄河河务局下辖堤防、控导两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包括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部分。

充分考虑本单位所辖工程的运行状况,区分工程类别、堤防工程,应从防浪林边界开始,针对临河护堤地、堤脚线、堤坡、堤肩、堤顶、排水沟、行道林、上堤辅道、背河堤坡、淤背区、适生林、淤区背坡、背河护堤地、防护草皮、备防土石料及标志牌等现状,详细分析各部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堤段确定维修养护项目。

对堤防工程整修、堤顶道路与上堤辅道维修、河道整治工程整修安排维修养护专项,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为水管单位全年维修养护经费的20%~25%。

五、实施方案的审查与审批

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由于编制人员的经历、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存在遗漏或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实施方案审查时,主管单位、水管单位、养护企业领导和工程、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会,同时,邀请部分治黄老专家、技术骨干参加。严格按照《黄河堤防工程管理标准(试行)》、《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有关规定、标准,结合当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和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高标准、严要求,为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六、建议

1.《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于2004年颁布实施,随着近年来工程建筑材料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造成维修养护经费不足,难以按照定额工程量完成,建议上级及时增加维修养护经费。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7

关键词:黄河 行政执法 若干思考 水务

一、黄河水行政执法的主要工作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人民治黄40多年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只重视水利建设.而管理薄弱,法治不严,因而出现了河道设障阻水、破坏水利工程设施、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混乱、滥用水资源、水体污染等等现象。水利部门缺少应有的权威,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直接制约了黄河水利事业的发展。要巩固治黄成果,发展治黄事业,维护治黄部门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加强水政,依法治黄。《水法》的颂布,为依法治黄创造了良好的局面。近年来,黄河水行政执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组建队伍

《水法》颁布以后,水利部发出了建立水行政执法体系的通知,黄委会于1988年成立水政机构,经过建立水利执法体系试点、扩大试点、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会共建立29个水政监察处,54个水政监察所,己配专职水政监察人员300余人,基本建成黄委会系统水利执法体系。在组建水利执法队伍过程中,各级领导都把水政建设当成大事来抓。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建立水利执法体系试点单位的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务局,试点工作一开始,就从转变职能的高度入手,对干部职工进行加强水政建设是水利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利部门适应职能转变的需要的教育。局领导亲白挂帅,组织解决组建队伍过程中的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等问题,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水利执法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水行政执法的顺利开展,为以后流域面上建立水利执法队伍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2.认真宣传水法规,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为了加强对黄河职工和沿黄干部群众在水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水利执法工作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在黄河上下、城乡掀起了学习、宣传《水法》及配套法规的活动。通过宣传,广大职工提高了水利法制观念,使沿黄城乡各级领导和群众受到了法制教育,为我们开展水利执法打下了思想基础。

3.培训水政监察干部,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刑事案件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水行政执法处理水事案件也不例外。如果执法人员连法律基本知识也不懂,就不能正确开展工作,甚至可能执法犯法,因此,在水政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目前,黄委会已举办了四期水政人员在岗培训班,培训水政干部200人,委属各级水政机构也相应开办了培训班。主要学习《民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行政诉讼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同时,还将执法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印发到各级水政机构,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学习,以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执法能力。

4.水事纠纷协调有了较大进展

历史上,黄河流域一些地区、个人之间,由于争种滩地、排水、引水等原因经常发生水事纠纷,甚至出现群体的暴力对抗。因此,水事纠纷是一个事关治黄事业,乃至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以及事关社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黄委会水政机构成立之后即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用水纠纷和黄河水流晋、陕两省河道工程纠纷进行协调。在这两件水事纠纷的协调中,认真贯彻了协商的原则,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水事纠纷双方以互谅互让、团结协作的精神来消除分歧、解决矛盾。目前,黄河用水的相关纠纷,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晋、豫两省的支持下,已基本解决。黄河,北干流晋、陕两省水事纠纷由来已久,调解难度大,但也有了一些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下,黄河水利执法体系已基本建成,水利执法工作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执法人员素质及办案水平巫待提高,执法队伍的建

设与管理函需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水法宣传教育还有“死角”,需向纵深发展等等。因此,2014年我们应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水法宣传周”为中心,继续抓好水法规的宣传工作

近年来,水法规的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水法规的宣传,绝不能有“差不多了”的思想。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国家制定了普法规划,在全民开展普法教育。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法制建设比其它一些部门起步晚,

基础差,更应把水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要总结三年来宣传《水法》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把《水法》的宣传和配套法规的宣传结合起来;把一般的宣传学习和剖析典型事例、案例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知道允许干什么,必须干什么,禁止干什么.以及怎样区分违反《水法》的法律责任,以便逐步提高人们遵守水法规的自觉性。

2.继续抓好水政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水政监察人员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执法的代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的效果和水行政部门的形象。水政监察人员过去大多从事水利管理工作,对法制工作不熟悉,上岗前虽经短期培训,但远远满足不了水行政执法的需要。要敢于执法和善于执法,就要刻苦地学习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各级水政机构应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把《水法》和配套法规学深学透;还要学习办案知识和办案经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3.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搞好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黄河的治理方案篇8

关键词:黄河  档案人员  如何处理  辩证关系

    一、保管与利用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说过:“档案工作有它的特点,就是平时不起眼,也是引人注目,但是,一旦当你需要时,如果平时工作没做好,临渴掘井,就悔之晚矣!”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档案工作者如何处理好保管档案与利用档案的辨证关系很有启迪作用,也颇有指导意义。试想之,我们的各项治黄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是黄河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日后考查、利用、总结经验的最有力凭据,其价值难以限量。因此,妥善保管好黄河档案,维护黄河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是每个黄河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保管好档案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具体地说,就在于为黄河、为国家、为人民而服务。因此说,一个优秀的档案工作者,不应当只是一个档案的管理者,还应当是一个档案的研究者,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挖掘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党和国家研究黄河而服务,为人民而服务,致力于实现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二、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的关系。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被动服务工作。一个档案馆、一个档案室被动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查档接待和答复咨询,这是档案馆、档案室的文明窗口,也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档案工作者要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尽可能地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其宗旨是应当使查档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同时,还要对咨询的各种问题认真热情地介绍与解答。同时,档案工作者也要做好主动服务工作。如举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多姿多彩的档案展览,编写有价值的“档案编研精品”,开展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为领导决策提供警策性、预案性、点子性信息等等,宣传介绍档案馆、档案室藏档案资料中与当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有关的、与社会焦点问题有关的内容和成分。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黄河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应当延伸到哪里,有效的服务就应当拓展到哪里,最大限度地实现跟踪服务。因此说,特别是对于一名黄河档案工作者来说,决不能在狭小的圈子里,单纯地去应付被动工作,而不去积极地、创造性地搞好主动服务。

    三、发扬老传统与适应新形势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一次会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要求:“广大档案工作者,根据朝展的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甘当‘无名英雄’,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级的光荣任务。”切实按照胡锦涛同志要求,肩负起存真求实、鉴往知来的光荣使命,能够使档案工作者正确处理好发扬老传统与适应新形势的关系。因此,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继续发扬甘当“无名英雄“以及不计名利、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等老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新的拓展,档案工作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工作的内容日益丰富,因此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把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档案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作为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任务,努力做新时代合格的档案工作者。

上一篇: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汇报范文 下一篇: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