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9:01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区域产业市场 营销理念体系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形势中跳脱,地域也不再对这种竞争产生制约,因而区域产业的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激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理解不断深入,不断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问题进行探索,积极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本篇论文就针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建立进行论述,本篇论文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建立的前提,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问题及如何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临安体系的问题加以论述。

1 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前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意识到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引进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但是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上来说,现代市场营销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在营销范围与进行营销的主体之间的差别,单纯的就其本质而言,这两者是相一致的。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的开发创新,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制定及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营销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灵魂所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与现代市场营销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主体进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树立新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区域产业所需的资源成本最小化以达到最大化效益,这样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这是一种将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型循环发展经济模式的模式。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的含义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说当代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要注重对大气、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后代人保留适合生存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时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2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重要性。

2.1 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个前提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就企业方面来说,核心理念的概念是由两个部分来构成,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对于区域产业来说核心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核心目的指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追求的目标。曾有经济学者对世界上知名的区域产业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产业仅仅是将盈利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些区域产业都拥有并认同的核心理念,区域产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就将这个核心理念作为一种指引。这也就表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应当与区域产业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这个核心理念更应该体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时应当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为标准,也是未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营销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包含了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题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因此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可以说是区域产业构建出适合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

2.2 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评估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主要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前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

在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时,区域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认的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人类、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是其主要的原则,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完全相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区域产业中,企业是营销的主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产业并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区域产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2.3 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也不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取决于营销主体对于客户需求情况的把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范围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动向,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情况的关键。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能够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以利于区域产业的竞争。

2.4 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对于区域市场营销理念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构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区域竞争时要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中,真正地发挥区域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的作用。在对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构建时发觉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出现短视的现象。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就认为核心营销理念能够为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可以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3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对策。

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区域产业内的各个企业是进行营销的主体,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职能实现的关键,企业整体的营销绩效对于其余产业营销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要对区域产业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理由进行解析,这是关系到区域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区域产业能否长久经营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对于区域产业市场的发展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引,它的存在是要说明区域产业存在的意义,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都是区域产业在发展时必须明确的内容。对区域产业市场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作为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指导,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成,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作用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主要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灵魂和关键。其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指的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清楚自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前区域市场发展的重点,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期盼。一般而言,实现区域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基本的愿景,这个愿景既是从区域产业的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又是对区域产业社会价值的一种彰显。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作用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个意义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意义。这是回答区域产业为什么而存在的一个部分。区域产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应当体现在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程度,而制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发展理念体系的时候,将区域产业市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合进来,将会使以往区域产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这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区域产业存在方式的诠释,它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体做认可并遵守的一个价值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深刻的体现形式。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时核心价值观念是实现区域市场营销理念愿景与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指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区域产业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资料。在区域产业市场的管理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美国的著名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曾经在他的著作中,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要以产业为其基本的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不是一两家公司,而是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这个观念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市场对于国家竞争力的营销。而区域产业市场的营销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要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区域产业竞争的优势加以培养,这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最恰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曼莹。论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 张春霞。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营销模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 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2

一、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前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意识到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引进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但是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上来说,现代市场营销与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在营销范围与进行营销的主体之间的差别,单纯的就其本质而言,这两者是相一致的。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的开发创新,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制定及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营销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灵魂所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与现代市场营销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主体进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树立新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配置,以保证区域产业所需的资源成本最小化以达到最大化效益,这样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这是一种将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型循环发展经济模式的模式。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它的含义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说当代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要注重对大气、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后代人保留适合生存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时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活动有如下特点:具备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具备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二、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重要性

(一)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个前提对于区域产业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就企业方面来说,核心理念的概念是由两个部分来构成,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对于区域产业来说核心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核心目的指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追求的目标。曾有经济学者对世界上知名的区域产业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区域产业仅仅是将盈利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些区域产业都拥有并认同的核心理念,区域产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就将这个核心理念作为一种指引。这也就表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应当与区域产业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这个核心理念更应该体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时应当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为标准,也是未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营销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包含了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题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的,因此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可以说是区域产业构建出适合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

(二)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评估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主要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前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在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时,区域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认的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人类、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是其主要的原则,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完全相悖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区域产业中,企业是营销的主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产业并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区域产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可以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也不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取决于营销主体对于客户需求情况的把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范围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动向,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决定区域产业竞争情况的关键。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能够为区域产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角度,以利于区域产业的竞争。

(四)可以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发掘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对于区域市场营销理念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构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区域竞争时要将眼光放在全球市场中,真正地发挥区域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的作用。在对区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构建时发觉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的本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出现短视的现象。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就认为核心营销理念能够为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可以为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三、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对策

(一)企业是主体。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区域产业内的各个企业是进行营销的主体,也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职能实现的关键,企业整体的营销绩效对于其余产业营销绩效有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区域产业的管理者要对区域产业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理由进行解析,这是关系到区域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区域产业能否长久经营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区域产

业市场的发展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引,它的存在是要说明区域产业存在的意义,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产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都是区域产业在发展时必须明确的内容。对区域产业市场而言,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作为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指导,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在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成,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作用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主要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灵魂和关键。其中区域产业市场的愿景指的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清楚自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前区域市场发展的重点,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期盼。一般而言,实现区域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基本的愿景,这个愿景既是从区域产业的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又是对区域产业社会价值的一种彰显。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的作用是要明确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个意义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意义。这是回答区域产业为什么而存在的一个部分。

区域产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应当体现在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程度,而制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发展理念体系的时候,将区域产业市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合进来,将会使以往区域产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这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区域产业存在方式的诠释,它是区域产业市场营销主体做认可并遵守的一个价值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会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深刻的体现形式。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构建区域产业市场营销战略时核心价值观念是实现区域市场营销理念愿景与作用的主要因素,在区域产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区域产业市场营销理念体系是指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区域产业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资料。在区域产业市场的管理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产业存在的价值、意义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总结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3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新视角,即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研究对象,并将此思想运用到区域创新和区域规划中,以期对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在新循环经济学中,有学者提出发达国家正在实施的循环经济(即后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的污染远比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复杂,在生产、消费和消费后废弃等阶段都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产业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型知识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最高阶段。

广义循环经济学概念的再认识

空间结构是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新循环经济学的核心是5R原则(包括再思考、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修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和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广义循环经济学也重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但总体上看,二者对空间结构较少涉及。主流经济学忽视空间结构研究的缺陷已经为学者们所认识,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新模式,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必须将空间结构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以研究空间结构为核心的地理学应该是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地理学将是地理学和循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循环经济地理学可分为通论循环经济地理学、区域循环经济地理学、部门循环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地理学、工业循环经济地理学、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地理学等)和公司(企业)循环经济地理学。

有学者认为,广义循环经济有其特定的内涵,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筐”,凡有产业联系的都要往里“装”。例如,电-高耗能产业耦合、资源的深加工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发进行的产业活动,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不应是循环经济。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理由如下:尽管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政策来推动,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市场经济是建立循环经济的基础,因此,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发进行的产业活动排除在循环经济之外是不合理的。在一定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废物如废钢铁就是资源,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电-高耗能产业耦合、资源的深加工与垃圾发电-高耗能产业、废物如废钢铁的深加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不能因为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就认为不是循环经济。狭义的循环经济更多地关注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如电-高耗能产业耦合和资源深加工尽管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链,但只要遵循5R原则,就是循环经济链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区域分工,共同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义循环经济学比目前广义循环经济学的内涵更丰富。

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新循环经济学的主要创新在于提出新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再思考与再修复的新理念,把原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强调和谐社会的形成(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和消除贫困原则)、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循环经济方程、新循环经济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新循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循环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广义循环经济学的主要创新在于强调广义循环经济包括经济、自然环境及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衔接,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追求三个系统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优化组合状态。广义循环经济理论不仅关注工业系统、社会系统内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纳入循环经济理论体系,构建完全意义、具有广泛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并探讨了广义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与模式转换、广义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与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广义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治理,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二者的主要共同点在于强调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是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循环经济的目标,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与狭义循环经济相比更强调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想指导下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对循环经济原则认识的深度不同,对科学技术系统重要性认识的不同。但从学科视角看,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可持续发展学。

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也要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科学技术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但重点应是其中的子系统即经济系统,否则,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就等同于循环型可持续发展学,也就是说目前的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太过宽泛。广义循环经济学和新循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想指导下,根据5R原则和三循环理论(良性自然循环、良性经济循环和良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循环)等对传统线形经济学进行改造,以循环型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将空间结构作为重要研究内容,是更新和更广义的循环经济学,可称为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循环经济与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结点主要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政府等公共组织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区域金融机构等。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循环经济必然是区域创新的理论基础之一,区域创新网络将转型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其中的企业将变成循环型企业,既包括传统企业的循环经济改造,也包括资源再生企业和生态恢复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要研究循环经济技术,并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或市场价值的实现。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循环经济社区协调中介组织、双轨制回收中介组织和民间环保社团成为循环型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积极营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环境,如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制度,促进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区域金融机构要支持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上各循环型结点之间的物质(含“废物”)联系和循环经济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的联系成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中的重要关系链条。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除包括传统的动态性、系统性、非中心化和本地化外,还应包括遵循5R原则和公平性,以实现可持续的区域创新。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是区域循环型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优质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循环型产品的生产),传统的社会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和基础设施必须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创新,如加强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废物”的运输通道和“废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倡导循环经济文化。

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上理论必须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才能成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石。规模循环经济理论要求既考虑经济成本也考虑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范围循环经济理论要求在由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内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循环经济交易成本理论要求传统交易成本“绿色化”,包括“废物”信息成本、绿色市场信息成本、循环经济技术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环形网络创新理论要求由线性创新模式或非线性创新模式转变为由环形创新模式与传统网络创新模式融合创新形成的新模式。区域循环经济竞争优势理论要求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绿色市场条件、基于产业生态联系的相关与支撑条件等的作用,既考虑经济优势也考虑生态优势和社会优势。

循环经济与区域规划

新的区域资源观。一方面,在传统的区域资源观中,区域资源包括自然物质资源、知识、信息和制度等无形资源,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许多“废物”成为资源,如垃圾发电。另一方面,传统的认为知识和信息资源等无形要素逐渐取代自然物质资源而成为决定区域发展关键因素的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了知识经济的影响,但忽略了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在逐渐加大的事实。

新的区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主流发展观,但在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下,有很大的局限性,循环经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将是指导区域发展的理想发展观。

新的区域市场观。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市场将逐渐取代传统市场,同时,由于循环经济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政府调控与市场导向共同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将成为指导区域规划的新理论,区域规划要遵循5R原则,重视社会公平(如区域协调与区际协调)和生态恢复,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区域循环经济研究方法即物质流分析方法、生态效率方法、情景分析法、循环经济系统论方法、循环经济信息论方法和循环经济控制论方法等将进一步丰富区域规划的研究方法。

在城市地区规划(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和城市群规划)中,要根据循环经济原则,统一布局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圈层之间的循环经济联系包括资金、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信息、循环经济知识、循环经济人才以及“废物”等的联系。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 制度设计 资源整合 竞争优势

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和趋势

循环经济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按照商品供应链角度出发描述的新经济模式。从上游的资源,然后加工、生产成产品,进行消费后再回收利用,重新进入使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创造了新价值,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较之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第一,“再利用”,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和次数,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第二,“再循环”,强调整个过程和模式的可持续性。

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发展逐步从低级到高级过渡,第三产业占比逐步增大。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完成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重化工业过程,逐步进入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服务业时代,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就是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后,我国处于保持高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也无法继续支撑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变得日益脆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节约型社会,是贯彻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和必然要求,这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潮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战略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经济结构转型,并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进行引导,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单位,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因此企业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1.政策法律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最大的变动因素,从2003年以来,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具体如表1所示。

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可以看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循环经济指标”约束,既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要注重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节约。随着循环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致力于资源节约、能源节约、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环境友好型企业才能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经济环境。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有所变化,很多政府考核提出发展绿色经济、绿色GDP,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扶持支持力度会下降,甚至很多东南沿海停止新建这些项目,而且从用电、用水等方面提高成本。

3.社会文化环境。这种变化体现的尤为明显,现阶段我国社会对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有明显的抵制心理,这种影响会使人才、资金和品牌对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社会群众对化工企业的敏感、食品安全等,可以说,环保绿色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4.技术环境。“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行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大量节能产品、绿色产品和技术涌现,深刻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的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

1.原材料和动力。原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是体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要素现有价格体系下,企业购买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所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在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低,企业就会购买哪种生产要素作为其生产原材料。如果清洁资源、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价格低于传统资源、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那么企业就会选择清洁资源、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组织生产。现阶段中国的传统能源价格低于可再生能源价格,造成企业没有使用的动力,政策补贴不是持久策略,技术进步是根本的因素。

2.生产过程。技术与工艺创新是体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投入,产学研脱节较严重;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低成本策略参与全球竞争,这种策略使得企业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落后的设备,增加使用年限,聘用相对低成本的普通劳动力等,与循环经济下产品的再生产、再利用相差较远。

3.产品销售。绿色产品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产物,由于生产绿色产品造成的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因此市场的空间受到限制,除非强制性的政策和规定,因此必须培育内需市场,提高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的理念和习惯。

4.企业辅助因素。除了循环经济对供应链直接环节的影响外,辅助因素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负面影响是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比如可能要求人力的素质更高,企业会支付更多的成本、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更多的市场推广费用等。

企业竞争模式路径设计

根据著名管理学大师波特的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可能有两种:差异化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对传统的五力模型和PEST分析模型的整合,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重新梳理。根据其对企业经营影响的重要程度,主要有四类:依此为政府政策、市场(消费者认同)、技术推动和行业监管。与以往的观点不同,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政府政策是企业经营的准入前提和基础,因此排在第一位。

企业内部竞争要素按照差异化和低成本两大方面,两者合力产生企业的技术转型、产品转型以及生产模式的转型,三个转型是递进关系。从短期看,我国企业必须依靠生产和技术,未来可能成长为依靠生产模式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阶段。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模式路径设计如图1所示。

其中,针对企业内部竞争要素,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门槛,这种门槛一方面来源于政策,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创新,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力,结合产品特点,在研发环节多做投资;二是比较熟悉的技术创新,对处于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内企业而言,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进行技术或产品创新往往难度较大,由于自有研发成果的成本普遍高昂,产品的市场推广便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可通过持续投入或引入新技术形成卖方市场;三是产品推广,主要指的是服务,所谓顾客就是上帝,在消费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产品推广过程中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差异化服务多依靠品牌效应或者渠道差异化,竞争对手一般很难模仿。

低成本战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政策补贴,由于新能源价格高于传统能源和动力要素的管制,造成企业本身没有动力去转型,如果政策补贴使得要素价格实际上等于或低于原有价格,企业就会自发积极主动地进行转型,从而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二是要素价格本身的降低,这种情况需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比如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营系统,打造环保品牌吸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

循环经济背景下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方面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核心是反映了人类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与环境和资源和谐相处的关系,与市场经济体盈利为第一要务的法则虽然不是矛盾的关系,但强加了外界环境因素,会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因此这个过程必须有政府的介入,通过政府设计游戏法则,来达到和谐共赢。机制设计路径如图2所示。

政府作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必须要认清目前市场中存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所赖以维系的基础,考察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阻碍因素。首先,要让现有的企业从以前的粗放式生产方式转为循环生产,虽然社会和环境得益了,但企业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就需要一种强制的力量促使企业转变,法律就具备这种功能,因此政府需要在考察市场的基础上设立尽可能完善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在循环生产的初始阶段,成本必然上升,可借鉴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扶持和促进国内排污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企业可以将其低于排污标准的排放量节约拿到市场上交易,获取经济利益。其次,可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品的税收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生产环保节能产品,对落后的高耗能产品实施强制的淘汰制度。明确目前混乱的循环经济领域的企业准入机制,严格新建项目的循环经济审批制度,打造循环经济概论产品。

(二)行业方面

实现企业的转型,必须涌现一批优秀的循环经济产业。国家应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出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性、阶段性战略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金融危机背景和经济下行风险背景下,为了拉动经济,一些高耗能、高耗水、高资源浪费和高污染的行业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少开发区盲目发展,要实现产业结构的真正转型,就应严格限制非绿色产业的扩张和发展,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产业转型,对一些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得依靠行业引导和规范,行业管理的效果要强于政府直接管制,行业应该明确竞争规则,将不按规则进行恶性竞争的企业淘汰出去,树立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

现阶段我国行业管理体制还未形成,行业协会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现有行业协会很多由原来计划体制下的政府部门来承担,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大都各自为战,这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不高的深层次原因,行业内的价格战几乎在各个行业时有发生,最终削弱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三)消费者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结构的转型有决定性的作用。广大消费者能否从本质上接受绿色循环经济产品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动力。引导公众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有三个决定因素:

一是产品的质量,这个应该是前提条件。绿色产品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其质量必须至少同等于其他非绿色产品,但由于绿色产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在政府对绿色产品生产的补贴制度还未全面完善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盈利目标,生产了不少伪绿色产品,长久来看,将难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度,就更不用说绿色市场的繁荣了。因此,要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在日常的产品研发环节,研发人员就应对绿色的考虑做到尽可能全面,使得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选用、器件的配备都不会产生其他污染,建立起完善的有害物质控制体系,充分保障绿色产品的高质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各行业各产品制定严格且完善的绿色产品质量评判标准,杜绝生产商以次充好的情形出现,确保所谓的绿色产品完全绿色。

二是产品的价格,这是决定性因素。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企业在绿色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都是只顾经济,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对于某一家企业实现绿色生产而言,其成本自然是高的,但如果众多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绿色生产就提高了效率,因此,各企业为了降低绿色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就应与生产链条、供应链条上的企业积极就绿色生产展开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绿色的生产管理系统。

三是产品的宣传,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绿色”的概念并不完全熟悉,搞不清楚哪些是绿色产品,哪些是非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与非绿色产品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都需要销售人员在销售绿色产品时,做全面的讲解和知识普及;也需要企业向市场通过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和产品推广。另外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也有赖于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应该从孩子起就灌输绿色环保理念,绿色公益广告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企业方面

循环经济模式增加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外界因素,也改变了企业各个生产要素及其整合方式。在企业的应对机制上从生产要素出发,确定不可控变量因素,针对企业能够调整的变量因素设计针对性的应对机制。

从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竞争策略应该是在外部政策环境的基础之上,企业是整个经济体的微观单位,就应细化在形成最终消费品的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上。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体现为清洁生产和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再利用。清洁生产的核心:一是使用的能源是循环的,清洁不产生污染的,并不同于传统的石化能源;二是排放的三废下降,但企业减少排放必须配套相应的补偿机制。

该机制的假设前提是:H1:外部政策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要素;H2:外部政策环境有合适的落地政策支撑。

机制设计路径为:企业在进行循环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能源价格、资金以及土地、人力资本等多方面的约束,要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有利机会,围绕各种市场和政策机会,获取企业竞争优势。针对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尽可能地获取能源价格补贴,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和污水交易市场将企业所降低的碳排放和污水排放量进行交易,拓展企业的收益渠道,同时降低企业使用新能源的成本。针对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资金约束,充分利用绿色信贷、证券融资工具,降低资金成本,并逐步树立企业的环保品牌。当然,企业更要想方设法致力于降低土地、人力要素等主要成本,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充分运用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环保基金、补贴以及其他的资源税补贴等。按照这一思路,从企业层面上制定竞争策略的机制设计路径就如图3所示。

结论

本文研究企业应该如何顺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来积极主动地调整发展方式和竞争策略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结合波特的竞争模型,分析多种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探索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最佳方式。研究认为,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成本越低、效率越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更有效果;企业在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要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强化外界环境对企业的引导作用,通过外界环境影响企业的盈利要素来形成带动作用。

本文通过吸取现有企业竞争模式的不同长处,在理论创新上做了一些探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研究不足。一方面,文章仅探讨了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企业如何面对循环经济的转型来获取竞争优势,没有针对具体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和不同行业的统计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诸多因素的控制作用下,循环经济对于这些影响因素是根本上还是形式上,以及这些因素之间产生的间接影响如何,也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但循环经济理念的冲击更多的是企业产品结构上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霍现学,马智胜.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动力机制探析[J].现代交际,2009(12)

2.王良忠,史美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1)

3.李东升.发展循环经济应解决动力机制问题[J].理论视野,2008(10)

4.邓沈健.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评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vol.5(9)

5.宝艳园,王积超.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兰州学刊,2006(7)

6.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5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和分析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把握我市中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和重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3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织了以市政协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参加的41人调研组,分成工业、农业、生态城市建设三个调研小组,围绕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前景,分别深入县区、厂矿、农村,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并于4月30日召开市政协八届六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和协商讨论形成的意见综述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我市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2004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 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部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部级循环经济示范市。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一五”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一要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小冶炼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扫除障碍。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推动长治一鹤壁输煤管道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火龙岗风电场项目、1.8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2×0.75万千瓦纯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维恩克1.2万吨硅热法金属镁冶炼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三要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四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提炼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五)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脑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对资源节约技术和废弃物消化利用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效益可观的项目,建立全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项目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设计技术不配套,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能尽快投产见效。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我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2、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3、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4、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一)关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问题如何利用招商引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重要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或特点的科技型、集约型、综合利用型、环保型项目,储存到项目库,并大张旗鼓地向外推介;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对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改造,或借外来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为招商引资过来的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等等。总的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还需要我们全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去探索。(二)关于提高原煤洗选率问题对原煤进行洗选是煤炭行业延伸加工、循环发展的一个现成课题,目前鹤煤集团在二矿、三矿虽已分别建成45万吨和150万吨的洗煤厂,但选煤能力还不足200万吨,不到全市煤炭开采总量的20%。扩大原煤精选量、提高原煤洗选率是国家倡导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洗选率,即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其他相关产业的洁净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鹤壁是座煤城,无论从环保角度,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从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如果说治理煤矸石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择的话,那么提高原煤洗选率则是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关口前移,目前我市的原煤入选率和全国35%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煤炭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左右,如果整个煤炭产业都能向下延伸一步的话,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议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应考虑这个内容,把提高原煤入选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进去。(三)关于引淇入城循环水系工程问题引淇水入城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最能体现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可谓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天规划设计不到位就匆忙上马施工,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来应该是一条清新亮丽的市内景观河,现在有些地段变成了臭水沟,有些地段护坡植被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泥沙碎石积淤堵塞。建议对这条景观河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和修护,使河水能够循环流动。可以考虑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运作,使新开挖的河道余土有去处,又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土需要。这条景观河的建设还应和市区内的绿化工程结合起来,使护坡植被建设一步到位,让河两岸有花有草有树,使这条河真正成为新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四)关于废旧物资、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废旧废弃物资和工业边角余料的再加工再利用,本身就是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可以自成体系的独立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这个产业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并直观体现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比如造纸业,发达国家废纸回收利用率都在75%以上,而我们国家发达地区也不过25%左右,我市仅有的一个再生造纸企业所用的废纸原料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玻璃、橡胶、塑料、钢、铁、铝、铜等固体废弃物在有些发达国家复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们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象样的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走街串巷、零星收购的阶段。这个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培育、扶持这个产业尽快发展起来,建议给予高度关注,提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议事日程上来。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青岛市 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8-0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壮大,逐步发展循环经济,开始建立节约型、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党和人民群众达成的可持续发展共识,是新时代、新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1]。不断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脚步,整合经济的基础组织结构,彻底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努力建设资现代化节约型、友好型的社会环境。

1 背景概况分析

青岛市的资源匮乏情况较为严重,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无化石燃料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相比于2002年,青岛市油品消费总量447万吨,增长超过8倍多,2007年煤炭消费量为1958万吨,增长率为132%。此外,青岛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每况愈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胶州湾河流水质超标严重,2009年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59.5万吨,生活垃圾154万吨。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滑、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之下,为减少对资源过度的依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社会生态环境,青岛市于2002年开始,逐步投入到发展循环经济领域中去,以循环经济模式逐步代替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

2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节约型、友好型的经济运行模式,建立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看成是稀缺的基础之上,要求将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供给的发展平衡。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资源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所获得的这些成就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大量利用为代价的,从此,我们不再“地大物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循环经济通过资源节约技术、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完美融合,通过清洁生产,最大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平衡,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上还无法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跟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循环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和引导。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管理体制也没明确建立,外在力量和内在机制都没有普遍形成,发展循环经济仍然处于主体经济政策外。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体制上如何处理好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的关系,如何有效的把政策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面前的难题,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题。

(2)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来源于规范标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根据。目前,由于受到实际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以及对规范标准的认识度的限制,同时标准程序的复杂性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和企业的发展。例如现有的税收基本体系、价格基本体系、财政金融规则、国民经济核算基本体系等基本经济制度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没有形成现代化友好型、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环境压力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据青岛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为765.58万人,年均增长0.5%。人口增长迅猛,而城市生态忍受能力却屈指可计,使得城市的经济发展任务加重。2008年全年,青岛市区生产、生活垃圾量已经超过129.96万吨,尤其是餐厨垃圾、电子废物、包装废物、医疗危险废弃物和工业危险固废等场所,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而青岛垃圾处理设施、固废处理设施,特别是远郊区垃圾处理设施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亟待提高。青岛市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尚未形成,水源污染、高噪音、空气污染、有些区域林木覆盖率较低,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衰退严重,水资源短缺、山体、水土流失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青岛的生态安全。

(4)观念认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偏差。从2002年,青岛市开始尝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来,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宣传并付诸了实践,已经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基本层面上形成了共识,但是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问题上还有较大偏差,一方面是过分要求理想化的循环经济思想来指导现实的具体实践,严重忽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等基础性的问题。在复杂的节约型、友好型循环经济系统里,以理想化的认识意识来指导具体实践,许多相关技术、经济等相关问题便接踵而来;另一方面是过于依赖、信赖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的最基本的独特的国情情况。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技术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好、工业化程度很高、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基础之上的环境下推行的,相比于我们国家,情况便很不一样了。

4 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第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和谐环境。全球经济发展研究表明[3-4],在环境产业的基础之上建立节约型、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环境理念,这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并列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已经成为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大力发展污染防治的同时,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保产业能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建设生态型工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出发,能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减轻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的破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业链。一是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环境的基本建设;二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引导,鼓励企业资源的综合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三是对污染情况严重并且效益一般以及以下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第三,调整结构产业,并进行技术改造。以产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为出发点,对青岛市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进行基础结构的调整,不断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用新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来指导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加快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应用,不断提高保护环境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和协调能力,同时严格审批高耗型、高污染型项目,逐步淘汰技术、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重点支持节约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四,以政策为导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发展循环经济[5-6]。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1978年开始,德国为了兴建生态型的环保设施,其对企业的补贴数额相当于企业总投资的1%;法国仅在1984年,对清洁生产工艺方面的投资就投入了约5亿法郎;美国国家环保局为了设置自然资源有效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此外,贷款融资优惠和税收优惠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这些政策为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推动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向前发展,这些都值得青岛市发展借鉴。

第五,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建立“绿色产业”。环境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产生的,而解决环境问题仍然要依靠科学技术,要加强科技基础的研究,开发和建立清洁生产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等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工业园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好上下游产品部位的基础性衔接,合理协调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工业园区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基本目标。通过科技推动和科技创新的手段提升循环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大农村发展节约型、友好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力度。

5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量以及最小的环境破坏程度代价来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为目标。通过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两个不同性质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可靠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最小的环境负荷、最高的资源能源利用率、最少的资源能源投入,实现经济最大效益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纲领,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的主线,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基本前提,大力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紧紧抓住环境和资源这两个最为突出的大问题,在生产、消费、生活等各基本领域全面促进新型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由“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云君,文启湘.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6(1):64-68.

[2] 崔伟利.青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4-09-27.

[3] 李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教育,2006(2):19-23.

[4] 肖华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0-12.

[5] 齐建国.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03-05.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创新 近几年来,循环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包含着低能耗,低投入较少资源浪费,还包含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有限的资源重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这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相配合,就日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解决金融支持与创新问题。

一、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创新的关系

1.循环经济发展的简述

循环经济最早为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理论主张为:面对经济发展,要循环使用各种资源,使这种循环式的经济模式转变过去单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经过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关系的探究,在发展成熟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以此增强环境保护,达到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循环使用的日的。资源利用一方面要满足利一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在整个经济体基础上实现低投入、低排放、低开采、高收入。

2.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创新的关系

首先,循环经济本身具有综合性,并且投入成本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金融体系的形成、发展是在金融创新的外表下出现的,这就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来源于此,所以,循环经济发展的助力之一为金融创新。

其次,循环经济想要获得持续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完善经济发展的方式,以此使经济体制得到升级,并在此过程中得到金融资源的积累与扩展。在金融环境下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基金流通顺畅,市场优化发展,并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可以加速金融资源的创新以及市场上存在的资源整合。

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金融的支出与创新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两者在促进市场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二、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出现的问题

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曰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体系,而循环经济产业化的政策支持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发展模式,专门性的金融政策至今还没有形成建制。我国虽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但是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还原于整个经济体系之中,制定相关的政策。日前已经形成的融资体制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而被动形成的,并不健全,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之下形成的金融机构很难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给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注失衡

曰前,就金融业所拥有的监管与运行体制,没有更多精力承担由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另外,金融业更加注重款项的安全性、收效成果、资金流动等内容,这就使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笼罩在不利的金融环境之下。金融行业更关注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被忽视,这就使得商业金融环境下的循环经济很难形成相应的市场运行体制,循环经济的发展渠道受阻。

3.金融机构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单一

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有农业、发电,对于新产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未被覆盖,这就使得一些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回收率低。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措施

1.加大政府关注

政府的导向是一种牵引,能够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激励。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全面且系统的工程,如果政府放任自流,没有宏观调控就会减缓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与世界发展大势不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政府要明确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含义,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从多个方面同时对循环经济加以完善,利用政府的强制、福利等于段合理引导,以此来支持金融创新的发展。

2.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市场内外环境是金融创新的外部条件,只有外部条件良好才会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正使因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周期长,并且需要的资金多,伴随的风险高,这就使得资金供需关系制约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打破这样的困难,必须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为金融创新奠定基础,以此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一,金融行业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健全。用奖励机制调动各个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建设之中,汇集更多的金融支持。第二,建立创新机制。发展角度的创新理念之下,政府设立基金,并由金融机构组织技术创新,又指定单位提供贷款,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形成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机构可以设立或者组织风险投资基金,还可以购买循环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债券、股票等,分散循环经济发展的风险,控制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3.挖掘融资渠道的作用

直接融资可以完善企业结构,招揽对循环经济具有热情的企业。利用资本工具、股票等的优点,并结合先进技术、放松对企业最高资金数额的限制等措施促进金融市场走向成熟,形成一批效益好、发展健康的循环经济企业,以此来加速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背景之下,循环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与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效率更高的政策策略,协凋宏观微观调控的关系、金融内部外部的关系,促进金融发展、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刘红林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与优化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李阳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

[4]李虹,艾熙构建适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J]浙江金融,2011,01:26-28

循环经济市场前景篇8

2006年以来,武连军带领村党支部抓住柴鸡市场走俏的机遇,在村内大力发展柴鸡养殖产业,先后完成了柴鸡养殖合作社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实现景峪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柴鸡养殖已经成为景峪村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村柴鸡年存栏1.8万多只,年产蛋近18万斤。

景峪村位于渤海镇东南部的山沟里,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56户、420口人,村民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的板栗种植为主。2002年,村内部分农户开始散养柴鸡,但是养殖规模小而且销售模式单一。武连军上任以前,村民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多年停滞不前,许多村民游手好闲。对于这种情况,武连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成了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2005年,在听取多方意见之后,武连军把心一横,带领几名村干部在村里搞起了柴鸡养殖试验。由于迎合了市场需求,当年就有许多民俗户、饭店和游客争购柴鸡蛋。几名村干部一年内几次扩大养殖规模,柴鸡蛋的产量还是供不应求。

村干部的成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2006年初,通过逐户调查走访,武连军判断,大规模发展柴鸡养殖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带领党支部快速行动,拟定了《景峪村发展柴鸡养殖方案》,成立了“景峪村柴鸡养殖协会”,把村里所有养殖柴鸡的农户统一组织起来进行技术培训;在全村实施“统一进雏、统一收购、统一宣传、统一公关、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村党支部对柴鸡养殖协会统一指导,注册了“皮包金”品牌商标。同时争取区、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每个养殖户建设一个露天养殖场,完善了相应设施。2006年底,景峪村柴鸡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全村共建养殖场137处,产业规模发展到了120多户,达到总户数的79%。

产业培育出来了,但受场地等现实因素限制,景峪村柴鸡养殖产业日趋饱和,继续扩大规模已不切合实际。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村里的领路人,武连军又谋划着从循环经济中寻找出路。他和支部班子成员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把柴鸡养殖与板栗种植和林下作物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村域循环经济。武连军为柴鸡养殖业的发展勾画出了清晰的方向:既使树上树下得到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又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效、以长补短、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

景峪村第一步发展林下经济,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菌类、作物和柴鸡进行台理种植、养殖,实现树上树下立体发展。第二步形成循环经济:柴鸡啄食各类昆虫、杂草,而鸡粪作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蔬菜、玉米和板栗的养分,销售剩余的蔬菜和玉米经过简单加工又可以喂鸡,这样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经济效益提升明显。2007年,仅柴鸡养殖附加值的收入就增加了20万元。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成后,武连军又迈出了前瞻性的一步。2007年,他带领村干部继续深化农民合作组织体制改革,在柴鸡养殖协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北京野山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达111人。在改革的同时,合作社委托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对“皮包金”牌柴鸡蛋进行了国家标准的有机食品认证并通过了严格的水源、土壤、空气等各项有机食品检查,于2007年8月顺利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书。

上一篇:对外贸易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流体力学在船舶中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