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35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引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我国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讲,不仅土地资源非常匮乏,而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从而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而总结了循环经济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理念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循环经济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引入我国,并且在2005年被正式引入到经济发展的策略中,循环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减少资源的利用,以及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能够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率,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主要是从输入端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第二,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技术,能够从技术角度进一步节约资源,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第三,生产技术方面,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资源的消耗,需要利用可持续的理念进行生产,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能够使得经济获得绿色发展。

三、循环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对循环经济概念的论述可以知道,循环经济对于土地等其他资源都能够形成有效的利用模式,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资源的使用速率。因此,可以说循环经济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人们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对于早期的土地资源利用来讲,人们没有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的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破坏和浪费,从而使得土地资源变得进一步匮乏。当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之后,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不足,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能够用来种植的土地资源非常稀少,加上我国的人口众多,如果不对土地资源加以保护,那么很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之后,能够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在实际行动中保护土地资源;第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的增长,而且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所以循环经济的概念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二)循环经济使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重要导向

循环经济的概念,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了重要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循环经济通过自身的各个环节,能够形成有效的闭合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对于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给予一定的启发,从而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能够从理念和实际操作方向转变;第二,循环经济中的多项原则,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实施也包括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中的多项原则可以被借鉴,从而用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实施过程。

四、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循环经济概念的引入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而且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必须要在循环经济的概念下,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的作用。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实现土地资源的减量化

土地资源的减量化主要是指进一步降低土地资源的占用率,使得土地资源的总量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稳定的减少。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人口及产业方向都向着城镇集中发展,同时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维持土地资源在一段时期内的稳定;第二,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对于部分土地资源的使用需要进行明确的规划,建立农田保护区,尽量减少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对农田资源的占用;第三,注意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一些生态敏感区不仅仅资源不可重复再生,而且其中生长着很多珍惜的动植物,所以需要注意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不要刻意建造生态保护圈,尊重生态敏感地区的自然发展。

(二)减少废弃土地资源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很多地区对于一些不太肥沃的土地地区进行了废弃处理,这与目前提倡的循环经济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是相悖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就需要进一步减少土地资源的废弃,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一些人为的干预,使得土地保持持续的肥沃程度,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测量土地肥沃度的方式,对于缺乏肥沃度的土地进行人为干预,帮助土地资源尽快恢复肥沃程度,从而能够被进一步利用起来;第二,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相结合,对于一些地区的土地,可能确实不太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可以鼓励人们发展林业或者畜牧业,从而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土地资源的量;第三,主要土地的休养生息,当土地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之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修养声息,这段时间可以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其他农业劳动,不仅能够使得土地恢复肥沃程度,而且可以帮助农民对土地做到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匮乏的,为了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利用,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一些土地资源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了灾害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对于这种类型的土地应该给予治理和改造,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土地利用的质量;第二,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投入,通过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对土地进行改造和治理,不断丰富我国的土地资源的数量,使其能够不断被利用;第三,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从规章制度方面,以强制的方式要求人们更好地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小结

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非常匮乏,要求我们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而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相信,随着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敏,张军.GIS 支持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土壤学报,2012,49(1):1-8.

[2]鄢然,雷国平,孙丽娜,等.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54-158.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2

关键词:绿色增长;增长范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一、引言

过去几百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超额利用,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资源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退化。随着对未来爆发气候危机的意识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意识到不能再将资源、环境与经济分开考虑。此外,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失业、贫富分化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愈演愈烈。作为一项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公平连接在一起,旨在打破环境退化、资源枯竭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发展四者相结合的经济增长范式,绿色增长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概念。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绿色增长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得出一个具有运用一致性的绿色增长的概念。

二、经济增长范式的发展

“范式”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有“共同观点”的意思。在某种范式的指导下,不断的积累知识形成了常规科学,虽然可能出现“反常”现象,但此时的范式可保障反常的调整。一旦“反常”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所有调整的方法归于无效,已有的范式将不足以应对新问题的挑战,此时就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

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范式。同样,经济增长的范式也会随着不同的情境而发生改变,绿色增长范式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结果。

对经济增长范式的研究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前,那时生产力主要是由人力和畜力来拉动。18世纪之后,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而改用煤炭、石油等新能源,全球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产生了空前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范式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越多;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极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大批的工人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源、环境的危机,学者们也开始认识到之前成功的模型现在已不适用。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又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和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生态经济。

三、绿色浪潮的兴起

1、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的崛起,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一词,意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生产投入资源最少、排放的废弃物最少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是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然而,当时循环经济的思想还是一种超前性理念,人们并没积极地将此发展下去,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是污染产生后的末端治理方式。直到70年代末,连续爆发的两次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人们才意识到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费,循环经济的思想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2、绿色经济的兴起

能源危机还没有得到解决,又出现了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经济学家皮尔斯于《绿色经济蓝皮书》上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意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效、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绿色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增长驱动于那些能减轻污染,增强资源效率,并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公共及私人投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来促进和支持这些投资。

相对于传统经济增长范式而言,绿色经济要求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减少自然资本消耗来实现经济发展。

3、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即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现象。这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英国最先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上,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意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这些概念都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相似的是都在描述一种发展状态,而不是发展路径。

四、“绿色增长”的内涵

随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研究的继续深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在逐步加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增长”的经济增长范式。绿色增长所指的不仅仅是GDP中低碳的部分增长,还要聚焦于气候改变的减缓、环境的可持续和减轻贫困及社会公平的提升。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绿色增长的内涵并没有准确的界定,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广为接受的是OECD组织2011年提出的概念:“绿色增长指在确保自然资产能够继续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促进投资和创新,以便为持续增长提供支持。”作为首个将“绿色增长”战略纳入国家政策的国家,韩国将之定义为:“最小化使用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通过绿色技术开发,确保增长动力,创造工作岗位,实现经济环境和谐相融的增长方式。”国内学者王金南等认为:“绿色增长是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作为内在生产力的一种发展模式。”胡鞍钢提出:“绿色增长的核心就是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开始脱钩。”中国环境发展合作委员会对绿色增长的定义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也是推动低碳、惠及社会所有成员的发展而采取的环境可持续的经济过程。”

从上述的一系列概念中可以看出,绿色增长是将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四者结合在一起,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的三个因素。OECD的概念中侧重的是人类福祉,而韩国的概念则是环境的改善和绿色岗位的创造;国内学者王金南注重将环境作为一种内在生产力,胡鞍钢更看重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相同的是,所有的观点都是以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保事业的投资作为驱动力,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促进绿色岗位的发展。

在“里约+20”会议上,乐施会的高级研究员凯特・拉沃斯在会议上提出了“甜甜圈”理论,认为如果说地球有一个资源利用的最大上限,超过这个上限就会导致环境退化,同样有一个资源利用的社会基线,低于这一基线人类就无法生存。所谓的“甜甜圈”就是指这两个界限之间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源,但人类整体又生活在地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如图1所示。

绿色增长就是使人类的生活空间在“甜甜圈”之内,要做到这一点,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保的投资是一个必要的驱动因素,即通过投资和技术创新,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资源效率的提升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通过创造新的绿色岗位,促进就业、减轻贫困并促进社会公平,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而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改善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图2所示。

我们将绿色增长定义为:通过在资源有效利用和环保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提升,达到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小的污染和最大的产出,同时促进就业,使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经济增长模式。

五、结论与意义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绿色”的理念就开始兴起,从“循环经济”到“绿色经济”再到“低碳经济”,环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绿色增长”的概念从经济、资源、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和谐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经济增长的范式。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绿色增长所进行研究的前提下,重新诠释了绿色增长内涵,希望有助于实现相关研究在沟通上的有效性。

绿色增长概念的提出及其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地位的确定,为学术界未来经济增长范式的改革提供了研究方向,也为以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需要指出的是,绿色增长的提出并不是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否定,而是对这几个概念的总结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有捐、林卫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11(1).

[2] 张东明:浅析韩国的绿色增长战略[J].当代韩国,2011(2).

[3] 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1).

[4] Bowen Alex,Fankhauser Samuel:The green growth narrative:Paradigm shift or just spin[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2011(21).

[5] OECD:Towards green growth[R].OECD Meeting of the Council,2011.

[6]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房地产;经营管理;创新;方法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42-02

近年来,住房问题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一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房地产经营管理,使房地产行业在循环经济下更好、更快的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加入房地产经营管理中,可以实现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可以使房地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个环保经济的概念,随着人们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而且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可以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在房地产行业中,提高了清洁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构建生态环保的社会,还可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循环经济下,房地产行业应该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并根据生态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管理措施。在利用循环经济进行指导时要遵循一定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减量化、再循环以及再利用原则,这些原则可以降低房地产行业资源浪费的概率,还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保护。在不同地域中,人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循环经济理论,使其发展更具长远性,还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建设,从而使循环经济理论发挥更好的效用,使其经济、合理以及环保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循环经济下房地产经济管理体系

2.1循环经济下绿色经营管理体系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

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而且过度的开发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也会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威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其不但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这一行业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有时也会增加对资源的使用率以及使用量,所以建立绿色、环保的经营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房地产绿色经营管理体系的结构

绿色环保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建立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结构也是该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其结构的合理性是房地产行业绿色、长远发展的基础。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可以使房地产行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行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使房地产经营管理理念更加健康、环保,并对周围环境起到保护与节能的作用。

3加强房地产经营管理的方法

3.1转变房地产经营目标,培育绿色经营理念

在房地产绿色经营管理模式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目标应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丰收,这是房地产绿色经营的内在要求,也有其现实可能性。房地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提高房地产项目的技术含量。

3.2实施房地产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绿色化支持

房地产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绿色化支持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制造方式,使得项目从研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按照循环线路实施运行,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协调优化。

3.3追求房地产经营环境管理体系的创新

绿色化房地产经营环境管理体系不再单纯以环保部门为主,应当将房地产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级人员都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当中去,使企业内部经过整合,形成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从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理念出发,要求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结语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企业层面的降耗、减污减排,区域层次的废弃物交换和传递,社会层次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从企业层次来看,最典型的循环经济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制造法。从区域层次来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最全面的国家,已经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一系列具体法律;美国没有全国性循环经济法规,但半数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

针对不同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方面,Sujit Das(1995),Hirohiso Kishin(1998),YasuoKondol(2001),JohnE.Tilton(2002),S.Spatari(2002),StuartKoss(2003)分别对电冰箱、汽车、塑料包装材料、废金属、纸张等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物质减量化及物质减量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方面,Cleveland和Ruth指出,特定企业或工业的原材料使用范围、运行机制、使用模式、物质减量化等对经济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物质替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HondF,2000);在原料与能量流动(工业代谢)的研究方面,Ayres等人(2002)对经济运行中原料与能量流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研究方面,多年来LCA理论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产品生态设计的研究方面,Allenby B.R.(1991a;199lb)对有关企业产品为环境而设计(DfE)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生态工业园与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方面,Frosch和Gallopulos(1989)对工业生态学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在技术变革和环境的研究方面,S.Erkman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环境系统分析是技术研究方法的基础,并诠释了工业生态技术;在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手段、立法等研究方面,Wulf-Peter Schmit(2001)提出了推行生态型经济。

纵观国外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侧重于具体领域循环经济的应用和实现手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实际情况进行的。(2)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从原始资源到家用电器无所不包;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手段的研究比较多,如经济手段、命令控制手段等。对于工业代谢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概念层次,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上仍有待深入。

二、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状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逐步传播,九十年代后期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并很快得到国内的重视。近几年,循环经济在国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1、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特征等基础理论的探讨。段宁(2005)、吴季松(2005)、曲格平(2001)、解振华(2003)、钱易(2005)、汤天兹(2005)、冯之浚(2004)、恒(2005)、齐建国(2005)、徐崇龄(2004)等对循环经济内涵展开了讨论,归纳为三种:(1)段宁等从循环经济的特殊属性考虑所给的理解;(2)吴季松等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种新的技术范式或是科技、经济和社会三者整合的经济;(3)徐崇龄等认为循环经济是以循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季昆森(2004)、王钦敏(2003)等在“3R”原则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原则作了一些扩展,提出了“4R”原则。后来,又相继提出了“5R”和“6R”原则。解振华(2003)、吴季松(2003)、曲格平(2001)、陆钟武(2003)等对循环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2、关于循环经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诸大建(1998)就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诸大建(2004)、马凯(2004)、冯之浚(2003)、牛文元(2003,2004)、王成新(2003)、李金恺(2005)等研究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提出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汤慧兰(2003)等对工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山鹰(2003)等提出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等集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吴伟等(2002)探讨了工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机制。王兆华等(2002)运用经济学交易理论分析了工业生态系统,揭示了系统共生的机理。耿勇(2000)、陈定江(2002)、刘力(2001)等学者在实践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此同时,肖松文(2001)、吴云波(2003)、王灵梅(2004)等探索了生态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规划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3、对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和建议的研究。曲格平(2001)、陈之泉(2001)、冯之浚(2003)、解振华(2003)、马凯(2004,2005)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明确指导思想,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三、评述

从国外循环经济实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第一,思想要转变。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二,法律要先行。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用法律来明确和规范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国民的社会责任和相应的义务;第三,政府要主导。政府甚至可以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行为,来影响、支持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内部改进工艺和生产流程,企业间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践主体功能;第五,建立相关社会机构。建立相关的非政府社会机构,发挥其协调作用,打造社会静脉产业链;第六,舆论支持、全民参与。不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提高国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国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有关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和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实现手段的系统研究。

综合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状况可以看出,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国内清洁生产、垃圾处理、环境无害化、生态经济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应用循环经济基本思想解决煤炭企业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未形成规模,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在我国更少见。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季昆森.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J].决策咨询,2004.7.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5

典型一:国家环保总局挂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包头铝工业园区

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包头铝工业园,园区主要发展火力发电和电解铝生产两大产业系统。

笔者以为,包头铝工业园区并非真正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对此,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辨析。

什么是循环经济?

如果限于学术概念,按照所谓“知识共同体”的共识,循环经济是有确指的: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追求3R(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标,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但有关职能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对此概念的重点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两种:一是综合经济部门提出的根据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衡量标准——只要有利于提高资源生产率都可以算是循环经济;二是环保部门提出的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主要是一种全新的污染治理模式。

这些认识都有合理的一面,但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环境下,以这样的认识指导工作容易产生误导。提高资源生产率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单位产品的效益而非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利用量。以经济学观点来看,计量资源生产率可以用生产函数。而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三个生产函数的自变量中,人力、资本均与循环经济无关,技术进步也更强调产品的产出效益和制度变革,因此如果以这个目标提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学术概念内涵的循环经济实在没有太多用处,反而人类社会的一切科技进步、制度变革等更合适装到这个“概念筐”里。其实,如果将这个说法变为——只要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都可以算是循环经济——可能更合适。这也意味着只用污染治理模式来评价循环经济又太“委屈”了这么好的概念。循环经济这种发展方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商品,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这个过程中相应就会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就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比如,火力发电厂外排的粉煤灰是危害严重的固体废弃物,但在粉煤灰成为多种建筑材料的原料后,粉煤灰反而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换言之,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循环经济同时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总之,第一种说法——综合经济部门提出来的——太大,第二种说法——环保部门提出来的——太小,他们需要互相靠拢。

什么是当前应该扶持的循环经济?

不过,就指导实践的要求而言,仅仅有循环经济的定义还不够,当前推动循环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筛选标准——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群才是值得扶持的。如果只是根据定义,用3R原则来筛选,恐怕国家扶持不起——现代化工业生产都以追求物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为重要目标,减量化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必然追求的,以最小的原料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品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再循环和再利用原则在多数工业部门都有体现。那靠什么才能区分出真正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企业呢?循环经济的要旨在于兼顾经济、环境、资源三种约束,而诸多工业部门在安排符合3R要求的生产上往往只考虑单纯的经济约束。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循环经济的要求,但不能为此对其给予优惠政策——因为其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或者通过企业内外的生产环节耦合(此处不包括末端治理)使企业实现单位产品资源利用上的减量化和将主要废弃物商品化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才算得上循环经济示范点或试点单位。如果没有这样的手段,就不应该获得政策的专项扶持。

根据这两个层面的思考,可以对包头铝工业园的本质进行如下辨析:

包头铝工业园的整个体系不过是服从于价格规律的一个传统工业生产流程。发电和电解铝生产中均不存在减量化环节,发电中的主要污染物——粉煤灰、二氧化硫和电解铝生产中的主要污染物——含氟电解烟气、废渣并未通过工业园中的综合利用成为商品,工业园并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减量”和“循环”技术环节为主要特点。显然,如果将这种工业园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对象,只会导致各地将各种项目都装到循环经济的筐里争取政策优惠。

死活循环经济论

典型二:贵阳发电厂脱硫机组的黑尘暴污染事件。

我国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普及的石灰石——石膏钙法脱硫技术是非常典型的循环经济生产环节,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截留电厂废气中的硫,而且副产品是可以商品化的石膏。这个来源于日本的方法在我国的实践中却“半死不活”——脱硫机组由于环境监管的压力不得不运行,而副产石膏的设备一般都关停。2004年,贵阳发电厂的新建200MW机组甚至因为关停脱硫及除尘机组引发了黑尘暴污染事件。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6

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城市化委员会理事、《世界资源论坛》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ecologic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等sci、ssci杂志的国际编委。2010年12月受邀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趋势与新理念》。

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宏观政策与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大学等。1998年起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及其管理模式的问题,在国内首先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围绕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政策开展了有国际视野、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得到广泛引用的观点、概念与方法。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把握国际绿色经济与政策动向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环境管理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国发展情景、有经济管理意义的循环经济概念与理论框架;二是将资源生产率作为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以此为目标建立了有系统性的循环经济规划、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三是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融入循环经济的合作治理研究,提出了以主体、过程、政策手段为内容的中国循环经济的政策推进思路;四是提出循环经济的中国发展c模式,区别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绿色战略,研究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续消费的发展方式与实施路径。在本研究领域主持过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课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出版的著作有《循环经济2.0——从环境治理到绿色增长》(2009)、《上海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战略研究》(2010)、《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07)等,主编有《循环经济与中国绿色发展》、《上海资源环境白皮书》和《绿色前沿译丛》等系列丛书,译有《绩效经济》、《超越增长》、《自然资本论》等。研究成果获得过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区域发展与政府合作、城市发展与公私合作关系、创新型城市以及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等。在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以多元合作为特点的城市治理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模式;强调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建立基于“驱动力—状态—反应”的城市管理分析模式;建立基于中国城市体制与管理特征的城市治理模式。在本研究领域主持过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浙沪联合招标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研究项目。承担过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咨询研究。单独出版以及合作出版的著作有《管理城市发展》(2004,2006)、《政策分析新模式》(2007)、《大学与城市》(2007)、《大上海转身》(2009)、《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发展》(2003)、《长江边的中国》(2003)、《建设绿色都市》(2003)等,译有《企业、政府与社会》(2009)、《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2006)等,主编有《大都市发展与管理》、《合作治理与城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译丛》等系列丛书。研究成果获得过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7

摘 要 随着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会计在越来越高的保护环境呼声中应运而生。如何整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利用所得信息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提高环境绩效,对于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会计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其次指出了循环经济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联系,再次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最后提出将完善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关键词 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循环经济

一、环境会计和循环经济的概念

(一)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会计学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等形式,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带来的收益和造成的损失进行确认、计量、分析、评价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以期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协调好企业和环境的关系。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形式的闭环流动型经济模式,它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规律为基础,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利用产品,使废弃物资源化,最终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界,从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

二、循环经济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联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的发展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并且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资金循环运动。在这个绿色资金循环运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从而尽量减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循环经济还要求对绿色资金循环运动的情况加以反馈,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开展环境会计核算,将绿色资金循环运动作为其研究对象,科学、准确地确认、计量、分析、评价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带来的收益和造成的损失。

三、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一)循环经济理论自身特点更有助于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目标

环境信息的披露是以服从企业的战略管理为目标,其主要目的是借助环境管理的功能建立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环境绩效。在传统会计中,企业将环境成本全都归入到管理费用中,从而造成产品因承担的环境成本归类不明,环境友好型产品分配到了不应分配的环境成本,从而误导企业整个关于开发新产品、定价或者让产品退出市场的决策,而采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循环经济的阶段特性特点能充分反映产品在自身循环的每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以便利益相关的各个主体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

(二)循环经济的分阶段披露模式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和环境管理有明显的滞后性,基本都是在是在产品设计阶段以后,但实际上此时消减成本的机会基本已经丧失殆尽,因此,降低环境成本和进行环境管理必须始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此时产品设计者拥有最大的自由度来改进设计并使产品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成本最小化。而且循环经济阶段的形式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可以使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应仅停留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更应着眼于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和回收再利用等。

(三)以循环经济的阶段形式披露环境信息可以提高企业披露的积极性

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不得不寻求方法来降低自己的环境成本、提高利润,而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降低环境成本的切入点和方法,详细分析企业产品在各个阶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以提升整个循环周期的价值量,这样就使得企业有了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也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客观的改善了企业与环境,企业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四、完善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及循环经济思想

我国要加大企业环境责任的宣传力度,使企业了解环境报告制度及循环经济思想,培养企业的环境责任观,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参与到推动企业环境责任的运动中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会计人员学习并了解循环经济等相关的经济理论,为能做出更切实有效的环境信息报告做出贡献。

(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并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我国要完善有关循环经济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要具有鲜明的指导性、监督性,更具有强制性的功能,促使我国形成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与披露方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循环经济规划完成情况的监督,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为环境信息披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断发展。

(三)企业自身要自觉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长远的目光来制定企业的规划。企业应从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出发,建立一套明确的环境信息披露流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贯穿到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中。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并制定、完善各类资源管理的定额、规范、标准,加强循环经济相关计量统计工作,定期审核,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酿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社会信任危机。此外,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寻求专家支持,促进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搞好试点、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着力巩固循环经济成果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突破与技术创新的过程,所以,每一个阶段、每项重大措施,都应当“试点在前”,总结完善,成熟后再大面积推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管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再利用和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每项工艺技术实现后,其运行效果、收益及可能由此带出的新因素、新问题,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完全展现出来,因此还要着力巩固已经取得的循环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颖.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会计.理论研究.2009.7.

[2]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孙承詠,韩威.环境科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正勇,廖奎.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4.

循环经济的概念篇8

关键词:BPEIR概念模型;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本文从区域农业及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下手,以江苏省的农业发展为例,结合BPEIR概念模型,运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体系,对江苏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通过分析阻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比如降低物质的投入,促进本区域生态农业及有机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化更加稳定等等。

一、浅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

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及其生命周期中降低资源的浪费、物质的投入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对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的效率及产出量,提升农业经济并实现生态环境效益,这就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的目的。在这里可以创建BPEIR概念模型来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进行研究。BPEIR概念模型就是行为―压力―效益―冲击―反应模型,由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总循环,并且循环量的大小是受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的消费量影响的。所以一旦物质的投入加大,就会增大总循环量,导致系统压力过大,不利于系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就要使人们减少物质的投入,使循环总量降低,以此减少系统的压力,比如可以采取农业资源再利用等措施,都可以使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物质的投入。所以就要以农业生产效率为基础,结合系统的终端及过程来研究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采用BPEIR概念模型,如图1。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综合体系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原则,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经济及技术为目的,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估。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综合体系主要有四项内容:其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其主要介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二,减少资源投入。其主要介绍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方面的状况;其三,资源的再利用评价体系。其主要介绍农业在生产中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状况;其四,资源生态环境的安全评价。其主要介绍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影响,如图2。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指标的权重指的是以目标相同为基础,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来对各指标进行权重。

二、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统计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发达的省份之一,其有着适合农业循环经济的物质条件。其一,江苏省的农业生产水平统一较高,适应与林业、养殖业、渔业等,农产品的加工技术也较为发达;其二,江苏省的经济实力及强大的科技也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三,江苏省人民正在不断改变自身的消费观,具有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位农业循环发展也提供了保障。所以就要对其与农业循环的发展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科学有效的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是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标准化处理评价数据

根据图2中的指标可以看出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标的性质是不同的,各个数据之间并没有可比性。所以要使各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就要标准化处理评价数据。下文就以1998~2005年的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指标为例进行处理。

根据标准化法可以了解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主要应用在正作用指标和副作用指标两方面。正作用指标越大,说明循环状况较好;副作用指标越小,说明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力的。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正作用:X1ij=Xij:Xi,副作用X1ij=Xi:Xij,X1ij表示指标值;Xi表示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i指标的原始值;Xij表示指标原始值。

(二)循环经济发展计算

使用加权函数法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进行计算,得出公式为: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以上结果,图3和图4。

根据图3和图4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评价:

从江苏省1998~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上升趋势的,从整体上分析有向下减弱的趋势。1998~2005年之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波动很大,但是波动的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总体都是在0.92~1.02间波动。详细分析为江苏省在1998~2000年是逐渐上升但是有下滑形式,在1999年是最高的,但是2000年是最低的,这就说明在1999~2000年趋势呈下降;在2000~2003年,这三年之间起先处于上升,但是又呈现下降;2003~2005年,是直线上升的。

(三)影响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

通过以上判断我们可以了解到阻碍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了能够使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创新和规划,以降低投入量,提高产量,从而使地区、社会、生态环境、经济实现统一。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方面,其次就是资源投入量方面,所以要想使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合理使用农业资源,这样才能使农业资源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创建生态农业

资源环境安全是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所以就要创建生态农业。区域领导可以根据当地的农业来创建生态基地,减少农药、化肥等资源的使用量,以及浪费水资源导致的水污染,使农产品基地无毒害。还可以采用退耕还林、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一系列的生态项目。创建以发展生态资源为主的农业,实现当地经济、生态资源、社会相统一。

(二)实现产业化农业发展

对于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可以利用产业化农业的发展来延长农业生产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实现减少物质量投入。运用产业化农业来建设农业生产,以此来提高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之后对于农村劳动力是有重大意义的,可以降低物质在农业面积上面的使用,还可以使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规模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创建科学的奖励机制

针对江苏省的种种状况,可以创建科学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提高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奖励农业企业使用高技术来使资源循环利用次数增多,对于使用合理使用农业循环品的企业可以给予一些现金奖励或者优惠政策等等,这样可以使农民或者农业企业在生产农业的时候对农业废弃品进行循环使用。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增长区域经济的形式,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所以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要合理使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以此来促进农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使得江苏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06).

[2]李娅婷,张妍.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1).

[3]玲,万忠,张禄祥.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9(06).

上一篇:农业机械制造业范文 下一篇:小学法制教育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