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未来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5 16:56:34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1

国内知名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正式了《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该报告不仅对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的行业动态与详细数据进行了监测,还对电子商务呈现出来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趋势一:行业电子商务成主流

中国电子商务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的典型特征是风险资金、网站定位等将从以往的“大而全”模式转向专业细分的行业商务门户。第一代的电子商务专注于内容,第二代专注于综合性电子商务,而下一代的行业电子商务将增值内容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目前,有价值行业平台更受投资商青睐,垂直专业B2B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国B2B市场后发力量,有巨大发展空问。此类平台有两个特点:专和深。专是集中全部力量打造专业性信息平台,包括以行业为特色或以国际服务为特色;深是此类平台具备独特的专业性质,在不断探索中将会产生许多深入且独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与盈利模式。

趋势二:团购成增长最快的形式

网络团购自从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团购无疑是这两年增长最快的网络形式。

目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独立团购网站均已进行了多轮融资,且金额远高于其他网站,这些团购网站遥遥领先其他同行,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不过对于其他团购网站来说,行业洗牌的危机已经在逐渐临近,不少团购网站已开始考虑转型。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吴雪飞表示,团购行业发展过程中,资本一方面帮助一部分企业成功实现了推广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门槛,导致泡沫的产生。她认为,竞争门槛已经被资本快速抬高,具备规模的团购网站在融资方面有所动作,以保障在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中小团购网站很难维持在全国的布局。

趋势三:将会出现兼并热潮

首先是同类兼并。目前中国为数不少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由于资源有限,并且在Internet“赢家通吃”原则下,最终胜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网站。

其次是互补性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中点线网络认为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网站要发展,必然采取互补性收购策略,结成战略联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由于个性化、专业化是电务发展的两大趋势,而且单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将成为必然趋势。

趋势四:将融合物流供应链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产业链短板其实已经浮现,即同样是未来发展热点的物流供应链。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的主要结合方式是:客户在网上订货,然后买家推荐物流公司由买家自己挑选。然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远不止那么简单。随着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成为习惯,他们对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国消费者将更重视互联网上商家的物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能力,相比而言,产品种类的丰富程度以及对某项产品的深入程度则略显次要。因此,未来只有那些把物流作为其核心价值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掌握其中诀窍的企业才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取胜。

趋势五:将融合商业智能

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智能在电子商务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将逐渐重要,这一点从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在国外,一般电子商务企业都会有专人专门负责数据分析等商业智能工作,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投资。从目前中国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来看,真正关注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的企业并不多,而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数据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向电子商务的商业智能管理系统就是基于智能管理系统和在线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智能化、集成化、协调化、网络化及在线决策支持的思想融入到传统的商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和决策支持。

未来,电子商务的竞争因素之一就包括是否拥有一套适用的商业智能系统,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他们相当于电子商务企业面的智囊团。

趋势六:将呈集团军式爆发

近年来,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继国美苏宁决定搅动上百亿的家电网购市场之后,鞋类企业百丽也宣布巨资投入旗下电子商务企业优购网。在此之前银泰等服装、鞋类、日化等传统企业纷纷触“电”。

在美国在线零售500强榜单里,80%以上的企业都是传统品牌的在线业务板块,而在中国,2010年应该是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元年。在经历了2009年试水期后,大量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并且发展迅猛。苏宁易购、Kappa、李宁、优衣库、凌致、佐丹奴、爱慕、九牧王、相宜本草、银泰百货、我买网等传统企业或品牌在电子商务上的表现都令人注目。

趋势七:航空、保险将成为大行业

2011年,以提供数字化商品的航空、保险等行业成为了今年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行业。目前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都非常迅猛,而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部门今年销售额上百亿,泰康、中国人保的电子商务部都是业界的佼佼者。

这两个行业的类似之处是,都是传统渠道体系较为混乱,层级较多的行业,信息不对等、渠道管理混乱、分销利润低等都是这两个行业的痛。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规避了这些问题,也正在改变这两个行业的渠道模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指出。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2

国家力推产业升级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方兴未艾,IT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在计算、存储能力上向云资源转换,软件以应用、服务的模式开始凸显出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解决方案,让IT、互联网的能力,深度渗透进传统的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软件与应用正成为勾勒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主线。

软件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决定着中国诸多产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把加速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革新,上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颁布了一系列放开内需市场,鼓励外资准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令跨国软件巨头怦然心动。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抢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额越来越大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培育以下高端智能产业领域: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

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201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全面展开。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将投资建设600多个智慧城市,仅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市场总规模就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通信、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智能产业,中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第一大智能产业投资、建设和应用市场。

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作为部级的中国软交会,其宗旨是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企业实力,通过交流和交易,促进中国软件企业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腾飞。

十多年来,中国软交会以国际化开放理念和视野,不断丰富和扩展展会的功能平台,已成为帮助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承接海外业务的对接平台;集中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平台;促进两化融合供需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向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交易会的品牌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中国软交会以“智城市,酷生活”为主题,关注IT智能在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切身体验,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展会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关注客户体验。展会开辟智能应用专题展区,设计智能城市体验馆,围绕人们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采用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一一呈现,描绘智能生活的全新感受。

加强展会互动。展会将展厅和会议室的交流紧密衔接,国际展区将举办中外合作会议;智能展区将组织涉及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领域的专题会议;行业应用展区将召开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会议;概念展区将组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

提升会议品质。会议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应用性,主题涉及的行业技术领域更具前瞻性和发展性,会议将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业界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

强化交流交易。全方位创造国际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接机会,搭建合作交易平台。市场对接针对渠道洽谈和采购交易;项目对接针对二十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对接针对十几个行业范围;国际对接针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对接针对城市和经济圈之间;专题对接主要针对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

软交会组委员相关负责人表示,“软交会希望能推动这一进程的加速,通过展示展览、主题论坛、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全社会诠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城市,酷生活”的主题也代表着一种态度,是科技、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体现。“生活在智慧城市,人们就应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酷’生活。酷,不是另类。酷,是乐享生活的表现。因为酷,我们才能真正对待生活。最酷的生活就是用最酷的技术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实际上,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和落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链条的成熟,医疗、交通、旅游、家居等这些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将完成“智慧”转身,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据记者了解,本届软交会除了更贴合生活、社会,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外,也将有诸多亮点呈现,一是更关注客户体验,由展板展示向互动体验转变,搭建智能城市应用馆,将智能应用设计成体验式演示区,使技术性内容以更易懂、易参与、快乐体验的方式,走进观众;二是加强交流,无论是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还是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领域,组委会都采取措施加大邀请力度,组织相应的对接、碰撞环节;三是专业、重量级嘉宾出席,来自海内外60多个国家,包括世界500强IT企业CEO、CIO,国际知名院校校长、行业分析师及媒体总编等500余位重量级嘉宾,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政策趋势、国际战略、创新模式、行业应用。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3

本次大会以“见未来・预测与战略”为主题,来自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有关领导、行业专家,以及物流装备领袖企业、物流装备典型用户等业界精英共200余人齐聚一堂,总结物流装备产业2015年度发展成果,分析中国经济走向以及现阶段物流装备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测今后物流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发展战略,共话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未来。

本次大会的举办,发挥了整合产业资源、凝聚领袖人物、聚焦产业发展热点难点、总结产业发展规律、展示产业发展成果、弘扬创新合作精神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关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在这样较为复杂的市场大环境下,准确把握行业现状和趋势,对于推动物流装备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这一问题在本次大会上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其演讲《我国物流发展格局与趋势》中即指出,我国物流业主要呈现出一“快”一“低”两大特点,即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偏低。其中,发展速度快主要体现在物流规模扩张非常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加快、物流市场成长非常快、物流企业的成长非常快四个方面;物流发展水平偏低则主要体现在物流效率偏低、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偏低、物流企业实力偏低、物流管理水平偏低四个方面。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支撑,物流装备产业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境遇。

谈到物流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蔡进指出,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已经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最根本的不是追求速度,而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物流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道路,将与物流业一样,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即转变目标模式,由降价转变为降成本模式;强化物流运行模式,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物流组织模式,向供应链转型升级;优化物流商业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创新物流发展模式,用大数据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陆大明从全球视角对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了深刻的探讨。陆大明分析认为,整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应该理性地看待需求增长情况,物流装备企业不能用全部的力量去满足这种需求,因为有时候需求是一时的,如类似于“双11”这样的需求就不是持久的,如果一味满足,只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得不偿失;其次,要注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这两个方面的创新,将使物流装备行业呈现出新的格局;再者,需要加大对新领域的关注,如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洁净物流等;另外,需要强化分工合作。现在的物流装备行业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企业相互混战.竞争激烈,最后谁都没有做好。只有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才是物流装备企业的根本出路。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持人之一,《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常务副主编王继祥多年来一直深入研究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他认为,目前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已经进入到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自动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方向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已是物流装备行业的必然趋势。

此外,对于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会企业家还形成一个共识,即行业发展将从低端的价格竞争最终转向高端的品牌和服务竞争。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尹军琪认为,当前行业内所谓的产能过剩,应该更多是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仍然是需求巨大。物流装备企业不断地重复低端的产品、不断地重复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找准定位,做好产品,打造品牌,帮助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真正使企业基业长青。

物流装备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物流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就给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诸多利好政策驱动,给物流装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雄即认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传统产品市场还是新的产品市场,都空间巨大;而且随着新的需求不断出现,必然要有新的产品去满足,做新产品可能会采用新的设备、新的工艺,这给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精星公司2015年业绩保持大幅增长,在良好的市场预期下,开始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的机遇,则是不断扩大的行业需求使然。当前,“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信息化的要求、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等,都不同层面地促进了各行业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进而给物流装备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当前国内自动化物流的发展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新兴元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与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将大有作为。”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荣奇对此分析道。

当然,事物是两面的。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物流装备企业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价格战问题。与会企业普遍反映这是对行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进入物流装备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愈演愈烈,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情况下,价格战频发,低价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了正常的行业利润,使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资金积累,技术研发与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

而德马集团去年在“新i板”成功挂牌,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卓序谈了自己对于上市的认识和体会。首先,通过上市.可以起到规范企业发展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未来成长很有帮助;其次,在“新三板”上市,不会马上“掉钱下来”,未来情况如何,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性和经营业绩。如果企业的成长性不好、业绩欠佳,那么在“新三板”上市与不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再者,“新三板”可以与主板挂钩,企业通过几年的规范化运作,只要条件达到标准就可以转到主板上。鉴于此,卓序建议业内同行多关注“新三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跟资本走得近一些可以御寒”。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登陆上海主板市场,在副总经理王晓慧看来,音飞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做好成本控制,使音飞的产品在价格上具有突出优势;二是强力推行标准化工作,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标准化的生产对降低企业成本、规范企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注重新产品研发,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笔资金做产品研发,使企业保持充足的发展动力。

作为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北京国商物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荀卫直言,企业不挂牌是靠盈利积累财富,挂牌以后则靠市值管理来积累财富。对于很多物流装备企业来说,上创业板和中小板难度较大、排队时间较长,上“新三板”则相对容易一些。到2017年,大概有10000家企业可以在“新三板”完成挂牌,届时门槛可能会相应抬高一点。所以企业目前在“新三板”挂牌,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探寻物流装务备产业新蓝海

在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的新蓝海在哪里?同绕着这一话题,与会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策略和思路。

首先是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智能制造领域,物流装备行业有着怎样的发展机遇?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曾玉波在其《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演讲中,围绕着智能制造的内涵、智慧物流的发展蓝图等内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未来,物流与生产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一体化,网络与实体也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物流装备也会随之越来越智能化。所以,实体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是具有最优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智能制造下的智慧物流,将是物流装备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是新市场、新领域。对于物流装备行业来说,不仅传统的制造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先进物流技术的支撑,而且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领域还属于新市场,空间巨大,商机无限,可以称为物流装备行业新的蓝海。对此,中国著名物流专家、《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主编吴清一教授在发表欢迎致辞时就进行了分析。他还提出,物流装备企业要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商机。在吴教授看来,“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一个“走出去”的战略,沿着“一带一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将逐渐加强,有助于推动物流标准化、物流体系建设,相应会产生许多物流技术方面的课题,同时也会给国内沿线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利好,应当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再者是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融合,生产性物流逐渐向供应链服务转型,一体化服务、交钥匙工程逐渐成为物流装备企业的重要追求“对象”。作为物流系统集成商,德马泰克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战略及业务拓展部总监王悦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对于目前的物流装备企业来说,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横向纵向的联合打通,在细分市场里找到一个适合企业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可能是企业更现实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而对于客户来讲,更需要的是一以贯之的、更加优化的服务。鉴于此,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自然成为物流装备企业和广大客户的共同选择。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物流装备行业的新蓝海问题,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见解。英特诺集团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夏本春表示,物流装备行业充满着机会和挑战,广大企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需要明确自己的公司定位,能够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具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同时要关注怎么样切实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并最大化地把企业的资源转化为客户的价值。上海史必诺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昌翰认为,当前物流装备行业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好于其他多个行业,因此对物流装备企业来说,最大的蓝海首先就是专注专业,做精做细;其次是练好内功,提高运营效率。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智敏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提出,物流装备企业在寻找新方向的时候,应该跳出固有思维,回到市场导向或机会导向上来。在他看来,物流设备基本上是半定制化的,市场在区域上是分散的,这导致了物流装备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营销层面,规模效应都非常有限。所以并不意味着企业做得越大,成本就越低。他认为,市场的机会在哪里,物流装备企业的机会就在哪里,应该集中资源向市场的方向靠拢。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追逐一个新的业务市场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自身的能力是不是优于别人,否则再好的机会可能也不是自己的。

的确,当前中国缺少的并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善于发现商机并能够将商机转化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智慧。例如,电商高速发展,使中国每年产生200亿个包裹,在国家对快件安检的规定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快递企业需要能够与X光机对接的自动分拣系统;零担物流企业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也需要更多适用而低价的自动化物流设备代替人工;随着黑货下降、白货增加,铁路货运系统也需要引入专用的物流设备……还有很多市场机会等待企业去发现,去研发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而实现更大更好的成长。

众多活动内容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除了引人瞩目的专题演讲、高端论坛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应用成果展览展示外,会议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以“2015我在想什么”为主题的“2015中国物流装备企业领袖峰会暨《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理事会年会”,40多位国内外领先的物流装备企业领袖济济一堂,深入交流,分享成功经验,直面行业瓶颈,探寻解决方案,预测未来趋势,为推动物流装备行业的升级发展献计献策。

作为本届大会的亮点和成果之一,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编辑部经过调研与认真起草、参会企业一致通过的《2015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北京宣言》(下称《北京宣言》)在大会现场。《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执行主编江宏女士宣读了宣言。《北京宣言》强调“创新”、“服务”、“绿色”、“转型”、“共赢”,充分表达了广大企业共同推动物流装备行业健康发展、切实加快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的决心,对同行企业携手创造和谐共赢发展局面有极强的号召力。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4

1988年,黄远成以铁路货运业务起家,一手创办远成集团,这是中国最早期的物流公司之一,与中国物流同期发展,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转型。

黄远成在接受《中国民商》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物流企业,如果有创新的发展思路、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服务,那么现在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我们会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打造最丰富物流业态

随着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互联网+”行动在物流社会设施和物流管理等方面逐步渗透,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将如何立足于自身的服务模式和战略规划深化创新,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事实上,远成集团通过自身厚重的积累顺势而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了多种业务形态,形成了远成综合物流模式,并逐步向创新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迈进,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据业内专家分析,物流行业发展前期一定是快速上升的,上升到一定阶段进入整合期,整合期过后就是相对稳定的平台期,行业将发生内生变化,进入物流大联盟时期,服务高度集成化。这一时期的业务一定是多元化的,只有综合物流的业务模式才能够培育集成化的服务。

黄远成认为,中国的物流业既需要国际化的物流产业与之相匹配,又需要物流企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型升级。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以及未来经济走向,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思维,深挖物流产业价值

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新常态,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适应新常态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黄远成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分工的深化,一方面,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效率。

因此,黄远成提出打造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放眼全球,广泛布局,深度挖掘物流产业商业价值。

黄远成介绍,“一带一路”战略给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远成集团的综合物流发展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发展趋势有很高的匹配度,从服务体系的构建到硬件设施的打造,都是着眼于未来中国甚至世界经贸格局下的物流业长远发展趋势。

“我们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区域都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布局,我们在西南的成都、遂宁,西北的西安、西宁、兰州,东北的沈阳,华东的上海,华南等物流区域枢纽节点,都有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布局。”黄远成告诉记者。

探索智慧物流,敢为人先

解读物流行业,智慧物流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结合远成运力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黄远成和他的远成集团已经迈出了打造智慧物流企业的步伐。

众所周知,物流成本的高企成为物流企业乃至物流业以及社会经济高效运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物流业占全国总GDP的18%,而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占8%左右。业内专家指出,物流成本高,关键原因在于物流成本复杂,信息化水平低。

近年来,远成集团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着力从可视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四化”为主要手段,探索智慧物流的发展之路。

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刺激下,传统物流企业纷纷转型,融入“互联网+”战略,实现物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升级发展。不论是智慧物流的发展,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始终改变不了企业以用户为导向的本质。远程集团不仅与用户共享资源,还把自身的智慧化成果推向市场,与整个市场共享。

经济发展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大家都比较悲观的时候,黄远成认为,最好的机遇往往出现在最危机的时刻。现在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物流业转型升级、谋求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最佳的历史机遇期。“以往我们的经济靠粗放式增长拉动,物流业也是野蛮生长,未来可就不一样了,任何行业未来的发展都需要在结构上下功夫、在品质上下功夫、在创新的模式上下功夫,如此才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发展。”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5

关键词:物联网;金融;数据;资源;平台

随着新型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将推动经济社会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时代。金融作为维系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与物联网系统融合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未来经济社会全面智慧化生态体系的关键动因。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庞大的中小客户群体,与当今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金融背景相吻合;与物联网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架构相一致。邮储银行只有加快对物联网金融的研究,逐步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目标产业中,尽快融入物联网开放式协同的生态系统中,才能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竞争力。

1物联网金融概述

1.1物联网金融的内涵

物联网金融即在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人类对智慧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满足以及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融合回归的过程中,为物联网构造的有机信息物理生态系统提供的嵌入式、多领域、多方位、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物联网金融在智能生产、消费和智慧化服务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直接参与实现财富创造与社会运行效率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运行的金融需求。物联网发展的巨大空间和金融本质决定物联网金融必然会围绕着社会经济运行变革规律和金融基本规律进行。

1.2物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

初期,物联网金融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信息交互基础上融合。随着物联网实现物品网络化、信息化,物品之间、人与物品和环境信息交换的深化,金融服务智能化、资金流数字化,金融服务将体现物联网中物质属性与金融属性的高度融合,体现在金融服务方式+物联网基础上的金融发展演进和变革,隐含在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中,进而服务于社会真实财富创造。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通过物品的信息化传递,直接将金融服务切入智能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金融服务直接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3物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1.3.1自身因素物联网金融的内涵体现在金融+物联网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自身动力因素包括:一是金融与物联网融合的机制和程度;二是金融机构布局物联网+金融的战略选择;三是金融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服务社会真实财富创造的水平与程度。1.3.2外部因素物联网金融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取决于物联网自身发展深度、广度及速度。物联网发展的产业资本需求及其发展所衍生的庞大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奠定了金融+物联网发展的有效需求基础。在政府主导、产业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以及金融内在发展动力的影响下,共同催生物联网金融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1.4物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未来金融可持续发展动力和价值创造存在于真实财富创造的物联网发展生态之中。物联网的发展直接决定了物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潜力,物联网发展隐含的多元、协同创新特征,决定了物联网金融将向运行模式多元化发展演进。1.4.1实现大数据金融体系金融服务生产的核心要素,就是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信息本身直接影响到金融运行的效益、风险与成本。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信息以非结构化、结构化、离散化或连续化的数据集合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大数据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真实信息数据获取成本。成功的金融运行模式必然是实质上的大数据金融运行机制。1.4.2形成产业链金融系统物联网是整体经济系统化协同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中各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要素深度智能融合的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产业、行业之间的交互成本,进而推动实体产业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物联网生态下的金融发展将会形成基于产业协同融合的开放式金融服务供给链,围绕实体产业的融通协同,实现生产、消费及财富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支持。1.4.3构建智慧金融模式物联网可以有效满足智能化的生产消费需求,因此传统金融必须与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围绕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促成任何场景、任何类型的金融需求在第一时间被安全便捷满足的智慧金融新模式。

2邮储银行物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超过7.3万亿元,拥有4万个覆盖城乡的实体网点,服务于5亿客户群体,培育了1.6亿电子银行客户。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

2.1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优势

2.1.1“四流合一”的资源优势物联网金融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特点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一体两翼”的业务架构高度契合。与同业相比,强大的集团资源协同优势,加快电子商务、实物传递、金融板块联动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布局物联网金融,形成自身明显的发展优势。2.1.2普惠金融网络和客户优势邮储银行拥有4万个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以及超过10万台自助设备,5亿客户分布城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邮储银行可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网络优势,客户认知度较高的品牌优势,为物联网生态系统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1.3基于开放式架构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同业相比,邮储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最先采用了基于开放式小型机集群、自主可控开放式技术架构,实现了大规模业务并发系统的高可靠运行。基于开放式技术的IT基础构架,为邮储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基础上升级发展物联网金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劣势

2.2.1客户结构不合理邮储银行中老年客户(40岁以上客户)超过一半,80%的客户位于县域或农村地区,电子银行开通率较低,对互联网、物联网的接受程度较低。相对低端的客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邮储银行网络金融的发展。2.2.2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目前,邮储银行产品和服务依然基于将柜面传统操作迁移到互联网的方式,尚未在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产品、再造流程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与互联网企业客户体验至上最大的差距所在。2.2.3信息技术支撑薄弱邮储银行与同业、互联网企业相比,信息技术力量、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尚在部署阶段;创新的体制机制也在建设之中,尚不能对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2.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机遇

2.3.1外部环境从全球范围看,工业4.0刚刚起步,物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在国内,物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物联网的综合运用刚刚起步,其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还局限于部分领域。邮储银行与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发展机会无限。2.3.2物联网金融的成长性拥有了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商业银行通过嵌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基于全流程客观数据信息获取、高效传递和智能处理,将在更广义的层面激发和满足消费者、生产者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实现支付结算、信用评价、资金融通、风险控制等。

2.4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威胁

2.4.1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表明,必须将互联网金融发展上升到战略转型的高度,大胆尝试新模式,采用新技术、采取新举措,才能防止被同业超越或是被边缘化。在物联网起步阶段,各商业银行都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主动拥抱新技术、大胆创新新模式,争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4.2跨界经营的冲击互联网、物联网开放的特性弱化了行业间的壁垒,同样降低了金融业的门槛,银行传统支付、信贷、中间业务等也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运营商等异业竞争者的明显冲击。可以预见,物联网时代,创新思维将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更大的挑战。2.4.3产业智能改变金融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框架的物联网,如制造业,从设备、产品,到仓储、物流、消费系统与网络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从生产到消费涌现出信息化、智能化、透明化。行业、产业需要的金融服务更真实、更直接、更透明,当资金提供者可以直接参与物联网产业金融需求时,作为资金中介的金融机构面临的脱媒才是最大的危险。产业智能不仅变革自身,而且在改变金融。

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前瞻性布局

3.1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可行性推进

3.1.1转变思维方式,发挥集团资源优势互联网发展思维表明,企业不是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就能取得竞争优势,而是以客户的思维、极致的体验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生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金融需求的各个环节匹配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创造产品、创新服务,深度融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客户定制产品,才能充分发挥邮政集团“四流合一”的优势。3.1.2转型服务网络,提供物联网金融信息支撑未来,邮储银行网点、邮政网点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应成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信息采集点、信息初步加工点、客户智慧生活体验点以及信息反馈渠道。只有加快网络和网点转型,按照物联网新形态的要求实现传统渠道的数据信息沉淀和有机融合,才能奠定邮储银行布局物联网金融网络渠道的优势。3.1.3打造智慧网络,重塑“寄递翼”价值贡献智慧化的速递物流网络,不仅构成未来物联网架构体系内基础实物传递网络骨干,更是奠定了邮储银行围绕消费、物流和商流的基础数据信息捕获与沉淀的数据传输的领先优势。让实物传递网成为物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中介、物品流通的监管,从简单的包裹传递变成价值数据传递的主渠道。3.1.4加快开放协同,实现板块数据融合物联网时代,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换,更多的是复杂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交互,这就要求邮政集团旗下的“金融翼”和“寄递翼”板块数据开放协同,主动融入物联网的信息生态系统中,才能捕捉价值数据,奠定未来物联网金融业务的支撑体系基础。

3.2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价值创造

3.2.1降低交易成本物联网金融完全对接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实时全面获取标的对象的形态、位置、空间及价值需求转换等客观信息,并且通过信息共享系统以接近零成本的渠道传递信息,彻底解决传统金融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金融信息资源充分有效整合,进而淘汰传统金融价值链中冗余环节,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成本。3.2.2优化风险管控物联网信息传递和共享,基本消除原有社会信用体系中信息割裂问题;云计算智能自动化处理信息,完全避免主观信息判断处理产生的信用信息失真问题。物联网正在促使社会信用体系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必然使金融风险管控理念和模式革新,凸显物联网金融发展的潜在价值。目前,该技术已在汽车行业、钢铁行业破冰,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以加强质押品的风险监控,大大降低金融资产管控的风险。3.2.3拓展服务边界随着物联网向工业、农业、能源及全社会生产消费领域渗透,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培育与发展及产业间的融合,商业银行通过智慧化物联网金融服务,为金融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全面引导和支撑金融服务向社会各个领域覆盖和渗透。3.2.4打造智慧金融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生产消费需求将会加速推动智慧社会的形成,从农业、交通、建筑、能源、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多层次、多维度进行智慧架构,势必对智慧金融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需求和支撑。智慧金融不仅构成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竞争优势,更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价值高地。

3.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

3.3.1信用场景商业银行通过嵌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对接物联网标准信息平台,对贷款的目标产业或产业链的产销存、资金流通、采购渠道、用户反馈等信息,按照需求进行实时获取和评估,实现信用授予的前期评估、期中跟踪调整、后期预警或持续跟进等客观化信用获取,从而提高整体的风险管控质量。3.3.2供应链场景物联网发展一方面需要银行提供基于全生态链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物联网金融系统对接整体经济生产消费系统,依据目标对象的需求和目标,精准实现全方位可持续金融服务供给。基于目标对象生态链的智慧化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完善客户信用和降低营销成本,更有利于银行通过搭载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客户并培养客户忠诚度。3.3.3感知支付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与近场通信技术进化与融合,支付业务将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即时任意付需求。在智能卡、密码形式的通信支付基础上,物联网发展将推动指纹、虹膜、声频和面部等生物识别技术成熟,支付将进入更为安全便捷的感知支付时代。3.3.4大数据场景物联网系统生成的大数据,其价值不仅在于真实信用生成机制,还存在于银行通过大数据进行产品协同创新,精准发掘市场和获取客户。物联网生态下,基于大数据的生产制造及服务将成为真实财富创造的必然路径,大数据将是未来真实财富创造的关键投入要素,也是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关键要素,同样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3.5轻型化场景物联网发展趋势就是塑造智慧化的互联互通生态网络。传统的物理网点将会基于功能化视角重新定位与塑造,以智慧化体验为导向进行差异化重构;银行管理模式也将被物联网金融生态重塑。基于大数据网络系统的轻型化运行模式将是物联网生态下银行运行的主要模式,是银行轻资本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4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措施和途径

物联网金融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又一次变革,是跨界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为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板块协同优势,打造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物联网金融平台,推动邮储银行转型发展,推动寄递板块智慧化升级再造,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4.1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4.1.1整合基础资源为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机遇,邮政各业务板块应解放思想,摒弃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实现组织架构的协同一致,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统一目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按照物联网发展的生态系统要求,依据物联网金融的客观规律,重新实现实物流、资金流数据的共享,充分挖掘客户行为、金融交易、实物传递数据的价值,通过信息流带动实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应用,为物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4.1.2完善数据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负责邮务和速递板块的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工作。邮储银行也成立了数据分析中心,搭建了大数据平台,专门负责银行业务的数据分析工作。经过几年的数据积累,金融大数据平台、邮务和速递大数据平台已经初步搭建。但是平台数据基本是自身业务数据的积累,对互联网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的收集、处理还远远不足。必须从物联网思维出发,重新优化和完善数据平台,使其具备协同、接受、处理、融合物联网数据的基本功能。4.1.3互换共享数据物联网生态系统是社会生产消费各成员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的结果,邮政企业、邮储银行只是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孤立实现自己的物联网金融。必须学习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打造物联网生态下的企业运行模式,适应数字化带来的管理变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物联网生态系统成员进行数据信息平等互换;必要时,通过付费等方式采集外部数据。未来,只有掌握海量的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控制权以及生产力的前沿。

4.2战略推进,打造物联网金融信息平台

4.2.1战略投入打造平台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看,金融服务的竞争已经从网点、资金规模比拼等转化为平台模式的竞争。同样,在物联网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秉承开放、协作、共享的精神,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平台、打造生态圈,成为未来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邮储银行必须把发挥集团优势、打造适合物联网“四流合一”的开放平台作为发展战略。通过升级互联网金融云平台,搭建邮储银行物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物联网金融模式下农村电子商务、速递物流、国际包裹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4.2.2特色优势取得主动对内,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的实体传递网络和邮政金融网络是国内任何企业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首先整合邮乐网电子商务平台、EMS速递物流平台、金融数据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在“互联网+”时代,邮政实物传递平台网络取得主动优势。对外,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将物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开放式平台。与阿里巴巴、速递物流及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依托邮储银行及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提供覆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及信贷融资等多维度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形成围绕物联网生态链、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金融生态圈。

4.3创新思维,研发物联网金融特色产品

4.3.1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移到其是否能够利用最新技术,实现产品、业务、服务创新,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因此,对轻型化、社区化、智慧化网点建设以及区块链金融探索研究,都是物联网金融发展前期必要的尝试。4.3.2加快物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邮储银行应不断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继续发挥自身多年形成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优势,借力集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速递物流升级,围绕中小企业客户、农村电子商务客户、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推出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等方便快捷、体验良好的创新产品,建立特色鲜明的物联网金融产品体系。4.3.3现代农业实现物联网金融突破“三农”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也是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开展普遍服务和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现代化的农业从生产、配送、营销、溯源全产业链开始信息化、智能化。邮政金融、速递物流、农村电子商务应积极主动融入智慧农业的生态系统中,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物联网金融突破。

4.4优化流程,打造智能化服务网络

4.4.1传统服务渠道智慧化利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完善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微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等全覆盖的线上电子银行功能;打造业务品种齐全、客户体验良好的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同时,依托4万个营业网点、10万台自助设备,打造智能设备丰富、服务流程便捷、智能网点引领的线下营销服务平台。实现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络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形成线下实体银行与线上虚拟银行齐头并进的智慧银行新格局。4.4.2金融服务嵌入智慧生活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化、智慧化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不再是客户想去的地方,而是一种随时可得的服务。邮储银行要积极借鉴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思维,大步推进实体网络转型升级,所有金融服务提供需要围绕智慧生活环境设计、实施。将传统的显性金融服务变成隐形的体验感受。从最初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开始,逐步实现感知支付。从历史数据的分析经验授信,逐步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科学预测授信转变等,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感受。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6

目的:研究大数据技术影响下扁平化设计的创新特点,并推测出扁平化设计在未来设计中的创新趋势。方法:通过sET因素分析法分析扁平化设计是时代趋势的产物,以及大数据技术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出扁平化设计在大数据技术下的创新性。结论:建立扁平化设计在技术与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衍变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未来设计风格模型。

关键词:

大数据 交互设计 现代审美理念 扁平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其成为继互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科技革命,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交互、产品等设计更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这场因技术而衍生的数据革命对应用设计和大众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大数据时代的产品设计新特征,即转型成产品与产品、人与产品之间交互信息的传达。作为交互设计之一的界面设计更是融合到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中,因而扁平化界面设计和层级结构设计在时代背景、科技因素、经济特点的共同作用下成为时代趋势的产物,并在设计应用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大数据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新时代下,正在积极开展地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建设体现了人机物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这种融合使得信息科技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关联渗透使我们的生活与创造都呈现出一种可量化、可推演的趋势,这种信息关联的变化趋势为大数据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就是基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对收集来的用户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得出对于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可以为设计服务产业提供最有利的经验指导和理性分析,从而实现更好的智能高效的用户体验。大数据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和作用的关系见图1,表明大数据推动了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和交流,扁平化设计是作为视觉交互设计受到影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

“交互设计”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著名的产品设计师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1943-2012)在1984年的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来的。交互设计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实施,目的是为了解决智能产品的使用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由海量信息汇总形成的大数据开始逐渐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数据成为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将构建在大数据之上,并与云计算、互联网形成新的并联形式的经济生活形态系统。这种并联系统模型,通过信息传感中心,将产品的信息结构连接成一个既相互融合又可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的整体,从而实现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便于收集来自生产、生活、社会等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机会,进而分析了解对于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对设计服务产业提供更加精准、深度的指导,以及更好的改善、提高和实现智能高效的用户体验。

扁平化设计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依据大数据技术对交互设计的分析处理而应运而生的视觉交互界面风格设计。时代造就了一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见图2,根据SET因素分析扁平化设计所处的社会(S)、经济(E)、科技(T)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扁平化设计是信息化时代趋势的产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收集、识别、判断、储存、分析、处理等能力不断提高,扁平化设计在历史的衍变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大数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6年微软推出了Zune音乐播放器,在这个播放器上,微软推出了一种名为Metro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以国际瑞士风格和极简主义为基础,突出设计大号的图片和小写字母菜单,同时Zune的桌面设计也配合了相应的界面设计,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体验。微软通过分析处理大数据,净化数据分析评估,挖掘出用户体验的潜在需求和现有需求的特点,从而推出的Metro设计风格迎合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直接性、高效眭的需求。自此Metro设计奠定了扁平化设计的基础,随后在2010年微软相继推出了具有扁平化风格特点的Windows Phone7系统和Windows8系统,这更是奠定了扁平化设计的发展地位,而2013年苹果iOS7的则将扁平化设计变得更加流行和普及。

2.大数据影响下扁平化设计的创新性

扁平化设计简约的抽象图形,鲜明的色彩搭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视觉冲击力,它没有繁琐的装饰,也没有逼真的视觉形象,但就是这种简单纯粹给人以干净简约的视觉和心理享受。在大数据的影响和作用下,扁平化设计呈现出区别于其他设计风格的创新性。

2.1抽象化的功能性表达

根据上述提到的SET因素分析,抽象化的扁平化设计的出现是时代趋势的产物,同时也是创新性的风格表达。这里不得不提到拟物化设计,拟物化设计是设计形式保留了原有物件的基本形式特点,目的是便于用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而获得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情感体验。见图3所示,通过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可知,用户有一种天生简化的知觉,简化一切繁琐,直奔目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信息网络全面覆盖的当今社会,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用户所需要的就是具有高度功能性、有效性和可用性的设计。基于SET因素的时代背景,扁平化设计满足了用户的功能性的需求。首先,扁平化设计又称抽象化设计,扁平化的抽象图形在舍去了拟物化设计中的多余阴影、高光、投影、渐变等特性后具有极强的符号性和标示性,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智能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信息传达的高效性、直接性和准确性。其次,扁平化设计中醒目的超大字号和无衬线字形有效的突出了关键性信息,为整个界面提供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和节奏感。此外,在界面层级结构中,扁平化设计则充分体现其在信息网络架构中的优势。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下,人们处于在碎片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在简短的时间里查阅和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而以平铺的形式呈现的广而平的扁平化设计更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减少用户的负担,提高信息访问的效率。

2.2扁平化设计的审美性体现

色彩在扁平化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视觉呈现方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性。而大数据技术则为视觉审美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正如扁平化设计在经历了数据分析、净化、评估等之后的发展变化,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满足当下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审美需求。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色彩,以简单纯粹的抽象图形存在的扁平化设计则更加凸显了色彩的重要性。相比较其他传统设计,扁平化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则更加大胆、直白。黑色和灰色在扁平化设计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通常采用纯度和饱和度比较高的鲜亮的颜色,比如纯红、纯蓝、纯黄等颜色进行适当的混搭和组合,且一般不做任何的颜色淡化和柔化处理,目的是增强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效果。同样,扁平化设计也采用色调和饱和度相一致的配色原色,在整体配色方案上力求达到简洁统一,因此,用色一般多以鲜亮或复古的单一色块为主,当然也会随着当下的流行色趋势变化。从审美上来讲,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信息科技、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都使人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人们有追求简单生活的内心渴求,扁平化设计的审美特点迎合了人们对于在设计上的简单与干净的心理特点。因此,简洁干净的用色搭配与模块化设计给人一种简约、美观的感觉,这正是时代诞生的审美活力。

2.3无障碍性的信息流传递

前面通过对扁平化设计SET因素的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扁平化设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层的含义:一个是在视觉形式上的简约的图形和明亮的色彩;另一个是它的功能性的特点,具有广而平的特点,可以有效的缩短信息流的传输间隔,从而提高信息和指令反馈的速度和有效性,因而具有更加明显的简单、直接、快捷、高效的特点。这在智能产品普及的社会生活中,为产品与用户、产品与产品之间建立了一种共同的无障碍交流模式,因而不仅为用户所接受,同时也能在产品使用中具有话语权。在大数据时代,智能产品的普及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交互设计中的扁平化方式则是应时代所需取代之前过去以计算机语言和拟物化形式为主的设计模式,直接采用以简单抽象的图形、明亮的色彩为主,辅以简约的文字形式来传递各种信息,成为一种人-机通用的符号化语言。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扁平化设计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过程和层级,可通过一个简单的指令直接呈现出扁平化的图形,直接高效的完成交互的过程,而这种图形也能快捷的被用户所获取和理解,从而迅速的掌握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简单有效的完成无障碍性的信息流传递。这种信息流的传递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流模式,且成效不错,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了大数据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信息流传递的无障碍性,实现交互模式的高效性、直接性、快捷性和有效性。

3.扁平化设计的未来趋势研究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中,设计尤为如此。对于现下的扁平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衍变两个方向探讨其未来可能性发展特点。

3.1基于现代审美观念的扁平化设计趋势研究

所谓审美观念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形成的对于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审美观念与社会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现代审美观念具有其区别于其他的审美观念的特点:抽象化、简洁性、强冲击、民族化和个性化。扁平化设计同样是应时代而生,形成了图形抽象、色彩明亮的特点。当现代审美观念与扁平化设计相遇,结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化和社会科技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特点,扁平化设计将会在未来的风格中形成新的风格特点。以个性化为例,在未来的趋势变化中,依据技术支持,分析人们不同群体的行为、习惯、爱好等,从而制定专属某一群体的扁平化风格特点呈现在智能产品输出端。

3.2基于设计风格衍变的扁平化设计趋势研究

自古以来风格的衍变从来没有间断过,扁平化设计风格的理念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包豪斯奠定了功能化为设计原则的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而设计的发展从工艺美术时期的古典美到装饰主义风格,再到后来的现代主义,扁平化设计的出现和流行其实是暗含了设计的发展规律。就数字媒介界面设计来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过程,其设计也经历了模拟现实的拟物化设计到现在应时代而生的扁平化设计,可以说扁平化设计是时代趋势的产物,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更加贴近时代所需。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扁平化设计也会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将会呈现出一种应智能化所需的新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可能是借助智能设备的新的抽象主义风格也可能是新的拟物化风格的回归。

结语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7

手机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不相信的人只能是被潮流所碾压,最终消失在竞争的阶梯之中。当智能手机仍处在风云时代的时侯,各种业态的巨擘们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猎物:互联网智能概念还能在多少终端上大兴其势。于是,家用电器顺其自然地就映入了眼帘。

智能时代

当我们在谈论家电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一个有关趋势和未来的命题。IBM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描述了普通的智能生活,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无线宽频,将以智能为名的各种终端联结起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愈发丰富多彩。

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就已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通讯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的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基础设施。里夫金预判,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将会把全球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按照里夫金的逻辑推理,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所导向的,正是智能家电互联的世界。从这一点来说,家电的机会正在到来。

未来世界,是大家电的时代。可再生、无污染的电能,将是驱动所有终端智能设备的不二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将代替一切阻碍地球智能化、只会带来污染的“旧能源”。

只有那些深谙市场规律与技术趋势的人才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中把握先机,独占鳌头。海尔、格力、长虹和TCL等家电巨头纷纷发起的再造运动,正在掀起一股家电从传统向智能转型的浪潮。而以乐视网、小米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聚焦智能电视,以使看似不可能的业务打通与嫁接,进而构建着有关家电云图的未来。

云端机会

得趋势者得天下。三年前,我们还在为一款彩电能通过闪存和移动硬盘来实现数据内容的共通共享,而感觉到十分惊讶。而现在,充斥眼球的包括眼镜、手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丝毫不会令我们质疑。

如今,智能家电更是从个体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全球范围内家电业的后起之秀,中国家电的未来让人充满遐想,未来的智能家电正沿着多种智能化、自适应进化、网络化、云端化、绿色化的预期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家电产业“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多种智能化是家用电器在其特有的工作功能中模拟多种人的智能思维或智能活动的功能。自适应进化是家用电器根据自身状态和外界环境自动优化工作方式和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家用电器在其生命周期中都能处于最有效率、最节省能源和最好品质状态。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篇8

关键词:未来建筑 艺术 发展 趋势 绿色建筑 智能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形态的艺术化发展趋势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二、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1、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也将被广泛应用起来。

环保型建材要求节约资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来,其生命周期几乎是无尽的,如以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黏土砖,只要其质量未被破坏,几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必然蚕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固体垃圾,这样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绿色设计

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进行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概括起来,未来建筑的绿色设计将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其次,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风向,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再次,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还有,尽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另外,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装太阳能板。

三、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填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汽,能够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

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将被广泛的修建,以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郎勇 议建筑节能及发展趋势《山西建筑》 2008 第11期

上一篇:生态文明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智慧城市理念范文